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通知征集优秀教育论文发表存心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通知征集优秀教育论文发表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是一本反映国际教育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国际教育发展的国际华文学术期刊,面向全球发行,在国际教育期刊中率先追求学术化,强调学术理论、实证数据、研究方法、文献引证等,开启和引领了国际教育期刊的学术化,也是世界最早的学院化期刊,本刊古今贯通,中西融会,紧密关注教育现实,为世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本刊所刊载世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窗口,本刊以“评说国际教育热点,透视世界教育冰点,探索国际教育难点,前瞻世界教育视点”为办刊目标,旨在为全世界教育领域的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学术研究成果、营造宽松的学术争鸣空间以及创新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世界教育研究》未来将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学术交流渠道、优化成果表达方式、提高期刊学术品质。常设栏目有世界教育观察、理论探索、热点与冰点、管理与评价、课程与教学、德育与心理、教师教育、班主任工作、学校科研、德育与心理、比较与借鉴、教师教育、学校科研、教育史、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组织与管理、课题成果公报和专题研究。本刊适合于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适合于关注自身发展提高的各级各类教师,也适合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其他人士,本刊常年征稿,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读者来稿。 CAJCED 中国知网综合评价数据库 Article First(OCLC联机检索数据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世界教育研究英文名称:World Ecation Research出版语言:中文刊物类别:出版,教育期刊中文收录:中国知网本刊网站:www.shijiejiaoyu.cn投稿邮箱:shijiejiaoyuyanjiu@126.com

狙公赋芋

《教育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杂志简介期刊名称:教育科学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国际刊号:1002-8064国内刊号:21-1066/G4邮发代号:8-91期刊级别: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描述:《教育科学》杂志创办于1985,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影响因子1.517,现被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等权威机构收录,教育科学杂志社征稿刊社简介《教育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刊物。《教育科学》主要刊登: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及实验报告、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重大教育方面的问题、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师范院校师生。期刊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栏目设置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师德研究、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教育史研究投稿指南1.教育科学来稿标题字数不得超过20个汉字,全文字数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2.教育科学来稿必须附200字以内的摘要、3-5个关键词;标题、摘要、关键词及作者单位必须译成英文,附在正文之后。3.来稿必须附有每位作者的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4.来稿必须完整、准确地标注参考文献,具体格式如下:a.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b.期刊文章[J][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N][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电子文献[EB/OL][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f.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Z][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来稿如为研究课题或课题支持论文,请注明课题名称、审批机关、项目编号。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蝎蝎螫螫

《教育观察》期刊是什么级别?可以评职称吗?版面费多少?正规吗

教育观察杂志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SN:2095-3712CN:45-1388/G4《教育观察》杂志与学术前沿和读者保持同步。国内发行是45-1388 / G4。该杂志于2012年成立,秉承指导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教育观察》杂志主要面向高校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学生。该手稿应具有理论性和前瞻性,并应能够指导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促进学术进步。栏目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角教育,理论观察,大学教学方法,学前教师教育,学科教学探索探索,教学探索,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探索_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观察_新实践,学科教学的探索_中文,儿童游戏,教育改革计划,课堂教学新观察_新思维,教师发展,德育与心理学,信息化教学,幼儿园教师成长

