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延迟开学不停“研”“深度学习”在云端——修文县实验小学数学组“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教研活动泰姬陵

延迟开学不停“研”“深度学习”在云端——修文县实验小学数学组“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教研活动

停课不停研携手共进2020年的春季,是极度的不平凡,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我们,没能如期相约在美丽的校园。虽然没在学校正常教学,但我们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有幸加入中国教研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项目,该项目是基于专家引领和任务驱动的校本教研活动,大家都很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平台,积极参加每次的学习。4月2日,我们第一次走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在线学习“数的认识”大主题教学设计与研讨。本次活动以“数的认识”大主题教学设计为主题,采用说课+讲评+研讨的形式开展,共分三个环节。数学专家武维民老师进行了《如何促进“数的认识”深度学习》的讲座。4月9日上午,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新用户培训”。培训中,高勤丽老师介绍了项目运行机制和校本教研要求,马秀文老师介绍了参加线上教研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4月9日下午,大家又参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线上教研活动,贾福录老师做了专题讲座“数的运算”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思考,几位老师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研究,对《四则运算》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研究,贾福录老师、朱凤书老师,吴正宪老师都做了点评和培训,特别是对于数学中的“隔断墙”和“承重墙”有一定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4月14日,在学校教导主任刘毅的统一安排下,一年级全体教师针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第一课时“十几减9”进行集体备课研讨。大家在一起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教师用书,精心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针对第一次的集体备课,大家又各抒己见,进行二次备课研讨,最终定稿。4月24日,大家参加学习了第六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联研活动的“专家讲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环节,为了让大家在活动中有更多交流和碰撞,学校教导处根据疫情期间特殊情况和涉及内容,作了详细安排。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三个年级老师到校集中参加研讨,其他年级教师在家观看直播并分享心得。学无止境,有了这样一个研修平台,有了这些专家的引领,将对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早日返校,把最近的的收获带到今后的课堂中,同时将持续关注并参与后续的各期活动,期待在数学教学路上走得深,走得远。审稿:刘毅图文:邱帼相聚云端一起成长梦幻初夏

