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教育与装备创新论坛值得期待!桃源镇

2020教育与装备创新论坛值得期待!

装备改变教育,创新引领未来。为进一步推动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助力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山东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共同发起主办的2020教育与装备创新论坛将于2020年9月27日在烟台举行。本次论坛以普及、融合、变革、创新为主题,为全国首个聚焦“教育与装备”融合创新发展的论坛。论坛设1场主论坛及3场分论坛,主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实践、教育“新基建”推进与落地、技术装备重构教育生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3场分论坛为“高校后勤新业态发展论坛”“中小学实践教育创新论坛”“幼儿园建设与发展论坛”。届时将邀请来自教育学术界、教育主管部门、产业界的40多位知名专家和领导嘉宾发表演讲。通过举办论坛:01探索新路径。聚焦当前教育装备领域热点问题,汇集行业专家资源,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分享教育创新成果,探索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新路径。02打造“山东样板”。搭建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学校、产业相互交流合作平台,组建教育装备领域高端智库,突出教育装备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山东样板”。03促进产业升级。建立政、产、学、研、用各要素深度参与、区域协同合作的教育装备发展新格局,对接区域新旧动能转换,以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现代化发展引领教育装备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明日见客

2020教育与装备创新论坛在山东烟台召开

新华社济南9月27日电(记者张武岳)27日下午,2020教育与装备创新论坛在山东烟台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聚焦“教育与装备”融合创新发展,旨在进一步推动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据悉,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实践、教育“新基建”推进与落地、技术装备重构教育生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期还将举办“高校后勤新业态发展论坛”“中小学实践教育创新论坛”“幼儿园建设与发展论坛”等3场分论坛。当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成就尤为显著,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与会嘉宾重点探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现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山东实践。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说,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教育与装备创新发展要走普及、融合、变革、创新之路。“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AI赋能,教育先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说,山东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示范,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智能教育体系和人工智能与教育开放融合大格局。记者了解到,“技术装备+教育”的跨界融合为重组教育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它既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大规模覆盖,又可以实现优质教育关注的个性化、公平和质量这一永恒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体,从而实现教育服务供给的内容、方式、形态、结构、决策与监管等方面的变革。与会人士提出,世界正加速进入智能时代,技术装备正在与教育深度融合,并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未来也将引领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此次论坛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等各要素深度参与、区域协同合作的教育装备发展新格局,加快高端教育装备产业发展,以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现代化发展引领装备企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完)

