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又到小易和了分享知识点的时候了,今天是姜姜老师给同学们直播哦,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教育的研究方法,先和大家透露一下考情,这个考点一般以选择题考的居多,但是不乏今年就会考简答题,比如:请简述观察法的使用要求、请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等等。教育的研究方法一共有八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历史法、叙事研究法。下面就和大家一一讲解这几种方法!观察法通过眼睛观察到的事物或者借助工具观察到的事物就称为观察法,比如看看周围的事物,如果有看不清的地方借助望远镜或者放大镜,这就是观察法。因为观察法最为简单,也是教育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调查法比如说问卷调查,这就属于调查法,访谈、开调查会、测验这都属于调查法,调查法和观察法都是最直观获得数据的方法!实验法这是考试中最常考的方法,实验法顾名思义,就是做一个实验,一定是有严格的流程或创设的条件,并且有变量!比如:老师将两个班级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最终比较那个方法好,这就是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所谓经验总结法,倒过来就是总结经验,一个老教师将之前所做的事情总结下来,慢慢的形成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直接用经验就能解决,这就是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可以总结为这三类: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比如班级里同学们数学成绩很差,老师就会组织成员形成讨论组,然后进行研究,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再次进行研究,这就是在行动中研究,这个研究是谁发起的,就由谁来研究,这就是由行动者研究!个案研究法这个比较简单,以一个单位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比如: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省、一个国家等,但是注意这个单位一定举要典型性!历史法用历史事件做调查方法就是历史法,就是研究历史。叙事研究法叙述或讲故事的方式就是叙事研究法,比如老师晚上会叙述白天所做的教育事件,这就是西施研究法!
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时,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课题研究步骤。笔者浏览一线教师撰写的研究步骤(亦称“实施步骤”),发现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在这里和教师交流一下,供批判。一、撰写研究步骤中常见的问题在课题申报书中,研究步骤这一板块是处于选题论证的结尾部分,从教师心态考虑,马上就写完了,于是一些教师套用一些模板,如“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写上“查阅文献、组织教师培训、开展听评课活动、经验交流、梳理成果”等,把时间安排一下,就草草收兵。在教师眼中,所有课题的实施步骤都是大体相似,有现成的模板,套用即可。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为了克服研究步骤千人一面,形式主义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研究步骤,研究步骤的价值以及研究步骤如何撰写等基本问题。二、什么是研究步骤所谓的研究步骤,就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落实研究内容的工作流程及安排。研究步骤是研究思路的具体化,是验证研究假设的全过程,是研究成果形成的重要依托。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键性问题:第一,把研究内容摆进去,研究步骤是落实研究内容的流程及安排。也就是说,不能使研究内容游离于研究步骤。第二,把研究方法摆进去,研究工作不能离开研究方法,如果不使用研究方法,你的研究还叫科研吗?第三,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是两个概念,不要把研究工作安排写成教学工作安排。随后举例具体说明。三、课题申报时,撰写研究步骤的价值是什么有过课题研究经历的教师都会知道,在课题申请报告书中和开题论证报告书中都要写研究步骤,两者内容有区别吗?笔者是这样认为的,虽然都是研究步骤,但在两个不同的文本中,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课题申报书中,评审专家重点看选题的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指标,研究步骤是你这项课题可行性构想的具体化或研究逻辑的具体化。只要能够看出来,这个课题是可行的,允许你立项后,你是可以操作的,操作的逻辑是对的,而且按这样的操作是可以取得相应的成果的。于是就通过了。虽然可以简写,但是不写,或是写得不对路也是会影响立项的。然而,在开题论证报告中,开题指导专家会对研究步骤高度关注,因为课题已经立项了,马上就要开工研究了,研究步骤就要写得非常具体明白,要将研究内容精准分派到研究步骤的各个环节,用以指导随后的研究工作。可见,在课题不同阶段的文本中,撰写研究步骤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四、怎样撰写研究步骤撰写研究步骤就如前文的概念所述,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把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落实到研究步骤中。明确时间节点,分解研究任务,责任分工到人,就可以了。我们举这样一个例子:课题名称为“美育视角下的初中美术色彩课程单元化实施研究”。这一课题确定的研究内容就是这样的:1.初中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及育美情况的调查研究。2.基于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以单元结构系统化梳理研究。3.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单元化实施研究。4.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的评价研究。以上研究内容如何落实在研究步骤里呢?我们依据研究步骤的模板进行撰写:(一)课题准备阶段(2个月)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开题报告,领会开题报告的全部内容和要求,明确分工。2.落实本课题第一项研究内容,开展“初中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及育美情况的调研研究”。此项研究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分别进行调研,调研从色彩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学生美育水平等维度进行。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和调查法。研究成果:一份调研报告。负责人是张三、李四老师。(二)课题实施阶段(2年)该阶段主要落实两项研究内容1.第一项研究内容(6个月)基于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以单元结构系统化梳理研究。此项研究主要从初中三年美术教材出发,针对散在教材中的有关色彩课程进行单元化梳理。梳理时,着眼美育功能视角,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单位内容,课时内容等维度进行梳理。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成果:美育视角下的单元课程目标体系表和内容体系表。负责人:张三、李四老师2.第二项研究内容(1.5年)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单元化实施研究此项研究是在前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施研究。研究时,主要聚焦色彩课程单元化教学时,针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一些研究课例呈现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研究成果:形成诠释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械的课例,论文。主要负责人:全体成员(三)课题深化阶段本阶段落实第四个研究内容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的评价研究。此项研究重点在于建设色彩课程的评价指标,形成简单易行的评价量表,研究出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评价方式。建立不同的评价主体,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方面,引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他评,家长评价等。评价层次和角度上采取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究成果:评价量表、论文。负责人:全体成员。(四)课题总结阶段(6个月)本阶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成果:研究报告。负责人:以课题负责人为主,其他人为辅。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将研究内容摆进了研究步骤里边。这样,研究步骤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研究过程就不会出现跑偏的问题。五、撰写研究步骤要注意哪些问题把研究步骤设计好,绝不是看一些经验性的文章,就可以写好的,它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在此再提示几点:(一)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不要混为一谈,不要把研究步骤写成教学安排。(二)研究步骤设计时,一定要把研究内容摆进去。(三)研究步骤设计时,要把研究方法摆进去。(四)研究步骤设计时,要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人员安排(四)研究步骤时,要体现出本阶段形成什么样的过程性成果。(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技术很多,而基本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描述的定量研究方法和解释的质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要解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这三个问题。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常常要借助仪器设备记录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根据观察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观察法是搜集研究资料的初步方法。其使用方便,有经验的研究者或教师如能善于运用,往往能够收集到不少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但是,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对于观察所发现的问题还需要使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一定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运用实验法不但能说明“是什么”,而且能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以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影响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称之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有些变量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例如,我们如果想要检验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方法的效果,就可以把这种新方法视为自变量,而新方法所引起的变化反应视为因变量。