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专业毕业论文基本情况介绍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近2年来,绝大多数学生论文的选题符合要求,经过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努力,选题情况有了较大改观,都能选择与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型研究题目,也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给与了学生很大的空间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论文写作的整体水平也较往年有所提高。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综合运用文献法、案例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论文撰写。由于绝大多数论文都是具体研究某一个企业的相关问题,很多同学通过网络查找该企业的财务报表,自行计算所需财务指标,用以分析探讨,这使得本届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逐渐培养。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科研素养进一步培养和表现的过程。从近年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看,学生的科研素质需要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学生的论文写作还才存在不少问题。 (一)对应用型选题的处理上存在不足 本届毕业论文选题在体现应用型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几乎都是针对具体公司、企业来研究探讨问题,如“中小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应用研究--以辽宁威达通公司为例”,“浅析现金流量管理的问题--以弘源房地产公司为例”等。汇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该专业135名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中具体研究某企业的选题占所有论文题目的比例为65.2%。但是,这样选题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有关研究目标企业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了解不够,对论点的支撑不足。关于某个企业的成本方面的数据是很难从公开财务信息资料中找到的,缺乏数据造成论文写作不深入,论述不具体。2、不能很好的将论述和目标企业的情况有机的融合,甚至有部分学生论文前部分是纯理论论述,只在论文最后缀一个案例,二者关联不大,比较游离。这样的论文使得案例分析流于形式,只是在表面上看论文选题符合应用型选题的要求,但本质上并没有做到。 (二)学生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还有欠缺,科研能力不够 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好,很难驾驭专业论文的写作;还有的学生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有些内容不能按进度完成工作;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和能力,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文不对题、层次不清、结构不合理、语言不通顺的情况。不少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学院的毕业论文指导手册,正确的进行毕业论文的格式编辑,写出的论文格式存在很多问题,修改格式占用了老师的很多精力。 通过对各个论文指导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不知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筛选资料,查找到资料不知如何利用。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所以面对文献参考资料没有足够的能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无法利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论点进行论述,导致许多学生的论文初稿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将别人文章的内容成段的复制过来,拼凑起来,甚至有些学生到最后对自己论文涉及的到专业知识都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以至于论文答辩时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这样的论文谈不上有作者个人观点,更谈不上有所创新。 (三)对论文指导教师管理和约束不够 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教师应发挥重要作用,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的指导,但是由于指导教师人数有限,每个人指导的学生较多,加上教师授课和科研工作量较大,很多工作无法很好的完成。对学生的论文指导不够细致,这从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上可以得到反映。 以财务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为例,“优秀”的成绩人数为0,绝大多数成绩都为“中等”与“良好”,极少“及格”的成绩,“不及格”的成绩没有。这样的成绩会让学生口口相传,下一届的学生会认为毕业论文不必太过认真,差不多都会通过的,使学生失去了努力、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压力和动力。(四)毕业论文考核方式单一 通常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在第八学期,即四年学制的最后一个学期,240学时,8学分。所有本届学生均需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不论是备战考研的学生、还是复习考公务员的学生,尽管他们其实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论文的撰写。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并不科学。高等院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学生是学校的根本,一切应该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为第一出发点,应该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提供方便,但是目前的制度设计上没有做到。 三、提高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意见与措施 (一)及早安排毕业论文的有关工作,进行论文写作辅导 要及早安排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在第七学期期初就要落实。从指导的实际情况看,面对面的指导效果和效率比较好,因此,抓紧学生在校期间,指导完成初稿的第一、第二次修改,会对论文的较好完成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尽早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采用讲座或微型课的方式,提前向学生介绍如何查阅资料、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安排论文的框架结构,如何对查阅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利用等等。 (二)调整一些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 关于有关能力,应在教学期间多加强调,通过课程计划的安排和调整来加强,如计算机能力类的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应用文写作能力等课程,这些课程均应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对待,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调整一些专业课程的作业和考核方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可以调整一些专业课程的作业和考核方式。例如,财务分析课程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选定一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标的进行财务分析,或者将这个作业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课程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和内容等。课后作业可以指定题目,要求学生按题目完成一个微型专业小论文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又可以为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还可以丰富考试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四)创新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 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过于单一,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除了采用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方式外,也应该允许采用其他灵活方式。