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传来好消息,研究生毕业论文不再是重点,幸福来得太突然!持以春夏

教育部传来好消息,研究生毕业论文不再是重点,幸福来得太突然!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2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了1071万人,毕业生达到了847万人,可见竞争多么激烈。高考被称为“一考定终身”,这也是被人认为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可以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尤其是对于寒门子弟而言,但是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本科生的含金量也是大不如前,所以大家就把考研当成了热门选择。很多研究生都给我说过,其实最难的并不是考试,而是将来的毕业,研究生的毕业创作和论文非常困难,想要达标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也成为了学生毕业路上的拦路虎。研究生迎来好消息,论文不再是毕业重点考研的热度越来越高,报考的学生也是供不应求,但是研究生的人数还是有限的,考试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就算是你考研成功了,毕业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当下的研究生状况发展。其实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领域,都是需要攥写论文的,只不过研究生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且还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否则就不能毕业,这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如果想要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不仅需要时间来攥写,有的期刊登报还需要花钱。要知道研究生的论文可不是那么好写的,有的学生为了省事,就会向出版商购买版面,要么就是找枪手代写,甚至为了完成学术论文拉帮结派,这只会让研究生的质量降低。这样的论文可以说毫无意义,也败坏了学校的风气,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出现问题,不过有人也理性分析了,这也不能全怪学生,毕竟论文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要不然也不会剑走偏锋。教育部门针对这样的现象就做出了改革,研究生的毕业标准不再以论文为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不再是学位的唯一标准,学校对学生的发展应该多元化,不能够总是以期刊论文数量作为评选标准,这只会造成恶性循环。学生感到欢呼雀跃这样一来最开心的就是研究生们了,毕竟论文是他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情,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其他上面,比如说做科研,这才是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改革之后毕业证书不会和论文数量捆绑,让研究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纯粹,也会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写好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对研究生生来说太重要了。评奖评优升学毕业结项都需要论文。所以是否能又快又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每个研究生的必修课!1. 选定方向题目如何挑选题目?首先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拟定尽量新颖的题目和方向。题目尽量少用“浅析”“浅论”等字样。2. 资料准备研究生论文不同于我们基础教育中的作文。用流水账的形式就写好了。研究生的论文需要有大量的专业词汇,案例,数据,甚至是模型等详细做阐述。所以我们在写这个方向的时候,查阅资料主要是跟我们提供更多的有用的让自己的论文更具说服力的论证。3. 提纲为什么会强调论文的提纲,如果一篇论文没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在写的过程中经常会写偏题,迷失自己研究的目的,重要的地方含糊不清,不重要的地方花了大量篇幅。4. 根据提纲补充全文。提纲定好了,就可以开始以着手全文了。很多研究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在补充全文的时候,喜欢先乱七八糟的抄一堆别人的东西上去,整个出来之后再慢慢改。这样做,首先你要表达的就会非常混乱,其次重复率非常高,后期再修改也是非常浪费时间。5. 论文修改写好论文之后,我们首先要拉通读个几遍,看看自己的论文有没有什么错字或者语序有问题的地方。其次是首要跳出细节从整体上看文章有没有那部分有突兀的地方。今日话题: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吗?认为这是不是给研究生减负?我们一起留言讨论吧!

