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基础教育与班会论文初稿中国龙

新基础教育与班会论文初稿

关注新基础中学生被看做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他们的身上应该具备独立学习、自己思考、富于创造等精神,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了非常严格的管教。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对待学生的教育行动时会忽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家长标榜为了孩子的明天霸占了他们今天的每分每秒的休息时间;老师宣称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从而让他们的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这就是我国学生的生存状态。叶澜教授提出和实施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所包含的生命教育观正是解决现实和理想状态下矛盾观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伴随着高速的发展,一些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随之凸显出来。在新的发展时期里,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新基础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真正影响学生的心灵世界,单纯依靠枯燥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学校德育中的一个最现实问题恰恰是说教化、强制性、行为主义的。德育工作很难发展学生对于道德规范和纪律准则的情感认同,由此出现了学生对于德育内容了解但不愿遵循、被动遵守却不主动践行、小时服从长大却时常违规的现象。我认为我们应该依据个体品德发展规律,重视道德实践,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培养。德育研究应该重视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主张贯彻到主题班队会的活动之中去。德育工作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科教学、少先队活动、校会、班会、报告会、讨论会等来完成。在众多过程中,主题班队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的本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主题班队会是一项重要的集体活动,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由于主题班队会是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集中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它强化教育渗透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主题班队会就是提升德育功能的一种思路。它采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格言分享、实践行动等多种形式,实现育人目标。主题班队活动不但具有很好的教育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创造精神,主题班队活动是少先队员或班级同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是指一种标有某个主题名称的以中队、大队或班级为单位并由该单位所属分支组织分工合作共同筹备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教育活动。新基础思想指导下的班会应着眼于“新”字。新基础教育”中的“新”包括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新。第一,从研究的目的或目标看,新基础教育引领下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是社会转型时期为实现基础教育学校的转型而进行的。第二,从研究的基本性质看,新基础教育引领下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是一项综合整体开展的,变革理论与变革实践相互依存、相互构成,极具复杂性的创生型活动。第三,从研究的基本路径看,新基础教育的主题班队会是通过“研究性变革实践”来实现新型学校的创建。第四,从研究的价值取向看,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第五,从研究对学校教育活动变革的要求看,新基础教育指导下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的活动观是以动态生成为核心。第六,从对教师队伍的要求看,新基础教育要求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形成富有创造智慧的新型校长、教师和研究人员,并通过他们培养新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生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阶段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上“关键时期"。初中生是处于“关键时期”的关键时刻。他们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来看,变化都是最大、最快。我们普通的教育经常会忽略这个时期。而“新基础教育”理解的生命内涵具有完整性与发展性。“新基础教育”认为人的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具有完整统一性;人的生命的各个阶段具有完整性与统一性;人的生命个体层面与群体层面具有完整统一性。这三对关系任何一对当中缺少一个就使人的生命不完整,使人处于消极的生命状态。新基础理念下的班队会活动恰恰关注了这种发展与变化,为关键期的学生提供了保障。新基础概念引领下的班会把握如下几个特征:一、展现生命活力。传统的班队会活动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按独白讲授,学生在台下竖耳静坐,不喜欢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会乱。叶澜教授对“乱"字有一段话:“什么叫‘乱’?‘乱’ 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老师上,他们的行为不是学习行为。老师要转换学习阶段时组织失灵,学生不参与教学的活动,那就是乱。主要看‘形乱’ 还是‘神乱’,如果学生的活动还是围绕主题内容展开,那就不叫乱。"从这番话可以看出活而有效的主题班队会才是“新基础教育"追求的。二、把对生命的态度转变成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班队会活动中的生命实践是指通过班级活动来实践生命观。传统的班级活动是一种缺乏生命实践意识的说教,其班级活动组织缺乏民主、活动内容单调。有些传统的班级活动面向的只是极少数学生,一些班级规定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才可以去参加;有的班级活动只要班委会和团委通过了就可以开展;对好人好事的学习只限于班上口头讨论而没有实际行动。“新基础教育”在探索性阶段就把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班级定为研究的目标。经过发展,到发展性阶段时,班级建设研究时机成熟了。“新基础教育’’并没有对班级建设的重要部分——班级活动做固定模式的描述,而是在以生命实践这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各实验班级和学生视不同的现实情况而展开。三、契合特有的班级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对文化有过这样的定义: “文化包括作为社会一名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全部能力与习惯;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仪式及其他有关成分,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文化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知识的形态存在着,它还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们在群体生活中凭借自身创造的生活方式得以成长与发展。班级文化是由学生群体与教师在共同的接触与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联合生活方式。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班级文化,每一种形式的班级文化都是一种文化表达,体现着全班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面貌,凸显着学生的生命力量。因此,在班队会活动中对于班级文化的提升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班级文化具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是指班级的精神文化即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而广义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的物质文化(可视化的实物建设)精神文化的总和。“主题班队会是德育的聚光灯”。当班队会成为学生的一份期盼时,当学生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指引时,当班会能使学生从中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能以健康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时,这样的班队会将是更精彩的,更成功的!

灵祐

廊坊师范学院举办中学历史政治学科基础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

9月26日,由廊坊师范学院与廊坊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历史政治学科基础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廊坊师范学院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办。来自京津的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团队、中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国内知名基础教育研究刊物主编,市、县(市、区)全部专兼职历史、政治学科教研员,市、县(市、区)初、高中历史、政治教师代表,廊坊师范学院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代表近1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研讨会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首批专家赵亚夫教授,杨村一中历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龚玉玲教授,南开中学政治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朱爱武教授分别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历史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从内涵剖析、复习课、实践教学等不同角度解读何为核心素养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教授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以《教研与写作:探索何为更好的教育》为题进行了发言。四位专家的发言提供了理解核心素养的崭新视角,传授了培养历史政治学科素养的宝贵经验,提供了撰写基础教育研究论文的有效方法。此次大会共征集学术论文128篇,经专家评委会的评审,评选出一等奖25篇、二等级27篇作为参会论文进行交流。此次会议加强了廊坊师范学院与中学历史、政治学科教学、教研等方面的交流,开创了该校与廊坊市乃至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发展的新局面,深化了该校师范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区域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水平。【来源:《廊坊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孔必斗

