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可谓是考研里最热门的专业了,相信在准备教育学的同学有很多的疑问,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有哪些学校有这个专业呢?我该怎么报考呢?这个考试难不难呢?我该怎样报考呢?所有的这些问题,嘟嘟都会帮同学们一一解答。第一,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教育学?首先,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下的一级学科有三个,即教育学( 0401)、心理学(0402)、体育学(0403)。但是我们考研报考的统考教育学一般是一级学科教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这些二级学科一般用六位数字的代码来表示,如:(040101)教育学原理、(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040105)学前教育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040107)成人教育学、(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特殊教育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在这些具体的二级学科下又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例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通常会下设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等等,其它的二级学科下也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这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研教育学的脉络。第二,教育学在考研里又是怎么分类的呢?我国目前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或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教育并轨。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型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所以,我们在准备教育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方向。第三,教育学的就业前景又是怎么样的呢?现代教育研究出现了专门化趋势,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儿童教育学等方面研究纷纷涌现,同时也出现了综合的趋势,如“教育概论”与“教育原理”等课程的出现。发展前景很广阔。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主要到教育科学研究单位、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校从事科研、管理、教学等工作,以及到新闻出版部门做教育类的编辑工作。第四,教育学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呢?这个专业毕业生主要到教育科学研究单位、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校从事科研、管理、教学等工作,以及到新闻出版部门做教育类的编辑工作。第五,关于教育学专业,有哪些性价比高的学校吗?鲁东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这里涉及到一个点就是关于择校的问题,大家可以关注我们阅读相关文章哦,嘟嘟在这里就不多费口舌啦!第六,考试难不难,考哪几门呢?学硕:一共考三科,考思想政治、英语一、教育学专业课。相对较难。专硕:一共考四科,考思想政治、英语二、教育学专业课、专业课二。相对简单。第七,考试分数线是多少?第八,我要考哪些内容呢?考试内容教育学一般为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考试科目,部分学校自主命题。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分数和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 30分,共90分第九,我该怎样备考呢?关于备考,相信这是大家最头疼的事情了吧,不要着急,嘟嘟已经帮你们备好啦!如果有同学们想知道关于政治英语方面的复习规划,可以关注我们,免费获取哦!Tips:如果决定好了考研就要尽快开始,不要犹豫。找到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搞到复习资料。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通过辅导班。即使是跨考也不要担心,大家的基础都差不多,本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也不一定学了多少,只要认真复习,每个知识点都学透了,无论考什么都难不倒你的。专业课复习一定要有规划,且无论是那个专业的专业课,都需要课外积累。有时间要搜集跟本专业的相关书籍,看看目标院校的导师论文,研究导师近几年的研究方向。总之,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我们要有规划。决定好做一件事,我们就要下决心尽自己最大的能了把它做好。保持好的心态,到考试前我们都会有焦虑,这是属于正常的,不用担心,但是也要适时地调整,只有心态好了,我们才能应对考试。
距离考研初试还有15天,教育学考研的同学们是否焦虑情绪越来越强了呢?焦虑、脱发、失眠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了呢?今天,学长就为各位同学们带来一剂良方,那就是教育学最后冲刺必背的考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延伸】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教育制度改革;在家上学;2.教育的功能(正向与负向、隐性与显性);3.教育本质问题的论述;4.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民主化与教育变革;民族化与教育变革;5.教育方针教育方针中增加了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6.劳动教育,如何落实?(可以联想到外国教育史中的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苏联的教育改革);7.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8.如何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除了回答考纲中的特定内容外,可以引申至教育脱贫、基础教育高质量全面推进。【延伸】(1)“五育并举”(注意一方面指的是全面发展中的,另一方面指的的是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2)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3)始终坚持“立德树人”;(4)全动力机制,释放校长与教师的积极性;(5)教师素养 (“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习近平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6)教育信息化(家校共识)。9.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六点)(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非正规教育对正规教育的补充;(4)高中教育发展的多样化、特色化,高中与大学的衔接;(5)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划分标准:精英化、普及化、大众化);(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可以参考外教史-终身教育思潮);10.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美英法德苏日德的法案);11.在线教育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启示;12.德育(1)心理健康教育(2)中小学德育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请大家结合教材,教育时事热点做好梳理工作,为考场答题多积累素材。从而帮助你的答案获取高分。
