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解读《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预测2020教育趋势莫斯科

解读《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预测2020教育趋势

近日,《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正式首发。这次年度报告由3个子报告构成,分别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分量十足。2019年对基础教育而言,是个顶层设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都有诸多重大政策文本发布。这些文本里包含着明确的政策方向、指导性建议和工作思路,直接关系着2020年工作部署和具体任务。无论是教育厅长、教育局长,还是校长、教师,都不能不知。一、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是造就新生力量的事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也要看到,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边界正在消解,只有树立大教育观,全社会群策群力,才能更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绘制教育强国目标蓝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经过缜密研制,终于在2019年初发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三、开辟中国教育之治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一制度设计传递出重要信号,即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一部分,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有新作为,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在文化制度部分还提出“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体上具有决定作用。四、基础教育“换挡”高质量发展 2019年,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基础教育三个重要文件相继印发,教育部加强教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实验教学等系列配套文件先后出台,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基础教育的主题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初步形成。五、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大力为教师“赋能”“赋权”“减负”2019年,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育部以落实中央4号文件为抓手,着力强师德、提素质、优管理,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教师能安心、静心教书,教育才有活力。没有惩戒的教育,犹如没有刹车系统的汽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高质量的教育督导,才能保证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督导“长牙齿”才有权威,才能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创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生态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集中体现在“面向人人”,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2019年9月26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70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国99. 8%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底线要求。这是很大的改善”。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2019年基础教育抓攻坚、补短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攻坚克难、奋力突破。总之,2019年是基础教育奋力、勤力、聚力质量提升的一年,相关政策“高规格”“快节奏”出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梁立柱,关键领域改革一再突破,深入实施落地有声。这是基础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打牢基础的关键一年。

