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 1月22—23日,2018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作全国教育科研年度工作报告,教育部综改司司长刘自成介绍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会议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主持,来自教育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全国教育科研院所、高校以及香港、澳门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田学军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入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我们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教育科研战线要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围绕教育的“时代之问”,写好“奋进之笔”,成就“得意之作”,努力开创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一要面向新时代,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二要站在新起点,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和经验;三要认识新矛盾,深入探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对策;四要开启新征程,系统探索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路径;五要把握新形势,认真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六要依据新要求,研究推进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与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他希望教育科研战线要注重加强学习,突出理论武装和知识武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深入基层和深入学校;注重创新科研组织机制,突出协同攻关和国际合作;注重学术规范建设,突出勇于担当和严谨学风。田慧生回顾了2017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安排部署了2018年的主要工作。他指出,过去一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国教育科研战线在决策服务的贡献度、理论创新的显示度、指导实践的精准度、协同创新的契合度、智库的国际影响度、机构建设的成熟度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2018年,教育科研战线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做好“以服务决策为导向,加强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区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工作体系和实施路径”“完善机制、协同创新,形成全国教育科研战线的强大合力”等多项工作。会议还成功举办了“新样态学校建设”“财经素养教育标准与实践”“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创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与管理”“全国STEM教育研究协同创新网络创建”“挂职研修基地校共赢战略研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推进”等七个教育科学论坛。
简 介《中国德育》(半月刊,CN11-5338/G4 ISSN 1673-3010)系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德育专业刊物,秉承“民族性、科学性、专业性、开放性”办刊宗旨,坚持“大德育、高品质”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热难点,以服务决策、创新理论、交流思想、分享做法和引导舆论为重点,推动德育改革发展。常设栏目有观察、探索、话题、讲堂、现场、样本、文化等。《中国德育》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话 题“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真正进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五育”并举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应是相互分离、割裂的,而应注重各育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有体现。新时代对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如何落实“五育”融合的理念,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此,《中国德育》2021年第1期话题聚焦“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欢迎踊跃来稿,以下维度供您参考:1.新时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2.“五育”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出路;3.论体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4.“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美育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5.“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6.探索和实践“五育”融合的区域/学校典型经验;……写作要求:1.来稿可就上述任一维度进行论述,也可围绕话题自选维度。2.观照现实问题,谈透谈实,切勿空泛。字数在4500~5500之间为宜。3.规范撰写(GB/T 7714—2015),“注释”和“参考文献”于文末呈现(标出页码并与内文对应)。