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探索精准教育方法,创新师生评价体系!这个在杭举行的全国性论坛,引发对教学变革的思考绿荫岛

探索精准教育方法,创新师生评价体系!这个在杭举行的全国性论坛,引发对教学变革的思考

记者 王洁通讯员 李煌娟 张宏12月3日,中国教师基础教育论坛(武林论坛)在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举行。本届论坛聚焦“探索精准教育方法,创新师生评价体系”,邀请各位专家老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变革的思路,拓宽育人路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力打造更开放、更包容、更精彩的教育。帮助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进行知识建构区域推进硬件升级更好助力精准教学作为杭州市最先探索依托于5G网络和AI技术的智慧校园之一,也是杭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单位,长寿桥岳帅小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运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精准教学和构建多元评价,为未来教育探索更多可能。论坛中,长寿桥岳帅小学校长金颖就“智慧笔”平台支撑下的小学课堂精准教学做了经验分享。在“5G+AI”技术的支持下,学校教师广泛收集学习信息,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情分析,精准确定教学目标,这是实现精准教学的第一步。继而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互动展开四方面精致建构教学过程。依靠教学大数据建立“长寿云”智慧平台,校本资源库管理系统等。不仅能够精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做出相对精确的教学干预,还能帮助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进行知识建构,促进精准教学在课堂上真实、有效发生。除此之外,学校正在积极开展学生AI画像系统的实践与探索,目前,学校已经从学业水平、品德表现、体育锻炼、劳动实践、饮食健康、个性培养等六个方面采集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类数据,汇聚成一张个性化的多维评价图,以实现实时性追踪评价。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伟旗从项目背景、面临形势与挑战、项目实施路径以及工作进度四个方面介绍了下城区校协同背景下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精准教学的应用模式主要是一平台三终端,依托下城区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打通教室大屏终端、教师平板终端和学生反馈器终端,采集教学中的及时反馈数据,从而实现借助技术达成精准教学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手中的反馈器,相较于价格高昂的平板设备,它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预防近视等优点,非常容易在中小学课堂中普及使用。一支“智慧笔”为因材施教提供有力支撑VR进课堂打破空间限制 促进深度学习在个性化理念指导下,来自长寿桥岳帅小学的袁晓莎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特别的数学课。每位同学手中都拿着一支特殊的笔,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称它为“智慧笔”。有了这支笔,学生答题的过程和结果能够实时传输到教师那头的终端,通过智慧笔的即时批改,老师和同学们能够当堂了解答题情况,还能借助智慧笔的录屏功能,将答题情况投屏到大屏幕上,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反馈。学完了这节课的内容,智慧笔还能依据每位学生的掌握水平,推送个性化的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作业。在老师们的眼里,依托技术的课堂变得更为精准高效了,也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除了智慧笔这项技术,长寿桥小学的老师们还将VR眼镜带入了课堂。论坛现场,学校科学老师赵一凡,介绍了一堂借助VR眼镜开展的科学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有了VR眼镜,就能规避客观条件的局限,孩子们即使身处室内,也能身临其境,观测太阳的位置从而判别方位,同时借助校本资源库中的课程素材辅助教学,既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又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技术想要更好地改变课堂,强大的资源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信息技术老师许一洲就学校资源库建设的相关情况做了细致地介绍。螺旋式知识体系建构、个性化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多学科资源整合是资源库建设的三条基本路径。此外,许一洲还介绍了学校独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这份报告单的数据来自于各种智能设备终端,包括智能图书漂流柜、智盘系统、智能垃圾箱、电子校徽,报告单通过公众号定期推送学生个人素质报告单,由此推动实现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未来教育何去何从?课堂教学改革三问引发思考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俞晓东围绕“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是什么、课堂教学应该思考什么、改革课堂教学的重心在哪里”三个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指出课堂改革不能跟着技术走,技术的介入,不能改变教学基本,而应顺其自然地融入。俞晓东认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心在教师,教师应特别关注课堂管理、社会情感支持和教学质量三方面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特色发展与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楚江亭教授强调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启蒙、知识的掌握、思维的提升以及人道主义的精神培养。围绕构建结构式知识、项目式学习PBL、“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四方面内容,楚江亭教授阐述了当今时代,如何做教师。如课改提倡学生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教会学生如何养成独立人格、学会学习、善于思考、敢于探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 强调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本质的特征,而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能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因材施教的高效实现。课堂正在技术影响下发生着变革,精准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次活动由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中国教师杂志社主办,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杭州市下城区教师发展服务中心、杭州市长寿桥小学承办,中国教师杂志社浙江站、读者杂志社编辑部协办。编辑 杨俏颖

长江图

被撤稿论文到底是“大量抄袭”,还是“未注明出处”?|新京报快评

论文抄袭和未注明引用出处,性质大不一样。▲涉事论文截图 图片来源:Scientific Reports文 | 熊丙奇前不久,江苏大学教授戴美凤团队被曝抄袭国外本科生论文,并因此被国外学术期刊撤稿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这也被视作开了国内教授涉嫌抄袭国外本科生论文的“先河”。事发后,涉事校方称,正在调查。最新消息是,江苏大学对此作出了处理:因该教授在采用或转引国外本科生研究成果时,未注明引用出处,属于科研失信行为,该教授3年内不得评选先进、晋升职称职务以及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处分期6个月;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责令其尽快改正错误。4月初事发,4月底即完成调查、作出处理,涉事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能这么快速调查处理本校教授涉嫌学术不端的行为,值得肯定。但就目前看,该校给出的定性,跟撤稿期刊——《自然》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杂志显然有别。按照这份期刊在网站发布的声明,杂志编辑部认为,涉事论文大量抄袭了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经济大学一本科生于2013年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还没有注明出处。且由于证据比较充足,即便涉事作者不同意撤稿,他们依然决定对该论文做撤稿处理。而按校方通报的调查结论,问题主要是“未注明引用出处”。值得注意的是,论文抄袭和未注明引用出处,性质大不一样。论文抄袭属于剽窃他人学术、思想成果,而引文不规范、该注明出处而没有注明,可能只是细节不够规范,与之对应的处罚,通常也只是点到为止。问题来了:这篇论文到底是“大量抄袭”,还是“未注明出处”?这显然需要拿数据说话。针对论文是否涉嫌抄袭,我国高校已引入查重率概念,在此之外还需要独立学术机构依据学术标准作出判断——通常而言,只要大段原封不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明出处,就属于抄袭。在此事上,《Scientific Reports》编辑部只给出了结论,却没给出具体数据,涉事高校也是。就此看,两方都需要多些解释说明。对于涉事高校来说,学校是请学校学术委员会和校外专家联手进行情况认定,其认定依据也不妨加以说明。而不论结果如何,此事都足以给很多科研从业人员、学者带来警示:学术的底色是“严肃”,不能用不规范的操作损害学术应有的严肃性。近年来,我国在打击学术不规范、不端行为方面在不断加码。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技部建立科学期刊黑名单等,都在扎紧篱笆。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更被视作打击学术不端方面的顶层设计。在此背景下,学术从业者理应多些对学术伦理与规范的敬畏,高校在处理上也应经得起拷问。回到此事上,被撤稿论文的问题到底是“大量抄袭”,还是仅为“未注明引用出处”,也该有解。□熊丙奇(教育学者)编辑:井彩霞 校对:赵琳

