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全矣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

今天所讲的报告题目是我考虑了很久才确定的:外语学习能力,简称外语学能,英文缩写是FLA(foreign language aptitude)。“aptitude”指的是潜在的、天生的潜质和能力。最近有研究证明学能对语言学习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并是后天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几十年来,国际上对语言学习成功者(good language learners,简称GLL)的研究证明,他们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学能、动力(motivation)和机会(opportunity)。2012年,全世界应用语言学领域产生了两个核心的理念(key concepts),其中一个就是外语学能,另一个是“任务重复”(task repetition)。前者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但后者刚刚被提出来,所以我讲的都是目前国际上该领域最新的东西。 如果教育教学没有教师,教学就无法产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2013年第2期和第3期刊登了我的一篇题为《教学如何真正促进学习》的文章。事实上,近几年国际上的教学理论又回归到“聚焦教师”的层面,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所以,“聚焦教师,聚焦课堂,聚焦学生”这个理念是比较全面的。有一种说法叫“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这是由Scott Thornbury提出的,而不是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的教学、干预(intervention)、辅导、动机(motivation)和精选的材料,这些对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关键的,都要由教师提供。但是教师在关键,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如果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学生就可以获得成功,教学就容易获得丰收。最近几年国外出版了几套英语教材,有一套叫Straight Forward(《一步到位》),教材内容很直接(explicit或direct),但我国的课标和所编的新教材提倡的却是“拐弯抹角”,让学生自己发现(discover)和生成(generate)语言规律,这显然不符合外语教学规律。近十五年来,国外(主要是英国)出版的几十套英语教材都是按照这个顺序编排的,包括话题、课文、练习和文化内容等。实践证明,自然习得的方法不适合我国的大班教学、课时少、汉语语音环境、动力不足的英语外语教学(TEFL),因为语言学习者要花十倍时间浸入到这门语言中,但我国学生没有英语语言环境,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学习英语,所以应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什么呢?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拼读能力(phonemic coding ability),即识别和记住单词发音并能拼写出来的能力(the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retain sounds and link them to phonetic symbols)。英语是一种拼音语言,发音与拼写有很大关系。教师应该在中小学的英语学习初始阶段教会学生掌握音标,以便学生能独立运用音标来拼读单词和句子。这个学习能力是将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英语的读写体系与汉语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学习英语认读至关重要,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二)语法能力(grammar ability)或语法敏感性(grammatical sensitivity),即能够迅速、准确地感知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sensitivity to words’ grammatical functions that would fulfill in a sentence)。该能力包括词法、句法、惯用法,指包括语音和用法在内的一切语言规则。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主线,语法是纲,须从小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学习者才能具备这个能力。我仔细研究了几十套最新的原版英语教材,它们的结构编排相当一致:前半部分都是语言知识,即语法、词汇和语音,里面有一篇课文,后半部分是听、说、读、写、对话、训练等,课后配有一个周末大作业,即任务。而我国的大、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理念都十分陈旧,既不符合当今国际的潮流,又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教情和学情。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师,甚至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以语法为纲,那就是对学生的误导。学生学好语法后,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所以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和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理论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现在全世界的教育教学早就回归“语法教学”了,无论母语、二语或者外语教学,凡是语言教学都非常重视语法,只有中国还在“淡化”语法教学。提倡交际理念的任务型教学是不符合英语外语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出国门,去感受和学习国外的最新语言教学理念、理论和方法。国家外研中心举办的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在13年间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拔了1102位中小学优秀英语教师和英语教研员,分29批派往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布莱顿大学进行英语语言和教法培训。全国统一选拔考试每年6月举办一次,欢迎在座的各位教师报名参加。(三)归纳总结能力(inctive ability),这是学生终身都需要培养的自主学习或自觉学习能力。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就是一种讨论式教学法,我在中学和大学任教期间,所教授的学生特别活跃,总是积极提问。下课后学生仍围着我问各种问题。面对优秀的教师,学生敢提问、愿意提问,而有些教师却惧怕学生提问,因为怕解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教师们要记住:如果学生(包括初中生)的英语能力超过了在座的各位教师,那么说明大家的教学非常成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就是培养和鼓励学生积极预习、上课积极发言、做好笔记,使学生课后能自觉地复习巩固,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四)记忆能力(rote-learning ability或memorizing ability),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能力。有人反对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如果不死记硬背,单词、句子、语法规则都记不住,教学就产生不了任何效果。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逻辑思维能力(logical thinking ability)、辩证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推理能力和想象力(imagination)。有些教师跟我反映说,我的学生不喜欢背单词、背课文,我说那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习惯,教师自己没有这种习惯,对学生也就没有要求,而且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背东西,但并不检查考评,学生就不会下功夫。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样。我经常要求我的学生记单词,因为不会单词就不能听懂课堂教学,也不能参加师生课堂活动。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法,即“4P”(preparation,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ction)教学法,其中第一个“P”—preparation,指的就是利用上课前几分钟听写单词或词组。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差的予以批评,当场改错,出错多的学生下次再听写,直到改掉不记单词的习惯为止。教师千万不能让学生们偷懒,没有“死记”,就没有“活用”。要把单词的单独“死记”和通过上下文的单词“活记”相结合,从小利用孩子记忆好的优势,多记词汇。现在我国学生到高中毕业才掌握不到3000个单词,而英、美国家的学生则掌握6万至10万个英语词汇。我国学生要求掌握的词汇量太小,所以在口头和笔头英语应用时受到词汇量的限制级大,连单词都不认识,还怎么谈“交际”和“应用”?谢谢大家!(原文载自《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年第8期)

