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高考的最后一天了,相信很多学生的家长已经做好了填报志愿的准备了吧。至少报考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了。就等孩子高考结束了和孩子好好商量一下然后好确定了。随着家长们对填报志愿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也能够明白选择专业和大学的重要性了,比起以前的家长等到高考结束之后才仓促的去了解,选择的专业和大学会更加适合而且性价比也会更高。以前很多家长都不够重视,以为考上大学就可以了,以为考个名校就足够了,就业就肯定没问题了。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就失业,很多名校的毕业生出来都不好找工作。说白了其实就是没有学到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且随着现在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如果不做好准备,不考虑到方方面面的话,很多家长根本无法放心。即便是顺利考上了大学,也有很多学生会考研。现在基本上很多大学生,都走上了考研的道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大学生多了,大学生的含金量没有那么高了;所以考研成为了很多大学生一个方向,因为很多人都想要去更好的大学读研究生。但是能不能考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很多名牌大学的难度都非常大,而且有些大学的实力很强悍,例如985大学,或者一些实力很好的211大学,难度估计会更大。所以想要考上,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其实都不容易。但是我今天要分享的这三所211大学,其中有两所都入选了双一流,同时也是985大学,考研比较容易,性价比也挺高的,可以考虑一下:1、电子科技大学作为985大学里面实力不错的大学,同时又是一所A类双一流大学;实力和名气都是响当当的,同时也是很多高考生挤破头想要考进去的大学了;关于考研:考研相当于高考,同时考研的挑战性会更大一些;电子科技大学里面比较好的专业肯定很难,至少要考到高考里面重点的水平了。但是如果是其他的专业,或者说只是想要考入电子科技大学的话,难度算得上是985大学里面最低的了;当然如果是外校考生的话,必须要让自己更有竞争力;而且电子科技大学一向都对本校考研生有更多的青睐,其实很多大学都是一样的;不过如果初试分数很高的话,和导师交流也很好的话,考上也不难;2、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在985大学当中,地理位置不够有优势,有因为吉林大学比较低调的缘故,报考的话,其实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关于考研:吉林大学是所有985大学当中,考研算得上是最容易的了;当然也因为地处东北,冬天很冷的原因,很多南方的学生报考的少,所以竞争力相对小一些;其次吉林大学不排外,招生很公平,即便是外校生也不会被歧视,更不会其实双非院校的学生;也就是说这是一所只看成绩,不看其他的良心学校。所以也给了很多学生一些逆袭的机会;即便吉林大学有很多优势不够明显,但是综合实力全国前十没问题的,而且又是985大学,所以竞争肯定还是有,但是只要自己好好努力,考上的机会还是很大的;3、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虽然不是985大学,但是也是一所实力很厉害的211大学了;同时在考研当中,哈尔滨工程大学算得上是比较容易得了;关于考研:哈尔滨工程大学位置同样也有不具备很大的优势,很多南方的学生吸引力不大。大多数报考的都是北方的学生或者当地的;如果是普通211大学的学生报考的话,据说非常的轻松就能够通过;但是如果是双非大学的学生靠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话,可能会比较难一些;如果大家想要知道更清楚的,可以去具体的了解一下,不过总的来说,哈尔滨工程大学在211大学当中考研也算比较容易得了;最后,今天就暂时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填报志愿、高卡、大学、专业、家庭教育等相关的信息,可以关注我!