如果你决定考研并且考教育学,应该尽早的进入复习阶段。好多考生虽然早早进入备考,但却迟迟未进入状态。对教育学来讲,保证足量的复习时间是考研成功的必备条件。专业课专业课和教材内容都需高度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出框架图和思维导图,方便记忆。教育学需要学的内容挺多的,如果是跨考生,那更应该早点开始了。专业课分值300分,这也是最能拉开距离的一门课,教材看完几遍配合练习题做做,然后就开始知识框架的背诵,精确到每章每小节,背细节标题。还有需要注意,最后冲刺阶段,一定要进行模拟训练,专业课是第二天上午开始,所以模拟复习时间也最好是按照这个来,只有这样,考场上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初试考试前真题是需要认认真真刷至少三遍的,尤其是阅读的题干和选项是需要仔仔细细研究透了,三遍过后,其它部分应该问题也不大。练习真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好多单词记得不牢,不用担心,每套做下来都要认真总结,带着单词去单词书中找到,并记住所有翻译,慢慢加强记忆。政治政治同样重要,考研要求的是单科过线,只不过政治的复习可以稍微晚点开始。前期对每部分的理解和习题的练习,关系到后面刷题的质量。最后冲刺阶段除了每天刷客观题,论述题也需要背诵起来。总共五部分内容,可以整理一下再进行记忆。认真复习,政治的提分还是很快的。背诵技巧1、理解:首先看这句话它要表达什么核心观点,可采取理解+框架记忆的方法,先把核心记住,再围绕着核心背诵。2、关键词:需背诵内容很多,逐字逐句的背诵不是很现实,理解句子意思之后,可采取挑选原文关键字或自己总结关键词的方法核心记忆。3、全文背诵:在理解和掌握框架的基础上,对核心句进行逻辑性的论述,论述时可查看原文进行对比,慢慢将自我论述与原文内容相契合。其实,背诵和整体复习是同一个思路:从宏观到微观,再回到宏观的过程,整个过程看似复杂,其实最省时高效,也是将时间利用最大化,短时间内高效提高,后期不断强化巩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学习的实质:是指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种类:(1)学习性质分类:奥苏伯尔依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依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关系的不同,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所得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不同,提出五种学习结果的划分,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 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第四种学习结果羽毛球动作技能领 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3)教育目标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4)学习内容分类:冯忠良依据所传递经验的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三类。(5)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自动性、概括性和理解性)和外显学习。(6)本书将学习分为:一是知识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这是以解决知与能 问题为目标的学习。二是规范学习,即社会性学习,包括纪律、法律、态度和品德等的学习,这是以解决道德与操行问 题为目标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2)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3)学习内容的间接性(4)学习的连续性(5)学习目标的全面性(6)学习过程的互动性(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作用的过程而 形成的。桑代克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箱内有某种开门的设施: 一圈金属绳.一个把柄或一个旋纽。猫碰巧抓到这种开门设施,门便启开,猫得以逃出并能吃到箱子附近放置的鱼。第二次.第三 次……猫一次比一次熟练,一次比一次更快地打开门,正确反应的逐渐巩固,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因此,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 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该理论.特别强调“做中学”,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提出者巴甫洛夫定义: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 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五条规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实验: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10 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 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 反应。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应(UCR)。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C R)。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主要规律:(1)习得、强化、消退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这阶段必须将条 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才能建立这种联系,这就是条件反射的习得。这种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就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如果反应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条件反射也将会减弱并且消失,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消退。(2)泛化指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泛化。(3)分化(辨别)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 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4)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做高级条件作用。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 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几种反射和情绪反应以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S-R联结)而形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1.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斯金纳在桑代克的迷笼基础上创设了斯金纳箱。箱内伸出一横杆,下面有一个食物盘,只要压横杆就会有 食物滚出,一只饥饿的白鼠被关进去,在不安得乱跑的过程中,偶然碰到横杆,吃到食物,以后它又压,速率越来越快。由此 斯金纳发现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斯金纳 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行为,又称引发反应;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又称为自发反应。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1)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 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 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的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 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回避条件作用”。(3)惩罚与消退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做“惩罚”。惩罚与消极强化不同。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4)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他把一门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为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之后,就会马上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既能得到及时强化,然后按顺序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直到学完一个个单元。行为矫正:通过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即通过不予强化来减少某类行为的发生。孩子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父母的无端让步实际上正起着强化不良行为的作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观察学习理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班杜拉的早期研究和经典实验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班杜拉及其合作者发现,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 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在后来的一项实验中,他们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性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被表扬,第二组看到成人被批评,第三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然后,再把儿童带到实验室,里面有成人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吸纳,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多,受罚组最少,控制组句中。