惊唇劫

「看教育热点」基于设计的研究(DBR)如何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教育热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教育热点是教育设计研究,简称EDR(Ecational Design Research)。此外,在国际上它还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名称,基于设计的研究,简称DBR(Design-based Research)。两者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围绕教育的设计研究。DBR最大的特点相比于以往的研究方法,DBR最大的特点也是最不容忽视的一点是,DBR是一个整合设计与研究的系统化过程[1]。为什么说DBR是一个整合设计?在研究的系统化过程中,DBR又能帮到你什么?现代教学方式我们在和其他教育研究者交流的时候,不可避免谈到现代新式、开放的教学方式,比如建立学习共同体,开展知识建构讨论等,这种教学方式的落实,给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当研究者想采用传统实验时, 无关变量需要控制,实施的程序要求相对固定,实验过程中学生彼此需要隔离,研究者要保持价值中立等等。试问,课堂活动的主动权本就在学生手中,如何在动态、灵活的学习过程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走向?学生不是没有思想的物品,又怎么忍心强行限制学生的真实学习?在鲜活的课堂上满是好奇心的学生中,教师如何与学生保持距离和中立?再者,学习是连续的,从个人的真实观点到理论的建构,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一个学期都有点短,实验又能持续多久?DBR的故事有问题,就要有解决方法。下面我们脱下问题的伪装,漏出DBR的锋芒。这是艾伦·柯林斯(Ann Brown)2004年在学习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设计研究的文章[2],文章详细指出,设计研究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是由安·布朗(Ann Brown)等人引导和发起的运动。安·布朗一生具有神迹般的传奇色彩,13岁才接受正规学校教育,24岁便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作为一位学有所成且声名卓著的实验心理学家,安·布朗顶着学术界的不理解与批评,在1992年发表了《设计实验:在课堂情境中创建复杂性干预措施面临的理论与方法论挑战》,对DBR进行了总结。然而正当其砥砺前行之时,病魔不期而至,1999年6月4日,安·布朗因病去世,享年56岁。但安·布朗的工作为后来者开辟了广阔的探索道路,正是由于其在学习研究方法论转变上的奠基性工作,学习科学研究才在其后取得了迅速发展,形成今日如此兴盛之局面。艾伦·柯林斯从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的视角,引入工程科学中“设计”的概念,为学习研究创造崭新的“设计的科学”[3]。安·布朗和艾伦·柯林斯发表了DBR的基本框架,而DBR则为今日的学习科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DBR的定义为了更科学的解释DBR,我们先来了解一下DBR的定义。当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定义是Barab&Squire在2004年提出DBR的定义[4]:一系列研究方法,旨在产生新的理论模型,人造物和实践,用于解释说明并最大化影响自然环境下的学习与教学。(制图者:陈泽璇)详细来说:一系列研究方法,不是一个研究方法,而是研究的方法论、研究范式;会产生人造物,也就是具体产品,还会产生实践案例,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跟着发生变化;然后从具体产品和实践案例中所提炼出的新理论用来解释教学,并影响教学。也就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DBR为什么是一个整合设计。另一方面, 研究得到的理论最终还是需要落地,到教学中去接受现实的检验,那DBR这把宝刀如何指导我们实践?DBR如何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在《剑桥学习科学手册》[5]中,描绘了DBR的核心要素特征,包括设计、理论、问题和自然情境。基于DBR的这些核心要素,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如何找到并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DBR的起点就是现实教学中产生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就在现实的教学中找,比如,选择合适的评价体系进行预测,又如验证理论对问题的解释效果。第二,形成理论是否真的靠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往往过于抽象难以测量,我们可以采取溯因分析的方法,将理论物化到教学中,便可以借助课程设计、教学策略、技术产品、环境设计等具体形式加以观察,进而检验理论是否产生作用。这便要求我们对具体形式有较好的设计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与其他教师或研究者切磋琢磨,不断更新完善我们的设计。第三,如何开展设计?DBR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设计、实施、检验、修正到再设计来干预实际问题的解决,我们要不断反思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也要思考我们实施的过程与结果是以什么为代价获得的,是不是牺牲了学生的好奇心或者自主学习的权利呢,如果不牺牲这些东西,我们如何做得更好?除此之外,DBR还要求我们重视数据的收集与挖掘,及其对应的理论解释与创新。数据多了,我们的教学研究才更有支撑。分析多了,才知道如何更好处理教学与评价。DBR通过形成性研究,采用“逐步改进”的方法,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检验效果,根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设计,直至排除所有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这便是DBR的系统化过程[6]。DBR的可靠设计越多,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便越多,学到这些教学设计的本领,你能更懂你的学生。参考文献:[1]顾梦婷,张义兵.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知识建构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小学科学课“蚕的研究”为例[J].数字教育,2018,4(03):69-74.[2]COLLINS A,JOSEPH D,BIELACZYC K.Design Research: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Journal of the LearningSciences(S1532-7809),2004,13(1):15-42.[3]Oliver.知识建构的“效率”问题——兼论“基于设计的研究”(DBR)[DB/CD].Oliver的知识建构之旅,2019.10.[4]Barab, S., &Squire, K. (2004) .Design-based research:Putting a stake in the ground[J].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13 (1) :1-14.[5] R·基思·索耶主编.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01:177-194.[6]梁文鑫, 余胜泉 (2006)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 (7) :19-21.

