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国节能节电总体情况分析列子

我国节能节电总体情况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售电网讯:编者按:随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实施,节能优先的理念已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未来能效提升 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将在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专栏将围绕能效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关键问题、政策导向、国际经验等内容,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文章导读:《中国节能节电分析报告》是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推出的“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之一。本报告主要对国家出台的节能节电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先进的节能节电技术措施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测算重点行业和全社会节能节电成效,为准确把握我国节能减排形势、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本文基于该报告对2018年我国节能节电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执笔人: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 贾跃龙12018年我国节能节电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单位GDP电耗近年来首次升高。2018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0.56tce/万元(按2015年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降低2.9% 。全年实现节能量1.40亿tce,相当于2018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0%;全国单位GDP电耗828kWh/万元,比上年提高1.8%,自2015年以来首次升高。表1 2015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电耗及其变动情况多数工业产品能耗持续下降。2018年,在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背景下,大多数制造业产品能耗持续下降。其中,电石、钢、烧碱、合成氨、平板玻璃的单位综合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2.2%、2.6%、0.6%、0.7%、1.6%。建筑部门是最重要的节能节电部门。与2017年相比,2018年全国工业部门、建筑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分别实现节能量4087万、7674万、1475万tce,分别占全社会节能量的29.2%、54.9%、10.5%;建筑部门节电量最大,为3115亿kWh,工业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节电量分别为936亿kWh和0.21亿kWh。2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有效促进节能工作开展持续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是实现全社会节能目标的关键。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委出台了包括《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在内的多项工业节能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能源效率变革,积极促进工业清洁生产,扎实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产业。制定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助力节能工作开展。2018年7月,国务院公开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环保政策对高耗能产业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运用节能环保价格杠杆“撬动”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能源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2018年6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印发《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旨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更好发挥价格杠杆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促进全社会节约、加快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深入推进能源、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适时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促进减排,成效显著。《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已经形成并经过多次修改,出台进程正在加速。截至2018年11月,试点地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达2.7亿吨二氧化碳,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开展碳交易试点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降。持续更新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出台环保标准,形成对节能工作的引导效应。2018年1月,财政部印发《关于调整公布第二十三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2018年12月,环保部发布《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平板玻璃制造》等五项标准,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节能引导效应。3我国节能潜力依然巨大,节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工业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节能潜力巨大。工业部门特别是高耗能行业很多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10%~30%的差距,如钢材、水泥、乙烯等,总体上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业节能依然存在较大潜力,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中小型企业的节能潜力有待充分挖掘。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但其节能工作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大型用能企业低成本节能空间逐步缩小的情况下,深入挖掘中小企业节能潜力,有利于支撑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缓解全社会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压力以及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前景广阔,将有力促进节能降耗。综合能源服务能够充分发挥电的枢纽作用,实现多种能源的统筹管理和优化互补,实现能源精细利用,从而提升社会整体能效。随着综合能源服务的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将逐步建成,必将有力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专家介绍贾跃龙,电气工程博士,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节能与营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长期从事节能节电、综合能源系统、电能替代、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委托的重大课题多项。主笔编著《中国节能节电分析报告》,参编《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项。曾荣获中国能源研究会管理创新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软科学成果奖、国网能源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先进个人等荣誉。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简称供需所)是一个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研究所,前身是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电力市场研究所(1999年成立),2006年更名为电力供需与节能研究所,2009年更名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主要负责宏观经济、能源电力供需、电力需求侧管理、电能替代、电力营销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原标题:【能效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我国节能节电总体情况分析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黄河滩

