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12月18日讯(记者 刘钰)“2020中国教育资本论坛”今日在京举办。此次论坛以“破浪融合”为主题,由《证券日报》主办。《证券日报》与海通证券联合发布“2020中国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K12在线教育渗透率提升,下沉至三四线城市趋势明显。在高等教育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上市公司在民办高教行业集中度较低。职业教育领域里,稳定就业的政策红利显著。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在线教育发展大大提速。围绕“融合——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破浪——教育行业未来之路”“赋能——机构逐鹿万亿市场”三场圆桌,相关领域专家、分析师与企业代表展开对话与讨论。【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这一年,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重要会议召开,一系列教育文件出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教育理论工作者围绕教育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撰稿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方芳,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马开剑,课程中心副主任赵诗辉,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武秀霞,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妍,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米靖,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彩华。1深入学习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新闻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出版发行。教育部对使用《讲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出全面部署。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展开了深入学习与阐释。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从“政治性、人民性、方向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等6个方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解做好教育工作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翻译出版,为世界贡献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学者建议今后,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课程,纳入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培训,让广大干部师生听得懂、能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覆盖大学生全体。高校要面向教育学学科本科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好“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学者的研究课题。研究视界学者撰文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基础愈加牢固,三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和特征,学者认为,建成教育强国是2035年教育发展远景目标,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使命,深化综合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关键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环节和实现2035年目标的关键举措。学者认为,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也将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阶段。新阶段要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东中西部教育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能满足多样需求、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是总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现代化是主要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是核心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是重要历史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学者建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落实,学者认为,对基础教育来说,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环节,新发展阶段的质量标准正在趋于多样化;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运用不同推进路径,促进所有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增强适应性等。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闻事件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督导与评价,是专家学者的研究“热词”。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制度的“利器”作用,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尽快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着眼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评价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元的,但主要功能应该是诊断性的,长善救失,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重视外部评价、社会评价与学生评价,加强受教育者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要特别突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性,切实建立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要系统研究与建立软性指标的评价机制,补足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短板;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建议教育督导应紧紧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完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评价—公示—整改—问责”机制。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党和国家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新标准。回归教育本体,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出发来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重视社会用人改革、舆论治理,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4“体美劳”助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新闻事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者对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的研究,为学界增添了新话语。