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画展。 武佩剑 摄长城网秦皇岛讯(记者 武佩剑)丹青溢彩,翰墨飘香。8月5日,由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主办,《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协办,秦皇岛市教育局、秦皇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杯河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书画作品展在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林博览会主场馆开展。此次书画作品展于8月5日至15日在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林博览会主场馆进行展览,展期11天。据了解,本次活动共展出100余幅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多元,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我省美术教育工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感悟,彰显了我省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真诚挚爱和执着追求。
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条中对幼儿园园长的资质有着这样的要求:幼儿园园长应当符合本规程第三十九条规定,并应当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教师资格、具各大专以上学历、有三年以上幼儿园工作经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并取得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园长,势必就需要让自己拥有一张由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通用的园长证书,例如中央电教馆园长资格证。中央电化教育馆是教育部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育技术事业单位,于1978年成立。而园长证是国家对专门从事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从事幼儿园长工作的前提条件。凡是各级各类幼儿园中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园长证,没有相应资格证的人员不能被聘为园长。如果说园长资格证还只是对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那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推动了《新民促法》在全国各地的推进步伐,幼教发展进入下半场,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拐点上,对于园长而言势必要面临更多的考验:作为一园之长,如何把握时机,快速反应,武装自己,带领自己的园所成功迈入下半场?如何重新定位,让园所持久、稳定、健康地经营下去?如何以新政为契机帮助教职工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如何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保障幼儿园建设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提升园所发展层次?......恰逢幼教领域迎来重大变革,幼教行业已经正式进入下半场,为了让园所能够在这场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一个优秀的园长不可或缺。那么除了拥有一张园长资格证,对于园长还有哪些要求呢?一、 规划幼儿园发展的能力作为幼儿园的园长,必须重视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凝聚教职工智慧,建立共同发展愿景,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办园合力。不仅如此,幼儿园的园长也要尊重幼儿教育规律,继承优良办园传统,立足幼儿园实际,因地制宜办好幼儿园。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下面这7点1、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2、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优质幼儿园的成功经验;3、掌握幼儿园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测评的理论、方法与技术;4、把握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幼儿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形成幼儿园发展思路;5、组织专家、教职工、家长、社区人士等多方力量参与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6、依据发展规划指导教职工制订并落实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提供人、财、物等条件支持;7、监测幼儿园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与成效,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幼儿园发展规划,调整工作计划,完善行动方案;二、 帮助教师成长的能力因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所以园长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教师的成长也要格外关注。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下面这10点:1、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保教人员,促进保教人员的团结合作;2、重视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创设条件,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3、具有明确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意识;4、把握保教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明确幼儿园教师的权利和义务;5、熟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指导教师开展保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方法;6、掌握园本教研、合作学习等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方法以及激励教师主动发展的策略。7、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在职能力提升培训,为教师创造并提供专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8、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和评价制度,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机制,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9、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保教人员法治意识,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10、维护和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和待遇,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建立优教优酬的激励制度。三、处理外部关系的能力幼儿园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且家园共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因此一个优秀的园长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下面这点1、充分认识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促进家园共育。2、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3、注重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4、面向家庭和社会(社区)开展公益性科学育儿的指导和宣传,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保教情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注重通过多种途径,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5、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利用文化、交通、消防等部门的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总之,从目前幼儿园所处的行业环境来看,一个优秀的园长将对园所的运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2月26日,蜀山区国家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暨2020全国品质课程在线研讨会在合肥五十中西校教育集团合作化路校区举行。2020年全国品质课程在线研讨会此次在线研讨会主题为“提升课程品质,激发办学活力”。线上研讨会采取“腾讯会议”形式进行,每一个区域设置一个分会场,上海、合肥、广州、郑州等地设分会场,合肥蜀山区作为第二在线会场,研讨主题为“课程逻辑与文化变革。”线上研讨会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联盟联合举办。