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10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有关情况。今天的嘉宾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先生,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女士。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32.2万人。毕业生看过来!硕士研究生招生比去年增加18.9万人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①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比去年增加18.9万人;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②鼓励入伍参军;③教育部门将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前期我们预测全国可能会扩招5%,也就是4-5万的招生人数,现在扩招18.9万人!这个比例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般来说,扩招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降低国家线,二是提高复试率。国家线降低与否我们目前不能确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复试率来增加上岸的机会,所以小伙伴们,复试赶快搞起来!小编对此表示个人看法:重点方向和非重点方向都会增加,只是增加比例不同,这对压线考生和调剂考生应该是有利的消息。针对性援助湖北高校和湖北籍毕业生教育部副部长也表示:今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可适当延长时间,特别是对湖北籍学生返校后再完成论文的,学术审核、学位审核可以再晚一点。教育部将在特色岗位计划、中央基层项目、研究生及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等方面给予湖北高校及湖北籍学生更多倾斜。对此其他省份的孩子也纷纷表示了他们的难处:小编又不禁发起感叹,这届孩子太难了。对于考研扩招,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逐渐的从精英化向普及化转变,所以学历学位等一些名词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乐于津津乐道的一些话题。但在日常生活中,小编也发现,其实对于这些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名词,大家了解的并不算特别准确,比较典型的就比如研究生和硕士、学历学位等等。所以今天小编,也借此机会写一篇关于这些专业名词的文章,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这些名词。第一组名词就是学历和学位的区别,学历简单来说就是学习的经历,指的是学习的阶段或者说是接受教育的阶段,比如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等等,是不分专业的。但学位是指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等级,它不是一个学习的阶段,而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授予学位,是分专业的。就比如你完成了本科阶段的教育,可能会授予你一个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学士学位。获得学位是要求一定成绩的,但是学历只要是你经过了这个过程都有学历。第二组名词是研究生、博士和硕士,实际上,由于过去的研究生比较少,所以大家所接触到的研究生一般都是硕士研究生,所以很多人就把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划等号,认为研究生就是指的硕士,或者是以为研究生是硕士下面的一个学历。但是研究生并不等于硕士,因为它们一个是学历,一个是学位。研究生和本科、大专、高中一样,是一个学历,是一段学习经历,它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一般情况下,读了硕士研究生才读博士研究生。博士、硕士指的是学位,去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阶段就叫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你的成绩达标了,能够获得博士学位了,你就可以被称为是博士了。所以最高的学历实际上是研究生,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另外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博士后是,最高学历或者是最高学位,实际上,博士后并不是学历或者是学位,它只是一个博士的工作、学习经历,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高校官方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月17日,一则“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消息在网友中引起广泛关注,很有网友表示,“自己当教师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难道以前就不能考取教师资格证当老师吗?新的规定会带来哪些影响?以后当教师是不是更加容易了?这些都是网友和考生关注的话题。其实,我国教师职业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需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够上岗,但是各教学单位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应聘者要有教师资格证,由此,拥有教师资格证成了默认的标准。以前,师范类学生毕业时就能拿到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生及社会人员如果想考教师资格证,要考核通过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根据教育部部署,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还增设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当教师的门槛。据教育部统计,在前两年试点中,共组织4次全国性考试,6省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人,通过率27.5%。试点前,各试点省考试通过率一般在70%以上。在严格教师准入的基础上,即使是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也难保一次性通过,这样势必影响到师范生就业,有时无奈转其它岗位;而另一方面,对教师人才需求日趋增大,但教师的供给人数相对不足,特别是今年遭遇疫情形势下,无非保障到现场面试,只能采取“先当老师再考证”的方式。同样,在我国施行20多年的教育硕士毕业生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向往当教师却难以实现梦想,部分实际情况并不是他们达不到教师的水准,而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作为一项国家考试,必然有其通过率等特殊的要求。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共有有41所院校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每年培养数万名教育类人才。全日制教育硕士从2010年开始全国统考,经过1年半的系统学习后,毕业颁发学位证和学历证,当他们同样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应该是基目前对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及这两类人才在经过师范院校的系统学习后,完全有条件符合教师条件。同时,对师范院校来说,也会进一步把严教师的“进口关”和“出口关”,毕竟,将“建立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过,可以预计的是,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在2020年考研人数突破340万之后,明年的考研人数或将再创新高,而教育类硕士将是重要的选项,因“既考取了教育硕士,又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何乐而不为呢?#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免教师资格认证#
