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斥资800万!教育部将抽检6000篇博士论文,谁不淡定了?丹心谱

斥资800万!教育部将抽检6000篇博士论文,谁不淡定了?

4月2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公布了《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预算》中透露,2019年教育部拟抽检博士学位论文约6000篇(不含军队系统),抽检比例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学位数的10%左右。800万抽检6000篇论文根据《预算》,教育部2019年学位论文抽检预算为800万元,全部用于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博士学位论文抽检通讯评议,主要包括专家评审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提出,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其中,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比例为上一学年全国授予博士学位人数的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比例为上一学年全国授予硕士学位人数的5%左右。博士学位论文抽检项目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委托国家图书馆调取学位论文,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学位论文进行通讯评议。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实施。2010年起,教育部正式开展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抽检比例逐年提高,至2014年已达到10%左右的要求。博士抽检工作已实施多年,整体比较成熟。具体来说,2019年拟抽检的每篇博士学位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议,如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专家进行复评。网友热议:感谢翟天临消息一出,很多网友不淡定了。有感谢翟天临的有调侃看谁是假悟空的还有看了内心惶恐不安的大部分网友则强烈表示:坚决支持!净化学术环境!不过也有心疼钱和觉得花得值的网友“吵”了起来论文抽检预算能不能省下来?事实上,教育部抽检学术论文并非新举措,不仅《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早有规定,《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也将抽检学问论文、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列入其中。之所以近日再度成为新闻焦点,当与近来“翟天临论文造假”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屡屡曝光相关。看到这个消息,估计很多刚刚或即将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将更加不淡定。随着毕业论文盲审制度的建立和大面积推行,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冲破本领域学者挑剔的目光,回答好答辩专家的百般诘问,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以博士为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2012年的时候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从年限上来看,三年博士最长八年毕不了业。不可否认的是,在已经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硕士博士中,有些论文不仅质量差,而且涉嫌学术不端。有的花钱找他人代写、有的剽窃他人成果、有的伪造相关数据……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未公开发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究竟为何会被剽窃”事件,4月2日终于有了结论。湖南大学确认刘梦洁的硕士学位论文存在抄袭现象,构成学术不端行为。刘的硕士学位被撤销,其导师也被给予警告处分,丧失了导师资格。不少造假论文能够通过,有学生的责任,确实也是导师的不负责任,同时,学校的“默许”也难辞其咎。刘梦洁事件虽不是抽检发现,但足以证明抽检的必要性。同时也在释放一个信号,不是侥幸通过答辩、拿到学位证书,对掺假行为就既往不咎了,只要论文存在严重问题、性质恶劣,学位授予单位就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注销学位证书。研究能力、学术水平或有高低,但学术道德对每个人的要求都始终如一,培养的是硕士博士,不是文抄公。对学位论文造假者,必须来真的。杜绝造假论文,抽检只是事后的监督,况且抽检的比例还很小,高校和导师更应该把好硕博论文第一关。根据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今年学位论文抽检预算为800万元。如果学生、导师和高校层层把关,每一篇论文都过硬,把教育部这笔抽检预算省下来,岂不是更好。你怎么看?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北京晚报(作者:贾亮)、教育部官网、人民网、网友评论监制:王然编辑:姜晶晶、洪园园

斗牛牛

教育部:博士、硕士论文将实行抽检

教育部22日发布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推进学前普惠教育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等34项重点。在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方面,教育部提出,深入开展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调查研究,分类推出评价改革相关举措,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一流”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进一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规范科研评价结果使用,进一步改革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制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将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研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等。为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教育部将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教育部提出,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继续开展中西部教育发展监测评估。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稳妥推进专业评估,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来源:新华网

麻疯女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20万字博士论文背后,是3个教育孩子的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丛博士的毕业论文,通过研究1012对未婚情侣进,得出三大结论:送礼应该怎么送?收礼应该怎么收?商家的节日营销应该怎么做?这论文的确是没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意义,但却跟教育孩子有关。聪明爸妈学会这三招,教育孩子成就感满满。一、语言是一门艺术《情侣关系中礼物形象一致性的前因及其对礼物收送体验的影响研究》这个论文题目你看完后需要多久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呢?反正我是认真琢磨了几分钟才想明白他要表达什么。众多结论之中,有一个是送礼的策略,简单说就是不熟时要送对方喜欢的东西,熟悉后可以随便送礼物。这个道理似乎不看论文,自己也能琢磨个差不多。很多网友说这样的论文没有丝毫的实际价值,就像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我却从当中体会到一丝不一样的感觉。比如说论文似乎刻意在建造语言之墙,能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的事儿,偏要用学术语言说得让人感觉很难懂。在跟孩子的日常沟通当中,我们当然要用浅白易懂的语言,这样更容易把事情说明白。但是学术性的话语却能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毕竟学术性的话语更严谨。在学习理工科的时候,严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熟练地用复杂的语言把简单的事情说得严谨,也能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事情说得清晰,那是不是有点文理贯通的意思了?哪一个爸妈不想让孩子具备这项特质呢?二、看似无用的可能有用论文的价值,一定要与用不用得上挂钩吗?这一点值得思考。但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有很多知识,其实还真没那么“接地气”,但它们也挺重要。比如对孩子的哲学启蒙和财商教育,这两点都是距离现实生活相对比较远的。哲学启蒙能够让孩子看事情看得更清楚,想事情想得更明白,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容易被人忽悠。但哲学的核心知识却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一边是“形而上”,一边是“柴米油盐”。中国的孩子脱离父母都比较晚,有很多孩子在大学期间还没有基本的财富观念,对金钱的态度是:需要了就跟父母要。所以他们对于财富不懂得珍惜,甚至频频用网络借贷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如果你想让孩子在上大学期间用自己的能力去赚取一些金钱,实现部分经济独立,并知道金钱来之不易,如果你想让孩子走向社会之后,能妥善处理自己的财富,那从小进行财商教育就有必要,但这两者之间可能相隔了十多年。三、思维是学习的基础花20万字去调查解析一种社会现象,并且试图挖掘背后的规律,这不就是基本的科研思维吗?你可以认为这20万字的论文篇幅太长,但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的孩子在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能深度挖掘问题背后的知识,这不就是一种自主学习吗?主动学习的孩子永远要比被动学习的孩子成绩好,学起来也没那么费劲。当孩子在学习上产生困扰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问题呢?这样做一举两得,一是利用他们自己的好奇心,让他们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二是延长了他们的知识链条,让他们在后期接触到更深知识的时候,容易把知识关联起来,学得不累。看似不靠谱的论文,还能提醒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我的这番解读,你觉得靠谱吗?来评论区聊聊吧。关注我,帮你带好家中神兽,助你规划锦绣前程。