为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该积极推动毕业论文的改革,以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检验,达到对学生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测试。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下列情形均可以替代毕业论文: 1.公开发表论文。 2.学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 3.学生申报并获准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结题验收通过后的研究成果。 4.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5.获得社会或行业公认的代表能力水平的专业、行业认证证书等。 综上所述,较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本身的问题,指导教师的问题,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问题等,只有各方均按制度要求认真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16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为提升学校教育硕士的学术科研水平,确保教育硕士能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任务。5月29日晚,河北北方学院利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题为“教育硕士论文选题与撰写”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该校研究生学院主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梅教授主讲,该校教育硕士各领域导师和研究生共计3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讲座由信工学院孙副院长主持。讲座中,陈梅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教育硕士带教经验,从教育硕士选题经验、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并针对性地解答了学生在论文设计和撰写过程中的疑惑。整场讲座历时近3个小时,内容充实,气氛热烈,互动频繁,不仅开拓了师生视野,更加激发了学校教育硕士对科研和学习的热情。讲座结束后,该校教育硕士导师和研究生一致表示受益匪浅,对即将开始的硕士毕业论文开题和论文写作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多措并举,为教育硕士创造学习和科研机会,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随着天气的变暖,许多由于疫情而无法返回学校的学生可能在家中苦苦挣扎,而大学教授则推出了一些在线课程。清华大学学习计算机进行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人工智能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洋的在线分析报告《浅谈中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设计选题方法》最近几天成为了自己朋友圈刷屏的内容。很多人可能我们都会看过刘洋老师的论文进行写作 slides《机器学习翻译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和技巧》,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学术圈内公认的高质量写作指导,甚至成为了我国很多学生老师可以编写指导思想方法主要参考的标准。这次他有关论文设计选题的报告,已被刘知远、马少平等很多不同学者公认为是「有关这一话题最好的报告」。刘先生的报告是清华大学最近推出的官方在线课程“清华大学云课堂”的一部分,该课程允许读者搜索更多内容。以下是刘洋老师的主要内容,以分享这个直播,几乎人类整理出来:学位论文顾名思义,是为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而撰写的科学技术论文。各所大学学生对于学位论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但基本问题都会要求进行论文的作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管理理论和系统可以深入的专门学习知识,具有经济独立从事社会科学分析研究主要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为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例如,在清华大学,一般在第二年的研究生,我们应该开始工作论文题目。关键在于是否有研究生水平的论文,并在训练过程中的度,话题是最关键的环节 - 这是在未来几年的主要工作,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研究生水平。想要真正做到一个正确的选题,必须要树立学生正确的「科研三观」。科研的三观是什么?? 据了解,世界观:发展研究界的法律;人生观:研究生教育阶段需要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价值观: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这将创建我们的主题和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学术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个人的努力是对的影响成功非常重要,限制你的成功基本上等于上限的能力。这意味着你应该积极创新,努力推进人类进一步认识。虽然每个人都毕业,博士研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时间段也是创新的最有人情味,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时间,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所有的科学技术研究都围绕着「提出解决问题」和「回答这个问题」而展开。我们国家应该在读研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学生好奇心,并愿意为之付出自己努力。在科研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提问。什么是有价值的研究?但是如何判断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 这涉及到“选择主题的十个标准”。重要性和创新性刘洋老师提醒你的话题,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是问题的重要性,以评估发展的主要议题的背景下,问题的状态;其次是创新,这个问题的研究应该能够通过人类知识的界限,打破和创造新知识。以人工进行智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脉络为例,可以看出我们研究设计选题必须要遵循重要性的标准,重要社会问题应该是学科建设发展管理过程中在主脉络上的关键能力问题。重要的方向主要在于悬而未决的重要挑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下图表示人类知识的外边界,所述内环的个人知识表示的范围内。上大学后,我们开始在某个方向上积累知识,研究生水平的话题也选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方向。在读研过程中,您将达到人类的知识点系统的边界,这是通过阅读大量文学领域的彻底破裂,而且毕业的第一阶段里,知识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创造学习知识,要通过不断突破边界来实现,产生新的知识。如果你创造的知识进行非常具有重要,也就可以认为你达到了中国研究生毕业的标准。所以,创新性是在读研阶段学生非常值得我们强调的一个基本要素。前沿性第三个要素是「前沿性」。学科发展总在动态变化,如大海中的潮流。在下图中,纵坐标代表关注度,即学术界有多少人在关注这一主题;横坐标代表成熟度,即该主题目前被研究得有多么透彻。一流的学者倾向于研究一些关注和成熟度都很低,但经过5 - 10年可能成为主流的对象方法。由于成熟度低,这些问题往往是高风险,并不是所有的研究人员敢这样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一流学者往往会进行研究提供一些「已经有人可以发现问题可能有用」的主题,他们自己会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扩展。二流学者会选择中国当前最热门的一些重要方向。三流学者则会选择我们已经基本处于衰落期、成熟度很高的方向。最后剩下的是不入流的学者,他们往往会选择以及一些学生非常过时的主题。学术大潮浩浩荡荡,如果我们顺应时代大潮(图上左半部分),就会事半功倍,你的工作人员就很容易导致产生一个巨大社会影响力;反之,如果你选择的问题也是非常陈旧,即使你再拼命、再努力,你做的研究工作也不可能同时产生没有太大的影响。以人工进行智能技术领域为例。20 年前,最热门的研究主要话题还是可以最大熵模型等,深度合作学习则备受冷落。到了 2010 年,深度合作学习方式已经发展开始逐渐受到社会关注(Hinton 和他的学生在 2006 年发表了利用 RBM 编码的深层神经系统网络的 Science 论文:《Re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Data with Neural Networks》)此时企业进入中国深度进行学习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程度能够及时做出一个非常一流的工作,因为有大量的空间环境有待进一步探索。