在蜀山区分会场,蜀山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李红、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副校长张妮、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校长季媛媛分别以《课题赋能:蜀山课程建设进入快车道》《行在路上—-聚焦学校文化建设视域下的“大爱”课程》《“小天鹅”课程:活跃的学习图景》为主题作汇报。蜀山区国家课题《区域推进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中期汇报“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秉承小天鹅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变革学习方式来推进课程建设,学校开设了劳动技能大闯关、田野农耕课堂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向为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来提升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研讨会上,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校长季媛媛表示。在蜀山区国家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会上,蜀山小学以《以“深度学习”的课例研究提升教学品质》、区教体局教研室以《区域推进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为主题分别进行了汇报。“参与全国品质课程线上研讨,是一次云端上的共享。蜀山区自2016年召开全国首届品质课程大会以来,各校都在积极探索,全区品质课程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此次通过线上共享,既展示了蜀山区品质课程建设的成果,同时也促进各地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明确了方向。”区教体局副局长孙波表示。会上,与会专家对蜀山区品质课程建设进行了点评。对“品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表彰“品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先进个人蜀山区与上海教科院合作推进的“品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以品质课程、品质教学、德育创新三个项目为抓手,开展一系列围绕学校课程变革的顶层设计与深度实施的实践研究。据了解,蜀山区品质教学项目组自2017年底开展工作以来,辖区14所学校积极参与讲座、培训等活动,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尝试利用数据支持,积极投入实践改善。2017年以来,蜀山区推进区域德育工作机制建设与德育内容顶层设计,12所学校开展德育创新实践与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项目课题,确立12所市级德育创新实验校和32所区级德育创新实验校,与上海教科院开展合作,以理念融通法、文化引领法、课程精进法、焦点建构法、特色提炼法、整体融合法为主线,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形成蜀山区德育品牌策划书稿,初步构建起区域德育工作体系。来源:李红 任昌宏 蔡竹平 刘亚萍审核:马杰丨责编:周迪丨 编辑:吴亚晓岳 徐丽敏【来源:蜀山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坐落在怀黔公路湖南省怀化工业园旁,学校占地203亩,在校学生近3000人。12月17日下午,中方县委书记姜耀文走进中方一中,围绕“坚定理想信念、青春逐梦前行”这一主题为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莘莘学子要争做担当复兴大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县教育局、县一中领导班子及全体思政课教师、高一年级362、363、364班学生聆听讲座。中方县第一中学作为怀化市级示范性高中,在十年办学的过程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从一所名不经经传的农村完全中学,到颇具影响力的市级示范性高中,再到向省示范性高中迈进,中方一中经过了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近几年以来,中方县第一中学在校领导的倡导和鼓励下,学校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目前该校共有五个省级、国家级研究课题。其中生物组的课题《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在中期评估中获省级课题一等奖,语文组国家级课题《高中生书册阅读与教育实践与研究》已结题,并获省优秀课题二等奖,《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经过长期准备实验,已正式成为省"十一五"现代技术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150余人,撰写的论文有130多篇,并多次获得省、市、国家级大奖。学校现为怀化市示范性高级中学,"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平安示范校园"、"湖南省公益形象示范学校""怀化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怀化市文明学校"、"怀化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单位"、"怀化市第三届优秀事业单位法人"等荣誉称号。其骄人的成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图文/杨学松 周可燕 杨杰)责编:闫宇航
构建法企合作新模式塑造普法教育新品牌——在《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上的讲话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占斌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为《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一书和普法教育成果的见证者、参与者、幕后推动者,借此机会,谈几点体会。近几年,我们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和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山西省政府智库首批22家成员单位之一,在服务和助推“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服务山西文旅品牌、农业品牌、科技品牌、医疗系统品牌建设期间,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案释法”普法教育这一品牌活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后在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副院长赵亚体、政治部副主任毛小芳,时任太原局集团公司政法委副书记许戈同志的邀请下,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通过一年多的跟踪调查,现场观摩,亲身体验和近距离学习,对这一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这项普法成果已经纳入到我们中心的“中国品牌文化建设案例库”,这是因为,这项成果的取得有着三个方面的意义:一、践行了依法治国的法制观: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时代。2014年10月20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又首度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提出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将守法提升到与立法、执法、司法同等重要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需要尽快形成人人尊崇法律的氛围。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知法懂法才能守法,要想形成全民守法的社会新风尚,首先解决的是普法问题。“谁执法谁普法”,说着容易做着难。但太原铁路中级法院和太铁集团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条法企携手、合力共建的普法模式,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就是他们普法教育成果的真实体现,也是践行依法治国理念的具体实践。二、创立了普法工作的新品牌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普法工作从一开始,就有着清晰的、强烈的品牌意识,他们把“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作为普法工作的宗旨,把“依法治企,依法办事”作为行动目标,致力精准普法,加强法企共建,护航依法治企。他们创立了“法官讲法,以案普法,制度护法,巡回普法”四大普法新模式,从路局到站段,明确普法带头人,固定普法宣讲人,开设普法大讲堂,设置巡回审判厅,建立普法留言簿,开展普法万里行、普法在现场、普法进站车等系列活动。他们把4460公里的营业里程变成 “普法专线”,巡回普法 “由点及面”,风险防控 “防患未然”,法治理念 “落地生根”为太铁集团推进 “五大发展”、构建 “六新太铁”,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从而建立起了特色鲜明、与众不同的普法工作新品牌。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普法工作新范本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两家单位紧密联系,在基层各站段建立起了长期的法企合作关系,通过巡回审判、庭审直播、专家解读、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学习法律、普及法律,不断提高各基层单位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在整个集团公司形成一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的氛围,充分发挥法治理念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熏陶作用。