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出版周期,可以将期刊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和年刊等。《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目录》中的期刊数量为568种。由于原中共中央党校、原国家行政学院2018年合并重组为新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从2019年开始,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并刊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因此,目前CSSCI期刊数量实际为567种。从出版周期来看,在567种CSSCI期刊中,双月刊最多,有314种,占比超过55%;月刊次之,有181种,占比接近32%;季刊有59种,占比亦超过10%;半月刊有12种;而旬刊仅有1种。本期推文将目光投向CSSCI期刊中的12种半月刊,向各位读者介绍这些期刊的基本信息。通常而言,期刊出版周期与年刊载文章数量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出版周期越短的期刊,每年刊载的文章数量越多。表格里这些半月刊年刊载文章的数量即明显高于同类期刊平均水平。对于个体特别是初入学术之门的研究生来讲,选择某些发文量较大的半月刊投稿,或许更容易被接收。然而,上述半月刊中的部分期刊,在坊间的“口碑”似乎不佳,或是因刊文量过大而被质疑论文“较水”,或是笼罩在“中介”代发、版面费高昂的阴云里。那么,这些半月刊到底是真香,还是真坑呢?1.《求是》的前身是《红旗》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是党中央机关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党政军及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宣传思想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党员。尽管《求是》杂志的作者群体有较高的门槛,但根据杂志社信息,《求是》的投稿通道是面向广大读者开放的。《求是》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qstheory.cn2.《红旗文稿》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由求是杂志社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8年,《红旗文稿》共刊载文献433篇(2019年数据暂缺)。《红旗文稿》现设有“文摘”“政治”“文化”“经济”“金沙滩”等栏目。《红旗文稿》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qstheory.cn/hqwg,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hqwg@qstheory.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4037076/640373313.《学术前沿》定位于对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学术分析,关注在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长期存在、触及根本、关乎全局的议题,特别是中央关心、民众关注,极富现实针对性,亟待给出对策、抓紧解决的问题,并以精确严整的学术范式,对这些重大、紧要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在规律层面进行把握;由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学术前沿》共刊载文献554篇。《学术前沿》以"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的形式,每期对一个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阐析,此外,还设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成果发布”“调查研究”“公共治理”“中国战略”“政党政治”“学术大视野”“政治评论”等栏目。《学术前沿》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rmxs.chinajournal.net.cn/WKD/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rmxs,采用系统投稿。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53637454.《中国高等教育》创刊于1965年,当时刊名为《高教战线》,1982年复刊,1986年7月正式更为现名;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学术导向,倡导“正视听、明学理”,关注高教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是高教领域理论探究和工作交流的高端平台;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共刊载文献581篇(含增刊)。《中国高等教育》现设有“高教纵横”“理论视野”“党建与思政”“域外视角”“专题研究”“高职高专”“创新创业”等栏目。《中国高等教育》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jyb.cn/zggdjy,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gdjy@email.com.cn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22966585.《教育发展研究》创刊于1980年,当时刊名为《上海高教研究丛刊》,1985年更名为《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正式更为现名;主要报道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规划、教育体制、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等内容;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教育发展研究》共刊载文献431篇(含增刊)。《教育发展研究》现设有“决策参考”“摄影报道”“视点”“时评”“专题”“域外”等栏目。《教育发展研究》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jyfz@263.net编辑部联系电话:021-64186212/64034596/640383426.《图书情报工作》创刊于1956年,是国家级大型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专业学术核心期刊,主要面向研究型图书情报机构,侧重于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服务与图书情报工作转型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主要报道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核心的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图书情报工作》共刊载文献588篇。《图书情报工作》现设有“情报研究”“工作研究”“理论研究”“知识组织”“海外观察”“综述述评”“专题”等栏目。2020年重点选题可参见:http://www.lis.ac.cn/CN/column/column81.shtml《图书情报工作》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lis.ac.cn,采用系统投稿。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2623933/82626611-66147.