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教育培训下沉市场调研报告:超七成机构想拥有在线能力作者:王峰近日,K12教育供给平台爱学习教育发布《下沉市场K12教育培训行业调研报告》。与一二线城市头部教培机构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不同,下沉教培市场的生态中,头部机构占比小但扩张迅猛,腰部机构占有相当份额但竞争压力剧增,此外还存在着大量亟待转型的小型课后托管机构、素质教育机构。根据报告,通过对覆盖全国576个县市的教培机构的问卷调查显示,经过一年多时间,教育OMO成为行业共识。报告显示,95.6%的机构认同“未来的教育模式一定是OMO(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一观点,77.14%的线下教培机构想拥有推出在线课的能力。机构转型倾向与综合性平台合作2020年初,疫情突袭,众多教培机构都经历了长达半年多的停课时间。今年1月,北方疫情引发小风波,部分地区校外培训机构再次停课。2月底、3月初各地教培机构开始有序复课。与此同时,机构转在线的方式从疫情初期的借助直播平台逐渐过渡到与第三方教学解决方案平台合作为主。2020年疫情暴发后,直播工具类软件,如钉钉等成为教培机构转线上的主要方式。但在2021年,86.57%的机构选择与能够提供全套在线教学解决方案的平台进行合作。家长对机构在疫情期间上在线课的接受度较去年也有明显提升。报告显示,2021年家长选择“线上课为主,线下课为辅”和“只想上线上课”的比例为68%,超过去年的17%。但是,相比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3-6线城市)在线渗透率可提高空间仍然巨大。校外托管:利用双师模式拓展学科辅导报告指出,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其中50%以上有课后托管的需求。但总体看来,80%的校外托管机构仍处在提供低附加值服务为主的小饭桌或托辅阶段。现阶段,学后托管的服务对象主要以城市1-4年级的小学生为主。这部分客户群体向下延伸是幼教机构的服务人群,向上延伸是K12学科培训机构的目标客户,具有客观的引流功能。随着家长对系统化和精细化服务的需求日渐提升,低端“小饭桌”模式和单一的“托管基础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家长需求。加之受疫情影响,倒逼校外托管机构探索转型升级,走上一条不仅能照顾孩子生活,也能提供课业培养的高附加值服务之路。调研数据显示,托管机构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不知如何教研(44%)、不知怎样教学(78%)、没有合适的老师(89%)、其他(32%)。由于学科辅导对教师专业性要求较高,托管类机构本就缺少优质师资,选择线上线下结合的“双师课堂”模式,成为了很多托管机构的必然选择。报告指出,采用双师教学模式后,线上名师主讲提供稳定、优质的内容输出,线下托管老师作为助教,提供课业辅导和感情连接。不仅能让孩子每个月在托管机构停留时长近百小时,更能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延长生源的消费周期。疫情重击素质教育机构,学科化趋势渐显报告指出,疫情期间,素质教育机构承担着更重的压力:素质教育机构往往场地更大,房租成本更高;课消方面,艺术类培训转型线上阻力较大,几乎无法线上消课。调查数据显示,仅有不到7%的素质教育机构管理者认为,疫情期间转型线上是成功的。在问到下一步计划时,超过50%的素质教育机构管理者考虑引入学科类课程,未雨绸缪。受机构本身专业能力、师资水平限制,在计划引入学科项目的素质教育机构中,16.5%的机构计划重新招聘老师,74.75%的机构选择通过双师模式补足学科短板。报告认为,对素质教育机构来说,双师模式可以输出系统、成熟的学科体系,快速补齐欠缺的学科能力。K12机构防疫常态化,OMO模式作“两手准备”报告指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不少线下教培机构除了正常开展线下课,也会提前做好疫情来袭转线上课的准备。调研数据显示,3-6线城市中,约有72%的机构校长在今年疫情前,就已做好随时转线上的准备。报告认为,区域教培市场中,双师模式或将迎来一轮集中爆发期。但由于双师模式日臻成熟,职能分工更加明确,起到沟通各方、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本地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的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的重要性就更为凸显,但因新兴职业培养的滞后性,巨大的供需缺口亟待填平。可以预见的是,对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的人才培养,将随着双师模式这一轮的爆发,成为行业热点。报告指出,近年来,教培行业各类规范化政策的出台,如对资质、场地、师资等硬性要求,让小机构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加之受疫情影响,许多中型机构也遭重创,学员和口碑加速向龙头机构聚拢,区域市场市场集中趋势明显。目前,区域市场的头部玩家很多已启动了OMO计划,开始建立网销中心,搭建专门的线上教务组、线上教师培训组、直播服务组、辅导服务组等,本地化网校、同城在线小班等线上线下新业态蓬勃发展。报告认为,在现有的全国性教培品牌与本地龙头品牌多强角力的情况下,中型机构仍有可能借助OMO模式胜出。
近日,爱学习教育发布《下沉市场K12教育培训行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OMO(线上线下相结合)教育模式成为行业共识,95.6%的机构认同OMO教育模式,77.14%的教培机构期望推出在线课程。此外,机构开始纷纷建立辅导老师培训基地,通过标准化培养高质量的辅导老师,提升教学服务。受疫情影响,从去年开始,线下教培机构纷纷将课程向线上迁移。在转型线上过程中,从疫情初期的借助直播平台,逐渐过渡到与第三方教学解决方案平台合作。报告指出,2020年疫情爆发后,直播工具类软件,如钉钉、腾讯课堂等成为教培机构转线上的主要方式。2021年,86.57%的机构开始选择与能够提供全套在线教学解决方案的平台进行合作。对比去年,家长对在线课程的接受度有了明显提升。根据报告,2021年家长选择“线上课为主,线下课为辅”和“只想上线上课”的比例为68%,超过去年的17%。但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市场在线渗透率可提高空间仍然巨大。由于下沉市场家长对课外辅导机构的了解和信任更依赖于亲朋好友推荐,更看重辅导机构的学习效果。因此,78.26%的家长从亲朋好友推荐了解课外辅导机构。去年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下沉市场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少教育平台把目光由原来的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掘金下沉市场。怎样才能快速占据下沉市场?近年来,头部在线教育企业和传统教育巨头等通过多元获客方式抢占下沉市场。花式上春晚、热门综艺、影视剧等都深受在线教育广告投放的青睐,甚至还展开明星资源的争夺。同时,教育机构也积极向互联网、电商行业学习获客经验,探索流量投放、社群、地推、体验店等渠道获客。面对在线教育机构和教育巨头们的攻城略地,为提升运营效率、教学质量和服务,下沉市场中的教培机构开始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工具和产品武装自己,打造护城河。在K12在线教育日渐成熟的产业链中,以教师角色的分工化表现最为明显。主讲与辅导职能的分离,创造出全新的职业——在线学习服务师。为学习效果服务的“辅导老师”最早出现在线下双师课堂这种OMO教学模式中。2019年,在线大班课“暑期大战”期间,在线学习服务师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在线大班课“低价转正价”的关键因素。随着K12在线大班课的扩张和下沉,在线学习服务师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一场“在线学习服务师”争夺战不可避免。