适合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

时隔三年,再次探访位于美丽科尔沁大草原的内蒙古通辽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通辽二中),心情一如初来时一样期待。在学校的附近遇到一位通辽二中学生的家长,聊起孩子的学校,这位家长神采飞扬:“二中是通辽地区很好的中学。我就一个孩子,从小就比较‘独’,进了二中以后,孩子的行为习惯变好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这位家长的赞誉中,可以看出通辽二中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始建于1954年的通辽二中,经过近70年的薪火相传,已发展成为通辽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而学校之所以能十年如一日地持续“口碑爆棚”,是因为学校在用办学的事实说话。2017年,通辽二中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创办通辽二中高中部,2020年,首届高考迎来了开门红,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而学校一向引以为傲的初中教育,在中考文化课40项评比中获得32项首位、6项第二、2项第三,连续十多年居全市前列。通辽二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突破究竟有何秘诀?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学校勇立潮头的发展动力从何而来?面对笔者开门见山的问题,通辽二中郝平校长笑着说:“教育本无秘诀,适合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学校以‘回归自然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一方面让师生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成长,另一方面着眼于学生个性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当学生的内在潜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就自然而然了。”因材施教:班级授课与分层走班相结合在通辽地区,通辽二中一直以“作业少、负担轻、高质高效”而名声在外。在学校高中部,笔者看到这里的学生并不像许多高中生一样整天静坐室内、埋头苦读、深陷“题海”,而是每个人都洋溢着自信而幸福的笑脸。每晚各班固定收看《新闻联播》,然后有固定周测、有固定时间教师在专用教室为学生答疑,其余时间留给学生完全自主学习,高中部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作为仅开办3年多的高中部,学校的自信从何而来?这皆因长期以来通辽二中聚焦课堂,勇于探索,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拥有“通辽市首届功臣校长”“首届科尔沁英才”等诸多荣誉的郝平校长始终保持理智的头脑,要求大家把“心态静下来、步子慢下来、内容沉下来”。深入研究校情后,他提出课改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的研究成果,而是要将传统课堂的优点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基于此,通辽二中首先实实在在抓好传统课堂教学,狠抓“备、讲、辅、批、考”等教学环节。如“备”的环节,实施集体备课,要求主备教师提前两天写出详细教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学校每半个月集中检查一次教案,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如“讲”的环节,强调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有“复习引入、新课教学、练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同时强调课堂教学的严谨性,严控无效语言、无效教学环节,规范教师上课行为,规范教师学科术语,分清例题教学和练习题教学……规范、高质、高效的课堂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一课堂中,学生水平有高有低、差异较大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实。如何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呢?2015年,通辽二中又在自治区首创了班级授课制与分层走班制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按“2+1+2+1”的形式进行,即上两节行政班新授课,上一节分层走班课,交替进行。学校根据学生的总成绩和综合表现将各年级学生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为基础巩固,重上新授课,落实“双基”;B层为提优创优,上复习课,落实“四基”和“四能”;C层为高难拔尖,开展专题讲课,落实“四基”“四能”和“四会”。分层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分层作业和分层考试中。像分层作业有“必做”和“选做”之分,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减负”;分层考试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准备了A、B卷,学校建议学生自主选择A、B卷,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A卷,提升考试的自信心。分层还实行动态管理,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申请调整。“班级授课与分层走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在学校实施5年多,既关注了全体,又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心理压力减小了,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了。”一位年级主任介绍说。在落实基础、稳步改革的策略下,通辽二中“轻负担、高质量”的特色日益显著。根据学校2020年首届高考统计数据,初中毕业在本校高中就读的学生95%以上都考得比较好,为更多学子考上理想的大学点燃了希望。师资培养:七大模块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通辽二中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顺利推行、“轻负高效”之所以能成为现实,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就是优秀的教师队伍。事实上,由于地处欠发达地区,学校多年来师资流失较为严重。自2017年起,学校面向全国招聘教师,补充了一批新鲜血液,目前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年轻教师中有不少是研究生学历。面对这样一支年轻化、高学历的队伍,如何迅速提升队伍整体水平、点燃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热情,成为学校新的课题。学校根据教师队伍特点,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化、教师学科知识专业化、教师业务能力专业化、教师科学研究专业化、教师评价专业化、教师命题专业化、教师试卷分析专业化七大培养模块,系统地开展教师培养工作。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党员干部“目标制”和“承诺制”、师德师风建设“一票否决制”、全体教师承诺“零家教”等,在校园中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为了让教师跳出传统思想的束缚,与全国先进教育理念接轨,学校聘请全国知名教育教学专家、课程改革专家驻校实施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教师眼界,每学期外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比赛,每年都邀请吉林省和辽宁省名校教师到校上示范课。搭建各种平台,如每学年度第一学期举办“扬帆杯”和“远航杯”教学大赛,第二学期举办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活动、“启航杯”教学大赛和教育教学论文及案例交流大会,给教师创造展示与提升的机会。刚开始,习惯了安逸的教师们对于外出学习、参加比赛等都不甚热衷,为了唤醒教师的激情,学校落实优秀备课组评比制度,实行备课组捆绑式评价。评比从备课组教学计划、教学总结、集体备课、听课任务、校本教研、撰写论文或案例、教学比赛、承担公开课、青年教师培养、教师梯队建设、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打分,获评优秀备课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有“物质奖励”和“绩效考核分奖励”双重奖励。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激发出一部分教师的参与热情,另一部分教师则积极努力不拖备课组后腿。学校还通过了《通辽二中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从师德师风、工作量、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考勤五个方面为每位教师打分,其中师德师风占10%、工作量占40%、工作过程占20%、工作结果占20%、考勤占10%,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模及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专业化的评价,渐渐在教师中间营造出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一位教师动情地回忆说:“我记得每年教师节的鲜花,也记得获得优秀备课组一等奖的1000元奖励。但学校的肯定让我从心底升腾起一股努力干事业的动力,也让我感受到教师这个平凡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近年来,教师培养工作随着教改与时俱进,又开始聚焦命题专业化、试卷分析专业化等全新的领域。“我们许多老师有一个观念误区,认为考试成绩就是自己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的反馈。事实上,试卷是考查教师对学情了解程度的一个指标,成绩过高或过低都是出卷老师不了解学情的表现。”郝平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为此,学校对单元测试卷的试题权重、试卷难度系数均做了明确的要求,将各层次试卷难易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学情分析,学校还要求教师转变思想,不要一味追求难度而忽视基础,要求基础年级单元测试卷重基础,书上原题和练习册中单元测试卷原题要达到60%,命题人要在试卷印刷申请单中注明出处。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命题专业化不仅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也切切实实地促进了“减负增效”。在相同的难度系数下,学校初中的期中期末考试平均分一届比一届高!七大模块的系统培养,搭建了通辽二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通道,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力支撑。