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是色而已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善端

2018年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摘要:连续4年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院校与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是高职教育科研的主力,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度在持续上升,公办高职院校的贡献度有所下降。小规模研究团队是高职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高级和中级职称作者是论文发表的主要群体,发文量占据绝对优势,来自公办本科院校的活跃作者数和贡献度更大。“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发文呈现明显的“阶梯型长尾现象”。从基金支持上看,高职教育科研的属地性较明显。高职教育研究关注议题呈现传统研究议题与政策热点、趋势关注并重的特征。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统计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举措,将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综合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职业教育科研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科研论文是研究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重要展现载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职业教育科研的水平与实力。课题组连续4年对高职教育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客观、持续记录高职教育科研现状,寻找高职教育科研的一般规律与发展脉络。本次统计范围为2018年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包括《职教论坛》(南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京)、《职业技术教育》(长春)、《教育与职业》(北京)4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以下简称“4家职教核心期刊”),以及16家高等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以下简称“16家高教核心期刊”)。2018年4家职教核心期刊共发文2148篇,较2017年2940篇和2016年3362篇下降明显,这也是连续第4年总发文量下降。剔除期刊中的卷首语、笔谈、资讯报告、报道、简讯、广告、简介、速读、投稿须知、要目检索等文献信息及撤稿文章和其他非学术文章共233篇,获得高职教育科研论文1915篇,16家高等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关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共136篇,故此次统计分析有效论文数为2051篇。一、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文机构分布情况本次统计沿用2017年5月教育部公布的2914所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18年未公布官方数据)。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普通本科院校1243所,其中公办817所,民办417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高职高专院校1388所,其中公办1068所,民办318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8年共有223所公办本科院校在上述20家期刊发表论文(比2017年减少23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27.29%;有30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在上述20家期刊发表论文(相比2017年减少5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8.75%;有62所民办高校(含本科和高职高专,比2017年减少18所)在上述22家期刊发表论文,占同类院校总数的8.44%。从发文院校数量和占比看,公办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下降幅度最大。1.公办本科院校发文情况。2018年223所公办本科院校发表论文740篇,占有效统计论文总数的36.08%,校均发文3.32篇。其中,发文4篇(含)以上的高校45所(比2017年减少7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20.18%,共发文476篇(比2017年减少116篇),占比64.32%,比2017年略有降低。这也是连续两年发文量和占比同时下降。发文5篇(含)以上的高校37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16.59%;共发文444篇,占比60%,校均发文12篇。(见表1)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8年30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表论文890篇,占有效统计论文总量的43.39%,校均发文2.90篇。与2017年相比,发文院校、发文规模和平均发文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发文3篇及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12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36.48%,发文642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72.13%,与2017年相比机构数、发文量以及占比都有所下降。共发文4篇及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计74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24.10%,共发文528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59.33%。其中,发文5篇(含)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计54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17.59%,共发文448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50.34%,校均发文8.30篇。(见表2)与公立本科院校相比,公办高职院校发文“头部聚集效应”稍弱,高发文量院校的发文量远低于公办本科院校。3.国家“双高计划”项目高校发文情况。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2019年10月24日公布公示名单,共有197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公示名单》。这些高职学校将是未来高职院校阵营中的头部高校,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共有120所“双高计划”项目建设院校发文481篇,校均发文4.01篇,明显高于同类院校校均发文量;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3.45%,占同类院校发文量的54.04%,发文的“头部效应”引领作用显著。其中,发文3篇及以上有66所,合计发文409篇,占比高达85.03%;发文4篇及以上的48所,共发文355篇,占比73.80%;发文5篇及以上的36所,共发文307篇,占比63.83%,在贡献率上头部发文活跃的高职院校更高,整体上呈现出阶梯状的“长尾现象”。(见图1)4.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8年全国民办普通高校与民办高职高专共计735所,其中63所在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占民办高校总数的8.57%;发文共计97篇,占统计论文总数4.73%,校均发文1.54篇,占比与校均发文量相比2017年略有提升,显示了民办高校的教育科研贡献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民办高校23所,共发文58篇,占比59.79%,发文量略有下降,但占比有所提升,显示头部示范作用在增强。(见表3)5.其他院校、机构发文情况。2018年我国成人高校中有12所在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36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76%,与2017年相比,院校数有所下降,但发文量及占比都略有上涨。其他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府直属研究部门、社会团体、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发表论文283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3.80%,与2017年基本持平;在总发文量下降的情形下,发文量、占比都保持基本稳定,显示出其他机构的教育科研贡献率在上升。其他机构中,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有23家,共发文131篇,与2017年持平。(见表4)其中,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各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共有11家机构发文,合计发文57篇,占比20.14%;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连续两年在除去高校的其他机构中发文最多,显示出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在高职教育科研贡献版图中所占比重较大,这类机构依托国家行政资源参与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中,为职业教育科研学术生态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此外,2018年在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文的中西部地区高校有253所,发表论文556篇,校均发文2.20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27.11%,占比与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有62所高校发表论文3篇以上。