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教育类G4正规省级期刊能评职称五更寒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教育类G4正规省级期刊能评职称

教育类G4国家级 半月刊知网,万方,龙源,维普国内刊号:(CN)10-1390/G4国际刊号:(ISSN)2096-224X版面字符:3200字符/2版 4800字符/3版刊物页数:129页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摘要信息:必须要作者简介:必须要参考文献:必须要主要栏目:学科教学-文史、科学与实践、观点撷英、学科教学_艺术、德育教育、经典在线

慧琳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官网省级正规刊物知网收录版面费多少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经国家教委批准,国民教育教育学术期刊(半月刊),国内发行号:CN10-1390 / G4,国际发行编号:ISSN 2096-224X。这本杂志专门针对开发管理,教学研究,在科研创新和教师培训等领域,我们将展示我国的学校教育和科研成果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方面交流新思路新的经验,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研究题。现在面向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呼吁科学和工程学作者和研究生发表论文。主要栏目:教学管理,教育研究,专题报告,著名专家访谈,教学学习欣赏,教师教育,教育成就,德育与心理学,国际交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书评,师生互动,热点关注。稿件要求:1.稿件内容应包括:文章名称,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文献。2请附上作者的详细邮寄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3.摘要应准确总结全文,长度为200到300个字,请勿使用“本文,作者”之类的主题。关键字与35为宜。正文字应在3200-3500字左右。全文共约3800个字。4.手稿必须正确标有参考文献。该期刊采用文章结尾(稿件中具体内容的说明可以使用页面注释),以便编号。描述格式符合“信息和文档参考文件描述规则“ GB / T7714—2015执行。示例如下:[1] 陈登原. 国史旧闻: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00:29. 5.如果稿件是研究项目或资助项目的结果,请注明批准时的项目名称和编号。6.该期刊的审阅周期为7至15天。为了使稿件通过审阅被接受,该期刊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作者。我们不会回复不可接受的手稿。如果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任何答复,则作者可以亲自处理该手稿。7.本期刊有权编辑,删除和修改要使用的手稿。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向本期刊提交的任何论文均应视为同意接受该期刊的授权版本单位使用。8.所有提交给该期刊的手稿必须是作者的原创。如有窃,恶意篡改等,作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者的详细地址应在论文底部注明[示例:××省××城市(区,县)××道路××××学校××接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邮件。这样我们可以迅速和迅速地与您联系。 ·如果您的文章被采纳,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排版费,并希望广大作者能理解!

包小姐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是正规刊物吗什么级别知网收录吗版面费多少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省级期刊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影响因子:0.07ISSN:1671-4822CN:50-1143/N期刊收录:知网《科学咨询》杂志科紧贴学术前沿,并与读者保持紧密联系。国内刊号为:50-1143/N。杂志成立于2000年,秉承指导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科学咨询》杂志奉行“百花争鸣,百思争强”,坚持严谨求学的作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学技术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规律,激发教学与研究的学术氛围,并为教学和研究服务。栏目设置本刊特稿、教育论坛、语文教研、数学教研、外语教研、理化生教研、政史地教研、体卫艺教研、校园风采稿件要求1、来稿不宜太长,文章中的字数一般为30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6000字,综述通常不超过8000字。2、如果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3、在结构上,适用条款应具有:提出了问题;方法的应用(包括技术,设备,工艺条件,参数,配方等);应用程序的效果。4、无论论文类型是什么:主题简洁;论点很明确(通常是指用于解释该主题的观点);该参数是结论性的(指实验,测试数据,图形,表格等的准确性);足够的论点(指的是讨论,结果分析和机制的讨论是详细的);结论完整。