相比较而言,之前对于一些问题比较热门的方向学生已经可以走向衰落期。到了 2020 年,深度合作学习中国正处于当红阶段,如果企业此时你还在追逐深度进行学习发展方向,可能需要做出的工作会是二流的。目前或许有一些一流、超一流的工作人员正在积极开展,只是为了我们还无法确定是哪些研究方向。可能是量子计算,也可能是学生认知社会科学或其他交叉学科等。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这样的潮流。重要的是,所有你想要的电流能想到的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类的方向,他们被分为五个部分,为了区别的前沿问题和非问题的前列。在这种情况选择问题上,「『势』很重要,要顺势而为」。就学术界一般而言,研究生教育需要我们关心的是哪些方面问题研究处于「一流」的区域(「超一流」难度没有太大,研究生三五年解决不了;二流国家区域进行创新性较弱)。探索性“探索性”研究问题是解决当前问题的程度和未来可能的创新空间。 如果你发现一个问题解决得很好,那就是它跳出了学术领域,走向了工业,那么这个问题的探索空间就会小得多。 因此,我们必须确保他们选择的方向有足够的空间去做事情。基础性“基本”的意思,我们希望我们的话题是很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它可以产生在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树的比喻,我们选择的问题应该是作为“根”或后备箱,使得树叶背后生出,结果会受到你的影响,你的文章的直接表现引量是非常高的。以人工进行智能技术领域的最优化问题为例。如果你能提出作为一种非常好的最优化算法,几乎所有人都会引用你的成果,这就是这样一个企业非常重要基础的研究主要方向,也是刘洋老师可以鼓励大家选择的方向。复杂性“复杂性”是指你选择的问题必须有足够的体积和复杂性来支持三到五年的研究。 问题需要分解成几个创新点,即几个子问题.. 通常,每个创新点对应于一篇论文,三(或两)篇论文对应于一篇论文。系统性前面我们讲到,你选的问题要能够拆分成若干子问题,但这样还不够,这些子问题学生之间企业还应该进行密切相关关联、有机衔接、浑然一体。也就是说,你做的一些问题就是要有一个系统性。此处,刘老师给了一个中国博士毕业论文的反例:《xx 方向上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若干」表示你研究的几个子问题是社会割裂、孤立的,写出的学位课程论文设计也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所以,当你选择一个话题时,你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想想未来几年做的工作,这些工作应该分为几个方面。 同时,你必须确保未来三年不会太长。除了提高学生学习之外,导师在选题管理方面也扮演着一个非常具有重要的角色。许多 CMU 的导师将帮学生进行选题视为最重要的职责,这样才不会耽误学生,浪费问题学生的才华。可行性“可行”的意思,你选择应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问题的可能性。“由于我们不做时间旅行(time travel)、传送和反重力研究,它们不是重要问题,我们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是合理的,而且必须有解决方案。在科研工作雄心勃勃,但在拆解它在三年内解决问题的最初阶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承接性「承接性」是指你所在的课题组有良好的工作经验积累,能够发展提供一个最大的助力。牛顿说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你可以尽可能多的站在课题组的积累上,也许你的导师,前辈对这个问题都比较熟悉,同时实验室也有大量的仪器设备,有多种数据,可以帮助你更顺利的进行研究,更快的进入角色并取得成果..当然,这不是一个必要的事情,只要你勤奋不够的,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新的工作在一个新的方向。特别是对于机器学习,大量的数据,研究工作的领域是开源的,它并不像其他学科那么强,如所需生物科学大型仪器设备的任务。适合性最后我们还要提一下适合性,即自己对该问题学生感兴趣,能够进行充分发展发挥出他们自己的优势。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否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要学会扬长避短。与科研和玩游戏一样,有各种能力要求,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自我管理能力、反思能力等。 找到自己的优势,就会如鱼得水..如何进行选题?成品标准的话题,然后谈谈具体议题的步骤:毛主席说过:「指挥员的正确决策部署主要来源于学生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一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数据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企业各种技术侦察活动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这段话来源于《中国社会革命进行战争的战略管理问题》,是毛泽东 1936 年 12 月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的一次演讲。我们不能完全不同可以把这个国家军事思想理论套用到学术研究论文选题上,如下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件关键的事情,一是研究,二是思考,三是判断。但现在有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调研工作过程中,是先提出了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献;还是可以先读文献,再思索并提出问题?刘洋老师说:「这两种方式方法也是各有不同优势,先读文章,然后可以根据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提出我们自己的 Idea,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很多人说,如果你没有 Idea,那么读到 100 篇、300 篇论文时一定程度会有一个新思路。而如果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思考以及自己的见解,再看他人的研究,就会有非常高的独立性,通过提高自己 Idea 与文献的碰撞,能有更多更好的思路。」因此,这两个主题都是可行的想法,它们各有优缺点。学术第一步:多读文献阅读文献,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站在该领域的前沿,包括但不限于经典、期刊杂志、会议收藏、学者主页、社交媒体和预印网站,所有这些都有自己的特点:经典理论著作的选择美国加州农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Michael I. Jordan 教授的机器进行学习阅读书单;期刊杂志层面,注意学生阅读领域内和领域外的期刊杂志,学科进行交叉容易导致产生一种创新;会议文集的时效性高、质量上乘,甚至 AI 领域顶级的研究工作都是发表在会议上的,是最佳平衡点;及时进行了解自己本学科顶级学者的研究发现问题也很重要,熟悉前沿对你的选题很有可能帮助;社交媒体已成为学术成果的重要发布场所,很多美国学者都喜欢在推特上发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甚至比论文更早;另一个信息来源是计算机科学的arXiv网站的论文预印本,该网站的时效性是最强的,但纸张质量也参差不齐。但问题主要在于:论文这么多,我们可以怎么读?这么多的论文,刘洋老师说,我们必须权衡粗读和精读之间的良好关系。本文尽可能长的80%,看看就行了论文题目,只是为了有一个印象,一些遇到后面的问题找出来就行了。因为只需要通过阅读 20% 的论文,差不多就能获得 80% 所需的信息,所以后面重要的一步就是学生加深我们对这些理论知识与研究工作成果的思考。根据我国已有的信息,刘洋老师进行表示我们国家需要企业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加深理解不同程度,并形成个人观点。试想一下,我们的知识系统是一个知识地图,每篇论文是一个节点,可能会有不同的节点之间的连接,这些连接代表的文件之间的链接。一些可能的侧节点是非常大,非常大的研究表明,通过它的扩展名,这是关键的文件。如何找到的1%,详细阅读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看作是一个漏斗形的纸,我们来看看文章的80%,总结一下本文的20%,从而使最后的“泄密” 1%的论文需要了解所有的细节。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过程,而不是直接选择的物品的1%。此外,我们也可以找师长询问某领域的必读论文,并把它们自己作为一个入口。一般企业而言,论文的阅读教学顺序发展可以通过表示为:必读论文、领域先驱发表的论文、前沿课程论文。独立与勇气选题一定要独立思考,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特别是对于中国的许多学生来说,我们不应该太依赖导师的建议,而应该发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当然,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封闭,听取导师,学长和同学的建议也很重要..国内研究人员将相对保守,因为高收益通常指高风险,我们不敢尝试新的东西,显著价值的探索。于是,经过独立思考,我们不得不害怕风险,敢于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新的研究。这些新的研究,因为风险比较高,门槛比较高,当然会有竞争较少。有勇气面对挑战新问题的人是很难得的,他们要面临着发展各种社会压力。最后,确定选题无论是做文献研究还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也需要确定选题.. 在找到一些候选研究课题后,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评分来理性地判断。刘洋老师给了他以下的个人权利重新设置,他认为创新和尖端的三大指标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总得分最高的候选人1,它代表了一种创新和前沿很高,但风险也比较大;候选人2和3个候选代表一类较为平庸的研究课题,但他们都非常安全,能使保证效果。作为一个个人发展建议,刘洋老师还是非常提倡学生选择进行创新性高的研究发现问题,这样才不会浪费年少时光。论文题目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这决定是越快越好,但不要确定更换,否则将更加紧凑和研究生所花的时间。由于问题的重要性,所以要了解什么是好的研究课题是特别重要的,这个标准并不一定取决于10个标准量化表,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知识的各个方面的意见等。
