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研会”已沦落!一线教师建议真刀实枪谈问题、扎扎实实读书!夫子顺也

“教研会”已沦落!一线教师建议真刀实枪谈问题、扎扎实实读书!

周四下午,是科组的教研会,已形成学校惯例。今日会议是网上视频学习市教研会。学校要求同备课组老师一起坐在电脑前观看学习,本意很好。可事实呢?老师们为了下午多睡一会,早上就已摆拍好了照片。晚上自习,发现某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备课组突击听课,很多老教师不由感慨:教研已沦落到如此地步!是开,还是不开?对此,我也思考: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而进行的教研,还是“教研”吗?教师需要教研,理所应当,说小一点是认真负责,为教学;说大一点是有理论追求,为情怀。笔者,也开了很多教研会。有现场、有网络视频,也有专家座谈。大概印象无非是你一句,我一句,讲理论,说情怀。关键处的上课怎么上?文本怎么解读?课堂怎么组织?教师专业如何发展?专业问题、技术细节等,探讨、深究的不多。如此教研会开多了,觉得没劲。因为会议没有形成结果,对学生的行为,对教学的改变,帮助不大。教研会,还真是希望本科组老师真刀实枪谈教学、究细节。要不,大家互相都在玩,对自身、对学校有害无益。若都只为了应付检查,这样的劳动付出有啥意思?比如,领导为防范教师不参会,采取签到、刷二维码的技术手段管理。这样做,从领导角度来说,管理精准到位。结果却是,现实太过骨干。古语云,道高一丈魔高一尺。教师们为了签到考核过关,人会去签到,可心呢?会场一看,大家都专心致志地低头玩手机,效果可想而知。这怪谁?能一味怪老师吗?会议组织者有没有考虑实际教学情况,有没有顾及教师的需求感受?如,要求语文老师听英语老师的课,理科听文科,文科听理科,这样的安排合适不?如,本是视频课,远程播放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老师们搭公交、坐地铁,午觉都不能睡,最后到了现场,被告知是看视频。你晕不?如,大家本来很想听听教研员的高水平见解。最后发现,教研员叫几个关系好的老同志去发言,这样的会议,档次、水平都不高,普通老师怎么会服气?除了组织管理的原因,当然也有教师本身的原因。教师是同行,互相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你让有竞争关系的两个教师如何剖陈心曲、真心教研?有经验、有干货的老师,愿意分享自己成果的,这样的老师不多。还有面子问题,大家彼此熟悉,谁是谁,心知肚明,当面也不好说问题。种种原因,使得教研会成了互赞会,你表扬我,我表扬你。真要改变教研会的沦落现状,笔者有以下3点看法。1.教研员真引领教研教研员这一职务是干什么的?顾名思义,教研啊。教研是下去听课调查研究,然后针对问题,开会研讨或者给予老师引领指导的。具体一点,教研员你就是给本区(县)老师做课件、整资料,上示范课的。可如今的教研员是干什么的?是下学校听课,或者组织几次学科比赛的。2.集中教师扎扎实实读书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才能专业化成长呢?需要教师看书学习,教师自己不练基本功,名家的招式是学不来的,消化不了,也水土不服。祈愿学校开辟一间大教室,在固定时间让教师们阅读、浏览专业书籍,然后检查教师们的读书笔记,也许有一点用。书读得多了,人有想法,就愿意交流反馈;思想转变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想教研、不愿写文章都难。如此,可好?3.教研要基于问题,探究问题教书教久了,你会发现。日光之下无新鲜事,学校里的事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件。很多事情,干久了,已经形成思维定式,需要互相的思想碰撞,研讨出新的思路、方法,以达成对新问题的解决。要明白教研会奔着问题而来,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要考虑会议的实质内容和具体情况。如此,教研会绝对越开越有味,教育的春天也会很快到来。

