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会有很多的的专业可以选择,但由于近几年随着人们的对教师行业的了解,发现教师行业不仅工作环境相对轻松,工资待遇也比较优厚,工作也比较稳定,所以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考研专业有教育学专业。那么教育综合考研包括什么?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从教育学的原理和发展,教育学基本特征和本质,教育制度,教学论的历史和现状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教育学原理。使人们从本质上能更加地了解教育学,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教育这门行业和理论。2. 中国教育史。如果要说中国的教育史到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以中国古代的太学为例,创建了基本的教育制度,然后随着时代的转换不断的发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引进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的过程中,古代的教育学家们也概括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适合不同特性的同学发展的教学。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中的瑰宝。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我们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是一门心理学课程,所不同的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的是在教师与同学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对同学的影响引导能带领同学朝哪种方向发展。在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们的心理变化情况。教育综合类考研还包括外国教育史,因为对于教育的了解不仅要看中国的教育思想,发展历史,也要了解一下外国的教育史,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学好其优点从各个方面更好的完善自己。
5.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⑴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⑵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⑶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⑴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⑵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⑵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⑶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6.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⑴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⑵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⑴保护好奇心。⑵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⑶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⑷重视非逻辑思维。⑸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⑴发散思维训练。⑵推测与假设训练。⑶自我设计训练。⑷头脑风暴法训练。
“不管你毕业后在哪教学,有一点要牢记:当一个老师的立身之本,是把课讲好!”这是郭济阳初入职场时,身为中学校长的郭爸爸对他说的一番话,也是他一直以来坚守的职业信条。从一个初入职场的懵懂青年,到学生口中的“师大学神”、家长眼里的“提分大师”、同事称誉的“直播课效果升级特邀讲师”“作业帮初中金牌培训师”,郭济阳用了7年。“离经叛道”的科班生作为师范大学数学系学生,郭济阳的同学们毕业后,大多选择去各公立学校,做一名按部就班的老师。而郭济阳原本也有机会留在家乡的一所重点中学任教,但他却毅然放弃了这份安稳的工作,选择北漂做一名在线教育主讲老师,这在传统观念里多少有些“离经叛道”。为什么要放弃有编制的铁饭碗,选择做一名线上老师?郭济阳回忆道:“做出这个决定跟我大四时的下乡支教经历有关。”师范生在大四时,会被学校统一组织进校实习,郭济阳所在的班级去了山西省隰县的一所乡村中学,“我负责带初二,虽然学校有些简陋,但是那里的学生们非常刻苦、听课也很认真。”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郭济阳渐渐发现,虽然学生们既刻苦又听话,但学习方法却很落后,只会按部就班的背书、做题,一旦遇到思维拓展型的题目便束手无策。“这跟学校教育理念、地域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很多因素有关,仅靠孩子们的努力是无法解决的。”于是郭济阳萌生了去做线上老师的想法,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学生改变这种状况。学术大招流:助力学生建立自信如今,郭济阳已经在在线教育行业工作了7年,教授过数百万学生。他被学生们封为“师大学神”,在公司举办的各类评选活动中,获得过“作业帮最受学生喜爱主讲”、“直播课效果升级特邀讲师”、“作业帮初中金牌培训师”等诸多荣誉……一摞摞的证书既是学员、家长对郭济阳教学工作的认可,也是他职业生涯的勋章。而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其自成一脉的教学风格。从执教之初起,郭济阳便开始有意识地分析、总结每一个知识板块的大招。但这些大招的目的并非只是帮助孩子们提升成绩,而是要让孩子建立起学习信心和成就感。“有了自信之后,学生们才愿意去学题型和方法,继而掌握知识点,等将重难点、坑题都学会了,提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以初一学生最为困扰的几何题为例,郭济阳说,初一下学期几何题变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现了平行线,平行线之间会有很多的角度之间的关系,对此,郭济阳和他的同事们总结出猪蹄模型、锯齿模型等很多大招,通过这些大招,同学们可以快速掌握很多题型的解法。方法和心理:两手都要抓除了“学术大招流”之外,郭济阳身上的第二个标签是“最懂教育心理学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他非常擅长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初入职场时,郭济阳也曾有过挫败感:由于网课不像线下课堂一样跟学生有面对面的直观沟通,而且一节网课2个小时,学生们上课很容易走神,往往听30-40分钟就心不在焉了。最开始,郭济阳也像其他老师一样,硬性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课。但是这种方式长期以往是无效的,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郭济阳意识到“必须给学生一个听课的理由”。但是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通过实验或者引人入胜的故事建立兴趣,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唤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经过长期的摸索,郭济阳探索出了一套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鼓励式教学闭环:上课前先为学生“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目标感;在讲课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郭济阳就会说出他精心设计的台词,让学生觉得自己学到了很了不起的知识,比如,用正话反说的形式去鼓励学生:“今天这节课学完后,无非就是你会成为全年级做这类题型最快的学生,也没有很厉害,对不对?”此外,郭济阳还很会利用初中生的逆反等心理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一步步收获学习的成就感。课后,郭济阳常常向学生输入一些学习理念,比如“如何解决学考分离的困扰?”亦或“怎样拯救深陷刷题苦海的自己?”在郭济阳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渐渐爱上了数学课。唐小七(化名)便是一员,她以前不怎么喜欢数学,上数学课、做数学题时会感到恐惧、害怕。