忧真

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教学与科研,也就是言传与身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教学与科研对高校而言,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一对需要平衡的辩证关系。自两百多年前威廉·冯·洪堡创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时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后,这一原则已成为现代大学的基本标志。对于以文化和知识传承、知识创新和创造并重的研究型大学而言,这一辩证关系不言自明;即便是以文化和知识传承为主的教学型大学,由于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术,这一关系同样也清晰明了。纵观全球大学发展的千年历史,这一关系虽在各个大学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侧重,但从未偏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规模和办学能力上,还是在办学质量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迅速走过了恢复高考、扩大规模的过程,走进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教师也亲历了我国高等教育从小众受教到大众受益的发展过程。四十多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之初进入大学的我们,迄今仍感恩和感动于当年的大学氛围。当时,老师们在沉寂蹉跎了十多年后,以浓缩升华了的知识、蜡烛般燃己照人的情怀,全身心哺育我们;学生们则像永不知饱的雏鸟,引颈争食、奋力消化吸收,同时跟随师长迅速转入研习探究。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永恒的大学记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愈加清晰、建设目标更为远大,各校都试图将自己的定位和视野放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加以考量。在历史变迁、跌宕甚至转折的关头,文明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知识与科学的创新与创造,技术与产业的突破与变革,无不依赖于教育,无不依赖于人才培养。此时,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能力和水平,无疑是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大学使命的全面复苏,我国高等教育必然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承转入知识传承、创新和创造并重的新阶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又要精深科研。于是,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时间分配、精力投入平衡问题必然显现。凡认真从事教学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教学是一项极费精力和时间的工作,而且是个良心活。然而,正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中指出的:“大学已经忘记了更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任务。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大学是成功的,但它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值得反思的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存在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失衡问题,我国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本身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微妙过程,假如高校从教者初心不在、为利所驱,就不可能立德树人、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不做教学做什么?不做科研教什么?这句常常挂在高校教师和服务管理者嘴边的话已经大体道出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就我自己几十年教学科研工作体会,教学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系统提升、融通基础知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掌握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同时,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即只要有教学活动,就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引领功能。并且,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知道的道理给学生讲明白,还要面对来自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甚至要化解学生为“滴定”教师水平、显示自己能力而提出的“挑战性”甚至“挑衅性”问题——这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锻炼和提升。以我所熟悉的科研领域而言,被世人称道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和突破,大多基于讲授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中的知识融通、抽丝剥茧、寻根究源,无疑能促进自己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工作则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对科技前沿的学习认识、科研心得和成果等融入、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这种重新加工和梳理中,又可以为优化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提升自己的科研境界提供反馈和新思路。此外,教学工作还能从学生身上反演看到自己的不足,被学生的灵动所激发,达到教学相长,可谓一举多得。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在老一辈教师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就应该将教学工作当成天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立德树人中成就自己。以己管见,科研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提升性和拓展性作用。与教学过程相比,科研过程具有面向未知世界、探索未知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等特点,有助于拓展学生素质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正如洪堡指出的,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对科学的具体探讨过程,否则教学就变成了空洞的教条传输,这样就束缚了人的潜能,而不是对人类智慧潜能的尊重。科研工作既是创造新知识的必然途径,也是展示和检验教师与学生知识积累、技能才华的重要场合,更是磨炼研究者意志和品德的必要途径,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构成了高校育人的主要手段。我常和学生说,科研工作是一个以失败为主旋律的过程,科研的魅力恰在于百折不挠后可能发现的新现象、新原理、新物质、新方法和新技术,由此引领人类文明文化、深化科学认识、提升科技水平、改善人类生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科学研究的不断精进,才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不断更新的源泉,这就是教学是流、科研是源的辩证统一,也是历经千年、不断革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当下,全球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校除了继续在科研上追求特色、追求引领外,更加重视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的探索,更加重视对专业的融通整合,更加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百多年的西风东渐、学习探索、艰苦发展过程,如何在新时代开创东风西渐的大格局,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尽快形成中国特色并为全球共享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范式,是我们高教从业者的使命,也是青年学生的职责和理想。科学认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更好地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定是我国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发展的重心所在。作者: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来源:光明日报