唯不饮酒

请收藏!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之政策分析篇,关键词:高质量!|特别关注

《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正式在2020年第2期《人民教育》上首发。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教育报刊社第3次发布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年度报告由3个子报告构成,分别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分量十足。年度报告,顾名思义,就是对一年中最最重要的政策、研究、实践加以整理、总结、提炼,让历史告诉未来。因此,前两年年度报告发布时,都受到业界高度关注。这次年度报告研制中,我们发现,读者最关心的,便是政策走向、研究热点及启示和典型实践案例。今天,我们首先为读者推送的是2019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2019年对基础教育而言,是个顶层设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都有诸多重大政策文本发布。这些文本里包含着明确的政策方向、指导性建议和工作思路,直接关系着2020年工作部署和具体任务。无论是教育厅长、教育局长,还是校长、教师,都不能不知。一起来看看~—2019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一、2019:国家顶层设计为教育谋划强国未来2019年,对国家而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对教育而言,则是一个重要的顶层设计年,最主要的依据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一)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8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被邀请到北京汇报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是继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又一次关于培养人问题的重要会议,为深入解决立德树人关键问题指明了方向。思政课何以如此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是造就新生力量的事业。学校思政课是直接关系到人的价值取向形成的课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其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一锤定音。早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教育“四个服务”的要求。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次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由此可见,思政课实际上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首要问题和方向性问题,集中体现了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和政治属性。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方面素质要求,被认为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努力方向,也是广大教师的行动准则。“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等被一线教师广泛学习引用,成为广为传播的金句。这是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论述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突出体现了教师作为学生价值观引领者、塑造者的职责使命。如何改革创新思政课?“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全面总结思政课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提出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论,极具战略眼光和现实针对性。为切实保证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被提升到党委领导层面,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直接体现。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从体制机制上对思政课进一步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大中小学引发热烈反响,在教育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共鸣。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舆情监测数据显示,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助推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三个方面,其中“助推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受关注,各平台报道、转载、评论数据量达13000多条/篇。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的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教师陈明青表示:“新时代的政治老师应该怎么做,新时期新时代的政治课应该怎么上,习近平总书记其实给我们做了一个既系统又具体而且是全方位的解读。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在高中生心田里播种。”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王俊成说,“中学阶段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与小学、大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做到承上启下”。座谈会后,全国教育系统积极行动起来,针对如何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青海省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加强指导、建设高素质队伍、提高思政工作者职业地位、打造网上思政课堂、推进开门办思政等10个方面全力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贵州省在一个月内集中对全省200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和500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湖南省充分利用全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挖掘育人元素,做到思政课建设有力、有为、有效。河北石家庄成立全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指导中心,选拔高水平专家、教授、骨干教师进入研究指导中心,构建以精品课程为主导的思政课程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特别是具备‘六个要’品质的思政课教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教师激励力度、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等举措,以切实提升思政课质量。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是时隔25年后又一次基于时代需要和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纲要》指出要“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坚持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并要求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作为基本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该《纲要》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2019年堪称思政课史上最强音。与培养人问题直接相关的另一份重要文件是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继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后,为回应新时代更高的道德建设要求研制的。该《纲要》提出要“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道德观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校“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育中”。综上可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也要看到,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边界正在消解,只有树立大教育观,全社会群策群力,才能更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绘制教育强国目标蓝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经过缜密研制,终于在2019年初发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系统回答了关系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发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进程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迫在眉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间节点。规划提出提前国家现代化1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面向未来、决定未来的战略意义。规划具有服务国家人民、体现前瞻引领、立足国情世情、突出改革创新、注重规划实施等鲜明特点。二是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人对教育现代化期盼已久,对于什么样的教育堪称现代化的教育一直莫衷一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标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的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是普及、质量、公平、结构等方面整体水平的提升,是教育高水平的发展状态。这个状态是什么样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第一次给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全景,提出了八个方面的 2035 年主要发展目标,即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这八个主要目标,具体可感地勾勒出我国2035年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蓝图和教育强国的风貌,成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三是回答了如何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这一关键问题。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必须回答与国外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回答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当下与未来、思想与行动的关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规定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战略任务和推进路径。如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系统梳理我国优良教育传统,充分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即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七个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针对当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教育优质化、普及化、公平化、终身化和创新服务能力反映了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教师队伍专业化、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其关键词聚焦在全面发展、质量标准、培养方式、制度、文化上。《实施方案》则提出了未来五年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为宏伟蓝图的实现绘制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总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方案》是我国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两个文件的发布引起了外媒的广泛关注,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助力中国实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我国教育界反响热烈,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舆情监测数据显示,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新时代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聚焦当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三个方面,其中前两者的关注度比较高,各平台报道、转载、评论数据量均达4500多条/篇。(三)开辟中国教育之治新境界经国序民,正其制度。2019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最大的贡献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如何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三件事。第一,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有外媒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称为中国继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后,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目标。前四个现代化重在物质或生产力层面,而“第五个现代化”强调制度和生产关系层面。报道称,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巩固现有改革方向,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决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一制度设计传递出重要信号,即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一部分,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有新作为,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在文化制度部分还提出“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等;教育治理体系仍需要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上下功夫,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等;要看到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中国将由小教育走向大教育,即教育形式将从学校教育体系扩展到更为开放的社会教育体系。二是中国将从小学习走向大学习。具体而言,即从特定人群的学习走向全民学习;从特定年段的学习走向终身学习;从方式单一的学习走向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体上具有决定作用。教育部提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在五个方面着力: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治理的能力;提升教育管理效能。相信治理成效必将转化为立德树人的高质量。总之,方向、战略、治理构成了2019年中国教育宏观层面的关键词。基础教育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方案》开展区域和学校教育现代化规划设计并推进实施;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积极破解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难题。2020年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已经明确,任务艰巨,只有万众一心加油干,方能取得积极成效。二、2019:基础教育“换挡”高质量发展2019年,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基础教育三个重要文件相继印发,教育部加强教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实验教学等系列配套文件先后出台,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基础教育的主题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初步形成。(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19年是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年,教育系统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大力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五育”逐一提出相应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最受关注,各平台报道、转载、评论数据量达12000多条/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也特别强调要“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对进一步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提出要求。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舆情监测数据显示,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德育时代性”三个方面。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份出台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13个省份出台了落实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文件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高招通知》)明确规定“2019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强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正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纵观一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政策,至少有以下四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明确指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片面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把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概括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四句话。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破五唯”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7月,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举行,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会议,开启了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10月12日,教育部在浙江海盐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现场会,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由“均衡发展”进入“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将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这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件大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份学生参加PISA测试,数学、阅读和科学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11月,《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和《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分学科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没有关键领域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就难以落地。11月,继中央印发关于基础教育的三个重要文件之后,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简称《教研工作意见》)、《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简称《考试命题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简称《实验教学意见》)等三个配套文件出台,落实中央要求均指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二是旗帜鲜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课要强,首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过硬。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方面要求,第一个就是“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把“政治强”放在第一位。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引导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选聘思政课教师时要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把“政治关”放在第一位。9月1日,中宣部、教育部、中央电视台举办《开学第一课》节目,聚焦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立足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挥国家级电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受到中小学生热烈欢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节目收视率又一次打破纪录,达到5. 18%,仅次于当年春晚收视率,央视网多终端同步直播收视用户达6128万,节目播出后12小时,微博主话题《开学第一课》阅读量增至18. 1亿,《我为祖国升国旗》阅读量增至1. 1亿。培养有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中小学责任重大。《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提出,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更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强调,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从义务教育的“政治启蒙”到高中教育的“思想情怀”“远大志向”,要求螺旋上升,意在提醒广大中小学教师,千万不要忘记人民教师的根本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2月,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联合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主题阅读文章点击量超1. 35亿次,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立志做好接班人。三是劳动教育进入全面落实的新阶段。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会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并明确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在第二大部分专列一条“加强劳动教育”,明确提出要“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等。《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规定“重视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统筹开展好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并强调要强化“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大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如今一再被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确认、强调,表明新时代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的坚强决心和意志。一年来,劳动教育开始在中小学深入扎根。2月,“大力加强劳动教育”位列《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第七条。《高招通知》第一次把“劳”纳入高考命题。各地纷纷出台落实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求的文件,校长、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被唤醒,劳动教育在广大中小学逐渐成为重要课程。四是加强体美,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成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强调坚持健康第一,强化体育锻炼,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开足开齐体育、艺术课程。“完全人格,首在体育”。2019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的工作通知》,明确要求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7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制定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将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每天要有2小时的体育锻炼。另外,美育稳步推进。数据显示,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93. 5%的省(区、市)音乐、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9%的课时数;在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2. 1%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创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生态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集中体现在“面向人人”,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2019年9月26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70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国99. 8%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底线要求。这是很大的改善”。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2019年基础教育抓攻坚、补短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攻坚克难、奋力突破。