丑石

教育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原标题:教育部:加大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查处力度 绝不姑息)中新网2月27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通知明确,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教育部。(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通知指出,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迈入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但是个别招生单位和人员招生违规、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现象仍有出现,反映出一些招生单位存在政策规定不落实、制度机制不健全、组织管理不到位、监督管理透明度不够等问题。通知强调,要强化自命题规范管理。对标国家教育考试标准,重点加强命题审核和试卷命制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命题人员培训,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防止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试卷评阅要严格执行考生个人信息密封、多人分题评阅、评卷场所集中封闭管理等要求,确保客观准确。招生单位作为自命题工作的组织管理主体,要在学校层面对自命题工作进行统筹和推进,坚决杜绝简单下放、层层转交。通知要求,要切实规范招生工作。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院系招生工作的统一领导,层层压实责任,要统一制定复试小组工作基本规范,复试全程要录音录像,复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任何人不得改动。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择优录取,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类别等限定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条件。要提供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并按有关规定对相关申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对考试招生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通知明确,各培养单位要珍惜用好办学自主权,加强自律,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重点要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要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知指出,导师是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要把培养人放到第一位,既要做学术训导人,指导和激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更要做人生领路人,言传身教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对违反师德、行为失范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坚决给予相应处理。对于未能切实履行职责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通知明确,要完善督查督导机制。培养单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主体,省级学位委员会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本地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与保障责任,要加大专项检查、抽查、盲评等质量监督手段使用力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和师德失范行为,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问责,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教育部近期将组织重点督查,各地各单位要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分层分级开展专项检查督查,营造良好研究生教育生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进一步优化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等专家组织及时修订不同学位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学位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优化研究生培养指导性方案,深化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来源:中国新闻网

制片人

教育部新通知,论文将不再是研究生毕业唯一标准,幸福来的太突然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毕业后都选择考研,甚至很多人“一战”不成,就选择,“二战”“三战”,总之是一定要考上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考研热潮空前高涨,考研上岸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不仅在考研之前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在研究生期间也需要认真学习不断进步,不然论文不通过,真的会毕不了业的。对此很多考研人真的十分头疼,如果想要自己的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那就意味论文需要很高的一个质量,如果写不出来怎么办呢?毕竟论文难度之大,很多研究生还没毕业就已经秃了,最令人感到忧伤的是,变秃了也没有变强。这种情况下,很多写不出来的人除了“东拼西凑”然后一遍一遍的去查重,还有很多人直接请抢手代写,讲真,这样的论文真的毫无意义可言,而且对个人成长也没什么帮助。教育部新通知,论文将不再是研究生毕业重要标准教育部发出声明称,研究生的毕业标准不会以论文为重了,是否在一些学术性期刊发表自己的论文,也不再是硕士学位授予唯一的标准,对于研究生们的评价应更加多元化,校方不能以期刊自身来去评定论文的质量。对此研究生们都表示幸福真的来得太突然了,这样一来在读研究生期间自己学习充实的时间就更多了,比起学术性论文的写作,更多时间可以花在实操上,对以后就业好处更大。新手小白将如何准备考研?先想好你到底要不要考研?如果你已经多次出现考研的想法,那就去考吧!但你如果觉得别人都考了,那我也去试试?这种试试的想法可以打住,因为这注定你不会认真学习对待,你想要考研可能是因为对目前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或者不想找工作等原因,其实都可以总结为:对现状不满,而考研,就是最后一次快速改变现状的机会。怎么选择考研院校和专业?如果是从学校层面上看,“三好”学校最难考,即好院校、好专业、好地区,三个条件每减少一个,难度就会低一点。如果你的意向学校恰好是三个条件都具备,那你一定要尽早复习,请忽视那些“考研复习过早会产生疲惫期”这种言论,做一个目标坚定的人。学硕、专硕和非全日制的选择简单来说,如果今后想就业,就考专硕,如果你想读博、搞学术或者成为大学老师,就考学硕,如果你即想赚钱,又想读书,你可以考虑非全日制。最后,小编想说的是,考研不仅仅只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让自己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步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考研过程中积累的学习方法,在人生以后的历程中都很受用,愿大家都能走好这个过程,收获理想的结果。

