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史学会会刊《教育史》(History of Ecation)为年刊,为SSCI收录期刊。以下,是《教育史》第49卷的卷首《编者说》(Editorial)的内容。2020年第49卷《教育史》网上发行日期为2019年11月11日。作为《教育史》杂志的新任编辑,我们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我们编辑的第一期刊物,并向编委会和教育史学会(HES)执行委员会对于我们的新任表示感谢。我们期待与编委会、学会和我们的读者展开密切的合作。我们对上任编辑苏珊娜·怀特和汤姆·乌丁六年来的工作以及致力于推动杂志的目标和任务深表感谢。我们也对在工作交接期间他们提供的宝贵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我们与书评编辑艾米·帕尔玛、“来源与解读”栏目编辑乔纳森·多尼合作。我们期待,这杂志的两个板块在未来几年里能够蓬勃发展。《教育史》是一本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很高的杂志,拥有全球读者和撰稿人基础。2013-2018年间,共收到61个国家提交的文章,包括阿尔巴尼亚、瑞士、尼日利亚、越南、美国、中国、朝鲜和韩国、南非、土耳其和哥伦比亚。约四分之一的投稿来自英国,另外十分之一来自美国;近年来,荷兰和瑞典等国也表现出显著的实力。2019年,《教育史》发表了有关英国、瑞典、法国、苏联、新西兰、爱尔兰、日本、尼日利亚、奥斯曼帝国、卢森堡、奥地利、德国、南非、瑞士、美国、荷兰、芬兰、匈牙利、中国、埃及、加拿大、意大利和巴勒斯坦的文章。因此,毫不奇怪,我们将教育史视为国际教育史学家界的重要学术资源。作为编辑,优先事项将是每年代表《教育史》出席国际教育史常设会议(ISCHE),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参加以教育史为重点的其他主要会议。此外,如下文所述,我们将努力促进《教育史》与世界各地的合作,在这些地区,我们在文章和撰稿人方面的代表性仍然很弱。同时,《教育史》对英国的教育史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因为它与高等教育学院的联系。《教育史》和学会在建立和支持各职业阶段可持续的、公开参与的教育学者历史社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打算扩大前人的工作,以加强《教育史》对这些社区的贡献。正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那样,这将涉及扩大教育史的范围——并进一步扩大教育史的范围——与其他历史研究领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以及应对“影响”议程的挑战。我们还致力于保持与HES年会的持续关系:与以往编辑的情况一样,我们希望每年有一期作为会议主题的由嘉宾编辑的特刊。例如,2021年第50卷第2期将包含伦敦大学学院2019年HES会议的论文,主题为“教育与生活课程”。《教育史》与高等教育学院之间密切关系的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2017年末出版的《2016年教育史期刊文献评论》(Review of journal Literature on the History of Ecation Published in 2016)。同时,该杂志还审查了本年度主要在英国期刊上发表的大量研究,本文根据HES的“Exe Libris”数据库确定了几个长期趋势。《期刊文献回顾》(RPL)于2017年再次进行,并于2019年发表在我们的姊妹期刊《教育史学者》(the History of Ecation Researcher)上,在HES的赞助下,该协会还致力于定期更新Exe Libris,并通过每年授予博士生或早期职业研究员的Richard Aldrich奖学金审查其中的文献。RPL将继续出现在《教育史研究者》上。在我们担任编辑期间,我们有三个特别的希望来平衡我们的贡献。首先,我们将邀请更多来自古代、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的文章,正如2016年的RPL所示,近年来,无论是在本期刊上还是在更广泛的教育史上,这些文章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第二,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与一些特定的历史研究领域建立更大的联系:儿童和青年史、情感史以及科学和医学史。2016年和2017年的RPL概述了这些领域的生产性联系的潜力,我们将在编辑期间进一步发展这些联系。这些交叉点和其他交叉点的发展不仅会鼓励新读者阅读这本杂志,而且还会使教育史学家接触到相关研究领域中有趣和重要的研究。第三,世界上仍有一些地区需要巩固和扩大我们的存在。虽然中国和远东地区已经是一个增长的地区,但鉴于中国学者特别是用英语读写历史著作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有机会进一步加强报道。即将出版的韩国教育史特刊,由克劳斯·迪特里奇(Klaus Dittrich)和多尔夫·亚历山大·纽豪斯(Dolf Alexander Neuhaus)主编,证明了该杂志对未来亚洲国家报道的坚定承诺。我们还将努力扩大全球南部地区的覆盖面: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在《教育史》上的代表性仍然不足。东欧近年来一直是一个表现强劲的地区,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里继续这样做。最后,我们将致力于在《教育史》上发展一个更大的公共历史部分。我们希望将以一个经常性的专题形式,探讨公共教育史的不同方面:例如,反映有关展览、出版物和不同对象的意义的短篇文章。为了这一特色,我们还邀请了长篇文章,探讨更广泛的教育公共历史的特定主题,包括电视节目、学校项目和博物馆展览。我们的公共历史报道将不仅限于英国,还将具有全球性,积极寻找世界各地有趣的发展。我们希望鼓励在公共历史不同领域工作的更广泛的专业人员(包括档案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家庭历史学家和博物馆馆长)作为作者、读者和审稿人与《教育史》接触。我们编辑工作的一个中心将是《教育史》的周年纪念:《教育史》第一期于1972年出版。为了纪念下一个50年的开始,我们将在第51卷(2022年)出版一期双专刊,回顾教育史学领域的状况,特别是一些主要的交叉点和教育史编纂方面。从事教育史研究的学者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法,而且往往在地理上聚集在一起,因此这一双重特殊问题将是一个全球性的努力,作者来自世界特定地区,也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特别是,我们希望包括有关(除其他方法外)情感史、儿童和儿童史、科学和医学史以及历史地理学的文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从不同职业阶段的学者那里汲取专业知识,来回顾这个领域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将是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世界教育史的主要参考点,并将吸引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读者。它还囊括了我们在担任编辑期间以及以后对《教育史》的愿景。我们假设在学术交流不稳定的时候担任编辑。很难预测开放获取出版物,特别是“cOAlition S”计划的新举措,对学者们,特别是欧洲学者未来将采取的战略的影响。