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时间紧迫,任务异常艰巨。2019年,重拳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城镇小区严格依标配建幼儿园、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如期移交、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使用,明确提出“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当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10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各地按照“一事一议”“一园一案”的原则,切实解决治理工作中摸排范围“窄”、移交“难”、补建“慢”、保障“弱”等问题,扎实开展整改。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先后召开治理工作小组会、治理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及时总结研究治理情况,部署推动整改落实工作。教育部建立了小区配套园治理信息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治理进度,实行逐一销号管理;组织七部门调研团队到整改任务重、进展较慢的省份,加强指导督促;与住建部联合下发通报,推动各地加快整改进展。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组织专家撰写文章,集中宣传解读政策和各地的治理经验,组织央视、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加强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截至目前,在前期摸排出2. 04万所幼儿园需要治理的基础上,各地已完成1. 78万所幼儿园的整改任务,占总数的87%,到2020年各地全部整改完成后,预计可增加普惠性学位400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提高约8个百分点。二是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城镇挤、农村弱”难题。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比较严重。2019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招生源头控制、扩大学位供给等措施加大化解大班额。7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将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截至11月中旬,全国大班额比例由2018年的7. 1%下降至4. 1%,超大班额比例由0. 5%下降至0. 3%,提前一年完成化解大班额目标任务。有22个省份提前实现了到2020年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人口大省”河南持续推动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截至6月底累计投入近60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821所,新增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学位262万个。控辍保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任务。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加大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力度。2019年召开了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开展了“解决贫困地区孩子辍学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了工作部署,压实了工作责任。教育部确定374个县区作为控辍保学国家重点监测县,进一步加强工作沟通和业务指导。会同国务院扶贫办,明确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工作标准和支持政策。会同公安部建立学籍系统与国家人口库比对核查机制,精准识别失学辍学学生。推动各地以多种方式扎实做好劝返复学。为助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教育部协商财政部在资金分配时更多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169个非深度贫困县倾斜。832个国贫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由2019年5月底的29万减少至0. 4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2018年底,全国已有2717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2019年12月,又有7省份69个县通过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项目建设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在中央资金的分配上,向与教育部签订备忘录的中西部10个省份予以倾斜,指导各地加快学校建设项目进度,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份完成了毛入学率90%的普及目标。推动30个省份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其中20个省份达到了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部署和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加快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三)推进基础教育关键领域改革,全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年来,课程教材建设大力加强,招生入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学生减负持续发力,基础教育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一是课程教材建设不断加强。教材是最重要的教书育人载体。2019年秋季新学期,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在所有年级覆盖。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加强义务教育课程与高中课程的衔接和一体化设计。2019年秋季学期起,普通高中统编三科教材率先在北京等6省份投入使用,教育部加大了对使用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地市级教育教研部门等骨干人员的培训,并部署完成了新教材教师的培训,确保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三科教材导向和特色都很鲜明,主要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价值导向正确,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好中国底色;选文选材精当,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精选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的内容,做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呈现方式新颖,编排合理,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据调查,教师对教材的总体满意度达92%。3月,教育部在系统研究基础上,推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明确了中小学系统化、制度化、长效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确定了课程教材、实践活动、考核评价、教师队伍、场所和资源建设等方面20余项工作任务。2019年底至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重磅发布,首次对我国教育领域各学段、各学科教材建设作出系统设计;并提出到2022年中小学教材建设重点是增强教材育人功能,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学段教材的系统性,强化相关领域教材建设。与之相应,《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4个教材管理办法文件同时出台。《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加强国家统筹。《管理办法》规定,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课程教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国家课程教材必须在国家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地方课程教材必须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各地教材选用结果必须在教育部门网站上公示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其次加强全过程管理。《管理办法》对教材的编写修订、审核、出版发行、选用使用、激励保障、检查监督等各个环节都作出规定。再次提高教材编写门槛。明确中小学教材实行单位编写制;从政治、专业、品德等对主编和编写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形象和师德师风。最后加强审核把关,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此外,“校本课程由学校开发……原则上不编写出版教材”“原则上地方课程教材不得跨省使用、校本课程教材不得跨校使用”“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选用境外教材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等规定,与中小学校都息息相关。二是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入学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强调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免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并明确指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项规定着眼于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执行了《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要求,构建了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平等发展、互不享有特权的招生机制,促进形成良好的基础教育生态。三是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均倡导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特别指出,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强调,要实施好新课程新教材,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优化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意见》明确,在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依据。可以预见,实验进入中考将大大促进中小学的实验教学,积极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学习。教研队伍是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教研工作意见》明确了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即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首次提出了教研员的专业标准,明确了教研员应具备政治素质过硬等五个基本条件,对谁能当教研员提出了准入条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同时,还对创新教研方式提出了要求。四是评价体系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提出要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还特别强调“党政有关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通过评价改革,切实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倾向。《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提出要“深化考试命题改革”,《考试命题意见》就是落实这一要求。《考试命题意见》规定:“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即俗称“全科开考”,这将促使全面育人落到实处。《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要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考试命题意见》规定“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倡导多年的以课标为准进行教学、“学什么就考什么”终于成为国家层面的落地政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要求考试内容要“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意见》规定“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耗时费力、死记硬背、低效重复的“题海战术”可能失灵,促使广大教师切实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高考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4月,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八省市改革方案公布,既吸收前两批的经验,又结合各自的实际,稳妥积极推进。五是学生减负持续发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是近年来基础教育的重大任务。2018年底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随后各地相继跟进,目前已有26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也誓言“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规范全国性竞赛活动。4月,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了首次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审核工作,公布了29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大幅削减了竞赛数量。教育部要求,除本次公布的竞赛活动以及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由教育部按规定组织开展的竞赛活动以外,其他所谓全国性竞赛包括通过网络形式举办的全国性竞赛均不合规,不得在任何区域内实施,有效整治了竞赛乱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由线下向线上延伸。6月,教育部组织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回头看”活动,要求各地再次全面摸排线下培训机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治理效果。7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进行系统规范管理。该《意见》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校外线上培训备案审查制度;同时要求经排查发现问题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于2020年6月底前应按整改意见完成整改,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管理,并于2019年10月召开全国性会议,部署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积极推动中小学建立学生弹性离校制度,有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明确相关保障措施,不断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目前,有29个省份已经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的意见,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也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据统计,全国有36个大中城市66. 2%的小学、56. 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 2%的小学生、33. 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四)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大力为教师“赋能”“赋权”“减负”2019年,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育部以落实中央4号文件为抓手,着力强师德、提素质、优管理,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 83万人,这一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教师待遇。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特岗教师年人均工资性补助标准中部地区由3. 16万元提高到3. 52万元、西部地区由3. 46万元提高到3. 82万元。全国有30个省份1430个县(市、区)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惠及200多万名乡村教师。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做好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印发,实行师德违规情况报告制度,开展十项准则落实情况实地调研督查,分三批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开通报18起典型案例,画红线、抓警示。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推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加强新时代教师形象宣传。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教师”专栏,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教师在一起”专题片发布三日阅读量超过3000万,点赞量超过42万;《感念师恩》微视频发布两日推广曝光量达7. 81亿,点赞量1987万。集中展播《一生只为一事来》《我是班主任》等影视剧,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努力补足短板。扩大实施“特岗计划”,2019年“特岗计划”招聘名额10万人,比2018年增加1万人,增加的计划全部用于新疆地区补充农村教师。扩大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实施范围扩大至1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募名额增至4000名退休讲学教师。大力推进新周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即将出台;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共遴选奖励乡村优秀青年教师300名。健全管理服务机制。会同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对长期在农村和“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实行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占各地专业技术高级职称比例。会同相关部委,已形成《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中小学编制管理创新。技术飞速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回应挑战。教育信息化关键在“融合”、重点在“应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提出要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强调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的意见》,突出强调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出到2022年要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要显著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要全面促进。教师能安心、静心教书,教育才有活力。3月,中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减轻教师负担意见》),明确要求“从源头上查找教师负担,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同时鲜明提出要“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教师负担重是个老问题,希望借此机会能真正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舆情监测数据显示,舆论“支持、期待尽快落实”的呼声较高,认为该文件有利于维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评论较多,反响热烈。没有惩戒的教育,犹如没有刹车系统的汽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11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体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同时对如何实施惩戒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规则》一旦成为正式文件开始实施,必将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家校关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五)完善教育督导评估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高质量的教育督导,才能保证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督导“长牙齿”才有权威,才能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6月,国务院督导办印发《2019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明确省级政府的职责履行情况评价有15个重点,“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机制”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保障教育财政投入”也赫然在列。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建设“全领域、全口径、全支撑、全保障”的督导新体系,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推动各类主体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是2019年教育督导重点之一。6月,教育部出台《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要求责任督学应对幼儿园安全管理情况、规范办园情况、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指导。保障教师工资发放是2019年教育督导的一个亮点。12月,国务院督导办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2020年要把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作为督导检查重点,要求各地在年终为公务员发放奖励性补贴以及安排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时,务必统筹考虑义务教育教师待遇的保障问题。有这样的教育督导,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就有了坚强的保障。总之,2019年是基础教育奋力、勤力、聚力质量提升的一年,相关政策“高规格”“快节奏”出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梁立柱,关键领域改革一再突破,深入实施落地有声。这是基础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打牢基础的关键一年。总监制:翟博 陈志伟 周飞研制: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撰写:国家顶层设计部分:余慧娟、董筱婷;基础教育部分:赖配根、任国平;舆情数据提供:刘博智、孙梦捷、孙 谦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1] 何传启. 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N]. 光明日报,2019-03-05(13).[2] 教育部. 知行合一写好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大文章[EB/OL]. 2019-12-05. http://www. moe. gov. 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912/t20191205_410905. html.[3] 教育部. 绘制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教育部负责人就《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答记者问. 2019-02-23. http://www. moe. gov. cn/jyb_xwfb/s271/201902/t20190223_370865. html.[4] 孙军等. 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N]. 中国教育报. 2019-03-20(1).[5] 王珊宁. 日媒热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助力中国实现强国目标[EB/OL]. 2019-03-03. https://jiahao. . com/s?id=1626972107734540510wfr=spiderfor=pc.[6] 王英桂. 青海:十项举措为思政课建设“撑腰”[N]. 中国教育报,2019-06-04(3).[7] 辛斌,青木,柳玉鹏. 外媒:聚焦中国中共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EB/OL]. 2019-10-29. https://oversea. huanqiu. com/article/9CaKrnKntZt.[8] 新华社. 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领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EB/OL]. 2019-03-19.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9-03/19/c_1124255917. html.[9] 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2019-02-23. http://www. xinhuanet. com/2019-02/23/c_1124154392. htm?area=msgtextclickfrom=3clickscene=homepagems.[10] 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EB/OL]. 2019-02-23.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9-02/23/c_1124154405. html.[11] 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2019-11-05. http://www. gov. 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 html.[12]新华社.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 2019-11-05.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9-11/05/c_1125195941. html.[13] 习近平.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求是,2020-01-01.[14] 张力. 如何理解2035年教育现代化目标[N]. 光明日报,2019-03-19(13).[15] 张烁.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16] 周洪松. 石家庄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N]. 中国教育报,2019-08-14(3).[17] 周云. 习近平总书记讲如何上好思政课 上海师生反响热烈[EB/OL]. 2019-03-19. http://mini. eastday. com/a/190319192613865. html.[18] 朱梦聪. 贵州:专题培训700名思政课教师[N]. 中国教育报,2019-05-22(3). 16基础教育九大研究热点话题,敬请期待明日《2019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来源 | 人民教育责任编辑 | 贾文艺

