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相关政府/学校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社会各类业态的进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同时2.0时代希望将1.0时代买来的设备用起来,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了70%-80%的份额,国家拨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上各服务环节的界限趋于模糊,但上中下游市场特点明显:上游重资产,中游重渠道,下游重效率和体验。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出市场体量大、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的特点,垄断型企业尚未出现意味着市场可供攫取的空间非常大,各领域企业伸出触手开始圈地。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行业处于缓慢平稳增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同时合作也不断深入。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C端用户付费市场的拓展等都是刺激行业快速增长的机会点。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教育行业to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效果”的满意度,而to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与to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也极具必要性。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从需求端看,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从供给端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主要服务类型软件/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有四种服务类型:1)硬件提供商;2)教务管理软件/技术平台提供商;3)教学管理软件或教学内容提供商;4)补充性的课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种和第二种侧重于教学、教务线上化,得益于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市场发展快且相对成熟,行业主流玩家多具有成立时间长、具有政府背景或母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种和第四中则是将服务场景拓展至教学过程中,多为创业公司在不断摸索,向学校(B端)或学生/家长(C端)收费是其主要业务展开逻辑。第三、四种模式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服务对象涉及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不同用户在需求、使用习惯、使用目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和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其二,受政策影响大,企业的业务逻辑可能因为政策不向好而停滞,甚至终止;其三,如何为C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收费需要不断摸索和验证。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2.0做创收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技术环境:教育+科技的不断试探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滞后性强,即技术成熟了,与教育的适配性或融合度不一定高。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有三点特征:其一,体制内学校受教育部门监管严格,改革难以推进,其受技术影响的速度和程度都比体制外培训机构慢;其二,高学龄阶段受众成熟度和自控力比较高,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更深;其三,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外围层次(即“练-测-评”),相关的学习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分析和反馈机制好;与思考和规划相关的核心环节“教”现阶段尚处于初级阶段,产生的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但即便如此,师生的教学效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市场空间:四千亿市场等待被分割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2019年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未来两年持续增长但增速趋于稳定。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硬件设备自上而下的推广和购买。十九大之后,硬件普及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未来,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高,中游市场极度离散,中游企业对下游市场的拓展受渠道关系影响大中游端:重渠道、重合作赛道技术+合作是硬件产商迎接一下增长红利的关键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供应商优劣势明显。其中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采购政策自上而下推行,市场盈利模式清晰(即直接向政府/学校收费);其二,受技术推动,硬件产品的品类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其三,经过教育信息化1.0的建设期,厂商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反观不足,也有三点:首先,硬件设备未真正用起来,用户对产品依赖性差;其次,现阶段硬件普及基本完成,预算申请难度大,市场增量空间有限,未来市场红利可能出现在与技术升级相关的硬件设备升级或迭代方面;最后,市场渠道依赖性强,很难全国性扩张。就未来而言,硬件设备产商一方面需要把握新技术(如5G)的节点,加速产品升级或迭代,另一方面,更需要与软件产商、集成商深度结合,互利互惠。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1)教育信息化软件服务市场重视用户体验,易垂直细分、易聚集流量、易规模经济,但也易沦为标准化产品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2)综合类服务供应商本身具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对内可提供整套服务,对外拓展可成为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1)A股上市企业教育业务占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教育信息化覆盖的服务场景广,服务对象涉及从学校到政府、从校长到教职工、从学生到家长等各个类型,服务内容囊括了政府管理、学校运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沟通等方方面面。从市场主流玩家来看,包含传统教育信息化企业、新兴创业型教育信息化企业、大的互联网企业、传统教育企业以及其他或转型或布局的企业五大类,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又高度离散。据艾瑞不完全统计,2018年部分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教育营收大致150亿左右,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的比重在3.7%左右,市场极度分散。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2)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收情况从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来看,单一服务类别的企业较少,大部分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这与他们进入市场较早,积累了足够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等息息相关,同时这些资源的积累为他们向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过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现阶段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营收高,但教育业务占比低,教育市场服务竞争激烈。发展启示:搜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启示一:部分玩家向集成商发展系统集成商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市场扁平化程度高据艾瑞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有超过50%的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新三板中有25%的企业同时发展系统集成服务,整个市场玩家中系统集成商仍有较大空间可供攫取,市场扁平化程度有望增加。渠道、客户资源、口碑、管理、服务、技术和整合能力等是系统集成商的核心要素,对于渠道依赖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教育信息化行业而言,很多厂商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而向系统集成商发展,通过拓展服务类别和服务范围,既可以夯实已经建立的客户资源,又可以丰富/构建产品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当然提供集成服务时尽量做到服务体系轻量化、操作/管理简易化。