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幼儿园教学教研工作管理制度东西南北

幼儿园教学教研工作管理制度

幼儿园教学教研工作管理制度一、成立园内小教研组,负责制定好活动计划,订立教研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二、每学期组织群众性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鼓励创新,观摩后,组织讨论、评议、评分,并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内容。三、教研组长要有计划地在本组内开展相互听课、评课等研讨活动。 带领本组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组织教学能力。四、每学期期末,对各班进行教育质量检查和班级工作评估,开展评选优秀班级活动。五、每学期要围绕1—2个专题开展教研活动,切实提高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应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应故不能参加学习活动者,应事先向园长或保教业务主任请假。其表现与考核挂钩。教研活动时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讨论、争鸣、探究的氛围。每位教师要找准一个目标实践研究,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六、保教业务主任要制定活动方案,教研组长要有计划地分步实施计划,确保每阶段活动有方案有总结,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七、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八、对省及市级、国家级刊物上发展或参加市以上交流的经验论文、实验报告等,给予奖励制度。九、不定期教师到其他幼儿园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十、教师应准时参加教研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在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形成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十一、教研活动中作好书面记录,记录要规范化,以备归档。十二、学期结束时,教研组要把本学期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资料交业务园长,教研组还应提倡和支持教师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点滴经验。十三、每学期末进行一次专题经验交流总结,进行表彰奖励,教研成绩由教研组长考核,并记入教师全面考核档案十四、做好过程研究的资料积累。切实做好青年教师结对培养和骨干名教师目标培养工作。

光头佬

教育部明确!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

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一年级设入学适应期……教育部发重磅文件。家长“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近年来,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备受诟病。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资料图:重庆市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戴着口罩保持间隔进行开学典礼。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 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指导意见》强调,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资料图:学生搭着同学跟老师回教室。王以照 摄防止把小学教育内容和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本次印发的《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此外,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资料图: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一年级上学期设为入学适应期 切忌对新生横向比较《指导意见》提出了“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 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 此外,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伴随《指导意见》同步印发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还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资料图:河北平乡县直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玩起“立蛋”游戏,感受春分的文化情趣。姚友谅 摄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对于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问题,此次印发的文件中也有明确指导方向。 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资料图:河北石家庄市某幼儿园,老师为小朋友测量体温。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学习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布的《指导意见》中还提出“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对此,家长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来源:中国新闻网