这些年,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抄袭事件层出不穷。从本科论文到硕士论文,从国内一般学术期刊,到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抄袭者中不乏中国的学生和学者的身影。这些人,为什么就非要这样没脸没皮地如此去做呢?在他们的眼里,脸面不重要,名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因此而能攫取到多少的利益。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论文就是一块价值昂贵的敲门砖,它能给人带来许多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因为有了论文这个金字招牌,评职称,选劳模,分房子,提职务,发奖金,申请课题,毕业过关,定岗定位,末位淘汰,出国开会……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掌握了。写论文时需要劳神劳力,而抄袭只要做简单的搬运,却一样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谁还愿意沉下心来做研究呢?但是随着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那些抄袭者就一个个被揪到了镁光灯下,曝光在公众面前。这不,陕西师范大学的一位硕士毕业生在今天被当作硕鼠一样揪了出来。陕西师范大学的硕士毕业生田晓飞的专业是高等教育学,而被他抄袭的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毕业生谭鹏,专业和田晓飞一致,完成的毕业论文比田晓飞早一年。对比两者的论文,田晓飞涉嫌大面积抄袭谭鹏的毕业论文,甚至连题目他都懒得改,只是在谭鹏的题目《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前面加了两个字“我国”。而两篇论文,田晓飞多一章,即第六章外,目录几乎一致。而通篇比较正文,高度雷同,几乎到连文字都达到一致的程度。论文抄袭,是为人所深恶痛疾的,它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危害性。第一,严重地伤害整个学术界的学术氛围。当抄袭的论文一样能换来许多人么渴慕的东西的时候,那么还有谁愿意去兀兀穷年地做着学术研究呢?足不出户,目不窥园,那是需要做出多少的牺牲啊。这样的痛苦的阶段,就像孕妇十月怀胎一样,那种刻骨铭心的经历谁愿意经历呢?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痛苦、挣扎,哪里有蚕的吐丝,蝶的蜕变呢?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人才成长必经的历程啊,能省略吗?第二,因为论文抄袭成风,造成的时间浪费不言而喻。写作学术论文,就必然要有参照物,而现在找到参照物最必要的手段就是到网络上去寻找相关的论文来研究。当你下载了10篇论文,其中却连1篇有价值的论文都找不到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一种感受呢?是不是感到绝望?泛滥的雷同论文,占用公共空间不说,还逼得研究者急得骂娘,这不让人觉得可笑可悲可叹吗?第三,论文抄袭泛滥,还会误导学生。论文没有创见,只是简单的重复,或许只是浪费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时间。而如果论文本身没有价值,提供的研究方法本身就错误,还不断地被人反复抄袭,那就有可能让初学者信以为真。作为初学者,本身对于问题就看得不清楚,你这样反复再反复,他们就有可能把错误当作正确。如此一来,就有可能让初学者误入歧途,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样的论文,说得不客气一点,不就是戕害人命吗?第四,论文抄袭成风,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论文抄袭,不仅是知识的匮乏表现,更是严重的道德问题。作为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起到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提升自己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严谨认真的学术研究态度。高校也应该建立论文打假机制,倒逼着导师对论文的把关工作,铲除抄袭论文滋生的土壤,努力改变论文把关不严的软肋。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于优秀论文,我们就要加大奖励,而对于抄袭的论文,就要严厉惩处。只有学者不敢抄袭,师者不敢懈怠,大学生论文抄袭的风气才能被有效遏制。最后,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质量越来越差,那么它在学术界的地位就会越低。如此一来,那些高质量的论文,还有可能投稿国内学术期刊吗?我们现在看中SCI论文,就在于他们真的是把学术独创性、前瞻性、指导性当作能否发表的一个前置条件,而对于抄袭者绝不姑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而国内的学术期刊呢?在处理抄袭上仍然缺少力度,往往是“能饶人处且饶人”。这样一来,只能是使国内期刊的水平越来越烂,优秀的论文越来越少,还怎样在国际上赢得自己的话语权呢?论文抄袭问题,不只是以上所列举的几点,但确实是到了必须要彻底肃清的时候了。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崇尚诚信的学术氛围,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学术腐败的土壤,还学术研究以清新之风、正气之风、诚信之风。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对于抄袭,亲爱的读者,你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最近教育部发布公告,今年将对已毕业的研究生论文进行重点抽查,对存在学术不端、存在捏造事实、查重不过关的论文进行整顿,撤销该学生的研究生学历学位,对该研究生的导师取消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根据过去教育部对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抽查结果,发现在抽查的论文中存在1%以上的毕业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已经对论文存在问题的学生研究生学历及学位进行撤销。翟天临博士后录取这对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翟天临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舆论对翟天临研究生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问题进行了谴责,同时也反思当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教育形式,教育部因此加大了对已经研究生论文的抽查力度,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增强高校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监管力度。考研而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如果自己当年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数据造假,很容易被调查出来,其影响将对自己的工作和今后的继续深造造成毁灭的影响。如果自己已经是毕业多年的研究生,并且知网上面也有自己的论文,自己的论文当年毕业的时候学校要求也不严格,今年教育部检查出来以后,自己将会丢掉自己的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学位,失去了高学历的资格,失去了今后找工作的优势。这对于一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已经毕业,论文再有问题也不能去学校去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可能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研究生毕业所以研究生再也不是那种在学校混日子就能毕业了,研究生过去常被称为“烟酒生”,形容研究生抽烟喝酒和学生,过去的研究生教育确实存在着导师管理不到位,学生学习不认真,毕业论文随便写的情况,但是教育部规定出台了以后,相信对各位研究生监督更严格了,而且是事后监管,学生毕业后再进行毕业论文的随机抽查,而且是终生追责,对学生个人一生都有污点,个人诚信有问题,个人学习不规范,高学历证书被撤销,丧失了工作升职加薪的机会,影响可谓深远。研究生和导师眼下正是考研复试的时间,也是2019年研究生毕业论文修改的时间,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要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学位论文,不能捏造事实,不能抄袭别人论文,更不能找人代写。今年考研复试的同学有幸被录取了,开学后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认真规范的写论文,千万不要犯错误,不然都会是自己一生的污点和学习的遗憾,因为自己毕业后被撤销了学历证书,自己年纪已大也没有机会再去读研,会错过更多的机会。因此都要认真的对待研究生毕业论文,千万不要混日子,不然就要被日子混!
