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吕孟壕成功考取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吕孟壕告诉记者,在团组织经受锻炼的几年,使他对研究党的科学理论充满了热爱。吕孟壕曾是一名专科生。在学校时,吕孟壕加入到校团委组织部,之后还成功竞选为团委副书记。在校团委工作的两年时光里,吕孟壕认真学习了团的理论知识。考入盐城工学院后,吕孟壕被班级同学推选为团支部书记,更加认识到党的先进性。每天5点起床,6点前去图书馆抢座,晚上11点回到宿舍,风吹日晒,雷打不动……对他而言,备考的日子既枯燥又乏味,有时还充斥着危险。吕孟壕回忆说,有一次在图书馆的角落复习时,他因为高血压晕倒在桌上,过了会儿自己才迷迷糊糊醒了过来,慢慢走到医务室。“估计别人还以为我太困了睡着了呢。” 吕孟壕自嘲说。图为吕孟壕正在学习在考研一轮复习时,吕孟壕就在每本书上列出了详细的框架图,梳理了其逻辑脉络。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讲解的内容,他甚至将马列的原著、毛泽东同志的原著等著作看完了。2019年底,期末考试悄然接近,除了复习功课,吕孟壕还要准备入党材料,这些事占用了他考研的时间。“陶文俊老师知道我的难处后,一直给我做思想工作,在专业知识上指导我。”吕孟壕说,辅导员何登溢老师也时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动态,想尽办法为他节约时间。今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只招8个人,当看到正式录取名单时,吕孟壕激动地说:“这是大势所趋,有历史的必然性”。 知否青年说收录自盐城工学院(通讯员:夏心宇 刘倩倩 吴佳欣)
马哲的全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考研的科目中,是属于哲学门类,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代码是010101。哲学门类只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没有专硕。全国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院校一共有60余所,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为基础,既重视以原典思维训练为根本的基础理论研究,又强调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显著特点的实践性,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强化时代性、应用性现实问题研究。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自197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经过几代学人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学科实力,成为连续五届陕西省重点学科、省级优势学科、省级特色学科。近十年来,在价值哲学、思维方式、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人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诸领域,形成特色明显的研究优势。导师组整体实力雄厚,老中青相结合,发展后劲足;学风优良,敬业态度端正,学科带头人分别荣获全国和省部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荣誉;导师组成员主持完成和正在完成一批国家和省部重要科研规划课题;在人民、社科、中央编译出版社等出版了一批优秀著作、译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数百篇论文;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励20余项。特别是价值哲学、思维方式、文化哲学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吉林大学简称“吉大”,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985工程”重点建设、“211工程”,始建于1946年,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60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大学,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学校6个校区7个校园占地61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下设46个学院,139个本科专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组建于1995年,已成为中国当代哲学研究重镇之一。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哲学社会学院造就了自己的核心理念:“为人为学其道一也”,沉淀出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和治学风格。吉林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法学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员。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其办学历史则始于1948年创建的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良好声誉、重要地位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创新 励志图强”你相信什么你执着什么你就是什么 ——《将军令》哲学社会学院1982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该系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等四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法学院现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可在法学10个二级学科自主设立博士点现已设法学理论 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 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法学7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与经济学院联合培养的法经济学博士学位专业以及与行政学院联合培养的法政治学博士学位专业有东北地区唯一的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法学理论 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选择考研就需要付出很多,大家都是考研人,我也曾像你们一样茫然无措过,所幸,现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努力与煎熬终究会得到回报,回忆起这一年的点点滴滴,心绪很是复杂。