若弃名利

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

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一、教师一日组织活动制度1、按照《纲要》精神、《教师操作手册》、《幼儿园一日作息表》等要求,规范、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爱护幼儿,不讥讽、嘲笑和侮辱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2、全体教师必须遵守一日作息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关注四类活动的均衡性、有效性,各大板块内容相互渗透、有机融合。3、确保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为运动时间,特殊天气开展室内运动。能提供符合年龄特点、数量基本满足需要的运动材料和器械,让幼儿进行较充分运动,有情景、有层次、有挑战,一天保证三套操,上午以广播操、律动操为主,下午以器械操为主,关注幼儿自我服务、心理品质、能力习惯的培养。4、每天学习的总时间一小时左右,其中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一节课,时间按照年龄段控制。集体教学活动准备工作充分,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合理选择集体或小组活动形式,注重全体、关注个别差异,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表达的机会,并认真分析反思,及时调整或改进。个别化学习关注区域平衡,材料投放充足,有层次、有挑战,体现年龄特点,关注孩子的活动态度、个性风格、思维品质。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重视幼儿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5、保证幼儿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和自主活动时间,大班后期可适当减少角色游戏时间,增加结构游戏时间。按照《华漕幼儿园活动室安排表》开展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沙水游戏等,尊重幼儿的选择,体现自主、自发、自由的原则。关注材料的跟进、孩子的生活经验、分享的推进,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自由活动要确保充分的自由。6、一日活动中能组织好来园、离园、午睡、午餐、午点等重点生活环节,提供易于识别的标识,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洗手、洗脸、漱口、搽鼻涕等卫生习惯,学习穿脱衣袜、整理书包、叠放衣服等,情绪愉快、习惯良好、乐于自理,注意保教一体,站位合理,中大班学做值日生工作。7、做好班级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各类出勤、登记、交接班工作。因公外出的教师,原则上应通过临时调课完成自己的上课任务。因其它原因请假者,须提前一天办理手续。8、能关注一日活动中的安全性,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二、集体备课制度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一般情况下集体备课每学期1-2次。2、各教研组在集体备课前,要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分析学情,探讨教法。3、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教学价值点的探讨,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环节和重点提问以及教具、场景等预设。4、一人主备,构思初案,集中讨论,要围绕目标,设计好每一个环节,集思广益,交流研讨,修正完善,形成通案。5、各班教师执教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体会,同教研组教师及时交流教学心得,进行教学再设计,形成优质教案。6、活动后,集体备课资料存档,学期结束时整理成优秀课例和教学案例。三、幼儿发展情况监控分析制度1、成立幼儿发展监控分析小组,组长由园长担任,副组长由业务园长、分园园长、总务主任担任,组员由中层干部成员担任。2、幼儿发展测试评估分平时评估考核与学期末评估考核两项内容。平时考核评估是根据幼儿当前主题内容开展进行情况来定具体内容,学期末的考核是根据一学期下来幼儿的发展现状和评价指标来定具体内容。3、幼儿发展测评每学期至少3次,主要针对运动能力、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游戏为类型进行出题,测评内容主要来源于各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月周计划,采用语言提问、现场组织、观察提示等形式来组织开展,每次每班各抽取20%左右的幼儿参加,男女各半,测试人员组员为主,骨干教师为辅进行各年龄段的互测。4、幼儿发展测评程序:参加测评人员当天学习测评内容与打分指标,以免班级与班级有出入。每个年龄段保证2-3名教师同时测评,准备好测评工具和材料,召集幼儿分两批测评,以免泄题。为幼儿营造宽松的环境,适当时候可以提示,保障测试结果能够顺利进行。采用同题同教师测评的方法,以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打分标准不一样。5、各组开展测试过程中,组长必须巡视,检验材料是否准备齐全,幼儿是否有序,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6、测评人员根据现场幼儿的回答、操作、具体情况撰写测评分析报告,针对薄弱处提出改进意见,再由组长把各年龄段的测评分析报告进行汇总。7、幼儿园针对测试评估分较高的班级给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范围在50%左右的班级数。8、幼儿发展分析报告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进行反馈,表扬优势,提出问题与改进调整意见。9、测试情况将作为学年末幼儿园课程分析报告的依据之一。四、课程监控反馈调整制度1、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园长担任,副组长由业务园长、分园园长、总务主任担任,组员由中层干部成员担任。2、园长领导规划幼儿园课程,各条线在负责条线工作开展过程中,协助推行课程计划,进行课程研究与常规管理工作,管理好课程资源库。监督评估课程实施过程,收集信息,为客观反映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做好日常的积累工作。3、定期组织课程组成员进班观摩教师活动,依据当前的研究重点了解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与需求。依托教代会、园考核小组等,建立检查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各部门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及时分析评价。4、每月一次课程小组例会,共同分享课程进程中的新发现,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就课程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难点等方面进行汇总、交流,共同研究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5、根据会议反馈与商议结果,围绕“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由组长撰写课程实施阶段性分析报告。