大哥大

我国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一 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1 、论教育的本质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教育就其本质而言 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教育由政治经济 决定,对政治经济也有影响2 、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对青年问题分析:是人生的第二 诞生期全人生的指导:青年要干预政治,投身革命二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1 、职业教育的探索为适应中国教育改造 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需要 ,20世纪 20年代 形成职业教育思潮 ,其倡导者和代表人物是黄炎培 。1913年 他就发表了 《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 相联系 。1917年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 ,又创办中华职业学校 ,探索职业教育 ,逐渐形成其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2 、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在职业教育的作用上他认为 ,职业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人获得生活能力 ,其价值在于 ——谋个性之发展 ,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为个人服务与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加生产力 之准备,使学校培养之人无不可用 ,社会从业者无不受良好 训练 、国无教之民 、民无不乐之生 ,社会国家得以立基 。3、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已达到为个人谋生 、为社会服务 、促进实业发展 、增长社会经济 、稳定社会秩序 等目的 。4、如何办职业教育?他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 ,即 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 ,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 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办学形式 等方面均需社会化 ,即学生的知识技能 和思想品德 适合社会生产与合作 ,学校专业 、课程 、教学、年限 的规定 均需考虑社会需要可能和学生、家长的意愿 ,办学需充分联络 社会会力量 。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首脑并用、学做合一 、理论与实际并行 、知识与技能并重 ,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是 ——敬业乐群 ,热爱所业 ,尽职所业 ,有优美之情操 ,有协作之精神 ,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己谋生 ,更是为群服务。三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教育理论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1、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晏阳初认识到,中国以农立国。文盲集中在农村,要普及平民教育就必须到农村去。1926年,他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始了河北定县乡村教育实验,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和社会改造的方案,即“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他认为中国农村的问题可概括为愚、穷、弱、私四个字。愚指大多数人不仅缺乏知识,简直就是目不识丁;穷指大多数农民生活十分贫困:弱指大多数人是“无庸讳言的病夫”;私指大多数人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训练。解决这四大问题必须借助于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机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四者以公民教育最为根本。推行“四大教育”要依靠“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主要以青少年为对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初步的识字、读、写、说教育)、高级平民学校(培养村长和干部)和生计巡回学校(传授生产技术);社会式教育,主要以一般群众为对象,通过读书会、演讲比赛、演剧、写稿投稿、成立自助社和合作社、办农业展览等形式:家庭教育,家庭成员间开展公民道德、卫生习惯、儿童保护、家庭预算、家庭管理、妇女保健、生育节制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2、教育目的与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通俗地讲"化农民"是高级知识分子要教化农民,改造农民的意思,而“农民化”就是指高级知识分子要教化农民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农民,深入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如何改造农民。四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国学大师梁漱溟1、梁漱溟的理论与他的教育实践1929年 在河南辉县 创办河南村治学院。1931年 在山东邹平 主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乡村建设是指一种力图在保存 既有社会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方法 ,由乡村建设引发 社会工商业的发展 ,实现经济改造与社会改造 。乡村教育理论:中国问题的症结是文化严重失调,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 是进行乡村建设。乡村建设以乡村教育为方法 ,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2 、乡村教育的实施实施乡村教育必须借助于乡农学校 。乡农学校分为 村学 和乡学 两级 ,兼为教育和行政组织 ,其组织原则是 “政教养卫合一 ”“以教统政”,一切政治、经济、武装、自卫措施 都通过乡农学校 贯彻 。乡村教育的开展 必须通过 学校式教育与 社会式教育的合一 ,学校设儿童部、成人部、妇女部 和高级部 。乡农学校 注重通过 “精神讲话”巩固 旧道德 ,接受新知识道理 。这一理论的本质是 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农村来实现 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 ,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 ,无视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 ,对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 持反对态度 ,是一场不成功的实践 。但他认识到中国问题是 农村问题 ,并立足于文化传统 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 ,是有识之见 。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带入落后的农村 ,对农村教育的提高 ,生产技术的改良 ,社会风俗的改善 做出了贡献 。五 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中国幼儿教育之父1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践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 ,一生致力于 从中国国情出发 ,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方法 建设有民族特色的而中国现代化儿童教育 ,提倡活教育 ,为改革传统教育 ,提出极有价值的思路 。。1919年 开始任教 ,教授教育学 、心理学 和儿童心理学 ,之后的8年里,是他奠定事业基础和形成教育思想 时期 。期间 ,他投身教育改革 ,翻译西方教育理论方法 ,并通过对长子陈一鸣的追踪研究 ,力行观察 、试验方法 ,探索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规律 ,同时创办了 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 ——鼓楼幼稚园 ,进行中国化、科学化幼儿园实验 ,总结并形成了中国第一所 实验幼稚园 ,总结并形成了系统的恶、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1940年 ,在江西开展活教育实验 。1941年 创办 《活教育》杂志 ,标志着活教育 理论的形成 和 活教育 运动的开始 。2 、活教育 思想体系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 活教材活教育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六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 、生活教育的实践1927年,在南京和平门创办南京市实验乡村师范学校 。后改名为 ——晓 庄 学校 ,确立了生活教育理论 。这所学校是 改造农村生活的中心 ,承担起农村改造的任务。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山海工学团 、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力图将工厂、学校、社会打成一片 ,实现普及教育1939年4月,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目的是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儿童 ,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幼苗。2 、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感觉是杜威主义的中国化)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固不待物

