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儿子七岁,到学校上了一学期课后,似乎是多少明白了一点什么是学习。记忆一些东西,是学习中必然的一件事情。大概是同学中也有玩魔方的,一天,儿子回家来就要求我教他魔方。这次,他对记忆公式并不反感,简单一点的公式,如‘五转四回公式’‘小鱼一’'小鱼二’,用两三天就记住了。他一边嘴里念叨‘右上’‘后左左’等,一边手上飞快转动魔方,从还原顶面到还原侧面再到底面,进步很快。有一个特别长而复杂的公式,他记不住,又几近崩溃地来找我。我用笔在纸上写下每个步骤,让他看着步骤练,练了七八次,记住了。当第一次亲手全程还原一个三阶魔方,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但我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悲哀。因为我看出来,这完全就是一个机械记忆的过程,与背下乘法口诀是一样的,与推理、计算、空间、观察等能力毫不相干。而他在记忆这些公式时所花的时间,也并没有少到哪里去。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平庸的小孩?!这可真够令人沮丧的!拧魔方能锻炼脑手协调性接下来的进展似乎越来越能说明这一判断。他能对公式对应的标准形式正确还原,一旦稍有变异,就不知道怎么办。他也不愿再学另外的那些能加快还原速度的公式。能还原就行了,他说。不过,他手上的动作倒是越来越快。如果说拧魔方能锻炼小孩子的脑手协调性,我想这种说法是对的。最强大脑赛场上那些高手,也往往是十多岁的少年的动作敏捷性高于大学生或研究生,如凡正阳、娄云皓。今年参加最强大脑的娄云皓(右)三阶魔方,他最快的还原速度是1分24秒。我给他录了像,发到班级群里,有点洋洋得意。但这似乎并不能证明什么。一个月后,我给他买了二阶魔方。网上说,二阶魔方还原,只需按三阶魔方简化就行。我研究了一下,这个说法是基本成立的。但他还是不能推演,甚至按网上视频学也没学会,只能由我演示,他在旁边依照每个步骤逐一掌握,记不住就写在纸上,多练几次,终于能还原了。又在同龄人面前炫耀起来。二阶魔方时间来到八岁,二年级。学校暑假布置了一个作业:学会还原三阶魔方。于是,儿子重新找出自己有些尘封的三阶魔方,开始还原。我当场崩溃。他已经忘了大部分公式,不能还原了!更谈不上推演,计算。接下来又说数独。七岁时开始练,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从一颗星难度练起。数独练习小册子低级难度的数独弄清规则后,能完成大部分低级难度的‘牛刀小试’题目。完成一题就大夸海口,真是太容易了!拍照发到班级群里,数学老师也表扬了,自然是不可一世。坚决要求挑战五颗星最高难度!高难度的数独‘华山论剑’挑战失败,受到打击……又要做四颗星的,又失败,沮丧……又要做三颗星的,照样失败,悲伤……再做两颗星,还是不能完成,做到一半跑掉了,不感兴趣了。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已经进行到第七季。这个节目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喜欢看的问题,而是处于不能不看的状态。原因很简单:那些脑力比拼项目,我大多无法完成。这让人感到沮丧甚至害怕,原来世上真的有这么多人的智力远远超过自己!这个节目诞生之前,我一直坚信,这世上即使有人比我聪明,也只是聪明一点点而已,或许后天努力就可以予以弥补。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我想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赶紧承认吧,我们永远达不到陈智强、杨易、娄云皓那样的智力等级。但这事不是你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聪明就完事了,因为你还有孩子!作为一种偶尔一起看‘’最强大脑‘’的附属产品,我家的小孩也被我试验了两个项目:魔方和数独。试验过程中,我的心情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无限崩溃!三阶魔方先说魔方吧。两年前,我买来两个三阶魔方,自己一个,六岁的儿子一个。为了教孩子,首先自己要懂。那么大人先学吧。好在网上都有魔方教程,我用了三个晚上,终于记住了三阶魔方还原的五六个公式,并练到了手法熟练。孩子在旁边看,看一会儿就要抢过去玩,轮到自己还原时却又不知所措。我告诉他要记公式,他始终记不住。这时小学课业开始了,他忙作业什么的,第一次练习三阶魔方还原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这第九章和第十章在招教考试中往往只有一两道题的出题量,得不到大家的重视。但是里面涉及到的课外、校外活动与教育研究又是在论述题中加入的新考点,所以大家还是需要把这个分数给拿下。和别的考生的差距往往就在于自己有没有对知识点的全面把握。第九章 课外活动与三结合教育单选题1、( )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学校在采取比较重大的措施时,要通过这种方式征求家长意见。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独立谈话解析:B AD是针对学生个人进行的常用手段。C委员会只是代表了一些人的观点,不能为做重大措施征求家长意见的方式。虽然家长会召开的次数不多,但是胜在作用很大。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解析:B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活动的补充(不是延伸)。其他选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需要参加课外活动,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自主性 B伸缩性 C自愿性 D随意性解析:C 自主性是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和辅导者。4、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这反映的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丰富性 B多面性 C灵活性 D开放性解析:D也叫广泛性,内容不限地点不限。灵活性是形式多样多选题1、实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A有明确的目的 B学生起主导作用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D要因地、因校制宜解析:ACD 学生应当起到主体作用。2、下列课外活动中,属于群众性活动的是( )A演讲比赛 B书法兴趣小组 C公益活动 D参观科技馆解析:ACD 群众性活动主要就是面向多数或者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调查和浏览,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3、下列反应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解析:BCD 期望偏高学生会有心理压力。4、下列课外活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C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 D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解析:BCD 选修课是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的活动。第十章 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单选题1、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行动研究法 B质性研究法 C观察法 D教育叙事研究法解析:B 行动研究法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和本单位成员共同合作,确定主题进行系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是计划、行动(核心)、考察和反思。如同组备课。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是直接的感知。教育叙事研究法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真谛。发掘的是教师讲述故事的教育思想。2、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是( )A确定研究对象 B提出假设 C选择课题 D收集资料解析:C 教育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文献检索(避免已经有人写了,重复劳作)—提出研究假设—定制研究计划—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撰写成文3、在教育研究中,有一种研究主要关心的是特定教育活动的本质及其意义、强调研究的情境性和甚多挖掘,而不太关注结果的普适性。这种研究是( )A思辨研究 B实证研究 C质的研究 D量的研究解析:C 质的研究又称实地研究或者参与研究。量的研究重视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整理。思辨研究是对思维的考察。实证研究需要明确的事实基础作为论证。4、要求以班级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采用的一般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多段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分层随机取样法解析:A 整群就是把班级作为一个单位。