其天机浅

教育部:抽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2月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已经出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现代化2035和五年实施方案,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教育发展基础1.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目标任务:健全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优化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结构,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措施:推动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加强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监测,督促落实“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推动落实完善扩大教育社会投入政策。推动各地建立拨款、资助、收费“三位一体”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加强经费监管,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使用效益。2.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目标任务: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工作措施:推动各级人民政府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发放。研制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标任务: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工作措施: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研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力争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7%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兆/秒)以上。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建立数字化资源进校园监管机制。推动“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召开中国慕课大会。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动更多高校课程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上线。系统推进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建立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教材审查机制。工作措施:研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编好审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组织开展培训,做好宣传推广。全面落实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8—2022年)。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及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中小学教材审查工作细则。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使用全覆盖。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完成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编审和14个学科非统编教材审查工作。继续编好、审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研制党的领导进教材编写指南,推荐一批相关学科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材,对中小学教材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全面体检。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和管理。研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导纲要。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研制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研究制定加强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继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5.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目标任务:推动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措施: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研制《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意见》《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目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6.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目标任务: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考核和督导评估。强化近视防控工作责任制。工作措施:研制《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和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研制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研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印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推广应用。7.大力加强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考核、评估和督导。工作措施: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8.强化家庭教育目标任务: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工作措施: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研究制定家长、学校指导手册。启动家庭教育法立法研究与家校共育共治机制实践试点。9.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目标任务:深化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措施:出台中小学招生入学2019年工作通知。制订推进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加强督查督办,加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学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三、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10.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监管体系。工作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各地出台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完善小区配套园管理、公办园生均拨款制度与收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扶持、教师配备与待遇保障、规范监管等政策制度。开展小区配套园、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发挥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引导作用。继续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推进幼儿园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研制出台县域对普及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11.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目标任务: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完善综合控辍保学机制。工作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制订完善农村学校布局规划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标准。督促各地做好全面改薄收尾工作,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薄弱学校)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健全辍学高发区重点监测制度,实施精准控辍。依托寄宿制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12.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各省(区、市)全面建立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进一步降低。工作措施: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推动中西部省份提高普及水平。制订全国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最低标准,指导各省(区、市)建立生均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部署各地制订普通高中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组织开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专项督查。13.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目标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缩小民族地区与全国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工作措施: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内涵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批援藏援疆万名名师支持计划,实施好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制订实施内地西藏班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内地民族班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培训。制订加强和改进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工作的意见。14.办好特殊教育目标任务:给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工作措施: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根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底数,落实好“一人一案”。研制《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残疾人教育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制订国家通用盲文和手语量化评测方案,修订《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等配套标准。15.坚决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措施: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聚焦最困难的深度贫困县,按“一县一策”原则制订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指导方案。加强教育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举办教育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稳步提升教育脱贫攻坚质量。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做好2018年直属高校定点扶贫考核工作。印发《教育部2019年对河北省青龙县、威县定点扶贫工作要点》。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召开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推进会,统筹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省部共建等工作,大力推进部省合建工作,引导和支持中西部高校增强“造血”功能。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继续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学生资助数据库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有效对接,全面推进困难学生精准资助。16.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语言资源科学保护目标任务: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语言资源科学保护力度。工作措施: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举办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继续开展县域普通话情况调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开展县域普通话基本普及验收工作。制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发布实施。完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拓展双边语言政策交流互鉴。四、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17.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目标任务:推动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着力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问题,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的各阶段、各环节、各方面。工作措施:深入开展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调查研究,分类推出评价改革相关举措,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一流”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进一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规范科研评价结果使用,进一步改革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制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18.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目标任务: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重点突破考试内容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措施: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要求。积极探索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积极探索在高职院校招生、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中参考使用高中综合素质档案,改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学生。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针对前期改革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加强改革条件保障和宣传引导。19.深化管理方式改革目标任务: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工作措施: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情况评估,落实高校理事会等制度。