红线

2020教育与装备创新论坛在烟台举办

>begin--> 9月27日下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由山东省教育厅联合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共同发起主办的2020教育与装备创新论坛于在烟台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装备改变教育,创新引领未来。本次论坛是全国首个聚焦“教育与装备”融合创新发展的专业论坛,以“普及、融合、变革、创新”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助力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实践、教育“新基建”推进与落地、技术装备重构教育生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期还将举办“高校后勤新业态发展论坛”“中小学实践教育创新论坛”“幼儿园建设与发展论坛”等3场分论坛。群策群力,推动装备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当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成就尤为显著,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在论坛上,演讲嘉宾重点探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现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山东实践。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应用趋势》的主题演讲,从教育与装备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时代契机、基本要求和基本路径着手,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价值及应用模式,并展望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广阔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教育与装备创新发展要走普及、融合、变革、创新之路,赵主任表示,“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山东省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以远程连线的方式,作了题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融合发展》的主题发言,和大家分享了山东省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方面的探索和经验。“AI赋能,教育先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面对未来,邓厅长表示一是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示范,二是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智能教育体系,三是要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开放融合大格局。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祝智庭也做了题为《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动能》的演讲,为与会嘉宾分享了教育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启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新基建”进入快车道,也加速了教育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后疫情时代,教育同样需要“新基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柯清超教授作了报告,题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新形态》,为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随后,商汤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峰、华为中国区政企教育业务部总裁曾伟经、腾讯教育基础教育行业总经理徐勇群、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建兴也分别以《未来已来-谱写人工智能教育新篇章》、《新型教育装备赋能智能教育新生态》、《数据驱动下的教育新基建》、《近视防控与健康照明》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从各自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教育新基建的理解与期待。同心协力,引领教育装备重构教育生态教育装备的关键,归根到底,不是技术,而是教育。教育装备的创新研究不只是体现在技术先进,更体现在教学应用之中。大到教室布局的变化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小到教室内灯光、课桌椅的调整,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教育装备在日常教学的每个细节中改变着教育的生态。那么“教育装备对教育生态有何影响?”“教育技术如何对教育起到引领重构的作用?”在圆桌对话环节,针对“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创新发展”、“通往未来教育的技术装备路径”两大议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信息中心处长张又伟、物联网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王洪君、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林、烟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总督学曲仁臣、腾讯教育基础教育行业总经理徐勇群、阿里巴巴钉钉教育行业总监翳剑等与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技术装备+教育”的跨界融合为重组教育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它既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大规模覆盖,又可以实现优质教育关注的个性化、公平和质量这一永恒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体,从而实现教育服务供给的内容、方式、形态、结构、决策与监管等方面的变革。世界正加速进入智能时代,技术装备正在与教育深度融合,并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未来也将引领教育的系统性变革。通过论坛的举办,一是要实现探索新路径。论坛聚焦当前教育装备领域热点问题,汇集行业专家优质资源,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分享教育创新成果,探索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新路径;二是要努力打造“山东样板”。通过论坛,积极搭建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学校、产业相互交流合作平台,组建教育装备领域高端智库,突出教育装备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打造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山东样板”。三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论坛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等各要素深度参与、区域协同合作的教育装备发展新格局,加快高端教育装备产业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以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现代化发展引领装备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来源:山东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孔穿

国家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来我县调研指导工作

5月8日,国家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平一行6人来我县调研教育装备情况。陕西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赵梦、商洛市教育局局长胡栋梁、山阳县副县长冯有铭等领导陪同。调研组一行工作扎实严谨,调研涵盖农村、县镇的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分别实地深入山阳中学、城区三中、城区二小、高坝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音乐舞蹈室、地理教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校园电视台、学生教室等部室。每到一处,调研组认真查看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对学校装备配备质量保障体系、现有装备质量状况和管理应用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最后,在城区三中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商洛市教育局副局长龚胜利就商洛市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情况进行了汇报,山阳县副县长冯有铭对山阳县教育工作及教育装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被调研的四所学校的校长分别就学校部室配备和师资情况提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一行对我县教育装备条件和管理应用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最后李平表示,教育部将要进一步做好教育装备质量提升计划,健全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质量保障体系,使中小学教育装备向配备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应用常态化的目标迈进。

