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备考篇 教育学考研专业之教育研究方法备考攻略熏习

备考篇 教育学考研专业之教育研究方法备考攻略

文都比邻教育学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复习宝典。在教育学考研考试中,学硕会考查教育研究方法,专硕非特殊院校和专业一般是不考的。所以备战教育学考研学硕的考生要重点看一下哦。今天,一起随艾阳老师从教育研究方法开始,一起看看教育学考研有多有趣。一、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特点相对于近一半学生认为外国教育史最难,近一半学生认为教育心理学最难,约20%的学生会认为其实最难的科目是教育研究方法。那么教育研究方法都有怎样的学科特点呢?1.实践性强相较于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的众多知识可以通过背诵记忆即可拿分,同学们在听老师讲题的时候,肯定能感受到,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实践性非常强。比如说我们要写出一个研究设计,第1步往往是要确定一个研究的题目,看到题目我们要联系到所学的知识点,即教育研究的原则以及我们选题需要注意的事项。要求选题要新颖、有价值、有意义,但还得具备可行性、具体性,过度宏观的主题就不行,太宏观的主题不太好研究。继确定主题后,比如抽样,接下来我们就要选择样本,我们就要考虑所选的样本能不能代表总样,样本当中的研究对象该怎么抽离出来?有时需要写一个假设,写一个操作性定义,做文献综述,那么文献综述需要注意什么?有时会被问到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请写出如何应用这个方法、研究的步骤,以及用的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这里面的细节会很多,甚至有时候会让我们去设计一个访谈提纲或者问卷调查。显而易见,教育研究方法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证实知识和运用知识。2.理解性强在教育学考研备考几门科目当中,教育研究方法需要背诵的知识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去理解知识,这种理解又来自于生活实际。同学们在学习教育研究方法的时候,需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甚至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在某高校里面工作的研究者,然后继续向自己提问,我要进行什么研究?怎么进行研究?教育研究中要去关心的话题就来自于自身的实际思考,当同学们从实际出发,理解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所以艾阳老师希望同学们不要认为教育研究方法很难,包括那20%认为这门学科很难的同学们,也是心理上把自己困住了。同学们认真听完文都比邻的课程,就会发现教育研究方法不仅不难,反而拿分拿得容易又完整。二、教育研究方法备考攻略-参考书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参考书目如何确定呢?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专硕333自主命题院校,二是学硕311统一命题院校。教育学考研专硕333自主命题院校的参考书目分为两种情况:1.院校官网指定参考书。2.院校官网没指定参考书。3.该院校教育硕士考研备考不涉及此门科目。院校官网指定参考书时,根据所指定书籍进行复习即可;没有指定参考书的院校,文都比邻的老师根据各个院校的历年考试情况进行了参考书的整理汇总,各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报考不同院校的情况联系文都比邻的老师获取。报考教育学学硕311统一命题院校的学生,根据历年真题的考试情况,坚持贴合真题的原则,推荐以下参考书:三、教育研究方法备考攻略-高分指南教育研究方法这个学科非常具有实践性,不论你是311考生、非统考考生,还是要考教研的专硕考生,也不管你们学校指定的是大纲,还是指定的哪一本教材,同学们都可以把教育研究方法分成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方面—概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很重要,不能认为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是一个可学可不学的章节。它在反映着我们教育研究的整体概貌和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不仅会考小题,还有的时候甚至会上升到分析论述题的高度,比如有的学校的题目是这样的:“试问量化和质性的研究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我们在研究过程当中如何对待这两种研究方式”。第二方面—教育研究过程教育研究过程可能会分散在你的教材的不同章节。一般来说我们必须要讲这么几个问题:第一,该怎么确定你的研究选题和设计呢?第二,该怎么进行一个教育文献检索呢?也就是你怎么查找你的文献?第三,要怎么去整理和分析你的资料和数据?第四,最终研究报告要怎么撰写呢?这是我们在教育研究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几步。其中在选题这里就会牵扯到一个问题,你要怎么选择你的研究对象和样本?谈到了样本就有个问题,你要怎么抽样?能够代表总样?这样一来,我们教育研究过程,实际上表面上看它好像很零散,都是小点,可以让我们来考很多的选择题和简答题,但是它们连成一片就是你研究设计大题当中必不可少的每一步。第三方面—教育研究方法强调一下研究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怎么展开你的方法?这简直是学科的重中之重。关键点!不可逾越的地方!超 级重要!你用什么样的词语去形容教育研究具体方法都不为过。在这里面,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在考场上会考到的是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其中调查研究包含了我们最常见的怎么访谈、怎么问卷?那么这些里面每一个研究方法要怎么去用,讲得非常细。首先,各种研究方法的含义、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要怎么去用,用的时候注意什么?能不能依据题目或者材料写出这样一个研究设计?所以这一块内容讲得非常细、非常多,艾阳老师建议你把这里做重点。近几年以来,一些非统考学校的教材上还多了其他的一些研究方法,比如说叙事方法,再比如说个案法,还有的学校甚至会考一个名词解释:什么叫做田野研究?什么叫做人种志研究?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而考试各种研究方法都可能会成为名词的考点。其中如果要做研究设计,还是会主要从观察、调查、实验、行动里面来做。教育研究怎么写?首先,要学会选题和设计;其次,要进行搜集资料;再次,理解和分析资料;最后,撰写报告。在收集资料这里,用文献可以搜集,还可以用我们的一些实际调查的方法来搜集。什么方法最重要呢?观察、调查、实验、行动。我们把这四大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看作是我们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可见,这门科目拿分很简单!四、从统考真题中把握命题规律教育学311统考一般我们给的材料非常的明确,材料介绍的量会比较多一些。对这个要研究的主题介绍得比较清晰。问题会设计为2~3问,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很清晰,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能链接什么知识点,如果平时学习到位,实际上311的题很容易得分。311统考在教育研究方法部分的考查属于中规中矩的核心常规知识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及分析论述题。自主命题学校至于自主命题的学校,题型一般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这些自主命题学校里面还包含了少量专硕也考教育研究方法的学校。这些学校在考教研的时候,题目给得非常笼统,往往给出一个很大的主题。比如说:请在课堂教学当中找到一个可研究的主题,写出你的研究设计,这个主题就会很大。比如广西师范大学之前的一道真题,给了一个研究设计的材料,然后问:请对上述研究设计请做一个点评。第2问:请写出你的研究设计。这样的题都非常的宽泛、宏观。以上为教育学考研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习备考规划内容,由文都比邻教育学组教研老师整理。之前也对其他考试科目做出了备考攻略,希望对同学们在备考过程和考试中可以有所帮助。