用实验法研究心理问题必须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使这两个组在无关变量方面大致相同,然后对实验组施加自变量(实验变量)的影响,对照组则不施加影响,以这样的方法来考察并比较这两组的反应是否相同,确定自变量的实验效果。实验法的关键是对变量的控制,因此必须精细地设计并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同时,要以数学的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水平,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3.测量法测量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量表(问卷)测定人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常见的心理测量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创造力测验等。所谓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是指由权威机构或学科专家负责组织编制的心理量表(问卷),其有客观而规范的标准,如信度、效度指标、评分标准、常模和解释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们的心理品质。4.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可以用于个体心理研究,也可以用于研究群体的心理。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运用调查法应当遵循的步骤是:①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恰当的调查类型和方式;②拟定调查的具体详细内容;③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④进行调查前的预测,以发现和纠正所要调查的问题及内容;⑤开展正式调查;⑥整理调查资料,统计分析调查结果。5.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教育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积累起来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并且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教育心理学问题。通过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推广,常常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6.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因为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因此也就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的实践基础。在以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基本都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的事,而当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即教师们自己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研究中。科研兴教,让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科研,这已经成了众多知名中小学的成功经验,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倾向。
1.简述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参考答案】(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2)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3)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4)要抓反复、反复抓。2.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小学生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水平不高,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组织教学特别重要。(1)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2)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3)小学生注意的品质逐渐提高;(4)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3.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参考答案】(1)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择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判断与肯定。(2)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3)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订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4.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参考答案】(1)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面向全体学生;(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5.简述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的途径有哪些。【参考答案】(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5)团体辅导。6.简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要求。【参考答案】(1)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三种教育影响要力求一致;(2)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作用,起到互补作用;(3)综合教育性三种教育要相结合,起到综合教育作用;(4)发展性,不同教育影响的共同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7.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师德为先”。【参考答案】师德为先具体表现在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8.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参考答案】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5.直接提问;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在手机上阅读可能不太方便,有需要电子版的考生,关注作者后,点击头像进入主页面,在右上角看到“发消息”,点击输入“简答题”即可获取领取方式
马上要考试了,今天拿出40道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供大家检验学习成果,我们知道在小学科二中,第一道题就是20道单选题,每题两分,共计40分。那么,开始做题吧!1.在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2.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学校教育,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3.一般认为,(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C.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反馈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5.著名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这一观点支持了教育的(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现在我国的著作( )中。A.《大学》 B.《论语》 C.《春秋》 D.《学记》7.“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8.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夸美纽斯 C.苏霍姆林斯基 D.杜威10.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A.神学和哲学 B.哲学和心理学 C.哲学和伦理学 D.伦理学和心理学11.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杨贤江 B.蔡元培 C.陶行知 D.徐特立12.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1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1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 )思潮的体现。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1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1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课时目标 D.培养目标17.那笃尔普认为“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A.伦理本位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1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19.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就是(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20.教育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A.选题 B.文献检索 C.调查研究 D.构思与设计21.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A.专职的科研人员 B.教师C.科研群体研究者和个体研究者 D.学生22.教师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现在的表现去判断他的过去和将来,要查看学生的成长档案,和学生之前的班主任进行沟通。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A.延续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23.上课的过程中,有一学生姗姗来迟,并且不打报告就闯入教室,老师示意他马上坐下,投入课堂,然后继续讲完要讲的重点内容,在其他学生做题之时,再走到学生身边,处理这件事情。