目无所见

“2018年高教研究最具影响力六十强”:十二所非“双一流”入榜!

近日,《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完成了2018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工作,笔者根据其统计的论文发布量,整理出数量排名前六十位的公办院校名单,并制作出“2018年高教研究最具影响力六十强高校”表单,现与大家分享。排名第一的为清华大学,发文数量为68篇;厦门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发文数量为66篇。排名第五的高校除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外,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浙大和华东师大并列第四)。北京大学以58篇论文发表数位列第六。而在很多大学排名榜中位次只比清华北大低的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在这个榜单上的表现则有些一般,上海交通大学以38篇论文发表数排第十二位;复旦大学以22篇论文发表数,仅与江苏大学并列排国内第二十一位。六十强高校名单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主,却也有十二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它们是浙江师范大学、江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广州大学、常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其中浙江师范大学是非“双一流”高校中排名最高的,列第十六位,名次超过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由于论文统计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年)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16家教育类期刊(《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教探索》、《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校教育管理》、《江苏高教》、《中国大学教学》、《复旦教育论坛》、《研究生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覆盖了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类期刊。所以该排名能一定程度上代表高校高等教育研究在国内的水平。偏文科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在这个排名榜中表现不错,这与它们在高等教育研究上有较大优势有关。不过,以工科著称的清华大学能位列第一还是让很多人有些意外,毕竟以“文理顶尖”著称的北大只排第六。全国近三千所高等院校,2018年只有四百三十所在这16家教育类期刊上发表了高教科研论文。其中公办院校有三百五十多所。在所有公办本科院校发表的论文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占比68.33%,“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当之无愧的高教研究中坚力量。占比很少的高校在有影响力的教育类期刊上发表高教科研论文,以及“双一流”高校是论文发表“大户”,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大多数高校的高教研究还处于“低层次水平”,或者说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第二,高教研究头部效应明显,少数高校贡献了大部分研究成果。提升高等教育总体水平,教学研究必不可少。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科教学、科研中的一些问题,然后摸索解决之道,或许这个过程比较繁琐,甚至会出现波折,但却是一定要去做的。而高等教育研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科建设,也影响着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还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教师的执教水平,说到底,教学研究还是要深入一线,实践出真知,切不能脱离教学做“假大空”的研究,这样不仅劳神费力,还会反噬高校教学,拉低高校教科研水平。

啮缺睡寐

论文大谈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乃学术之耻

文章部分截图一夜之间,一篇2013年发表在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风靡网络。这篇文章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洋洋洒洒数万字,占据了期刊的30多页。互联网不会埋没“天才”,这篇文章隐匿7年后,被人挖掘出来,横空出世、一鸣惊人,被誉为2020年第一篇神论文。看这标题,你可能会想,这题目挺正经的啊。要说是“神论文”,无非就是复制粘贴、抄抄写写;不然就是水平太差、贻笑大方。然而,这篇文章重新定义了“奇葩论文”,其宗旨立意、谋篇布局、一字一句,无不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您先看看导语部分——“如何建立理想的生态经济集成框架,首先需要理解形而上之理,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这里首先探讨了美和道的问题,然后以导师和师娘的事例为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带普适性的人的发展之路。”是的,这篇试图建立“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文章,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完全来自于对“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感悟和体认。它的创新性,体现在冲破了世人对学术期刊的固有偏见,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在“拍导师马屁”过程中,生发出一种学术理论。文章尤其真诚而深入地研究了“导师的崇高感”,特此摘抄一段,以飨读者:“导师提倡十年铸一剑,他的见识像天路一样高原而深邃,只冷却路基一招就轻松破解了冻土的难题;导师提倡江海纳百川,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平静,让全国研究水土的英豪汇聚到黑河谷底。导师倡行长空挥彩笔,他的精神就像时空一样玄妙而永恒,将我们带上了这人生真正的舞台,望着以大为重要特征的导师,宛如一座连绵的青山,在我面前巍巍耸立直入云霄,导师凭高俯视世界,静观世间一切事物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高贵的单纯、肃穆的伟大,如果这都不心生崇高感,那就只能归入麻木,缺乏五行的行列。”看到这段,别说是朝夕相处的师生,连我这个局外人,都不免心生憧憬。这溜须拍马的深度和高度,和珅看了恐怕都要自愧不如。而在“师娘的优美感”部分中,则又是另一番风景。“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当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宛如丁香花开随风飘,优美感四溢,师娘现在尽管年龄已大,但风韵依然高绝,形象更显雍容华贵。”具体美在哪呢?论文作者略举二三事,点明了师娘“优美感”的标准。文章部分截图第一,“女子无才便是德”。论文称,中国人讲平安是福,讲安居乐业,要达到这两点,首先就是一个安字,安就是女的在房子里面安分守己,如果女人不安分守己,很容易造成牝鸡司晨的结果。第二,“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为了证明这点,论文作者还不惜搬出了康德老人家,指出“一种出于义务的行动”应该完全排除爱好的影响,义务就是必须做一个尊重规律的活动。这种客观规律,就是师娘和导师的合理分工。看来作者不仅是“马屁高手”,还是“女德卫士”,甚至流露出了一丝PUA的影子。只是这从封建故纸堆里捡起来的“残旧三观”放到网上,恐怕又要引来女权主义者的狂轰乱炸,难怪段子里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除非有的雪,确实该崩。”在文章最后,这位作者恐怕觉得这三五万字还不足以表达自己对导师、师娘的高山仰止之情,又用自己的“有限才华”为导师、师娘作了长诗一首,摘抄一两句,再飨读者——“绿水伴青山,好事常成双,佳庆双喜日,桃李开心时,先赠诗一首,供导师下酒,再拿云一片,师娘当围裙。”文章部分截图相信大多数人和我感觉差不多,看到这些文字基本上都是汗毛竖立、鸡皮疙瘩掉一地的状态。不过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个世界本参差多态,有人愚笨,有人机巧;有人刚正不阿,也有人卑躬屈膝,出现这样一篇马屁文章,本不足为奇。更何况,或许这真的是作者本人发自肺腑的“心里话”。但这篇“雄文”出现在一个正规的学术期刊之内,这一期刊还属于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令无数研究生求上不得的核心期刊,竟用了30多个版面来发一篇马屁文章,实在让人失望。更令人生疑的是,作者单位就是该期刊的主管单位,而文章的男主角——那个令人高山仰止的导师就是这本期刊的主编。这是怎样一种架构呢?自己学生写了一篇吹捧自己的马屁文,刊发在自己主管的杂志上——也不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如今,这样一篇文章在知网上被查阅、被“引用”、被网友群嘲,不啻为学术之耻,相关方面显然不能埋起头来做鸵鸟,而应该启动调查,对文章的审核、刊发过程进行回溯。翟天临事件之后,教育部屡次强调对学术不端“零容忍”,如果说抄袭是最表层的“不端”,那么这种披着学术外套、占用学术资源搞导师崇拜的现象,恐怕是更深层次的“不端”。倘若这样一篇极尽谄媚地描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文章,能够继续作为核心期刊标准而存在,那么对那些为了发表论文而焦虑、脱发的研究生来说,简直是个黑色幽默。【新闻多一点】期刊回应“论文大谈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将撤稿日前,相关网友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表信息,质疑我刊2013年第5期刊发文章《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性不足。我刊获悉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经报编委会审核,决定对该文撤稿。我刊在该文刊发前审核不严,在此郑重致歉!衷心感谢相关网友的关心和批评,我们将严肃对待发表文章质量问题,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出现。《冰川冻土》编辑部2020年1月12日(来源:新京报评论微信公号)