傅玄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是不是正规期刊什么级别评职称认可吗

中学生数理化杂志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河南教育出版社主办单位:河南教育出版社ISSN:1003-2215 CN:41-1098 / O《中学生数理化》与学术前沿和读者保持同步。国内刊号是41-1098 / O。该杂志成立于1981年,秉承指导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中学生数理化》以整个过程的准备理论为指导。坚持从高考的角度加强知识的梳理和方法的总结。透彻分析考试重点,准确分析高考趋势,充分掌握考试信息。使学生掌握准备整个考试的实用策略。投稿须知1.《中学生数理化》物理和化学”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宏观研究,从理论上讨论教育,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实际问题,并举办高中科学科目(数学,物理学,化学,学生,教育,校长管理等)。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问题,并发表有关中,高考理论讲解或针对性指导的理论文章,教学计划,课堂设计,考试分析等理论文章。考试。2.《中学生数理化》作者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在标题下写下作者的姓名,并写上单位名称(一级或二级单位),城市(必须在不是省会城市的城市之前添加省名称),并且邮政编码不同组织的多个作者应按序列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来稿必须是原始的,尚未出版。作者自担风险。杜绝所有非严肃的引用和抄袭。对于那些视他人成果的人,本期刊将公开曝光。4.作者姓名按标题顺序排列,排列应在提交时确定。作者的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详细联系信息。请务必写清楚。在签署多作者手稿时,必须征得其他作者的同意,安排订单,并且在收到手稿通知后不得更改订单。5.文稿中的最长字符数限制为2500个字符。本文中的图表应该是典型的,尽可能少且精确。该表应使用三行表;该图应使用黑色折线图,并且绘制的线条应平滑,平滑且厚度均匀;计量单位应为国务院最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合法计量单位”为准,不得使用非法计量单位。6.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稿件。原稿必须作为Word文档作为附件发送。如果文本中有图片,则应以JPG格式作为附件发送。不得将其粘贴到Word文档中,并且图片应清晰,色彩明亮且分层。强而高的饱和度。7.来稿在不改变作者观点的前提下,本期刊保留删除和修改手稿以及本期刊中发表文章的电子版权和汇编版权的权利。如果您不同意,请在提交稿件时注明。8.该期刊拒绝提交多篇论文。由于人力有限,所有来稿将不予退还,请保留您自己的稿件。如果您在一个月内未收到要约通知,请另投他处。9.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人员,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推荐和撰写手稿。