5、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A全结构式观察 B准结构式观察 C半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解析:A 结构式观察是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事先设置好观察内容和项目,印制好观察表格和卡片,在观察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观察和记录。程序标准化和内容结构化能够获取大量详实的记录,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但是缺乏灵活性,无法处理好偶发事件。6、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调查属于( )A现状调查 B预测调查 C发展调查 D相关调查解析:D 相关调查研究是的不同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特点和规律,考察他们是不是有联系且联系的程度如何。如学生的智力与成绩、互联网和品德教育等。多选题1、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依据调查的对象,教育调查分为( )和个案调查。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问卷调查 D抽样调查解析:ABD 2、教育科研的任务是( )A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B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C创建学校特色D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E预测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解析:ABDE3、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A勒温 B斯腾豪斯 C埃利奥特 D凯米斯解析:ABCD 行动研究在20世纪50年由勒温和柯雷推广,在美国盛行。70年代发展到英国,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和埃利奥特;80年代是凯米斯和格兰迪和卡尔。到此,教育学的基本练习题和能力提升题都整理完了。祝大家在教育学中一马当先,考的都是我们一起做过的、理解的题。
李海林上海市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教师的职责不是两项,而是三项,这就是教书、育人、科研。其中,教科研对中小学教师意义重大,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领导说过没有“论文”就不能评高级职称?是因为新课标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似乎是,似乎又不是。以我个人的体会来看,科研对中小学教师的意义,远不是这么简单。它关乎我们的职业,关乎我们的生存状况,更关乎我们个人的幸福与人生意义。可是,老师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做教科研?今天,我分享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给一线老师们一些参考。科研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秘密的钥匙我听一位教研员说,有的地方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非要有论文不可,有的教师为了发论文使出了浑身解数,苦不堪言。言下之意是做教师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只要教好书就可以了,发论文实在是多余。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教师评职称,一定要有什么级别、多长篇幅、在哪些刊物上发表的所谓“论文”,的确过于机械,甚至过于苛刻。但是,对教师提出科研上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教好书的同时搞点儿科研,却并不过分,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要搞好教学工作,科研是条件之一,而且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表面上看来,我们天天备课、上课、批作业、出试卷、改试卷,似乎没有什么可研究的。教材已经很熟了,备课、上课的程序和步骤也都非常了解了,至于批作业、改试卷,则更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也许你说的都对,但有一个关键你没有说到,那就是学生。你说到的这些东西,也许教了几年书就熟了。一般来说,教材不会年年变,上课也是有套路(不是有“教学模式”一说吗)的,作业、试卷就更是很少变了。然而,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对象——学生,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有些什么变化呢?怎么应对他们的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哪些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哪些有消极的影响?这些,我们都可以完全不管吗?这是肯定不行的。我感到,要教好语文,关键在于搞清楚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所想的东西哪些是语文课可以利用的,他们需要的东西哪些是语文课可以提供的,他们哪些不好的倾向是可以通过语文教学给予提醒,进行纠正的。你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文吗?你知道学生喜欢你怎样讲课文吗?你知道学生最想听你说什么吗?你能用一句话打动学生吗?你能把那些打动过你的文章教给学生,也打动他们吗?如果你没有打动学生,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你知道原因的话,那么你知道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打动他们吗?等等。这些问题不就是我们要关注的吗?如果我们都没想过这些问题,我们能上好语文课吗?而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当然就要研究。我们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变化,要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变化调整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甚至改变自己的一些教学习惯,改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行得通、还有点儿效果、用起来也顺手的“老办法”“老套路”。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所谓科研,就是做工作之前想想学生需要什么,猜猜学生会怎么样;做完工作之后再想想,学生是如我所想、如我所猜的那样的吗?如果是,记下来;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清楚了再试验一次。这一次想对了、猜对了,记下来,并且告诉别的教师。这就是科研,记录的文字就是论文。真的,科研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在教学中真的这么做了,你的科研水平就会提高,你的教学也会大变样。你会发现,过去许多让你头痛的事,其实很容易解决,因为你掌握了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秘密的钥匙。因此,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教师的职责,不是两项,而是三项,这就是教书、育人、科研。其中,教书是中心,育人是目标,科研是基础。老师如何选择科研论题?围绕现实任务选择论题。师对科研工作往往有很大的误会,觉得科研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很遥远,说起科研,想到的往往是那些自己很陌生的事情。总之,他们认为实际工作做的是一套,科研工作做的是另一套。其实这是错误的。科研是什么?就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实践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就来研究它,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科研论题。围绕现实任务选择论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领:分解任务 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系统性很强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那么,我们选择哪一点作为研究论题呢?很多教师直接选择任务本身做研究论题。比如,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开选修课,好,我就研究如何开选修课吧,论题就是“如何开选修课”。如果是这样,选定论题之日,就是科研失败之时。因为这个论题太大,无法入手。