4.正文前呈现摘要、关键词,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课题、电话、邮箱等信息。5.杂志有规范的三审流程,稿件录用后会给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6.本期话题截稿时间:2020年12月5日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赐稿。本刊视通过《中国德育》在线投稿系统的稿件为正式来稿,不接受其他途径的投稿。作者投稿须登录中国德育网站,通过“作者中心”上传。来稿请投至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注明:话题—“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约稿不一定表明能被刊用,所有来稿均需经过三审,质量为先。稿件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寄送样刊和相应稿酬。请确保投寄作品系个人原创,且没有在其他报刊杂志、书籍或网络平台上公开发表。凡向本刊投稿被录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刊将其作品在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中国德育》微信公众号、国家哲社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平台传播。自来稿之日起三个月内未收到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期待您的来稿。
2020年2月19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力图消除当前科研评价中的“SCI至上”现象,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其实,与自然科学领域存在的“SCI至上”现象类似,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存在严重的“SSCI至上”“CSSCI至上”现象,也应予以大力消除。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建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引文索引系统。SSCI收录了经济、法律、管理、心理学、区域研究等58个学科的3400多种学术期刊,其中英语类期刊占95%以上。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2000年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目前,CSSCI收录了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在内25大类的568种学术期刊。如同SCI在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至上”地位一样,SSCI、CSSCI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被“顶礼膜拜”,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指挥棒”,继而摇身变成人才评价、课题立项、学位评定、经费分配、高校排名、学科评估、期刊评价等的重要指标。许多高校对于一篇SSCI论文奖励5万元,一篇CSSCI论文奖励1万元,以至于师生为此趋之若鹜。SSCI、CSSCI崇拜已造成诸多恶果:一是违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初心。在巨额奖励的诱导和科研考核的压力下,一些学者一味追求SSCI、CSSCI论文的数量,以至于为写论文而写论文、为发表而发表,而忘了学者和学术的初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些论文成为学者自娱自乐的玩物,而实际上于理论无贡献、于实践无促进。二是导致“自我殖民化倾向”。SSCI由西方发达国家、英语期刊占据绝对主导,存在严重的意识形态偏见与文化歧视。认为英文SSCI论文即是高质量论文,对SSCI盲目崇拜,导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自我殖民化”,主动拥抱西方话语体系。为了发表英文SSCI论文,一些学者唯西方马首是瞻:或者西方研究什么,我们也研究什么;或者虽是研究本土问题,但是只研究西方关心的本土问题;或者直接援引西方理论来解读(甚至是曲解)本土问题;或者为了印证西方理论,而对中国的传统和现实全盘否定和批判。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必须从破除SSCI迷信开始。三是忽视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与规律。首先,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普遍适用性”,人文社会科学的原理、方法在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以及不同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化背景下有较明显的差异,所以不宜采取SSCI、CSSCI式的简单、统一量化评价。其次,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积累性和学术传统。例如,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学术成果的影响力,可能在数十年之后才显现。古代史、古文字学等学科的知识新陈代谢较慢,论文写作周期较长,因此10年乃至20年前发表的论文至今仍有价值。这就远超SSCI一年一次与CSSCI两年一次的评价周期。其三,某些学科、学者的论文写作风格,或者期刊、编辑的排版风格有其个性和偏好,不愿意采用适应SSCI、CSSCI统计引用率要求的论文格式。一些期刊、论文为了适应SSCI、CSSCI削足适履,反而失去可读性和特色,甚至借形式的“规范”“漂亮”掩盖内容的空洞、苍白。四是阻碍“绝学”、冷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许多“绝学”、冷门学科因为CSSCI刊物极少,学者发CSSCI论文太难,以至于评职称无望,被迫转行,造成这些学科后继无人。此外,SSCI、CSSCI目前仍囿于传统的学科分类方式,导致一些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刊物、论文找不到归属。五是造成国内学术期刊诸多乱象。首先,过于重视SSCI、CSSCI造成“以刊评文”的“错位”,引导优质稿源集中于少数SSCI、CSSCI期刊,加剧马太效应。