各大机构早已提前布局,纷纷建立辅导老师培训基地,通过标准化培养高质量的辅导老师,提升教学服务。公开资料显示,武汉、长沙、常州等毕业生生源较多、高校密集的中西部二三线城市成为教育机构优先选择的在线学习服务师基地。既满足了K12教育品牌本地化、下沉化的趋势,又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基地的建立让追求离家近,生活舒适度高,在本地有竞争力的薪资的就业人群有了新的选择,也令企业可以从中筛选更符合职业需求的劳动力。(文章来源:封面新闻)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是党委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篇好的基层调研报告,有助于领导机关了解基层情况、收集意见建议,也有助于领导科学决策、推动工作。一篇好的基层调研报告的基本要素什么样的基层调研报告才是一篇好的报告呢?立意要高。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地方中心工作,落到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把情况和问题反映上来。切口要小。城乡发展中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不计其数,在一篇调研报告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领导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或者新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新问题开展调研。情况要真。客观真实是调研报告的生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想路线,深入了解实情,敢于讲真话,如实反映城乡发展的真实情况,讲成绩不夸大,讲问题不回避,杜绝掺水分、想当然、搞粉饰。内容要实。调研报告要充分、具体、翔实,做到见人、见事、见物、见数据、见对比,让人读了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分析要透。对调研所得要进行认真甄别、深入分析,全面系统地梳理阐释,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究其然也要究其所以然,触及问题根源、症结要害,从一定理论高度来提炼观点、总结规律、表达感悟。对策要准。调研报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策建议上,要紧紧围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做到“语当其时,谏当其用”。基层调研报告写作的基本方法在经过深入扎实的实地调研、掌握充足的一手材料并进行系统梳理思考后,就可以着手起草报告了。当然,起草过程中如发现调研不充分、材料不够用,仍需及时搜集和补充。精心提炼观点。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是报告成败的关键。在撰写报告时,必须深入思考、反复琢磨,常用的提炼观点的方法有:求同提炼法,即从不同案例反映的共同问题、众多群众表达的一致感受中提炼观点;对标提炼法,即对照中央要求提炼当地做法;比较提炼法,从与其他地区的横向对比或与本地区在时间线上的纵向对比中提炼观点等。就标题而言,作为观点的集中体现,可提炼规范式标题,如《关于×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直述式标题,如《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贯彻落实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结论式标题,如《×地大数据产业助力疫情防控》;提问式标题,如《如何破解×地小微企业发展困局》;复式标题,如《燃气入户千家暖,烟尘消散万里晴——管窥×地“煤改气”现状》;等等。合理安排结构。报告的结构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一般可分为总分式、纵式、横式、纵横式4种。总分式是总论和分论相结合,如一篇《关于××县基层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先总述近几年的主要变化和特点,再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几个方面分述。纵式结构是按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或者论证逻辑的先后顺序来写,各层次之间是递进、由浅入深的关系,如一篇《××区民营经济状况调研》,从民营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值得重视的一些问题、有关建议等一层层深入展开。横式结构是按照事物内在逻辑关系,把主体部分分为并列的几个层次来写,如一篇《×地乡村污染的治理措施》,从生活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等多个角度依次呈现。纵横式结构则是将上述两种结构综合起来,如全文用纵式结构,文中各部分内部用横式结构,或者全文用横式结构,文中各部分内部用纵式结构,既条理清晰又步步深入。科学取舍材料。调研过程中获得的档案资料、图表数据、访谈记录等,都是报告的原始素材,但这些材料不可能也不必都写入报告,应科学取舍、粗中选精,不断加工筛选、优化提升。要选关联度高的,即与主题联系紧密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否则不论材料多么生动也要忍痛割爱。要选典型性强的,即最能支持和佐证观点的材料,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要选新鲜度好的,即所调研地区的新情况、新事物、新思想、新经验、新数据、新典型、新问题等,避免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如一篇调研报告聚焦三农问题,选择小麦种植面积测量“从卷尺量地到卫星巡天”、村两委和村民活动站“从借地办公到筑巢引凤”、新农合“从试点医保到全面普及”3个事例,以小见大,较好地反映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幸福的深刻变迁。紧扣主题行文。提笔撰写调研报告之前,经过提炼观点、谋篇布局、取舍材料,思虑周全后方可落笔行文。调研报告文字不能过于华美绚丽,也不能过于平淡无奇,更不能官话套话连篇,而要结合调研主题、突出地方特色,多使用基层群众话语,做到既准确、鲜明,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逻辑深度,又生动朴实、深入浅出,让人看得懂、愿意看、看了有收获。千锤百炼修改。报告完成后要反复修改,既要看逻辑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匀称,次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呼应,又要看内容是否完整,论证是否有力,表达是否得体,语句是否顺畅。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撰写基层调研报告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抓住主流。调研报告最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贫困户的特殊困难而否定整村脱贫的成绩,也不能因为一条公路修得宽阔气派而忽视全县还有十几个村交通不畅。二是处理好敏感事项和个人隐私。调研过程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敏感事项或者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回避,以免造成不良影响。三是适当控制篇幅。调研报告宜开门见山、摆出材料、讲清观点、作出结论,做到短小精悍。四是结论应产生于调研之后。要杜绝未调研先下结论,不能背鞋找脚、先射箭再画靶。凭着主观臆造、凭空想象写出来的报告,难以令人信服,甚至会贻笑大方。五是注意时效性。调研报告所写的内容、所用的数据都是为了反映当前状况、提供决策参考,时过境迁便如明日黄花,失去参考价值,甚至误导决策,必须抓住时机、及时提交。(作者单位:中央办公厅人事局)(来源:“秘书工作”微信公众号 《秘书工作》2021年第1期)
