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穷为匹夫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EERI)旨在关注热点问题、把握政策导向、探讨基本理论,立足于中小学办学实践,服务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EERI期待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接受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投稿,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领域相关话题。投稿类型:1、《校长新声》:中小学校长办学实践、教学改革及热点问题思考,字数3000字以内;2、《良师新语》:中小学教师教学经验、课程改革案例及教学思考,字数2000字以内;3、专家、学者关于基础教育领域重要政策的解读以及剖析相关热点话题的文章,字数2000字以内。注:以上投稿内容须为原创内容,文中不得使用侵权图片!投稿邮箱:xuml@eol.cn投稿格式:邮件主题为“姓名+文章标题”,邮件正文请写明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单位及职务。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为邮件附件,请上传一张近期生活照(自愿)一同以附件形式发送。

名闻不争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研学旅行“把脉”

莫让高效研学变低效旅游,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研学旅行“把脉”近年来,研学旅行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青睐。在市场火热、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研学旅行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如何完善?如何合理布局?如何避免低效旅行,实现高效研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日前邀请全国各地教育专家代表展开研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66%。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参与率存在不平衡性。此外,2017至2018年全国遴选了621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在组织管理、课程开发、专业指导和评价方面,都需要持续追踪研究。研讨会上,专家提出,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研学旅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地位;要规范出台各类标准;要重视基地营地研学导师的培养培训;要积极推进基地营地建设,加强对旅行社的指导,突出研学旅行的社会效益。据了解,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专门成立研学旅行研究所,从研学实践教育的政策理论、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标准与评价制度、安全与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对全国的研学旅行把脉问诊,旨在构建研学旅行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经验提升、问题解决、成果总结等的研究交流与实践指导平台,为全国研学旅行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理论咨询与实践指导。(记者胡浩)

有稿费《中国德育》(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征稿

简 介《中国德育》(半月刊,CN11-5338/G4 ISSN 1673-3010)系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德育专业刊物,秉承“民族性、科学性、专业性、开放性”办刊宗旨,坚持“大德育、高品质”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热难点,以服务决策、创新理论、交流思想、分享做法和引导舆论为重点,推动德育改革发展。常设栏目有观察、探索、话题、讲堂、现场、样本、文化等。《中国德育》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话 题“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真正进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五育”并举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应是相互分离、割裂的,而应注重各育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有体现。新时代对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如何落实“五育”融合的理念,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此,《中国德育》2021年第1期话题聚焦“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欢迎踊跃来稿,以下维度供您参考:1.新时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2.“五育”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出路;3.论体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4.“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美育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5.“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6.探索和实践“五育”融合的区域/学校典型经验;……写作要求:1.来稿可就上述任一维度进行论述,也可围绕话题自选维度。2.观照现实问题,谈透谈实,切勿空泛。字数在4500~5500之间为宜。3.规范撰写(GB/T 7714—2015),“注释”和“参考文献”于文末呈现(标出页码并与内文对应)。4.正文前呈现摘要、关键词,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课题、电话、邮箱等信息。5.杂志有规范的三审流程,稿件录用后会给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6.本期话题截稿时间:2020年12月5日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赐稿。本刊视通过《中国德育》在线投稿系统的稿件为正式来稿,不接受其他途径的投稿。作者投稿须登录中国德育网站,通过“作者中心”上传。来稿请投至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注明:话题—“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约稿不一定表明能被刊用,所有来稿均需经过三审,质量为先。稿件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寄送样刊和相应稿酬。请确保投寄作品系个人原创,且没有在其他报刊杂志、书籍或网络平台上公开发表。凡向本刊投稿被录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刊将其作品在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中国德育》微信公众号、国家哲社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平台传播。自来稿之日起三个月内未收到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期待您的来稿。