老师这样机智的应变体现了教师( )的劳动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24.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从关注周围的人际关系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25.能否自觉关注()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A.情境 B.学生 C.生存 D.自身专业成长26.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的理论。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隐性课程27.为跨人新学段和升入高年级的学生学好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而适当提前安排有关奠基内容的教材编排方式属于( )A.直线排列式 B.过渡式排列方式 C.螺旋式排列式 D.活动型排列式28.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2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30.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A. 5~11 B. 6~12 C. 5~12 D. 7~1231.创办于1897年的南洋公学中的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其创办者是( )。A.张之洞 B.盛宣怀 C.康有为 D.张焕纶3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3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4.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 )特点。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35.“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36.夸美纽斯说:“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这符合( )教学原则。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37.“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的是( )教学原则。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38.王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让学生谈谈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网络。学生们探讨得很激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王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39.《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40.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1.B【解析】孟子是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人,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2.D【解析】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是一切教育之中。3.A【解析】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有许多方面,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4.A【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有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5.B【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学习是动物的生存本能,“印刻”的概念恰恰体现了动物这一本能。6.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实施启发教学。7.B【解析】这句话出自《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8.A【解析】孔子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9.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0.D【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伦理学和心理学。11.B【解析】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2.D【解析】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13.D【解析】这句话是说劳心者作为统治阶级,无需从事生产劳动,而劳力者作为被统治阶级,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供养统治阶级。这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观点。14.B【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历程。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15.A【解析】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1904年。16.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培养目标的概念。17.C【解析】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比个人更重要,所以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所以选C。18.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19.B【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0.A【解析】科学研究开始于发现问题。一切科学研究工作均是从选题开始的。选择了研究课题,也就意味着确定了主攻方向,这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21.B【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讲师、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22.A【解析】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过去、现在,这体现教师劳动是没有什么时间限制的,所以是时间上的延续性,所以选A。23.C【解析】这种随机应变的行为叫作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4.B【解析】教师在关注情境阶段会把焦点投向学生成绩的提高上。25.B【解析】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26.B【解析】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的,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它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27.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材的过渡式排列方式的内涵。28.A【解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提高成绩教学水平等。29.A【解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30.B【解析】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 岁的儿童。31.B【解析】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32.A【解析】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33.B【解析】这句话出自《老子》,表达的意思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34.C【解析】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即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的统一。35.D【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36.A【解析】直观性指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看一看,听一听,看实物或者图像就是通过生动的表象,全面掌握知识,所以选A。37.B【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序,应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的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顺序,学生学习的顺序进行教学。所以选B。38.D【解析】老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讨论,所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39.B【解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体现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与其他选项相比讨论法更恰当,应选B。40.B【解析】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读书指导法。