本文转自【大众网】;近期,《下沉市场K12教育培训行业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指出,经过一年多时间,教育OMO成为行业共识,绝大多数机构都认同OMO模式是未来的主流教育模式。报告显示,95.6%的机构认同“未来的教育模式一定是OMO(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一观点,77.14%的机构想拥有推出在线课的能力。2020年初,疫情突袭,众多教培机构都经历了长达半年多的停课时间。今年1月,随着气温下降,北方疫情引发小风波,部分地区校外培训机构停课。此次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春节过后,各地陆续出台复课通知,2月底、3月初各地教培机构开始有序复课。与此同时,机构转在线的方式从疫情初期的借助直播平台逐渐过渡到与第三方教学解决方案平台合作为主。2020年疫情爆发后,直播工具类软件,如钉钉等成为教培机构转线上的主要方式。但在2021年,86.57%的机构选择与能够提供全套在线教学解决方案的平台进行合作。OMO仍是主流选择,超七成机构希望拥有在线能力。对于机构来说,一方面,OMO模式能够让机构自如应对不确定性极大的疫情,赋予机构在疫情危机来临时以极低的流失率转线上的能力;另一方面,OMO模式能够帮助机构拓宽影响范围和招生边界,提高机构的教研、教学、辅导、管理及营销五大层面的在线化能力,加速机构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抓紧建设线上能力成为机构的头号任务,未来,是否拥有被家长认可的线上能力也将成为影响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家长对机构在疫情期间上在线课的接受度较去年有明显提升。报告显示,2021年家长选择“线上课为主,先下课为辅”和“只想上线上课”的比例为68%,超过去年的17%。但是,相比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3-6线城市)在线渗透率可提高空间仍然巨大。需注意的是,下沉市场家长对课外辅导机构的了解和信任更依赖于亲朋好友推荐,他们更看重辅导机构的学习效果。报告显示,78.26%的家长从亲朋好友推荐了解课外辅导机构。目前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依然不均衡,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当地学生存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诉求,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2020年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在线教育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下沉市场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少在线教育平台把目光由原来的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掘金下沉市场。近年来头部在线教育企业和传统教育巨头等通过多元获客方式抢占下沉市场。春晚、热门综艺、影视剧等都深受在线教育广告投放的青睐,甚至还展开明星资源的争夺。此外,教育机构也积极向互联网、电商行业学习获客经验,探索流量投放、社群、地推、体验店等渠道获客。据统计,2020年暑期教育行业营销烧钱的资金达到了60亿,是上年同期的两倍。面对在线教育机构和传统教育巨头们的攻城略地,下沉市场的中小培训机构也在艰难地抵御外来侵略。为提升运营效率、教学质量和服务,他们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工具和产品武装自己,打造护城河。以K12教育供给平台爱学习教育合作校陕西商洛乐思教育为例,借助爱学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乐思教育从一个普通的培训班向专业的辅导机构转型,从40人次增长到现在的1500人次,机构的运转也更加高效稳固。据了解,爱学习教育自2016年开始抢先布局,并已成功探索出“爱学习新面授”、“爱学习AI好课”、“爱学习3阶课”等创新OMO产品,能够为中小机构提供成熟的在线化产品与技术支持,帮助机构转型OMO教育。并针对线下K12机构在教研、教学、辅导、管理与营销五个在线化能力的缺失,爱学习为中小教培机构提供从产品、技术到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在K12在线教育日渐成熟的产业链中,以教师角色的分工化表现最为明显。主讲与辅导职能的分离,创造出全新的职业——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为学习效果服务的“辅导老师”最早出现在线下双师课堂这种OMO教学模式中。2019年,在线大班课“暑期大战”期间,在线学习服务师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在线大班课“低价转正价”的关键因素。随着K12在线大班课的扩张和下沉,在线学习服务师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一场“在线学习服务师”争夺战不可避免。各大机构早已提前布局,纷纷建立辅导老师培训基地,通过标准化培养高质量的辅导老师,提升教学服务。公开资料显示,武汉、长沙、成都等毕业生生源较多、高校密集的中西部二三线城市成为教育机构优先选择的在线学习服务师基地。既满足了K12教育品牌本地化、下沉化的趋势,又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基地的建立让追求离家近、生活舒适度高、在本地有竞争力的薪资的就业人群有了新的选择,也令企业可以从中筛选更符合职业需求的劳动力。K12教育品牌下沉趋势的持续,“区域网校模式”将成为下一条细分赛道。无论K12教育品牌采用OMO或是在线教育模式进行下沉,都需要在线学习服务师能够依靠本地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运营……实现差异化竞争。爱学习教育认为,未来,在线学习服务师必然会成为一种标准化与个性化并重的新职业。对于2021年下沉市场教育行业发展形势,爱学习预测:预测一:OMO模式已经成为各类教培机构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实现业务下沉、扩张,或是应对突发情况,OMO模式都能保证机构进退有据。因此区域教培市场中,各细分赛道,无论是学科培训类、托管类、素质教育类机构,都陆续试水双师模式,双师模式或将迎来一轮集中爆发期。预测二:下沉市场K12机构防疫常态化,线上+线下有备无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不少线下教培机构除了正常上线下课,也会提前做好疫情来袭转线上课的准备。调研数据显示,3-6线城市中,约有72%的机构校长在今年疫情前,就已做好随时转线上的准备。预测三:近年来,教培行业各类规范化政策的出台,如对资质、场地、师资等硬性要求,让小机构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加之受疫情影响,许多大中机构也遭重创,学员和口碑加速向龙头机构聚拢,区域市场市场集中趋势明显。目前,区域市场的头部玩家都启动了自己的OMO计划,在现有的全国性教培品牌与本地龙头品牌多强角力的情况下,中型机构仍有可能冲出借助OMO模式东风起飞的“白马”。