《图书馆学研究》创刊于1979年,主要发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与信息管理与服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由吉林省图书馆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图书馆学研究》共刊载文献333篇。《图书馆学研究》现设有“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专业教育”“图书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信息咨询”“读者工作”“著作权”“国外图书馆”等栏目。《图书馆学研究》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jlplib.com.cn/tsgxyj,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tsgxyj@163.com8.《中国出版》创刊于1978年,原名《出版工作》,内部发行。1987年1月起公开发行;1991年1月,改版并更为现名;定位为一本面向新闻出版行业,沟通管、产、学、研的机关刊物;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版》共刊载文献564篇。《中国出版》上半月侧重实用,下半月侧重理论。现设有“品书录”“学术园地”“版权之页”“学术经纬”“本期话题”“智媒时代”“业界动态”“焦点论坛”“出版史话”等栏目。《中国出版》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s://zgcb.chinaxwcb.com/site-3/,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zgcb@vip.sina.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7622012/876220139.《统计与决策》创刊于1985年,立足统计前沿理论,探究统计新方法,推介决策理论与方法,崇尚数量实证研究,由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统计与决策》共刊载文献1073篇。《统计与决策》现设有“统计观察”“经济实证”“财经纵横““理论新探”“决策参考”“方法应用”“企业管理”等栏目。《统计与决策》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tjyjc.com/,通过系统或邮箱投稿均可。投稿邮箱:tjyjc@vip.163.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27-87819590/8781209010.《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己任,紧紧围绕“科技进步怎么样”和“科技进步怎么办”两大历史命题,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由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科技进步与对策》共刊载文献820篇。《科技进步与对策》现设有“科技管理创新”“区域科学发展”“产业技术进步““企业创新管理”“科技法制与政策”“评价与预见”“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人才与教育”及“综述”等栏目。《科技进步与对策》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kjjb.org,采用系统投稿。编辑部联系电话:027-8727706611.《历史教学》创刊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最早的历史学刊物,是最具权威性的历史教学类杂志之一,由历史教学社(天津)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历史教学》共刊载文献346篇。《历史教学》每月出版两期,其中:上半月刊为中学版,主要栏目有“教学研究”“高考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等栏目。下半月刊为高校版,主要栏目有“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教学研究”“专稿”“中青年史学家访谈”“史苑新秀”等栏目。《历史教学》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historyteaching.cn,采用邮箱投稿,其中:上半月刊(中学版)邮箱:zhengwen0408@126.com下半月刊(高校版)邮箱:xsb07@126.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22-2333233012.《中国书法》创刊于1982年,坚持“书法至上、读者至上”的办刊理念,荟萃历代书法精品、关注书法文化现状、推动当代书法学术与创作健康发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书法》共刊载文献1171篇。《中国书法》现设有“经典”“学术”“创作”“人物”及“书法广角”等版块,每个版块下设若干栏目。《中国书法》采用邮箱投稿,其中:古代书法编辑部邮箱:zgsfza@163.com现代书法编辑部邮箱:zgsfxd@163.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5389765(古代)、010-64911178(现代)来源:发表记
来源:教育科研管理,Ecational-research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2017-2018)收录来源期刊目录 教育学(37 种)CSSCI(2017-2018)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 教育学(14 种)往期精彩文章回顾1. 全网首发!2017年版(2018发)北大中文核心目录2.全网首发!教育学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AMI 综合评价报告(2018 年)3.全网首发!教育学2018年11月JCR分区最新公布SSCI目录4.《复旦教育论坛》2018年第4期5.《电化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6.《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目录7.《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8.《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印发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双月刊)10.《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年第1季11.【征文】“多元视野下的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12.2018年首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函13.关于举办首届“新时代中国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论坛”及会议征稿的通知目前已有1000+教育学者关注加入我