“二中对老师的要求很严格,教师们的业务水平都很高。”“二中的老师非常有责任心,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家长们普遍对二中教师评价很高。“五育”并举:开拓适合学生成才的多元路径走进通辽二中的课堂,笔者发现这里的学生大都很自信,回答问题时态度自然、思维敏捷、声音响亮、表达清晰。课下随便找了几个学生聊天,大家也都落落方方、侃侃而谈。早在2010年时,就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说话声音小,或者一到正式场合语言表达就出现问题,于是学校就将听力、朗读、会话纳入语文、英语考试范围。一张总分120分的卷子,由听力测试(5分)、朗读能力测试(10分)、会话能力测试(10分)、笔答题(95分)组成。这一创新很快让所有的师生重视起“说话”这件事来。“一般我们期中、期末考试前,会集中用半天时间进行语文和英语的听力、朗读、会话测试。”一位语文老师说。以语文为例,初一年级考朗读,老师从课本中选择一些学过的段落,学生抽签进行朗读;初二年级考会话,学生抽取一个话题,进行一分钟的即兴说话;而听力测试就是播放一段录音,学生们根据听到的内容在试卷上回答问题。“听力测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听力和搜索信息能力,朗读、会话能力测试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现在,我们的学生不仅普通话说得好,而且还消灭了‘哑巴英语’。”这位老师欣喜地说。事实上,在郝平这位创新型校长的带领下,近年来,通辽二中这样的改革创新亮点还有许多。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相信,未来社会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是核心素养,培养创造力比考高分更重要,因此尽力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平台与成才路径。在这里,学生每周都有两节社团活动课,校园足球、青少儿版画、交响乐团、行进乐团、合唱团、舞蹈社团、创客中心、机器人活动中心、国旗升旗班等社团百花齐放,拥有100多人的校园电视台更是包括了记者、摄像、录像、播音、主持、剪辑等子社团,成为学生尽情展示才华、提升能力的舞台。在这里,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一门艺术。学校每周开设两节艺术修养课,无论学生有没有基础,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舞蹈、乐器、版画、球类等。学校还大手笔建成了地下一层750平方米的音乐舞蹈排练厅、环境一流的“科尔沁青少年版画教育基地”……作为全校师生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已连续举办了16年!在这里,各年级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在9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可以在阅览室中博览群书。阅读不限于文学名著,只要学生喜爱的健康书籍都可以。学生可以自己带书,也可以从图书馆借,只要看完放回原处即可。每个月的前三周是阅读课,第四周是分享课,学生们会认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用精美的PPT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这里,寒暑假不留书面作业,而是以多元化、开放式、探究式作业代替,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参与社会实践、主题研究等活动,并写下活动报告。五花八门的作业,让学生们的假期过得有声有色。2017年,通辽二中高中部成立后,很快就形成了“小班额”“导师制”“零家教”等办学特色,并坚持每周开设两节艺术课,每两周开设一节职业规划课和一节心理健康课,每学期组织师生进行一次游学活动。对此,郝平校长有着自己的想法:“高中三年,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把学生普遍欠缺的还给学生。”作为一名资深校长,郝平一直坚持“回归自然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才能快乐,只有热爱才能激发潜能。好的教育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让孩子在快乐中自主成长。”如今,通辽二中不仅给学生创造快乐,还用心记录下点点滴滴的快乐。每一个二中学子在毕业典礼上都会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本白色的“学生个人成长记录”,里面详细地记录了从他们步入二中的那一天起,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的变化、每一次的体检数据、每一张德育量化跟踪量表、每一次比赛获得的奖项以及图文并茂的难忘经历、亲子互动、老师寄语……这青春的瞬间、这美好的纪念,都将成为学生们宝贵的财富,伴随他们的一生。精神传承:彰显“文明高度”与“二中气质”清晨寒风刺骨,但校门口的一幕却令人感到温暖,当天的带班领导白副校长与几位老师在校门口站成一排,微笑着迎接一个个学生有序地走进校园。“老师好!”“同学们好!”师生间的一声声问候如银铃般在校园上空回响。“我们带班领导每天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各巡视一次,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学校严格实施《通辽二中领导带班日志》《通辽二中年级日志》《通辽二中课堂日志》,3本日志保证了校园的秩序井然。”白副校长认真地向笔者介绍。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笔者忽然间明白,朴实无华的通辽二中之所以能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外,更因为通辽二中人积淀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物理老师出身的郝平校长深知,学校管理正如光有波粒二象性一样,既要有制度的约束,也要有精神文化的影响。为此,做好精神传承,让老教师影响年轻教师,让高层次梯队影响低层次梯队,成为通辽二中一直以来的坚持。学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所有副校级干部全部带课并担任班主任;凡是学校要求老师做到的,校领导层必须先做到。有了这样的榜样群体,教师们一定是砥砺奋进的。通辽二中的老师们不仅严格践行“零家教”的承诺,还主动利用下班时间无私地辅导学生。在通辽二中高中部,几乎没有晚上7点之前下班的老师。不管当天是不是轮到自己晚自习,只要学生有问题,老师们都会主动留下来,有的甚至辅导到深夜。尤其是高三年级,老师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找学生解决,真正做到了对学生关注到位、辅导到位。“老教师们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年轻人,让我们朝前看、向前跑。我们的付出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一位年轻老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看到教师们一早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学生哪里还好意思迟到?看到教师不厌其烦地为自己辅导,学生怎会不认真学习?在通辽二中的校园里,精神文化的影响在师生间不断传递着,在许多不经意的地方闪耀着光辉。校园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教室里、办公室和楼道里都找不到垃圾桶,整个学校一尘不染,地上看不到一片纸屑。其实,学校只有操场上有垃圾桶,所有师生自己负责装好自己的垃圾,下课或放学的时候扔进操场的垃圾桶。“之前我们发现,学生天天打扫卫生,但教室还是很脏。我们就想,为什么不能天天保持卫生呢?学生只有树立这个意识,学校才能真正变得干净。”一位班主任说,“现在保洁公司只负责学校厕所的卫生,其余都是师生自己负责。现在我们班里一天都不用打扫卫生,只是晚上用墩布擦一擦地面的灰尘。”环境可以塑造人,环境可以成就人,当优良的环境文化形成后,身处于环境中的人便会自觉地与环境融为一体。如今,学校5000多名在校生,没有人随地乱扔垃圾,没有一名师生抽烟,卫生间干净清洁无异味,彰显了校园的“文明高度”。徜徉在通辽二中校园里,笔者发现精神文化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学校七年级楼道文化主题是英雄人物,介绍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等英雄的光辉事迹;八年级的主题是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养成各种生活上、学习上的好习惯;高中部则是诺贝尔奖科学家一览,学生们每天经过楼道,一抬头便能看到榜样的事迹,汲取榜样的力量……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源泉。近70年的传承与创新,如今的通辽二中已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这里的师生,让他们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二中气质”。当“二中人”走出校园,也会将这种敬业奉献、高度文明之风带到家庭与社会,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从2009年接任校长至今,郝平校长已带领通辽二中师生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多年来,他坚持“回归自然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致力于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人。多年的教育实践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的培养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对各个层次的人才施以适合的教育,才是对他们的教育公平。为此,他倡导真正从学生本位出发,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多年来,通辽二中在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不断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成功推出了许多自治区内首创的做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无论是班级授课与分层走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语文、英语的听力、口语测试,还是阅读课、艺术课、社团活动,都受到了师生、家长的欢迎。近年来,学校中高考成绩大幅度提升,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赢得了各高中校教师的一致好评。适合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归根结底,适合的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尊重生命个体的更好诠释。适合的教育,最终是造福每一名师生的教育。离开通辽二中时,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爽朗的欢笑声还在耳边回响,笔者仿佛看到在不远的将来,一所人人向往的学习乐园中,适合的教育之花正在绚丽绽放,结出硕果……(王 伟)