观于大海

“教学研究”要由浅入深,抓住四要点

1精准选题是教学研究的切入点选题是教学研究的起点,是教学研究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体育教师应有目的、有重点地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全面、深入地发现和挖掘课堂教、学、练、赛、戏、评、纠的难点、疑点,从课堂教学中的小故事(情境)、小现象、小问题、小困惑入手,建立自己的“问题库”。小题大做,先易后难,突出选题的新颖性、科学性、可行性。例如,从教材解读、搭配、设计、流程、组织、教法、手段等入手;从队形设计与队伍调动、讲解与示范到教学节奏、分组、分层、密度、学练负荷、场地、器材搭配等着眼;从学练帮助与保护、教学纠错的方法与时机到教学技术细节改进与提高、教学骨干培养与使用、教学游戏与比赛、教学应急、德育渗透、师生互动等着力;从教学展示、提示的时机与运用,批评与表扬、教学评价等到目标达成,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集体纠正与个别辅导,教学衔接与过渡,学练效果等各环节的优点、缺点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和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然后开展具体研究。例如,笔者根据体质健康数据分析发现,笔者执教的班级中的女生在50m跑、立定跳远、800m跑等项目上相对其他同年级学生的成绩差距较大,于是笔者决定以改进女生体质健康素质水平为重点,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课课练”分组循环教学实验,探求有效地提高女生相关成绩的途径和方法。同样,面对新生,体育教师可以进行新生广播体操教学实验、武术基本功组合教学实验、趣味性跳绳练习研究,秋冬季进行耐久跑趣味性研究等服务于教学需要。2精心策划是教学研究的保障点选题确定后,要高度重视研究计划的制订,要遵循“发现问题(诊断、分析原因)——确定问题(主题)——收集资料-实施研究(研究计划、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措施、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总结、提升-指导实践”的研究步骤,即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精心制订研究的方案。例如,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课课练分组循环练习(所授学生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与国内或本地区水平的差距;学生技术、身体素质差距;小场地、多班级的实际;提高学练效果,提高技术、素质水平);明确研究重点、难点、方法,细化研究步骤(即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研究过程、注意事项等要详细、周到地进行列表或文字说明,确保行动研究的阶段性、导向性、针对性;明确怎么进行分组或分层(分组循环的班、人数、人员,分组分层的原则、标准,对学生技术、身体素质的测试原则、规格,测试、评价标准);分组的依据(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制订分组循环学练研究的方法、手段及效果的评价标准。此外,研究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适当地修正研究方案,力求研究过程、研究效果最佳化。3扎实过程是教学研究的关键点从课题的选题、开题、实际操作直至结题,每个阶段研究者都需要严肃对待,一丝不苟地按照研究方案严格操作。例如,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注意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优劣之处才能对症下药地选择好适合自身研究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与评价法及统计法等。体育教师要在平时注重资料的积累,把学、练、赛、测、纠、评、负荷的次数、强度、密度等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掌握第一手、原始的数据,供后面的统计、分析所用。例如,分组循环练习时,需要把分组的原则与要求进行说明,对学练活动中有调整的内容、量和强度、练习效果、学生反馈意见、教师感悟等也要详尽记录。对教师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措施,教师总结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学生学习行为改善、态度的转化、学练成绩的提高,身体素质、技术、技能的改观以及调查问卷、学生反馈意见书等也要详细记录。例如,一物多用(如一栏多用、一纸多用、一轮多用、一袋多用、一绳多用、一圈多用、一毽多用)研究中,教师要善于把器材的运用方法、手段、形式、学练的量与强度、适用条件等如实、准确地进行记录,并对学练过程、效果、不足、改进建议等进行实时整理、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服务。4深刻剖析是教学研究的着力点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将研究过程中的内容、方法、手段、数据、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并以表格、图表、插图等形式来客观分析或直观地呈现研究结果。换而言之,就是通过回顾研究的全过程,对实验数据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归纳,将大量资料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经验,力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得出较为真实、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比实验,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常态班)实验前后的技术、素质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是否具有显著性效果,深入分析研究是否解决了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是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与前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哪些新发现,哪些问题依旧需要加深研究等。同时,辅之以问卷调查法,了解、掌握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练态度、意识、习惯、效果等方面的变化,并进一步反思研究过程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研究的实施步骤和环节有没有纰漏,在下一循环中如何优化,进而提炼新的问题进行下一步计划,使研究成为一种螺旋上升的常态性研究活动。

视舟之覆

什么是教学课题研究

做课题研究不仅成为职称评定的一项指标,也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活动。因此教师对课题研究活动要有基本认识。什么是课题研究呢?许多教师错把实验当做是课题研究,这是认识上的错误,需要纠正。简单来说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明确的研究目的下,运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相应的研究方法,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活动。理论依据和收集证据或数据是课题研究的两大标志,缺一不可。教学研究根据不同标准分为多种类型,在此我简单谈谈根据方法论和数据的形式把教学研究划分为三类:质性研究、量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朱晓燕 2013)。质性研究是指数据形式为文字或图片的研究;量性研究指数据形式为数字的研究;混合研究指文字和数字两种数据形式结合的研究。