对比东部地区的294所高校发表论文1055篇,占比51.44%,校均发文3.59篇,无论是从总发文量,还是校均发文量来看,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科研活跃度和产出率仍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二、高职教育科研论文作者情况经数据统计与分析,2018年高职教育科研论文作者队伍情况具有如下3个主要特点。1.合作研究方面。单独署名和合作署名是科研论文发表的两种基本方式。本次统计的2051篇科研论文中,有972篇为单独署名,占论文总数的47.39%,737篇为2位作者合作发表,占比35.93%,269篇为3位作者合作发表,占比13.12%,三者合计占论文总数的96.44%,与2017年持平。(见表5)显然独立研究仍然是职业教育科研发表的重要形式,但与2017年对比分析可发现,单独署名比例下降了5.63个百分点,2位和3位作者合作发表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47和2.62个百分点,小规模研究团队作为高职教育科研活动主要形式的地位在逐步提升。此外,4人合作发表45篇,占比 2.19%;5人及以上合作发表共计28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37%,其中最多署名作者为7人。对比职教期刊和高教期刊科研论文的作者署名情况,可以发现高教期刊中合作署名的比例更高,单独署名的比例更低,且两人合作署名占比最高,显示了更高的合作研究普遍程度。(见图2)2.职称方面。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因此,作者的职称信息是反映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指标。本次统计的2051篇论文中,有1967篇论文作者有职称说明。其中,第一作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论文有382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8.63%;第一作者副高级职称的论文819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39.93%,高级职称共发文1201篇,占比58.56%,占比与2017年持平。中级职称发文576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28.08%,两者合计占比86.64%。与 2017年持平,中级以上职称作者在作者队伍中所占比重保持稳定。(见表6)此外,在读学生发文的活跃度有所上升,其中博士研究生发文73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3.56%,比2017年增加8篇,占比提高1.01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发文98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4.78%,比2017年提高0.59个百分点。对比2018年高职研究的作者职称情况发现,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作者是研究主力,发文量占据绝对优势。不同的是,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表中, 正高职称作者发文比例高于其他职称类作者,且正高级职称作者发文比例高于高职教育研究中正高职称作者发文比例。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表中,副高级职称作者发文比例高于其他职称类作者。此外,博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表现得更为活跃,硕士研究生在高职教育科研领域更显活跃。(见图3)3.活跃作者方面。我们将2018年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定义为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活跃作者,共计58人。(见表7)通过整理分析发现,活跃作者人数占全部第一作者总量(1 703人)的3.41%;活跃作者共发文217篇,人均发文3.74篇,占被统计论文总量的10.58%。其中,来自公办本科高校的活跃作者有28人,占比48.28%;来自公办高职的活跃作者21人,占比36.21%。三、高职教育科研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在2051篇统计论文中,有1600篇论文为各项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占比78.01%,比2017年提高了7.37%。将论文基金以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和其他进行归类,受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共计145篇、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670篇、厅局级基金资助540篇、校级85篇、其他160篇。(见表8)与2017年相比,受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占比分别提高了22.74%、28.07%。比较来看,高职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论文中,受到省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比相差不大,高职教育研究领域受到厅局及其他基金资助的比例明显高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而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受到国家级基金赞助的比例稍高,这一方面显示高职教育科研活动受到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也从侧面印证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的特点。(见图4)中西部地区高校有439篇论文受到各类基金、课题资助,占统计论文总数的21.40%,比2017年提高了114%,提升较为明显。其中,受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45篇、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163篇、厅局级基金资助176篇、校级21篇、其他34篇,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1篇、76篇、67篇、4篇、18篇。虽然进步较为明显,但相比东部地区(865篇论文受到资助),中西部地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需要挖掘潜力、找准真问题,积极争取更多的基金、课题资助,以产出更多、更优秀,对职业教育发展有指导、有引领价值的科研成果。四、高职教育科研热点分析通过对2018年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2051篇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总共提取得到8101个关键词,平均每篇文章3.95个关键词。除去只重复一次的关键词2929个,同时,将内涵相同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如将“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合并为“高职教育”,将“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合并为“高职院校”,将“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合并为“创业教育”,将“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合并为“中职教育”等,最终得出重复20次(含)以上的关键词共计27个。(见表9)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18年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根据经验法则及德尔菲法,为更好地描述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取20作为高频词的阀值对高职教育科研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生成164对共现词对。共现5次(含)以上的词对共38对。(见表10)将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Ucinet 6.0进行网络关系分析,生成网络关系图。(见图5)结果发现,“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两大传统议题仍处于高职教育研究网络的中心位置;而“产教融合”成为2018年高职教育研究网络的又一大中心节点,这与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2018年2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发布有着一定的关系。两个文件的发布使得“产教融合”成为本年度活跃研究议题。除此之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等传统研究议题也是研究网络中的重点,而政策热点相对应的“一带一路”“创业教育”“精准扶贫”“新时代”“校企合作”等也进入到活跃议题之中。总体而言,本年度的研究议题既表现出对高职传统议题的持续关注,也表现出对新政策和发展趋势的紧密跟随。五、结论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央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并最终形成了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指出,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确立了发展模式的三大转变,即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探索期,且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上升。高职院校总结、提炼自身特色,融合区域、产业、科研等资源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20家教育类核心期刊是开展高职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交流场域,是反映高职教育学术生态的重要窗口,因此,提高办刊质量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水平,凝聚研究队伍具有重要影响。统计发现,4家职教核心期刊年度发文数量的减少,以及陆续出现的9次撤稿行为(《教育与职业》5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篇、《职业技术教育》1篇),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期刊在向着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的良性趋势。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编审,北京 100191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12期第91-98页

