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画展。 武佩剑 摄长城网秦皇岛讯(记者 武佩剑)丹青溢彩,翰墨飘香。8月5日,由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主办,《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协办,秦皇岛市教育局、秦皇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杯河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书画作品展在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林博览会主场馆开展。此次书画作品展于8月5日至15日在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林博览会主场馆进行展览,展期11天。据了解,本次活动共展出100余幅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多元,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我省美术教育工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感悟,彰显了我省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真诚挚爱和执着追求。
2021年4月6日,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在玛沁县教育局隆重举行挂牌仪式。青海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振宁、狄文婧,教授朱敏兰、卓么措出席了挂牌仪式,出席今天挂牌仪式的还有:玛沁县教育局副局长俄金杰、萨仁才次格、县城各中小学负责人以及玛沁县教育局全体职工!陈振宁副院长就青海民族大学师范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的运行模式、成立基地的意义、发展前景做了详细的介绍,强化教育发展、教师培训服务意识,加强地方教育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及教研水平,致力于玛沁的教育教学稳步提高。玛沁县教育局副局长俄金杰在讲话中指出:青海民族大学在我县设立教师实践与研究基地,充分体现了青海民族大学对青南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是青海民族大学与玛沁教育建立起来的一座提高教师素质的优质平台和一条高速桥梁,对于玛沁教师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玛沁教育事业快速稳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希望玛沁县教育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生源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教学实践、研究有效地融和在一起,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基地与高校的合作,促进玛沁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随后,陈振宁副院长和俄金杰副局长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为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实践与研究基揭牌,同时与与会成员合影留念。【来源:果洛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1月17日,“新农村教育突围——精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教育研学活动在双江口镇中心小学举行。出席活动的有宁乡市教育局副局长侯志宏,普教科科长刘亚军,长沙市龙继红名校长工作室首席名校长龙继红及工作室成员,芙蓉区大同小学的名师,双江口镇基地校领导以及全镇校长和部分教师。在小小解说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阅读书吧“” “五育长廊”“科技长廊”等。上午10点,研讨活动拉开帷幕。双江口镇基地校张建国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致以了热烈的欢迎,并从“经济发展”“教育变革”等方面介绍了双江口镇近年来的变化。双江口中小校长彭健做了《新农村教育的突围——“精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主题报告,从“精细学校管理”“精良队伍建设”“精美课堂实施”三个方面对学校“精美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了介绍。龙继红对学校各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精美教育”的主题和核心就是基于人的发展潜能,就是引领师生收获生命成长,与美同行,向美而生,达到美美与共的教育目标。侯志宏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与会领导、专家助力宁乡教育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要求全体老师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精美教育”的理念记于心,践于行,在“精美教育”中引领学生,争做农村教育的突围者。会后,大家走进课堂,观摩了双江口镇中心小学四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堂“精美”展示课。课后,大同小学的各科名师以及听课的老师们进行了细致的评课。陈瑶老师讲座殷志强老师讲座下午,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的陈瑶老师做了“班级管理——与家长相处的艺术”专题讲座,就如何与家长相处分享了宝贵的经验。龙继红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芙蓉区马坡岭小学校书记殷智强在“追寻生命中的一抹光”的专题讲座中,为在座的老师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双江口中心小学将秉承“精美教育,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的办学理念,以“精准、精致、向上、向美”为校训,“文明、和谐、勤奋、创新”为校风,“敬业、奉献、仁爱、尊重”为教风,“乐学、善思、自主、明理”为学风,坚定不移地实施“精美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绽放独特魅力,向美而生,与美同行。来源:双江口镇基地学校审核:宣教科传递教育正能量,传播教育好声音。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有您支持 教育更美【来源:宁乡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教学实践是教育研究的起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都可以被研究;教学实践是教育研究的终点,教育研究中的成果与经验都可以再实践。我们的教学实践上海市蒙山中学预备年级数学备课组结合空中课堂围绕《科学记数法》一课开展了一日研修活动,从集体备课到集体磨课再到三次课堂的跟进,展现了蒙山人的团结与智慧。第一节课:李欣蔚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一日研修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通过磨课、上课、评课的过程我充分体会到了集体备课的力量,也更加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第二节课:朱聪本次一日研修课的准备过程让我深刻理解了一堂课要上的好,有思路是完全不够的,空中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难度的调整和内容的取舍。第三节课:王卫兰通过这次的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主题的一日研修,我们共同学习了空中课堂的教学方式,深入研究了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结合观摩空中课堂的视频,开展了此次教学活动。备课组老师帮助我们共同备课,教研组的老师参与听课,分享了宝贵的建议,让我在专业成长的路上继续不断提升。组内教师积极参加备课、听课与评课活动,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下呈现了三节有深度的数学课,对每位老师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们的教学研究金山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陈中山老师莅临学校为蒙山教育集团课题申报作指导,集团各校的科研室负责人和课题申报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陈老师与课题申报教师们对话了两个话题:课题立项的意义陈老师指出写课题应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是一个让人感到快乐的学习过程。