我国节电成效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售电网讯:12018年我国电力消费的主要特点(1)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长。201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9002亿kWh,比上年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2)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下降。2018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0831亿、9692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5.7%、14.0%,分别上升0.5%、0.1%。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用电量分别为746亿、47733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1%、69.2%,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7%。(3)工业、高耗能行业总用电增速提高。2018年,全国工业用电量46954亿kWh,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上年均增长,用电合计19509亿kWh,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来源:中国电力 执笔人: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 贾跃龙)(4)人均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但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18年,全国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生活电量分别达到4945kWh和695kWh,比上年分别增长356kWh和67kWh;我国人均用电量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仅为部分发达国家的1/4~1/2。图 2000年以来我国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增长情况22018年我国重点领域节电成效分析本文将从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对2018年我国全社会节电成效进行分析。(1)工业领域制造业多数产品单位电耗降低,烧碱电耗上升。2018年,电解铝单位综合交流电耗13555kWh/t,比上年降低22kWh/t;水泥单位综合电耗84.5kWh/t,比上年降低0.5kWh/t;合成氨单位综合电耗961kWh/t,比上年降低7kWh/t;烧碱单位综合电耗2163kWh/t,比上年提高175kWh/t;电石单位综合电耗2972kWh/t,比上年降低307kWh/t;钢单位电耗452kWh/t,比上年降低16kWh/t。厂用电率和线损率均下降。2018年,全国6000kW及以上电厂综合厂用电率为4.68%,比上年降低0.11个百分点。其中,水电厂厂用电率0.25%,比上年降低0.02个百分点;火电厂厂用电率5.59%,比上年降低0.09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线损率为6.27%,比上年降低0.21个百分点,线损电量3731亿kWh。综合发电侧与电网侧,相较2017年,2018年电力工业生产领域节电约为224亿kWh。工业部门实现节电量比上年显著增加。2018年工业部门节电量估算为936亿kWh,比上年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大多数主要工业产品单位综合电耗的下降。(2)建筑领域建筑领域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略有上升。2018年,全国建筑领域用电量为18883亿kWh,比上年增长17.3%,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27.6%,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2018年建筑领域实现节电量3115亿kWh。2018年,建筑领域通过对新建建筑实施节能设计标准,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推广绿色节能照明、高效家电,以及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等节电措施,实现节电量3115亿kWh。其中,新建节能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节电量375亿kWh,推广高效照明设备实现节电量2000亿kWh,推广高效家电实现节电量740亿kWh。(3)交通领域电气化铁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电领域,用电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18年底,电气化里程9.2万公里,比上年增长5.7%,电气化率70.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电气化铁路用电量为629亿kWh,比上年增长5.7%,占交通运输业用电总量的45%左右。电力机车综合电耗进一步下降,电气化铁路节电量较去年略有减少。2018年,电力机车综合电耗为100.95 kWh/(万tkm),比上年降低0.05 kWh/(万tkm)。根据电气化铁路换算周转量(30078亿tkm)计算,2018年,我国电气化铁路实现节电量至少为2100万kWh,较去年减少700万kWh。3结论(1)全国单位GDP电耗近年来首次升高。2018年,全国单位GDP电耗828kWh/万元(按2015年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升高1.8%,结束了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的态势。(2)全社会节电的环保效益良好。与2017年相比,2018年我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部门合计实现节电量4051亿kWh。其中,工业部门节电量为936亿kWh,建筑部门节电量为3115亿kWh,交通运输部门节电量为0.21亿kWh。节电量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亿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4.5万t,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4.5万t。专家介绍贾跃龙,电气工程博士,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节能与营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长期从事节能节电、综合能源系统、电能替代、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委托的重大课题多项。主笔编著《中国节能节电分析报告》,参编《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项。曾荣获中国能源研究会管理创新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软科学成果奖、国网能源研究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先进个人等荣誉。原标题:【能效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我国节电成效分析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同人

2020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节能服务产业是指为项目或用能单位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节能服务和支持的产业,根据客户对能源的需求,借助于供给、分配及利用环节,提供尽可能有利于环境的,集前期节能诊断、节能改造设计、中期融资、工程实施运行和后期节能跟踪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节能服务的领域广泛分布于工业、建筑、交通、居民、商业、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等。政策利好节能服务产业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节能问题,国家各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若干政策措施以鼓励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要求,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有效拉动消费需求;通过增强工程技术能力,拉动节能环保社会投资增长,有力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要求,遵循企业自愿的原则,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放管服”改革要求,在持续加强企业能源消费管理、加大节能监察力度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节能服务工作,完善市场化机制。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节能服务产业行业现状1、产业配套齐全节能服务产业链涉及众多的行业,包括节能材料、节能设备以及先进的能源管理软件系统。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规模,产业链日趋完善,产品配套能力较强,可以针对地域特征、节能需求和投资预算提供差异化的节能产品和服务。目前,我国的节能材料、节能设备以及能源管理软件系统已实现自给自足,具有相对低廉的采购成本,与下游客户和产品市场贴合比较密切,市场反应时间快,完整的产业链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2、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不断增长,呈逐年上涨趋势。中国节能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222亿元,同比增长9.38%。根据《“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我国节能服务行业潜力巨大。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从业队伍持续壮大节能服务行业企业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产业的企业总数达6547家,比“十二五”末期增长20.66%。预计2020年从事节能服务产业的企业总数超6550家。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节能服务行业从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从业人数达76.10万人,比“十二五”末期增长25.37%。预计2020年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将保持在76万人左右。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不断增加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随着国内节能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节能服务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迅速增长。2015至2019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规模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达到1141亿元。预计2020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将小幅增长。5、行业竞争激烈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呈现“多而弱”、“小而散”的格局,市场竞争激烈。根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达到6547家,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低。少数公司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优势、品牌信誉优势以及资本优势,通过整合高端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能源利用及节能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成为行业中少数大型节能综合服务机构之一。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盒子怪

2019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中商情报网讯: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10月9日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闭幕式并致辞。李克强指出,我们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据悉,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节能环保产业的定义及分类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同时提出,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国家统计局2018年最新下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界定中,节能环保产业包含了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个细分产业,涉及23个细分行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政策驱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新兴产业,几乎渗透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它以有效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力促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自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2016年《“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2017年10月,工信部发文,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2018年,国家统计局将节能环保产业定义为战略新兴产业。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出台了鼓励政策,同时加大了环保财政支出,2018年我国环保节能支持6353亿元,同比增长13%。值得注意的是,环保行业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提升,2018年环保行业财政支出占当年GDP比重0.7%。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加近年来,受国家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多个循环经济领域示范试点创建实施以及社会公众节能环保意识提高等多因素推动,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总产值从2012年的约3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约4.5万亿元。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5.8万亿,2018年突破7万亿元。随着环保税、排污许可制等政策法规的不断加码,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空间未来还将持续扩大。预计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0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节能环保产业存在五大问题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状况的局限性使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节能环保势在必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最终依赖于政策的强行推动。党和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潜在的节能环保需求将变为真实存在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各种资本和企业的汇聚,拉动新的就业需求。当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仍会占有很大比重,节能环保服务业所占比重将进一步增加。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孙卿