沈约

中国英语课程发展的战略方向——李静纯老师访谈录

包天仁(以下简称“包”):李老师您好!最近忙什么?李静纯(以下简称“李”):包老师您好! 我最近在忙教师培训的事情,闲暇下来思考一些内容,还要写一点东西。同时也在思考外语教育的一些宏观问题。包:课改多年了,外语界还有很多迷茫,仍需探索。主要是课改理念,如“核心素养”的提法,争议较大,存在严重分歧,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难以贯彻,落地。李:最近就义务课标修订,我接受了一个正式的调研,在调研中,我提出建议,“情感态度”应当体现在课标的顶层框架之中。我有三个理据支持这个建议:第一个理据是情绪在人的内心运作中具有全局效能,脑科学实验研究表明,情绪与思维是“孪生的一对儿”,它们的“合力”决定人的基本心理品质。第二个理据是情绪在中小学学习阶段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品质,它们的“合力”决定着学生成长的走向;第三个理据是情绪决定着课堂运行的基本质量,没有“正情绪”的主导,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很多积极的效能。包:从目前教育基层的情况看,高中课标落地会遇到很多困难。李:高中三年的学习,要有充分的完整的时间让学生专心学习,考试的安排不可加大密度,这是应当注意的时间问题。在当下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信息中,好像人们还没有充分注意时间分配问题。一句话,考试过多,会影响高中正常的教学运行,从而会影响高中教育效果,因为,高中的三年是学生从“孩子”演变为“成年人”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应当都被各种考试占据,而应当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的多元教育支持,高考的改革应当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否则,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就会受到影响。包:中国课改出现的某些问题与基本概念有关。比如外语和二语的概念界定问题,我一直在说,外语和二语的概念有本质的不同,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我一直很重视中国的英语教学定位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不是二语教学。李老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李:我在以前的访谈中谈过这个问题,我对外语和二语的界定,一开始并不是特别重视,以为这两个说法区别不大。这也恰恰是搞外语教育的很多研究者的一种普遍看法。可以说,外语界对外语和二语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但是,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如果把外语和二语加上文化底色,我们就会看到,它们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有些是本质性的差异。包:这是对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定位的方向性问题,即我国的英语教学是“英语外语教学”(TEFL: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而非“英语二语教学”(TESL: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更不是母语教学(TENL: teaching English as a native language)。这三种教学类型区别巨大。正如张正东教授在仙逝之前所顿悟的那样,中国孩子初学英语时与英美母语孩子及二语国家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不同,所以不能“习得”英语,更不能搞学科英语(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用英语教授别的学科,这样不仅违法,而且达不到“一石两鸟”的教学目的。在二语习得问题上,我和张正东教授一直在强调文化差异。张正东教授指出: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有些人提出要与国际接轨,这是十分无知的说法。这里面直接涉及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问题。李:我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看法发生改变,也是从文化背景的思考开始的。尽管中国文化在最近一、二百年已经开始与西方文化发生某种程度的融合,但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主流是独立发展的。外来文化进入古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文化,这样的文化进入华夏本土,也是被改变为符合中国文化情景的特定形态,不符合的那些成分,并没有真正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我国的历史学家都注意到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被本土化的这种特征。这一点,在我们研究中国的外语发展战略时应当加以重视。历史学家指出,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外来文化总是被中华文化所同化,只有被同化的元素才可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成分。这是中华文化几千年发展进程中一个根本性的趋势,我们在研究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时应当重视中华文化的这个特征。包:我同意借鉴西方语言教育的某些思想,在英语教学方面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必须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中国文化特色,像习主席讲的那样,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采取借鉴而非照搬的做法。我们必须重视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作为非母语而学习的,即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在这里,外语的概念与第二语言的概念就必须加以严格的区分。李:在这方面,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在这些特征中,有些涉及到语言学习的某些根本问题。人群的首要差异是文化的差异。世界各国研究文化问题,首先要区分的是东西方差异,其中包括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学习语言的文化特征,我总结了三点,第一个是特别重视“字”的精确性,这一点和中国人学习汉字的长久习惯有关,因为,中国的孩子们最初进入群体学习场地(包含私塾)学习汉语时都是一个一个地记诵中国字,在字的基础上再进入词的学习,这一步往往与西方国家孩子们学习母语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学习中国汉字,记诵更加重要,找规律则是第二位的事情。包:我同意您的这个看法。这个习惯也会带到英语学习中来。汉语是字、词、句、篇,而英语是词、句、篇。但在利用大脑智力进行记忆,各民族都是如此。将短时记忆变成长期记忆,这是重要的英语学习能力(aptitude)。李:是的。第二个特征是口头表达时的感觉和书面表达时的感觉具有更大的差异。儿童说出来的中国话,完全是口语表达感性浸染的产物,上学以后学习字词,则是另外一种感觉,是一种基于书面语的学习体验,这一种心态与欧美国家的学习者有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说出的英语口语,也大体是基于书面语的。第三个特征是不可避免的汉语翻译的介入。这与汉语和西方语言的巨大差异有密切关系。汉语和英语不是一种类型的语言体系。由于汉语的字词结构和句法结构都与西方语言有巨大的差异,所以,汉语翻译因素的介入也具有更强的态势。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只用英语进行语言认知,但是,学生内心的潜在“翻译”却是不可避免的。这三个特征,在不同的中国学生那里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强度,但是,在总体趋势上,三个特点是无法否定的。如果我们从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民族文化差异上去看语言学习问题,就要深入研究我国英语教育的战略方向问题。包:我把这个问题归纳为“语言教学类型”问题。我们要在东西方文化异同这个根本问题上来区分教学类型,这件事情做不好,教学就容易出问题。李:我们英语教育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意识受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比较大,我们现在所运用的某些基本概念,都与二语习得理论有关联。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过了四十多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对于曾经较大程度影响我们外语教育的理据也应当进行一番反思了。西方文化环境培植出的二语习得理论,论述了语言学习的通则,其中有些通则是东西方学生共同拥有的,可以指导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但是,这些研究者并没有特殊地研究汉语和西方语言的根本性差异,而且,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深入的汉语学习背景,所以,他们都只是一般性地论述学习者的文化差异,也是一般性地论述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差异,所以,二语习得的研究者更加重视“趋同研究”,即找出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把这样的一般规律视为“普世规则”。从中国人学英语的角度看,这样的研究风格忽略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某些重要的基本特征上的本质差异。中华文化最早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因此,汉语的很多基本特征是与西方语言不同的,甚至因为母语的这种差异而导致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西方人更加倾向于细化与分析,中国人更加倾向于意会和整合。这些问题,在最近一百多年里,中国学者都有研究,也有清楚的论述,但是,或许是“隔行如隔山”的缘故吧,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与论述,并没有从根本理念上影响我们外语教育的构思,所以,我们的英语教育论述基本上是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的,是基本上“求同的”,而这个“求同”意识就比较容易使研究者完全接受二语习得的所有论述。包: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和张正东老师就主张:既然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中国的外语教育应该也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的发展要更多地体现中国特色。“习得”和“学得”之争在国际语言学界早已辨明,连二语习得倡导者都承认,二语习得势头在下降。习得理念之所以在中国兴风作浪几十年,要么是一些人无知,要么是居心不良,与西方某派势力合谋的结果。李:包老师一贯提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在新时期里就更有意义了。文化交流有一个基本趋向问题,抽象地说,交流都是双向的,均衡的,对等的,但是,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内,这种“双向”是有不同侧重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比较侧重向外界学习先进的经验,相应的,在语言交流上,也就有了侧重,英语教学在这样的侧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基本上是引进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包:中国的英语教育永远是外语教育,不可能是二语教育。中国的地理面貌也决定了中国文化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多多少少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已经西化几十年了,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同时,我们要研究如何保持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这不是说英语教学都讲中国文化,而是说,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就提到日程上来了。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英语外语教学,中国的TEFL与英美的TEFL和其它国家的TEFL也有很大的不同。李:国家外研中心的杂志,《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应有所体现,突出这种特色。包:国外的外语教育思想,主要是理性主义和行为主义这两条线,体现在教学法方面就衍生出几十种教学法。有些方法试图中国化,简单改造一下,结果仍然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基于中国文化发展起来的本土教学法,如我创建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继承创新了中国自己的特色,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有益的内容,可能教学效果更好。在教研层面,我们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任务型教学一直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还需要增加重复的过程才能补全必要的语言知识。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人学习外语受时间和语境的限制太大。李:你说的这种“水土不服”道出了多年来外语教育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东西方文化是在不同历史土壤中形成的,尽管最近一百年来,西方的文化与科学一直对东方文化产生着影响,但是,两种文化的根基具有巨大的差异,它们以前在影响着各自的教育思想,现在仍然在影响着各自的教育思想,将来亦如此。世界各类文化正在融合,这是事实,但是,另一个事实是,融合的态势改变不了各自的文化根基,所以,我们仍然要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征。这样的差异会直接影响教育思想的演变,也会影响语言教育思想的演变。包: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贯坚持我国的外语教育教学一定要有中国特色的原因。外国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中国本土化和改造,这和推广中国本土教学理念和外语教学法是两码事。前者是拿来主义,后者是学习、借鉴国外的理念和方法,继承、创新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套做法。李:是的。我一直在研读你的杂志和书稿中所强调的中国特色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的基本走势是学习和引进英美国家的语言教育理论和概念,同时也在研究语言教育的文化问题。但是,总趋势是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概念系统中进行探索,在应用语言学的概念系统中进行研究。这样的吸收过程,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必要的,但是,吕叔湘提出的“中国人学英语”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张正东老师曾经论述过关注中国特点的问题,你也发表了关于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在新时代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包: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概念系统”中探索,恐怕此路不通,是死路一条。我认为,这是“教学类型”问题,我很早就提出这个思路,即中国的外语教育要有中国的思路,当时许多人认为没有必要谈这个问题,认为教学类型问题并不重要。但是,实际上几十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推广,对我国英语教学形成了很大的冲突,由于“水土不服”,二语习得也引发了不小的理论争议。中国的英语教学根本不是二语教学,怎么能“习得”?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二语习得”是西方攻入中国英语教学阵地的“特洛伊木马”,已被发现并揭穿,不可能继续攻城略地了。李:对待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科学界一直在进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界在对待东西方文化问题,理论上讲,有两个走向,一个是我们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另一个是把我们的好经验向西方传播。但是,由于东西方发展的差距,一边倒的趋势一直在延续,尤其在英语教育领域,就更明显,即我们吸收英美国家在语言教育方面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进入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从而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均衡的文化沟通。我们外语教育领域有必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研讨。包:西方文化和经验并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许多是错误的,更多是为了霸占中国的教育市场和考试主权而与中国的代理人合作的阴谋和“馊主意”。说到底,中国特色问题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李老师,您对这个问题有哪些新的想法和建议?李:我认为,在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这个问题很重要。在外语教育中加强中国特色,并不是要英文里加入汉语的因素,而是在教育战略上,在教学策略上,在课堂实施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更加深入地考虑和注入中国的教育思路和想法,从而改变完全依照英美语言教育思路和措施来指导我们的外语教育。这样做的基本目的是探索更加适应中国教育条件与情境的教学路径。包:不是仅仅在英语教学上加上一点汉语的因素,而是要建立中国自己的英语外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当务之急是在政策制定、学术科研、教师发展、考试评价等主要方面进行改革,在战略上拨乱反正。李:这是一次外语教育的战略调整。概括起来,要努力做好四件事。第一件事,是全面贯彻我们的育人理念。东西方的育人理念,有些是共有的,比如热爱自然,人际间相互关爱,助人为乐等等,但是,有些是不同的,比如,我们中国的育人理念更注重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更注重社会主义的爱国情怀。我曾把英美国家的英语教科书中的育人元素进行过细目的统计,同时又对我国的育人元素细目进行了统计,各列出了100条细目,其中,有明显差异的约占三分之一。做好这件事,就可以直接指导教材的选篇,直接指导教学的内容选择。包:这些细致的工作很有必要。李:第二件事,依照我国的育人理念,选择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我对东西方的语言学习材料都进行过统计分析,在外语学习材料方面,我们要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这件事与第一件事是密切相关的,只有选好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育人理念。包:我们国家外研中心和英语辅导报社在资源建设和内容选材方面做的非常出色。我们开发的书报刊和师生活动项目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语言内容的原创原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和活动风靡全国的原因。李:第三件事是学校的课堂要进一步加强母语和外语教学中支持健康成长的力度,语言教育要承担起重要的育人任务,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日常课堂的微观活动中实施育人的完整教育,这样,母语和外语的课堂,就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课堂,要把它们提升为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包:我主张,通过语言学习,领悟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把语言学扎实。在语言教学中以直接、显性教学为主,渗透文化因素,这样既能学好语言,又能在不同的文化氛围里使用,还能传播自己的文化。李:最后一件事,是教师发展的方向问题。英语教师要精通英语,但同时要精通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育人技能。英语教师要有育人的胸怀,要有育人的知识,要有育人的技能。英语教师要实现两类提升,一类是语言类的提升,另一类则是教育方面的专业提升,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具备系统的育人知识和技能。当然,更要有育人的情怀。包: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引起真正的重视,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能动性。好的。这次我们集中讨论了外语教育的中国特色问题以及英语课程发展的战略方向。这些问题十分重要,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究。限于时间,今天就谈到这里。李:好的。包老师,再见。包:下次再见!