6、课程阶段分析报告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宣传,硬件设施环境方面的问题采用购买材料、添置硬件、规划空间等方法解决,如暂时不能解决的,则列入规划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方面的问题采用专题辅导、现场答疑、业务培训、教学示范、协调教育资源等方法来解决,以“调整、补充、替换”为手段,实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7、建立由教工、家长、社区、专家组成的监督小组,重视多方面的反馈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以保证课程计划的有效改进和落实。8、学期末开展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教师工作要求的问卷调查,撰写幼儿园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各条线部门根据质量分析报告中尚存在的问题,对新一年工作提出调整意见。五、保教计划制定、审阅制度1、业务园长与教研组长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情况罗列本学期文案资料内容并制表,开学前一周由园长审阅通过。2、开学前三天,业务园长针对幼儿园文案资料格式、撰写要求、注意事项开展一次业务培训,文案资料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纸张打印。文案格式内容有调整时,要对全体教师进行重点培训。3、各教研组及全体教师,每学期初都应根据幼儿园对保教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制订班级教学工作计划,老班级开学一周内完成,新班级开学一月内完成,期末认真做好总结。4、开学初提前两周备课,平时提前一周备课,认真地抓好教学过程的六个基本环节,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不上无准备课,杜绝不备课、无教案进教室现象。5、保教主任和教研组长定期对教师的文案资料作检查、批改、反馈,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要求调整修改。6、保教主任和教研组长对教师撰写各类计划记录情况和结果及时做好记录,月底做好教师的考核工作,与每月考核挂钩,奖优罚劣。7、针对考核发现的具体不同的情况,采用业务培训、个别指导、活动评比、师徒带教、会议反馈等具体措施进行改进与调整。8、园长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文案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教师的备课能力、课程理念和工作态度,做好引领与指导工作。9、及时做好分析与反馈,学期末作为课程实施分析报告的依据之一。六、教学反思制度1、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2、要求每位教师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下来,属于常规性的反思,可以直接标注在教案的后面,属于高质量的反思,要形成文本,每月至少写2篇文本式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3、撰写教学反思可以是选取一个教学流程也可以是选取一个精彩片断,可以是反思幼儿行为也可以是反思教师行为,可以是反思教学设计也可以是反思意料之外的环节。4、撰写教学反思必须包括亮点与原因分析,不足与原因分析和改进意见。5、教学反思撰写类型多样,形式不一,可灵活使用,倡导一课三研跟踪式反思,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6、积极开展反思交流活动。各教研组充分利用每周常规教研时,组织组内老师交流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一步教学计划,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7、建立检查评估机制,幼儿园把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纳入教学评估。七、教研活动制度1、每学期初,幼儿园各教研组根据幼儿园保教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安排具体活动内容与时间、采取保证措施,计划要切实可行。教研组计划必须经过五环节,①全体参与研讨教学困惑和专题需求,确立主要方向②中层以上参与拟定切入点、搭建初步框架③专家引领或者自培情况下教研组长参与计划的撰写、学期活动的规划④中层以上参与研讨明确教研目标、计划修订⑤组员学习与修订,一致通过,以期达到教研活动较为理性的效益。2、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例会,学习课改前沿信息、教研组建设优秀文章;汇报教研进展;商讨幼儿园课程实施和各项活动的推进。3、开展大小教研的联动,大教研重理念的引领,小教研重实践的检验,每学期大教研活动不少于5次,每学期小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4、教研有主题,能围绕新课程实践中本园教师的实际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有所得。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好记录。5、研讨气氛浓,每位教师都能平等地自主地参与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能体现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6、研讨有实效,教师们能通过学习、反思、研究,在互动与碰撞中,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初步理解和基本共识。7、教研组长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引发问题、推动讨论,并不断梳理概括、提升总结,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协调作用。8、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师徒带教,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9、每学期至少组织1-2次环境创设观摩活动,每学期组织进行1-2次“集体备课”实践研讨活动、1-2次示范课或研讨课活动。10、各教研组长做好平时的各类计划记录检查、专题研究等工作,经常听课,定期抽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需求,以便于分管领导改进工作。11、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存入幼儿园业务档案。八、听课评课制度1、听课、评课要坚持集中和经常相结合,领导和教师相结合。2、听课数量规定:园长、业务园长每学期不少于30次;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15次;教师每学期不少于8次;3、凡在园内开展的各公开教学活动,空班老师应当尽量参加听课,本教研组的老师必须参加听课, 且在听课前认真熟悉活动内容,以便听课时抓住重点和关键,老师为听课需要暂时调整自己上课时间时,相关老师应当给予帮助。4、园领导听随堂课,可不事先通知,随时到教室听课,同时检查计划与执行过程是否相符,听课后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园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要实行跟踪听课指导,帮助改进。