其次,国内学术期刊将CSSCI视为唯一标准,导致刊物建设以提高影响因子为己任,摒弃办刊初衷,偏离科学精神和社会需要。再次,CSSCI所附载的巨大利益,加剧世俗化、功利化倾向,滋生了关系稿、买卖版面、强制作者引用本刊论文、期刊之间拉帮结派增加互引等乱象。例如,某CSSCI期刊原总编伙同情妇私自收取“版面费”近千万元;某知名大学学报为了提升CSSCI地位改变稿件的学科结构,增加了部分影响因子高的政治学、社会学类稿件,导致一本在文史哲领域内口碑卓著的杂志被迫自我“社会科学化”。对于SSCI、CSSCI崇拜的上述种种弊端,此前已有许多有识之士予以痛批,可惜有关部门仍听之任之。此次,应借破除SCI崇拜之机,一并予以破除。作者|徐拥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官方微信公号编辑|朱玉萍 主编|刘鹏飞另附徐教授发表于人民网另一篇佳作供学习:完善代表作同行评议制度 力破“五唯”痼疾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2月19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2月20日,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发布《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三天连续发布的这三份重要文件,是为破除“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痼疾打出的“组合拳”,凸显国家彻底根治“五唯”的决心。笔者认为,我们在加大“破”的力度的同时,应加快“立”的进度,要尽快建立起以代表作同行评议制度为核心的科研评价制度体系。对于代表作同行评议制度,应思考和探索如下问题:1.为何而评?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进行科研评价,科研评价的初衷是什么?此前,我们科研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衡量一个单位、学者的科研绩效,以调动其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由于科研评价的结果,又往往与薪酬、经费、职称、“帽子”、高校排名、学科排名等直接挂钩,所以科研评价从一种手段异化为目的,从一种精神层面的评价异化为物质层面的奖惩。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初衷应该是以研究开发新的思想、理论、技术、新方法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而科研评价的根本目的和初衷也应该是遴选出优秀的科研成果以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而不是为了以评价结果决定如何发资金、拨经费、评职称、派“帽子”、定排名。因此,对于代表作同行评议制度,应坚持更纯粹的目的,不可基于此附加更多功利化的东西。2.谁来评?同行评议代表作,那么谁属于同行呢?首先,同行应该是本领域的权威专家。例如,英国研究理事会(RUCK)在选择同行评议专家的第一考虑因素是他们在该领域的权威性,然后以此为中心适当扩大专家选择范围。非本领域的专家宜尽量排除,因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外行往往只能“看门道”。当然,有些科研成果属于跨学科的研究成果,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评议。非权威的专家也宜尽量排除,“权威”应该是指学术精湛、经验丰富、治学严谨,而非指头衔、职称、年资。其次,同行应该具有多元性。例如,由美国学术出版学会(SSP)举办的2018年同行评议周中,蒂姆·维恩斯(Tim Vines)提出,要包含不同年龄、国家、性别的研究者以保证同行评议中的多元性,评议团的组成要反映更为广阔的全体。再次,同行应该理论界与实践界兼顾。尤其对于应用性研究成果,宜有产业精英作为同行代表。对于理论性研究成果也可请社会人士评价其社会影响。3. 评什么?代表作同行评议,又何谓“代表作”呢?首先,代表作不能理解为图书、论文形式的“著作”,而应该是“作品”。除了公开出版的图书、论文之外,作品应该还包括课程、教案、专利、标准、资政报告、受人民群众喜欢的科普读物、产生重大效益的技术方案、广泛传播的优质时政评论、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等。凡属在思想创造、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皆可视为代表性。前述科研部、教育部的文件也提出,对于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等,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等。评价的都是作品的“内容”,而非作品的“形式”。其次,代表作要有代表性,少而精,不求数量只重质量。要提倡“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这次科技部的文件中即对代表作数量作了限制。4.怎样评?怎样评,涉及诸多制度、标准、流程设计,较为复杂。笔者在此想强调以下三点:一是“双向匿名”“双向回避”制度。为了防止被评价者“拉关系”“走后门”,同行评议专家应该匿名。为了防止同行评议专家打“人情分”“印象分”,被评价者也应该匿名。为了防止“同行相轻”“观点之争”,被评价者可以有权提出3~5人希望回避的专家,专家也应回避对自己直系亲属、配偶等关系、利益密切者的评价。科研管理部门还应该对同行评议专家进行信誉评价,对于信誉低的专家可拉入“黑名单”,以保障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性。二是分类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科研成果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对于应用性科研成果,应注重成果转化率及市场需求满足度,因此可适当提高实践专家的评价权重;对于基础性研究成果,则可增加理论专家的评价权重,看重成果的理论创新和学术价值。三是适当延长代表作的评价周期。评价周期过短,不符合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从学术观点提出到现实认可、从成果出炉到成品应用均需要一定时间的酝酿与转化,尤其是基础性研究成果,历时检验会更长。如诺贝尔奖得主从出成果到获奖平均需要22年。评价周期延长也有利于逐渐纠正学术圈的“浮躁”之风,引导学者戒掉追踪热点、急功近利的科研“陋习”,专心科研、严谨治学,回归科研的本质和初心。总之,建立代表作同行评议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检验与优化,历经多次迭代后使之臻于完善。