羔羊

两篇论文走红网络:走很远的路,只为“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这两天,有两篇学术论文“意外”走红网络。一篇是因为“霸气”的参考文献,另一篇是因为感人至深的致谢词。一篇出自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的钱伟长,另一篇出自寒门苦读后走出山村的中科院大学博士黄国平。不一样的作者,毫不相关的研究课题,但两篇论文背后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都深深打动着亿万网友。“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这是一篇发表于2002年5月的论文,最近却被网友刷屏。因其“参考文献”部分的第一句“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被网友投稿至“迷惑行为大赏”。但当大家看到作者,评论区画风顷刻间变了。原来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钱”之一——钱伟长。学术论文通常都要标明参考文献,以示本文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但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钱老此文的确不必参考任何文献。霸气又自信的钱老激起了网友的强烈好奇。他们翻出了钱老的履历,纷纷惊呼“大佬”。细心的网友发现,钱老不但是力学大师、教育家,体育方面也毫不逊色,甚至曾入选了当时的国足,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曾经物理只考5分,自信源自毅力和创新实际上,“大师”的光环背后,曾经的钱伟长,高考物理甚至只考了5分。他出自书香门第,是现代大儒钱穆的侄子,自幼将史记汉书烂熟于胸。原本以历史科满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没想到入学第二天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中国许多青年被激发了“科学救国”的热情,钱伟长也是其中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不是听闻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很可能钱伟长会成为一个文史大家。但他毅然弃文从理,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在一年时间内,一天最多睡5个小时,早晨5点起床到科学馆读书,晚上10点学校熄灯后,就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看书,直到凌晨才悄悄返回宿舍。一年后,钱伟长成功通过了转进物理系的所有考试,而和他一起转系的五个人中,他是唯一留下的那个。1940年,钱伟长考取公费留学生,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两年后即获得了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美国,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钱伟长的闪光点远不止他的坚韧毅力。他开拓创新,勇开先河,更成就了不凡的人格魅力。钱老说:“我主张探索新问题,要有新发现,有所创新。”从青年时期主攻物理到后来转攻应用数学,从工程研究转到基础力学研究,他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创新性思想和理论。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了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 他勇开先河,敢为人先;他想前人未想、做前人未做;他在金字塔尖端起舞,在麦田边缘拓荒,所以才能有俯瞰风景的胸襟和坦然。博士论文致谢词感动网络“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被网友刷屏。博士论文通常有不少专业名词、统计数据和理论模型,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难免会看不懂。然而,在允许差异化、个性化的致谢部分,博士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情感表达。不论是感谢师长家人,还是感谢恋人,抑或感谢给予自己精神力量的偶像,如果说博士论文的正文主要是“说理”,致谢部分的主要功能就是“抒情”。没有华丽的文字,只有简单朴素的话语,不煽情、走心的、娓娓道来的述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透过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走红,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寒门学子人生的悲苦、命运的多舛和求学的不易。面对种种苦难,他没有被击倒,而是用难能可贵的拼劲和韧劲坚持了下来。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不仅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顿,还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与痛苦。“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黄国平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正是对读书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他才一次又一次地坚持“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信仰和坚持,寒门学子终究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他们身上拥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是最打动网友的。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指责命运不公,没有因为现实的挤压心理失衡、迷失自我,始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始终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善意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最是精神动人心学术论文,向来是研究者的心血之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论文的整体水平,代表一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贫寒,全心深入方能接近真理。无论是成就斐然的力学大师钱伟长,还是求学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的中科院大学博士黄国平,他们艰苦的跋涉、一览众山的豪气,都在一纸论文中展现开来了。这,应该是做学问的样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各行各业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走很远的路,吃很多的苦,只为有所成就,努力做到“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而创造出“被参考”的成果来。从载人航天到探火工程,从“中国天眼”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是一代又一代百折不挠、敢为人先、自强自信的中国科学家,缔造了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引领着人类不断向着科学的高峰攀登不止。(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孙翔 综合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海报新闻等)

