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学生最崇敬榜样为“父母”医和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学生最崇敬榜样为“父母”

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 2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报告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该报告对全国11万余名四年级学生、7万余名八年级学生和3万余名班主任进行了调查,认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中小学生均认为“有温暖的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认为家庭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这反映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视、依赖和对温暖家庭的期望。调查显示,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为“父母”。这表明孩子对父母普遍持有认可和尊敬的态度。在亲子沟通方面,报告显示,超过两成的学生认为家长的表现有待提高。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我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九成以上教师表示,家校沟通也存在问题。排名前三位的问题为“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不高”和“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此外,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与学生的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相比,家长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四、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前三位是学习情况(选择比例分别为79.8%、79.9%)、身体健康(66.6%、66.5%)和人身安全(62.2%、52.2%)。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5.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对自己的成绩期望至少是“班里中等”。不过,家长参与孩子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并不高。数据显示,33.3%的四年级学生和48.3%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的学业参与度较低。调查结果表明,亲子阅读频率越高,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量、运用阅读策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越好。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家庭却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一起读一本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3.5%、65.4%,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谈论正在读的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5.6%、49.4%,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一起去书摊、书店或图书馆”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6.0%、44.5%。在藏书量方面,农村家庭藏书量明显少于城市。

法琳

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Make every proct with mind.此文701字,需要花费您2分钟。《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计325个区县,11万余名四年级学生、7万余名八年级学生和他们的3万余名班主任参与了调查。让人格外注意的是,学生和班主任都认为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他们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程度与其关注程度却不成正比。 33.3%的四年级学生和48.3%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其家长的学业卷入程度(家长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投入情况,比如投入时间、精力等)为低或较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双职工,怎样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家庭环境成为当代头号问题。这涉及到现代人对工作与家庭如何平衡的问题。怎样在工作繁忙之余挤出时间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呢? 孩子的诉求是什么?1. 爸爸妈妈就算是加班,也能与我一起完成我的家庭作业。2. 能熟悉我的学习内容,知道我的学习感受。3. 多与我交流,互动。4. ……归根结底,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学习参与程度成正比,孩子们的诉求也是多交流多互动,所以每天晚上爸爸妈妈的辅导时间就尤为重要。那怎样才能在应对好工作之余还能高质量地辅导孩子功课呢?可以做到:1. 1-9年级全国36种版本的教材,远程辅导孩子完成听读作业;2. 微信绑定机器人,手机后台操控了解教材;3. 语音互动功能便利,没有屏幕保护孩子眼睛切做作业不分心。4. ……哆哆智能机器人当仁不让,爸妈的小帮手,孩子的小书僮!家长在小学阶段更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学习中,哆哆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家长们在出差或加班的情况下,都不会缺席孩子的辅导亲子时间,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快乐启蒙 在线教育图片来源| 搜狐搜索(侵删)-end-