但自从跟着郭济阳上课后,渐渐地唐小七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建立起了“我的数学能更上一层楼”的信心。专属邮箱:屏幕外的师生情感链接作为一个“最懂教育心理学的数学老师”,郭济阳非常关心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每个季度他都会随机选择几位学生,亲自打电话“家访”;郭济阳还专门为学生们注册了一个邮箱,学生们有任何关于学习、关于成长的烦恼,都可以倾吐。这是一个学生们专属的“二次元树洞”,到目前为止,树洞里已经收到了1000余封来自全国各地的邮件。其中,令郭济阳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来自四川省的学生刘明(化名):小明是一个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常年外出务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陪着他。在与小明的沟通中,郭济阳了解到辅导班是小明主动报名参加的,因为“父母学历较低,没办法辅导自己。”而他家里比较困难,想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但线下辅导班太贵了,上不起。刚进郭济阳的班时,刘明的成绩处于中上,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但是不会变通、不懂做题技巧,“像小明这样的同学,是属于自驱力非常强,但是因为所在地区的教学资源有限,没办法接触到一些高效的学习技巧,只需要一点专业的点播,小明就能突破成绩的瓶颈,得到极大提升。”果然,一学期之后,刘明的成绩从中上游提升到了尖子生的水平。像刘明一样背负了全家人的寄托与希望、自身有毅力、肯上进的孩子,在中国四五线地区、偏远山区还有很多很多。郭济阳表示:“他们是我选择从事在线教育的原因之一,现阶段,只有借助科技,才能够跨越空间的局限,让无论身处哪里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单选题1、李老师对小明的家长说:“您的孩子的成绩高出全班成绩的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算是中等以上的水平。”这种教育评价的方式是()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平均参照评价 D标准差评价解析:B 评价设计按照对教学评价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式有一个平均成绩,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如高考的一本二本之分。也是我们说的相对性评价,有个Z。 标准参照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如四六级证书(425分合格)、合格性考试、各种证书等。2、某数学老师在讲完圆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家中属于圆形的物品,根据布卢姆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这在认知目标分类中属于()A理解 B运用 C分析 D知识解析:A 理解是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3、某历史老师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能够运用自己的话表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根据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该历史老师强调的是认知领域目标中的()A知道 B领会 C运用 D分析解析:B 领会就是理解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在于他们()A要花多少时间 B学习积极性 C学习自觉性 D智力水平解析:A 掌握学习理论是一种非常乐观的教学方法,它假设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会学校里的科目。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学会教学内容,而只能决定他们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程度。5、()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教学模式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解析:B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有(1)适应不良。是指学生人格的适应不良,即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学生不能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产生各种情绪上的干扰。(2)厌烦。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感兴趣,是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挫折与紧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学习和行为上的要求,不可能适应每个学生的情况,而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4)寻求注意与地位。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又没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在班里得不到任何人的重视或认可,得不到奖励的机会。由于认可需要不能从正当的途径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宁愿闹事,受谴责谴责甚至惩罚,也要以此来求得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赢得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5)过度活动。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上,行为冲动,容易扰乱课堂秩序,还会产生敌对行为和破坏行为。(6)性别差异。一般来讲,男生的问题行为比女生要多一些。6、对于学习内容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意味着完成()的评价项目A50~60% B60~70% C70~80% D80~90%解析:D7、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是()A个别化教学 B指导教学 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解析:A8、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方式,班规属于()A教师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解析:A 班规是由教师制定的,通常在低年级出现。 B是自律;C是具体的某一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如纪律小组。D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行为的行为规范。9、影响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总和就是()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解析:B 10、教学的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社会文化背景和()A教学设计 B师生关系 C空间布置 D自然条件解析:B 教学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其中物质环境涉及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和社会文化背景等。11、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的结果。(常考)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解析:B 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可能导致从众现象的发生。12、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解析:B 13、滥竽充数是一种()现象(常考)A社会惰化 B社会干扰 C冲突 D从众解析:A 社会惰化是指在集体中每个人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14、吴老师的班级,在他上课时,教师非常安静,学生有的看书,有的翻作业本。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当吴老师提问时,他们非常紧张,生怕被点名,没有人主动回答问题。这种课堂心理气氛是()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失控的解析:B 师生关系疏远。学生被动应付教师。