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短板在哪儿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相关新技术仍显匮乏;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金额有限,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报告建议,企业要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层面要不断完善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推动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完成的《“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双重红利下,我国企业普遍能够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对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这是3家机构连续第八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分析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尹援平表示,该报告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对地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旨在继续推动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九成企业稳定完成年度目标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企业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内蒙古、四川、重庆7个省区市,从地域上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从行业上看,调查覆盖了钢铁、石化、水泥、纺织、制药、房地产、环保、物流等多个领域,基本涵盖了国家有关部门列出的节能减排重点行业。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每年均能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有九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规范”,85%的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投资额“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入,其中绝大多数均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政策、市场各方面的因素与环境,在实践中更加注重系统考虑问题,强调系统分析,源头治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继续提高。亟需补上技术及资金短板报告主笔人、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以来的经济环境与各项调控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有助于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但同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依然呈现出不平衡的格局。比如,样本企业中仍有约10%的企业不能确保每年完成节能减排年度计划;约有30%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实不够扎实,至今仍不掌握本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主要指标及与行业内企业对比情况。“目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规定的能耗与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但企业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相应的新技术;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有限,资金压力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同时,近年来不少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波动,对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影响。”胡迟说。针对上述问题,报告问卷征集了企业对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政策的期待。其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的推广力度、创建企业节能减排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期待程度最高。此外,企业对于增加政策性补贴资金数额、继续推进税收优惠,保持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对稳定,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避免政策“归一化”和“一刀切”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较高。(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目擊者

2019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图)

中商情报网讯: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10月9日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闭幕式并致辞。李克强指出,我们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据悉,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节能环保产业的定义及分类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同时提出,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国家统计局2018年最新下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界定中,节能环保产业包含了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个细分产业,涉及23个细分行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政策驱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新兴产业,几乎渗透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它以有效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力促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自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2016年《“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2017年10月,工信部发文,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2018年,国家统计局将节能环保产业定义为战略新兴产业。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出台了鼓励政策,同时加大了环保财政支出,2018年我国环保节能支持6353亿元,同比增长13%。值得注意的是,环保行业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提升,2018年环保行业财政支出占当年GDP比重0.7%。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加近年来,受国家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多个循环经济领域示范试点创建实施以及社会公众节能环保意识提高等多因素推动,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总产值从2012年的约3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约4.5万亿元。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5.8万亿,2018年突破7万亿元。随着环保税、排污许可制等政策法规的不断加码,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空间未来还将持续扩大。预计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0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节能环保产业存在五大问题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状况的局限性使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节能环保势在必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最终依赖于政策的强行推动。党和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潜在的节能环保需求将变为真实存在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各种资本和企业的汇聚,拉动新的就业需求。当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仍会占有很大比重,节能环保服务业所占比重将进一步增加。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大音