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陈老师强调在对核心概念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综”,又要注意“述”;要特别重视题目,因为它定位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价值、研究难度等;研究目标、思路的撰写要言简意赅、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思路流程;参考文献要细致、规范,要列出最权威、最新的研究。第一次尝试写课题,感觉无从下手,陈老师在结合题目帮我作指导的时候,我慢慢开始意识到一个课题的题目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只有先确立题目才能进一步去思考、去研究、去实践。——顾碧琪课题申请书的每个部分都不容忽视,都有它规范与要求。陈老师特别强调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否符合国际标准非常重要,可以看出对本项目的态度,甚至可以检测一个教师的科研水平。细节决定成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方晨选题真的很难,需要我们对于整个教育界的研究动态有了解,还要对本专业数学教学的研究动态有了解。你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去追潮流,最好的课题还是来源于你的教学实际,可以更好地指导你开展教学的课题才是好课题。——卫芸凡从教学实践到教育研究,从教育研究到教学实践,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每一次的投入,都期待你下一次的成长!【来源:上海市蒙山中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实习生 陈玲)《中小学实践教育指导体系研究》课题开题会13日在京召开。该课题是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研究将从中小学实践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指导体系两方面入手,分为理论政策、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等五个专题,历时三年时间。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斌柏、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参加课题开题会。彭斌柏主任、彭南生副校长分别致辞,对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组总负责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晓燕研究员基于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新阶段的视角,围绕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重难点环节、研究专家团队、研究计划及研究目标等,做了开题报告。课题组秘书长(兼信息化组组长)陈冬新教授围绕创新课题管理与成果应用机制,从构建课题研究数字化平台、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推出《中小学实践教育发展年度报告》等方面解读研究成果管理与应用路径。课题实践指导组、课题评价组、理论组组、保障组组等负责人随后分别从中小学实践教育的政策理论研究、课程体系研究、评价体系研究、保障体系研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各子课题的研究重点与研究计划。在开题会上,顾明远教授对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开展中小学实践教育专题研究的方式给予充分肯定,相信通过合作研究能为中小学实践教育提供更全面、更及时、更接地气的专业化指导。顾明远教授认为,实践教育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实践技能,而且要促进青少年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着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他建议,课题研究要重点聚焦“社会实践教育”,要突出实践教育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作者:陈玲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段佳琪 通讯员马锐 4月8日,呈贡区万青社区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开展共建活动,现场签订了党支部共建协议和共建专业基地协议。据介绍,协议签订后,双方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合作开展多项活动,并将党支部共建作为党建引领的窗口,创新开启“党建+”新模式,坚持“党建+业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党建窗口工作新平台。社区将为学校的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等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社区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参与社区治理,将为辖区群众、企业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党课、心理咨询、民族团结宣传、廉政教育等。此次校地共建活动是创新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也是推进高校和驻地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进一步深化。此外,在现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形象生动的微党课,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万青社区实践探索做了介绍。随后,双方进行了座谈,就校地共建基本情况和当前重点工作进行交流。双方表示,以校地共建为起点,在今后要以党建共建为基础和契机,通过“联学”互鉴、“联动”共享、“联建”互促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和学习,为双方的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希望以提高社区服务特色为目的,合作开展党员教育、为民服务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内容,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来源:昆明信息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构建法企合作新模式塑造普法教育新品牌——在《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上的讲话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占斌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为《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一书和普法教育成果的见证者、参与者、幕后推动者,借此机会,谈几点体会。近几年,我们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和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山西省政府智库首批22家成员单位之一,在服务和助推“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服务山西文旅品牌、农业品牌、科技品牌、医疗系统品牌建设期间,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案释法”普法教育这一品牌活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后在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副院长赵亚体、政治部副主任毛小芳,时任太原局集团公司政法委副书记许戈同志的邀请下,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通过一年多的跟踪调查,现场观摩,亲身体验和近距离学习,对这一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这项普法成果已经纳入到我们中心的“中国品牌文化建设案例库”,这是因为,这项成果的取得有着三个方面的意义:一、践行了依法治国的法制观: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时代。