研究视界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这些长期以来的教育短板受到空前重视,有利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者认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根本立场与价值追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劳动教育是为人的存在与发展建构社会机制,其意义在于确立了理解教育的新思路,统一了人的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破解学校育人难题的有效路径。《意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综合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学者认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具有独特功能。学校美育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幸福生活,应促成构建新时代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学者建议劳动教育不能泛化,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劳动,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实施劳动教育。要让体育更好地融入生活,学校体育要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走专项教学之路,让学生能融入和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美育不是负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无论实施劳动教育还是体育、美育,都应将其与其他“四育”结合起来。5新时代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新闻事件2020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学者的关切之一。研究视界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学者指出,教材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体现了国家意志及权力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先后经历了“统—分—统分结合”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教材建设合理分工的权力结构。新时代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权力特征、权力结构以及权力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教材建设的权力特征,优化教材建设的权力结构,创新教材建设的权力行使机制,保证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中有效行使,并通过积累本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当前,我国教材建设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课程教材改革深入推进,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高、熟悉教材工作的专家学者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教材建设已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者建议教材建设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铸魂工程。有学者提出,新时代教材建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特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内容要求、途径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统筹把握,实现各学段教材的有机衔接与上下贯通。二是强化大中小学德育与思政课程教材的建设,重点是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四个自信”为核心,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系统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6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新闻事件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和“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研究视界德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推进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者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需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脱节,避免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简单重复。有学者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建立能够进行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的工作机制,通盘考虑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和相互交流研修机制。在标准研制方面,应实现教材编写、审核与编辑人员之间的有机配合。课程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学者提出,高校要在保留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整合、利用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建“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向同行、协同融合的功能机制。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强化高校思政课的属性和使命,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打牢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根基。学者建议学者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教师合作,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享共用的交流机制。7基础教育聚焦公平与质量新闻事件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随之展开。研究视界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有保障”在精准扶贫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控辍保学和乡村教师质量提升得到政策有力保障,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优质教育共享。全面提高育人质量,需要把牢方向,部门联动,内外协同。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健全中小学办学管理机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推动高考内容改革的科学发展,对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特殊教育从完成普及向完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学者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更加强调“能力扶贫”,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教师要积极行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延伸学习等。