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调研分析

《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发改委、工商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团队长期以来对模块电源行业监测到的一手资料,对模块电源行业的发展现状、规模、市场需求、进出口、上下游、重点区域、竞争格局、重点企业、行业风险及投资机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深入阐述了模块电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对模块电源行业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审慎的预测。中国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正确的投资时机和企业决策人员进行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模块电源产业链各环节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再次表示感谢。正文目录第一章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发展概述1.1 模块电源行业发展情况1.1 .1模块电源定义1.1 .2模块电源行业发展历程1.2 模块电源产业链分析1.3中国模块电源行业经济指标分析第二章中国内循环经济下模块电源行业供给情况2.1 内循环经济的起因2.2 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内循环的投资方向2.3 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内循环的社会环境分析2.4 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内循环的技术环境分析第三章 模块电源产品生产工艺及技术趋势研究3.1 质量指标情况3.2 国外主要生产工艺3.3 国内主要生产方法3.4 国内外技术分析3.5 国内外最新技术进展及趋势研究第四章全球模块电源产品市场运行态势分析4.1 全球模块电源市场现状分析4.1.1全球模块电源产品市场供需分析4.1.2全球模块电源价格走势分析4.1.3全球模块电源产品市场运行特征分析4.2 全球模块电源产品主要国家及地区发展情况分析4.2.1美国4.2.2亚洲4.2.3欧洲4.3 全球模块电源产品外商在华投资动态第五章国内模块电源产品市场运行结构分析5.1 国内模块电源市场规模分析5.1.1 总量规模5.1.2 增长速度5.1.3 市场季节变动分析-报告基地出版5.2 国内外模块电源产品市场供给平衡性分析第六章 近3年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市场现状运营分析6.1 模块电源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6.1 .1 近3年中国模块电源市场规模分析6.1 .2 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市场规模预测6.2 模块电源产品分析及预测6.2 .1 近3年中国模块电源产能分析6.2 .2 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产能预测6.3 模块电源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6.3 .1 近3年中国模块电源产量分析6.3 .2 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产量预测6.4 模块电源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6.4 .1 近3年中国模块电源市场需求分析6.4 .2 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市场需求预测6.5 模块电源价格趋势分析6.5 .1 近3年中国模块电源市场价格分析6.5 .2 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市场价格预测6.6 模块电源产品市场容量分析及预测6.6 .1 近3年中国模块电源市场容量分析6.6 .2 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市场容量预测6.7 模块电源行业生产分析6.7.1产品及原材料进口、自有比例6.7.2国内产品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分布6.7.3产品及原材料产业发展分析6.7.4产品及原材料产能情况分析-中国报告基地6.8 近3年模块电源行业市场供给分析6.8.1 模块电源生产规模现状6.8.2 模块电源产能规模分布6.8.3模块电源市场价格走势6.8.4 模块电源重点厂商分布6.8.5 模块电源产供状况分析第七章模块电源国内拟在建项目分析及竞争对手动向7.1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动向7.2 国内拟在建项目分析第八章 近3年模块电源行业主要原材料采购状况分析8.1 近3年模块电源成本分析8.1.1 原材料成本走势分析8.1.2劳动力供需及价格分析8.1.3其他方面成本走势分析8.2 上游原材料价格与供给分析8.2.1主要原材料情况8.2.2主要原材料价格与供给分析8.2.3 2020-2026年主要原材料市场变化趋势预测8.3 模块电源产业链的分析8.3.1 行业集中度-中国报告基地8.3.2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8.3.3行业进入壁垒和驱动因素8.3.4上下游产业影响及趋势分析第九章 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9.1 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产品进口情况分析9.2 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产品出口情况分析9.3 近5年国内进出口相关政策及税率研究9.4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市场分析9.5 2020-2026年模块电源产品进出口预测分析第十章 近3年中国模块电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0.1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0.2 行业集中度分析10.3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0.4 模块电源竞争力优势分析10.5 模块电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0.5 .1模块电源行业竞争分析10.5 .2国内外模块电源竞争分析10.5 .3中国模块电源市场竞争分析10.5 .4中国模块电源市场集中度分析10.5 .5中国模块电源竞争对手市场份额10.5 .6中国模块电源主要品牌企业梯队分布第十一章 行业成长性分析11.1 近3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分析11.2 近3年行业总资产增长分析11.3 近3年行业固定资产增长分析11.4 近3年行业净资产增长分析11.5 近3年行业利润增长分析11.6 2020-2026年行业增长预测第十二章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2.1 近3年行业销售毛利率12.2 近3年行业销售利润率12.3 近3年行业总资产利润率12.4 近3年行业净资产利润率12.5 近3年行业产值利税率12.6 2020-2026年行业盈利能力预测第十三章近3年中国模块电源行业营销和销售渠道考察13.1 中国模块电源行业目前主要营销渠道分析13.2 中国模块电源行业重点企业营销策略13.3 中国模块电源行业产品营销策略建议13.4 中国模块电源行业营销渠道变革报告基地专家研究13.4.1 模块电源行业营销渠道新理念13.4.2 模块电源行业渠道管理新发展13.4.3 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外部营销环境13.4.4 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3.5 中国模块电源行业营销渠道发展趋势点评13.5.1营销渠道结构扁平化13.5.2营销渠道终端个性化13.5.3营销渠道关系互动化13.5.4营销渠道商品多样化第十四章 中国模块电源产业市场营销策略竞争深度研究14.1 不同规模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竞争分析14.1.1不同规模企业市场产品策略14.1.2不同规模企业市场渠道策略14.1.3不同规模企业市场价格策略14.1.4不同规模企业广告媒体策略14.1.5不同规模企业客户服务策略14.2 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竞争分析14.2.1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产品策略14.2.2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渠道策略14.2.3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价格策略14.2.4不同所有制企业广告媒体策略14.2.5不同所有制企业客户服务策略14.3 不同规模企业/所有制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专家观点第十五章中国模块电源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15.1 模块电源公司15.1.1企业概况15.1.2企业财务指标15.1.3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5.1.4企业主营产品分析15.1.5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5.1.6企业发展新动态与战略规划分析15.2 模块电源公司15.3 模块电源公司15.4 模块电源公司15.5 模块电源公司15.6 模块电源公司15.7 其他重点优势企业分析第十六章 近3年模块电源地区销售情况及竞争力深度研究16.1 模块电源华北地区行业发展状况16.1.1 模块电源供给情况16.1.2 模块电源需求情况16.1.3 模块电源行业动态16.1.4 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16.2 模块电源东北地区行业发展状况16.2.1 