口中有珠

“导师崇高”论文作者被处理,学术容不得造假与阿谀|新京报快评

徐中民是因造假被处理,但从维护学术严肃性的角度讲,学术吹捧跟造假一样都不能被容忍。▲资料网页截图文 | 熊丙奇备受关注的赞美“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神论文事件,有了新消息——论文作者徐中民被处理了。据新京报报道,经调查,徐中民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已被作出相应处理: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徐中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给予徐中民通报批评。大篇幅赞美导师师娘的“歌德文”,却发在了行业权威期刊上,还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这事因其荒诞性,今年初成了社会热议话题。而今,徐中民本人被处理,算是为自己发表的“马屁文”付出了代价。由此事牵扯出当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存在弄虚作假,也算是链式扒底,他因此受处理,可谓咎由自取。既往亦咎,该处理绝不含糊,无疑表明了学术不容造假的严肃态度。但复盘此事,还是有诸多深刻的教训值得吸取,仍有些未竟之问需要直面:如果没有造假,将学术用来吹捧还包装成“科研项目”,问题会得到有力纠正吗?倒不是这两篇论文背后的问题没有处理,两篇发表在7年前的论文被媒体曝光后,首先是发表期刊《冰川冻土》编辑部承认审稿不严没有坚持三审制致歉,并撤稿;随后是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冰川冻土》进行停刊整顿,免去《冰川冻土》主编职务、专职副主编职务。▲资料图当时有网友质疑,为何作者本人没有被处理。但事实上,做出撤稿处理,已属于对论文作者的处理,从责任界定看,如果作者没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将很难做出进一步处理。具体而言,作者撰写这样的论文,是他本人的权利,关键在于学术期刊以及有关部门对“论文”的评价。如果没有任何期刊发表,不能算论文,那写这样的文章也只是自娱自乐而已。未经严格审核发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的文章,在引发争议之后不及时做出撤稿处理,把学术期刊变为私人发表文章的“自留地”,这属于学术期刊没有坚持学术底线的问题。毫无疑问,在这事上,涉事期刊和徐中民本人都该为“阿谀文”炮制跟过关而反省。从深层次讲,作者能写出这类奇葩论文,权威期刊能发出这种“研究成果”,本就显示了某些学术评价体系带来的导向效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徐中民的这次处理,本质上并非针对这两篇引起争议的论文,而是以此为线索查到的当年申请项目时虚报了参与项目的研究人员的身份信息,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可用吹捧式文章作为学术成果“交差”,完成相关项目课题的结题,本也是问题,反映了胡乱包装成果、假学术之“公”徇个人之“私”的不良风气。所以从维护学术严肃性的角度讲,学术吹捧跟造假一样都不能被容忍。这背后的邪术共同体异化为利益共同体、发人情稿等问题,也值得正视。本质上,学术造假与阿谀,有个体的问题,更有评价体系的问题。“马屁文”能登上核心期刊,进而作为重大项目课题的成果,也可能是学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如果学术评价能注重论文本身的价值而非发表,如果对研究成果的思想价值进行缜密把关,那马屁文中的问题也能尽早被揪出。科研项目造假当然是问题,论文变“马屁文”也是问题。学术不容造假,也不容阿谀,这是常识也是底线。□熊丙奇(教育学者)编辑:胡博阳 校对:王心