下面对我一年的考研复习作出一个全面的总结并且希望能为下面即将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能够有所帮助。思想政治理论复习要一鼓作气。暑期可以看视频刷肖秀荣1000题,视频建议直接从强化开始看,推荐徐涛视频课,配套相应习题或者直接买肖秀荣1000题;政治刷完一千题之后总结并刷第二遍,边刷边记忆,知识点在错题旁边标出便于以后翻阅。政治大家水平都差不多,马哲部分要理解透彻,要做1000题保证扎实的基础,冲刺阶段做肖秀荣4套卷8套卷、徐涛押题卷等。大题的话首先要背诵肖秀荣4套卷,其次再考虑徐涛或其他老师的大题卷。对于英语,阅读理解是分值最高而又最容易得分的,所以我们把大部分精力用在阅读理解上是完全可行的,在练习阅读理解题目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了对单词的记忆,还加强了对文章的阅读能力,这对于读懂其他题型的文章十分有益。其次重要的是作文,小作文是书信或者告示,而大作文是漫画作文,在对作文的复习上,最有效的办法是对往年题目进行分类,将每个类型的题目进行总结,每个类型都整理出一些自己惯用的句型或套话,并多加练习,以便在考场上无论面对什么题目都能发挥得很好。至于新题型、翻译,都是读懂文章基本上就能做出来,所以词汇量和阅读能力及对语法的掌握能力很重要。而完形填空一共10分,每个空0.5分,主要考察词汇辨析、词组搭配、语法句法,难度较大、分值较低,所以考试的时候留在最后做比较好,免得因为完型耽误太多时间而又不得多少分。最后,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做模拟题,真题才是最好的模拟题,真题至少要做上3遍,确保能读懂阅读理解的所有文章,搞懂每个题为什么选那个选项,再好的模拟题,和真题命题的方式也不是相同的,过多的做模拟题可能会导致做真题及考试时思路跑偏,适得其反。数学在这个时候,对于2021届的考生来说现在要耐心的去听基础课,做笔记背最基础的题,记最基础的公式。不要急于的上手考研真题。而对于2020届的考生来说,现在一定要把真题刷起来,把近20年的真题都要刷过,真题可以在考研文库上搜索到。如果你考数一,那么数二的题你也要刷,如果你考数二,那么数一里面除去概率论的那一部分你也要做到。数学一定要耐心的观看讲课视频,把自己的底子打扎实,做笔记,记错题。在暑假前把整个考试范围的基础打扎实,暑假就要提高了,开始做难题。要开始分模块做系统的练习,可以练习一点具有真题难度的题。暑假尤为重要,数学考的好坏全看暑假你是否努力,是否有效果。暑假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你暑假数学能有很好的提高的话,你的数学就不会落后。暑假后题定要开始做真题,整套的刷。一定要卡自己的时间,每一套数学真题的时候都要把它当作考试来做。这样既可以模拟考试的情景,真实考试的时候就把它当做平常练习,也就不会有各种紧张的情绪。专业课分别是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因为我是跨专业考研,之前没有学过相关课程,我的建议是一定要重视王道的三本辅导书和每门科目的参考教材,吉大专业课是自命题,偏向于基础,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一定要多复习几遍基础知识,抠难题的效率并不高,谁掌握的牢固,谁基础夯实,分数就更高。有的时候会出些边角料知识,比如自旋锁,SSL等在教材没有详细介绍的知识,所以还是要仔细一点。数据结构要把辅导书上的选择题吃透,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一定要注意各种定义,条件,协议的相关定义,总之系统复习,关注细节,专业课就能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当然有条件的同学,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也是很不错的。最后,考试前一定要放松,睡眠充足,考前的一晚上总是会失眠,每个考研的人都会经历,但是,那又如何,这么些年的努力,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些回报,闭上眼睛,天道酬勤
邹诗鹏,男,1966年生,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在家乡一基层卫生院工作4年,1990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1993)、博士学位(1999),导师均为张维久教授。1999-2001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系国内首批哲学博士后,曾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1993-1999)、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2000-2005),并任系主任等职。2002年2月任教授。2003年下半年赴美访学研究。2005年6月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生存论、唯物史观、社会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及其激进左翼理论前沿、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当代精神文化分析、民族国家问题研究。近期主要兴趣:当代虚无主义、唯物史观与启蒙、古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空间转向与激进社会理论研究前沿、中国道路与中国社会现实分析、中国多民族国家问题研究。