如果我们围绕开选修课这个任务选定研究论题,那么第一步,要将这一任务分解成许多环节、许多要素或许多层次,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最迫切也最容易入手的作为研究论题。如果你是任课教师,学校下达任务——下学期要开一门选修课,那么,第一个问题是开什么内容的选修课;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评价选修课教师;第三个问题是它与必修课是什么关系;第四个问题是开多长时间,选哪些内容;第五个问题是需不需要教材;第六个问题是以什么形式开;第七个问题是需要什么条件;等等。你可以把这项任务分解成这些问题,然后选择你认为最迫切、最重要或最容易的入手。比如,首先研究开什么内容的选修课。在确定内容之前,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根据什么确定选修课的内容。可以查资料、翻文献、找理论、寻案例,大致确定几条依据,然后再研究选修课的内容。这就是研究,写下来,就是论文。例如:高中(或初中、小学)语文选修课内容研制的基本方法;高中(或初中、小学)语文选修课内容研制要考虑的几个问题。这就是很好的题目。完成了这个论题,再选择其他论题一个一个研究。例如:选修课教材的编撰与使用;选修课与必修课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选修课的开放性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的专长与选修课的个性化特征。将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了,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教师围绕现实任务开展科研时,往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撇开具体事务,选一个很大的论题,比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设选修课”。其实,这样的论题普通教师一般很难下手。因为要真正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设选修课”的问题,需要对整个学校的课程体系有宏观的了解与把握,对课程理论有比较系统的研修,而且有必要对一段时期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有所了解,甚至对学校目前的师资队伍状况有所了解。我们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二是沉溺于具体事务中,把事务性的工作安排问题拿来做研究论题,例如“教案自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这个论题没有多少内容可以研究。“教案自主”涉及教案管理问题,怎样写教案是应该由教师自主,还是应该由学校统一提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事务性问题,作为科研论题,含金量太低。又如“统一备课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论题看上去很实在,其实也没有多少科研价值,因为到底要不要统一备课,与学校的条件、教师的习惯有很大关系,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安排,研究不出多少道理来。要想避免这两个错误,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例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设选修课”,可以改为“新课程背景下选修课的系统性设计研究”,这样是不是更容易入手?又如“教案自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可以改为“教案改造的目的、形式与方法”“校本教研与集体备课”,这样是不是更有意义、更有分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围绕现实任务选择研究论题,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老师们可能有个误解,认为这样的论题对理论性的要求可能不高,主要是讲操作,研究时把自己是怎么做的说说就可以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其实,越是实践性强的研究,对理论性的要求往往越高。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越是接近实践工作的研究论题,其综合性特征往往越明显,能够直接用来解释它的理论往往越难以找到,我们选择这样的论题做研究,就越需要从最基本的内容入手,就越需要对许多事实和材料做出第一层级的解释,也就越需要一些原创性的研究。没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就很难真正发现实际工作中的研究论题,即使发现了,也很难真正展开研究。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对你要研究的实际问题命名的问题。如果命名不妥当、不准确,研究往往就会走偏。比如,语文新授课与语文复习课在目标、内容、课堂结构、活动走向方面是不一样的。现在要研究语文复习课的特点,有两个办法。一是将这些特点分开研究,但这样研究内容显得松散,研究视角也不统一,研究就很难深入下去。二是把要研究的东西命名为“课型”——“语文复习课型”。这样研究的问题就聚焦了,同时“课型”也是一种研究视角,是从课堂形态的角度来研究的,这样的研究很容易出新意,也容易深入下去。老师写教育叙事需要注意哪几点?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以教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叙事研究常用到以下写作方式:记叙文。这是最常见的写作方式;日记式。这是使用起来最方便的一种方式,尤其适用于长篇叙事研究;自传体式。即教育自传。这种写作方式特别适用于有长期写作计划的教师;书信式。常用于教师培训。它可以给人一种亲切感,让老师们容易接受;随笔。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多发一点儿议论。写叙事研究的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般来说,单篇叙事研究不宜太长,两千字以内比较适合;第二,一篇叙事研究只说一个故事,表达对一个问题的体验和感受;第三,情节不要过于复杂,因为过于复杂的情节会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情节本身,与表达主题没有很大关系的情节可以一笔带过,也可以略而不谈;第四,如果涉及自己或他人的隐私,则要特别注意保密,或隐去真名,或对隐私加以模糊化处理,总之不得伤害他人,不要伤害自己;第五,叙事研究涉及很多心理性内容,这就容易发牢骚,虽然叙事研究要真实,但写作态度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第六,可以谈自己的感想,但不宜下结论,因为下任何结论都必须经过论证。而叙事研究是用故事直接说明道理,它实际上只具有或然性。下结论不是叙事研究的任务,它只是用故事给人以启发;第七,不要把叙事研究写成教育通讯、先进事迹报告或教育文艺,也不要把它写成检讨。叙事研究的目的不是表扬人或批评人,而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道理;不是让读者关注事情本身,而是让读者关注事情本身所承载的教育、教学道理。高水平的教育案例怎样写?案例研究就是以案“例”理,说得通俗点儿,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只是这个道理是从“事”中分析出来的,“理”是蕴于“事”之理,“事”是有“理”之事,是体现“理”的例子。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背景、原理与问题的提出 背景:任何“案”都是在某种背景下发生的,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特定的环境等。这个背景往往在深层次上决定了或影响到“案”的性质和结果,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详尽的背景介绍往往可以为案例研究开拓出相应的空间,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研究预留可能性。在呈现案例之前,应对以“案”所“例”之“理”(原理)做一个基本介绍,这种介绍不要求全面,也不要求深刻,只是作为案例研究的方向和线索。案例研究也与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但它最后的目的是指向超越情境的结论,“案”在这里是为“理”服务的,案例研究之所以要以“案”为中心,不是为了解决“案”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与“案”类似的问题,强调对“案”所“例”之“理”的认识与推广。原理一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介绍原理与呈现事件之间,需要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可以把研究者和阅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上,然后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阅读案例。这个环节,就是所谓“问题的提出”;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就是所谓“聚焦”。核心概念与基本命题 在介绍原理之后,为什么还要介绍核心概念与基本命题呢?很多情况下,这一步当然可以省略。