何邪

2018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1.K12教育行业是一个CR4不足5%的千亿刚需市场,K12在线教育有望提升市场集中度。但长期来看,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呈多头林立状,天然屏蔽“有你没我”的互联网残酷战争。2.2013-2016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2017年攀升至51.8%,市场规模达298.7亿元,成为规模化变现元年。3.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其产品形态经历图文、视频、直播几代变迁,目前带来的最大价值增量是师资更优、体验更标准化。在线体验质量的提升和效果的可控性将是下一步待解难题。4.盈利困难和优质在线资源不足是K12在线教育行业最明显的两个问题。模仿线下思维,采用直播方式收取课时费是现阶段最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部分头部企业已开始加深与线下的合作,未来续费率将逐渐成为核心运营指标。5.在线直播领域正在进行模式探索,在线一对一、在线小班课与双师课堂备受关注。根据线下市场的经验,未来线上市场也将以小班课为主流,同时并存多种模式。发展背景:千亿刚需市场中的一颗明珠本报告研究对象界定“K12”又名“K-12”,全称为“Kindergarten to 12”,意指美国教育体系中的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在中国通常指小学到高中学段。在中高考升学环境下,中国K12线下教育市场主要提供民办学校、课外辅导和托管服务,到了线上则供应品类和方式都有所丰富。近两年,K12在线教育行业表现亮眼,相比体量庞大的K12线下教育市场可谓新生牛犊,值得关注。本报告研究K12民办教育市场中的在线辅导、在线实用英语、在线志愿咨询、教育信息化软件等领域。K12线下课外辅导:千亿刚需下瓶颈明显传统K12课外辅导业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有老师、有场地,一个典型线下机构的教师薪酬和场地租金要耗费掉60%左右的营收。线下场地有限的辐射半径及利用时间、优质师资漫长的培养周期阻碍了机构的快速扩张,而我国高考由各省命题、中考由各市命题、教材分版发行的制度又给大量小作坊提供了根本性的生存土壤。线下市场天花板有限:1)全国性品牌难以下沉:2017财年,新东方855个学习中心、好未来507个学习中心分别有90.8%和99.8%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难以下沉到被地头蛇和众多小机构把控且人才短缺的中小城市;2)区域性龙头只能在本地深耕,北京的高思教育、陕西的龙门教育、河南的大山教育、山东的大智教育、江苏的佳一教育、广东的明师教育等各自耕耘一亩三分地;3)相比于广告、游戏等行业,这个行业的营收水平普遍不高,双巨头2017年财年K12业务营收在60-70亿元级别,精锐、学大等小巨头在20亿元级别,区域性龙头则在7000万-4亿元级别。由此形成的市场格局极度分散,CR4<5%。在线化拉开K12教育行业整合大幕:发展更快、创新机会更多在线教育给了这个传统行业更大的想象空间。新东方、好未来、VIPKID可谓是中国教培行业的三块门匾,他们分别成立于1993年、2003年和2013年,十年一代,代代提速。从成立到年营收超过35亿元,新东方用了18年,好未来用了13年,而VIPKID仅用了4年。除去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影响之外,如此迭代要归功于互联网、新兴技术和资本对教育品牌规模效应的放大作用。K12线下市场的商业模式无非是收取课时费,但在线上,产业链正在重组。如在线平台搭建、在线工具研发、在线内容研发、营销/管理类SaaS供应、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师资招聘和培训等,几乎每一个细分赛道都刚刚开始起跑。K12在线教育市场将孕育出更多几十亿营收规模的大机构,进而提升市场集中度。在线化拉开K12教育行业升级大幕:师资更优、体验更标准化我国教师资源分布呈金字塔形,越是高水平的老师数量越少,而且越集聚在发达城市,中小城市对优质师资的渴求十分强烈。1991年,有名校名师资源的101远程教育网诞生,带起了一股名校网校潮,受当时网络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网络获取一些文字、图片形式的片段化教育资料。进入2008年以后,K12课外辅导需求开始大幅增长,录播视频形式出现,学生得以观看到完整的课程内容,但内容粗糙、管理服务不完善,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直到2013年,伴随着带宽扩容、4G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巨头进入、资本进入,正式意义上的在线教育元年才到来,从业者纷纷探索多个赛道,K12在线教育的服务和产品逐渐开始标准化。2016年下半年开始至今,行业开始摸索如何在线上实现比线下更个性化的体验和更好的效果,如果能解决这两大难题,K12在线教育市场将迸发出远比线下市场更强劲的生命力。发展现状:高速增长与白热化竞争并存市场规模及增速自2012年以来,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即使在2015年降至21.4%后也能够快速反弹,在2017年攀升至51.8%的新高位,相应的市场规模达到298.7亿元。艾瑞分析认为,2017年市场规模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一对一直播授课的火热——一对一直播授课清晰的盈利模式让部分企业从2015年、2016年的营收困难迈向了规模化营收阶段。而在2018年、2019年,直播授课仍将作为企业营收的主要贡献者,带动其他尚未清晰的盈利模型建立起来并得到验证,这一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直到2020年开始有所趋缓。企业图谱商业模式目前,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课时费、内容费、电商抽成费、系统授权费、平台佣金、广告费等形式,其中课时费是最主要的形式,主要包括录播课时费和直播课时费。收取课时费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它沿用了线下市场的思维:用户为效果付费。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传统线下教育具备许多能够助力效果实现的优点:1)老师和学生都被固定在教室里,师生面对面,学生天然具有学习的仪式感,不易脱离场景;2)师生互动方式多样,包括语言、图文影像、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学生可进行全身反应;3)班课学生之间可互相竞争和学习。而在线上场景中,这些元素的冲击力被弱化,学习效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线上产品还比较初级,家长依赖线下经验、不愿尝试新模式实属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个行业的家长主体逐渐从75后、80后变成85后、90后,用户对优质在线内容的付费意愿提升,预计内容收费的占比会迎来增长。而课时费的占比将有所下降。在线直播领域:融资竞争白热化2017年全年,K12在线教育行业投融资热区集中在在线培训领域,其中在线少儿英语培训领域投融资笔数占35.9%,在线学科辅导占28.2%,合计64.1%。其余份额被工具类(17.9%)、测评类(12.8%)、K12知识付费类(2.6%)、高考自主招生类(2.6%)瓜分。市场需求大、刚需属性强、政策限制少、盈利模式简单清晰,成为在线培训受追捧的原因。尤其是在线少儿英语培训领域,相比于在线学科辅导来说,政策限制更少、用户需求更标准化、师资配备(外教)与线下差异更大,导致融资热度迅速升温,带动了在线学科辅导领域的融资热潮,也点燃了资本对整个K12在线教育行业的信心。在线直播领域:模式之争你追我赶许多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要源泉。带宽网络、云服务等在线直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K12在线培训行业涌现出大量中小企业。在线一对一、在线小班、在线大班等纯在线模式最先出现,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消失、线上体验粗糙等问题的出现,以双师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除了To B还是To C、纯在线还是混合在线、一对一还是班课等方向问题之外,老师是固定排课还是随机分配、教材是引进权威还是自主研发、定价及配套服务是便宜大众还是高端小众等更多分叉口一一出现在企业面前,由此演化出众多细分领域。而中小企业的实力又决定了他们难以迅速扩张占领市场,从而形成了千帆竞发的局面。整个K12在线教育:优质资源仍需沉淀,盈利难题依然存在在快速增长的背后,K12在线教育行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从业者来说,最令人望而却步的问题是增收不增利;对用户来说,优质师资和内容不足、教学体验和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2017年,企业倒闭、名师出走、流量虚高、被指涉黄、明星代言战、电话营销战等媒体爆料频频出现。混乱产生的根源是行业准入门槛低,但对核心资源的要求程度高。这是新兴行业快速增长下的必然现象。未来趋势:一场关于体验和效果的硬仗用户结构正在改变,旧思维需及时更新K12在线教育行业的用户群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1)家长:新一代80后、90后家长受教育程度高,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目前的小学家长高学历者更多——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开始,当年中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同比猛增47.4%,持续近10年的扩招输出的这批人在2005-2014年间陆续生子,成为如今小学教育行业的优质家长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将陆续成为初、高中教育行业的优质用户。因此如今面向小学生的在线直播如火如荼,若干年后面向初高中生的在线直播也将迎来用户红利。2)学生:2018年起,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学生用户已全部变成00后,相比于80后和90后,他们的网络消费意愿更强,消费偏好更独特,对个人体验更重视。因此如今被怀疑“走不通”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皆有可能,由直播课程支撑起来的单一变现体系将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其他非直播类产品的变现很有可能最先从小学产品开始。在线直播领域班型之争逐渐明朗,最终以小班课为主流班型目前,在线少儿英语赛道纷纷开辟在线小班课业务,学科辅导赛道则稍滞后于在线少儿英语,仍以一对一模式最热。从线下市场的主流班型演变轨迹来看,大班课最先成为主流,一对一后来居上,后又被小班课赶超,至今小班课都占据着主流地位。“大班——一对一——小班”的路径不是偶然,它背后有着深刻的演变逻辑,线上市场也将遵循这一规律,最终形成以为小班课为主、多种教学模式并存、分别服务于不同人群和教学目标的格局。这三种教学模式要想顺利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大班课需要额外解决网络带宽的技术问题,一对一需要额外解决师资供应的人力问题,而小班课需要额外解决线上组班和授课的教研问题。小班课从线下迁移到线上的难度最高,因此问世最晚,但未来前景十分可期。下一步需攻克在线体验和效果难题互联网给K12教育行业带来的价值体现在师资共享、效率提升、体验优化和结果清晰4个方面。目前K12在线教育在师资和效率方面已具备了超越线下市场的能力,但在体验和结果方面仍面临和线下市场一样的难题。体验粗糙:在线化仅能做到让用户快速获取资料和信息,但如何保证师生互动的顺畅、调动同伴学习的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维持学习动力等问题还在探索中,如在线小班、双师课堂等都是探索方向。结果随机: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对“结果”产生机制的研究都不够深入,目前在线市场涌现的诸多概念和模式,如自适应、人工智能等都在试图解构这一问题。只有翻过了这两座大山,K12在线教育相比于线下才能真正显现优势。当然,线上线下不是对立的,未来的K12领域的学习将混合进行,这就需要线上线下都能具备好的体验和效果,并能实现顺畅的对接。

怀疑者

艾瑞发布《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头部企业引领下的教育共享时代

2月20日,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发布《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对中国在线教育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掌门1对1作为K12在线1对1领域唯一被报告深度解读的教育机构,头部领先地位获认可。掌门1对1头部地位获认可就在三天前,掌门1对1才刚刚官宣完成3.5亿美金E-1轮融资,由CMC资本、中金甲子、中投海外直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某知名国际组织、sofina、海通国际、元生资本等机构跟投,这笔融资创下了K12在线一对一全科辅导赛道的最大融资记录。一边是不断有企业退出在线1对1赛道,另一边则是掌门1对1获得用户和资本的双加持,如此“冰火两重天”的境遇正是互联网环境下马太效应被放大的真实写照。业内也不断有声音传出,在线教育的各个赛道格局已经开始形成,资源向掌门1对1等头部聚合的趋势未来会越来越明显。掌门1对1完成3.5亿美金融资获投资方认可“淘金热”结束,头部企业势能凸显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517.6亿元,同比增长25.7%,预计未来3-5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6-24%之间,增速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在线付费意识逐渐养成以及线上学习体验和效果的提升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但艾瑞咨询在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在线教育的第一波“淘金热”已经结束。2018年开始,随着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以及国家政策的介入,整个行业开始迈向初步成熟阶段。纵观整个互联网商业发展的历程,每个细分领域都会在“行业大洗牌”后,形成赢家独大的格局,在线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好未来和新东方分别在K12教育和语言培训领域成为巨头,而VIPKID、掌门1对1两大在线教育“独角兽”,也已在各自主营领域占到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同样看好他们的巨头潜质。中国精英管理杂志《商学院》此前发起的“10000组家庭英语学习大调查”显示,中国家庭选择VIPKID平台学习英语的比例占到56.67%,VIPKID的全球付费用户已超过50万。艾瑞发布的《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则对掌门1对1的头部地位予以肯定。掌门1对1累计注册学员人数已达1800万,旗下3大品牌年营收总和也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这让报告中“多年深耕,增长迅猛”的评价显得十分贴切。用户增长加速,头部企业规模化展现雄心虽然在线教育整体增长趋于平稳,但必须看到的是,随着用户心智的成熟和K12教育本身超高的试错成本,用户对教育机构的挑选呈现更为谨慎的态度。易观《2018互联网K12在线辅导行业报告》则发现资本对K12教育市场的重点投资对象已经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逐渐向成长期企业转移。在行业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用户和资本的要求愈发“苛刻”,教育企业只有资源整合、技术进步和服务升级才能带动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掌门1对1等头部企业能够长期受到用户和资本的青睐,想必正是得益于其各个关键要素的势能“爆发”。掌门1对1的投资方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弦表示:“掌门1对1拥有一支执行力出众的优秀团队,在服务、体验和运营上不断精益求精。我们相信掌门将继续加强在行业内的优势,同时不断创新,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显然掌门1对1就是投资人眼中“非常专注又看得懂赛道的,可能跑出来的头部企业”。从2014年成立以来,掌门1对1始终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1对1教育服务。优质的教师资源,超过1万人的教研团队,行业领先的互联网技术,这些要素都成为奠定掌门1对1领先地位的关键。此外,掌门1对1创始人兼CEO张翼还在年会上创新性地提出“精兵重质”的概念。在张翼看来,掌门1对1仍旧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未来AI老师也有望成为团队的重要成员,E-1轮3.5亿美金融资将为智能化科技研发投入专项资金。以海量数据积累和深度学习GPU集群作为基础,掌门1对1正不断升级优化3.0智能化学习系统,运用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数据智能等一系列技术,加紧为教学场景进行智能化赋能。该系统的不断完善,能够进一步为学生匹配更精准的老师,优化学习路径,实现“千人千面”的教育教学,有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AI能够帮助老师完成作业批改等繁复工作,帮助老师实现课堂的数字化,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解放老师的生产力,让其有更多精力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和兴趣。智能化技术将有效推动掌门1对1的规模化跃升,达到“精兵重质”的效果。在用户快速增长的同时,掌门1对1也能够实现教师教学的标准化,保证整个教育服务链的优质,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K12在线教育野蛮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进入下半场的教育企业唯有“精耕细作”才能笑到最后。头部企业在前期已经抢占行业高地,获得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实现教研、技术和资源势能的全面爆发,从而进一步拉大与同赛道的其他选手的差距。这样看来,掌门1对1广受眷顾更像是下半场的开场哨音,未来的K12在线教育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澄观

