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各高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相继落下帷幕,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学子考研成绩再创佳绩,录取数量和质量取得了新的突破。截至目前,全院共有107名毕业生被国内外院校录取,其中20名学生被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211、985、双一流高校录取,10名学生被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录取。学院2020年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较2019年增加2.3个百分点,录取人数同比增长83.02%,其中化学与纺织工程系录取人数同比增长19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专业录取率达到10%以上,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录取率达到25%以上,创历史新高。学院始终高度重视考研教育工作,并贯穿在始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风建设等过程中,努力营造积极的考研氛围。学院设立考研公共课辅导工作室,为考研学生提供高数、政治、英语等备考辅导;各系设有考研负责人,协同专业教师、班主任、思政辅导员共同为考研学生提供精准化教育指导。学院将进一步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考研指导与服务,力争考研工作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中的那条游船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诞生,并且绵延至今!在这座城市有一所嘉兴学院是嘉兴市的最高学府,但却苦于不是大学,影响优质生源的报考。所以促使嘉兴学院升格,嘉兴大学就成了所有嘉兴人盼望已久的事情。嘉兴学院是嘉兴人民的学校,是最能承载嘉兴人民大学梦的现实载体,也是嘉兴的未来所在,活力所在!在2020年全国高校预算排行榜中,嘉兴学院的预算17.64亿元,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89位,是全国排名最高的以学院命名的高校。由此可见,嘉兴学院确实是拿出了最大的魄力,破釜沉舟,冲刺大学更名!2018年嘉兴学院创建嘉兴大学在嘉兴学院开始提出,当时恰逢嘉兴学院104年校庆。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嘉兴学院也曾经是部属院校,1954年隶属重工业部,1955年隶属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浙江省管理,2000年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浙江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嘉兴学院,成为本科院校。随后数年时间,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等4所学校相继并入,进一步增强了实力。嘉兴学院想要升格嘉兴大学也是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毕竟要升格大学的话,软硬件要配套,天上不可能掉馅饼!1.嘉兴学院梁林校区扩建工程2期项目,2018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这个时间点也大有深意,南湖红船百岁生日,意义非凡!嘉兴学院梁林校区,占地面积596亩,估算总投资14.99亿元。梁林校区建成后,嘉兴学院将会有3个校区,总面积达到1800亩,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7个。2.2019年10月28日,教育部官网上公布了关于3所筹建中的高校分别是嘉兴大学,重庆中医药学院,康复大学。而嘉兴学院已经列入“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入列这个规划意义非凡。因为在十三五时期高等学学校的设置事项必须先行列入规划,如果没有列入规划的话,是不可能被批准的。而列入这个规划的时间点是2019年7月5日,嘉兴学院更名嘉兴大学同意调整纳入浙江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当时曾经有网友,关于这件事情有过建议,支持嘉兴学院在建党百年之际创建嘉兴大学,其实这正是嘉兴学院升格大学的路线图。3.升格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硬性条件就是必须有硕士点。嘉兴学院是硕士立项建设单位,在浙江省还有浙江万里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丽水学院,衢州学院台州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诸暨学院等高校,也是硕士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公示的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公示日期是2020年12月11日至17日,其中嘉兴学院赫然在列,也就是说已经经过省教育厅的同意了,公示过后然后就是报教育部批了,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嘉兴学院的硕士点大概率会在2021年批下来,对于嘉兴学院升格嘉兴大学来说,不啻于一剂强心针!4.嘉兴市设立了9亿元的创建嘉兴大学专项经费支持学校,硕士点建设,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等,着力提升嘉兴学院的软实力,成功实现申硕创大!5.2018年关于嘉兴学院的未来发展,曾经有一个三步走的计划。2021年成功创建嘉兴大学。2035年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应用型示范大学。2050年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应用型大学。嘉兴学院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当然最重要的一步还是第1步,创建嘉兴大学,献礼党的百岁生日!嘉兴我看行!