频道

2018年中国未来家庭STEAM教育趋势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创新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来提升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创新成为评价国家竞争力的12个指标之一,创新氛围的不足成为我国创新评价落后的因素之一。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是包含创新思想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的先行场景为学校,并行场景为家庭。超过半数家长认为学校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素养,同时家长没时间成为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痛点。中国未来家庭STEAM教育趋势会集中在家长正确认识综合能力重要性,家长不断学习适合自己的孩子的培养理念以及家长在没时间的情况下将孩子送去相关机构方向上。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是STEAM教育与少儿编程行业共同的愿景。▌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创新成为评价国家竞争力的12个指标之一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创新能力成为评价各个国家竞争里的一级指标之一。创新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来提升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在创新得分中,中国以64.4分位居全部140个国家中的第24位。▌创新指标的10个评价维度创新氛围的不足成为我国创新评价落后的因素之一在创新10个评价维度中,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在科研机构质量方面均为100分;而在发表论文期刊稍微处于落后地位,发明专利方面则是差距很大。科研机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同表明中国在科研硬件方面可与其他国家不相上下,但结合专利应用及论文期刊数量来看不难发现,整体“环境”是否鼓励创新的连接性,创造性和多样性决定前沿研究的数量,质量以及将新想法转化为新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目前,中国创新相关的政策环境良好,但社会环境相对较差。▌包含创新思想的教育理念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创客教育理念早在2001年由美国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Lab创新项目。2010年,李大维在上海建成第一个创客空间,但由于处于早起探索,最后并未能获得较多关注。STEM教育理念则首次出现于2006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由此,美国在STEM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培养其科技理工素养。通过STEM教育增强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并在创客教育中将创造力表达出来,形成一个创新与教育融合的闭环。随着理念的完善,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形成的闭环已经渐渐融入STEM教育理念中,从而淡化了创客教育。▌国外STEM教育三大场景家庭与学校教育内容固定而社会环境更完善国外STEM教育的三大场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一点与国内情况稍有不同。学校在应试教育教学的同时关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家庭教育的关注点是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前两点与国内STEM教育的理念基本一致,但是在社会层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国外的社区与学校之间在地理位置层面与理念层面可以看出几乎不存在“围墙”,社区与学校,企业联系紧密辅助学校与家庭去完善对于孩子的教育。▌国外STEM教育方法论—PBLPBL项目式学习是STEM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PBL定义: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选择、计划、提出一个项目构思,通过展示等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式学习和传统式学习方法相比,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践方式,使学生更有效率地掌握学科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STEM教育与STEAM教育STEAM教育是从STEM教育的理念基础上衍生而来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它使参与课程的学生,能够以活动为基础,以项目为基础,和基于解决问题学习内容,同时获得知识应用实践、知识转化应用实践的课堂体验。学生在应用数学、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进行创造、设计、建构、发现、合作并解决问题,这是STEM的一些核心特点。当然STEM这次提出来以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STEAM,这个最早是美国乌吉尼亚大学年轻老师亚克曼在2006年一次会上提出,他提出STEM不光考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还应该用美学、社会学这些角度看待这些学科的整合。▌中国STEAM教育现状宏观,微观环境导致STEAM教育被全面重视仍需时间▌中国STEAM教育三大场景社会参与度较低导致STEAM教育集中在学校与家庭国内STAEM教育同样有三大场景,但相比于国外的三大场景,存在着理念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因为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区别所导致。在国内的STEAM教育中,一般是家庭辅佐学校完成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社会则几乎没有贡献,除了一部分企业与学校联合设立的奖学金。▌家庭STEAM教育内容在家长认知的综合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排在前三,而自我驱动能力被低估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以77.4%占据第一。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孩子的说话做事更具条理性,简明扼要等,同时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候的解决方式更具有可行性;抗挫折能力以72.1%的重视程度排名第二,反映出对于孩子的心里建设的重要性,不成熟的心智加上周边的压力很容易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创新能力以67.9%的重视程度排名第三,国家频繁推出的政策以及创新理念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年轻的家长群体,未来让孩子增加的未来的竞争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较高的重要性。▌家庭STEAM教育痛点时间不足成为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本次调研中,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总体满意程度较高。在认为家庭教育执行情况有待改进的家长中,选择与孩子相处时间太短的家长占比达到60.6%。造成这个痛点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1)学校学习及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孩子很多的时间;(2)家长工作忙。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因素是无法改变的。由于意识到综合能力与素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家长愿意在其没时间的情况下将孩子送去培养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课外机构。▌家长焦虑原因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焦虑主要来源于担心孩子太累近7成在本次调研中表示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焦虑状况。