随着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逐步加大,旺苍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有长足进展。全县完成“三通两平台”、教育城域网、校园安防明厨亮灶、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办公电脑、视频会议、录播教室、学校网络升级、部分创客机器人教室、教育局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及相关软件系统的建设。但完成相关基础建设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个阶段,巨额的经费投入之后,这些设备、软件系统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多大的效益?运用到了何种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情况究竟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如何?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进行了一次全县性的教育信息化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全县中小学教师,调研形式包括电子问卷、随机走访、上报信息等。调研统计为我们大致描绘出旺苍县教育信息化现状。一、教育信息化的认知现状(一)教育信息化深入人心局机关干部、校长、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越来积极,信息化建设理念初见成效。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从教育局干部、学校校长、学校中层干部、教师,到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普遍呈积极态度。大家已不再质疑是否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是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足以说明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每个学校都配有信息化处主任,专门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90%以上的教师能够使用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工作,9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学习很有帮助。上述数据说明,校长、学校中层、教师、学生这些关键角色都对信息化抱有积极的态度,并且从信息化中获益。(二)教育信息化效益仍需提升调查显示,在教育管理中,各股室的相关数据有时多头、重复统计,没做到让数据跑路,对教育管理的工作量没做到 “减法”作用,各系统模块功能有待发挥更大效益,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另外,教师每周使用计算机在10 小时以上的占95%,而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占60%。从使用的方式看,前三项分别是“网上查找教学资源”“制作ppt”和“自己制作课件”。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已经能够较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促进教学,能够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学。但是目前主要的方式仍然是查找资源、制作课件(主要是PPT),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师教研,快速成长”等综合性利用仍然比较少。(三)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学校和教师都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对培训的需求依然很强烈,因为目前的培训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这种高层次的培训,学校自身往往是无法提供的。针对此问题,将结合我县创建为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样板县的契机,认真组织2.0提升培训,做到教师人人过关,各校整体推进,完成省市的培训任务,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四)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依然存在虽然我县教学信息化总体规划是将全县当成一所大规模学校来建设,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这样将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所有硬件环境和软件系统各学校都是统一标准,有利于我县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这主要表现在本身硬件和软件都差不多的学校,但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也越高。教育信息化,不只体现在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信息化上,更重要的是校长和全校教师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面信息化,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手段和软件系统,最终实现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目标上,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对学校而言,在信息化发展中,一个根本的误区就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重有而轻用,重单位个体的技术更新,轻整个教学的网络化互动,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没抓在根本上。(五)经费不足制约教育信息化建设随着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本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从调查来看,“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设备”(70%)也被认为是学校教学信息化发展中最大的障碍之一。部分设备老化,已经濒临报废,但还在继续使用。先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第二步才是推动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流程,我县还有很多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需要建设。所以经费短缺和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跟不上教师的需求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智慧课堂班、创客空间、机器人编程建设等。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避免的误区1.多媒体的误区是教育信息化以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能够从各个角度充分调动人的感官,提高人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对多媒体产生了盲目的偏爱,认为只要是多媒体的就是先进。但多媒体有时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反而对人的大脑会产生先入为主屏障,使技术和教育之间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这个误区,需要我们多加注意。2.