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的作者在有许多是教育系统的,那么教育类的比较好的发表论文的期刊杂志有哪些呢,聚刊网的金牌客服郝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下。目前衡量一本杂志质量高低的有这样几个标准,一是权威部门对杂志的评选,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评选的北大核心期刊,南京大学图书馆评选的南大核心期刊。还有国际上的SCI、EI等杂志。此外,看主管单位,一般来说国家级的要好一些,学报质量也要好一些,那么教育类的杂志哪些比较好呢。聚刊网郝老师就给介绍几个:如果您是大学老师那么如下几本杂志质量较好:《北京印刷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大学教育》《高教学刊》等。如果是高中、初中、小学老师,那么分科目来说:语文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教学参考》《文学教育》等数学的:《数理化解题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英语的:《海外英语》、《英语教师》、《中学生英语》化学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的:《新课程导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科教导刊》等当然了,质量好的杂志,也意味着价格比较贵,征稿时间比较慢,比如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是教育部主管的杂志,费用高达3000元,而且已经征稿到2020年6月份,所以要想发比较好的杂志,一定要提前准备,而且要准备好奖金,要不到时加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有不清楚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互动呀!
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教师教育计划是否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的知识和实践,以及这种改变(如果发生)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确定有效的阅读教师课程的特点。由于存在多种因果关系,包括教师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包括材料和环境,因此研究人员通常一次专注于一些教学过程,通常使用一种特定的方法来回答研究问题。例如,对教学变量的研究通常检查特定学习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验与非实验研究非实验研究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数量。与职前教师相比,职前教师的研究也要多得多。实验研究提供了教师改进的因果证据,有时也提供了学生同时取得的成就,非实验研究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方法,提供了多种视角和丰富的上下文描述,描述了教师的学习情况。相关数据表明,教师质量特征的某些方面,例如所要教授的领域的认证状态和学位,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但是,这并不能告诉我们这些特征是否最终会带来更好的学生成绩。实验研究结果一些职前实验研究表明,准教师的知识有所改善,但尚不清楚他们的新学习是否会影响课堂实践和学生的学习。纵向研究将必须跟随职前教师进入其教学的第一年及以后。鉴于使用同一课程的老师所教的站点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这项研究的力量相对较小,因此很少进行这些研究。对于学习在职教育而言,问题并不那么严重,因为这些站点是可识别且可访问的。但是,只有一些在职实验研究报告了教师和学生的成绩。衡量教师或学生成绩的大多数研究表明,教师知识或学生成绩有显着或适度的提高。两种方法都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表明在职教师确实从专注于特定类型的阅读指导的专业发展计划中学习,并且这些教师的学生从改进的教学中受益。非实验研究的发现非研究性设计在职前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因为研究人员对将教师的学习过程(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与规定的课程工作,实地经验或这些的组合相关联感兴趣。总的来说,这些非实验性研究肯定了提供实地经验与课程作业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帮助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多数人还对职前教师的变动表示满意,但尚不确定这种变化是否能得到应用,尽管一些研究表明,在任职的头两年,对职前训练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仍不确定。这些研究很少能衡量或报告学生的成绩。与教师专业前准备的趋势相一致,大量的非实验性研究集中在各种构想的反思实践上,以检验与许多教学问题相关的未来教师的信念和态度的变化过程。同样,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许多关于新技术对识字师范教育影响的非实验性研究,而这些实验被多媒体,超媒体和计算机介导的通信研究所忽视。非实验性研究也有助于向文化多样化的学习者介绍教学中的研究不足的问题。与在职学习相比,在职专业发展的非实验研究侧重于更具体的教学方法和问题。实践策略支持的概念工具被证明是最有影响力的,与导师和主管的会面也很重要。未来发展方向实验研究提供了教师变化及其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证据。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变革,我们还必须更深入地了解教师的态度,信念和素养的概念,以及他们在研究实践和成果时所经历的变革;了解教师的信念和态度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索引教师行为的来源。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相关分析表明,教师的哲学接受程度可以预测他们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有进步能力和没有进步能力的老师在自我效能和实验意愿上是不同的。由于非实验研究提出的问题与实验研究提出的问题不同(侧重于变化和反思的过程),因此需要进行两种研究。教师更换的非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实验研究的结果并不矛盾,但是需要对其进行设计和报告以更好地促进平行研究或后续研究。此外,需要严格地进行更纵向的研究,以跟踪教师在他们最初的教学和研究多样性方面的学习。结论关于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主要假设之一是,如果有效,它将产生“更好”的指导(教师行为的变化)和学生“更好”的阅读(成就更高)。但是,这种假设并不能推动很多研究。只有一些实验研究比较了人群和结果指标,但是在干预措施和绩效之间建立联系是必需的。研究概念化和设计方面的改进将使进行此类分析成为政策工作的关键,例如,通过不同的职业发展计划确定提高阅读成绩的相对成本。方法论和报告方法的改进也可能导致对教学阅读的更全面和全面的理解。实验和非实验研究的数量之间以及职前和在职研究之间的某些失衡可以通过成本,所提出的问题或令人遗憾的是,假设研究人员选择一种方法然后发现了要研究的问题。由于当前的国家政策将实验研究设计作为其典范标准,因此后一种策略的吸引力可能会降低。必须承认,对于某些问题,非实验方法可能更可取。至少将促进知识的整合 由作者在报告研究时明确其假设,以及由期刊编辑要求明确说明问题,方法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观察到研究人员很少引用范式以外的相关研究。但是,通过让作者扩大视野以包括来自不同方法的研究,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混合使用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得出的数据有可能丰富知识库。