临尸而歌

专家论道!2020教育与装备创新论坛在烟台举办

9月27日下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由山东省教育厅联合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共同发起主办的2020教育与装备创新论坛在烟台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装备改变教育,创新引领未来。本次论坛是全国首个聚焦“教育与装备”融合创新发展的专业论坛,以“普及、融合、变革、创新”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助力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实践、教育“新基建”推进与落地、技术装备重构教育生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期还将举办“高校后勤新业态发展论坛”“中小学实践教育创新论坛”“幼儿园建设与发展论坛”等3场分论坛。群策群力,推动装备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当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成就尤为显著,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在论坛上,演讲嘉宾重点探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现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山东实践。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应用趋势》的主题演讲,从教育与装备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时代契机、基本要求和基本路径着手,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价值及应用模式,并展望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广阔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教育与装备创新发展要走普及、融合、变革、创新之路,赵主任表示,“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山东省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以远程连线的方式,作了题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融合发展》的主题发言,和大家分享了山东省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方面的探索和经验。“AI赋能,教育先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面对未来,邓厅长表示一是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示范,二是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智能教育体系,三是要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开放融合大格局。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祝智庭也做了题为《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动能》的演讲,为与会嘉宾分享了教育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启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新基建”进入快车道,也加速了教育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后疫情时代,教育同样需要“新基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柯清超教授作了报告,题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新形态》,为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思路和建议。随后,商汤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峰、华为中国区政企教育业务部总裁曾伟经、腾讯教育基础教育行业总经理徐勇群、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建兴也分别以《未来已来-谱写人工智能教育新篇章》、《新型教育装备赋能智能教育新生态》、《数据驱动下的教育新基建》、《近视防控与健康照明》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从各自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教育新基建的理解与期待。同心协力,引领教育装备重构教育生态教育装备的关键,归根到底,不是技术,而是教育。教育装备的创新研究不只是体现在技术先进,更体现在教学应用之中。大到教室布局的变化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小到教室内灯光、课桌椅的调整,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教育装备在日常教学的每个细节中改变着教育的生态。那么“教育装备对教育生态有何影响?”“教育技术如何对教育起到引领重构的作用?”在圆桌对话环节,针对“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创新发展”、“通往未来教育的技术装备路径”两大议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信息中心处长张又伟、物联网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王洪君、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林、烟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总督学曲仁臣、腾讯教育基础教育行业总经理徐勇群、阿里巴巴钉钉教育行业总监翳剑等与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技术装备+教育”的跨界融合为重组教育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它既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大规模覆盖,又可以实现优质教育关注的个性化、公平和质量这一永恒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体,从而实现教育服务供给的内容、方式、形态、结构、决策与监管等方面的变革。世界正加速进入智能时代,技术装备正在与教育深度融合,并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未来也将引领教育的系统性变革。通过论坛的举办,一是要实现探索新路径。论坛聚焦当前教育装备领域热点问题,汇集行业专家优质资源,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分享教育创新成果,探索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新路径;二是要努力打造“山东样板”。通过论坛,积极搭建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学校、产业相互交流合作平台,组建教育装备领域高端智库,突出教育装备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打造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山东样板”。三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论坛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等各要素深度参与、区域协同合作的教育装备发展新格局,加快高端教育装备产业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以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现代化发展引领装备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大言炎炎

国家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来山阳县调研指导工作

5月8日,国家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平一行6人来我县调研教育装备情况。陕西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赵梦、商洛市教育局局长胡栋梁、山阳县副县长冯有铭等领导陪同。调研组一行工作扎实严谨,调研涵盖农村、县镇的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分别实地深入山阳中学、城区三中、城区二小、高坝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音乐舞蹈室、地理教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校园电视台、学生教室等部室。每到一处,调研组认真查看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对学校装备配备质量保障体系、现有装备质量状况和管理应用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最后,在城区三中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商洛市教育局副局长龚胜利就商洛市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情况进行了汇报,山阳县副县长冯有铭对山阳县教育工作及教育装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被调研的四所学校的校长分别就学校部室配备和师资情况提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一行对我县教育装备条件和管理应用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最后李平表示,教育部将要进一步做好教育装备质量提升计划,健全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质量保障体系,使中小学教育装备向配备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应用常态化的目标迈进。