5、教师个人听课可自行联系安排,听课时要认真写好教学全过程的听课记录,严禁互相交谈,随意走动,留心观察,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6、听课以后,各教研组要及时组织评课。评课时先由执教教师自我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促使执教者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激发改进教学的内在动力。听课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善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深度和针对性。提倡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撰写教学案例。7、外出听课的老师应当认真记录,深入反思,回来后应当把听课的收获传达到没有出去听课的老师。8、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听课情况进行考勤,业务部门、教研组学期末收齐教师听课记录,对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到学期考核指标内。九、专用活动室利用、管理制度1、幼儿园内目前有中大两个建构室、小中大三个科探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沙水区、中大班两个游戏室共九个活动室,业务园长、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各活动室时间安排表。作息时间表调整时,活动室时间表也相应作调整。2、各活动室的物品要建立财产登记制度,负责教师和保育员对设施设备共同做好签收,定期做好检查,如有损耗和缺损及时汇报。3、专用活动室的负责人由2-3名老师、保育员组成,负责老师每天检查当天活动室使用情况,如有杂乱情况或者其他问题及时反馈,要求当天活动的班级整理好,保育员按照消毒时间表做好消毒、洗晒工作。4、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教师共同创设与提供专用活动室活动的环境与材料,并根据年龄段、主题的开展、季节、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与跟进。5、教师根据各活动室的时间安排,定时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活动,做好观察记录。6、每次活动后要检查活动室基本设施以及游戏材料的情况,发现自然磨损或损坏要及时报告活动室的负责人,以便及时维修和增添更换游戏材料。7、老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做到队伍安静、整齐。活动室活动要求幼儿穿上鞋套,安静有序、不争抢、爱惜游戏材料,学习看图示,尝试与辅助材料互动等。8、玩好后会整理游戏材料,物归原处。做好活动结束后的清洁整理工作,及时关好门窗。十、教学活动评价制度1、每学年开展1-2次“优质实践课评比”活动,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开展集体教学有效性研究。2、执教教师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课例,充分考虑到游戏性、操作性和体验性(可以向大家介绍并开展二次备课),执教老师按照备课步骤组织教学活动试教,教具、操作材料要备齐、备足,课后及时评议,根据教师们集体反响和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列入优秀课例。3、试教的教师每一次都要认真总结,撰写教学反思或心得。4、实行优秀课例、活动反思交流、评比、考核与奖励制度。十一、教师考核和评价制度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月考核、学期考核、单项评比考核。1、月考核依据是各类计划记录、每周重点检查、日常随机检查以及卫生评比等,由业务、教研组长、保健老师一起评估。各类计划记录共有十项,是否及时完成、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质量。日常随机检查有户外活动、自主游戏、节日环境、家园联系栏、散步、节日主题活动、自主点心、午睡起床护理、区角个别化学习等,是否按时进行、孩子是否有序、老师不做私事等。每周重点检查内容有自然角、主题版面、区角环境、科探区、幼儿成长档案是否及时完成、环境内容是否比较丰富、是否适宜、内容是否完整等。卫生评比内容是每周午餐、午睡、出勤评比分等。2、学期考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非量化的指标有日常工作表现、随机听课、教研活动、团结奉献、师德素养等,量化的标准有家长问卷、幼儿发展评估、教学评教等。家长问卷每学期期末各发放一次;月考核分上半年以1-6月为计算,下半年以9-12月为计算;幼儿发展评估每学期3-5次,包括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类。3、单项评比考核是指幼儿园举办的各类活动评比,比如:操节、环境、学习体会等,以及教师自主参加市、区级各类活动评比,比如:论文案例、多媒体、教玩具等。4、教师量化的学期考核分记录在教师成长档案中。十二、课程开发审议制度1、优化课程审议,在每一个主题实施时要进行课程“前”审议、课程“中”审议、课程“后”审议活动。2、教研组与教师根据教材和幼儿情况筛选主题,从主题目标、区角设置、教学内容的筛选、补充、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环境预设等进行深入的研讨,制定学习活动计划表,由园长、业务园长审阅通过,各班老师根据计划表安排本主题教学内容。3、在实施过程中明确分工、优化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实施过程。4、实施后对值得分享和困惑的教学活动进行再次审议, 提出需要改进或努力的地方,以推动下一轮主题的实施。十三、课程评价制度1、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主题活动实施效果和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阶段目标和课程指南中的儿童发展评价的十二个方面和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具体措施有幼儿成长档案、每月主题实施内容自评、每月抽样测评、每学期幼儿发展评估2、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发展的评价从教育环境创设、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师幼互动、反思分析、教师自主发展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园评。具体措施有每周重点工作检查、每月各类记录反馈、每学期听评课、评教、各类活动的参与、教师成长册。3、对课程的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主要从时间安排、课程内容、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措施有:每日三巡、每年的课程方案修订以及相关附件、课程研究小组定期例会研讨汇报反馈调整、各类制度。4、课程研究小组定期例会,围绕本阶段课程实施关键点和项目组实施情况展开研讨。实现对课程的引领、指导、反馈全程动态式的管理。5、定期邀请专家来园针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指导、评估。6、每学期发放教师问卷、家长问卷,从多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残花泪