模块电源供给情况16.2.2 模块电源需求情况16.2.3 模块电源行业动态16.2.4 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16.3 模块电源华东地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16.3.1 模块电源供给情况16.3.2 模块电源需求情况16.3.3 模块电源行业动态16.3.4 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16.4 模块电源华南地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16.4.1 模块电源供给情况16.4.2 模块电源需求情况16.4.3 模块电源行业动态16.4.4 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16.5 模块电源西部地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16.5.1 模块电源供给情况16.5.2 模块电源需求情况16.5.3 模块电源行业动态16.5.4 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16.6 模块电源华中地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16.6.1模块电源供给情况16.6.2模块电源需求情况16.6.3模块电源行业动态16.6.4 模块电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第十七章近3年模块电源下游应用行业发展分析17.1 下游应用行业发展状况17.2 下游应用行业市场集中度17.3 下游应用行业发展趋势17.4下游行业需求分析17.4.1下游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17.4.2下游行业领域应用现状17.4.3下游行业对模块电源的需求规模17.4.4下游行业模块电源行业主要企业及经营情况17.4.5下游行业模块电源需求前景第十八章 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前景展望18.1 2020-2026年行业供求形势展望18.1.1 上游原料供应预测及市场情况18.1.2 2020-2026年模块电源下游需求行业发展展望18.1.3 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产能预测18.1.4进出口形势展望--中国报告基地网18.2 模块电源市场前景分析18.2.1 模块电源市场容量分析18.2.2 模块电源行业利好利空政策18.2.3 模块电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8.3 对模块电源未来发展预测分析18.3.1 中国模块电源发展方向分析18.3.2 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发展规模18.3.3 2020-2026年中国模块电源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8.4 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供需预测18.4.1 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供给预测18.4.2 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需求预测18.5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18.5.1 市场整合成长趋势18.5.2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18.5.3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18.5.4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18.5.5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18.5.6中国模块电源行业SWOT分析18.6 行业市场格局与经济效益展望18.6.1 市场格局展望18.6.2 经济效益预测18.7 总体行业“十四五”整体规划及预测18.7.1 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国际展望18.7.2 2020-2026年国内模块电源行业发展展望第十九章 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创新投资机会与分析19.1 创新投资环境的分析与对策19.2 创新投资机遇分析19.3 创新投资风险分析19.3.1 政策风险19.3.2经营风险19.3.3技术风险19.3.4进入退出风险19.4 创新投资策略与建议19.4.1 企业资本结构选择19.4.2 企业战略选择19.4.3 投资区域选择19.4.4 专家创新投资建议第二十章 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盈利模式与营销战略分析20.1 我国模块电源行业商业模式探讨20.1.1 行业国内营销模式分析20.1.2 行业主要销售渠道分析20.1.3 行业促销方式分析20.2 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研究20.3 模块电源行业企业品牌营销战略分析20.3.1 产品质量保证20.3.2 生产技术提升20.3.3 产品结构调整20.3.4 产品销售网络20.3.5 品牌宣传策略20.3.6 销售服务策略20.3.7 品牌保护策略20.3.8 品牌发展战略分析20.4 我国模块电源行业发展与投资注意事项分析20.4.1 产品技术应用注意事项20.4.2 项目投资注意事项20.4.3 产品生产开发注意事项20.4.4 产品销售注意事项20.5 投资路径设计20.5.1 投资对象20.5.2 投资模式20.5.3 预期财务状况分析20.5.4 风险资本退出方式第二十一章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项目投资建议21.1 中国生产、营销企业投资运作模式分析21.2 外销与内销优势分析21.3 2020-2026年全国投资规模预测21.4 2020-2026年模块电源行业投资收益预测21.5 2020-2026年模块电源项目投资建议图表目录图表:近3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图表:近3年中国月度CPI、PPI指数走势图图表:近3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图表:近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图表:近3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图表:近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统计图表:近5年我国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图表:近5年我国财政收入支出走势图 单位:亿元图表:近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产量统计表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产量直观图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产量区域结构统计表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产量区域结构直观图图表:近5年模块电源行业产品产量企业集中度统计表图表:近5年模块电源行业产品产量企业集中度情况直观图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市场需求区域分布统计表图表:近5年我国模块电源市场需求区域集中度比较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市场需求主要省市统计表图表:近5年我国模块电源市场需求主要省份集中度比较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市场规模数据表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市场规模走势图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行业利润总额统计表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行业利润总额增长走势图图表:近5年我国模块电源市场行业盈利能力预测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统计表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情况直观图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行业销售收入统计表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走势图图表:近5年我国模块电源市场行业营运能力预测图表:近5年我国模块电源市场行业发展能力增长预测图表:近5年模块电源行业总资产统计表图表:近5年模块电源行业总资产发展情况直观图图表:近5年我国模块电源市场行业偿债能力预测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进口数据统计表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进口情况直观图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出口数据统计表图表:近5年国内模块电源出口情况直观图图表:2020-2026年我国模块电源进口量预测统计表图表:2020-2026年我国模块电源进口量预测走势图图表:2020-2026年我国模块电源出口量预测统计表图表:2020-2026年我国模块电源出口量预测走势图图表:2020-2026年国内模块电源市场价格预测图表:2020-2026年国内模块电源市场价格趋势预测直观图图表:2020-2026年我国模块电源产能预测统计表图表:2020-2026年我国模块电源产能预测走势图图表:2020-2026年我国模块电源市场需求预测统计表图表:2020-2026年我国模块电源市场需求预测走势图图表:2020-2026年国内模块电源企业利润总额预测图表:2020-2026年国内模块电源企业利润总额走势预测直观图图表:区域发展战略咨询流程图图表:区域SWOT战略分析图图表:其他图表目录见报告正文图表:略······································报告编号:1240678