这些变化可能在未来几年对我们和我们的出版商提出相当大的挑战。我们还面临着世界上许多地方学术环境的不确定性。教育史在许多国家(尽管并非所有国家)的大学教育系中受到威胁,因为它越来越不符合教师培训课程的要求。在某些情况下,教育史充其量是边缘化的,最坏的情况下则完全脱离了它曾经占据重要地位的地方的学术计划。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一领域与在其他领域工作的历史学家重新联系起来,特别是但不限于历史系。考虑到所有这些,我们开始编辑教育史时有些惶恐不安,但我们也这样做了,因为我们知道这个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蓬勃发展。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将亲眼看到这一点,因为我们鼓励越来越多样化的研究团队提交报告,同样重要的是,听取读者的反馈。我们期待着您的回音。本文来源见下,首段之外借用“百度翻译”所得,并略有修改: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46760X.2019.1675780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是一本反映国际教育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国际教育发展的国际华文学术期刊,面向全球发行,在国际教育期刊中率先追求学术化,强调学术理论、实证数据、研究方法、文献引证等,开启和引领了国际教育期刊的学术化,也是世界最早的学院化期刊,本刊古今贯通,中西融会,紧密关注教育现实,为世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本刊所刊载世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窗口,本刊以“评说国际教育热点,透视世界教育冰点,探索国际教育难点,前瞻世界教育视点”为办刊目标,旨在为全世界教育领域的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学术研究成果、营造宽松的学术争鸣空间以及创新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世界教育研究》未来将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学术交流渠道、优化成果表达方式、提高期刊学术品质。常设栏目有世界教育观察、理论探索、热点与冰点、管理与评价、课程与教学、德育与心理、教师教育、班主任工作、学校科研、德育与心理、比较与借鉴、教师教育、学校科研、教育史、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组织与管理、课题成果公报和专题研究。本刊适合于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适合于关注自身发展提高的各级各类教师,也适合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其他人士,本刊常年征稿,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读者来稿。 CAJCED 中国知网综合评价数据库 Article First(OCLC联机检索数据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世界教育研究英文名称:World Ecation Research出版语言:中文刊物类别:出版,教育期刊中文收录:中国知网本刊网站:www.shijiejiaoyu.cn投稿邮箱:shijiejiaoyuyanjiu@126.com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文《关于创办<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的批复》(国新出审〔2020〕2670号)正式批准我校创办《新文科教育研究》这是教育部全面推进新文科教育之际国内首个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顺势而为于2020年1月向教育部提交办刊请示,经教育部同意后又于2020年7月向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正式提交办刊申请。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大力支持我校申报工作,及时向国家新闻出版署呈送申报材料,并于近日得到批复。《新文科教育研究》档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2-1915/G4出版周期:季刊主管单位: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单位:《新文科教育研究》编辑部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来源:教育科研管理,Ecational-research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2017-2018)收录来源期刊目录 教育学(37 种)CSSCI(2017-2018)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 教育学(14 种)往期精彩文章回顾1. 全网首发!2017年版(2018发)北大中文核心目录2.全网首发!教育学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AMI 综合评价报告(2018 年)3.全网首发!教育学2018年11月JCR分区最新公布SSCI目录4.《复旦教育论坛》2018年第4期5.《电化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6.《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目录7.《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8.《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印发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双月刊)10.《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年第1季11.【征文】“多元视野下的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12.2018年首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函13.关于举办首届“新时代中国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论坛”及会议征稿的通知目前已有1000+教育学者关注加入我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经国家教委批准,国民教育教育学术期刊(半月刊),国内发行号:CN10-1390 / G4,国际发行编号:ISSN 2096-224X。这本杂志专门针对开发管理,教学研究,在科研创新和教师培训等领域,我们将展示我国的学校教育和科研成果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方面交流新思路新的经验,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研究题。