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学研究,它是以园长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存在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和提高幼儿管理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探索活动。园本教研活动组织的形式有哪些呢?一般包括:游戏式、解惑式、案例式、磨课式、集体备课式等,形式多样。1、游戏式的教研方式教研并非一定要是讲道理、单一和枯燥乏味的,它可以是实操、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在教研培训中加入游戏的方式和灵活多变的方法,教师就可以不断地保持研究的热情,充分地享受研究的快乐。2、解惑式教研教师在教研教学中会出现种种问题,有些问题是个别性的,有些问题是集中性的,可进行先收集问题,再制定教研主题,最后集体解惑答疑。如:“绘本教学的示范与讲评”、“绘画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力的表现”等。3、案例式教研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一些问题经常会是教师的常见工作难题,因此进行案例式的教研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幼儿园可每月进行一次案例教研,在教师中征集研讨案例,然后组织教师查找资料,进行集体教研研讨,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的正确方法。4、磨课式教研,一般是青年教师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磨课式教研有时我们叫“一课三研”,是选用相同的教材,让不同教师进行多次上课,同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的活动。其主要流程:组内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专家指导——第二次教师行为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第三次教师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听课评课研讨,总结,形成最优化的教案。(注:因为主题开展的行进因素,一般一次磨课的周期控制在3周之内。)还可以有哪些教研活动开展方法呢?集体备课式教研(新教师、青年教师)“师带徒”传帮带式园本教研分为两种:1、常规教研(研讨、观摩、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教学成果汇报分享等)主要过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循环往复、螺旋上升)2、专题教研活动过程:学习阶段、研究阶段、实践阶段、总结反思阶段园本教研的基本过程1、活动准备:学期初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根据上学期教研情况和本学期保教工作计划,制定本学期教研主题和教研计划(时间、主题内容);2、根据教研计划确定教研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和教研方式(教研活动一般为隔周一次,利用中午时间,所有教师岗人员参加);3、教研活动前一周将教研活动安排内容通知相关人员,引导教师提前思考或准备相关资料;4、学习资料、材料、教研会议记录表(专人进行记录)等。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流程(根据不同教研主题和参加对象选用不同的教研方式):1、主持人介绍教研活动主题、内容(或案例分享),抛出问题引导教师进行思考,教师展开讨论话题;2、教研组长引导教师展开讨论话题,在讨论中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并抛出下一个问题,使讨论循序渐进;3、教师集中讨论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由教研组长梳理归纳,记录人及时进行详细记录;4、教研组长小结讨论结果,同时提出下次教研主题,老师们做好准备。观摩课活动开展流程:1、观摩活动前,教研组长下发观摩活动教案,提出所要观摩的要点;2、观摩当天下发听课记录表,要求教师做好观摩记录;3、课后组织教师进行座谈、研讨,围绕观摩主题谈自身感受;4、教研组长进行总结归纳;5、每位教师写观摩后反思(结合自身业务水平技能)。教研组长组织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流程:1、根据教研计划中学习的内容,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2、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帮助教师理解;3、组织教师谈学习后感受,从中了解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4、引领教师总结归纳本次活动的收获;5、每次教研活动都需要做好认真详细的记录。经验交流活动开展流程:1、组织教师分享个人经验,其他教师谈感受和收获;2、引导教师及时将优秀经验内化,举一反三想出新的方法和手段;3、教研组长引领教师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4、教研活动中及时进行详细记录。附赠——园本教研活动实例:幼儿园学期教研计划(范例1)幼儿园学期教研工作计划(范例2)听评课记录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评价表中大班XXXX年——XXXX年教研总结写在最后,幼儿园组织教研活动,要做到:营造氛围、自由探索、主动发展、共同成长,不要让老师感觉成为负担,方能让教研真正起到效果,更加高效。