天津教育杂志投稿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天津教育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天津教育杂志社出版周期:月刊国际刊号:0493-2099国内刊号:12-1044/G4邮发代号:6-9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天津教育》杂志创办于1950,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影响因子0.092,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天津教育杂志社征稿杂志介绍刊社简介《天津教育》(月刊)创刊于1950年,是由天津教育杂志社主办的教育刊物。《天津教育》旨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普及现代化教育理论,报道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鲜经验,传播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信息。以理论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热忱为广大的中小学干部、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服务。《天津教育》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收录。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栏目设置本刊策划、实践探索、教育论坛、教师教育、学生发展、教学艺苑、师道驿站、信息公路投稿须知1.来稿格式按顺序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通讯地址(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如果是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来源和批准文号。2.文题:20个字以内为宜,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代号等。英文题目一般不超过10实词。3.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作者简介:要在篇首页地脚注真实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职务),学位,研究方向等。4.摘要:200字左右为宜,提供论文的精要观点或梗概。不用第一人称以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出现图表、公式、文献和标题层次的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英文摘要要与中文对应。5.关键词:应选用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规范词或词组;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对应;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6.正文:正文须求实创新,论点新颖、明确,论据充分、可靠,语言通顺,文字精练,切忌空谈、抄袭;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序号一般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篇幅以5000字左右为宜,优秀文稿可适当放宽字数。7.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序号以①,②,③来标识,其注释内容置于文末。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红灯记

有稿费,送样刊|《中国德育》杂志征稿启事

简 介《中国德育》(半月刊,CN11-5338/G4 ISSN 1673-3010)系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德育专业刊物。话 题教师角色与职责目前,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等至少十个省份的教育部门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向“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说“不”。特别是近期发布的文件中,不少地区都加大了对违规教师,甚至学校的处罚力度。时下,家校共育的理念不断普及,家长对孩子学习和校园生活的参与度在不断提高,可这其中,家长也承担了很多责任以外的事,比如打扫校园、帮孩子批改作业等,家校合作“变味儿”,实质上是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家长与教师的角色没有摆正。家校共育,主要是在育人方面的合作。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明确各自定位,摆正自己的角色。《中国德育》2021年第4期话题聚焦“教师角色与职责”,欢迎踊跃投稿,以下维度供您参考:1.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与职责使命;2.中小学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性;3.中小学教师角色转变面临的问题及消解路径;4.中小学教师责任边界研究;5.后疫情时代中小学教师角色解构与重构;6.“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角色重塑;7.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与素养;......写作要求:1.来稿可就上述任一维度进行论述,也可围绕话题自选维度。2.观照现实问题,谈透谈实,切勿空泛。字数在4500~5500之间为宜。3.规范撰写(GB/T 7714—2015),“注释”和“参考文献”于文末呈现(标出页码并与内文对应)。4.正文前呈现摘要、关键词,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课题、电话、邮箱等信息。5.杂志有规范的三审流程,稿件录用后会给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6.本期话题截稿时间:2021年1月20日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赐稿。话 题“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真正进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五育”并举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应是相互分离、割裂的,而应注重各育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对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如何落实“五育”融合的理念,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此,《中国德育》2021年第1期话题聚焦“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欢迎踊跃来稿,以下维度供您参考:1.新时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2.“五育”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出路;3.论体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4.“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美育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5.“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6.探索和实践“五育”融合的区域/学校典型经验;......写作要求:1.来稿可就上述任一维度进行论述,也可围绕话题自选维度。2.观照现实问题,谈透谈实,切勿空泛。字数在4500~5500之间为宜。3.规范撰写(GB/T 7714—2015),“注释”和“参考文献”于文末呈现(标出页码并与内文对应)。4.正文前呈现摘要、关键词,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课题、电话、邮箱等信息。5.杂志有规范的三审流程,稿件录用后会给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6.本期话题截稿时间:2020年12月5日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赐稿。话 题教师育人能力建设教育是一种育人活动,为社会培养人、塑造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更是教师存在的价值之所在。然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不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此,我们有必要强调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育人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师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中国德育》2021年第2期话题聚焦“教师育人能力建设”,欢迎踊跃投稿,以下维度供您参考:1.新时代教师育人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2.教师育人能力的现状;3.“三全育人”视域下教师育人能力的评估与发展;4.教师育人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5.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五育融合;6.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研究;......写作要求:1.来稿可就上述任一维度进行论述,也可围绕话题自选维度。2.观照现实问题,谈透谈实,切勿空泛。字数在4500~5500之间为宜。3.规范撰写(GB/T 7714—2015),“注释”和“参考文献”于文末呈现(标出页码并与内文对应)。4.正文前呈现摘要、关键词,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课题、电话、邮箱等信息。5.杂志有规范的三审流程,稿件录用后会给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6.本期话题截稿时间:2020年12月20日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赐稿。话 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是学生健全人格与道德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中国德育》2021年第3期话题聚焦“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欢迎踊跃来稿,以下维度供您参考:1.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现状、挑战与路径;2.新时代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社会责任感教育;4.影响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分析;5.如何培养与提升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学校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7.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探索;......写作要求:1.来稿可就上述任一维度进行论述,也可围绕话题自选维度。2.观照现实问题,谈透谈实,切勿空泛。字数在4500~5500之间为宜。3.规范撰写(GB/T 7714—2015),“注释”和“参考文献”于文末呈现(标出页码并与内文对应)。4.正文前呈现摘要、关键词,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课题、电话、邮箱等信息。5.杂志有规范的三审流程,稿件录用后会给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6.本期话题截稿时间:2021年1月5日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赐稿。投稿说明本刊视通过《中国德育》在线投稿系统的稿件为正式来稿,不接受其他途径的投稿。作者投稿须登录中国德育网站,通过“作者中心”上传。来稿请投至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注明:“话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若牧羊然