上帝

注意!2020贵州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重大课题申报公告出炉

2020年贵州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重大课题申报公告出炉,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指定课题12项,申报人也可围绕指定研究领域自拟课题,申报日期为2020年10月19日至10月22日。具体有哪些课题?怎么申报?随小编一起来看↓↓↓一、课题类别(一)自拟课题自拟课题围绕“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教育特色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四个研究领域进行拟题。1.脱贫攻坚教育保障领域。主要聚焦教育扶贫政策特点、政策实施、项目推进和督查机制等领域,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教育保障的贵州实践、贵州经验和贵州模式以及“后小康时代”贵州教育扶贫长效机制开展研究。本领域拟立项1个课题。2.教育特色发展领域。以《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为指导,重点围绕学前教育普惠提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示范引领、职业教育兴黔富民、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和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等方面特色政策的设计与实施、特色项目的实施与培育进行拟题和开展研究。本领域拟立项2个课题。3.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领域。以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国家课程教学实施及其资源建设、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运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与育人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信息化应用与融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实践探索进行拟题和开展研究。本领域拟立项3个课题。4.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领域。以我省历届获得的省级、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成果奖的优秀成果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以及转化再造为切入点,对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培育建设进行研究。本领域拟立项3个课题。课题申报者必须紧紧围绕上述研究领域,密切联系贵州教育发展实际,结合自身的研究优势和学术积累自行拟定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和简明,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一般不加副标题。(二)指定课题指定课题主要以服务我省教育决策与教育政策设计为研究方向,须重点围绕教育政策基础研究和政策实施评估研究进行课题设计与课题研究。二、申报要求1.申报范围:全国(含港澳台)高等学校、中小学、研究机构(含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党政机关。2.申报人资质: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3.成果形式:最终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和政策设计方案(建议),或者研究报告和教育教学改革方案。4.研究期限:自拟课题研究期限为1-2年,指定课题研究期限为0.5-1年(从课题研究协议签订之日算起)。5.申报程序:重大课题采取面向社会公开竞争、邀请申报、会议答辩、定向考察等方式产生课题负责人。具体步骤为:下载申报书——填写申报书——邮寄申报书(时间以邮戳为准)——资格审查——通讯评审——专家评审——签订课题研究合同。长按识别或扫描下面二维码获取申报书↓↓↓纸质申报书和活页一式各5份,汇总表1份,其他印证材料1份,用快递邮寄至: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朱东路162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教育科研管理所411室。邮编:550081,联系电话:0851-867753326757067,同时请发送材料电子版至gzjkyghb@163.com,联系人:曹志峰、刘军明。6.受理申报日期:2020年10月19日至10月22日。7.课题评审日期: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三、资助经费每个自拟课题资助研究经费6-10万元,每个指定课题资助研究经费5-8万元。四、成果权属课题全部成果的著作权和版权归贵州省教育厅所有。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以及担保的责任单位享有相应的署名权。五、其他事宜1.课题申报人须如实填写申报材料,保证无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资格或做出撤项处理并通报批评。2.本《公告》未尽事项,按《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黔教发〔2020〕27号)有关规定执行。

华南师大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打造“AR体感未来教室”

近日,华南师大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师资教育研究院和广州新节奏智能科技联合打造的“AR体感未来教室”正式建成投入使用。00:15华南师大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认为,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形态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华南师大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点研究人工智能技术、虚拟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努力打造面向未来教育的“未来教室”。AR体感未来教室据何文主任介绍,“AR体感未来教室”采用语音识别技术、AR技术,体感技术和3D技术,结合“恩授”AR体感教育课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情景式、沉浸式、交互式的课堂。AR体感未来教室据了解,“AR体感未来教室”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技术,虚拟构现实课室当中无法呈现的环境,孩子们可以遨游浩瀚的宇宙,畅游神奇的海底世界,经历危机四伏的地震和火灾场景,这种情景式、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绘画课