木笔

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组织

对于幼儿园开展科研活动,个人觉得还是相当重要的,它让我们幼儿园充满活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行业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了我们老师专业化能力的需要。嗯,嘻嘻,记得上学老师说开展教研活动一点都不难。我当时想:“啊?一点都不难?”老师说,只要你每天肯花时间,认真观察记录孩子们的一日生活,那么你肯定会有收获的,教研活动就一点都不难写,而且你观察得仔细有思想,还可以写一本书呢?我深深地被她的话吸引了,那幼儿园教科研活动该怎么组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吧!一、建立完善的教科研管理体制幼儿园要成立专门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主要由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组成。教科研领导小组应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对教科研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园长对教科研工作高度负责,从部署任务到课题申报、研究都要亲自参加;教研主任是园长的得力助手,直接领导开展教科研工作,领导教研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的规划与组织实施;教研组长则要大胆组织、负责领导教研组教师或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计划和执行课题计划幼儿园要认真制定教科研制度,并严格执行。教科研制度应该包括教科研人员的职责,课题选择原则、要求,课题准备、实施、总结的各阶段要求,课题成果奖励等二、强化科研课题研究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教职工教科研课题知识的学习和对他们的培训,使教职工明确教科研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这是做好教科研工作管理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分析、对比研究、评价等,从中发现问题,抓住新课题研究的契机。要学习和掌握教科研中收集与分析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教科研课题的特点和现有的各种条件制定适宜的科研目标和详尽的、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并付诸实施,形成教科研报告,论文等科研成果。三、加强教职工的教科研意识,实现教科研工作的自我管理幼儿园很多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琐碎、繁忙,往往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成绩,缺乏思考研究意识;还有些教师有思考的火花和研究的想法,但是不知如何下手去研究。所以,幼儿园应该营造宽松,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建立教科研的保障机制,鼓励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教师走出自我,积极主动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旦教师具有积极参与教科研的主体意识,幼儿园就能轻松实现教职工教科研工作的自我管理。四、制订科学合理的教科研工作目标和教科研工作计划要实现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教科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具体内容应设计教科研组建设、教科研课题申报、实施阶梯以及教科研成果评比等。以上教科研活动组织来源于——《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124页