(作者简介:徐拥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往期精彩文章回顾我国高校教育学院学术竞争力比较研究2018年北大核心增删变化表:173本淘汰,171本晋升CSSCI(2019-2020)来源及扩展版期刊目录发布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教育学)G4/7中国知网推出:全国教育学-学者论文指数排名TOP50全网首发!教育学JCR分区最新公布SSCI目录近12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的量化分析第五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投稿被接收名单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就业状况的比较研究 速看!“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名单公示来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教育学)
作为科技工作者(或者叫科研人员),人生头等大事之一,不是买房,不是结婚生子,而是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但是发表SCI论文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有一帆风顺的论文,每一篇论文都要经历非常多的严格审查才能发表,那些花钱造假的论文另当别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最常见的投稿难题之一,就是遇到“反复刁难”的SCI审稿人。反复给你的论文差评,见不得你的论文发表在比他更好的期刊上,这些审稿人大多数来自一些不发达的国家,比如巴西、阿拉伯等国的审稿人,他们自己英文水平一般,加上学术氛围也一般,甚至他们所在的机构连国内211大学的学术水平都不如,因此,他们自身难以发表很好的SCI论文,通常也就是三区及以下。当他们碰到中国学者投来的更优秀稿件时,他们会尽量找到自己以前发表过任何相关课题的论文,然后不断贬低中国学者的论文,并尝试用自己以前的论文来作为证据,证明中国学者论文已经早被他们自己研究烂了。俺最近就遇到这样一个巴西的审稿人,我们的论文做的方向,投到一家行业内顶尖的期刊,论文过程和结论明显跟他们之前的有很大差别。虽然是用同一个模型,但是讨论的参数范围完全不同。没想到这个审稿人第一轮就要求期刊要拒稿,还好期刊编辑看在第二个审稿人非常支持发表的态度上,让我们有了第二次反驳第一个审稿人的机会。按照要求,我们对第一个审稿人提出的十几个刁难问题做了一一回复,该画图的画图,该重新计算的计算,基本上按照这个巴西审稿人的想法重新写了一遍论文,然后重新上传系统,等待结果。过了大约一个月,两个审稿人第二轮的意见再次回来。第二个审稿人意见和态度依然很好,强烈支持发表我们的工作。然而,第一个审稿人依然提出很多刁难的问题,反复说我们论文还存在很多问题,不支持发表,明明是按照他的想法改的,还说我们的论文存在那么多问题,这不是在坑我们吗?不过,这个期刊的编辑显然是站在第二个审稿人这边的,仍然给我们最后一次修改的机会,希望这次编辑能够直接录用,不再去理会这种恶意刁难的巴西审稿人。一旦被审稿人否定,还未必真成了“垃圾”论文。俺这次投稿又增加了一次深刻体会:顶尖期刊大概率对投稿人是比较公平的,不会因为个别恶意的审稿人,就把一个好工作给拒绝了,即使要麻烦地反复修改审稿意见,编辑依然对投稿人给予了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因此,面对这样的编辑,作为投稿人,就应该更加专业和耐心地回答好每一个恶意刁难的问题,这样才能让编辑刮目相看,才有可能被录用发表出来。
即可下载全文。—END—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仅供教育科研学习,原文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原发刊所有!往期精彩文章回顾20.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第二届研究生教育学国际会议19.会议邀请 | “大学教学创新与一流本科教育” 国际学术研讨会18.关于举办“新中国高等教育70年高峰论坛”的通知17.薛欣欣:我国高校教育学院学术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2018年16家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期刊的载文统计16.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讨会”的通知15.【征稿启事】2020年STEM国际会议14.第五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投稿被接收名单13.专稿| 2018 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6家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期刊的发文统计12.“追求教育卓越的理念与行动”国际研讨会即将在南京举办11.与其让研究生大张旗鼓搞创新,不如让其踏踏实实读点书10.速看!“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名单公示来了,东北师大成为最大赢家!9." Harvard Ecational Review"Volume 88, Issue 3 (Fall 2018)8.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A类学科数量及排名(报专业选择高校A类专业准没错)7.2019年高中数学新教材正式发布!内容大变化 +数学必修1教材(PDF)下载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教育学)5.中国知网推出:全国教育学-学者论文指数排名TOP50