《人工智能》杂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CN10-1530/TP,ISSN2096-5036)。该杂志为双月刊,将精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每期重点围绕“一个主题”,邀请业界专家发表见解和研究成果。2019年6月的《人工智能》杂志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提供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期邀请了四十三位撰稿人,发表了精彩的文章。《人工智能》是一本公开发行的杂志,它的媒体属性将有效地提升并扩大专家、学者、企业等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每年6期的《人工智能》杂志更像是6本书,成为值得学习、收藏的人工智能宝典。杂志发行对象发行对象涵盖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主管部门,人工智能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成员在内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所有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群。第十期文章及作者序言: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指导组专家、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移动教育与泛在学习、区域性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曾主持(或主要参与)各类研究项目8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软件著作权6项,获授权专利7项,在申请、处于公开状态的专利10项。代表性成果包括:(1)研发了一个教育大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伴(Smart Learning Partner)”,实现全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建模,学习问题的诊断与改进,学科优势的发现与增强。(2)在学习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满足泛在学习需求、更好地支持学习资源的群建共享的新型学习资源描述和封装的机制——“学习元”(Learning Cell)。(3)1999年承担了国家现代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项目,设计开发了国内最早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教学平台。栏目一:产业分析1、“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进展张立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导学系统,学习分析技术。专注计算机与教育的交叉学科研究,在相关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并担任审稿工作。2、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态势与思考展望王 哲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战略咨询、产业发展和政策规划研究工作。李雅琪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战略咨询和研究工作。冯晓辉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汽车电子产业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汽车电子、5G等ICT领域的产业发展、政策规划研究工作。王翠林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业运行现状和政策规划研究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研究。栏目二:前沿技术1、GIFT—通用智能导学系统框架胡祥恩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院长,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教授匡子翌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主要从事视频学习、在线学习以及智能导学系统方面的研究。彭 霁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多媒体学习与智能导学系统方面的研究。徐雯慧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智能导学系统、网络学习与认知的相关研究。2、情感识别与教育余梓彤芬兰Oulu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rPPG,人脸活体检测和视频理解。曾在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算法工程师,负责活体检测与行人重识别相关项目。李晓白2017年于芬兰Oulu大学机器视觉与信号分析中心(CMVS)获得博士学位,现在CMVS继续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情感计算、微表情识别、远程生理信号测量等。已发表20余篇科研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率超过1400。赵国英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为芬兰Oulu大学教授。IEEE高级会员,国际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 和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的编委。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情感智能。已发表200余篇科研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率超过9700。