要解决学校办学干扰太多问题,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高考命题应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随班就读工作应“一县一案”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8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下,研究生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视界2020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深化。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成效评价促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纵深推进。学者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遵循,要在理想信念上增强当代研究生的情怀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让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的引擎。“双一流”建设的评价重点是落实高校主体责任,聚焦大学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要更加关注大学是否为国家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否为创造知识和产生新思想的主要源泉。学者建议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者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以科教融合为基本途径,深化校内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按照内涵式发展对质量和效益的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优化治理结构,厘清治理责任;加强学科建设,建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框架;优创教学机制,注重合作共进;优育本科人才,明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9构建类型属性突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闻事件教育部与山东、甘肃、江西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9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2月,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视界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学者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对劳动力知识结构提出跨界融合的复合型要求。职业教育须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模式智能化、人才培养复合化、学习终身化、产教一体化、治理法治化和发展国际化。还有学者指出,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有学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要在保持自己类型特点基础上,不断强化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拓宽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的通道。还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制度,能够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学者建议“十四五”期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要以提质培优作为根本目标,从战略层面深入思考和确定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加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增效。10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闻事件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9月,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召开。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视界为有效应对疫情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质量线上教学,掀起了一场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的“学习革命”。学者认为,在线教学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关键的是需要制度化、法律化顶层设计,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办法,形成高质量的“工匠型”双师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有学者认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精准实行乡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引领,稳定教师资源;从跨区域联动管理入手,健全乡村教师编制结构;根据不同情况,创建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多元且复杂的,重视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很关键。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学者建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教书育人、潜心育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6版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是一本反映国际教育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国际教育发展的国际华文学术期刊,面向全球发行,在国际教育期刊中率先追求学术化,强调学术理论、实证数据、研究方法、文献引证等,开启和引领了国际教育期刊的学术化,也是世界最早的学院化期刊,本刊古今贯通,中西融会,紧密关注教育现实,为世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本刊所刊载世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窗口,本刊以“评说国际教育热点,透视世界教育冰点,探索国际教育难点,前瞻世界教育视点”为办刊目标,旨在为全世界教育领域的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学术研究成果、营造宽松的学术争鸣空间以及创新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世界教育研究》未来将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学术交流渠道、优化成果表达方式、提高期刊学术品质。常设栏目有世界教育观察、理论探索、热点与冰点、管理与评价、课程与教学、德育与心理、教师教育、班主任工作、学校科研、德育与心理、比较与借鉴、教师教育、学校科研、教育史、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组织与管理、课题成果公报和专题研究。本刊适合于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适合于关注自身发展提高的各级各类教师,也适合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其他人士,本刊常年征稿,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读者来稿。 CAJCED 中国知网综合评价数据库 Article First(OCLC联机检索数据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世界教育研究英文名称:World Ecation Research出版语言:中文刊物类别:出版,教育期刊中文收录:中国知网本刊网站:www.shijiejiaoyu.cn投稿邮箱:shijiejiaoyuyanjiu@126.com