胡直

取消论文“硬杠杠”是研究生教育创新之举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公布多项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在规范博士生和学硕生科研训练、专硕生实践训练等方面,设置多元化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陈规等举措,引发众多关注。研究生究竟要不要发论文,这是一个讨论多年的老问题。老问题重新被关注,不是老调重弹,而是形势所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飞速发展。2000年全国录取研究生总数为10.3万,而根据前不久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消息,2019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数量达到300万,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10万人。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的是研究生教育领域、地域的不断扩大和研究生培养类别的增多。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此外,专硕近年来以更大的加速度扩招,专硕被认为小众、“低人一等”的态势已然逆转,成为更多人的选择。2017年以来,专硕报考占比首次超过学硕,并且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重点大学,适度压缩学术型硕士规模,扩大专业硕士规模,已经逐渐成为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生评价机制也必然发生转变,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拿到学位的陈规,显然已经不适应各类尤其是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一般而言,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卓越,而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以服务国家、社会需求为方向。显然,发表论文,很难说是服务国家、社会需求的最好或唯一方式。也因此,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中国传媒大学破除论文与学位挂钩的陈规,并推行建立多元立体的导师评价标准体系,正是研究生教育分层分类培养的必然举措。当然,研究生免发论文,绝不意味着不再重视学术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改革中,推行分等级的基本文献阅读制度,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设立“学术写作”必修课,对于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予以奖励,规范学位论文工作要求,强化论文过程评价,明确学硕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等,都是在分层分类思想指导下,坚持底线要求,以奖励代替“一刀切”规定,为学生赋能,真正提高论文水平和学术质量的切实举措。在当前和今后的研究生培养中,要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需要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大胆改革陈规,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肖罗,系青年学者)(来源:光明日报)

冉有

教育部通知:研究生毕业标准不再以论文为重,幸福来得太突然

全文字数:约1250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也因为社会竞争在不断加剧,原以为足够吃香的本科学历,也变得有些普通,甚至有些不够竞争力。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考研,想要以此来增加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当然,也有部分人选择考研是因为他们想要更加精进个人学识,想要为国家科研事业做出贡献。研究生毕业标准不再以论文为重考研的热潮持续高涨,考研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考研的上岸难度也更难了!但就算考研成功,在研究生阶段也是需要去持续性努力,否则毕业都将是个难题。大家都知道本科生毕业需要写论文,研究生也是。但两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研究生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然就不能毕业。很多研究生都十分头疼,想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就意味着自己的学术论文需要达到较高的质量。但为了成功毕业,研究生们就算是再不会写论文,也得硬着头皮写。但论文的难写程度总是会让学生们起了歪心思,有些学生会向出版商购买版面,要不然就是请枪手找代写。更甚至为了学术论文,拉帮结派帮老师做了很多与学习无关事项。但是这样的论文毫无意义可言,甚至是败坏学校风气。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也给研究生们带来了好消息。教育部发出通知声明,研究生的毕业标准不再以论文为重。能不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再是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校方对于研究生的评价应该更加多元,校方也不能过度相信学术期刊,更不能以期刊来评定论文质量,也不能以论文来评定研究生人才作为标准。对于这个通知,研究生们纷纷表示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研究生改革,对个人有哪些影响?1、增加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从普通的本科学生再到研究生,需要时间去适应两者学习方式的不同。研究生需要时间来找到合适的项目再展开研究,还要再操心论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现在改革之后,会让学生们有着更多空间可以去做科研,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们的科研实践能力。2、提高个人综合实力改革之后,研究生们可以更静得下心来去投入科研事业,利于个人综合实力的提高。毕业证书和论文不再互相捆绑,让研究生们的学习科研变得更纯粹,也会激发研究生们的个创新能力。考研需要关注哪些问题?1、关注院校专业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想要考研就一定要做好对所选学校专业的选择。985、211等知名院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会更强大,而且越是知名院校导师科研能力也更强大。所以只有当学生们选对院校选对专业,才能真正对个人成长有所帮助。2、备考计划如何安排考研不仅是需要极强的自律,更是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要针对不同科目安排好时间去进行复习,基础强化冲刺,不同的阶段要使用不同的复习计划,也要随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总结虽然研究生毕业与否不再和学生期刊挂钩,但这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放飞自我。选择研究生就应该对自我有着严格要求,要能为自身发展做出努力。(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里是小芬谈教育,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教育知识想要了解更多教育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等着我