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落实《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的若干意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扩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范围。积极稳妥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制订落实中小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的文件。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研究制订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20.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目标任务:完善督导体制机制,加强督导评估队伍建设,推动督导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工作措施: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开展对省级人民政府2018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继续开展中西部教育发展监测评估。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稳妥推进专业评估,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深入发展。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21.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监督管理,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工作措施:推动各地加快出台民办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发布。22.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加强中央部门的政策联动和制度协同,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改善办学条件,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措施: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启动实施1+X证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23.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培育建设科技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落实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体育美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措施:研究制订《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展本科专业三级认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认定一批质量文化建设示范校。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典型、基层教学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等。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研究制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研制《普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深化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办高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支持和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编写高水平、原创性教材。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深入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启动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支持开展关键领域博士人才培养专项工作。制订《关于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实施高校社科管理改革创新工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上好全国最大的一堂国情思政课和创新创业课。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精准就业创业服务。落实体育美育及国防教育相关文件要求。24.办好继续教育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措施:研究制订新时代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相关政策文件。推进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指导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关工作。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总结,推动开展国家资历框架研究。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放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教育。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深入实施。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活动。办好2019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25.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目标任务:做好科学立法工作,抓好执法关键环节,全面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加强普法教育。工作措施:研究起草学前教育法(草案),推动职业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修订工作。制订《未成年学生学校保护规定》。探索依法治理“校闹”机制,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学校依法办学法律服务与保障体制,推进教育系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制资源教师建设。充分发挥各地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作用,进一步做好法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印发《关于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启动全面依法治教实践区建设。制订《教育部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研究编制规范性文件清单。26.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目标任务:探索新时代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形成以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东北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为战略重点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工作措施:编制实施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分别研究制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推动海南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方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启动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27.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目标任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国家战略优先领域。做好公派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育领域全球治理。工作措施:研究出台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有关文件,组织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学生流动、学历学位互认。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计划。继续办好“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充分发挥中外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平台作用。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修订,规范普通高中开设境外课程管理。研究出台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支持政策,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学校。抓好来华留学质量规范的落实。推动授予“双一流”高校一定外事审批权。积极推动内地与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扩大大陆与台湾教育交流合作,为港澳台青年来内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会与便利。优化孔子学院全球布局,修改完善《孔子学院章程》,加快中方院长和教师职业化进程。推进高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推动“鲁班工坊”建设。深化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全球2030年教育议程实施和世界教育规则制订。培养和推送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提师道尊严28.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目标任务:严格贯彻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深入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工作措施: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督促各地出台实施办法。研制出台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开展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奖励工作。推动创作反映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招生考试弄虚作假等违反十项准则的行为。29.深化教师管理与教师教育改革目标任务:督促各省份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师编制等管理政策。深化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各环节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研制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的意见。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政策。研制符合基层实际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引进指导意见。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制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研制出台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稳步推进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建设国家级“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选树一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典型和一批学校先进基层教学组织。遴选一批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30.营造教师安心、静心从教的环境目标任务:减少各类检查评估事项,让教师静心从教、潜心育人。工作措施:出台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的政策文件,明确地方责任,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教师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31.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目标任务:持续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教育氛围。工作措施: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要求。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政治巡视,在整改落实上发力。指导和推动直属高校党委对所属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推进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工作。规范清理直属机关检查、验收、评估、评审等工作,强化纪律要求。整治师生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32.在教育系统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目标任务:切实增强教育干部队伍执政本领,把加强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能力。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奋进之笔”中心任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培训。贯彻落实拟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司长风采项目”“处长奋进纪实档案”“厅长突破项目”“高校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把重大项目实施作为考察识别、考核评估和展示干部风采的平台。贯彻落实新时代直属机关、直属高校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33.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强化直属单位党建和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措施:把2019年作为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高校广泛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作为教育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自选动作。出台新时代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选优配强高校党政正职。研制深化直属单位综合改革的相关制度文件。会同中央组织部启动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订高校党建工作标准。继续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持续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和研究生“双百”(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活动,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直属机关党支部“对标提升计划”。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健全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的建设。制订《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着力加强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3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目标任务: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工作措施:组织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和“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组织开展高职高专马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政课和部分文科类专业课教材专项调研。推动高校按要求配齐专职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直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根。