202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教师们不得不将物理的教室转变为虚拟的甚至是混合的教室。研究人员尽可能地搜集各种材料,进行各种实验,以了解在线学习环境中哪些有效、哪些无效。神经科学家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认知……在教育的路上,人们的探索从未停止。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2020年有哪些重要的或者有趣的教育研究,有些可能会颠覆你原本的认知。01请让孩子成为讲故事的人当学生学习一门新语言时,请让他们大声地说出词汇,最好能将其表演出来。采用大声朗读并表演的方式来记忆单词的孩子,几个月后记忆单词的能力几乎翻了一番。研究人员让一群8岁的学生听另一种语言的单词,然后用他们的手和身体模仿这些单词。例如,在学习德语单词flugzeug时,他们张开双臂并假装飞行,表演出飞机的样子。两个月后,这些学生记住新单词的可能性比没有伴随手势聆听的学生高出73%。这是一个提醒,如果想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知识,请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学习它,例如通过绘画、表演或者将其与相关图像配对。02神经科学家再次捍卫书写教学的价值对识字前儿童的大脑扫描显示,手写可以促进幼儿的阅读能力。当孩子们手写字母并尝试读出它们时,至关重要的阅读电路就会闪烁起来,但是当键入或追踪字母时,效果基本上消失了。研究人员研究了七年级的大龄儿童,通过对比他们在手写、画图和键入单词的大脑受到的刺激图像扫描得出结论,认为手写和绘图产生了表明神经元有深度学习的神经追踪。研究人员解释说:“每当将自我产生的动作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时,就会对大脑产生更多刺激,与键盘打字有关的动作则不会以相同的方式激活这些网络,绘画和手写才能做到。”当然,不可能完全让手写代替打字。耶鲁中心说,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发展数字技能,并且有证据表明,技术可以帮助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克服笔记或手写笔迹模糊的障碍,最终使他们将自己的时间用在有天赋的事情上。03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是更好的学习者一项研究认为,某些最流行的学习策略(如突出段落、重读笔记和强调关键句子)并没有那么有效,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产生对学习的问题,并逐步按这些问题提出更多的探索性问题。在这项研究中,学习一个主题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学生在测试中的平均得分比使用被动策略(例如学习笔记和重读课堂资料)的学生高14个百分点。研究人员发现,提出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且可以增强他们记忆所学内容的能力。有很多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提出高效率的问题,比如进行测试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利用一些游戏作为学生提出问题的平台。04社交和情感学习对语言学习的帮助社交和情感学习(SEL)有时被认为只是堆放在教育工作者的盘子上的一件事,但其实它确实可以带来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有关文本复杂性及其实际含义的新研究》这份报告指出,老师可以通过教学生处理挫败感和焦虑感,以及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从最初毫无意义的单词串中寻找意义的问题。该研究认为,SEL能力在解决理解复杂文本过程中的作用是隐含的,该过程从文本中解码和提取含义,并掌握了人们不理解的单词和段落所带来的情感挑战,而不是放弃或是对文本进行肤浅的理解。与其说学生不懂科学或数学,不如更仔细地观察学生与文本的交互方式,通常学生需要增强SEL技能,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复杂文本的阅读能力。05喜欢学习语言吗?编码可能适合你发表于Nature Research的一项研究发现,学习如何编码更像学习一种语言,而不是学习数学,颠覆了人们以往的传统观念.在这项研究中,没有编程经验的学生被要求学习一种流行的编程语言Python,并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评估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和语言能力。研究人员发现,数学技能仅占一个人学习编码能力的2%,而语言技能的预测能力几乎是前者的9倍,占学习能力的17%。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编程课程经常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数学课程,这个障碍不必要地排除了很多有潜力的学生。06PBL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项目式学习(PBL)是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育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对PBL对社会研究的影响以及二年级课堂扫盲成就的某些方面进行大量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发现,在社会研究和信息阅读方面,总体上PBL组优于对照组。在信息写作中,各组之间的总体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与高贫困、低绩效学区的常规教学相比,研究组进行的PBL版本确实可以提高成绩。但研究者也声明,该研究结果并非对所有版本的PBL或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07学龄前儿童更喜欢丰富的书籍在193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创造了“小科学家”一词来描述幼儿的学习方式:他们以感官探索世界,通过与周围环境互动并观察因果关系来构建知识。牵引力、密度、稳定性,孩子们早在上物理课之前就已经探索了这些概念。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Margaret Shavlik, Jessie Raye Bauer和Amy E. Booth组成的研究团队让3岁和4岁的儿童阅读图画书,并创建了两本有关动物的儿童读物,一个包含因果关系信息,而另一个则因果关系极小。研究人员给每个孩子读了这两本书,问他们更喜欢哪一本书。两周后,他们再次给孩子们看书,看他们是否有一致的喜好。结果显示,孩子们两次都选择了带有因果信息的图画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带有因果信息书籍的偏爱比他们随机阅读时所期望的要高75%。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会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利用这种偏好可能会增加孩子的阅读动机,帮助他们建立终身学习的技能。08高效虚拟教室的秘密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一个团队编写了一份有关在线学习最佳实践的报告。该报告指出,渠道问题(例如获取材料)而不是特定的内容问题(如理解能力的失败)通常是在线学习的最大障碍之一。这一看法呼应了此前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建议远程教学中的教师应该使用一个专用的集线器来处理重要文档,例如作业;通过使用电子邮件或文本之类的一种渠道简化沟通和提醒;并在整个虚拟空间中减少难以阅读的字体等视觉混乱和不必要的装饰。由于这些工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新工具,因此教师应该定期向学生确认可访问性和易用性等问题,并及时询问诸如“你是否遇到任何技术问题?”和“你可以轻松找到作业吗?”等问题, 以确保学生体验平稳运行的虚拟学习空间。09理解一段文字需要多少背景知识?这项实验开始了30年来对阅读理解的研究,并且逐项研究证实了Recht和Leslie的发现:没有背景知识,即使是熟练的读者也难以理解一个主题。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问题,比如更好的解码需要多少背景知识?