理欲

建立中国特色的英语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崔刚教授访谈录

包天仁(以下简称“包”):崔老师您好!知道你一直很忙,在清华大学担任的课程比较多,还给硕士生和博士生上课。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师资、理念、方法等,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内容。早在1997年,我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递交了“关于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10条建议”,李副总理给予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指示原国家教委领导研究落实。2009年,受教育部领导的委托,针对中央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我提交了“对我国语言教学改革的建议”,其中的很多建议和意见得到采纳。我国现行的英语课改,最大失误是把西方已经失败并抛弃了的错误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全面引进和复制到中国,走上了一条与全球课改完全背道而驰的道路。我一直在考虑,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可以建立中国学派和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来教学的国家,汉语又是全世界最大的母语,至少在英语和语文教学上我们应有话语权,能主导和引领全世界的教育潮流。崔刚(以下简称“崔”):包老师您好!我非常敬佩您的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中小学外语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成败,也关系到高校大学生的语言素质问题。现在英语教学的“一条龙”做得不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需要做好各个年级的衔接和统筹,否则解决不了我国外语教学的“费时教多,收效较低”的老大难问题。现在需要科学和理性,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现在首先要做的是缩小信息差,搞清楚别人到底在干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包:我们需要了解各国的课改走向,及时纠正我国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对各种挑战。正如有的专家所说的那样,我国的课改确实到了深水区,主要的挑战有四个,一是教育改革,二是科研引领,三是教师质量,四是考评改革。崔:在接近 40 年的时间内,我们在国外教学理论的引进以及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我国外语教学中“费时低效”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在经历了多年的学习和层层的考试之后并没有真正具备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社会上也因此对外语教学存在着诸多的质疑之声。包: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发布。这个《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德树人也是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怎么落实,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和讨论。现在要做的是学习和讨论反思这几十年的改革。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7年9月24日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我们的教改指明了方向,但是贯彻落实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主要还是一个改革大方向,找路子的选择问题。崔: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外语教学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立德树人也应该成为建设外语教学理论中国学派的基本目标。包:是的,立德树人是个大的方针。贯彻落实这个方针或目标还需要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去做。学科教学还要加强,各个学科的教学都不“少、慢、差、费”,知识和技能“双基”都落实了,综合能力和高阶能力或素养才能谈得上。外语教学的成败涉及很多因素,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国情特点。崔: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含着众多的要素与矛盾,唯物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其中的各个要素,全面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从国情出发,全面地审视和反思现在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看有哪些做得好的,有哪些做得不太好,大家坐下来,研究怎么做得更好。包: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英语教师应该多知道一些关于语言和语言教学的内容,这些是教师的基本功。我最近研究学习的很多东西,买到一些最新的英文专著,中国课改教育就是如何教书育人,就要聚焦学习,就是探讨学习是怎么产生的。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涉及到神经语言学和脑科学等知识吧?这恰恰是你所研究的领域。现在有一些很时髦的说法,就是brain-based ecation。崔:脑科学的研究距离应用还很远,只是现在解读的版本比较多,有的解读是在误导教学。我们要用达成共识的理论来探讨,怎样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有意义。包:我国的课改问题很大,正如我前面讲到的,主要有政策制定、专家教授解读、教师素质和考试评价等问题,现在面临着困境。崔: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是教育大国,而且又不是富国办教育,课改问题改起来很难。包:在课改过程中,有些错误的理念甚至悖论在国内盛行。比如,有人介绍,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一个“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概念:大概意思是说,人是一种“忘性”很大的动物,一件事,认真学,就算当时学得再明白,两个星期以后,还是会“还给老师”。以语言学习为例,如果你是通过阅读文字来学习,就只能记住10%;通过听讲学习,能记住20%;通过看别人的图学习,是30%;通过看影像资料、看展览、现场观摩这些方式,能记住50%;如果通过提问、发言、参与讨论,边互动边学习,能记住70%;最后,通过演讲、教学、实际操作,能记住其中的90%。我相信,崔老师给博士生上课的时候不会讲这个学习金字塔吧?崔:我不会讲这些东西。这个金字塔很吊诡,我查了一下,这个所谓的学习金字塔与戴尔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别人臆造了出来。大家想想,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风格有各种各样,怎么能用这种百分比来衡量?学习是个认知和造物的过程,需要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和经历,不是用这种检验方式能达到的。包:在我国教育上,外语教学界,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和理论基础。我记得你多次讲过学术自信的问题。要建立中国特色的英语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学术自信是前提。是这样吧?崔:学术自信是建设外语教学中国学派的基本前提。只有在有足够的学术自信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有勇气提出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特色,不去盲目地跟从他人的观点,建立自己的话语和理论体系。这一自信不是凭空喊出来的,而是基于我们所拥有的理论基础、教育传统以及外语教学的历史经验。包:现在我国外语教育教学领域中有很多的歪理邪说和奇谈怪论,简直是层出不穷。有许多做法,对外语教学造成极大的。最近一段时间的绘本教学和直拼法推广就是很坏的范例。绘本是人家英语母语的学龄前儿童看图说话的“小人书”,怎么能作为我国这个英语外语国家正式设置教学的教材来用呢?直拼法,英语叫phonics是人家英美英语里儿童上学时为了识词和提高阅读进度用的,怎么能作为中国儿童学习语音和词法的“捷径”呢?据我所知,为了英语发音,英美等英语语言国家已经在很多年前就放弃了直拼法推广。英国应用语言学家Ronald Carter讲,单词的语音和书写有联系,而用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可以发出全世界所有语言的读音来。可见音标是教学的助手,而且是越用越好。现在我国的英语教材对音标教学如此不重视,简直是误人子弟!有人说小学生学音标,这是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困难,使孩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人还讲早学音标会与汉语拼音混淆,这都是借口!什么学不混淆,先混淆,慢慢对比辨别,很快就搞清楚了,“避难就易”怎么补?因为是一门外国语,英语与汉语在发音、书写形式上差异太大,所以就要解决这些拦路虎,想逃避或投机取巧是没有出路的!各地使用的英语教材开始有绘本教材,教材里文字没有多少,主要是图画,小学和初中使用的比较多。你如何看待英语教材的这种变化?崔:教材是问题之一。除了教材,各项技能的目的要搞清楚,比如阅读,教学阅读和现实阅读都没有分清楚。包:是的,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TEFL)的国家来说,学生最基础的是阅读技能,因为阅读技能既是获得语言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又是提高语言素养和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探索的就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省时、高效的路子和方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从2004年开始,连续十多年坚持“热点访谈”栏目,我与外语界知名专家深入探讨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教材、教法、考试与评价等问题,愿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我很感谢崔老师对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崔:我很欣赏包老师坚持中国特色的观点。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外语教学理论中国学派建设的基本问题”。我一直有个夙愿,就是和外语界同仁共同努力,早日建立中国特色的英语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谢谢。

白娥

2018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教学研讨会:新时代用新课标

中新网4月19日电 日前,由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的“2018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深圳举办。400多位专家、学者和教研员老师们云集研讨会,围绕“新时代 新课标 新征程”这一主题,以广阔的教育视野、权威的学术理念、深入的实践探究共同为基础外语教育注入磅礴之力,携手筑梦之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勇为研讨会致开幕辞。他阐释了本届研讨会举办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回顾了外研社从1999年至今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革新历程,并介绍了外研社《英语》(新标准)高中教材修订工作的最新进展。“面向未来,使命在肩,我们当勇立潮头、矢志担当”,王勇副总编饱含深情地向每一位与会嘉宾发出了响亮的时代号召。“我们外语教学人不但要想得美,还要做得好”,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他首先表达了对此次研讨会成功举办的祝贺以及对各位嘉宾的欢迎。他说到,学习外语能够架设友谊的桥梁、培养开放的心态、成就文化的自信。最后,叶文梓院长表示,希望本届研讨会能够对当前外语教育存在的新课标落实、外语学习效力提高、教育公平以及教师队伍培养等问题的解决和改善提出有效方案。本届研讨会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连仲,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华南基础英语教育与测评研究中心主任黄丽燕三位专家为与会嘉宾们呈现了三场高屋建瓴、精彩纷呈的主旨报告。夏谷鸣校长的报告主要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展开。他首先强调,核心素养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提出的,课程内容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实施方式。因此,夏谷鸣校长重点讲解了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并阐释了六要素之间的具体逻辑关系。他指出,主题提供语篇的语境范围,语篇承载语言结构和文化信息,语言本身建构语篇、传递文化内容,而文化内容阐释主题意义,同时,语言技能保障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行为的有效结果。张连仲教授的报告从宏观、微观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教材设计理念。他指出,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外语人才储备以及全民基本外语交往能力。因此,在传承与发展、改良与创新当中的真实、扎实、落实与朴实尤为重要。随后,张连仲教授通过具体教材案例向大家详细解释了教材设计如何展现出课程标准对于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科素养的培养、学科素养构成要素的要求。同时他提出,面临新的课改,我们应有清晰的逻辑思考,也要敢于去尝试、去推进。最后,张连仲教授表达了对外语教学整体发展的信念和信心。黄丽燕教授带来了题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的主旨报告。她首先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及对象和评价结果应用五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测评目标。接下来,关于测评改革路径与方法,黄丽燕教授提出了适度重构测评目标、构建情境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方式与方法、科学使用评价结果以及提升教师测评素养五点建议。最后,她通过纸笔测评与表现性评价等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如何将测评方法落地。本届研讨会还有一大亮点——“多维阅读”系列英语读物新书首发式。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参赞Steve Jones、“多维阅读”系列英语读物的外方主编Jill Eggleton、外研社基础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张黎新先后致辞,并同新西兰GES公司总监Tracy Strudle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勇按下水晶球,共同启动“多维阅读”新书首发仪式。“多维阅读”系列英语读物是在贯彻学科育人、落实学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改革背景下,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新西兰GES公司合作出版的一套英语读物。该系列读物由中国英语阅读研究院院长王蔷教授携手知名英语阅读专家Jill Eggleton共同研发,将国际先进阅读理念与中国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完美融合,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全部学段。同时,这套读物倡导的互惠教学模式与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相符合,是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