其觉于于

建构营销案例教学与研究的新范式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营销案例研讨会举行

数字化时代,案例教学与研究是不是该翻新篇了?为了更好地回应上述议题,2020年12月23日到24日,由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案例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投赏联合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金投赏承办,上海市市场学会和上海管理教育学会协办的“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营销案例研讨会暨金投赏案例周”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首次策划,面向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学研究人员展开,聚焦“多维众媒全场景案例”,目的是在数字化时代,探索和研讨包括经典哈佛式案例、情景案例、视频案例和现场案例在内的多场景案例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开发、整合和使用等问题。研讨会具体包括三个模块:数字化时代的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体系探索,“金投赏案例周”,以及中国案例本土化开发和教学的新体系、新范式研讨。数字化时代的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体系探索12月23日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四位嘉宾分别从案例开发的机构立场、案例研究、案例课堂教学以及案例写作等四个方面展开。研讨会由上海市场学会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高维和,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郭毅依次主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主任于保平首先做了题为“数字化时代案例开发与服务体系建构研究”的演讲,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案例工作的探索、思考。和许多高校的“案例中心”不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案例工作依托于2010年成立的“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其出发点是关注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具有中国情景化的企业管理案例,通过合作交流扩大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影响,展现中国商业环境的构成和发展,推动案例学习、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进步。简而言之,即发展综合性商业知识,进行更好的发展和传播,包括一切与商业有关的内容,经济、管理、产业、统计、营销,甚至还有跨学科的内容,在挖掘、整理、分类、编辑、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不同形态的知识产品,包括案例、公开出版物、多媒体阅读产品、在线课程等。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案例工作的创新点之一,在于将案例产品提升为师生提供整体性、全面性的案例服务,涉及整个案例的开发、评审、案例教学、案例研讨、案例国内国际交流、案例面试测试、案例咨询等方面,并在案例开发与管理机制方面,建构了自上而下、不同层级的案例学术委员会、KDCC案例中心、外圈的协作团队,以及更外圈的招募培养的兼职案例研究员等,从而使案例工作的影响力,从以往的教师-学生的案例教学辐射到学院维度的MBA招生宣讲、案例学术研讨、学生参与案例开发以及教师案例开发,以及更广阔的社会维度,包括复旦案例课堂、案例出版、案例发布会、企业案例咨询、案例培训等方面。在演讲的最后,于保平主任回归案例教学过程的初心,对教育理论、未来挑战、潜在机会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总结与提炼。南开大学商学院许晖教授在线上分享了“研究型案例的探究与开发:基于品牌研究的系列案例开发”,从“教研相长”的维度阐释了近年来利用案例来提炼、总结研究出管理策略、模式与机理等研究心得。许晖老师将其形象地概括为“一场发现之旅”,“每一次的案例探索,都是一趟完美经历。”相较之于定量研究,案例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具体的案例实际素材的梳理、提炼、逻辑分析,即机制机理分析,来打开营销传播与品牌建构的“黑箱”。随后,许晖老师以多个案例探索与开发的具体过程来加以说明:如何借助多案例研究方法,回应老字号品牌如何孵化、传承还是重塑的议题;如何借助纵向案例研究,回应品牌生态圈成长路径与机理;如何借助不同行业的企业,回应企业如何进行品牌战略选择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伍青生教授做了“MBA市场营销课程案例选择与教学问题探讨”的分享,从“怎么教案例”入手,阐释了多年来课堂案例教学的经历与心得。伍青生老师首先分享了2020年刚刚结束的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8个案例;进而逐一阐释了怎么选择案例的6对关系,包括“中文与英文、2C与2B、Example与Case、一手与二手、选择性与方案型、经典型与新鲜型”;继而谈到案例教学的6点体会——“三分之二的案例主导,一家企业与多篇案例的联合,成文案例+最新信息的组合,对案例企业的持续跟踪且用最新的企业新闻作为引子,在Example部分设计讨论几个问题,以及走访案例企业”;最后谈了两个案例教学中常见的教训。