考研的学生或许现在正在认真的准备着自己的复试,祝愿你们能够在复试中有一个优异的表现。那么在研究生这三年期间 你一定要做很多事情,研一的你或许更多的是在忙着每天的实验和课程,但是到了研二和研三时,你又在干什么呢?是宅在寝室里吗?又或者是每天都碌碌无为呢?其实在你研二研三这两年期间你必须做三件事情,这对于你的毕业和以后的就业都会有非常不错的帮助,这不研究生学姐也表示尽管很累但是很快乐。第一件事:找一份实习工作。对于研究生来说,在研二这一年期间由于没有了课程安排,所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支付自己每天的时间,所以不能浪费这样的时间,因此找一份实习工作成为必然。我们都清楚实习是在读研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因为实习能够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能够更加的熟悉我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工作,能够更直接的和社会所接触。同时在毕业的时候如果你曾经在一家专业内比较好的公司实习过,那这也是一个加分项。所以在没课的这一段时间,研究生的我们必须找一份实习工作。第二件事:发表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研一的我们由于刚刚进入研究生生活,加上每天繁重的课程安排,所以很多学生没有了写论文的心思,以至于一直没有论文产出。但是在研二研三期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多渠道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多阅读所研究方向的最新科研论文,也可以认真仔细的收集多项实验数据,为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数据,帮助我们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所以这一段时间,你大可以用一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毕竟读研期间没有一篇像样的论文是不完整的。第三件事:开始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答辩,外审的相关准备工作。研究生三年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因为自己论文外审通过了我们才能够拿到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所以在研三的我们应该奖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首先是确定自己学位论文的选题,构思整个论文的框架,完成初稿,导师修改,二次创作,预答辩,正式答辩,最后外审。整个过程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汗水。所以一定要尽早的准备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因为其 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之,在研二研三的硕士研究生,这三件事情是你们所必须完成的,不仅仅是对自己的顺利毕业,对于以后的就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加分项。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近几年来,笔者多次参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与答辩,发现经过三年的学习,研究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感到不少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有着相似的困难和问题。一、开题报告中的形式主义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它决定着研究的实施、方向和结果。有些研究生在开题中就存在选题、方法等问题,如果没有真正解决,就会使开题中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存在并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粗看起来范式合理、头头是道,但潜伏着某些不能忽视的问题。1.研究问题中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提出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对于某些硕士生来说,常有下列不足:(1)缺少问题性。缺少问题性是指有的选题并未能显示出研究者对某一事物的真正质疑和兴趣点,没有理论上或实践中的困惑与认知冲突。如“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其缘由是“提高同伴合作能力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适宜的合作策略对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显而易见,这些正确的话语构不成研究需要,难以产生研究思路。这种研究中的“无病呻吟”并不少见,其内在的原因大抵是研究者心中没有形成个人化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因而也会缺乏方向和激情。具有问题性的问题使研究更具意义和需要,是推动研究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2)问题笼统模糊。问题明确具体,应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特质。有的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只是一个方向、一个领域、一个主题,如“本研究拟对幼儿园大班社会退缩幼儿的同伴关系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这里的“同伴关系现状”是很笼统模糊的,在这种状态下研究就无从下手。当然在开始的时候,研究者头脑里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方向、一个主题,但接下来就要逐渐产生并聚焦问题,明确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及主题之下的待研究子问题。也可以说,子问题的清晰和合理是研究问题是否明确、具体的重要标志,它具有指导研究进程的功能和作用。(3)缺少视角和深度。在检视某一个研究是不是有深度或有创意时,往往要看研究者能否把这一个问题与一个很重要的、很有深度的背景问题建立起有机联系,由此体现出某问题研究的意义及其独特价值。发现有的研究生开题中提交的选题孤立、表面化,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理论根基。如某研究生记录教师提问的次数、频率、候答时间,但问他为什么记录这些,他则说不清楚。此类情况显示这些研究或行动缺少灵魂和统率,缺少视角和深度。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问题没有形成,对于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意义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理解。2.冗余的概念圈核心概念是否明确、恰当、合理,影响研究的方向和成效。现在研究生的问题是绕圈子,概念显得纷繁冗余。如某研究生探究的是“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控制性语言研究”,其中“控制”自然是核心概念。该生首先从辞源学意义上指出,控制有“驾驭和支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从管理学、心理学、工程学、控制论中界定,进行相关概念的辨析。如控制与管理、控制与限制、控制与指导,“控制”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等繁杂辨析,到头来什么是“教师的控制性语言”则没有说明白,甚至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这种写作是当今文风的一种不良习气,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似乎名词概念愈多越有学术气氛。然而,真正的概念明晰需要的恰恰相反,要理解深邃,回到基本,使复杂问题简约化。3.文献综述中的资料堆积文献综述表明的是研究者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并又开拓出了自己的研究空间。在阅读学位论文中发现,有些综述内容太繁太多,但是大部分是与研究多少沾点边但又无直接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名人观点堆积,而不是当下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研究综述。另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材料罗列多、分析概括少,很难看出研究者个人对已有研究的认识、评价和个人的观点倾向。4.理论基础的多元庞杂当今的硕士生学位论文中都有一个篇幅巨大的“理论基础”,如果我们问:“这些理论如何成为你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了呢?”可能不少同学并不能给予一个明确的、自信的回答。分析诸多论文中理论基础与其研究的联系,发现有下列问题:①所罗列的理论是与许多研究都有点关系的一般理论,缺乏的是与该研究有关系的相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理论。