而能精焉

「征稿通知」《窗外》编辑部征稿公告

《窗外》编辑部征稿公告全县广大师生:为进一步巩固全国校外教育示范基地成果,加大校外教育工作宣传力度,促进对外交流,搭建全县师生展示才华、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促进隆回县校外教育管理和校外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经研究,决定成立内部交流刊物《窗外》编辑发行部,开设栏目如下,请大家踊跃投稿:一、校外教育动态:与校外教育工作有关的最新信息,展示广大师生参加县以上各种文化活动获得的相关表彰或重大成果等。二、诗歌人生、小说人生:重点展示我县以开展经典诵读、诗词楹联、古诗词、小说教育为特色的品牌文化建设成果。三、巧舌如簧:优秀演讲稿选登,转载或刊登语言技巧方面文章;四、头脑风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转载或刊登科技创新相关文章;五、棋开得胜:棋类教学特色及成果展示,转载或刊登棋艺文章;六、少年迷宫(少年宫)、集思广益:全县各少年宫活动动态及成果展示,校外教育工作思路及金点子汇编;七、儿童文学、人生散章:以学生优秀作文为主,要求辅导教师必须有简短评语。八、研学旅行、志愿人生(文明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及志愿服务感受、收获及心得体会分享;九、人生格律、文艺评论:诗词楹联优秀作品展示及本土优秀作家(含青少年优秀文学作品)点评交流等;十、书画艺术:展示我县书画教育普及成果、定期推出师生优秀书画摄影作品及反应教育动态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图片新闻。十一、校外名师、雏鹰展翅:推介隆回本土及隆回籍名人或优秀青少年成长事迹,树榜立样,传递正能量。十二、原创音乐、我和音乐的故事:原创歌曲(合唱改编)、原创舞蹈音乐、参加各类音乐类活动或比赛的感受十三、根据工作需要及稿件实际情况,可不定期增设相应栏目。《窗外》编辑部投稿邮箱:chuangwai2020@126.com。稿件文责自负,投稿时请注明所投栏目名称。《窗外》杂志栏目及编辑部人员(供参考)栏目设置1、栏目名:巧舌如簧、书法艺术胡昌龙:演讲、书法。2、栏目名:头脑风暴伍冬云:科技创新3、栏目名:棋开得胜、研学旅行、志愿人生贺云刚:象棋、研学旅行、文明实践活动4、栏目名:少年迷宫、儿童文学、人生散章陈静:少年宫、文学作品(侧重散文和儿童文学)。5、栏目名:人生格律、文艺评论(各类文学作品)谭奇洪:文学作品(侧重格律诗、文学评论)6、栏目名:校外名师、雏鹰展翅刘瑞君:各类文艺作品、校外名师、学生作文7、栏目名:诗歌人生、小说人生马卓:文学作品(侧重新诗、小说)8、栏目名:原创音乐、我和音乐的故事阳清华:原创歌曲(合唱改编)、原创舞蹈音乐、音乐与人生9、肖大松:总校核、宣传报道、其他10、曾勇:画艺、摄影11、马道胜:美编投稿和广告发布请加微信syxwxds

使太子先

学术期刊因投稿者并非双一流高校作者而拒稿引热议!算学历歧视吗

连学术也不论内容只讲出身了?最近,一则期刊的退稿通知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根据网传截图显示,通知里强调「本刊目前只接收双一流高校的作者投稿」,经审阅及编辑部研究,不予采用,请另行处理。很多人不经发问,连学术也不论内容只讲出身了?这算是对非“双一流”的歧视吗?但更多的人则表示,这样的现象在投稿时,可以算是常态「学历隐形歧视」已是常态?在这篇爆料的评论中,小募注意到这样一些观点,他们能理解期刊这样的要求,甚至觉得期刊【能回一封邮件退稿】已经很不错了。理解的背后,是对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常态的见多不怪。不少人都表示,给期刊投稿时,这样的出身要求限制,还真不少。在给不少期刊投稿时,有的期刊除了要求作者必须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外,还有的要求必须是博士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或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也就是说,除了导师一作投稿外,想要自己一作那是门都没有,虽然感觉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作者一作、导师通讯.所以看到这则消息时,我也是见怪不怪。但是回头一想,这样的常态真的合理吗?固然,期刊方也会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因为版面资源有限,投稿积压太多。编辑部人手不够,用出身来进行筛选可能是一种比较方便高效的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自身工作量。双非出身的作者,就一定写不出符合期刊要求的稿件吗?越是版面有限的时候,更要择优刊登。光瞅一眼作者出身就拒稿,算不算是一种懒政?实际上,我们也报道过不少双非高校发顶刊的事迹。2019年10月31日,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在线公开发表昆明理工大学高水平研究论文“Dissecting primate early post-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using long-term in vitro embryo culture”(运用体外培养体系解析灵长类着床后早期胚胎发育)。昆明理工大学谭韬课题组博士生孙念琴、硕士生李昌及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雷莹博士为该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昆明理工大学是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假如说,这些期刊都以作者是否来自双一流为过稿条件之一的话,那么也就没有这些优秀的论文和我们碰面了。学历歧视老生常谈双非永无“出头之日”?其实这个事件背后的本质,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学历歧视」。有时候也不经让人反问一句:“双非就永无翻身之日”?关于这个,最早的体验,是在招聘时。这样一则新闻。一名交大的学习算法的博士,工作三年后辞职,本以为很快能找到新工作,然而两个月过去,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据称,一名猎头曾联系了这位博士,但在得知其本科就读院校为非211大学时,表示公司对学历有规定,委婉地拒绝了他。而这也绝不是个例,甚至说,是求职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本科学历,即使硕博都毕业于名校,在求职中十次也有八次会被拦在第一道的“简历关”。其实,对于此,用人单位也有自己的解释面对高学历人数激增,某知名IT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说道:“现在一则招聘启事发出去可以收到几千份简历。实在没有办法一一查看,于是便先限定在‘211’,再缩小到‘985’,发现还是看不过来,就只好再添加本科也是重点这样的条件了。我们也知道,肯定有不少人才被漏掉了,但考虑到招聘成本,只能这样了。”也有很多支持看学历出身的人表示:学校的层次确实体现学习能力,但是学习能力不是一层不变的。高考以前,受家庭影响大,大学以后,自己渐渐有了自主权。如果能够突破先天的局限,在成年后依然可以获得本领域的成就。当然,这种人不多,也容易辨别。所以不要怪人家看第一学历了,只能怪自己不够努力。但绝大部分人,还是对此表示:很无奈毕竟学历出身不好,但后天努力,做出一番改变的人也多的是。比如南理工的教授左超。出身三本的他,在考研时,以当年电光院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进入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光学工程专业学习,并在读博后经过考核,被破格聘为副教授留在了南理工。2017年,还同时入选了国家“优青”与江苏省“杰青”。用他的话来说:“如果没有学院学校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其实,在看学历出身的问题上,各方都能说出点自己的道理来。但是,常态有时并不等于合理。在呼吁去掉阶级固化的今天,或许“不以出身论英雄”,才是最好的选择。

冰风暴

CSSCI中的这些半月刊,真香,还是真坑?