央广网上海11月2日消息(记者唐奇云)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本届论坛聚焦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设置了17场平行分论坛,分别由国内17所高水平教育学教学科研单位主持;42家教育学高水平期刊担任论坛学术支持单位,33家期刊派出代表参加了线下“期刊与作者面对面”主题沙龙,分四组与教育学人进行对谈,共同探讨并推进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主席袁振国教授致辞(央广网发 华东师范大学供图)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论坛首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在控制线下参会规模同时,组建了由17位技术专家构成的直播团队并得到了CCtalk实时互动教育平台的友情支持,通过线上直播扩大论坛受益面,共计约10万人次参加了线上讨论。10月31日晚,论坛“期刊与作者面对面”主题沙龙活动火热进行。33家高水平教育学期刊的嘉宾分四组,与作者开展对话,共话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证研究人才培养、高水平教育实证研究及其成果发表、推广。据统计,本次论坛共收到会议论文投稿610篇,会议报名3937人,获邀线下参会人员800人。17场平行论坛共有287人次进行了主题报告。内容涉及教育的元分析技术与应用、量化方法反思与前瞻、质性方法反思与前瞻;教育研究的中介与调节效应、结构方程模型、面板数据分析、问卷设计与运用、随机实验设计、测量评价技术、图像视频分析、案例分析方法、扎根理论的运用、政策效果的评估;教育质性研究中的编码技术、理论贡献、访谈策略、田野调查等研究领域。与会代表以极高的专业热情和专业精神开展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期刊与作者面对面”沙龙(央广网发 华东师范大学供图)此外,本次论坛同时组织开展了第四届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组委会通过对71家单位推荐的324篇学术论文、141篇学位论文进行三轮评审并公示,最终评选出10篇优秀学术论文和10篇优秀学位论文。论坛主席袁振国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举办六年来推动实证研究从少到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迈进的历程,提出从“更具有思想性和前瞻性”“更具有理论概括能力”“更多体现价值理念和追求”“更多形成系统设计和整体布局”的方向,加强教育实证研究。“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发起并连续举办六年来,营造了注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研究向实证范式的转型,已经成为教育学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
from:@青杨学姐上期的内容我们推荐了非常实用的 36 款研究生必须知道的科研软件,涵盖了科研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期内容介绍科研人员必须知道的学术网站,解决你不想下载软件的心理,轻松上网,线上科研!25个学术网站合集一、数据库文献检索1、CNKI中国知网,几乎大学生都知道的文献查阅网站,自己的学校一般都有这个数据库。CNKI 以中文文献为主、外文文献相对较少。学位论文、会议、年鉴、工具书这些在中国知网里面也可以查阅。我自己当初做建模的很多数据都是从知网下载的年鉴,很好用。涉及的领域也很全面。国内的文献数据库,知网的文献量最全,版权最合法。其实我本来还想写写万方和维普,但是比较了之后,知网还是全方面碾压了另外两个数据库,就不赘述了。2、谷歌学术如果你关注了一些教育类的博主,会发现很多博主都介绍过这个网站,好用自不必说。收录的文献十分可观,更新很快,无论是中英文检索都很好用,精确性好。当然,在国内登录这个网站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不会 vpn(比如我这方面就不 ok),就尝试用谷歌学术的镜像网站。3、百度学术无论是搜索精准度还是搜索结果数量,百度都要输于谷歌学术,但是百度学术在国内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网站登录反应速度快,尤其在家期间,这种没有校园网的情况下,用百度学术还是比较方便的。4、PubMed又是有私心的小杨,PubMed 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发的一个以生物医学为主的数据库。主打免费(但也不是全部免费,PubMed 类似于一个文献网的搬运工),收录全(至少生物医学方面很全)。最好注册一个账号,利用好里面的 filter 功能,可以根据 IF 筛选文章。5、SCI-Hub科研工作者都熟悉的网站,可以让大众免费访问和下载 SCI 论文全文。检索有这几种方式:(1)文献的标题;(2)文章的链接;(3)DOI 号;(4)PubMed 号。由于主张知识无界的口号,动了出版业的蛋糕,受到了抵制。所以经常变更服务器域名,我都是在百度找找实时更新的链接点进去。不过据说组织者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一句话评价就是:良心好用但是不稳定~6、Web of ScienceWeb of Science 由多个数据库组成,被认为是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涵盖学科广。支持多种方式检索文章,其推出的影响因子(IF)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其实 web of science 用好了真的特别好用,可以用来查询文章的分区,还可以进行分析,了解核心技术的所在地和核心的研究人员。(感兴趣有时间可以整理出一个详细的攻略)二、专利检索1、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1985 年以来公布公告的全部中国专利信息都在这个网站里可以查阅到,检索可以按照发明公布、发明授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四种数据进行查询,专利书可以直接下载,如果只是想了解信息,在事物数据那一栏有专利的申请日,公布公告信息,事物数据类型等直接查看就行。2、WIPO 世界专利数据库顾名思义,可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文献进行查询。支持多种语言的查询检索,提供 PATENGSCOPE、Hague Express Database 和 International Designs Bulletin 这三种检索资源。有些学校会买这个专利数据库。3、美国专利与商标局 USPTO 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括授权专利数据库(PatFT)和公开专利数据库 (AppFT)两部分。授权专利数据库收录了 1790 年 7 月 31 日至今的美国专利,公开专利数据库对 2000 年 11 月 9 日起递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公开。其实用 goole patent 也可以,这个要比谷歌学术好进。4、欧洲专利局(EPO)主要收录欧洲 19 个成员国在内的五十多个国家的专利信息,以及七个国家和专利组织的专利全文,可以用多种文字进行搜索。对于大多数国家的专利可回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收录资源十分可观。三、论文写作和投稿论文写作1、Overleaf v2Overleaf 和 ShareLaTeX 作为 Latex 在线编辑网站的翘楚,强强联手,已经合并为 Overleaf v2 了。