②堆积庞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论。如皮亚杰建构理论、斯金纳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文中对某些相互冲突的理论缺少分析和评价。③缺少研究者自己的理论假设。对于他人的理论似乎是借来装裱门面,没有合理的吸收与借鉴,也没有形成自己关于某一问题的基本理念和评价。这种理论上的夹生状态是研究和讨论、解释难以深刻的重要原因。5.选题意义的概念化有的选题在阐述研究意义时,总是泛泛而论,所谈及的研究意义是教科书里所说的一般意义,而不是研究生的那个具体问题研究的意义,这时作为研究者似乎消失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研究生压根就没有搞明白关于此问题的意义。这也和问题的提出有关,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一个自己发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真问题,研究的特殊意义就会应运而生。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问题1.行为观察缺乏操作性定义有的学生用量化方法研究幼儿教师的批评行为,文中对批评的定义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这个定义中的“否定性”很难说清,而且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同。可以说,观察的前提就不符合要求。观察方法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式中都可以运用。但通常需要明确所要观察的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把必须观察和测定的行为或活动给予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现象的观察和测量记录的客观标准”。如果没有某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主观臆断便会大量产生,在此基础上任何“量”的描述和统计都不可信。这类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属于低级错误,是学术研究所不能允许的。2.实验的低可信度与过分推论实验研究的特点在于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现象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如有位研究生所做的研究是“High/Scope课程模式对农村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主要做法是对教师进行阅读有关活动手册和讨论的培训。4个月后,该研究生发现:High/Scope课程与我国农村现行幼儿园课程在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上有显著性差异。粗看起来这个过程似乎符合实验法形式上的逻辑,但种种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极有可能造成自变量污染。即便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High/Scope课程模式的精神,但仅仅4个月的时间就会造成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显著差异,这是很难使人信服的。儿童发展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对不同幼儿园课程或教育方案与幼儿行为和发展关系的比较研究多采用相关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对一些影响研究结论的条件难以控制,因而常使研究者难以分辨研究结果与各种变量和条件之间的真正联系。”当我们去研究某一课程模式优于或劣于另外的课程模式时,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只注意技术,而忽略其合理性,不能只见方法,不见思想。“研究设计”、“结论”固然重要,但设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更为重要。3.浅表性访谈近些年来质的研究兴盛起来,访谈成为常用的方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访谈表面化,如有的同学觉得举个例子并加以解释就成了案例分析,甚至认为是在进行质的研究,这是一种误解。如一位研究生研究的是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者:你很会荡秋千吗?幼儿(男):是的,我荡的可高啦。研究者:那你在高处时害怕吗?幼儿(男):不害怕,妈妈说我是男孩子,要勇敢。研究者据此认为:“这说明幼儿已经能够根据社会上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即进行性别角色的认同。”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根据这两句简单的对话并不能够得出幼儿已经对“自我性别角色认同”的结论。硕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主要发展价值在于,在研究过程中经受科研训练。可以说过程重于结果,结论可重可轻,创意可大可小,但必须坚守的是科研规范与科学精神,以及对这种精神的意识和自觉。而关注方法的合理与结果的可靠正是通向这种境界的必由之路。三、语言表达问题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具有平实、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但从审阅的论文中可发现某些硕士学位论文有下列语言表达问题。1.逻辑性较差逻辑性差是一种总体感觉,可能表现在整体结构、推理、关系等各个层面,也会表现在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某个概念上。有的论文标题混乱,层次不合理,有的内容表达缺少限定或不准确,对出现的抽象名词不予解释,这些都属于逻辑性差的表现。2.模糊引用研究生一进校,指导教师一般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规范,特别是提醒他们在论文写作中引文要有出处。但在审阅论文中仍不断发现,研究中的许多说法有失规范,如“心理学认为”,“众多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指出”,这些看似有所说明,但模糊笼统的说法让人感受到学习者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有的同学在论文中大段大段地自然链接他人的观点,虽然加上了引号、注释,其实是变相抄袭,也是论文之大忌。3.雾里看花现在读某些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有时会觉得很深奥,看不懂或似懂非懂,犹如雾里看花,不明不白。常见很多抽象词汇的链接和堆积,很难唤起常人经验的支持,不能理解。另外,现在很多论文都是千人一面,空、泛、虚,缺少个人的思考,没有个人的语言。我们从小没有养成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乃至终生写东西都离不开“参考文献”,这种情况是要改一改了。4.轻言“研究”研究生如何定位、如何表达自己的研究及其意义,是涉及研究生自我意识及研究者涵养的问题。笔者不止一次看过类似这样口吻的表达:“作为一个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作为一个研究者……”,“通过我的研究……”,“众所周知”,“我认为……”等等话语,当这些话语缺乏内容支持时,使人想到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如有同学指出自己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国内的研究内容,为……提供可靠而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更适应我国农村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如此话语,如此轻松,如此超载,大抵是研究生初写论文必经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变得“不敢随便开口”,从某种意义上看,对学术的矜持也是一种进步。
简单的说说硕士研究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可能并不是很多大学生所想的那样,每天都忙碌中写论文、学术研究中,不可能三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由于我是人文社科类的硕士研究生,所以详细说说我们这些文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主要是干什么?或许你会发现和你上大学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从研一开始,说说研究生的那些事儿。研一其实非常的简单,几乎是和大学一个模式,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的、按时的上课,包括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这是研一主要做的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顺利的通过各科的考试,有的科目是闭卷考试,有的是开卷考试,有的是写一篇课程论文,考试的方式多众多样,难度也各有高低。但是其中的英语课是所有研一学生最为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最容易挂科的。同时,研一的我们还会积极的参加研究生学生会组织的一些活动,有的学生还需要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要认为硕士研究生英语四六级都通过了,因为有大量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都忙于四六级考试。