《中学生报》征稿启事

《中学生报》创刊于1981年,是国内最早的校园媒体之一,也是中国教育界最富影响力的校园主流媒体之一,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主管主办、广州中学生报传媒有限公司编辑出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0088,全国邮发代号:45-135。《中学生报》为周三报,4开16版,全彩印刷,以辅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己任,已成为千百万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好伙伴。报社于2005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优秀教育教辅报”、2007年获第三届“中国少儿优秀报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教育教辅类报纸编辑奖”特别奖等殊荣。现面向全国中学生(中职生)和耕耘在一线的中学(中职)教师、教育专家征稿。栏目设置如下:一、封面人物/特色活动(二选一)1.封面人物:每期推介1名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或优秀教师,原创首发,每篇1000字内文字+2M以上高清配图1张。2.特色活动:每期推介1间学校的特色活动、精品项目,原创首发,每篇1000字内文字+2M以上高清配图2张。二、新闻资讯报道教育部门、学校的新闻动态和简短资讯,原创,每篇800字内文字+高清配图1张。三、环校视窗1.特色校园:推介校园特色或特色社团,原创首发,每篇2000字内文字+高清配图2张。2.非遗校园:推介校园非遗社团或非遗文化,原创首发,每篇2000字内文字+高清配图2张。四、习作园地1.佳作选萃:发表学生小说、诗歌、散文、杂文、随笔等作品,原创首发,每篇1000字内(诗歌20行内)。2.艺术园地:发表师生书法、绘画等作品,原创首发,高清图片并配100字内文字说明。3.好书共享:发表师生的好书阅读心得、写作技巧,原创首发,每篇1000字内、配100字内精彩书评。五、体育健康1.校体新风:校园体育团队或人物风采展示,原创首发,每篇1000字内并配高清图片。2.体育赛事:校园、青少年体育赛事或活动报道,原创,每篇1000字内并配高清图片。六、师语师心1.师语·感悟:教师的教育心得、教育理念、教学随笔等,原创首发,每篇1000字内。2.师能·技巧: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技巧、班级管理心得等,原创首发,每篇1000字内。3.教育·锐评:教师针对教育现象的评论性文章等,原创首发,每篇1000字内。4.师者·榜样:校长、教师专访或事迹,原创首发,每篇2000字内。七、鲜橙生活1.设计之星:发表学生设计的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手抄报、海报、模型、发明等原创作品,高清图配200字内文字说明。2.手作工坊:发表原创的学生DIY、变废为宝的手工作品和教程,高清图配200字内文字说明。3.微影像:发表原创的师生摄影、视频、微电影等作品,内容包括摄影者对于作品的解读和拍摄手法、后期技巧等,高清图配500字内文字说明。4.潮系列:报道学生们喜欢动漫、影视、课堂等资讯和常识,600字内配高清图。八、科创乐园1.科创达人:发表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获奖原创作品,高清图配200字内文字说明。2.探秘时刻:科普学生感兴趣的自然、天文、航天、物理、化学等知识,600字内配高清图。九、职教在线1.院校特色:发表特色专业课程、技能活动等,原创首发,2000字内配高清图片。2.校企联动:报道校企合作新闻动态,1000字内配高清图片。3.图说职教:以图片形式推介职校开学、迎新等活动,高清图片配300字内文字说明。十、技者匠心1.匠者之心:发表职校学生技能成才事迹,原创首发,2000字内配高清图片。2.技能秀场:报道各类职校技能比赛,原创,1000字内配高清图片。十一、风行校园1.小咖秀:报道学校举办的艺术类活动,1000字内配高清图片。2.劳动风/践行风:报道学校以劳动实践、公益志愿为主的活动,1000字内配高清图片。3.热血风:报道学校举办的成人礼、爱国教育主题类活动,1000字内配高清图片。【联系方式】投稿邮箱:zxsbtg@163.com、周老师3341068495@qq.com、黄老师1728582207@qq.com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中路351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田家炳大楼二楼【温馨提示】作品需注明作者姓名、学校/单位信息、联系电话、样报邮寄地址及邮编;学生需提供班级信息,有指导老师的,请注明指导老师姓名。编辑:王镇强

散则成始

华为携手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成功落地“智慧校园”

——打造全球教育行业最大规模敏捷校园网络样板2018年11月20日下午,“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变革”教学展示暨论坛活动“敏捷校园网络样展示点揭牌仪式”在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成功举行。上海浦东教育局城乡一体化无线改造项目是华为在全球教育行业大规模部署WLAN设备的典型项目,全网采用了华为敏捷校园网络解决方案,整体项目规模涉及三万台AP、五千台交换机。无线网络覆盖304所中小学的教室、办公室、体育馆、图书馆、室外操场等室内外教学区域,服务超过45万师生,并实现上网用户身份认证以及全区范围内的跨校漫游。还应用了全区统一的有线无线设备管理系统和无线智能运维系统CampusInsight,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化的无线运维。该项目的成功落地给浦东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科研、校园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智慧体验和服务,实现了教育机构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快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实现教育智慧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与华为敏捷校园网络展示点揭牌仪式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教育总督学、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少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军、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谢忠新,浦东新区26所高中学校信息化分管领导、华为上海企业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刘贵一同出席见证了揭牌仪式。双方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项目为基础,在敏捷校园网络建设方面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入合作,实现了浦东基础教育的智慧校园统筹、智慧区端管理。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教育总督学、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少波给揭牌仪式致辞张少波提到:“近年来,浦东新区以“深化应用、统筹融合、机制创新、强化治理”为指导思想,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更是加大了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对于智慧校园、敏捷校园网络、智慧课堂积极开展了全方位的实践,校园数字化体验不断升级。与华为公司的合作为浦东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环境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也为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升级转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浦东教育信息化将会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浦东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积累大量实践经验。”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谢忠新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谢忠新说:“在浦东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中,以华为先进的敏捷校园网络解决方案覆盖整个浦东304所中小学及学区的有线无线校园网络,集中部署Agile controller控制器,实现统一认证,支持全区跨校漫游,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与华为在智慧校园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合作。”华为上海企业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刘贵华为上海企业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刘贵表示:“华为与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携手,以浦东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项目为基础,力争把浦东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建设成为全球智慧校园敏捷校园网络的标杆样板工程。样板点建成以来,已经成功接待了重庆、山东、北京、上海等省市的教育领域的领导和专家考察交流,反响强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今后我们更广阔的合作搭建了桥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未来我国教育的目标和诉求。华为公司聚焦教育信息化ICT基础设施领域,秉承“智能众教育,创新联未来”的理念,构建支撑平台,突出“数据”与“联接”的力量,采用智能新技术手段来打造泛在学习空间,更好的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目前,华为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于200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和50多万所中小学,服务学生超过8.58亿,并与全球400多所院校开展华为ICT学院项目合作,年培养学生超过1.5万人。未来,华为将继续加强与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深入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创新与基础教育结合之路,助力“智慧校园”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落地。