《人工智能》杂志:人工智能+教育主题出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杂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CN10-1530/TP,ISSN2096-5036)。该杂志为双月刊,将精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每期重点围绕“一个主题”,邀请业界专家发表见解和研究成果。2019年6月的《人工智能》杂志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提供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期邀请了四十三位撰稿人,发表了精彩的文章。《人工智能》是一本公开发行的杂志,它的媒体属性将有效地提升并扩大专家、学者、企业等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每年6期的《人工智能》杂志更像是6本书,成为值得学习、收藏的人工智能宝典。杂志发行对象发行对象涵盖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主管部门,人工智能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成员在内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所有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群。第十期文章及作者序言: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指导组专家、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移动教育与泛在学习、区域性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曾主持(或主要参与)各类研究项目8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软件著作权6项,获授权专利7项,在申请、处于公开状态的专利10项。代表性成果包括:(1)研发了一个教育大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伴(Smart Learning Partner)”,实现全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建模,学习问题的诊断与改进,学科优势的发现与增强。(2)在学习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满足泛在学习需求、更好地支持学习资源的群建共享的新型学习资源描述和封装的机制——“学习元”(Learning Cell)。(3)1999年承担了国家现代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项目,设计开发了国内最早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教学平台。栏目一:产业分析1、“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进展张立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导学系统,学习分析技术。专注计算机与教育的交叉学科研究,在相关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并担任审稿工作。2、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态势与思考展望王 哲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战略咨询、产业发展和政策规划研究工作。李雅琪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战略咨询和研究工作。冯晓辉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汽车电子产业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汽车电子、5G等ICT领域的产业发展、政策规划研究工作。王翠林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业运行现状和政策规划研究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研究。栏目二:前沿技术1、GIFT—通用智能导学系统框架胡祥恩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院长,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教授匡子翌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主要从事视频学习、在线学习以及智能导学系统方面的研究。彭 霁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多媒体学习与智能导学系统方面的研究。徐雯慧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智能导学系统、网络学习与认知的相关研究。2、情感识别与教育余梓彤芬兰Oulu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rPPG,人脸活体检测和视频理解。曾在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算法工程师,负责活体检测与行人重识别相关项目。李晓白2017年于芬兰Oulu大学机器视觉与信号分析中心(CMVS)获得博士学位,现在CMVS继续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情感计算、微表情识别、远程生理信号测量等。已发表20余篇科研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率超过1400。赵国英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为芬兰Oulu大学教授。IEEE高级会员,国际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 和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的编委。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情感智能。已发表200余篇科研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率超过9700。3、基础教育知识图谱赋能智慧教育许 斌清华大家计算机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知识图谱研究,主持构建了中国第一个全学科基础教育知识图谱ekg.org,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引用逾千次,H指数18。主持科技部863计划课题“面向基础教育的海量知识库建设与构建关键技术及系统”等多项国家项目。担任国际万维网大会分会主席,中国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曾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苏伟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图谱中的知识链接。刘 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图谱问答。4、教育资源的深度表征与智能应用刘 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CAAI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主要研究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应用,相关成果获得过IEEE ICDM 2011最佳研究论文奖、KDD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Research Track)等。还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级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汪 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兴趣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王 新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领域的数据挖掘。5、文本分析工具—加速从数据收集到教学干预的周期Carolyn Rose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语言技术和人机交互专业教授。着重于研究对话的社交和应用属性,并利用这种理解开发能够促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之间对话的计算系统。领导研究小组已发表200多篇同行评审的研究论文。研究领域具有高度的跨学科性,包括语言技术、学习科学、认知科学、教育技术和人机交互。曾任国际学习科学学会主席、人工智能教育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曾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研讨会和座谈会的项目联席主席。目前任《计算机支持性协作学习国际期刊》执行编辑、《IEEE学习技术交流》副主编。Chris Bogart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研究学院的系统科学家。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关注开源软件、终端用户软件工程、人机交互、认知建模、神经网络算法等研究方向。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帮助用户在团队中理解、开发和维护开源系统。获得俄勒冈州立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学位,并有超过十年的软件开发经验。王 旭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读博士,从事人机交互和学习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研究关注在线教育规模化、教育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利用学习科学理论和机器学习方法开发智能学习支持和教师支持系统,以构建更加开放、有效的在线学习平台。