此外,在研一这一段时间也是和自己的硕士导师相互磨合的一个时间段,不管是学生对导师还是导师对学生都需要注意一个时期,互相的了解,时不时的探讨一下学术动态,聊聊未来的规划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就基本结课了,也就是你研究生的全部理论课程已经结束。所以在暑假之前,我们有一个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事情需要开始积极地准备了。再来看看研二的我们,在忙些什么?研二最重要的事情是:硕士学位论文定题目、开题报考、中期考核。研二一开学也就是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相关工作,这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只有开题顺利,才能够更大概率的写出一篇比较好的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在正式的开题之前需要和自己的硕士导师详细的演剧自己开题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文献等等,只有前期将这些内容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够保障我们顺利的开题,并且帮助我们顺利的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只是开题之前,你需要看很多篇文献、需要看很多本专著、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需要经受硕士导师无数次的责怪,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能够写出一个令所有硕士导师满意的开题报告,所以说真心不容易。之后更多的研究生会选择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有的开始每天按时定点的到图书馆看自己硕士学位论文需要的各种资料,有的开始积极的向一些核心期刊投稿,开始不断的接收被拒绝的消息,然后不断的修改,不断的被杂志社的编辑压迫,直到顺利的发表。因为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有一条是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或者是几篇的专业领域内的小论文,所以写论文几乎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还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获得比较高额的奖学金会发大量的小论文,这些都是在研二期间完成的事情。到了研二下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期考核,因为这距离研究生开题报告已经有一段的时间里了,所以为了检查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情况会举行中期考核,主要是查看每一个硕士研究的学位论文的进度,一般要求要完成整篇论文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要在这次考核中集中解答,例如是否还能继续写下去?是否需要重新开题?以及硕士导师就学生论文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读博,研二的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明确大答案。如果决定了要读博,那么便需要做很多相关的准备。例如选择目标院校、联系博士导师、是统考还是申请-考核?以及目标院校对于申请-考核的学生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争取在研二这一年全部做到,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在研三的时候获得博导的名额,在硕士毕业的时候顺利的拿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除此之外,这一年也是很多学生频繁参加各种学术论坛的时间,会有大量的研究生参加985高校举办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坛,这样也是为了能够丰富自己的学术经历,在以后的读博和就业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于是很多研究生在不断的创造,因为只有你写的论文被主办方认可了,才能够获得参加学术论坛的机会。最后再看看研三的我们,或许你就真的知道研究生的不容易了。研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找工作、预答辩、外审、正式答辩、毕业季。这时候各高校的春招陆续开始,所以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然是穿梭在各大校园招聘会现场,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每天频繁的参加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不断的投递自己的建立,争取拿到一家比较好的公司的offer。同时在寒假一结束,也就是3月或者是4月份的时候,各个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了,这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比较重视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预答辩没有通过学院答辩委员会的审核,那么导师也就不能给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签字,随之便是不能送外审,最终的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因此研三的研究生非诚重视预答辩,尽管会在预答辩的过程中被很多的硕士导师怼的怀疑人生,可能自己都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难道真的非常的垃圾吗?然而,这其实是硕士导师为了你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而及其认真的给你修改建议,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预答辩结束之后,还需要根据各位导师给的建议不断的修改。预答辩结束后,在5月份的时候研究生院会把所有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送往外审,从此研究生便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期待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一般20天左右的时候会出外审的结果,如果你外审的成绩不到60分,那么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如果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外审成绩是60分到70分之间,那么还会进行二次送往外审。因此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最中成绩只要70分以上就可以。接下来便是各学院组织的正式答辩了,一般来说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很多高校只要学生的外审通过率,那么在正式答辩时一般都不会为难学生的,当然也会给一些修改的建议,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学位论文,所以研究生对这一环节并不是很在意,甚至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对于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已经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不过有一个令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比较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向学院报销自己读研期间的一些费用,当然额度有限,一般来说是2000元到3000元,这笔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可以报销读研期间的路费、资料费、发表论文的费用,所以对于在读的研究生来说不要忘记将自己的火车票扔掉,因为是可以报销的哦。在最后的最后就是毕业季了,一般来说都是那些老套路,拍毕业照、毕业晚会、谢师宴等等,然后在7月份左右正式的走向工作岗位或者是开启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以上便是研究生三年期间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将时间都放在了学术上,但是看完这些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研二和研三才是硕士研究生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保证自己顺利的毕业。