可谓方法新,工作实,效果好,对于全路乃至全国各行各业开展普法工作都有着可资借鉴的示范作用。借此机会,对下一步的普法提三点建议:一、巩固普法成果。希望能够将这一成果继续加以总结和提升,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起来,形成制度,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态。建立普法工作成果展览展示场馆,加大对这一成果的传播力度,二、创新普法手段。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的展现手法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采用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等多样化的表现手段,走出一条品牌定位差异化、表现手法通俗化、传播形式娱乐化的路子,寓教于乐,喜闻乐见,效果突出。三、深化普法内涵。把普法工作引向纵深,继续研发普法工作新课题,把普法内容产品化,让普法产品品牌化,巩固成效,扩大队伍,培育更多的普法火炬手,深入基层,全面开花,形成普法工作的燎原之势,取得普法工作的更大胜利!【链接】打造普法新品牌--太原局、太铁中院联合召开“以案释法”暨《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为深入贯彻中办、国办“谁执法谁普法”精神,推进铁路企业依法治企能力的提升,12月25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案释法”《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在太铁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方剑锋,山西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曾涛,中铁太原局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涛,太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许文海,太原铁路检察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姚江华,太原铁路公安局副局长朱彦红,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占斌,原太原局集团公司政法委副书记许戈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太原局政法委副书记郭鸣主持。太铁两级法院院领导,中院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3月5日,国际顶尖期刊Nature连刊两文,而这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年仅21岁的博士生曹园,他的中科大少年班出身也开始惹人关注。媒体发现,从中学时代开始,曹园即受益于“超常教育”,仅用3年时间,就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课程,14岁就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其实,这样的教育就是“英才教育”,它不仅能让个人受益,还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今天推送的文章就将带领大家认识我国英才教育的历史脉络和现状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曹园个人照片(来源:MIT官网)一、英才的概念辨析及现状英才与英才教育是两个概念。英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人力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他们是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已是最高级的人才,也可以被称为高端人才、创新人才等。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英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更为凸显。英才,或者说高端人才,也就成了国际人才大战的焦点。当前如火如荼的国际人才大战就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加紧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鼓励高级专门人才输入,三是限制高级专门人才输出。最有可能、最有潜力被培养成为各类英才的后备人群就是“英才儿童”群体,英才儿童是指那些与处在同一环境中的同龄人相比,能够表现出高成就或有着取得更高成就的潜能的儿童 ,他们在智能、创新能力、艺术能力、领导能力或特定的学术领域具有较高的能力。这些英才儿童是英才教育的对象。广义或严格意义上的英才教育的对象,也可把18岁以后、直至博士生阶段的青年学生包括在内。中国人才研究会下设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主要研究神童教育,研究层次横跨大学、中学、小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北京八中超常少儿实验班都属于英才教育范围内。从各国英才教育实践看,一般把在同龄人中处于前10%左右的儿童确定为英才儿童,并给予区分性的教育。由于美国教育权属于各州,各州对英才儿童的划分范围并不一致,但基本在15%以内,并集中在3%-10%的范围区间。英才儿童群体也是分层的,对于不同层级英才儿童的教育措施也有差异。结合各国实践来看,通常把排在同龄人前1%-3%的儿童作为特别关注和重点培养对象。数据显示:根据2010年的官方数据,我国约有2.02亿中小学生。如果按照10%的比例计算,全国有2000万名英才儿童;如果按照1%的比例计算,全国有200万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培养的儿童。对于这些英才儿童而言,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能得到充分满足吗?他们的潜力能得到充分开发吗?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能让他们“吃饱”、“吃好”吗?答案基本都是否定的。二、英才教育实施现状的国际比较英才教育具有一般教育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发展英才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尤其是中国要建设成为教育强国,必须补足创新能力的短板,重点关注英才的教育需求。为何英才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原因在于英才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巨大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对象的独特性、培养目标的卓越性以及培养模式的挑战性上。从世界范围看,尽管美国的基础教育较差,但英才教育却走在世界前列。英国也非常重视英才教育,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韩国最初向中国学习,但很快就超过我国,2000年,他们通过英才教育振兴法,2002年出台英才教育实施方案。总体来看,进入21世纪后至今这10多年,是世界英才教育发展的兴盛期,各国越来越认识到,英才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价值。“早发现,早培养,精培养,早成才,成大才,贡献大”成为英才教育的基本诉求。但与美国、英国、以色列、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相比,我国英才教育落后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认为英才教育与教育公平相互冲突。惯常的论调认为,英才教育是用公共资源满足私人需求;英才教育将最好的教育提供给最聪明的人,使本来就有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扩大了教育不公平。但就公平的原则而言,包括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补偿性公平。无论如何,因材施教都是教育最基本的遵循,最好的教育并不是将智商一般的学生放在神童班。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要为智商超常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美国英才教育专家已经明确指出,“真正的教育公平并不排除卓越”。三、我国实施英才教育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才教育以三种形态存在。一是面向部分学业优异的青少年,所提供的重点校、重点班培养形式。但这些不一定是英才教育。由于高考、中考压力的存在,及这种压力向小学阶段的前向传导,导致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很多重点班甚至成为“超级升学班”,与英才教育的本质追求南辕北辙。英才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只有很小一部分重点中学算得上在实施名副其实的英才教育。与重点学校、重点班所开展的英才培养活动相比,“英才班”是我国比较纯粹的英才教育。英才班分为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超常教育实验班两种形式。例如: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1985年前后,天津实验小学、北京八中等部分中小学也建立了超常儿童(少儿)实验班。当前这些“英才班”政策与实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英才学生受益面太小,大学少年班规模已大幅萎缩,而中小学超常班的规模也没有明显增加。全国英才班加在一起,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为1000-2000,远远不能满足全国中小学2000万英才儿童接受专业化英才教育的需要。而且不容乐观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尚未提供支持,对于此类英才班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另外,英才教育形态还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如在国家层面,启动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项目,在地方政府层面,也有北京的“翱翔计划”。