这说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为此实验人员又以糖果为奖励,让儿童尽量回忆刚才成人是怎么做的,并表现出来。结果发现,三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几乎一致。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而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1)社会认知论: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2)交互作用论:学习不但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个人的认知调节和自我调节。他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3)观察学习论: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动作再现过程;D动机过程(4)自我效能论:是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 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就是注意过程调解者。观察者对释放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化为符号形成内部标针。动作在线过程是以内部标针为指导,作出反映。动机过程决定所习得的行为是否也要表现出来。注意过程影响注意的因素有:( 1 )榜样行为的特性( 2 )榜样的特征( 3 )观察者的特点保持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有时还有动作演练。动作再现过程观察学习的第三个过程是把符号性的表征转化为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为,并记忆在头脑中,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所以是否具备榜样行为所需的自己能也是一个条件。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如果按照榜样行为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其次,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 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自我强化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实践意义: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榜样行为,并为学 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进行奖励,为错误的行为给予批评。从而利用强化。代表了联结派的这个学说,学习方面的理论。(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布鲁纳(J.S.Bluner,1915-)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倡导发现学习,强调学科结构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认知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反对行为主义学习观,主张认知学习观。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使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不论是认识一种样式、掌握一个概念、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把新获得的信息和已有的 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而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体系。所谓认知结构,他认为就是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认为一切知识 都是按照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这种各部分存在联系的知识,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主张应该 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编码系统。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并且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事物类别做出层次结构的安排。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 ①新知识的获得;②知识的转化;③知识的评价。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过程,这种新知识可能是学生以前知识的精炼,或者和学生以前的知识相违背。不管新旧知识的关系如何,通过新知识的获得都会使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涉及到知识的转化,通过转化,以不同的方式把新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得是否合理。因此,知识的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合理性进行判断。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的 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通过获得、转化、评价去掌握新知识,从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知识 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关于学习的观点中,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观点中,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能够把该学科看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容易记忆学科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的迁移,儿童早期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还可以促进智慧的发展。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他认为儿童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第一,好奇的内驱力。第二,胜任的内驱力。第三,互惠的内驱力。布鲁纳认为,以上这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都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其效应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②结构原则。布鲁纳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人有三种表征系统,这三种表征系统也是人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动作表象是凭 借动作进行学习的,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表象进行学习的,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再现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 习的,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凭借逻辑推导就能进行。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通过这三种表象形式进行教学呈现,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选用哪种呈现形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科的性质。③序列原则,或称程序原则。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序列,它们对于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序列。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序列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材料的性质和个别 差异等,因此,安排序列必须考虑儿童智力发展的历程,考虑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性。④强化原则。