其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孩子各方面都不错,但是太累。课外辅导班的时间占据了孩子50%以上的休息时间。以孩子有双休日为例,课外辅导班则占据了一天的时间。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群体的对比心态。“看别人家的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再看看自己孩子就感觉已经落后了”这句话反映了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的想法,倘若家长不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与休息时间,很有可能造成物极必反的效果。▌中国未来家庭STEAM教育趋势家长眼中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日趋增加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家长非常看重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但仍无法忽略应试成绩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这是时代与社会现状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于以往单纯的“有了成绩才可以上大学,才可以有份好工作”的理念,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已经从怎么在社会中立足转向如何在社会中生存的更好。家庭赋予孩子的不仅仅是陪伴及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长期性,这种教育场景意义远比学校教育深远。所以符合时宜的家庭教育理念给孩子所带来的财富远不止我们所想到的。艾瑞咨询认为,应试成绩固然重要,同时家长对于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意识已成型,客观原因导致整体家庭教育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仍与应试教育的培养差距很大,未来这种差距将逐渐缩小,但不会消失。家庭教育依然需要家长不断的反思与学习寻找最优解“周围的孩子都学了,我给你报名,你也赶紧去学,报了名就要好好学,爸妈挣钱很辛苦,别浪费”。这句话在大多数家庭里经常听得到,这句话已经反映出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的很多问题。家庭教育的受体是孩子,但主体是家长,家长是家庭教育中比较关键的一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好比学校教育中的老师,所以家长也需要一定的自我反思和学习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将增加教育孩子时间的投入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痛点是家长没时间或者时间不够参与家庭教育。可以被理解的是家长工作时间占据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而剩下的部分又会被加班,应酬及业务爱好所占用从而导致家长的时间表被分割的较为零散,同时不同碎片时间的长度也不一致。家长需要将协调并安排碎片化的时间,将教育摆在中心。未来家庭教育中,家长参与度一定会提升。这是家长的教育需求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作用的结果。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孩子的教育中,即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又能促进亲情升温,一举多得。培养孩子综合能力通过相关教育机构来解决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痛点是家长没时间或者时间不够参与家庭教育。家长亲自完成家庭教育中的方方面面稍有困难,所以一些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相关机构的出现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彻底放手不管,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家庭是必不可少的场景,存在时间也远比学校多很多。目前及一段时间内选择相关教育机构是多种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不是最根本解决方法。最符合现状的解决方法是:家长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时做到思想上重视,同时在家长没时间的情况下通过相关教育机构解决。▌少儿编程与STEAM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是两者共同的愿景少儿编程作为STEAM教育中公认的一环,在近一两年迎来了高速发展。目前国内的少儿编程的发展主要由两方面共同作用引起的:(1)80后父母更加看重对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希望孩子在未来更具竞争力;(2)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规划都聚焦于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少儿编程所能为孩子带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与STEAM教育理念一样。▌西瓜创客释放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西瓜创客是一家知名在线少儿编程教育公司,面向7-12岁小朋友提供计算思维训练与编程启蒙,提升孩子的学习力与创造力。自2017年4月在互联网上第一次亮相至今,已经获得了来自红杉和经纬等一线基金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近7000万元投资,成为全球六十多个国家10万+家庭和孩子的选择与热爱。西瓜创客80%的用户来自国内一线与新一线城市的高学历、高净值与高认知家庭,并且逐渐获得二、三线城市新中产家庭的信任和喜爱。▌西瓜创客课程核心维度新课程体系着力于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八大维度在西瓜创客的新课程体系中,编程语法及基础知识属于基础能力,模式提取能力、解构能力、抽象能力和算法能力属于计算思维;创意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思维工具使用能力则是PBL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西瓜创客学员家长与普遍家长差异在家长没时间的情况下,西瓜创客学员家长更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并且焦虑度更低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在家庭的教育痛点方面家长均反映没有时间给孩子足够的陪伴,但家长的认知稍有差异,西瓜创客学员家长认为没时间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而普通家长仅仅是没时间陪伴而已。在焦虑情况方面,西瓜创客学员家长对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焦虑度普遍低于普通家长。由于西瓜创客致力于培养其孩子的综合能力,所以焦虑度更低,也侧面反映了其家长认可综合能力对于其孩子所带来的正向影响。家长群体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应试能力占比较低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家长群体普遍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而西瓜创客学员家长更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所以综合能力中的细分选项均比普通家长高。在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反映出家长群体认识到应试带给孩子的能力有限。家长群体的重应试轻能力观念的转变是整个STEM教育领域的机会,同样也是少儿编程行业的“风口”。家长群体对于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关注度差异不大,但西瓜创客学员家长对于孩子教育具有高认知能力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西瓜创客学员家长与普通家长在使用APP偏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习教育类APP是西瓜创客学员家长最爱使用的APP,而通讯聊天与线上购物是普通家长最喜欢的APP类型。从使用APP类型偏好上不难看出,西瓜创客学员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更愿意学习及钻研,说明了其对于孩子教育的高认知能力。▌家庭STEAM教育的未来—聚沙成塔未来家庭STEAM教育需要各个家庭的不断重视,同时也需要学校及相关机构的不断完善,去弥补家庭教育中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绿绒蒿