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枫香小学 胡纯艳2017年9月,课题组对学校寄宿生经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寄宿生的心里状况,根据这些状况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按照计划课题组采取了一系列的疏导措施,经过大家的努力,总结出了寄宿生的管理策略,促进了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关键词:以爱为源 以疏代堵 家校共育 健康成长正文: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2005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4 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4 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 3.17 万所。于是,我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6年9月办起了寄宿制。2017年秋季学期,为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适龄儿童入学和享有优质的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将我镇四个教学点四至六年级学生整体平移到我们中心小学,于是我校成了寄宿制小学,而寄宿生的管理则成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促进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工作,使寄宿生能健康成长,我们提出了课题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根据分析,寄宿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不善交流,性格孤僻。有的学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整天呆在教室或寝室,不与他人交谈,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2.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如:怕被同学欺负,怕有病无人照顾,怕尿床,怕从床上掉下来,怕自己学习差、自理能力差被同学耻笑等。3.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4.自控力差,容易冲动。不少的孩子成为寄宿生后,有的孩子就表现出自我约束力差、易违反纪律等。有的甚至有厌学现象。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上进心,甚至上课不拿课本,不完成作业,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有的因此辍学。5.具有消极情绪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有趣的实践活动,希望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学习经验不足,生活阅历不甚丰富,因此遇到困难、复杂问题常常表现得十分迷茫,脱离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们长期缺少家人的关心,抵触情绪与厌学心理就更明显,教师没对他们进行及时开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状态也越来越消极。学生选择住宿,是从个体生活变成了集体生活。有的学生无法尽快适应陌生环境,消极情绪便一直堆积在内心深处,沉默寡言、不爱学习、不合群成为了他们表达不满的唯一方式,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带来了更多的管理问题。6.行为出现偏差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及缺乏家长的教育,部分学生成为寄宿生后,学习成绩大滑坡。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陪伴他们的爷爷奶奶代沟过大,没有共同语言。爸爸妈妈偶尔回家,也只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而很少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此情况下,部分学生就会表现出上课不专心听讲,情绪浮躁等现象,甚至出现偷窃的不良行为。7.性格古怪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实行的都是封闭式管理,父母对学生缺乏关爱与沟通。紧张的学习生活、巨大的学习压力等易导致学生出现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或沉默寡言、孤僻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2.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健全学生人格,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健康成长;3.能增进家校沟通;4.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和自强意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5.教师的关爱,可弥补学生的亲情缺失,健全他们的人格;6.可增强寄宿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与人和谐相处;7.为社会培养健康向上的新时代人才;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理由依据由于寄宿生年龄比较小都是来自偏远的农村,很多学生来到学校都不适应,学校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知识面窄、经常不完成作业,个人卫生不好等。这些学生远离父母,对环境又不熟悉,整天沉侵在思念父母的情绪中,所以寄宿生管理成了学校一大难题,因此,对寄宿生进行心理疏导势在必行。2.实践依据从2017年9月份起,我校学生从830人增加到1300人,其中寄宿生从83名增加到220人,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有13岁,最小的只有7岁,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也有部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两个孤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孩子成绩较差。因此,寄宿生的管理工作成了难点。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研究我校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寄宿生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2.对心里有障碍的寄宿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研究提供素材。3.探索我校开展寄宿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寄宿生教育管理经验。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以枫香小学寄宿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寄宿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课题组对农村小学寄宿生进行了全面的情况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疏导方法。六、课题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一)理论指导法孩子的教育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农村学校的寄宿生也不例外,所以,在课题开始时,我组织实验老师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一些关于寄宿制学校关于寄宿生的文章,让大家在迷茫中找到一条条孩子发展的一般和特殊的规律。从研究的过程来看,这些理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案例分析法如果只是对几个孩子进行研究的话,那研究的结果适用的就是那么几个类似的孩子,这样的研究在普及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为了这样的研究可以指导更多的农村寄宿生孩子的教学,我们按年级,按性别、及平时的学习情况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跟踪,对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记录,进行心理疏导之后行为的变化,然后把这些记录的案例集中在一起,总结孩子发展的规律。从案例分析中,我们走出了别人未走出的路。(三)案例对比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却有很多相似的树叶,孩子的发展也是这样,在很多方面,可能很多孩子对某些事看法、态度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的部分却是相同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案例进行对比,然后找到相似之处,别人对相似的点是怎么进行疏导的,对效果好的进行吸取,不好的进行抛弃。案例的对比就是取同弃异。(四)特殊情况处理法对于研究农村学校寄宿生的理论相对来说都比较少 ,如果当遇到普通学生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有规可循的进行心理疏导,但是遇到特殊学生,很多规律可以说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没有理论的借鉴,没有理论指导时,我们就得对特殊的学生进行观察,进行记录,进行再分析,然后用于实践,最后是对疏导过的孩子进行追踪,再形成此类孩子研究的新理论。(五)借鉴法很多成功的人,不是他们站得有多高,而是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在寄宿生的心理疏导方面,有很多的理论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可以把他们的理论用于我们的教学,让更多人的孩子在借鉴中受益。(六)沟通法1.新学期开始,大多数寄宿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来到陌生的学校,顾虑重重,忧心忡忡。所以,利用班队课,班主任对寄宿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精心设计教学,确保教育有效进行。健康教育中,要向寄宿生介绍学校吃、住情况及基本要求,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熟悉学校环境。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养成教育。2.开学初,及时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减少家长的担忧。孩子住校,最担忧的无疑是家长。总是怕孩子吃不好、住不好,担心这样那样。因此,开学第一周我们就要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寄宿生管理方法。排除家长的顾虑,让家长放心并配合学校管理好孩子。3.学校要加强寄宿生的养成教育,使寄宿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从小学校来到较大型学校,有很多坏习惯,需要转变。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走,不说脏话、流话、不打架、不骂人、不乱扔垃圾等等,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强化班级管理,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一个好的班级,能带领出一批好的学生。好的班级管理,能促进学校的管理。当学生来到陌生的班级,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不然,这个孩子就很难融入这个集体。例如,我校曾有一个偏远的孩子来到四(1)班,刚开始被同学欺负,同学们都远离他,甚至有几天他还不愿来学校。后来,班主任了解情况之后,对同学们进行了思想教育,说服教育。此后,这位同学慢慢得到了同学们的关心,老师的帮助,学习上也有了信心,真正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七)“节日”关注法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寄宿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方面发展,树立自强、自立的良好心态。寄宿生每天都在学校,除了上课、就餐、就是学习,生活比较枯燥。如能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寄宿生练的时间比较多,显然就会比其他同学占有优势。例如:我校推行了一套校园武术操,让同学们回去练,最先学会的就是寄宿生,所以各班的领操员基本上都是寄宿生;我校2018年春季学期从保陇教学点平移到我校的2名寄宿生,因为他们比较爱好篮球,被选拔到贵州省铜仁市参加了“姚基金”篮球赛,为他们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树立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我校在冬季运动会中,得奖的很多同学都是寄宿生。另外,我们还根据重大节气开展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清明节,组织寄宿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对寄宿生进行追忆先烈、不忘国耻、珍惜美好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2.植树节,组织寄宿生种树、给小树浇水等植树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3.端午节,课题组准备了粽叶、糯米,带动所有的班级号召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起包粽子、品粽子,为学生讲中秋节的由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六一国际儿童节:组织寄宿生排练节目,高唱红歌、诵读经典诗文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5.教师节,号召寄宿生为老师写祝福语、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6.国庆节,组织寄宿生通过网上寄语、献花,唱国歌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妈妈的高尚情操;7.中秋节,课题组成员带动教师们陪寄宿生一起品月饼、听老师讲故事,从而了解祖国传文化;8.重阳节,我们带寄宿生到当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庭院、叠被子、揉肩捶背等,让寄宿生用实际行动去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八) 家校共育法1.定期家访,随时掌握寄宿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由于寄宿生的家都比较远,家长监管较差,进行家访是有必要的。有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侮了不敢说,晚上饿了不知怎么办,通过家访我们会发现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好,寄宿生的需要是很多很细的,需要我们班主任更多关心,安慰和帮助,只有多与家长和孩子沟通,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健康地成长。2.创设和谐的寄宿生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寄宿生莫非就是教室、寝室、餐厅、操场等活动场所,这些都是极其有限的,要让寄宿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我们必须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布置。每学期,我校德育处都要对教室、寝室、校园环境等进行全新的布置,营造美好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学校就像在家一样的温暖。此外,我校还成立了寄宿生自愿服务队。每天放学后,我校自愿者教师会轮流为寄宿生辅导作业,和他们交流或一起打篮球等。让寄宿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随时和他们在一起,不再孤单、无助。3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寄宿生的个别指导。农村的孩子,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学校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不同的专题讲座,如疾病、疾控、青春期等专题讲座。针对特殊的孩子,实验教师利用了心理咨询室和他们交流、谈心、并通过画画、沙盘疗法等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为学生提供倾诉的平台,教给他们缓解压力的方法。4.做好后勤保障,为寄宿服务工作。后勤保障是推进学校工作的有力保障。更是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支撑点。寄宿生生活涉及诸多方面,如:衣、食、住、行等。谈到住宿,首先要考虑的是吃和住, 所谓“吃”就是一日三餐,既要合理搭配,又要保证营养;而“住”就是一个问题,既要有舒适又要安心。为此,我校开展了“文明寝室”的评比。使孩子们在布置寝室、爱护卫生、文明交往等方面得到了培养。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宣传发动、准备阶段(2017.8-2017.10.):1.成立课题组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结合课题要求,我邀请了学校负责寄宿生管理的老师、学校负责安全管理的副校长、和有经验的班主任参加本课题,而我在学校又是负责德育工作管理的,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有利条件。2.人员分工针对我校寄宿生的特点,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课题负责人:胡纯艳,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德育主任,负责课题的主持、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参与教师有:袁建:枫香小学总务主任兼寄宿生的管理,负责提供课题的后勤保障工作;敖沛江: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安全副校长,负责安全、卫生安排工作;潘克健:小学一级教师,枫香镇中心学校教学业务管理员,负责课题的策划、拍照、业务指导等工作;程绍英: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语文教研组长,负责会议记录、签到签退工作;沈秀琼: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教务主任,负责课题的研究,寄宿生心理辅导工作;徐健:小学二级教师,枫香小学音乐专业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宣传等工作;敖登文: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英语教研组长,班主任兼语文任课教师,负责资料整理、寄宿生辅导等工作;3.确定课题研究对象、调查枫香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情况课题组成立后,我们马上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宣布了课题组成员名单,经过大家商量,确定了课题研究对象为枫香小学寄宿生,然后开始部署,对寄宿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寄宿生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寄宿生存在的问题,商量了心理疏导对策为实施阶段打下基础。4.制定课题研究计划面对寄宿生自卑、内向、古怪、极端、脆弱、消极等诸多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交流学习、实施阶段( 2017.11-2019.6):1.对寄宿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针对对寄宿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开展各种疏导活动。3.做好特殊寄宿生的个别辅导,并做好记录。4.围绕课题研究的内容,积极撰写论文,投稿。5.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总结经验。6.收集好各种活动图片。7.实验教师结合寄宿生的情况,每人至少设计一份以上的心理疏导教案。收集整理、总结阶段( 2019.7-2019.8):全面总结实施情况,请教育部门专家指导、验收。1.收集、整理资料,做好论文集、图片集、心理疏导教案集等;2.总结提炼《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疏导的策略》;3.撰写研究报告;4.2019年3月,课题组邀请了课题专家——播州区教育局王友权老师到我校指导课题;5.召开全校教师会,将《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并将研究成果向社会推广;八、课题研究成果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全体课题组成员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努力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在研究中与学生共同进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课题组成员共发表了9篇论文,分别获得了省级、市级、区级以上的奖项;部分学生参加了区级以上的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如下:实践成果:(一)实验教师的主要奖项及论文发表1.胡纯艳老师2017年论文《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辅导初探》荣获贵州省教科院、贵州省教育学会教学设计二等奖;在贵州省第一届(2018)中小学“微课”应用竞赛活动中,微课荣获二等奖;2019年5月在科学实验操作比赛中,获区级二等奖;在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指导学生设计的桥梁获区级二等奖;论文《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心理疏导策略》 于2018年10月发表在《教育现代化》杂志;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于2019年2月发表在《新教育时代》第7期;2.袁健老师2017年5月在全区小学第三届“班班通”教学应用优质课比赛,荣获区级二等奖。2017年5月贵州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荣获区级二等奖。2017年11月教育部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活动区级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8年6月在播州区小学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信息技术学科比赛二等奖。2018年7月在2018年贵州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撰写的文章(标题:《初设Word》教学设计》荣获区级二等奖。论文《浅析寄宿制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引导策略》在教研周刊上发表;3.敖沛江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并且与城镇小学生各方面进行比对。为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提供依据,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基础。 4.潘克健老师2017年9月被评为枫香镇系统优秀班主任;2018年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获得省级二等奖;2018年9月被评为枫香镇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5.沈秀琼老师:论文“农村留守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分析”在《南北桥》期刊发表,并在教育论文成果大赛评比中获全国一等奖。6.徐健老师在课题研究期间,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赞许。2017、2018、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2017年荣获镇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18年荣获区级“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在“一优一师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2018年指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2018年撰写的论文《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获区级一等奖并在2018年4月第15期《教育现代化》中发表;2019年撰写的论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在《新教育时代》上发表;2019年5月,在学生才艺展演活动中,指导的节目《打渔欢歌》获区级一等奖;7.程绍英老师2017、2018、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在教研教改中,2017年撰写的论文《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别荣获区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2018年指导学生在“汉字听写大赛”荣获西片区二等奖,指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在教师结对帮扶专业成长中,帮扶的教师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撰写的论文《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获区级一等奖并在2018年4月第15期《教育现代化》中发表;2019年撰写的论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在《新教育时代》上发表;2018年指导学生在“汉字听写大赛”荣获西片区二等奖,指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在教师结对帮扶专业成长中,所帮扶的教师工作突出。8.敖登文老师课件制作《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遵义市播州区关于2018年心理健康教育课件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论文《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于2018年12月发表在《新教育时代》第48期上。(二)学生获奖通过课题组的辅导,很多寄宿生参加了近两年的学生才艺展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学习方面、科技制作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都得到了提高:(1)合唱比赛获区级一等奖;(2)器乐比赛获区级一等奖;(3)在2019年科技比赛中,寄宿生蔡鑫燕在“天翔”木质模型飞机项目中获区级一等奖;付进宇在涂装木屋模型中获区级一等奖;(4)在2019年汉字听写大赛中,有4名寄宿生获区级一等奖;(5)在2019年书法、绘画比赛中,有2名寄宿生获区级二等奖;校级活动是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寄宿生在学校书法、绘画、文艺展演等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三)培训提高方面在课题研究的这两年,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寄宿生的管理水平:2017年11月参加了播州区心理咨询师培训;2018年4月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遵义市播州区新时代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培训;2018年7月,参加遵义市留守儿童心理关爱能力提升培训;2018年12月参加了国培计划——贵州省乡村学校寄宿制骨干班主任访省内名校项目培训,获得优秀学员;通过这些培训学习,提高了老师们的思想认识、班级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提高。理论成果:1. 确立了“以爱为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爱、严、细、实”的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寄宿生管理体制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2.主动干预,以疏代堵的方法体系对心理有问题的寄宿生,教师提前介入,了解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使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3.心理韧性的预测,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对寄宿生进行心理韧性度预测,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会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4.形成了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的沟通,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并通过家长培训会,形成了家校共育的模式。5.掌握了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心理疏导方法理论指导法、案列分析法、案列对比法、特殊情况处理法、借鉴法、沟通法、节日关注法等。6.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教师们都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好书,完成教育工作,但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们转变了角色,认识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心理障碍是长期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所以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经过较长时间的陪伴教育、影响等,才能慢慢治愈;2.由于课题组成员毕竟不是心里健康专业教师,所以在疏导方法上还需要提高;3.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沟通上还有一定难度;今后的设想:1.继续加强不同形式的学习,如:网络、书籍、面授等,提高专业知识,在学校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2.继续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一些探讨活动,形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3.把已研究出来的成果进行推广,为教育提供资源;4.继续加强对寄宿生、乃至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心理疏导;排除他们的疑惑,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5.把研究成果梳理成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方法,促进学校的管理能力;总之,通过研究,我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的心理更健康了,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班主任和家长的反映中了解到: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有所提高,与人交往的态度明显好转,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态度有好转。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也带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虽然课题研究工作已告一个段落,但是我们的心理疏导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把这个工作做下去,采取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寄宿生真正能健康成长,我们也会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资源,与大家共同进步。2019年7月参考文献:[1]薛玉清.农村寄宿制小学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1):166.   [2]祁金花.浅议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上旬,2013(6):108-109.[3] 黎军.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190-190,191.[4] 麻崇明. 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5,(32):163-163.