小狐仙

基础医学教育与人文知识渗透_基础学论文发表

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既以“人”为研究客体,又以直接服务“人”为主体。医疗工作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人文 关怀。在两年半的基础医学教育阶段,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始终坚持课堂內外结合、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全方位、 多角度将教学活动与人文教育结合,重在培养学生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同步提高医学人文素养,逐步形成了“课程主导、知识渗透、实践融入”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为学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医学人文渗透;教学改革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医务人员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世界著名医学史专家卡斯蒂廖尼的至理名言如此描述:“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医学从诞之日起,伴随着医疗技术同时产生的是对患者的同情和照顾,是人道主义的关怀。只有将医疗技术与医学人文融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完美的医疗服务我校临床医学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大致分为基础和临床两个阶段,时间各占两年半。除学校培养方案计划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外,我们始终坚持课堂内外结合、理论与实验结合、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将教学活动与人文教育结合,重在培养学生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同步提高医学人文素养,逐步形成了“课程主 导、知识渗透、实践融入”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学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现将我校基础阶段教育与医学人文渗透的实践探索情况总结1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培养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提高授课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我国高等教育提倡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需要每位专业课程教师充分认识到在课程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授课教师只有在注重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主动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人文素材,将人文教育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此外,教师的学识和形象以及言行举止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科学的热情、独到的见解与积极创新的思想、高度的敬业精神以及教学中展现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均有利于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得到相关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管理队伍也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文教育意识,才能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策划和参与人文教育相关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教育内涵2重视基础医学课程“人文”挖掘基础医学课程总论部分中的人文内容我校基础医学各学科理论课堂上,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融入教学。如生理学介绍英国医生哈维如何发现心血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生物化学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体寄生虫课程介绍Ross、屠呦呦等科学家作出的贡献等。既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启发科学创新思维,同时让学生了解众多科学家为推动医学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用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坚定顽强的理想信念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身边人的真实故事激励学生课程教学结合我校重要学科创始人和前辈的工作及先进事迹介绍,感染和教育学生。比如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在美国求学时在“立克次体琼脂斜面组织培养的研究荣获哈佛大学的奖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美军细菌战罪行调查团”的检验队长,揭露美军使用细菌战的阴谋,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我校已故院长、外科专家陈荣殿 教授大胆创新,通过临床观察和细心研究,改变了一百多年来胃大部切除术空肠近端对小弯的手术方法,创立了“华氏n式空肠近端对大弯的胃空肠吻合术”;1978年大连医学院复办时,主动放弃调回条件优越的大连而选择留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比较落后的贵州,矢志扎根贵州,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学校和医学事业,病逝后遗体捐献给学校做病理解剖,并要求将遗体解剖的过程拍摄为电视录像用于教学,部分遗体制作为解剖学示教标本。学生通过了解本校这些真实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了解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工作和生活,学习他们爱校、爱国的高尚情怀和为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引导学生随着我校近年PBL、TBL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内容融入医患沟通、法律法规、生殖伦理、医生职业保护等医学相关知识,不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 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了解。比如通过学习可以了解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批准上市到规模化生产、运输保存等具体环节;了解糖尿病、肿瘤等重大疾病、遗传疾病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学习产前诊断和出生缺陷检查等知识,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和健康负责的责任意识。通过拓展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好医生不仅需要出色的医疗技术,还需要具有仁爱之心和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工作态度、道德情操、艺术修养及团队精神等方面的人文素养呈现给学生,引导和感染学生,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人文教育更具有成效。3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如解剖实验课前,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播放悼念祭文、三分钟的默哀仪式和鞠躬、敬献菊花和纸鹤等方式,表达对“无语良师”的崇高敬意,感恩“无语良师”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增加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医学教育离不开实验教学,动物实验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还是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始终坚持无论实验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科学的动物福利理念,维护实验动物的基本福利,在实验中善待动物的同时,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最大可能降低或减 轻对动物的伤害和痛苦,并将动物伦理学相关内容纳入实验教学内容中。此外,还将动物伦理学相关内容做成展板上墙宣讲,引导学生对实验动物的爱护与尊重。组织胚胎学等实验课中通过开展动物组织标本取材、切片制作等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互助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通过手工胚胎模型的制作实践,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发生的过程,还可拓展开展婚前性行为等话题 的讨论。