地面之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鞠光宇:当前世界教育主要呈现七个重大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逐渐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标准化、规模化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教育环境的重大转变,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教育体系整体变革,本期聚焦当前世界教育呈现的七个重大趋势。配图来自百家号平台图片库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是在三种社会中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重要的事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的教育理念、模式和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从农业社会以家庭为主的松散私人教育到以政府为主建立的标准化、规模化教育体系的重大转变,这种政府为主建立的标准化、规模化教育体系为人类社会培养了大批工业社会所需要的管理者、工程师和工人,适应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然而,随着人类社会逐渐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这种标准化、规模化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人类社会越来越需要一大批能力突出、富有创造精神的个性化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进行重大转型。实践中,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教育环境的重大转变,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教育体系整体变革。根据归纳,当前世界教育主要呈现七个重大趋势。从数量到质量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2017年在小学正式入学年龄前一年参与有组织学习的入学率是69%,小学学业完成率达到85%,初中学业完成率达到73%,高中学业完成率达到4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另外,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00年至2016年间,在当时的35个成员国中,25岁至64岁成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的人群比例平均从22%增至36%,增加了14%;在25岁至34岁的年轻人中平均占比更是从26%升至43%,增加了17个百分点。随着全球各级教育入学率的大幅度上升,人们对教育的追求出现重大变化,不再单单满足于只是有教育机会,而是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机会,由追求受教育机会提升为追求优质教育机会,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各级教育普遍进入普及阶段,获得各级教育的机会已经成为基本必备的公共产品,追求更为优质的教育机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从总体上看,世界教育已经从追求数量满足到追求质量提升的阶段。在未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将日益旺盛,品质将成为人类教育的重要关键词。从标准到个性工业革命以来,为了满足工业社会对大批管理者、工程师和产业工人的需求,各国普遍建立起标准化的大规模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能够大规模低成本培养大批标准化人才,适应了工业社会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需求,相比农业社会的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整体迈入信息社会,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为信息社会的生产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之上,创新是信息社会的第一发展动力,大规模标准化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信息化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成为信息社会教育的新方向。近年来,随着公共教育投资和私人教育投资的增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使得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但成为时代之需,也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日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例如以个性化教育为主旨的微型学校在美国出现并迅速发展,日本大约有3000余所学校实施开放式个性化教育,我国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将日益强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潮流。从人工到混合几千年来,人类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教师是唯一的教育主体,主要的教学工具是教科书、黑板和粉笔。但随着人类社会迈入信息社会,这一切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教师的教学工具日益科技化,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类的教学已经开始有人工智能教学机器人的参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人类教师的辅助。在许多国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1世纪初美国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纷纷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被逐渐赋能到美国教育产业中,2010年后,中国人工智能教育企业开始兴起,人工智能逐渐被应用到我国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人类教学活动从单一的教学主体走向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双主体的混合式教学,这极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准度,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可以预见,未来人类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混合式教学将在全世界日益普遍,成为人类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从经验到科学从古至今,人类对教育的研究主要基于经验,对于教育发生的机理和教学效果的取得等根本问题缺乏基于科学的解释,这使得教学主要是基于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无法精准施策和作出确切预测。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发展,这一切发生了重大变化,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已经能够对人类教育的某些机理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解释,并且得到广泛应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视觉加工、记忆、语言、阅读、数学、问题解决等学习认知领域的研究中,有效阐释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学习相关的脑结构和脑联结网络特征,这些成果已被应用于测评教学效果、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甄别和补偿学习障碍等。近年来,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脑科学研究进行了全面布局,相继实施一系列针对教育发展研究的大型脑科学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教育中得到应用。2016年,“中国脑科学计划”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正式列入“十三五”规划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可以预见,未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将更多揭示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加科学地规划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教育更加精准科学。从单向到双向几千年来,人类的教学活动基本是单向的,即教师作为权威的教学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通过教师的教导进行学习,这种教育模式从农业社会持续到工业社会,一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随着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即时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开始出现重大转变,教育开始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学习的单向模式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从单向到双向教育模式的转变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表现,“翻转课堂”是其中一种重要模式。“翻转课堂”是对“课上讲授、课下作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它通过网络等途径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课前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课前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答疑解惑的一种方式,“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改造的双向教育模式。如今,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资料将进一步丰富,教师主导的单向教育模式将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领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从学校到合作在工业社会时期,现代学校体系开始在各国普遍建立,学校承担着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大大降低,学校成为学生教育的主要角色,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开始凸显,尤其是教育培训机构在各国大量出现,成为引领教育创新和教育实践的重要力量。处于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大量校外培训机构出现后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力量,美国联邦政府甚至出资资助校外培训机构,由美国资助的校外培训的社区学习中心覆盖全美50个州、哥伦比亚特区、美属维京群岛、波多黎各以及内政部印第安人教育局所辖23个州的63个保留地。此外,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显著提升和掌握的教育资源日益增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能力日渐提升,家庭在孩子教育中承担的责任也开始加强,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就要求每所学校都要制定有关家长介入学校教育的政策,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所以,当今社会正在突破学校单一主导的教育模式,向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教育新格局演进。从知识到能力传统的教育主要是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要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易得性极大增强,单纯以知识为目标的教育开始凸显其不足,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单纯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目的的教育已经无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在知识记忆和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未来以知识记忆和对知识浅层次理解为主的工作人类将不具备优势。因此,人类社会的教育面临着转型,需要从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转型,更加关注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注重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机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世界上一些发达国的教育培养目标已经开始从知识向能力转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能力本位教育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后,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潮和实践逐步向美国基础教育领域蔓延。芬兰《普通高中教育总体全国性目标及课时分配的政府令》明确了学校课程内容必须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载体,芬兰教育也逐渐向能力本位转移。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知识将愈加丰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人类教育只有更深地转向能力本位才能够应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作者 鞠光宇 单位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16日第3版