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主要的问题包括:覆盖面太小,同龄英才学生受益面太窄;只关注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英才青少年的开发,未涉及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而2006年韩国的英才教育比例结构中,小学已占到48.5%,初中占到46.3%,高中却很少,与我国情况恰恰相反。儿童经过12年的中小学教育,思维已经基本定型,因此,我国在高中和大学才实施英才教育显得有些晚。四、如何振兴我国英才教育?我国过去30多年英才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英才教育覆盖面小、不成体系且结构失衡、专业化水平较低等方面。要解决我国英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必须突破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和政策障碍,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维度提高英才教育实践与研究的专业化水平。一是走出传统观念和认识误区,为英才教育正名,解决英才教育的合理性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英才教育落后,对于国家发展、人的发展造成的严重损害,警惕教育公平政策实施中存在的民粹主义、平均主义思想,对于英才教育的戕害,走出对于教育公平、平等的庸俗化认识,特别是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英才教育的紧迫性。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英才教育政策,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从我国和他国的英才教育发展来看,英才教育政策与立法是影响英才教育实践的最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英才教育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策体系不完整,缺乏系统设计和整体思维,比较随意、零散,重“拔”尖,而轻培养,尤其是轻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完善我国英才教育政策,关键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框架,从政府管理、财政支持、英才甄选程序、体系结构、课程开发、教师培训、项目评估等各个方面,整体设计、全面规划我国英才教育政策体系;同时,还应该积极推进英才教育的立法进程。三是制定多样性的英才儿童甄别标准,系统筛选,摸清底数,锁定英才教育的目标群体。建议既运用标准化成就测验、标准化智力测验、标准化性向测验、创新能力测验等客观测验,也重视教师、家长、学生自身以及同伴的主观推选。同时,在甄选中应坚守公平原则,注意弱势群体中英才儿童的选拔。此外,由于个体发展差异性,英才儿童的英才特征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年龄段,因此,对英才儿童的选拔,应该贯穿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四是完善英才教育体系与模式,运用多种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培育英才。在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普通班的教育模式是最基本的英才教育模式,英才儿童与普通儿童同处一个教室内学习,但课内和课后都有针对英才儿童的区别性课程。同时,我国在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需要建立更多专门的英才班和英才学校。英才班方面,关键是适度扩大规模;英才学校方面,建议可以学习借鉴韩国、日本、美国的模式,建立专门的科技高中,重点培养一批科技英才。五是健全英才教育的支持系统,为英才教育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英才儿童既有优势,但也有缺点,针对他们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美国有个州为教师印发关于英才学生的手册,因为他们相信每所学校地每个班级都可能会有英才学生,教师要识别这些国家财富。但在这一方面,我国还尚未作出行动。我国需要政府组织培训大量教师,在普通班级或者英才班级中,实施英才教育,并建立英才教育的教师资格制度和培养培训制度。目前,我国的英才教育研究也非常滞后,未来需要更新研究方法,并开拓研究范围,在借鉴国际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一些方面的研究。(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由一读EDU编辑部根据作者本人论文《追求卓越: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突破我国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与政策障碍》和其2017年12月16日在首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所做演讲整理所得。
湘潭在线11月12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肖中华)11月6日,雨湖区护潭学校举行2020年度省级课题开题论证会。参加此次开题论证报告会的3个课题分别是:护潭学校何红英校长主持的省级资助课题《城郊小学农耕文化教育实践与研究》、护潭学校李桥南老师主持的省级重点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创新行动研究》、云塘学校副校长谢浪主持的课题《校本教材融入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与实践》。3个课题的主持人分别从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课题界定、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然后4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为课题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论证活动,让各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的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今后扎实、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讯(记者 肖中华)11月5日,雨湖区鹤岭镇中心校刘志宇校长主持的省级重点课题《校本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行动研究》、立新学校李景文校长主持的省级一般课题《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研究》的开题论证会在立新学校举行。开题论证会上,首先由课题主持人做开题报告解读。刘志宇校长、李景文校长分别就各自立项的课题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等方面做了深入阐述。接下来,专家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们对农村乡镇学校能够一次性申报成功二个省级科研课题表示赞赏,并一致肯定了两个课题选题的现实意义、研究价值以及开题报告书的科学规范。专家们对课题研究内容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要求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按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从而真正达到研究的目的,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雨湖区鹤岭镇中心校负责人介绍,开题报告会既是一次学术的交流会,也是课题研究的培训会,它标志着鹤岭镇教育领域省级课题零的突破,更使课题组成员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将务实、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相关研究活动,为农村教育改革作贡献。 【来源:湘潭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2月9日,上虞区重华小学校长傅智红老师走进沥海街道中心小学学海讲堂,作《微研究,大课题——教育研究的行走与思考》主题报告。据悉,傅智红老师是浙江省优秀教研员,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曾任上虞区教研室副主任多年,在教育研究上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与鲜明独特的学术建树,受到一线教师的推崇与欢迎。此次报告会,也是她三十年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理性盘点与专业梳理,还包括许多她对人生阅历的深刻体悟。报告从“五科融合,立德树人的‘三微’课程”舒缓地切入,在“微行大道”、“微笑大礼”、“微言大义”三微文化的观照与统领下,表达她对教育与教师,人生与人性,文化与课程的理性与禅化解读,从国学与乡学的高度诠释微研究的重大意义,体现了“课堂无域,行者无疆”活教育情怀。朴素的语言与朴实的情感,直抵听者心灵,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近年来,沥海街道中心小学一直致力于“智慧型教师”的培养,通过搭建“同上一堂课”、“学海讲堂”等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不断完善智慧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倡导“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的专业成长方式与日常工作常态,鼓励教师在教育行走的路上,摆脱牢骚与灌输,拒绝平凡与庸俗,做一个诗意、高尚的智者。教学的风景,单调却有诗意,枯燥但含智慧,朴素然夹曼妙,需要教师以微研究者的姿态,撒播种子与理想,以爱驱动,用智催发,静待风景,静候花开。