2014年10月20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又首度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提出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将守法提升到与立法、执法、司法同等重要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需要尽快形成人人尊崇法律的氛围。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知法懂法才能守法,要想形成全民守法的社会新风尚,首先解决的是普法问题。“谁执法谁普法”,说着容易做着难。但太原铁路中级法院和太铁集团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条法企携手、合力共建的普法模式,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就是他们普法教育成果的真实体现,也是践行依法治国理念的具体实践。二、创立了普法工作的新品牌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普法工作从一开始,就有着清晰的、强烈的品牌意识,他们把“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作为普法工作的宗旨,把“依法治企,依法办事”作为行动目标,致力精准普法,加强法企共建,护航依法治企。他们创立了“法官讲法,以案普法,制度护法,巡回普法”四大普法新模式,从路局到站段,明确普法带头人,固定普法宣讲人,开设普法大讲堂,设置巡回审判厅,建立普法留言簿,开展普法万里行、普法在现场、普法进站车等系列活动。他们把4460公里的营业里程变成 “普法专线”,巡回普法 “由点及面”,风险防控 “防患未然”,法治理念 “落地生根”为太铁集团推进 “五大发展”、构建 “六新太铁”,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从而建立起了特色鲜明、与众不同的普法工作新品牌。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普法工作新范本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两家单位紧密联系,在基层各站段建立起了长期的法企合作关系,通过巡回审判、庭审直播、专家解读、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学习法律、普及法律,不断提高各基层单位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在整个集团公司形成一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的氛围,充分发挥法治理念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熏陶作用。可谓方法新,工作实,效果好,对于全路乃至全国各行各业开展普法工作都有着可资借鉴的示范作用。借此机会,对下一步的普法提三点建议:一、巩固普法成果。希望能够将这一成果继续加以总结和提升,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起来,形成制度,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态。建立普法工作成果展览展示场馆,加大对这一成果的传播力度,二、创新普法手段。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的展现手法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采用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等多样化的表现手段,走出一条品牌定位差异化、表现手法通俗化、传播形式娱乐化的路子,寓教于乐,喜闻乐见,效果突出。三、深化普法内涵。把普法工作引向纵深,继续研发普法工作新课题,把普法内容产品化,让普法产品品牌化,巩固成效,扩大队伍,培育更多的普法火炬手,深入基层,全面开花,形成普法工作的燎原之势,取得普法工作的更大胜利!【链接】打造普法新品牌--太原局、太铁中院联合召开“以案释法”暨《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为深入贯彻中办、国办“谁执法谁普法”精神,推进铁路企业依法治企能力的提升,12月25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案释法”《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在太铁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方剑锋,山西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曾涛,中铁太原局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涛,太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许文海,太原铁路检察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姚江华,太原铁路公安局副局长朱彦红,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占斌,原太原局集团公司政法委副书记许戈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太原局政法委副书记郭鸣主持。太铁两级法院院领导,中院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截稿时间:2021年6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推动高校党建和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北京教育》高等编辑部与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和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联合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将择优刊发论文并结集出版,在此基础上拟召开高校党建工作论坛。为做好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01征文要求征文内容须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讨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得当、逻辑严谨、史料准确、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与借鉴性。格式要求:理论文章字数5800字(4页);实践类文章字数4500字(3页)或3000字左右(2页)(均含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引文和史料要注明出处,正文中引用序号和文末参考文献序号必须一致,参考文献参照国标(GB/T 7714-2015);文章查重率不得超过20%。起止时间:2020年9月——2021年6月。征文范围: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所有高校。02选题参考(以下选题仅作参考,具体论文题目由作者自定)1.高校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2.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3.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研究4.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理论与实践5.全面深化高校“三全育人”改革的探索与实践6.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7.新形势下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探索与实践8.新形势下守好高校安全稳定阵地的思考与实践9.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10.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11.完善高校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和制度机制研究12.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总结和创新探索13.建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历史经验研究03论文报送及采用论文以电子版文档(Word97-2003/2010)发送至《北京教育》高教版编辑部唯一邮箱:由于平台规则限制,不允许含有联系方式,请想要投稿的朋友,微信搜【写作投稿副业优选超市】获取投稿邮箱,注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并标明作者单位、姓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手机等)、邮编和详细通讯地址等。审稿周期为一个月,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一个月内,如被采用,会有编辑联系;一个月后,如没有编辑联系表明未被采用。截稿日期:2021年6月《北京教育》高教编辑部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 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2020年9月