只眼

怎样开展高质量的教研活动

今天,有幸参加了数学教研组的活动,听后感悟颇多。感觉现在许多教研活动存在“假大空”现象,活动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存在走过场现象。我认为真正的教研活动是解决一线教师学术问题的最佳手段。因此,我们的教学管理应该明白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 应该明白什么是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以团队形式的,是有主题的学术研究活动,研究活动一定基于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应该明白教研组活动的目的?①教研组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平台。②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了解教育领域最前沿信息的渠道。③教研组活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佳手段。第三,应该明白教研组活动的方法有哪些?① 课例法课例法比较适用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因为它比较直观地暴露课堂上的资源,针对暴露的资源,怎样更好的加以指导,使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② 学习法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随时都要更新知识,掌握最前沿信息。教研组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将为教师的核心素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③ 交流法教研组的经验交流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思维提升的机会,大家可以分享一些可借鉴的资源为自己提升认识以及教学能力做好铺垫。第四,怎样才能做好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呢?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为提升教师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想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应该从“两真”、“两有”做起。两真:①真研宜家的口号是:只做简单而有意义的事情。教研活动就是一件简单的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教研活动一定要真的教研,不做虚假,不走过场。②真学真学是指真的是研学术问题。“两有”①有定力“咬定轻松,不放松。”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要有通过群策群力一定要解决的决心。②有想法所谓的有想法就是一定要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并能及时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能力。

药剂师

很多老师为什么认为教研活动是在浪费时间?

从事了很多年教研培训,组织教学研讨应该说是一种常态化的活动,初衷是通过教材研读,提高教师们解读教材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个人的感受是现在教研活动越来越受重视了,不但形式多样,研究的话题也是越来越深入和广泛,但一线教师又是怎么看待教研活动的呢?大部分老师认为实用性不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为什么会这样?不久前参加过的一次较大范围的协作式研讨活动,使我对目前的教研活动有了几点反思。教材解读过程中系统性的缺失。很多老师的备课流程都是看看需要教授的内容,有经验的教师会结合课后思考题和教学参考研究一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基本就可以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了。现在参与的一些大型“跨界”的教研活动,看到的也是从单元入手,以单元导语为依据,以整合分析内容为形式找到单元训练点,以此确立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这样的分析看似整体入手,却没有纵向地关注到本单元的训练要素在整个学习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什么;更没有横向地分析不同年段编排相同的训练点,意图又是什么?这样缺乏系统性的教材分析实质上就是在断章取义。也许有很多老师反驳,这样的分析是“专家”的事,我们一线教师只需要“当一天和尚,撞好眼前的钟”就可以了。这样的弊端反映在教学中的后果就是训练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循序渐进的、有计划地提高,久而久之,“碎片化”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基础的不扎实和能力的缺失。因此,我们的教研应该引导教师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学研究者,而不是满足于做“匠人”——缺乏了宏观训练意识的课堂,即使再精雕细作,教师和学生都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中主体性的缺失。在教研活动的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很多设计理念都是围绕着“教师怎么教”在不断地强化。如目标制定的系统化,多是以“课标”年段要求为指导,以单元训练点为依据,从课的重难点出发制定的教学目标。从宏观看这样的流程没有问题,但仔细探究,我们“整体备课”过程中这样强调一致化的目标,考虑到学情的差异了吗?这个问题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中尤为突出,看到大家绞尽脑汁在设计着各种教法,预设着学生应该有怎样怎样的生成,心里的疑团不禁越来越大——我们认为“合适”的学法,学生真的喜欢吗?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在开始学习前,有多少教师真正深入学生,了解一下学生的“原点”究竟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细思极恐,这样“我不要你以为,我只要我以为”的备课方式,带来了后果已经显现——学生上课就是在应付差事,学习兴趣、主动性和探究性只会越来越薄弱。课堂训练中的扎实性缺乏。现今的教学研究有一个思潮,就是越是“创新”的课堂就越是时髦,越能展示教师不俗的教学功力。教研活动也好,公开课也罢,特别重视求新、求变,而忽略了基本功训练。究其原因,根本上还是目前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而导致的:一堂课要“上得好”,首先是要在内容上“创新”,内容是不变的,怎么创新,只好整合,重组,拓展,美其名曰“高效课堂”。岂不是,学生连原本应该知道的内容还没有读明白,就开始了更加广泛的学习,除了加重负担,也没什么收获。其次是在形式上“求变”,课堂的组成无非就是教师和学生,要变那就是老师不教了,让学生自主发现、合作学习,美其名曰“生本课堂”。缺乏了教师的引导,学习往往是“起于原点,终于原点。”先不说实地观摩,就连教研活动的说课,也是说的人“雾里看花”,听的人“水中望月”,新则新矣,细细反思却看不到半点提升。教学需要创新,但基于传统的创新才是有根基的,传统的做法很多都是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切实可行的,如果我们不加以研究继承而盲目创新,最终波及到的还是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教研活动作为教师素质提高一个重要途径,引导是极为重要的,培养研究的思维,因材施教的着眼点,顺学而导的学习策略,教研活动才能惠及教师,进而受益于学生。让教研不再浪费教师的时间,这才应该是教研人应有的教研思维吧。