大骗子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首期书香校园研修在粤开班

11月28日,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书香校园建设与中小学校长、教师阅读素养项目”首期研修培训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开班,来自全国教育装备战线的负责同志、中小学校长、图书馆馆长、学科教师等30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据悉,此次培训是教育部装备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校长、教师人文素养提升计划战略合作”首个落地子项目,旨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长、教师的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及育人功能,是切实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应用升级与书香校园建设的一次重要举措。培训时间为11月28日至12月2日,分为“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同志及校长研修班”与“中小学图书馆长研修班”两个班次。28日上午,研修班举行开班仪式,郑国民副校长致辞并指出希望借此次机会,推进人文素养、科技素养、教育装备战线有机融合。通过教育装备战线同志、校长、馆长、老师们积极交流工作中宝贵的实践经验,共同探索一条中国的书香校园建设之路,夯实书香社会建设的基础。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指出要提高阅读教育工作的政治站位,要深刻认识到中小学图书馆是阅读育人、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持系统,是书香校园建设的有力抓手。针对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教育部装备中心联合北师大共同开展此次研修,将双方的“软硬件”优势深度融合,通过“领读者”培训建立新时代的阅读新理念,联动校长、图书馆长、馆员、学科教师等多元力量,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小学图书馆应用升级和书香校园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以阅促教、以阅促学、家校协作”的“大阅读圈”,助力实现全民阅读、书香社会。赵主任还对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并预祝此次培训圆满成功。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主任林锡江简要介绍了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在奋力推进“教育装备提升工程”中的相关工作,并重点介绍了广东教育装备工作中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系列举措。开班式结束后,进行了研修班的专题讲座。第一天课程是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同志、校长与馆长“同上一堂课”,共同研修研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副校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组长郑国民教授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应通过多种媒介技术装备手段,发挥兴趣激发、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作用。绝不是仅凭语文教材上几十篇课文教出来阅读能力,而是需要大量、长期的阅读积累。教育部装备中心中小学图书馆与文科教育装备处张瑜处长提出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培育的关键是要处理好“硬件”与“软件”、“数量”与“质量”、“配备”与“使用”、“普遍性”与“个性化”这“四对关系”。要确保“读好书”的图书质量安全保障、促进“书读好”的智慧化阅读资源系统构建、引导“好读书”的阅读兴趣培养、引领“善读书”阅读素养提升,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助力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事业发展。28日下午,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服务中心主任魏光祥介绍了山东省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的工作情况、主要措施和成果成效。同时分享了山东省在中小学图书馆课题研究、配备应用、阅读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未来通过“数智引领”真正实现“人人相联、书书相联、人书相联”,合力助推智慧校园书香校园建设。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管理指导中心主任刘汉涛从政策设计、图书适宜性清理、图书馆(室)建设、图书数据分析、阅读活动等方面分享了四川省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未来将针对发现的问题精准施策,在编制推荐书目、提高生均藏书、提高队伍素质、优化馆藏结构、建立保障机制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先进技术装备促进中小学图书馆资源配置、效益发挥,深化书香校园建设。11月29日,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需要,“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同志及校长研修班”与“中小学图书馆长研修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分班学习。在“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同志及校长研修班”上,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周建华讲解了课程改革的趋势、核心素养的解读、课程建设的途径、课程实施的策略等丰富内容。江苏省泰州中学原校长蒋建华分享了他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与思考。据悉,在之后的“中小学图书馆长研修班”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以《阅读,与经典同行》为题分享了经典阅读、经典选择、经典阅览室与家庭藏书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以《图书馆功能定位及业务拓展》为题解读了2018新修订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指出图书馆建设要成为信息资源中心、教学研究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校园文化中心、素养教育中心、阅读指导中心。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赵宁宁以《国际视野下的数字化阅读素养培养》为题讲解了数字化阅读的意义和概述、国际数字化阅读素养的测评和数字化阅读素养的提升路径。北京景山学校图书馆馆长完强以景山学校南校区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图书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含义、作用、原则等丰富内容。阅读评价领域青年专家李根柱博士分享了他在中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价及书香校园建设实践相关的研究与思考。南京赫贤学校小学部校长、当代教育家研究院副院长王云结合个人的语文教学经历、运用生动案例讲解了中小学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西高校出版社编审万明华以中国先贤核心学养的启迪切入新时代教师的读书、写作与成才这一议题。12月1日下午的馆长论坛特邀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图书馆馆长曾金花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馆长林运卓结合本校实际,分享了校园阅读空间、阅读与课程的支撑、融合、拓展作用、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建设层面的创新理念和有效做法。12月2日,为期一周的培训研修在中小学图书馆长主题沙龙研讨和小组汇报中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培训研修,更是一次共商共建共享的交流机会,是书香校园常态化合作研究与交流的重要起步。全国教育装备部门同志、中小学校长、图书馆长馆员、学科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小学生阅读素养这一面向未来的教育时代课题。旨在把先进优秀的阅读教育理论、阅读育人方法传递给全国中小学校长、老师、图书馆员等,通过研究真正推动孩子和老师们“去读书、爱读书”。接下来,教育部装备中心与北师大将进一步深化此项合作培训,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内容,通过提升人的专业素养推进中小学图书馆的规划、管理、应用水平,共同助力中小学校园飘荡书香,协同促进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研究工作在更高、更深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发展。