鲸鱼座

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高等教育选拔人才

图片来自网络基础教育的功能是把一个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所必需的教育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权威专家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将要生存与发展,基础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真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只有这样,国民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与经济才能可以持续发展,每一个人也就可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自身价值得以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公民能够具有最低限度的知识和能力,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基础教育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都在变化,在农业经济时代,会说话或能表达加上“有力气”基本上就达到了那个时代的生存要求;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有力气可以生存,没有技术技能就难以发展;现在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有知识,更需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否则就难以发展,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基础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部适龄国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第二,基础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人民,要体现基础教育中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因而,政府要创造条件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所有适龄儿童能够平等的接受基础教育,使每个家庭都具有基本的选择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不能是依靠个人的行为或其他资源,通过“交换”而获得,它必须是通过政府的行为来实现的。这种权利的实现是保证每一个人在社会中发挥其积极性的重要前提。相反,如果人们得不到这种应有的权利,必然影响社会的公平。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不可能有优秀的高等教育。但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那就是对国家不负责任,也是对每一个受教育者不负责任。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高等教育很快就进入普及阶段,大学的宽进基本实现,但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说,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永远是大多数。如果再把基础教育定位在“选拔”大学新生的目标上,必然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今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大陆的基础教育,是指幼儿、小学、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狭义上是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上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目前国家还没有普及这一阶段的教育,所以,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教育是党之大计,是国之大计。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校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学校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熏陶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社会各单位特别是宣传、文化、科技、体育机构要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提高提供条件。(荣誉主编李志民