一、选题依据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表、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吉尔福特的创意性五大领域中对创意有了这样的界定:“流畅性、灵活性、敏感性、独创性、想象力。多项研究也证明,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不是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结果,需要通过美术学习来获得,在优质的美术环境中,儿童充分发挥创意,选择相应的美术手段表达自身的见闻,想象和创意,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作为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全国迅速火热起来。但是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在幼儿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艺术教育仍然是农村幼儿园教育的薄弱环节。创意美术活动是对传统美术教学活动的扬弃,吸收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合理成分,又彰显出创意美术的显著特性,这就是具有创新性。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操,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多项研究也证明,儿童美感的产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潜在性的概念,需要通过美术学习来获得,在优质的美术环境中,儿童充分发挥创意,选择相应的美术手段表达自身的见闻、想象和创意,教师切不可将自己的意象加诸儿童身上,要让儿童对美术学习产生内在的需要,从而促进审美技能的提高。我们提倡创意美术,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有充分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的权利,让幼儿有探索寻找新的创作方法的权利,让幼儿有充分想象创造作品的空间。二、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农村在园幼儿(二)研究问题在我们实际的美术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幼儿园美术活动过多以教师的预设活动为主,过于强调幼儿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自由创意、个性化的探索与尝试,忽视了通过创作过程让幼儿的创意性表达和幼儿感受美、表现表的情趣,使幼儿难以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音的快乐。2、美术材料的投放形式单一。幼儿表现形式不丰富,美术材料的投放多以油画棒、彩笔、纸张为主,而忽视了幼儿身边的废旧物品和废旧材料的利用,教师投放的高结构材料过多,忽视了美术工具的多样化,从而限制了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创意性的发挥。3、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目前,美术活动多以集体教学为主,很少兼顾到多种组织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难以与其他领域达到有效融合,不能共享幼儿园的多种资源来为美术活动服务。然而我们提倡创意美术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创意的大环境,给予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幼儿选用自已喜欢的表达方式,创意性的表达自身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的活动形式来发挥幼儿的创造性。4、教师指导方式与评价方式限制了幼儿美术作品创意性的发挥,日常的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孩子有思想,有想法,却画不出来,原因是孩子们本身所具有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幼儿创作的欲望,即在低要求与高目标之间很难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这就要求教师适时有利于发挥幼儿创意的指导方法,引导孩子在创意活动中去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真正发挥创意的价值。对于幼儿创意美术作品的评价方法也应从多方面入手,寻求在评价方法上的多样化,比如采用纵向评价、横向评价、对照比较、自我评价等,评价方式上发挥师生、生生、家长的力量,找出幼儿有创意性的表现。(三)理论依据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主角是幼儿,教师只能是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须借助于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去积累活动经验,表达自己的意愿,体验美术创意的愉悦,使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可参考的理论如下: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曾指出:2-6是幼儿智力潜能得以发挥的最佳时期,也是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其创造力也处于高峰期,如果能在这一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创造潜能的开发非常有效,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绘画、手工、美术欣赏活动都要有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参与,离开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美术活动便无法继续。每个儿童都有创造力,他们能利用物质材料以及过去的经验创作出不同于别人的,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美术作品。教师应在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创造,利用美术本身的艺术氛围,让幼儿运用艺术语言创造性地展现自己的内心活动,并用多种方式充分表达对美的感受,提高自身的审美创造力。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以生活教育为基、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其中,创造教育理论是其思想的精华。在20世纪的30年代,陶行知发表的《创造宣言》中就提出了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了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陶行知还提出:“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美术教育也是一种操作教育,是以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3、陈鹤琴活教育理论陈鹤琴在活教育方法论方面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基本原则。“做”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出发点,他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他认为,幼儿在“做中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脱离开教师适时的指导,他认识到教师指导的重要性,他提出,幼儿的“做中学”必须要和教师的“做中教”结合,才能在“做”中求得进步。