已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申请专利两项。江师雁2018年毕业于迈阿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支持的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以及数据可视化。李艳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信息技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学习分析、教育人工智能,以及STEM教育。王 琦北京师范大学2016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包括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关键技术研究、适应性学习、知识图谱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包昊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主要研究兴趣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学习分析。栏目三:落地应用1、点阵识别技术支持的纸笔书法智能教学系统田雪松博士,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CEO,计算机视觉和教育大数据专家,数字光学点阵技术发明人,系列《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蓝皮书》作者。曾创立国内领先的教育大数据公司,并获得腾讯、中信等一线投资机构的投资。目前致力于智慧教室和课堂教学大数据的理论研究及产品实践。张晓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教育公平、纸笔书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2、语音评测技术助力英语口语教学与评价魏 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科大讯飞首席科学家,“讯飞超脑”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知识谱图、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多次摘取国际权威比赛桂冠。入选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中国区榜单。吴 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 科大讯飞研究院研究主管,主导开发科大讯飞第一代音乐检索系统,目前负责中英文语音评测技术研发工作,在朗读评分、发音诊断和口头表达评分上有深入的理解和实践,拥有数项专利。竺 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广东讯飞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期从事文档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评测等领域人工智能方向相关研究,负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落地等工作,先后参与和主导科大讯飞输入法手写识别、科大讯飞智能考试评卷辅助系统的研发,在相关国际会议和期刊上有多篇学术论文,拥有数项专利。王士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个性化教育研发部总经理,长期从事语音语言、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技术方向研究;2009年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将自动语音评测技术应用于正式英语口语考试;2014年获得IWSLT评测中英和英中翻译方向的第一名;2015年获得NIST OpentMT评测中英翻译方向的可用性人工评分第一名。在相关国际会议和期刊上有多篇学术论文,拥有十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纸质作业数据智能采集分析与个性化学习系统陈李江阿凡题创始人兼CEO。北京大学及耶鲁大学计算机联合培养博士、北京市特聘专家,并荣获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腾讯年度教育企业风云人物、全球十大杰出新潮商等十余项荣誉。2013年10月创办人工智能教育企业阿凡题,是首家拥有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教育科技企业。张东祥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已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引用1500余次,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成果奖、2014数据库A类国际会议VLDB最佳论文候选、2018 ACM中国新星提名奖。4、英语作文智能批改张 跃北京语言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批改网创始人。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曾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奇虎360公司,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相关技术研究。目前专注于英语作文的智能批改相关研究,其团队开发的批改网已累计批改作文超过5.3亿篇,已被6000多所学校、2000多万名学生所使用。5、自适应学习平台的关键技术与典型案例万海鹏理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学习一年,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适应性学习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数十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6、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育机器人卢 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精尖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曾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等国外研究机构长期从事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已发表30余篇高水平英文论文,包括多篇国际一流期刊与会议论文(例如IEEE TKDE、TMC、ICDM、ICDE、IJCAI、AIED、CIKM、EDBT等),并担任国际教育人工智能会议(AIED)等多个重要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PC membe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内外科研项目,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及普适计算等。陈鹏鹤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的新加坡高级数字科学中心,从事图数据挖掘相关研究。研究兴趣主要包括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对话系统与问答系统等。栏目四:挑战与展望1、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及应用中的问题剖析与发展建议孟青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2006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心教育公益事业,曾在贵州黔东南乡村支教半年。2018年7月起进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可视化思维工具的运用等。贾积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主任、博导,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育学院(2015)等校客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北京大学理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教育技术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2、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吴 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未来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战略与政策、教育信息化规划与评估、师生信息素养监测与评价、教育信息化标准与应用,先后参与起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多项重要政策文件。饶景阳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信息化国际政策比较研究、教育信息化标准研制和应用等。王美倩教育技术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学生信息素养评估。栏目五:AI探索1、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领域内容自动生成框架设计王 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6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包括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关键技术研究、适应性学习、知识图谱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季尚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7级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包括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关键技术研究、学习资源进化机制研究。