混乱日

2020国内外电机行业现状分析调研报告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热能、水能等推动发电机转子来发电。高效节能电机是指通用标准型电机具有高效率的电机,一般采用新型电机设计、新工艺及新材料,通过降低电磁能、热能和机械能的损耗,提高输出效率。与通用标准型电机相比,高效节能电机的节能效果显著,一般情况下效率可平均提高4%左右。国内外电机行业现状分析调研从目前我国电机行业的整体看,基本可以做到供需平衡,但是从局部看,我国中低端电机存在一定的过剩,而在高端方面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市场整合的加深、技术的提高,我国对高端产品的的依赖程度将会逐渐降低。2018年度行业产销平稳增长;个别企业亏损严重,导致行业利润总额大幅下降;出口产销量与收入增长幅度收窄;2018年原材料价格虽有所松动,但仍处在高位震荡,成本不断增长,挤兑了企业盈利空间;应收应付账款全年高位运行,流动资金吃紧;行业平均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下降。2019年中小型电机行业延续了2018年的变化趋势。随着劳动力以及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制造行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电机冲片的加工一般使用单片冲槽法,其工作量占电机制造总工时的25%左右。并且,由于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生产信息收集不及时、流转不畅,生产过程的监控、记录不精细,造成生产管理滞后、产品质量控制成本较高。目前,国外先进的电机企业已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与智能管理平台,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例如,国外先进企业的冲片生产已广泛使用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自动化冲制方式,但国内电机生产企业的冲制过程仍较多采用单片冲制和人工进出料为主。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率、降低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提高生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实现自动化生产,是电机企业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想要了解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年中国 高效节能电机市场产业现状分析与投资评估预测报告》。2017-2020年电机节能状况综合分析第一节 电机节能效果分析一、工业节能电机的本体节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能优异,它经过充磁后不再需要外加能量就能建立很强的永久磁场,用来代替传统电机的电励磁场。稀土永磁电机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既可达到传统励磁电机所无法比拟的高性能(如超高效、超高速、超高响应速度),又可制成能满足特定运行要求的特种电机,如电梯曳引电机、汽车专用电机等。稀土永磁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相结合,更将电机传动系统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在工业领域,作为驱动用的稀土永磁电机主要有异步起动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供电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等。二、变频调速节能应用变频技术最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速控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变频调速已经能获得高精度的转速转矩控制,达到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节精度。笼型感应电动机比直流电机系统结构简单、重量轻、价格低、无换向器,运行可靠;控制电路比直流调速系统简单、易于维修;特别是对于特大容量和极高转速的负载,由于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换向能力限制了其容量和转速,而交流电动机则不受限制。因此特大容量且对传动装置控制要求很高的传动,如大型钢板轧机、矿井卷扬机、聚乙烯压机等;再如转速极高的传动装置,如在化工和食品行业的离心机、高速搅拌机和高速磨头等,其动态性能要求较高,这些场合都以采用交流变频调速为宜。除满足传动控制的调速要求外,变频调速技术还可用于节能。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对风机、泵类负载设备的调速节能。一方面是因为风机、泵类系统约?肖耗了工业电动机用电的40%;另一方面是由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在选型裕量过大和需减少风量(流量)时,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尤为显著;另外,在使用风机泵类设备的大部分场合,对变频调速的控制精度,动态性能要求不高,变频器的成本相对较低,控制较简单,便于推广。三、电机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通常是指从电机起动开关开始直至拖动的装置产出产品(流体)时能量的最终消耗。它包括电机起动开关、供电馈线、电机速度控制装置、电动机、联轴器(或其他联结方式如齿轮联结、皮带联结、蜗轮蜗杆联结等)、拖动装置(泵、风机或压缩机等)、拖动装置产出的产品(一般为液体和气态流体)、输送管线、终端负载等。所以,电机系统节能是指整个系统效率的提高,它不仅追求电机本体效率和拖动装置效率的最优化,还要求系统各单元与系统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图表:拖动环节图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第二节 2017-2020年全球电机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研究一、美国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EPACT法令,该法令对电机的最低效率值作出了规定,并要求从1997年10月24日起,凡是在美国销售的通用电机,都必须达到最新制定的最低效率指标,即EPACT效率指标。EPACT所规定的效率指标为当时美国主要电机制造商所生产的高效电机效率指标的平均值。2001年,美国能源效率联盟(CEE)与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联合制定的超高效率电机标准,称为NEMAPremium标准。该标准的启动性能要求与EPACT一致,其效率指标基本上发映了目前美国市场上超高效率电机的平均水平,较EPACT指标提高了1一3个百分点,损耗较EPACT指标下降了20%左右。目前NEMAPremium标准多用于电力公司为鼓励用户购置超高效率电机时,给予补贴的一个参照标准,NEMAPremium电机被推荐使用在年运行>2000小时、负荷率>75%的场合。NEMA开展的NEMAPremium计划是一个行业自愿的协议,NEMA成员签署这一协议并在达到标准后才能使用NEMAPremium标识 ,非成员单位需要付一定费用后才 可使用此标识。EPACT规定电机效率 的测定采用美国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学会 的电机效率试 验方法标准 IEEE112一B。二、欧盟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电机节能进行调研和政策制定土作。1999年,欧盟委员会交通能源局与欧洲电机和电力电子制造商协会(CE-MEP)就电动机分级计划达成了自愿协议(简称EU一CEMEP协议),该协议对电机的效率水平进行了分级,即eff3一低效率(Lowefficiency)电机,eff2-改善(Improvedefficiency)电机,effl一高效率(Highefficiency)电机。在2006年后,禁止生产和流通eff3级电动机。该协议还规定制造商应在产品铭牌和样本数据表上列出效率档次的标识以及效率数值,以便于用户选用和识别,这也构成欧盟电机EuPs指令最早的能效参数。EU-CEMEP协议由CEMEP成员单位自愿签约后执行,并欢迎非成员的制造商、进口商和零售商参加。目前参加的包括德国西门子、瑞士ABB,英国BrookCromton、法国Leroy一Somer等36家制造公司,覆盖了欧洲80%的产量。丹麦对于购置电机效率高于最低标准的用户,由能源署每kW补贴100或250丹麦克郎,前者用于新厂购置电机,后者用于更换老电机;荷兰则除了购置补贴外,另还给予税收优惠;英国则通过减免气候变化税和实施“提高投资补贴计划”来促进高效率电机等节能产品的市场转化,政府还由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组织实施一市场转化计划,在互联网上积极介绍包括高效率电机在内的节能产品,提供这些产品的信息、节能方案和设计方法等。三、加拿大加拿大标准协会与加拿大电机行业协会在1991年制订了一个推荐性的电机最低能效标准,此标准的效率指标较稍后的美国EPACT指标略低。由于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在1992年加拿大议会也通过了能源效率法令(EEACT),其中包括了电机的最低能效标准,其电机效率指标和美国EPACT指标相同,并规定该标准在1997年开始正式生效。此标准根据法律规定强制实施,所以高效率电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四、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自1999年起开始对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实施强制性能效标准计划(Mandadoryenergyefficiencyperformancestandards)或称MEPS计划,由澳大利亚政府下属温室气体办公室会同澳大利亚标准委员会进行管理。澳大利亚已将电机纳人MEPS范围,其电机强制性标准于2001年10月批准生效,标准号为AS/NZS1359.5,需要在澳洲和新西兰生产和进口的电机均需达到或超过此标准所规定的最低效率指标。该标准可用2种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因此规定了2套指标:一套为方法A的指标,对应于美国IEEE112一B方法;另一套为B方法的指标,对应于IEC34-2,其指标数值与欧盟EU一CEMEP的Eff2基本相同。该标准除规定了强制性的最低标准外,还规定了高效率电机指标,为推荐性标准,并鼓励用户采用。其数值与欧盟EU一CEMEP的Effl及美国的EPACT相近。

