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即将面临高考,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的我决定努力一把,希望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于是,我一下买了好多复习资料,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努力。那些总是记不住的课文,英语单词,我都会把它们抄在笔记本上,想着课后一定得用心记。每天中午同学们都在午休,只有我死扛着不睡觉。心想只有这样才能比别人多进步一点吧。到了晚上我还会偷偷地躲在被子里拿着手电筒看书,那时候真的被自己感动了。这一次我这么努力,一定会成功。但是月考成绩出来后,我崩溃了,不仅没有进步,还倒退了,我不断地问自己,是我还不够努力,不够勤劳吗?为什么同样都是努力学习,别的同学的效率总是会比自己高?难道是我自己太笨?如果复习效率不高,那就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只是看起来很努力。21级考研的小伙伴吗,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在假努力,那么假努力的特征你中了几个?一、计划太模糊,目的不明确如果你的计划只是早上八点到十点要学专业课,十点到十二点要学数学,这样只有时间段和科目。而没有具体列出这段时间你要学习那一部分,要理解哪些知识点,要吃透那几道题这样具体的目标,那你可就要注意了,这样的计划很容易让你变成假装很努力的样子。学了一整天却不记得自己学了些什么,每一段学习时间一到,就像下课一样不管任务是否完成就进行下一个科目,完全没有目的性,又怎么会有高的效率?所以你的计划里不仅要有时间分配,还要有任务分配。时间到了之后,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就坚持把任务做完,或者在下一次分配任务的时候少分配一些。如果任务完成了时间还没有到,那就当是放松一下,奖励自己,下一次可以适当的增加任务量。只有长期磨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量。二、过分注重笔记的仪式感有仪式感是好事,可如果过分在意仪式感,或者是仪式感注重的焦点不对,就很容易事倍功半。你回忆一下你在记笔记的时候,有没有太在意笔记是不是漂亮,是不是精致,恨不得用好几种颜色的荧光笔把笔记记得像手帐一样。可是笔记里面的内容和重要的知识点你记住了吗?其实笔记这种东西是写给自己看的,只要自己能看懂,外表真的不重要。除非你的字已经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那就得先去练练字了。三、过分依赖辅导班,不自己主动学习关于考研要不要报班这个问题,大家也都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基础不够当然可以报班,只是你在报了班之后,不能光顾着听课,不能觉得我听一遍就会了。如果你真的听一遍就会了的话,你早都学会了,还需要报班吗?上课听懂了并不是真的懂了,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吐槽:“授之以鱼,考之以鱽鱾鲀鱿鲃鲂鲉鲌鲄鲆鲅……”就是因为你没有理解,所以如果你报了辅导班,就千万要注意听课与时间的分配,切不可本末倒置。四、一昧的迷信技巧,不愿意提高实力如果你基础好,善于使用一些技巧,的确可以帮助你提高一些分数,比如你在考研之前就以很高的分数过了英语六级,你当然可以考前只背几句作文模板就上去套。可如果你本身基础不是很好,两三行的翻译长难句,一大半的单词都不认识,那你空有一堆技巧又有什么用。而且你要知道的是,考研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候选人,你没有实力,只有一堆技巧,学校凭什么录用你。要真正的努力,希望你也能成为别人的梦想。优秀的人那么多,你又不是不行,坚持下来你也是强者。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近日,合肥工大、广州大学、西南交大等高校陆续清退了一批硕士研究生,引发广泛关注,这些高校的清退行为直接打破了“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等类似相关的传闻,这给正在考研的、正在读研的学子提出了警示,考研不易,读研更不易,且读且珍惜!即日起,以下三类研究生将直接被清退,不再具有硕士研究生的资格。第一类:超限未完成学业的学生一般国内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读年限为2-3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3年,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2年,有个别高校可能有特殊情况,这里所说的2-3年时间是硕士研究生在没有申请休学的前提之下,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和学术论文的正常年限,如果在读期间,申请了休学,则完成学业的期限最多为5年,也就是说,如果在这5年之类,既没有完成专业课程,也没有完成学术论文的相关事宜,即视为超限未完成学业。对于这类硕士研究生,各大高校的处理是绝不手软的,5年期限都无法达到毕业要求,已经说明该学生难以成才,达不到培养目的,因此学校不会让这类学生继续占用资源。因此,奉劝各为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以完成学业为主,尤其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切莫投机取巧。第二类:未做申请,无故离校超限的学生总的来说,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是比较宽松的,一般而言都是由导师安排,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学生没有提前申请,也没有跟导师打招呼,长时间(一般是超过两周)离开学校,不参加教学活动,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找不到人,这就不比一两天离校的情况了,长时间无故离校超限在学校看来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违纪行为,首先,学生视校规如无物,触犯校规底线;其次,不正常参加教学活动,导致学校分配在学生身上的教学资源浪费;再次,如果有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而学生却无故离校,有可能对项目造成巨大损失,破坏导师的项目资源;最后,学校不仅是给各硕士研究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在学生人身安全方面也背负着巨大责任,学生无故离校,可以说是没有把这份安全意识放在眼里。