巨无霸

积极参加教育教研活动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

有些老师对学校的一切教研活动都不想参加,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教书,不出错也不出新,这种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安于现状 ,很满足自己现在的情况,工作上过得去,生活中随遇而安,既不想出风头,也不想动脑筋,甘于平淡。就是属于那种不干事也不惹事的心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就可以了。二是觉得学校教研就是走过场,没实际意义,教研组负责人水平太差自己不屑一顾,教研内容就是读材料,查笔记,没有实际意义 起不到引领教学水平的实际作用,不想参加。教研活动搞得教研内容空洞虚无,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和成果 脱离本校实际,甚至是冲淡了主要教学任务,沽名钓誉掺水造价,影响了自己的正常教学工作 所以不想参加。三是要么就是个人恩怨,看不惯组织者的做派和水平,和自己心目中形成的教学方法有冲突,严重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不想参加。总之,就看你是哪个阶段的学校了,如果是中小学,我觉得教研并不是最主要的内容,主要的是如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听课评课谈一些体会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搞的更好就是最主要的教研活动了。如果是更高层次的学校,注重教研工作也是必须的,因为这个阶段的教研活动不仅仅是中小学那么简单的了,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催生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必要活动,应该认真对待。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不断汲取新知识,补充自己内存的不足。社会瞬息万变,学生的接触面非常大,他们对新知识、新现象、新事物非常感兴趣 , 如果我们停留在原有的圈子里打转,总有一天会把自己转晕,也会迷失方向,更会被时代淘汰。即使小学没有高深的教研课题需要我们去研讨去探索,但课本内容也在不断更新,管理水平要求更高,面对的挑战也更大,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学习采用更加被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也才能做一个被学生喜爱的老师,也才能是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解其长剑