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破除SCI至上,审慎选用量化指标,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评聘、学生评价的直接依据等。《意见》一出台,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SCI 是目前公认的全球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三大检索系统之一,它是中国科研论文的主流评价标准。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三十多年来,在人才招聘、职称评定和学位资格等人才评价中,惟SCI至上的风气愈演愈烈,差不多到了一种迷信的程度,就有些荒唐了。尽管标准的统一有利于保障评价的效率,但是当片面地以SCI论文为唯一标准的时候,就必然出现重论文轻教学,重论文轻临床等不良问题。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不择手段,甚至催生了相关产业链。这样一来,尽管数量看上去很多,但是真正科研创新能力却并没有看到多少的提升。这样一来,对学术评价的公正公平,以及科研创新和学术生态都带来伤害。有破就有立。破除了SCI的迷信,并不是说不看SCI,不看论文,而是要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提出各自评价的侧重点,明确论文在其中的不同权重;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办法等等。同时,改进学科和学校评估,在评估中突出创新质量和贡献,审慎选用量化指标,既要做到有效保障评选的公平、公正,也要科学审视。破除了“SCI”之后,研究生毕业的条件有哪些改变呢?今年3月,清华大学与广西大学都公布了修订后的学位申请相关标准。除了明确学位的授予和SCI脱钩外,对研究生学位审议过程中的评定依据、成果质量标准、评价权限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代表作评价、分类评价、同行评审等概念也出现在了文件中,而西北大学则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同行评审。广西大学则直接将学术能力的评价权限下放给研究生导师和学院,充分尊重导师和学院在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成果要求设定的自主性。要求全面评价学位申请者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能力和论文质量;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对论文指导、审核把关失职失责人员建立黑名单制度,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不将SCI论文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限制性条件,研究生导师和学院必须对学位申请者的学术成果是否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进行判定和评价,而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首要责任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取消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实行“统一授予、分级管理”的体制。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们取消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只要修满35个学分就可以参加论文答辩。而对学位申请人的科研学术成果,可以是专利、专注或者经评定的科研成果。而对于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刊物级别,择优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和广西大学一样,把学术能力的评价权限下放给研究生学院。这是今年最鲜明的一个变化。而为了严肃研究生评审,他们在开题答辩、中期考核、匿名送审等环节,前两个环节严格了次数限制,而最后一个环节提高送审精度和匿名程度。从几个高校的文件来看,学院和研究生导师开始在学位评定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来保障研究生科研学术成果的质量,以怎样的标准来进行界定,又怎样破除评审中的人情因素——这些都成了急需破解的问题。破除了“SCI至上”的怪圈,怎样建立一套优质高效的学术评价体系,我们还在摸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日前接到网友反映称,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田晓飞2017年5月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生态学的视角》,涉嫌大面积抄袭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谭鹏2016年5月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生态学的视角》。 田晓飞的硕士学位论文和谭鹏的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田晓飞的专业为高等教育学,指导教师为田建荣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谭鹏的专业为高等教育学,指导教师为李先保教授。 两人论文的题目仅仅差是否有“我国”两个字。当然,更重要的是两人论文的内容高度重合。 澎湃新闻从中国知网上下载了上述两篇论文,经比对发现,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田晓飞涉嫌大面积抄袭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谭鹏的硕士学位论文。谭鹏的硕士学位论文完成比田晓飞早一年。 5月7日下午,澎湃新闻就此事致电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核实后会回复记者。 澎湃新闻仔细比对发现,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田晓飞2017年5月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其论文目录和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谭鹏2016年5月发表的《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大体一致。 如田晓飞的硕士学位论文共有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高校专业结构的生态学解读、第三章高校专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高校专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五章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及方法。 谭鹏的硕士学位论文共有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高校专业结构的生态学解读、第三章高校专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高校专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第五章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及方法、第六章专业结构优化的个案研究——以 W 大学为例。 除谭鹏硕士学位论文多一章第六章外,两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目录几乎完全一致。 田晓飞硕士学位论文(左)中,涉嫌抄袭谭鹏硕士学位论文的部分。 再比如,田晓飞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第三章高校专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的3.1小节“高校专业结构演变中的特点”中写道:我国高校的专业结构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但无论专业结构如何变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适应环境发展需求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尽管其中有诸多不足,但总体上来看,还是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田晓飞论文中这几方面的特点为:3.1.1高校的专业结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3.1.2高校对专业结构生态可控权不断增强,3.1.3专业结构优化导向外部环境需求。 谭鹏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的第三章高校专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的3.1小节“高校专业结构演变中的特点”中写道:我国高校的专业结构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但无论专业结构如何变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适应环境发展需求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尽管其中有诸多不足,但总体上来看,还是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谭鹏论文中这几方面的特点分别为:3.1.1 高校的专业结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3.1.2高校对专业结构生态可控权不断增强,3.1.3专业调整的中心从学科转向环境需求,3.1.4不同的年代专业发展的侧重略有差异,3.1.5拓展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田晓飞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少了“3.1.4不同的年代专业发展的侧重略有差异,3.1.5拓展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两小节内容,其余小节内容几乎一致。 通篇比对显示,两人硕士学位论文正文高度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