翔太

山大因博士论文问题被教育部约谈,网友为该不该废除论文吵成一团

近日,山东大学接到教育部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的反馈,发现山大2016年9月1日-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员论文82篇中,有4篇被认定为“问题论文”。这是山东大学连续两年在教育部的抽检中被查出问题,而且篇数有所增加。于是山东大学紧急发出通知,称这一现象已严重影响学校“双一流”评价结果和办学声誉,教育部已对我校约谈,而接下来的整改也势在必行。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在自查纠中发现,在职攻读学们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的高发人员,且部分学科也成为“问题论文”的多发领域。论文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例证不足,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等各个方面。对此,山大迅速做出整改,一方面加强自查自纠自审,增加答辩汇报内容,另一方面对出现“问题论文”的导师进行暂停相关导师招生资格及扣减其招生计划和津贴等。随后,此事也在网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论,有人称,大学论文除了抄袭拼凑,走走形式流程,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基本无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不如废除论文制度。并发起“你是否支持废除大学论文”活动,此活动一发出,竟然有67%的人支持废除论文,而只有33%的人反对废除大学论文。小徐老师翻阅了一下大家的意见,发现主张废除的人,确实觉得自己的论文是抄袭拼凑来的,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毫无意义,更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对于某些大学生而言,有的连大学课程都不好好上,考试也全靠突击应付,不学无术,只求不挂科就行,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写论文注定了要抄袭拼凑。而也有学生表示有的论文写作不是自己的专业课,要想写好就得老老实查文献看教材,但要想融汇贯通就得将重要文献和教材全看透,实在是看不完,只能将抄袭来的论文,不停地改语序避免重复。而这样的论文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学术价值也毫无意义。小徐老师认为,正是因为大学生论文存在问题,所以才要严格对待,才要整改,自去年起,教育部就严抓大学生毕业质量,要让那些睡大觉,喝大酒,只知道吃喝玩乐、谈恋爱的不学无术的大学生们毕不了业,这正是我们真正需要面对的大学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毕业水平。如今大学生论文确实存在抄袭拼凑现象,但废除论文只会加重大学生的无作为,让高等教育向低水平方向妥协,诚然这并不是我们所要的教育。只要严格论文查重,不仅要用技术查重,还要导师人工查重,这样才能杜绝大学生抄袭、拼凑、造假,才能促使大学生埋头钻研学业,不枉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而这也是教育部不断加强高校教育,严把高校毕业生质量关的根本原因所在。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论文更要严把质量关,毕竟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业目的就是要在某一学术领域提出创新性,有深度的学术进展,不断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如果上了研究生、博士,却不能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所建树,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那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和精力。

灵府

比论“导师崇高感”更奇葩的,是博士论文研究这个

▲资料图继论“导师崇高感”的神论文火遍全网后,又有一批论文火了——因为这些论文也很“神”。《教育研究的想象力--以张楚廷的教育研究为例》、《张楚廷教育智慧研究》、《张楚廷课程思想研究》……近日有网友发现,截止2019年12月,知网收录了大量以“张楚廷”为篇名的文献,其中包括不少硕士、博士论文,绝大部分来源于张楚廷曾就职的湖南师范大学。值得一说的是,这些以“张楚廷教育思想”为题的硕博士论文,张楚廷不仅是被研究对象,还是指导老师、答辩委员。一时间,这引发舆论广泛质疑。对此,张楚廷身边的助理回应,“张老师带很多博士,自己的学生写的可能也就几篇,大多数都是别的学校不认识他的人做研究,不能因为有学生研究自己老师,就认为是‘拍马屁’。张楚廷是谁?最显著的title,大概就是“原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当代著名教育家”。如今已83岁高龄、从教超60年的他,确实声名在外。著名学者潘懋元先生曾评价他:“如果当代中国有教育家的话,有两个人称得上,一个是朱九思,一个是张楚廷。”公开资料显示,他涉猎了多个领域,造诣颇高,著作等身。鉴于此,有不少学生对其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也在情理之中。对学术研究成果的研究,也是学术的重要路径。问题是,这些论文有些如出一辙之处:张楚廷不仅是研究对象,还是指导老师、答辩委员。也就是说,他名义上是这些论文课题与内容的指导者,还是答辩环节的评审者。这就相当于身兼球、球员和裁判员于一身,多少有失妥当。首先,从时间线来看,这些以张楚廷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有不少发表在他任职校长的期间。这未免让人疑惑:博士生研究自己校长教育思想的论文,是发自本心,还是有授意,抑或是虽然自定课题,但存在对领导的刻意逢迎?其次,从这些博士论文的具体内容看,不少作者显然将太多的笔墨放在了张楚廷个人经历上,其中不乏歌功颂德之词,如“张楚廷乃天才也”、“巨人思想家”、“能够把‘校长’、‘学者’‘教育家’‘教育思想家’这样一些称号集于一身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但张校长是,而且当之无愧”……其中还不乏论文用1/3篇幅讲述张楚廷人生经历,这与其说是博士论文,不如说是个人传记。张楚廷的学术成就外界自有公允判断,但这些溢美之词放在博士毕业论文里,有谀师之嫌,也不合学术论文的规范,越过了学术论文的底线。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毕业论文都是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研能力以及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全面体现,创新性和创造力无疑才是首要的评价标准。而纵观以“张楚廷”为研究对象的这些论文,几乎遍及论文的阿谀之词、对导师的奉承,又谈何创新性、创造力?再者,身为答辩委员,在评审环节真的能拿出严肃的学术评价“尺子”,量量这些吹捧自己的论文的“长短”吗?就算自己能,其他评委呢?虽然,张楚廷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应“自己的学生写的可能也就几篇”,但是,从知网检索来看,并非如此。当学术研究变成学生及青年学者围着自己导师转悠,当毕业论文变成这些人争相逢迎、攀龙附凤的道具,其学术氛围也堪忧。据报道,在从教60周年思想交流会上,张楚廷表达了不断提问与质疑的重要性,他提出“敢不与官方同步,各说各话拥有自己的治学方法与理念”。可在他“三位一体”的身份面前,学生有“不与他同步”的权利和底气吗?学生研究导师的教育研究,导师作为评委通过了学生对自己的研究,一来一往,学术研究的客观性何在?近期,搭“师娘优美谀师论文”的便车,学术圈的不少乱象被曝光,而作为学术巨擘,有些学者更该珍惜自己的羽毛,将学术伦理奉为圭臬,对圈子里的精神鸦片抱有警惕。否则,晚节不保是小,坏了一个领域的风气是大。虽然目前学术伦理并未对这类奇葩情形做出明确规定,但这很可能已违背学术伦理的价值向度——诚实、负责、公正。在此也期望,有关方面能及时介入,查查这里面有无学术失范的情况,给公众以交代。□张晓雨(学生)编辑 陈静 实习生 张晓雨 校对 李世辉