将军

《论语》学习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系2017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重大项目“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171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目前,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最靓丽的底色之一。怎样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和推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共同的时代课题。目前国内济宁学院陈长峰、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钟芳勤等老师已经开始进行儒家思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的理论研究。安徽师范大学方亮、齐鲁师范学院马艳等老师在进行《论语》的处世之道、君子人格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目前尚无高校进行儒家思想特别是《论语》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合的深度研究特别是实践性操作。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除加强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入之外,应该回归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加强价值观引导特别是文化传承。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深度挖掘《论语》中的理性的世界观、进取的人生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优秀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是弘扬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创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中国本土化和坚持文化自信也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1教学体系构建笔者从事了十几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立志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国本土化研究和实践。通过三年的努力,笔者完成了《十三经注疏》原文阅读。特别是通过互参式学习《史记》《四书章句》《论语新解》《传习录》,完成了《论语》深度学习,整理了6万多字的《论语》读书笔记,构建了《论语》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合式的教学体系并编辑成讲义稿:第一章 走好人生每一步第二章 创业者自我修炼第一节 自我管理,第二节 自我修炼,第三节 自我提升第三章 创业团队建设第一节 识人之道,第二节 用人之法,第三节 相处之礼第四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第一节管理之道,第二节风险防范为了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分成两个小时的一次讲座,一天的课程和两天的实验班,将四章内容进行了不同的组合。两个小时的讲座主要讲授《创业者自我修炼》,一天的课程主要讲授《创业者自我修炼和创业团队建设》,两天的实验班即讲授全部内容。2教学探索及反馈两个小时的讲座,笔者已经进行了两次探索。第一次是2019年4月9日为重庆市大学生创始人培训计划(第3期)40位学员进行了互动式讲授;第二次是2019年6月4日,为中国美术学院一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两个学时一个学分的课堂讲座。一天的课程进行了一次探索,即2019年6月15日,为重庆市人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2019年创业演练逐鹿实训营学员进行了一天的互动式讲授。学员纷纷反馈,这样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创业培训相结合,让人受益匪浅”,也受到主办方的高度肯定。两天的实验班,是本人于2019年5月18日至19日周末两天,开设了16个学时1个学分的创新创业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经过破冰之旅,组建学习小组,采取五步教学法,即链接、呈现、体验、反思和应用。因为经过两天比较系统的学习,学员纷纷反馈学习效果好,也极大的激发了大家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杨寒老师将创业和论语结合起来讲,论语中所讲到的识人用人之法可以完全的应用到企业之中,此次课程真的令我受益匪浅,虽然作为老校区学生去上课路程较远,每天得早早的出发,但是杨寒老师趣味性的语言将我的睡意驱散,我们都沉浸在这种交流学习积极汲取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事实上这次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最开始的我决定报名《阅读经典,创业人生—<论语>学习篇》创新创业实验班,仅仅是为了好奇,但是当我真正参与进这次学习中时,它的趣味性和所具备的思考性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所想象的创新创业课上课时应该是每人拿着一个笔记本听着创新创业应该注意的要点,或者是如何进行创新创业,如何付诸实践等。在我想象中这无疑是枯燥的。我们被老师随机分成五组并且拿着一本《阅读经典,创业人生—<论语>学习篇》讲义稿时我有点不知所措。心里想着不会学习论语吧,那不是更无趣。事实上当老师开始貌似无意随口吐出句句论语里的内容时我也没感到世界对我有多友好。但渐渐的,老师开始通过论语发问并将问题抛给我们时,一种莫名的好胜心促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久违的活跃渐渐弥漫开来。老师常常以论语发问,并在看见我们迷茫的面孔后举出实例让我们能立马理解其中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互动式学习让我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对《论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有学生家长给我留言:“小孩打电话回来说,杨老师讲得棒极了,她对《论语》学习来兴趣了,让她母亲当天就把家里的《论语》给她送去了,以前喊她看都不看。”为了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中国本土化,笔者将在《阅读经典,创业人生—<论语>学习篇》讲座、创新创业实验班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力争尽快一专著出版并拍摄成网络视频课程。作者简介杨寒,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1999年7月—2002年10月历任四川省平昌县乡长助理、副乡长,团县委书记。⊙2002年10月—2004年4月,在大型民营企业民生能源集团从前台干起,历任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经理、董事。⊙ 2004年4月至今,一直在四川美术学院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指导创业团队200多家。获得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高级创业培训师资质,入选重庆市高校创业指导教师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专家库专家。指导参赛团队连续三届获得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大赛特等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出版大学生就业、创业著作五部