小毖

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大家好,本届在徐州召开的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历时3天,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老师们共上了32节观摩研讨课,我现场观摩了大部分授课。下面我做一个总评,谈一谈我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些思考。第一,中国的英语外语教学主要是教语言还是教人文,即我们外语教学主要是工具目的还是人文目的?在教学中有人提出多元思维,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这三“维”其实都应该放到语言里面。语言教学还是要聚焦语言,每节课的目标要具体,内容要实在,重点要突出。否则课堂就是假大空,表面上很丰富,实际上学生学不到任何东西。第二,外语教学应该以什么为中心?我个人认为无论以什么为中心都不是太好,比如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或者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或student-centered)都不太好,应该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这个提法是由西班牙学者Scott Thornbury提出的。以学习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学习有没有收获为标准,一切都是为了学习。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阶段,一定要强调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有了师生互动才能促进学习的产生。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习的需求就没有教的产生。这就是说,年级越低(学前、小学、初中),越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英国著名学者Peter Stevens指出,低年级要以学生为中心。此外,整个教学阶段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aptitudes)。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一定要有学能,即学习能力或自主性(autonomy)。好学生都是自己“学”出来的,除了极个别的天才外,谁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又非常重要,每节课都要同等重视这两个方面。第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到底是精读还是泛读?还是阅读练习?我认为,高中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应该是精读,而不是浅阅读或泛读,后两者应该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节阅读课可能会侧重于阅读技能训练,或者侧重于词汇语法,或者侧重于写作技巧、风格,但总的来说都是精读,都要搞文本分析。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是不应该搞泛读的。什么叫精读(intensive reading),肯定不是快速阅读(fast reading)或速读(speed reading),也不是略读(skimming)或跳读(scanning)。课堂时间有限,除精读外其他的阅读训练应当放到课后去做,而做阅读练习或阅读训练那是另外一回事,是默读(silent reading)。也就是说,课堂阅读教学与平时的阅读不同,与阅读练习也不同,这点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第四,英语课到底是应该聚焦语言形式(语言知识)、以输入为主,还是应该聚集意义、以输出为主?无论以什么为主都不能否定另外一个。我所创立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法为纲、词汇为目”。这个问题必须处理好,不能与外语教学规律背道而驰。外语教学和母语教学、二语教学不同。聚焦形式并不等于不重视意义,形式一定承载着意义。现在我们中国的学生往往是词汇和语法掌握得不好,导致什么都学不好,什么技能都掌握不了,更谈不上综合能力。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晰、要量化,学多少单词,多少语法,学什么话题,掌握什么技能都要量化,都要提前计划,有数量也要有质量。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很有限的,不能浪费。这次大会在江苏省举办,江苏省的教育确实做得很好,在全国各省排名前列,教师素质也很高。第五,课堂上如何处理文本(text)以及文本所包含的生词、语法、话题、文化等内容?是演绎式的直接讲解(directly, explicitly, bottom-up)还是归纳式的逐步引出(indirectly, implicitly, top-down)。研究表明,直接讲解为佳,一步到位。这对我们教学能否保证质量非常关键。组织课堂可以以归纳(inctive)为主,也可以以演绎(dective)为主,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先举例子,然后总结规则,也可以先总结规则,后举例子,最好是先总结,这样一针见血,一步到位,节省时间。最可怕的是课堂上什么都不讲,没有具体的语言点,语言本身也不处理,不告诉学生用法(usage),直接就做任务,进行语言应用,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这是必须注意的。第六,我们应该精讲精练、精讲多练还是多讲多练?这是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现象。多讲多练,学生时间有限,不可能实现。精讲多练,讲得少练得多,也不好,多练就是搞题海。现在很多地方的高考英语总复习就是不断地做题,以为做遍天下题,学生就可得高分。这种少讲多练和多讲多练都属于题海战术,都不好。还有一种是不讲就练,以练代学,现在网络上都是这样,对学生一点帮助都没有。外语学科最怕材料多又都是选择题,最后学生和教师都被弄糊涂了。因此一定要精选精编,精讲精练,恰到好处,该讲就讲,该练就练,而且练得要精当。第七,教师是否要“讲”?这里的“讲”指的是“teach”或“coach”,而不是“display”或“performance”,更不能“show”。一方面,要搞清每节课教师的讲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interaction)平台,也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地方,作为教师,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要讲。现在的问题要么是教师的讲解太多,过于强势,学生没有机会发言,要么搞“导学案”,提出翻转课堂,强调所谓的把“教师霸占”的课堂交还给学生,这两种都是走极端,不是正常的教学生态。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课堂上既有知识传授又有技能训练,陈述性的知识要变成灵活的技能运用,技能的运用也离不开知识。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的互动、讨论、讲解、训练自然必不可少,但也不需要刻意地去做过多的表演、集体讨论等华而不实的活动,一节课时间有限,只要有一个或几个方面做到位就可以了。第八,词汇和语法规则需不需要记忆?学者们一直在争论语言学习是需要一个知识支架(scaffolding),还是就需要注意(noticing),或者是意识(awareness),我认为这些都不行。外语学习不仅仅需要知识、支架、注意和意识,还要聚焦知识(focus on knowledge),因为知识不是可有可无的,知识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和目的,是考评的内容,中高考已经而且将来还会考查很多知识。因此,学生一定要输入记忆和内化必备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和大脑记忆有关的,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听写、复现,这样知识和技能就能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第九,任务型教学(TBLT)是否适用于高中阶段?现在有人提出“三阶段任务”、“三遍理解”,我个人认为这些教法不适合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为什么要先预测(prediction / predicting / guessing)?为什么阅读要分阅读前(before reading)、阅读中(while reading)、阅读后(after reading)三遍理解呢?为什么要分快速阅读、略读、跳读?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直接细读?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叫做“粗读就等于没读”。英语教学中的阅读重点在于学习语言,要进行文本分析,包括上下文结构和意思,要学会使用阅读方法。而平时正常的读书读报侧重于捕捉信息。第十,英语教学是知识积累还是技能训练?我认为两者要结合起来,过分强调任何一个都有失偏颇。中国的教育文化主要强调知识积累(knowledge),认为知识也是一种能力,应用知识或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技能了;而西方的教学理念则主要是侧重技能训练(skill training)。我们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不能有所偏废,因为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而没有把知识上升到技能,知识学了也没有用。但知识和技能还是各自成为一个系统,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有先后顺序又要阶段侧重,相互起作用。第十一,考试有类型之区别吗?当然有。平时的小测验、期中和期末的成绩测试、中考、高考、英语竞赛,这些不都是考试吗?这些考试有什么区别?这是个热点问题。目前我们平时的教学和考试是不对这些考试类型做区分的,训练和考试的题型和内容都按照中考、高考题型进行,其实这对我们的教学是极其有害的。另外,英语学科高考的题型改革也是势在必行,不应该出现大量的选择题。全国20余套高考英语试卷,平均有80%左右的选择题,这是极其荒唐的。所谓的客观题型产生于1911年的美国,主要是三选一、四选一或五选一的多项选择题。而选择题产生于1919年,是第一代现代语言考试的主要题型,是建立在所谓的正规测量的标准化理论上的一种考试形式,其最大的所谓的优点就是客观(objective)和可信(reliable),其实不然。但选择题并不等同于标准化考试(standardized tests),标准化考试指信度、效度、区别度和真实度高的考试,其题型是“客观题+主观题”,并不完全是选择题。这是一种很糟糕的考试题型,是第一代考试的标志题型,在一百年前诞生时就遭到批判,特别是受到了国人的批判和抵制,一直饱受争议,在国外早就被抛弃,其弊端有30个之多,最主要的弊病在于不利于学习,不会使用,还极易作弊。英语考试现在成了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就是要消除大量使用选择题这一大弊端。第十二,英语教学中是否使用母语?英语教学中应该使用双语(bilingual)还是单语(monolingual)?答案很简单:英语教学中必须使用母语来组织教学和解释。201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后翻译题增加了六倍,虽然有点矫枉过正,但值得欢呼。中考、高考英语试题没有翻译题的时代即将结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多说英语,适当的双语对照和翻译可以使教学更省时省力,更便于学生理解。但要适当控制汉语的使用,不能多说,尽量多讲目的语(英语),尽量去创造语言环境。现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英语观摩课都采用全英授课,是非常不正常的,是在明显作假,真实的英语课堂不是这样的。第十三,高中英语听力和语音怎样教学?我个人认为语音教学和听力必须要做,而且是要做好,做到位,因为语感和语境是语言存在和交流沟通的必备条件。口头和书面的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也要做,我们对语境的研究比较薄弱,但这是必须要做的。中国人学英语是学一门外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我们的母语和英语差别很大,在语音上差异更大,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所以,语法、词汇和语言这些语言知识(也称为语言形式)尤为重要,离开了这些知识,其他技能和能力就无从谈起。第十四,教学中改错环节是否必要,如何进行?改错是必须做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有些教师故意不纠错,怕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表达的流利度,常常直接在黑板上给出正确答案,但这样做,学生的学习根本没有产生。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结束时总结归纳错误,或者直截了当,当面纠错。对那些普遍存在、常犯的差错不一针见血地指出并纠正怎么能行?错误往往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如果不改正可能永远出错。第十五,如何解决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对待优秀生,特别是如何对待中等生。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学生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英语学科尤为严重。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就主张 “抓中间,带两头”,这是非常好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而且多尖子生,符合“中等生成才理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意。而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往往两头都抓不住,最后还把数量最多的中等生丢掉了,这是极其错误的。现在很多地方搞分层分班教学,也就是所谓的“自然分层”“大班教学”,鼓吹这就是“均衡教育”,其实这是在坑害学生。关于这些现象我们以后再深入交流。第十六,什么是原汁原味?所有教材的内容并不都是原汁原味的。教师必须具备取舍教材、改编教材、活用教材的能力。我创办的《英语辅导报》上面的材料都是原创的。第十七,教辅是否有作用?目前,“粗制滥造”的教辅很多,需要大家细心筛选。特别是有些培训学校和线上(网上)辅导,更是不靠谱。好的教辅是对教学、教材和教师的有益补充,而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的学习雪上加霜。相比之下,《英语辅导报》和《考试与评价》是有思想、有特色的教辅报刊,值得订阅。第十八,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怎么搞?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正在进行中,从2000年开始,已经举办了十多年,并已派出1200多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其中有近600名高中教师出国留学。该项目实行全国统考选拔,主要是在英语诺丁汉大学和布莱顿大学学习。从2014年开始向美国的乔治城大学和加州大学河岸分校扩展,欢迎全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全国选拔考试,获得去国外培训的机会。第十九,高考是否有拐点?最近,高考英语的分值和去留成为社会热点。把英语作为考试改革的突破口是件好事。其实英语学科近几十年来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现在教育部把英语考试,特别是把英语高考作为考试改革的突破口,倒逼教学,我认为英语教学的改革是个促进。但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够,要防止国外考试趁机而入。在这方面我们中心和英语辅导报社已经连续几十年做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NEAT),具备了参与英语社会化改革的条件。最后一点,英语教学会不会有大起大落?答案是不会。英语教学热了这么多年,现在必须冷静下来进行深刻的反省反思,理性思考,解决一些方向和方法的问题,使我国的英语教育走上健康科学发展之路。(本文系2013年10月23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学术报告。转载自《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2期)