今未珠曰

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2020年中国K12在线教育用户将达3765.6万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人,K12在线教育用户将超3700万人。2020年疫情期间,各大中小学均通过在线课堂进行复课,快速推动K12在线教育产品的普及。在应对用户激增以及需求升级的情况下,各大K12在线教育平台仍需要持续创新,保障服务质量,抓紧市场契机巩固自身良好发展态势。K12在线教育优势愈加凸显,少儿编程类等素质教育兴起随着升学压力增大、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覆盖幼儿园到高中人群且满足用户碎片化、远程学习需求的K12在线教育市场将持续发展。80后、90后父母对素质教育需求的扩大,也进一步带动了在线素质教育的兴起。其中,少儿编程类、数理思维类和绘画类在线素质教育受到资本市场及学生家长的青睐。K12在线教育持续下沉,三四线城市或成竞争新战线一、二线城市K12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时间较长,市场较成熟,然则也面临同质化严重和竞争激烈的问题。受疫情影响下,下沉城市用户开始关注并了解K12在线教育。伴随下沉城市用户教培需求的持续提升以及线上教育消费的迁移,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K12在线教育机构主要争夺的市场。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K12在线教育“K12”又名“K-12”,全称为“Kindergarten to 12”,当前K12教育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时间阶段涵盖包括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内容上包括传统学科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兴趣类教育等。疫情对K12在线教育的影响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需求得到激化,包括传统院校均尝试使用线上课程来保证教育计划的推进。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教育在教学时间空间的自由度、授课方式的丰富度以及个性化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4858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4858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疫情特殊影响,大众在线教育消费进一步提速,在线教育市场迎来发展关键节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步升级,在线教育产业仍将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助力中国教育产业创新变革。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图谱中国K12在线教育细分市场解析-工具类K12在线教育工具类目主要包括题库、作业答疑、语言学习以及智能学习等几大类。工具类教育APP、网站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包括学习、练习、复习和巩固知识点。中国K12在线教育细分市场解析-课程类K12在线教育课程类全科辅导包括掌门1对1、海风教育、松鼠Ai 1对1、学霸君1对1、辅导君、三好网等,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多科目教学课程。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课程类全科辅导,以多种科目教学为主要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长选择在线教育的门槛,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1对1全科辅导模式平台的增加,课程类平台应注重严格把控课程质量,保障学生家长权益,凸显自身优势、建立竞争壁垒。中国K12在线教育细分市场解析-综合类中国K12在线教育细分市场解析-To B类随着K12在线教育分工日益明细,To B产品和服务也已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基础设施。以爱学习、乐乐课堂、未来魔法校等为代表的To B综合类供给平台崛起,为各类型教培机构提供教育内容供给(教学内容供给+教研能力支持)、个性化课堂解决方案以及教育教学技术等。行业热点-双师课堂模式赋能线下教育远程线上教育存在缺乏互动、秩序难维持、难以监管、缺少辅导等问题,双师课堂既能通过资深的教师在网络上进行线上教学,教授新知识,又通过线下助教,进行学生互动、辅导、答疑,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备注:双师模式是指“名师直播视频教学+线下辅导老师答疑”的模式,其中一名教师在远端进行教学指导,另一名教师在实地课堂上进行辅助教学。)行业热点-品牌信任形成良性循环:新东方、学而思在K12在线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已形成品牌信任,代表性企业,如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新东方、网易有道、掌门1对1、VIPKID、作业帮、一起作业等年营收已达到亿元量级。行业热点-家长需求升级,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新一代家长的经济能力有所提升,对课外培训教育观念有所变化,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其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和教育内容辨别能力较强,对课外培训机构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行业热点-疫情下资本抢占K12在线教育赛道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教培活动受限,线上教育需求迅猛增长,K12在线教育也迎来加速发展新机遇。伴随K12在线教育发展潜力的显现,资本也纷纷抢占此赛道,其中猿辅导、作业帮更是获得了高额投资。兴趣类以及编程类学习需求逐步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0.8%的受访者需要各类学科辅导类教学,超过三成的受访者需要数理思维、少儿英语、兴趣类(美术、音乐等)教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重视基础学习,也逐渐重视学生素质综合能力。相较于2019年,兴趣类以及编程类教育需求仍在逐步提升。直播一对一授课更受用户青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8.2%的受访者偏好直播1V1授课,其次是直播小班授课和双师模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一对一以及小班授课基于在教学质量上的保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同时,双师模式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效降低机构平台的运营成本压力,也逐步受到学生以及平台的青睐。教师资源是用户选择平台的首要影响因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6.6%的受访者在选择K12教育平台时会考虑教师资源,其次是口碑、课程设置和价格。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K12在线教育平台突出平台师资优势可吸引用户试听课程进而转化购买。在线教育平台互动性仍有待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6.9%的受访者认为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可以提升K12在线平台学生学习专注度,49.7%的受访者认为技术实时掌握学习状态可以提高学生专注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较于线下课堂,当前在线教育学习氛围较弱以及缺乏监督有可能造成学生专注程度不足。各平台仍需要针对在产品设计以及技术应用上作进一步升级,提高学生在线课堂的学习质量。超半数受访者了解K12在线教育“双师辅导”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6.4%的受访者表示了解K12在线教育“双师辅导”模式。双师模式主要指课程包含主讲老师以及辅导老师,分别负责教学以及督学任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双师模式采用“名师直播视频教学+线下辅导老师答疑”模式,既有效的放大了优秀教师的产能,使教学触达更多用户,同时通过线下辅导老师的设立,实时跟进教学效果。通过双师模式,机构平台能实现更高效的运作,同时也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双师辅导”提升师生互动效果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1.0%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可以解决师生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超过30.0%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可以解决缺乏监督、缺乏实时提问与反馈以及师生无法互动问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双师辅导”能有效跟踪学生学习效果,从而解决师生在匹配度还有课后监督问题,打造更高效的效果反馈机制。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前景较好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8.5%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前景较好,仅有10.3%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前景不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双师辅导”有效赋能线下教育机构,促进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均衡。乐乐课堂:中国领先的中小学个性化学习平台成立于2014年的乐乐课堂,致力于在中小学领域建成中国优质的标准化、结构化、数据化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让每个学生平等接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一直以来,乐乐课堂秉承“让学习不要太痛苦”的产品理念,以内容为基石,打造出乐乐轻课、天天练、乐学堂等明星产品。乐乐课堂:行业首创录播双师模式乐乐课堂旗下乐乐轻课首创的“录播双师”模式,以优质内容和本地化教研为基础,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及以下乡镇,赋能中小机构,解决下沉市场“缺老师、不提分“痛点,让学生真正受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乐乐轻课通过线上名师授课、线下老师传递情感和管理课程进度,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知识点,真实提分,提升学习效率。乐乐课堂:录播互动双师有效赋能K12下沉市场乐乐课堂以优质内容为基础,极致接近线下课堂体验的“录播互动双师”产品,解决下沉市场(三四线及县乡镇)200万中小机构“缺老师、不提分”痛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录播双师将有望成为K12在线教育下沉的最优解之一。网易有道:K12在线教育内容与工具流量协同并进网易有道正在以其原有工具产品矩阵为主要流量池,通过有道精品课和在线教育产品矩阵加速进军K12在线教育领域。一定程度上,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是网易有道入局K12在线教育的底层支撑,包括有道精品课的名师互动大班、少儿教育启蒙等产品,都借助了网易有道的产品技术能力赋能广大师生。有道精品课:专注于K12大班直播双师业务有道精品课是网易有道旗下专注于K12大班直播双师业务的在线教育品牌。有道精品课以优质名师、科学教研和AI技术为驱动,已推出了覆盖从少儿到高中全年龄段的课程,并打造了众多爆款课程IP。疫情期间,有道精品课在优质内容基础上,通过课程资源开放,以及与央视频、B站等平台合作布局等方式,有效促进K12在线教育业务的高速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有道精品课销售额达4.5亿,同比增长311.9%;K12正价付费人次达15.3万人,同比增长358.7% 。有道精品课:技术驱动开创名师互动大班创新模式从直播大班到双师大班,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但是目前K12大班教学产品设计也存在自主探索与被动听讲、掌握程度与教学进度、个性化教育和标准化教育三方面的核心问题。因此,为解决传统大班教学中存在的矛盾的同时,以及在商业模式和教学效果中找到平衡点,有道精品课推出了新的教育产品模式——名师互动大班模式。有道精品课的名师互动大班模式是在原有双师大班模式上的再升级,是融合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对AI、网络实时通信、自动化判题、交互设计等技术的深挖而推出的创新性教育模式。K12在线教育优势愈加凸显,素质类教育兴起随着升学压力增大、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大量学习需求涌入在线平台,覆盖幼儿园到高中人群且能有效满足用户碎片化、远程学习需求的K12在线教育将持续发展。伴随80后、90后新生父母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也带动了在线素质教育垂直平台的崛起,而K12在线教育头部企业也积极开拓素质教育业务。其中,少儿编程类、数理思维类和绘画类在线素质教育受到资本市场及学生家长青睐。行业下沉式发展趋势明显,三四线城市成新角逐场一、二线城市K12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时间较长,市场较成熟,但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竞争也较激烈。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城市的K12在线教育仍处于发展初期,K12在线教育在下沉市场渗透率和普及率上还有大幅增长空间。此外,受疫情影响,线下教培机构受限,下沉城市用户开始关注并了解K12在线教育。伴随下沉城市用户教培需求的持续提升以及线上教育消费的迁移,未来K12在线教育在下沉市场将有着更为趋好的发展环境。创新教育模式推进K12在线教育行业服务升级在K12在线教育模式中,大班课的成本相对较低,但也存在运营难度大、上课体验欠佳的问题。基于此,市面上的大班课于2018年开始尝试双师模式。随着双师课堂的火热,“直播双师”“录播双师”模式也随之发展。在直播双师方面,大班直播双师课堂可以让原本只能教一个班级的优秀老师,通过直播触达更多的学员;相较于直播双师,录播双师成本更为低廉,且不受时间限制。此外,以乐乐轻课为代表的品牌也开始以本地化教研作内容支撑。对于下沉市场而言,录播双师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契合K12在线教育下沉市场的特点及需求。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绘图人