2017暑期家庭教育研究报告:课外辅导班仍是家长首选,教育选择趋向多元化

图片来源:摄图网芥末堆9月5日讯,近日,垂直家长交流社区家长帮发布了《2017学生暑期家庭教育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无论是从精力、财力上,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对于孩子的暑期教育,且对于教育产品的选择上更加趋向于理智化、个性化。同时,中国教育市场消费也迎来不断升级,一线城市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军,而上海地区更成为全国教育消费市场的排头兵。家长教育选择趋向多元化 地域年龄存在差异报告显示,课外辅导班仍然是家长们的首要选择。但随着国内家庭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家长对于教育的选择也愈加趋向多元化,希望孩子在暑期学习的同时,能够开拓视野、寓教于乐,带领孩子外出旅游、观看文艺演出等选项也进入了家长的选择之列。数据显示,接近八成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文化辅导班,七成左右的家长会陪伴孩子暑期旅行。从年龄对比来看,小学、初中的孩子家长为孩子选择文化课补习的比率较学前、高中孩子高出一成;从地域差异来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为孩子选择文化展览或文艺演出的比率较二线城市多出一倍。家长倾向“素质教育” 但在实际选择中却存在困惑素质教育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教育选择。报告中显示,无论孩子就读于哪个年级,家长们均以“赋能”或“开阔眼界”作为孩子假期活动安排的最主要目的,即使面临升学压力的高中生,家长们也期待孩子可以通过假期提升综合能力。然而在真实消费中,家长却更倾向于为孩子报文化课辅导班,此项比重在初中孩子家长中甚至达到了86.34%。相比之下,只有学前班的家长给孩子选择各类素质兴趣班的比率超过了文化辅导班。这表明,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仍心存困惑,既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又希望孩子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线城市教育消费投入较高根据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暑期消费分布数据,在孩子的暑假教育投入中,花费超万元的城市占少数。而上海比率最高,达到21%。大多数家长的消费则在5000元以下,河北省在教育投入上低于3000的家庭,甚至超过一半。由此可以看出,暑期教育的消费支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京、沪、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支出较高,其他地区消费支出则较低,家长的教育投入与收入总体呈现正相关性。因此,《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的暑假》等舆论热文折射出的仅是社会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学习之外,家长关注自我管理能力根据家长帮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家长对孩子的认可普遍聚焦于学习层面,多数孩子在暑期的各项表现也令家长感到满意。而在自律表现的满意度调查中,家长则更关注于孩子能否自觉主动的安排课业学习。除了关注孩子的暑期学习生活外,家长们也愈加重视自身教育能力的提升。近六成家长曾参加过家庭教育的相关课程,而在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家长中,九成家长希望未来有机会参加相关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庭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上,多数家长会倾注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甚至能够做到全天陪伴。重视学习科学的教育知识与理念已在家长群体中形成趋势,更加细致理性的看待暑期教育,从重视“给予”转向重视“陪伴”,成为家长认知的一大转变。

诡衔窃辔

北师大发布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学生认为“有温暖的家”最重要

新京报快讯 (记者王俊)家庭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起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呈现什么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北师大近日发布《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父母”是学生最崇拜的榜样。《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计325个区县,11万余名四年级学生、7万余名八年级学生和他们的3万余名班主任参与了调查。“调查基于全国代表性取样,其结果能反映全国家庭教育的状况。报告客观呈现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我国家庭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表示。报告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无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学生,在他们观念里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均为“有温暖的家”,选择比例分别为39.3%和49.4%,远高于其他价值追求的选项。“八年级选择‘有温暖的家’人数比例比四年级高10.1百分点,表面上,青春期孩子对家长依赖明显减少、渴望独立,与家长沟通、相处时间减少,但实际上家庭在他们心中地位反而更重要。”报告指出。在调查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时,研究发现“父母”排在第一位。四年级小学生最崇敬的榜样的前三位依次为“父母”“老师”和“科学家”,选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25.8%、22.5%、14.2%;八年级中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中前三位依次为“父母”“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和“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选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29.1%、14.6%、12.1%。“学生视‘父母’为自己最憧憬的榜样,说明他们对父母持认可的积极态度,能够发现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报告指出。