3、基础教育知识图谱赋能智慧教育许 斌清华大家计算机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知识图谱研究,主持构建了中国第一个全学科基础教育知识图谱ekg.org,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引用逾千次,H指数18。主持科技部863计划课题“面向基础教育的海量知识库建设与构建关键技术及系统”等多项国家项目。担任国际万维网大会分会主席,中国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曾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苏伟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图谱中的知识链接。刘 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图谱问答。4、教育资源的深度表征与智能应用刘 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CAAI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主要研究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应用,相关成果获得过IEEE ICDM 2011最佳研究论文奖、KDD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Research Track)等。还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级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汪 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兴趣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王 新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领域的数据挖掘。5、文本分析工具—加速从数据收集到教学干预的周期Carolyn Rose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语言技术和人机交互专业教授。着重于研究对话的社交和应用属性,并利用这种理解开发能够促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之间对话的计算系统。领导研究小组已发表200多篇同行评审的研究论文。研究领域具有高度的跨学科性,包括语言技术、学习科学、认知科学、教育技术和人机交互。曾任国际学习科学学会主席、人工智能教育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曾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研讨会和座谈会的项目联席主席。目前任《计算机支持性协作学习国际期刊》执行编辑、《IEEE学习技术交流》副主编。Chris Bogart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研究学院的系统科学家。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关注开源软件、终端用户软件工程、人机交互、认知建模、神经网络算法等研究方向。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帮助用户在团队中理解、开发和维护开源系统。获得俄勒冈州立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学位,并有超过十年的软件开发经验。王 旭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读博士,从事人机交互和学习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研究关注在线教育规模化、教育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利用学习科学理论和机器学习方法开发智能学习支持和教师支持系统,以构建更加开放、有效的在线学习平台。已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申请专利两项。江师雁2018年毕业于迈阿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支持的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以及数据可视化。李艳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信息技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学习分析、教育人工智能,以及STEM教育。王 琦北京师范大学2016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包括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关键技术研究、适应性学习、知识图谱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包昊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主要研究兴趣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学习分析。栏目三:落地应用1、点阵识别技术支持的纸笔书法智能教学系统田雪松博士,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CEO,计算机视觉和教育大数据专家,数字光学点阵技术发明人,系列《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蓝皮书》作者。曾创立国内领先的教育大数据公司,并获得腾讯、中信等一线投资机构的投资。目前致力于智慧教室和课堂教学大数据的理论研究及产品实践。张晓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教育公平、纸笔书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2、语音评测技术助力英语口语教学与评价魏 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科大讯飞首席科学家,“讯飞超脑”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知识谱图、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多次摘取国际权威比赛桂冠。入选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中国区榜单。吴 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 科大讯飞研究院研究主管,主导开发科大讯飞第一代音乐检索系统,目前负责中英文语音评测技术研发工作,在朗读评分、发音诊断和口头表达评分上有深入的理解和实践,拥有数项专利。竺 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广东讯飞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期从事文档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评测等领域人工智能方向相关研究,负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落地等工作,先后参与和主导科大讯飞输入法手写识别、科大讯飞智能考试评卷辅助系统的研发,在相关国际会议和期刊上有多篇学术论文,拥有数项专利。