启示二:“马斯洛需求”的适用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大,拓展相对容易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受当地的经济、政策等影响而不同。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水平高,高精尖产业多,其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且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更加具象,如将什么知识通过什么方式点引爆后,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性的学习路径设计和学习内容推送等。贫困地区属于市场空白区,他们的诉求比较集中,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相比较而言,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对教育信息化都有一定认知,并且希望通过信息化助力当地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普及,故当地对教育信息化企业接纳度高。能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沉浸感的企业将优先获得当地市场“入场券”。启示三:C端增值服务市场值得拓展如何将C端流量转化为付费用户是关键目前教育信息化市场比较成熟且经过市场验证的服务模式是直接向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售卖自上而下的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对于将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作为通道打开C端流量入口进而向C端收费的模式(即2B2C模式)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成功的案例(如口语100向学生收取人工智能老师的服务费用),但就整个市场而言,2B2C模式的服务价值需要不断挖掘和放大,以满足C端市场的付费意愿和期许。整体来看,企业想要针对C端用户收费,首先需要了解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其次要结合自身资源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最后要衡量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打破用户付费意愿与需求程度之间的落差。在提供C端服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两点,即投入产出比和实时把握政策风向。总结:建议&展望—整体市场从需求满足看,短期内重点满足定制化需求,长期看需要关注行业标准化走势;从客户拓展看,离客户越近的渠道,其投资价值越高总结:建议&展望—细分市场大企业打造生态布局,小企业提升服务价值对于上游产商:明确自身业务体系构建的方向和全局性,针对性的寻找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企业全产业的生态布局。对于中游硬件提供商:1)5G风口下VR/AR市场、直播教学市场值得重点关注。2)大的硬件提供商可以利用自身渠道、客户等优势直接向系统集成商过渡。3)细分垂直领域对硬件设备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小而美的市场,如音乐类。对于中游软件提供商:1)对于深度垂直且易沦为标准品的软件服务商,主要有两种路径:其一,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其二,守住学校流量入口,争取C端市场,保证潜在增量空间。但现阶段从可行性方面看,更看好第一种路径。2)对于深度接触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商,如教学系统,挖掘并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以建立竞争壁垒是当前重点。目前来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权威机构合作开采数据资源的价值似乎更具可行性。对于中游内容提供商:重点要明确自身对校内教育资源的“补充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市场新兴的、尚未建立健全的学科是最好的切入点。但内容提供商需要传递出内容的专业、权威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与学校合作,共同研发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体系;其二,与业内专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除了课程内容之外,与新兴硬件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如VR/AR在实验、特定教学场景)也表现出一定潜力。
来源:中关村网中国的教育行业仍呈现旺盛发展的态势,2017年市场总规模已达到9万亿元。庞大的刚需基础加上政策、资金、科技以及社会观念驱动,教育领域将在未来持续繁荣,成为投资市场热点。其中,STEAM教育在政府及社会力量的推动下站上风口,广受市场关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教育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教育信息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u一、STEAM教育1.1行业发展基础:消费水平上升,STEAM教育受到关注近几年经济不断向好,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 3.4 万元。收入的提升大大刺激了消费水平,各阶层人群购买力增强,从而带动家庭教育支出增加。另一方面,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也引发了人们对STEAM教育的关注。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增加,第三产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STEAM教育关注孩子的综合素养及实际能力,能够满足新的人才需求。此外,家长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8、9后成为家长群体主体,该人群更加注重培育孩子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对STEAM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更高,从而刺激了STEAM教育行业的发展。1.2 行业发展趋势STEAM发展受到政策红利的影响。“十三五”计划中第一次提及STEAM教育,教育政策重点逐步转向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各级政府,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深圳、杭州等积极响应号召,发布具体的文件及推行试点,推动STEAM教育的发展。资本市场持续助力STEAM教育行业高速发展。2017年以来,频繁出现集中于早中期领域的大额投资,STEAM教育市场规模逐年增加,未来5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将达到33%。从发展的形式上来看,B端公立学校和C端将成为未来STEAM教育的发展核心。STEAM教育产业链上游为设备和课程的供应商,其中机器人和物联网的前景最为广阔,未来市场需求较大。下游B端的公立学校由于办学成本相对较小、政策试点及社会的支持成为STEAM教育发展的主力。C端的培训机构可以大规模对接学生,产品受众面广,复制扩张速度快,也将成为STEAM教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STEAM教育投资主要聚焦少儿编程和艺术教育类企业由政策推动和资本赋能的少儿编程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中小学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培养的课程,政策极力推崇编程全民化,引发编程学习热潮。少儿编程类企业在资本市场也广受欢迎,多家机构如编程猫、编玩编学等已获得高额早期融资。目前编程教育市场已有百亿级市场,但渗透率仍较低,在2017年仅为0.69%,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刚性需求带动音乐美术类教育市场迅猛发展。政策引导艺术教育进入应试考核系统,消费升级推动艺术行业发展,未来几年艺术培训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而在我国的艺术教育培训市场中,音乐和美术是最受关注的行业,占据超一半的市场份额,饱受资本市场的青睐。1.3 少儿编程行业发展现状产业环境分析当前,少儿编程行业已经形成较清晰的产业链。上游企业主要为工具研发,代表企业有诺丁科技、mblock等;中游企业负责内容供应,形式有线上、线下及2C端、2B端。国内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游,差异体现在内容提供以及编程软硬件结合两方面。下游企业主要负责应用推广。少儿编程教育竞争格局当前的少儿编程教育企业都有精确的消费人群,收费水平相对标准化,提供以Scratch、NOIP竞赛、JavaScript等为主的产品和课程内容,与学校和机构开展合作关系,运营状况良好。(线下少儿编程教育主要企业对比如下图所示)线上的少儿编程教育企业产品更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单课时费用为100-300元不等。相比线下企业,线上的机构获客能力更强,覆盖学生人数更广。(线上少儿编程教育主要企业对比如图所示)1.4STEAM教育行业小结消费升级,新的社会需求刺激STEAM教育发展。政策及资本作为STEAM市场重要驱动力,助力行业发展。从产业链来看,B端的公立学校和C端将成为STEAM教育发展的核心,教育投资主要集中在少儿编程教育以及音乐美术教育领域。u二、 教育信息化2.1 行业三大发展基础国家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财政经费的投入助力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增长,CGAR达到3%,而中小学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可能。