根据出版周期,可以将期刊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和年刊等。《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目录》中的期刊数量为568种。由于原中共中央党校、原国家行政学院2018年合并重组为新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从2019年开始,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并刊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因此,目前CSSCI期刊数量实际为567种。从出版周期来看,在567种CSSCI期刊中,双月刊最多,有314种,占比超过55%;月刊次之,有181种,占比接近32%;季刊有59种,占比亦超过10%;半月刊有12种;而旬刊仅有1种。本期推文将目光投向CSSCI期刊中的12种半月刊,向各位读者介绍这些期刊的基本信息。通常而言,期刊出版周期与年刊载文章数量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出版周期越短的期刊,每年刊载的文章数量越多。表格里这些半月刊年刊载文章的数量即明显高于同类期刊平均水平。对于个体特别是初入学术之门的研究生来讲,选择某些发文量较大的半月刊投稿,或许更容易被接收。然而,上述半月刊中的部分期刊,在坊间的“口碑”似乎不佳,或是因刊文量过大而被质疑论文“较水”,或是笼罩在“中介”代发、版面费高昂的阴云里。那么,这些半月刊到底是真香,还是真坑呢?1.《求是》的前身是《红旗》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是党中央机关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党政军及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宣传思想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党员。尽管《求是》杂志的作者群体有较高的门槛,但根据杂志社信息,《求是》的投稿通道是面向广大读者开放的。《求是》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qstheory.cn2.《红旗文稿》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由求是杂志社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8年,《红旗文稿》共刊载文献433篇(2019年数据暂缺)。《红旗文稿》现设有“文摘”“政治”“文化”“经济”“金沙滩”等栏目。《红旗文稿》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qstheory.cn/hqwg,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hqwg@qstheory.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4037076/640373313.《学术前沿》定位于对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学术分析,关注在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长期存在、触及根本、关乎全局的议题,特别是中央关心、民众关注,极富现实针对性,亟待给出对策、抓紧解决的问题,并以精确严整的学术范式,对这些重大、紧要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在规律层面进行把握;由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学术前沿》共刊载文献554篇。《学术前沿》以"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的形式,每期对一个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阐析,此外,还设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成果发布”“调查研究”“公共治理”“中国战略”“政党政治”“学术大视野”“政治评论”等栏目。《学术前沿》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rmxs.chinajournal.net.cn/WKD/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rmxs,采用系统投稿。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53637454.《中国高等教育》创刊于1965年,当时刊名为《高教战线》,1982年复刊,1986年7月正式更为现名;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学术导向,倡导“正视听、明学理”,关注高教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是高教领域理论探究和工作交流的高端平台;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共刊载文献581篇(含增刊)。《中国高等教育》现设有“高教纵横”“理论视野”“党建与思政”“域外视角”“专题研究”“高职高专”“创新创业”等栏目。《中国高等教育》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jyb.cn/zggdjy,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gdjy@email.com.cn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22966585.《教育发展研究》创刊于1980年,当时刊名为《上海高教研究丛刊》,1985年更名为《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正式更为现名;主要报道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规划、教育体制、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等内容;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教育发展研究》共刊载文献431篇(含增刊)。《教育发展研究》现设有“决策参考”“摄影报道”“视点”“时评”“专题”“域外”等栏目。《教育发展研究》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jyfz@263.net编辑部联系电话:021-64186212/64034596/640383426.《图书情报工作》创刊于1956年,是国家级大型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专业学术核心期刊,主要面向研究型图书情报机构,侧重于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服务与图书情报工作转型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主要报道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核心的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图书情报工作》共刊载文献588篇。《图书情报工作》现设有“情报研究”“工作研究”“理论研究”“知识组织”“海外观察”“综述述评”“专题”等栏目。2020年重点选题可参见:http://www.lis.ac.cn/CN/column/column81.shtml《图书情报工作》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lis.ac.cn,采用系统投稿。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2623933/82626611-66147.《图书馆学研究》创刊于1979年,主要发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与信息管理与服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由吉林省图书馆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图书馆学研究》共刊载文献333篇。《图书馆学研究》现设有“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专业教育”“图书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信息咨询”“读者工作”“著作权”“国外图书馆”等栏目。《图书馆学研究》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jlplib.com.cn/tsgxyj,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tsgxyj@163.com8.《中国出版》创刊于1978年,原名《出版工作》,内部发行。1987年1月起公开发行;1991年1月,改版并更为现名;定位为一本面向新闻出版行业,沟通管、产、学、研的机关刊物;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版》共刊载文献564篇。《中国出版》上半月侧重实用,下半月侧重理论。现设有“品书录”“学术园地”“版权之页”“学术经纬”“本期话题”“智媒时代”“业界动态”“焦点论坛”“出版史话”等栏目。《中国出版》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s://zgcb.chinaxwcb.com/site-3/,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zgcb@vip.sina.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7622012/876220139.《统计与决策》创刊于1985年,立足统计前沿理论,探究统计新方法,推介决策理论与方法,崇尚数量实证研究,由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统计与决策》共刊载文献1073篇。《统计与决策》现设有“统计观察”“经济实证”“财经纵横““理论新探”“决策参考”“方法应用”“企业管理”等栏目。《统计与决策》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tjyjc.com/,通过系统或邮箱投稿均可。投稿邮箱:tjyjc@vip.163.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27-87819590/8781209010.《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己任,紧紧围绕“科技进步怎么样”和“科技进步怎么办”两大历史命题,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由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科技进步与对策》共刊载文献820篇。《科技进步与对策》现设有“科技管理创新”“区域科学发展”“产业技术进步““企业创新管理”“科技法制与政策”“评价与预见”“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人才与教育”及“综述”等栏目。《科技进步与对策》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kjjb.org,采用系统投稿。编辑部联系电话:027-8727706611.《历史教学》创刊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最早的历史学刊物,是最具权威性的历史教学类杂志之一,由历史教学社(天津)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历史教学》共刊载文献346篇。《历史教学》每月出版两期,其中:上半月刊为中学版,主要栏目有“教学研究”“高考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等栏目。下半月刊为高校版,主要栏目有“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教学研究”“专稿”“中青年史学家访谈”“史苑新秀”等栏目。《历史教学》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historyteaching.cn,采用邮箱投稿,其中:上半月刊(中学版)邮箱:zhengwen0408@126.com下半月刊(高校版)邮箱:xsb07@126.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22-2333233012.《中国书法》创刊于1982年,坚持“书法至上、读者至上”的办刊理念,荟萃历代书法精品、关注书法文化现状、推动当代书法学术与创作健康发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书法》共刊载文献1171篇。《中国书法》现设有“经典”“学术”“创作”“人物”及“书法广角”等版块,每个版块下设若干栏目。《中国书法》采用邮箱投稿,其中:古代书法编辑部邮箱:zgsfza@163.com现代书法编辑部邮箱:zgsfxd@163.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5389765(古代)、010-64911178(现代)来源:发表记