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者必须获得反馈,直到学习结果如何。这种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强化作用。因此,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除了强化时间的安排以外,要想强化有用,反馈必须被学生所理解。同时布鲁纳也认为,教学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学习者不能老是依赖教师的强化,必须逐渐地形成自我矫正的能力。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 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是:(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3)提供解决 问题的各种假设;(4)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作结论的资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6)引导学生 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的作用在于: (1)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知知识的联系;(4)训练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6)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奥苏伯尔是和 布鲁纳同时代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 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意义学习的实质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 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性质)的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也就是说,一来,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生可以从心理上理解;二来,材料应该是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从主观条件看,主要包括三点:首先,学习者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也就是说,面对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学习者必须想着要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只想死记硬背。其次,学生认知结构中要有和新知识有关的、相应的适当观念,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2)认知同化理论也称认知结构同化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 下能回想起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成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加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同上面所说,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就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它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当有意学习发生时,也就是 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发生相互作用时,这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3)接受学习的界定与评价1.接受学习的界定接受学习是教师通过直接呈现或传授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它是 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所呈现的新知识大多数都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命题、规则 等,学生主要通过利用和这些新知识有关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的旧知识去同化它们,通过这种同化或称相互作用去理解新知识的意义。接受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表现为: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之间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不同点,使新旧知识之间形成明显的、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过 程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分化,系统化。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 者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 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和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 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评价: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途径。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习者可以尽快地在 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是系统、完整和精确的。这对反对布鲁纳不问学生实际的发现学习是有 积极意义的,但是接受学习的含义同样很模糊,对其评价也有夸大之处,因而也是不完备的科学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分为若 干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加工阶段发生的事情,称为学习的事件,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内部过程。与此相应,教学过程要依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对学习过程发生影响。因此,教学阶段应该与学习阶段相吻合。在每一教学过程发 生的事情称为教学的事件,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使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相匹配。(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提出的学习模式是依据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并结合人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提出来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的,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见下图),它主要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的结构和过程。1.信息的三级加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首先到达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从而 推动感受器并把它转化为神经信息,这种信息就可能进入感觉登记。这一阶段是对信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也是对信息最初和 最简单的加工,往往被称为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被知觉登记的信息很快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这种信息主要是视觉的或听觉的。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持续二三十秒钟,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只能贮存七个左右的信息组块,新信息的进入就会挤走原有的信息,因此,要想使某种信息得到保持 就需要采用复述策略,复述就成为促进信息保持并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的重要前提条件,短时记忆是信息的第二级加工,也是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复述的信息就能够进入第三级加工,即长时记忆。长时记忆被认为是一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其信息的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后,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信息经过了编码的过程。