三通两平台建立,完善基础设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三通两平台”, 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智慧化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赋能。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迈入智慧化阶段,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体现在云计算、统一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智慧教室等方面。通过多维度大数据采集、智能数据处理及人机交互界面,人工智能全面赋能B端和C端,提供商业智能化系统及个性化学习支持。2.2 行业发展意义:平衡教育资源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区域分布失调,不同等级城市教育资源及水平相差较大,具体体现在教育硬件及应用滞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信息化人才缺失等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打破教育资源失衡的僵局。互联网的普及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三四线城市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为在线直播等新兴教育模式提供基础,有效分配资源。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完善,可更加精准的分析学习行为,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2.3 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教育信息化行业已形成清晰产业链闭环。上游为基础设施端,包括软硬件和相关运维服务,提供云服务、网络宽带、硬件、大数据及考勤安防等技术支持。中游为系统应用端,按教学服务内容简化为教、学、练、管、评五大功能,可细分为教务管理、互动课堂、课件资源、备课系统、试题库、智能阅卷、招生管理、智能排课、教辅信息网络教学平台、移动教学平台等应用场景。获得数据信息的中游企业,又能将数据反馈给上游,完善技术设施建设。下游为内容供给端。获得中游系统应用的服务支持,下游企业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培训服务。内容供给端的培训企业以语言培训、STEAM课程及课外LMS为主,研发课程内容,并向B端学校输出课程,建立合作关系。竞争格局教育信息化企业对比分析如图所示。企业围绕自身核心教育技术提供产品及业务,与学校和教育品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高教育服务质量。2.4教育信息化行业小结国家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能有效的改善现阶段教育资源分布失衡的现状,创造更好的教学体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端、系统应用端以及内容供给端,实现全面智能化。u三、 总结中国教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教育投资市场也正在高速增长的阶段。STEAM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两大细分领域尚有较多投资机遇和较大的发展空间。STEAM教育因政策利好,需求增加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投资主要聚焦少儿编程以及音乐美术教育。教育信息化受政策、新技术推动,教育科技深度融合,产业链布局清晰,联系紧密,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随着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逐步加大,旺苍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有长足进展。全县完成“三通两平台”、教育城域网、校园安防明厨亮灶、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办公电脑、视频会议、录播教室、学校网络升级、部分创客机器人教室、教育局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及相关软件系统的建设。但完成相关基础建设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个阶段,巨额的经费投入之后,这些设备、软件系统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多大的效益?运用到了何种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情况究竟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如何?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进行了一次全县性的教育信息化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全县中小学教师,调研形式包括电子问卷、随机走访、上报信息等。调研统计为我们大致描绘出旺苍县教育信息化现状。一、教育信息化的认知现状(一)教育信息化深入人心局机关干部、校长、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越来积极,信息化建设理念初见成效。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从教育局干部、学校校长、学校中层干部、教师,到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普遍呈积极态度。大家已不再质疑是否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是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足以说明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每个学校都配有信息化处主任,专门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90%以上的教师能够使用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工作,9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学习很有帮助。上述数据说明,校长、学校中层、教师、学生这些关键角色都对信息化抱有积极的态度,并且从信息化中获益。(二)教育信息化效益仍需提升调查显示,在教育管理中,各股室的相关数据有时多头、重复统计,没做到让数据跑路,对教育管理的工作量没做到 “减法”作用,各系统模块功能有待发挥更大效益,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另外,教师每周使用计算机在10 小时以上的占95%,而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占60%。从使用的方式看,前三项分别是“网上查找教学资源”“制作ppt”和“自己制作课件”。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已经能够较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促进教学,能够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学。但是目前主要的方式仍然是查找资源、制作课件(主要是PPT),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师教研,快速成长”等综合性利用仍然比较少。(三)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学校和教师都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对培训的需求依然很强烈,因为目前的培训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这种高层次的培训,学校自身往往是无法提供的。针对此问题,将结合我县创建为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样板县的契机,认真组织2.0提升培训,做到教师人人过关,各校整体推进,完成省市的培训任务,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四)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依然存在虽然我县教学信息化总体规划是将全县当成一所大规模学校来建设,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这样将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所有硬件环境和软件系统各学校都是统一标准,有利于我县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这主要表现在本身硬件和软件都差不多的学校,但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也越高。教育信息化,不只体现在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信息化上,更重要的是校长和全校教师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面信息化,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手段和软件系统,最终实现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目标上,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对学校而言,在信息化发展中,一个根本的误区就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重有而轻用,重单位个体的技术更新,轻整个教学的网络化互动,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没抓在根本上。(五)经费不足制约教育信息化建设随着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本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从调查来看,“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设备”(70%)也被认为是学校教学信息化发展中最大的障碍之一。部分设备老化,已经濒临报废,但还在继续使用。