图表探索原创,欢迎关注数据来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浙江有四所“学院”要更名“大学”,他们分别是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和嘉兴学院,其中,绍兴文理学院和浙江科技学院纳入的是浙江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而湖州师范学院和嘉兴学院纳入的是浙江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不管怎样,这四个“学院”都要更名“大学”了!蚌埠医学院校门安徽也有两个“学院”已经申报更名“大学”了,他们是合肥学院和蚌埠医学院!既然都要更名“大学”,那就说明六校的综合实力相差无几,可是,他们的预算经费却差距巨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为什么在经费相差这么大的前提下还能在一起更名“大学”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各校在2021年的预算经费到底有多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编也做了统计,由于湖州师范学院的预算数据有需要求证的地方,所以,本文不再统计湖州师范学院的预算经费,请谅解。嘉兴学院2021年其他五校的预算经费分别是:(1)蚌埠医学院:3.43亿元;(2)合肥学院:4.53亿元;(3)嘉兴学院:18亿元;(4)浙江科技学院:11.42亿元;(5)绍兴文理学院:13.81亿元;(注:合肥学院中德基地建设有1.2亿的配套资金,直接下给了经开区,所以,该校并未把这一部分纳入到统计里,由于该校自己没有纳入,所以,小编也就不做统计,实际上该校经费应该是5.73亿元)浙江科技学院校徽由于绍兴文理学院是绍兴市名下的高校,所以,绍兴文理学院的预算经费不是由浙江省统筹解决的,而是由绍兴市的财政来解决的;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合肥学院身上,该校由合肥市举办,但是,安徽省也参与出资建设,预算经费由安徽省和合肥市共同解决,不过,安徽省仅出资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要靠合肥市解决。(1)嘉兴学院2021年的预算高达18亿,是五校中经费最多的高校,比蚌埠医学院多了14.57亿元,比合肥学院多了13.47亿元,比本省的浙江科技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经费都要高;(2)浙江三校的预算经费均超过了10亿元,而安徽省两校均没有超过6亿元,尤其是蚌埠医学院,该校的预算经费甚至没有超过4亿元;绍兴文理学院校门大家都知道,嘉兴学院到现在还没有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湖州师范学院也是2018年才得到硕士授权的大学,而蚌埠医学院则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合肥学院也在2012年就正式获批独立培养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了,怎么会经费差距这么大呢?实际上,浙江高校的预算经费都很高,不仅仅体现在上述统计的这三个学校!据小编所知,浙江工业大学的预算经费高达36亿,而安徽第一校安徽大学的预算仅有13.4亿,差距巨大!同样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宁波大学的预算经费比安徽大学高了15.33亿元。合肥学院校区主楼小编认为,两省高校预算经费相差巨大的原因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发达地区,浙江大力支持省属高校的发展,安徽的经济发展落后于浙江,而且安徽省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两个名校,相比浙江大学一家独大,安徽在高等教育上的压力没有浙江那么大,毕竟浙江只有浙江大学一家是部属大学,其他高校的发展全部都要靠浙江省自己解决资金的问题。湖州师范学院美景作为市属大学,合肥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的资金相对来说更加充足,所以,在资源获取方面反而更加有优势。其实,同合肥学院一样,虽然湖州师范学院也是在2018年才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但是该校也是在2012年就开始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了,两校的学科建设底蕴相差无几,不过,湖州师范学院是以教师教育、医学、水产学科为主,合肥学院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发展方向还是有所区别。
2019年9月,经学校申报,浙江省推荐,教育部正式同意嘉兴学院更名嘉兴大学纳入浙江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所以,理论上,嘉兴学院于2020年就可以申报更名嘉兴大学!可是,该校截至目前还不是硕士授权单位是制约该校更名的最大障碍,不过,最近,有好消息了。公示结果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最新公示,浙江省拟于今年正式推荐嘉兴学院到教育部正式申报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已经进入到省级最终的公示阶段,如有相关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浙江省教育厅相关部门。一般来说,一所本科“学院”要想更名“大学”,该校必须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据小编所了解,嘉兴学院位于嘉兴,直接冠名嘉兴的省属普通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综合师资力量不弱,但是,该校至今还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资质,这也是制约该校更名最重要的原因。嘉兴学院于2000年由财专合并组建而来,所以该校具有一定的财经学校属性,该校的财经类专业发展的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本年度,该校一共申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会计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不过,更名大学需要满足毕业5届硕士毕业生、硕士生占总学生数量的5%等条件,所以,虽然嘉兴学院被纳入了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但是该校能不能在2021年正式更名“嘉兴大学”依然是一个未知数。最终的审批权在国家的教育部,小编在此也不做无端的推测。不过,申报成为硕士授权单位是嘉兴学院更名嘉兴大学最为重要的、决定性的一步,如果成功,嘉兴大学将更进一步!