「教育学研究」20个“2020年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范例”

语文教育即我国的母语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个"2020年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范例",为大家展现语文教育研究热点。小学语文论文题目: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在这里给需要查找参考文献的各位朋友推荐一个网站:掌桥科研【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zhangqiaokeyan.com/LBJH-hjy-2020081201。知网下一篇论文至少也要2-6块钱了,而这个网站一篇论文最低只要0.2元,对于学生党来说可以说是大大的划算。有需要写论文的同学可以记得先收藏,别走丢了哈。编辑:HJY

冬日蝶

教育科研结硕果,创新论文创佳绩——静海四中57篇论文获奖

近日,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创新”论文评选结果公布,静海四中57篇论文斩获区级以上奖励。天津市教育学会于2019年10月开始该论文评选活动,此活动面向天津市静海区中小学,经个人申报,由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组评审。在学校教科室的大力推进下,我校共申报论文75篇,经评选,我校在此次论文评选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其中共有11篇市级三等奖论文,3篇区级一等奖论文、12篇区级二等奖论文、31篇区级三等奖论文。通过本次评选活动,极大限度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通过静海四中教科室的全力支持和严谨工作,本次评选获得优异成绩,成绩的获得离不开我校教师们对教育创新做出的研究与探索,离不开我校领导对于创新教育研究的重视与鼓励。我校张立新、杨斌、曹凤杰、孙迪、钟声玉、董春晶、刘坤、李超、张乐乐、刘小敏、岳媛媛共11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市级三等奖。在本次评选活动中,我校李晶、范灿灿和李国霞共3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区级一等奖。我校张立新、袁烨、付明灿、靳凯、康泽伟、张红静、杨莹莹、张静、郭培芳、李璐、张钰共11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区级二等奖。我校张议心、付明灿、周春美、杨娜、党俊秀、付乐萍、王粲、高爽、张君妍、周新荣、王慧玉、孔诗瑶、赵艳阳、夏红娟、郑焕焕、秦雯、马伟伟、赵双双、卢凤丽、李立嘉、王萌、李纯正、贺洋、刘晓丹、张继伟、刘志刚、李杨、任荣、徐福霞、从洁、孙运凯共31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区级三等奖。本次评选活动中我校教师的优秀论文,是教师们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应用教育与创新教学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四中教师认真钻研、不断学习的精神。我校教师将承载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用于探索,不骄不馁,谦虚谨慎,继续把握教学方向,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所常无穷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通知征集优秀教育论文发表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是一本反映国际教育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国际教育发展的国际华文学术期刊,面向全球发行,在国际教育期刊中率先追求学术化,强调学术理论、实证数据、研究方法、文献引证等,开启和引领了国际教育期刊的学术化,也是世界最早的学院化期刊,本刊古今贯通,中西融会,紧密关注教育现实,为世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本刊所刊载世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窗口,本刊以“评说国际教育热点,透视世界教育冰点,探索国际教育难点,前瞻世界教育视点”为办刊目标,旨在为全世界教育领域的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学术研究成果、营造宽松的学术争鸣空间以及创新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世界教育研究》未来将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学术交流渠道、优化成果表达方式、提高期刊学术品质。常设栏目有世界教育观察、理论探索、热点与冰点、管理与评价、课程与教学、德育与心理、教师教育、班主任工作、学校科研、德育与心理、比较与借鉴、教师教育、学校科研、教育史、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组织与管理、课题成果公报和专题研究。本刊适合于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适合于关注自身发展提高的各级各类教师,也适合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其他人士,本刊常年征稿,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读者来稿。 CAJCED 中国知网综合评价数据库 Article First(OCLC联机检索数据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世界教育研究英文名称:World Ecation Research出版语言:中文刊物类别:出版,教育期刊中文收录:中国知网本刊网站:www.shijiejiaoyu.cn投稿邮箱:shijiejiaoyuyanjiu@126.com

娓娓动听

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