著有:《实践—生存论》《生存论研究》《人学的生存论基础》《全球化与存在论差异》《激进政治的兴起》《转化之路——生存论续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2008、2009)、Rethinking Marx(Washington,D.C,2007),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he Hermeneutics of Cultures and Religions in a Global Age(Washington,D.C,2008)。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学术月刊》等发表或转载重要论文150余篇。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茜对邹诗鹏教授进行了采访刘:邹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在您的个人履历中,有一个特别的细节,就是您曾习医并行医多年,随后才转入哲学专业学习。您能否为我们讲述一下,是什么原因让您由医学投身到哲学的研究中?邹:这是我早年的经历,考入吉林大学硕士生以后,师生们还时常提起,刘福森老师还送我一个外号“小大夫”,在当时就传开了,很有趣。每个人进入哲学的方式都不一样,不同代际也不一样,一代人可能会有一种基于时代背景的相似性,常常也是一种谈资,但对后来者未必一定有太大意义,就当一种趣闻吧。我是在上一世纪80年代较为浓厚的启蒙思想氛围下对哲学发生兴趣的——我常常戏称自己是80年代“文化热”的“牺牲品”。我在大学读的是中医大专,在大学期间以及大学毕业后,我的兴趣实际上已经从对中医理论的学习转移到了哲学的自学,并接触过不少哲学著作,从《自私的基因》《存在与虚无》《精神分析引论》到《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小逻辑》《精神现象学》《历史的观念》,其中大多没能读懂也不太可能读懂,但感到里面大有究头,连带着思考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跟我现在已经开始对中医展开哲学性质的自觉与体悟截然不同,当时是一门心思想从临床医学转为哲学工作。但在当时,要从一介乡镇“小大夫”转为专业哲学研究工作者,谈何容易!只好硬着头皮考研,而且那个时候考研要费很多周折。我这个人,一旦定下目标,便会矢志不移地去做,其间确实吃了很多苦,经过了不少折腾与磨难,还报考过中医学史专业的研究生,但未遂。不过运气总还不错。1990年,在我被明确告知只有最后一年考研机会之时,终于考取了我所心仪的吉林大学哲学系硕士生。如果不是吉大,我无法设想此生该是什么样的生涯。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吉林大学哲学系的邹铁军教授(这位令人尊敬的先生现已去世)给当时还在山区工作的我发了一封电报,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已被录取”。可以想象我当时的激动心情!这四个字意味着梦想成真,意味着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我梦寐以求的哲学研究了,安能不兴奋。如此兴奋劲,此前的人生中从未有过,此后的哲学职业生涯里,虽也有收获与喜悦,间有波澜和挫折,但与此经历相比,也多属平淡。就个人命运而言,毫无疑问,我有太多感谢,但理应把最重要的感激献给吉林大学哲学系,亦当努力有所回报!这就是我当初的转行之路。我以为,读哲学专业是很奢侈的,我自己十分珍惜。所以,在进入哲学专业之后,对于不少看低哲学或断言哲学不是一个好专业的观点,我从内心是完全不以为然的。刘:您在吉大求学期间师从张维久先生,曾有文章这样评价张维久教授,“著名哲学教授张维久先生在治学与科研工作上,在哲学系与现代哲学所的创建上,均作出了重要贡献”。那么,在您的印象中张维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您在老师身上学到的受用终生的是什么?邹: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名师辈出。我在那里读书期间,正是高清海先生后期那一段思想成果迭出、影响巨大的时期,在学问及其做人方面,毫无疑问我受到了高清海先生的影响。我并非高先生“正室”弟子,但在对我的培育及教化方面,先生对我用心甚多,也是得其亲炙,那时候我经常登门讨教,常常一连数个小时而不倦,至于博士论文,更是直接凝聚着他的心血,且得其嘉许,也是实实在在的导师,所以学界一些同仁也把我认作高先生的博士生。上一世纪80-90年代,吉林大学哲学系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先生。高清海、舒炜光、邹化政、车文博、张维久先生均是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而孟宪忠、邴正、孙正聿、孙利天、姚大志、王天成、李景林、刘少杰、葛鲁嘉等的崛起,则令国内学界瞩目。1991年,风华正茂的孙正聿老师回到哲学系执教,应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快速发展的一种标志。继高清海先生之后,孙正聿、孙利天、贺来等继续引领吉大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发展。关于张维久先生,我很愿意多说几句。先生对我本就有知遇之恩。当年硕士生面试时,因我系外专业考入,当时决定录取时,导师组是存在一些顾虑的,是张维久先生定夺决定录取我并亲自带我,而我在工作几年之后再次师从他攻读博士,师生情笃。今天年轻一代的同学对这位老先生不是那么了解。张维久先生生于1933年,与高清海先生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二人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和同事,保持终生友谊。在人民大学期间,张先生读的是商品学,回到吉林大学以后因学科调整到哲学教研室,在刘丹岩先生指导下工作和学习。他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先生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的素养,我近些年来做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及其原著研究,同先生那时给我们打下的学养基础是很有关系的。张维久先生曾担任吉林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张维久先生为人宅心仁厚、开阔大气、公道正派,是一位高明的倾听者与对话者,更有很高的实践智慧,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情商甚高,在这些方面我自感也得到他的一些教益。