2020年度在线教育行业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

编辑导语:去年,受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行业再次被推至风口之上,一时间,网课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行业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本文对2020年度在线教育行业的网络关注度进行了分析,看看在线教育行业的详细发展情况。在线教育或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具有教育资源共享、成本低、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近几年,新兴科技不断赋能在线教育,5G技术、人工智能、直播技术等使得在线学习的过程更加流畅,解锁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场景,整个行业迎来了迅猛发展。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推出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报告对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在线教育行业用户画像和关注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报告还分阶段对在线教育行业进行了分析,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线教育领域信息获得了舆论的较多关注。一、在线教育行业现状:保持平稳发展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占网民整体的46.8%。报告指出,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在特殊时期得到进一步释放。不仅用户规模呈跳高式增长,在线教育行业的网络关注度和全行业比重(在线教育行业信息量在教育行业整体信息量中的占比)都在2020年上了一个台阶。年初随着各类学校相继在线复课,以在校生、教师为主体的用户大量涌入网络。2月至4月在线教育行业的热度指数几乎触顶,每月均在90以上。以2月份为分水岭,行业的热度指数升至94.73,环比1月涨幅达82.77%;而全行业比重更是由1月份的1.59%升至全年最高值11.55%。5月份之后行业发展趋于平稳,热度和全行业比重均有所下降,可见舆论的关注度趋于稳定均衡。二、在线教育行业整体数据:信息量集中在上半年 网课成关注点1. 在线教育行业信息量上半年较高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共产生信息7378.14万条,其中2月至5月信息量较高,6月之后走势平稳,保持在较低水平。2月份,随着“停课不停学”相关工作的全面展开,在线教育行业信息量迅速攀升。3月份春季学期开始,网课成为主要的授课形式,与网课相关的多个事件获得舆论关注,如“钉钉成为联合国首推的在家上课平台”“河南女生疑因无法上网课自杀”等,促使当月信息量达到峰值。2. 微博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分析信息来源可以看出,微博是在线教育相关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信息量占比达48.31%。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的信息量排在第二、三位,占比均在15%以上。论坛的信息量也较多,占比为9.17%。其他平台的信息量较少,占比均在5%以下。3. 网课成行业全年焦点“网课”是在线教育行业全年的焦点,成为舆论传播的高频词汇。从“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等词看出,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语言学习获得舆论关注。而“直播”、“云课堂”、“公开课”等学习形式,以及“课程”、“资料”、“品牌”、“体验”、“护眼”等也是网民的关注点。4. 舆论整体呈正面态势统计时段内,在线教育相关的全部信息中非敏感信息占比为92.99%,说明行业相关舆论整体呈正面态势。敏感信息的占比为7.01%,其中“举报”、“压力”、“道歉”、“网暴”、“恶劣”、“愤怒”等成为负面高频词汇。“河南女生疑因无法上网课自杀”、“跟谁学遭多次做空”、“好未来自曝收入造假”等成为舆论关注较高的负面事件。5. 教学安排、学习资源、知名教育机构等相关事件热度高分析热点事件Top10可以看出,2020年与教学安排、学习资源、知名教育机构等相关的事件关注度较高。“各地高校举行云毕业典礼”、“全国各地启动线上教学”、“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出版”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热度排在前三的事件。三、在线教育行业用户分析:关注者以年轻女性为主 年龄呈增长趋势1. 年轻女性更关注在线教育行业经分析,在发布在线教育行业相关信息的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较大,达61.16%,男性用户占比为38.84%。年龄方面,关注者集中在30岁以下的群体,占比达84.39%。可见年轻女性更关注在线教育行业,是相关信息的传播主力。从各年龄段用户占比变化来看,到四季度20岁以下的“00后”用户占比已由一季度的48.38%降至26.62%;21-30岁用户占比过半,达51.64%,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主要关注者。而30岁以上各年龄层的用户占比均在持续升高,说明在线教育行业的关注用户年龄呈现增长趋势。4月份之后,随着各地学校教学工作走向正轨,更多学生回归校园生活,家长的主导作用凸显或为在线教育关注用户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2. 北京和广东成舆论主要发声地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地域进行分析可见,北京和广东的网民发布的在线教育行业信息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成为舆论的主要发声地。信息量前10的地区还有山东、江苏、上海、河南、浙江、四川、河北、安徽,表明以上地区的网民对在线教育行业较为关注。四、用户关注点:“提升能力”为主要目的 “学习形式”关注度高1. “提升能力”成用户选择主因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个人职业和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用户选择在线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提升能力”的热度最高,达44.24。受中小学课业需求和压力的影响,“学科辅导”的热度指数也较高,排在第二位。“老师和学校要求”、“广告宣传”的热度紧随其后,排在第三、四位。2. “学习形式”最受关注资源丰富、灵活便捷、个性化是在线教育相对于线下教育的优势,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其中“学习形式”成为了用户关注度最高的方面,热度指数达59.71。授课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在线教学的质量,能被用户直观的感受到,因此“老师”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之一,热度排在第二位,达55.09。关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触感互动等“科技体验”方面的关注度排在第三位,热度为42.64。“品牌口碑”和“价格”也是舆论的关注点,热度均在40以上。直播课、录播课、题库搜索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为用户不同的学习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对在线教育用户多个正面关注点的热度指数进行对比,可见“学习方式多元化”成为最受关注的方面,热度达43.43。“汇集名师”、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性”和“防控疫情”热度均在38以上,分列第二至四位。由于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和网络进行学习,注册、登录、预约等方面“操作麻烦”成为在线教育最受关注的焦点,热度达31.24。“注册后信息骚扰”、“教学内容质量低”、“网络卡顿不连续”等也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热度均在20以上。五、各教育阶段分析:高等教育阶段在线教育最热 各阶段有不同关注点1. 高等教育阶段在线教育热度最高对于在线教育行业来说,学前和中小学阶段的用户主要为在校学生,而选择权却大多在家长手里。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则不同,学生以成年人为主,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实现了选择者和使用者的统一。通过对学前教育、中小学、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阶段在线教育的热度指数进行统计,可见四个教育阶段中高等教育阶段的热度指数最高,达51.55。教育部12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高校全部实施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在线学习学生共计35亿人次。中小学阶段和继续教育阶段的热度紧随其后,分别为48.93和47.42。以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为载体的在线教育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6岁前的儿童,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在线教育的热度指数稍低,为35.59。2. APP、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是主要传播渠道分析信息来源可知,高等教育、中小学、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四个阶段在线教育网络相关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都是微博、微信公众号和APP。其中高等教育和中小学阶段的在线教育相关信息传播侧重于微博,继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的信息传播则侧重于APP。3. 继续教育阶段在线教育的敏感信息占比最低对比四个教育阶段在线教育的敏感信息占比可见,继续教育阶段的敏感信息较少,占比为5.72%。学前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敏感信息占比紧随其后,分别为5.95%和6.36%。中小学阶段在线教育的敏感信息较多,占比为8.09%,与网课和多家教育机构相关的负面事件获得了舆论较高关注。4. 云毕业、开学、语言学习、启蒙是各阶段在线教育的不同关注点从关键词云来看,“云毕业”成为2020年的新潮流,“毕业生”、“毕业典礼”、“合照”、“答辩”等成为高等教育阶段在线教育的传播热词。“开学”则是中小学阶段在线教育行业的舆论焦点,“开学时间”、“返校”、“复课”等成传播热词。继续教育阶段在线教育领域内的热议话题是“语言”、“学习”,尤其是“日语”、“德语”、“法语”、“韩语”等。学前教育实际的关注者、选择者以及相关信息的发布者是低龄儿童的家长,通过在线教育进行幼儿的知识“启蒙”是学前教育阶段的主要话题,“数学”、“英语”、“阅读”、“口算”等方面教育都是家长较为关注的。六、在线教育机构分析:名企热度高 “猿辅导”获35亿美元融资1. 教育行业共产生240次融资 资本集中于K12和素质教育领域对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教育机构的在线基因较强。整理黑板洞察发布的数据可见,2020年教育行业共产生240次融资,其中193次融资的企业有在线教育业务。通过对获得融资的企业进行领域划分可见,素质教育领域的融资次数较多,达60次。企业服务领域也较为活跃,共获得40次融资。黑板洞察表示,“在线教育快速发展,中小型机构急需转型,使得教育服务商们有机会大展拳脚,同样也引发了资本的关注”。在各教育机构中,“猿辅导”的融资金额拔得头筹,其全年进行了3轮融资,金额达35亿美元。融资完成后,公司的估值达到155亿美元,在全球教育科技独角兽公司中排名第一。总体来看,融资额较高的“猿辅导”、“作业帮”、“掌门1对1”都是以K12教育为主业的机构,而“火花思维”、“编程猫”、“美术宝”、“豌豆思维”等以素质教育为主业的机构也获得了高额融资。由此可见,K12和素质教育领域机构获得了资本的更多青睐。2. “头部企业”热度较高通过对在线教育机构的热度指数进行统计,可见位列前10的都是业内知名的“头部企业”。其中“好未来”的热度指数位居榜首,达19.28;“跟谁学”和“宝宝巴士”排在第二、三位,热度指数分别为10.26和9.68。分析热度TOP10机构的信息来源可知,“51Talk”、“网易公开课”、“作业帮”、“超星学习通”、“跟谁学”、“猿辅导”相关信息的传播主要在于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博客等社交平台。来自于APP、新闻网站、报刊等平台的新闻资讯类信息量中,“好未来”的占比最大。“宝宝巴士”是儿童启蒙早教品牌,产品的主要内容是儿歌、故事、动画等,所以视频等其他传播渠道的信息量占比较高,达60.17%。3. 代言和冠名赞助类营销事件信息量较高2020年,为引流获客、扩大品牌影响力,各个在线教育机构举办了丰富多样的营销活动。经分析,品牌的代言类活动常能引发较多的网络信息,如“黄明昊成为作业帮喵喵机品牌代言人”、“郎平代言有道精品课”、“中国女排代言作业帮直播课”等。此外,冠名赞助也是教育机构常用的营销方式,并收获了较高的信息量,如“跟谁学独家冠名综艺《亲爱的小课桌》”、“斑马AI课成《中餐厅》首席合作伙伴”、“猿辅导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赞助商”、“作业帮直播课独家冠名《神奇的汉字》”等。4. “好未来”2月信息量和热度最高 关注者以年轻女性为主“好未来”的前身即“学而思”,2013年8月19日正式更名为“好未来”。其是一个以智慧教育和开放平台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课外辅导为载体的科技教育公司。好未来旗下共有“学而思”、“学而思网校”、“爱智康”、“摩比思维”等多个业务品牌,且业务与投资并行,目前已披露的投资项目包括“宝宝树”、“Minerva大学”、“果壳网”等。2月份“好未来”的信息量和热度较1月份都有大幅度提升,旗下“学而思网校”发起“口罩里的春天”公益朗诵活动、携“学习强国”推出“在家上学”活动等都获得了网民的高度关注,对当月“好未来”信息量和热度升高起到助推作用;3月之后“好未来”的信息量和热度走势相对平稳。2020年,在“好未来”各项主要在线教育产品中,为6-18岁孩子提供小初高全学科课外教学的老品牌平台“学而思网校”的信息量最多,达56.21万条。针对家长的教育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家长帮”信息量排在第二位,为12.85万条。“励步英语”、“爱智康”、“摩比思维”的信息量也较多,位列“好未来”各在线业务的前五位。经分析,发布“好未来”相关信息的女性用户较多,占比为56.4%。从年龄分布来看,关注“好未来”相关信息的网络用户年龄在21-30岁的居多,占比为46.46%;20岁以下的用户也占有一定比例,为24.12%,以上数据表明“好未来”的主要关注者为年轻女性。2020年“好未来”相关的敏感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66%。4月份,“好未来自曝收入造假”一事成教育行业焦点,致使当月“好未来”敏感信息占比升高。7月份“好未来”的敏感信息占比达到峰值,为19.4%,主要原因是网民举报称“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APP存在低俗视频、教唆早恋内容等突出问题,网信办依法约谈了网站负责人。七、行业前景分析:多项政策促行业健康发展 专家建言献策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持续发展,教育部、网信办等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对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方向起到了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其中,教育部发布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政策“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获得了舆论的较高关注,热度指数达12.92。具有规范性作用的政策“正式开学前不要提前网上教学”也是舆论的关注焦点。此外,教育部及时回应“农村地区如何上网课”,学习资源方面“2.4万余门在线课程免费开放”,“组织建立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解决师生的心理问题,各方面的政策均获得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为在线教育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托,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7月、8月正值暑期,在线教育行业再获关注。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涉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网课平台专项整治,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之际,9月15日“教育改革对话会——‘十四五’规划视野下的互联网教育”活动举行,众多教育领域专家为未来在线教育健康发展建言献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认为线上教育不能再“冷手抓热馒头”,他在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解决建设更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平台运行保障以及线上资源与线下教育融合应用提高等问题”。从各参会专家的观点来看,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融合成为聚焦点。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发展在线教育,从而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进步,则是专家们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由 @数据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自私自利

教育培训行业趋势研究报告

教育培训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由中哲咨询研究员陈玉君提供。陈玉君从事研究经验:民宿市场运营模式教育培训行业研究新零售行业研究擅长领域:立项可研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报告由中哲咨询研究院提供,该报告包括教育培训行业前言、概述、洞察、趋势、案例5个部分,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教育行业研究的趋势部分。报告包括ppt版本和纯文字版本,需要ppt原版可以留言。1、教育培训行业前言、概述部分2、教育培训行业洞察部APPT 版本BWORD 版本教育培训市场·大趋势一、各层次的复杂性在整体大环境变得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教育行业自然也是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民办教育促进法增加了管理和监督上的成本,政策上变得复杂;资本的纷纷涌入使教育行业有了更多的参与者,各类上市公司、地产集团、大基金使得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业务模式,O2O、直播、双师、自适应,各种新的业态层出不穷,这是商业模式上的复杂。1、跨界竞争已经来临千亿级、高增长、低集中度的国内教育培训市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国际教育公司、国内实行多元化发展的公司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于是,教育培训行业出现了不同的跨界竞争形式。具体见下:2、协同合作愈加重要在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进入教育领域的同时,一些中小型机构需要抱团取暖,整合各自的优势,协同起来发展。现在有很多协同的商业模式,比如教育综合体。一些地产商把场地开放出来,很多中小型机构入驻之后,形成合力,通过不同品牌的整合汇聚线下流量,这是很常见的协同方式。二、不对称下两极分化严重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在美股上市的新东方和好未来,基本上一骑绝尘,市值纷纷超过百亿美元,其他机构与这两家机构的距离越来越远。还有就是其他上市的教育集团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收购扩张,行业处于加速整合的态势。但这种加速的不对称性并不意味着目前落后的机构没有机会去超越前者。一些新的经济形态,通过模式创新或技术创新也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1、整合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涉足教育,这些企业有资本的优势、产业的优势,通过并购基金或者自身定增的力量,整合行业的资源。从2015、2016年开始,整个行业存在大量的收购、并购的案例。另外,跑在前面的一些教育集团。通过自身发展,进行独立IPO,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2、颠覆后起之秀还是有超越的机会,但是一定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这里有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是朴新教育。创办人沙云龙是原来新东方的高管,在很短时间里,整合了30多家机构,现在市值已超过一百亿人民币,未来上市后市值可能会是三四百亿的规模,但是它也面临着投后管理的挑战。三、市场不确定性世界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了,黑天鹅事件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大。教育产业同样在这样的不确定性背景下不断衍进,星空琴行倒闭、携程幼教事件、红黄蓝事件都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但同时又非常深刻地反映了行业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对整个教育行业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整个教育产业需要深刻思考的是如何不断升级,从技术和服务方面不断提升品质,同时也要回归理性、回归教育本质。1、回归(1)价值的回归从投资逻辑上来讲,教育机构现在越来越回归理性了。和前两年相对比,2017年中后期投资数量相对来说略有上升,但早期投资是呈下降的趋势,也是证明资本的理性和谨慎的态度。(2)教育本质的回归关注本质:教育无小事。开放和连接,单打独斗不再有效。唯快不破,预测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快速反应能力,所以企业要不断地进行迭代,这个迭代包括产品的迭代,模式的迭代,以及应用资本的迭代,这些迭代都需要快。只有跑得快,才能走到前面。2、产业升级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在不断地升级。首先从技术来看升级。目前为止,中国教育产业经历了三个IT阶段的技术升级。除了技术的升级外,还有品质的升级、内容的升级,这是更为重要的行业升级。因为现在大的背景就是消费升级,家庭收入提升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提高了。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品质追求,所以很多细分品类都有面临升级。教育培训市场·微趋势一、回归本质,专注内容、质量内容+师资+技术是培训教育行业未来竞争的着力点教育培训行业经过一轮廝杀,已洗刷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货的企 业开始注重内容与课程研发。未来教育培训行业的趋势将回归教 育本质,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注重师资水平和技术升级,制造 良好的口碑才是确保盈利的核心。1、内容在线下的教学场景中,教育内容通常是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评测体系。在线上,以课件和课后的练习评测则成为 了内容的核心。2、师资标准化课程的推广虽然有助于弱化师资的影响,但是名师效应依旧十分显著。现阶段厂商均着力打造自己的师资团队, 无论是培养还是招募。3、技术大数据和AI技术将是行业趋势,教育培训 行业的目的是通过智能化解决方案给出更科学的学习体验 。强大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上述的基础支持。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于教育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推动教育培训行业迎来智能化浪潮教:LMS学习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助教、儿童教育机器人、企业型科教机器人 。学:分级阅读系统、LMS学习管理系统、开放数据、企业型科教机器人。评:自适应题库系统、分级阅读系统、自适应课程系统、人工智能助教、人工智能客服。测:自适应题库系统、开放数据、企业型科教机器人 。练:自适应题库系统、开放数据、LMS学习管理系统。三、教育转型风口成为资本新风向标资本看好AI教育领域企业,未来热度将会维持,当前大部分处于早期阶段。四、未来几年将是线下教育的黄金期线下教育秉承教育精髓,市场空间较大,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快。二级市场主体:二级市场上市的教育企业主要是线下连锁培训机构。上市情况:在过去10年有25家线下连锁培训机构上市,而仅2018年上半年就有15家上市挂牌。未来预测:预计未来有更多线下连锁培训机构走向资产证券化,未来10年线下教育市场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德之光也