艾曼纽

清华取消博士论文发表强制要求,让大学教育摆脱功利

▲4月19日,清华大学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工作推进会现场。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修订后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这次修订的亮点之一是,取消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申请的规定,改为“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并“由各学科制定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这是克服学术评价唯论文论倾向的积极探索。要提高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质量,高校必须破除功利主义的阻力,推进动真格的学术评价改革。近年来,很多高校师生发表的论文数快速增加,有些大学也因论文成就突出,而在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表现优异,但是,这却没赢得舆论的一致喝彩,反而有不少质疑,包括过分追求论文发表(数量与期刊档次),而忽视人才培养,并让学术研究变得急功近利。一些高校接连发生的学术不端,都被指与过于强调数量的、不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关。要求在读博士生,甚至硕士生,必须撰写并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世界一流大学也没有这种规定,硕士生甚至连毕业论文也不要求。对于博士生,主要关注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对于硕士生则强调每门课程的质量把关。国内很多大学要求在读研究生必须发表论文,一个理由是有的导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提出发表论文要求,可以“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另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通过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提高学校论文发表数量——这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业绩。而从现实看,对研究生提出发表论文的要求,并没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反而诱发学术不端。一个刚进校不久,还没有接受系统学术训练的学生,就被要求写论文,这样的论文会有多大的价值,值得怀疑。而为了完成任务,就可能会炮制论文、造假、抄袭,以及请人代写。反之,也有真才实学者,却被这种硬性要求卡在学术门槛之外,更曾因此有过某著名教授因其所带博士研究生缺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大学拒绝授予学位而辞去博士生导师的真实故事。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建议修订《学位条例》有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进行合法性审查,规范研究生毕业考核程序等,让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回归于人才培养,而不仅是发表论文。在学校层面不对博士生发表论文设置统一要求,是改革的第一步。而如果校方继续以论文指标考核学院、学科点,学院层面就有可能继续对本学院的博士生提出发表论文的要求。与此同时,如果学校、学院,不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引导教师投入人才培养,花时间指导学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社会舆论又会质疑取消论文强制要求会让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得不到保障。因此,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绝不只是一个单项改革措施,而是一个系统改革,需要改革对大学、学院办学、学科发展的评价,对教师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的评价,建立学术共同体,破除功利教育观、学术观,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让大学的教育和学术摆脱功利,这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出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编辑 何睿 校对 付春愔

教育部要求博士学位不再与SCI论文挂钩,毕业标准低还是高了?

下面的这些条文,对于一些高校博士研究生来说,应该是滚瓜烂熟:在SCI(含SCI-E)、EI、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同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在SSCI收录的期刊和JCR分区表1区或2区的期刊上发表(或已录用)论文1篇。在SCI、EI收录期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已录用)论文3篇。要想毕业,要想戴上博士帽,必须符合这些“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否则只有两个字:延期。其它条件不说,仅是这一条,足够使一些博士研究生愁白了头。还是青年人呢,有的已经是“鬓已斑”。上周末,一纸重磅文件在高校圈内刷屏。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其中有一句话,尤其引起博士研究生们的关注: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原话是这样的:学校应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发挥基层院系和导师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这正是《意见》开宗明义所说的“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高校良好创新环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那么,这一变动,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毕业标准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呢?如果仅从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来说,确实是降低了。毕竟,SCI论文不是谁都可以发的,也不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发的,对于苦苦未能发表SCI论文的人来说自然是降低了要求,再也不用为发表SCI论文劳神费力了。一些博士研究生就是因为没有迈过发表SCI论文这道坎,没有如期毕业或是毕业了却与学位无缘。但是,这意味着毕业难度降低、学位授予标准放松了吗?可能并不是这样。别只看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这一条,《意见》还有另外一条呢?“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这叫做有破有立。SCI论文已经不作硬性要求了,但是新的“质量标准”又是什么?其难度到底有多大?这还难说。毕竟现在社会上对博士要求是很高的。还有一条,可别忘了。博士学位论文是要经过相关专业或同行专家评审的,是要求“创新”和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而这“创新”和“博士水平”还真不好办。“创新”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比发表SCI论文更难办。发表SCI论文有套路,选准了方向,摸准了途径,是可以发表的。这“创新”的灵感,有的时候还真没有地方去找,更无规律可循。你说是不是?《意见》关于“分类评价”的要求,对博士研究生也许同样适应博士毕业的“创新”要求。对于基础研究,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对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评价重点是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这“创新水平”,这“科学价值”,这“实际贡献”,这“实际效果”,可不是评价出来的,而比较出来的,没有干货还真不能说达到了这些要求。对于发表了SCI论文的人来说,其实也不要认为没有用了,如果你的论文确实有所创新,确实达到了博士水平,岂不是什么损失也没有,还可以顺利毕业么?学位不再与SCI论文挂钩,博士研究生毕业标准到底是降低了呢,还是提高了?你又是如何看的?(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资料和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黑玫瑰