清而容物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技术很多,而基本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描述的定量研究方法和解释的质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要解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这三个问题。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常常要借助仪器设备记录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根据观察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观察法是搜集研究资料的初步方法。其使用方便,有经验的研究者或教师如能善于运用,往往能够收集到不少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但是,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对于观察所发现的问题还需要使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一定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运用实验法不但能说明“是什么”,而且能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以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影响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称之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有些变量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例如,我们如果想要检验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方法的效果,就可以把这种新方法视为自变量,而新方法所引起的变化反应视为因变量。用实验法研究心理问题必须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使这两个组在无关变量方面大致相同,然后对实验组施加自变量(实验变量)的影响,对照组则不施加影响,以这样的方法来考察并比较这两组的反应是否相同,确定自变量的实验效果。实验法的关键是对变量的控制,因此必须精细地设计并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同时,要以数学的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水平,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3.测量法测量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量表(问卷)测定人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常见的心理测量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创造力测验等。所谓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是指由权威机构或学科专家负责组织编制的心理量表(问卷),其有客观而规范的标准,如信度、效度指标、评分标准、常模和解释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们的心理品质。4.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可以用于个体心理研究,也可以用于研究群体的心理。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运用调查法应当遵循的步骤是:①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恰当的调查类型和方式;②拟定调查的具体详细内容;③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④进行调查前的预测,以发现和纠正所要调查的问题及内容;⑤开展正式调查;⑥整理调查资料,统计分析调查结果。5.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教育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积累起来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并且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教育心理学问题。通过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推广,常常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6.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因为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因此也就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的实践基础。在以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基本都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的事,而当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即教师们自己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研究中。科研兴教,让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科研,这已经成了众多知名中小学的成功经验,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倾向。

效验

每天分享干货!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的概述教育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教育研究的类型目的的不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方法论的不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不同侧重(描述性研究,干预性研究)二、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三、常用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个案研究法(通过案例方式考察)行动研究法(教师和研究人员)

翘足而陆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学盛通

大家听过刘玉威刘老师讲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吗?,刘老师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大学力教了很多年书,主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课程,非常善于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讲解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同时还很幽默,讲课很有梗。曾经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具有扎实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功底。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网授精讲班【共25课时】

袁盎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一: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A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是一个维形的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③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二:2.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治”属于()。A.教育的描述性定义B.教育的纲领性定义C.教育口号D.教育隐喻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A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它是指向实践,或隐或现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因此,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治属于教育的描述性定义。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三:3.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C.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A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教育独立性是相对的,由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即教育活动必须接受社会的物质支持,并传播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价值体系。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四: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学是()。A.凯洛夫B.赞科夫C.苏霍姆林斯基D.阿莫纳什维利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B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赞科夫主要是通过他的教育与发展关系问题“实验来发展苏联的教育理论的。其代表作有:《和教师谈话》、《教学与发展》等。赞科夫赞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与发展关系的观点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赞科夫高度评价了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实验的理论基础,提出教学、教育和发展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他提出了5项教学论体系的新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即体现了这样的教学原则。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五: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A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①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②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③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六:6.我国现行学制是()。A.单轨制B.双轨制C.三轨制D.分支型学制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D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分支型学制,介于双轨制与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称作分支型学制。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这种分支,它的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中国的先行学制即属于此类。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七:7.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论中,不正确的是()。A.强调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B.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法的运用C.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D.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交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A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心理学家布鲁纳以《教育过程》为名发表了改革中小学课程报告。其基本思想是:①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潜力;②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④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④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布鲁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由于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构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因此,教授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八:8.倾向于废除直接教学,废除考试的教学课程流派是()。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C.人本主义教学理论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C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教学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尤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九:9.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的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活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A.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喜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B.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C.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估计人际行为后果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B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体谅模式由英国的学校德育专家麦克费尔首创。体谅模式认为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认为教育即学会关心。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十:10.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等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所学校的做法违背了()。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B.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尊重儿童观点原则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B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泄露学生的私人信息违背了·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十一:11.20实际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A.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发展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A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十二:12.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C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②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④发展的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④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也是为了满足学牛的差呈性委求。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十三:13.关于终身教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B.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C.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B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在教育目标上,终身教育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B项的说法过于狭溢。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十四:14.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A.成均、言B.辟雍、庠序C.辟雍、洋言D.辟雍、泽言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C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部分题目之十五:15.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A.“唯上智与下愚不移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性而优则学”D.“自行束络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答案】A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解析】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对每一个人都可以加以教育,没有贫富贵贱等区别。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电子版视频完整内容源于攻关学习网转载请注明!