近日,多位学科教研专家莅临斑马AI课 “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开题发布会,共同听取斑马AI课教育研究院院长、课题组负责人修佳明老师就《基于人工智能的少儿教育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的初步成果展示,并给予指导建议。随着技术的迭代,教育行业对于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从未停止。著名语文学科专家、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崔琪老师在谈到课题时表示:“少年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要,我看到斑马AI课以后觉得非常欣喜,而且非常欣慰,终于有企业关注最重要的少儿成长,而且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成绩斐然。我觉得这当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我们欣慰和期待:斑马AI课对学生的习得、动手和空间建模能力的培养做的非常好,同时我也希望斑马AI课未来能够对少年儿童的思维品质养成做重点关注。”著名英语教研专家张鲁静老师也表示:“AI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大势所趋,是非常好的教学辅助,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很多传统教育中无法实现的内容。斑马AI课的教研课题关注AI的浸入式学习环境对儿童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为孩子们呈现更好的教学形式。人工智能技术与动画等多种视频方式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教研和创新。”斑马AI课《基于人工智能的少儿教育发展研究》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在少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索、自适应学习在少儿教育中的应用、视觉手段对少儿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探索、AI互动课程对少儿学习动机的研究、数据驱动的教学研究、语言学层级网络模型等诸多方面,对这些研究的探索和提升将有效帮助孩子实现有意义的习得,特别是斑马AI课教研及教学应用环节中的重要案例同样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赞誉。数学教研学科专家薛文叙老师在谈到斑马AI课的课题时评价到:“21世纪能力的发展更加关注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发展,儿童的综合素质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国内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在线教育不应只关注单纯的知识学习,还应该注重孩子多种核心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儿童数学能力的培养中不应该只关注计算,而不重视数感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孩子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精心设计课程,或通过有效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斑马AI课的研究、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设计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尝试,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育的发展瓶颈。”TIP(全封闭公益英语师资培训)课程设计专家、《牵手冬奥—市民实用外语手册》作者、《牵手冬奥》系列公益讲座负责人周敏研究员评价到:“斑马AI课所表现出的通过卓越课程能力对孩子实现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十分感动,我们有幸见到教育的“千人千面”真正得以实现,斑马AI课的成就展现了极强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原调研员、教授、《中国考试》杂志副主编、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规划课题教师发展专业研究卓越教师素养研究与评价专题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负责人王大赫教授表示:“我们将斑马AI课《基于人工智能的少儿教育发展研究》纳入到教育部“十三五”重点课题的研究,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该项研究以教育的本质为基础追根寻源,从教育的角度探寻技术的加持力,用AI的手段促进教育流程再造,提高教育服务的精准化水平,提升教育对象的习得效果,这些领域的研究将促进在线教育行业在教研和科研领域的创新,更好的将AI技术的先进性融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课题组也衷心的希望斑马AI课做好研究,把更多有意义的教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帮助更多孩子接受越来越好的教育。”【来源:新华网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马海燕)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杂志社联合评选出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15日发布。这十大学术热点分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民法典阐释与适用、中华文化基因的历史探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学科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张载思想的现代价值、图像学视域下的文学艺术研究、数字经济与发展新动能。除上述入选的十大学术热点之外,还评选出年度十大提名学术热点,分别是:在线教育发展研究、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定位与实践探索、传播方式变革与媒介文化研究、信息社会的传播伦理探究、全球变局下的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数字金融的风险与监管、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实践、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已经连续开展十余年。该评选活动将大数据分析与专家评议相结合,参考年度报刊发文数据和重要学术会议主题,经过读者调查、学者推荐、专家审议、投票评选等流程选出。(完)
新年伊始,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杂志社联合评选出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于2021年1月15日正式发布。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已连续开展十余年。归纳、总结和梳理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既是对一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系统回顾,也是对现实焦点问题、深层问题的折射,有助于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智力支持。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经过学界推荐、文献调研、专家研讨评议、投票确定等程序,现已评选出来。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分别是: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3.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4.民法典阐释与适用;5.中华文化基因的历史探源;6.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学科研究;7.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8.