提到浙江,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钱”。可即使浙江再有钱,每次谈论到这个话题时,浙江人民心中难免隐隐作痛——这个2019年GDP总量位于全国第四的经济强省,只有三所“双一流”高校,其高等教育实力与经济实力极不匹配。更尴尬的是,同处长三角地区的“邻居”江苏和上海均是“高教重镇”,不仅坐拥顶尖名校,而且强校林立,论高教综合实力浙江完全无法与之抗衡;另一个“兄弟”省份安徽除了同样拥有“华五名校”外,也有另外两所“双一流”作为支撑,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虽有差距,但高教实力已难分伯仲。一样有钱的,自己的“双一流”数只是别人的零头;GDP是别人的近两倍,“双一流”数量却是相同,如此对比下来真是扎心无比。长三角“土豪”,竟然缺少好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之前,整个浙江省仅有浙江大学这一个985/211大学,当时的浙江高考生若省内择校,要么“一步登天”入浙大,要么“就此沉沦”上普本。之后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大学成功入选“双一流”,才稍稍缓解了浙江长期以来的高教疲软之态。可是由于艺术类高校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学性质特殊,实际上对于大部分浙江考生而言,省内只有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这两所“双一流”可供报考选择。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浙江大学高居全国第3,一枝独秀,接下来便是排名第68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和第75的宁波大学,和浙大之间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浙江高校共有44个A类学科,均是杭州高校,且其中浙江大学就占了39个A类学科,夸张点说,浙江大学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浙江高教的半壁江山。依托于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千年文脉传承,以及稳固的经济地位,浙江的高教应当是枝繁叶茂,为何会出现仅有浙江大学这一所一流大学的现状呢?在此前的《这些城市的好大学数量,配不上它们的GDP》一文中,软科(ID:zuihaodaxue)就曾分析过,浙江高教长期以来的疲软之态源于1952年院系调整,正处鼎盛时期的浙江大学被拆分,当时的之江大学更是被直接调整解散。浙江大学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开枝散叶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合并,而当时从而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然而在并校前,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都通过了211工程的预审,这就导致了在合并后,整个浙江省仅剩浙江大学一所“211”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文电处对于“为何浙江只有一所211大学(浙大)”给出的回复(图源:领导留言板)一个省的高教命运,就这样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无可避免地改变了。诚然,当初的决策的确可能是当时形势下的最优解,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时移世易,“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明了价格”。地方高校,加速觉醒2014年,浙江省选择主动出击。这一年“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 正式启动,在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中,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5所高校上榜。对于遴选入围的高校,浙江省表示加大财政投入,由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扩大重点建设高校在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图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浙江就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大学成功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虽然除了浙江大学之外的浙江省高校均是地方高校,但是这个富饶的东部省份从未亏待过这片土地上的大学。2020年浙江省各地方高校的年度预算中,浙江工业大学更是高达32.50亿元,超过了相当一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宁波大学的预算也不低,为26.55亿元。如此大力度的财政投入之下,许多高校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据软科(ID:zuihaodaxue)统计,2016年至2019年期间,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5所杭州的“双非”高校都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三大奖”。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被评为A-学科;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浙江理工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居于全国第2名。2018年在杭州成立的新兴高校西湖大学,自筹创初期就话题不断,在科研方面接连产出一流成果,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短短一年时间内,西湖大学已经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了4篇Nature & Science论文。就在2020年12月底,《细胞》(Cell)发表了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科研团队就阿尔兹海默症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在施一公的邀请和引导下,西湖大学又频频收获于洪涛、邓力、杨阳、田刚等多位享誉国内外的卓越学者。