是问穷也

教育的本质(四):教育研究的结论

导读:教育,是一个时时代代永恒的话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思想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九、教育研究的结论纵观种种,在我动笔写这篇《教育本质》随笔的时候,有幸阅读到了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巽根的论文《教育本质探讨中诸方法和结论的商榷》,在文中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深刻地探讨,最后对教育研究的结论是:教育是促使受教育者从原有发展水平向发展目标转化的活动,这类活动通过以教与学双边交往为主的方式,传承经选择的人类经验内容,达到培养未来人类活动主体的目的,从而使人类活动得以保存和发展。诚然张先生的研究比较到位也达到了教育目前所认识的高度和水准,但是他也像我们许多学者、专家、伟人、教育家、艺术家、哲学家一样,都是从教育的对象、方法、方式、内容、手段、过程、途径、评价等教育的内部形式方面来描述定义定性教育的,都是没有站在教育的整体高度上,撇开了世界的本质、教育艺术的本质,离开了世界的终极关怀、世界的最终目的——求真求善求美,来大谈特谈教育的。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国际教育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教育新理念,宗旨是容纳所有学生,不得排斥、不得歧视,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2015年11月25日,教育泰斗顾明远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 ”的理念转变》的重要教育报告,该报告指出:教育是全球共同的利益,是人类集体发展的事业。同时报告里,对教育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化、国际团结和为创造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同时,他在另一份教育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提出了新的教育价值定位,即教育是全人类的共同核心利益,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并且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堂上,他作了重要强调:“教育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平等、尊重公正,使人们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想要实现教育的全球共同利益,就要改变学习方式,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要帮助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同时需要采用开放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其实,哲学家以关注自然为前提,研究的是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的是世界的最终终极目的——真善美。艺术家以关注精神世界为前提,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的是艺术的最终终极目的——真善美。教育以关注人类为前提,研究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的是人类的最终终极目的——真善美。因此,教育比其他任何领域的学科认识世界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都全面,内容也更丰富,更关注人性的本质、生命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更关注人性、生命、世界的最终终极关怀——真善美,只不过教育是躺在精神的绿荫庇护下,柔情地来认识人性、生命和世界的本质的。十、教育艺术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不是教科书,不是考试卷,不是象牙塔,不是故纸堆;而是一段生活,是一个过程,是一味体验,是一种创造。有人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传播知识,而是在于唤醒、激励和再创造。我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举双手赞成这个论调。这个论调已经接近教育艺术的本质——求真求善求美。但是翻开几千年人类的世界教育史,大多数学者、专家、伟人、哲学家都远离了或偏离了教育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也就是说教育的巨轮被牵引着远离或偏离了自身应有的轨道,使教育之车驶向了误区和不可预知无法预料的地带,这是许多学者、专家、伟人、教育家、艺术家、哲学家对现代教育史最大的失败贡献。也许他们中的极少数人已经意识到或正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当然我在这里指的是对当今教育现状不满,想力挽狂澜,大刀阔斧,还想对教育做点真正有意义贡献什么的那部分极少数人。