《商业评论》前副主编、资深管理案例作者刘雪慰的演讲题目是“案例写作过程的若干问题”。她说,案例写作是一个复杂且极为耗费精力的过程:“案前”,你需要发现案例线索、收集所有素材,包括采访、查收文献等;“案中”,你需要解构写作思路,完成案例初稿并不断打磨;“案后”,不仅包括案例教学和课堂使用,还包括案例的传播等工作。随后,她聚焦案前的搜集素材环节,将十数年来年案例写作的诸多经验融入到“Facts!No Comments”(“事实!而不是建议”)“Calm!No Emotional”(“平静!而不要情绪化”)“Story!Story!Story!”(“故事!故事!故事!”)等要点中。金投赏案例周:6个获奖案例及MCN、短视频行业洞察在“金投赏案例周”模块,金投赏及其研究委员会联合高校市场学研究会案例教学和研究专业委员会特别策划,来自行业一线、有着丰富营销传播实践经验的业界大咖,与有着丰富理论研究基础的学界精英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案例工作”对话。金投赏选择其2020年度的6个获奖案例加以分享。前3个案例由来自Max公司、蓝色光标、爱奇艺分别介绍乐高悟空小侠公关传播、奥利奥*周杰伦*天猫超拼日、江小白*解锁青年文化营销的创意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王雪华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贾思雪副教授以及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李倩倩副教授分别对案例进行点评。中国案例本土化开发和中国案例教学的新体系、新范式12月24日上午的研讨会主题演讲环节聚焦中国案例本土化开发和中国案例教学的新体系、新范式研讨。研讨会由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杨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周欣悦依次主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助理教授林宸以“如何开发中国深度、世界广度的商业案例”为题做了线上分享,从“为什么写案例”“怎么写案例”“怎么教案例”三个维度展示了如何开发中国深度、世界广度的案例的具体做法和个人经验。在案例创作方面,林宸老师认为必须贴近业界,一些中国特色独有的事件与特征,从学生当中,从课堂当中,从案例开发的角度当中可以获取更多我们平时在学术理论当中难以获取的宝贵财富,所以每一次案例开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帮助中国学者自己梳理体系,建立自身权威的过程。在案例教授过程中,林宸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笔记,可以不断服务自身教学和其他师生。来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莉教授发表了“如何通过案例教学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的演讲,结合自身研究和生活经历,着重强调了中国品牌故事案例的来源:第一个来源是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第二个是各种各样的案例库以及案例库里提供的各种各样的素材;第三个是可以和其他研究人员、学生一起来编写案例;第四个是企业的一些实践案例,在企业的实例中,也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案例素材。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叶巍岭做了题目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案例教学”的演讲,主要阐述了自己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原则:第一,放下原则;第二,转换角色,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浓缩成为五个字——多听、少说话;第三,任务明晰,即知识重构、技能训练和认知学习。她同时分享了自己在课堂考评中的特色做法。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朱虹做了“案例开放新视角:本土化与多案例”的分享,她将目光放在了商学院的EDP学员身上,她认为EDP学员具有实用主义、时间稀缺、心智成型等特征,面对EDP学员更需要无限接近营销现场,要听到市场的“炮声”,否则就会被“赶下讲台”。朱虹老师结合自身经验,着重分享了自己借助“私董会”形式,正在开发中小微企业案例,呼吁商学院学者深入洞察和研究,并用商学院的新知赋能小微企业。意略明集团创始人、CEO周波结合公司实操案例,带来了“大数据时代营销新面目——真实世界案例分享”,结合四个具体商业案例,向老师们展示了数字营销时代,消费者和企业观念的变化对传统营销的巨大颠覆,用具体案例数据展示了业界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先进数字营销。周波认为,在未来五年,优质的私域流量将成为品牌方最大的追逐热点之一。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聚焦数字化时代探索营销案例新范式,倡导守正创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探讨了如何开发中国本土化案例,如何将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更好地应用在中国课堂和指导中国企业实践,给线上线下的嘉宾观众都带来极具启发的思考,受到好评。中国日报上海分社来源:中国日报网