有没有办法量化和衡量先验知识?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终于揭示了这些谜团。研究人员向3534名高中生提供了44个术语的列表,并要求他们确定每个术语是否与生态学主题相关。随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学生的回答,以生成背景知识得分,表示他们对该主题的熟悉程度。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学生阅读了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并进行了测试以衡量他们对所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结果显示,在背景知识测试中得分低于59%的学生在随后的阅读理解测试中的表现也相对较差,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熟悉某个主题中59%的术语,那么他们理解课文的能力就会“受损”,而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快速提高理解力。阅读不仅仅是知道文本中的单词,还涉及对文本剩余内容进行推断,并且读者拥有的背景知识越多,他们进行推断的能力就越强。10警惕那些“吸引人的细节”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有趣的信息与课程的学习目标无关,很可能会损害学生与特定目标有关的学习。对近70种学习成果的分析发现,平均而言,暴露于诱人但无用的细节的学生的表现要比没有学习细节的学生差。例如,当一位老师开始一堂有关火山的课程时,他兴奋地说:“已知的声音最大的是东南亚一处名为Krakatau的火山发出的声音。当Krakatau在1883年爆发时,据报道听起来像15000枚核弹!你认为火山喷发听起来像什么?”学生们想象力瞬间被点燃,争相回答问题。你一定觉得这是很好的课堂效果,但如果深入研究,你会发现这堂地理课不是关于火山喷发的结果,而是关于导致火山喷发的条件。学生更有可能记得戏剧性喷发带来的毁灭性声音,而不是潜在的地理概念。研究人员将这些吸引人的、有趣的、不相关的信息诱人细节称为“吸引人的细节”。它们可能是文字、插图、照片,动画、旁白,视频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在线资料出现,现在是时候仔细考虑课堂内容和设计的各个方面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会减少学习特定的学习目标吗?参考文献:1. Christian Andr, Brian Mathias, Anika Schwager, Manuela Macedonia, Katharina von Kriegstein,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with Gestures and Pictures Enhances Vocabulary Memory for Several Months Post-Learning in Eight-Year-Old School Children2. Karin H James,Laura Engelhardt,The Effects Of Handwriting Experience On Functional Brain Development In Pre-Literate Children3. Mirjam Ebersbach , Maike Feierabend, Katharina Barzagar B. Nazari,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Generating Questions, Testing, And Restudying On Students' LongTerm Recall In University Learning4. Maurice J. Elias ,Connecting SEL to Academic Outcomes5. Chantel S. Prat, Tara M. Madhyastha, Malayka J. Mottarella , Chu-Hsuan Kuo,Relating Natural Language Aptitude To Indivial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Programming Languages6. Children’s Preference For Causal Information In Storybooks7. Swapna Kumar, Florence Martin, Kiran Budhrani, Albert Ritzhaupt,Award-Winning Faculty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s: Elements Of Award-Winning Courses8. How Much Knowledge Is Too Little? When a Lack of Knowledge Becomes a Barrier to Comprehension9. Kripa Sundar,The Student Engagement Trap, and How to Avoid ItEND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经国家教委批准,国民教育教育学术期刊(半月刊),国内发行号:CN10-1390 / G4,国际发行编号:ISSN 2096-224X。这本杂志专门针对开发管理,教学研究,在科研创新和教师培训等领域,我们将展示我国的学校教育和科研成果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方面交流新思路新的经验,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研究题。现在面向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呼吁科学和工程学作者和研究生发表论文。主要栏目:教学管理,教育研究,专题报告,著名专家访谈,教学学习欣赏,教师教育,教育成就,德育与心理学,国际交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书评,师生互动,热点关注。稿件要求:1.稿件内容应包括:文章名称,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文献。2请附上作者的详细邮寄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3.摘要应准确总结全文,长度为200到300个字,请勿使用“本文,作者”之类的主题。关键字与35为宜。正文字应在3200-3500字左右。全文共约3800个字。4.手稿必须正确标有参考文献。该期刊采用文章结尾(稿件中具体内容的说明可以使用页面注释),以便编号。描述格式符合“信息和文档参考文件描述规则“ GB / T7714—2015执行。示例如下:[1] 陈登原. 国史旧闻: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00:29. 5.如果稿件是研究项目或资助项目的结果,请注明批准时的项目名称和编号。6.该期刊的审阅周期为7至15天。为了使稿件通过审阅被接受,该期刊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作者。我们不会回复不可接受的手稿。如果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任何答复,则作者可以亲自处理该手稿。7.本期刊有权编辑,删除和修改要使用的手稿。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向本期刊提交的任何论文均应视为同意接受该期刊的授权版本单位使用。8.所有提交给该期刊的手稿必须是作者的原创。如有窃,恶意篡改等,作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者的详细地址应在论文底部注明[示例:××省××城市(区,县)××道路××××学校××接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邮件。这样我们可以迅速和迅速地与您联系。 ·如果您的文章被采纳,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排版费,并希望广大作者能理解!