张先生在学界拥有很大的影响,也有很好口碑及人缘。上一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相当一段时间,吉大马哲博士点以高清海先生为主,张维久先生为辅,但这个“辅位”十分的必要且重要。事实上,主要是通过他的努力,吉林大学马哲博士点才得以度过上一世纪90年代初的那一段艰难时期,很不容易。而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当时基本上也是高清海与张维久二位先生同时指导,张维久先生1992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是最后一批国务院评聘的博士生导师,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担负起博士生的实际的指导工作。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凡是高清海先生的博士生,同时也都是张维久先生的博士生,即使是在张维久先生自己带博士生的时候,这种合作模式也没有改变过,我们都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如此培养模式,在现如今已经成为了美谈。宋代诗人陈潜心写有一诗,其中有云“福备宜高仁者寿”,适合送给敬爱的张维久先生。刘:您是生存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在这个领域著述颇丰,影响也较大。能否为我们谈一下您有关生存论研究的缘起及其思路?邹:这主要也要感谢吉林大学哲学系的研究基础及其创新传统。当时,在高清海、张维久、孙正聿等先生的指导过程中,同时也在同胡海波、田海平、贺来、徐长福、马天俊等学长、好友及其同学的闲聊及其交往砥砺过程中,我感到生存论转向问题值得研究,这也是关涉到当时实践观、主体性、人学、价值论以及文化哲学等等领域的深层次问题,而且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现代性问题的学理根源。此后的十年间,我一直在系统清理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并结合对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革命及其本体论变革的理解,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即实践生存论,实践生存论作为一项理论创新,既渗透到诸如主体性、人学、价值哲学、文化哲学以及实践哲学诸领域,还拓展到美学、文艺学、文化理论以及教育学等学科,形成了较大的学术影响。2000年,我跟随张曙光先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展开了较系统的生存哲学研究,这一研究在当时被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种创新尝试,算是这一时期涌现的人学、价值论、生存论研究范式之一种。我自己有关生存论的研究也仍在深化中,大约2003年左右,我开始从生存论阐释中国文化传统及其流变。在我看来,生存论与存在论,正是中西文化传统的存在论差别所在,面对西方语境中的生存论转向,东方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应当有足够的理论自觉,并积极地推进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阐释与转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现代转化的最积极方面,也当从生存论维度进行阐释。生存哲学或哲学生存论研究,是上一世纪世纪之交在中国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事实上,正是随同国内一批志同者的艰辛探索与努力,生存论研究这个一度边缘且陌生的领域,终于成为国内哲学研究的“显学”。这的确要感谢一些哲学前辈特别是高清海先生的大力支持,也要感谢同仁群体的相互激励;而若干批评,也对深化和开放本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刘:听老师们讲,您总是追求学术理论的开拓与创新,且总是能够站在学术研究前沿。从简介中能够看到,您目前正在从事多个领域的研究,看上去铺得很开,你从吉林大学毕业之后,去过武汉,然后又去了复旦大学,能否就这些年您所取得的成就作一个介绍。邹:我愿意做一位行者,多为劳绩,不愿谈所谓“成就”。我1999年离开长春去武汉,先在武汉大学哲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后调往华中科技大学。在开展哲学生存论研究的同时,也协助欧阳康与张曙光二位先生创办一个专业哲学系,后担任系主任等职。在2005年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系2006年升格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之后,我的研究又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地说是从生存论研究向更宽的论域拓展与深化,这一变化是内在的,而不是形式的转变,而且也算是在吉大期间形成的一些问题意识以及学术论域的延续和拓展。我有自己的学术判断。总的说来,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有可为,大体说来,在西方当代人文社科学术多已满足于现代性及其理性化沉淀下的规范模式时,当代中国则因其复杂的内、外部境遇及其现代文明建构任务,哲学理论研究更为多样、滞重而艰巨,也给中国的哲学理论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个人则努力追求以学术理论的方式呈现时代的深度、丰富性及其历史自觉,激发理论想象,推进学术理论的创新与创造,反躬内省,拒绝自满,追求超越与自我超越,格局要够,研究要实。大约十五年前,我很不愿意陷入某种已经模式化的生存论话语系统中,而是致力于相应的拓展与深化,其中现代性问题研究的特征特别自觉,可以说是一个总的抓手。你看到我目前的研究领域有些宽,但其实都是有序的。具体而言,我目前的研究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是深化哲学生存论研究,开展虚无主义的专题研究。2013年出版专著《转化之路——生存论续探》,此著揭示现代生存论何以不同于存在(BEING)传统之生成(BECOMING)传统及其渊源,揭示生存论何以构成唯物史观的理论环节,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虚无主义则是生存论在实践及实际层面的拓展,是我这些年投入较大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一批同仁也在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近些年我在这方向发表了一些论文,引起了不少关注,今年即将出版一部虚无主义研究的专著,敬请方家批评。