储存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各种问题。当使用信息时,我们就会到长时记忆中去搜寻,这一过程称之为提取。而提取的关键是检索,被提取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2.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在图左上方所标示的执行控制和期望事项,是信息加工过程另外两个重要的系统。期望事项是指人对信息加工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指动机系统,正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他才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才能够进行学习,来自于教师的各种反馈才具有强化作用,而反馈又进一步肯定和增强了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系统主要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如何通过复述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如何 对信息进行编码,采用何种信息提取的策略等等,相当于加涅所说的认知策略。(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1)动机阶段,诱因动机、操作动机、成就动机2)领会阶段,即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注意和觉察过程。3)习得阶段,即学生把感知到的材料在短时记忆系统中进行编码的过程。4)保持阶段,即把习得的信息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储存。5)回忆阶段,即学生把已经在长时记忆系统中保持的信息给予重现的过程。6)概括阶段,即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的过程。7)作业阶段,一个完整的池习过程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所需内容。8)反馈阶段,即对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 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而不是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 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结果的评判。罗杰斯认为:(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的目的,才 会产生学习;(3)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4)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5)学生自评学习结果,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培养创造力;(6)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的中心论的三个基本条件是:(1)真诚一致;(2)无条件积极关注;(3)同理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罗杰斯批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中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知识信息怕交流是单向的,缺乏交流双方的情感互动性、参与性和双向反馈,学校实施强制管理,师生关系不平等,缺乏民主和信任感,学生经常处于怀疑和惧怕状态中。这使得传统教育面临时代的迅猛发展变化时,显得苍白无力和不协调、不适应。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充分发展,罗杰斯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四种态度品质:(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2)表里如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3)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4)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1)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 要因素;强化--人们行为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 结及形成连锁,教育者的目标就是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就是在这个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相同的理解。(2)认知主义者,如信息加工论,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客观主义传统,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客观实体的特征及客观事物之 间的关系构成的。与行为主义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3)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以皮亚杰和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 主义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这和建构主义更加 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的观点还是有区别的。(4)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发展的过程主要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发展的过程,人在接受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历史文 化也改变着人的心理。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最初来自于外部,来自于借助物质或物质化的外部操作,经过内化才形成了以智力活动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机能,这种内化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实现,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也能够实 现这种内化。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也可以外化为外部的、实际的动作。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所有哲学 都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有很大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 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对知识的应用,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值得我们深思。按照这种观点,科学知识包 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前,对个体而言毫无权威可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 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获得的。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和新的信息的相互作用其本身也会产生调整和改变。(3)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 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经具有的这些知识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这些知识经验中“生 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他所知道的信息告诉学生,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呈现,而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歌德:有人事先了解它有多大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菲尔德和斯特菲为典型代表。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2)知识的功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只是对某一客观存在的现实的发现。他认为,应该“生存力”来代替“真理”一词,只要某种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或能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一致性解释, 那它就是适应的,就是有“生存力”的,不要去追求经验与客体的一致。