一提到吉大,大家的直观感觉就是学校面积大、在校学生多,那吉大实力到底怎么样呢?有人说,吉大合并之后更加没落了,有人说,吉大底子厚,被合并的高校质量也很高,依然很强,今天小编就带您走进吉林大学看一看。学校概况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也并入。吉大现有6个校区7个校园,校园占地面积611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71477人。吉大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32人。吉大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综合排名QSUSNEWS泰晤士报上海软科在世界四大大学排行榜中,吉大两次排名全国第24位,一次第21位,一次第28位,平均国内排名第24位。优势学科介绍吉大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7个。11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2012年教育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23个学科排在全国前10名,涵盖理学、工学、人文社科、管理学和医学方面,整体实力还是很强的。招生录取分数在2017年的录取分数线排名中,吉林大学仅排在全国第59位,跟学校综合排名和实力不符,很令人费解,小编觉得有学校内部的原因,也有地域、发展环境的原因。30年前排名1987年,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根据1985-1987年学校国家级科研成果数、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数、专利批准数发布了全国第一个大学排名,上表是19所理科重点大学排名。在这份排名中,吉大排在全国理科大学的第9位,没合并前的吉大也是很厉害的。综合来看,虽然吉大这两年在录取分数、大学综合排名上有所下降,但是从学科排名来看,底蕴深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突出。吉大合并后是变的更强了还是比以前差了,您是怎么看的?欢迎讨论!【习与智长】长期关注教育相关问题,不同视角,不同观点,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页面右上方【关注】,一起交流探讨。
吉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吉林大学原吉林大学,是建国后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前身是东北行政学院。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原长春邮电学院的前身是东北邮电学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几经改建而来,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期开办的北洋马医学堂。合并后在吉林大学实力也不俗,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两个学科评为A档学科,分别是: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九个学科评为A-档学科,分别是:机械工程、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考古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政治学、法学。吉林大学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13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师资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51人。同样在985高校中位列前茅。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不偏不倚的说应当是中游985,比不上前面的学校,但较之排名靠后的又有一些或多或少的优势。但全国来说吉林大学收分理科排在50多名,文科排在30多名,单单从分数上来说,确实偏低,跟吉大的名头和综合实力严重不符。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首先吉林大学有多大,长春市内到处都能看到吉大的下属单位牌子,所以才有了“长春市坐落在美丽的吉林大学校园内”的梗。学校大了开设的专业自然多,专业多了自然冷热不均,冷热不均自然受欢迎程度不同,受欢迎程度不同自然会产生收分很低的专业。吉林大学对南方学生来说,吉林大学没有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那么有名气,且太远了,又有些冷。东北的气候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容易适应,虽然其实东北的冬天并没有那么难熬。东北地区的四座大城市都有985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有C9护体,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沈阳有东北大学,大连有大连理工大学,加上大连靠海,且GDP东北第一。吉林大学就有点尴尬,地域上很难显现优势。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的发展被长春市区位所限,也受东北地区顽疾所禁锢,本身有一些局限性,但是不失为东北地区数一数二的学校,全国也八九不离十。
国内最好考的4所211高校,虽然录取分数线低,但很少有人报考!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除了985高校之外,很多人都倾向于考一个211大学。然而很多211大学都不好考,特别是北上广的学校,特别不好考。不过211大学虽然比很多普通本科要好很多,但是很多时候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或者考研择校的时候,沿海地区的211大学爆满,而有些学校却很少有人报考,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持续走低,也可以说是非常好考的211大学了。小水在这里就介绍这4个最好考的211高校,其中是不是就有你中意的大学呢?这4所211大学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都很低,为何却很少有考生报考?01、广西大学广西大学坐落在美丽的南宁市,它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一所211大学。然而很奇怪的是,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很多人包括广西本地的考生都不喜欢选择这所学校。再加上内地的考生不太关注广西大学,特别是广西的考生又倾向于去广东去大学,这就使得广西大学在外省的录取分数线持续走低。不过,对于研究生调剂来说,这所学校绝对是热门无疑!国内最好考的4所211高校02、延边大学这所大学光听名字很多考生都觉得这也许只是一个普通本科,但是延边大学却是个名副其实的211大学!正是因为校名的原因使得这所211大学很少有人知道。而吉林省的考生心中理想的高校当然属吉林大学莫属,吉大的如此出名就使得延边大学无人问津。延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持续走低,刚过一本线就可以在这所大学就读,不过就算很少有人报考罢了。国内最好考的4所211高校03、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类的大学很多考生都不喜欢,来自农村的考生尤其排斥,总好不容易考到大城市,总不再读个农林类的大学吧?因此地处东北,内地的考生也不愿意选择,东北农林大学的名气也不如哈工大那么响亮,所以也是个非常好考的211大学。国内最好考的4所211高校04、新疆大学新疆大学在美丽的乌鲁木齐市,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是很多人旅游必去的景点。然而相对于内地的大部分考生来说,新疆的位置过于偏远,就算是从沿海省份坐飞机去新疆也得从陕西转一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新疆大学历年的录取分数线都不高,哪怕是考研调剂也很少有人选择。但是211大学毕竟是211大学,本身的实力在,在这里读书毕业之后也会有个很光明的未来,这也是它最容易考生的主要原因。国内最好考的4所211高校以上这4所211大学是你想要报考的大学吗?有人说虽然有些学校是211大学但是学校水平不咋地,去读了就会后悔;而有的人却说不管是什么211大学只要读出来也一样PK掉大部分的普通本科生。对此,你认同哪种观点呢?