第二个方面是展开思想史理论史以及社会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这一方面,已出版《激进政治的兴起——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政治与法哲学批判手稿的当代解读》,并即将出版专著《从启蒙到唯物史观》,前后发表了一批重要论文,并主编《思想史视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目前已经出版6部著作,有《青年马克思与启蒙》《唯物史观与历史主义》《重释人的解放》等。国内一批同仁也在致力于本方向的研究,比如张盾先生就很具有代表性。目前,社会政治哲学及其思想史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也是我所在的复旦大学马哲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在这一方向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一批青年学人正在成长起来。第三个方面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及其激进理论前沿方面的研究。到复旦大学之后,我及一批同仁承担了学科重大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国外有关前沿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把握,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研判,最近几年来我致力于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及其激进左翼理论前沿的若干主题,如新帝国主义、空间转向、身体理论、生命政治学的兴起、斯宾诺莎复兴等主题,如此前沿性的研究,对于提升基础理论及其现实问题的研究总是有益的。第四个方面是展开中国道路的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学人而言,都有必要以自己的方式研究中国问题。我探索的问题主要包括:中国道路的文明性质;中国道路与中国实践哲学;中国道路与世界历史逻辑的重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状况分析;中国精神的历史形成及其现实呈现;当下中国社会建设与制度文明建设。目前特别致力于探讨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重建问题,这里面值得探讨的问题甚多,还需要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与哲学性质的探讨,也就越做越有意思,当然也的确感觉到精力有些顾不过来。刘:听上去您现在的学术面铺得确实够宽的,研究的强度也蛮大,你对以后的学术生涯还有什么考量?你能否青年教师们一些建议?邹:是啊,我与同事孙向晨院长开玩笑,说我一直在打洞,打游击。向晨回说:没事,等打到一定程度就通了。这话当然有理,但打不打得通还得看火候,还有就是运气。目前还得打洞,而且尽可能打深一些,让后来人继续做的时候有一定的基础,而不是狼籍一片,因此还须用力用功且要得法,不过已经有一些豁然之感了,因此就总有一些欣悦感。因为要全力以赴,所以就要尽量少做无谓的折腾,我致力于做尽可能大气开阔的学术,但尽量选择小众的生活,也尽量少迎合时语,学术生命总是有限的。当然,在诸多方面,其实还是可以培养后来者来做的,我在研究生培养上就特别上心,碰到好的苗子,培养个十年八年,总可以做出不错的学问来。我从早年一介中医转入哲学门,迄今已有26年,诸多艰辛与劳绩,系于感念。对于前路,我仍然选择力行,行者应无疆,这一时代的哲学恐怕也有必要超越其看上去确定无疑的大学及其学院化视域。与此同时,一个人恐怕还应当做所在年龄应该做的事情,年过五十,自然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无为亦为行。面对学术传承,更当选择清醒与谦卑:后来者必定会走得更远!(消息来源 / 哲学社会学院)
我小时候对东北虎有种莫名的喜爱,经常去动物园看老虎,还搜集了很多有关老虎的故事和信息。不过,随着环境的破坏,野生东北虎越来越少了。至于高校界的“东北五虎”没有听说过,只有东北4所985高校,也算是东北虎吧。由于东北经济的不景气,这些东北虎们的威势也差了很多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哈工大是真正的名校,1920年就创建。当时主要是俄国人来创办的,用的是俄语教材,名字叫中俄工业大学。1931年就开始招研究生。东北被日本占领后,哈工大又改成日本学校的教学体制,用日语上学,用的日语教材。俄国和日本当时的经济、科技和教育都比我们先进,所以哈工大一直在国内教育水平领先。哈工大1954年就是全国6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唯一的一所京外大学。1999年,又是9所进入985工程的大学之一,又称为C9联盟。哈工大的工科一直非常强,在工科的综合评估中,除了清华,基本就是哈工大了。哈工大的王牌学科是:控制、机械、环境、动力工程、计算机等等,太多了。哈工大是建筑老八校之一,所以建筑类的土木、建筑学等等也是非常好。哈工大是国内最强的航天高校,所有跟航天相关的专业都非常好。虽然从评估来看,哈工大的航空宇航专业只有B+,但真实的口碑和实力是国内前三的。哈工大评估结果近期,由于被东北经济拖累,哈工大吸引人才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前几年,哈工大在深圳搞了个新校区,现在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录取分比本校还高。所以,哈工大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考分又相对来说不太高,非常值得关注。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在沈阳,创建于1946年,不过在院系调整时,清华、北大和燕京大学一批老师调入了吉林大学。吉大1952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1960年就是全国重点。大学跟地段确实关系非常密切,那时的东北是全国经济和工业非常发达的地区,所以大学实力很强。