但如果该案例所讨论的问题有非常鲜明的理论命题、非常明确的结论和成熟的理论模型,那么,单独把这些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用核心概念与基本命题的形式列出来,则有助于研究者和阅读者带着明确的理论意图和理论指向来研究和阅读。事件、过程与结果 这是案例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即对“案”本身的叙述。事实上,许多案例研究在“案”本身的呈现方面,不但用文字叙述和记录,还用视频、音频和其他技术方式。案例呈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详细到什么程度、具体到什么程度,是全面记录,还是有选择性地记录?目前来看并无定论。一般来说,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灵活处理。有些探索性很强的案例研究课题,为了避免先入为主、被自己的偏见遮蔽掉重要的内容,研究者往往采用详细记录、全面记录、具体记录的方法。而一般情况下,则采用有选择性的记录,即只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情节和关系。一般来说,在情况允许时,尽量使用原始材料,例如照片、截屏、采访实录、信件等来呈现案例。对问题的认识、研讨方法及要求 这里所谓“对问题的认识”,是在案例呈现后对第一步所提出问题的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刻化。如果说第一步提出了问题,但这个问题具体指什么,尤其是在这个案例中具体指什么,以及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都还不太明确的话,那么,这一步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搞清楚本案例研究的问题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一般情况下,这一步以“思考题”的形式呈现。在案例研究中,对问题具体内涵和性质的认识与讨论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在研究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出现文不对题、南辕北辙的情况,案例研究就会失去意义。在展开讨论与分析之前,对研究方法加以说明是必要的,明确的方法意识,一方面证明着以下分析与讨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案例研究的目的之一。分析与讨论 这一部分是正式对案例进行理性分析与研究。这种分析与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分类的方法(即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加以论述)、揭示原因的方法(即揭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比较的方法(即把我们所面对的事件或问题与相关事件或问题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得出结论)、提供方案的方法(即就案例中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案和办法)等。对案例进行分析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是针对“事”的分析,而“事”往往是综合因素的产物。因此,“全面”分析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决定这种分析质量的不是“全面”的覆盖面,而是对所涉及的若干因素(即“全面”之“面”)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辩证揭示,也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结论与思考 案例研究一定要明确地得出结论。因此,应该把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单独列出来,以突出其重要性。有的案例研究者认为,案例研究的结论部分重要,于是就把结论本身写得很完美、很“高”。实际上,案例研究的质量不在于结论本身的完美程度或“高度”,而在于结论与案例之间的关系的紧密度。所有结论与结论的所有方面,都应该是从案例出发,是在对案例的分析中得出的。有些案例研究的结论中掺杂了一些“我以为”之类的东西,或一些从其他领域或其他命题中推演出来的东西,这是不符合案例研究的要求的。当然,案例研究直接面对“事”,而“事”是十分复杂的,一次研究不可能穷尽“事”所包含的道理。为了突出这种认识,可设置“思考”来表达,目的是对今后的研究起一个“提示”作用。最后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目前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成熟的案例研究很少,已有的案例研究大多不够规范。这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文章来源:节选自源创图书《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上午教资笔试考试刚刚结束,下午即将进入教资科目二的考试现场,就在刚刚聚师课堂小编到教资科目二简单题答案已出,同学们赶紧来对答案啦!21.【题干】简述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21.【参考答案】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①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②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③注意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22.【题干】简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2.【参考答案】①体验成功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②树立适当榜样,获得替代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③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④情绪唤起。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23.【题干】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23.【参考答案】①确定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②进入研究现场获得经验文本③分析研究经验文本④形成叙事文本对于教资科目二来说,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可谓是考试的重中之重。简答题没道分数是10分,共计30分;材料分析题每题分数是20分,共计40分。所以是同学们必须要掌握的题目哦!最后,希望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体以及考试时间,一定不要忘记填答题卡。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对待这次考试,最后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1.最早系统论述终身教育的教育家是( )。A.巴班斯基B.保罗·朗格朗C.赞科夫D.布卢姆2.( )是义务教育最本质特征。A.普及性B.强制性C.免费性D.公共性3.我国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有( )。①学前教育小学化②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化越来越明显④终身教育越来越重视⑤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A. 只有2条正确B. 只有3条正确C. 只有4条正确D. 全部正确5.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 )。A.学校的出现B.学制的建立C.教师的出现D.教育机构的建立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7.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等属于( )。A.工具性文献B.理论性文献C.经验性文献D.事实性文献8.教育情境中,主要由教育实践者进行的改善教育专业实践的一种研究是( )。A.教育叙事研究B.教育行动研究C.实验室研究D.调查研究9.( )是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A.个案法B.历史法C.叙事法D.调查法10.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A.专职的科研人员B.教师C.科研群体研究者和个体研究者D.学生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20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3.【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壬戌学制”是我国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学制,史称“六三三”学制。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4.【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依次只有②④⑤是正确的。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有三种表现: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现特征。6.【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起着智力前提的作用,体育起着物质基础的作用,美育发挥动力的作用,劳动技术教育起着综合作用。7.【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理论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性认识的文献。教育专著、论文等是为了提供对教育的认识,所以选B。8.【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所以选B。9.【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考查历史法的概念。10.【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