作者 |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全面铺开,国外科睿唯安、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等期刊集团旗下的数据库也加大了向我国推出各种期刊论文指数(定量指标数据)的力度。客观上,诸如SCI、ESI、高被引论文等相关期刊论文指标数据,与对于学者个人的学术评价、各种大学和学科排行榜、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遴选标准以及国家对高校经费投入多少等紧密相关。面对如此现实,也难怪学校要“拼了命”地追求这些期刊论文指数了。然而,正如科睿唯安公司创始人、“SCI之父”加菲尔德博士生前所言,“永远要记住SCI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检索的”。遗憾的是,国人在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这些期刊论文指数基本内涵的情况下,却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些指数“带偏”了。盲目追捧这些指数,将会把中国教育科研引入不堪境地。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第一,目标偏离。一旦西方期刊论文指数被视为反映高校办学质量的绝对标准,学校教育科研的业绩目标无疑就会异化为发表SCI论文,因为构成这些指数的“原材料”就是SCI论文。这里暂且撇开高校还要承担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不谈,单就科学研究而言,SCI论文不能简单地与科研成果画等号,顶级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也不能简单与顶级科研成果画等号。道理很明显,即使是被国人奉为三大国际顶级期刊(简称“顶刊”)的《自然》《科学》《细胞》,也不能保证刊登在上面的文章就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科研成果,“顶刊”也不时会有“撤稿”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此外,不少SCI期刊的评审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甚至更低专业资质的人士,由他们来决定学术论文的价值本就荒唐。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开门见山指出:“由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我们作为科学者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一种扭曲现象。”而20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威廉·凯林早在2017年就在《自然》上发文,批评当下论文数据“华而不实”,指出论文越来越像稻草堆砌的“豪宅”,而不是坚固的“砖房”。说这些,只是想说明国人不该一厢情愿地神化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高校和科研院所更不该为了把期刊论文指数“做上去”而把全员工作业绩目标都定位在唯SCI期刊论文上。第二,决策失误。毋庸讳言,ESI是目前国内反映学科水平的一个“炙手可热”的指标,客观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把它作为监测高校学科发展的主要指标,同时ESI也成为国家对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个主要依据。那么,ESI指数究竟是什么?说得通俗点,就是各学科SCI论文各种“被引”情况的综合排名。表面上看,ESI是纯粹数据统计,从中体现的论文学术贡献度相对客观、公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姑且不讨论“高被引”论文是否一定代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单从ESI的22个学科分类看,很明显各学科口径大小十分悬殊,像工程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口径要远大于诸如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口径,进一步溯源,ESI是美国汤森路透与医疗集团联合研发而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ESI中的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分类较细的原委了。事实上,SCI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也相当不均衡,由此就直接导致了ESI、SCI数据对某些类别学科很有利、对某些类别学科很不利。说到底,不同学科的ESI、SCI数据无可比性,有些仅仅因ESI指数出色而设置或扩招的学科专业,除了教师拥有发表SCI论文的长处,学生又能从中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呢?难怪坊间流行把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简称“生化环材”)并称为最“坑”学生的四大专业,其实明眼人都清楚这是盲目依赖ESI学科排名的不良后果。第三、失去定力。国内学界对西方期刊论文指数的强烈敏感让不少教育科研机构随着指数更新的周期,长则一年、短则两月就会产生一次“高潮”。继SCI、ESI等论文指数之后,近年又冒出一个“自然指数”,这个对全球教育科研机构一年时间内在82本指定期刊上(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四个学科领域)发表论文数量简单汇总的论文指数,其片面性和局限性显而易见,然而,却依然能在国内学界成为“新宠”,足见国内学界对这些期刊论文指数的盲目推崇程度。其实国内教育科研机构管理者也未必不清楚这些论文指数的科学性不高,但在强大的“指数效应”面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有“坐怀不乱”的。于是乎,各种类似高校“SCI、ESI指数大幅度上升”、“ESI进入全球1%、1‰、1?酃学科”的报喜信息此起彼伏,各种庆功、奖励也热闹非凡,而这背后是教育科研机构着力把指数“做上去”的各种“攻略”以及大量国家科研经费的投入。当这些频出的西方期刊论文指数明里暗里成为中国教育科研评价的标杆时,不少学者迫于组织绩效目标的压力,难以保持学者应有的学术信仰和追求,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短平快”的科研活动、转向适合发表SCI期刊的研究领域、迎合期刊编审“口味”而玩弄概念和词藻,甚至还有以不法手段来发文的行为。如此换来的指数上升,背离了教育科研初衷,更拖了教育科研的后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不否认西方期刊论文指数在对某些学科领域论文统计、分析和评价上的独到作用,把它们作为一定的科研参量未尝不可。本文强调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是指不能把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作为衡量国内教育科研个人和集体成果的绝对指标,也不能把追求指数上升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唯一或主要绩效目标。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评价指标研究”(编号BIAI60125)资助。《中国科学报》(2019-11-20 第1版 要闻)