一、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图片来源:中公教育二、知识点梳理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l4、1 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青年期指14、15岁至l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图片来源:中公教育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假设一演绎推理 ③抽象逻辑思维④可逆与补偿 ⑤思维的灵活性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6.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①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 ②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都会影响人格的发展。图片来源:中公教育7.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2)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2)智力差异: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学习概述有两个重要的人物:加涅和奥苏贝尔。1. 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经验和反复练习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2. 学习的五非原则:非本能,非成熟,非疲劳,非疾病,非药物。3. 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① 学习水平分类;② 学习结果分类;4. 加涅根据学习水平分8个层次结构:① 信号学习(☆);② 刺激—反应学习;③ 连锁学习;④ 言语联结学习;⑤ 辨别学习(☆);⑥ 概念学习(☆);⑦ 规则或原理学习;⑧ 解决问题的学习(高级规则学习)。5.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分类:① 智慧技能(能力):解决“怎么做”的问题;② 认知策略:怎么学,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内在组织才能;③ 言语信息的学习(知识):学什么,书本上的概念等;④ 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⑤ 态度: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6. 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划分学习:① 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② 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认知结构: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7. 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冯忠良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四个重要的人物:巴浦洛夫,桑代克,斯金纳和班杜拉。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叫做联结主义。2. 巴浦洛夫:①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② 泛化与分化:泛化:分不清;分化:分得清;③ 获得与消退:获得: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消退:条件反射消失;3. 桑代克:①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② 认为学习是: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的过程;③ 学习要遵循的三原则:准备律(预习)不能搞突袭;练习律(大量做题);效果律(反馈)正负反馈——最重要的学习律;4. 斯金纳:①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② 强化分为: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厌恶刺激;③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④ 程序教学:原则—小鸡自己低5. 班杜拉:① 班杜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② 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③ 班杜拉把学习过程分为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④ 观察学习的效应:习得效应;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反应促进效应;环境加强效应;情绪唤醒功能;⑤ 班杜拉对强化的解释: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的强化;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行为主义以上就是学习概述和行为主义的所有重点内容,感谢您的观看。
一、学习的分类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1)智慧技能(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2)认知策略(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3)言语信息(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4)动作技能(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5)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加涅把学习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2)刺激—反应学习(学会对某一情境中的刺激做出某种反应,以获得某种结果);(3)连锁学习(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结);(4)言语联结学习(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5)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7)规则或原理学习(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8)解决问题学习,即高级规则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原理或规则去解决问题)。典例精炼典例1 多项选择: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并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 智力技能的学习C. 认知策略的学习 D. 态度的学习E. 动作技能的学习典例2 单项选择:一年级小朋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区分“q”和“p”,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这里发生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A. 智慧技能 B. 言语信息 C. 认知策略 D. 动作技能典例 3 单项选择: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知识称之为( )A. 智力技能 B. 认知策略 C. 言语信息 D. 动作技能答案:1. AE 2. C 3. B二、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特点是:(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2)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典例精炼典例1 多项选择:学习是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其主要特点有( )A. 