2019年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0.5分,共25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地位。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赫尔巴特。故本题选C。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书) 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故本题选D。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洛克的代表作。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的观点;他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十之八九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 育,主张人人都可接受教育。故本题选B。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风。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校风。故本题选D。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平衡性的概念。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A。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理论。外铄论指的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故本题选C。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学记》。故本题选C。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次基的最近发展区。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一种潜力故本题选C。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学习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影 响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故本题选C。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条。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故本题选A。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旧中国学制。我国第一个体现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故本题选C。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学制。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分支型学制。故本题选C。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理论。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故本题选D。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是专业能力。故本题选A。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该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 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故本题选A。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与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故本题选C。1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问类型。最简单的提问类型是知识型提问。故本题选A。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故本题选B。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题。“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体现的是教育很重要。故本题选C。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条。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的是任何组织或个人。故本题选C。2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属于环境陶冶。故本题选A。2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伤害处理办法》。根据《学生伤害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下课后,学生追赶老师不慎摔倒在地,是由于学生本人过错造成的事故,属于学生责任事故,但因为学生未成年,所以由学生监护人承担责任。故本题选D。2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擅自离校而溺水身亡,学校不承担责任。故本题选D。2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实施的改革。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第二,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故本题选A。2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故本题选A。2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故本题选A。2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调适,寻求发展。故本题选B。2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故本题选C。2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为自己特定的教学服务的。故本题选C。3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矫正治疗。自由联想法是弗洛伊德进行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故本题选A。3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网络成瘾。造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故本题选D。3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问题干预。外部学习动机会增加被动学习的感受,不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故本题选C。3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故本题选A。3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故本题选B。3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原现象的概念。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故本题选C。3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故本题选C。3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即人类基本的需要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故本题选A。3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故本题选C。3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元认知策略。故本题选B。4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辽宁省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辽宁省教育厅2019年5月印发的《辽宁省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中工作任务第8条规定学校考试管理,坚决控制考试次数,其中小学一二年级考试规定每学期可以组织一次统一考试。故本题选B。4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化。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故本题选A。4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来确定。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灵活掌握,没有固定模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故本题选B。4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题研究环节。张老师首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然后确定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属于制定计划。故本题选B。4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有讲述,之后又活动,即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知行统一原则。故本题选D。4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课程理论。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因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故本题选D。4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类型。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故本题选C。4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属于学习的个体的经验。故本题选D。4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故本题选A。4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观的类型。用碎片代替雪花,属于模像直观。故本题选B。5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应该是视具体情况,可多种选择。故本题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5小题,每题1分,共55分)51.【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观点。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故本题选ACD。52.【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学习。机械学习指并不理解所学材料的含义,而仅对其死记硬背。它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学材料有意义,但学习者无法理解(如让幼儿学习难懂的古诗词),或不设法理解;二是所学材料本身就没有意义,如记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但有时学习者也可以赋予这些无意义的材料以一定的含义,以便于学习。故本题选BC。53.【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罚。其形式归纳有以下几种:罚抄:非正常作业,强制性罚抄过量作业。(具体作业数量一般可定义如下:罚抄词语、定律等超过五遍;诗歌、规则等超过两遍,课文超过一遍。故本题选AD。54.【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某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班上进行分层教学,并计划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的作业体现了阶段性和差异性。故本题选BD。55.【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和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体系,D选项是经济制度制约的。故本题选ABC。56.【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传承功能、保存功能、选择功能、改造功能、创新功能、融合功能和更新功能。故本题选ABCD。57.【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所包含的基本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 知识能力的统一; 第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故本题选ABD。58.【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育的关系。