先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第二步才是推动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流程,我县还有很多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需要建设。所以经费短缺和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跟不上教师的需求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智慧课堂班、创客空间、机器人编程建设等。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避免的误区1.多媒体的误区是教育信息化以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能够从各个角度充分调动人的感官,提高人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对多媒体产生了盲目的偏爱,认为只要是多媒体的就是先进。但多媒体有时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反而对人的大脑会产生先入为主屏障,使技术和教育之间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这个误区,需要我们多加注意。2.信息化教育的误区是存在重管理而轻教学的现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软件,软件的核心是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学校信息化管理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但信息化设备在课堂上却没能留下最重的痕迹,而仅满足于管理技术的超前。在“三个课堂建设”上,重“联网”而轻“内容”的做法也需要及时得到改变。由于上述认识上的误区而带来的投入方面的误区,使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配置越好、数量越多、投入越大就说明教育信息化程度越高,结果盲目攀比,无形中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是我们需要极力避免的。三、教育信息化的“三个层次”有位专家说过,70%的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畅,理解有误造成的。通过调研,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提高沟通理解的效率。针对教育信息化,我们梳理出“三个层次”,以为教育信息化后续工作的推进提供一定指导。第一个层次,“展示”为主,表现为“单向”。可以是传统的黑板、小黑板,也可以是信息化初期的幻灯机,再到后来的投影,主要是展示给学生看,从无声到有声,从图片到视频,但都是“单向”的,给学生看,给学生“灌”。这绝大多数时候要靠我们教师优秀个人能力、好的素材去吸引学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表现特点是教学资源都是教师在用。第二个层次,“交互”为主,表现为“互动”。“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交互式一体机”等,要求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互动”,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互动,与及时评价相结合,给学生及时反馈,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表现特点是教学资源是教师和学生都在用。第三个层次,“评价”为主,表现为“精准”。“智慧课堂班”“苏格拉底系统”通过“一生一平板”或“一生一反馈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系统精准评价,学生自我巩固,再评价等模式,不断推动学生成长。总的来说,县教育信息化处在向第二层次推进的过程中。下一步,将加强对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新工作方式的研究。加强对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师培训、教学模式等工作的研究和推进。【来源:广元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国内知名的互联网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近日发布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利好政策驱动下,目前硬件普及已基本完成,中国的教育信息化逐步迈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随着AI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落地,行业即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点。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市场已成型并进入发声期。国内深受欢迎的教育产业服务平台——校宝在线,凭借覆盖K12全日制学校和教培机构的全维度信息化产品及服务矩阵,以及突破性的S2b2c教育产业服务模式,作为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代表荣登报告,再次获得专业研究机构的认可。政策驱动 市场成熟 教育信息化平台进入发展黄金期近年来,教育领域动作频频,校内校外各环节都涌现出对信息化的旺盛需求。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全日制学校围绕走班排课的刚需,通过建设智慧考勤、智慧食堂、智慧图书馆等,面向未来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在校外,《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全面推进教培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也催动越来越多的机构引入信息化产品及服务,提升其招生、运营、教学、财务等各环节效能,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开拓渠道,智能化管理机构。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多年的信息化“熏陶”。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末,全国小学及以上全日制学校共有近24万所,共2.6亿余在学人数,1600余万在校老师,无不对教育信息化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以“三通两平台”为主的数字化基础建设推行多年,伴随互联网、5G、DT数据技术等科技的渗透,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教育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过去的信息化是‘买下来’,现在更多是‘用起来’。”校宝在线董事长兼CEO张以弛表示。内外合力之下,以校宝在线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快速成长。目前,校宝的“双轮驱动+增值服务”的战略布局已初具规模。以校宝学校管理系统为核心,面向教培机构提供招生、运营、教务、财务、家校互动等一站式管理的行业级信息化解决方案。而刚刚升级的校宝智慧校园Plus版则匹配新高考体系需求,以AI等领先技术推动智慧校园改造;并作为产业服务平台,接入希沃等硬件提供商和蚂蚁金服、浦发银行等第三方服务平台,满足学校多样的信息化需求。此外,校宝结合公办校的实际需求,在钉钉推出了家校互动轻应用——校园宝等创新产品。目前,校宝已服务8万多个教育品牌,推动超过17万个校区完成信息化建设,覆盖100万教育从业者,年经办流水突破400亿。每三家使用信息化服务的教培机构就有两家是校宝的客户,超过30%的国际化学校正通过校宝的信息化产品进行管理运营。产业互联 创新赋能 教育信息化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市场体量倍速增长的同时,信息化的内涵和发展路径也在悄然升级。报告将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归纳为三个新模式:1.评价学生由仅注重知识传授向更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转变。2.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池并共享。3.实现教育管理线上化和数据打通,提高管理效率。“今天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内容、形式,是‘采购一些新设备’,而是从人才、应用和服务等不同维度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智能化资源平台,最终提升学校的管理运营效能,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张以弛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校宝在线的信息化破局之道。正是基于“平台”这一理念,深耕教育信息化行业9年多,校宝依托沉淀的用户画像和运营画像,以及拥有深刻行业洞见的教育专业团队,应势而变,进行了S2b2c的前瞻性战略布局,从“业务数据化”迈向“数据业务化”。早在2017年,校宝便开启了“教育+金融”的探索,联合蚂蚁金服推出针对教培机构和学校的聚合支付工具“校宝收银宝”,把6‰的费率降低至2.5‰,提升机构的运营效能。针对教育市场的另一个空白——保险,校宝先后和平安产险、人保财险等头部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校宝安心保平台,提供教培责任险,学员意外险等教育行业定制产品,带动机构和学校的规范化运营。今年,校宝收银宝更和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开展深度合作,提供“2分钟线上开通、1分钟分期支付、3秒钟立享临时额度”的学费分期服务,从优化服务的维度,提升机构的获客能力。联动线上招生工具校宝秀、校长在线学习平台校宝学院等,一个覆盖金融、内容、营销等增值业务的创新服务板块成为校宝赋能教育的全新发力点。正如艾瑞报告指出,作为少部分新兴企业的代表,校宝在线本身具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更重视产业上下游的合作和打通,丰富数据维度和数据标签,延长服务链条,对内可提供整套服务,对外可拓展成为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延伸产品和服务触角的同时,校宝更发挥平台的聚合能力,开创了诸多业内“第一”。今年4月,校宝在线联合万融资本等,推出首个针对教育服务产业的投资基金——校宝万融教育产业早期投资基金。该基金依托万融在教育投资领域的经验和资源以及校宝在教育产业供应链上的平台功能,扶持教育服务产业的初创企业和优质项目。8月,校宝主办了首个聚焦“互联网+教育”与教育服务的行业大会——SEE 2019首届教育服务共建大会,吸引了全国超千家教育机构及全日制学校的3000余名校长代表、专家和媒体参加会议,首倡“规范化、普惠化、数智化、协同化”的教育新四化发展趋势,引发行业热议。以专业、全面的信息化服务为基础,聚拢大批的“粉丝”客户;再通过整合、优化供应链,为极其分散的教育市场连接高性价比、多样化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反向影响供应链上下游的定价权益,提升弱势方的议价能力,促使产业上下游供需良性发展,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在这条创新道路上步履不停的校宝在线,也完成了从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向教育产业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