作为一个在南方上了四年大学的北方人,果然还是想尝试下北方的大学生活啊,所以,考研决定往北边考。经过一些艰辛,最后的感觉是付出还是会有收获的,终于吉大变成了“我吉”,现在也算是能从西南到东北把天朝沿一个对角线都体验遍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初试之后有复试,复试之后等结果,拟录取之后有调档,所以一直没得空整理自己的思绪,之后当然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不过现在终于暂时都搞定啦,所以就仔仔细细回忆了初复试的整个过程,想把备考和考试中总结到的经验、以及考研心态调整的小心得分享给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下去啦。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现在已经被吉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拟录取,初试总成绩第一,413分,复试之后综合成绩排名第三(笔试有一题答的不够好QAQ)。这里打算就资料,初试,复试,调剂,心态调整等方面来讲一讲我的经历和经验,后面附带回忆版初复试真题题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资料搜集&联系前辈最重要的就是大方向一定不能错!所以找到正确且有用的参考书,和靠谱可爱的学姐(复试之前都没见过学长…)就肥肠关键了。我是在17年2-4月份就开始到处线上线下搜寻经验贴、指定教材、补充资料,和能给出切实指导的前辈。官网的参考书目有很多,但是已经多年没有更新,如今并不完全符合出题情况了,根据前辈的经验和自己的探索,发现有些书根本没必要看。关于前辈,我是后来认识了一个人特别特别好的学姐,从初试到复试甚至是拟录取之后都愿意回答我的各种问题,指导我考试重点、时间安排、心态调整,对我帮助真的很大,非常非常感谢可爱的学姐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大家需要的话最好尽快联系前辈,趁他们还没把初试复试具体题目、情况和体会忘掉的时候,是勾搭的最好时机! 当然要注意,自己官网上就能查到的信息就不要一遍遍询问前辈了,作为大学生自己应该有搜集公开信息的能力,礼貌点,谦虚点,前辈会指导得更耐心的。关 于 初 试时间安排肥肠重要!虽说计划定了也不一定能按时完成(没错这说的就是我了_(:з」∠)_),但是会对自己有督促作用,也能全面把握整个考研流程。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好计划,比如几月到几月干什么,这个月重点复习对象是日语、英语、还是政治,初试之前要完成几轮复习等等。我认为的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有以下几个:1、开始复习的同时,就要研究真题。必须要做几套近年的(注意是近年的!因为零几年的题目要求是不一样的啊!不要重蹈我的覆辙QAQ)真题,认清题型、要求以及分值分布,才能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的复习。2、九月中旬是第一遍做真题的最后期限。做完总结错题,考试前背到熟练为止,因为经常有往年考过的题目重复出现的情况,所以真题务必要把握好。3、十月之前参考书至少要看一遍背一遍!最好再整理一遍,把精华和自己的补充都整理出来,后面跟着笔记背几遍,最后回顾一下课本看有没有遗漏就行了。我是整理出文学史两本笔记,语学一本,概况加现代汉语四本小册子,随身携带小册子背诵,这样就精简多了。今年初试题目是一眼看去就基本都会的感觉,比较基础,几乎没有高难度考题,写起来很顺手(但是会导致拉不开分)。而题型有了很多变化,出了一些书上没有介绍,也没有规范答案的发散性问题,总体上向灵活方向发展。我根据往年题目难度预测的题目几乎都没考到,虽说是白准备了,但是有备无患啊。建议大家还是全面准备,深入复习,明年难度说不定就回去了,甚至有所提升也不一定。学会了用不到,总比要用的时候发现没学会好嘛。关于复试和调剂由于今年分数整体偏高,而外院各专业分数线必须是统一的,就定了350分的院线,导致复试70进28的“盛况”……分数计算方法也进行了改变,和往年不同,复试成绩比初试占比更大,所以竞争异常激烈。复试的分数分配往年是英语50分,日语笔试和面试各100分。而近年是英语30分,笔试135分,面试135分。英语包括听力和小组讨论两部分。听力十道题,还放两遍录音,很简单。小组讨论四个人一组,先问个人一个问题,比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再抛出一个话题大家讨论,很简单,占分也少,可以不用太花时间。笔试一定要好好复习,需要准备好文学,语学,文化各方面,很容易拉开差距。今年的题目,也由往年的五个300字名词解释变成了三道600字论述题,大家不能拘泥于往年的题型,应该着重知识的掌握(大概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感觉吧)。