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文件来看,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因为从数量上来说,1999年研究生仅招生8.6万人,硕士约6.5万,而到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达到了72万,数量增加了十倍之多,但是很多学校在教学设施、科研资源、导师的数量与质量、研究课题和经费并没有跟上研究生扩招的步伐,培养质量问题必然会产生。因此,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加强质量监督,加强过程监督。而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可以算作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写好开题报告可以帮助研究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准确把握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研究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极为重要。因为学科不同,研究的侧重点各异,我们只针对开题报告中的几个重点部分,结合指导研究生的经验,给大家说一下如何在内容上写好开题报告。1. 关于论文研究题目实际上,作为导师来说,给学生选择一个具备一定学术价值并且学生也能够胜任的课题并不容易。从读研那会开始,就发现导师对于论文题目的把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我们那一届一共五个学生,有个女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偏差,导师给的题目相对简单,毕业时导师才和我们说,她观察了大家半年之后,才初步定下几个人的研究方向。因为我们要承认在研究工作中,研究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所以大家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一定要和导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兴趣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合理性,包括课题组的研究经验、实验室设备条件、科研经费等等,都是大家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要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之上。2. 关于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当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研究背景,而写好研究背景的前提一定是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用我们导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一定要避免坐井观天、自娱自乐。关于文献的调研给大家几个建议:第一、 要选取和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内容,现在获取文献的方式多种多样,欢迎大家关注教育观察号来进行咨询讨论,在选择文献的时候一定要选著名专家学者,就是大家常说的“科研大牛”的文献及著作,还要注意期刊的权威性,综述性的文献有助于大家快速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第二、 要追踪原始文献,有些文献在引用的时候并不能将原始文献中表达的科学问题说明白,因此一定要找到原始文献来阅读。第三、 看文献的论证思路,很多同学看文献的时候只是看作者做了什么,其实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作者的重要论点、论证方法,学习作者的科学思维方法,从问题提出到事实论证再到给出结论,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的。3. 课题的可行性及研究方案首先,课题的可行性。在大家开始进行课题研究之前,在广泛的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要先对拟研究的课题进行初步的试验,这些工作建议大家从入学后就开始着手进行,也就是第一年在上课的同时就要开始进行实验工作,这样才能对课题的可行性有个初步的认识和分析。但是很多同学在本科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对于可行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很难把握,因此,观察号建议从“理论上是否可行,实验条件是否具备,研究人员本身的专业基础和能力水平是否胜任”等几个方面来衡量自己,并且也需要导师给予指导,千万要避免出现中途换课题的现象。其次,课题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计划是保证课题按时完成、保质保量的前提。在前面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好课题的研究计划,这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观察号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还要有明确的时间进度安排。对于研究方案的重点和难点,可以拆解成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把工作细化。可以说,研究方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题的顺利进行,导师的经验在这个阶段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写在最后:开题报告对于研究生来说是训练科研能力的一次机会,一定要在和导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各个环节,保障课题的顺利进行。如果还有其它问题,欢迎留言讨论。您的关注与点赞,是观察号最大的收获和感动,也是观察号进步最大的动力!
简单的说说硕士研究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可能并不是很多大学生所想的那样,每天都忙碌中写论文、学术研究中,不可能三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由于我是人文社科类的硕士研究生,所以详细说说我们这些文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主要是干什么?或许你会发现和你上大学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从研一开始,说说研究生的那些事儿。研一其实非常的简单,几乎是和大学一个模式,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的、按时的上课,包括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这是研一主要做的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顺利的通过各科的考试,有的科目是闭卷考试,有的是开卷考试,有的是写一篇课程论文,考试的方式多众多样,难度也各有高低。但是其中的英语课是所有研一学生最为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最容易挂科的。同时,研一的我们还会积极的参加研究生学生会组织的一些活动,有的学生还需要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要认为硕士研究生英语四六级都通过了,因为有大量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都忙于四六级考试。此外,在研一这一段时间也是和自己的硕士导师相互磨合的一个时间段,不管是学生对导师还是导师对学生都需要注意一个时期,互相的了解,时不时的探讨一下学术动态,聊聊未来的规划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就基本结课了,也就是你研究生的全部理论课程已经结束。所以在暑假之前,我们有一个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事情需要开始积极地准备了。再来看看研二的我们,在忙些什么?研二最重要的事情是:硕士学位论文定题目、开题报考、中期考核。