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城市的高校,它们在过去几年来也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若说最励志的,当属从“非985非211”逆袭成为“双一流”的宁波大学。学校三十多年的发展,靠得更多的是众多海内外“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到2018年,“宁波帮”人士累计为学校捐款超过7亿元,建造了50多幢大楼。宁波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双一流”建设中,宁波大学成功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对于一所仅成立34年、不在省会的地方大学而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图源:宁波大学同在宁波的另一所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国内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其创建和成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其校长杨福家院士也是复旦大学玻尔教授,中国第一位以玻尔命名的物理学家教授,同时学校也任命了25位世界一流的教授,师资队伍得到了海外名校的极大助力。图源:宁波诺丁汉大学官网2020年12月,又有镇海中学校友虞仁荣捐资200多亿,支持家乡建设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地处温州的温州医科大学,是中国率先开展眼视光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学术机构,也是中国最早招生以眼科光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高校。学校的眼视光学技术之雄厚,全国闻名。如今全国实施的“对数视力表”就是该校缪天荣教授的重磅研制成果。其他地级强市的高校如嘉兴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等,目前也正处于更名大学的冲刺阶段。想办好大学,光有钱还不够和其他因受经济发展限制而导致高教资源较贫瘠的省份不同的是,浙江有的是钱,也愿意在高教上“砸钱”。前有加大省重点建设高校财政投入,后有为吸引高内外高水平大学来合作办学投重金,在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地域优势下,浙江省高校在这几十年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浙江高教的发展步伐总体上慢于整个省的发展步伐,仍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期望。将高校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继续办得更好更强,绝非单单依靠“砸钱”能解决。这对于浙江来说仍是个不小的挑战。在2014年的《关于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浙江省定下目标:“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列全国省(区、市)前6位;省、市属高校有20个以上的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如今2020年已过,浙江高教距离当时定下的目标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科专业结构失调《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调整逻辑及布局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一文的作者就“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浙江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适应性水平还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相关毕业生比例相对溢出。在2019年11月召开的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调研座谈会上,省教育厅某副处长就直指,浙江省本科院校中,文学、法学、经济、管理、艺术类学科布点偏多,约占专业总数的42%。布点超过30个的文法经管的本科专业就有12个,已触达“专业预警”标准。图源:《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调整逻辑及布局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有些学校对于新兴的热门专业更是一哄而上,没有考虑学校自身的历史积淀、学科支撑和学校发展方向而盲目跟风设置,马上冲破了固定红线,专业设置、高校发展过于功利化。有专家指出,在战略性产业方面,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达32万人,人才呈稀缺状态;生物医疗及高端医疗器械人才缺口则有25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会高达45万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比仅为1:10,预计到2030年人才缺口将达500万。浙江省内高校如何在相关专业设置上做出前瞻性的布局,教学体系总体落后于产业发展实际要求的问题,不是只靠钱就可以解决的。区域布局不平衡除此之外,从区域布局来看,浙江省内高等教育空间结构布局与各城市的人口、经济环境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根据截至2020年6月的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杭州的本科院校占全省总数的近一半;副省级城市宁波的2019年常住人口和GDP总量都与省会杭州接近,可是本科院校仅有7所;温州、绍兴、嘉兴、台州等地级市,2019年GDP总量都破5000亿元,同属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可本科高校数寥寥无几。此外,不少城市仅有1所本科院校。省教育厅某副处长同样指出,90%以上的博士点、70%以上的硕士点都集中在杭州市。在这方面,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的意识还不够强,未来仍需继续优化省内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作为浙江省及长三角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浙江大学应主动推进省内高等教育协同联动发展,增强对省重点建设高校和其他省内高校的辐射带动能力;省重点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也应该主动抓住机遇,推动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学科,成长为高水平大学。