近日,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硬件设备已经基本普及,通过软件和服务加成,希望能够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市场成型并进入发声期,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专注于新教育的技术服务商——小鹅通不断解决商家面临的痛点,打造了SaaS服务、流量服务、生态服务三大服务模式,从工具、流量、人才等方面为教育机构及内容从业者赋能,并提供集营销获客、效率提升、商业变现为闭环的一整套互联网解决方案,受到业内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一致认可。政策支持 市场空间大 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硬件普及基本完成后,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与此同时,报告指出: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目前,软件/技术服务是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之一,主要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针对用户在“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痛点,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痛点并不断更新迭代,成为不少轻量级创业者的选择。以新教育的技术服务商小鹅通为例:在知识付费发展初期,针对大多商家的痛点“内容+支付”,小鹅通打造了对应的“课堂+营销”SaaS工具。当知识付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商家的服务形态需求演变为“内容+服务”,痛点也变成了“转化+复购”,2018年小鹅通在工具中加入了助学和社群等模块,帮助商家提升服务溢价和复购率。随着2019年6月,小鹅通生态内教育培训类商家占比超58%,很多根植线下的传统教育机构开始在线上寻找增量。小鹅通从招生难痛点切入,及时推出新教育解决方案,帮助商家快速上手线上业务,解决线上转型的技术问题,实现轻资产、轻运营、低门槛的运行模式。目前,小鹅通已经形成3大业务模块:第一块业务是技术服务(SaaS),为其客户提供超200余种网校平台搭建工具,使不懂技术的公司可低成本拥有自己的APP、网站、微主页等内容变现平台。第二块业务为流量分发(内容分销平台),帮助客户将内容产品分发至微信、抖音、百度、京东、优酷、小米等流量生态,从根本上解决机构获客问题。第三块业务为商家服务,以商学院等方式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人才、资源等方面赋能。通过在新教育领域的不断努力,小鹅通已经累积服务超过50万商家,覆盖众多一线教育品牌及知名机构,如好未来家长大学、英孚青少儿英语、环球教育、高思教育、吴晓波频道、十点读书、张德芬空间、知乎、有书、新东方、新京报书评周刊、中信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等。集合优势 全面赋能 助力商家一站式完成私域流量搭建运营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由“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转变。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作为最为业内称道的SaaS服务,小鹅通打造获客转化、在线课堂、用户沉淀、SDK与API四大优势,全面为商家赋能,帮助教培机构打通线上线下,联结流量渠道,助力教培机构一站式完成品牌私域流量搭建运营。第一、获客转化:小鹅通知识店铺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服务,以此促进付费转化,例如裂变海报、优惠券、拼团、推广员等,在过去的教培机构招生实践中,这些工具均体现出了其巨大的转化价值。同时,小鹅通致力于帮助教培机构实现跨生态招生,除了微信,小鹅通目前已经打通了百度、抖音、腾讯视频、京东、小米等多个内容生态。第二、在线课堂:教培机构的线上化不仅指招生层面,更要拓宽教学场景。在此方面,小鹅通可以帮助教培机构搭建线上课程,呈现图文、音频、视频、专栏、直播、电子书等形式的课程,充分满足教培机构教学需求。第三、用户沉淀:对于教培机构而言,招生获客只是起点,如何让用户沉淀、提升完课率与复购率仍需要大量思考与努力。针对此,小鹅通支持标签维度建模、大数据智能匹配、锁定用户画像以及精准营销等功能,数据化辅助教培机构进行经营决策,助力洞悉用户偏好达到精准化营销效果。第四、SDK与API:无论是获客转化、在线课堂还是用户沉淀等功能,都需要在终端呈现。小鹅通提供了丰富的API与SDK,教培机构可以将店铺课程内容分发在iOS、Android、web、小程序等不同生态端口,打造更丰富的教学场景。在转型新教育技术服务商后,小鹅通依托“轻资产+轻运营+无门槛”的线上直播、训练营、PC课堂和“强互动+强体验+高转化”的线下面授课、教务管理、线下口碑传播,致力于打造全场景覆盖、高效连接、全面赋能的个性化教育形式,进而帮助商家聚合高价值客户群。自2016年12月上线以来,小鹅通已经覆盖超过3亿终端用户,客户总流水达到35亿元。
未来学校如何变革,我和我的团队从五个变革方向着力,现汇报如下:一、制度推进未来管理专家引领、建章立制、落实制度,是建设未来学校的有利保障,也是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动力。1. 炼团队,导方向团队建设扎实推进。我校延续之前成立的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全体行政参与、分管行政专项管理、骨干教师参与,小组中的语、数、艺体骨干教师保持稳定和一定数量,确保研究持续进行并由骨干教师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卷入全校每位老师参与到实践中。激励考核落实奖励。我校对参与未来学校建设的老师建立有专门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根据老师每学期在小组中的贡献,设定期末奖励。2. 明制度,抓成效我们确立了全校、分教研组、分年级组的学习制度,依据课题开展进度,向老师们推荐学习资料,学习课题相关前沿理论,学习前沿地区、区域内、本校的优秀案例。我们坚持校级、教研组级、课题核心成员组的研讨,每期在全校不少于两次集中研讨,各教研组不少于两次集中或分组研讨,核心成员组每月一次研讨。通过研讨,及时把各阶段的研究重心传达到每一个老师,也自下而上汇集及梳理老师们的实践成果。保证了项目开展的步步深入。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三结合三推进”,即:项目开展与每学期的教学节活动相结合,推进全校教师探索课堂“信息适融”;项目开展与教研组活动相结合,推进教研组“信息适融”的学科特色探索;项目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推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学科素养相融发展。二、课程引领未来学习我校的未来课程建设,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探索并研发了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具体表现在:1. 课程意识着眼未来三级课程齐头并进。我校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建设,赋予教师开发与决策的权利,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通过项目学习的开展,促使教师对于课程提升了敏感意识、批判意识、生成意识。随着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教师打破了“课程即教材”的固有认识,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建设。2. 课程体系围绕未来我校的课程架构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并通过新课程改革不断优化与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保证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注重丰富性、层次性、整合性。在课程优化上强调反馈性、实效性、前瞻性。“学校课程”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专题化、校本课程个性化来实施。学校依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四个维度研发校本课程,以项目学习和兴趣发展为载体,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促成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现在在实践中研发的创新课程有STEAM课程、博物馆课程、幼小衔接课程、小初衔接课程、社区课程、儿童哲学课程,规划即将研发的有非遗课程、研学旅游课程。三、课堂展现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共享时代的到了,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界限,让学习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我校的未来课堂教学把人的发展和学科目标的实现相统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现未来:1. 