研二一开学也就是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相关工作,这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只有开题顺利,才能够更大概率的写出一篇比较好的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在正式的开题之前需要和自己的硕士导师详细的演剧自己开题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文献等等,只有前期将这些内容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够保障我们顺利的开题,并且帮助我们顺利的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只是开题之前,你需要看很多篇文献、需要看很多本专著、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需要经受硕士导师无数次的责怪,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能够写出一个令所有硕士导师满意的开题报告,所以说真心不容易。之后更多的研究生会选择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有的开始每天按时定点的到图书馆看自己硕士学位论文需要的各种资料,有的开始积极的向一些核心期刊投稿,开始不断的接收被拒绝的消息,然后不断的修改,不断的被杂志社的编辑压迫,直到顺利的发表。因为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有一条是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或者是几篇的专业领域内的小论文,所以写论文几乎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还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获得比较高额的奖学金会发大量的小论文,这些都是在研二期间完成的事情。到了研二下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期考核,因为这距离研究生开题报告已经有一段的时间里了,所以为了检查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情况会举行中期考核,主要是查看每一个硕士研究的学位论文的进度,一般要求要完成整篇论文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要在这次考核中集中解答,例如是否还能继续写下去?是否需要重新开题?以及硕士导师就学生论文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读博,研二的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明确大答案。如果决定了要读博,那么便需要做很多相关的准备。例如选择目标院校、联系博士导师、是统考还是申请-考核?以及目标院校对于申请-考核的学生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争取在研二这一年全部做到,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在研三的时候获得博导的名额,在硕士毕业的时候顺利的拿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除此之外,这一年也是很多学生频繁参加各种学术论坛的时间,会有大量的研究生参加985高校举办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坛,这样也是为了能够丰富自己的学术经历,在以后的读博和就业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于是很多研究生在不断的创造,因为只有你写的论文被主办方认可了,才能够获得参加学术论坛的机会。最后再看看研三的我们,或许你就真的知道研究生的不容易了。研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找工作、预答辩、外审、正式答辩、毕业季。这时候各高校的春招陆续开始,所以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然是穿梭在各大校园招聘会现场,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每天频繁的参加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不断的投递自己的建立,争取拿到一家比较好的公司的offer。同时在寒假一结束,也就是3月或者是4月份的时候,各个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了,这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比较重视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预答辩没有通过学院答辩委员会的审核,那么导师也就不能给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签字,随之便是不能送外审,最终的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因此研三的研究生非诚重视预答辩,尽管会在预答辩的过程中被很多的硕士导师怼的怀疑人生,可能自己都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难道真的非常的垃圾吗?然而,这其实是硕士导师为了你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而及其认真的给你修改建议,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预答辩结束之后,还需要根据各位导师给的建议不断的修改。预答辩结束后,在5月份的时候研究生院会把所有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送往外审,从此研究生便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期待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一般20天左右的时候会出外审的结果,如果你外审的成绩不到60分,那么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如果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外审成绩是60分到70分之间,那么还会进行二次送往外审。因此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最中成绩只要70分以上就可以。接下来便是各学院组织的正式答辩了,一般来说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很多高校只要学生的外审通过率,那么在正式答辩时一般都不会为难学生的,当然也会给一些修改的建议,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学位论文,所以研究生对这一环节并不是很在意,甚至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对于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已经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不过有一个令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比较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向学院报销自己读研期间的一些费用,当然额度有限,一般来说是2000元到3000元,这笔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可以报销读研期间的路费、资料费、发表论文的费用,所以对于在读的研究生来说不要忘记将自己的火车票扔掉,因为是可以报销的哦。在最后的最后就是毕业季了,一般来说都是那些老套路,拍毕业照、毕业晚会、谢师宴等等,然后在7月份左右正式的走向工作岗位或者是开启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以上便是研究生三年期间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将时间都放在了学术上,但是看完这些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研二和研三才是硕士研究生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保证自己顺利的毕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近几年来,笔者多次参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与答辩,发现经过三年的学习,研究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感到不少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有着相似的困难和问题。