面试建议大家多自己练习模拟,考虑到各种可能会问的问题,不要紧张。我是考前半个月每天和研友小伙伴视频模拟面试,互相问各类想得到的问题,并互相提建议改进,这样能让自己准备更全面,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太慌。然后把所有可能问到的问题及答案都整理好写出来,背熟练,发散思维想象可能延伸到的问题并进行模拟回答(只要能让自己感觉准备好了就行,这一步并不是必要的,主要是我个人有点完美主义…比较倾向万(fan)全(suo)准备(~ ̄△ ̄)~)调剂包括校内和校外调剂,吉大的一些专业可以申请校内调剂,比如外应每年都会接收一部分外院的考生参与调剂,是挺好的机会。校外调剂也有很多选择,东师大、天外、杭师大等等,所以可以沉着一些。复试的时候有加初心联盟的宪老师询问一些问题,虽然我不是学员,宪老师也很耐心细致地帮我分析情况,也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真的感觉很暖,也很感激老师。考研的一路上接受了太多好意,真的觉得应当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啊。关于心态刚开始做真题肯定是懵的,有很多不会答也很正常,严格批改可能才能得五六十分,但真题的意义是找到头绪,重要的是观察考试重点和后期评定自己复习成果,所以不要开始就被吓到了,相信我,后面你会有飞跃式的进展的。还有就是有一起努力的小伙伴个人感觉也是很关键的,我们有一群同一个自习室里,桌子离的比较近的的研友,互相看累的时候聊聊天,吹吹牛,有什么觉得好的公共课资料也互相分享,真的是学习之余很大的精神慰藉了。尤其有一个同考日语的小伙伴,互相聊聊复习内容和方法,互相补充,到复试一起模拟面试,真的很让人安心(感谢行行)。直到最后考试订酒店也是跟人很棒的研友一起,不会互相打扰,还可以互相提醒照应,真的很幸福了。希望大家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单独或者共同进步,总之要坚持下来。到了复习后期最容易出现心态崩了的情况,其实这种时候能坚持下来就已经打败很多人了。尤其是最后发现自己还有一大堆没复习完的时候,很容易泄气乃至绝望,如果到了这种时候,不如接受现实,“对,我是看不完了,但是也没有办法了不是吗?所以即使剩余的时间很少了,多看一点心里就更有底一点,考试就说不定能多得几分呢”这样想。复习到最后,由于没有完全按时完成计划,导致每天任务特别重,但是这种时候一定不能方,任务再多也要沉下心看。用旁边座位研友妹子的话说,“你当时每天有那么多要记的,我看着都着急,结果看你每天拿出去背啊背,不慌不忙,冷静得可怕”。( 大概就是所谓“稳如老狗”吧)甚至入考场之前几分钟还背着惯用语来着,结果竟然五个题里有三个都是刚看过的。所以啊,沉着点,心态稳一点,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啦!面试由于今年人太多,问的问题也特别精简。首先简短的自我介绍(不过听说到后面就变成直接问姓名家乡了),然后读一个文章片段,没有什么难的词,是讲智能手机和现代生活的,然后问读完的感想,最后问想选哪个方向,为什么喜欢就完了。然后老师互相看了看,(好像听到老师们互相说“可以了吧”“可以了”)就“以上です”了。因为没想到那么利落我还疑问了一下下,确定是结束了就赶紧出去了。根据大家的交流,发现最后一个问题要视你的自我介绍或者回答而定,也许会深入问你喜欢哪个作家什么作品,具体到喜欢作品的什么方面,所以都要准备到。所谓“过来人”的经验体会差不多就是这些啦,感谢阅读到最后,如果能有所帮助就更好啦(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2000年左右,国内大学兴起了一股合并潮,两三个大学合并为一所大学,甚至几所大学合并成一所。随着学校的发展,为了提高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这些大学纷纷进行了扩招,由此产生了一批在校生人数几万人的大学,可谓是“巨无霸”大学。那么,哪所大学的在校生人数最多呢?很多人肯定会想到吉林大学,但是吉大的在校生人数只能排第二,而郑州大学稳居第一,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大学。郑州大学简称“郑大”,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国家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郑大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经过发展,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郑大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先后并入郑州师范学院、黄河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组建成新的郑州大学。