居委会

蔡红红|在教育研究中运用量化研究方法的问题与反思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09.12摘要量化研究的客观性与教育研究的主观性存在冲突,因此,运用量化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适切性引人深思。在教育研究领域,量化研究方法的运用常面临以下问题:量化研究具有表层化倾向;调研数据的信度难以保证;受强调学术发表的风气和形式主义的影响,部分量化研究者时常容易陷入“数据”的泥沼,或热衷于使用“高级”统计方法,但这无益于探寻教育行为和现象背后的现实意义与内涵。应忠实于教育研究中测量结果的宽松尺度,不能一味迷信精确的“数字化”测量;掌握较完善的量化研究技能和哲学思辨能力,并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始终保持思考。关键词教育研究;量化研究;实证主义;统计方法社会科学的量化实证取向源自19世纪中叶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最初主要受自然科学领域的启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学界一方面为了吸引学生,满足学生对实用性、工具性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为迎合政府和财团法人对现实问题调查研究的资助偏好,推行“实用为本”的改革。与此同时,受自然科学领域“客观、科学”的数学化研究方法和沃森(Watson J B)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影响,统计方法逐渐在社会学研究中取得主导地位。由此,美国社会科学研究走向量化与反规范性论述的“科学”方向。而教育研究以社会科学的量化研究传统为依据,20世纪初以来,美国的主流教育研究也往往带有定量性质。一、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人们在研究教育问题时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它是决定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推崇实证研究方法的声音,以统计方法为主的量化研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论具有普遍适应性。研究方法决定教育学的科学性质。尽管伦德伯格(Lundberg G A)意识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所差异,如人有态度、动机、意向等,但他依旧坚定地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置这些差异。他认为,诸如渴望、希望、恐惧、价值、目的、意图等的心灵状态均可被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即“自然科学”化。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言,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学化”成为其“科学性质”的重要体现,同时加强了社会科学自身的合法性地位。在崇尚实证研究的研究者意识里,通过将教育现象或研究对象的态度、看法与意见等转化为量化的客观材料与数据进行研究,至少抽离了人的个体性和主观色彩,避免陷入“自说自话”的窠臼,得出的结论更客观、可靠,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无疑也更符合科学研究中价值无涉的标准。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统计方法在经济消费取向、文化观念和政治意向等方面的运用屡见不鲜,人们也已经习以为常。因此,运用量化方法进行教育研究,有着广泛的社会现实基础。但运用此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适切性和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实引人深思。笔者将以教育研究中最常见、运用最频繁的量化研究方式——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所得的资料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验证或推断结论,这一研究形式为例,阐述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争议与问题。二、在教育研究中运用量化研究方法面临的问题马克思曾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化”的研究方式一度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但运用该方法进行研究,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精确化和机械的“测量”印记。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独特、富有价值色彩的社会现象,其运行、发展与变化都有与其他现象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人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关系,非任何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所能比拟。然而,当前对“数学化”、以统计分析为重点的量化研究方法的推崇常常容易使人们忽略了该方法用于探究特定教育问题的适切性及方法本身的缺陷。不假思索地套用自然科学精细化的数学模式,很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与教育现实并不相符,不但无法揭示客观的教育规律,也贬损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在教育研究中运用量化研究方法面临着如下诸多问题。(一)量化研究存在简单的“数学化”取向物理测量数据的每个数字都有其确定的位置与意义。在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者经常将不可观察与直接测量的被研究者主观态度或意见等概念操作化为测量量表,并赋予相应数字以程度高低之含义。以李克特五分态度量表为例,“1至5”这之间的5个整数分别代表被研究者“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的态度。这些数字没有绝对零点和单位,两个相邻数值之间的数字如4.5,它介于同意与非常同意之间,但在被调查者的认知中,这个数值是未被赋予意义的,且无法说明被调查者赞成4.6即代表同意程度高于4.5。因此,研究者擅自赋予除五分量表中五个整数之外的数值以内涵,其与被研究者本人的初衷可能不符。拜尔考(Berka K)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理或社会测量是一种较为精致的分类,或者可以说,它是一种理念的或概念的方法,具有相对参考性,与实际意义上的“测量”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学家邓肯(Duncan O D)也注意到了社会学研究中态度量表可能面临的基本问题,他认为,在“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的数轴上,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位置,只有他自己才可能恰当地指出这个位置在哪里。人们对数轴上每个态度的判断标准是有差异的。如有人对事物的态度比较宽容,有人则比较严格,前者“非常同意”的选择标准可能相当于后者“同意”的判定尺度。因此,同样选择“非常同意”,对被调查者而言,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分析时,研究者一律将在李克特五分量表中回答“非常同意”的人赋值5分,并直接将其作为等距且等比的物理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如此便能将他们作为类别或等级变量时获得更多信息,且能用更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数据,以显示分析的复杂性与研究的深刻性。这样的做法体现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量化研究对精确的追求,带有简单化、易操作倾向,却忽略了问题的真正焦点:能否如实呈现被研究者的态度与想法。(二)量化研究具有表层化倾向基于问卷调查的量化研究,其价值与深刻性时常遭到质疑。弗莱克斯纳(Flexner A)指出,调查问卷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被整理成各种图表,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却要么是凭调查开始前的常识就能直接判断的,要么是最终得不到可靠证据支持的。他对问卷调查进行了强烈批判,称其只是一种廉价、方便和快速获取信息资料或非信息资料的方法,问卷填答的随意性也令其不具备科学特征。他强调,不管多么巧妙地收集资料与信息,报告和检查等都不构成研究。尽管许多研究者指出,量化研究是通过对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分析以探求各个研究变量背后的因果关系。但当前教育领域许多的“量化文章”,甚至相当部分教育学领域的学位论文,更类似于调研报告,而不是科学研究文本。在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往往只提供了一种呈现教育现象的方式,它能向我们展示“实然”的状态,却无法指引我们“应然”的方向。如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知晓大学当前及以往的所作所为,以及这如何影响社会;或根据调查,揭示政府、教师或学生对大学行为的态度与期待。但这都不能回答“大学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无论量化研究结果如何,我们都可以合理发问:这是大学应该做的吗?在收集了所有的调研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后,这个问题仍然存在。无怪乎有研究者指出,量化其实只是一种近乎没做什么决定的决定。与此同时,量化的数字将人们的认知限缩在表层化的维度内,量化研究者时常容易忘记在教育研究中这些数字代表的概念与内涵,陷入纯粹计算数值间各种关系的狂热之中。对于这一现象,孔德曾指出:在实证体系下,基于盲目联系的本能作用,我们热衷于为同时存在或相继出现的现象建立联系,但对外部世界的合理探索和考察却证明,世界的连带关系比我们所设想或希望的松弛得多,许多这类关联在现实生活中纯属虚妄。另一方面,量化研究者根据数据或统计结果“看图表写话”,这一模式促使其习惯于将重心置于数据或数量关系的解释,忽视了对教育现象自身更深层次内涵的关切,也不利于个人创新思维的发展。正如弗莱克斯纳所说,无休无止的计算绝不会产生理论、原理或思想。教育研究中的测量无法让人们触及蕴藏在表象下的内涵,而且也导致人们不想往深处继续挖掘。工具实证主义倾向导致量化研究者选择性地关注当前研究工具所能解决的范围内的问题,之所以使用量化,其实是因为看到了该问题可运用与自然科学类似的测量指标进行测算与分析。在教育研究领域,这表现为部分定量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研究能够直接用测量量表(特别是西方广泛使用的、较成熟的量表)进行定量分析的教育问题。就如卡西尔(Cassirer E)所说的方法决定论,方法本身决定了“科学性”,因而也决定了“事实性”和“真理性”。在当前社会科学崇尚实证研究的环境下,这体现了一种片面追求量化,研究方法决定研究问题的不良倾向。