1981年,吉大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是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5所大学合并成新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直到现在还是在985大学里,一流大学A类名单里,它的招生人数最多,过万。在全国来说,可能只比郑州大学稍小一点。吉大一是规模实在太大,二是东北发展,这些年有些退步。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吉大没有获得一个A+学科。获得了2个A,9个A-。A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A-级,哲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不过,虽然吉大看着衰落,但学科实力和口碑还是非常好的。它的理学,数学、物理和化学都非常好;法学属于四系五院之一;汽车学院也是曾经是国内第一层次的。吉大现在的录取分不高,其实教学质量都很好,性价比很高,可以关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原先是大连大学的工学院,后来大连大学撤销,工学院独立办学,是曾经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大连理工大学在1960年也是全国重点院校了。在2001年,成为985大学。大连理工顾名思义,工科最好,化工非常有名。不过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大连理工的结果也一般,有2个A,5个A-。A:化工、机械A-:力学、土木、环境、工商管理和管理。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入选了化学和工程。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在东北,哈工大历史最悠久,下来应该是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创办于1923年,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从国外留学回来,就去的是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不过在院系调整时,老的东北大学已经拆分,确切地说,现在的东北大学是在老东北大学的工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来东北大学的文、理和法学院拆到了现在的东北师范大学里,东北师范原先也叫东北大学。所以,两家争抢过东北大学的名称过。从历史来看,东北大学的工科比较强,现在也是如此。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大学的控制获得了A,计算机、软件和材料获得A-。东北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曾经在国内很火。这里讲到了“东北五虎”,除了4所曾经的985大学,还有谁可以称为第五虎呢?有人说是哈工程,我认为是东北师大。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大东北师大创建于1946年,位于长春,一直是东三省最好的师范大学。这次东北师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中,表现非常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能排到东北第三,在一流学科建设入选的名单中,能排到第二,超过吉林大学。所以我认为,第五是东北师大。东北师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马哲A:教育学、生态学和统计学A-:世界史、生物学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入选了6个学科。哈工大入选了7个学科,吉大入选了5个学科。下面再介绍一下哈工程吧。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两所大学很有意思,哈工大不带航天,是国内航天最强的学校;哈工程不带海洋或者船舶,最强的是船舶。其实原来哈工程叫哈船舶,后来才改名。哈工程是在原来传奇军校哈军工的海军工程系上发展起来的。哈军工拆分了几所大学,包括国防科大、哈工程和南理工等,实力都很强,其中哈工程占据了原来哈军工的老宅子。哈工程,1978年就是全国重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船舶为A+,全国排第一。控制为A-。哈工程的工科都比较强,而且因为跟军方的关系,哈工程的就业不错,可以去中船、中航、中核等单位。总体来说,东北五虎实力都不错,都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学校,值得关注。
一般港校的研究生申请,学校并不会在招生要求上特别说明我们只招985/211毕业的学生,但是根据往年的港校录取的数据,真实的故事就是:虽然嘴上没说,可是行动却很诚实,最后录取的学生大多数是毕业于国内的985/211名校。然而,双非学生(指国内非985/211名校毕业的学生)就真的没有机会冲刺一把,拿到心仪港校研究生项目的offer了吗?假如能的话,需要怎么做呢?一、提前规划,有的放矢一般来说,提前1年进行留学申请规划较为合理,这样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给自己做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择校定位、刷GPA、刷语言成绩、提升个人学术背景等。对于在校生来说,大三就可以开始准备院校申请的相关事宜。根据自己目前所学专业以及相关实习经验,选择3-5个学校作为自己的目标院校。自行收集或者向相关专业人士咨询,获取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数据,然后核查自己需要提升和优化的地方,整理出一套自己的留学申请规划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专业比如:商科、法律、医学、英语、传媒,对语言成绩要求相比其他专业高,雅思尽量考到7分以上,托福尽量考到90分以上。对于已经工作在职的社会人员来说,学术背景、个人GPA成绩已经是一个过往事实无法改动。语言成绩的话,假如获取语言证书是在2年的期限内,则可以作为申请材料直接提交。如果拿到语言证书的时间已经超过2年,最好是重新考取,分数越高越好。