铳墓

本科毕业论文不会写?不用怕!老师教你怎么写论文

最近一些本科院校已经开始了本科毕业论文的预答辩,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会写论文,论文在格式、排版、内容、研究问题等方面存在一些低级的错误,在答辩的时候看上去并不能让代课老师感到满意。结合最近几天新闻上关于某学校老师在论文答辩时怒扔学生论文这一事件,给各位本科生谈一谈本科毕业论文该怎么写。本科毕业第一,明确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主要包括论文的字数,论文的查重率,论文的字体要求,论文对页眉页脚和页码的要求,以及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时间及格式要求。第二,找到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先在知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看看别人都研究了些什么,寻找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在哪里,然后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归类,可以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也可以从研究的方法角度来对文献进行归类,这其实已经在完成文章的文献综述了。第三,先文章的前言,大概是六百字左右。主要介绍自己研究问题的现状和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同时也要加上文章研究的可行性怎样,比如数据是否容易获取等。本科毕业第四,总结文章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第二点里面的,但是很多本科生不会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涵盖自己的研究内容,要与研究问题相关,同时要参考论文里面的文献写作格式,把文献综述进行分类表述,以显得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并不是把文章里面摘要的话直接复制过来,而是需要你自己去把文章进行总结一下,以获取对你论文有价值的信息。第五,描述现状。一般本科生的论文深度不大,描述现状可以结合时间发展顺序来展开,从数量和规模及效益等方面来写。比如你写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就需要把近几年的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和增速等进行分析。本科毕业第六,根据现状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实事求是,需要根据你的现状来提出问题,而不是脱离现状写问题,不然驴头不对马嘴,写出来的论文会让老师批评,自己也论文答辩不了。第七,根据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在本科生论文中,对策建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既能够满足论文对字数的要求,也能提高文章的水平,对策建议需要根据问题提出来,而不是自己随便写几句话。对策建议可以针对某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写,也可以从多个主体写。比如写保险行业方面的论文,就可以从保险公司、消费者、政府等不同主体来提对策建议。第八,参考文献最好选择近几年的,同时注意把报考文献的格式写正确。报考文献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般控制在三十篇左右就行了。本科毕业本科生在本科期间由于很少接触到学术训练,也很少写论文,所以对写毕业论文有些害怕,有些畏惧,不知道怎么去写。不会写毕业论文的同学可以参考我上面提出的一些建议,跟着这些建议去写,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大家的论文写作水平。