未来年级实现未来多个年级体验未来学习。我校以四年级为未来年级建设起始年级,以BYOD的形式在相应年级开展1对1学习,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1对1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结合APP应用、教育云平台,让泛在学习在学校初显端倪。2. 互动大赛构筑未来多项成果展示未来教育。教师充分运用了新技术来推动学习活动的开展,巧妙地运用新技术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更自由更便利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有收获”,我校教师最终从众多优秀的现场课当中收获多项全国一等奖。3. 智慧课堂开启未来多种形式实现智慧课堂。我校的教学节就是围绕“智慧课堂”来开展的,老师们更加注重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力求还课堂给学生。开学初,语文组张老师精心准备了“我理解的智慧课堂”。张老师以案例的讲解,帮助大家深刻学习了核心素养,明确了培养目标。教师的课堂以未来的视角聚焦的学生核心素养,支持、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点来预测、推论,有理有据地分析,让学生学会学习。四、培训铸就未来师资未来学校建设需要未来教师。未来教师的师培不仅要唤起教师自我发展的觉醒,而且要以学生的的发展触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我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 理论+实操并重理论深化,实操结合。这一年来,我们邀请到来自省、市、区和高校教育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讲座和指导,在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专业化发展。用理论引导教师进行实践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用科研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通过学习双龙头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和《以学生项目学习促进教师团队发展的行动研究》来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在专家的带领下,教师们结合龙头课题研究,做到理念有“课程”,实践有“课堂”,通过学习到的理念一步步指引课堂建设,逐步使课堂设计转变,课堂教学行文转变。我校的智慧课堂和项目学习组每月各进行1-2次例会,使全校教师不断深化认识,加强实践。2. 全员+分组结合全员参与,分组专攻。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学校根据教师的发展阶段、特色方向对教师进行了分组培训。全员培训针对普适性的内容,如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等。分组培训重视教师的特色发展。针对新教师群体,我校还开展了新教师入格入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课堂组织、家校沟通、信息技术运用等等。3. 比赛+优课合力比赛领航,优课助力。我校以BYOD项目、全国互动课堂大赛、一师一优课的晒课活动,推进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深入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五、技术优化未来环境基础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隐形力量,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把硬件和软件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本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态度,完成了以下工作:1. 硬件建设重基础信息化升级提升运载能力。本年度,我校基本网络硬件节点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的网络负载能力,同时对所有教室的无线网络进行升级,实现了班班均可进行1对1教学的目标。本年度,我校的STEAM(创客)教室建成了,教室里有STEAM学习套件、乐高机器人套件、木工工具、激光雕刻机、喷绘机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充分利用该教室开展了二年级及四年级STEAM项目活动,成立如少儿编程、乐高机器人、STEAM、3D打印等社团。在这一年,我校还部署了校宣系统,目前整套系统由6块显示屏(自行解决了显示屏来源)、终端机和管理服务器及相应软件平台组成。2. 软件建设重应用信息化平台彰显应用本质。本年度根据教育教学应用实际需求,结合区域成熟应用平台,我们初步搭建了——D4Link平台(教育评价、学习互动、成长舞台、服务管理),努力构建一个数字化、信息化核心,并通过系统培训、科研课题和充分应用,形成高效平台应用机制。服务管理平台由学校外网及OA组成,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如新闻发布、通知公告、调查投票、考勤报修、排课选课等服务和管理功能。学习互动平台由在线学习及1对1学习组成,为教师、学生提供如备课资源、在线作业、测试反馈、师生互动等教与学的功能。教育评价平台由学生档案袋及评价系统组成,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并收集数据,让教师、家长、学生了解现状,进行干预。成长舞台由班级空间、学生空间、活动论坛、微群组成,为教师、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沟通的舞台。
10月15日,受市教育和体育局委托,市经济与信息化局组织专家组对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专家评审,评审会议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会议室举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财政局、攀枝花浪潮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参会,会议由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科李万春同志主持。会上,市电化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廖裕代表市教育和体育局介绍了教育信息化2.0基本情况,简要说明了全市教育信息化2.0的主要建设内容、基本原则、总体建设思路、资金来源等事项。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方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项目可研情况、顶层设计方案、全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设清单、相关标准、投资估算等方面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对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认真评审。经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定位清晰,技术路线选择合理,提出了信息化五年规划,方案可行,能达到预期目标。并提出建议:优化报告结构,加强需求分析,完善分步实施计划;建议拟定《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并纳入攀枝花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等建议。最后,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可研报告。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我市教育信息化2.0整体推进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我市教育信息化2.0软件项目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建设实施阶段,标志着我市全面加快利用教育信息化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步伐,将全面助推我市区域教育高地打造。【来源:攀枝花教育体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近日,2020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蓝皮书发布会暨论坛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蓝皮书以“共创泛在智慧的教育新家园”为主题,聚焦上海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重点关注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关注教育范式变革,拓展应用场景,引领技术流行色,开启未来序幕。,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做主报告,他从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困境出发,提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必然;教育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内容重塑,要打造通用教育数字基座,推进数字孪生学校建设,以购买信息化服务的方式部署整校应用;要利用数据要素赋能,化解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发展瓶颈和不确定性,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促进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支撑教育发展。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杨振峰、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杨晓哲以及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领衔的研究团队,分别从未来的教育资源新样态、未来的学习空间新范式、未来的学习新技术和未来的教育生态新图景四方面发布相关信息。自适应学习、数据素养、社会情感、协作领导力、计算思维、学习科学、数字伦理、智能化、虚拟现实、数字孪生被选为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十大热点。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蓝皮书是记载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思考的连续性出版物,2014年的第一版以“迈向新学习时代”为主题,2018年的第二版以“深度学习与智能治理”为主题,2020年为第三版。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致辞中表示,蓝皮书预测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信息,并帮助学习者、教师和管理者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技术选择。在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共享泛在智慧的教育新家园”主题展开研讨,从不同角度交流对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近三年来的理解和诠释,展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未来美好图景。作者:任朝霞