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要无故离校,超限不归校,本文前述三所大学被清退的硕士研究生中,有大部分学生属于这一类。第三类:学术造假的学生前阵子闹的沸沸扬扬的翟同学之所以人设崩塌,不是因为其不知“知网”之故,而是因为其学术活动的造假行为,不懂“知网”为何物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笑话,参阅文献的地方也不只有“知网”一家,但是对于学术造假这种行为,真是需要每个人都能站出来唾弃。学术,往小了说是个人修养,提升自我,往大了说,是学校花了时间、精力、资源给培养的,而学术造假,不仅是打自己脸,更是往学校面上抹灰,高校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学生学术造假行为,一经发现是绝不会轻饶的,直接清退处理。以上这三类硕士研究生,任何一类都负了自己的读研之路,不要再相信“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等类似传闻,好好做学术,完成学业才是正经。对于高校清退硕士研究生的情况,您还了解哪些?欢迎留言讨论。
近日,随着国内对于学术造假、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密切关注,许多高校都公布新的措施——对部分研究生在读学生处以退学处理。其中,以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为代表。不得不说,这次我国的高校对于学术方面的诸多问题,是动了真格。首先,合肥工业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这样的公告——《关于硕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指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八章第35条规定,经学校2018年12月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许积良等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同时,下面还附上了所有人员的名单。学术造假其次,广州大学也在其官网发布类似公告——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的相关条款,土木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陆卫星等72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下同)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决定对这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随后,教育部也发布相关规定,以进一步打击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等其他违规行为。我们都知道,今年来,社会上不知从何时起,掀起了一股剧烈的“考研热”。但是,就在这股热潮之下,许多灰色产业也随之而日渐猖獗,甚至可以说是暗涛汹涌。所以,这次教育部联合多所学校所进行的对于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等行为的打击,可以说是大快人心。考研党最后,小编希望这股考研界的改革的春风,可以吹满中华大地。毕竟,一个人辛辛苦苦努力考上的研究生,有些人随便花点钱就能搞定,这种现象实在让人有些愤慨。
随着近年来在职研究生的不断改革与成长,市面上出现了林林总总的在职研究生培训机构,一些机构为了牟取利益,招生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不少在职人员上当受骗。下面,就教给大家如何火眼金睛辨别在研究生真假!可通过报考网站以及证书真假两个渠道来辨别。一、报考官网: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等学力申硕,另一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网站分别是: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学校官网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位网)http://www.cdgdc.e.cn/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研究生报名与调剂指定网站)https://yz.chsi.com.cn/上述官网可查询招生院校及招生简章,学位网、研招网都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官方报考网站,网站上所公布招生的院校和专业都是经由教育部门批准发布的。二、证书真伪验证方法:在职研究生证书查询可通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位网)、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两个网站来进行。学位网:国内各高校官方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都可以在学位网查询到电子注册信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学信网:国内正规院校专科及以上学历都可以在学信网上进行真伪查询。在职研究生的真假可通过报考官网以及证书验证官网查询的方式来辨别真假,看了小编上面的介绍,这两招简单又实用的防骗招式大家一定要掌握!