三命而俯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专项调研武威市教育装备建设与应用工作

12月23日至24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带领调研组来武威市调研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与应用工作。市政府副市长王雁,省教育装备办公室副主任张斌财,市教育局局长马生威、副局长李熙庆等陪同调研。赵宪志一行先后来到武威一中、古浪县富民完全小学和古浪县职教中心,深入三所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室)、音体美器材室、信息化功能室、社团活动室、通用实践室、航模创客空间教室、中职生实训室等场馆以及学校操场等场所,实地考察了中小学教育装备发展情况及教学应用情况,观摩和指导了武威一中通用实践手工创作课、古浪县富民完全小学音乐课。赵宪志对我市教育装备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武威市文化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并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市教育局精心谋划、强化管理,全市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国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整合和利用“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资金,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多方筹措装备经费,中小学各类教育装备得到快速提升与普及。各学校加大公用经费配套力度,狠抓教师培训,深化教学应用,不断规范和精细化管理机制,教育装备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全市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赵宪志希望,武威市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盯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确审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不断强弱项、补短板、促发展,努力做到教育装备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课堂服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中,赵宪志一行还前往古浪县职教中心异地迁建项目工地,考察和了解了项目规划和进展情况。新年倒计时XIN NIAN HAO【来源:武威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然则若何