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B. 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C. 主要任务是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观D. 只能通过教师讲授的途径实现典例2 判断: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前人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答案:1. AB 2. 正确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恢复。(1)习得是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2)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叫作消退。(3)泛化是指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如果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4)消退现象发生后,如果个体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恢复。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被称之为恢复。典例精炼典例1 单项选择: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 于( )A. 刺激的泛化B. 刺激的分化C. 刺激的消退D. 刺激的获得典例2 单项选择:( )是指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A. 频因律B. 准备律C. 消退D. 效果律答案:1. A 2. C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分为三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典例精炼典例1 单项选择:小明亲眼目睹上课爱睡觉、捣乱的同学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那些上课听讲的同学则受到老师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A. 亲历学习B. 观察学习C. 迁移学习D. 试误学习典例2 判断: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典例3 多项选择: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 )A. 效果强化B. 直接强化C. 间接强化D. 替代强化答案:1. B 2. 正确 3. BD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3)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典例精炼典例1 单项选择: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 转化B. 获得C. 同化D. 评价典例2 多项选择:布鲁纳认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具体包括( )A. 新知识的获得B. 知识的转化C. 对知识的评价D. 知识的储存典例3 单项选择: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这是( )的观点。A.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论B.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C.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论D.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学习理论答案:1. D 2. ABC 3. B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主要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其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其学生观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二)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有随机通达教学、支架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培养学习共同体的教学。(三)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典例精炼典例1 多项选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 )A. 情境B. 协作C. 会话D. 提问E. 意义建构典例2 单项选择: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属于( )A. 行为主义B. 人本主义C. 建构主义D. 联结主义典例3 多项选择: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主要有( )A. 支架式教学B. 抛锚式教学C. 随机进入式教学D. 程序教学答案:1. ABCE 2. C 3. ABC
1 、 (单选题) 不属于科尔伯格的认识发展的六阶段的内容是( )A.惩罚和服从倾向B.社会契约取向C.维护生命取向D.普通道德原则取向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通道德伦理取向阶段。维护生命取向不属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故选C。2 、 (多选题) 学习需要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A.认知需要B.求知需要C.交往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实现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需要对应认知内驱力,交往需要对应附属内驱力,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应自我实现内驱力,故选ACD。3 、 (单选题) 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原有认知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题干中从例子到规则显然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新学习的概念是规则),属于上位学习,故选B。A项: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不合题意,故不选。CD项:并列学习也称并列组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补充。例如“苹果”和“梨”。不合题意,故不选。4 、 (对错题) 从发展速度上看,童年期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A.正确B.错误童年期是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年龄阶段。从发展速度上看,童年期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童年期学生因其身体发展的平稳性和心理发展的无尖锐冲突性的特点,为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故题干表述正确。5 、 (对错题) 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A.正确B.错误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即知道做什么。即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故题干表述正确。6 、 (单选题) 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出现两极化的阶段是( )。A.小学阶段B.学前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这是由于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故选C。7 、 (单选题) 犯人获得假释,以后就没有出现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负强化是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假释是指对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的因其表现良好而提前释放的制度,这是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没有出现违法行为的反应概率,属于负强化,故选B。