梦之队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南开创刊发行

天津北方网讯:3月18日,由教育部主管、南开大学主办的思政课教学研究学术期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经过精心筹备,创刊号已正式在全国发行。作为教育部主管的两份新创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门学术期刊之一,期刊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国内外重大事实,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重大课题,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规律,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研究阵地,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搭建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创新的交流平台。该期刊为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内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栏目,旨在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互促互进,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搞科研难、发论文难的迫切问题。南开大学副校长、期刊主编王新生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希望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份刊物,不仅成为学者学术交流的纽带,更成为记录时代思想的载体,用深刻隽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成果,回答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命题,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闪烁更加璀璨的光芒。”(津云新闻记者段玮 通讯员蓝芳 宗琪琪)

沙耶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该如何化解

造成当下青年教师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亟须清理的问题,据笔者观察,造成青年教师产生普遍性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成家、立业与生存压力。遗憾的是,这三项因素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人生舞台上,没有错峰更没有缓冲,导致压力叠加由此衍生出独有的“青年期焦虑综合征”现象。在这三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立业,只要它解决了,其他两项压力因素随之消失或者极大缓解。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立业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与科研,要靠一种还是两种技能安身立命?由于时间的硬性约束,教学与科研之间到底是非此即彼的鱼与熊掌的关系,还是可以达成兼容的双轮驱动?只要厘清了这个关系,青年教师的焦虑问题也就演变为一种需要技术性处理的问题。大科学时代整个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宏观层面上,在科技的裹挟下出现了领域拓展与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现象;在微观层面,作为社会中的人又面临领域集成与功能整合现象。这两种矛盾所造成的撕裂,回到生活世界最终都要落脚在一个个具体的个人身上,在缺少必要调试期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个体的心理失衡与行为选择的仓促应对。各行各业概莫能外。笔者曾私下里戏言,当下要成为一名被广泛认可的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需要具备三种职能:在教学上要有演说家的口才;在科研上要具备专家的专业能力;在社交上要有外交家的人情练达。还好这最后一项职能还没有被政策固定化,否则,教师的时间碎片化现象将更是难以修复。这种矛盾是古已有之,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呢?梳理科技史上的线索不难发现:从历史上看教学与科研几乎就是完全分立的。按照流程来看,教学和科研在整个知识生产链条上处于两端,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而科研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知识。这种结构化安排有助于各个领域的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与分工的细化:负责传播知识的,要开发各种技术,使知识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知识的生产端(科研活动),则要尽量免除各种干扰保证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进行创新与知识的高质量生产,满足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在近代科学兴起之前,知识的生产链条几乎完全按照这个模式运行,比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都是以教育为主,教学效果堪称完美,而稍后的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则是科研的代表,他们都集中精力于知识的生产,为后世留下了影响深远的科研成果。近代科学建制化以来,教学和科研逐渐出现有限整合的迹象,一些人既是教师,同时又是科研人员,比如伽利略、牛顿等人都在大学任职。我们今天对于他们的教学工作了解并不多,反而是他们的专业科研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这种结构安排并不是其所在学校的硬性要求,完全是基于个人偏好选择的结果。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这种状况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学与科研的功能整合是大科学时代知识功能结构转型的标志。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科研领域的集成化。所谓“领域的集成化”,是指任何一个科研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才能完成,而知识的功能开始直接面向社会需求,此时科研人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尽量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集成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科研人员必须对自己的相关领域有所涉猎,这就增加了科研的难度——要想做出成绩,科研人员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时间分配的零和博弈势必挤占教学等其他选择的时间。对于教学而言,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必须重新配置专与博的权重,选择的困境由此发生。另外,功能整合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与科研从知识生产链条的两端开始向中间靠拢,换言之,教师的功能从单一的教学开始向科研靠拢,而科研则从单一的知识生产向知识传播(教学)靠拢,这种趋势就促成了教学与科研的整合(双轮战略),区别在于各自的权重划分不同而已。教学科研的功能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不是某种人为设计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喜欢与否,当下的科研人员必须接受这种功能整合。现在的问题是功能整合的速度超过个体改变的速度,导致出现群体性适应不良现象。如果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以渐进的方式展开,那么社会的意见会小很多,但是,我们当下是以政策安排的方式把这个进程人为加速与固化,以激进的方式对接市场需求,让很多人还没有准备好就迅速进入这套行动轨迹,从而导致出现大范围的不满。客观地说,功能整合对于教师和科研人员来说都是大势所趋。对于教师而言,从传统的教学向科研靠拢,可以普遍提升教学的水准,用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最重要渠道,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用知识反哺教学的典型案例,就如同坊间所谓:只教学不研究,越教越死。同样,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从单纯的知识生产者向知识传播者靠拢,可以更好地用知识服务社会,并为科研发展的外围环境争取更大的认同与支持,否则,纳税人和企业为何要支持你的研究呢?国外很多著名科学家时常出现在国会听证会上,其目的在于向国会介绍与阐释某些研究的重要意义,以期获得社会支持,同时这也是向公众展示新知识的一种广告,能够吸引感兴趣者的投资、人才加盟和同行合作的重要手段。在实践层面,为了应对这种不满情绪,国内最近几年推行的教师岗位分类改革就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按照该方案的设计初衷: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偏好,可以在如下三类岗位中做出选择:教学为主型岗位、科研为主型岗位与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根据岗位特点安排教学量与科研量。比如教学为主型岗位,以上课为主,科研要求比较低;反之,科研为主型岗位,以科研为主,上课为辅;教学科研并重型则取折中模式。照理说这套模式设计很合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出在三种岗位的出口是一致的,即不论哪种岗位类型,在评估时都是由同一个委员会做出裁决(通常是单位的学术委员会),而学术委员会的偏好是看重科研,从而导致前期政策安排所设计的岗位分类由于评估出口严重趋同,最终造成分类改革的名存实亡。其实,解决办法也相对简单,只要在分类出口处,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可。真正的难点问题有两个:首先,三类出口标准如何实现等价。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既影响分类的公平,也出会出现某类岗位成为放水之源;其次,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换挡期,不能一岗定终身。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偏好在特定时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毕竟熟悉哪个岗位都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完成转型应该允许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新的岗位,并按新的岗位要求完成考评。试想演艺圈在很多年前都已经出现了“两栖”甚至“三栖”艺人,科教界出现“教学-科研”功能整合不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吗?(作者:李侠,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永井