【思想汇】编者按近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方面面。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研究急需调整研究范式。本版作者认为,教育研究队伍要走出传统研究的惯习,围绕教育场中的实际问题做实证研究,构建循证教育体系以推动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学科研究的惯习与教育实践需求错位学科研究一般聚焦于一门学科的概念、表述体系和基本原理,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与其他多数研究领域一样,我国现代高水平教育研究也发端于高等学校,沿此惯习,当下许多教育研究仍体现为浓郁的学科研究的特征。其一,相当数量高层次研究选题基于研究者的学科立场和学术研究优势,而不是基于教育实践者的真实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层次课题管理部门允许申报者自主确定课题参与立项竞争。这使具有良好学术训练经历和较丰厚学科研究积淀的高校教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据统计,近些年多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项目是由高等学校承担的。高校教师承担课题有其自身学术优势,但却存在忽视研究课题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的倾向,这与他们学术型成长经历和担负高校分科型教学任务有关。另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绝大多数教育实践问题是综合型的,特别是诸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高考改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以及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等教育难点问题,关涉到不同层级政府的责权划分,具有不同发展优势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再分配、城乡统筹发展、国民教育价值取向变革、教师法律权利边界确定等多个领域,仅仅由高校教育学科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来突破这些教育实践难题是有困难的。其二,应用性指标在研究项目的结题评审中应有的地位缺失。论文、专著出版的级别以及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学术规范性,是目前项目结题评审专家们普遍关注的要点,但对能否真正能解决教育实践问题评审不足。这也是为什么10年来全国各地结题的省部级以上教育研究项目数以万计,但让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感到可用的成果并不多。简单的“科学主义”与教育的复杂性错位以经典物理科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自十九世纪兴起以来影响深远,其典型特征是,认为事物运行和发展过程是确定、有序、可逆的,表现出对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或具有线性特征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盲目崇拜。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忽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试图用简单思维方式解释复杂教育问题的做法也相当普遍,比如:有人随意放大一种教育要素对整个教育发展的绝对性影响,提出“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的判断;有人忽视教育任务和教育资源条件的差异性,简单套用统一的生师比来评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生师比的合理性。用简单的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结论,虽然看上去“干净利索”,但由于不能准确揭示教育问题发生的复杂内在机理和外在制约条件,所以不可能生成出准确的改进建议。理想取向与教育的现实状态错位教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理想取向与教育的现实状态的错位的表现形态是,聚焦应然性研究,只是描述理想状态下的教育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形态以及资源供给水平,而很少结合我国各地教育实际状况,提供从不理想的现实状态迈向理想状态的具体改进路径和实施策略。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教科书大部分都是按照这种理想模式编写的。这是许多教育学教科书看上去“挺有道理”但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重要原因,也是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快地适应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现实学校中的教育要素如教师、学生、教育设施都不是按照教科书所期望的理想状态配置的。两种研究的区别在于,应然性研究可以从容止步于种种理想化的设想,而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是复杂的,它要综合考虑发展目标设置的合理性问题,现实教育要素水平以及推进过程中人们可能获得的资源、制度和政策条件,是研究者必须深入到教育实践中经过多方合作和反复尝试才能完成的。教育研究必须围绕现实探寻答案为了匡正上述三种错位,当代中国教育研究必须探寻新的立项依据、研究组合方式、研究展开进路以及新的评价标准和话语方式。第一,回归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轨道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教育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实践标准的视域中,合理地处理好学科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只有回归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有效认识链条上,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实践证明,许多难点问题,只有提升到更高理论层次上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解决,例如,对教育部所属高校招生名额省域分配问题,就存在“按人口数量分配”“按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需求分配”“按各省、直辖市对中央财政的贡献分配”和“尊重历史沿革”等不同理论观点。这说明只有以现实教育问题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其在实践中的真实状态,透视并在更高的层面解决相关理论问题,才能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具有坚实理论依据的具体对策。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科才能不断吸收到富于时代气息、有助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新理论。为此,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单位应适当压缩自主立项项目,主要投放从教育实践中征集到的急需课题;支持理论工作者与高水平实践工作者联合攻克长期难以解决的重要难点问题,并在立项时要求课题组设计实践过程,明确实践单位,预估实践效果;要求重要课题结题时必须提供引领解决相应实践问题的证据,并将实践效果优劣作为评价研究质量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指标。第二,按照复杂科学的原理和话语方式,解释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复杂具有普遍性,简单只是复杂的一个特例或构成环节,正如法国哲学家莫兰所说的,“简单的东西,不再是任何事物的基础,而只是在复杂性之间的一个过渡的环节。”首先,要承认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它是由稳定要素与不稳定要素、可预见事件和随机生成事件、单一因果关系与多元共同影响关系、相似特征与差异化特征、连续发展的有序性与无序性(如某些断裂性事件)共同构成的,表现为多要素影响、多样态构成、多种发展路径共存的存在和发展样态,因此教育研究不应再满足于现状批判和对小局域内教育要素间关系的简单描述,而是要准确判断每种状态存在的历史与现实依据,评估其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作用,揭示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判断其合理性构成特征并预见其发展趋势。其次,要用新的学术词汇和话语方式表达复杂科学视域下的研究成果。