打响人才资源争夺战人才资源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平台,优质的人才资源能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把握好人才资源优势,则是浙江制胜的关键所在之一。近两年来,浙江大学已引进了近50位高层次人才全职加盟,如励建书、吴汉明、周如鸿等一批顶尖科学家和倪梁康、李实、刘海峰等一批人文大师,极大地带动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及学科快速发展。作为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企业的总部所在,杭州对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行业人员都具有较强的人口吸引力。2019年8月,入杭高层次人才补贴标准提高,补贴标准由硕士2万元、博士3万元调整为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杭州就业发展。图源:杭州市人才服务局最近几年,浙江省其他城市也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大手笔”招财引智。2018年《宁波市加快集聚顶尖人才实施办法(试行)》中,对全职来宁波从事创新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据宁波发布报道,截至2020年7月,宁波已引进全职院士23位,其中两院院士12位。2019年,绍兴市重磅出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政策》,其中“海内外英才计划”首次对领军型团队抛出了政策“橄榄枝”,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图源:绍兴市人民政府2020年,温州出台新版《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其中新增一项内容,“对新全职来温工作的35周岁以内博士研究生、世界大学排名前200位大学(以最新一期ARWU排名为准)或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分别给予6万元、4万元、3万元就业补贴,分2年发放。”自古江南多才俊,自东汉至现代,浙江籍文学家载入史册者已逾千人,约占全国的1/6,近百年来鲁迅、王国维、梁秋实等等浙籍文化名人,都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力;科学界也到处是浙江人的身影,“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就占了近1/5,“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等科学家,更是对近代中国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一轮“双一流”擂台战即将开启,对于如今甩开“历史包袱”的浙江高教而言,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期待的是,浙江高等教育正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浙江怀揣着钱和决心,“高教强省”这一天的到来或许并不太远。数据来源软科
浙江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却并不强势,全省仅有一所985高校,位于省会杭州。浙江下辖各地级市虽然大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高等教育发展却有些滞后。近一段时间,浙江各个地级市也在加紧步伐来增强自身高教实力,一方面通过提升本土高校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在大力引进省外优质高校。去年以来,已经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落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落户衢州、四川大学落户温州。近日,浙江嘉兴不仅本地一所民办高校转设为公办本科,同时还引进一所985大学设立研究生院,可谓是双管齐下,其高教实力与办学水平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嘉兴市新增本科的基本情况以及与985的合作基本状况。一、由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到嘉兴南湖学院:改变的不仅是校名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成立于2003年,于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占地面积536.47亩,拥有教师5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600余名,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原为民办性质高校,在一些未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的省份依然在三本批次招生,所以实质上其实该校是传统意义上的民办三本院校。在转设后,不仅校名更改为嘉兴南湖学院,其办学性质也将发生改变,成为公办本科院校,并且招生批次也会放在二本批次招生,其生源质量会得到一定提升,并且由于得到政府更多支持,其收费也会进一步降低。二、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生院落户嘉兴北京理工大学为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办学实力雄厚,此次与嘉兴市共建长三角研究生院已有实质性进展,今年9月份,将有大约250人的师生队伍进驻嘉兴。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将选址秀水新区,规划面积1000亩。与传统的校地共建研究院有所不同,北京理工大学所建的为研究生院,也就是说该机构除了科研服务之外还有人才培养职能,能够更好地为嘉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在浙江省,嘉兴市的高校数量和办学实力均算不上强势,全市工6所高校,其中还有2所专科,其中共有4所民办性质高校,全是“学院”,也并没有“大学”,由此可见其高教实力一般。不过,嘉兴南湖学院的到来使嘉兴市又多了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北京理工大学的到来也使得嘉兴能够立足本土,培养高层次人才,而这一切均有助于嘉兴市的高教事业发展。有助于其经济社会发展!