(三)量化研究的信度难以保证数量化资料的可靠性是量化研究具备一定信度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调研数据的方式,因其高效、便捷和易量化等特点,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使用。在教育研究中,问卷类型主要以自填式调查问卷为主,这意味着被研究者能否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如实、准确地填答问题是数据真实可靠与否的关键。但是,有些学者指出,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的国家,中国人缺乏以共同的信任和制度保障为基础的对一般人的“普通信任”。在问卷填答过程中,低信任度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被调查者不愿意填写问卷;不完全相信调查的匿名性,戒备心较强,未依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或态度回答问题;对一些通过行政手段收发的问卷,鉴于行政压力与社会称许性的影响,被研究者在填答问卷时倾向于美化组织或自身形象。有研究进一步指出,即使在匿名回答的基础上,采用投射、情境故事等技术性手段,中国被试仍对问卷调查保持较高的防御性。这都导致问卷调查所回收的数据可能并不反映被研究者的真实情况与想法。除了天然存在的人际信任问题,教育研究对象的特质与调查工具的设计也深刻影响着调研数据的信度。在教育研究中,调研对象经常包含多维度的人的态度、情绪与意见等具有强烈主观特质的概念尺度。人的多变性、不同的问卷填答情境,往往也意味着这些主观概念的测量结果可能并不稳定。例如,同一位被调查者填答两次相同的问卷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是否有人监督、问卷发放者的身份、以及调查是否关涉自身利益等,这些因素也显著影响着被调查者的问卷填答情况。而我们无法通过观察等客观手段对问卷的信度进行监测,以确保收集到他们真实的想法。此外,问卷设计的合理性也极大影响了可靠数据的回收。一些研究者希望通过一次问卷调查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在设计问卷时,未考虑问卷篇幅的科学性,也未设身处地地感受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的心理状态,经常出现一份问卷包含上百甚至几百个问题的情况。通过这样的问卷收集而来的数据,其信度是存疑的。一项量化研究的论证依据与结论建立在调研数据的分析之上,常有学者用“Garbage in, garbage out!”来形容数据品质对量化研究的重要性,即如果你收集回来的数据质量(指数据的信度、效度)很低,则不论你使用何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都将无法令人信服。因此,能否收集到人们的真实信息与想法,并合理地将其转化为可信和有效的数据,是进行规范、科学的量化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得到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四)量化研究者容易陷入数据的泥沼学术发表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一位学者的科研能力与声誉,且与其职称评定、晋升、薪酬待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育领域推崇实证研究的当下,逐渐有些研究者,特别是一些研究新手开始注意到基于数据(尤其是大样本数据)撰写的文章在学术发表中的优势:量化文章在部分教育期刊中的比例逐渐增加,有了数据的论证,论文可能更易发表;相比哲学思辨而言,运用基于数据的量化分析方式撰写文章的门槛较低;量化研究更关注教育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很多研究成果被采用为政府决策的依据,这为研究成果和研究者带来更高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这些特点使得部分研究者对数据的收集与运用趋之若鹜,也因此时常容易陷入数据的泥潭:倾向于探究能够用数据分析和回应的教育问题,对于教育领域中不可操作化的理论或伦理问题不感兴趣,也束手无策;将数据作为“原材料”,企图通过“概念-属性-变项-测量-因果关系-统计”这一套特定程序,解释其所研究的所有教育问题;只看到数值及其之间关系的测算与内涵,将教育研究对象抽离出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使其成为“没有历史”的人与物。另一方面,量化研究者希望从数据出发,让数据为现实发声,但这需要建立在对数据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处理、分析与解释之上。然而,在测量、探索变量关系等环节,部分研究者的量化操作却并未严格遵守统计要求或学科研究规范。他们忽视数据特点,简单套用各种统计方法,极度关注统计结果的“价值性”;操纵甚至篡改原始数据,直到获得各项指标良好的模型和符合其预期假设的统计结果。这样“数据至上”,却又随意对待数据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为了发表而研究,缺乏信仰和思想,没有精神、没有灵魂、没有价值追求的“投机行为”。(五)量化研究者热衷于使用“高级”统计方法由于数理概率理论提供统计学科学的基础,以致统计学连带地提供了社会学量化研究以科学的基础。依据此认知模式,数理统计得以被“正当化”为科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越高级的技术越有利于揭示复杂、未知的科学问题,以此类推,数理统计作为量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分析工具,这是否意味着,越繁复和高阶的统计方法就越有利于分析深奥的教育问题,或是将问题分析得愈深刻呢?但事实似乎并不是这样。部分教育研究虽然运用了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看似“高级”的统计方法,但其要处理或说明的问题,其实使用较为简单的交叉表分析或差异分析等“普通”方法就能解决,因为基础与高阶的统计方法之间往往存在着部分相似的功能。但当前许多量化研究者却乐于“化简为繁”,倾向于使用复杂而不是简单易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问题,以使研究过程看起来更有深度,结论更具“科学性”。然而,方法的“精进”并无助于厘清事实或揭示更深刻的道理。在教育研究中,同时运用基础或高阶的统计方法,得出的结论别无二致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小孩一根铁锤,他会发现,任何他看到的东西都需要给它一锤。”科塞(Coser L A)用这个有关工具的法则讽刺20世纪70年代那些热衷于使用当时被视为“先进”的结构方程模型等量化社会学家的做法与想法——以为严谨而复杂的方法即是具备了刚性科学的特质,因此可以克服理论上的薄弱。仔细阅读教育类量化文章会发现,研究者使用“高级”统计方法,通常建立在将量表“数学化”操作的基础上,它意味着数轴上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内涵,且每位选择同一数值的被研究者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但这样精细的“数学化”操作可能并不恰当。这一量化研究的客观性与教育研究的主观性冲突,笔者已在上文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数值意义尚未明晰的前提下,“精深”的统计方法或精巧的计量模型无法增加研究的价值。另一方面,“高级”统计方法是易复制的,片面追求“高级”统计方法的技术主义倾向无助于学科知识的积累,也背离了“研究方法始终应为研究问题服务”的初衷。三、结论与反思在教育领域推崇实证研究的当下,定量研究由于其数学化的“科学”特性而备受关注。但教育研究的主观性与量化研究的客观性之间的冲突、量化研究的表层化倾向、调研数据的难以确信、部分研究者对“数据”和“高级”统计方法的偏执,这些都表明:将定量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领域应当是谨慎的。所以,我们应该始终明晰对教育研究怀抱着的期待。为了把社会学推进以物理学为典范的“科学”殿堂而一味向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倾斜,将只是一种东施效颦的作为,更是一种自我矮化与异化的行止。鉴于教育研究情境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我们不能迷信问卷调查和统计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确是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服务于教育研究目的,有助于提示教育活动或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所以,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应在深刻意识到量化研究方法局限性的同时,更慎重地使用它。量化研究中的教育测量需要还原被调查者最真实的想法与状态,这意味着研究者要忠实于被调查者的选择和测量结果的宽松尺度,对数据的解读保持谨慎的态度。如将量表的数值作为有序变量进行操作与分析,而不是一味追求精确的数字化表达,也许这样更有利于探寻教育行为和现象背后的现实意义与内涵。此外,对量化研究浅层化的诟病一定程度上源于部分教育研究者对量化研究方法的不当使用,且量化研究的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过程绝大部分在私下进行,往往不为人所知,这导致人们无法监督和检测其分析过程和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因此,我们应掌握扎实的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严格遵守量化研究程序,对数据与客观事实始终保持敬畏之心,科学地操作数据,谨慎地解释结论,以此提高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方法的价值。同时加大对量化研究中学术不端行为的伦理审查与惩戒力度,遏制“为了发表而发表”的形式主义。最后,教育研究的成功取决于研究人员在遵守基本研究原则的背景下,对其研究实践的不断反思。所以,最重要的是,在量化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数据和计算而牺牲了思考,漠视数字背后“人”的内涵。量化研究方法的价值与局限性也提示我们,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们不仅要具备较完善的量化研究能力,还需重视对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它的重要性,孔德早就做出了预判:如果缺乏某种既定的思辨观念作一贯的指引,那么人的才智就绝不可能组织、甚至不可能收集必不可缺的材料。作者蔡红红,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9期第61-65页教育研究方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投稿平台:http://editor.cahe.e.cn/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服务兴会 规范办会 创新强会网址:https://www.cahe.e.cn/【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十项重要的教育研究,有些颠覆你的认知