达科塔

开展教研三部曲,促进幼儿园教育实践创新

教师的研究者角色逐渐被大家普遍认同,幼儿教师研究的内涵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学研究。幼儿园应把追求这种研究能力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探索更有效的教研方式。幼儿园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应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活动。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能促进教研组的集体反思,获得专业新知,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进行新的尝试。 一、以研促学,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幼儿园园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关注教师个体成长的同时,也关注群体合作,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正是从个人化、孤岛式研究走向群体化、合作性研究的方式之一。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给教师们创设了一个学习、切磋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心去学习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每个学期开学初,教研组的老师们都会一起讨论,选择主题内容、确定教学计划及研究专题。如在小班教学中,将“如何安抚好新生幼儿的情绪,减少入园焦虑”作为研究重点,每位教师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提出减少幼儿入园焦虑的措施和办法。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制订出切买可行的方案,提交幼儿园讨论通过并买施。接着,又将“创设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作为教研重点,通过教研组的好又章推荐、研讨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教师对区域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开展的思考。中班教学中,将“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作为研究重点,通过课例进行研讨。又结合“社会领域活动的开展”展开教研。每次教研期间,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有的教师上网下载相关资料,有的教师摘抄相关的又章,并撰写了反思笔记。 为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研中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要让每位教师都带着任务参与教研活动。例如,在开展“律动”教研前,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老师搜寻适合本年龄段的律动音乐,有的老师编排基本框架,有的老师负责介绍律动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还有的老师教授本年龄段适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在教研中,每位教师都各司其职,分别把自己的资料和成果与大家共享,通过大家的共同智慧,集体创编出一套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律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通过个人自学与组内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与组内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教师们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让老师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在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同专业成长背景、教育经验和观点的成员构成的教研组,对教学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和决策,可以为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提供有效、可靠的基础。在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每位成员都可以就某个教学问题进行思考甚至质疑,这就有利于教师在开放式的教研场域中将内隐的个人化实践知识得以外化,得以提升,并最终在集体反思和调适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改进与提高,进而使教师践行教育理念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每位成员都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教师们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能产生互补的效果,促使学习共同体成员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碰撞,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由此可见,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能帮助教师产生个人不会产生的想法和感受,对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提升教学理论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二、以研促教,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一线教师是教研的主力军,他们想通过研究来了解自己教育行为的意义和作用,不断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买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成长为一位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教师对专业知识,特别对掌握教育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提高行动研究能力十分迫切,而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及时满足教师的这种需求,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研究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关注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个性张扬,让教师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目前,幼儿园整体青年教师居多,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缺乏。为此,教研组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研组教师参加教学公开课之前,教研组会针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集体备课,通过执教老师说设计意图、教法、学法和流程,教研组教师提建议和修改方案等,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设计,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青年教师,采用“一课多研”的方式,通过“实践一修改一再实践一再修改”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还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不断促进教研组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请教研组里“一老一少”两位教师分别根据同一活动主题或内容,自主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由年轻老师先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后上,以老带新。通过不同的组织买施,教研组一起评课,让教师们互相取长补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实践证明,这两种模式可以让老师们在比较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策略。 三、以研促思,促进教育经验的升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观和变化。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们的问题意识与反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开始自觉关注和挖掘身边有价值的问题,学会了观察和思考。教师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每天都在实践着具体丰富的、生动的教育活动,有很多的教育感受和经验,如果让这些经验白白流失了,确实可惜。因此,我们的教研就从教师最熟悉的集体教学案例入手,引导教师找到共鸣点,彼此切磋比较,以研促思,达到提升教学智慧的效果。 反思既可以个人形式进行,也可以教研组形式进行。在每一次教研之后,教师都要就教研活动进行反思。如在开展园本教研展示课“猜猜我有多爱你”之后,各教研组就活动的展开进行研讨,每位教师对活动的不足、给自己的启示、如何开展又学作品欣赏的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并撰写出心得体会,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再次结合。 每一位教师的反思其买都是为了探寻、积累和建构“有效教学”的经验,但是,教师们在进行自我反思时容易受到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跳不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狭隘的专业视野,最终使教师个人化的内隐知识因为得不到提升而沦为偏执的、有限的看法。而教研组成员一起进行的集体反思,能为教师提供多方面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促进其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能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研组教师的共同成长。 由此可见,有效教研三部曲就是要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渗透上,把生长点放在幼教创新的多元意识上,把关注点放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教研组的集体反思上,由此,有助于教师教育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促进教师亦教亦研,常教常新。 迈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深入进行有关的专题研究与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文章转自《江西教育》,如有侵权,立即删改。关注“专业教育菌”,分享最新幼教资讯,我们是专业的。