在保留之前快速分享,自动编译以及超强检索的基础上,结合 Overleaf 在线协作,模板丰富和 ShareLaTeX 编译速度快,package 版本更新快的优点。老实说,我一个非数学编程的选手,对于 Latex 是恐惧的,本科的数学建模用了两次给了我很大的心理阴影。但 Latex 编辑肯定在这个版块要有一席之地,而这个网站现在绝对是领域老大了。2、Linggle一个我这种英语写作不原装的小白很需要的网站,用来进行英语的语法,句子写作,可以为作者提供写作建议,根据词性推荐短语和句子。可以进行词性搭配搜索,近义词搜索。对于像我这种每天为了换个短语来表达意思的人来说,还是很实用的。论文投稿Scimago Journal&Country RankSJR 这种计算方式虽然没有 IF 权威,但是 SJR 好在查询免费,操作简单。如果你只是投稿之前想了解杂志最近这几年的趋势和走向,SJR 就可以了。这个网站还可以细分不同国家和领域的研究水平。有点类似 web of science 这方面的功能。四、论文翻译1、谷歌翻译支持在线内容翻译和文档翻译,至于翻译出来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多数时候要比有道翻译,金山翻译和百度翻译好一点。机翻毕竟不比人翻,尤其是大家的文章里肯定有许多专业词汇,所以还是要注意自己英文写作能力的提升。2、翻译狗因为可以根据行业选择翻译方式,所以翻译效果不错。翻译速度很快,且可以保证原文的排版不变。优点很多,但是不是免费的。翻译和下载都需要积分,但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5 分钱/页。3、DocTranslator一个完全免费的翻译网站,其实采用的也是谷歌翻译 API。可以上传各种格式的文档进行语言转换,多种语言可以选择。翻译后保持排版不变,准确度也很高。尤其上网容易还免费(据说是一群志愿者开发的?),还不用注册(我是很讨厌注册),真的可以搞起来!!不过可能因为是谷歌API,有时候不反应。五、论文润色1、Grammarly一个可以用来修改英文写作的工具。基础用户不收费,高级会员就要收费了。基础用户可以进行简单语法错误订正。高级用户就可以针对内容的词汇多样性、句型进行提升改进。还可以对内容进行查重,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2、Ginger同样是论文润色的网站,但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功能要比 Grammarly 强大的多。Ginger 的特色是可以逐句优化,虽然润色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是效果确实细致很多。不过为什么我这里为什么没有放图呢?因为我这样那样(你懂的)还是进不去页面,建议还是国外的小伙伴使用。3、1Checker有在线版和软件,好在完全免费,但是功能肯定略差。我在美赛建模的时候用过这个在线版论文润色,总体来说小毛病的语法错误(拼写,单复数等)都是可以找出来的,但是更高级的功能就不要指望了。不过用起来很方便,只是为了检查论文错误用它不错。六、图形绘制1、ProcessOn国内的一个在线协作绘图平台,在线作图,方便易用。有时候确实没必要每种种类软件都下载,尤其很多软件还很大。思维导图,流程图这种其实真的没必要单独在电脑上下载一个 PC 端的软件。ProcessOn 这个网页作图网站可以做很多种图,点进去的界面就是下图所示,基础的原件工具也有。2、Lucidchart一款可以免费支持离线操作的谷歌浏览器图表插件,无需下载,直接在浏览器上运行。模板和图形比较丰富。其实和 ProcessOn 相比差不多,但我是用 ProcessOn。怎么说呢?平时的网络就好进入,操作快,毕竟 ProcessOn 在普通浏览器上很 nice。大概放个主页图给大家看一下。3、百度脑图百度在做这些方面(比如百度学术)就一个特点,未必很完美,但是基本功能和免费一定是保证的,让我想吐槽都底气不足。主打就是简单粗暴,容易上手。界面一看就很好操作。七、论坛交流1.小木虫小木虫这个论坛面向群体主要还是学生。大家在这个论坛里面可以畅所欲言,互相答疑科研上的专业问题,吐槽繁冗的科研生活。里面我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就是期刊的检索。大家会针对各个期刊在业内的层次和投稿难度进行点评。方便投稿期刊的选择。2.科学网这个网站我一直有所耳闻,却没怎么用过。原因就是听说这个网站主要面向群体是科研大佬,也就导师级别的。为了写这篇,我特意替大家去这个网站看了看,还真的是适合大佬。看看这高端的科研风格,如果你是专注领域内的研究风向,基金申请,可以多关注这个网站。3.丁香园相比于小木虫和科学网,我个人更喜欢丁香园。但是这个网站主要是针对生物/医学/药学专业的。相关内容做的比较专业,气氛也是很和谐的科学探讨。内容做的也细化,最近新冠爆发期在辟谣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我更喜欢这个网站了。唯一不足的就是经常有各种情况让我下 APP 才能看到全文。4.人大经济论坛这个论坛有很多金融方向的人推荐,我个人的专业本来接触不多。但是之前参加一个高校行研比赛,在调研的时候这个网站有许多干货内容。我一个金融小白,当时也觉得这个论坛做得很良心。不过不知道是不是金融方向的很多行研报告都这样,很多资源的下载都需要论坛币,不过我个人觉得还算比较良心。
外面的人总会认为高校老师受人尊敬,收入不错,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可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真实的高校老师,面对着科研和备课两大压力,尤其是前者,没有科研就没有论文,没有论文就不能升职,有人40多岁了还是讲师,虽然课堂上受学生欢迎,但因为没有论文,迟迟无法升职成副教授或者教授,何其令人“悲哀”。在高校,科研是硬任务,也是衡量一座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这些任务自然落到青年教师的身上,老教授们已功成名就,掌握多种资源,青年教师要向往上爬,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有一名大学教师在论坛吐槽,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已经连续失眠好久了,各种情绪,焦虑,无法睡个安稳觉。青年教师一枚,入职三年,副高已上,但是因为刚入职的时候没钱没人没平台,因此最开始做的一些实验设计不理想,虽然已经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文章档次还是不理想。后面基金申请到的实验还在做,预计要到明年八月才能写作投稿,培养的学生基本都是研一刚入门,要下学期才能开始实验。焦虑感还是来自于发文速度太慢。期刊选择上没考虑好,速度太慢又折腾。另外,每篇文章都像自己的孩子,还是很期望能找个好归宿,所以一旦没弄好,内心自责得无法自拔。看着周围同事和学生弄完一篇又一篇,焦虑得不行。虽然说处在竞争的环境能刺激自己成长,但是每天都有人在你耳边说又发了几篇二区,又送审了几篇一区,又有几篇文章要投了,真是烦躁得不行。