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但不可互相替代,各育都有独立发展的可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本题选择AD。59.【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其体现的精神实质是:第一,培养劳动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的各 级各类人才)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第二,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 质量标准;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第四,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即: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 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第二,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第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故本题选ABD。60.【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故本题选ABC。61.【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突出特点。教育行动研究的突出特点是以教育实践者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体、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同时推进。故本题选BCD。62.【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不间断的学习教育。因此本题选BCD。63.【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本题选ABD。64.【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下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 、专业性和长期性等。故本题选ABCD。65.【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进修。以业余为主、自学为主和以短期为主。故本题选ABD。66.【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潜在课程。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 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B选项属于显性课程。故本题选ACD。67.【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B选项属于循序渐进原则。故本题选AD。68.【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问的类型。逆问,就是不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一般问问题总是问: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而逆问则这样问:“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揭示矛盾突出,刺激性强,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故本题选BC。69.【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有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支持教师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故本题选ABCD。70.【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学校建设标准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故选择ABCD。71.【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新课程理念。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中学阶段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和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故本题选ACD。72.【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故本题选ACD。73.【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 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 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故本题选ABCD。74.【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意注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外部干扰 防止外部干扰,避免强烈的、新异的、变化运动的刺激物的消极影响,这是保持学生注意稳定的必 要条件。因此,教室周围要保持安静,远离车站、码头及闹市区;教室的布置要简洁;教师上课服饰要 自然大方;尽量避免学生迟到早退、随意出入教室等情况;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学生注意的事件。2.讲究教学艺术 教师上课要讲究教学艺术,做到教学内容科学正确,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 而使教学内容能切实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也才能引起学生对这些教材的无意注意。讲得太深, 学生无法理解,自然难以保持注意。相反,内容太浅,学生一听就懂,容易分心。心理学研究证明,长时间地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单调的活动,会引起人的大脑皮层的疲劳而使神经活 动的兴奋性降低。因此,不仅教学方法应适当地多种多样,教师的语言也应简洁流畅、风趣幽默,教师 还要善于运用故意停顿、善意提醒、课堂提问等手段组织教学,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无意注意。故本题选ABCD。75.【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发展起重大影响的因素。遗传和环境对人也会有影响,但不是重大影响。故本题选CD。76.【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倦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三个方面。研究表明,那些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或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具有A型人格的教师常常对现实抱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期望,容易对外界干扰进行妥协,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体验到一种无能感。因而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由于大多数的人对社会的支持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被认为是有压力的,低自尊的人由于缺乏自信而更容易受到这种威胁而感受到压力和产生厌倦。一些研究表明相信外在控制点的教师更容易倦怠。故本题选ACD。77.【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故本题选ABCD。78.【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文件。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现。故本题选ABC。79.【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设计特征。教学设计特征的是指导性、操作性、系统性、创造性、综合性、预演性、凸显性、易控性。故本题选ABCD。80.【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知识和儿童。故本题选BCD。81.【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纪律的特点。具有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的特点。故本题选ACD。82.【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在安排座位时需要注意的点。不可以用成绩来进行分配座位。故本题选ABD。83.【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违反课堂规则时教师采取的措施。4个选项都符合。故本题选ABCD。84.【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应该给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奖励,而不仅仅只是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开展竞赛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故本题选BD。85.【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功智能力。1996 年斯滕伯格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更具实用和现实取向的成功智力理论。所谓成功智 力是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斯滕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 智力三个关键方面。故本题选ABD。86.【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常识。只要不断的练习,成绩也会出现高原现象。考试中越想考好就能考好,有时动机和效果是不一致的。在睡觉前背诵英语单词效果更好,是因为没有受到倒摄抑制。学骑自行车,也需要技巧。故选ABCD。87.【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故正确答案为BCD。88.【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杰斯的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罗杰斯的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有三种: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故本题选ACD。89.【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效表扬。四个选项都属于有效表扬。故本题选ABCD。90.【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A、C、D选项属于正迁移,B选项属于逆向迁移。故本题选ABCD。91.【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成长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故本题选ACD。92.【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低创造力者,智商可能低也可能高。故本题选ABC。93.