教研员是干什么的?一线教师:形式主义听课调研,不要也罢

教研员是干什么的?一线教师:形式主义听课调研,不要也罢每个学期,区教研员都会到学校例行检查,主要是进课堂听课,听一节课评个“优”、“良”,和上课老师聊几句,然后再向校领导汇报真实、具体的教研情况,算是完事,用时4节课。这样的例行公事,一个学期至少一次,有时候,可能两次,美其名曰:某校教育教学情况专门调研,目的是重视。每一次教研员来校前,都会下发一个通知,某日某时到贵校调研。学校接到通知后,其实校领导是开心的,可借机整顿下教学秩序,顺便把卫生等棘手问题也整治下。最累、最苦、最烦的要数教学处领导下的年级主任、科组长和一线的统考科目教师。教研员一般提前3天通知,他们要来,学校如临大敌,立即部署各项工作,大会小会强调,特别提醒教师要认真备课,尽量拿“良”或“优”。并把“良”或“优”作为期末考评的依据,以此吓唬老师。这一招,其实还蛮管用的,最起码大部分教师嘴上骂娘,但行动上会老实,毕竟代表学校形象,上好课,获得教研员喜欢,争优秀肯定都心向往之。拿个优秀,不仅是面子问题,还涉及能力、水平的认可。在一线教师心里,不想拿优秀几乎是没有的,犟一点的,也就嘴硬而已。所以,教研员要来调研,那前2天办公室里的老师们,绝对忙成一锅粥,忙研讨、忙磨课、忙交流、忙印资料,大家都什么自觉。在忙碌中,也有老师提出反对。认为如此忙,简直是瞎忙,忙完了,就算得了优,又如何?还不是给领导挣了面子,无形中助长了形式主义。另外,这个教研员的优秀标准,其实也挺主观的。还不要说,忙碌当中,有人清醒提一些反对意见,其实很好。我身边某一些老师,就说,他内心根本看不起教研员,认为教研员是混日子的。不用忙着给嘀咕者贴标签,我们思考——什么是教研员?教研员顾名思义,是教学专家、是教育大咖,是一线教师的领路人、带头人,是一线教师的好帮手和好助手。如,疫情期间,上网课的应该是各区教研员。如高考备考,整资料、做讲座的,上备考示范课的应该是教研员。教研员,你不上课、你不讲座、你不整资料,你算什么教研员?教什么研?研什么教?究什么学?一线教师的确需要教研员的指点,但不需要教研员的指指点点。若只是例行公事,形式主义听课调研,不需要也罢。在教研员的眼里,一线教师囿于理论、视野等问题,肯定是不行的。在指责与批评中,彼此会轻视。对于那些有个性,也喜欢训斥、批评的教研员,有教师就指出:教研员你有本事,就给大家亲自上一堂课做个示范,而不是这不如意、那不满意。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像带小孩,你这训斥、那指责,小孩会开心玩吗?孩子毕竟还小,他的成长,需要你的耐心指点和专业指导,他们期盼的是引领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嫌弃。一番话,说得大伙啧啧称赞,不由点头。都异口同声,下一次,我们应该期待教研员给大家上示范课,而不是上课给教研员听,相信这是回归教研员本职。对此,我深以为然。一般大一点的学校,有教科室;县一级教育局机关,设有教研室。设置目的是引领教学,可事实上,这些管教研的头,多是不受待见、打入冷宫的“官油子”。可想而知,他们能起到多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本身,要么脱离一线教学,要么根本就不是行内人。笔者曾在内地某县待过,说实话,小学校,教科室几乎是搞搞课题,是个没有油水的闲部门,无人重视的,与教育教学无甚瓜葛,指导备考、教学,是不可能的事。县一级教育局机关,教研室主要人物肯定是县里教研有点水平的,的确是从一线上去的。除了厉害几个,其它多数可能是领导的亲属,反正教研员是个闲职,谁干不是一样。若真让教研员来诉苦,他会说得比你还惨。这些情况,在内陆省份的偏远地区,我信。不过,一般沿海、教育发达的省份,教研员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人,要么上课出彩,教学水平一流;要么文笔出众,论文写作水平高。否则,你去学校、你去指导教师会闹笑话的。我遇到过几个教研员,说真的也有好的,值得尊敬,他们的确是热衷教育、热爱教学的。到学校教研,人家客气得很,说起话来、讲起教学,无比激动,一身书生味。到学校,会先召集相关科组的老师在一起了解情况,和老师拉家常,问老师们有什么困惑、困难,然后一一针对教师们所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跟着相关老师进教室听课,课后会与老师中肯交流,给予指导。这样的教研员算是负责,可以的。不过,如上文某教师言,一线教师还是希望多听教研员的课,学习具体的教学技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相信如此,教研员才是指导教师教研的教学一线一员,而不是指指点点的远离一线的一员;毕竟没人喜欢被指指点点,还要虚伪地配合着演一出形式主义大戏。你说呢?

独居门

教研活动这样让教师反馈,实效性更强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活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应凸显研究内容“问题性”,研究形式“参与性”,研究方法“反思性”。成长=经验+反思。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娓娓动听

我市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

为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3月23日,廊坊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教研工作研讨会。廊坊市教育局局长许红伟出席研讨会并就做好全市教研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副局长綦艳波主持会议。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学校数学教研室主任高瑞波围绕高考改革做了专题讲座,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占国围绕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进行了专题讲解。 各县(市、区)教育和体育局、廊坊开发区文教卫生局主管局长,各高中学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市教育局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及教研室全体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许红伟从我市教育实际出发,对教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必须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教研工作,向教研要质量,打破固有思维定势,开创新时代教研工作新局面。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各个学段的主要教学任务,一定要研究政策文件,紧跟课改要求,研究教学方法,理直气壮地抓教学质量。三是以教研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各级领导要亲自抓教师培养,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校长要坚持上课、坚持参加教研活动。绩效奖励要向一线教师倾斜。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各地、各学校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要成立领导小组,把教研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高瑞波老师的讲座从新高考理念如何在课堂改革中落地,学校教学管理、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教学与复习策略,对备考的要求、备考的策略等进行了分析,高屋建瓴,可操作性强,对于我市的高考指导非常具有实用性。 张占国老师从新时代教研工作背景、教研工作开展的途径与方式和教研工作重点三个方面,结合两个推进,三个提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对优化教学方式、教研转型等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会后,参会者普遍反映这次活动非常及时,收获特别多,具有启发意义。通过这次研讨会,对高考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大家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加强教研工作,把教研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力以赴、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我市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来源:廊坊教育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坐佛