大定持之

清华停招新闻本科生?大学教育的“通才”与“专才”之争

5月15日上午,不少人转发了一则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取消本科的消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公号“清华清小新”在当日零点发布消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传达改革措施:学校反复研究、慎重决策,决定大幅度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今后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这则消息被一些自媒体解读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取消本科,而成为了大新闻。同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关于是否取消本科等教学调整的情况,学院也在等待学校的正式文件通知,一切以学校正式公布的文件及招生计划为准。实际上,该消息被解读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取消本科并不准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在其朋友圈表示,清华大学要以书院形式培养学生。目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只是停止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本科学生,但这并不是说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本科教育就此关张,而是将转入日新书院,与日新书院共同开展文科课程。这意味着,本科生依然有机会学习新闻课程。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应该被理解为清华大学通识教育建设的“强基计划”中的一部分。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要建设的五个书院虽然这一消息目前尚未明确,却引发了许多新闻专业的学生在社交网络上对新闻学院的吐槽:“新闻确实没啥好学的”,“新闻传媒专业就不该开在本科”,“本科生就不该过早的进行专业化教育”,“新闻是个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基础训练在大学里根本教不出来”,“现在新闻学院的教育跟业界脱节严重”,“新闻学该变成全校通识课,新闻素养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新闻专业只招研究生蛮好的,这样正好招收那些真正热爱新闻的人”,甚至有人认为,“新闻专业读下来后,发现自己从前的新闻理想都被磨平了,有新闻理想的学生,反而都是本科读其他专业的学生。”微博上的众多吐槽这些言论直指新闻专业教育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也凸显出当下新闻学子的困惑和不满,一时之间,新闻学院成为众矢之的。其中,有观点认为新闻学院的课程太“水”,似乎点出了大家如此关注这一问题的核心所在。有人进一步认为,不止新闻学院的课程“水”,水课的问题在各个专业都普遍存在,“其实其他专业的水课不一定比新闻学院少,关键是要治理水课。”即便是赞成新闻学院本科招生的声音,也不乏这样的观点:“当通识教育的理想碰到就业压力时,我们会发现,新闻学院的就业率至少比其他的文科专业高点”。显然,他们对通识教育并未抱有多少信心。学生抱怨“大学四年没学到东西”,“知识面过窄”,“跟不上就业形势的变化”等,背后所蕴含的问题不止是新闻专业该不该招本科生,也包括大学生该接受何种教育?大学本科该培养通才还是专才?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绝非易事。清华大学所要推行的通识教育改革,希望打破文科之间的专业壁垒,培养宽口径的人才,这种尝试可能正是新形势下,大学对社会渴求新型人才的回应。撰文|徐悦东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理念,它是大学教育的精神化身,但大学作为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本培训所”中的一环,高等教育的成败,关乎学生的就业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宣扬“自由而无用”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大学教育逃不过就业的现实考量。这个理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似乎很古老,仿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在泛传媒行业中,随着时代变迁,“通才”和“专才”既二元对立,又相辅相成。“通才”还是“专才”?美国通识教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对于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学生来说,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无需赘言。我们所争执的本科生应不应该学新闻,背后同样隐藏了本科生该接受何种教育的问题。新闻教育被视为非常专业化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培训,在此种要求下,成为一名“杂家”,显然是好新闻人的必要条件。大一新生刚结束高考,对各种专业都了解甚少,许多人迷迷糊糊地就选择了专业,切断了其他的可能性。事实上,不管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还是寻找自己未来要从事的方向,在本科阶段接受更为广博的通识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通才或许会在就业上缺少优势,因为他们缺少专长。因此,许多人建议,与就业挂钩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可以设在研究生阶段,本科生阶段更重视通识教育。这恰恰是深受美国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美国,尤其在美国的精英大学,新闻学院、法学院,甚至商学院等应用型的学科专业大多只招研究生,他们期望学生能在本科阶段接受更为广博的通识教育。专才和通才的争辩贯穿了美国的通识教育史。如今,通识教育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林林总总的通识教育模式早已在全球的大学中生根发芽。其中,美国的通识教育模式对当下全球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影响甚大。通观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通识教育绝非一群学究建设的不接地气的理想王国,而是社会对大学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与大学传统精神之间角力的结果。在大学改革中,表现为注重文化传承和专业化这两个不同方向的摇摆。通识教育的人文传统抵制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专业和技术化,但吊诡的是,它又在客观上培养出了适应美国社会发展的诸多专业人才。在美国独立后,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学校开设了自然科学、法律等实用性职业课程,这动摇了当时大学培养神职人员的传统。当时,支持宗教教育的权威耶鲁大学在1828年发布了“耶鲁报告”,反对实用性的职业课程,赞成学生对共同学科进行深入学习。“通识教育”(General Ecation)一词也因此以保守主义的身份,首次在教育界亮相。后来,德国柏林大学的改革大潮影响波及美国,成为影响美国大学发展的第二种因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为一所以研究为主导的大学,选修课程也首次被美国的大学引入。在1862年“莫雷尔赠地法案”颁布后,美国各州开始重点发展以农业、工业课程为基础的大学,更是大大冲击了传统大学的古典人文课程。作为回应,哈佛大学的查尔斯·艾略特校长在1869年一上任就提出,哈佛大学的教育要“覆盖全人类的知识”,他将哈佛大学从狭隘的古典人文教育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各个领域的课程,学分制也应运而生。他还在本科之上设立了研究生院,只有通过本科的学习,学生们才有机会进入研究生相对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训练。作为通识教育的大力推广人,艾略特出版了“哈佛经典”系列,囊括了当时人类历史上各个学科的最重要著作,并认为这是一个现代文明人所必须知道的知识素养。深受德国大学改革的影响的他所推动的通识教育,反过来却让许多专业性的实用课程进入哈佛大学,使得哈佛大学从培养神职人员和贵族精英转向培养工业人才。随着老师拥有的专业知识,大学的“系”逐渐发展起来。不管这一切是否顺遂艾略特的愿望,他的通识教育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于科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导致了大学学科专业化的出现。查尔斯·艾略特20世纪初,在劳威尔当上哈佛大学校长后,他深感艾略特的自由选修制度导致学科专业化的弊端,掀起了“第二次通识教育运动”,这使得通识教育开始往另一个方向偏移。不同于艾略特开发研究生院的专业教育,劳威尔专注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取消了自由选修制度,建立了主修和分类选修制度,以期解决了“专”与“博”的问题,让学生既有机会接受广博的知识,又能学有专长。在此期间,通识课程中出现了“概论”性质的课程。直到今天,这类课程依然被许多大学所沿用。1928年,哈钦斯被聘为芝加哥大学校长,他让通识教育这个词重新添上文化保守主义的色彩。他批判专业主义、实用主义和市场就业取向,具有深深的理想主义精神。他对概论性质的课程表达不满,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组合。此外,他聘请了一些专家遴选出了古今名著,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他主张课程需建立在对基本而永恒问题的探究上。他使通识教育扩大到了四年,延长了通识教育的时间。芝加哥大学由此独树一帜,尽管哈钦斯的理想没有全部实现,但他给通识教育,以及芝加哥大学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今天,“读文明原典”的通识教育模式也影响着许多中国大学。