现在面向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呼吁科学和工程学作者和研究生发表论文。主要栏目:教学管理,教育研究,专题报告,著名专家访谈,教学学习欣赏,教师教育,教育成就,德育与心理学,国际交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书评,师生互动,热点关注。稿件要求:1.稿件内容应包括:文章名称,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文献。2请附上作者的详细邮寄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3.摘要应准确总结全文,长度为200到300个字,请勿使用“本文,作者”之类的主题。关键字与35为宜。正文字应在3200-3500字左右。全文共约3800个字。4.手稿必须正确标有参考文献。该期刊采用文章结尾(稿件中具体内容的说明可以使用页面注释),以便编号。描述格式符合“信息和文档参考文件描述规则“ GB / T7714—2015执行。示例如下:[1] 陈登原. 国史旧闻: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00:29. 5.如果稿件是研究项目或资助项目的结果,请注明批准时的项目名称和编号。6.该期刊的审阅周期为7至15天。为了使稿件通过审阅被接受,该期刊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作者。我们不会回复不可接受的手稿。如果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任何答复,则作者可以亲自处理该手稿。7.本期刊有权编辑,删除和修改要使用的手稿。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向本期刊提交的任何论文均应视为同意接受该期刊的授权版本单位使用。8.所有提交给该期刊的手稿必须是作者的原创。如有窃,恶意篡改等,作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者的详细地址应在论文底部注明[示例:××省××城市(区,县)××道路××××学校××接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邮件。这样我们可以迅速和迅速地与您联系。 ·如果您的文章被采纳,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排版费,并希望广大作者能理解!
2021年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与《教学考试》杂志社联合创刊《教育智能研究》杂志,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研究主题,以问题、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打造“智能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思想交流的平台”。现第二期杂志正式出版。《教育智能研究杂志》交流分享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结晶,总结反思才能深化出更大的实践成果,载入史册方能延续辛勤耕耘的效益。第二期《教育智能研究》杂志将继续立足教育核心,紧密追踪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新热点,继续以跨学科、前瞻性、全域性的视角来探讨一些前沿或热点问题,着重刊发一些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以及促进人的学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教育智能研究杂志》第二期内刊首页具体来说,重点将关注以下一些选题:——“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新教学模式,人工智能+学习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研究。——教育与新技术融合趋势下的教育教学、资源重构等研究。——新型学习理论的构建、拓展与验证,凸显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可视化学习等研究新进展、新观点。——国内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报告解读,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以及体现区域性的成功案例研究与独家分析。本刊将竭诚以待,做好学术成果的编辑、展示、共享和网络推介服务,共同推动学术的发展和繁荣。进入新时代,从小就在互联网上冲浪的数字原住民,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方法来教学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掌握和运用新技术也变成了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相较于20年前,教学改革任务更加迫切,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教育转型,不仅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未来劳动者的必备素质。在以上背景下,如何将一线教学从关注解题技巧转向问题解决,成为学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难题。精准教学应运而生,作为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实施精确诊断、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提升,为教师提供精准数据、精确帮扶、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学校综合教学实力。课程帮精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课程帮精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大数据支持的精准教学项目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更能迅速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要实现真正的精准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地借助技术工具,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真正推进新课改的进展,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帮助学校教学综合实力提升,是教育从业者的共同目标。本次课程帮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与《教学考试》杂志社推出《教育智能研究》杂志,希望这样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能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贡献力量!欢迎大家持续!