一、开题报告中的形式主义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它决定着研究的实施、方向和结果。有些研究生在开题中就存在选题、方法等问题,如果没有真正解决,就会使开题中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存在并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粗看起来范式合理、头头是道,但潜伏着某些不能忽视的问题。1.研究问题中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提出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对于某些硕士生来说,常有下列不足:(1)缺少问题性。缺少问题性是指有的选题并未能显示出研究者对某一事物的真正质疑和兴趣点,没有理论上或实践中的困惑与认知冲突。如“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其缘由是“提高同伴合作能力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适宜的合作策略对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显而易见,这些正确的话语构不成研究需要,难以产生研究思路。这种研究中的“无病呻吟”并不少见,其内在的原因大抵是研究者心中没有形成个人化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因而也会缺乏方向和激情。具有问题性的问题使研究更具意义和需要,是推动研究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2)问题笼统模糊。问题明确具体,应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特质。有的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只是一个方向、一个领域、一个主题,如“本研究拟对幼儿园大班社会退缩幼儿的同伴关系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这里的“同伴关系现状”是很笼统模糊的,在这种状态下研究就无从下手。当然在开始的时候,研究者头脑里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方向、一个主题,但接下来就要逐渐产生并聚焦问题,明确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及主题之下的待研究子问题。也可以说,子问题的清晰和合理是研究问题是否明确、具体的重要标志,它具有指导研究进程的功能和作用。(3)缺少视角和深度。在检视某一个研究是不是有深度或有创意时,往往要看研究者能否把这一个问题与一个很重要的、很有深度的背景问题建立起有机联系,由此体现出某问题研究的意义及其独特价值。发现有的研究生开题中提交的选题孤立、表面化,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理论根基。如某研究生记录教师提问的次数、频率、候答时间,但问他为什么记录这些,他则说不清楚。此类情况显示这些研究或行动缺少灵魂和统率,缺少视角和深度。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问题没有形成,对于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意义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理解。2.冗余的概念圈核心概念是否明确、恰当、合理,影响研究的方向和成效。现在研究生的问题是绕圈子,概念显得纷繁冗余。如某研究生探究的是“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控制性语言研究”,其中“控制”自然是核心概念。该生首先从辞源学意义上指出,控制有“驾驭和支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从管理学、心理学、工程学、控制论中界定,进行相关概念的辨析。如控制与管理、控制与限制、控制与指导,“控制”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等繁杂辨析,到头来什么是“教师的控制性语言”则没有说明白,甚至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这种写作是当今文风的一种不良习气,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似乎名词概念愈多越有学术气氛。然而,真正的概念明晰需要的恰恰相反,要理解深邃,回到基本,使复杂问题简约化。3.文献综述中的资料堆积文献综述表明的是研究者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并又开拓出了自己的研究空间。在阅读学位论文中发现,有些综述内容太繁太多,但是大部分是与研究多少沾点边但又无直接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名人观点堆积,而不是当下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研究综述。另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材料罗列多、分析概括少,很难看出研究者个人对已有研究的认识、评价和个人的观点倾向。4.理论基础的多元庞杂当今的硕士生学位论文中都有一个篇幅巨大的“理论基础”,如果我们问:“这些理论如何成为你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了呢?”可能不少同学并不能给予一个明确的、自信的回答。分析诸多论文中理论基础与其研究的联系,发现有下列问题:①所罗列的理论是与许多研究都有点关系的一般理论,缺乏的是与该研究有关系的相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理论。②堆积庞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论。如皮亚杰建构理论、斯金纳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文中对某些相互冲突的理论缺少分析和评价。③缺少研究者自己的理论假设。对于他人的理论似乎是借来装裱门面,没有合理的吸收与借鉴,也没有形成自己关于某一问题的基本理念和评价。这种理论上的夹生状态是研究和讨论、解释难以深刻的重要原因。5.选题意义的概念化有的选题在阐述研究意义时,总是泛泛而论,所谈及的研究意义是教科书里所说的一般意义,而不是研究生的那个具体问题研究的意义,这时作为研究者似乎消失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研究生压根就没有搞明白关于此问题的意义。这也和问题的提出有关,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一个自己发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真问题,研究的特殊意义就会应运而生。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问题1.行为观察缺乏操作性定义有的学生用量化方法研究幼儿教师的批评行为,文中对批评的定义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这个定义中的“否定性”很难说清,而且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同。可以说,观察的前提就不符合要求。观察方法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式中都可以运用。但通常需要明确所要观察的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把必须观察和测定的行为或活动给予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现象的观察和测量记录的客观标准”。如果没有某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主观臆断便会大量产生,在此基础上任何“量”的描述和统计都不可信。这类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属于低级错误,是学术研究所不能允许的。2.