生俄而死

《求是》编辑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他初中一年级时上政治课的情景:“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总书记有感而发,深刻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2019年3月18日,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围绕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事关思政课建设的四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第二个问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三个问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第四个问题: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这篇《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讲话,坚持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以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刻阐述讲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勉励广大青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青春不负新时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战大考,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生动反映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丰硕成果,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部署。2018年5月,复旦大学将陈望道故居改造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该校一批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开展宣讲活动。2020年6月,他们中的30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图为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为观众讲解。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的高度,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这就对办好思政课提出明确要求: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现实的迫切要求,是赢得未来的战略任务。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部署、取得的重要成就。总书记特别结合自己上中学时学政治课本《做革命的接班人》的难忘经历,朴素而深刻地阐明了思政课对人们理想信念和人生选择是多么重要!“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的十九大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在全国各地调研时,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考察时,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给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给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指明了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方向目标、方法路径,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强大动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教育重要论述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课程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青青校园焕发新活力,莘莘学子展现新气象。切实做到“两个解决好”“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办好思政课,既要充分认识重大意义,更要以广阔的视野审时度势、精准研判,因时而进、顺势而为。当前,思政课建设怎么看、怎么办?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胸怀两个大局,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对办好思政课科学把脉,提出做到“两个解决好”,即解决好“信心问题”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具有鲜明的现实性、针对性、引领性。看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业。看现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看成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成绩:这些年来思政课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同时,总书记严肃列出“问题清单”: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课堂教学效果、教材内容、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正是基于对思政课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强调办好思政课要做到“两个解决好”。2020年8月20日是红岩英烈江竹筠(江姐)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四川大学图书馆当天开展纪念校友江竹筠烈士系列活动,通过主题文献展览和专题文献数据库展出多份珍贵红色文献。 中新社记者 安源/摄解决好最重要的问题:信心。信心来自哪里?一是来自“根本保证”: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二是来自“有力支撑”: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三是来自“深厚力量”: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历史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是来自“重要基础”: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解决好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四为”方针,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解决好”,从诸多问题中划清了重点、抓住了关键,既解决了信心问题、又指明了根本方向,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必将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关键在教师2006年9月27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进行。谈理想、话人生、说经历,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不时与青年学生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位主讲人,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在杭州为大学生作报告。“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在浙江和福建讲课的经历,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深入解答:一是思政课教学涉及面极广,“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二是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三是思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教师来说,要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对党和国家成就、问题的认识和讲解要把握好。“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课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熔于一炉、“术”“学”“道”紧密结合等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020年8月23日,安徽省合肥市薛河湾社区举行“听老兵讲故事”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员们聆听老兵讲述抗战故事,铭记战争的苦难与胜利的光荣。图为学生们在听九旬老兵施长明讲自己当年的战斗故事。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摄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思政课的特点,着眼思政课的目标任务,对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个要”的要求。一是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二是情怀要深。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有“三种情怀”: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要有传道情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执着追求;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三是思维要新。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最终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四是视野要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三种视野”:要有知识视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要有历史视野,要有中华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近现代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五是自律要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不能在课上讲得不错、却在课下乱讲,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不错、却在网上乱说。不能怵于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总是绕开问题讲、避开难点讲。六是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有堂堂正正的人格,思政课才会更有吸引力、感染力,才能感染学生、赢得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有学识魅力,用真理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有语言魅力,让学生从教师的话语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格和学识;自觉修身修为,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的要求,是衡量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必将极大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更好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张爷爷的介绍让我知道,新冠病毒就像一群怪兽,举着武器进攻人类”,“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家园,我为我们的国家而自豪”。前不久,“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通过网络直播,为天津市大中小学师生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抗疫思政课,用感人的事实、鲜明的对比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天津市河西区平山道小学二年级学生李欣怡听后激动不已,在作文里写下这段心里话。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只有“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才能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和鼓励了很多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一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不能用学理性弱化政治性,在大中小学的不同学段,无论是讲故事、讲历史还是讲理论,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二是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不能只强调思政课的价值性,忽视知识性,而是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不能只强调思政课的知识性,而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2019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派出支教团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部分中学支教。近一年来,支教团成员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技能,深受老师认可和同学喜爱。2020年7月23日,融水苗族自治县保桓中学1813班为支教老师举办送别班会,一名同学流下不舍的泪水。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三是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任务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旗帜鲜明地剖析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学生关注、疑惑的问题掰开、揉碎,深入研究解答;要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四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五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思政课教师既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又不能简单照本宣科;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澳门中小学学生使用的教材《品德与公民》中有丰富的关于国情、国旗、国歌的内容,学生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关于祖国的知识,培养对祖国和澳门的感情。图为2019年11月25日,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老师提问。 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摄六是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教育引导学生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等,要开出书单、指出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经典著作。七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必要的灌输,但这不等于搞填鸭式的“硬灌输”,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要讲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八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既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也要注重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是一整套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组合拳,体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深化了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科学遵循。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对于思政课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明确要求,为思政课建设指明正确政治方向。成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实践证明,思政课建设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最根本的就在于党的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全面加强。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是具体的,必须落实落细做到位。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作出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委抓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党委书记、校长要做到“三个带头”,即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二是切实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并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具体部署: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中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解决好学风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和激励工作力度,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引导思政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来源,等等。三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目标,要求抓好不同学段“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既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又不能刻舟求剑、故步自封;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各类课程横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原则,确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四是全方位抓好学校思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并分门别类地提出要求: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注重家校合作,发挥家长、家庭、家风的作用;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这方面没有例外”;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党和国家机构,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抓好思政课建设、形成工作合力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思政课建设情况要“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等,督促学校切实把这项工作抓起来、抓到位”。“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5年前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的痛切之问,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迎来了青春激昂的回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下,新时代青少年一定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源:《求是》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