出入六合

教育部:抽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2月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已经出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现代化2035和五年实施方案,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教育发展基础1.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目标任务:健全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优化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结构,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措施:推动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加强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监测,督促落实“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推动落实完善扩大教育社会投入政策。推动各地建立拨款、资助、收费“三位一体”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加强经费监管,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使用效益。2.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目标任务: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工作措施:推动各级人民政府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发放。研制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标任务: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工作措施: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研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力争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7%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兆/秒)以上。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建立数字化资源进校园监管机制。推动“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召开中国慕课大会。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动更多高校课程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上线。系统推进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建立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教材审查机制。工作措施:研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编好审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组织开展培训,做好宣传推广。全面落实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8—2022年)。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及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中小学教材审查工作细则。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使用全覆盖。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完成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编审和14个学科非统编教材审查工作。继续编好、审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研制党的领导进教材编写指南,推荐一批相关学科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材,对中小学教材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全面体检。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和管理。研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导纲要。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研制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研究制定加强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继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5.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目标任务:推动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措施: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研制《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意见》《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目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6.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目标任务: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考核和督导评估。强化近视防控工作责任制。工作措施:研制《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和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研制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研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印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推广应用。7.大力加强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考核、评估和督导。工作措施: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8.强化家庭教育目标任务: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工作措施: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研究制定家长、学校指导手册。启动家庭教育法立法研究与家校共育共治机制实践试点。9.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目标任务:深化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措施:出台中小学招生入学2019年工作通知。制订推进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加强督查督办,加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学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三、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10.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监管体系。工作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各地出台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完善小区配套园管理、公办园生均拨款制度与收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扶持、教师配备与待遇保障、规范监管等政策制度。开展小区配套园、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发挥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引导作用。继续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推进幼儿园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研制出台县域对普及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11.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目标任务: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完善综合控辍保学机制。工作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制订完善农村学校布局规划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标准。督促各地做好全面改薄收尾工作,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薄弱学校)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健全辍学高发区重点监测制度,实施精准控辍。依托寄宿制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12.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各省(区、市)全面建立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进一步降低。工作措施: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推动中西部省份提高普及水平。制订全国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最低标准,指导各省(区、市)建立生均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部署各地制订普通高中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组织开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专项督查。13.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目标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缩小民族地区与全国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工作措施: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内涵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批援藏援疆万名名师支持计划,实施好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制订实施内地西藏班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内地民族班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培训。制订加强和改进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工作的意见。14.办好特殊教育目标任务:给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工作措施: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根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底数,落实好“一人一案”。研制《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残疾人教育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制订国家通用盲文和手语量化评测方案,修订《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等配套标准。15.坚决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措施: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聚焦最困难的深度贫困县,按“一县一策”原则制订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指导方案。加强教育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举办教育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稳步提升教育脱贫攻坚质量。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做好2018年直属高校定点扶贫考核工作。印发《教育部2019年对河北省青龙县、威县定点扶贫工作要点》。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召开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推进会,统筹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省部共建等工作,大力推进部省合建工作,引导和支持中西部高校增强“造血”功能。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继续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学生资助数据库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有效对接,全面推进困难学生精准资助。16.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语言资源科学保护目标任务: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语言资源科学保护力度。工作措施: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举办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继续开展县域普通话情况调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开展县域普通话基本普及验收工作。制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发布实施。完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拓展双边语言政策交流互鉴。四、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17.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目标任务:推动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着力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问题,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的各阶段、各环节、各方面。工作措施:深入开展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调查研究,分类推出评价改革相关举措,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一流”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进一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规范科研评价结果使用,进一步改革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制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18.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目标任务: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重点突破考试内容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措施: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要求。积极探索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积极探索在高职院校招生、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中参考使用高中综合素质档案,改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学生。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针对前期改革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加强改革条件保障和宣传引导。19.深化管理方式改革目标任务: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工作措施: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情况评估,落实高校理事会等制度。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落实《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的若干意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扩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范围。积极稳妥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制订落实中小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的文件。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研究制订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20.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目标任务:完善督导体制机制,加强督导评估队伍建设,推动督导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工作措施: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开展对省级人民政府2018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继续开展中西部教育发展监测评估。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稳妥推进专业评估,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深入发展。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21.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监督管理,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工作措施:推动各地加快出台民办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发布。22.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加强中央部门的政策联动和制度协同,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改善办学条件,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措施: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启动实施1+X证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23.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培育建设科技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落实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体育美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措施:研究制订《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展本科专业三级认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认定一批质量文化建设示范校。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典型、基层教学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等。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研究制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研制《普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深化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办高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支持和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编写高水平、原创性教材。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深入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启动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支持开展关键领域博士人才培养专项工作。制订《关于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实施高校社科管理改革创新工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上好全国最大的一堂国情思政课和创新创业课。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精准就业创业服务。落实体育美育及国防教育相关文件要求。24.办好继续教育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措施:研究制订新时代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相关政策文件。推进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指导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关工作。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总结,推动开展国家资历框架研究。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放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教育。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深入实施。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活动。办好2019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25.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目标任务:做好科学立法工作,抓好执法关键环节,全面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加强普法教育。工作措施:研究起草学前教育法(草案),推动职业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修订工作。制订《未成年学生学校保护规定》。探索依法治理“校闹”机制,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学校依法办学法律服务与保障体制,推进教育系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制资源教师建设。充分发挥各地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作用,进一步做好法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印发《关于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启动全面依法治教实践区建设。制订《教育部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研究编制规范性文件清单。26.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目标任务:探索新时代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形成以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东北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为战略重点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工作措施:编制实施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分别研究制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推动海南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方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启动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27.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目标任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国家战略优先领域。做好公派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育领域全球治理。工作措施:研究出台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有关文件,组织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学生流动、学历学位互认。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计划。继续办好“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充分发挥中外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平台作用。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修订,规范普通高中开设境外课程管理。研究出台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支持政策,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学校。抓好来华留学质量规范的落实。推动授予“双一流”高校一定外事审批权。积极推动内地与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扩大大陆与台湾教育交流合作,为港澳台青年来内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会与便利。优化孔子学院全球布局,修改完善《孔子学院章程》,加快中方院长和教师职业化进程。推进高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推动“鲁班工坊”建设。深化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全球2030年教育议程实施和世界教育规则制订。培养和推送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提师道尊严28.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目标任务:严格贯彻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深入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工作措施: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督促各地出台实施办法。研制出台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开展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奖励工作。推动创作反映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招生考试弄虚作假等违反十项准则的行为。29.深化教师管理与教师教育改革目标任务:督促各省份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师编制等管理政策。深化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各环节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研制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的意见。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政策。研制符合基层实际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引进指导意见。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制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研制出台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稳步推进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建设国家级“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选树一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典型和一批学校先进基层教学组织。遴选一批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30.营造教师安心、静心从教的环境目标任务:减少各类检查评估事项,让教师静心从教、潜心育人。工作措施:出台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的政策文件,明确地方责任,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教师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31.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目标任务:持续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教育氛围。工作措施: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要求。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政治巡视,在整改落实上发力。指导和推动直属高校党委对所属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推进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工作。规范清理直属机关检查、验收、评估、评审等工作,强化纪律要求。整治师生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32.在教育系统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目标任务:切实增强教育干部队伍执政本领,把加强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能力。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奋进之笔”中心任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培训。贯彻落实拟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司长风采项目”“处长奋进纪实档案”“厅长突破项目”“高校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把重大项目实施作为考察识别、考核评估和展示干部风采的平台。贯彻落实新时代直属机关、直属高校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33.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强化直属单位党建和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措施:把2019年作为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高校广泛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作为教育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自选动作。出台新时代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选优配强高校党政正职。研制深化直属单位综合改革的相关制度文件。会同中央组织部启动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订高校党建工作标准。继续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持续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和研究生“双百”(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活动,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直属机关党支部“对标提升计划”。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健全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的建设。制订《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着力加强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3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目标任务: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工作措施:组织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和“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组织开展高职高专马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政课和部分文科类专业课教材专项调研。推动高校按要求配齐专职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直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根。

蹉跎行

中国高校为何要攀比论文?因为中国基础高端科研论文数量太少!