赤壁上

英语教育改革的理念问题——李宝忱老师访谈录

包天仁(以下简称“包”):李老师您好!我们是老朋友了,这次在北京见到您,很高兴。我记得,您年龄比我大多了吧?别来无恙?李宝忱(以下简称“李”):包老师您好!我比你大好多,已进入耄耋行列,如今身体还好,精力充沛。包:您那个年代学英语挺不容易的啊。李:是啊,经历比较多些。包:您是英语老教研员。据说您的英语经历不是一马平川,还比较曲折吧?李:是啊,挺曲折。40年代,日本占据北平时期(首都北京,解放前称“北平”),我上小学学日语,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和解放初期。我上初中,学英语,用的是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1950年上高中,那时中苏友好,一边倒,改学俄语。高中毕业,由于是共青团干部,分配到党委宣传部当理论教员。1956年国家搞建设,号召在职青年上大学,我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那时叫北京俄语学院)。1961年毕业后,先教俄语,后来中苏关系紧张了,俄语课大幅度缩减,英语课不断增多,便随大流改行教英语了。教英语时,我的同事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本科生,一起教高三,学生不少是社科院、外交部的子女。我的压力很大,就晚睡早起拼命学,除教教材外,对考英语专业的学生,我还把《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补充教他们。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教学效果不错,名列几十所高中前列。我参加了高考评卷,我把对1983、1984、1985年高考试题评价寄给了高考命题人北外的梅仁毅教授、祝珏教授、李贺教授,他们分别作了回复。他们均强调中学阶段,一定要打好双基,除对课本教材要精读外,要适当配合教材选好的阅读材料开展泛读。我把他们的回复转发在英语报刊上,受到全国各地英语同行的关注,得到了区教育局长的点赞,因而调入了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担当英语教研员,关注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教师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我的以上经历可以看到,在基础教育阶段,任何一个国家多开设哪一种外国语,都是与当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和本国的利益相一致的。简言之,外国语的兴衰与其国力的强弱是绝对相关的,而国力强弱的具体突出表现,就是它在世界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诸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上周我从网上看到来自国家汉办的数据显示,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逾1亿人。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为什么汉语学习者会越来越多? 说到底还是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扩大、国际地位提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整个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极大地增强了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此外,孔子学院也带动中国语言大踏步走向世界。截至目前,已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6所孔子学院和107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各类学员210万人(含网络学员55万人)。很多民间机构,也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由此可看出,汉语正在逐步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凸显。好了,再回首,不忘初心,先说到这儿, 进入正题吧,包老师想谈点什么?包: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很成功,各国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才有多少学员,这也太少了啊!即便有几千万人学汉语,与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相比也是太少了,咱们今天不谈这个事情。我想和您唠唠当今的英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一直都有一个热点访谈栏目,由我主持,现在国际上流行很多的观念,并有很多的反思。著名学者Scott Thornbcery提出Dogme Teaching Approach。英语reflective这个词很火,反思或反省的意思。Dogme Approach指积极的,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包括反思的做法。还有一种解释是Teaching Unplugged, which raises a rather burning issue of overusage of supportive materials as well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classroom.有人说是外语教学的新趋势。我国从1980年代初就开始了素质教育。1997年我给当时的国务院李岚清副总理写了封谏言信,对英语教育提出十条建议。李副总理有92个字的批示,当时转给国家教委领导。之后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失误是教师被边缘化了。这几十年我一直关注世界各国的课改进展情况,包括中国的课改。中国的课改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期了。课改面临着几大挑战。第一个是政策问题。教育政策的决定过程中缺乏民主;第二个是专家学者这个庞大的队伍,包括教研员队伍在引领、指导着课改;第三个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包括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培训的问题;第四个是考试评价停滞不前的问题,导致题海泛滥。可以说,这四座大山压在中国课程改革上面。其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重中之重,英语是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指的是教师职业发展。李: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包老师长期关注、研究国内外英语教学教改工作,视角广阔,思考深刻。我在基层,与一线老师打交道多些,现只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说点想法。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承担着塑造人类灵魂、传承人类文明火种的神圣使命。前者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因为身教重于言传。榜样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后者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终身好学,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掌握真本领,报效我们的社会,服务我们的祖国。 从宏观上讲,党和国家要求各级学校,党委,校长,教师,团委,少先队,在校人员,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社会团个体,社区,家庭,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对于教育方针“五育”的理解,上次访谈时我说过:“五育”应看成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既统一又独立,德育管方向,智育,美育,劳育是基础,体育是载体。每一种育都有层次性,德育的层次性,最起点的双基是基本文明 ,基本道德,如果基本文明 ,基本道德都做不到,什么信仰理想就全是空谈。再者,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学科目标是有区别的,教育的总目标是立德树人,而基础教育有诸多学科,由此延伸到学科教学。但在全国看来,英语课,淡化双基,高谈维度,名目繁多,淹没了英语课的本体,课上学习“语言能力”少了,高大上“关于语言的事”多了。要知道盖高搂,地基加固好了,才能起层万丈。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近期,在某教育刊物上,文章前罗列多种光环的专家(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核心组成员),在解读2017年新课标时说:“首先,语言是交际工具,具有工具的活动属性。”可大笔一挥,文章勾勾弯弯提倡的还是“习得”那一套交际法、任务型教学、微课堂和翻转课堂,而对传统的教学法:翻译,背诵,句型操练,称之为“不受欢迎的学习方法”,惊叹其何此“顽固”,为什么“不销声匿迹”。英语课主要是学习外国语,把英语和汉语架起一座桥梁,把国外好的东西引进来,把我们好的东西宣传出去。上课不要复杂化,双基打牢靠了,维度,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价值观,要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学习之外。知识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价值观等的内化,要经历学生主观自我体验,自我构建的过程。对各种教学法的看法,我在几家报刊上都表明:当下中国基础教学阶段,绝大部分地区主要开展外语教学,不是二语教学,要“学得”,不是“习得”,我赞成“中西合璧,古为中用,洋为中用,重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但要与当今中国国情、学情、教情相结合,移植本土化的观点。”关于教学法我和包老师多次议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有法”,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而定,所以,最终还得是“贵在得法”。对于各种教学法都应该采取正确态度,实验要积极,推广要慎重。积极和慎重的具体含义应该是:参加实验的教师要自愿,克服过去那种行政命令改革的现象,让教师自觉自愿地进行改革,各个教学法之间,也应该是相互学习和相互支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由于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合力作用产生的良好效果。不是,也不能是单靠某一种方法,包治百病。任何教学方法的力量,都不是无穷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把所取得的教学成绩都归功于一法之得,千功万功都归功于一种教学方法,功劳让一法独占。从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原则等方面,来观察和评价各种教学法,就会很自然地发现,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既并列,有明显的区别;又密切联系,有部分重合。各个教学法的不同名称之间,也是既并列,又重合。A中有B,B中有A。它们的关系,不是绝对的、相互排他性的,即:甲不是乙,乙也不是甲,张三不是李四,李四也不是张三。相反,各种教学法之间,倒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像两个既并列、又重合的概念一样。例如:“青年”与“妇女”这两个概念,“青年”中有“妇女”,而“妇女”中也有“青年”。许多教学法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有同样的或类似的情况与性质。任何教学法的内涵与外延,都具有某些不确定性和不固定性。多数教学法也不是某种学科专用性的;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自然而然地是相互联系、部分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现在我们过分推崇国外的一些教学法,使其本土化,但忽视,甚至排斥对我国现在的本土化教学法的实践和推广。包:但是最终还像是中国教师在中国用自己的教法解决中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的问题。所以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百多万教师的问题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发达国家对教师的培训时间,每年平均是一百小时以上。中国的教师培训时间还远远少于这个平均时间。关键是有些培训误导了教师,教师培训后反而不会上课了。教师的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教学新手(novice),经验型(experienced),反思型(reflective)和专家型(expertised)。您如何看这个问题?李:培训时间长短是一回事,关键是内容。为了贯彻课标,每次都培训教师,第一次课标把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列入课标强行在全国推进,经过十年,遭到抵制后,第二次又把任务型分为强任务和弱任务,宽任务和窄任务推进,违反学习规律,硬要先输出,做事情,后输入,结果食“洋”不化,术语堆积,故弄玄虚,让人听后不知所云,又过了十年。第三次也就是2017年的新课标,如前所述,配戴光环的专家解读新课标时表面说:“首先,语言是交际工具,具有工具的活动属性。”而真正大讲特讲的还是那一套二语“习得”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洋经验,洋理论,洋教法,几十年不绝于耳,对年轻教师危害不浅,正像他们所讲,越学越不会教。包:也许我国的各项改革,都像这样经历过试错的过程,可能是我们的课改总一错再错,甚至是知错不改。难道被国内外实践证明错了的东西重复做多次就会对了吗?李老师对现在教师的专业水准,您如何评价?李:自从2001年后,小学搞快乐教育,英语提倡玩,单词少得可怜,中学搞任务型“真实”情景教学,费力多多,加之高大上的要求频繁,真正花费在专业上的备课时间,少之又少,样板儿课,词汇,词组,句型,不能展开显性讲解。好的,有效的传统教法,统一被列入老一套教法的行列。难怪湖北黄冈中学两位有27年教龄的高中英语老师撰文“刍议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本土化发展”道:“中国的学生总量庞大,所处地域的经济状况,文化风俗差别巨大,岂可全国推行某一种教学方法?(显然指任务型教法——笔者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千人千法,不拘一格,才是常态。中国人学外语应有中国人自己的智慧。” 不久前您访问重庆市教研员伍家文老师,问及重庆市英语改革情况时,伍老师说:“我从学校实际教学了解到,英语教师白天用任务型教学法上课,应对领导检查,而晚上用另外的教学方法再重复白天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应对高考。”包老师的执着和敬业精神,令我十分钦佩。包老师从教中学到教大学,做大学校长,办报业集团成了企业家,与国外英语专家经常交流学外语的理论,花重资帮助一线老师到国外学习,还接地气到一线了解实情,与许多专家,学者开展访谈。我和包老师每月都见面,因为我每月都拜读《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上的访谈录。我了解到,这次课标修定有200多位专家参加,历时四年,修订过程中,还向600多位专家做了访谈,征求意见。