信息化教育的误区是存在重管理而轻教学的现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软件,软件的核心是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学校信息化管理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但信息化设备在课堂上却没能留下最重的痕迹,而仅满足于管理技术的超前。在“三个课堂建设”上,重“联网”而轻“内容”的做法也需要及时得到改变。由于上述认识上的误区而带来的投入方面的误区,使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配置越好、数量越多、投入越大就说明教育信息化程度越高,结果盲目攀比,无形中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是我们需要极力避免的。三、教育信息化的“三个层次”有位专家说过,70%的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畅,理解有误造成的。通过调研,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提高沟通理解的效率。针对教育信息化,我们梳理出“三个层次”,以为教育信息化后续工作的推进提供一定指导。第一个层次,“展示”为主,表现为“单向”。可以是传统的黑板、小黑板,也可以是信息化初期的幻灯机,再到后来的投影,主要是展示给学生看,从无声到有声,从图片到视频,但都是“单向”的,给学生看,给学生“灌”。这绝大多数时候要靠我们教师优秀个人能力、好的素材去吸引学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表现特点是教学资源都是教师在用。第二个层次,“交互”为主,表现为“互动”。“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交互式一体机”等,要求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互动”,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互动,与及时评价相结合,给学生及时反馈,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表现特点是教学资源是教师和学生都在用。第三个层次,“评价”为主,表现为“精准”。“智慧课堂班”“苏格拉底系统”通过“一生一平板”或“一生一反馈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系统精准评价,学生自我巩固,再评价等模式,不断推动学生成长。总的来说,县教育信息化处在向第二层次推进的过程中。下一步,将加强对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新工作方式的研究。加强对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师培训、教学模式等工作的研究和推进。【来源:广元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蓝鲸教育3月23日讯,日前,爱学习教育发布《下沉市场K12教育培训行业调研报告》。报告指出,经过一年多时间,教育OMO成为行业共识,绝大多数机构都认同OMO模式是未来的主流教育模式。报告显示,95.6%的机构认同“未来的教育模式一定是OMO(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一观点,77.14%的机构想拥有推出在线课的能力。更倾向与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平台合作今年1月,部分地区校外培训机构停课。春节过后,各地陆续出台复课通知,2月底、3月初各地教培机构开始有序复课。与此同时,机构转在线的方式从疫情初期的借助直播平台逐渐过渡到与第三方教学解决方案平台合作为主。2020年疫情出现后,直播工具类软件,如钉钉等成为教培机构转线上的主要方式。但在2021年,86.57%的机构选择与能够提供全套在线教学解决方案的平台进行合作。OMO仍是主流选择,超七成机构希望拥有在线能力。对于机构来说,一方面,OMO模式能够让机构相对从容地应对疫情,赋予机构以极低的流失率转线上的能力;另一方面,OMO模式能够帮助机构拓宽影响范围和招生边界,提高机构的教研、教学、辅导、管理及营销五大层面的在线化能力,加速机构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抓紧建设线上能力成为机构的头号任务,未来,是否拥有被家长认可的线上能力也将成为影响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家长对机构在疫情期间安排在线课的接受度较去年有明显提升。报告显示,2021年家长选择“线上课为主,线下课为辅”和“只想上线上课”的比例为68%,超过去年的17%。但是,相比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3-6线城市)在线渗透率可提高空间仍然巨大。需注意的是,下沉市场家长对课外辅导机构的了解和信任更依赖于亲朋好友推荐,他们更看重辅导机构的学习效果。报告显示,78.26%的家长从亲朋好友的推荐了解课外辅导机构。深挖增量市场目前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依然不均衡,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当地学生存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诉求,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2020年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在线教育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下沉市场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少在线教育平台把目光由原来的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掘金下沉市场。近年来头部在线教育企业和传统教育巨头等通过多元获客方式抢占下沉市场。春晚、热门综艺、影视剧等都深受在线教育广告投放的青睐,甚至还展开明星资源的争夺。此外,教育机构也积极向互联网、电商行业学习获客经验,探索流量投放、社群、地推、体验店等渠道获客。据统计,2020年暑期教育行业营销烧钱的资金达到了60亿,是上年同期的两倍。面对在线教育机构和传统教育巨头们的攻城略地,下沉市场的中小培训机构也在艰难地抵御外来侵略。为提升运营效率、教学质量和服务,他们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工具和产品武装自己,打造护城河。打响在线学习服务师争夺战在K12在线教育日渐成熟的产业链中,以教师角色的分工化表现最为明显。主讲与辅导职能的分离,创造出全新的职业——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为学习效果服务的“辅导老师”最早出现在线下双师课堂这种OMO教学模式中。2019年,在线大班课“暑期大战”期间,在线学习服务师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在线大班课“低价转正价”的关键因素。随着K12在线大班课的扩张和下沉,在线学习服务师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一场“在线学习服务师”争夺战不可避免。各大机构早已提前布局,纷纷建立辅导老师培训基地,通过标准化培养高质量的辅导老师,提升教学服务。公开资料显示,武汉、长沙、成都等毕业生生源较多、高校密集的中西部二三线城市成为教育机构优先选择的在线学习服务师基地。既满足了K12教育品牌本地化、下沉化的趋势,又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基地的建立让追求离家近、生活舒适度高、在本地有竞争力的薪资的就业人群有了新的选择,也令企业可以从中筛选更符合职业需求的劳动力。K12教育品牌下沉趋势的持续,“区域网校模式”将成为下一条细分赛道。无论K12教育品牌采用OMO或是在线教育模式进行下沉,都需要在线学习服务师能够依靠本地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运营……实现差异化竞争。