众所周知,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学历的提升也将成为大家未来发展的必要选择,在当今知识信息主导的社会下,本科学历已经不再吃香,每年的本科毕业生的人数都在增加,这也是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逐年递升的重要原因。现在很多人都选择考研这一条路,觉得考研是继高考之后的第二个人生转折点。一部分的人是因为就业的问题,研究生的学历还是很有含金量的,不仅是以后工作的敲门砖,也是升职加薪的一个标准。也有一部分的人选择考研是因为想要精进学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想要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近几年,考研的上岸难度越来越大。并且,就算是考研成功上岸了,并不代表就可以一帆风顺,也需要付出持续性的努力才能顺利毕业。说到研究生毕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当属毕业论文。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要求无疑是提升了一个档次,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就意味着学术论文的质量是比较高的。这一点也让很多研究生感到头疼,只能硬着头皮写。有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浑浑噩噩度过,但又为了能够顺利毕业,不禁动起了歪心思,有的学生会向出版商有偿获取版面,有的会找有偿替写。但是以这样方式输出的论文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会败坏学术风气。其实过分地要求学术论文所达标准,反而违背了研究生教育的初衷。面临这些问题,教育部也及时发布了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相关表明,毕业标准不再以论文为重。这也就意味着学校方需要对研究生的评价趋向于多元化,希望学校不能仅以学术期刊为评论学生学术水平的标准,应该多方位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虽然研究生能否毕业不再跟学术期刊挂钩,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可以放纵自我,松懈对自己的管束。既然选择了研究生这一条路,就应该对自我有着严格的要求,才能达到合格的研究生人才的标准。小编有话说所以人生就是这样,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不能自甘堕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大家对于“注意,研究生教育或将迎来重大变革!”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在职备考双证研究生,你关心的教育硕士的就业前景众所周知,文科类毕业生(如文、史、哲专业)的就业问题严峻依然是不容小觑的事实。由于社会对这类管理人才的需求有限,而且此类学科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不强、替代性比较大,所以为这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常受到一定限制,教育专业就属于他们其中之一。所以关于文科类的学生如何选择就业方向,以及是否要继续深造成了一个难题,接下来必尚考研会针对文史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应该如何就业?这个专业发展前景如何?给大家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和总结。普通高校是学习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主要去向,但现在高校工作人员基本学历必须是硕士,大量硕士人才的产生,以及这类岗位有限的需求,导致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好一点的高校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去高校就业的考生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此外,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多学一些社会其他方面的技术,向教师、行政助理、文秘等工作人员岗位发展。随着我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教师岗位工作待遇的不断优化提高,教育学专业技术正在逐渐开始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在人们对于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原理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相当重要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育行业。教育硕士的就业方向(主要从事的岗位):基础教育、综合文科教师、高等教育、人文教育、办公室、秘书、专业技术、政府机关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接下来就给大家再深入介绍一下。(1)普通高校就目前现状而言,硕士研究生进入大学工作越来越困难,所以想要参加这些领域的研究生想要进入大学,除了攻读教育硕士外,还要准备攻读博士学位。(2)中小学校随着中小学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尤其缺乏教育人才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强的人,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职业本身的改革是相对稳定的,越来越多教育专业的毕业硕士生进入中小学校教书,在中小学当教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3)出版社、报社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发展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中国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可以从事职业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研究工作。(4)政府工作单位还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中国教育行政管理单位,但这类岗位属于公务员性质,对于教育类的应聘者需求量也少,所以这条路是相当难走,想当公务员的同学们可以更加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活动准备,因为这类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你的未来你做主,更多发展方向,等待同学们自己摸索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 私信:考研
【教育类硕士毕业生等将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国务院常务会议8月17日召开,会议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由院校考核教学能力。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这也是在变相鼓励师范生考研,大环境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单单本科毕业,好的工作确实竞争激烈。意向考教育类硕士和以后从事教师行业的同学,在读研期间教师资格证免认证,会少很多压力,多一些时间在科研和教学实践方面。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教育部网站截图《规定》明确,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命题工作规范管理,积极深化分类考试改革。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强调,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还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来源:教育部网站编辑:豆豆