1.一线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与专家、 学者和本单位的成员进行共同合作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C质性研究法 D教育叙事法 2. 一个人对食物、 水分、 空气、 睡眠、 性等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 就会出现另 一种需要, 这种需要, 马斯洛称之为(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安全需要 3. “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水平, 更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教学应走在发展 前端并最终到达新的发展水平”, 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加涅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维果斯基 4.在人格特征中, 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的认识反映了人类思维的( )。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具体性 答案及解析1. 【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 一线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与专家、 学者和本单位的成员进行共同合作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属于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 的的一种研究方式。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计划、 行动、 考查和 反思。 A项: 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 通过运用观察、 问卷、 访谈、 作品分析、 测量等方式, 有目的、 有计划、 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后, 提出建设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与题干不符, 排除。 C项: 质性研究法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 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索, 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 通过与研究 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研究方法。 与题干不符, 排除。 D项: 教育叙事法是指以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故事的形式呈 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 与题干不符, 排除。 综上所述, 本题选B。 2.【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顺序,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的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 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如对事物、 水、 空气、 睡眠和性等的 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智慧, 便是安全需要, 表现为个体稳定、 安全、 受到 保护、 免除恐惧等的需要。(参考文献: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学教师资格 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60) A项: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在安全的需要之后, 表现为个体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的 需要。与题干不符, 排除。B项: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 包括认知、 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与题干 不符, 排除。C项:尊重的需要出现在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尊 重的需要。与题干不符, 排除。综上所述, 本题选D。 3. 【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早年曾专门研究过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他在大量 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著名的 “最近发展区” 的概念。 “最近发展区” 是指儿童已经 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在此基础上, 维果斯基强调教 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 走在发展的前面, 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P19) A项: 加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智慧技能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学习、 言语信息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以及态度的学习。 与题干不符, 排除。 B项: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通过 “斯金纳箱” 实验, 提出了操 作性条件作用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 其基本规律包括强化、 消退、 惩罚。 与题干不符, 排除。 C项: 奥苏伯尔是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 首先, 在他看来, 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 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并认为学校情境中,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 受学习。 其次, 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概念。 最后, 奥苏伯尔认为由于学校情境 中的成就动机不同,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分为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 力。 与题干不符, 排除。 综上所述, 本题选D。 4. 【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 其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三种成分。 其中, 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性格。 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 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在后天形成的, 有好坏之分。 (参考文 献: 叶亦乾 普通心理学 第四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316) A项: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获得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与题干不 符, 排除。 B项: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 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 的心理特征,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 秉性。 需要注意的是气质是人的天性, 无好坏 之分。 与题干不符, 排除。 D项: 动机是一个过程, 它以某种方式引发、 促进、 保持和中止指向目标的行为。 与题干不符, 排除。 综上所述, 本题选C。 5. 【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思维过程的特征。 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包括间接性和概括性。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反应了思维 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 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第二, 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 得出有 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正是第二层意思的体现。 (参考文献: 叶亦乾 普通心理学 第四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61) A项: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 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 过的, 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 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 与题干不 符, 排除。 BD两项为干扰选项。 与题干不符, 排除。 综上所述, 本题选C。
课题研究现状”很多教育同事谈到课题研究时,都露出为高不可攀的神情,认为那是大学教授、科学家们的事情,自己遥不可及。即便是很多正在参与的教师,也是心有胆怯,也常说我也不是很懂,不知道怎么做最好。甚至还有很多教师认为课题研究和一线教师毫不相关,反倒觉得写写心得文章、教育论文倒是教师可以干的事。其实,这是很多教师对课题研究缺乏了解,其实搞课题研究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什么是课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课题。“课题”就是要尝试、探索、研究或讨论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把课题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课题是指为解决一个相对独立而单一的问题,而确定的最基本的研究单元。个人认为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第一,“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许感悟和心得。 第二,“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札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总之,我认为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课题不同于项目和论文我们经常说“立项”,有的人把“课题”称“项目”,实际上课题与项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题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具有较为单一而又独立的特征,而项目是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课题所组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带有综合性的科研问题。相比于大多数的教学论文撰写、集体研讨等教育活动,课题研究应该是比较严密、系统一种教科研方式。和论文相比较,课题研究是基于教育教学问题而产生教育探究活动,更准确的说是基于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问题情境下的教研活动,和理科实验法探究的思路极为相似,或者说基本相同,理科教学实验法探究的步骤一般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而课题研究第一步就是要发现问题,并能概括凝练提出核心问题。课题研究所有的活动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具有对问题的鲜明针对性,都是基于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系列活动。而论文是围绕自己的中心论点展开的教育论证或叙事活动,往往是对成功尝试的总结或理论的升华。课题研究的好处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探究活动,他根据探究活动的要求,具有一套科学、规范、系统活动过程或者叫做流程,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实施研究、研究成果评价和推广等几个方面,研究中严格界定了研究的的对象、内容、范围、方向以及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操作要求,比如:课题论证,论证一个课题需要弄清这么几个问题:1.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2.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可能形成哪些指导性的理论体系)3.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4.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5.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6.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通过这些规范的流程,不仅提升了我们思维的严谨度,也让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和科学。课题研究是深化集体教研的一种很好的平台。课题研究不同于论文,论文可以个人独自为战,独立完成,课题则更强调团队的分工协作,发挥整体合力共同实现科研目标。针对一个问题,想要系统的的解决,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完成一个教学课题的立项研究,可能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或方面,需要成立研究团队,需要团队成员从具体环节或方面进行人员分工,分别进行研究尝试,以求突破。比如:滕州市第五中学的作为一所农村高中,针对学校课程实施的“选课走班”面临的问题,适时进行“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策略优化研究,这是针对学校工作层面进行的问题突破,我们可以看需要研究内容比较庞杂,比如课时安排、课程实施和整合路径、教学方式和适切教学评价等等,研究方法也需要多样,涉及文献信息的查阅和手机、方式方法的比较、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及个案研究等等,同时还需要对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并最终形成可行性策略。可以看出单凭一个人是根本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团队的分工协作,而在这分工协作的同时,围绕主要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学教研有了明确主题和目标,以研促教、立足学生、深化课改的浓郁氛围形成,教师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热情和反思总结良好习惯得以加强,就可以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科学的教学反思。