中国高校基础科研太薄弱中国高校为何要攀比论文?2018年国家教育部出台“破四唯”、“破五唯”等政策,引发了“发论文无用”、“做科研不必发论文”的奇怪思维,甚至有人拿着政策到处炫耀,高校做科研可以不需要发论文!做科研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情,发论文是科研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不发科研论文,那么大家都可以不去做科研,论文是对科研数据的总结,其实国家的政策是规范科研论文的形式,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而是为了科研而发论文,中国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位列全球第一,但是就拿中科院情报中心的一份数据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引论文产出率远低于美国哈佛大学,表现最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只有哈佛大学高引论文产出率的一半,而作为中国顶尖科研实力的中科院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半,不到哈佛大学数据的1/4。清华大学高居全球第一工科应用领域,聪明的中国人做的很好2019年美国权威的USNews世界高校排行榜中,中国的清华大学高居世界工科高校榜首的位置,有人认为这个排名不靠谱,毕竟麻省理工学院的实力有目共睹,清华大学可以超越麻省理工学院觉得不可思议,如果是理工科排名清华大学差麻省理工大学太远,如果是工科排名,清华大学靠着规模取胜,2017年的数据显示,清华大学在校博士生数量多达13080人,而麻省理工学院全体在校学生才不到万人,清华大学的博士们偏重于工科应用,大部分应用基础科研论文,而麻省理工大学偏重于基础科研工科发展,这也是为何中国高校高引论文产出率低的重要原因,中国目前属于工科为王,弱化基础科研,因为基础科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验证实验,而工科应用,直接把别人验证好的基础科研成果来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可以明确地创造出社会财富,因此务实的中国人更喜欢科技舶来品,这也是为何中国所谓的科技企业核心科技都需要进口的原因!中国基础科研太薄弱 基础科研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中国的基础科研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由于基础科研需要设计实验,从未知和猜想中获得新的成果,很多时候都可能遭遇失败,特别是基础传统学科,想要获得新的科研成果非常难,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总结大量的实验数据,而中国的高校的管理者们却把科研创新当成儿戏,3年一考核,甚至1年就一次考核,浮躁的科研氛围,让中国高校的科研人员,不得不加班泡实验室,中国有些高校的研究生基本上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实验,越是好的高校,这种情况越明显,高校给教授们的严厉,教授们给学生们的安排实验课题任务,当面对现实的考核时,本来再多一年的数据就可以发表一篇好的论文,结果为了应付考核,只要出一点成果就不得不发表低一级的刊物,甚至还有教授故意编撰数据造假,只是为了应付高校的考核任务!中国的科技发展需要自我创新开始,尤其是基础科研,不能老依靠欧美的科技输入,工科为王会给中国带来科技快速的发展速度,但是长久以往,中国的科研人员就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大家都想走应用科研的捷径!做科研不发论文,这是非常错误的言论,也是最幼稚的言论!

田猎毕弋

四川大学校长痛批研究生论文放水:导师停招5年都是应该的

对于研究生教育工作,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去年11月的一番讲话近期引发国内高教界关注。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四川大学新闻网“百川讲坛”栏目今年1月公布了李言荣校长去年11月在四川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文字稿。李言荣在讲话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是对研究生培养的几点认识,二是学校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下一步的几项举措。李言荣认为:一所好大学的人才培养主要是狠抓本科生和博士生。当然,我们的硕士生培养也不能放水、也要抓,但是硕士生并不是一个终极学位,而是一个学习的阶段和经历。他在讲话中指出,对于川大来说,狠抓博士生培养关键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扩大博士生规模,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都接近30亿元,到校的现金至少也超过20多亿元,按一个研究生的培养经费50万元来算,我们每年也可以招两三千左右的博士生,今年我们博士生的招生规模还差一点才到2000,还要进一步扩大才行。二是要进一步增加博士生中的直博、本硕博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比例,这是我们川大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三是要适当控制硕士生规模,现在学校每年招7000多硕士生,在国内大概排在第6,我们本科生的招生量也很大,实际上我们的学生住宿条件是满足不了这样的硕士生规模的,现在我们都还没有达到教育部“四二一”的学生住宿标准。除此以外,李言荣还在讲话中直言四川大学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李言荣坦言“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不高,与川大所处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去年(2019),教育部研究生司来学校与我们的研究生座谈,后来见到我以后就说川大研究生提的问题总体来说是不行的,提问的角度、高度和视野都不太行,感觉不太像川大研究生的水平,更像是二本、三本学校的。尤其是我们的论文抽检,基本上每年都有抽检不合格的,今年(2020)又让人很失望,包括我们的硕士论文在四川省内抽检都有不合格的,这就说明我们从导师开始,一直到学院、到学科分委员会有的是在层层放水的”。李言荣还指出,“(四川大学)研究生的视野不宽”:“总体来看,我们的硕士生一半以上都是来自于二本、三本学校的,我们的博士生1/3多一点也是来自于二本学校的,尤其是我们的硕士生不少都是来再就业的,读了以后马上就要去找工作,所以应该说我们整个研究生的视野打开得是比较晚的,当然,二本、三本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有的还很有潜质。另外,我们的研究生到国内外参加学术活动还很不够、学术视野也不宽。”他还指出,“(四川大学)研究生培养特色优势不突出”:“主要就是川大作为综合性大学在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方面的优势没有在研究生培养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另外,就是我们文理工医多学科交叉的特色没能很好地投射到人才培养上。”对于上述问题,李言荣校长拿出了几项举措。他认为,“(四川大学)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来说就是要严守下线、提高中线、激励上线,具体要做到两个严格守底线、三个狠抓冲高线、四个加强抬中线。”李言荣认为:“我们要严格做好博士生全过程培养,从选题开始,到开题、中期考核、学位申请,一直到论文答辩,真正把博士生培养的每个环节都严起来,如果一个环节没有跟上、放了水,那就可能会层层失守,如果这个学生的导师、学生所在学院的教授委员会、我们文理工医学科分委员会层层都把关不严、都是橡皮图章,那这篇论文很可能就是一篇不合格论文。”他提出:“要严格博士生导师的评聘与责任溯源,要对研究生导师尤其是博士生导师上岗有明确的要求和提高招收指导学生的条件,对出现问题论文的导师一定要严格追责,就像我们修大楼的质量监控一样,几十年后出了问题都要倒查、都要溯源、都要追责。”对于,论文质量问题,李言荣举例:“这次论文抽查的大部分问题论文都是2017年授位的,很多是2015年及以前答辩的,当时就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说明大家都知道可能是有问题的,尤其是一个单位有两篇的,还有一个导师有两篇的,那你还当什么导师,这样不负责的放水,你把所在的学院、学科置于何地。所以,学校规定出现问题论文的导师要停招两年,同时所在的学院减两个博士生招生名额,整个绩效减2-3%,大概每个人减四五千块钱,我们说这都轻了,如果还不能刹住车的话,那就只有从重了,我看导师停招5年、减10%的岗位津贴都是应该的,从这次开始就要逗硬,这个风不刹住、守不住底线是不行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实知