张载思想的现代价值;9.图像学视域下的文学艺术研究;10.数字经济与发展新动能。除上述入选的十大学术热点之外,还评选出年度十大提名学术热点,分别是:1.在线教育发展研究;2.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3.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研究;4.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定位与实践探索;5.传播方式变革与媒介文化研究;6.信息社会的传播伦理探究;7.全球变局下的科技创新发展研究;8.数字金融的风险与监管;9.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实践;10.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学。(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期刊名称: 教育发展研究刊频: 半月刊ISSN:1008-3855CN:31-1772/G4简介: 本刊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注重决策参考和分析,适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阅读。期刊名称:教育探索 刊频:月刊ISSN:1002-0845CN:23-1134/G4简介: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期刊名称:考试周刊刊频:半周刊ISSN:1673-8918CN:22-1381/G4简介:《考试周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主管主办、教育部有关部门重点指导的教育类优秀期刊,是“吉林省一级期刊”,“吉林省精品期刊”前十强。曾荣获2010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期刊名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ISSN:1992-7711CN:14-1307/G4主管: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期刊名称: 课程教育研究刊频: 旬刊ISSN:2095-3089CN:15-1362/G4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怎么查找浏览以上期刊呢?查询以上期刊论文内容地址: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62201操作流程如下:以上就是关于教师职称论文发表的核心期刊分享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大16开本,160页,单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创刊于1958年8月。从创刊到现在,曾用名《红色教师》、《教育革命》、《昆明师院学报》,1984年4月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页因此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改名后一段时间正式成为双月刊。历任负责人或主编为王云、陈昌炽、张运贵、余嘉华、刘正强、陈朝慧、杨德华、赵云生、罗骥。现任主编:周智生;常务副主编:杨恬,副主编:黄龙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秉承西南联大自由和民主的学术精神,关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努力站在学术发展的前沿 ,注重文章思想性的同时也注重其学术性的创新与探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现为“中国百强社科期刊”“教育部名栏入选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云南省优秀期刊”。 本刊主要栏目:中国边疆学研究 语言国情研究 人地关系研究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法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 经济学研究 教育学研究投稿指南为适应我刊办刊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迅速提高的需要,提高投稿和审稿效率,进一步维护作者权益,系统已于近期升级为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期刊稿件管理系统”,将实行期刊稿件在线投稿、审稿。如您有新的稿件需要投稿,请通过云南师范大学网页的“学报编辑部”或直接登录官网进入系统,点击所要投稿刊物(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的“作者中心”,然后按照下列步骤逐步操作:1.注册:按照提示分两步完成注册,注册项后面标注(必须)的为必填项目。2.投稿:注册完成后点击“作者中心”界面,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密码登录即可进行投稿,请按照“向导式投稿”的提示投稿,每一步骤完成后点击“下一步”。所填项目后标注(必须)的为必填项目,有的项目没有内容的可以不填(基金项目名称、推荐审稿专家、回避审稿人等),直接点击“下一步”进入下一个页面。相关内容填写完毕并上传稿件后,进行“投稿前最后确认”,没有问题请点击“立即投稿”。3.投稿成功:投稿后如果弹出“投稿成功”的窗口,证明投稿已经完成,稿件已投到编辑部稿件处理系统。4. 作者工作界面:投稿成功后返回“作者中心”的“作者工作界面”,即可看见自己所投稿件进入审稿流程的情况,以后登录“作者中心”也可随时了解稿件的退稿、外审、修改、录用等情况。有问题和建议请联系我们,投稿问题请及时反馈。通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650092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摘 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主要体现在城乡、阶层、省际三个维度。通过实施面向农村的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明显提升了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整体层面城乡学生平等竞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仍须在准确界定目标人群基础上扩大照顾范围。长期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高考命题城乡公平则是更根本的改革之道。鼓励性高考加分项目不断“瘦身”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退出舞台,明显提升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公平;而不断完善补偿性加分政策与综合评价录取政策则是进一步促进阶层公平的重要途经。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促进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省际公平,但仍须基于国家视野进一步优化招生计划尤其是重点大学招生计划的省际分配。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城乡;阶层;省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依次进入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人们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普通高校,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一流高校入学机会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追求与竞争中。