目前文章全都靠自己分析、画图和写作,最烦躁的是觉得现在完全没有博士阶段的写作状态,效率低下,很多早就应该弄好的东西因为各种原因一拖再拖。深知对于上正高来说,文章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得多,尤其现在学校大力招揽引进人才,竞争对手的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也努力想要证明自己,由此产生的焦虑感与日俱增,有时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但又无法缓解。这名青年教师的压力跃然纸上,但其实更多的是自己给了自己更多的压力。在同行看来,其应该属于正常的发展水平,没有必要如此“焦虑”。相对于文章数量,质量其实更重要,不要太急功近利去发一些低质量的文章,相对投入的精力也差不了多少,现在评奖评项目都是选几篇代表作,更何况这名青年教师已经是副教授了,做点更有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也不要因为别人发了好文章,而使自己压力倍增,没必要,每个人的天时地利人和不一样,只要做好自己按部就班就好了,知足常乐,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再一个什么都没有自己的身体重要,身体没了其他都是零。就像下面这名同行所说的一样:找到自己的节奏,能做到有条不紊有进展就可以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速度不同是必然的,你发得慢,但也在做,又没故意偷懒,所以没什么值得羞愧的。有条不紊加活长点,最后量和质总会有的。逼自己,着急,焦虑,就算高压下提升了速度,但是要是身体出问题了,那最终也没时间达到想要的高度。
01如何撰写教学教研论文现在许多年轻教师不愿静下心来,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记写下来,变成教学研究论文,其根本原因:一是觉得写下来没有什么作用,二是不知道如何把这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变成报刊杂志所需要的文章,三是不知把稿件投向哪家报刊杂志合适。因此,笔者今天就把自己撰写教研论文的一些想法写下来,供广大青年教师参考。02素材的积累高楼大厦从地起,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的基础是日常教学工作及其素材的积累,这是因为,撰写论文需要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题材写,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积累素材的途径和方法有:1、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例如:我的论文《一个正三角形的重要条件及应用》(《初建中学数学1991年第5期)就是在阅读文.常庚哲,李炯生主编《高中数学竞赛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写出来的。2、深入学生、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的问题、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题,都是写论文的第一手材料,这些材料往往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因此深入学生是我们进行教研论文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3、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成功或失败,甚至是突破难点的真实记载,它是今后教学的航标,也是写教研论文的重要参考资料。4、勤作卡片或笔记。将教学、备课、参考资料等碰见的优秀题目,命题结论及学生反映的典型问题做成卡片或笔记(可以记流水帐)。写作素材的积累不但靠平时的研究成果的积累、靠大量参考文献、资料中去寻找,从报刊杂志去摘录,从工具书中去查找;还要精于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产生灵感,使表面的东西得以深化,重教的东西变为整体,抓主的东西变得串联起来。03教师常写有哪些方面的论文1、基础理论。主要是对教材上的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某些定理、公式新的简单的证明、推广或移植。2、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教学过程中最得意堪称一绝的体会。以及各科教学,新的实验方法。3、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某一心理原理的应用或探索。4、教学思想方法。某些问题的特殊的解法、思路、技巧、妙解、妙用及某些教育思想,哲学思想和原理在教学上的应用。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或实验报告。现在许多老师和学校参加了各级各类课程、教材、教法的教改试验、学习指导实验。考试、作业批改的试验等都可以写。04写作过程的方法要素1、选题:选题即确定论文题目,它是论文的主要部分,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命运。我认为选题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平时自己对某一向题有深入的思考,并经过认真研究,且有所获,取得了研究成果,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无实践基础或有实践但无成果的体会,只是基础,是写不出什么好文章的。(2)有新意原则。选题有新意就是说,选题应该是当前某一问题的研究前沿。最好是大家都没有考虑到空白点,或者是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一般来说,别人用过的题目,不要再用。若受别人的启发,对同一问题又有新的观点或见解,而需要的话,可在题目前面加上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若对某篇文章提出批评或指出错误,可加对《》的商椎之语。(3)素材和论据充足性原则。论文一定要有材料,论据充足,不空谈。(4)选题不过高过大性原则。题目不过高过大,若题目太大,必然选择篇幅太长,精力分散,说理不清不透。文章难以发表。(5)肯定性原则。题目一般均采用肯定式,若用提向式,到最好加附标题。2、拟斥写作提纲,确定选题,并有充足的素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写了详细提纲,它是文章的骨架。它可以起到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结构的作用。