一线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研究 ——关于教学和研究

教育科研是教师岗位的主要职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科研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和提升,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教师在工作中,如何做到二者的权衡呢?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会员,一线青年教师董强在中国教育学会沙龙课程中如是说: 关于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在课堂中既是引导者、策划者,也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学会知识,在创设情境中、归纳类别的过程中学会总结知识。在整个课堂中,教师要充当好一个导演的角色,在具体的情境中实施策划。作为组织者,课堂各个环节的展开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同时,教师还是课堂的参与者与课堂的自评者。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首先,学生是求知者。学生是带着求知的眼神、求知的欲望到课堂中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主要目的。学生还是课堂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还是课堂的聆听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学会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有了问题再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最后,学生还是课堂教学的评价者。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他评,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授受关系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互助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配合的,交流沟通中相互促进的。只有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人格平等的。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是相互促进的。师徒关系从传统的角度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师生之间还具有师徒关系。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首先“学困生”这个标签不能轻易给学生打,这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在这里加了引号。“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呢?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教师对学生的冷落2、 同学对“学困生”的排斥3、 校园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4、 家庭因素的影响5、 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6、 “学困生”的个人因素了解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困生”进行引导:1、 情感教育2、 人文关怀3、 课外辅导4、 小组合作交流5、 个人努力教学内容的选择1、 当前教材内容2、 不同版本同课题内容3、 课外相关链接资源4、 网络资源5、 其他资源教学方法的选用1、 讲练结合法:讲课与练习结合,讲完就练2、 讲授法3、 探究法4、 问题串教学法:以问题为教学的主线,通过设问、反问等来构成教学的主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我们的课题5、 其他教学法:互动类比教学法等教学前备课需要注意的问题1、 对教材版本的解读要准确、到位2、 对相关内容的挖掘要进行扩充3、 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与挖掘:可以通过前测进行了解4、 对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的解读5、 对课堂中可能会发生情况的预估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各类不可预测事件。1、 关于文本的问题:基于课本的推荐,我们应该如何处理2、 关于学生的问题(纪律、学习差异等)3、 关于课时的问题4、 关于师生关系的问题教学后教师和学生需要做的事情。1、 教学反思2、 课后作业3、 课后达标自测4、 必要的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5、 对个别“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关于研究研究不等同于论文写作研究题材的选取——选题1、 找准“落点”2、 清理“地基”3、 蓄养“底气”4、 着力“行走”5、 经营“理论”6、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选题的过程中,课题宜小不宜大,不能假大空。有人说,选的题目太大了不好把握,选的题目太小了又不具有研究价值。其实不然,只要题目选对了,研究透了,那就是很好的选题。研究方法选择。1、 文献法2、 比较法3、 问卷调查法4、 访谈法5、 实验研究法6、 行动研究关于文献查阅。1、 报刊、书籍的选择2、 一级文献与二级文献(一手文献和二手文献)3、 知网文献4、 外文文献5、 未公开发表的史料文献、报告等文献综述的撰写。1、 国内文献综述2、 国外文献综述3、 文献小结与述评4、 当前文献研究的重点5、 拟创新点:文献综述不能光看别人,还要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设想、创新点,打算要在哪个方面进行开发。一般论文的写作要求。研究不等同于论文的写作,但是论文往往是研究的一种体现。论学的写作包括以下一个方面:1、 标题2、 摘要(中文、英文)3、 关键词4、 正文5、 参考文献6、 图表、附录等7、 作者简介、课题基金信息等参考文献和图表一定要规范。研究成果的发表一般流程如下:1、 期刊杂志选择(主流杂志):要在投稿前了解杂志的特点和符合程度2、 投稿:投稿后要和编辑部积极联系,掌握进程,根据编辑部的意见进行修改3、 修改后投稿4、 发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 增加教师知识储备3、 开阔教师视野研究的类型。1、 探索性研究2、 叙述性研究3、 因果性研究