教育部将对高校进行合格评估和论文抽检,200万研究生毕业不容易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招生考试、培养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9年教育部将对存在问题的学位授权单位进行合格评估和学位论文抽检,对于问题严重的将撤销学位授权,限制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这个通知出台的背景是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培养管理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出现了个别单位和人员违纪违规,学术不端和论文造假等问题。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翟天临学术不端和研究生论文造假等问题暴露了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的导师责任制落实不严的问题,研究生学习主动性不足,自我管理不严,一些单位组织管理不到位。为了防止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培养管理过程的各种乱象,2019年教育部将对存在学位授予不规范和师德师风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对其进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学位论文抽检。而对于在检查中发现存在无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学科,情节严重的坚决撤销学位授权,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限制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为了维护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通知还要求防止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此前曾有多起高校研究生自主命题招生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网络热议,这次新规要求自主命题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组长要对命题内容严格把关,试卷印制和封装过程要有专人监督,试卷评阅执行多人分题评阅等措施防止研究生招生考试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除了对研究生招生单位加强管理和考核外,这次新规也对研究生培养过程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这次新规要求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和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和监督,严格落实导师责任制。这些措施可以从源头上避免研究生论文造假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发生,从日常抓起,抓早抓小,从严要求学生认真钻研知识,写好学位论文。认真准备答辩,鼓励学生凭借真才实学获得学位。为了更好地促进导师责任制的实行,新规提出对违反师德师风和行为失范的的研究生导师实行一票否决,针对实际情况对其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甚至取消导师资格等严厉惩罚。可见新规对研究生导师的要求也是更加严格了,对违反规定的导师进行严厉处罚可以对研究生导师队伍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这可谓是抓住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关键,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对研究生培养十分重要。同时新规提出对论文造假和学术不端等问题实现“零容忍”,一旦发现问题将严肃查处。打击学术不端和论文造假问题,这是对知识尊重的表现,有利于净化学术风气。很多网友表示支持大学坚持严进严出的做法,整顿不良学术风气,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国家人才竞争力。这次新规还提出对于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将进行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这些新规定让200多万的在校研究生们感觉日子不好过了,没有真才实学,想混文凭将不再可能了。而对于不适合学术深造的学生及早分流,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至于等到耗费几年时光却面临无法毕业的尴尬境地。很多人对此表示感慨,“现在想毕业真不容易,幸亏我毕业得早!”。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不仅要看普及率,更要看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和实际能力。为了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门需要严格管理高校,高校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很多网友对教育部出台的新规表示支持,这些措施可以堵住一些人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取得学位证书,提高怀有真才实学,有成果的人才的追求知识和学术的积极性。虽说国外大学是宽进严出,但是学生若是没有真才实学,写不出合格的论文也是无法毕业的。严进严出将是今后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的常态,这也有利于我们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可谓虚乎

永州市黄冈博才学校64篇论文获省级荣誉

红网时刻永州4月16日讯(通讯员 艾华)近日,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湖南省教育学会在公布2020年度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论文获奖名单中,永州市黄冈博才学校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成绩喜人,有64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7篇、二等奖17篇、三等奖29篇、优秀奖11篇。近年来,学校深化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模式。学校教师以“知行并育,博观约取”为教学目标,积极参与实践研究,科学规划构建“健康、正直、智慧”的课程体系,通过统筹管理教学工作,抓实校本研修活动,全面促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利用互联网“空中课堂”,开展“精准教学”,引领教学创新发展;加快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引领教学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们边教边思,边思边写,不断总结实践思考,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新型课堂教学研究、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探索上均走在了全市前列。学校2020年度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蠢男孩