这种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其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一面则重视不够。优点:强调个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有利于人们批判怀疑精神的发展。缺点:认为能为我所用的就是真理,否定了普遍原则,促成知识多原化,教育多元化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的全面完善发展。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这是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为代表。他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另外,他们也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大量的个体经验,这“自上而上的知识”。而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则形成了公共文化知识,在个体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经验领域发展,所以也可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儿童在与成人或比他成熟的社会成员的交往活动中,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自己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理解体现在成人身上“自上而下的知识”,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之获得意义,从而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的发展,这是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育学原理是非常灵活的一门学科,就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来看,从教育学的概念、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等最基本的概念知识,到课程、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一些重大的课题都涉及到了。考生在复习教育学原理这门学科时: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充分将自己不懂的、不清楚的地方搞懂以后,然后就是明确这门课的知识结构。教育学这门学科有着自身独有的学科规律。在复习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学科结构明确化。首先是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功能和对人发展的影响、再具体到教育的目的、制度、课程、教学,再具体到学校教学中的德育、师生关系等。这是一个由宏观到具体的过程。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如现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德育改革、公民道德教育、教师培养与准入制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经费投入等,要有教育的敏感性。关注我国国家目前学术上的研究热点如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研究、多元文化中的教育发展、教育公平问题、师生关系、教育中的“对话”、教育与国家发展、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惩罚等等。可以获得信息的资源有很多,大家可以看《教育研究》、《教育评论》、《教育学》、《高等教育研究》、各高校学报等学术性杂志等。利用好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微信公众号:凯程考研(kckaoyan) 最新考研资讯、最新动态,实时更新添加微信:kaichengchina 考研问题留言答疑
编者按:本文包含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点分布及名师详细解读、复习建议、教育学311的命题规律四个部分,共计4552字,读懂大纲,才能决胜考研!建议先收藏后观看。2020年教育学考研大纲和2019年大纲相比无变化。大家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但是今年大纲发布相较去年早2个月,给到大家更多的备考时间,自然可以预想到今年的考试难度相对会高一些,大家一定要跟着文都比邻的课程好好学习。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1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2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考点分布及解读一、教育学原理大纲考点分布:教育学原理部分的考点最多,约249个。各章节考点分布数量表:文都比邻解读:教育学原理部分在教育学考研中的分值约100分,占到了教育学考研专业课总分300分中的三分之一,因此它是教育学考研的核心科目。教育学原理的内容比较庞杂,理论化知识多,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以理解为主,在理解基础上重点记忆。考生要对教育学原理有一个总体性、框架性的了解,复习要大面积撒网,因为历年真题中知识点的覆盖面很广。建议考生正确记忆教育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适当关注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前沿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重点问题;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的实际问题,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第三章的“本土化、民族化与教育改革”、第五章的“幼儿园的培养目标”等均反映了考试性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最新热点。如此说来,平时多注意、多留心教育实践的热点还是非常的有必要的。二、中外教育史 大纲考点分布:中外教育史部分的考点约417个,中教史约206个,外教史约211个。各章节考点分布数量表:文都比邻解读:中外教育史部分的分值共占100分左右,基本和教育学原理的分值相当。偏向于出选择题和简答题,但是每年也都会有一个大题,或是二者的结合,或是单一出题。考生在备考教育史的时候要紧紧把握几个线索: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教育实践史。在这三个线索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也可以进行横向的中外教育比对。教育思想史的复习,要抓住主要的思想家和主要的思想流派,了解他们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观点,以及教育思想的传播、影响和历史意义。教育制度史指人类教育活动制度化的过程,包括机构史、政策史和立法史。中国制度史要与朝代联系,外国制度史要与国别联系。教育实践史指人类教育活动和现象原生态的发展过程,这部分要主要把握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教育活动等。在历年真题中,中教史的客观题考察范围广泛,考生在备考时要大面积撒网。主观题主要集中在私学兴起时期的各个教育家、近代教育改革、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等。外教史部分则重点考察近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复习中外教育史一定要细致,尊重历史,不可含糊,记清楚哪位人物提出了什么观点,哪个学校类型是哪个时代的,切不可张冠李戴,走马观花。除了肯花时间、下功夫,更要注重理解去识记。比如运用台阶图学习、表格记忆法等高效的学习方法。三、教育心理学大纲考点分布:教育心理学部分的考点约138个。各章节考点分布数量表:文都比邻解读:教育心理学部分在统考中必做题占约40分的量,而在选做题中也有一个30分的论述题,因此也要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于很多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教育心理学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包含很多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就很难理解。所以考生要对教育心理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备考时把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来,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同时,融会贯通教育学原理的知识也是尤为重要,毕竟教育心理学侧重于它在实际教育中的运用。教育心理学部分几乎每章都是重点,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看出基本每一章都是重点,但是辨析、简答、论述题比较偏重于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点:学习及其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从难度上讲,教育心理学的总体难度较大,考生要下大功夫掌握各个知识点,灵活应对考试。