【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活动的优点。四个选项都属于课外活动的优点。故本题选ABCD。94.【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学生问题解决的因素。(一)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三)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四)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五)情绪状态。故本题选ABCD。95.【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他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需求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是好孩子阶段。属于习俗水平。本题应选BC。96.【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概念。人类所有的学习有高级的学习也有低级的学习。故本题选ABC。97.【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D选项都体现了强化。故本题选BD。98.【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在选择学习方法时的步骤和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一些步骤和要求:(1)要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一般的选择标准主要有:①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③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2)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选择。(3)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主要比较它们之间的特点、适用范围、优越性和局限性等。故本题选ACD。99.【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心理学背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心理学背景包括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心理测量运动、儿童研究运动、冯特的科学心理学。本题选择ABCD。100.【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故本题选ACD。 101.【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青年初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为:智力水平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都有了 深刻的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 常发生冲突;意志水平上也会出现和生活相脱节的幻想。故本题选ABCD。102.【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学生情感的发展。四个选项都符合小学生情感的发展。故本题选ABCD。103.【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教学设计。既要克服以教师为中心,又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故本题选ABC。104.【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服教育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师运用说服教育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①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②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③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故本题选ABD。105.【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肯定训练辅导。自我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因此,ABD项这几种心理问题可以使用自我肯定训练辅导。故本题选ABD。
1精准选题是教学研究的切入点选题是教学研究的起点,是教学研究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体育教师应有目的、有重点地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全面、深入地发现和挖掘课堂教、学、练、赛、戏、评、纠的难点、疑点,从课堂教学中的小故事(情境)、小现象、小问题、小困惑入手,建立自己的“问题库”。小题大做,先易后难,突出选题的新颖性、科学性、可行性。例如,从教材解读、搭配、设计、流程、组织、教法、手段等入手;从队形设计与队伍调动、讲解与示范到教学节奏、分组、分层、密度、学练负荷、场地、器材搭配等着眼;从学练帮助与保护、教学纠错的方法与时机到教学技术细节改进与提高、教学骨干培养与使用、教学游戏与比赛、教学应急、德育渗透、师生互动等着力;从教学展示、提示的时机与运用,批评与表扬、教学评价等到目标达成,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集体纠正与个别辅导,教学衔接与过渡,学练效果等各环节的优点、缺点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和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然后开展具体研究。例如,笔者根据体质健康数据分析发现,笔者执教的班级中的女生在50m跑、立定跳远、800m跑等项目上相对其他同年级学生的成绩差距较大,于是笔者决定以改进女生体质健康素质水平为重点,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课课练”分组循环教学实验,探求有效地提高女生相关成绩的途径和方法。同样,面对新生,体育教师可以进行新生广播体操教学实验、武术基本功组合教学实验、趣味性跳绳练习研究,秋冬季进行耐久跑趣味性研究等服务于教学需要。2精心策划是教学研究的保障点选题确定后,要高度重视研究计划的制订,要遵循“发现问题(诊断、分析原因)——确定问题(主题)——收集资料-实施研究(研究计划、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措施、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总结、提升-指导实践”的研究步骤,即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精心制订研究的方案。例如,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课课练分组循环练习(所授学生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与国内或本地区水平的差距;学生技术、身体素质差距;小场地、多班级的实际;提高学练效果,提高技术、素质水平);明确研究重点、难点、方法,细化研究步骤(即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研究过程、注意事项等要详细、周到地进行列表或文字说明,确保行动研究的阶段性、导向性、针对性;明确怎么进行分组或分层(分组循环的班、人数、人员,分组分层的原则、标准,对学生技术、身体素质的测试原则、规格,测试、评价标准);分组的依据(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制订分组循环学练研究的方法、手段及效果的评价标准。此外,研究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适当地修正研究方案,力求研究过程、研究效果最佳化。3扎实过程是教学研究的关键点从课题的选题、开题、实际操作直至结题,每个阶段研究者都需要严肃对待,一丝不苟地按照研究方案严格操作。例如,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注意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优劣之处才能对症下药地选择好适合自身研究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与评价法及统计法等。体育教师要在平时注重资料的积累,把学、练、赛、测、纠、评、负荷的次数、强度、密度等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掌握第一手、原始的数据,供后面的统计、分析所用。例如,分组循环练习时,需要把分组的原则与要求进行说明,对学练活动中有调整的内容、量和强度、练习效果、学生反馈意见、教师感悟等也要详尽记录。对教师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措施,教师总结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学生学习行为改善、态度的转化、学练成绩的提高,身体素质、技术、技能的改观以及调查问卷、学生反馈意见书等也要详细记录。例如,一物多用(如一栏多用、一纸多用、一轮多用、一袋多用、一绳多用、一圈多用、一毽多用)研究中,教师要善于把器材的运用方法、手段、形式、学练的量与强度、适用条件等如实、准确地进行记录,并对学练过程、效果、不足、改进建议等进行实时整理、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服务。4深刻剖析是教学研究的着力点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将研究过程中的内容、方法、手段、数据、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并以表格、图表、插图等形式来客观分析或直观地呈现研究结果。换而言之,就是通过回顾研究的全过程,对实验数据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归纳,将大量资料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经验,力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得出较为真实、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比实验,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常态班)实验前后的技术、素质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是否具有显著性效果,深入分析研究是否解决了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是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与前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哪些新发现,哪些问题依旧需要加深研究等。同时,辅之以问卷调查法,了解、掌握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练态度、意识、习惯、效果等方面的变化,并进一步反思研究过程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研究的实施步骤和环节有没有纰漏,在下一循环中如何优化,进而提炼新的问题进行下一步计划,使研究成为一种螺旋上升的常态性研究活动。