下一步,沥海街道中心小学将以有温度与智慧的教育,走进学生心田,让学生获得幸福人生的个性密码,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与童年的美好,收获最充实与浪漫的成长丰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实习生 谢小蕾日前,广州花都区教育局发布《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花都区学区化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也是2021年广州11区发布的第一份与升学相关的文件。通知涵盖《广州市花都区学区化办学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以及《广州市花都区学区管理小组、学区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及学区划分情况》(下称《情况》)两份文件,公布了花都区学区管理小组、学区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及学区划分情况。花都区提出学区化办学的指导方案,标志着“学区化”在花都的进一步落地。新学区划分对花都的中小学教育有何影响?资料图:广州小学生。羊城晚报全媒体记最新学区划分出炉《情况》公布了花都最新学区划分情况,以及各学区管理小组、学区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全区共分为5个教育指导中心,分别是城区教育指导中心、狮岭教育指导中心、华东教育指导中心、北片教育指导中心、西片教育指导中心。每个教育指导中心都公布了学区划分、管理小组组长和成员名单,每个学区还公布了学区长、副学区长和成员名单。例如城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学区,其中南学区初中包括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嘉行学校、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镜湖学校、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雅瑶初级中学;小学包括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一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二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东塘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雅瑶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迎宾路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和雅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嘉行学校、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镜湖学校。《方案》规定,学区管理委员会是推进学区化办学的前沿阵地。委员会成员一般由各成员校法定代表人组成,学区长由属地教育指导中心同志担任,副学区长由学区成员校校长担任。学区内招生入学、教学教研、组织人事、经费使用、资源共享、成员校分工、学区工作方案等各项事宜由学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商议确定。学区长对本学区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在学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拥有最终决定权,委员会成员对各项办学事宜提出建议和反馈。学区扩大,走向区内全覆盖与2020年相比,花都的学区化办学从去年的城区学区扩大到了今年的城乡试点学区,逐步走向区内全覆盖。《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通知》对公办初中招生的规定是:非城区初中学校采取单校划片、定点对口的方式进行招生;2020年开始,城区划分为四个学区,包括:东学区:秀全外国语学校、云山学校、培新学校、清布中学;南学区: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区实验中学、镜湖学校、嘉行学校、雅瑶中学;西学区:邝维煜纪念中学、秀雅学校、九潭中学、雅正学校;北学区:秀全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圆玄中学、育才学校、长岗中学,另有花东学校(原花东中学)可以提供寄宿接收城区初中学生。2021年,增加了狮岭试点学区、花东试点学区、北片试点学区、西片试点学区。例如赤中学区包括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华南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白坭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碧湖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莲塘小学。根据人口、学校规模、交通等因素划分学区《方案》透露,学区划分是根据行政区域、适龄人口分布、学校规模与布局、交通等因素、就近入学等因素,遵循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等原则,科学划分学区范围。鼓励因地制宜,考虑学区划分与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的合理衔接,将进一步探索具有学区特色的招生办法。学区划分也会动态调整,各教育指导中心应科学预测学区教育规模,提前做好发展趋势研判,积极调控学位供需关系,参考实际入学需求、教育资源等因素,对学区划分进行动态管理,促进区域教育平稳有序发展。目标:提升新建校、薄弱校、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方案》表示,学区化办学的长远目标,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花都模式,建设互利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效应,逐步缩小花都区城乡义务教育水平的差距,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开创花都教育崭新局面。其中,近期目标是建立健全学区化办学体制机制,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学区化办学的有效路径,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使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显著提升,使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广州的学区化办学始于2015年,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了《2014年广州教育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其中正式提出各区探索开展学区建设,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番禺等5个区全区和白云、花都、南沙、萝岗、黄埔、从化、增城等7个区的中心区域初步实行学区化办学。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原则,指导各区科学合理组建学区,建立学区机构议事制度,促进师资流动、统筹招生、推行一体化管理,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学区内流动,鼓励音体美老师走教学区化将对区内教育有何提升作用?《方案》提出,学区内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与流动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教学、师资、校园活动等软硬件资源。要建立学区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优质学区办学。建立学区教师共研共学共享机制,根据学区校情、生情、师情,聚焦教育教学问题。通过科学和系列教研设计,以学区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接更高层次的教研团队,打造以学区骨干教师引领的独具特色的教研团队,形成有影响力的系列研究成果和更广泛的辐射力。建立教师流动统筹管理机制。改进现有教师“学校所有”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区管校聘”的改革成果,深入探索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师调配、交流模式。对学区内教师进行整体管理,逐步实现各成员校、校区骨干教师资源的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学区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部分学科教师开展走教,解决音体美等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的瓶颈,积极推进学区内教师培训培养、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学区化运作,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外,打通学区场地设施资源共享通道。共享学区内各校的体育场馆、多媒体室、运动设施等硬件资源,提高硬件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如何学区化办学?多元发展、动态调整《方案》指出,对于学区化的机制建立和实施要考虑到对学生发展、教师培养的实际效用,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杜绝“形式化、走过场”的现象。学区化要开放创新,加强校际、学区间的沟通,推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走出去”“引进来”,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创新学区校间交流形式。推动网络教育实践与研究,创新校际教学、教研管理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学区化主张多元发展,学区化办学不强制所有学校实现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统一,尊重各校的办学特色。