实验的低可信度与过分推论实验研究的特点在于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现象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如有位研究生所做的研究是“High/Scope课程模式对农村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主要做法是对教师进行阅读有关活动手册和讨论的培训。4个月后,该研究生发现:High/Scope课程与我国农村现行幼儿园课程在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上有显著性差异。粗看起来这个过程似乎符合实验法形式上的逻辑,但种种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极有可能造成自变量污染。即便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High/Scope课程模式的精神,但仅仅4个月的时间就会造成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显著差异,这是很难使人信服的。儿童发展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对不同幼儿园课程或教育方案与幼儿行为和发展关系的比较研究多采用相关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对一些影响研究结论的条件难以控制,因而常使研究者难以分辨研究结果与各种变量和条件之间的真正联系。”当我们去研究某一课程模式优于或劣于另外的课程模式时,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只注意技术,而忽略其合理性,不能只见方法,不见思想。“研究设计”、“结论”固然重要,但设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更为重要。3.浅表性访谈近些年来质的研究兴盛起来,访谈成为常用的方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访谈表面化,如有的同学觉得举个例子并加以解释就成了案例分析,甚至认为是在进行质的研究,这是一种误解。如一位研究生研究的是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者:你很会荡秋千吗?幼儿(男):是的,我荡的可高啦。研究者:那你在高处时害怕吗?幼儿(男):不害怕,妈妈说我是男孩子,要勇敢。研究者据此认为:“这说明幼儿已经能够根据社会上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即进行性别角色的认同。”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根据这两句简单的对话并不能够得出幼儿已经对“自我性别角色认同”的结论。硕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主要发展价值在于,在研究过程中经受科研训练。可以说过程重于结果,结论可重可轻,创意可大可小,但必须坚守的是科研规范与科学精神,以及对这种精神的意识和自觉。而关注方法的合理与结果的可靠正是通向这种境界的必由之路。三、语言表达问题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具有平实、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但从审阅的论文中可发现某些硕士学位论文有下列语言表达问题。1.逻辑性较差逻辑性差是一种总体感觉,可能表现在整体结构、推理、关系等各个层面,也会表现在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某个概念上。有的论文标题混乱,层次不合理,有的内容表达缺少限定或不准确,对出现的抽象名词不予解释,这些都属于逻辑性差的表现。2.模糊引用研究生一进校,指导教师一般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规范,特别是提醒他们在论文写作中引文要有出处。但在审阅论文中仍不断发现,研究中的许多说法有失规范,如“心理学认为”,“众多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指出”,这些看似有所说明,但模糊笼统的说法让人感受到学习者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有的同学在论文中大段大段地自然链接他人的观点,虽然加上了引号、注释,其实是变相抄袭,也是论文之大忌。3.雾里看花现在读某些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有时会觉得很深奥,看不懂或似懂非懂,犹如雾里看花,不明不白。常见很多抽象词汇的链接和堆积,很难唤起常人经验的支持,不能理解。另外,现在很多论文都是千人一面,空、泛、虚,缺少个人的思考,没有个人的语言。我们从小没有养成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乃至终生写东西都离不开“参考文献”,这种情况是要改一改了。4.轻言“研究”研究生如何定位、如何表达自己的研究及其意义,是涉及研究生自我意识及研究者涵养的问题。笔者不止一次看过类似这样口吻的表达:“作为一个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作为一个研究者……”,“通过我的研究……”,“众所周知”,“我认为……”等等话语,当这些话语缺乏内容支持时,使人想到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如有同学指出自己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国内的研究内容,为……提供可靠而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更适应我国农村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如此话语,如此轻松,如此超载,大抵是研究生初写论文必经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变得“不敢随便开口”,从某种意义上看,对学术的矜持也是一种进步。
为更好地帮助研究生同学了解学校2019-2020学年春夏学期教育教学安排,研究生院为大家准备了常见问题的解答。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一、课程教学与选课Q1关于开课和返校时间?A春夏学期教学按原校历执行,即2月24日正式开课。在学生返校前教学采用网上授课,学生返校后逐步恢复原来的课堂教学。学生返校时间按照上级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另行安排。Q2春夏学期教学如何进行?A同学们正式返校前,按照教学计划正常开课的春季课程和春夏长学期课程在春季学期均实施网上教学;实验实践类课程理论部分通过线上授课(部分有条件的实验应充分利用虚拟仿真项目开展线上教学),现场实验、实践内容待同学们正式返校后进行。Q3春季学期研究生体育课程教学如何安排?A研究生院和公共体育与艺术部结合当前防疫抗疫形势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目标调整了春学期的体育课程安排,同学们返校前可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开展简化太极拳,体育舞蹈之恰恰、伦巴、牛仔等课程的居家学习和居家锻炼,任课教师以教学班为单位远程指导同学们练习。Q4研究生选课日程有什么变化?A为保证网上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提前组织上课师生在线教学培训,因此提前了研究生课程初选截止时间,初选阶段调整为2月11日9:00—2月15日9:00,补退选阶段为2月24日8:00—3月6日11:00点。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在补退选阶段进行,研究生选修本科生课程安排在本科生选课第三、四轮进行,具体时间以本科生院网上通知为准。Q5网上教学使用什么平台?A本轮网上教学主要在“学在浙大”(http://courses.zju.e.cn/)教学平台上完成(课程PPT、辅助学习材料、随堂提问与测试、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助教答疑等教学环节),同时主要使用“浙大钉”作为直播平台。少数教师经学校审核后,可选用第三方平台。同学们可登录“学在浙大”查询课程的具体开课信息。Q6网上教学方式是怎样的?A网上教学的授课方式以直播课堂为主,以MOOC、录播等为辅,主讲老师按照原上课时间组织网上教学。Q7同学们应该做哪些准备?A学生须及时更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上自己的联系电话和邮箱,确保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顺畅。同时,需下载“浙大钉”APP,完成“学在浙大”和“浙大钉”的注册和认证,“学在浙大”和“浙大钉”内会自动生成相应教学班。请提前熟悉“学在浙大”和“浙大钉”的相关操作。Q8返校前学籍异动中的博转硕、转专业如何进行?A学籍异动中的博转硕及转专业实行网上办理。