杀手们

《“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相关新技术仍显匮乏;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金额有限,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报告建议,企业要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层面要不断完善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推动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完成的《“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双重红利下,我国企业普遍能够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对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这是3家机构连续第八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分析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尹援平表示,该报告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对地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旨在继续推动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九成企业稳定完成年度目标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企业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内蒙古、四川、重庆7个省区市,从地域上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从行业上看,调查覆盖了钢铁、石化、水泥、纺织、制药、房地产、环保、物流等多个领域,基本涵盖了国家有关部门列出的节能减排重点行业。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每年均能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有九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规范”,85%的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投资额“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入,其中绝大多数均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政策、市场各方面的因素与环境,在实践中更加注重系统考虑问题,强调系统分析,源头治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继续提高。亟需补上技术及资金短板报告主笔人、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以来的经济环境与各项调控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有助于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但同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依然呈现出不平衡的格局。比如,样本企业中仍有约10%的企业不能确保每年完成节能减排年度计划;约有30%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实不够扎实,至今仍不掌握本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主要指标及与行业内企业对比情况。“目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规定的能耗与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但企业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相应的新技术;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有限,资金压力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同时,近年来不少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波动,对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影响。”胡迟说。针对上述问题,报告问卷征集了企业对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政策的期待。其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的推广力度、创建企业节能减排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期待程度最高。此外,企业对于增加政策性补贴资金数额、继续推进税收优惠,保持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对稳定,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避免政策“归一化”和“一刀切”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较高。(顾 阳)