砥砺奋进七十载 服务教育谋新篇 新中国70年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历程

70年披荆斩棘,70载波澜壮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壮丽发展进程中,教育装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其不断丰富的内涵与价值伴随和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且行且歌相随教育发展70载应用导向,从统购统配逐步走向多元装备。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6%。国家力量全面投入办学,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普遍基础差、底子薄,仪器设备严重短缺。为满足加快恢复教育事业、开足开齐课程的需求,国家教委以“统一管理、统一目录、统一配备、统一划拨”的集中型方式,逐步构建和形成全国教学仪器生产和供应体系,初步解决了教育装备产品短缺的问题,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1952年,新中国首次颁发普通教育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用于指导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教学仪器配备,并逐步由一般理化仪器扩大为各级各类学校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1964年,教育部成立教学仪器研究室,专门负责教学仪器的研究和设计工作。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普教仪器展销订货会(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前身),开启了教学仪器供配从完全计划调节向发挥市场作用的转变,实现了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择优选购,促进了教学仪器生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发布《教学仪器设备行业“九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仪器生产定点厂为骨干,统筹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2001年,全国教学仪器定点厂完成历史使命,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教育装备供配进入公共财政制度下的政府采购阶段。当前,以学校需求为基础,按财政体制开展政府采购是教育装备工作的主要供配方式。围绕中心,紧密服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满足教学需求是教育装备工作发展始终坚持的原则。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全国教育事业进入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课程改革、普及义务教育等先后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及实验教学成为这一时期教育装备的重点工作。1987年,第一次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把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应当重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以及教具的开发研究工作”;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工作的若干意见》等7个文件。全国各地也纷纷全面加强加快实验室建设和实验仪器配备。浙江省从198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分期分批建立农村初中实验中心;四川省全面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试点工作。其中,教育装备工作的标准化还对促进教育均衡和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为加快教育转型,适应信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装备在内容和形态上都不断丰富,以支撑研究性学习、跨学科教学和基于真实情境的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网络学习空间等新型学习空间成为重要的装备内容和趋势。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全面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积极探索课程实施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载体。截至目前,浙江49%的中小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室;到2020年,上海市每所中小学校将至少建有一个创新实验室,为选课走班、探究性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提供有效支撑。自主创新,大力鼓励教师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是教育装备工作中原始的创新点。为解决教学仪器设备生产和供应不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国家就坚持自力更生和土洋并举“两条腿走路”,鼓励教师发挥自身能动性自制教具,推进教具革新,满足实验教学需要。1950年,教育部配合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的召开,举办了全国初等教育展览会,其中1万余件展览品多是小学教师和学生亲自动手创造出来的。同时,自制教具也是推动教具革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路径。河南省全省动员自制教具,以自制教具入手推进实验教学的普及。1986年,国家教委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并举办展览。1995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强调,“教师制作教具是一种教研活动,自制教具是一项教育科研成果”,对自制教具在教改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释。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的日益创新,教师自制教具在技术应用、教学设计、课程融合等方面都进一步深入,呈现出“从以解决器物不足为目的向支撑教学创新的教学设计转变,从破解单一知识教学难点向跨学科融合转变,从辅助学生学习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转变,从知识教学工具转变成为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载体,从废物利用转变为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特点,对教学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引领,不断促进教育的变革。技术革命和创新,是教育装备工作一直以来的自觉追随。从电影、录音教学到幻灯、投影,再到计算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装备从传统的教学仪器设备拓展至电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其教育教学价值从展示、演示、验证知识和教学逐步走向运用技术学的思想、手段、方法,来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197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央电化教育馆;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要求学校应统筹规划好电化教育器材建设。“两机一幕”、音像教材、农远工程、三通两平台,电化教育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创新注入了不可替代的动力,也实质性地扩展了教育装备工作的内涵和作用。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装备在教育装备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并注重以技术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评价、改变教育供给方式。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2018年,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通过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教育的变革”成为教育装备的时代内涵。标准保障,促进教育装备工作规范科学。标准化工作是教育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学仪器的种类不断增加,因缺乏相应标准规范和指导,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影响装备绩效。1981年,教育部成立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协作组,后扩充为力学和热学、电学和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生物学四个组。到1988年,共发布教育部标准299项。1987年,经原国家标准局批准,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大连市成立。1988年,设立力学和热学仪器、电学和磁学仪器、光学和原子物理仪器、生物学仪器、化学仪器、小幼教仪器6个分技术委员会。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为提高教育装备产品质量、规范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至目前,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发布7项国家标准和301项教育行业标准,覆盖1900余种中小学教学仪器,规范了教学仪器的质量要求。专业服务,推动行业持续发展。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和行业管理是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保障。1986年,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在天津成立,负责教学仪器设备行业的管理,并先后更名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和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现名)。30余年来,协会以服务教育为宗旨,致力于开展行业发展调查和研究、开展行业交流和合作、规范行业标准和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为产业和行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贡献。自1980年开始,目前由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已连续举办了76届。成为了教育行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装备产品展示和交流合作平台。自2003年以来,每两年组织一次产品推荐,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自2014年开始,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活动,至今已培训行业骨干3000多人次。自2016年开始,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共发布12项教育装备团体标准,参与制定8项行业标准。截至2019年7月,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共有幼儿教育装备分会、高教装备分会、教育信息化装备分会等9个分支机构,会员单位3800多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装备品种涵盖传统教学仪器、学校后勤装备和最新的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成为我国教育装备行业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坚守初心技术装备服务教育发展70年砥砺奋进,70载步履坚实。70载栉风沐雨,教育装备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配备不足到不断丰富、从辅助教学到引领变革的过程,笃行致远,不负韶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截至2018年底,全国中小学校理科实验仪器配备基本达标,生均仪器设备值小学达1558元,初中达2453元;小学、初中和高中建立校园网的比例分别为67.56%、77.29%和88.05%。移动终端、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教育装备的工作内涵也不断深化,从单纯的器物配备为主转变为支撑课程实施技术环境构建为主的装备,从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和重现知识发生过程为主转变为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从标准化装备为主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作为逻辑起点的多样化和特色化装备为主,具备和体现“促进教育理念更新、支撑教育资源链接、提高学生认知效率、推动教育精准管理、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六大功能。70年风雨兼程,70载情怀如初。回望教育装备发展的辉煌历程,“立足技术进步,服务教育发展”是我们始终坚守和传承的初心。我们始终围绕改革大局,服务教育发展。70年来,全国教育装备工作始终以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为中心,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明晰发展方向,丰富工作内涵。从新中国初期的以“器物配备”为主到着力普及实验教学、推进多媒体技术应用、实施“农远工程”,再到当前以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为工作核心,每一阶段教育装备工作的定位和方向,都源于该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实际。我们始终紧跟技术进步,推动教育创新。在70年的实践探索中,教育装备工作一直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技术革命、技术革新、技术进步”贯穿于教学仪器、实验教学、教具发展、电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始终;一直深入研究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探寻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策略和路径、指导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着力以教育装备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为立德树人、培养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懈努力。应该说,每一个前行的步履,都印记了技术的进步,都焕发着深厚的教育创新禀赋。我们始终传承专业素养,保持开放视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融技术和教育于一体的专业性工作。70年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以专业的素养,指导各地科学开展教育装备工作,推动行业蓬勃发展。《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教育与装备研究》《行业通讯》《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教育装备展示会,都为广大教育技术学者、师生、管理机构工作者和企业搭建了研究和交流的平台,以专业、开放的视野碰撞思想、合作交流、兼容并蓄,形成多方参与的良性发展机制。勇担使命技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70年的光辉岁月,仿佛只在弹指一挥间。过去的道路,我们豪迈走过,硕果累累,用行动诠释了技术的力量;站在新起点,我们紧握时代机遇,勇立潮头,着力发挥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科技浪潮,教育现代化肩负更艰巨的时代使命。作为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积极促进者和推动者,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用“开放、跨界、融合、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从“技术作为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技术作为工具创新教与学的过程、技术作为思维改变教育活动形态”三个方面,准确把握技术和教育的关系;积极促进教育装备的情境化、课程化、多样化,以学为中心,大力推进“支撑知识学习,完成基本教学的装备;支撑深度学习,基于问题探究的装备;支撑创客学习,实现知识创新的装备;支撑个性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的装备;支撑自适应学习,基于数据分析的装备”五种教育装备的配备和普及,实现技术重构学习环境、丰富学习内容、扩展学习方式、感知学情特征、优化学习评价;通过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模式,实现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技术受益,获取人生的成功和发展。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时代希望的田野上,教育装备事业风鹏正举,未来可期。(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