都说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在当今这个角逐异常激烈的时代,追求高学历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毕业后选择考研来提升本科学历的人也比比皆是。据统计,2021年考研人数为377万,比起2020年增长了36万人,考研失败率更是高达70%。这也意味着,如果不够努力,比起成功上岸,当陪跑员的几率可能会更大。即使初试高分,如果复试表现不佳,上岸依然可望而不可即。哪怕足够幸运和勤奋,成为成功上岸的研究生,想要顺利毕业也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投身本专业领域的研究。研究生教育将有大变革?相关部门作出回应,有人欢喜有人忧众所周知,就像大学生毕业需要写毕业论文一样,研究生想要毕业,在学刊上发表论文也必不可少。一些研究生甚至因写不好论文而延毕,像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因此,很多研究生为了顺利毕业,会采用一些“旁门左道”来达成目的。比如总是围着导师转,无论是不是学习方面的事情,都会帮导师处理。或者直接花钱买期刊版面之类。这些不正当的方式不仅会影响教育公平,而且会干扰学术风气。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也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和规定,以保证研究生学位的公平性与纯洁性。其中,规定高校不得以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作为判定学生是否能取得学位的唯一标准。这一消息意味着,研究生能否毕业不再仅仅以发表论文为唯一依据。学校将综合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知识储备做出判断,这样一来,浑水摸鱼的学生也很难再“滥竽充数”,在一定程度上肃清风气。同时,对广大研究生来说,这也意味着毕业压力将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很多学生对于这则消息也是喜出望外,拍手叫好。当然,这一消息也并不意味着毕业论文就不再重要,而是强调要分清主次,关键在于提升自我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如果学生实力不够,即使发表论文也难以毕业。而且,相关部门也表示,对于毕业论文的审查工作也会加大力度,一旦发现学术造假和抄袭现象,将进行严肃处理。因此,想要走“捷径”的研究生也难免感到忧心。总而言之,虽然发表论文不再是学生毕业的唯一标准,但作为一名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术能力还是不能松懈的。毕竟大多数人当初为了得到它,也曾秉烛夜读,而或闻鸡起舞,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如今,考研成为十分热门的选择,竞争自然也越发激烈。那么,如果想要成功上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考研成功上岸,需要注意些什么?1.选择大于努力考研和高考不同,你是自由的,也是受限的。自由在于无人催促,考不考完全是个人选择。受限在于无论你想去哪里,终点都有且只有一个。也就是说,由于各大高校的标准不同,即使是同一专业,参考书目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选择你真正想考的学校与专业,需要多方面考虑。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衡量自己的能力与理想院校要求之间的差距,以及愿意为之付出的努力。其次,院校的招录比,专业排名以及复试程序等都需要认真了解。2.找寻真正的目的虽然考研人数逐年递增,但其中真正明确自己考研目的的人其实并不多。有些人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有些人是出于从众心理,有些人是除了读书不知道该干什么。这些不明确考研目标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废,沦为陪跑。因此,在选择考研之前,不妨先扪心自问,为什么考研?愿意为之付出多少?以及能否承受失败的代价?如果不能,该如何尽力避免这一情况?找到自己的答案,以此为基础做出最终的选择。在这里提醒大家,道路千万条,从心第一条,考研有风险,报名需谨慎。在人生的选择上,不要跟风,要找到自己的路,哪怕没几个人走。若无人同行,不妨自得其乐。关于这一话题,您有何意见和看法?欢迎和大家讨论和分享。(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里是素儿学姐,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教育知识想要了解更多教育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国务院常务会议8月17日召开,会议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由院校考核教学能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就在2月28日十点,国务院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有关情况。这场新闻发布会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32.2万人,这对于广大考研党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只有国务院就已经确定了要扩大研究生招生,但是如今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重磅公布扩招名额时,让很多擦线的考研党们顿时看见了希望,看见了命运之门的再一次开启。在这次研究生扩招中,重点面向的地区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我们都知道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领地,近些年来,东北地区GDP增长速度缓慢,经济放缓,极其需要一些高等人才为东北的发展出自己的绵薄之力。除了东北地区,重点也向中西部地区进行倾斜,中西部的崛起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在科技应用以及科研方面,中西部地区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发展。如今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这些人才的增加势必会为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之力。那么这次的扩招主要会投放到哪些专业呢?研究生人才的投向,势必会投放于国家和民生紧需的领域,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对于专升本的增量来看,将会投向于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主要向这些学校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除了研究生规模的扩招和专升本数量的增加,还有一个福利,那就是针对于毕业生的福利,近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874万人,再加上今年的特殊情况,很多毕业生反映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而教育部将这些学子们摆在了首要位置,尽自己最大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为学子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加大对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招录。加大政策倾斜,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各类项目,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为保障,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这是国家对毕业生的福利,也是在危难时刻国家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教育部在今天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创造条件,让广大毕业生不见面也可进行面试,也可进行签约认定,对于毕业生们的就业措施给予支持。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使得广大考研党们欣喜,使得广大专科生们有了新的选择,使得广大毕业生有了就业保障,有了新的渠道,使得家长和孩子们不再为了就业和上学的事情忧心忡忡,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伸出了橄榄枝,那么有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接住橄榄枝,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所以有条件的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准备,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以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面对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