教育部:将抽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新京报快讯 2月22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19年工作要点: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现代化2035和五年实施方案,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教育发展基础1.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目标任务:健全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优化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结构,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措施:推动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加强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监测,督促落实“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推动落实完善扩大教育社会投入政策。推动各地建立拨款、资助、收费“三位一体”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加强经费监管,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使用效益。2.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目标任务: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工作措施:推动各级人民政府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发放。研制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标任务: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工作措施: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研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力争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7%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兆/秒)以上。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建立数字化资源进校园监管机制。推动“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召开中国慕课大会。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动更多高校课程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上线。系统推进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建立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教材审查机制。工作措施:研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编好审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组织开展培训,做好宣传推广。全面落实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及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中小学教材审查工作细则。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使用全覆盖。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完成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编审和14个学科非统编教材审查工作。继续编好、审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研制党的领导进教材编写指南,推荐一批相关学科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材。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和管理。研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导纲要。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研制加强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继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5.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目标任务:推动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措施: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研制《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意见》《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目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6.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目标任务: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考核和督导评估。强化近视防控工作责任制。工作措施:研制《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和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研制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研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印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推广应用。7.大力加强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考核、评估和督导。工作措施: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8.强化家庭教育目标任务: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工作措施: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研究制定家长、学校指导手册。启动家庭教育法立法研究与家校共育共治机制实践试点。9.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目标任务:深化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措施:出台中小学招生入学2019年工作通知。制订推进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加强督查督办,加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学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三、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10.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监管体系。工作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各地出台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完善小区配套园管理、公办园生均拨款制度与收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扶持、教师配备与待遇保障、规范监管等政策制度。开展小区配套园、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发挥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引导作用。继续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推进幼儿园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研制出台普及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11.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目标任务: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完善综合控辍保学机制。工作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制订完善农村学校布局规划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标准。督促各地做好全面改薄收尾工作,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健全辍学高发区重点监测制度,实施精准控辍。依托寄宿制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12.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各省(区、市)全面建立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进一步降低。工作措施: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推动中西部省份提高普及水平。制订全国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最低标准,指导各省(区、市)建立生均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部署各地制订普通高中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组织开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专项督查。13.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目标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缩小民族地区与全国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工作措施: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内涵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批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好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制订实施内地西藏班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内地民族班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培训。制订加强和改进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工作的意见。14.办好特殊教育目标任务:给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工作措施: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根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底数,落实好“一人一案”。研制《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残疾人教育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制订国家通用盲文和手语量化评测方案,修订《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等配套标准。15.坚决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措施: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聚焦最困难的深度贫困县,按“一县一策”原则制订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指导方案。加强教育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举办教育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稳步提升教育脱贫攻坚质量。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做好2018年直属高校定点扶贫考核工作。印发《教育部2019年对河北省青龙县、威县定点扶贫工作要点》。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召开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推进会,统筹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省部共建等工作,大力推进部省合建工作,引导和支持中西部高校增强“造血”功能。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继续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学生资助数据库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有效对接,全面推进困难学生精准资助。16.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语言资源科学保护目标任务: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语言资源科学保护力度。工作措施: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举办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继续开展县域普通话情况调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开展县域普通话基本普及验收工作。制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发布实施。完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拓展双边语言政策交流互鉴。四、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17.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目标任务:推动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着力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问题,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的各阶段、各环节、各方面。工作措施:深入开展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调查研究,分类推出评价改革相关举措,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一流”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进一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规范科研评价结果使用,进一步改革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制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18.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目标任务: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重点突破考试内容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措施: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要求。积极探索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积极探索在高职院校招生、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中参考使用高中综合素质档案,改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学生。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方案。19.深化管理方式改革目标任务: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工作措施: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落实《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的若干意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扩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范围。积极稳妥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制订落实中小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的文件。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研究制订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20.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目标任务:完善督导体制机制,加强督导评估队伍建设,推动督导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工作措施: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开展对省级人民政府2018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继续开展中西部教育发展监测评估。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稳妥推进专业评估,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深入发展。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21.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监督管理,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工作措施:推动各地加快出台民办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发布。22.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加强中央部门的政策联动和制度协同,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改善办学条件,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措施: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启动实施1+X证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23.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培育建设科技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落实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体育美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措施:研究制订《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展本科专业三级认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认定一批质量文化建设示范校、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典型、基层教学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等。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研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研制《普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深化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办高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支持和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编写高水平、原创性教材。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深入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启动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支持开展关键领域博士人才培养专项工作。制订《关于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实施高校社科管理改革创新工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上好全国最大的一堂国情思政课和创新创业课。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精准就业创业服务。落实体育美育及国防教育相关文件要求。24.办好继续教育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措施:研究制订新时代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相关政策文件。推进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指导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关工作。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总结,推动开展国家资历框架研究。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放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教育。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深入实施。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活动。办好2019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25.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目标任务:做好科学立法工作,抓好执法关键环节,全面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加强普法教育。工作措施:研究起草学前教育法(草案),推动职业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修订工作。制订《未成年学生学校保护规定》。探索依法治理“校闹”机制,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学校依法办学法律服务与保障体制。继续推进教育系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治资源教室建设。充分发挥各地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作用,进一步做好法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印发《关于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制订《教育部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研究编制规范性文件清单。26.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目标任务:探索新时代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形成以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东北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为战略重点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工作措施:编制实施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分别研究制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推动海南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方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启动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27.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目标任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国家战略优先领域。做好公派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育领域全球治理。工作措施:研究出台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有关文件,组织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学生流动、学历学位互认。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计划。继续办好“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充分发挥中外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平台作用。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修订,规范普通高中开设境外课程管理。研究出台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支持政策,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学校。抓好来华留学质量规范的落实。推动授予“双一流”高校一定外事审批权。积极推动内地与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扩大大陆与台湾教育交流合作,为港澳台青年来内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会与便利。优化孔子学院全球布局,修改完善《孔子学院章程》,加快中方院长和教师职业化进程。推进高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推动“鲁班工坊”建设。深化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全球2030年教育议程实施和世界教育规则制订。培养和推送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振师道尊严28.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目标任务:严格贯彻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深入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工作措施: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督促各地出台实施办法。研制出台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开展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奖励工作。推动创作反映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招生考试弄虚作假等违反十项准则的行为。29.深化教师管理与教师教育改革目标任务:督促各省份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师编制等管理政策。深化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各环节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研制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的意见。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政策。研制符合基层实际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引进指导意见。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制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研制出台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稳步推进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建设国家级“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选树一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典型和一批学校先进基层教学组织。遴选一批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30.营造教师安心、静心从教的环境目标任务:减少各类检查评估事项,让教师静心从教、潜心育人。工作措施:出台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的政策文件,明确地方责任,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教师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31.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目标任务:持续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教育氛围。工作措施: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要求。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政治巡视,在整改落实上发力。指导和推动直属高校党委对所属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推进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工作。规范清理直属机关检查、验收、评估、评审等工作,强化纪律要求。整治师生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32.在教育系统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目标任务:切实增强教育干部队伍执政本领,把加强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能力。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奋进之笔”中心任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培训。贯彻落实拟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司长风采项目”“处长奋进纪实档案”“厅长突破项目”“高校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把重大项目实施作为考察识别、考核评估和展示干部风采的平台。贯彻落实新时代直属机关、直属高校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33.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强化直属单位党建和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措施:把2019年作为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高校广泛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作为教育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自选动作。出台新时代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选优配强高校党政正职。研制深化直属单位综合改革的相关制度文件。会同中央组织部启动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订高校党建工作标准。继续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持续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和研究生“双百”(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活动,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直属机关党支部“对标提升计划”。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健全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的建设。制订《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着力加强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3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目标任务: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工作措施:组织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和“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组织开展高职高专马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政课和部分文科类专业课教材专项调研。推动高校按要求配齐专职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直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根。编辑 康晰