四、教育研究方法大纲考点分布:教育研究方法部分的考点约172个,各章节考点分布数量表:文都比邻解读:教育研究方法部分在考研中占有必答题约30分左右,而选答题也有一道大题,供学生选择,在选择题中也有7道左右教育研究方法的题目,所以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复习过程中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要进行重点复习。教育研究方法与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其中比如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研究报告的撰写、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等都是动手操作性强的知识点。近几年真题中论述题的部分大都与教育实验研究、教育观察研究有关,建议考生重视对教育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部分的理解和运用,最好在复习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大纲中还有一些知识点虽然不一定会考查,但是是同学们读研期间必然会用到的基本技能,比如spss在教育资料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因此,提醒大家高效复习,切不可迷失在巨多的考点中,偏离重点,徒劳无功。复习建议暑假时期,是复习的关键期。尤其是对于应届生来说,更是黄金时期,此时,没有忙不完的作业,也没有接二连三的课和考试。当然啦,对于在职的往届生来说,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安排不如应届生那般自由和闲散,但是依旧可以充分的利用好碎片时间。毕竟,考研拼的不是时间花费的多少,而是复习效率。否则,又怎么会有“后来者居上”这种成功案例呢?既然提到强化课,那我们首先强调下我们的课程制定的优势。我们文都比邻的强化课,与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课程体系都不一样,因为,我们的强化课程的课时是最多的,讲解的也是最详细的;市面上很多竞争对手的课程体系都是基础课课时最多,进而逐级递减。那我们当初这么设置课程体系的初衷是什么呢?——当然是本着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考虑到暑期同样会有新加入考研的学子们,这些同学由于复习的时间晚于其他同学,而这些同学即使在没有时间看基础课视频的情况下,依旧能通过暑期的强化课程把基础打扎实。当然,能看基础课最好,毕竟这是个锦上添花的事。关于强化课是使用,分两个群体来详细阐述。一、从基础课开始学的同学这部分学生,在经历过基础课、教材精讲课之后,到暑期时期的强化课阶段,肯定也已经把基础打扎实了。所以,强化课就是帮助这部分同学掌握“繁、难、偏、细”的知识。此时,跟着强化课复习的同时要做好笔记,并且配备好《阿范题》,一章一章的仔细的做题。此时,做题的目标不是只管对错,而是要深究出题者背后的用意,摸索并总结出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并且要善于迁移和归类类似的知识要点。最重要是,一定要准备好错题集,这能为冲刺阶段减少负担,并且也是高效复习的重要依据。二、从暑期才开始准备的同学 这部分学生由于复习相对较晚,因此,强化课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相当于是基础课。由于这部分学生的整个复习阶段只有6个月左右,因此,暑期承担着巨大的学习任务。暑期能不能用好,几乎决定着考研能不能顺利。当然啦,同学们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和焦虑,毕竟教育学这门专业也不同于其他数理类专业需要在高数上花大量的时间。暑期强化课具有课时多,内容丰富详实、讲解细致的特点,能帮助同学们在短期内了解具体的内容,为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这部分起步晚的同学们来说,强化课程的重点是帮助同学们搭建框架,引导同学们识别核心考点。最重要的是,它具有极强的普适性,适用于所有教育学的教研学子用来打基础或者巩固基础。三、此外若是想更好的掌握好基础知识,同学们还应当回归教材,视频教材两手抓,才能帮助大家理解得更深入。在看完教材之后,同学们应当对整个学科知识进行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对整个学科的内容做到透彻的了解。此时,先不要急着做题,而应建立学科体系的框架夯实基础。建立的知识框架要在《教育学考研知识精讲》或高教版《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试解析》给出的框架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到两级细化,知识框架不仅可以反映在纸上(手写稿)还可以用电子稿,这样能随时保存还不易丢失。四、最后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努力备战,加油!教育学311命题规律一、常考知识点在历年真题中经常“变着法”考查,变换题型甚至只是相关知识点的扩展。比如,朱熹“朱子读书法”的考查方式。2017年考查“虚心涵泳”,2018年考查“居敬持志”,2019年考查的是“切己体察”。再如,选择题“智者的重要贡献”也是在历年真题中反复考查到的几乎是原题。如2018-24,2016-24都考查到了这个知识点。二、考点分布相对集中,某些知识点经常考,虽然某些知识点不常考查,但在复习时要全面,重基础。2019年的考题偏到让很多考生能在考场上惊掉下巴!谁能想到简答题会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这便验证了一句话,天道酬勤。投机取巧不可取,踏踏实实才必胜。因此,提醒咱们2020考生继续加油,打牢基础,不放掉细节知识点和不太可能考查到的知识点,不在考前“捉襟见肘”,把知识点“横扫而光”,以增加考上的胜算!三、认真看参考教材,胜算会更大。2019年简答题“学校美育的内涵及其功能”让不少学生懵在考场上,其实在王道俊《教育学》的参考书上,第十一章就是美育,便可完美地回答这个题目。而参考书目的重要性也是文都比邻课程体系里着重强调的,我们有专门针对教材的讲书课。四、个别题目难度较大,整合性强。2019年的选做题56题教心部分第三问,需要把教心和教育热点整合作答。分析论述题55题需要把维新派和洋务派做制度史上的比较,这些题目都是在平常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之后便可作答出来的。再比如,论述题54题考查了讨论课的必要性,学生不适应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在冲刺大背书的带背课程和答题技巧课上,康维维老师为大家梳理重要章节,以及思维导图,必会助你成功!五、教育史不再只考史实记忆,需要系统梳理思想史和制度史。历年真题都是简单的识记考查,如2007年简答题51题“简述孔子的教师观”,2010年选择题17题“韩愈说的传道中的道具体是指”。2018年分析论述题55题“孔子、荀况、韩愈的教师观,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各自的侧重”。相比难度突然升级。以“教师观”这一因素为线,从不同教育家或朝代抽开,让同学们梳理出其变化的原因,其实就是在验证教育学原理中“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康维维老师独创“台阶图”学习法,以某个因素为中心,带大家探析其发展的顺承和质变,以有效应对这类高难度、高整合度的题目。
考研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想要成功考上,不仅要适当有学习方法和技巧,还要有足够的精神、耐力和良好的心态。尤其是面对教育学这种知识繁多,需要花大量时间背诵的科目。在复习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考研的人必须有一个坚持到底的决心。如何高效地学习这些知识呢?今天李老师,就给大家从4个方面,认真讲解教育学考研如何复习。1、知识资料多收集复习时,除了要多搜集针对某一知识点的不同人的看法意见外,还要多搜集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搜集理论界对这种种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在搜集到这些信息之后,要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2、记笔记多总结根据考试大纲,记下重点和难点,分清主次,这样复习的时候不用每个知识点都背诵就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对不同的专题类型整理总结,把观点融合到一起,这样既可以扩展知识面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理过后,要多复习,及时巩固,还要注意添加新的知识内容。3、把握知识框架多思考在看书的时候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框架,要多思考,多分析。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或者单个的记忆知识点,要结合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让书本的知识由厚变薄,才算是把知识学到位,考试中才能灵活运用。 4、沟通交流很重要有些同学不喜欢与人分享,总觉得分享之后自己就会少点什么。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为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还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扩展对问题的思考,让自己对这些知识产生深刻的记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可以说交流是让人快速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于教育学这种知识点繁多的学科,如果有老师带领着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报一个辅导班,可以更好地把握命题思路,更加系统地复习。但是对于辅导班的选择大家要慎重,要找正规的机构报名学习。祝大家都能考研成功!(声明:本文由启航考研李老师原创,首发百家号“考研交流圈”,禁止任何平台和个人转载。)