同学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申请后下载申请表,以邮件形式发送电子版给相关老师及所在院系;院系通过网上面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一级学科内转专业);院系通过OA上报研究生院审批。Q9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课是否正常进行?A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共学位课、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以网上教学的形式正常开课,请密切关注研究生院网站通知并及时完成选课工作;专业课的开课时间、教学方式由各学院(系)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自行决定,请密切关注所在学院(系)网站通知。二、培养环节Q10春季博士生中期考核工作如何安排?A春季博士生中期考核工作将视疫情解除情况和防控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启动时间,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春季博士生中期考核通过者,其学校部分岗位助学金均自3月份计算上调。Q11研究生开题报告、预答辩等培养环节是否正常进行?A研究生开题报告,预答辩等培养环节工作,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可适当推迟,如确需在疫情解除前完成,可在符合学校和学院(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如通过网络视频答辩等形式组织。具体安排请根据学院(系)要求进行。三、专业学位实践Q12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是否正常进行?A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决定暂停原计划2月份开展的各类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3月份及以后的专业实践计划将视疫情解除情况和防控工作实际再行确定,请密切关注所在学院(系)网站通知。有条件的研究生可根据实践单位要求以居家远程办公的形式开展专业实践。四、对外交流Q13因公出国(境)交流审批手续应该如何办理?A原则上2月底之前的所有出访均应推迟或取消,确有极为特殊情况坚持要在2月底前派出的研究生,出国(境)前须联系所在院系向学校提交审批手续。3月份及以后的研究生因公出国(境)计划视疫情另行通知。疫情期间研究生因公出国(境)导师及院系领导审批可以是带有意见的往来微信、邮件截图。Q14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因疫情无法按时回国可否申请延期?A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关于支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知》,“对于应回国日期在3月31日(暂定)之前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如因疫情需申请延期回国的,予以支持。留学期限最长可延至3月31日(暂定)。”根据学校要求,计划申请延期回国的研究生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出国境模块申请国外状态变更,由导师和所在院系审批。申请延期回国研究生应自行落实在外签证延期,如无法办理签证延期也应按期回国,不得在外滞留。Q15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因疫情延期回国是否可以继续获得奖学金?A延期回国申请如获得批准,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关于支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知》,“延期期间(不早于1月20日开始,最长暂定至3月31日)按现行标准提供奖学金生活费资助”。Q16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因疫情未能按时返回留学目的国怎么办?A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关于支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知》,“如有正在国内休假、开会等中途回国的留学人员,因疫情暂无法返回留学目的国的,建议与国外留学单位妥善沟通并安排好返回时间。在国内期间,留学期限正常计算,奖学金生活费从1月20日以后正常发放,最长至3月31日(暂定)。如3月31日后未返回的,留学期限从4月1日起暂停计算,奖学金生活费暂停发放;待返回留学目的国并向所属使领馆报到后,从返回入境之日起恢复。”遇到此类情况的研究生应及时联系所在院系,报告个人相关情况及计划返回时间。Q17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但因疫情未能如期派出怎么办?A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关于支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知》,“对于留学资格有效期在2020年6月30日以前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如因疫情不能按原计划派出,需申请延期派出、变更留学单位或国别、放弃公派留学资格的,予以支持。”拟申请延期派出研究生应及时联系国内和国外导师,出具更新后的邀请信并报告个人具体情况,国内导师和院系审批后,邮件报送公派出国办公室审批。Q18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但因疫情申请放弃的,今年可否继续申请?A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关于支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知》,“因疫情申请放弃公派留学资格的,不受两年内不能申报国家公派留学的限制。”因此,今年可以继续申请。Q19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项目申请是否有变化?A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尚未发布相关信息。一旦发布,研究生院将及时通知到院系和师生,启动校内工作程序。Q20获得“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星培养计划”“浙江大学资助博士研究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等校级资助但因疫情无法按时回国可否申请延期、延期手续如何办理、延期是否可以继续获得资助?A目前在外研究生如受疫情影响需申请办理延期回国(境),予以支持,在外期限最长可延至3月31日(暂定)。根据学校要求,计划申请延期回国(境)的研究生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出国境模块申请国(境)外状态变更,由导师和所在院系审批。申请延期回国(境)研究生应自行落实在外签证延期,如无法办理签证延期也应按期回国(境),不得在外滞留。获院系批准延期的研究生原则需先行垫付,回国(境)后办理费用结算。Q21获得校级资助但因疫情申请放弃的,今后可否继续申请?A可以继续申请。五、学籍管理Q22研究生报到注册时间是否有变化?A研究生报到注册延期至正常开学后办理,具体时间将结合疫情情况及学校实际,另行通知,请各位研究生务必不要提前返校。Q23请假、延期、休复学、结业等学籍异动如何办理?A老生请假,可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学籍异动模块中网申请假,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新生请假,可将电子请假材料发院系研究生科审核。新生请假时间不超过两周;老生请假原则上一个长学期内累计不得超过 1 个月。请假研究生返校后需及时办理销假、注册手续;延期、休复学、结业等学籍异动事项办理,可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线上申请,所需证明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院系研究生科。需校级审核的事项,由院系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上报审批。所有学籍异动纸质材料待疫情解除后补提交。Q24春季新生学费如何缴纳?A春季新生如有需要缴纳或补足学费的,可登录浙江大学收费平台,或在支付宝中搜索“浙江大学”,进入缴费大厅进行自助缴费。