作为已经工作在职的社会人员申请研究生,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校方在审核材料的时候,会着重留意个人履历上的工作经历,假如有一份名企的工作经验,也是可以为自己加分不少。二、提升GPA,学术实力学术成绩好,在院校内排名靠前,这些对于申请都还是挺有必要的,特别是港校Top3。有些同学自己一通算下来,认为自己的GPA不占据太大的优势,细问才知道原来算的是所有成绩的平均分(包括马哲)。遇到这总情况,可以在成绩单上面重点突出专业平均分和班级排名,或者根据你所申请的专业着重突出你在这方面的专业成绩。比如你要申请的专业是英语,而刚好英语也是你的优势科目,可以在院校内排名前10,这时候就可以重点突出你的英语成绩,或者让你的英语老师帮你写推荐信。当然这也只是申请的一些小技巧,高分还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在大学伊始就决定以后要继续留学深造,那么大学4年保持住一个好成绩是非常有必要的。三、优化背景,丰满人设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和您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这样可以在写个人PS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素材可用,不至于无话可说。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志愿者服务或者是一些绿色环保活动,比如春节在火车上或者高铁站给乘客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或者是参与设计了一款低碳环保的节能灯的设计,又或者是每年定期给贫困山区的儿童捐赠衣物和书籍。学术类的活动最好是和您申请的专业相关性比较高,比如学法律的同学可以举办一些普法公益讲座,学英语的同学可以参加国际赛事类的翻译服务。拥有海外的学习经历的学生,也是比较能够受到招生官老师的青睐。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海外的学术夏校课程,最好就是你目标院校举办的课程,这样可以提前熟悉校园,也可以提前感受一下学校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如果表现优异的话,还有机会获得目标院校教授的亲笔推荐信,这对于学生的申请来说,无疑起着推泼助澜的决定性优势。四、挖掘亮点,突出优势港校申请讲究方式方法,我们需要放大个人优势,尽量不提或者少提个人不足。这些优势可以是虽然不是985/211毕业的,但是我的专业成绩并不比他们差,那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尽量突出自己的专业,包括所获奖项、取得的成果和认可、后续的产出和应用。还可以突出你学校所在的城市,如果你想去中国香港继续攻读商科,而你的母校又在上海一带,这就非常有地理位置的优势了,因为上海能够吸收很多的商业元素,这对于你申请中国香港的学校是非常有利的。非211/985的学生想去中国香港读书其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你的成绩优秀,参加过很多课外活动,有自己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并且掌握好自己的申请节奏,提早准备准备的充足一些,那些喜欢的名校大门随时都在为你敞开着。
上个月,延边大学发布公告称,拟清退136名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取得学位并毕业。近日,又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看到这里才知道,原来高中老师的话都是骗人的。高中时,每到“攻坚”时刻,班主任都会在班会课上为我们描述“美好的大学生活”,画面是这样的:天空肯定的蓝蓝的,阳光肯定是暖暖的,在这种调调下,大学生活就像“世外桃源”。老师说,大学是“朝九晚五”加“双休”加“寒暑假”,是人生中最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老师说,大学是“六十分万岁,六十一分浪费”。平时的课很少,下午都是“公共科目”,尽是些什么“马哲”、“邓经”什么的,不想去就可以逃课,去了也可以不听课。老师还举例子说,他们的马哲老师是位老太太,每天上课花半小时点名,点到最后一名时,前面的也跑得差不多了。还说,有次上“古代汉语”课,本来应该一百多个的学生,只有三五个坐在课堂上,老师没有发怒,也没有“罢课”,像往常一样的,继续讲课。高中班会课上的老师,每每提到大学生活都是那么陶醉,我们怎能不被带入他的画面?没有晚自习,没有早读,连让我们讨厌的早操、课间操也没有;没有月考,没有“扣分”,也没有宿管阿姨的怒吼;没有罚站,没有重抄,也没有“告家长”。有的是挣脱“牢笼”的自由,是跳出学习压力的洒脱。老师说,大学,是一定要谈个恋爱的。于是,高中老师的大学生活画面上,又多了一笔浪漫。两个人——异性,日出而出,日落而归,手挽着手,心连着心,时而漫步于校园,时而共赴图书馆。一起吃饭,不用互相喂食;一起上课,免得微信轰炸个没完。两个人如影相随、相依相伴、形影不离、如胶似漆、亲密无间、寸步不离。概括起来就一句话:羡煞我也。于丹老师说,她用大学四年游遍了大半个中国。我们老师说,他们曾经一个月登了八次泰山,游了两次大明湖,周边的公园、植物园啥的都忽略不计。老师还说,他们实在无聊时,就坐上公交车随性而走,率性而停。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想有就有。老师说,大学阶段就这么悠闲,像诗仙李白,天天快意人生;像南北朝的谢灵运,天天游山玩水;像天才诗人徐志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老师说,他们大学时,经济上很贫困,但精神上很富有,他们都是精神上的富二代。每上班会课,每听老师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同学们都会流下羡慕的哈喇子。现在知道了,原来高中老师的话是骗人的,是为我们画了一张甜甜的并抹了巧克力的饼,我们大快朵颐的享受了;现在知道了,高中老师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为我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为我们压抑的生活开了一扇窗。我们被骗了,但我们谢谢老师,您的良苦用心,我们读懂了。
20200709日辽宁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辽宁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我们先看一下哲学院情况:今年马哲录取29人中哲4人外哲3人伦理学3人对比去年可以发发现,马哲扩招很大。其他学院名单也可以查到。欢迎小伙伴报考辽宁大学!