A项:正强化是呈现愉快的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消退指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假释是撤销了厌恶刺激。不合题意,故不选。8 、 (单选题) 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 )行为原理。A.正强化B.负强化C.呈现性惩罚D.取消性惩罚惩罚是为了降低或消退某种行为。本题中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迟到的行为,属于惩罚。惩罚又分为呈现性惩罚(正惩罚)、取消性惩罚(负惩罚),取消性惩罚是取消一个愉快的刺激(取消他想要的)。题目中老师取消了学生的春游特权,是取消了一个愉快的刺激,应该是取消性惩罚,故选D。A项:正强化是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过程。不合题意,故不选。B项: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呈现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不合题意,故不选。9 、 (多选题) 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E.澄清和评估问题在进行学校心理咨询时对学生应该做到积极关注、充分鼓励,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咨询要严格保密,同时不能滥用心理测验。ABCD项:均为咨询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为正确选项。E项:澄清和评估问题是在做心理咨询时所要涉及到的具体步骤而不是原则,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0 、 (单选题)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具有( )的特点。A.偶然B.稳固C.先天性D.无意识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品德具有稳定性特点,故选B。A项: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内化了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不是偶然的,不符题意,故不选。C项:品德是后天学习内化的,不具有先天性,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品德是有意识的,而不是无意识的,不符题意,故不选。
学习教育理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学习,教育学中对学习的定义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我们要知道以下三点:首先,学习的结果表现为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可以理解为学习到一项操作能力,而行为潜能则是思想。其次,产生的行为或者潜能变化是持久的,而不是一瞬间。再次,学习是一个行为变化过程,而不仅仅是行为的变化结果。有了对学习的认识,我们正式进入四大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学习形成某种行为上的变化。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教学强调行为塑造和矫正。代表人物(1)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①频因律:行为练习得越多,行为习惯形成越快。②近因律:越近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2)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①准备律:学习者对某刺激与准备状态有关。②联系律:联结的牢固程度与联练习数有关。③效果律:联结的增强或者削弱与反应后得到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奖赏会增强联结,惩罚则削弱。(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①正强化: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②负强化: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③程序教学法:小步调、强化学习、及时反馈教学观教师是教学控制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局限性忽视了人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把所有的思维活动都看作“刺激-反应”的联结。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引起学习者认知结构上的变化。学习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代表人物(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指导思想: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主动思考,探索新知。特征:①强调学习过程②强调直觉思维③强调内在动机④强调信息获取(2)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学习者主动将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实质联系条件:①主观: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而非死记硬背②客观:学习的内容具有潜在意义,能够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产生实质联系。教学观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学生是主动获取知识者。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对周遭事物认知结构的过程。思想渊源(1)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注重通过直接经验培养学生。(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向下一个发展区进步。(3)皮亚杰同化顺应理论知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同化:新知识融入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是同化。顺应:新知识改变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是顺应。教学观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建构者,探索者,学习者。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发展与成长,学习是人为了自我实现自主发起的活动。代表人物(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罗杰斯的自幼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师是学习的服务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局限性过于理想化,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经详细谈到了,如果您想获得更多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欢迎关注天才俱乐部。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心理学考点干货,20分钟提高50分!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高频考点汇总!高分秘籍!2019教师资格证面试最全攻略,另附面试教案设计基本模板教师资格证面试必看小技巧!精准把握,完美过关
从学习理论知识的角度而言,名词解释(概念)的掌握是有助于大家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内化。从考试策略的角度来说,名词解释备考难度极大,不好把握。建议量力而行,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到此题型而忽视了案例分析及其他。针对即将参加招教笔试且情绪迫切的考生来说,可以先从以下内容着手,促进知识理解的同时把握名词解释这一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