神秘眼

湾沚区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行动研究项目顺利启动

3月13日上午,芜湖市湾沚区教育局与浙江大学举办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全区中小学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智慧课堂领军教师、全体教研员共350余人参加仪式,并聆听了精准教学专题报告。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肖龙海教授,湾沚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斌出席仪式并讲话,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李明代表区教育局与浙江大学签定项目协议,教师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军主持签约和项目启动仪式。肖龙海在讲话中介绍了湾沚区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实施的背景,即通过与高校合作,推进湾沚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主动迎接信息技术2.0时代,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全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立足课堂,大胆使用平板,提出“使用、使用、再使用”的实践性要求。从时代发展的角度,鼓励教师克服习惯影响,用具有前瞻性的视角,把课堂教学从师本中心转变到生本中心上来,向课堂要效率。章斌强调了区委区政府对智慧学校建设巨大投入的目的与意义,并要求,各校要按既定目标落实好各项任务,提高站位,以南湖学校等四个项目校为基地,结合教发中心工作,扩大平板使用,形成区域特色;要利用智慧学校建设带动创新,学校、教师要敢于先行先试,闯出一片新天地;要注重培养教师,积极融入长三角,安排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要积极提炼成果,经常举办报告会等,积极申报研究成果。签约仪式后,开展了智慧课堂精准教学专题培训。杭州市文溪中学校长李胜建以《数据驱动 实现学校转型与突破》为题,从“移动学习,改变学习方式;数据管理,赋能精准教学;课程设置,助力智慧课堂”三个方面介绍了文溪中学利用数据化推动学校巨大发展的成功经验。 下午开展了教育惩戒辅导专题培训,全区中小学分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研员参加了培训。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干训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杭州中小学德育专家库成员王珍老师做了题为《教育惩戒——迈向师德新高地》的专题报告。王珍老师从文本解读、案例研读、现实回顾三个方面全方位阐释了《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质内涵,并就教育惩戒实施的细节与艺术做了深入交流分享,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让培训教师受益良多。李明在讲话中就学校贯彻落实好《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文件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全体班主任要认真学习掌握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法;学校要向家长宣传条例所体现的教育之“爱”;学校要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陶得 葛倩玲 特约通讯员:王万顺)【来源:芜湖县教育局】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土银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在芜湖湾沚正式启动

在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背景下,为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创新经验与模式,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在芜湖市湾沚区正式启动。3月13日,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在芜湖市湾沚区举办,湾沚区教育局与浙江大学签订项目协议。该项目旨在围绕智慧课堂应用,搭建区域与高校合作的平台,以大数据技术驱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实现转型,继而推动湾沚教育高质量发展。湾沚区中小学校长、分管校长,各校教导主任,智慧课堂先行教师,全体教研员共35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肖龙海教授出席活动并讲话。他表示,与高校合作,主动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迈进,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将推进湾沚区积极融入长三角。湾沚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斌在启动仪式上再次强调智慧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各校要按智慧学校建设既定目标落实好各项任务,提高站位,以南湖学校等四个项目校为基地,结合区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工作,扩大智慧课堂应用,形成区域特色;要利用智慧学校建设带动创新;要注重培养教师,积极融入长三角,鼓励教师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要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积极申报研究成果。3月15日、16日,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开展了首次入校指导活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肖龙海教授作为指导小组首席专家出席该活动,湾沚区教师发展服务中心相关领导、区语文、数学学科教研员以及来自科大讯飞的高级教研员陪同参与。走进六郎中学、芜湖县第二中学、南湖学校,观摩智慧课堂公开课,指导小组围绕公开课课例展开深入研讨。李雪莲老师公开课课堂在六郎中学,李雪莲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围绕《算术平方根》这一课题,李雪莲老师利用智慧课堂的丰富资源,将H5拼图游戏引入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启屏幕巡视,即可看到所有学生的拼图完成情况,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关注。随堂练习实时下发,大数据实时分析学生的作答情况,课堂上即可准确定位学情。指导小组在六郎中学开展课例研讨在课后的研讨会上,指导小组专家纷纷为李雪莲老师的课例点赞,也提出建设性意见。怎样活用分组作答功能,让探究性学习更深入;怎样深挖智慧课堂的功能点,与学科有机融合;怎样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的赋能作用,放大智慧课堂应用优势……与会人员进行深入探讨。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李明对六郎中学在智慧学校建设中先试先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作为乡村学校,六郎中学积极建设智慧学校,紧紧把握住了技术赋能教育、助力教育公平的机会。六郎中学校长潘胜华也表示:未来,将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与赛课活动,促进智慧课堂的深化应用。唐成萍老师公开课课堂在芜湖县第二中学,指导小组走进八年级的课堂,听语文老师唐成萍讲授《关雎》一课。多样教学资源,助力创设紧贴文本的课堂情境,灵动有趣。无论是预习作业,还是“全班作答”的当堂检测,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做到以学定教,心里有“数”,唐老师的课堂决策精准而有针对性。指导小组在芜湖县第二中学开展课例研讨研讨环节,指导小组对唐成萍老师的课堂呈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也鼓励所有与会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与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技术与课堂融合、与学科融合的更多可能。凤良喆老师公开课课堂来到南湖学校,指导小组认真观摩了凤良喆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大自然的语言》。利用智慧课堂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了解不同的物候特征。针对说明文的逻辑结构,与学生展开多元互动,发布问题,上传观点,点赞、互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分析快速掌握学生作答情况,任务驱动与数据驱动相结合,这堂新授课成功打破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导小组在南湖学校开展课例研讨课例研讨环节,指导小组对凤良喆老师的智慧课堂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也针对教学细节给出建设性意见。利用技术这一辅助工具,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大数据对于学情的及时分析,令老师的讲评有的放矢,但也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适当留白,得到数据反馈,不是即刻公布答案,而应为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空间。据悉,在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阶段,湾沚区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将持续开展各项教研、交流活动,令智慧课堂的应用走向更深层次,为打造具备区域特色的智慧教育模式不断贡献力量。