教育部“重要”通知,在校研究生迎来好消息,论文问题可解决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已经接近尾声,这段时间可能是被录取的学生在未来三年内最快乐的时光,毕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大家经过重重的竞争,现在终于考上了研究生,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但是很多在读研究生都是苦不堪言,大家都被论文和各种琐事折磨得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不,现在笔者朋友圈就有一位研三的同学在吐槽论文问题,吐槽自己实在写不出论文的那种崩溃感。论文是压在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此外,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大为不同,很明显的差别就是导师负责制,这点非常重要,在本科阶段时,我们的学生只要上课好好听课,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最后参加期末考试,及格后就算万事大吉;但是研究生阶段不一样,除了期末考试,最重要的是导师负责制,每个研究生在入学时都要选择一名导师(双选),然后原则上导师会带领学生做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写论文,而且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需要导师的签字同意,研究生不仅需要写毕业论文,而且需要在一些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才能顺利毕业。读过研究生或者正在就读研究生的同学都知道,研究生论文非常难写,一些学生因为论文问题而不能顺利毕业,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走向了不归路,论文可以说是压在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既然论文这么难以发表,学校为什么要强制学生发表呢?高校为何强制学生发表论文?首先,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学术论文是展示学生学术水平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论文可以用来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有利于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其次,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中,高校的论文数量也作为排名评估的一大依据,因此一些大学为了提升本校的排名,也是强制学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但是这种“唯论文”的现象值得大家警惕,教育部也是看到这一现象。教育部的重要通知,在校研究生迎来好消息,论文问题可解决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也是发出了重要通知,声明研究生的毕业标准不再以论文为重,能不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再是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对此,清华大学首先做出回应,清华大学宣布不再将学术论文发表作为学生申请论文答辩或学位的前置条件。如何写好一篇论文教育部虽然发了这个通知,但是高质量的论文写作还是很有必要,对于研一刚入学的同学来说,大家可以先学好基础知识,然后阅读大量的文献,才可能从中找到思路,从而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这点在文科类专业中比较明显;至于理工科学生,大家一定要跟着导师做实验、做项目,最后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你觉得研究生必须要写论文吗?欢迎留言交流。

间隔年

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在教育学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长文

日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魏戈在教育学国际顶级期刊《教学与教师教育》(Teaching and Teacher Ecation)发表题为《想象的专业认同:中国教师生命经验的叙事探究》(Imagined professional identity : A narrative inquiry into a Chinese teacher's perevaniya in life)的万字研究论文。魏戈为该文独立作者,学校作为独立署名单位。据悉,该文是《教学与教师教育》创刊近40年来首篇以学校作为第一单位的学术论文。魏戈长期聚焦于中国本土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擅长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综合视角揭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与宏观社会政治转型的潜在关系。本篇论文是魏戈“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系列课题的最新成果,文章以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为核心概念,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发展之路。该研究基于一项历时7年的UDS大中小学伙伴合作项目,从数百份研究资料中梳理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结论,在理论、方法与政策层面均有重要贡献。在理论视角上,论文借鉴了俄罗斯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维果茨基的“经验”(perevanie)概念作为分析单位,通过镶嵌在时间、空间和社会叙事结构中的三重意象,勾勒了中国小学教师专业身份的隐喻性、多态性、流变性。在研究方法上,文章采用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前沿方法论——叙事探究,通过拓展、挖掘、叙述与再叙述、故事化等四种资料分析策略,对历时7年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建构了教师身份认同的三维叙事空间。在研究意义上,论文捕捉到我国小学教师对专业身份的本土认知,为全球教师流失现象提供了有力的解释依据,也为转型社会中教师教育政策改革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对于魏戈在此篇论文中作出的学术贡献,国外匿名审稿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文“为国际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生动的中国案例。”据悉,《教学与教师教育》是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是由“教学研究之父”纳萨尼奥·盖格(National Gage)教授于1985年创办,在SSCI一区期刊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常年位居教师教育类期刊前列。魏戈此次在该刊发表论文,是初等教育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进学科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国际化发展的成果之一。(通讯员:首都师范大学毛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