目前,郑州大学有主校区、南校区、北校区和东校区四个校区,占地5700多亩,开设46个院系,共114个本科专业,在校生7.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4万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9万余人,留学生2500余人。学校有教职工5700余人,有“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郑州大学共有43个学科参评,全国高校排名13位,有7个学科进入B+学科。河南是中国户籍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全国第三),每年参加高考人数都在100万人左右,稳居全国第一。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内唯一所“211工程”大学,这是最令河南省高等教育尴尬的地方。虽然只有一所“211工程院校”,成为河南考生的香饽饽,被誉为“河南的小清华”。但是这所大学却占据了国内在校生人数排名的榜首,碾压“985工程”吉林大学(在校生7.39余万人)。根据郑州大学近年发布的招生计划来看,据统计,该校本科、硕士、博士招生总人数达到了1.87余人。这样的招生规模在全国都是位居前列的,甚至都超过了很多大学的全部在校生人数。由此来看,郑州大学是真正的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巨无霸”大学。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吉林省硕士复试工作部署和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公平公正、科学选才”的原则,制定了复试工作方案及复试录取工作办法。现就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问:复试采用何种方式?答:复试工作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以往复试中的笔试内容、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加试内容,在网络远程复试中体现。具体详见各学院(所、中心)发布的复试要求。问:复试名单何时公布?答:我校各招生单位复试名单将于5月6日-10日在吉林大学各学院(所、中心)网站陆续公布。问:复试时间如何安排?答:我校各招生单位复试工作将于5月10日正式启动,并于5月31日左右完成硕士研究生全部复试工作(包括调剂工作)。问:网络远程复试主要考查哪些内容?答:网络远程复试主要考査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潜质、思想道德品质、外语听说能力等综合素养。问:考前资格审查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如何提交?答:考生须提供如下材料的照片或扫描件:1.居民身份证原件。2.往届考生毕业(结业)证书原件。3.应届毕业生学生证原件。4.本科阶段定向就业培养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交定向就业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5.各学院(所、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具体接收方式详见各学院(所、中心)公布的复试通知。问:我校采用的网络远程复试平台有哪些?答:学校推荐使用的平台为钉钉、腾讯会议、腾讯QQ和微信等。学院(所、中心)会提前通知考生本单位选用的平台。问:参加网络远程复试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答:保持通讯设备畅通,方便与报考院系联络;提前选择好独立、安静、整洁、明亮、封闭且网络条件良好的场所参加复试;准备两台带有摄像头和通话功能的电脑或手机作为复试设备和复试环境监控设备。问:如何进行考前网络远程复试测试?答:各学院(所、中心)会提前对所有参加复试考生进行网络资格审查,并进行网络复试演练。问:复试成绩和录取情况何时公布?答:复试结束后,各学院会尽快按照要求核算考生复试成绩,并按照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名单,于六月初在各学院(所、中心)网站公示。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认真备考,在复试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圆梦吉大!加油,我们在吉大等你来!来源:吉林大学 吉大招生