王士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个性化教育研发部总经理,长期从事语音语言、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技术方向研究;2009年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将自动语音评测技术应用于正式英语口语考试;2014年获得IWSLT评测中英和英中翻译方向的第一名;2015年获得NIST OpentMT评测中英翻译方向的可用性人工评分第一名。在相关国际会议和期刊上有多篇学术论文,拥有十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纸质作业数据智能采集分析与个性化学习系统陈李江阿凡题创始人兼CEO。北京大学及耶鲁大学计算机联合培养博士、北京市特聘专家,并荣获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腾讯年度教育企业风云人物、全球十大杰出新潮商等十余项荣誉。2013年10月创办人工智能教育企业阿凡题,是首家拥有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教育科技企业。张东祥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已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引用1500余次,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成果奖、2014数据库A类国际会议VLDB最佳论文候选、2018 ACM中国新星提名奖。4、英语作文智能批改张 跃北京语言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批改网创始人。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曾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奇虎360公司,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相关技术研究。目前专注于英语作文的智能批改相关研究,其团队开发的批改网已累计批改作文超过5.3亿篇,已被6000多所学校、2000多万名学生所使用。5、自适应学习平台的关键技术与典型案例万海鹏理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学习一年,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适应性学习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数十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6、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育机器人卢 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精尖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曾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等国外研究机构长期从事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已发表30余篇高水平英文论文,包括多篇国际一流期刊与会议论文(例如IEEE TKDE、TMC、ICDM、ICDE、IJCAI、AIED、CIKM、EDBT等),并担任国际教育人工智能会议(AIED)等多个重要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PC membe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内外科研项目,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及普适计算等。陈鹏鹤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的新加坡高级数字科学中心,从事图数据挖掘相关研究。研究兴趣主要包括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对话系统与问答系统等。栏目四:挑战与展望1、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及应用中的问题剖析与发展建议孟青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2006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心教育公益事业,曾在贵州黔东南乡村支教半年。2018年7月起进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可视化思维工具的运用等。贾积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主任、博导,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育学院(2015)等校客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北京大学理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教育技术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2、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吴 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未来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战略与政策、教育信息化规划与评估、师生信息素养监测与评价、教育信息化标准与应用,先后参与起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多项重要政策文件。饶景阳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信息化国际政策比较研究、教育信息化标准研制和应用等。王美倩教育技术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学生信息素养评估。栏目五:AI探索1、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领域内容自动生成框架设计王 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6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包括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关键技术研究、适应性学习、知识图谱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季尚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7级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包括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关键技术研究、学习资源进化机制研究。