爱学习教育认为,未来,在线学习服务师必然会成为一种标准化与个性化并重的新职业。双师模式或将迎来爆发期对于2021年下沉市场教育行业发展形势,有以下三点预测:预测一:OMO模式已经成为各类教培机构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实现业务下沉、扩张,或是应对突发情况,OMO模式都能保证机构进退有据。因此区域教培市场中,各细分赛道,无论是学科培训类、托管类、素质教育类机构,都陆续试水双师模式,双师模式或将迎来一轮集中爆发期。预测二:下沉市场K12机构防疫常态化,线上+线下有备无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不少线下教培机构除了正常上线下课,也会提前做好转线上课的准备。调研数据显示,3-6线城市中,约有72%的机构校长在今年疫情前,就已做好随时转线上的准备。预测三:近年来,教培行业各类规范化政策的出台,如对资质、场地、师资等硬性要求,让小机构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加之受疫情影响,许多大中机构也遭重创,学员和口碑加速向龙头机构聚拢,区域市场集中趋势明显。目前,区域市场的头部玩家都启动了自己的OMO计划,在现有的全国性教培品牌与本地龙头品牌多强角力的情况下,中型机构仍有可能冲出借助OMO模式东风起飞的“白马”。〖 蓝鲸财经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3月19日,K12教育供给平台爱学习教育发布《下沉市场K12教育培训行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经过一年多时间,教育OMO成为行业共识,绝大多数机构都认同OMO模式是未来的主流教育模式。有95.6%的机构认同“未来的教育模式一定是OMO(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一观点,77.14%的机构想拥有推出在线课的能力。此前,教育机构已经经历了多轮来自疫情带来的线下停课挑战,向线上迁徙成为行业多数企业选择。在转型线上过程中,机构从疫情初期借助直播平台,至目前已逐渐过渡到与第三方教学解决方案平台合作为主。“报告”指出,2020年疫情爆发后,直播工具类软件,如钉钉等成为教培机构转线上的主要方式。但在2021年,86.57%的机构开始逐渐选择与能够提供全套在线教学解决方案的平台进行合作。OMO仍是主流选择。根据“报告”显示,超七成机构希望拥有在线能力。对于机构来说,一方面,OMO模式能够让机构自如应对不确定性极大的疫情,赋予机构在疫情危机来临时以极低的流失率转线上的能力;另一方面,OMO模式能够帮助机构拓宽影响范围和招生边界,提高机构的教研、教学、辅导、管理及营销五大层面的在线化能力,加速机构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抓紧建设线上能力成为机构的头号任务,未来,是否拥有被家长认可的线上能力也将成为影响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比去年,家长对在线课程的接受度有了明显提升。“报告”指出,2021年家长选择“线上课为主,线下课为辅”和“只想上线上课”的比例为68%,超过去年的17%。但是,相比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3-6线城市)在线渗透率可提高空间仍然巨大。由于下沉市场家长对课外辅导机构的了解和信任更依赖于亲朋好友推荐,更看重辅导机构的学习效果。因此,78.26%的家长从亲朋好友推荐了解课外辅导机构。去年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下沉市场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少在线教育平台把目光由原来的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掘金下沉市场。如何快速占据下沉市场?头部在线教育企业和传统教育巨头正在通过多元获客方式攻城略地。春晚、热门综艺、影视剧等深受在线教育广告投放的青睐,甚至还展开明星资源的争夺。此外,教育机构也积极向互联网、电商行业学习获客经验,探索流量投放、社群、地推、体验店等渠道获客。面对这些在线教育机构和传统教育巨头们进击的步伐,下沉市场的中小培训机构也在艰难地抵御外来侵略。为提升运营效率、教学质量和服务,他们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工具和产品武装自己,打造护城河。在K12在线教育日渐成熟的产业链中,以教师角色的分工化表现最为明显。主讲与辅导职能的分离,创造出全新的职业——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为学习效果服务的“辅导老师”最早出现在线下双师课堂这种OMO教学模式中。2019年,在线大班课“暑期大战”期间,在线学习服务师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在线大班课“低价转正价”的关键因素。随着K12在线大班课的扩张和下沉,在线学习服务师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一场“在线学习服务师”争夺战不可避免。各大机构早已提前布局,纷纷建立辅导老师培训基地,通过标准化培养高质量的辅导老师,提升教学服务。公开资料显示,武汉、长沙、成都等毕业生生源较多、高校密集的中西部二三线城市成为教育机构优先选择的在线学习服务师基地。既满足了K12教育品牌本地化、下沉化的趋势,又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基地的建立让追求离家近、生活舒适度高、在本地有竞争力的薪资的就业人群有了新的选择,也令企业可以从中筛选更符合职业需求的劳动力。K12教育品牌下沉趋势的持续,“区域网校模式”将成为下一条细分赛道。但“报告”也提示:无论K12教育品牌采用OMO或是在线教育模式进行下沉,都需要在线学习服务师能够依靠本地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运营……实现差异化竞争。因此爱学习方面认为:“未来,在线学习服务师必然会成为一种标准化与个性化并重的新职业。OMO模式改变区域市场格局,双师模式或将迎来爆发期。“基于此,爱学习方面预测:一、OMO模式已经成为各类教培机构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实现业务下沉、扩张,或是应对突发情况,OMO模式都能保证机构进退有据。因此区域教培市场中,各细分赛道,无论是学科培训类、托管类、素质教育类机构,都陆续试水双师模式,双师模式或将迎来一轮集中爆发期。二、下沉市场K12机构防疫常态化,线上+线下有备无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不少线下教培机构除了正常上线下课,也会提前做好疫情来袭转线上课的准备。调研数据显示,3-6线城市中,约有72%的机构校长在今年疫情前,就已做好随时转线上的准备。三、近年来,教培行业各类规范化政策的出台,如对资质、场地、师资等硬性要求,让小机构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加之受疫情影响,许多大中机构也遭重创,学员和口碑加速向龙头机构聚拢,区域市场市场集中趋势明显。目前,区域市场的头部玩家都启动了自己的OMO计划,在现有的全国性教培品牌与本地龙头品牌多强角力的情况下,中型机构仍有可能冲出借助OMO模式东风起飞的“白马”。〖 经济观察网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关于深圳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国际一流职业教育建设的调研报告近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建议我市围绕“高精尖缺”建设一批特色学院,探索职教高端发展新模式。根据报告,目前,我市共有职业院校31所,在校生12.5万人。其中,中职学校17所,在校生3.9万人;技工院校11所,在校生4.1万人;高职院校3所,在校生4.5万人。2019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2018年12月,教育部批准设立目标定位为应用本科的深圳技术大学,2019年首次独立招生,录取分数居全省第九位。