屋下架屋

翟天临曾很担心博士论文“盲审”,然而“双盲”评审顺利通过?

青年演员翟天临2019年1月10日进入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月16日发布道歉信并宣布退出,前后历时36天,估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行退出博士后的案例。若不是他那一鸣惊人之问——“知网是什么东西?”他将妥妥地在北京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文化产业价值链的研究”。一个在舞台上“打假的人”却在现实中被打假,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北京大学已经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虽然并没有说清楚,看来翟天临抄袭论文的嫌疑大体上已经尘埃落定,只等北京电影学院的调查结论。但是,翟天临的主要问题应该不是涉嫌论文抄袭,而是他的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具体说来是,他的博士是如何读的,他的博士论文是如何写的,又是如何通过的。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是一个谜,等待着北电的调查去解开去回答。由此看来,惹上麻烦的不只是翟天临,估计北电的博士授予权以及相关导师的博导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按照北京电影学院的规定,申请博士学位之前,应该在国内一级刊物或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至少一篇入学后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在此前提条件之下,还得通过博士论文的“盲审”与答辩。北电对博士论文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博士论文字数为8—15万字,也就是至少应该是8万字。在质的方面,博士论文要证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其博士论文还得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不得不说,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不是随意就可以达到的。翟博士是如何达到的?这正是许多博士在读之人迷惑不解的,也是引起此番风波的主要原因。博士论文是公开的,以供人们查阅和借鉴,这是人类共同知识财富。知网上就设置了博士论文这个类别。问题就出在这里。可能有人早就关注到翟天临,毕竟他还有些名气。春节期间,有人在知乎网提问:“为什么翟天临博士毕业了,但是却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 ”起因是在知网上查不到他的博士论文。此问被人转发之后,就出现了翟天临那一神问,于是掀起了2019年第一个舆论风波。人们通过公开检索,发现翟天临只有两篇论文,从字数看都不可能是博士论文。在两篇论文中,其中一篇涉嫌抄袭,字数不到3000,这算是意外发现。于是引爆了学术诚信、论文抄袭这个敏感话题,继而触发了调查机制。随后,北电宣布调查,北大进行调查,教育部公开表态“零容忍”。教育部见多识广,对翟天临舆情背后可能存在的猫腻是十分清楚的。人们只是盯着翟天临那篇不到3000字的一般性论文重复率高得离谱,而教育部的视野却要开阔得多。2月15日,教育部发言人表示,除了要求有关方面迅速核查翟天临相关问题之外,重点在于“调查不光是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学术不端,也涉及到了工作的其他各个环节是否有问题”。这就是说,不将翟天临从开始读博到博士毕业期间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调查清楚是决不罢休的。许多人也许没有读懂教育部发言人表态中的这个含义。其实,翟天临的那篇小论文即使是涉嫌抄袭,问题既不大,也很好查清。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翟天临的博士论文到底在哪里,这篇论文是何人所写,又是如何写的,最后是怎样通过“双盲”评审的?显然,教育部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调查……也涉及到了工作的其他各个环节是否有问题”。这个“工作的其他各个环节”自然还包括翟天临是如何录取为博士的,学校博士培养的各道程序是否规范,博士学位授予是否严格把握标准,博士导师是否尽到了责任以及水平如何,翟天临的博士论文到底是怎么回事等等公众暂时还未关注到的问题。翟天临曾在某活动中被人问到博士论文的写作进度。他当时表示,不会告诉大家进度,因为担心如果“盲审”没过会很丢人,“等我什么时候穿上博士服拍照的时候,我相信会上热搜,我再让所有人看看谁牛!”这说明,翟天临曾经非常担心博士论文难以通过“盲审”,至于担心的具体原因只有他自己清楚。旁观者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果没有在博士论文方面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论文质量是难有保证的。