1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1期杂志刊发,在主要固定版块《媒介务实》中不吝言辞,盛赞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节目。《教育传媒研究》杂志《在时空、角色、逻辑上下功夫——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传播创新初探》是原北京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辑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旨在探讨各级各类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栏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以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为例,指出该档节目的传播时空创新、传播角色创新和传播逻辑创新是眼下解决“代入感不强”“逻辑不清”“同质化严重”三个主要方面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赞扬了《国学传承人》节目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示中华审美风范。《教育传媒研究》创刊于2016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教育传媒研究》版权页2019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这一热点话题回答了两会记者的提问。他特别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伍!今后将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特别对中华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加强研究和阐释。”如何让青少年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社会各级各界人士的特别关注。近些年的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节目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节目。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与社会各界的深切期盼相比,各级各类电视媒体在教育青少年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而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节目的横空出世,正如李岭涛先生撰文所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差距,其大胆创新之举让栏目高度和节目品质方面均高于其他同类型青少年教育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特别指出:《国学传承人》栏目主创团队通过在演播室搭建一个个历史场景,实现了对当下同类型电视节目的超越。首先,他们通过对表演场景的美化,对服装的精心设计,对化妆的精致要求,对后期工作的精益求精,彰显出他们对节目“可视性”的尊崇;其次,他们设计了区别于节目录制主场区的“第二现场”,邀请教育界、学界和业界的大咖作为点评嘉宾,适时对现场青少年的节目进行非常有针对性的点评;然后,他们在演播室构建了一个“穿越”时空,以便青少年感同身受相关历史情景,并由青少年引导广大观众也如临其境地进入相关语境。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助于加深现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又能帮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把握到科学的、准确的历史文化知识。《教育传媒研究》杂志部分页面《国学传承人》自2019年12月22日开播以来,节目品质受到广泛好评。在《国学传承人》栏目主创团队的精细设计下,许多节目都表演得十分精湛。例如在节目《诚信是金》中,药铺小掌柜自立了门户,为了提高产药速度减了几道工,又因想降低产药成本少了几分料,后来老爷知道后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毅然决然将价值七万两白银的药材当众毁之一炬。这一把火,烧出了诚信,也烧出了责任,更烧出了中华儿女的真、善、美和中华民族延续命脉的重要力量——信,令人不禁泪目。诸如此类的节目还有许多。当小朋友表演之后,现场点评嘉宾不仅对表演该节目的小朋友给予了适当的鼓励,而且非常及时地指出了小朋友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刘备伐吴》节目录制过程中,扮演诸葛亮的小朋友直接称呼张飞为“张飞”。现场点评嘉宾指出,这种称呼有悖三国时期历史文化背景,是极其失礼的行为。那诸葛亮应该怎么称呼张飞?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古人的“名”和“字”的文化知识。嘉宾补充道,只有长辈称呼晚辈、上级称呼下级时才“直呼其名”,而平辈论交时,相互之间是只能够称呼对方的“字”,也就是“表字”的,否则的话就是极度失礼的行为,历史上的诸葛亮绝对不会这么直接称呼张飞,而是会称呼其为“翼德”。现场点评嘉宾类似的精彩点评和点拨远远不止如此。《教育传媒研究》杂志部分页面《国学传承人》节目自播出以来,收到好评如潮,一时间,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据悉,多家媒体对该节目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报道;大部分参与节目录制的学生所在学校、班级和培训机构组织了大规模观摩和学习;更有来自不同地区对培养、教育青少年、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各界人士纷纷参与其中。目前,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与北京云之国传媒共同出品、北京云之国传媒独家制作的国内首档青少年国学素养教育传承节目《国学传承人》第二季已正式起航,节目主题已经确定,栏目主创团队将坚持以向青少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畏艰辛,勇往直前,保持节目特点和坚持节目创新,让青少年的的确确传承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真正正做到“小小国学传承人”!
4月10日,“《新文科教育研究》首发式暨新文科建设高端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新文科教育研究》编委会主任樊丽明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徐青森副司长,湖北省教育厅徐艳国副厅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张庆国处长,湖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周凤荣同志,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新刊编委会成员和首刊作者代表,部分兄弟院校期刊主编以及文科领域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本校师生共百余人参加了期刊首发式。《新文科教育研究》由教育部主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0-1524/G,季刊,设置特稿、理论研究与政策解读、中国学派、文科教育的比较与借鉴、百年中国文科教育史、新时代学科交汇与融通、实践探索、专题研究等栏目。“创刊号”收录了新文科教育前沿领域多位名家新近的研究总结成果。《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待为新文科教育研究的引领者、探索者和实践者营造一流展示平台。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字 | 卓张鹏 刘伟 编辑 | 陈思 审核 | 崔桢桢