冬之蝉

陕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节能环保产业是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保障的产业,党的十九大将“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显著拉动了市场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但是陕西省节能环保产业依然发展缓慢,存在企业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待提升等问题。一、产业扩张缓慢,集中度低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一)产业扩张缓慢,市场竞争力弱2018年末,全省规模以上节能环保工业企业320户,占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的21.7%,比2014年低2.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2.4亿元,是2014年的1.55倍,年平均增长9.2%,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4.4个百分点。目前陕西省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速度与巨大的节能环保需求增长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小微企业是当前节能环保产业的主力军,规模效率低,陕西省主营节能环保产业活动(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比重大于50%)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88.6%,企业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产业集中度低,影响力提升缓慢除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制造等领域的企业专注于节能环保领域外,大部分开展节能环保活动的企业主要从属于“混业经营”模式。截止2018年末,混业经营模式的企业占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总数的58.1%,产值占全部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的42.2%。二、资金不足、创新能力弱制约企业发展为充分掌握陕西省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发展现状,5月省统计局在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汉中、榆林抽取了62家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企业,其中西安17家、铜川6家、宝鸡10家、咸阳9家、汉中13家、榆林7家,组织开展了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问卷调查。(一)资金短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节能环保产业属于重资产行业,投资大,周期长,众多小微企业缺乏融资能力,资金短缺严重。调查显示:陕西省节能环保企业回款周期较长,61.2%的企业回款周期在半年以上,21%的企业回款周期在3-6个月,仅17.7%的企业回款周期在3个月以内;企业流动资金较为紧张,仅30.6%的企业表示流动资金正常,69.3%的企业表示流动资金紧张,其中30.6%的企业缺口在20%以上,流动资金严重紧张,24.2%%的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10%以上,流动资金明显紧张,14.5%的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10%以内。在问及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时,超一半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且融资成本过高,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二)企业注重研发,但原始创新少,导致产品竞争力低调查结果显示,30.6%的企业成立研发机构且连续两年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但是这些企业中的研发机构有2/3以上均在2010年后成立,说明陕西省节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总体看,整体技术水平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产品竞争力也需进一步提高,被调查的企业中,69.4%的企业没有专利,53.2%的企业技术水平一般或较为落后,这些企业产品的销售方向主要集中在省内和本地区,销售市场由于产品的低附加值而难有突破。(三)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是挤压企业利润的主因对目前影响企业经营的多选原因调查中,53.2%的企业认为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宝鸡一家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企业表示今年以煤灰为主的原材料支出比去年上涨30%,其中,82.3%的企业认为原材料升本还会继续上升。77.4%企业认为人工成本加大是挤压企业利润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年全省职工工资年均增速保持在8.8%,一家被访企业也表示,今年人工成本比上年至少上涨15%。另有59.7%的企业认为资金成本过高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四)企业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表现不尽人意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总体活力能力。调查中发现,32.3%的被调查企业近三年的总资产报酬率保持连续增长,16.1%的企业近三年总资产报酬率保持平稳状态。资产负债率反映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举债筹集的,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其贷款安全程度就越高,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调查企业中,近三年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的企业占21%,近三年保持平稳状态的有14.5%,合计均未超过半数。一方面企业资产的运营质量一般,另一方面未来抵抗风险能力不强,以上均不利于企业后期发展。(五)企业对后期发展所持态度有所不一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对前景看好,后期发展更注重于产品技术升级。在企业的后期发展计划中,62.5%的企业选择产品技术升级,58.3%的企业选择扩充现有产能,25%的企业保持现状,仅个别企业有意转至其他行业和缩减产能。节能型和环保型企业由于环保政策趋严,对后期的用人和投资持观望态度。对后期的盈利情况预判中,预计增亏减赢的企业占31.6%,预计持平的企业占36.8%,预计增盈减亏的企业占31.6%。65.8%的企业表示今后不会招聘新员工,在问及是否会在节能环保行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52.6%的企业认为难以判断。三、陕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陕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多集中在较为低端的节能环保设备制造、建筑材料制造以及废矿废渣的重复利用,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多在省内或省外周边城市,不能满足于日益趋高的环保政策要求;从供需上看,节能环保产业中产值最大的风机制造行业已出现轻微产能过剩的苗头,但高端供给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面临的是结构性问题,后期应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中高附加值部分进行重点投入。二是做好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积极引导小微企业找准产业链定位,走向专业化、精细化。实施龙头企业的带动战略,充分发挥省环保集团、陕鼓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已经形成的西安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渭南新型锅炉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要因势利导,推动产业升级。小微型企业在陕西省节能环保产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船小好调头,经营模式比较灵活,建议政府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让更多有活力的小微企业真正从市场竞争中走出来,填补陕鼓集团等大型企业产业链中的空白,参与产业集群,发挥“溢出效应”。三是企业期盼技改资金的扶持。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术改进的资金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企业开拓市场、提高附加值较高产品的扶持、提高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比例。调查中,渭南的一家锅炉企业表示,自2017年燃煤锅炉全部取缔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新产品较之前的燃煤锅炉成本高30%,与高校合作研发的超低氮锅炉成本翻一番,虽然技术比较超前,但是由于价格高,市场接受度很低,企业近两年资金压力很大,期盼政府对于技术改进增加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让企业一方面能安全的渡过转型期,另一方面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新。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来源: 中商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