包:几十个学科,一个学科才几个人?我认为调研的人数还不够,就没有做到民主。尤其是反对意见,更需要倾听。课标制定要经过多轮讨论,听取各阶层不同的意见,才能制定出比较科学的课标。李:课标组原来的成员多是主张二语“习得”的,3.0版课标组大多数还是原来的成员,为什么不吸收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长彭龙参加,他在2017年4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发表过《推动外语教育本土化发展》。文章中说:“在外语学习中,国外的教材成了最权威的教材,国外的教法被说成为最科学的方法,英美等国家的课堂被理想化为外语学习最给力的课堂。这种动辄以外国的尺度来审视中国外语的做法,只能勉强称之为外语教育‘在中国’而不是‘中国的’外语教育。我国有独特的历史和国情,必须走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就需要使外语教育内在地成为‘中国的’——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为中国人所接受,成功运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唯一的,考虑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尝试多种教法。我同意您的意见,关于课标,应该展开讨论,不同的意见可以交锋。现在有些人怕交锋。包:是的。有人认为,歪理说一千遍就变成真理了。教育是培养下一代人才,所以课改不能总在试错。“核心素养”的提法值得商榷。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双基”和四个关键能力的培养。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而林崇德等人提出的“核心素养”有太多的版本,我们无从知道它的基本含义到底是什么。李:核心的要素太多,就谈不上哪些是核心,哪些是非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教育系统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前沿阵地和主力部队,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怎样保证三种教育不脱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校教育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家庭教育关注能力和品质方面的培养,社会教育更多关注社会价值、团队合作、实际经验、成功要素等方面的积累。怎么更有效地协同,互相渗透,互为因果,从而培养出更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画线句子是我画线的,这就把教育总目标和学校教学、学科目标区分开了。包:我们希望中央的文件都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另外,《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今年正式出台了。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学段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这有助于解决我国各项英语考试标准各异,英语教学与测试目标分离、学习目标不连贯等问题”。我本人质疑这个量表能推动国内外考试对接,实现“量同衡”。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我不大了解,只是从网上知道,《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已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实施。这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此外,雅思、普思考试率先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预计2018年底完成。如今中国的学生经受各种类型的英语考试,高考、四六级、专四专八、雅思、托福 等等。不仅如此,高考英语由于地域差异,所考的试卷也有不同。这些考试从方向、内容、形式、题型、计分等不尽相同。那么如何公平权威地衡量学生的英语能力就成了难题。举例来说,新课标英语135分的和北京试卷140分的,哪个英语水平更高?或者说我六级考了550分,我去考雅思可以考到多少分?有人说,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就是为了改变目前外语考试种类繁多的问题。这个量表参照外国,要不要给人钱,我不知道 。大家给钱搞这个项目,他们为的是什么?我就知道:教育产业化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国家的教育若是失去了公平公正,搞贫富圈子,搞产业化,那一定不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民教育!包:这不仅是教育产业化问题。这涉及到国家考试主权的问题。英语教育改革遵循什么样的理念,这需要达成共识,各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要有批判思维能力,不应盲从于一些所谓专家的说法。英语教学界的错误理念很多,这些错误理念正在摧残我国的英语教育,需要一一肃清。例如,现在流行的“学习金字塔”就是一个错误典型。李:“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1946年提出的。他画了3个10个层级的锥型的Pale’s Cone of experience,后来被人演绎成所谓的“the learning pyramid”,“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学校(英文:school;ecational institution)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再者,戴尔没有尊师重教的理念。教育与国运相连,教师与国脉相牵。推动高质量发展,掌握主动,赢得先机,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人的发展之所以千差万别,国家的命运之所以迥乎不同,便是由于教育有高下之别、教师有优劣之分。教师职业之所以神圣,就在于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是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根本所在。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繁荣兴盛程度。可以说,获得尊重的教师更能照彻人心,尊师重教的国度更有发展前途。遍览世界强国,无不将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教师无不受到尊重和赞誉。只有凸显教师的重要地位,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让人羡慕的职业,才能不断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戴尔忘记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通过间接知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年轻一代只有踩着前人的肩膀,才能攀登高峰,一个人不通过老师的传承,一切一切都要亲自实践,是不现实的,人的生命时间有限,经历领域有限,一般人不通过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不可能成才。因而大力宣传“学习金字塔”理论,误导家长,蒙蔽孩子,是十分有害的。包:经我考证,“学习金字塔”根本不是戴尔提出的,与戴尔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实际上,“学习金字塔”就是个伪学术。这个问题,以后专门再讲。我认为,英语课改最主要的失误就是淡化、否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使大部分受教育者获得他们终生发展的关键能力。李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李:答复您的问题之前,我先讲两个故事。去年我看了中美建交时我方翻译施燕华著的《我的外交翻译生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她的自序中写道:“我18岁开始学英语,已经没有学外语的年龄优势了,照一般人的说法,舌头已经硬了,但是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对我们这些学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连晚自习都陪我们练语音,他们还仔细批改我们的作文,写下批注,我记得有一次,周珏良教授在我的作文的一个用字下画了一道红杠,旁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着实让我琢麽了好长时间,查了许多字典才恍然大悟。我感谢所有教过我的外语学院的老师们,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帮我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在施著“建交公报措辞反复斟酌”一节写道:“午夜12点多,电话铃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电话那头传来章副部长的声音:‘小施,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章副部长的办公室在三楼,我在五楼,我跳起来,飞奔下楼,到了他的办公室,只见他埋头在看字典。大办公桌上摆着大大小小各种英汉字典。章副部长问我:‘小施,你看这acknowledge翻成‘承认’有没有问题?’我愣住了。公报中有一句话,是美方提出的,译成中文是:‘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立场, 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翻译这句话时,曾想用‘认识’,但觉得‘认识’ 立场似乎不符合汉语习惯,专家主张用‘承认’更通顺,况且字典中acknowledge的第一定义是recognize(承认)。我打开字典,指给章副部长看,绝大多数的美国字典都把‘承认’作为第一条定义。中文稿已经中央批准,要改动的话,还得重新上报, 时间不允件。章副部长思索片刻后决定不改。”由此可见,基本功,何等重要。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作者北京新航道学校校长胡敏的力作《坚持者赢》(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中的几段话:“如果世界上仅有一种方法能够成功,那一定是用心,英语学习也不列外。”他特别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任何事情的成功,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所谓的捷径就是要你执着地去把某件事情做到极致,最后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他还说:“古人云:精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言的输入决定输出,语言的重复决定品质。” 显然在学校,学生要学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老师,课本学习前人的经验总结,如果一切都要从做中学,要自己逐一实践,这是极其不现实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搞二语“习得”的专家,长期脱离国情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英语课主要核心素养是掌握语言能力,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强调语言内容没错,可要知道内容是通过什么语言形式表达的,语言形式往往是作者内心深层感情的表达。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英语教师要做君子,就要做英语教育之本,育出具有英语语言素养的人。英语课要以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为主,这样才能引导得法,左右逢源,营造出一个使智慧火花喷出来的学习场所。以语篇为例,只要双基牢靠,高中学生由于受党团教育,政治课的理论提升,语文课的长期培训,自然会对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主旨大意,社会影响,如何评价以及读后感想,用英语口头和笔头加以表述,从而让课上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亮彩。我们是中国教师,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明明白白做人,理直气壮讲理,于人有利,于己有益。与外国人打交道,讲得清,看得准,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报道出去,把国外好的、先进的东西介绍进来,共同打造人类美好的共同体。包:我国当前教育出现的乱象主要是课改观念误导所致。正规学校教育教学排斥教师的教与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使得学校教学质量下降,校外补习火爆。您认为教师应该如何教与导?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人,要体现在课程改革当中,教书育人,既传授知识,又示范做人。提倡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合作,也没有错,只是不能宣传过了头,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英语教师要成为学生英语学科学习外语的传承,引路人。就要强调英语学科特色,比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一句话如果语调不一样,含义可能相反。词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更为重要,如我在给学生讲介词时举的几个例句,1.朝鲜在中国东部;2.日本在中国东部;3.台湾在中国东部。第一句朝鲜与中国领土连接,介词用on。第二句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介词用to。第三句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中国领土内的东边,介词用in。三个介词绝对不能用错。语法有哪些项目,句型有哪些异同,短语有哪些。教师教学能力强的话,就能使学生明白这些语言特点,同时还激发学生的情感。语言教学不能把情感单独拿出来讲授,忽略了学科知识,而是要把情感渗透到语言学习过程当中。英语教师有了教学功底,就能教出好学生。英语教学要遵循我国的古训: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英语教师要敢于担当,敢于面对正误,作出选择。包:为避免英语教育变成应试教育,在考试命题技术、题型改革上应该加大力度,特别是英语试题要大幅度地减少选择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举措能促进英语教育改革?李:从《中国教育报》获悉,为了突破分分计较,解决分分必争的局面,今后要把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核范围。这也要多讨论,多实验,不能一蹴而就,凡事欲速而不达。如有些评价怎样确定公正,公平。依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各类学生学生人数加在一起将近两亿。如何搞好教育,事关全国,事关每个家庭,事关国家的未来,因而您每次访谈,我都关注。包:非常感谢您,我们意犹未尽。希望多交流。谢谢!