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不俗成绩,但现存的问题也不少。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缺乏“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纵向贯通机制,缺乏职普横向融通、产教融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制度保障。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产教融合整体深度有待提高。报告建议,加大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推动中职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推进专科层次职业学校扩大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规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招生计划一定比例用于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融入“双区”驱动战略,对接高端产业,搭建产教深度融合重大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携手世界一流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围绕集成电路等“高精尖缺”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特色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培育一流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报告还建议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建立符合技术技能人才特点的职称评审与职级晋升制度,同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来源:深圳特区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开学啦,开学啦!新的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你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近期,由来自匈牙利、德国、葡萄牙、罗马尼亚四国高校和媒体研究机构的新闻学者协作完成了一份名为《下一代记者的新技能》(New Skil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Journalists)的研究报告,本文系报告作者之一Tina Bettels Schwabbauer撰写的同名推荐文章,Tina是欧洲新闻观察机构(European Journalism Observatory)的德国网站编辑,原文于7月28日刊发于欧洲新闻观察机构网站上。下一代记者需要哪些技能?新闻教育是否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往的新闻教育研究文献大多关注英美等国,这篇文章则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欧洲其他国家新闻教育的窗口。RUC新闻坊将之编译如下,以飨读者。正文如下:数字化正在大幅改变新闻业的格局和记者的工作。新闻教育应该跟上这些变化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我们分析了德国、匈牙利、葡萄牙和罗马尼亚四国的新闻学术教育是如何教授学生掌握当今记者所需的新技能。我们将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数据新闻、协作新闻、新商业模式以及数字时代背景下记者所面临的新的伦理挑战。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四个概念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许多有趣的故事隐藏在数据集中,如果不懂编码,数据分析和统计学,这些故事就永远不会被发现。记者使用数据可以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并使政府更有效率地运作。数据新闻受到开放数据运动的支持,后者使大数据集得以公开获取。协作新闻(collaborative journalism)记者之间以及媒体组织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我们做调查性新闻的时候。协作使记者或媒体间能够集中资源和专业知识,去调查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问题——如在全国和跨国层面的政治、商业和犯罪等领域的话题。新商业模式(new business models)传统商业模式在数字媒体时代下不再起作用。为了保持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我们必须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并且改进现有的商业模式,如付费内容、小额支付和众筹等。媒体机构必须重新考虑他们的战略,那些具有运营思维的记者越来越受到欢迎。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新的伦理挑战(new ethical challenges for journalists)以往记者面临的问题在数字时代下引发出新的伦理挑战,例如虚假信息的传播。一旦速度变得比准确性更重要,重大错误发生的机率也大为提高。在这个背景下,信息验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为了确定在德国、匈牙利、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的新闻学术教育是如何教授这四个领域的,我们各选取了四个国家的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以及应用科学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我国高职院校类似——译者注)的六个新闻学项目的教学大纲作为分析样本。此外,我们还在2018年2月至5月期间对来自四个国家的25名学术新闻教育工作者和21位杰出记者进行了采访。德国 葡萄牙 匈牙利 罗马尼亚 新闻学教育现状数据新闻的课程通过我们对课程设置和采访的分析显示,这四国的大学对数据新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大多数大学多会以某种方式教授数据新闻,但并非所有学校都将数据新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授,而是将其整合到其他课程中。在葡萄牙,只有一所大学提供数据新闻课程(里斯本大学学院);而在匈牙利,有两所大学(布达佩斯城市大学和罗兰大学)。在罗马尼亚,六类新闻学项目教学大纲中有四个将数据新闻作为一门特定课程(如库扎大学)。“新闻行业的最新发展要求我们引入数据新闻课程”,新闻学教授Alexandru Lzescu说,他相信“如果记者接受过数据新闻方面的培训,那么就会多一笔资产,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工作技能”。在德国,六个新闻学项目的教学大纲都设置了数据新闻课程,但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强度和实践数量各不相同。自2014年以来,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的“科学新闻”专业学士学位课程将数据新闻作为第二学科教授。同时,科隆宏媒体应用科学大学的新闻学学士课程和汉堡大学的“新闻与传播研究”硕士课程在学科规划中,也希望在未来增加他们的数据新闻课程比例。