美术教育也给成人了解幼儿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美术作品,及时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等心理活动,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支持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四)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重点: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清楚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完善个性发展。研究难点:1、拓展创意美术活动空间,保护幼儿的创造意识;2、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努力提升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水平;3、重视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为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保驾护航;三、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研究思路1、改变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及组织形式,创设各种积极的情境及多样的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2、丰富材料投放,积极开发低结构、废旧材料的利用并形成一系列的园本特色课程。3、多方面入手对幼儿创意美术作品的评价。提高教师开展有利于发挥幼儿创意的指导方式、方法。(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中外文图书、硕博士论文、期刊杂志获得国内国外关于幼儿园创意美术的研究现状,为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基础,接下来,进行整理、归类、编码,并进行客观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帮助。2、行动研究法:对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进行不断的探索、提炼、边研究边调整,及时反馈效果,进行总结、反思、调整,并根据需要辅之案例研究法、观察法等其他方法。该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3、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谈话法):在课程研究的前后期,向家长、教师、了解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充实、丰富和改进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的开展。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观察、跟踪分析,辅以必要的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发展进行分析。5、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试者的行为言谈、表情等进行观察,从而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三)研究过程整个课题研究拟划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周期为三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12—2019.2)1、课题研究宣传动员期:收集、学习、整理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理论文献,了解研究现状,通过学习《指南》,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找出实施方法进行实践与尝试,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2、确立课题组成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3、开展一些现状调查,分析了解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理解状况,通过调查和幼儿作品分析的方法,了解研究现状,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明确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现有的发展水平。4、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教师和家长明确课题目标和意义,鼓励教师、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研究工作。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9.2—2020.8)1、根据理论和现实情况,经课题组讨论,初步构建研究思路。2、按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探索创设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环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主题和内容,由此开展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1)开展一系列“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实践与研究;(2)丰富材料、扩大美术活动室,为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3)搜集各种可用于创意的废旧材料及优秀幼儿美术作品;3、结合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观摩研讨,提高幼儿创意美术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1)通过观摩评比,学习各年龄段优秀创意美术活动;指导教师及时撰写优秀案例与反思;(2)课题成员着手准备撰写相关经验性论文。4、总结研究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对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举行中期汇报活动,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后阶段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任务。理论学习和实践尝试,并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5、根据中期汇报的情况,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20.9—2021.01)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过程的论文、案例;2、汇编参研教师经验性论文;3、收集幼儿创意美术作品、教师优秀活动案例成册。4、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为课题结题鉴定做好充分准备。(四)可行性分析多项研究证明,3~6岁儿童在优质的美术环境,不受拘束的创作中各方面能力均得到发展。有文章中提到,瑞典的小学生三年前几乎没有文化课,美国的小学生二年级也几乎大字不识一斗,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玩音乐、美术各种活动等。而我们所提倡的创意美术活动正好顺应了幼儿个性的自然发展,促进其更好的自我成长。幼儿可以通过创意美术活动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同时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也给了成人一个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能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认识,使教师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和操作过程更加清楚和具体,更新教育理念,同时也使家长对于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有初步的了解,并给予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社区资源,共同作用于课题的实施中。