教育类文章可以发表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现代职业教育》,《新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杂志上。期刊简介: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数字化时代悄然来临。长期以来,传统期刊作为教育研究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借助数字出版技术,以全媒体的方式全面覆盖传统载体(纸媒体、DVD-ROM)和移动设备(iOS、Android)。它以探讨教育理论,交流教育教研经验和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真正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为宗旨。该刊是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搭建的资源整合平台。通过该平台我们将发起全省乃至全国的微课程、教学课件及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展示优秀作品(产品),全方位地满足教育工作者的多层次需求。 希望广大读者、作者支持本刊。我们会努力将刊物办成国内领先的、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突出特点的全媒体教育期刊。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周期:周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万方 龙源国际标准刊号:2095-6711国内统一刊号:13-9000/G期刊简介:传播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增进经验交流与信息传递,失去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 维普 万方 龙源国际标准刊号:2096-0603国内统一刊号:14-1381/G4期刊简介:《新课程》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由山西出版集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14-1324/G4,国际刊号ISSN: 1673-2162,邮发代号;22-405。本刊系山西省一级、国家二级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类期刊,应课改而生,肩负传播课改理念、交流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的任务。是一份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指导刊物和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刊物。本刊遵循“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方法、促进新发展”的方针,旨在全面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开拓视野。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周期: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 维普 万方 龙源国际标准刊号:1673-2162国内统一刊号:14-1324/G4期刊简介:《教学与管理》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周期:半月刊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收录方向:知网国际标准刊号: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14-1024/G4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教育类文章投稿:tougaoyun.cn/qikan/jiaoy
两个有趣的大学生一名高考学霸在无意识间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材料专业。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这个专业是四大“论文发表最猛“的专业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后来他不喜欢科研,且非常讨厌敲键盘、总结科研数据,却爱上了工程问题,于是换了专业,进入了机械设计行业。相反,有另一位高考学子选择了机械专业,却因为喜欢研究科学中的机理过程,于是他换专业到了化学,最终在本科阶段发了2篇“一作”SCI论文。上述两种学生分别走出和走进了这四大专业中的一个,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例子,下面我们就详细来看一下这4个专业的特色。生物领域生物领域学生物为啥容易发文章?其一是前沿性高,很多问题都是新的,而且有些是很欠缺研究的小方向!再加上生物的表征设备丰富,要凑出一篇SCI文章,只需要5组图就足够了。生物领域的学生在企业就业的难度较大,因为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支撑起一个行业就业。不过搞生物的做科研的就业机会很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物领域最近出了一个研究生,他是川大华西的“优毕”,因为3年发了40多篇SCI而走红了,这也足以说明该领域发论文的潜力! 化学化学领域早期做化学的发文章厉害是因为很多研究者都搞“元素添加”,以至于很多人把整张元素表能添加的单质或者化合物都用上了!物理化学里还涉及各类相变以及化学反应,研究化学的人往往会从“热、动”两个力学方面出发去研究海量的化学反应,本质上化学是生物、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材料材料领域材料的研究者能够发表大量文章是因为有一个“大功臣”叫纳米材料!纳米类的材料可以说是变化万千,其中以管材、颗粒、线材和石墨烯的研究最为火热!前几年,我看到有人在ACS等顶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各种石墨烯的应用及机理研究!材料类期刊成为论文灌水的重灾区,是因为材料的测试手段实在是太丰富,仅仅是围绕“复合”和“渗杂”两个思路出来的所谓的新材料就数以万计!再加上测试方法与应用领域的不同,材料类的文章自然会漫天飞舞!材料领域最近今年出的青年人才都能排成长队了!手里没几篇10分论文或者子刊,估计都没勇气写本子投上去!没办法,做材料的人太能写论文了!很多985高校的硕士生都是人手一篇SCI吧?不然你都没法毕业!因为发一篇是毕业要求! 环境环境领域环境领域的论文主要围绕一些新鲜话题,比如能源、水处理、CO2处理等问题。环境和能源结合的“神刊EES”的影响因子已经飙升到了30多分。如果研究者再给它点动力,估计都要赶上“Science”了!当然,这仅仅是影响因子而已。能发“科学”的人脑袋再怎么发热也不会投“EES”吧? 交叉学科四大学科的交叉(论文机器)最能发论文的团队一般不是单独做一方面研究的,复合型的研究者通常会把材料、生物等领域互相结合起来,以达到论文总量无穷大的目的,因此这几年最火的一个科研词汇就是“交叉学科”!而不再是“各据一方,互领风骚”的单学科发展了!