[1]换言之,人们关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重心从公平竞争高等教育资源上升为公平竞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公平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要求,城市优先农村得到更快发展。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家庭经济实力明显高于农村,在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度自然导致了城市学生的教育投入远高于农村学生。除了更好的学校教育,城市学生在课外补习、特长发展上也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城乡差距的长期积累,使竞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学生群体之间呈现出巨大的城乡差距。[2]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教学设施等软硬件资源均明显落后,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狭窄,受教育方式单一、落后;而城市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明显更为充足且更新较快,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广。高校招生的考核范围越广、考核内容越新、考核侧重点越倾向于综合能力,城市学生的优势越大,在竞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越具优势。有学者研究表明,高考状元多出自于省重点中学、城市知识分子家庭[3]。为了有效缩小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明显差距,政府部门相继颁布实施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等面向农村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从而提高农村学生进入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几率。[4]但是,面向农村学生的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并未也难以彻底解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不公问题。专项计划主要面向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目标群体的身份如何精准定位是一个操作性难题。专项计划的目标群体指向农村户籍学生,对其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程度等其他条件并无限制,因而专项计划的受益者就可能是“徒有”农村户籍的经济优裕家庭,广大农村地区确需帮扶的贫困学生群体仍很难得到政策照顾。此外,高校省域分布不均,贫困农村学生群体占比更高的中西部省份的高校数量反而明显较少,这就直接影响到专项计划尤其是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实施效果。当前,面向贫困农村地区的高校招生专项计划需要不断完善,较为迫切的是设立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准确识别目标群体,同时,统筹制定、安排专项计划,进一步增加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专项计划名额。[5]专项计划面向的是最需帮扶的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群体,并非整体上处于弱势但界定困难的广大农村学生。因此,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公平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和规范高考命题,消除将农村考生置于高考竞争不利境地的高考命题城市化倾向,甚至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向农村考生倾斜;二是持续加大对农村软硬件教育资源的投入,加速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进程。城乡维度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解决,短期可以依靠面向农村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长期则须诉诸城乡基础教育均衡与高考命题的城乡公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公平高等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实践中,高等教育却倾向于加剧阶层的固化。高等教育能否促进弱势阶层实现向上流动取决于弱势阶层出身的学生能否公平竞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然而,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一方面,弱势阶层往往处于经济上的弱势、社会上的弱势,既难以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也难以“与时俱进”地跟上“眼花缭乱”的高考改革步伐。另一方面,基于提升高校招生科学性而推出的高考改革政策大多增加了高校招生的弹性,客观上使弱势阶层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例如:高考加分政策、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可以提升高校招生科学性,但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阶层不公问题上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为了改变分数至上的高校招生格局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鼓励性加分政策越来越“丰富、全面”。为了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更好地选拔多元化的优质生源,21世纪初开启了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探索。然而,出身于弱势阶层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高校招生加分、高校自主招生所需要的活动,更难打通门路在学校评优过程中取胜。[6]强势阶层出身的学生则更容易获奖、更容易获得特长加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弱势阶层应有的平等竞争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高考加分政策既包括鼓励性加分也包括补偿性加分。鼓励性加分有利于强势阶层,但补偿性加分在理论上有利于弱势阶层。因此,为了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公平,有效维护弱势阶层学生的利益,一方面,高考加分政策大力“瘦身”、砍掉有利于强势阶层的鼓励性加分;另一方面,在打击造假基础上确保补偿性加分政策能够为弱势阶层学生所享受。最初,被“瘦身”的鼓励性加分转移至高校自主招生中使用,很快,2020年“强基计划”出台,高校自主招生退出历史舞台。