《四川教育》(理论)征稿2021.05征稿重点本期主题高质量作业设计主题阐释近年来,中小学作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到了管理好中小学生的五件“小事”: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作业排在了第一位。作业是件“小事”吗?“在当下,或许没有哪一中事务像基础教育的‘作业’那样,既作为每个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大中心,又缄默地决定着校内教育的水准,还极大地牵动着每个家庭对教育的关切。”正如胡扬洋博士在《基础教育“作业”观念重构论纲》一文中所说,作业对于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作业设计是高质量学习的关键。作业的内涵概念梳理作业的本义是做或从事某项工作、任务或活动。在教育领域中,作业的概念受主流教育观念的影响,遵循了“教育即知识操练——作业即心智训练——作业即自我探究”的演化路径。1.作业即知识操练。无论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还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练习都被作为重要内容,并在描述中逐渐展露作业“记忆、再认识和复述书本知识”的烙印。凯洛夫不仅发展了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说,还建构了“课堂教学五步法”,将“布置作业”作为其中一步,并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在凯洛夫《教育学》一书中提到:“家庭作业主要是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完成各种练习来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某些家庭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下一节课有所准备。”可见,当时的作业作为课题教学的重要补充,是知识操练的手段,也是巩固课堂知识、完善技能技巧的重要载体。2.作业即心智训练。作业除了巩固知识,还能培养思维习惯和心理品质。家庭作业研究的代表库珀认为,作业目标不仅包括教学目标,还包括四个非教学目标,分别是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完成学校管理者的指示,惩罚学生,改善家校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家庭作业的量和时间对学业成绩的提升影响不大,而作业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训练却不容忽视。作业还承载着学习动机的检测、学习态度的表征、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评等方面的任务。3.作业即自我探究。基于实用主义哲学,杜威认为作业的方式很多,除了游戏和竞技外,还有户外短途旅行、烹饪等具有目的性的主动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儿童在作业中不仅获得知识与智能,还在“做”的过程中改造直接经验。作业的价值在探索与发现中得到彰显。无论作业的概念与目的如何变迁,“作业服务于儿童成长”这一初衷却从为改变。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但绝不是考取高分的“法宝”,这种将作业本质异化的观念,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变成了无奈的知识竞猜,甚至成为控制和管理儿童的工具。要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就要对作业的本质有充分认识。作业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之外完成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性、有意义的智力或技能获得,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作业的价值效用丰富作业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弃作业观念的唯智主义与保守主义,要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作业的价值。除了传统的作用外,高质量的作业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价值。1.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业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延伸,对学生知识的内化、经验的迁移、兴趣的激发等都有重要作用。可以说,高质量的作业,应成为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纽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作业可以引导学生重构生活的意义。如果关注当下中小学生心理,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虽然每天匆匆忙忙,却没有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作业在学生的心中也就成了课业的延伸。事实上,作业不应该只是机械、重复的课业练习,它还是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契机。它给学生创造观察和审视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作业中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3.作业可以优化师生的关系。在课堂变革中,师生关系的转变尤为明显。作业可以成为师生课下沟通的桥梁。无论是设计作业的内容还是进行作业的批阅,教师都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心理状态、学习兴趣等。学生通过作业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批阅作业与学生深入交流。这样,高质量的作业让师生关系得到互通和优化。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基于作业价值的充实,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则。1.分层关注原则。因材施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智慧。