Q25疫情防控是否会影响到毕业证书发放?A如特殊情况下无法保证毕业证书的制作和发放工作,将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带有毕业证书编号的证明材料,并及时和教育部学信网联系,尽快完成毕业数据上报和审核工作,就业单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历验证工作。待疫情解除后制作并发放正式的毕业证书。六、奖励资助Q26研究生岗位助学金是否正常发放?A研究生岗位助学金将正常发放。(1)2020级春博新生岗位助学金自3月起发放;(2)2020年3月到期研究生,其岗位助学金自3月起停止发放;(3)自主遴选春博新生,如尚未办理学校工行卡,将在疫情解除后再予以办卡、补发;(4)如有因学籍异动、银行卡遗失等各种问题造成的岗位助学金未发放到位等情况,研究生可通过电子邮件咨询,学校核实后将于次月补发;(5)春季博士生中期考核通过者,其学校部分岗位助学金均自3月份计算上调。Q27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是否有帮扶措施?A关于做好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研究生专项困难补助的通知(通知链接:http://ygb.zju.e.cn/redir.php?catalog_id=140080&object_id=199352)已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网站挂出。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申请表格,报送院系。院系审核学生申请金额,补充院系意见后报送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管理处);学校进行二轮审核并公示后,分批次提交计财处进行发放。所有材料通过电子邮件报送,正式开学后再补交纸质材料。院系报送截止时间:第一批,2月17日17:00前;第二批,2020年春季开学第一周周五下班前。如存在其他经济困难,学生可在开学后向院系申请临时困难补助。Q28校园地助学贷款还款协议签订是否会受影响?A2020届春季毕业研究生校园地助学贷款还款协议签订等事宜,将根据疫情情况,经与中国银行协商后另行通知。Q29第二笔奖助学金、春夏学期学业奖学金是否会正常发放?A2019年度奖学金及社会捐资助学金第二笔金额,3月正常发放;2020年春夏学期学业奖学金,3-4月正常发放。Q30优秀毕业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奖学金等奖项的评选是否会受影响?A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工作将根据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开展,毕业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将与之同步,评选通知另行发布。七、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Q31拟于2020年3月答辩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审和评阅后续工作如何安排?A我校拟2020年3月答辩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审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论文评阅结果已经反馈到研究生管理系统。请大家及时刷新系统获得评阅专家的评阅意见,并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在导师指导下做好学位论文修改、完善等工作,以保证学位论文质量。Q32拟于2020年6月答辩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审和评阅工作如何安排?A我校学位论文送审和评阅工作均通过研究生管理系统在网上直接操作完成,包括学位论文上传、学位论文查重、导师审核、学院(系)审核、论文送审、专家评阅、结果反馈等各环节。拟于2020年6月答辩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审和评阅工作和往年保持不变,具体以学院(系)的通知时间为准。如目前还有部分学位论文相关实验未完成的研究生,请按学校规定时间返校,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完成实验和学位论文。相关学院(系)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位论文送审、论文答辩和学位审核截至时间。Q33因延期开学,2020年3月和6月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审核安排是否有变化?A原定于2020年3月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审核时间将做调整,初步计划3月上中旬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下旬进行学位审核。原定于2020年6月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审核时间不变。请2020年3月和6月拟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继续推进学位论文工作。学校将根据学生具体返校时间再做相应的调整,尽最大可能避免对同学们后续深造或就业安排造成影响。Q34因疫情防控原因无法返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如何开展?A根据相关规定,我校在3月、6月、9月、12月都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审核工作,建议因疫情防控暂时无法返校的研究生顺延到相近的月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如因就业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按原计划答辩的,经学生申请,学院和研究生院审批以后,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形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程序等均按照文件规定执行。Q35疫情防控是否会影响到学位证书发放?A如特殊情况下,无法保证学位证书的制作和发放工作,学校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给大家发放带有学位证书编号的学位证明材料,并及时和教育部学位网联系,尽快完成学位数据上报和审核工作,就业单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位验证工作。待疫情解除后制作并发放正式的学位证书。Q362020年3月的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是否按期举行?A有关原计划3月底举行的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学校将根据疫情防控总体情况再进行安排。内容来源: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今日编辑:杨金责任编辑:杨金
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如果导师完全不管,而是靠学生自己去单打独斗,确实有难度。毕竟这些学生刚刚大学毕业,而且研一基本上都在上课,一些理工科的学生可能还有实验课,但都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甚至说还没有入门,这学期我也刚好在给研究生上课,让学生做了一次关于自己课题展示,结果发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课题有所了解。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放手不管,恐怕靠学生自己很难进入角色,对学生也不负责任。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出现了,学生又该如何处理?对导师来说,又该尽到哪些责任,我们一一为大家解答。01导师方面不论硕士还是博士,目前实行的还是导师负责制,虽然有的学校或科研院所实行所谓的“双导师制”,但责任都是相同的。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意见》中第三项导师职责一项,进一步明确了导师的职责。首先,在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导师积极参与制定执行研究生培养计划,强化学术指导,定期与研究生沟通交流,指导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因此,导师有责任在研究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开题报告就是初步确定研究方向的重要一步,导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给予学生指导,毕竟学生在相关研究领域还是“小白”。