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7]这就将高考成绩作为竞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首要条件,既防止了自主招生被强势阶层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招生只注重学科知识考查的弊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人才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8]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体系需要不断改革完善,既要坚持落实综合评价理念又要设置刚性的操作标准,保证各项综合评价指标可操作、可度量,在提升高校招生科学性的同时,防止综合评价录取制度被强势阶层渗透、异化。实际上,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并不天然地有利于强势阶层,在评价指标设计上恰恰可以面向弱势阶层,但若要使综合评价录取政策真正地照顾弱势阶层,需要进行更为深入、艰难的探索。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省际公平20世纪末,高考录取分数线、录取率的省际差异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激烈争论。随着高等教育持续扩招,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录取率的省际差异开始受到格外关注。在考生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省际不均衡且两者存在错位的情况下,过高的属地化比例成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省际不公的焦点话题。后来,尽管教育部明确规定部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不得超过30%,但省域间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9]重点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的明显差异使生源质量高、考生数量多的省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表面上,分省定额录取制度是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省际不公的重要原因;实际上,针对考生数量、高等教育资源包括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省际差异及其错位的现实缺乏科学公平的招生计划分配制度才是问题的根本。为了加快解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省际不公平问题,在以往照顾西部落后省区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2008年,开始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下简称“协作计划”)。教育部每年专门安排的增量计划,由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录取率较高省份的高校承担,面向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录取率较低的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招生。[10]这一政策有力地打破了分省定额录取制度下省际录取不公困局,提高了输入省份的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中西部地区的高考录取率也是起积极作用的。[11]当然,“协作计划”没有明显影响到输出省份对本省的“本地化”招生倾向。[12]总之,“协作计划”作为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省际公平的干预政策,确实提高了中西部人口大省的录取率,但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和教育投入不均的约束下,其作用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3]因此,解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省际公平仍旧任重道远,需要坚持并不断完善“协作计划”。此外,相关部门仍须高度关注高校招生“本地化”问题。部属高校不但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还要将节余的招生计划更多地用于考生数量多、质量高的省份而不是用于同样拥有多所部属高校的省份“交换”招生计划。省属高校则要在适当确定属地招生比例的基础上,积极向考生数量多、质量高的省份投放招生计划,从而在提升生源素质的同时服务国家战略。归根结底,要在公平科学确定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分省招生计划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的省际布局,提高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丰裕度,逐步实现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分布相对均衡的目标。(作者:吴根洲 孙晓敏,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高考改革与高考认识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6YB032)阶段成果参考文献:[1]张文杰,哈巍,朱红.新高考背景下不同阶层学生入学机会变化及学校生涯教育的补偿效应探究—以某双一流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Z1):57-66.[2]王后雄.“高考城市化倾向”的成因及矫正[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5):11-17.[3]陈彤旭.高考状元的特征分析—以三家网站高考报道栏目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3(6):68-71,16.[4]夏雪,魏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与家庭阶层差异研究—基于五所省属高校的调查[J].教育经济评论,2020,5(2):65-80.[5]吴秋翔,崔盛.农村学生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基于高校专项计划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4):70-77.[6]张济洲.“高考工厂”背后的阶层焦虑与机会公平[J].中国高教研究,2015(9):33-36.[7]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0-01-14)[2020-1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258/202001/t20200115_415589.html.[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1).[9]李木洲,叶晓芳.化解高校招生公平冲突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7,5(2):22-29.[10]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EB/OL]. (2012-09-03)[2020-12-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s6236/s6811/201209/t20120903_141512.html.[11]刘秀玲.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实施后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的区域差异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4):48-56.[12]张宇涛,刘秀玲.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对高考录取率影响研究[J].考试研究,2017(2):95-104.[13]刘秀玲,方昕.“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效果研究—基于输出省份优质高校录取率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9(10):136-144.《北京教育》杂志作者:吴根洲 孙晓敏