前几天,嘉兴学院迎来一位院士院长,一时让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浙江省属大学也垂涎欲滴,新的院士院长的到来,给学校更名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改变,2019年,嘉兴学院更名嘉兴大学成功增列进教育部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那么该校能够在2021年成功更名挂牌吗?嘉兴学院校徽小编了解到,该校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肇始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相继在宁波鄞县、杭州建德办学,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所以,该校是第一批新建本科,至今也已经有20年的本科办学历史了。浙江省在2019年申报了浙江科技学院更名浙江科技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更名绍兴大学,目前,正等待教育部的最后通知和公示,这两所学校改名基本确定在2020年度可以完成。2019年,浙江省申报湖州师范学院、嘉兴学院新增列入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列入规划是更名大学的入场券。但是,学院更名大学,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该校必须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小编了解到,浙江的湖州师范学院2011年获批成为服务国家特需项目的专业硕士培育单位,并于2012年正式独立开始培养全日制研究生,并于2018年顺利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而嘉兴学院目前还只是浙江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而本年度新增硕士、博士单位由于疫情原因推迟,目前教育部研究生司还没有开始新增申报工作。往年最早也是第二年的5月后,按照这种进度,2021年新增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应该在2021年5月后,而2020年度高校设置规划不可能推迟到2021年后才能申报2020年度的高校设置名单。所以,再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嘉兴学院更名嘉兴大学应该是十四五的事情了,目前浙江省最有可能在2020年底更名成功的是湖州师范学院(更名湖州师范大学)说明:纳入十三五规划不一定是指一定在十三五完成,纳入十三五的学校有优先纳入十四五的权利。
文章来源:香蕉原创文章编辑:香蕉编辑资料来源:嘉兴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诸暨学院等高校官网据悉,2020年度是新一轮硕士、博士学位点新增和新增硕士、博士授予单位的年份,由于疫情影响,学位点申报工作推迟,但是,目前教育部各部门各项事务已经重新开始,相关工作肯定开始继续进行,比如独立学院转设工作教育部就一直在进行,所以,小编认为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工作肯定也要推进。浙江万里学院校徽标识在浙江省,目前有如下学校已经是浙江省省级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它们分别是:浙江万里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丽水学院、衢州学院、嘉兴学院、台州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诸暨学院等高校。而在所有这些高校中,只有浙江万里学院正在独立培养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浙江万里学院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自此开启了万里学院独立培养研究生的大门。小编认为,下一批浙江省肯定会推荐浙江万里学院上去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因为它们只要通过服务国家特需项目,即可成为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Na除了浙江万里学院,剩下的这些学校,有哪个或哪几个学院有望拿下本年度的推荐资格呢?下面,小编简单分析下,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小编定将改正,谢谢。台州学院、衢州学院、丽水学院实力相对较弱,且升本迟、资格不够老牌,在教育厅那边推荐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学校升本的时间。此外,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作为民办独立学院,没有理由先于原普通公办二本拿下硕士授权,所以,小编暂且认为:本轮硕士学位授予中: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诸暨学院、丽水学院、衢州学院、台州学院不会被推荐上报教育部。宁波工程学院图书馆现在只剩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嘉兴学院、四所学校有待商榷,小编认为可以这样进一步分析:1)嘉兴学院更名嘉兴大学工作已经得到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支持,并且嘉兴学院更名已经正式纳入教育部十三五高校更名设置规划,更名的前提是该校必须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所以,可以从后往前推,小编认为,2020年度,浙江省会推荐嘉兴学院到教育部申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宁波,作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城市地位高,经济发达,但是境内只有2所高校有硕士授予权,所以此次申报必将会有一所申报上去,浙江万里学院(必申)VS宁波工程学院VS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这是小编认为的。3)但是,浙大理工能进,没理由浙大城市学院空置,但是限于硕士学位推荐名额限制,一般一省只申报2所,假设今年3所,那么,小编认为宁波工程学院更有希望。所以,小编认为,本轮硕士申报工作,浙江省人民政府将会推荐浙江万里学院、嘉兴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上去申报新一轮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至少会推荐三所中的一所)