政策简讯15家单位成为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12月5日,2019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在会上,教育部首批15家单位成为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并对其提出要求:一是各试点单位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领导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实施体系,加大保障力度;二是要主动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及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加强机制创新、流程优化,打造集统筹调度、融媒发布、舆情应对、政务服务、公众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统一平台;三是要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试点工作扎实开展,不断提升教育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微言教育)教育部部长:“知行合一”写好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大文章12月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扩大会,围绕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交流研讨,推进再学习、再领会、再部署、再落实。会议指出,教育系统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看”“干什么”“怎么办”五个问题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要着力抓好方法论,吃透中央精神,吃透自身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对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成果进行总结,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提炼、反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以学习贯彻落实的实际行动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部)教育科技 — 智慧教育 —腾讯联手英特尔,看科技巨头如何引领未来智慧教育变革?2019年12月4日,腾讯与英特尔,共同签署了智慧教育产业战略合作备忘录及智能教育PC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包括由腾讯教育云服务支持的智能教育应用平台研发及应用、集智能化感知、交互、控制、管理及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基于英特尔的教育云服务、由人工智能和VR/AR实验室等组成的教育创新加速器、丰富的教学课程师资培育、教育行业生态建立及教育产品推广等,共同深耕教育行业并落实信息技术及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中国教育市场探索创新模式。(驱动中国)走近智慧教育丨第六届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在京开幕2019年12月5日,为期3天的第六届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展览设有互动课堂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客教育、创新实验室方案等八个展示专区,组织了智慧教育新生态展区、品牌商展区、校园好方案展区、国际展区、Start-Up创新教育科技品牌(未来之星)专区等五大主题,重点展示教育信息化创新产品、优秀教学和管理应用案例,智慧校园建设等创新应用实践案例。其中现场展示优秀校园信息化应用案例逾600个,展会到场专业观众逾40000人次。(中国财经)— AI+教育 —德勤发布《2019教育智能化发展报告》: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行业近日,德勤发布了《2019教育智能化发展报告》白皮书。《报告》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阶段、智适应教育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教育投资市场情况等进行分析,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行业产生的深刻变革,并对人工智能教育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与思考。《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颠覆了传统的了学习体验,新型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教育发展正在走向智能时代,但人工智能教育前路漫漫,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网)腾讯首届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视觉AI落地探路智慧教育12月4日,腾讯首届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旨在集结产、学、研各方力量,探索科技对教育的助力之路。在本次峰会的AI分论上,腾讯优图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王川南分享了优图在视觉AI+教育领域的四大探索方向,并重点介绍了OCR识别、企鹅速算、VisionSeed等视觉AI技术或产品在教育产业的应用落地。(环球网)“河南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揭牌成立12月2日,“河南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召开。河南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由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牵头,联合相关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组建,集团共有成员单位71家。(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弘成动态 弘成再添新佳绩!成为教育部2019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单位近日,弘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成”)成为2019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单位。此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弘成主要围绕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五大类展开,总计可支持70个项目,项目内容涉及到融合教育下的“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弘成成教信息化平台使用院校已达120多家近日,弘成成教信息化平台顺利通过湖北理工学院、湘潭教育学院、阜阳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的验收。截止目前,弘成成教信息化平台累计交付实际使用的院校达到120多家。弘成协助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完成继教平台管理优化提升近日,弘成协助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完成继续教育平台管理优化提升项目。以下为交付成果:▲ 一套管办分离的信息化平台;▲一套标准规范:包括信息化需求处理流程、账号权限管理规范、数据管理操作规范;▲ 一套电子库档案。弘成非学历培训平台功能再升级!已在多所院校上线近期,弘成产品团队深入客户一线,精炼用户需求,创新产品设计,对非学历培训平台功能再次升级创新:1. 实现培训项目训前、训中和训后的全业务流程优化和功能改善;2. 实现了线上培训和面授的统一管理、监控和互动;3. 新增班主任角色功能,协助教师完成工作分配、任务清单、培训事务等工作;4. 新增班主任移动培训管理功能,管理者可在移动端查看各项培训数据和完成流程审批,强化了平台的移动端应用。● 近期非学历培训平台使用案例:弘成非学历培训平台完成了西北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的部署上线。另外,弘成非学历培训平台顺利通过江苏科技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验收。弘成I-CEC 智慧-继教云平台获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好评近期,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对弘成I-CEC 智慧-继教云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反馈。