一、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1.小课题的概念2.小课题的特点(二)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1) 什么是小课题研究?1.小课题研究,是与专家学者所做的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初学课题研究的教师,适合做“小课题”研究,以免陷入“假、大、空”的局面。2.小课题的特点研究范围局部化、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方式简易化、研究周期短期化的特点。实:一是研究内容真实。小课题是研究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课题。例如:“学生不按时交作业怎么办?”“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等。二是研究过程实在。要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做真研究、开展真讨论、进行真实践、写真文章。”小:一是研究规模小。小课题研究常常以教师个人或2至3人的小团体为主体,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研究。二是研究切入点较小,内容单一。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如何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时互相帮助”——课堂合作交流有效性的问题。活:一是研究过程方式灵活。可以是行动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式研究,方式灵活。存在于教师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时都可以开放,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二是研究成果形式简单。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教师们可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关键是要让自己体会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成果的形式可以是论文、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快:研究时间短,见效快。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由于样本较小,它不需要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研究的周期少则3至5周,多则一个学期,最多不超过一个学年。(二)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1.只有“研究性教学”才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优秀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发表研究成果,“以文会友”,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影响力,成为“名师”。往小处说,就是“解困、去弊、求善”,让自己工作的更舒心愉快。解困: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困难。例如: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怎么办?去弊: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例如:如何让作业批改更有效?求善:追求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往大处说,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得到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再往大处说,就是崔院长曾经跟我们说过的话:“为基础教育改革做点贡献。”二、我们怎么做小课题研究?(一)小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二)小课题研究注意的问题1.准备阶段——提出问题,申报立项。(1)发现问题,把问题转化为小课题。(2)读书、查找资料,分析研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制定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方案,填写小课题申报立项书。2.研究阶段——进行研究,积累资料。(1)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2)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反复实践和改进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求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3)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自己的做法和产生的结果;并且收集阅读借鉴的文章、研究成员的阅读思考及其他相关的研究活动材料。3.总结阶段——梳理资料,提炼成果。需完成的工作是:(1)整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本材料,进行归类装订,支撑小课题研究的过程。(2)通览研究过程中的记录的做法、产生的结果以及撰写的案例、随笔等,整理成研究报告(或论文、教育案例等),系统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效果以及注意的问题,为解决同类的问题提供借鉴。(二)小课题研究中注意的问题1.把小课题研究跟你的常规工作结合起来故事:磨道上的驴和玄奘的马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极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行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启示:关键就在于人的选择。我们怎样选择?总之——教师的常规工作通常有两大主题:教学和学生管理,可能还有的老师还在学校开选修课(或兼课)。你可以在这些工作中任选其中一项进行研究,最好选最困扰你的那个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改进,既提高了工作质量,又取得研究的成果。2.填好申报书(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填好选题依据(2)梳理研究什么——填好【研究目标和内容】、【预期成果形式】(3)统筹策划怎么研究——填好【研究步骤和时间划分】(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填好选题依据首先要做到:研究内容有价值、课题名称表述准确第二,根据确定课题的思考,填写 “选题依据”, 阐述清“为什么研究?”一是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现象、教育教学对该项工作的要求等方面说明研究的必要性。二是根据学习和思考,阐述通过研究要取得的结果和价值。能让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生活有效、快乐的问题一是捕捉身边的现象和问题A.自己或他人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跟踪观察、访谈、实践完善,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甚至找出经验背后的教育教学规律,供我们借鉴,指导更多人的教育实践。B、困扰自己或身边的人的教育教学现象梳理清“问题”和“课题”3.撰写小课题实施方案小课题方案的一般样式【问题的提出】【理论依据】【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方法】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谁的问题?研究什么学段、学科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怎么研究)研究的步骤(同申报表中的【研究步骤和时间划分】)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行动研究法:确定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实施观察——反思改进■ 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观察准备(制定计划、准备工具、确定途径)——实际观察——分析整理,总结归纳。■ 调查研究法:针对教育现象或问题开展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或建议。4.收集整理好研究资料(1)学习资料(2)研究资料A、组织实施资料:包括方案、研究配档表、研讨活动的记录、活动过程照片等。B、研究过程资料:调查问卷的原始文本、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访谈记录及分析结果;授课的教学设计(实录)、评课议课的过程和主要观点、活动的评价结果;教师写的反思、随笔、案例、阶段总结等。还包括光盘、录像等。C、成果证明资料:研究中取得成果的证明材料。与课题相关的发表论文和报刊报道的刊物复印件、获奖论文、优质课、观摩课、会议交流的证书复印件。