202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教师们不得不将物理的教室转变为虚拟的甚至是混合的教室。研究人员尽可能地搜集各种材料,进行各种实验,以了解在线学习环境中哪些有效、哪些无效。神经科学家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认知……在教育的路上,人们的探索从未停止。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2020年有哪些重要的或者有趣的教育研究,有些可能会颠覆你原本的认知。01请让孩子成为讲故事的人当学生学习一门新语言时,请让他们大声地说出词汇,最好能将其表演出来。采用大声朗读并表演的方式来记忆单词的孩子,几个月后记忆单词的能力几乎翻了一番。研究人员让一群8岁的学生听另一种语言的单词,然后用他们的手和身体模仿这些单词。例如,在学习德语单词flugzeug时,他们张开双臂并假装飞行,表演出飞机的样子。两个月后,这些学生记住新单词的可能性比没有伴随手势聆听的学生高出73%。这是一个提醒,如果想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知识,请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学习它,例如通过绘画、表演或者将其与相关图像配对。02神经科学家再次捍卫书写教学的价值对识字前儿童的大脑扫描显示,手写可以促进幼儿的阅读能力。当孩子们手写字母并尝试读出它们时,至关重要的阅读电路就会闪烁起来,但是当键入或追踪字母时,效果基本上消失了。研究人员研究了七年级的大龄儿童,通过对比他们在手写、画图和键入单词的大脑受到的刺激图像扫描得出结论,认为手写和绘图产生了表明神经元有深度学习的神经追踪。研究人员解释说:“每当将自我产生的动作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时,就会对大脑产生更多刺激,与键盘打字有关的动作则不会以相同的方式激活这些网络,绘画和手写才能做到。”当然,不可能完全让手写代替打字。耶鲁中心说,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发展数字技能,并且有证据表明,技术可以帮助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克服笔记或手写笔迹模糊的障碍,最终使他们将自己的时间用在有天赋的事情上。03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是更好的学习者一项研究认为,某些最流行的学习策略(如突出段落、重读笔记和强调关键句子)并没有那么有效,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产生对学习的问题,并逐步按这些问题提出更多的探索性问题。在这项研究中,学习一个主题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学生在测试中的平均得分比使用被动策略(例如学习笔记和重读课堂资料)的学生高14个百分点。研究人员发现,提出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且可以增强他们记忆所学内容的能力。有很多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提出高效率的问题,比如进行测试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利用一些游戏作为学生提出问题的平台。04社交和情感学习对语言学习的帮助社交和情感学习(SEL)有时被认为只是堆放在教育工作者的盘子上的一件事,但其实它确实可以带来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有关文本复杂性及其实际含义的新研究》这份报告指出,老师可以通过教学生处理挫败感和焦虑感,以及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从最初毫无意义的单词串中寻找意义的问题。该研究认为,SEL能力在解决理解复杂文本过程中的作用是隐含的,该过程从文本中解码和提取含义,并掌握了人们不理解的单词和段落所带来的情感挑战,而不是放弃或是对文本进行肤浅的理解。与其说学生不懂科学或数学,不如更仔细地观察学生与文本的交互方式,通常学生需要增强SEL技能,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复杂文本的阅读能力。05喜欢学习语言吗?编码可能适合你发表于Nature Research的一项研究发现,学习如何编码更像学习一种语言,而不是学习数学,颠覆了人们以往的传统观念.在这项研究中,没有编程经验的学生被要求学习一种流行的编程语言Python,并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评估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和语言能力。研究人员发现,数学技能仅占一个人学习编码能力的2%,而语言技能的预测能力几乎是前者的9倍,占学习能力的17%。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编程课程经常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数学课程,这个障碍不必要地排除了很多有潜力的学生。06PBL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项目式学习(PBL)是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育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对PBL对社会研究的影响以及二年级课堂扫盲成就的某些方面进行大量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发现,在社会研究和信息阅读方面,总体上PBL组优于对照组。在信息写作中,各组之间的总体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与高贫困、低绩效学区的常规教学相比,研究组进行的PBL版本确实可以提高成绩。但研究者也声明,该研究结果并非对所有版本的PBL或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07学龄前儿童更喜欢丰富的书籍在193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创造了“小科学家”一词来描述幼儿的学习方式:他们以感官探索世界,通过与周围环境互动并观察因果关系来构建知识。牵引力、密度、稳定性,孩子们早在上物理课之前就已经探索了这些概念。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Margaret Shavlik, Jessie Raye Bauer和Amy E. Booth组成的研究团队让3岁和4岁的儿童阅读图画书,并创建了两本有关动物的儿童读物,一个包含因果关系信息,而另一个则因果关系极小。研究人员给每个孩子读了这两本书,问他们更喜欢哪一本书。两周后,他们再次给孩子们看书,看他们是否有一致的喜好。结果显示,孩子们两次都选择了带有因果信息的图画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带有因果信息书籍的偏爱比他们随机阅读时所期望的要高75%。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会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利用这种偏好可能会增加孩子的阅读动机,帮助他们建立终身学习的技能。08高效虚拟教室的秘密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一个团队编写了一份有关在线学习最佳实践的报告。该报告指出,渠道问题(例如获取材料)而不是特定的内容问题(如理解能力的失败)通常是在线学习的最大障碍之一。这一看法呼应了此前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建议远程教学中的教师应该使用一个专用的集线器来处理重要文档,例如作业;通过使用电子邮件或文本之类的一种渠道简化沟通和提醒;并在整个虚拟空间中减少难以阅读的字体等视觉混乱和不必要的装饰。由于这些工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新工具,因此教师应该定期向学生确认可访问性和易用性等问题,并及时询问诸如“你是否遇到任何技术问题?”和“你可以轻松找到作业吗?”等问题, 以确保学生体验平稳运行的虚拟学习空间。09理解一段文字需要多少背景知识?这项实验开始了30年来对阅读理解的研究,并且逐项研究证实了Recht和Leslie的发现:没有背景知识,即使是熟练的读者也难以理解一个主题。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问题,比如更好的解码需要多少背景知识?有没有办法量化和衡量先验知识?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终于揭示了这些谜团。研究人员向3534名高中生提供了44个术语的列表,并要求他们确定每个术语是否与生态学主题相关。随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学生的回答,以生成背景知识得分,表示他们对该主题的熟悉程度。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学生阅读了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并进行了测试以衡量他们对所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结果显示,在背景知识测试中得分低于59%的学生在随后的阅读理解测试中的表现也相对较差,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熟悉某个主题中59%的术语,那么他们理解课文的能力就会“受损”,而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快速提高理解力。阅读不仅仅是知道文本中的单词,还涉及对文本剩余内容进行推断,并且读者拥有的背景知识越多,他们进行推断的能力就越强。10警惕那些“吸引人的细节”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有趣的信息与课程的学习目标无关,很可能会损害学生与特定目标有关的学习。对近70种学习成果的分析发现,平均而言,暴露于诱人但无用的细节的学生的表现要比没有学习细节的学生差。例如,当一位老师开始一堂有关火山的课程时,他兴奋地说:“已知的声音最大的是东南亚一处名为Krakatau的火山发出的声音。当Krakatau在1883年爆发时,据报道听起来像15000枚核弹!你认为火山喷发听起来像什么?”学生们想象力瞬间被点燃,争相回答问题。你一定觉得这是很好的课堂效果,但如果深入研究,你会发现这堂地理课不是关于火山喷发的结果,而是关于导致火山喷发的条件。学生更有可能记得戏剧性喷发带来的毁灭性声音,而不是潜在的地理概念。研究人员将这些吸引人的、有趣的、不相关的信息诱人细节称为“吸引人的细节”。它们可能是文字、插图、照片,动画、旁白,视频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在线资料出现,现在是时候仔细考虑课堂内容和设计的各个方面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会减少学习特定的学习目标吗?参考文献:1. Christian Andr, Brian Mathias, Anika Schwager, Manuela Macedonia, Katharina von Kriegstein,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with Gestures and Pictures Enhances Vocabulary Memory for Several Months Post-Learning in Eight-Year-Old School Children2. Karin H James,Laura Engelhardt,The Effects Of Handwriting Experience On Functional Brain Development In Pre-Literate Children3. Mirjam Ebersbach , Maike Feierabend, Katharina Barzagar B. Nazari,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Generating Questions, Testing, And Restudying On Students' LongTerm Recall In University Learning4. Maurice J. Elias ,Connecting SEL to Academic Outcomes5. Chantel S. Prat, Tara M. Madhyastha, Malayka J. Mottarella , Chu-Hsuan Kuo,Relating Natural Language Aptitude To Indivial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Programming Languages6. Children’s Preference For Causal Information In Storybooks7. Swapna Kumar, Florence Martin, Kiran Budhrani, Albert Ritzhaupt,Award-Winning Faculty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s: Elements Of Award-Winning Courses8. How Much Knowledge Is Too Little? When a Lack of Knowledge Becomes a Barrier to Comprehension9. Kripa Sundar,The Student Engagement Trap, and How to Avoid ItEND