培训机构教研活动做不起来,注意这几点

教育机构的校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校长在办公室苦思冥想了一个很完美的教研计划,然后交给我们的教研领导人安排下去。结果几天之后就会发现,老师的积极性并不怎么强。几次三番下来,校长就没辙了。只能让老师自己按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教研活动就成了表面的现象。那么怎么能够让老师去积极参加教研呢?一,根据老师情况分层次进行教研。校长应该仔细了解和分析学校老师能力水平。老年教师、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新进教师应该有不同的考核标准,让每一位老师都有目标。老年教师和重点教师应该为新进教师或青少青年教师做好榜样,可以自己制定目标,有我们的青年老师在学期结束时进行打分评价。我们的优秀教师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我们的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应该以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等综合素质为重点。二,要多方面结合进行教研。我们在教研的时候不但要注重我们教育教学的理念和规律,还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注意总结经验。我们一般的教研都是以实际的教学方法研究,就是看哪一位老师实际授课能力水平高,而对理论深度挖掘并不够。其实教研活动不能够把他当做只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学科发展方向有时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只研究如何去教学,那就把我们的老师都变成了教书先生。而实际中我们应该我们应该以前沿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以我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教学。往往能使我们教学取得发展。教研活动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的教师水平和实际情况,先把课题给确定下来。并把教研活动的理论材料整理好。这样教研活动就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有了方向。然后我们可以在实际教研活动中进行考证和领悟。使我们的教研学习教学活动真正的成为一体。三,灵活的教研方式。我们的教研活动不能局限在会议室里才能进行教研。当我们老师平时出现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在我们的学科内进行讨论交流。探讨自己的教研内容。我们不管教研的主题是来自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不管教研老师交哪一个科目,只要与教研有关的研讨就是教研活动。现在很多小型培训机构的中层教研领导都会认为:只有自己的学科的几个老师之间教研才算真正有效果的教研。其实老师要提升教研水平,也要与其他学科老师在学习研究和业务等方面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研讨和交流,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个性底蕴得以沉淀,并增强教研意识,能够使自己成功的走向快车道。同样这样也也就扩大了整个教育教研的范围。老师会在教研活动中取得动力,更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这样活动当中去。

两容颜适

教研活动贵在坚持

教学是一门技术,需要方法与技巧;教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审美与雕琢。教研教改活动是促使教学技术提升、艺术高超的关键实施渠道。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需要花时间花人力来思考来训练来雕琢。一个事物由普通到特殊,由粗糙到精致,由混乱到清晰到娴熟,都需要三人行多人行,集思广益,坚持前行,教学才会艺术化、出色化。教研活动贵在坚持,在坚持中看成绩,在坚持中看成果,在坚持中看人才!

设准

德城区开展小初学科衔接教研会

打破教学壁垒 促进共同成长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通讯员周沛洁)为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让每位学生由小学学习生活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生活,日前,德城区开展小初学科衔接教研会,加强小学和初中老师的交流,找准衔接点,选准突破口,迈出小初衔接的一大步,为六年级学生进入中学后和谐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鸡兔同笼真的就是简单的鸡和兔一起关到笼子里吗?其实,这一个简单的题目可以做出一系列数学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存在及作用最关键。”数学学科小初衔接研讨会上,德州市北园小学于沛鑫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课堂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通过简单的示例渗透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随后,德州市第九中学宋艳老师执教的《从算式到方程》以“鸡兔同笼”为起点,引出方程,用简单的话语使学生慢慢体会到方程的思想方法。德州市第五中学优秀教师代表夏雨从教学教法、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分享了她宝贵的教学经验《打破学段共创辉煌》。语文学科小初衔接教研会议在十中召开,第一节观摩课是由北园小学王建东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下册的《为人民服务》,该课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篇目之一,王老师在课堂上娓娓道来,抽丝剥茧,旁征博引,授之以渔,收放有度。第二节观摩课是由叶明珠老师执教的七年级上册课例《世说新语两则》,引导学生读古文、品词句、习方法,为六年级学生扫除学段的障碍,尝试学习七年级的内容。德州十中语文教研组长崔秀燕老师从教学教法、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向大家分享了她在小初衔接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做法。英语学科小初衔接教研会上,东风东路小学赵红艳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六年级下册的相关内容,教学环节清晰,课堂生动有趣,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记忆、学习、思考等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接下来,由实验小学史慧兰老师带来同课异构,教学理念新颖,强调要像学习语文一样学习英语,进行整篇教学。德州市第九中学周沁老师就教育教学、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以及每一学段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本次系列研讨会,打破了中小学学科教学之间的壁垒,初步做到小初教学的有效沟通,使中小学教师对小初衔接储备了认知和积累案例,促进了全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来源:德州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