11月18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合作创办的新期刊Ultrafast Science(《超快科学》)正式创刊并接收稿件,同时在AAAS(Science)网站主页发布期刊网址:Ultrafast Science。期刊主页:《超快科学》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议的英文新刊,双月出版,旨在搭建超快科学研究平台,反映本学科的前沿性和新兴研究成果,促进国际上的学术交流和发展。该期刊主要发表本领域高质量原创研究论文、快报和综述,主题包括但不限于阿秒光源、阿秒物理、超快激光及应用、超快成像及其它超快现象。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侯洵院士、赵卫研究员将共同担任《超快科学》的主编。该期刊目前开放投稿,并将根据知识共享署名许可协议(CC-BY)发布。侯洵院士表示:“超快科学是超快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总称,帮助人类理解、开发和利用超快时间分辨的微观世界。超快科学关注物质微观系统中快速变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该领域的研究为凝聚态物理、信息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机遇。我相信《超快科学》期刊将提升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并参与其中,所有人都将从中获益。” 西安光机所所长马彩文表示:“西安光机所在超快科学研究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这一领域培养了众多世界知名科学家,并创造了一系列超快激光的世界纪录。通过创办《超快科学》期刊,希望能打造一个超快科学的研究平台,促进世界范围内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通过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西安光机所与美国科学促进会将发挥各自在学科专业与出版经验上的优势,合作共赢。我相信,双方的合作将成就一本一流的学术期刊,为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Science系列期刊出版人比尔·莫兰表示:“在评估和考量科学合作期刊计划的合作伙伴时,我们会寻找有相似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尤其看重通过科学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我非常高兴有机会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合作创办《超快科学》,并将这一期刊办成为世界一流的期刊。”Science 合作期刊项目将陆续发布新的合作期刊,刊物均使用英文发表。AAAS在科研领域不断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参与合作期刊项目的机构将是独立编辑制,并对期刊发表内容负责。合作机构负责建立秉持最优同行评议以及作者服务的编委会。附:西安光机所筹办《超快科学》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类项目11月22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发布《关于下达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的通知》 285个项目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分获资助。领军期刊类项目共计22项,重点期刊类项目共计29项,梯队期刊类项目共计199项,高起点新刊类项目共计30项,集群化试点项目共计5项。 其中,我所筹办中的《超快科学》(Ultrafast Science)在全国94本竞争期刊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高起点新刊类项目。《超快科学》的创办将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填补我国在该领域高影响力期刊的空白,从而提高我所超快科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 据悉,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评审细则》,经公开申报、资格审查、陈述答辩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复核、结果公示,确定产生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共计285项。此次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是中国科协等七部委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于2018年11月14日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之后的重大举措,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声明:本文转自“学之策”,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论文润色等。
近日,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实验室郑海务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La Doped Bismuth Ferrite/Zinc Oxide Heterojunction by Coupling Piezo-Phototronic Effect and Ferroelectricity"在自然指数期刊、国际顶级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区,IF=14.588)上在线发表。以郑海务教授作为负责人的极化材料、器件与应用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利用极化效应调控新型低维铁电、压电异质结的光伏性能。近年来,郑海务教授课题组围绕铋基铁电材料光伏效应的物理起源,动态应变和铁电极化对光伏效应的调控,铁电半导体异质结光伏效应增强的物理机制,铋基铁电氧化物纳米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颇具特色的研究工作。代表性论文以河南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在J. Mater. Chem. C [5(2017)10615]、Appl. Phys. Lett. [111(2017)032901]、Electrochim. Acta[215(2016)543]、Nano Energy [18(2015)315]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王中林院士提出的压电光电子学理论是通过调控界面和结区处载流子的输运过程,达到调制器件光电性能目的,实现力-光电的协同效应。研究人员利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BLFO/ZnO异质结,通过施加应变和外电场极化研究了压电光电子学效应与铁电极化对BLFO/ZnO异质结光电性能的影响。在保持-2.3%的压应变的同时,通过施加正向电场极化,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与零应变下的测试结果相比提高了约8.4%和54.6%,响应时间缩短了59%,恢复时间缩短了31%。为了更好的解释BLFO/ZnO异质结性能增强的原因,系统分析了异质结的能带变化,揭示了压电-铁电耦合增强器件光伏特性的机理。