红蜡烛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配套练习题库——才聪学习网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定性研究区别于定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统考2015年研]A.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B.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性C.研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D.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定性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定性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而定量研究关注的是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2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广播节目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名学生分住的200间宿舍中随机抽取15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统考2015年研]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解析】整群随机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划分成群或集体,以群或集体为单位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若干群或集体,作为总体的样本,并对抽中的各群中每一个单位都进行实际调查。题干中的宿舍就是已经划分好的群或集体,题干所述的方法就是从整体200个宿舍中抽取15个宿舍,属于整群随机抽样方法。3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价的分类,这属于()。[统考2015年研]A.外部评价B.内部评价C.事实评价D.价值评价【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外部评价在于评价文献的有效性,它是确定文献效度的工具,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文献是否真实、可靠。文献研究中的内部评价在于评价文献内容的意义和可信程度,强调的是文献内容本身。文献的版式属于外部信息,对其进行鉴别和评价属于外部评价。4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研究,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统考2015年研]A.与理论的分离B.实践问题的解决C.教师的独立研究D.研究结论的迁移【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5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统考2015年研]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解析】①定名测量,用来说明数据的属性;如性别(男、女)、婚否、是否党员,及格或不及格等。②定序测量,无相等单位,无绝对0点,不能加减乘除;如名次。③定距测量,有相等单位,无绝对0点,可加减,不能乘除;如人的智商、初婚年龄、人均生活费用、家庭人数等。④比率测量:有相等单位,有绝对0点,可加减、乘除;如分数、百分比等。6下列教育家中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研究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是()。[统考2015年研]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拉伊【解析】日记描述法,又称婴儿传记,是一种儿童研究方法,它记录了儿童生长和发展的信息,主要是儿童身上发生的新行为或新事情。一部完整的日记描述往往是一部儿童发展生长史。1774年裴斯泰洛齐首创了日记描述法。7某班一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是:72、80、56、87、61、94、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统考2015年研]A.76B.78C.80D.82【解析】中位数是指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的正中间的数。如果是中间是两个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题干中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56、61、72、76、80、87、92、94。中间为76和80,所以中位数是78。8以下关于教育科学定性研究特性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统考2016年研]A.倾向于采用演绎的思维方式B.把自然情景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C.更加关注研究过程,而不只关注研究结果D.资料收集与呈现通常采用文字或图片的方式【解析】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对象,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BCD三项,均属于定性研究的特征。A项,倾向于采用演绎的思维方式属于定量研究的特征,定量研究从开始便更倾向于以理论为基础。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就选才聪学习网