在简单事物观视域下,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表述,一般使用公式、公理以及决定、必定等词汇和话语方式,以明确事物运行和发展的确定性、有序性和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显然这些词汇和话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研究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育研究领域契合复杂科学的词汇至少包括:概率、随机生成、博弈、多元分析、趋势预判、差异评估、自主适应、系统协同、整体观照、边界探寻、匹配分析、价值偏好、多重路径、潜能识别、优化选择、危情干预、非连续性事件等等,这种话语方式更能恰当反映复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本质属性,如对体罚效果的判断是,“通过体罚获得好的教育效果是一个低概率事件”。第三,把研判不同区域和学校教育要素构成的现实特征以及探索达成预定目标的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作为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在研究立项体系中,划分出一类推广应用研究,鼓励优秀结题项目特别是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做好后续推广应用研究,从而在制度设计和立项规划层面上引导高水平研究关注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以有效促成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性转化。此外,当代教育研究还要从我国教育要素和资源供给的差异化特征出发,透彻解析研究对象的现实存在特征,分级分类制定个性化实践路径和发展策略。(作者:傅维利,系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1日 13版)精彩推荐:提升教育智库的循证研究能力课堂之外的教育远比课堂教育重要用终身教育思想发展职业教育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教育部7日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搭建全国教育调研平台,聚焦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情况和重大现实问题,协同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除搭建全国教育调研平台之外,意见还提出,要积极搭建全国教育数据信息平台,建立全国教育数据公开共享机制;搭建国外教育信息综合平台,密切了解跟踪国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完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统筹管理和使用各级各类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意见指出,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有效方式和途径,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教育之于个人的发展,之于国家的未来,其意义都是不言而喻。世界各地专注于教育研究的各种机构组织,专家学者有许许多多,每年也都会有许多关于教育的新见解和警示故事,2019年当然也不例外。关注教育发展,下面分享几个2019年教育研究里的亮点内容,一起来看看吧!01要记住一些东西,就把它画出来(但是不要涂鸦)人们早就知道,画画可以帮助人们记忆。绘画优于阅读或写作等活动,因为它迫使人们以多种方式处理信息:视觉上、动觉上和语义上。在知识的学习和保留方面,绘画很容易击败阅读,写作或听力。但是2019年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是以涂鸦的方式,那么他们会记住的东西很少。研究同时也解决了一个很大的误解:“涂鸦是不一样的绘画。”有什么区别呢?自由形式的涂鸦通常会干扰所学内容。至少有六十年的研究表明,注意力分散会损害学习。但是,绘图可以加强正在研究的内容(例如,绘制草图并做标记),同时进入大脑的视觉、动觉和语言区域,从而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编码。资料来源:Meade, Melissa E., Wammes, Jeffrey D., Fernandes, Myra A(2019)Comparing the influence of doodling, drawing, and writing at encoding on memory.02男孩和女孩的数学回路看起来是一样的在以往的认知中,人们常觉得“男生比女生更擅长数学”,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先进的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继续推进我们对人类大脑的理解。在分析了104名3至10岁的儿童在观看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大脑回路后,神经科学家发现,与数字认知相关的顶叶区域的神经活动在不同性别上几乎是相同的。研究结果倾向于证实,数学成绩上的性别差异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过去研究的支持。过去的研究表明,数学方面的性别差异在其他文化中并不那么明显,在一些国家,比如芬兰和韩国,性别差异往往反过来倾向于女孩。资料来源:Alyssa J.Kersey, Kelsey D. Csumitta & Jessica F. Cantlon(2019) Gender similarities in the brain ring mathematics development.03艺术教育的价值超乎想象艺术提供的认知、学术、行为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简单地学习如何演奏音乐或在戏剧中表演场景。莱斯大学对10000名三年级至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重大的新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扩大学校的艺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增强学生对他人的同情心,并减少违纪行为。根据2019年发布的一项针对30000名学生的为期10年的研究,此类项目的好处对于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尤为明显。资料来源:Winsler, Adam,Gara, Taylor V.,Alegrado, Alenamie,Castro, Sonia,Tavassolie, Tanya(2019)Selection into, and academic benefits from, arts-related courses in middle school among low-income, ethnically diverse youth.04学习障碍强调早期干预和教师培训未能及早发现和支持学习障碍的学生,可能会带来可怕的长期后果。在2019年的一项综合分析中,研究人员强调需要提供与早期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相适应的干预措施。在一个令人吃惊的案例中,研究发现对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干预如果是在二年级而不是三年级,则其效果是后者的两倍。但是,根据最新的专家报告显示,只有17%的教师表示,他们觉得自己通过认证项目得到了充分的培训,而在缺乏良好信息的情况下,误解就会根深蒂固。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学习障碍反映的是缺乏动力,而不是大脑发育的差异。为了支持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我们还需要解决那些可能阻碍他们发挥潜力的普遍误解。资料来源:Grigorenko, E. L., Compton, D. L., Fuchs, L. S., Wagner, R. K., Willcutt, E. G., & Fletcher, J. M. (2019)Understanding, ecating, and supporting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50 years of science and practice.05更多的“zzz”可能会产生更多的“A”当西雅图学区将高中开学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时,学生每天多睡了34分钟,他们的成绩提高了约5%,缺勤率则下降了7%。这项新研究强调了传统的高中开始时间(与青少年的自然生理节奏不符)会导致身体,心理和认知健康的问题。虽然以前的研究依靠轶事或自我报告的证据来建立睡眠,学习成绩和学校上学时间之间的联系,但这项新研究是第一项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它量化了推迟上学时间对高中生的实际益处。资料来源:Gideon P. Dunster, Luciano de la Iglesia, Miriam Ben-Hamo, Claire Nave, etc.