可供参考的文献如下:1、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32、徐建融等编着.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钱初熹﹒以创意为本的早期美术教育﹒早期教育(美术版)﹒2011.34、创设情境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黄碧华5、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单媛媛6、让童心在快乐创意中绽放——浅谈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有效实施四、创新之处创意美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言的,创意美术的特点就在于其“创意”性的体现,主要教学思维的创意性突破传统既定的教学模式,在关注幼儿专业美术技能的同时,提高幼儿创造性的审美能力。具体体现在:(一)课程表现形式多元化。传统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仅仅局限于既定教程和既定材料,而创意美术主张探索精神,实现美术表现多元化,比如在材料运用上,主张“变废为宝”,将生活中废弃或闲置的物品充分利用起来,变成别具特色的作品。(二)教学手段的灵活自主。创意美术在实现幼儿专业美术技能教学的同时,对于幼儿的情感呵护及心理发展也是格外关注的,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更加注重对于幼儿的心理关怀。教学上创意的提出,不再拘泥于教学大纲,教师能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教学计划,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三)重视幼儿个性发展。传统美术教学多关注于幼儿美术活动作品水平,而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并不重视。创意美术就是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的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五、预期成果(一)理论成果1、汇编形成大中小班创意美术园本课程;2、汇编幼儿创意美术作品、教师优秀活动案例成册。3、发表创意美术系列论文,整理形成《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优秀论文集。并完成《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二)实践成果经过三年的实践与研究,创设幼儿优质美术活动环境及时间保障。形成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美术教育,通过创意美术全面提升幼儿各方面综合能力,努力把幼儿园建设成为一所独具美术特色的幼儿园,建设成为“我们用心、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优质园所。五、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一)核心观点创意美术是以美术为载体,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与传统美术课相比,创意美术优势非常明显。1、颠覆传统美术,以"创意"二字为核心。美术作为一种载体,孩子通过树枝、小石头、颜料和其他废旧材料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创作的过程中,天性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内心的思想和情绪也得到充分的表达。2、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美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故事为背景,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去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3、结合有趣的故事、图片、图像让孩子自由观察和想象,挖掘孩子的创作潜能,提高孩子的手脑结合能力。4、通过激发兴趣,创造环境,鼓励质疑,结合语言,培养幼儿的自信勇敢与观察、创新能力。(二)科研条件1、课题参与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障课题负责人,自参加工作,多年来工作在幼教第一线,有着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获县教学基本功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县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成员共4人,参与本课题的核心成员多数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其中张先强曾获泰安市幼儿园创新教育活动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泰山名师,泰安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他参与了幼儿园的多个课题研究,承担了主持人或核心成员;王国强老师毕业于泰山学院美术学专业,曾获县美术教学能手、县美术优质课等荣誉,对教科研有着钻研的精神。另两位老师美术功底好,也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有想法、有干劲。整个课题组是一个年龄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优势互补的研究组织。为更好地完成课题的实践研究工作作好铺垫。2、园所条件与制度保障我园是市级示范幼儿园,具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建立以园长为组长的创意美术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实行园长—课题组长—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全员活动网络。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让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经费来源部分为财政拨款,可满足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需要。另外,教师进修、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各种研讨活动,一切费用均给予及时报销,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思想汇】编者按近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方面面。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研究急需调整研究范式。本版作者认为,教育研究队伍要走出传统研究的惯习,围绕教育场中的实际问题做实证研究,构建循证教育体系以推动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学科研究的惯习与教育实践需求错位学科研究一般聚焦于一门学科的概念、表述体系和基本原理,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与其他多数研究领域一样,我国现代高水平教育研究也发端于高等学校,沿此惯习,当下许多教育研究仍体现为浓郁的学科研究的特征。其一,相当数量高层次研究选题基于研究者的学科立场和学术研究优势,而不是基于教育实践者的真实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层次课题管理部门允许申报者自主确定课题参与立项竞争。这使具有良好学术训练经历和较丰厚学科研究积淀的高校教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据统计,近些年多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项目是由高等学校承担的。高校教师承担课题有其自身学术优势,但却存在忽视研究课题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的倾向,这与他们学术型成长经历和担负高校分科型教学任务有关。另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绝大多数教育实践问题是综合型的,特别是诸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高考改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以及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等教育难点问题,关涉到不同层级政府的责权划分,具有不同发展优势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再分配、城乡统筹发展、国民教育价值取向变革、教师法律权利边界确定等多个领域,仅仅由高校教育学科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来突破这些教育实践难题是有困难的。