倡导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使特色更鲜明,最终形成花都区学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景象。同时,总结学区化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经学区委员会讨论后及时作出动态调整。如召开定期例会、经验交流会,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定期总结。【学区划分情况】城区学区划分东学区初中: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外国语学校、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龙珠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培新学校、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清初级中学小学: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小学(锦东校区)、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小学(三东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龙珠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田美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三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宝华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五华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七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横潭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尚雅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广塘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莲塘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培新学校南学区初中: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嘉行学校、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镜湖学校、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雅瑶初级中学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一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二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东塘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雅瑶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迎宾路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和雅校区)、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嘉行学校、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镜湖学校西学区初中: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广州市花都区秀雅学校、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雅正学校、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九潭初级中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紫兰学校小学: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六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八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九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小学、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金华学校、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红棉小学、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和悦小学、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飞鹅岭小学、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乐泉小学、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学府路小学、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雅正学校、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紫兰学校北学区初中: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广州市花都区育才学校、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长岗初级中学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广州市花都区圆玄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育才学校、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团结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罗仙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卢永根纪念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东边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石岗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杨屋第一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杨屋第二小学狮岭试点学区东部学区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狮峰初级中学、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合成小学、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益群小学、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新扬小学、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旗新小学、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新庄小学花东试点学区花侨学区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大塘初级中学、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榴花初级中学、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花侨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李溪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莘田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大塘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港头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港头小学四联分教点、广州市花都区华田学校北片试点学区南部学区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华侨初级中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思明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新和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日鎏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美成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福铰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中心幼儿园西片试点学区赤中学区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华南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白坭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碧湖小学、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莲塘小学(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吴瑕审签 | 樊美玲实习生 | 曾珍