(2018)Sleepmore in Seattle: Later school start times are associated with more sleep and better performance in high school students06纸比屏幕更有优势,但去除了一些考虑因素北达科他大学的教育学教授Virginia Clinton分析了自2008年以来发表的33项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在纸上读到的东西往往比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和电脑等数字设备记得更多。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数字设备的许多固有优势,比如超链接、评论和多媒体,被去除了,以便两者的“直接比较”。此外,研究承认,纸张的实际优势“相当小”。最新的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增强笔记记录功能,鼓励学生协作阅读,还可以加入随堂测验等,所有这些都能明显地让数字阅读变得更有优势。资料来源:Virginia Clinton(2019)Reading from paper compared to scree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07对“成长型思维”的肯定去年,一项大型荟萃分析测试了教育领域最流行的理论之一——成长型思维,发现采取成长型思维干预措施的益处“微弱”。但是一项新的全国性研究,该研究涵盖了12000多名九年级学生,给了这个理论注入了新的生命。与之前的研究不同,新的研究采用了多管齐下的方法。学生们被教导了一个强有力的隐喻:“大脑就像一块肌肉,在经历了严格的学习后会变得更强壮、更聪明。”他们也反思自己的学习,并对那些正在努力学习的学生提出了建议。结果呢?学生们的成绩小幅提高了0.1个百分点,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参加高等数学课程的可能性增加了9%。而在学业上有风险的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阻止了11%的学生脱离毕业轨道。资料来源:David S. Yeager, Paul Hanselman, Gregory M. Walton, Jared S. Murray, etc.(2019)A national experiment reveals where a growth mindset improves achievement08颠覆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在美国的许多学前班课堂中,老师只是单纯地教孩子辨认形状或者字母,或者让他们安静地坐在垫子上听故事。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逐渐推翻传统的早期教育模式。这些新的研究表明:当孩子们学习某种技能(例如集中注意力)时,如果老师运用游戏或者对话的方式促使他们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些孩子未来在社交和学业上都会有更好的表现。专家表示,为了正确地教育孩子,任何学前教育项目都需要至少关注两种基本技能:执行功能和口语技能。
近日,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孙光友的新著《让教师与美好相遇》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作荣获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双百工程”优秀著作奖,是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的项目。此前,“美好教育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被列入湖南省职业院校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美好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的应用》荣获2017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让教育与美好相遇》荣获第四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著作类优秀成果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杂志、岳阳日报、长江信息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推介了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探索美好教育的成果。内容简介该著作在美好教育的框架内研究如何改善教师生态。主要内容分为条件保障篇、修身篇、教育教学篇、班主任工作篇、专业成长篇和业余生活篇共六辑。以其全新的视角,从人生角度思考教育,从教师生态角度思考教师队伍建设,不做纯理论阐述,不追求高大上,多从教师生活当中的现象入手,内容鲜活,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兼有散文和评论笔法,语言生动,文风朴实。名家推介语孙光友校长的这部著作,探索了新时代教育转型期的教师成长样态,从理论上确立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厘清了教师工作与教师人生的关系,明确了教师人生与学生人生的关系;在实践中为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育民生,激发生命自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路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教所原所长,荆州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 董泽芳美好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是改善教育生态,让教育生活成为美好生活。孙光友校长这部著作在美好教育的框架内研究如何改善教师生态,从人生角度思考教育,从教师生态角度思考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不少卓有启发的见解,内容鲜活,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主编 刘铁芳教师是引领学生通向美好未来的航标灯,也是促使学生走向美好生活的推进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张良田 《让教师与美好相遇》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表现在:首次系统阐述了美好教育的教师“美好性”,即在内涵结构上如何获得美好的形态与表现,在教育主体上如何实现全体全面的自由发展,在途经与方式上如何实现美好发展与价值创造。——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教授,研究生导师,文化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首届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刘创大凡开创一个理念,除了有深厚的学养外,还必须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情怀。孙光友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他在校长岗位,诗意地提出美好教育理念:要让教育美好起来,先要让教师美好起来。这无疑给中国教育界吹来了一缕清爽的风!作为一名资深校长,孙光友既是美好教育理念的开创者,更是践行者,从这点上来说,这本书就有了标本意义!——著名作家、岳阳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刘子华如果说智者有哲学思辨,能在繁杂的现实里厘清一个职业的本源价值,推演出一种职业人的精神实体,那孙光友校长绝对立在智者之巅,他是以教育家的样子出现在智者圈的。教育家最需要的是思想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孙校长找到了制高点——美好教育理念的开创,让教育美好生活,让美好丰盈教育。他领着一群人寻求心灵深处崇真、向善、尚美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择高处立,涵养精神铸造品格的过程,这无疑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最需要的。思想留痕,智慧无价,此书当倍加珍惜。——教育部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项目专家、湖南省特级教师、华容县马鞍山实验学校校长 周艳专注美好教育,共创美好生。感谢关注、点赞、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