在当今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当中,学历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一个高学历可以说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太多的优势了,很多的本科生现在也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很多的本科生现在都深知,本科的学历对自己就业的帮助已经不是很大了,想要有就业优势就还是要提升自己的学历,所以很多本科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考研。在考研之后,其实在很多的事情都是会发生改变,对于没考研的本科生可能不是很能理解,但是,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差别,四张图就可以看透彻图一:求职起薪对于现在这个社会而言,学历也是代表着薪资,而对于本科生来讲,可能在薪资要求上也会比较低一些,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对于一万以下的薪资是本科生的占比比较多,而一万以上的高薪,就是研究生的占比比较多了,所以,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来讲,其实在薪资的起点上就是有差别的。图二:睡眠时间对于本科生来讲,在学习之余其实是有很多的空余时间的,而且睡眠时间也是非常充足的,但是如果对于研究生来讲,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研究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要研究科研的内容,还要想着如何才能顺利毕业,所以研究生的睡眠时间可能就会非常的短了,简直太形象了。图三:假期休息时间其实,很多学生在考研之后才明白,原来研究生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的充实,学生们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很多时间都是在做科研,想要假期,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无时无刻不是有着很多事情在等着自己。而本科生,除了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安排,那几乎天天都是假期。图四:晋升或者是提升空间对于研究生来讲,学历高能力强,所以在晋升的空间和提升的空间上也都要比本科生要好,而且想要提升的难度研究生也要比本科生要低,从图中就可以看出,对于研究生想要提升的话,可能会很容易,而本科生就要非常的努力才可以了,而且晋升的空间也是比较有限的,这张图真的是太形象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和考研的时候该如何选择?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实无论选择就业还是考研都是正常的,这没有什么对与错之分,就看大家对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我们的人生中总是会面对很多的选择,而每个人在面临相同的选择的时候,所处于的境遇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时候,没有什么选择的对错,只要是符合自己的发展需求,那么这就是对的选择。所以,当学生们在面临大学毕业后的就业还是考研的选择时,千万不要盲目,要好好的去考虑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这个时候,不管别人怎么选择,或者是别人怎么说,都要保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毕竟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走,只要自己明确的道路,那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好了。对于读研的学生,要注意一下这几点:1、要好导师搞好关系,这样有助于自己的科研进展在读研期间,研究生想要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提升,那么自己的导师就是一个关键,大家一定要和导师搞好关系,这样导师不经会在科研方面给自己很大的帮助,更会在生活上也会给予自己一定的帮助。2、当自己的压力已经快要将自己压垮的时候,就要学会暂停,让自己去好好的放松对于研究生来讲,其实压力真的是非常的大,所以在这里也希望研究生们能够注意一下,自己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当自己的压力太大的时候,就要学会暂停,要让自己去好好的放松,不要将自己逼得太紧了,那样是非常容易崩溃的。3、研究生阶段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在研究生阶段,大家所接触的同学都是比较优秀的人,这些人在将来没准都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帮助,所以,这一阶段,不仅要好好的学习,更重要的人机关系也是不能忘,这也是提升大家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笔者寄语】虽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别是比较大的,但是,学生们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别人走的路不一定的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容易的路,所以,大家在面对自己人生岔路口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今日话题:大学毕业后你会选择就业还是读研呢?如果大家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和收藏哦!你们的认可是小编创作最大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网上流传了两张图,一张标题是教育部函件,另一张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下发的一个通知,两张图都提到了这一句话:2020年国家拟适度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那么是真是假呢?首先这两张图的真实性还有待考察,在这里就不放了,小编找了教育部的网站也没看到相应的文件,如果是真的,可能是内部的函件,不对外公开。但这个省份的官媒已发声:官媒发声,这个省2020年研究生要扩招!。这类扩招的消息还有很多,而且也的确存在遭遇一些重大外部情况时扩招的历史经验。但在官方文件还没下来之前,这些并不足以支撑「扩招」的充分性。很多同学一看到扩招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纷纷感慨:“扩招吧,扩招吧,扩招我就有学上了”。当然,如果情况属实,对于20考研的同学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是否扩招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徘徊在一志愿复试线周围的那些考生。如果突然扩招了,原本可能进不复试的考生则有机会上演复试逆 袭的戏码。