同时也通过COMSOL软件对ZnO纳米线阵列的压电势和BLFO/ZnO异质结能带结构进行了仿真计算,实验现象、能带分析与理论计算一致,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机理。该工作为增强基于铁电薄膜制备的异质结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拓宽了基于力光电协同作用的自驱动光电传感器的研究范围。通过同时施加压应变和外电场极化提高BLFO/ZnO光伏性能该研究工作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河南大学一流学科培育项目等项目的资助。河南大学郑海务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王幸福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是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河南大学是第一署名单位,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分别是物理与电子学院硕士生张远征和青年教师杨丽雅。延伸阅读:郑海务,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厅和河北省科技厅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专业委员会地方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物理学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牵头人,曾获2014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2015.5-2016.6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7.3-2017.9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做短期访问学者。担任Adv. Energy Mater., Appl. Phys. Rev., Nano Energy, Nanoscal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J. Mater. Chem. C, Solar Energy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质的电荷极化为物理基础的能量转换器件是凝聚态物理、电子科学和技术等学科的前沿热点,在信息产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极化材料、器件与应用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1)复合能量捕获器件的耦合机制及应用;(2)氧化物铁电压电材料光电性能的极化调控;(3)多供电模式智能传感系统。原素材来源:河南大学官网
上期“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我们以《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澳大利亚国际媒体研究》)这本期刊为例,带大家探秘了SSCI期刊投稿平台,点击这里回顾上期内容。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SSCI期刊的投稿之旅。如果你喜欢“SSCI投稿经验系列”,欢迎留言评论,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期刊,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你一探究竟。和我们一起推倒国际论文高墙吧~今天我们给你介绍一本刊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cation《体育教学杂志》梅小森介绍的这本期刊是体育与健康类的,是适合体育老师投稿的期刊哦!话不多说直奔今天的主题《体育教学杂志》收录的期刊论文特色是基于课堂和实验室研究,描述性和调查性研究,目的旨在交流国家和国际研究,并激发讨论,研究和对教学,教师教育和课程的批评,研究领域涉及学校,社区,高等教育和体育活动。打开期刊官网https://journals.humankinetics.com/view/journals/jtpe/jtpe-overview.xml?tab_body=toc-6941就是下面这个网页在“Author Guidelines”作者指南中可以了解相关投稿的问题例如投稿规则,期刊收录的选题、文章类型、论文格式要求等等。如果想要直接投稿,点击“Submit a Manuscript”,网页会自动跳转到ScholarOne平台,如果想继续了解提交论文的详细情况,请翻看上期推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那么被这本期刊收录的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梅小森就为大家找来了《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cation》(《体育教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中国作者的研究成果:这些两篇文章都偏向于实证研究。体育老师也很难滴,好不!附上最新期刊目录:1土耳其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的使用:自我报告与观察2“我们知道我们想做的事:”有目的的课程谈判对中学班的女孩及其老师的影响3体育物理交叉学科教学对学生自主动机和满意度的影响4适应性体育合作咨询:系统文献综述5运用游戏感教学法将“Buroinjin”作为一种土著游戏来解决体育教育中的社会公正问题6基于目标的干预对学生动机变化的影响:整个体育学年的研究7体育小组工作中的性别分类8学生积极生活的知识和行为:跨部门调查研究9“我们拍了照片”:儿童在体育中的意义创造10体育中的可穿戴数字技术:优势,障碍和教师思想11了解与体育工作者的组织支持,情感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相关的情感劳动12持续的TPSR计划对学生的责任感,动机,体育精神和体育锻炼意愿的影响13关于小巨人的肩膀:PETE中的其他父亲和社会资本的见证14体育在国家公认的学校健康计划中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到,该期刊关注的领域还是很广泛的,例如体育中的性别研究、体育与数字技术、体育精神研究、体育交叉学科教学、儿童体育等等。另外,梅小森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选题,《运用游戏感教学法将“Buroinjin”作为一种土著游戏来解决体育教育中的社会公正问题》,这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土著游戏,虽然不知道它的真面目,但看着还是很好玩的哈哈哈~好了,这期的内容就这么多啦!【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会持续推出,除了期刊文章特点、审稿周期、版面费、投稿流程、格式要求等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还有哪些期刊值得一探究竟呢?敬请期待我们的下期内容吧!