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翟天临引起了公众的怀疑。有网友统计过,翟天临在读博四年期间,“至少主演了11部戏,参演了7部戏,做了24个代言,录了17个综艺”。有人不禁感叹:“翟天临哪有时间搞学术研究?”又有网友发现,与翟天临同届的北电博士共计20人,其他19名博士都正式发表过论文,唯独少了翟天临。有人会问,一般性论文都没有时间写,哪有时间写几万字的博士论文?一个“唯独”似乎说明了一点什么。博士论文“双盲”评审,是指评审人不知道论文是何人所写,被评审人也不知道何人在评审自己的论文。北电《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办法》(院发研字〔2019〕1 号)规定:“双盲评审,是指将评阅人姓名对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隐去,同时将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姓名对评阅人隐去而进行的学位论文评审工作。”“每篇博士学位论文由 3 位专家双盲评审。”“以专家的评阅意见及评审实际得分衡量该博士生是否可以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以及是否推荐参加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可见“双盲”评审对博士能否毕业具有决定性意义。尽管这是北电刚刚修改后发布的规定,但应该相信这与翟天临读博期间的规定相差不大。这样的规定,显然是为了防止弄虚作假,严把论文质量关,表面上看来是极为公正极为严格的。通过了“双盲”评审,还有论文答辩这个环节。北电的规定是,答辩委员会由5位或7位本学科具有正高职称(原则上应为博士生导师)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校外专家,并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导师不得是答辩委员会成员。看起来,这也是很严格很公正的。吃瓜群众自然会认为,程序如此严格,博士论文质量是有保证的,却忘了那句“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许多事情要命就要命在这里。在许多单位,规定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让人看的,至于实际操作嘛则又是另外一回事。看一看北大是如何审查翟天临博士后资格的,你就明白“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话的含义了。在“关于招募翟天临为博士后的调查说明”中,北大承认,招募翟天临经过了发布启事、本人申请(含提交个人简历、学术成果清单、两篇代表作、博士后研究设想及工作计划等)、学院面试小组面试、学校公示备案等所有程序,可是事后调查发现,“在材料审核、小组面试和录用过程中学术把关不严、实质性审核不足”,并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什么是“实质性审核不足”?想一想你就会明白。由北大招聘博士后“实质性审核不足”,你可以想像出博士论文“双盲”评审与论文答辩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这不是说北电确实存在这种问题,而只是就事论事,与北电没有关系。在高校有些事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比如论文代写、买卖,比如论文答辩中的交易。拿论文“双盲”评审来说,表面上是“双盲”,实际上很可能是“双向透明”,或者真的是盲评(闭着眼睛去评)。拿论文答辩来说,表面上是导师回避,实际上很可能是暗中操作。外行人不知道,学术圈子其实是很小的,说来说去就那么几个人,大家彼此熟悉。谁有几个博士、何时毕业,互相之间一清二楚,而且都有互相通融的需要,毕竟自己的博士未能通过论文答辩是很没有面子的事。这就是潜规则。这从北电的规定就可以看出来:“评审专家(即博士论文盲评专家)须具有正高职称,原则上应为博士生导师。评审专家的学科专业及研究领域应与申请人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不用说北电这种规模不大的学校,即使规模很大的985高校,具体到学科之下特别是学科之下相近研究方向的博导也是为数不多的。像北电这样的学校能有几多博导?如果再分成若干学科,学科之下又分成若干研究方向,博导就变得屈指可数了,甚至无博导可寻。在这种情况之下,“双盲”评审还没有硬性要求聘请“外评”,你想操作当中是一个什么状况。实际上,有些高校职称评审中“代表作”的评审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外审”(即使是外审也难免如此),“盲审”就徒有其名,变成了“明审”。有的人问,博士论文从选题、开题到调研、撰写,从导师审核、指导到本人修改、定稿,从盲审到答辩,环节不可谓不多,程序不可谓不繁,要求不可谓不严,标准不可谓不高,为何有的高校却一一失守?问是问得极好,但却是不了解高校内部情况的圈外人之问。翟同学的博士论文到底是谁写的、是如何写的、是如何通过“盲评”与答辩的,自有调查组得出权威结论,不能由看热闹者一张嘴去评判。但是,翟同学的博士论文确实蒙有层层迷雾,也存在诸多谜团,公众正在等待调查组拨开迷雾,揭开谜底。你说是不是这样?欢迎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