什么是积极教育?在我看来,积极教育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遵循心理活动两极性的矛盾运动规律,以条件意识为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肯去学、学得进、有进步,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统一并且相互促进,达到发展核心素养和提高学业成绩双重目的的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积极教育的理念,按照“积极教育行动研究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入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一个途径,优化学习时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幸福。有句话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才能出来。优化时间既是挤挤时间的方法,也是合理安排和使用时间的方法。如何优化学习时间?要依靠和加强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争分夺秒、立即行动、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奋斗拼搏的意志品质,时间管理不是把学生管死,而是管活,管出精气神,管出激情。积极教育的时间管理有四个要求:1、时间细化:对一日常规和零碎时间做细化的明确划分,说明每个时间段的活动内容;2、做到最好:对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怎么做提出明确要求,要做就做到最好,发挥最大潜能,做最好的自己。3、行为管理:用积极模式管理学生行为,及时扩建达标行为和进步行为,及时纠正不达标行为,同时把“纠错”的过程积极转化为积极品质形成的过程。4、养成习惯:要在校内持续强化直至养成习惯,把校内养成的习惯迁移到校外,迁移到家里。第二个途径,挖掘学习潜力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哪里?学生的学习潜力就在学生的积极品质里,在他们的核心素养里,发挥学生的积极品质(核心素养)的作用就是挖掘潜力提高成绩。梦想教育、希望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参考“积极教育行动研究实施方案第七版修订版”),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树立学习的理想信念,激发学习的信心,点燃学习的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最主要工作。一、梦想教育(三个要点)有梦就有未来,梦想是促进学生肯去学的启动器,梦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梦想、明确目标,培养心胸宽广、目光远大的积极品质。梦想教育是大道理,大道理要接地气,梦想教育要覆盖不同程度学生的所思所想,入耳、入脑、入心,点燃不同程度学生的心中之梦,落实到每天的行动中,从以下三个基本点开展梦想教育:1、做到最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好样的;每个人都有潜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最大潜能,做最好的自己。2、放大梦想:要有长远观念,追求未来的“持续发展”,远大高尚的梦想动力更强更持久,引导学生从立志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放大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做出贡献。3、脚踏实地:脚踏实地做到最好,梦想才是可以实现的目标,目标的实现从现在开始,一日常规和任何活动都做最好的自己。二、希望教育(四个积极)有信心就会拥有一切,信心是肯去学的推动力,希望教育增强学生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能够实现梦想。希望教育的重点是对达成目标的条件分析,引导学生既看到自己的缺点,更要分析有利条件,从现有条件出发逐步扩建积极品质,同时把缺点当做形成积极品质的条件,从以下“四个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信心:1、积极评价:辩证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积极评价自己的学业成绩,既看到学习的缺漏和不足,更要看到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2、积极扩建:以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为基点设定提高成绩的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波浪式推进,渐进式提高,一步步扩建积极面,强大积极品质。3、积极转化:把不利的因素当做磨炼自己的条件,把战胜困难当做锻炼自己的机会,把克服缺点和错误当做自己优点形成的过程。4、积极行动:信心是做出来的,从容易的开始,做能够做到的,逐步增强信心。三、集体主义教育(五个维度)集体主义是班级的灵魂( “班魂”),是良好班风学风的精神支柱;班风学风是积极的心理氛围,是学生肯去学的生态环境;集体有教育功能,对个体有影响力,集体主义和良好的班风学风带动班集体中每位个体肯去学。从五个维度进行班级管理,有效形成集体主义精神:1、班级梦想。个人梦不是班级梦,个人梦是个人自己的奋斗目标,班级梦是班集体每个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每个班级都要描绘“班级梦”,要提出成为“最好班级”的符合集体主义精神的奋斗目标。2、班级组织。要建立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形成的班级组织机构,建议组建“班主任为队长,科任教师、家长代表和学生干部为队员”的班级管理团队。班级管理团队必须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班级组织要更有利于班集体形成。3、班级规则。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要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要制定和执行积极模式的班级规则,即正面表述班级规则,积极扩建遵守规则的行为,可以批评教育违反规则的行为,但要把批评教育的过程“积极转化”为促进积极品质和集体主义形成的过程。4、班级舆论。围绕促进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营造舆论,提出“人人为班级,班级为人人”、“人人为班级做贡献”、“人人为班级荣誉而奋斗”的口号;特别关注学生行为的点滴进步,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宣传、及时表彰、积极扩建;营造人人进步的氛围,喊出“进步就是为班级争光”、“进步最大就是对班级贡献最大”的口号。5、班级活动。集体活动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尽可能把一日常规的活动转换为集体活动,把学校举办的各种季节性活动转换为集体活动,所有集体活动都渗透和融入集体主义教育。第三个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从哪里来?学习效率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中来,提高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办法。用什么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训练学生按五环节学习(参看“积极教育行动研究实施方案第七版修订版”)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五环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且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特别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五环节中有三个方法对提高学习能力继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特别明显,归纳起来三句话:上课之前必预习,作业之前先复习,想清楚再下笔。1、上课之前必预习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预习是学习的逻辑起点。上课的质量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高低。如何保证上课的高质量?除了预习没有更有效的方法。预习什么内容?预习是为上课服务,预习只是了解而不是掌握。预习应该简单容易、人人可为,预习的三个基本要求:(1)知道下一次课上什么内容?(2)下一次课的内容在课本或参考材料的什么地方?(3)看一看下一次课的内容,了解一下这些内容。这样的预习要求,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做到,人人做到,人人进步。基础差的学生了解了下一次课的内容,形成上课的心理准备;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产生困惑,带着问题学习。好生、差生都因为预习提高了上课效率,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怎么预习?预习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课堂中指导预习、课后帮助预习、延时服务预习;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预习;家长在家中陪伴预习,打电话鼓励预习;有条件的家庭请家教帮助预习;等等。只要重视预习,办法总是可以创造的!预习如何变成能力、养成习惯?很简单,只求做到,不求做好。实际上,只要做到,总有一天会做好,会变成能力,会成为习惯,这就是人的潜能和能动性。2、作业之前先复习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而且也是对知识的梳理,是知识清晰化的过程;记忆力是学习的重要能力,复习不仅为作业做好知识准备,而且是培养记忆力的重要方法。复习什么?复习的内容就是老师上课教过的内容,是对教过内容的梳理。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复习,教师对教过内容的总结和梳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总结是学生能够复习的前提条件。怎么复习?尝试回忆是复习的最好方法,尝试回忆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学习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的过程。怎么尝试回忆?可以考虑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师先总结梳理,带着学生回忆;接下来,学生独立回忆,回忆不出来的时候,看书、看笔记本,盖上书本、笔记再回忆,还是回忆不出来,再看书本、笔记,再盖上回忆,直至不要凭借任何参考能够全部回忆出来为止。尝试回忆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小组相互尝试回忆;课堂中回忆,课后边走边回忆,买饭、回家排队时回忆,散步时回忆,躺在床上回忆,临睡前前回忆,等等。总之,养成回忆习惯,形成回忆能力,回忆方法是很多的。回忆如何变成能力、养成习惯?很简单,只求做到,不求做好。实际上,只要做到,总有一天会做好,会变成能力,会成为习惯,这就是人的潜能和能动性。3、想清楚再下笔想清楚再下笔是“构思”的通俗说法。构思是很高级的能力,当领导的要顶层设计、设计师要搞方案设计、装修房子要装修设计、梳妆打扮要先想清楚再打扮等等,这些都是“构思”。做作业、解答问题先“构思”不仅是为了提高作业质量,而且也是培养构思能力的过程。写作业要先构思,构思什么?构思(想一想)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审题)?用什么知识原理?解题思路?很简单的练习题可以构思,比如一年级学生写“人”字,想一想有几笔、想一想笔画顺序、想一想在田字格的布局;复杂的练习题也可以构思,比如写作文,想一想作文命题的意图、想一想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想一想从哪几个角度或者哪几个方面说明这个主题、列出写作提纲;比如数学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想一想解题步骤、解题规范等都是构思的过程。如何构思?构思相对复杂、高级的智力活动,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构思,用于构思的题目必须是简单的、学生有能力构思的;教师要安排随堂练习训练构思能力,每堂课至少布置一道简单的练习题用于构思练习,教师给予如何构思的提示和帮助。总之,一切以学生有信心、有能力构思、能够完成构思为原则。一般来说,构思是一道一道题目分开来做的,按以下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没有写到作业本上先构思,可以看书、看笔记、问老师、问同学,或者学习小组讨论,也可以打草稿;第二个阶段:写到作业本上,不可以看任何资料(包括不可以看草稿),完全凭自己的记忆和思维完成这道题。如何形成构思能力、养成构思习惯?积极教育行动研究坚定不移相信“做到就是有道理”,只求做到,不求做好。实际上,只要做到,总有一天会做好,会变成能力,会成为习惯,这就是人的潜能和能动性,这是积极教育的精髓所在!