酱肘子

今日头条!教育部新规!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一年级……

作者: 小李楼市知识杂谈父母“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常教学…这些年来,在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被人诟病。教育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小学要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开设幼儿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幼儿园不得开设学前教育。该方案强调,小学要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严禁将各种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进行零起点教学。在幼儿园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小学不得举办幼儿园。避免简单地将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引入幼儿园。这次发布的《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准备,超常教学,提前学习的现状,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安排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该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小学开展入学适应教育。小学一年级的上学期是入学适应期,主要是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用来组织入学适应活动,保证课时安排。随着《指导意见》的同步发布,《小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也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每一名儿童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通过积极肯定和鼓励,支持他们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经历,促使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出过高的统一要求或横向比较,以免影响儿童入学的积极性。释放父母的压力和焦虑。应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中困惑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规定,宣传展示幼儿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了解过分强化的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小学课程内容所带来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工作。在学区内鼓励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公布的教学大纲中也提出了“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级教研室应将幼小衔接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年度教学计划,并推动建立起学段互通、内容整合的幼小联合教学体系。教研员要深入幼儿园、小学,根据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指导区域教研员和校级教研员的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对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中的突出问题。

苍蝇王

教育部明确: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幼儿园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详情如下:截图来源:教育部网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二)基本原则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三)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二、重点任务(一)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二)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三)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三、主要举措(一)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二)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三)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四)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五)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四、进度安排(一)精心部署,试点先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制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遴选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实验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2021年5月底前完成。地方各级教研部门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先行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试点园(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二)总结经验,全面铺开。在研究分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成效,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三)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在系统总结本地区实践经验成果基础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健全联合教研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2023年底前完成。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制订本地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二)设立幼小衔接实验区。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省级专家组,遴选具有儿童发展研究基础、幼儿园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专家,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具体试点方案,对试点幼儿园和小学提供专业指导。(三)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专业资源,发挥教研部门和专家在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幼小衔接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综合教育部网站本期编辑 林心凌 本期组长 陈 静值班主任 吴荣光 总 编 辑 赖雄伟关注漳州新闻网

暗之光

教育部明确: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幼儿园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详情如下:截图来源:教育部网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二)基本原则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三)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二、重点任务(一)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二)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三)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三、主要举措(一)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二)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三)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四)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五)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四、进度安排(一)精心部署,试点先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制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遴选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实验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2021年5月底前完成。地方各级教研部门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先行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试点园(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二)总结经验,全面铺开。在研究分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成效,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三)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在系统总结本地区实践经验成果基础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健全联合教研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2023年底前完成。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制订本地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二)设立幼小衔接实验区。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省级专家组,遴选具有儿童发展研究基础、幼儿园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专家,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具体试点方案,对试点幼儿园和小学提供专业指导。(三)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专业资源,发挥教研部门和专家在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幼小衔接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综合教育部网站本期编辑 林心凌 本期组长 陈 静值班主任 吴荣光 总 编 辑 赖雄伟

此五末者

今后,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

家长“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近年来,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备受诟病。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资料图:重庆市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戴着口罩保持间隔进行开学典礼。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 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指导意见》强调,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资料图:学生搭着同学跟老师回教室。王以照 摄防止把小学教育内容和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本次印发的《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此外,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资料图: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一年级上学期设为入学适应期 切忌对新生横向比较《指导意见》提出了“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此外,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伴随《指导意见》同步印发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还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资料图:河北平乡县直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玩起“立蛋”游戏,感受春分的文化情趣。姚友谅 摄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对于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问题,此次印发的文件中也有明确指导方向。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资料图:河北石家庄市某幼儿园,老师为小朋友测量体温。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学习共同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布的《指导意见》中还提出“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