烈祖

研究生再也不是混日子了,教育部今年将重点抽查已毕业研究生论文

最近教育部发布公告,今年将对已毕业的研究生论文进行重点抽查,对存在学术不端、存在捏造事实、查重不过关的论文进行整顿,撤销该学生的研究生学历学位,对该研究生的导师取消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根据过去教育部对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抽查结果,发现在抽查的论文中存在1%以上的毕业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已经对论文存在问题的学生研究生学历及学位进行撤销。翟天临博士后录取这对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翟天临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舆论对翟天临研究生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问题进行了谴责,同时也反思当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教育形式,教育部因此加大了对已经研究生论文的抽查力度,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增强高校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监管力度。考研而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如果自己当年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数据造假,很容易被调查出来,其影响将对自己的工作和今后的继续深造造成毁灭的影响。如果自己已经是毕业多年的研究生,并且知网上面也有自己的论文,自己的论文当年毕业的时候学校要求也不严格,今年教育部检查出来以后,自己将会丢掉自己的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学位,失去了高学历的资格,失去了今后找工作的优势。这对于一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已经毕业,论文再有问题也不能去学校去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可能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研究生毕业所以研究生再也不是那种在学校混日子就能毕业了,研究生过去常被称为“烟酒生”,形容研究生抽烟喝酒和学生,过去的研究生教育确实存在着导师管理不到位,学生学习不认真,毕业论文随便写的情况,但是教育部规定出台了以后,相信对各位研究生监督更严格了,而且是事后监管,学生毕业后再进行毕业论文的随机抽查,而且是终生追责,对学生个人一生都有污点,个人诚信有问题,个人学习不规范,高学历证书被撤销,丧失了工作升职加薪的机会,影响可谓深远。研究生和导师眼下正是考研复试的时间,也是2019年研究生毕业论文修改的时间,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要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学位论文,不能捏造事实,不能抄袭别人论文,更不能找人代写。今年考研复试的同学有幸被录取了,开学后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认真规范的写论文,千万不要犯错误,不然都会是自己一生的污点和学习的遗憾,因为自己毕业后被撤销了学历证书,自己年纪已大也没有机会再去读研,会错过更多的机会。因此都要认真的对待研究生毕业论文,千万不要混日子,不然就要被日子混!

若物之内

上研究生的人都在干什么,写论文搞研究吗?