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能力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作业。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能力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前提都是对学生现有情况的充分了解,差异化地设置不同学生适合的作业内容。2.自主体验原则。越来越多教师发现,前置性学习是作业设计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前置性学习还是综合实践活动,都强调学生在作业中要充分进行自主体验和探究。这一原则也决定了教师要抛弃原有陈旧的经验主义思想,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3.素养导向原则。要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内容,就要充分认识作业的素养导向原则,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布置更综合的作业,形成更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促使作业走向理解与生成。如浙江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尝试的周末作业实践化改革,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指向综合素养的实践作业。学生可自行选择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体验活动。作业设计的一般思路1.基于学习目标的分层作业。我们都知道,大量简单的书面作业,机械而重复,学生感到劳累、烦躁,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情绪。而最为理想的状态则是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与之相匹配的作业。这就是基于学习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层作业设计思路。学习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期望,它可以作为教师分层作业的参照。但这里的学习目标不只是一种经验的提炼,不是知识点或模糊的教学重难点,而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动词”界定学生应达到的认知程度,“名词”指向具体的知识点。如,“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列举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这样的学习目标与作业一致,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知道自己要达成的一般标准。同时,不同的“动词”自然也对应了不同的作业方式。如,记忆为主的目标,可以考虑书面或口头形式;应用和创造为主的目标,可以考虑实践活动形式。这样,清晰的学习目标让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思路更加清晰,减少了“做得越多越好”的作业乱象。2.基于学生体验的作业反馈方式。评价作业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师的作业反馈方式。一直以来,作业评价过分强调判断与甄别功能,忽视了评价的育人功能。当教师树立了学生发展为本的作业评价观时,就会将学生的体验作为作业评价反馈的依据,重视作业的“质”,由追求分数,转变为“育人”。当作业本上满是叉号时,学生难免沮丧。如果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或给予鼓励性评语,学生的心理体验则会更为积极。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描述性反馈,指出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可以如何改进,如“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例如……”“你还可以这样考虑……”这样的反馈方式更具个性化,同时带有持续性特征,可让学生多次回看反思,并保持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作业。3.基于动态监测的作业时间管理。作业时间是一个反映作业量与作业质的综合指标,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负担感、作业兴趣。学校、教师、家长多方参与,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时间,进行动态监管。学校可统筹安排,综合所有学科教师的作业,制定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标准,如1小时±20分钟。教师可在布置作业任务的同时,给学生时间区间建议,如20分钟±10分钟,并借助家校联系册、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家长。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完成作业,并将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进而及时调整作业时间。这样的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及时调整作业时间,使之适合每个学生。参考文献:①胡扬洋.基础教育“作业”观念重构论纲[J].教育科学研究,2019(10):47.②郑东辉,孙慧玲.作业概念的变迁及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5(4):22.③罗生全,孟宪云.新时代中小学作业问题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21(3-4):15.④郑东辉.融入作业过程 提高作业质量[J].人民教育,2021(3-4):31.⑤刘建宇.摆脱题海、助推高阶思维的作业奥秘[J].人民教育,2021(3-4):61.思考角度由于作业量与学业成绩并不是完全呈现正相关,那什么样的作业设计才是高质量的?如何实现学校、家庭作业的统筹与优化?结合学科内容,如何最大化地体现作业的价值?作业如何设计才更有趣、更具个性化,更好地完成育人的使命?您所在的学校和地区,有哪些作业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效,等等。写作要求按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字数在3000~6000;选择一个角度从几方面展开,不要面面俱到;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际,将观点与材料进行有机的统一。温馨提示1.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手机号码。2.我们会在“四川教育杂志”中陆续推出各栏目征稿启事,请大家密切关注。截稿日期2021年4月15日投稿邮箱由于平台规则限制,不允许含有联系方式,请想要投稿的朋友,微信搜【写作投稿副业优选超市】获取。稿件将择优刊登在《四川教育》(理论)2021年第5期杂志上我们期待你的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