银英

福建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校公示!漳州多校上榜

闽南网12月16日讯(闽南网记者 张韩丰 通讯员 胡锶齐 吴秋华 陈明贵)近日,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公示了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基地园)名单,漳州11所学校榜上有名,分别是漳州市实验小学、漳州第一中学、南靖县第二中学、闽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漳州市第二中学)、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漳州八中)、龙海市第二中学、漳浦第一中学、漳州市第五中学、云霄第一中学、诏安第一中学、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经有关专家评审及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审核,本次共遴选出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基地园)143所,其中,漳州共11所学校上榜。多所学校负责人纷纷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学与研究能力,打造学科教学研究品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研究能力的名师,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一、具体名单如下:【小学】漳州市实验小学(数学)【初中】南靖县第二中学(语文)漳州市第二中学(数学)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英语)漳州第一中学(生物学)【高中】龙海市第二中学(思想政治)漳浦第一中学(历史)漳州市第五中学(地理)闽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云霄第一中学(化学)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生物学)漳州市第五中学(信息技术)诏安第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幼儿教育】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二、部分学校风采展示:【漳州市实验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漳州市实验小学重视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以抓课改建设为主体,从中培养人才,创名师工程,育青年才俊。目前,在187名在职教师中,学校有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4名,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25名,参加省名校长培训1名,参加省名校长后备人选培训2名,参加省骨干校长培训3名,省教学名师培养对象1名,省学科带头人13名(含培养对象),参加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15名,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10名,市研究型名师13名,市学科带头人24名,市级骨干教师25名。近年来,学校有24节课参加全国、省级教学比赛均获奖,其中12节获全国一二等奖,18节获省一、二等奖。【漳州第一中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接到基地校申报通知后,漳州一中初中生物教研组全体老师共同探讨,申报课题,撰写申报表,一起为基地校申报献策献力。本次学科教研基地校申请立足一线教学,注重小课题研究,希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分享经验”,使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由“表层研究”拓展到“深度研究”,实现教研工作的创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作为漳州市第一所以外语教学为特色的公办中学,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漳州八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市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0多名,研究生20名,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与闽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国外友城厦门外国语学校等积极对接、交流,外语办学特色明显;历年中考中英语成绩名列前茅。该校生物组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1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1人,福建省中小学实验说课活动省一等奖1人,福建省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2人,福建省初中生物教学研讨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1人,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卢嘉锡基金奖1人,“一师一优课” 推省优的3人,推部优的1人。【闽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闽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漳州二中)现有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等专家级教师8人,市级以上优秀名师、研究型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余人,漳州市十佳教师、学科十佳教师10人。近三年来,学校有7个省级课题、17个市级课题立项、结题;教师荣获国家级奖项18个、省级奖项26个,市级奖项75个,发表CN论文100余篇。近年来,该校多次被评为“第一批福建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第二批福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英语、生物)学科基地校”。【漳州市第五中学】漳州市第五中学教师在创新、实践方面率先垂范,修炼内功,取得各种优异的成绩。今年,实验说课比赛中,黄艺婷老师的《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获生物学科省级一等奖;陈雅玉老师的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获物理学科市级一等奖;阮育红老师的《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获生物学科市级一等奖;苏梅霜老师在体育学科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南靖县第二中学】南靖二中创建于1956年,1970年增办高中,是一所拥有60多年校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二级达标高中,被评为福建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学校现有教职工192人,中高级教师150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2003年以来,学校共培养出5000多位大学本科生,连续多年获得漳州市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先进校。学校已培养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4个,连续四年获得足球省联赛三等奖,校园足球正在蓬勃发展。【来源:闽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黑或白

英语“四位一体”高考总复习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总结

一、引言2014年9月3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有了重大调整,英语教学回归语言本质,更加重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我校地处北京市郊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北京市的整体水平偏低,英语教学实效性较差,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英语。如何提升郊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水平,提高郊区的英语教学质量,从容应对高考,同时促进英语教师的成长,是教师们面对的主要问题。基于上述现状,我校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高三年级进行了英语“四位一体”高考总复习教学方法的课题实验。现将实施该教学法的过程及成效做一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广大学校及高三英语教师有所借鉴。二、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概述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实验研究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批准的一项国家级重点课题。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由包天仁教授30年前创立,经过二十多年的全国立项实验、再实验的反复实践、磨合、发展、创新,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理论框架明晰、操作方法具体、教学材料充裕、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学法。英语“四位一体”高考总复习教学方法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一个具体教学方法。它的基本教学原则是: 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基本框架主要包含两个金字塔,即大“四位一体”和小“四位一体”。大“四位一体”主要指复习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即阶段训练(知识归纳、巩固)、专项训练(技能训练)、综合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模拟训练(高考前热身训练)。阶段训练是高三复习的重中之重,用时最长,内容最多。小“四位一体”主要指“阶段训练”中的四个过程:语音和词汇、语法结构、课本内容和综合训练。三、实验的指导思想在实验英语“四位一体”高考复习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入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如演绎、归纳、联系、比较等;充分给予学生锻炼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力亲为体验语言;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迁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的目的是完善学生的思维,力争使学生做到认知结构系统化、结构化,能对认知过程进行自我监控与调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四、英语“四位一体”高考总复习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该教学法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阶段训练(知识归纳、巩固),时间是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底,共12周。阶段训练是“四位一体”中的“第一位”,重点复习初、高中英语基础语言知识。将初、高中所学的全部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课本要点整合,将之系统地安排在12周的英语阶段训练之中,逐个击破。每周都会科学安排词汇、语法、课本复习及综合训练。顺序是: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课本内容——综合检测。具体做法是:(一)阶段训练1. 词汇、语音复习(1)准备阶段(软作业)梳理归纳考试说明词汇,以高考词汇为依托,按发音规则整合高考词汇表的3050个单词,注重从语音入手,教师预先布置好“软作业”,要求学生把3050个词汇按读音规则分类,科学系统地分配到12周。归纳的时间是一周,这样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既记住了单词的发音又记住了词义,而且任务是一周完成,化整为零,量也不大,学生也容易完成。通过音形义的系统归纳总结进行词汇复习,把高考要求的3050个单词重新整合,这样便于学生读准读音,准确记住词义。学生亲力亲为,他们很感兴趣,而且参与度也很高。如:第1周:按元音的读音规则、发音归纳整理含元音字母a, e, i(y), o, u, y的单词; 第2周:归纳和整理含元音字母组合的单词(如:ea, ou, ai, oo, au, ay, ia, ie, ee, oa, io, ui);第3周:归纳和总结含有辅音字母及其组合的单词(如含有c, ch, gh, ng, dg等);第4周:归纳和总结含元音字母+辅音字母的单词(如:al, an, ath, augh, ough, ex, ow, tain, ind, igh);第5周:归纳和总结含r(re)音节的单词(如:ar, er, or, ir, ur, are, ere, ire, ore, sure);第6周:归纳和总结含前后缀的单词(如:en, dis, un, im等前缀;tion, sion, ment, hood, ship, ist, ful, al, able, en, tive, ian等后缀);第7周:归纳和总结合成词(如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副词/介词+名词、名词+动名词、动词+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动词);第8周:归纳和总结由转化法构成的单词(如名词完全转化为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动词、动词转化为名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等);第9周:归纳和总结同音异形词和同形异音词;第10周:归纳和总结同义词和近义词;第11周:归纳和总结反义词;第12周:归纳和总结短语动词。(2)授课和训练、讲评阶段该阶段主要分四个环节。首先是准备,课前教师提供知识归纳项目,给学生布置“软作业”,即上述安排。依据发音规则让学生自己梳理、归纳总结高考词汇。其次是授课环节,让学生呈现整理出的词汇。由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呈现课下总结的词汇,同时引导学生补充漏掉的词汇,并加以分类,为下一步的输出奠定基础。这一环节可采用讨论式、研讨式、辩论式等多种呈现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收获很大。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充分体现以学习为中心,不局限于学生间的交流,更多的应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再次是操练或训练。这一阶段是对授课的巩固性练习。方法包括听、说、读、写、译(替换、造句、补全句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授课时与学生讨论这一语言实践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如替换、造句、翻译等方法练习刚刚复习的词汇,使学生逐步掌握词汇的拼写及具体的运用能力。最后是输出环节或称应用环节,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这一阶段大部分的输出可以放在课下,课上教师引领示范就可以,如模拟语境应用。教师设置具体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巩固应用词汇。方法:从词到词块,再到句子层面,最后到微型语篇或与高考难度相当的语篇输出,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扩展,达到产出更多的目的。2. 语法复习该部分主要把高考要求的12项语法由浅入深地系统安排在12周复习完成,方法是:语法情景再现——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引领操练、巩固——从句子层面到语篇层面输出。下面以虚拟语气为例进行说明。教学目标:At the end of today’s lesson, we’ll be able to use Subjunctive mood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1)导入 教师给出几个句子,再现语法情景并要求学生阅读后找出其中的区别。1. If it is sunny tomorrow, we’ll go outing.2. If the sun were to rise in the west, I would change my mind. 3. If I were a bird, I could fly in the sky.4. I failed again. If I had been more careful, I would not have made such a silly mistake. (2)学生归纳总结,并完成下面的表格。表4.1.2.2.1 虚拟语气总结(3)教师引领操练巩固此步骤先给出一些练习,让学生模拟真实语境,在句子层面输出。练习部分的设计主要遵循从控制性到半控制性再到开放性、从句子到语篇的顺序,层层递进,也让学生的知识操练和巩固逐渐深入。3. 课本复习 在这一环节中,师生以教材为载体,整合课本内容。采用的方法是:情景再现课本的词、词块,欣赏及仿写课文的佳句、典型句式,最后依据话题、微型语篇或与高考难度相当的语篇进行输出。采用的主要策略有:语言再认识——重新感悟模块词汇及语篇;文本再理解——在文本中复现词汇、佳句;联想归纳 ——整理核心内容,培养学生思维;内化运用 ——分层分级内化,进行巩固练习;输出反馈 ——依据“话题”,输出写作。该部分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师引领下,让学生体验、归纳和概括,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为转入“专项训练”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4. 综合训练在高考复习知识训练阶段,每个阶段在进行语音词汇、语法和课本复习外,还应进行综合训练,即在知识复习阶段还要进行一定的阅读、写作、完形、翻译、改错等综合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知识时看到一些综合题型和原版文章,为以后的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打好基础。依次完成上面每一个阶段的复习后,可利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用阶段训练题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测,通过教师全批或师生互批、师生面批等多种方式,检查这一阶段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依据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详细讲评,各个击破阶段复习的重点、疑点、难点及错点,并且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适时复习,以确保掌握这个阶段的知识。在上面12个阶段复习课和阶段检测课结束后,高考要求的各项知识和课本内容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这样,阶段训练就结束了。(二)专项训练(技能训练)该阶段时间安排在2015年3月初至4月初。复习内容为听力理解整合、单项填空专项、完形填空(思路、技能指导)、阅读理解(6种微技能及综合)、写作,以及交叉词汇的复习。主要采用的资料是《英语辅导报》社编辑的英语“四位一体”专项训练试题,以及课题组整合的经典试题。该阶段的目的是感受及领悟高考的思路,找出规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专项技能训练,以写作为例进行说明。1. 写作点评课选择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共性的错误(或3类不同层次的作文),以句子的形式展现在PPT上,或使用投影,师生共同点评。之后学生对展示的写作进行改写后再展示,并进行生生互评。2. 仿写写作课在教师有序的引领下,给出常用的功能句,从词块层面到句子层面,再到语篇层面,引领学生仿写,加强学生的文体和结构意识。3. 独立写作课 在前面仿写的基础上,依据高考题型(应用文、情景作文),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并由师生共同点评。(三)综合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该阶段时间安排在2015年4月8日至5月10日。主要采用归类历年高考英语试题、重组城区模拟试题及经典试题,对写作(应用文及情景写作)、应试技巧、非知识因素等进行重点查漏补缺。采用的资料是《英语辅导报》社编辑的英语“四位一体”综合训练试题以及整合过的高考试题。(四)模拟训练(高考前热身训练)该阶段时间安排在2015年5月10日至6月初。主要是查漏补缺、强化高频词汇及写作功能句,确保学生知识保温,以良好的心态参加高考。五、实验成效经过近一年的科学系统的实验,在2015年高考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加该实验的班级成绩见表5.1:表5.1 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其中,理科英语平均分为126分,超出市平均分11分;文科英语平均分为124.7分,超出市平均分19.5分。另外,试卷满分150分,机读满分(含听力、单项、完形填空、阅读)为107.5分。我校最高分145分,140分以上15人,130分以上96人,120分以上206人;机读满分 5人。通过实验,不仅高三学生获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课题组7名成员一年来团结协作,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课题组荣获国家级评优课一等奖的教师为3人次,国家级说课二等奖的教师为2人次,北京市市级课二等奖的教师为2人次,市级课三等奖的教师为8人次,区级评优课一等奖的教师为6人次,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的论文共有15篇,二等奖的论文共20篇。课题组还荣获北京市级论文一等奖的论文共8篇,二等奖的论文共10篇,北京市教学设计2等奖的教师为3人次。六、结语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组7名成员在领导的支持下,专家的引领下,在2015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科研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也达到了科研兴校的目的。(作者: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 谭瑛,转载自《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11期)