每当看到考研的学生总是能够回想其自己那时的考研过往,从考研一开始到被目标高校顺利的录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兴奋的是自己能够获得读研的机会,于是我们能够看到很多雄心壮志的准硕士研究生,例如要在研究生期间发表和西恩期刊论文的学生、有要在研究生期间参加国家级竞赛的,但是这或许真的仅仅只是理想。当你真正进入硕士研究生生活时,你当初的所想一定会被你忘的一干二净,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没有什么在学业上很令自己可以骄傲的事情,他们的唯一诉求就是顺利毕业,就是希望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这就可以了 。因此,每当听到一些准硕士研究生,在给自己的研究生学习规划各种目标时,或许我们只能说:算了吧!研究生的你真的好好学习?那或许只不过是你大学的复制版罢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广大的硕士研究生群体中,不管是双非高校的硕士的研究生,还是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又或者是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都有这种现象很多研究生将自己在大学的那个状态,原封不动的拿到了研究生,甚至程度更进一步加深。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跟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是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只有在研一有系统的设置,研二和研三没有任何的课程安排,这给很多硕士研究生提供了足够多的自由时间,相对大学更加的自由,所以很多硕士研究生在如此之多可以自己规划的时间,自然是用来享受惬意的生活,至于科研、论文等等方面,早已抛之脑后。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可以说只要你的导师不找你,不给你安排任务,你很有可能赋闲两年,更有的硕士导师由于各种原因很可能研究生三年联系你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这样很多硕士研究生便获得更多可安排的时间,但是却没有用这些时间来做自己当初定下的各种目标。因此很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没有做科研的态度,也没有做科研的想法,更没有做科研的准备,只是用三年的时间来换一个硕士学历,至于在三年期间自己能够写出几篇比较好的学术论文几乎不在他们的规划之内,这就是硕士研究生。所以,对于即将进入研究生生活的准硕士,我想说的是在读研期间一定不要将大学的自己原封不动的移动,更多的应该是开展研究生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用极为多的可安排的时间,做一些对自己学业和生活没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导师积极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享受最优价值的研究生生活,才不枉为一名硕士研究生。
一回望2003年,对于我这样的亲历者来说,非典型肺炎是何时发生的,记忆已很模糊。既然模糊不清,时间就不重要了。重要的不是时间,是记忆。大家口口相传的非典,侵扰到每个人的生活,时间不一,因为中间经历过官方否认、政府瞒报、官员免职和全民防控的不同阶段。对于身处不同省市的人来说,尚不是信息普及时代的17年前,非典只是或远或近的公共事件,只有影响到附近某个楼的时候,才会感同身受。非典时,我正在吉林大学读研一,同时担任《吉大研究生》主编。作为一份校园报纸,头版是当时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的重要新闻,看起来无足轻重的新闻和同学们写的非典记忆文章,现在翻阅还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2003年5月10日出版的《吉大研究生》上,有贫困生捐款的新闻,有学校领导的防控措施,也有隔离宿舍区学生的感谢信。17年后,同样的场景还在上演,安徽东至的脱贫户捐款了。不同的是,当年学生捐款是200元,脱贫户捐了5000元。那位捐款的马道成同学,我曾经采访过他,问他自己是贫困生为什么还捐款?而且,学校也没有发起捐款。他回应说,“这是个长期贫困和暂时急需的问题。把帮助别人的资金用于我的家庭,也不能彻底消除贫困。这时候,帮助别人就是解救自己。”同样的话语,相信东至那位脱贫户也有类似的想法。当时吉林大学校园里有非典病例吗?至今也不清楚。在17年前的大学校园里,很多人对非典的认知,最先也是从传言抑或谣言中获知的,“医大一院已经收治了一对姐妹”“文苑九舍有人被抬了出来”“住宅区已经发现有了病例”,后来听说,不是一对姐妹,而是两个老太太。一个去北京看女儿,把另外一个传染了。卫生部长撤职、北京市长辞职、研究生复试推迟、五一长假取消……都不及所住的南苑宿舍出现病例的传言来得惊心动魄。