人吓鬼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出席中意艺术教育研讨会

中国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出席中意艺术教育创新培养研讨会并致辞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承办,远景国际教育集团协办的中意艺术教育创新培养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意国际教育会议于2019年12月12日至12月13日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成功举办。中国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出席会议并致辞。致辞中,曹主任首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为中小学包括音体美在内的各学科教育提供各种设备器材,并分享了近期出席教育会议的一些感受。他赞成中央美院教授提出的今后中国的城市设计要以美学为导向,以美学设计为中心的观点,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学校改造的高峰时期,新建学校、改造学校可能都是城市的一个核心建筑。他分析指出,目前中小学教育装备的设计并不是从美学角度出发,其中的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因素很少,而学校需要设计,教育装备需要设计,教育需要设计。他希望与会的艺术家、设计师能够更多关注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第一,就是要关注普通中小学的校舍、校园学校的文化、学校的装备,他认为这些设施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因素,一个美育因素。第二,教育内容需要设计,学校应该重视美育教育,但这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在几年学习过程中学会两门技艺、两门乐器,这只是1.0版本或一个初步概念。他表示,美,一定要有载体,如果不会技艺,可能体验不到或者呈现不出来。他进一步指出中国下一阶段艺术教育需要扭转的一个方向。他认为中国现在有很多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但是没有音乐大师。因为大都是在演奏别人的作品,却不是自己作曲,他分析这是与几十年中国艺术教育走偏、走技能有关,需要一步一步改善。第三,他认为中国艺术教育的推广要结合两亿中小学生的美育培养需求,并通过一系列实例来表明,未来中小学教育装备不仅需要从美学设计角度出发,而且还需要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让艺术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的创新。最后,他总结指出美育的培养目标,第一要有审美的意识;第二,要有审美的能力,并且可以迁移,也就是培养对象不一定专门从事艺术专业,但是他可以将艺术素养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去,这或许就是学习艺术或者体验艺术的一个新境界。曹主任提出的思考耐人寻味,给与会教育界、艺术界嘉宾以启迪,为未来艺术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