新基础教育与班会论文初稿

关注新基础中学生被看做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他们的身上应该具备独立学习、自己思考、富于创造等精神,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了非常严格的管教。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对待学生的教育行动时会忽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家长标榜为了孩子的明天霸占了他们今天的每分每秒的休息时间;老师宣称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从而让他们的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这就是我国学生的生存状态。叶澜教授提出和实施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所包含的生命教育观正是解决现实和理想状态下矛盾观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伴随着高速的发展,一些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随之凸显出来。在新的发展时期里,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新基础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真正影响学生的心灵世界,单纯依靠枯燥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学校德育中的一个最现实问题恰恰是说教化、强制性、行为主义的。德育工作很难发展学生对于道德规范和纪律准则的情感认同,由此出现了学生对于德育内容了解但不愿遵循、被动遵守却不主动践行、小时服从长大却时常违规的现象。我认为我们应该依据个体品德发展规律,重视道德实践,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培养。德育研究应该重视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主张贯彻到主题班队会的活动之中去。德育工作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科教学、少先队活动、校会、班会、报告会、讨论会等来完成。在众多过程中,主题班队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的本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主题班队会是一项重要的集体活动,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由于主题班队会是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集中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它强化教育渗透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主题班队会就是提升德育功能的一种思路。它采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格言分享、实践行动等多种形式,实现育人目标。主题班队活动不但具有很好的教育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创造精神,主题班队活动是少先队员或班级同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是指一种标有某个主题名称的以中队、大队或班级为单位并由该单位所属分支组织分工合作共同筹备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教育活动。新基础思想指导下的班会应着眼于“新”字。新基础教育”中的“新”包括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新。第一,从研究的目的或目标看,新基础教育引领下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是社会转型时期为实现基础教育学校的转型而进行的。第二,从研究的基本性质看,新基础教育引领下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是一项综合整体开展的,变革理论与变革实践相互依存、相互构成,极具复杂性的创生型活动。第三,从研究的基本路径看,新基础教育的主题班队会是通过“研究性变革实践”来实现新型学校的创建。第四,从研究的价值取向看,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第五,从研究对学校教育活动变革的要求看,新基础教育指导下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的活动观是以动态生成为核心。第六,从对教师队伍的要求看,新基础教育要求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形成富有创造智慧的新型校长、教师和研究人员,并通过他们培养新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生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阶段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上“关键时期"。初中生是处于“关键时期”的关键时刻。他们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来看,变化都是最大、最快。我们普通的教育经常会忽略这个时期。而“新基础教育”理解的生命内涵具有完整性与发展性。“新基础教育”认为人的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具有完整统一性;人的生命的各个阶段具有完整性与统一性;人的生命个体层面与群体层面具有完整统一性。这三对关系任何一对当中缺少一个就使人的生命不完整,使人处于消极的生命状态。新基础理念下的班队会活动恰恰关注了这种发展与变化,为关键期的学生提供了保障。新基础概念引领下的班会把握如下几个特征:一、展现生命活力。传统的班队会活动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按独白讲授,学生在台下竖耳静坐,不喜欢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会乱。叶澜教授对“乱"字有一段话:“什么叫‘乱’?‘乱’ 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老师上,他们的行为不是学习行为。老师要转换学习阶段时组织失灵,学生不参与教学的活动,那就是乱。主要看‘形乱’ 还是‘神乱’,如果学生的活动还是围绕主题内容展开,那就不叫乱。"从这番话可以看出活而有效的主题班队会才是“新基础教育"追求的。二、把对生命的态度转变成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班队会活动中的生命实践是指通过班级活动来实践生命观。传统的班级活动是一种缺乏生命实践意识的说教,其班级活动组织缺乏民主、活动内容单调。有些传统的班级活动面向的只是极少数学生,一些班级规定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才可以去参加;有的班级活动只要班委会和团委通过了就可以开展;对好人好事的学习只限于班上口头讨论而没有实际行动。“新基础教育”在探索性阶段就把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班级定为研究的目标。经过发展,到发展性阶段时,班级建设研究时机成熟了。“新基础教育’’并没有对班级建设的重要部分——班级活动做固定模式的描述,而是在以生命实践这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各实验班级和学生视不同的现实情况而展开。三、契合特有的班级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对文化有过这样的定义: “文化包括作为社会一名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全部能力与习惯;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仪式及其他有关成分,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文化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知识的形态存在着,它还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们在群体生活中凭借自身创造的生活方式得以成长与发展。班级文化是由学生群体与教师在共同的接触与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联合生活方式。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班级文化,每一种形式的班级文化都是一种文化表达,体现着全班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面貌,凸显着学生的生命力量。因此,在班队会活动中对于班级文化的提升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班级文化具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是指班级的精神文化即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而广义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的物质文化(可视化的实物建设)精神文化的总和。“主题班队会是德育的聚光灯”。当班队会成为学生的一份期盼时,当学生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指引时,当班会能使学生从中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能以健康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时,这样的班队会将是更精彩的,更成功的!

流浪犬

廊坊师范学院举办中学历史政治学科基础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

9月26日,由廊坊师范学院与廊坊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历史政治学科基础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廊坊师范学院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办。来自京津的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团队、中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国内知名基础教育研究刊物主编,市、县(市、区)全部专兼职历史、政治学科教研员,市、县(市、区)初、高中历史、政治教师代表,廊坊师范学院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代表近1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研讨会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首批专家赵亚夫教授,杨村一中历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龚玉玲教授,南开中学政治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朱爱武教授分别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历史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从内涵剖析、复习课、实践教学等不同角度解读何为核心素养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教授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以《教研与写作:探索何为更好的教育》为题进行了发言。四位专家的发言提供了理解核心素养的崭新视角,传授了培养历史政治学科素养的宝贵经验,提供了撰写基础教育研究论文的有效方法。此次大会共征集学术论文128篇,经专家评委会的评审,评选出一等奖25篇、二等级27篇作为参会论文进行交流。此次会议加强了廊坊师范学院与中学历史、政治学科教学、教研等方面的交流,开创了该校与廊坊市乃至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发展的新局面,深化了该校师范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区域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水平。【来源:《廊坊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