而对于国家线更为关注的同学,认为今年的国家线也会因此降低,虽说和扩招&疫情的逻辑也基本一致。但国家线是每年的基准线,不会仅仅因为某一些因素就变动较大。所以国家线往往是趋于稳定的。一般涨幅不会超过5-10分。因此如果今年国家线稳定,变化不大的话,其实对于需要调剂的同学来说压力就很大了,一志愿生源充足,调剂机会少,这从2019年的调剂过程就可以看出来,去年二区211高校申请调剂人数过万,甚至超过一志愿报考人数,普通双非院校的几十个名额上千人申请。所以说,现在同学们准备的原则是:一志愿复试擦边的,也要尽全力准备复试,如果有可能扩招进入复试,那么这就是你逆 袭的机会,千万要抓住。确定无缘一志愿复试的同学,除了搜集调剂信息,别忘了准备专业知识,准备复试。另外,对于那些报考“突然扎堆”的学校的考生来说,在预估一志愿分数线时要保守一点,留出高一点的安全分,比如像深圳大学、青岛大学、宁波大学等,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相比2019年增长率较高的,报考人数多,同一专业高 分或者并列分数多,那么相应的按照一定的差额比例,复试分数线肯定会往上移,所以说报考这些学校的同学们要注意,如果压线的话,还是要做好风险管理,留意调剂信息。以上是2020考研多少分过线?今年考研成绩分数普遍偏高,分数线会上涨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请关注淮南中公教育文/淮南中公教育
用人单位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学位含金量与制度无关,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培养过程,就是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和你一起面试的国内研究生都读了两三年,而你这个硕士实际只读了大概九个月,你能学到什么呢?”这是王可找工作面试时最令她尴尬的问题。香港某高校新闻学硕士王可于去年夏天结束课程,返回内地找工作。“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尴尬,毕竟是被质疑的感觉。也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接受采访时王可这样向记者解释。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从未停止的争论“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science)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王可如往常一样随意地浏览网页,QQ系统忽然弹出了这么一条群消息。该消息来自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交流群,王可正准备打开链接看一下。群里紧接着有人发言:“老帖了。没意思。”“说得好恐怖,虽然估计部分真的被夸张了,但的确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出于好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子)’了。”王可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他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地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讨论几乎是每一个新人都会问的问题。”王可说。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学很多,有的对他MSc比国内硕士清闲的说法不以为然,也有人对于他这种“泼冷水”的行为表示肯定。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Research PostgraateProgrammes,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Taught PostgraateProgrammes,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记者介绍道:“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各种声音都有,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关键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王可说,当时她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决定到香港读授课式硕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开阔眼界,同时学习偏实用的课程,方便就业。”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那么,姑且被统称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hatehkust称,他所认识的一些内地“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王可介绍道,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地的学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虽然是语气夸张的调侃,但是王可觉得这条状态还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也是对质疑授课式课程的一种回应”。对于用人单位对学习时间的质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也向记者表示,他坚决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用学习时间长短去质疑或者评价一个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如何衡量含金量关于大家通常所说的含金量,侯定凯分析道:“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侯定凯认为,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的问题。“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批评声音很多。”侯定凯说。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对此,侯定凯认为,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王可说,自己所读的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为选修。如果写论文,相当于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但是事实上,一些课程也会要求我们写论文、写报告。”而修读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的一位同学更是向记者“诉苦”,因为学习的课程偏理论一些,除了课堂报告外,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尤其期末快结课那一两周,写论文的压力特别大。