六月虫

调研报告|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研究

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发展状况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服务区域家庭教育的资源优势明显率先在全市搭建家庭教育服务平台。2008年,静安区正式成立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由区教育局直接领导和管理。目前,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已搭建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和慕课“四网一体”的家教信息平台;编撰开发静安区衔接教育系列手册以及《静安家风尚,我的育儿故事》系列丛书;创设有国内外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做培训的“静安家庭教育大讲堂”、家庭教育专家走进社区面对面帮家长解决实际问题的社区家长沙龙、专业咨询师队伍开展的面向家长的多形式、一对一咨询等指导培训活动;建立感觉统合家庭训练营、家长情绪工作坊、家长效能提升沙龙、亲子体验营、父子阅读联盟等区域家庭教育品牌项目。静安区还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每年举办面向全区中小学师生及家长的宣传指导活动、公益培训项目和大型心理咨询公益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服务。发挥学校优势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一是区政府督导室将家校合作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区教育局推出《关于加强静安区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三是积极开展静安区家庭教育示范校、合格校创建评估工作;四是推进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五是加强班主任、家庭教育志愿者、家长队伍培训。各条块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自身工作体系。区文明办、区妇联、区卫健委等部门将家庭教育纳入自身工作体系,推进家庭教育宣传、指导工作。家长看家庭教育:观念在转变与更新家长普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能发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家长问卷调查显示,高达82%的家长认为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另有17%的家长认为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重要。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合力的作用已形成共识。“民主式”的教养方式得到家长普遍认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家长问卷调查显示,静安区84.6%的家长赞同“民主型”教养方式,认为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并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静安区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体制痛点:总体统筹规划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力度尚显不足家庭教育工作的整合度有待提升。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系统性工程,涉及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卫建委、团区委、区妇联等多个部门。尽管目前各条线都根据各自系统内要求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但由于缺乏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机制和全盘规划,区域家庭教育工作存在多头建设、条块分割、步调参差,难以形成合力的弊端。家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有待扩展。由于家庭教育工作没有作为基础工作列入公共服务领域,从区级层面、部门层面、社会层面投入人力、财力都不足,服务覆盖面及产品类型都有限,缺乏相关系统性。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待加强。从调研家长的情况来看,当前,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具体行动、方式方法上有不少误区,对帮助指导开展家庭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家长痛点:家庭教育观念与具体实践还有较大差距教育孩子的目标与现实需更加统一。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有助于家长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全方位的身心发展。家长与学校主动沟通需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需要家庭与学校保持相对一致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理念,在教育方法、教育责任分工上进行合作。家庭亲子沟通需进一步增强。良好的亲子沟通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缺乏沟通特别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则会影响家庭教育的开展。家庭教育行为需更加耐心细致。尽管绝大部分家长赞同“民主型”教养方式,认为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并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但在现实中,家长在具体的家庭教育行为上还存在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需进一步发挥。在孩子的成长中,只有父母双方参与教育的相对平衡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家长家庭教育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希望能够教育好孩子,但当教育孩子遇到困难时,又会缺乏信心、比较迷茫、不知所措。新时代发展静安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促进家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不仅需要家长进一步落实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全面布局、统筹规划、确立组织、创设平台、建立机制,形成领导有力、架构清晰、组织明确、责任分明、机制良性、合作有序的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局面。加强区域家庭教育的组织领导与顶层规划提升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提升和优化区级层面的家庭教育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建议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联席会议将家庭教育纳入专项议题。设置区家庭教育建设协调办公室,建立区家庭教育建设协调机制,定期沟通,联合开展工作。率先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体系。切实加大财政对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家庭教育专项资金,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基础,以学校为主阵地,以专业技术为支撑,各条块充分履行职能,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家庭提供全覆盖、规范性、多样化的高质量家庭教育工作体系,让每一个家庭都能获得优质、均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顶层规划。建议将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区教育发展规划之中,并就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专项研究,全面规划区家庭教育建设发展方向,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成员单位职责,构建静安家庭教育网络。为增强家庭教育建设合力,进一步落实各相关部门家庭教育职责。将家庭教育任务指标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为促进家庭教育规划落实,结合各相关部门家庭教育职责,建立各部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清单,明确各相关部门家庭教育五年、三年和年度指标,规定各指标衡量的具体数量和质量要求。将家庭教育工作指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之中,建立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促进各部门重视家庭教育职责及任务。加强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阵地建设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承担起区域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阵地功能。建立学校家庭教育专门管理部门。建议在区教育局统筹推动下,区各学校建立家庭教育专门管理部门,进一步推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相关工作的整合与创新,进一步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管理架构与工作机制,进一步充实以学校师资为主体,校外家庭教育专家、优秀父母、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家庭教育力量,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引领地位。加强学校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在“所有教师都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的理念指引下,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扎实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区家庭教育规划或行动纲要要明确“家长学校”建设标准,对“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课程教材、教学计划、活动开展要有规范要求,对“家长学校”的运作开展要有成效评估。发挥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业服务职能充分用好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这一平台,积极发挥其专业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使其在未来延续领先位置。以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输出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一是积极开展区域家庭教育“线上增能”服务;二是加强适合家长实际需要的家庭教育培训教材和课程开发;三是加强区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监测与评估;四是推动促进中心与学校共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项目。以良性的管理运作机制不断提升家庭教育专业指导水平。一是在人才制度上支持静安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壮大专职人员队伍;二是在家庭教育服务网络中进一步明确专业机构的服务职能与指标,更加有力有序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工作。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域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聚焦家长家庭教育需求,重点抓好家长培训、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产品、家庭教育社会支持资源、家庭教育舆论环境等工作,整合区域家庭教育资源,协同推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健全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网络。调研显示,近70%的家长表示愿意接受家庭教育的指导,高达95%的家长表示愿意每周抽出2小时以下的时间接受家庭教育培训。区教育局、各中小学、各街镇要分工协作,建立一张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网络。统筹开发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产品。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妇联等区家庭教育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依托各自公共服务阵地渠道以及政府采购,结合各自提供公共服务的特点,统筹、协作开展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活动。发挥社会资源优势提供更广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家庭教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加大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的力度,指导鼓励相关社会组织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常态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完善准入和监管评估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资质认定、运营规范与监测评估,推进家庭教育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发挥街道及社区作用,将家庭教育创建活动深入社区楼组,激发社区居民自治效能,通过微信群、线下学习、案例分享、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等方式,让更多楼组居民参与到家庭教育学习之中。依托区域“白领驿家”党建服务站点,将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妇联等相关组织开发的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产品配送到站点白领。着力营造全区重视家庭教育良好氛围。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妇联、各街镇要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区域、各部门宣传与活动阵地,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发家庭教育易懂的读本、生动的视频、经典的名人名言,弘扬和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深化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突出家庭教育在整个家庭建设中的分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 “家庭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家长争做“好爸爸”“好妈妈”,树立家庭教育的优秀典型,传播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全区家庭努力为孩子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