其次,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意见》要求导师要指导研究生发表各类研究成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看,指导学生发表论文也是导师的职责之一,带过研究生的老师都知道,其实学生最难的就是在第一次写论文的时候,经过第一次的磨练,掌握了论文撰写和投稿的基本技巧,在写其它论文的时候导师也会省很多力气,所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实际是双赢。但话说回来,导师负责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导师极大的权力,如果与导师讨价还价,恐怕胜算不大,那么如何解决导师疏于指导的问题,除了自身不努力这种特殊情况外,个人认为自己要主动出击。02学生方面首先,主动与导师沟通。很多研究生认为第一年是上理论课,然后就没什么其它事了,到了研究生阶段,如果你还是在等着别人催你工作,那证明你还是没有进步。其实你想想,如果是学硕三年时间,如果按照上一年课,做一年实验,半年写论文,半年找工作,时间太紧张了。况且实话实说,研究生的课程难度并不大,第一年一定要多看文献,定期找导师汇报学习成果,尤其是对于课题来说,越早确定越好,凡事宜早不宜迟。其次,向小导师请教。我们不排除有些比较牛的导师确实比较忙,拉项目、作报告,国内国外经常飞来飞去,这种情况下一般组里都会有小导师,年龄差别不大,沟通起来也相对容易,并且从时间上和能力上来说也绝对没问题,保持谦虚的态度,积极寻求小导师的帮助,也可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最后,要多向组里其他同学学习。我们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尤其是组里高年级的同学,对于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比较熟悉,经验也相对丰富一些,对一些理工类实验科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和组里的师兄师姐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也会让你的白头发少一些,只要不秃,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如果你真的碰到了导师连一面也不愿意见,也不是自身问题,那么劝你还是另寻良师吧,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碰到这种特别极品的导师。读研不易,加油吧!奥利给!如果我的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经历一年的辛苦复习,我们的考研学生终于拿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只不过没有大一时那样的激情和好奇,毕竟研究生和大学生么有本质上的区别,或者可以说就是大学生活。只不过可能在一些事情的安排上有些许的不同,记得自己研一的时候,几乎没有那种新生开学时的兴奋,因为感觉只是将自己的大学生活又延长了三年罢了,所以慢慢的还是保持着大学那样的状态,但是研究生生活有一个特点,即每一段时间都有固定的事情来做,有着一个模板,也就是三件事情课程学习、论文和就业:首先,研一一学年是不断地上课,完成自己的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学习。这一点时和大学一样的,一样的上课模式,一样的课时时间,一样的教学方式,只不过研究生只需要上一年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的短暂,同时研究生是专业课程上课的人数一般都会非常的少,所以上课期间老师的注意力以及每一个学生的举动,彼此之间都能够非常的清楚。当然,研究生的期末考试也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其重视程度似乎没有大学那么的重要,因为更多的是课程论文,只有英语和数学这样的是必备的考试科目。其次,研二只有一件事情,即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几乎所有的高校对于研二的学生要求是必须在第一学期末,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开题报告,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同时开始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到了下学期便是比较轻松的中期考核,所有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审核所有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情况,包括进度、出现的问题以及是否换题等方面,这样以保证素有的研究生能够及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端正态度。最后,研三两件事情,就业和毕业。研三的第一学期参加秋招,这一时间你会看到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奔忙在各个用人单位的宣讲会,还有的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简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自己最为理想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接下来,研三下学期就是极为重要的毕业论文预答辩和外审,这是所有毕业学生最为惆怅的事情,预答辩会被导师批的体无完肤,外审又会非常的担惊受怕,只有到了正式答辩之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才真正意义上的毕业了。总之,研究生的生活是有一个模板去慢慢践行的,不管你是怎样档次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几乎研究生三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的研究生会去参加学术论坛,会不选的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
对于现在正在奋斗在考研第一线的大四学生来说,他们是多么渴望能够顺利的考上硕士研究生啊!!!但是当你真正意义上进入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你会发现他的不同。这也是很多人在问:为什么研究生的生活如此苦?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研一的生活或许是相对于研究生者三年来说是最为轻松的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上课,包括专业课和公共课,没有什么很繁重的学习任务,只需要安静的上课。但是在这一年中你会感觉到自己是不是读了一个假的研究生啊,因为这生活真的是单调无聊,完全没有一点生活的激情了,你说这样的生活苦吗?是精神上的苦!!!在研二,其实是比较轻松的了,这一年的时间您可以有极大大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了,不用每天按部就班的去上课,你可以看你这方面的文献。像我在研二的时候,由于没有了课程安排,我们导师要求我们没个月看15骗英文文献和30篇中文文献,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庞大的任务,最为关键的是每个星期都要回报你的读书心得和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同时,这一年的时间还需要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辛苦的。在研三,这是研究生生活中最苦的一年,第一是考博还是找工作,如果是考博,需要不断的复习,每天都在图书馆待着;如果是找工作,你就得跑很多场的宣讲会,你得填写很多网申,跑很多高校;第二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你的毕业论文,这是最有压力的一件事情,需要每天刻苦的钻研自己的这个论文,看很多的书籍很文献。当然,如果你顺利的度过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时,你会发现虽然很苦但是很有成就感。在我硕士毕业时,我发表了两篇核心期刊,拿到过国家奖学金,并顺利的考取了博士,而这些就是我所取得的成就。因此,所有的研究生都是从苦处走来,你懂了吗???