■南通师范原校长 朱嘉耀:李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对于李老师的辞世,我和大家都十分悲痛。认识李老师算起来已六十多年了。1958年我上高二,李老师女师毕业,我们同时被选入南通参加江苏省第四届运动会的集训队,她在女子排球队,我在手球队。后来李老师和刘锬老师结婚,入住官地街,我住在街南头,李老师住在街北头,偶尔街头巷尾得见。再后来,我到南通师范工作,由于通师和二附的渊源,更由于李老师从事语文教学改革的吸引力特别是情境教育的魅力,没少向李老师学习、交流,也没少请李老师到通师讲学、作报告。2006年,我到导师团工作,李老师是领衔导师。前两年,李老师又几次约我参加情境教育研究所的一些研讨活动。直到李老师入院那天的上午,她还与我通话交流。六十余年的交往,让我受教良多、获益匪浅。对李老师的离去,我倍感悲痛。陶渊明在其拟作的《挽歌》对人的离世之后写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生死观。但是对李吉林老师的逝世,我们无法如此豁达。一年来,不见她的亲人,还有她的学生,她的同道好友,乃至无数的教育人都还没有脱离悲痛。如果说歌唱的话,他们心中仍然会诵唱着李吉林老师的教育诗,为李老师建立的教育丰碑而歌赞。李老师没有托体于哪处具体的“山阿”,她托体的是中国教育的名山,并已在其间镌刻了她的名字。这样说并非夸饰与虚言,因为我认为李吉林用她的教育人生为“教师”这个有尊严的职业树立了光荣的典范。李吉林老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教师职业人格典范。呼唤全面和谐人格的当代教育,呼唤着有完整人格的教师。而李吉林老师堪称当代教师的人格典范。李老师不仅具有卓越的认知品质、能力素养,而且具有卓越的人文品质,她的无与伦比的教育情怀、教育创造精神、教育审美精神,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尤其是她的精神更令人敬佩。在我参加的几次讨论中,凡谈及研修活动的运作模式,李老师都是坚决否定任何带有商业经营方式的运作模式。这不只反映出了传统文化人不沾财的风骨,更彰显了她的奉献精神。李吉林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典范。对已成为杰出的儿童教育家的李老师来说,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她确确实实用她的光彩的教育人生诠释了一名教师是怎样走向光辉顶点的。终其一生,李老师一直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吸纳提高,不断地总结升华,不断地创新与发现,不断地从形而下走向形而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走上了教师和教育家的顶点。李吉林老师是当代作为思想者的师德典范。马克思说:“人是由思想和行动构成的。不见诸行动的思想,只不过是人的影子;不受思想指导和推崇的行动,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体。”当代教育呼唤有思想的践行者去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李老师既是一个躬耕不息的教育践行者,更是一个基于实践、基于中国本土文化并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积极而深邃的思想者。她从情境语文教学法推向具有世界意义的情境教育就是一个作为有思想者的践行者的典范。我们缅怀李吉林老师、纪念李吉林老师有许多原因,有许多故事,有许多细节,但我最想说的是她一生为我们、为南通教育、为中国教育树立的风范。愿这种风范激励无数的教育人,以慰李老师在天之灵。■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爱华:李老师离开已整整一年,但,我知道李老师永远在我的身边。李老师温暖的话语时常在耳边响起,跟随李老师前行的情景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早晨,我早餐蒸鸡蛋时用的是李老师八九年前送我的蒸蛋器,她曾跟我说:“早上饱,一天饱。”秋天,我会从柜子取出一件厚厚的蓝青色中袖毛衣外套,门襟上红、黄、灰、紫、蓝色五粒木质大纽扣很别致,常常引起身边人的关注。我告诉人们,这外套是李老师跑了几条街买了送给我的。李老师曾跟我说:“你以后不要穿黑色的衣服,孩子们喜欢五彩的颜色,我们做老师要穿惹孩子们喜欢的。”冬天的夜晚,我有时挑灯夜读,时间坐久了脚冰凉的,于是我就会搬出暖脚器,那是李老师六七年前送给我的。也许李老师不想让我像她那样经历无数的寒夜,她想为我驱走寒冷,带给我温暖。是的,李吉林老师就是这样温暖的人,她也用温暖的方式传播着她创立的情境教育。2005年春天,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朱家珑先生邀请李吉林老师参加全国苏教版教材培训会做专家学术报告。我陪李老师一同前往。到了苏州汽车站,我建议乘坐三轮车到宾馆,李老师仿佛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知音,欣喜不已,她说:“三轮车敞开,速度又慢,可以不着急,欣赏沿路风景。”于是我们一老一小,肩并肩手挽手坐在三轮车上,流连在江南古镇的大街小巷。我望着李老师,她像孩子一样地看呀看呀,看白墙黛瓦,看流水人家。2006年初夏,《李吉林文集》八卷本首发式在北京举行,李老师邀我参加。出发那天早晨,我兴致勃勃赶到通师二附,送我们的汽车停在校门口,李老师坐在车上,她大声招呼我:“爱华,快来!”我上车欲往后坐,李老师一把牵住我的手,拉到她的身边坐下,我就一直坐在李老师身边。上了火车,我在过道里休息,蓦然感觉有一束光照着我,我回过头,遇到了李老师含笑的目光,李老师说:“这孩子脱俗,我喜欢,这徒弟我收。”其实,李老师怎知道,我一直默默地在心里以她为师。1987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乡下,却拥有她全部的教案、课题报告等最新研究成果并奉为至宝。它是在二附任教的表弟第一时间带给我的。我在乡村一隅就照着李老师的教案上写的那样去上课的啊!我学着李老师在黑板上画燕子;用积攒的工资买下了一整套《世界名曲》的磁带,带上自家的录音机到学校,播放音乐请孩子们闭上眼睛练想象;范读课文《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得孩子们的眼泪潸然落下……我研读过李老师课题报告的字字句句,研读过李老师说话时的每一个语气神情,更研读过李老师锐意改革的勇敢的心!李老师的温暖也给了她周遭的一切生灵。她们家养了大概有三四只猫,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一年四季,花果飘香。2008年春节正月初五,我去官地街给李老师拜年。临走时,李老师送我到门口,我指着门口的一丛昂扬的翠竹,李老师笑着说:“今年下大雪的时候,雪整米厚的,把它压倒在地,严严实实地压住了。雪过天晴,雪水融化,这竹子慢慢地抬起头,伸直了躯干,没有折断!”我望着李老师,她接着说:“竹子有韧劲,不屈不挠。就像过去我被整,有人把我的头往下压,一直压到地上,叫我低头!我就是不屈服。后来我终于抬起了头,从头再来!”那一刻,站在我眼前的李老师仿佛就是那翠竹,“千磨万击还坚劲”。我不知道李老师最喜欢哪一种植物,也许她爱夏日里芳香的兰花、淡雅的木蔷花,也许她爱攀援的爬山虎,但我确信,那凌云青竹坚韧不拔、襟怀若谷、超然独立的君子之道,一定在她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在那个冬日以后,在一个小院里,一老一少面对着一丛翠竹,谈教育,谈人生,这情景永远镌刻在我的生命里,永不磨灭!李老师更把情境教育的温暖传递给了成千上万的南通小学语文教师。从2007年开始至2016年,每年暑假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都要举办南通市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班,李吉林老师嘱我协助她,前前后后大约十年时间。每次培训,李老师亲力亲为设计课程,其中必有观摩她执教的示范课。2013年,李老师选了自己执教的《萤火虫》一课。那天下午,学员们饶有兴致地观摩了精彩教学后,李老师对我说:“爱华,明天你评课。”当时我怀疑耳朵听错了,盯着李老师看了一会儿,李老师又重复了一遍。我毫不犹豫又诚惶诚恐地答应了,毫不犹豫是因为害怕推辞李老师会失望,诚惶诚恐是因为我是无名之辈。众所周知,历来都是知名的大专家对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教学做评论的。我一夜无眠(第二天还要评课还要主持活动,好在年轻),认真梳理了李老师情境教育理论,仔细揣摩了李老师《萤火虫》这节课的思想精华。第二天,李老师坐在会场听我整整评了一个小时,培训一结束,李老师充分肯定了我对情境教学的理解与把握。李老师为情境教育传承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搭建平台,提携后辈。她曾推荐我代表她担任教育部首届新课程优秀课例评委,我有幸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学习交流;邀我在南通市情境教育培训会上执教公开课《麦先生的旅行》,在百忙中赶来听我上课,鼓励我站到前台去;中国教育学会情境教育研修与推广中心成立大会第一期推广会上邀我担任评课嘉宾,做情境教学研究的专题汇报。2015年我跟李老师提议组织开展情境教育优课评比活动,李老师欣然同意。课堂上选手们展现了精湛的教学技艺,充分体现了情境教育“三线同时起步”的理念,呈现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核心思想。李老师听市教育局领导称赞选手们的课精彩,她满心欢喜。那天比赛结束后,已是中午12点钟,李老师不急着赶回家用午餐,偏偏要去宾馆餐厅看望全体选手和与会代表。她坐在我的小电瓶车后座上,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我,小小的电瓶车载着我们一老一少欢快地穿梭在街道上……到了餐厅,李老师的到来令代表们惊喜,大家对传承情境教育的热情更加高涨。都说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育的思想润泽了儿童的语文学习,情境教育的理论丰盈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受情境教育思想滋养的学生就是充满了灵性和创造性。情永久,境永存。李吉林老师和她的情境教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通师二附幼儿园园长 邵敏: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李老师于去年7月18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钟爱的珠媚园,离开了她最眷恋的儿童,到今天已经是整整一年了。回眸过去的一年,李老师离去的痛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二附人的心中,而李老师留下的情也牢牢地系绕在每一个二附人的心间。今天我们缅怀李老师,学习李老师,就是从她的人性光辉中领悟人生的意义,探寻教育的真谛。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李老师一直把根扎在实践的土壤里,她把课堂当作辛勤耕耘的希望的田野,永远站在教育教学的现场,让教育现场成为教育的情境。李老师长期关注着我园的情境教育课程的建设,不止一次地来到我园课改中心,躬身和老师们研讨,悉心为老师们指导——《幼儿园是我家》《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和风筝一起玩》《我爱水》一个个鲜活的活动案例使老师们受益匪浅,让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李老师还曾多少次走进我园,微笑着和老师们促膝谈心,她把对年轻教师灵魂的塑造、品行的雕琢、教艺的锤炼、生活的关怀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一项事业。