梦想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家长辅导作业越多,孩子成绩越好

现在陪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了一些父母的心病了。就在前两天,山东临沂的一位妈妈还和孩子老师还在微信群里因为孩子写作业的事互怼:妈妈认为孩子写一些重复性的抄写作业没用,是在浪费生命。而老师则怼家长,说这家长是他“从教20年遇到的第一位奇葩”。这还算轻的,之前还有新闻报道过的,妈妈被气的心脏搭桥住院的。激动的捶桌子砸板凳把手给打骨折的。导致现在,在中国,陪孩子写作业成了破坏家庭和谐环境的第一杀手。1、影响夫妻关系经常有父母在网上调侃,本来看到另一半陪孩子写作业大吼大叫的,觉得这样对孩子不好,所以换TA去,结果不一会TA也变得大吼大叫,败下阵来。当孩子作业出现问题时,陪孩子写作业的一方难免会有情绪,有情绪就可能要对另一半发火,甚至觉得另一半怎么不陪孩子写作业,光让自己陪,这不公平,因此就相互争吵,影响了夫妻关系。2、破坏亲子关系作业问题最容易破坏亲子关系,因为父母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骂孩子笨,恨铁不成钢,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可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而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一旦失去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说什么孩子也不会愿意听。3、影响身体健康这不用多说了,显然生气对身体不好,更何况像上面那些因为陪孩子写作业而气的脑梗、心脏搭桥的。有的父母就调侃,他们是在用生命陪孩子写作业。正因为作业产生的种种问题,使得一部分家长对老师心生怨气,因为正是老师布置了这么多作业,老师让他们辅导孩子,老师让他们签字保证正确率,他们也就难怪对老师生气了。而且网上一直有这种言论“作业就应该老师检查,不然什么都然家长做了,还用老师干什么?”他们认为,检查作业就是老师的事,现在让家长检查,这是老师在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工作转移给家长,他们倒是轻松了,就是苦了家长。我一直以来就不赞同这种言论。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试问一个连陪孩子写作业都觉得是问题的家长,又怎么能舍得拿出时间来教育孩子i呢?最近我看到了《2018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在全国31个省市展开的家庭教育状况调查,采集了 18 万余名学生和 3 万余名班主任的数据,可以说是近几年比较权威、比较详细的调查数据了。在报告中有关作业的一项调查让我感觉特别有意思,从另一方面反应了重视孩子写作业的家长是如何影响孩子学习的。调查发现,家长作业卷入程度越高,学生成绩越高、越认同学习的价值。与那些家长作业卷入程度低的学生相比,4、8年级那些作业卷入程度高的学生成绩分别高30分(520分VS490分)、16分(503分VS487分)。同时,在对待学习价值的观点上,作业卷入程度越高的学生认为“学习有价值”的比例更高。4、8年级作业卷入程度高的学生认为“学习有价值”的比例分别是80.2%和60%,而卷入程度低的学生中,仅有58.3%和33.7%,比例相差还是非常大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越重视孩子作业、舍得花时间辅导孩子作业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对于学习的认可程度更高,同样取得的成绩也更好。其实这样的调查结果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当一个家长重视孩子作业、舍得抽时间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视学习、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态度,这种态度当然孩子也就更加重视学习。相反,那些业余时间宁愿刷手机、看电视,也不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家长,传递的不正是“学习无用”的价值观吗?要是学习有用,为什么还把孩子的学习排在手机、电视后面呢?作业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作业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那些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不仅会辅导孩子写作业,还会帮孩子拓展、发现问题,从更广阔的范围帮助孩子学习;而那些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完成一个简单的辅导作业,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沉重负担,就更不用抽出更多的时间,在别的方面帮助孩子学习了。最终孩子的学习结果会如何,不言自明。