和梅小森互动可获得期刊文章完整版《学生积极生活的知识和行为:跨部门调查研究》《基于概念的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知识,动机和校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近日,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安义鹏课题组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在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5.621)上发表了题为“Multifunctional Lateral Transition-Metal Disulfides Heterojunctions”的研究论文(Full paper)。该论文对过渡金属硫化物1T-VS2|1H-MoS2侧面异质结的本征自旋输运性质和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设计了其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晶体管和热电器件模型,探究了通过门电极调控、光照、改变电极温差等多种方法来调控其自旋电子输运行为,进而实现整流、场效应、光电探测、温差生电等多种功能特性。此项研究成果揭示了1T-VS2|1H-MoS2侧面异质结在纳米级自旋电子器件、光电器件和热电器件领域的重要潜在应用价值。安义鹏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Ruqian Wu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基金、河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项目支持。附作者简介:安义鹏,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项,主持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迄今已在Adv. Funct. Mater.,Phys. Rev. 系列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被SCI收录论文60余篇。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监制 | 屈会超 何 欢 文案 | 物理学院 刘宁 编辑 | 崔 煜 袁世瑜
“高产”的施一公教授自担任西湖大学校长以来一直没有研究成果发表,然而最近3天,施一公团队连续发力。5月6日,施一公团队(清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e of the cytoplasmic ring of the Xenopus laevis nuclear pore complex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single particle analy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介绍了非洲爪蟾NPC CR的单粒子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平均分辨率为5.5-7.9–,局部分辨率达到4.5。值得注意的是,仅仅2天前,5月4日,施一公团队刚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第一篇”题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luminal ring of the Xenopus laevisnuclear pore complex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冷冻电镜断层成像技术(cryo-ET),解析了整个核孔复合物(NPC)及环绕NPC的腔环(LR)的原位结构。把“第一篇和第二篇”都发在了国产期刊领头羊Cell Research上,显示其对国产期刊的力挺。今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涉及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讲到:“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是罕见的,党中央总书记关注关心科技评价体系,并指出问题。随后,教育部、科技部联合研究发布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同样,Cell Research的姊妹刊Cell Discovery 受到了大佬的加持。5月4日,王红阳院士团队、陈薇院士团队在CD上发表了题为:Immune Cell Profiling of COVID-19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stage by Single-cell sequencing 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首次描述了COVID-19患者在早期恢复阶段(ERS)的炎症免疫特征。CR创刊于1990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以全英文刊登国内外细胞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快报和述评的国际性期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创造了中国人创办与出版的科技期刊首次突破2分的历史记录。图片来自科研者之家在科研者之家IF预测工具上可知,Cell Research在去年17.8分的基础上,在今年6月份的影响因子将大概率超过21分,毫无疑问成为第一本超过20分的国刊。但如果你看过CR过去的影响因子趋势,你会惊讶地发现它的走势是如此的稳健:图片来自科研者之家2015年诞生的Cell Research姊妹刊Cell Discovery同样稳步上升,今年最新的影响因子预测已经达到了6.38。事实上,施一公一直是Cell Research和Cell Discovery的重要贡献者, 从2012年即开始在CR上发表研究,累计他引400多次。同样,最近在CR上发表的一篇重磅雄文也毫无疑问将助推其影响因子的继续水涨船高。4月30日,中国代谢解析计划ChinaMAP携全国29家研究机构和医院,在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了长文“The ChinaMAP analytics of deep whole genome sequences in 10,588 indivials”,首次报道了ChinaMAP一期研究对覆盖全国27个省份和直辖市,8个民族,超过1万人的高深度(40X)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表型的系统性分析。对于这篇文章的重磅程度,从网站的数据可以看出,仅仅5天时间,就达到了2345次查看,同时,由于这是目前最大规模,最权威的中国人群全基因组数据,又配有搜索网站,显然这篇雄文会为CR带来可观的他引数。不管是否是政策导向的影响,有众多大佬加持,国产期刊势必将会迎来难能可贵的发展春天,而作为国刊的领头羊,Cell Research定然是首先要扶持的对象,CR的影响因子在3年内超过历史性的30,值得期待!另一方面,在目前政策实行的过渡期,如果能够既发SCI获得国际影响力,又符合发国内期刊的要求,那绝对是一个最佳的选择。目前国内有超过250本期刊被SCI收录,投稿这些期刊是一个稳妥的选择。比如在叫做“国刊之光”的在线工具中,收录了所有被sci收录的国产期刊,可以根据影响因子,国人占比,中科院分区来筛选,每个期刊都有介绍和投稿地址,甚至还有投稿经验分享。审核、编辑:大可版权声明:本文综合自“iNature、BioWorld、弗雷塞斯”,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