哈钦斯在哈佛大学校长劳威尔辞职之后,科南特校长融合了前两任哈佛校长的通识教育理念,并在1945年发表了影响甚大的《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这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圣经。尽管后来哈佛大学还有一些改革,但这大概奠定下二战后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局面,也把美式的通识教育输出到世界各地。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明线,它不停在制造通才和专才之间左右摇摆,最终使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成熟,多样分化,构成了美国社会有机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当然,美国通识教育离不开美国特有的国情和传统,这也使得我们的大学在效仿美国的通识教育的时候出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中国的大学纷纷搞起了通识教育,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最令学生抱怨的是,许多大学模仿哈佛大学,建立起给新生上概论型通识课的模式,但由于缺少像哈佛大学那样的师资,使得这些课程往往变成泛泛而谈的“水课”。此外,许多中国的大学选修课虽然种类繁多,课程之间却缺少关联,学生选课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法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这些概论型通识课大多变成了学生“水”学分的工具。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在第二届中国通识教育大会(2019年)上,曾经精确地总结了中国通识教育的问题。他认为,目前中国大学通识课程存在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且专业教师教授通识教育,自身面临很大挑战。“当然还有深层问题。比如通识教育理念难以层层落实到每一门课中,课程之间缺乏逻辑性,学生投入度不高,教学方式难以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学难易程度不平衡,学生选课存在‘机会主义’心态,考核形式过于单一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道路,是各个大学都需要探索的。泛传媒专业不仅需要打通专业壁垒也需要给予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教育 在媒介大变革时代,新闻教育与现实的脱节,是新闻学子抱怨中很重要的一点。“新闻无学”早已成为新闻学子的自嘲话语。即使“新闻无学”,新闻学院的课程却非常多,这大大稀释了每堂课的信息量。若是新闻本硕一起读下来,学生会发现,有些老师讲的硕士课程其实跟本科讲过的课程内容相差无几,许多老师课上举的案例还是十几年前的陈旧案例。一届届毕业生造就了新闻行业的人才过剩,同时,行业自身的发展,又难以消化过剩的人才。此外,新闻行业的薪资水平,也会让学生在选择是否从事这一专业时犹豫不决。其实,在中国讨论新闻学院该不该取消本科招生的时候,最早创立新闻学院的美国,已经在争论是否取消新闻学院教育了。这首先是因为美国新闻业的就业市场表现十分颓靡。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在2008年到2019年间,美国新闻业的就业人数下降了23%,从11.4万人下降到8.8万人。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美国报纸编辑部的裁员。从2008年到2019年,美国报纸编辑部的雇员人数下降了51%,裁员潮一直困扰着报业。在薪水上,拥有大学学历的新闻从业者与其他行业中拥有大学学位的员工相比,拥有大学学历的新闻从业者收入更低。其他行业的平均年薪是6.1万美元,而新闻从业者只有5.2万美元。此外,在受过大学教育的新闻业雇员中,仅约有30%的新闻人拥有新闻专业学位。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新闻从业者的薪水调查。对于美国人来说,花高价钱去读新闻学硕士,结果出来做一个薪资平平的记者,是否值得?金融作家、编辑兼播客主播Felix Salmon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评论》中表示,普利策说的“将新闻培养成为一份需要高深学问的职业”在流量时代早已失效。那些最优秀的记者往往不是科班出身,报道过“水门事件”的著名调查记者Carl Bernstein就从未上过大学。而且,新闻学院的教育和优秀的新闻作品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系。更关键的是,美国学费奇高,即使新闻学院是有益的,学生所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为了新闻业的包容性和批判性,Felix Salmon认为,没机会读新闻学院的穷人、工薪阶层、有色人种、流动受限的人、单亲妈妈或者是历史中存在感低的少数派,恰恰才是新闻机构要找的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前院长Bill Grueskin则认为,在今天,新闻学院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由于如今媒体预算削减,好编辑越来越少,他们越来越难像以前那样,仔仔细细地去教刚入行的记者:什么样的报道是好的报道、什么样的错误不应该犯。这些可以由新闻学院来负责教授。此外,如今新闻学院面对媒体转型的压力,早已经做出了新的改变。西北大学参与 NUvention项目的新闻学院,就与工程和传播领域的教授合作,设计了媒体技术驱动项目。纽约大学有项目研究如何维系调查性新闻网站的运营。哥伦比亚大学领导了关于数字新闻的研究。布朗媒体创新中心还资助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进行合作。在本科的新闻课程中,美国的许多大学在保证学生发展写作和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去选修文学,历史和经济学课程,以保证新闻人才的素养和质量。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前院长Bill Grueskin媒体人实现精英化需要精英大学新闻学院的改革相配合美国人的争论与我们有诸多相似之处。当然,美国市场化的高等教育所需要的昂贵学费,使得学新闻的学生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这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的首要原因,也因此导致了新闻学院要不要取消的讨论的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机器人甚至也能写稿了。许多人因此预言记者这个职业即将消失。据英国卡迪夫大学传播学院的报告,1985年以来,《泰晤士报》、《卫报》等主要英国报纸,超过60%的新闻内容都是新闻通稿,只有12%的内容是记者第一手原创采访的新闻,各大媒体的原创性堪忧。更关键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一条有价值的消息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记者扮演着“传话人”的角色,社交媒体反过来成为了新闻发生地和传播地,传统媒体的角色遭到削弱。这种当“传声筒”,写简单报道的技术工种,被人工智能替代也许只是时间问题。在算法和技术逻辑倒逼下,未来媒体人员的数量也许还会减少。为了与写稿机器人相区别,未来的媒体人或许不再是“新闻民工”,而是要在信息增量上做文章。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媒体人要为读者和公共领域寻找有重要意义的话题,提供更具专业性的深度见解或更具独家性的优质信息,这才能使媒体人所提供的信息与写稿机器人所提供的信息区别开来。而这恰恰需要媒体人实现精英化,他们不仅要掌握技术,还要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这也需要大学,尤其是精英大学新闻学院的改革相配合。其实,中国许多大学的新闻学院正在努力适应着当下的新媒介变革,对于新闻人才的跨学科通识教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步。例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早在2012年,就对本科生采取了“2+2”模式,本科的第一、第二年,学生可以在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任选一个方向学习,在第三、第四年,再按照新闻传播学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学习,以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至于效果如何,有待时间的考察。新闻学院的境况,同样是许多泛传媒专业的境况。新时代要求人文社科要打通壁垒,进行通识教育。相应地,学生的就业选择面就可以被打开,学校也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备复合能力的人才。新闻业只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在各种媒介民主化的时代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人为制造的专业壁垒不应该那么森严。最近,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改为高考分数线录取,虽然是疫情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但也在无形中扩大了综合招生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富有深刻意义。专才与通才的矛盾在泛传媒行业也许是最小的——泛传媒专业其实需要具备通才素养的专才。这是个“斜杠”的时代,有条件的精英院校,应该率先打破各种人文社科和艺术之间人为设置的专业壁垒和门槛,给予学生更多就业方向上的可能性。这有益于让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出现更好的产品和作品,也赋予了处于就业劣势的文科生更多选择的自由和权利。作者 | 徐悦东编辑 | 李阳 何安安校对 | 何燕