插翅虎

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运行一年,已与五所学校建立合作

经过一年运行,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以下称“基地”)通过与上海市特级教师座谈和访谈、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调研以及参与一线教研活动、与一线学校建立密切联系、组织教师培训讲座、举办海外专家系列论坛等工作,获得阶段性成果。1月2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悉,基地目前已与浦东新区海桐小学、浦东新区观澜小学、虹口区北郊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和复兴高级中学五所上海市学校建立合作,同时还在持续开展课标研究、教材编写等项目。2016年年底,获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以下称“基地”)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该研究基地主要任务包括制定上海市英语课标,参与编制中小学英语教材,以及培训英语教师。值得一提的,2017年6月30日,研究基地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召开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修订启动大会。首席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束定芳是这套知名教材的修订组组长。一年中,基地的主要成果包括四部著作和第一辑中文期刊《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以及创设国际上首本专注于儿童及青少年语言学习的英文学术刊物Language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其中,著作包括《上海市特级教师风采录》、《上海英语特级教师访谈录》,以及系统分析了11个国家或地区共105部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文件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国别研究报告》。当日,这些新书同时发布。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立于上外的研究基地,发挥了高校对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智力支持作用。上外将继续从人员配置、经费划拨、资源调配等方面给予研究基地政策支持和保障。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在致辞中表示,得益于上外的外语教育优势和文化,以及基地两位专家的精诚合作,英语基地成立一年来从理念到实践都成效显著,他代表上海市教委对此表示祝贺。贾炜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对基地功能的认识,立足解决上海基础教育问题的需要,基地是上海外语教学的“前线指挥部”,同时肩负着上海外语教学水平能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影响世界的重任。贾炜指出,学外语不仅要学语言,也要学好文化。因此,基地在研究实践中要关注学科内容,扎根中国大地,同时中外融通,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来思考教育教学的内容。上外党委书记姜锋表示,大学是学术的府第,来自实践的很多精彩的卓越的经验,能在此得到升华,一年的成果,充分证明了成立基地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姜锋回忆了自己学英语的过程,他指出,教育是蕴含有价值观的,怎么能让学生从小感受到文化的宽广,形成身份认同,是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外语教育为学子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能使他们从小就有观察、描述事物,以及形成自己判断的能力。当天,现场还举行了“中国基础外语教育高层论坛”,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基础外语教育这一主题作了报告。

大流氓

中国小学英语教学与考试

中国有近14亿人口,2.2亿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和1,400万在职教师,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和最大教育国,也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教学(TEFL)的最大国。中国小学在校生约1.1亿,绝大部分城乡小学都是从三年级(九岁),也有相当多的小学从一年级或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由于小学生学外语学得快、忘得快,校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各种校外英语培训规模日渐扩大。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兴起中国小学英语教学早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在沿海发达地区城镇和大、中型城市自发地进行。随着对外开放、国际化的深入,如加入WTO及奥运会申办,国家开始重视英语教学,199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就提出外语对中国人“格外重要”,之后更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中谈到,外语教学“不是一般教学问题”,而是影响中国对外开放方针实施,和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指出了外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亟需研究改进。从1997年中国正式决定开展素质教育至今,英语教育的改革一直是首当其冲。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教育部于1997年在英语辅导报社设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下简称“国家外研中心”),并发展设立《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要求项目研究“集中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测试、评估手段的改革上面”。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我们斥资1,000万人民币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理念、方法和测试研究,出资6,000万选派1,200余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出国留学培训。基于世界各国在小学开设现代外语的趋势和外语学习“时间拉长说”及“最佳期说”,中国在2001年决定正式把英语列入小学课程。当时英语课程条件性地于三年级陆续开设,要保证师资、教材品质,和至少每周两长两短四节英语课。现在全国多数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也有一些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二年级一般是每周一节)。但无论是小学中的哪个阶段开始,英语课时数都略显不足。中国小学英语教材经教育部审定批准使用的有23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占全中国半壁江山,各地也有很多引进和自编的小学英语“校本教材”。中国小学英语的坎坷之路中国小学英语规模大,但起步晚,起点低,饱受争议,一路蹒跚地走过了近15年的历程。总的看全国小学英语教学成绩不小,但问题也不少。究其主要原因,包括:一、小学英语一开设时就采用母语和二语“习得”理念,小学英语教学课因此没有真正的显性直接地教学(Explicit Direct Instruction, EDI)。二、小学英语课程和教材理念有误,倡导的事不见得适合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的任务型(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交际法,教材内容缺乏系统,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训练编排混乱,学生学不到东西也得不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玩”,培养“兴趣”,而不是学英语,多采用肢体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低估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适当使用母语和翻译;有的地方滥用现代教学技术,学案式的“翻转课堂”使教学 “demand high”,但学生“learn nothing”,到了初中还得重来。四、教师教育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不足,一个小学英语教师教四、五个班几百人并不鲜见,偏远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小学英语教师“走校”教学,有近半数小学英语教师是别的学科的“转岗”教师任教。五、考试测验滞后。到目前为止,中国除国家外研中心开展的“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 (National English Achievement Test,NEAT) 和“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 (National English Competition for Primary Students, NECPS)外,尚无成规模的全国性小学生英语考试系统,各地前几年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是不考不评,近几年又多考滥评。六、课内外和校外英语资源匮乏,雨后春笋般的课外校外培训使小学英语雪上加霜,造成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提前到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国小学英语考评现状中国小学英语考评前几年注重形成性评价,但忽略平时的学习进展测试 (progress test)和期中、期末的学习成绩测试 (achievement test),使考评流于形式。近几年各地加强小学英语的考评,但又产生了考试类型混淆、照抄中考以及高考英语考试题型和考试效度不高的问题,试题结构内容上改革创新不足。另外,各地都是由教研员和英语教师自己出题和评价,信度不高。但近几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变。特别是在NEAT和NECPS的开展以来,我们学习和借鉴了世界各地针对儿童学习者的英语考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考试题型和内容上做了大胆的改革创新,纠正了选择题 (三选一、四选一) 过多的弊病 (现在这两项考试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例是三比七),增加听力、口说以及翻译测验,得到了中国各地教研部门、学校和广大师生的认可,每年参加考试的小学生超过100万,涵盖小学英语各个年级,并连续十多年举办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总决赛等后续活动。目前,这两项全国性小学英语测试系统不断与时俱进,参加人数逐年增加。中国小学英语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前景早在15年前,国家外研中心在中国全面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之前,就对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学英语开设情况进行了仔细研究,这些年来开展大规模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国际交流活动。TESOL和IATEFL也都设有YL分会,由于国际化、全球化的加快,各国普遍提前开设小学现代外语课程。英语系国家在全世界大力推广双语教育,效果不尽理想后又推出学科英语(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rgrated Learning,CLIL),但这不一定适合外语、二语国家,正如Michael Swan所说“Language teaching is teaching language.”,中国的英语教学是EFL或TEFL,而经研究发现:外语教学背景下,少年儿童没有像母语那样,生理和心理与外语同步发展。外语学习起跑线设在小学三年级(九岁)是最佳期,过早和过晚学外语都不好。但要研究其优势和劣势,现在要做的是保住底线打好“双基”,做好小学英语的启蒙教育,为以后初中、高中和大学英语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学和考评是孪生兄弟,谁都离不开谁,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贯穿教与学。在英语外语教学和考评上,中国虽有过去2000年的传统和经验可供运用,但对国外近100年来的语言教育考评理念和方法的研究和学习、借鉴、创新不足,更多的是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这方面教训不少。目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期,要全面进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选择了考试与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倒逼教育教学各项改革,而英语、母语中考、高考改革首当其冲。全世界语言测试现在亟需研究突破的问题是考试类型、试题效度、考试题型和应试复习方法,中小学英语考试与评价的改革已列为国家外研中心2014至2018年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100项课题之一,可望通过全国性的大规模研究和实验,使中国小学英语考评工作在近期有突破性进展。(文章发表于《语言之道》 2014年九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