简单的说说硕士研究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可能并不是很多大学生所想的那样,每天都忙碌中写论文、学术研究中,不可能三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由于我是人文社科类的硕士研究生,所以详细说说我们这些文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主要是干什么?或许你会发现和你上大学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从研一开始,说说研究生的那些事儿。研一其实非常的简单,几乎是和大学一个模式,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的、按时的上课,包括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这是研一主要做的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顺利的通过各科的考试,有的科目是闭卷考试,有的是开卷考试,有的是写一篇课程论文,考试的方式多众多样,难度也各有高低。但是其中的英语课是所有研一学生最为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最容易挂科的。同时,研一的我们还会积极的参加研究生学生会组织的一些活动,有的学生还需要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要认为硕士研究生英语四六级都通过了,因为有大量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都忙于四六级考试。此外,在研一这一段时间也是和自己的硕士导师相互磨合的一个时间段,不管是学生对导师还是导师对学生都需要注意一个时期,互相的了解,时不时的探讨一下学术动态,聊聊未来的规划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就基本结课了,也就是你研究生的全部理论课程已经结束。所以在暑假之前,我们有一个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事情需要开始积极地准备了。再来看看研二的我们,在忙些什么?研二最重要的事情是:硕士学位论文定题目、开题报考、中期考核。研二一开学也就是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相关工作,这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只有开题顺利,才能够更大概率的写出一篇比较好的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在正式的开题之前需要和自己的硕士导师详细的演剧自己开题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文献等等,只有前期将这些内容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够保障我们顺利的开题,并且帮助我们顺利的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只是开题之前,你需要看很多篇文献、需要看很多本专著、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需要经受硕士导师无数次的责怪,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能够写出一个令所有硕士导师满意的开题报告,所以说真心不容易。之后更多的研究生会选择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有的开始每天按时定点的到图书馆看自己硕士学位论文需要的各种资料,有的开始积极的向一些核心期刊投稿,开始不断的接收被拒绝的消息,然后不断的修改,不断的被杂志社的编辑压迫,直到顺利的发表。因为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有一条是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或者是几篇的专业领域内的小论文,所以写论文几乎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还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获得比较高额的奖学金会发大量的小论文,这些都是在研二期间完成的事情。到了研二下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期考核,因为这距离研究生开题报告已经有一段的时间里了,所以为了检查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情况会举行中期考核,主要是查看每一个硕士研究的学位论文的进度,一般要求要完成整篇论文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要在这次考核中集中解答,例如是否还能继续写下去?是否需要重新开题?以及硕士导师就学生论文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读博,研二的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明确大答案。如果决定了要读博,那么便需要做很多相关的准备。例如选择目标院校、联系博士导师、是统考还是申请-考核?以及目标院校对于申请-考核的学生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争取在研二这一年全部做到,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在研三的时候获得博导的名额,在硕士毕业的时候顺利的拿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除此之外,这一年也是很多学生频繁参加各种学术论坛的时间,会有大量的研究生参加985高校举办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坛,这样也是为了能够丰富自己的学术经历,在以后的读博和就业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于是很多研究生在不断的创造,因为只有你写的论文被主办方认可了,才能够获得参加学术论坛的机会。最后再看看研三的我们,或许你就真的知道研究生的不容易了。研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找工作、预答辩、外审、正式答辩、毕业季。这时候各高校的春招陆续开始,所以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然是穿梭在各大校园招聘会现场,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每天频繁的参加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不断的投递自己的建立,争取拿到一家比较好的公司的offer。同时在寒假一结束,也就是3月或者是4月份的时候,各个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了,这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比较重视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预答辩没有通过学院答辩委员会的审核,那么导师也就不能给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签字,随之便是不能送外审,最终的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因此研三的研究生非诚重视预答辩,尽管会在预答辩的过程中被很多的硕士导师怼的怀疑人生,可能自己都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难道真的非常的垃圾吗?然而,这其实是硕士导师为了你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而及其认真的给你修改建议,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预答辩结束之后,还需要根据各位导师给的建议不断的修改。预答辩结束后,在5月份的时候研究生院会把所有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送往外审,从此研究生便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期待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一般20天左右的时候会出外审的结果,如果你外审的成绩不到60分,那么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如果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外审成绩是60分到70分之间,那么还会进行二次送往外审。因此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最中成绩只要70分以上就可以。接下来便是各学院组织的正式答辩了,一般来说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很多高校只要学生的外审通过率,那么在正式答辩时一般都不会为难学生的,当然也会给一些修改的建议,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学位论文,所以研究生对这一环节并不是很在意,甚至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对于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已经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不过有一个令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比较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向学院报销自己读研期间的一些费用,当然额度有限,一般来说是2000元到3000元,这笔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可以报销读研期间的路费、资料费、发表论文的费用,所以对于在读的研究生来说不要忘记将自己的火车票扔掉,因为是可以报销的哦。在最后的最后就是毕业季了,一般来说都是那些老套路,拍毕业照、毕业晚会、谢师宴等等,然后在7月份左右正式的走向工作岗位或者是开启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以上便是研究生三年期间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将时间都放在了学术上,但是看完这些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研二和研三才是硕士研究生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保证自己顺利的毕业。

桃太

第四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论文集

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举办于2018年10月2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与往届相比,此次会议最大的不同,是以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实证研究方法”为依据,如质性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预测研究、文献研究和大数据分析等多种维度,聚焦特定研究方法在实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第五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将于2019年10月26日-2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顶尖教育学院(学部)或教育研究院(所)和顶尖学术期刊汇聚一堂,持续推动我国教育研究转型发展。点击图片查看第五届会议通知以下为第四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论文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如下图所示,获取所有论文摘要内容电子版PDF,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摘要”获取下载链接,合计112页本文仅供教育科研学习,原文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原发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