文都比邻教育学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复习宝典。在教育学考研考试中,学硕会考查教育研究方法,专硕非特殊院校和专业一般是不考的。所以备战教育学考研学硕的考生要重点看一下哦。今天,一起随艾阳老师从教育研究方法开始,一起看看教育学考研有多有趣。一、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特点相对于近一半学生认为外国教育史最难,近一半学生认为教育心理学最难,约20%的学生会认为其实最难的科目是教育研究方法。那么教育研究方法都有怎样的学科特点呢?1.实践性强相较于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的众多知识可以通过背诵记忆即可拿分,同学们在听老师讲题的时候,肯定能感受到,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实践性非常强。比如说我们要写出一个研究设计,第1步往往是要确定一个研究的题目,看到题目我们要联系到所学的知识点,即教育研究的原则以及我们选题需要注意的事项。要求选题要新颖、有价值、有意义,但还得具备可行性、具体性,过度宏观的主题就不行,太宏观的主题不太好研究。继确定主题后,比如抽样,接下来我们就要选择样本,我们就要考虑所选的样本能不能代表总样,样本当中的研究对象该怎么抽离出来?有时需要写一个假设,写一个操作性定义,做文献综述,那么文献综述需要注意什么?有时会被问到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请写出如何应用这个方法、研究的步骤,以及用的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这里面的细节会很多,甚至有时候会让我们去设计一个访谈提纲或者问卷调查。显而易见,教育研究方法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证实知识和运用知识。2.理解性强在教育学考研备考几门科目当中,教育研究方法需要背诵的知识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去理解知识,这种理解又来自于生活实际。同学们在学习教育研究方法的时候,需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甚至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在某高校里面工作的研究者,然后继续向自己提问,我要进行什么研究?怎么进行研究?教育研究中要去关心的话题就来自于自身的实际思考,当同学们从实际出发,理解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所以艾阳老师希望同学们不要认为教育研究方法很难,包括那20%认为这门学科很难的同学们,也是心理上把自己困住了。同学们认真听完文都比邻的课程,就会发现教育研究方法不仅不难,反而拿分拿得容易又完整。二、教育研究方法备考攻略-参考书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参考书目如何确定呢?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专硕333自主命题院校,二是学硕311统一命题院校。教育学考研专硕333自主命题院校的参考书目分为两种情况:1.院校官网指定参考书。2.院校官网没指定参考书。3.该院校教育硕士考研备考不涉及此门科目。院校官网指定参考书时,根据所指定书籍进行复习即可;没有指定参考书的院校,文都比邻的老师根据各个院校的历年考试情况进行了参考书的整理汇总,各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报考不同院校的情况联系文都比邻的老师获取。报考教育学学硕311统一命题院校的学生,根据历年真题的考试情况,坚持贴合真题的原则,推荐以下参考书:三、教育研究方法备考攻略-高分指南教育研究方法这个学科非常具有实践性,不论你是311考生、非统考考生,还是要考教研的专硕考生,也不管你们学校指定的是大纲,还是指定的哪一本教材,同学们都可以把教育研究方法分成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方面—概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很重要,不能认为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是一个可学可不学的章节。它在反映着我们教育研究的整体概貌和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不仅会考小题,还有的时候甚至会上升到分析论述题的高度,比如有的学校的题目是这样的:“试问量化和质性的研究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我们在研究过程当中如何对待这两种研究方式”。第二方面—教育研究过程教育研究过程可能会分散在你的教材的不同章节。一般来说我们必须要讲这么几个问题:第一,该怎么确定你的研究选题和设计呢?第二,该怎么进行一个教育文献检索呢?也就是你怎么查找你的文献?第三,要怎么去整理和分析你的资料和数据?第四,最终研究报告要怎么撰写呢?这是我们在教育研究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几步。其中在选题这里就会牵扯到一个问题,你要怎么选择你的研究对象和样本?谈到了样本就有个问题,你要怎么抽样?能够代表总样?这样一来,我们教育研究过程,实际上表面上看它好像很零散,都是小点,可以让我们来考很多的选择题和简答题,但是它们连成一片就是你研究设计大题当中必不可少的每一步。第三方面—教育研究方法强调一下研究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怎么展开你的方法?这简直是学科的重中之重。关键点!不可逾越的地方!超 级重要!你用什么样的词语去形容教育研究具体方法都不为过。在这里面,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在考场上会考到的是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其中调查研究包含了我们最常见的怎么访谈、怎么问卷?那么这些里面每一个研究方法要怎么去用,讲得非常细。首先,各种研究方法的含义、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要怎么去用,用的时候注意什么?能不能依据题目或者材料写出这样一个研究设计?所以这一块内容讲得非常细、非常多,艾阳老师建议你把这里做重点。近几年以来,一些非统考学校的教材上还多了其他的一些研究方法,比如说叙事方法,再比如说个案法,还有的学校甚至会考一个名词解释:什么叫做田野研究?什么叫做人种志研究?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而考试各种研究方法都可能会成为名词的考点。其中如果要做研究设计,还是会主要从观察、调查、实验、行动里面来做。教育研究怎么写?首先,要学会选题和设计;其次,要进行搜集资料;再次,理解和分析资料;最后,撰写报告。在收集资料这里,用文献可以搜集,还可以用我们的一些实际调查的方法来搜集。什么方法最重要呢?观察、调查、实验、行动。我们把这四大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看作是我们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可见,这门科目拿分很简单!四、从统考真题中把握命题规律教育学311统考一般我们给的材料非常的明确,材料介绍的量会比较多一些。对这个要研究的主题介绍得比较清晰。问题会设计为2~3问,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很清晰,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能链接什么知识点,如果平时学习到位,实际上311的题很容易得分。311统考在教育研究方法部分的考查属于中规中矩的核心常规知识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及分析论述题。自主命题学校至于自主命题的学校,题型一般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这些自主命题学校里面还包含了少量专硕也考教育研究方法的学校。这些学校在考教研的时候,题目给得非常笼统,往往给出一个很大的主题。比如说:请在课堂教学当中找到一个可研究的主题,写出你的研究设计,这个主题就会很大。比如广西师范大学之前的一道真题,给了一个研究设计的材料,然后问:请对上述研究设计请做一个点评。第2问:请写出你的研究设计。这样的题都非常的宽泛、宏观。以上为教育学考研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习备考规划内容,由文都比邻教育学组教研老师整理。之前也对其他考试科目做出了备考攻略,希望对同学们在备考过程和考试中可以有所帮助。
停课不停研携手共进2020年的春季,是极度的不平凡,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我们,没能如期相约在美丽的校园。虽然没在学校正常教学,但我们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有幸加入中国教研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项目,该项目是基于专家引领和任务驱动的校本教研活动,大家都很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平台,积极参加每次的学习。4月2日,我们第一次走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在线学习“数的认识”大主题教学设计与研讨。本次活动以“数的认识”大主题教学设计为主题,采用说课+讲评+研讨的形式开展,共分三个环节。数学专家武维民老师进行了《如何促进“数的认识”深度学习》的讲座。4月9日上午,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新用户培训”。培训中,高勤丽老师介绍了项目运行机制和校本教研要求,马秀文老师介绍了参加线上教研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4月9日下午,大家又参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线上教研活动,贾福录老师做了专题讲座“数的运算”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思考,几位老师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研究,对《四则运算》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研究,贾福录老师、朱凤书老师,吴正宪老师都做了点评和培训,特别是对于数学中的“隔断墙”和“承重墙”有一定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4月14日,在学校教导主任刘毅的统一安排下,一年级全体教师针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第一课时“十几减9”进行集体备课研讨。大家在一起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教师用书,精心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针对第一次的集体备课,大家又各抒己见,进行二次备课研讨,最终定稿。4月24日,大家参加学习了第六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联研活动的“专家讲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环节,为了让大家在活动中有更多交流和碰撞,学校教导处根据疫情期间特殊情况和涉及内容,作了详细安排。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三个年级老师到校集中参加研讨,其他年级教师在家观看直播并分享心得。学无止境,有了这样一个研修平台,有了这些专家的引领,将对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早日返校,把最近的的收获带到今后的课堂中,同时将持续关注并参与后续的各期活动,期待在数学教学路上走得深,走得远。审稿:刘毅图文:邱帼相聚云端一起成长梦幻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