3、写作初稿提纲拟定后,要抓紧时间,围绕提纲写作初稿,最好一气哈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要读几遍,更正明显的错误,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改。4、修改润色。文章的修改润色有以下几方面:(1)结构修改调整;(2)语句修改;(3)审定图表字母;(4)重写题目,在修改时,有些与题目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东西,要忍痛割爱;(5)引文要注明出处,在文章尾部注明参考之献出处。以勉造成侵权等麻烦。5、投稿(1)要对准刊物及栏目投稿。一般刊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专栏。应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选准刊物及栏目,投其所好。(2)做投稿记录。包括投稿时间,投往何处,结果是否发表,超过刊物规定用稿通知时间,可改投其他刊物。(3)投稿时,可吸附一封短信,寻求编辑对你的文章的看法,争取得到指导。以上就是教师撰写教研论文的一般过程,也是自己的一点浅见,仅供青年教师们参考。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出版周期:月刊国际刊号:1672-7894国内刊号:34-1274/G邮发代号:26-205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科教文汇》杂志创办于2004年,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影响因子0.274,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主要征稿方向:科教论坛、师德师资、教育教学、语文教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英语教学研究、政史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理化生教学研究、体音美教学研究、教研教改、政法财经、文化研究、理工科研、理论前沿杂志简介刊社简介《科教文汇》(旬刊)创刊于2004年,是由科教文汇杂志社、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科教刊物。遵循"严谨、唯实、公开、优质"的方针,力求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色。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高科教文工作者的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为其提供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平台,《科教文汇》欢迎广大教育及理论工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分为上旬刊、中旬刊、下旬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栏目设置科教论坛、师德师资、教育教学、语文教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英语教学研究、政史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理化生教学研究、体音美教学研究、教研教改、政法财经、文化研究、理工科研、理论前沿投稿须知1.篇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且黑体(副题除外),一般用小二以上字号。2.作者姓名、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超过200字。如:摘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的总和,是产品价值的主要部分,也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4.关键词3~5个。如:关键词成本控制运营管理重新设计。5.基金项目凡须注明项目名称的,用黑体字加圆括号标注,置于正文后、注释或参考文献前。6.文内标题简洁、明确,层次不宜过多,序号为:一、(一)、1、(1)、1)。第一层次一般为黑体,不加任何标点符号;同一层次的格式须统一。7.数字用法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建国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并以圆括号加注公元纪年;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采用汉字。8.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序号一律为阿拉伯数字,表序与表题居中置于表格上方。9.注释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置于正文尾部,“参考文献”上面。10.参考文献对文章所参考的文献的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的注明。格式与示例:(1)专著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1]刘大为,陈胜.图书馆目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论文集格式:作者.题名.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2]傅斯年.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关鸿,魏凭.人生问题发端--斯年学术散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3)期刊文章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刊名.年(卷期).示例:[3]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3).(4)报纸文章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人民日报,1998-12-25(10).11.版面一般每个版面不超过2000字符(含空格),即两个版面不超过4000字符(含空格),3个版面不超过6000字符(含空格),在文首注明是1P或2P或3P,依次类推。12.论文要求word文档格式,要求要有英文摘要、题目、关键词、单位和地址,一般要求电子文档。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