李老师曾说过:“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她又何尝不是把种子,播撒进了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心里呢?李老师说当代中国好教师应该有大情怀,对儿童的大爱情怀已经成为她人格的核心,她爱儿童,爱得真挚,爱得深沉——田野里,大树下,小河边,山坡旁,那日出日落,那花开花落,那晨雾暮霭,总能看到她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探究的身影。为了开展低幼衔接的探究实验,李老师一学期中曾32次走进我园大班,为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的生活做准备,她和大班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以讲故事、说儿歌、做游戏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引领着孩子们走进有趣的拼音大世界,说说唱唱跳跳玩玩:“春天的雨,毛毛雨,沙沙沙;夏天的雨,雷阵雨,哗啦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兴趣十足,享受着游戏与学习的快乐。斯人已去,精神长存。这是我要说的,也是我真切体会的。一个人有了巨大的能量,此能量就会在她生前身后都充满于这个世界的。李老师永远为儿童的学习追寻的教育初心,永远为儿童的梦想添翼的教育理想,永远做至真、至善、至美童心的呵护者的教育情怀,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学习、传承。“化一片吉光,育一座茂林”,敬爱的李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情境教育也必将越走越宽广。■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 施建平:在李老师的徒弟中,我跟李老师学习的时间最长。从1980年一直到2019年,一共39年,几乎经历、见证了李老师探索情境教育的全过程。在所有的徒弟中,我听李老师的课是最多的,有两年时间我在李老师班上跟班学习,李老师上的每一节课我都听,算来应该有三四百节。我也是受李老师教诲最多的,不谈平时的指点,李老师直接指导我上的公开课就有20多节……因为有李老师,因而在漫漫40年的从教路上,我也就成了教师群体中最幸运的一个。在李老师离开我们的这一年里,我们研究所的老师们天天在李老师工作过的地方学习、研讨,很忙碌,很充实,但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我想那是因为李老师不在了,我们缺少了精神上的依靠,情感上的依托,学术上的支撑。李老师的办公室我们原封不动的保留着,隔几天我们会将李老师的办公桌椅擦拭一遍,仿佛李老师还会来办公室里读书、工作。在李老师离开我们的这一段时间里,身处李老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时常在想,李老师为什么能创造中国教育的传奇,我们应该向李老师学什么?今天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跟随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李老师身上表现出的蓬勃的精神气象。第一点是关于“变”与“不变”,就是变化的世界,不变的热忱。李老师创立情境教学正值改革开放元年,到2019年共41年。围绕一个专题持续探索长达41年,这在全国中小学界是极为罕见的。我想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实践与研究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改试验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在变,但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情境教育的执着却始终没有变。40年里,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围绕“情境”这条脉络,孜孜不倦地探寻,研究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过。我想,无论是谁,如果怀着满腔热忱认准一件事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持续不断地去做,怎么会不成功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想就是身处变化的世界中要有定力,也就是——变中寓定。第二点是关于“向下”与“向上”,就是向下沉潜,向上飞扬。这是李老师在研究情境教育时呈现出的两种“姿态”。这两种姿态虽不相同但却密切关联。沉潜是飞扬的基础,“潜”得越深,才能飞得越高。李老师坚持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探究儿童学习的规律。她自己留下来的优秀课例就有近百节,在年近70时她还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在自己不再上课后,她经常走进年轻老师的教室听课,去世前一年她还进课堂指导徒弟上参赛课。学校开展主题性情境活动她总是亲自策划,亲身参与。正是因为李老师有了这样的“下潜深度”,才有了她350篇论文的发表,才有了30本专著的出版,才有情境教育研究的不断突破,才会在2014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次次的“深潜”,带来一次次令人惊艳的跃升。李老师的情境研究告诉我们,理想的研究状态应该是——静水深流。第三点我想说的是“坚守”与“突围”,也就是守望传统,开拓创新。任何一项研究的推进都会经历一些关键期,情境教育实验的推进也不例外,比如,如何将情境教学发展为情境教育,如何将情境教学拓展为情境课程,如何将情境教学深化为情境学习。每当研究进入关键期,李老师总是潜心钻研,大胆开拓。她特别重视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文心雕龙》《人间词话》等书籍李老师都研读了十多遍,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潮流的教育之路。这对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实验的启发就是——根固木长。第四点我想说的是教师与儿童,李老师身上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师者情怀,飞扬童心。作为教师,李老师热爱事业,关爱儿童,提携后学,具有一个卓越教师的高尚情怀。但李老师特殊的地方是她始终葆有一颗童心。在她的文章里提得最多的词就是儿童。在65岁时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我,长大的儿童》。她常常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她说:“孩子的眼睛是通往童话世界的门扉,我常常‘倚在’这神奇的门扉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呀,揣摩着孩子的心理去想呀!”平日里,她常常会有孩子般的行为和想象,她说,“夏天来了,我仍然像往年一样,从街上买回两只蝈蝈,听着蝈蝈的歌声挑逗起蝉的鸣叫,哈,它们对歌了……”,在学校的童话节上,年近七旬的她还特地扮成松树爷爷和同学们对话……因为她时时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揣摩儿童的所思所想,所以在李老师身上表现出了一种特殊气质与人格特征,那就是——大师童心,可能也不仅仅是教育家,大科学家、大艺术家等等也是如此,真正的大师往往有一颗纯真的童心。第五点我想说的是德性与学问,也就是修德养性,科研精进。做人与做事表面上看好像是两回事,但其实是一回事,做事归根到底在于做人。看李老师,大家很容易关注到她在教育研究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她为中国教育作出的杰出贡献,但其实这一切与李老师的为人密切相关。李老师注重所做事情的精神意义,她创立情境教学就是为了儿童快乐高效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儿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大家也都知道,李老师与许多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都有交往,她与华师大四代学者持续40年交往的故事更是成了一段佳话。在中国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关心、研究李吉林和情境教育,这在教育研究中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那是因为李老师的谦虚诚恳。有人说,做事要如山,坚定不移,做人呢?要像水,放低姿态,因为这样你才会变得宽广。关于做人与做事,我想李老师用她的行为告诉我们——人诚事成,两个cheng,一个是诚恳的诚,一个是成功的成。我们都说天道酬勤,那么人道呢?人道酬诚。第六点我想说本土与世界,也就是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李老师多次对我们说,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情境教育的专著还能出英文版,一下子出三本,向全球发行。我想这可能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中小学教师中绝无仅有的。那么李老师的情境教育为什么能走向世界呢?一方面,是因为在情境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李老师非常重视学习国外教育家的先进经验,比如她提出的野外情境课程就是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的启发。另一方面呢,是因为李老师特别重视培植和强化自己的个性,从民族文化中寻根。因为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使情境教育拥有了一种“东方气质”,就像人们常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无论是情境教育被中国教师广为运用,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还是走向世界,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道正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