其二,应用性指标在研究项目的结题评审中应有的地位缺失。论文、专著出版的级别以及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学术规范性,是目前项目结题评审专家们普遍关注的要点,但对能否真正能解决教育实践问题评审不足。这也是为什么10年来全国各地结题的省部级以上教育研究项目数以万计,但让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感到可用的成果并不多。简单的“科学主义”与教育的复杂性错位以经典物理科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自十九世纪兴起以来影响深远,其典型特征是,认为事物运行和发展过程是确定、有序、可逆的,表现出对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或具有线性特征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盲目崇拜。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忽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试图用简单思维方式解释复杂教育问题的做法也相当普遍,比如:有人随意放大一种教育要素对整个教育发展的绝对性影响,提出“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的判断;有人忽视教育任务和教育资源条件的差异性,简单套用统一的生师比来评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生师比的合理性。用简单的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结论,虽然看上去“干净利索”,但由于不能准确揭示教育问题发生的复杂内在机理和外在制约条件,所以不可能生成出准确的改进建议。理想取向与教育的现实状态错位教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理想取向与教育的现实状态的错位的表现形态是,聚焦应然性研究,只是描述理想状态下的教育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形态以及资源供给水平,而很少结合我国各地教育实际状况,提供从不理想的现实状态迈向理想状态的具体改进路径和实施策略。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教科书大部分都是按照这种理想模式编写的。这是许多教育学教科书看上去“挺有道理”但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重要原因,也是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快地适应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现实学校中的教育要素如教师、学生、教育设施都不是按照教科书所期望的理想状态配置的。两种研究的区别在于,应然性研究可以从容止步于种种理想化的设想,而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是复杂的,它要综合考虑发展目标设置的合理性问题,现实教育要素水平以及推进过程中人们可能获得的资源、制度和政策条件,是研究者必须深入到教育实践中经过多方合作和反复尝试才能完成的。教育研究必须围绕现实探寻答案为了匡正上述三种错位,当代中国教育研究必须探寻新的立项依据、研究组合方式、研究展开进路以及新的评价标准和话语方式。第一,回归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轨道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教育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实践标准的视域中,合理地处理好学科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只有回归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有效认识链条上,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实践证明,许多难点问题,只有提升到更高理论层次上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解决,例如,对教育部所属高校招生名额省域分配问题,就存在“按人口数量分配”“按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需求分配”“按各省、直辖市对中央财政的贡献分配”和“尊重历史沿革”等不同理论观点。这说明只有以现实教育问题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其在实践中的真实状态,透视并在更高的层面解决相关理论问题,才能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具有坚实理论依据的具体对策。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科才能不断吸收到富于时代气息、有助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新理论。为此,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单位应适当压缩自主立项项目,主要投放从教育实践中征集到的急需课题;支持理论工作者与高水平实践工作者联合攻克长期难以解决的重要难点问题,并在立项时要求课题组设计实践过程,明确实践单位,预估实践效果;要求重要课题结题时必须提供引领解决相应实践问题的证据,并将实践效果优劣作为评价研究质量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指标。第二,按照复杂科学的原理和话语方式,解释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复杂具有普遍性,简单只是复杂的一个特例或构成环节,正如法国哲学家莫兰所说的,“简单的东西,不再是任何事物的基础,而只是在复杂性之间的一个过渡的环节。”首先,要承认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它是由稳定要素与不稳定要素、可预见事件和随机生成事件、单一因果关系与多元共同影响关系、相似特征与差异化特征、连续发展的有序性与无序性(如某些断裂性事件)共同构成的,表现为多要素影响、多样态构成、多种发展路径共存的存在和发展样态,因此教育研究不应再满足于现状批判和对小局域内教育要素间关系的简单描述,而是要准确判断每种状态存在的历史与现实依据,评估其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作用,揭示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判断其合理性构成特征并预见其发展趋势。其次,要用新的学术词汇和话语方式表达复杂科学视域下的研究成果。在简单事物观视域下,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表述,一般使用公式、公理以及决定、必定等词汇和话语方式,以明确事物运行和发展的确定性、有序性和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显然这些词汇和话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研究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育研究领域契合复杂科学的词汇至少包括:概率、随机生成、博弈、多元分析、趋势预判、差异评估、自主适应、系统协同、整体观照、边界探寻、匹配分析、价值偏好、多重路径、潜能识别、优化选择、危情干预、非连续性事件等等,这种话语方式更能恰当反映复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本质属性,如对体罚效果的判断是,“通过体罚获得好的教育效果是一个低概率事件”。第三,把研判不同区域和学校教育要素构成的现实特征以及探索达成预定目标的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作为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在研究立项体系中,划分出一类推广应用研究,鼓励优秀结题项目特别是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做好后续推广应用研究,从而在制度设计和立项规划层面上引导高水平研究关注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以有效促成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性转化。此外,当代教育研究还要从我国教育要素和资源供给的差异化特征出发,透彻解析研究对象的现实存在特征,分级分类制定个性化实践路径和发展策略。(作者:傅维利,系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