草上飞

莫让高效研学变低效旅游,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研学旅行“把脉”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记者胡浩)近年来,研学旅行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青睐。在市场火热、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研学旅行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如何完善?如何合理布局?如何避免低效旅行,实现高效研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日前邀请全国各地教育专家代表展开研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66%。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参与率存在不平衡性。此外,2017至2018年全国遴选了621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在组织管理、课程开发、专业指导和评价方面,都需要持续追踪研究。研讨会上,专家提出,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研学旅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地位;要规范出台各类标准;要重视基地营地研学导师的培养培训;要积极推进基地营地建设,加强对旅行社的指导,突出研学旅行的社会效益。据了解,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专门成立研学旅行研究所,从研学实践教育的政策理论、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标准与评价制度、安全与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对全国的研学旅行把脉问诊,旨在构建研学旅行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经验提升、问题解决、成果总结等的研究交流与实践指导平台,为全国研学旅行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理论咨询与实践指导。(完)

及时爱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EERI)旨在关注热点问题、把握政策导向、探讨基本理论,立足于中小学办学实践,服务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EERI期待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接受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投稿,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领域相关话题。投稿类型:1、《校长新声》:中小学校长办学实践、教学改革及热点问题思考,字数3000字以内;2、《良师新语》:中小学教师教学经验、课程改革案例及教学思考,字数2000字以内;3、专家、学者关于基础教育领域重要政策的解读以及剖析相关热点话题的文章,字数2000字以内。注:以上投稿内容须为原创内容,文中不得使用侵权图片!投稿邮箱:xuml@eol.cn投稿格式:邮件主题为“姓名+文章标题”,邮件正文请写明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单位及职务。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为邮件附件,请上传一张近期生活照(自愿)一同以附件形式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