爱季忆

什么是教育研究课题?

教育工程从教育问题的提出出发,以科学解决问题为目标。研究的过程就是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1教育主题的意义。一些专家曾经把一个话题定义为教育科学或教育领域的一个问题实践中。我们认为,从中小学的角度开展课题研究,就是按照规范的教育研究程序和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这一定义是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出发的。这里我们需要澄清一个关于主题“问题即课题”的不恰当的陈述。这句话流传甚广却似是而非。规划中没有研究过的问题不能称为一门学科。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价值不大的问题很难规划成研究课题。2将军来源。一是我们自己精心选择的教育问题。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存在诸多问题,这个课题不是指尖上的,而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法律法规的掌握,选择研究的问题。这类项目通常是在研究和规划之后进行的,然后再进行各种项目的申报工作。研究问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主题,你将拥有成功的一半。从教育现实出发的问题一般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对研究价值的追求也要符合我们自身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否则,虽然该项目的研究价值很大,但研究能力与项目研究能力的差距较大,无法完成。第二个主题是申报。也就是说,根据各级规划办下发的《课题申报指南》选择题目,或者根据列出的范围确定题目。选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使选题具有针对性。三是持续研究的课题。这是一个不断研究教育的课题。在前一阶段,学校或学科都对这一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来解决问题,研究成果已经完成并得到鉴定。这里基础上也可用于申报作进一步研究。第四部分是对引进课题的研究。这类课题已获批准或取得显著成效,其研究成果也有针对性地解决我校或本学科的类似问题,学校或学科以子课题或实验学校的方式向课题组申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