(原标题:江苏泰州治理教育领域突出问题——让糟心的校外培训成为过去)专项整治后,泰州市海陵区学龄前儿童在“白名单”上的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星期六的午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梅兰社区“80后”妈妈张女士,走在送女儿去校外培训机构上绘画课的路上,听着女儿在冬日暖阳里边走边唱,她很是舒心。这份安心和欢乐来之不易。为了提升女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张女士几年前打算到校外培训机构,给女儿报一些艺术类课程,没想到报名的过程却成了一段糟心之旅。“有的培训机构广告词写得天花乱坠,但仔细了解后发现,教室是借的,老师是临时请的,连办学资质都没有;有的培训机构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但价格虚高,承受不起;有的培训机构价格不贵,但到现场一看,连基本的硬件条件都不具备,教室甚至是危房……”张女士告诉记者,半年多的时间里,自己每个周末都在东奔西跑挑选培训机构,少说去了几十家,没有一家令人满意,眼看着女儿的期末即将到来,她更是忧心忡忡怕耽误了孩子发展,持久的焦虑让她的血压都升高了不少。回想起当初的情形,张女士至今仍心有余悸。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培训问题,泰州市把校外培训机构作为重点,在全市开展深化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泰州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通过专项治理,我们发现,极少数教育部门的干部收受贿赂、失职渎职是导致校外培训机构鱼目混珠、市场不够规范的重要原因。”泰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副处长、泰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指导中心主任李传旺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以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合计人民币31.1万元,在培训机构办学许可、年检、评估、违规办学查处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直接破坏了校外培训机构正常市场秩序,也让家长在高收费和条件差之间左右为难。李传旺的“关照”范围非常之广。某培训机构负责人闾某,为在培训机构年检、评估等方面得到李传旺的关照,从2011年开始每年春节前给他送上礼金,他欣然笑纳;另一培训机构负责人张某明知面积不达标,为能尽快获得办学许可,给李传旺送上1万元,李传旺很快安排到位。“正是因为李传旺这样的监管者自身不正、利欲熏心、执法犯法,才导致校外培训机构出现收费高、条件不达标等各种乱象。”泰州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专项治理开始以后,李传旺仍然毫不收敛、大肆受贿。泰州市教育局牵头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伊始,李传旺担任执法组组长。在对某培训学校的执法检查中,执法组发现该校存在房屋安全问题,当场下达了停业整改通知书。按照规定,存在违规办学行为且整改不到位的培训机构,将被列入“黑名单”。为了逃离“黑名单”,该校校长程某立即给李传旺送上了8000元,针对程某学校的停业整改不久后就得到延期。无独有偶,专项整治中发现的另一培训机构存在违规办学问题,被教育部门下发了停业整改通知书,该机构负责人缪某给李传旺送上了5万元现金,请他帮忙协调。李传旺马上打电话给相关人员,要求对缪某的培训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决不能让李传旺这样的害群之马污染了教育系统这方净土,扰乱校外培训市场。”在掌握了李传旺的问题线索后,泰州市纪委监委果断出击,迅速查清了其违纪违法事实。李传旺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还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查处害群之马后,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成效显著。泰州市、市(区)上下联动,对全市2948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拉网式排查,发放整改通知书1785份,关停893家,完成整改908家。一批让家长糟心的“黑名单”上榜机构得到了有效整治,“踩雷”可能性大大降低。不仅要驱逐“劣币”,还要保护“良币”。在严肃查处教育领域违纪违法人员的同时,泰州市纪委监委推动教育部门推行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制度。2020年以来,通过对培训机构证照齐全、场所条件、师资情况、培训安排、诚实守信、收费管理等8个一级考核指标的量化考核,将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列入“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布。除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泰州市围绕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困难学生补助金管理发放等重点,先后进行了多轮集中整治,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上升。数字见成效,2020年1-11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接收教育系统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61.5%。“现在我给女儿报培训班再也不用发愁了,只要找到教育部门公布的‘白名单’,就能很快从里面选到心仪的培训机构。”张女士看着教室内认真画画的女儿,笑容满面地说。(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1年第1期,作者:董菲晨 常松 任远)
10月28日,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9版)》正式发布,《中国高教研究》荣获“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以内的国际影响力品牌学术期刊)。《中国高教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理论期刊;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研究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交流宣传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在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中,《中国高教研究》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在G4/G7教育类274种期刊中排名第3位,复合影响因子为3.95,相较上一年度提升30.88%。《中国高教研究》注重培育学术特色,倾力打造品牌栏目。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敏锐的触角、创新的理念、优质的稿源,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学术性、前沿性、应用性的鲜明特色,受到了高教领域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