山、水、科研重庆学习体会教研室潘云钊至我校教研室14名成员赴山城重庆参加“全国中小学教科研能力与课程教学执行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学习伊始时,我们很快就变成了态度最积极的学生,我们有正确的态度和专注的学习,我们在教室里听并录制了认真,整个训练期间,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在为期六天的研究中,他们听取了六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从教学关系的转变到新时代教学改革趋势分析与路径分析,从中小学教育研究到校本教学,从自我管理到“梅花课程”,他们有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爱的情感,对教育的执着和智慧,教育研究方法和教学范式我对教育和启迪有了新的想法。一、关注教学关系的转变是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关键学院院长李大圣给了我们一份关于《教学关系变革与高质量学习》的报告,她从重庆a新疆独立师被调到新工作岗位解决按答录机问题的故事出发,阐述了抓住关键核心问题的重要性。实现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关键是:变课堂为课堂,变平台思维为平台思维,把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身事务。要帮助学生学习,让他们有效地学习,关键是看两点:积极的学习状态,好的学生考得。把握教师研究的三个方向:儿童、课程和学科。掌握两个主要的关键因素:先天基因和同伴关系。突出课堂改革和高质量学习的四个要素:教师的高质量教学、学生的主动学习、密切的师生关系和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她还详细阐述了课程教学的整体要素和教学关系改革的重要性,她从环境、动机、知识、能力、教学五个方面构建了高质量的学习体系,着重阐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说明。最后,总统李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五个系统和二十个原则。教学关系改革的重点是“两把两重”。“两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两重”: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总统还推荐了江北区新教学的五个要素1、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监控成绩。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3、清晰的学习策略指导。4、不少于5分钟的教学反馈。5、民主、平等、积极、相互依存的师生关系。她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直观的例子让全场欢笑鼓掌,大家在互动的气氛中收获颇丰。二、重视学习型教学研究是未来教学改革的趋势重庆市沙坪坝区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龚熊飞先生为我们带来了《学本教学: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解析与路径分析》主题的培训,他总结了我国教学改革的四个阶段:教学型,导学,学习指导型和学习型。教学型教室和导学型教室都属于传统教育,教学型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龚的院长指出“应训练孩子的思维、开发智力,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不等于学”。导学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导定学”,主要是表现体现在满堂问题和强迫拖拽上,密集的提问毫无意义,活跃的教室实际上效率低下。本文中,基础上,龚校长结合他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越课堂模式,即:,先学后导、互助、展评;三个中心,即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和体验中心的核心理念。同时,也为我县继续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学习型课堂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针对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利用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鼓励学生通过互助解决问题,他的本质是“以学定教,学生主教”。这种范式有三个要素要素1:先学后教--自学要素2:合作讨论合作学习(相互学习)要素三:展示与推广——展评学习(展学)学习型教学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包括三种基本途径。这三种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一般按“自学——互学——展学”的顺序进行。范式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主要问题,以学生“自学—互学—展学”为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在此期间,协助教师的“组织—指导—评价”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我们称这种学习单元为基本“学程”。学习型教学有三个显著特点在师生关系上,表现表现表现表现表现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在师生关系上,他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精确定位,表现打破了教学范式中“几步教学法”的简单机械建构模式,打破了“几步教学法”的简单机械建构模式,表现是学生“自学、互学、展学”和教师导学的有机结合,贯穿于教师表现的全过程;表现表现移动。学习型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他不是一个教学学校,而是一种基于“学本立场”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和自然状态,所有符合“学本立场”的课堂形式都属于学习型教学的范畴。学习型教学通过调整教学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活课堂,激活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使中小学课堂呈现出新的教学生态。三、加强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在《基于常态和方法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报告中,邓研究所所长系统地阐述了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如下1、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3、教育研究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柱4、教育科研简单易行--研究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什么,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食谱与美食。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如下1、提出有意义的实证问题进行研究。(科学问题、现实问题、基于问题的研究)2、将研究与相关理论相结合。(理论基础,理论基础)3、使用允许直接研究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方法适用于研究问题,研究者必须能够实施方法)4、有组织、清晰地进行逻辑推理。(具有内部研究逻辑,进行逻辑推理)5、进行反复验证和研究推广。6、发表研究成果,接受专业评审和评论。(结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教育叙事研究法和观察法。教育研究实用方法五字诀:分析与分类;结论:总结,综合,系统化;转化:科学化、抽象化、理论化、转化(实践研究、工作反思)、深化提炼;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实事求是,避免空穴来风。四、探索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教育管理者永恒的追求在重庆市巴川中学郭洪校长在《“顶天立地”管理中提出了以下观点:素质教育与学生成绩齐头并进,智能化,小班化和国际化是未来教育和云课堂学生暑假同步学习的发展趋势,这叫步行班和开墙学校班,每天上一节体育课,家里没有作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管理理论是指:认识-梳理-整理-整理,三大管理体系:德育-动力系统、教学技术体系、管理评价体系,管理是什么意思?评价促管,第一是标准,第二是过程,第三是困难。评价的核心是公正,鼓励和引导。行政价值周班和周班应参加校例会,以传优、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从这三个方面汇报。最后,在温度教育问题上,领导小组要做到三透:想清楚、讲透、做透。经过六天的学习,我感觉好多了,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感谢局领导给我提供了如此高端的学习机会,回到我的岗位的关键是内化和执行,作为一名教研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为提高全县教育科研水平作出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把课堂上所学所思所想融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用行动诠释理念,用变化展示状态,为阳信教育品牌增添色彩,助力阳信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