大赌局

重磅!江苏大学教授学术不端,系抄袭国外学者本科毕业论文被撤稿

4月初,Nature杂志旗下知名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主页上刊发一则撤稿声明,一篇完成于2015年的论文被撤。在解释撤稿原因时,编辑部认为该论文大量抄袭了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经济大学的一篇于2013年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被撤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为江苏大学理学院戴美凤教授。事件回顾2020年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学报告》杂志在其官方网站刊发声明,正式撤回戴美凤团队于2015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的一篇名为“Modified box dimension and average weighted receiving time on the weighted networks”的论文。被撤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为戴美凤教授,来自江苏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论文的作者贡献部分显示,该教授与另一位来自南京大学数学系的Weiyi Su教授共同设计了该研究。据查,该Su教授应为南京大学数学系原系主任苏维宜。苏维宜教授于1961年开始在南京大学任教,并曾任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于2015年退休,并在2015年被授予“南京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该论文还有一位作者来自浙江万里学院,该学院位于浙江宁波,由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为主举办。撤稿论文的资助方颇多,从宁波市到浙江省到教育部到国自然,共挂了 5 只基金的名字,其中 2 只国自然基金,经查为万里学院的作者承担。意外发现“被抄袭”2015年12月22日,正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攻读应用数学的博士一年级学生莫隆泰收到了其导师卡罗里·西蒙(Károly Simon)发来的一篇发表于《科学报告》上的论文。莫隆泰于2013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于2015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留在了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继续攻读博士,而西蒙从本科时期起就一直是他的导师。西蒙之所以转发这篇论文,是因为这篇论文引用了他2011年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他看到论文的标题是Modified box dimension and average weighted receiving time on the weighted fractal networks(《加权分形网络的修正盒维数和平均加权接收时间》),便将其转发给彼时同样在做分形网络研究的博士生莫隆泰以做参考。“粗略浏览了第一遍,我就震惊了。”莫隆泰向财新记者表示,他第一眼就明显能感觉到这是抄袭(plagiarism),这篇论文的作者们抄袭了自己的本科论文Networks and Fractals(《网络与分形》)。逾10处涉抄袭具体到各部分内容,《科学报告》的撤稿声明中列举了超过10处涉及逐字抄写或改编自莫隆泰论文的部分,包括概念dB的定义和前后文、定义3.2、引理3.4的证明、引理3.5的内容及证明、引理3.6的内容及证明、等式6、引理3.7的内容及证明、引理3.8、等式8、定理3.3的证明。在数学论文中,将定义、等式、定理和引理等进行编号以方便后面引用,是惯常做法。五位作者不同意撤稿4月8日公布的撤稿声明中提到,没有一位作者同意撤稿。这一情况是否会改变撤稿这一决定?根据相关出版规则,在所有作者都不同意撤稿的情况下,期刊的内部编辑可以征询独立评判者的意见,并强制推行最合适的修正结果。也就是说,即便作者均不同意撤稿,期刊仍有权作出撤稿决定。戴美凤,女,1966年2月出生,教授。1987年6月获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2000年6月获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2005年6月获江苏大学流体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11月进江苏大学管理科学及工程流动站。主要从事分形几何及其应用的研究。4月18日,《中国科学报》就戴美凤涉嫌论文抄袭事件致电江苏大学。事件发生后,江苏大学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对涉事教授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处理。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立即着手调查相关情况,并邀请了校外专家进行情况认定,对涉事教授进行认真处理。 4月22日,江苏大学校长办公会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对理学院教师戴美凤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及处理意见的汇报。会议研究认为:戴美凤团队发表的论文在采用或转引国外本科生研究成果时,未注明引用出处,属于科研失信行为,并造成了不良影响。会议通过处分决定:戴美凤3年内不得评选先进、晋升职称职务以及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处分期6个月;对戴美凤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责令其尽快改正错误。对此,小编认为:论文抄袭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当前量化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学术评价标准有着密切关系。对此,仅仅依靠自律和高校内部约束,还不足以产生足够的震慑力量。目前,江苏大学已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专项活动。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