艾希斯特英戈尔斯塔特天主教大学的新闻学士学位课程和美因茨大学的新闻硕士课程中目前还没有将数据新闻课程提上日程。新闻学教授Klaus Meier(Eichsttt)和Tanjev Schultz(Mainz)认为,只有少数学习数据新闻的学生将来能在毕业后真正靠这个专业谋生。协作新闻的课程德国、匈牙利、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的课程大纲中都没有将协作新闻作为一门特定的课程进行设置。大多学校认为,让学生为新闻合作做好准备的最简单的方法即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开展团队合作。德国新闻学教授Klaus Meier认为,团队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有很多课程和研讨会,我们强迫学生团队合作。而如果学生能够在我们的课堂团队中工作,他们就可以在之后的国际团队中工作。”葡萄牙里斯本新星大学参与了一个名为Repórteres em Construo(建筑记者)的合作项目。这个项目选拔了多所葡萄牙大学的优秀新闻学生,要求他们合力为Rádio Renascena(新生广播公司)的网站和电台节目制作调查报道。在德国、葡萄牙和罗马尼亚,一些旨在提升学生新闻写作的课程也会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新闻协作的诸多形式,并讨论具体案例。学生会了解新闻协作实施的具体办法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新商业模式的课程几乎所有四国的课程教学大纲中都设置了媒体经济学的课程。然而,新商业模式教育却依旧不是新闻教学的重点。在德国,几乎所有课程都包含了探讨新闻业未来的商业模式的话题,并让学生了解或讨论新商业模式的诸多可能。但是,汉堡大学的新闻与传播研究课程并未提供有关该主题的课程。教学负责人Michael Brüggemann表示,“我们认为新闻编辑室和出版公司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新闻专业性的问题。记者不应该担心如何为新闻业提供资金,商业模式的具体发展应该是媒体经理人需要考虑的。”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和里斯本大学自治学院明确教授商业模式课程。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开设了一门课程,帮助学生思考媒体公司的财务挑战和新的经营可能性。在匈牙利的新闻教学大纲中,新商业模式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仅布达佩斯城市大学为未来的自由撰稿人开设了一门树立个人品牌的课程。新的伦理挑战的课程德国、匈牙利、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的所有新闻课程大纲中都设置了媒体伦理的基础课程,并尝试整合诸如如何处理虚假信息等新挑战的内容。德国、葡萄牙和罗马尼亚设置了针对记者的具体的新闻伦理课程,然而在匈牙利,这方面暂且还是空白。我们采访了一位匈牙利记者,他认为,新闻伦理在新闻教育和日常工作生活中被忽视了。匈牙利门户网站Index.hu的前主编,Politis.hu的创始人Gergely Dudás强调,匈牙利的记者不认可类似新闻理事会这类问责机制的工作,他们认为处理不良新闻作风的投诉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在罗马尼亚和葡萄牙,伦理在记者的培训过程中被大为忽视。来自锡比乌卢西恩布拉加大学的新闻学教授Gabriel Hasmauchi说:“学生们向我们反馈,当他们被媒体机构录用时,常被建议忘记他们在新闻学院所学到的东西。他们会被告知自己所学毫无用途,要忘记什么是伦理”。安东尼奥新星大学的Granado教授认为,葡萄牙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很少将他们在校学到的伦理知识应用于今后所从事的记者工作中。惊人的差异研究发现,匈牙利在以上四个教育领域都较之于其他国家明显落后。匈牙利的新闻教学是一个特例,它将新闻教育纳入到了媒体和传播项目中,其高等教育机构竟没有独立开设的新闻学项目。但是,在其他三个国家中,大学也很难为四个领域全部开设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受访者强调,资源的缺乏限制了他们提供最新的技术设备和训练有素的教学人员,数据新闻领域尤其如此。由于大多数学术人员没有数据新闻经验,大学需要聘请业界的数据新闻记者担任客座讲师。然而,许多学校并没有开设这方面的独立资金。此外,另外一个阻碍课程创新的是,部分高校主管认为新闻课程并没有改造的必要性。所有四个国家的受访新闻教育工作者和记者都认为,当今的数字化已经在很多层面上对新闻业构成挑战,但批判性思维、良好的写作能力和信息核实等“旧”技能依旧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他们也强调,今天的记者必须掌握一些新技术,如数据新闻或编辑多媒体内容等。受访者强调,我们没有必要关注新闻教育的每一个趋势。教师无需将行业中的每一项新发展都纳入课程规划中,而应该关注记者本质的核心竞争力。许多受访者表示,并非所有记者都需要会编码,但重要的是要对其有所了解并能够与计算机科学家们适时开展必要的合作。往期回顾RUC新闻坊编辑团队招新啦!特别观察|互联网的“平台垄断”之恶暑假如何过得有意思?人大新闻学子有话说数据说|生还是不生?先看看育儿如何改变美国人的时间支配本期编辑:谢佳宁
新民晚报讯 (记者 鲁哲)随着学习阶段上升,兴趣班报班数量减少,辅导班数量增加,初三的“神兽”报班数量最高。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9日公布的“上海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投入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学习补差、学有余力和提前学习是辅导班报班三大主要原因。图说:按学习阶段分组的辅导班、兴趣班平均报班数量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供图(下同)这份调研报告显示,学生学业类校外辅导班的数量平均为1.35门,拓展类兴趣班的数量为1门。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普遍会减少兴趣班数量,增加辅导班数量。从学业类辅导班看,幼儿园的平均报班数量最低,为0.76门,近六成(58.9%)表示没有上任何校外辅导班。初三学生的平均报班数量最高,为1.98门,仅三成(28.8%)表示没有上任何校外辅导班。从兴趣班看,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平均报班数量最高,为1.39门;初中预备班后兴趣班数量逐步递减,初三及以上年级学生中,七成表示没有上任何兴趣班。图说:按学段分组的学生辅导班报班科目分布情况辅导班报班科目主要为英语、数学和语文,分别有68.6%、60.6%和41.8%的学生报班。分学段看,英语在各个学段均属于最主要的报班学科之一,数学报班比例随着学段上升而逐渐上升,语文报班比例则在小学阶段达到顶峰后逐渐回落。在初中阶段,自物理和化学课程开设起,这两类学科的报班比例快速增长,初三年级分别达到53.4%和28.5%的峰值,随后在高中阶段也逐渐回落。图说:按学段分组的学生兴趣班报班科目分布情况兴趣班报班科目主要为书画类、体育类、舞蹈类和乐器类,分别有49.2%、31.0%、21.9%和20.8%的学生报班。兴趣班报班比例大多遵循随着学段上升而下降的规律,书画类在高中学段明显上升,这与教育部“让书法纳入中高考评价体系”的政策相匹配。此外表演类和科学类在高中学段也有所上升,说明主持演讲能力和编程、机器人等兴趣爱好随着学段上升也更为受到重视。图说:按学段分组的学生辅导班报班主要原因家长给子女报辅导班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补差(39.2%)、学有余力(35.1%)、提前学习(29.6%)。分学段看,学习补差的占比随学段上升而上升,在高三阶段达到61.2%的峰值。提前学习的占比则在幼儿园和高一高二两个学段较高,分别为47.6%和36.7%,表明学龄前儿童即将上学和高中生即将升高三备战高考是家长希望为孩子打好学习基础的两个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