惠栋

打通家校共育认知壁垒《家庭教育的当代价值建设》公益报告举行

6月16日下午,重庆明进和美家庭教育中心公益学术报告在南岸区铜元局金辉广场举行。此次公益活动由重庆市南岸区妇女联合会主办,明进和美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南岸区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研究分会协办。旨在落实区域“家校合力 共育成长”理念,整体推进区域家校共育工作,提升教师和家长家校共育的能力。记者了解到,此次家庭教育公益活动特邀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兼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CPTA)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验研究”主持人、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先生,现场做题为《家庭教育的当代价值建设》的公益报告。该报告从“一场疫情对家庭与家庭教育的新认识;疫情后我们需要反思的教育观念;疫情之危带来家庭与学校合作新契机;现代教育制度建设需要家校合作常态化;常态化的家庭合作需要有效的制度化保证;家校合作的制度化需要科学化专业与服务体系;家长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家校合作的价值追求:共责共情共育共建”八个方面诠释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在,我们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的当代价值建设,家庭和学校怎样在家校共育中各司其职,助推孩子健康成长。赵刚理事长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等七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告诉人们现代教育制度建设需要家校合作常态化,进一步阐释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他还通过具体的案例指出,教师需要学习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需要拥有长久的学习动力,保持学习的热情,孩子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前来参会的南岸区教育学会家校社研究分会各会员单位的代表表示,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家庭教育,明确了家校共育中学校、教师、家长各自的职能和边界,了解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更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家校共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上游新闻记者 顾立 见习记者 张韵秋

小乙

朔城区一中1800余名家长听取家庭教育主题报告

为了把家庭教育真正落地落实,帮助父母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12月22日,朔城区一中特别邀请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天赋亲职”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童华老师,在朔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为学生家长免费作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帮孩子赢在未来”的主题报告会。报告会分上、下午两场,学校中层领导和1800余名家长参加了报告会。他的讲座生动感人,以事说理,以理服人,具体实用,为参会家长带来了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引导孩子学习成长提供了大量实用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家长们纷纷表示,童老师的讲座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带给我们的触动却是很大的,受益匪浅。据了解,今年以来,朔城区一中不断加大家校共育、家校共建工作力度,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各年级也分别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这个平台,家长们参加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监督和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帮助学校解决了不少办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的推动了学校发展和孩子成长。(文 王平堂 薛海云 闫海芳)