学院表示,继教云平台在智能化、便捷性、稳定性、用户体验等多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并增加了微信生态、学习积分、精准推送、智能工作台等创新业务,让教务工作变得更加便捷、智能、安全。弘成OTS在线测试系统累计服务客户达188家弘成OTS在线测试系统下半年新增客户26家,其中成教用户19家,其他类型7家。截止11月,累计服务客户188家。● 近期弘成OTS在线测试系统使用案例:▲ 弘成OTS客户端协助兰州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顺利完成了11月份课程考试,并得到网院老师的一致好评。▲ 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试用弘成OTS客户端后,对其表示非常满意,续签了在线考试监控系统服务合同。弘成OMS在线阅卷系统被网上人大引用近日,弘成OMS在线阅卷系统协助网上人大成功完成了201911批次考试。院校老师表示,弘成OMS在线阅卷系统提高了考试及阅卷组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延续了网上人大课程考试考场混排、试卷中答题的传统,帮助院校高质量完成在线考试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近期弘成OMS在线阅卷系统使用案例:▲ 弘成协助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完成了2019年下半学期考试批次的试卷印刷、阅卷平台、快递邮寄、答题卡扫描服务等工作。▲ 在5天内,弘成完成了广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在线阅卷实施方案设计、业务及数据匹配、校方印厂对接及项目上线等整体工作。院校反馈,弘成服务团队专业高效,平台使用体验很好。弘成OIS考场巡检系统服务考生达5万余人次弘成OIS考场巡检系统下半年新增用户5家,目前累计用户15家。近期,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院校使用了弘成OIS考场巡检系统,累计服务考生5万余人次。 弘成第二课堂产品完成三所高校本地部署弘成协助山西大学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学院三所学校完成弘成第二课堂综合管理系统产品本地化部署及实施。(弘成第二课堂产品通过活动申请、活动组织、活动评价、学分认证等功能,可协助各高校团委、学生会实现社团活动的在线组织及管理,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协助高校推进素质教育建设进程。)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2.0时代。相比以往,教育信息化2.0不仅引入了更多的创新技术和工具,更重要的是让技术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学系统中去,提升老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2019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也发布了《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将“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正式提上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是要让前沿的技术与具体的教学应用有机融合。网易定位产品总监周丹比喻说,“信息化对教育行业的价值,不在于把一杯水注满,而是要把一团火点燃。网易定位对自己的定位,就是通过大小数据融合洞察,加上专业的分析团队,让前沿的技术实力,带来精准的调研结论,最终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以教育行业经常用到的教学或学术调研为例,虽然目前已经有了很多的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能真正为教师和学生所用。究其原因,产品并未完全从调研群体的具体业务需求出发,导致在应用中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比如,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调研来说,简单、便捷的一站式方案和服务就尤为重要;而对于高校的专业学术调研来说,要足够精准的定位和深度的分析才能达到学术要求。从不同客群的需求出发去打造产品,让技术在实际业务中真正发挥作用,是网易定位一直在做的事。” 周丹总结道。一站式方案赋能中小学教师教学调研在中小学的教学生活中,教师经常需要面对大大小小的调研。比如,面向学生群体,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们最近的课业负担大不大、在哪些方面需要老师的帮助、各年龄段的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等等;以及,面向家长群体,教师要时刻把控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又或者想看看家长对某项新出台政策的态度。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师发起调研的方式仍相对传统。教师会根据调研的内容想出一堆问题,在班级或者家长会上发放纸质问卷,当场填写。随着近几年通讯软件在家校互动中的普遍应用,有些教师也会在班级群里发放问卷收集反馈。回收问卷后,教师常常要手动整理数据,然后使用简单的表格工具进行人工分析,整个流程非常繁琐,数据分析也很表浅。教师团队亟需一个创新的调研产品,突破传统调研方式所带来的局限性,显著提升调研效率,获得更加深度的调研结果。作为网易智企旗下真实专业的用户调研及体验管理平台,网易定位通过对调研全过程的梳理、优化、提效,为教师提供一站式调研服务,覆盖问题设计,问卷发放回收及数据分析全流程,在调研的各个环节为教师提供帮助。在调研之初,基于对调研主题的充分理解,网易定位帮助教师建立调研的假设,确认调研的群体。接着,在设计调研问题时,网易定位通过“5W1H”模型,将杂乱无章的问题按照“谁在哪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进行逻辑梳理,帮助教师在问题设计时查漏补缺。在制作问卷时,网易定位提供免费的问卷编辑平台,内置海量的专业模版方便教师一键引用。然后将问卷通过系统对确认好的调研群体进行分发。获得反馈后,网易定位可自动回收问卷并进行数据整理,并基于实时的运算分析输出多维可视化图表。此外,网易定位的专家团队还可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给出策略分析和建议,让调研结果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我们通过网易定位设计及编辑的问卷,更加全面并且更有逻辑性了,家长和学生的答题感受也更加顺畅。并且,通过网易定位分发问卷后回收的数据,经过系统的自动整理和分析,我们动动手指就可以查看各种维度的调研结果,多种图表清晰明了,不但便捷,而且准确。整个调研过程比之前省时省力还更加专业,真的是事半功倍。“使用过网易定位的张教师在分享自己的切身体会时这样谈道。精准定位和深度分析助力高校学术调研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生活中的日常调研,学术调研所涉及的调查范围更广,对于样本和数据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对于数据的分析需要更为深入。传统的调研方式及一般的调研工具无法达到学术调研的专业要求。高校中,教师在开展各级重点课题报告、专项论文研究、职称评定、商业研究时,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商业竞赛等课业及活动时,都需要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学术调研给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往,教师和学生往往将设置好的问题通过纸质问卷或是电子问卷进行扩散,扩散范围会因为其社交圈非常受限,同时对于样本类型和数据质量也难以把控。而问卷回收后,仅凭手动、人力或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也无法得到具有专业度的调研结果。使用网易定位进行学术调研,教师和学生可以在问卷投放、问卷回收、数据分析各个环节中更加有的放矢,以达最后“正中靶心”的调研结果。网易定位可通过用户标签或地址位置等维度圈定目标群体,如聚焦距离学校500m—5km范围内所有可触达用户,并且通过甄选投放渠道以及360°的人群标签体系保障样本的精准度。再加上强大的数据研究分析能力,以及超过20个运算指标,网易定位支持高自由度的交叉分析和多重维度逻辑组合,从而得出可达学术高度的调研结果,系统对无效问卷自动进行筛选和过滤,满足学术调研对问卷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要求。我们了解到,网易定位回收1000+样本仅需24小时,在时效性上极具优势。相较于教学生活的日常调研,因为研究方向繁多且极具专业性,学术调研对复杂题型的编程提出了极大的个性化挑战。浙江工业大学心理系的沈教授就曾在心理学模型题目的调研中面临复杂题型无法配置的难题,寻求多个平台无法实现。最后,网易定位凭借强大的编程能力,独创性地实现了特殊题型定制,让沈教授的困难迎刃而解。“网易定位不但解决了我在复杂题型设置上的难题,而且它能提供从特殊题型定制——精准样本采集——深度分析的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是我们科研路上的得力助手。”沈教授评价道。此外,区别于单纯的调研工具,网易定位的背后还拥有强大的研究生态。网易定位已与央视市场研究(CTR)、罗兰贝格等机构建立合作,其资深的研究咨询团队可以基于调研结果,采用专业的研究模型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提供更加专业和更具深度的分析支持,从而帮助研究者透过数据表象,看透问题本质。如今,网易定位已服务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以及全国众多知名中小学,助力教师和学生精准高效地完成调研任务,全面提升其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另外,除了平台服务,网易定位还支持多种合作形式。比如,网易定位可将高校提炼的方法论进行线上产品化,让实践得出的真知能真正反哺于教育行业。未来,在教育信息化2.0进一步提速的大趋势下,网易定位也将继续深入校园和学术领域,用信息技术赋能各级教育机构和教职人员,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提档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