2017年中国移动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风潮下,在线教育也进入到2.0阶段,即移动教育时代,为学习者随时随地的轻量化、碎片化学习提供了条件。移动教育与PC在线教育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部分细分领域竞争日益白热化,行业格局日益明朗。 报告主要围绕移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环境、产业链、商业模式等方面梳理移动教育行业的宏观发展情况,通过展示市场各个细分领域下的主要玩家及代表性企业案例为行业玩家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核心内容:1. 现有条件下,移动教育集中于轻量化、碎片化、结构化的内容,而复杂系统内容的学习在移动端的应用场景远未成熟;2. 目前在学习过程辅助环节中,移动端流量占比80%左右,而核心学习环节(吸收复杂、系统知识)的PC端流量仍占95%以上;3. K12、内容型移动教育产品最受一级市场青睐,分别占2016年整体移动教育领域投融资事件的25%和53%;4. “移动教育”不过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学习方式的一种变迁,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同教育产品形态趋于融合,“移动教育”的概念也将被逐渐弱化。一、中国移动教育行业概述教育经历了由线下到线上、由面对面到远程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面对面课堂教育形式之后,得益于通信能力的提高,第一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得以出现。随着80年代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和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进一步打破了教育对时空的限制。新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电子设备的移动教育。纵观教育形式的历史演变进程,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相当成熟的发展方向,人们追求更加随时随地、轻量化、碎片化的教育。但新的教育形式的出现并未取代过往的教育形式,多种教育形式并存于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共同构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生态。移动教育的核心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政府对互联网及教育的持续关注为移动教育带来长期利好移动网络经济增长强劲,网络经济重心正向移动端转移根据CNNIC公布的数字,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在全部网民中占比不断提升,至2016年接近96%的网民是手机上网使用者。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与渗透也带动了移动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PC网络经济增速不断放缓,而移动网络经济则在前几年经历了每年超过100%的惊人增长率,其营收规模总量也在2016年反超PC网络经济。随着我国网络经济重心向移动端的转移,移动教育领域获得的关注度持续放大。知识付费兴起,增强移动教育行业信心社会文化因素对移动教育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但阻力犹存技术进步奠定良好发展基础,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二、中国移动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六大细分领域,内容型、工具型APP最热门移动教育的形式已经渗透到教育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总体来看,目前市场上热门的产品多为优质内容型(知识/资讯、真人课程)或实用工具型(搜题答疑、词典、口语练习),且均以手机APP为载体。基本产品形态可分为五种,整体盈利模式不甚清晰在四大身份主体——学习者、教师、家长、教学机构——之间,移动教育领域内的玩家摸索出五种基本产品形态:内容型、工具型、平台型、管理型和社区型。其中内容型产品最为传统和主流,也孕育出了目前相对成熟(可盈利)的商业模式:B2C直播教学;而工具型产品最易爆红,获客迅速但后续盈利转化存在挑战。总体而言,移动教育产品目前普遍面临盈利模式不清晰的窘境。越靠近外围,越轻量化、碎片化、结构化,越适合移动方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轻量化、碎片化、结构化的学习需求更容易在移动端上实现,如家校沟通、费用支付等学习辅助需求;而越是接近于学习的核心环节,知识越复杂、越具有系统性,就越难以承载在移动端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学前启蒙和语言学习领域因知识难度小(轻量)、知识间的联系相对不紧密(碎片)、更易实现结构化,而天然具有强移动属性。目前,已有企业意识到这一点,致力于把知识拆解成最小单元再做重组,降低学习的难度,以期优化用户在移动端的学习体验。然而总体来看,受知识本身难以结构化和人类大脑学习节奏的限制,移动产品现阶段并不适合进行复杂、系统的学习。目前不同环节的移动教育渗透率差异悬殊如果把在线教育产品的线上流量来源分为PC端和移动端,那么目前来看,越是学习外围环节,由于其轻量化、碎片化的属性,来自移动端的流量就越多,来自PC端的流量就越少。目前在最外围的学习过程辅助环节,各个企业的在线产品几乎全部在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甚至彻底放弃PC端的开发运营,仅支持手机端使用,移动端的流量占比总体高于80%。而在次核心学习环节,由于学习时间较长,PC端的大屏幕易于观看、且不需要用户手持设备并保持设备稳定,符合用户过往习惯,所以用户仍倾向于使用PC端进行学习,目前移动端流量占比总体在30%左右。上游提供设备、技术、内容支撑,中游厂商通过产品化包装为下游用户提供服务资本市场不温不火,保持平稳,新进入者仍有机会2016年,移动教育企业共获得120笔融资。其中1月的融资笔数最多,达18笔,之后除3月及下半年的11月低至5笔左右,其余每月的融资数量均稳定在10笔上下。总体而言,移动教育领域的资本市场保持着不温不火的态势,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既没有明显受到所谓“资本寒冬”的影响,同时也缺乏融资上的亮点。另外,种子轮、天使轮加A轮融资超过融资总数的67%,一方面反映出移动教育行业处于成长初期的参与者依然众多,另一方面也可见资本在移动教育领域仍有信心面对风险,初创企业无需担心入局已晚。K12领域、内容型产品最受一级市场青睐从2016年的融资信息来看,各细分领域中K12市场最受青睐,占移动教育总融资笔数的25%,这与整个教育行业的重心一致;最受资本青睐的产品形态为内容型产品,占比53%,说明内容仍是移动教育行业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主流押宝对象。以产品形态和用户需求两个维度划分出42个细分领域,可见学前启蒙、职业培训和素质教育领域的内容类产品是投融资热度最高的3个细分领域;而融资数量为0的细分领域也有13个之多,尤其是社区类产品十分稀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社区型产品十分依赖流量的沉淀,一般初创企业无力打造,另一方面是因为用户的分享和社交需求多集中在文化、娱乐等领域,在教育领域需求度低(学前领域的家长用户例外)。各类公司纷纷入局,各有所长以BAT及网易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强势出击,频繁打造免费爆款,其中尤以工具类产品为甚——作业帮、小猿搜题、有道词典等均在此列。新东方、好未来、沪江等教育机构对内延伸原有产品的移动端,对外进行战略投资布局,凭借对教育行业的理解,深耕细作,步伐稳健。在资本的推动下,创业公司也层出不穷,模式创新和技术运用是其亮点。另外,金山、中国移动、海词等其他行业巨头也利用多年沉淀的资金和流量优势,把触角伸向这一市场,但目前声势较小。三、中国移动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学习外围环节完全移动化,学习核心环节融入移动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移动化进程也已开始,尤其是学习外围环节将迎来完全移动化。现有的内容型、工具型、平台型、管理型、社区型等产品,未来都将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环,共同形成一个包括学习应用、学习系统、互动平台、管理系统在内的大移动体系。目前的移动教育产品只能满足学习辅助环节的需求以及轻量化、碎片化内容的学习需求,而远未渗透到学习的核心环节中去,也暂时缺少能够迅速提高用户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产品。未来,随着对人类认知规律的理解越来越深,在学习核心环节,移动教育的渗透率也会越来越高,而内容结构化(把知识点拆解成最小单元,置入移动端)和重组能力(按人的认知规律,把解构出来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将成为各企业的关键竞争力。随着移动端越来越成为标配,“移动教育”的概念将逐渐被弱化,不再为人所强调。不只强调数据和技术,也更注重对场景的理解移动智能设备可以随身携带,这一点给随时随地搜集数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移动教育比整个在线教育更注重数据的搜集和技术的运用,也更容易全面实现个性化教育。未来,在提升移动设备性能、加强数据搜集和分析、开发运用AI技术的同时,要更注重对教育垂直场景的理解,“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学什么内容、产生什么效果”是一切数据和技术运用的出发点,也是价值所在。深挖垂直场景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还原线下教育场景:如模拟线下教室的声音环境和人物关系,搭建底层在线教室;跟随用户的线下活动轨迹,结合用户所处的具体场景,“见缝插针”地进行微教学;②构建新型学习内容:如前所述,对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③细化已有场景,拓展更多场景。产品形态趋向综合,手机电脑形成互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2012年左右,APP风潮传入教育领域,创业者以“缺个程序员”为憾,大小企业以“有个APP”为荣,工具型教育APP乘坐流量的东风崛地而起;相比之下,其他形态的APP(尤其是内容型)只能缓慢前行。经过五六年的曲折发展,如何盈利依然是摆在各家移动教育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但可喜的是,企业已处于互相借鉴、融合创新的局面中,共同探索IP授权、会员、内容包、增值产品、广告、直播录播课程、电商、社交等盈利模式的可行性。2018-2020年,移动教育企业将突破产品形态和盈利模式的束缚,以更灵活开放的姿态回归教育本质——教育用户为效果付费。总体而言,完整的学习过程需要依靠内容、工具、平台、管理、社区等形态的产品共同协作完成,而不是依靠某个单一环节中的某个单一产品就能出现效果:PC端和移动端、线上和线下、现实与虚拟现实,原本都只是不同的教育手段而已,未来各企业将为每个教育环节配备一个适合的教育手段,整个教育生态逐渐走向成熟。

王雱

2020年中国教育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依据教育活动的组织程度和制度化水平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也指制度化教育。非正规教育是对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的统称。教育支出稳步增长推进教育行业发展十九大报告关于发展教育事业部分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几年,中国教育支出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87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教育支出34913亿元,同比增长8.5%。教育支出的稳步增长推进了中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在校学生数不断增长推动教育行业市场需求受教育是所有孩子的权利,中国对教育格外重视,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普通高中和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小幅波动。2019年中国学前教育在校学生4713.9万人,小学10561.24万人,初中4827.14万人,高中2414.31万人,高等学校3031.53万人。在校人数的不断增长推动了教育行业的市场需求。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教育行业发展趋势1。收入增长推动优质教育支出中国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中产家庭的崛起带动了优质教育的支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教育行业越来越优化,推动优质教育的发展。2。鼓励私人资本发展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对教育领域的投资不足,教育资源分配出现不均的情况。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开始进入教育行业,提高教育效率。近年来,民办教育集团大势发展,补习班、在线教育等教育方式进入人们的眼中。未来,在5G及新兴技术的发展带动下,在线教育行业将飞速发展,带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3。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传统的公立教育体系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社交技能及心理、身体健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目前,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并开始青睐能够提供更全面素质教育的学校。4。专注应用型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日益剧增为了更好满足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国家不断推出利好政策支持本科教育的发展,简历高校分类评估制度,预计未来中国应用型教育的教育机构日益增加。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教育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