天子之剑

高校教学和科研有什么区别

我在高校从事人事工作已经很多年了,对高等教育也有一段时间的研究。教学科研关系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就在前几天的时候写论文,从知网上找到了几十篇讨论教学科研关系的论文。学者们不光是讨论现在社会上热议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他们更多的是讨论教学科研是否能互相促进。一般来说,大家都比较认同科研对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从事创新性和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新的研究成果会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大家对教学是否促进科研并没有达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在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课堂上,学生会对一些问题提出特别的看法,从而启发教师的思维。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目前高校教学内容不可能像科研工作那样前沿,教学和科研工作仍然存在比较大的脱节。我个人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国内一些研究者通过调研也发现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确实是比较小。教学对科研没有促进,那是否存在妨碍呢?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教学和科研是存在冲突的,至少从时间和精力上是冲突的。其中教学对科研的冲击比科研对教学冲击的更大一些,换句话说,一个一直做科研的人,如果要同时从事教学工作,他的科研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另一个一直做教学的人,如果同时做科研,其教学受到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造成这个的原因很多,比较直观的原因是:教学能力具有延续性,一个教师花一年时间上好一门课后,后面不用再花这么多时间去准备教学内容了。而一个教师即便花十年做科研,他仍然需要付出很多才能往前推进,一旦教学占用了科研时间,势必会对科研造成影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几乎所有老师都喜欢一直上上过的课,而不喜欢开新课,喜欢一段时间上同一门课,不喜欢同时上多门课。假想一下,如果让老师从教学和科研任选一样,只要完成规定任务就能拿相同的工资,那大多数老师一定会选做教学,因为教学更难考核一些,显得更容易一些。此外,科研工作能否取得成绩,绝大部分因素取决于教师本人,但教学不一样,还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体系以及生源质量等,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基于上面的分析,高校对科研进行额外激励,而把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做的事,这是合理的选择。但目前,由于社会导向问题,以及高校在科研上的不断加码,使得天平过多地往科研上倾斜。教师往往在科研上拼尽全力,而在教学上差不多就行。这个问题也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也翻阅了一些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这种失衡的导向,大家都没有特别有实效的办法,或者说大家并没有真心想要去扭转。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一是提高教学要求,对教学的基本环节把好关,让教师对教学不至于敷衍了事。二是培养以教学为特长的教师,鼓励他们去做教学研究,去编教材,去付出,然后提高他们的待遇,打通他们晋升的渠道。至于那些愿意从事科研的教师,也不可能让他们放弃科研而转投教学吧。世上现在高校的老师既要兼顾教研,也要兼顾科研所以说非常累,那么在高校里面,到底是科研重要?还是教学重要呢,这个要依情况而定高校也分研究性大学合职业性技术学院,如果在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那么,那么可能就以教学为主如果在研究性大学那么科研的分量上的相当大还有有的大学特别是有的老师,因为年龄或者因为别的因素,不想再净身尺寸那么他理论上也可以不搞科研所以说在高校里,科研重要还是教学重要,要依据这个大学的层次和自己人生的规划那么如果说一个年轻老师在科研领域是一个新兵的话,那肯定要在高校里做好,坐等板凳,甚至清贫的准备,因为做科研并不是一件可以急功近利的事情,大家必须沉下心来,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说大家想要快速的赚到收入,我觉得到高校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