在研究生的心目中对于自己的导师有着很多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够在科研方面给自己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带着自己长见识等,所以在选择导师时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学生会选择科研能力超强的硕士导师,有的学生会选择行政能力或者说是人脉关系比较丰富的硕士导师,想象着当正式开学后能够获得相对应的辅导和帮助。即使很多的学生也曾关注到一些关于硕士导师给学生布置很多任务,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每天都非常的忙,甚至还有很多的研究生导师是在“压榨”学生等,但是就学生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导师能够和自己多多联系,能够在论文写作和文献阅读等方面适当的给予一些指导。而今天我的一个师妹和我说,现在都已经研二了,可是和自己的导师只见过一次面,而且还是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自从师生互选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面,都快忘记导师长啥样了,抱怨道自己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应该无奈,毕竟马上就要写开通报告了,到现在为止题目还没有定下来,方向也没有定下来,有点着急了,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联系导师。当然可能会有很多的研究生会有这样的情况,很长很长时间都没有和自己的导师见面,也未曾有过联系,这其实并不能抱怨导师,因为研究生导师真的很忙很忙,不仅仅要给本科生上课,还要给研究生上课,同时自己的科研工作还不能丢下,而且还需要是不是的公派参加会议,或者是参加学术论坛,所以给予自己所带学生的时间就会很少很少。但是这绝对不影响研究生的正常教学进度,每年研究生二年级时,学生的开题报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到了正确的时间研究生导师一定会和学生联系并且沟通论文的方向以及论文的最终题目,并会就开题报告的撰写给学生很丰富的指导。此外,作为研究生的我们不能一味的指望着导师给自己多少的指导,也不能等着导师给自己“喂食”,毕竟研究生期间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完成的,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最基础的事情就可以,例如每天看多少中文文献、每天看多少英文文献以及隔一段时间写一篇小论文,并且适时关注比较高端的学术论坛还不要忘记投稿。总之,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很大程度上不是硕士导师每天辅导式的带出来的,更多的还是自己综合努力加上导师的辅导才能够形成一名优秀的研究生,所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当需要导师的时候其一定不会缺席的。
一般来说,能够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其在本科时就一定足够的优秀,不然怎么会考上硕士研究生了呢?相信这是很多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观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很多的考生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本科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或许这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这已经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毕竟自己都是亲历者,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硕士导师在选择研一新生时,最为头疼的一个因素,因为极有可能出现我们所谓的学渣研究生。记得我再复试结束后,导师互选的环节上将自己的情况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最终我的导师之后和我说很多导师都想带你,因为你的基本信息给他们很大的信心,觉得你还比较的优秀,比较低调好带,因为我是科班出身,大学和研究生学的是同专业,同时英语四六级考试顺利通过,口语水平虽说不是很好,但勉勉强强还能够听。可是,每年硕士导师不可能一定会选择到非常优秀的研一新生,所以一定有的导师就带上了学渣研究生,这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情,一旦带上这样的硕士研究生,在接下来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必然会给导师带来极大的麻烦,也必然会给导师带来无限的压力,但却没有办法,只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因为从研一的课程论文、研二的开题报告,研三的中期考核、预答辩和外审,这每一个环节硕士导师都得为这些学渣研究生而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即使是这样有时候还是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于是,每年的硕士导师在知道研究生写论文时,如果你没有一点的专业基础,没有一点的悟性,那或许对于导师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因为这些学渣型的硕士研究生有这样一种心理,等着自己的硕士导师给他写一写而不是给修改意见,就这样硕士导师真的头大。此外,现在的硕士研究生一定程度上,在专业水平上真的真的有待提高,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在硕士导师眼中同样是学渣型的研究生,因为自己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的研究生学习中。总之,硕士导师碰到这样的研究生真的是头大,所以有时候我们有应该理解自己的导师,因为巨大的科研压力加上自己所带学生的毕业压力,这真的不容易,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或许更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的学习上。
网络配图“问题论文”话题频上热搜。2019年年底,河北发布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今年3月以来,江苏、广东也先后发布抽检结果——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