花溅泪

2020儿童成长危机报告:父母童年越不幸,孩子的成长越糟糕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热播,除了“一起爬山吗?”“我还有机会”等令人津津乐道的梗之外,也引发了全网的讨论,启发很多人对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无限思考。剧里面三个孩子的经历,很难让人不心疼,而三个小孩的悲剧性结局,和他们的各自的成长环境也有很大关系:严良,因父亲吸毒坐牢而被送往福利院;普普,父母去世,在福利院长大,还患有哮喘疾病;朱朝阳,父母离异,内向孤僻,成绩虽好,但在学校也被孤立。在《园丁与木匠》中有这样一段话:爱没有目标、基准或蓝图,但爱是有意义的。爱的意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如何帮助孩子塑造自己的命运,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供给他们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事态多变”的2020年,让很多习惯安稳日子的人猛然发现:其实巨大的变故与灾难从未远去,一直都蛰伏在我们身边。其实,我们的孩子所处的环境,也始终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在孩子的成长中到底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又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在全世界都关注儿童的6月,知名出版品牌湛庐文化与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共同倡议,并联合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辣妈帮、新东方家庭教育、外滩教育、帝呱呱星球、蓝橡树多家平台机构发起了2020儿童成长危机调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份调查,让更多人了解当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家庭以及自身和心理的健康状态,为全方位营造健康的儿童成长环境提供帮助。经过对1408份成年人填报的自我童年不良经历问卷,以及为孩子代为填报的童年不良经历的分析,我们特此发布《2020儿童成长危机报告》。(查看完整版请下滑至页面底部▼)1.童年不良经历覆盖大部分人,在各学历水平、经济水平个体中均有发生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近7成的成年人都曾经有过至少一项童年不良经历,其中22.4%的人更是有4项以上的童年不良经历。不论你是上市公司CEO,大学教授,还是普通白领,童年不良经历可能都是你曾经无法避免的问题。另外在本次调查中,参与调查的儿童群体经历一项以上童年不良经历的个体占比55.4%,低于其父母自身童年不良经历的发生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后代的整体成长环境相对较好,或者是当下成年人对后代的教育观念有所改变,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仍然存在童年不良经历的风险。2.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是最令人心痛的童年创伤除了较为严重的遭受身体虐待、性侵猥亵、校园霸凌等儿童期不良经历外,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习以为常”的教养方式,也可能成为孩子的童年不良经历,比如“过分关注手机,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再比如”对孩子实施体罚或者训斥,或者是当着孩子面激烈争吵”。据数据调查显示,父母离婚、家庭暴力不是已经成年的群体曾经在成长中的主要问题,情感忽视、被孤立或被排挤、性虐待、情感虐待、低社会经济状态才是他们很多人心中的痛。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3成以上的儿童经历过被家庭成员咒骂、侮辱、羞辱或贬低等的情感虐待,还有近24.8%的孩子看到或听到过家庭成员互相伤害或威胁要伤害对方 。3.无法回避的性教育缺失问题据上图显示,近3成的成年人表示曾经历过身体接触式性侵犯,这说明我们不能再回避性教育的问题。其中,女性调查参与者遭受性虐待的个体占女性样本的30.1%,男性调查参与者中遭受性虐待的个体占男性样本的11.2%。这说明,反性侵也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4.童年的伤,身体会记得描述性分析显示,有童年不良经历的参与者几乎都存在或者存在过每天做事时提不起劲、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等表现出各项抑郁症状的经历,这些经历发生的几率都成倍地高于没有童年不良经历的参与者。从这一部分也能看出,童年不良经历,可能会对我们未来的心理和生活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深井效应》作者:(加)娜丁·伯克·哈里斯著译者:林玮 卓千惠另外,根据讲述童年不良经历的专著《深井效应》的作者——国际知名儿科医生、童年不良经历研究领域专家娜丁·伯克·哈里斯的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若一个人有四项以上童年不良经历时,那么他比没有童年不良经历的人:有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发生率增加32.6倍曾试图自杀的可能性是12.2 倍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患病率增加4.5倍成年后的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癌症等重症患病率增加3倍严重肥胖的机率是1.6 倍伤害DNA的端粒,缩短寿命,严重者短寿20年童年不良经历,不仅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更会严重影响TA的身体健康。5.父母童年越不幸,孩子的成长状况越糟糕当父母有童年不良经历时,其后代群体有一项以上的童年不良经历的占比为63.4%,而父母没有童年不良经历时,这一百分比是38.3%,这说明:父母的童年遭遇,很可能会影响其后代的家庭生活环境及后代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此外,父母没有童年不良经历时,其后代仍然可能存在这一情况,说明除了家庭内部环境,社会和学校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家校共育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父母、老师等养育者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保护好自己才是保护孩子的前提。就像乘坐飞机时,空姐会提醒父母:如遇到飞行危机时,在给孩子戴上氧气面罩之前,先戴上自己的氧气面罩。照顾好自己并不是自私,这恰恰是为孩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所以,从今天起,每对父母都应该学着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养育者,避免延续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隔断代际传播的纽带,让自己的孩子成长在一个明媚的、充满生机与朝气的环境当中!以下为《2020儿童成长危机报告》完整版以上为本次儿童成长危机调查完整报告,特别感谢曹枫林教授对本次问卷调查的学术支持和审定。本次调查反应了很多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些局限性:参与人群大多为女性(占93.6%)。部分后代的童年不良经历是由父母报告的,可能存在报告偏倚。参与者的后代年龄范围较广,对于未成年个体,其童年不良经历的发生率仍需动态追踪,以反映在18岁之前童年不良经历的发生状况为准。由于时间关系,对调查数据只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我们也在此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儿童童年不良经历的调查和研究,认识风险才是改变的开始。参考文献:[1]王艳荣,林萍珍,曹枫林.中文儿童期不良经历问卷修订版的效度与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09).[2] 娜丁·伯克·哈里斯.深井效应[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