今日调剂信息继续更新,调剂信息汇总图见文末。下面,跟随小编来具体看看各大学校的调剂信息吧。首先,笔者讲讲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生物质纳米材料团队招收调剂硕士研究生的信息吧。这个团队师资丰富:目前共有指导老师四名,教授两名,讲师两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两名。此外,这个团队建有生物质纳米材料实验室平台,主持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该团队研究方向:(1)生物质纳米材料微观力学表征(2)生物质纳米材料功能化应用(3)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纳米材料的研究方向是目前比较火热的方向,更加要注意这个调剂人数还是很多的,需要4到6名。所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去了解。其次,是关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调剂信息。作为211大学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它的招生方向广泛: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化学、材料学、核化工和核科学与技术专业。虽然说,学校的分数线满足国家和校调剂分数线要求以及考研数学、英语的成绩合格,但是要注意它是不是要求调剂学生的本科背景也是双一流学校或者专业。最后讲讲,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的化学工程接受调剂的专业研究生。浙江理工作为富饶浙江的区域性一流大学,它其实和除了浙江大学之外的其它浙江高校是同一个梯队的。因此,浙江理工被称为浙江地区的“双一流”大学,这个说法一点也不过。再来讲讲,关于浙江理工的调剂信息吧。首先它的基本调剂要求:过国家线;专业课1为数学;专业课2与化学工程专业相关,因为是招收的专业研究生,所以应该是数学二。接着,在它的研究生培养信息中,说到浙江理工与嘉兴学院联合招生,学制3年,还是双导师制,更加利好的是研究生的学籍是浙江理工。在这里笔者要说一下,嘉兴学院是不如浙江理工的,所以这就是你虽然在两个差距比较大的学校进行联合培养,但是它给的是好学校的文凭。还有让人惊喜的是,研究生除了享受浙江理工硕士研究生正常待遇外,你在嘉兴学院期间,每年会获得额外发放1万元的补助,学校帮你购买保险,还有你的住宿费全免哦。所以,感兴趣的同学快去看看吧。今日调剂信息汇总表如下图图片信息来源于小木虫我们总是在社会工作的时候怀念学校的美好,如果你还想多享受几年学校时光,那请抓好机会!调剂成功!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我是一苇,关注教育动态,分享教育感悟。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近日,2020届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陆续公布,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毕业生考研的影响,嘉兴学院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工作部署,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动员专业教师、辅导员、校友等力量,以生为本,打出考研服务“组合拳”,全力服务考研学子。暖心“快递”,资料需求“极速达”。受疫情影响,考研学生无法返校领取自己的复习资料,这给学生的复试准备造成了重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学院的辅导员、专业教师主动出击,化身“快递”专员,线上线下结合将复习资料送达学生手中。各学院组织专业教师收集整理了学生复试所需的电子教材、历年真题等资料,制作了电子版复试资料,以线上方式快速送达,解决考研学子燃眉之急;对于网络不方便的学生,学校让学生填报所需资料信息,由辅导员深入考研教室、学生宿舍寻取复试资料,以邮寄快递方式直达;针对留校学生面临的无处打印资料的难题,学校在得到学生反馈后,也第一时间提供了复习资料打印服务。云端服务,复试指导“不中断”。学校鼓励各学院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力量,开展云端服务,为学生提供在线复习指导。各学院迅速响应,组建信息服务团队,全方面梳理收集考研信息,为复试学生定期推送考研资讯,让学生更充分清晰了解复试、调剂政策和院校资讯;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录制视频微课,全面讲解考研复试的注意事项;组织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联系,进行精准指导;建立复试辅导交流群,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和答疑。针对2020考研复试可能采取线上方式进行的情况,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学生组成面试团,开展线上面试演练。校友传宝,备考经验“倾情送”。为帮助复试学生获取备考经验,为科学备考做足准备,学校积极发挥优秀考研校友的力量。各学院组建了考研定向辅导小组,邀请往届考研录取同一学校的校友进组交流;组织校友与复试学生结对,作在线“一对一”指导,为学生面试准备、导师选择、调剂决策等答疑解惑。广大校友纷纷“隔空”传经送宝,激励母校学弟学妹走好自己的“研途之路”。知心解压,心里援助“不下线”。疫情发生以来,学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了专业的心理讲师团,并开通了电话心理辅导热线。针对复试学生所反映的压力过大等情况,讲师团成员积极关注,通过QQ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及时缓解学生压力;针对初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准备复试,并提供就业辅导、简历修改等服务,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就业求职中,确保考研复试和就业求职“两手抓,两不误”。截至目前,学校开展了4期心理微课堂,在线观看收听毕业生达1500余人次。 专项帮扶,考研资助“一路通”。疫情导致不少进入考研复试阶段的学生家庭遭遇经济困难或临时性困难,给复试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制定了专项资助方案,开通线上申请,简化流程,视情况分类资助,切实保障考研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近期,学校已把疫情防控期间临时补助30万元发放到了309名受疫情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手中,为132名进入研究生复试的困难学生发放了考研学习资料补助近3万元;各学院也积极响应,开展了学院层面的临时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