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所谓的毕业论文,就觉得我们很悠闲啊”。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专业的张晨则表示,他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己当时写了一个月。“国内的想法偏传统,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凯对此分析道,据他了解的情况,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负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凯说。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何青去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型硕士,以一分之差被调剂为传播学的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多于学硕。而她现在表示,“读专业硕士也不错,本来就没想要走学术路”,只是担心用人单位可能会歧视专业硕士。“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明确的。这一点,由于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见成效。”郭英剑对专硕学硕之分表示肯定。侯定凯说,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而现在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才要变革,“改革的方式不是从学术本身来考虑问题的,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作一些调整。包括以前的扩招,到现在对扩招人数的控制,以及学制的改变,都是如此”。王可觉得,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内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说,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侯定凯说:“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虽然关于这种国外的“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不理解和争论存在,但是,身为一位高校教师,郭英剑还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国内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出去看看并接受一下比我们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拓展个人高等教育多元经历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今日的百度热榜话题中,南京非全研究生申请租房补贴被驳回登上了热榜第一名!其实这种因为学历学制受到社会歧视的情况一直有。只是现在关注的人多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受歧视#百度热榜整个事件经过如下:,一名今年从南京某理工类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应届生申请“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时,在当地人社局发布的文件中看到“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在补贴对象内,于是提交了申请,然而当申请被拒绝之后却发现,当地人社局发布的最新文件却将“非全日制研究生”从补贴对象中删除了。值班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人社部门的确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补贴申请对象,然而不久后被财政部门驳回了。可以看出,人社部门是支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但是被财政部门驳回!不知道是财政缺钱还是非全鄙视?补贴首先我们要了解下什么是“非全研究生”?其实说全了应该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是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教育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解释如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也就是全日制和非日制最大的区别是,全日制就是脱产,光学习。非全日制就是该上班上班,定期去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当然他们所获得的证书也是不一样的。教育部的要求如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的毕业证书上要写明“非全日制”。这也是社会上区分两者的最常用方法。研究生为什么会有非全日制学历的歧视:歧视链的存在鄙视链在每个行业都存在,在学校方面就有:985瞧不起211,211瞧不起省属大学,省属大学瞧不起地方学院,地方学院瞧不起私立大学等等。既得利益者都会对自己所处的利益群体进行维护。所以全日制学历的鄙视非全日制的也是社会心理。毕竟全日制的学生要花费数年时间呆在学校进行高强度的学习,而非全日制形式则一边工作,一边周末学习。如果待遇一样,全日制的学生肯定觉着不公平。学生企业不缺人为什么企业会拒绝非全日制学历的学生呢?如果能招到博士生就不会招硕士,能招到硕士就不会要本科。企业必然是利益最大化的,花一样的钱,获得的收益越高越好。所以,不着急用人,或者全日制毕业生有很多,何必招非全日制的呢!企业曾经的在职研究生太水曾经的在职硕士的培养方式基本上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造成了大量“混学历”的现象,以至于形成的社会印象就是。非全日制的学历都是花钱挂出来的。其实在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7年起,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非全日制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的强调不同学制的学历要公平对待,但是社会偏见会依旧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文件上要求的平等不等于人心目中的平等,消除这些社会歧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有网友评论说:辛辛苦苦考上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努力学习,殚精竭虑地写论文。最后被认为是“挂”出来的学历。我真的上了一个假硕士!哭晕!你觉着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是否应该公平对待?如果你招人,一个全日制,一个非全日制,你会招收哪一个?欢迎留言讨论!