在最风声鹤唳的日子里,室友出去一趟,总有新的“消息”带进来,不断否定前一个版本,至于是“一对姐妹”,还是“两个老太太”,至今都是罗生门。不过,不管是哪个版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比谣言更重要的是行动。随着谣言四起,校园里戴口罩的多了,都是现在看来并不真正管用的那种一次性口罩。二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的吉大毕业生王静文,当时在世界经济专业读研,他曾想去河南参加聚会。在食堂吃饭,一个同学问他,“还去郑州吗?”王静文说,“去。”那位同学模仿当时火爆的电影《英雄》里梁朝伟对张曼玉的台词:“去,就是死。”电影里下一句台词是,“死,就一起死。”那是电影,生活还在继续。疫情期间,清华大学教授葛兆光还在吉林大学开讲座,同学们欣然前往,心里大抵都在想着,年轻、经常锻炼、免疫力强。该踢球的还踢球,该去食堂吃饭还吃饭,当然,家在长春市的同学早早溜回了家,好几个月不见人影。听说多洗手可以预防非典,大家就频繁前往水房。听说板蓝根可以预防非典,一问,从10元一大袋涨到了15元。药店里还贴着预防非典的中药配方,问这药多少钱,在学生眼里,死贵。“广州的一瓶醋卖到了上百块钱,这还贵?”药店老板仿佛刚见义勇为过。听说,锻炼可以预防非典,一夜之间,吉林大学校园里全是打羽毛球的同学,不过,没人戴口罩。非典还让宿舍干净了起来,因为网上说,讲卫生也能预防非典。再后来,如果再请葛兆光先生来讲学,他不肯来了。渐渐地,研究生停课,本科生则晚点,还没有通知时,不少人已经不敢往教室跑了,食堂的人也少了,打饭的师傅会多加一句:“带不带走?”在寝室吃饭的越来越多,水房的水槽里总是漂浮着各种菜叶,对了,不像新冠肺炎这样如临大敌,菜市场等营业场所还是正常营业。即便是一个研二的女生怀疑被她母亲传染,学校也只是通知近两天来和她接触过的师生以及去过南区校医院的师生赶紧接受体检。从2003年5月1日7时开始,吉林大学要求学生进出校园需持学生证和通行证,我就曾和同学陈静思(现北京晚报地产负责人)、梁伟锋(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前往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团委书记李保平那里开过通行证,前往印刷厂进行报纸排版。如今回想起来,脑海中竟然没有留下一丝恐慌。重要的不是记忆,是场景。校门口也没有恐慌气氛,没人拦着不让出去,自己做好保护,戴上口罩是可以自由活动的。没有人为制造的紧张气氛,在偏居一隅的长春,在17年前的大学校园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安全感。要么待在寝室,要么持证外出,要么看门户网站疫情人数。同学们正常吃饭,正常跑步,正常下棋看书,甚至正常地去逸夫楼上课,仿佛非典是别人家的事。我则正常地去采访,在“调查吉大”栏目里,发表过《非典“感染”不了我们》,通过采访主管研究生院的副校长了解到当时学校召开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秘书工作会,对研究生出入校园管理、研究生返校体检和留检都有详细规定,同时还有给导师的一封信、出动4个督查组查寝等安抚措施。吉林大学研究生会网络部则对校园BBS进行谣言信息的管控。收到五一长假取消的消息后,4月29日学校已经开始阻止研究生离校。而在外实习、找工作等离校的,则通过各种途径通知他们不要返校。这个消息让在家待腻了的同学炸了锅。毕竟2003年4月20日左右,校园里才有了非典的各种传闻。而研究生课程本来就少,一些短途同学听说北京高校被隔离,干脆就在家乡“躲起来了”。我们这些远途的同学只好留在学校,以火车上不安全、不害怕非典等理由掩饰着心中难以离开的痛。在限定的条件下,人的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学校禁止人员流动,需要出校园时总要习惯性地摸摸口袋,看看通行证、学生证带没带。几个人出去,相互提醒:“带证了吗?”大家相视一笑,这可比后来的问候“领证了吗?”开心多了。在校的学生不允许留校,校外的学生不允许返校。回到家的同学觉得是个失败的选择,待在家里面对父母,没法玩游戏,见不到女朋友,着实无趣。而留校的,则说着校园的各种传闻和福利,“打击”着他们。“我要回学校”“回来可以,不准回寝室,要隔离。从疫区回来的,要接受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不能吧。”电话那头仿佛是一脸东北式的无奈。在校园里不光有空间福利,防疫待遇更是周全。听说校园里有疑似病例,食堂里开始提供免费的中药。此后,大家都准时去食堂吃饭。等到不再提供中药,大家也准时出现在食堂。每天宿舍要消毒一小时,寝室里待不了,刺鼻的药味特别难闻,开窗又影响消毒效果。这时,同学们会背上书包前往教学楼,被保护起来的校园里,有啥可怕的?大家安静地看书,无所畏惧。现在想起来,紧张的气氛持续了半个月后,大家心里就不怎么紧张了。犹记得,走出校园,乘坐315路公交车,车上写着“本车已消毒”。售票员和朋友手机聊天,“我不戴口罩,我命大福大,根本没有事。”说这话时,应该已经没有新增病例,东北人又“复活”了。