现今,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考研,其中教育学受不少小伙伴青睐,但面对教育学、教育硕士却不知该如何抉择?下面,文都比邻就给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1、从大的方向上选择学硕还是专硕,要结合个人长远的职业规划:是想在学术上走得更远,还是只想提升学历早点出来工作。学硕专硕本无优劣之分,只是取向不同。一般而言,导师更看重学硕,因为学硕是研究的主力,可以帮助导师出书、发表重要论文,也是进一步深造(攻博)的后备军。即:学硕偏学术、科研,而专硕则偏应用,导向主要是就业。从就读年限上看,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硕是 3 年,专硕 2 年。这很正常,3 年时光可以为学硕提供更系统、扎实的科研训练;而对专硕,仅仅用 2 年就可以走向工作岗位,也比较划算。根据你的兴趣选择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建议未来想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同学考教育学考研,建议想从事教育学实践的同学考教育硕士考研。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和规划,查一些更具体的资料,咨询文都比邻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之后再做决定。有一点倒是很确定的,就是无论教育学考研还是教育硕士考研,考试的结果的决定因素始终是你的付出。2、从应试的角度公共课上,二者政治试卷一致,英语不同: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近年数据表明,英语二相对简单更容易考高分,考生的分数方差更大。专业课上,二者试卷亦不同,测量工具不同,因此分数不能直接比较。关于“教育学考研和教育硕士考研哪个更容易考上”的问题,要结合招生院校的招生政策及其考试难度,院校具体情况可以垂询文都比邻老师。不同级别的学校难度肯定不一样,2019 年的招生和报考情况也都在变。有人说专硕收费高所以考的人可能会少,所以竞争小一些。但是近几年专硕报考人数逐渐超过学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院校分析、分数线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占地面积1031亩(海淀校园、西城校园),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现设3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10个研究院(所)。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6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居全国第六位,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一、考试科目所属学院:教育学部(一)学科名称:教育学原理(040101)——学术学位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40教育学基础综合①112援藏计划思想政治理论②230援藏计划英语③703专业基础综合备注:笔试内容为各专业综合基础知识外语口试,综合面试研究方向:01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02教育政治学与教育法学03教育社会学与教育人类学04德育原理05家庭教育06少儿组织与教育07援藏计划二 、参考书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是完全自主命题,采用740教育学基础综合,总分300分。1、《现代教育论》 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重要)2、《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权威)3、《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重要)4、《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5、《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6、《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7、《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8、《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分数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近几年的复试录取分数线如下:四、教育学原理就业方向教育学原理专业考研毕业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综合文科师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文秘、专业技术与管理等1、普通高校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2、中小学校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3、出版社、报社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4、政府单位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五、考研真题2017年北师大740教育学综合真题一、选择题1、白板说洛克2、“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蔡元培3、设计教学法克伯屈4、漳南书院颜元5、自然教育思想卢梭6、白鹿洞书院揭示朱熹7、平民教育运动晏阳初8、学知乃知,不问不识(内容不太确定)王充9、万木草堂康有为10、产婆术苏格拉底二、名词解释1、自我提高内驱力2、测量调查3、生物起源论4、准实验5、传统教育学三、简答题1、骑士教育的内容、目的和影响。2、一个好的研究选题的特征有哪些?3、怎样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4、学习迁移的条件四、分析题1、结合实际安排谈谈建构主义学习观。2、结合材料,谈谈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谈谈自己的观点。育明考研愿与所有学子一路同行,加油!
一.教育实践:陈鹤琴的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探索1.20世纪20年代,对长子陈一鸣进行追踪研究,探索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规律2.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进行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额,主张“活教育”。3.在江西筹建省立幼稚师范学校,继续进行”活教育实验”。4.创《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活教育理论和运动的形成。5.把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增设专科不饿,至此形成婴儿园,幼儿园,小学部,幼师部,专科部的整套幼教体系。二.“活教育”思想体系:1.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的五条要求:(1)要有建全的身体;(2)要有建设的能力;(3)要有创造的能力;(4)要能够合作;(5)要服务。2.课程论:(1)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材就是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得经验和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否定书本。(2)活教育课程即“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3.教学论:(1)基本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做是基础;儿童的做带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2)四个教学步骤:【1】实验观察;【2】阅读思考;【3】创作发表;【4】批评研讨。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思想,也符合中国国情,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好久不见,对不起!最近小编太懈怠了,调整好状态的小编卷土重来,不敢说是你们考研征程上的坚强后盾,但小编是你们考研路上的忠实陪伴。之前说的陶行知与杜威的比较,小编明天会发布,大家敬请期待,还是那句话,纯干货纯干货,可以直接用来答题。那今天就是这样啦,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大家可以再下边留言,我会以一一回复大家,努力变得更好!加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晚安~教育学考研知识点提炼今后将每日都有更新,更多干货等着你们,知识点概括总结、重要简答题论述题答题方式、选择题考查点、重要人物比较…应有尽有,纯干货!纯干货!纯干货!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知识点!期待您的关注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