考上研究生,以为自己上岸了,结果只是进入另一个深水区。本来以为读研是本科的延续,自己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再相处三年,直到读了研,才发现是如此不同,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本科生活只要学习好课程,发展一些兴趣或其他能力,愉快地提升自己就行,研究生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核!研究生是一个非常受国家重视的群体,所以研究生的待遇也在不断的完善,国家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钱,一般的研究生生活只要不是铺张浪费基本不用家里贴补了。国家每年给每个研究生6000块钱生活补贴,研一入学基本都有5000以上的入学奖学金,财大气粗的高校直接发1万多的入学奖学金,全覆盖,每个学生都有的。学业奖学金也是非常丰厚的,国家奖学金2万块钱每个人。家庭经济实在比较困难的还可以申请勤工俭学,时薪大概在20块钱每小时左右,干的活一般都比较轻松每个月还能有一笔收入。我们实验室年终的时候会给学生发一些福利,大概几百钱的样子。如果按照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来讲,也许读研是其中一个,还有很多进不来的人在城外渴望。研究生生活是否苦逼,是分专业的,比如理工科,当你找老师请假的时候,老师的回复是这样的:“发给你的十篇英文文献看完了吗?”“实验做完了吗?论文改好了吗?”“看你上次写的论文初稿跟狗屎一样,还总想着回家?”“老师,我不回了,看文献去了。”文科学生,找老师请假,老师回复是这样的:“小陈啊,以后这种小事就不要麻烦我了,模仿下字迹,自己把我名字签了就行了。”“对了,回去也不要着急回来哈,反正学校也没啥事,多陪陪父母。”硕士生其实没这么苦。就工科而言,很多学校的学硕和专硕培养模式没有太大的区别。研一的时候主要就是上课,可以在上学期就修完第一年的理论课程。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参与项目或者撰写论文了。其他时间多阅读外文文献,打牢基础。到了研二大部分学校安排开始做实验,写论文,研三找工作,其实就这么大点儿事儿,硕士不需要什么高端的科研思维,跟着老师的意见走你就能毕业。硕士生没有周末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周末有的时候还要做实验或者上课。不过也不至于每天都忙啊,一周总能空出一两天来,完全可以趁着这一两天出去玩玩。科研项目上也是不紧不慢的进行着,一周一小会,三周一大会。由于每周一开会,因此周六周日成为了我们项目中几个人最忙的两天,反倒周一至周五成为了我们用来放松的“周末”,Deadline不愧为Deadline,果然是第一生产力!到了毕业就业时,大家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也都能找到还算满意的、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吧。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大家还都非常浪漫地根据其他人找的研究所、公司、选调生等单位性质,“礼貌”地相互尊称为王所长、李总、郑局等,欢声笑语中等待着离别之日的到来。
仿佛读了个“假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何以有此感慨图片来源于百度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硕士研究生小曹怎么都没想到,阻碍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硕士学历。作为西北某大学2017级“非全”硕士研究生,小曹在求职时发现许多岗位自己都不能报考。“找工作时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国企、银行还有人才引进政策中,都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让小曹大感困惑:“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啥就不被承认呢?”(7月1日半月谈网)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然而在今年就业季中,许多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却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其实,这样的现象并非今年才有,近些年来,一些“非全”研究生,恐怕都曾遭遇过。辛辛苦苦考上的硕士研究生,满心喜悦拿到的金光闪闪的学历学位证书,最后反而成了求职的绊脚石,“非全”研究生仿佛读了个“假硕士”,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全日制”学历,成了不少用人单位招录人才的一个门槛,除了“全日制”学历,其他学历面谈。这既是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的一种误解,也是一种就业歧视。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与人是平等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就业,而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却存在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非全日制”的毕业生在就业上举步维艰。这不是一种好的用人导向,自然妨碍了社会和谐。保障“非全日制”毕业生享受平等的就业权利,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改变惯性歧视,共同发力打破就业壁垒。高校应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竞争力,让“全日制”毕业生有实力去百舸争流;用人单位要改变观念,不要抬高招录门槛,让“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毕业生公平竞争;政府职能部门要注重引导、加强监督,消除“非全日制”毕业生政策上的障碍。对“非全日制”毕业生而言,要善于维权,敢于发声,向就业歧视说不。“非全日制”学历不该成为就业羁绊,我们期待这样的境况能早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