三2003年5月25日,吉林大学恢复了已经延迟的研究生复试,长春市的考生被安排在长春复试,但复试地点不在吉林大学校园内。而在外地的考生,则采取电话复试。长春百货大楼的录音电话,原本很难卖得动,吉林大学复试要录音,一下子脱销了。按照惯例,专业课和英语复试时都要求笔试,也都改为口试。其实,视频电话和网络视讯,吉林大学都有这条件,但考生没有,只好作罢。2003年5月30日上午9时,吉林大学东荣大厦12层行政学院会议室,电话复试现场:考官:准备好了吗?考生:准备好了。考官:请选择题签。考生:我选择四号题。考官:请听好,第四道题是“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区别是什么?”考生: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方面的心理学……当时,对于这种电话复试的方式大家褒贬不一,但随着新一级学生录取入学,非典渐行渐远。其实,非典对东北的影响不大,非典的传播有点像欧洲的黑死病传播路径,都是从南向北。非典先广州再北京,身处东北没有迅速大面积扩散,而东北人的豁达性格也让悲情时刻多了几分自嘲式的乐趣。这17年间,从非典到新冠,中国的变与未变都在每个人的心中。就如同非典,从最初的恐慌,后来变成了精神的力量。北京的一位中学教师将“SARS”这样解释:S—Sacrifice(牺牲小我),A—Appreciation(欣赏生命),R—Reflection(反思人生);S—Support(互相支持)。一场非典,似乎突然让人们懂得了关心他人,珍爱生命。2020年2月5日,我在北京翻开2003年5月10日的《吉大研究生》,读到了这样的句子:“非典不仅把全中国人团结在一起,也将全世界团结为一个整体,这恐怕是非典留给我们的最大意义。” (作者周海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口述历史学人。)
今年的考研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先是340万考研学子竞争,令无数人惊呼:“今年绝对是最难考研年!”,后来复试又因疫情而推迟,但是因祸得福之下,今年教育部一下子扩招了20万人。可谁能想到,扩招并不意味着今年录取就更容易了。从同学们反馈的情况来看,复试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安泰经管学院最近公布了复试名单,名单上显示有一位435分的大神,在复试中被刷掉了,令人感到十分震惊。除了上交之外,各大高校都有400分被刷掉的情况,大批的优秀考生只能选择调剂。不过从情况来看,今年又是调剂困难年,很多同学都是调剂无门。有同学就吐槽,复试结果一出来,立马联系调剂的高校,三个调剂志愿全部填满,结果被拒了两个,剩下一个是“求爷爷告奶奶”,现在正处于被查看的状态。正应了网上那个段子,考研之前:“我要考985大学,985之外都是垃圾”,考研复习的时候:“算了,985难度有点大,211保底吧”,考研复试之后:“爸爸,求你给我一个学上吧,双非一本都行,我不挑的。”段子虽然搞笑,但是搞笑中却透着一股心酸,435分的考神都被刷了,那这些400分和380分的中上考生们,又该如何自处那?岂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西部高校受欢迎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们最后都把目光投向了西部,那些过去大家都没有注意过的高校,比如我们一直唱衰的兰大。这几年兰大的日子是真不好过,不仅是优秀的老师都被挖走,更重要的是名声还“坏”了,大家都知道兰大已经衰落了,实力远远不如过去,同分数没人想去兰大。网上劝退兰大的文章如汗牛充栋,不过大家虽然嘴上说的响,但是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复试成绩一出来,兰大立刻成为热门调剂高校。我们来看看兰大的公示名单,兰大的经济学院并不算出名,但是调剂来的是清一色的名校,包括但不限于北大、南大、吉大、人大、哈工大。要注意的是,这些考生并不是“水货”,他们初试的成绩基本都在380、390分左右,这种成绩也都被迫选择了调剂,可想而知今年竞争的激烈。之前还有新闻,据说今年新疆大学调剂的总人数超过15000人,大批考生只为能有学上。有的指导老师坦言,不要再调剂新疆大学了,如果不是本科985/211,或者分数在380分以上的,可以直接回去准备二战了。西部高校由于地域的原因,长期以来并不受大家的欢迎,哪怕是兰大这样的985大学,也被地域限制了发展。高考结束的时候,学生都是宁肯选择东部沿海的211,也不愿意去西部的985。这次考研调剂,西部高校或成最大赢家,吸收了大批985、211本科的优秀人才,甚至还可以说一句:“过去你对我爱搭不理,调剂的时候就是高攀不起”。今年的考研已经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都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未来,2021年的考研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