原标题:孙正聿:哲学的思想者 最近,75岁的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多了一个“网红”的新头衔,他的“小粉丝”们称他为“芋头”。听到这样的称呼,孙正聿会笑着说:“网红不是坏事,我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我能红的话,那么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在吉林大学教学、做研究近40年,这位哲学家、教育家的成就,可以用一组数字大致勾勒——3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部著作入选“国家文库”,6次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5部著作获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110篇引领和推进我国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 虽然年逾古稀,但每天早晨7点半,孙正聿都会准时来到办公室,埋头研究和写作,有时一上午连口水都忘了喝。看看书、写写稿、想想问题,这是他一天中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光。 吉大青年教师高超是孙正聿的学生。他还记得,刚跟随老师做研究时,他“不敢”走进老师的办公室,作为晚辈和学生,他有些畏惧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学术差距。现在,他自己也当了老师,却还是常常“不敢”推开老师办公室的门——他心疼老师,怕打扰老师读书、思考。 孙正聿曾经用诗句表达他强烈的求知愿望:“我常常在窗前眺望,让思想窥见澄澈的天光;我常常在房间里踱步,被思想激动得不能安坐;我常常在书桌上奋笔疾书,让思想在笔端自由流淌。” 他从小嗜书如命,哥哥的语文、历史、地理课本,都被他当成课外书,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时流行“小人书”,书店里厚一点的2分钱看一本,其余的1分钱看一本,那里是他的知识天堂。 到了中学阶段,孙正聿每周两元的伙食费,常常是母亲向邻居借来的,在这么艰难的日子里,他竟然订阅了两本杂志——《世界知识》和《文学评论》。 1966年,孙正聿高中毕业,报考了哲学专业,却赶上“文革”,无学可上、无工可做,他就每天上午到没关闭的图书馆看书。当时图书馆只开上午,下午闭馆,他就抓紧时间读书,在那段时间里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鲁迅全集》。那时他就立志,要向马克思那样,“为全人类而工作”。 1968年到1978年间,孙正聿当过知青,做过装卸工、叉车司机、货运员、电影放映员。年轻的他对当时青年追逐的时髦事务一概不感兴趣,每天劳动之余就是读书。后来,在填写各种个人材料、填到“爱好”或者“特长”时,他想来想去,唯一可填的,就只有“读书”这一项了。 恢复高考后,孙正聿仍立志学哲学。做学问、当老师,让他结识了他最敬佩的导师、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结识了师出同门的一生挚友、如今同在吉林大学任教的哲学教授孙利天。 “二孙”之间的对话总是充满哲学况味。一次,孙利天刚从海南回来,孙正聿就迫不及待地问他“最近读了什么书”。对方回答:“又看了一遍《精神现象学》的下册”。孙正聿幽默地说:“你看,你可以无限地对黑格尔进行,黑格尔总是有话跟你说。” 这种,在孙正聿身上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老师高清海逝世15周年时,孙正聿在怀念他的文章中写道:“高先生的一生是在思想上跟自己过不去的一生,也就是上下求索的一生。” “跟自己过不去”和“上下求索”,也是孙正聿的人生写照。 孙正聿年轻时,家住一间3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全家人挤在一起,小孩们住在这头儿,爱人住在那头儿,孙正聿就在中间的小过道里挤出一小块地方,埋头苦读,笔耕不辍。 1995年,一本集聚思想、知识、语言“教养”的《现代教养》一书,就在这间还不具备“现代性”的“简陋”的小屋里诞生了。 孙正聿的夫人李璐玮为人低调,话从不多说,只在孙正聿60岁生日时,她当着大家讲了一段话,没有对爱人的赞誉,只有一句“正聿这么多年太勤勉了”。 “想到一个问题,因为要睡觉就不想了吗?写一篇文章,因为要放暑假,你就不写了吗?”孙正聿说,选择学者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日没夜”。 他对自己要求极高。“很多时候,自己读明白了,想明白了,说明白了,但最后却写不明白”。他觉得,“读”和“写”中间有一堵墙,著述是一件极其艰难的跟自己较劲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写才是硬道理。当然不是“编”写,而是要写出精品,呈现经典。 孙正聿特别欣赏钱伟长先生的一句话:“一个大学老师,不讲课就不是大学老师,但如果他不搞科研,就不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有理、讲理”,是孙正聿的教育理念。 2020年暑期开学时,孙正聿为本科生新开设了一门课。上课前,他认真地“请教”年轻的带班老师,“这届本科生都上过什么课呀?怎样讲才会有针对性?” 数十年来,孙正聿的工作不仅在科研和教学上,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工作看作自己的重要任务。他撰写了《马克思与我们》《有教养的中国人》《人的精神家园》《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等理论科普类书籍,“理论工作者承担着一个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他的课堂也一样范围宽广,既在吉林大学,又在专家论坛,还在公共讲座,上B站、百度等平台搜索“孙正聿”,就能看到他的很多网络课程。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20次集体学习,孙正聿走进中南海,讲解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现在,孙正聿闲暇时会和爱人一起散散步、下下棋、听听歌、做做饭。在《孙正聿哲学文集》总序中,他感谢陪伴他走过一生的爱人:“那么艰苦的日子,她从不抱怨;那么坎坷的岁月,她从未灰心,她把两个孩子一手培养成人,她把我的事业当成自己的生命。”2020年11月,孙正聿获得“杰出教学奖”,当他提出把100万元奖金捐给学校时,夫人只说了两个字:“捐吧!” 孙正聿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不是一位确有建树的学问家,只是一个哲学的思想者。”“乐于每日学习,志在终生探索”,这是孙正聿的座右铭。(刘飒) (责编:温璐、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来源:中国青年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