问知

古槐教育集团参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培训会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学校延期开学,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学习,老师纷纷开始线上授课。与此同时,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在心里默默地期待着能够有机会继续学习和提升。3月10日,许昌市古槐街学校教育集团这群热爱学习的小数人终于梦想成真,迎来了由吴正宪老师和高勤丽老师主讲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为主题的线上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吴老师利用高屋建瓴的理论支撑与接地气的具体做法、丰富案例的分享,让我们经历了一场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洗礼。什么是“深度学习”?“承重墙”和“隔断墙”又是什么?吴老师从以下两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解读。吴老师根据《深度学习 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为我们分析了什么是深度学习。对于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有哪些思考和认识呢?吴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要触及儿童心灵,关注儿童的学习心理活动;其次,要引发指导儿童主动参与;最后,要引发儿童持之以恒的和不断深入思考。另外,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还要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跳一跳”却够不着的时候,经过老师的引领,给孩子不同的“脚手架”,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新的体验。同时,吴老师还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真正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最大的引领作用。更要以核心素养为重要依据,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设计不同的学习主题。怎样夯实“承重墙”,打通“隔断墙”,一定要聚焦数学的核心内容,实现少量的主题,通过多个单元知识的整合进行深度的覆盖。吴老师以“小数教学”为例,谈了大单元的知识建构,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确定单元的学习主题。吴老师还提出了对未来的思考,跟我们分享了“深度学习”主题的规划内容。接着,高勤丽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深度研究”项目的运行机制,校本教研的具体要求和研究主题,并为大家分享了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最后,吴老师工作室的专家们虽然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到现场聆听吴老师的分享,但纷纷录制视频谈了自己的看法,为本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古槐教育集团的老师们在线认真学习。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吴老师在分享中提醒我们:“教学中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的进步。”学习也一样,听完吴老师的讲座,各年级组老师纷纷畅所欲言,感悟一篇接一篇,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快乐满满,收获满满!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研修,如果不落到教学实践中,不改变教学行为,它都是无效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继续提升,永无止境。

嘉年华

以“反思”助成长 以科研促提升——《基于“课例研究”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行动研究》线上研讨活动顺利开展

本网讯(通讯员 曾英)10月13日20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重点课题《基于“课例研究”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行动研究》线上研讨活动如期进行。本次研讨活动由课题主持人邵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数学教研员李丽主持,课题组成员全员参与。此次研讨活动围绕以下两个议题进行:一是谈一谈目前自己在教学反思方面的困惑或瓶颈;二是针对李祥鹏老师的教学反思案例进行分析和评议。整个研讨过程先由课题组成员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困惑或瓶颈、分析和评议,再由主持人提纲挈领,为成员指点迷津。议题一的研讨中,成员最困惑的点在于无法把自己的反思依托理论依据整理成文,主持人对此给出了建议:从专业书籍中去寻找理论支撑,聚焦一个点,系统的进行研究和反思。议题二的交流中,主持人延续上一议题建议,以尹祥鹏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的教学反思为例,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参考标准,从中去寻找与高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关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实施建议等理论,来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再进行教学反思。“微言若发蒙,喜获此三益”,原本心中无数疑惑的学员顿感通达。 在教育教学中,科研是最活跃最革命的推力,它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让教师迅速成长,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教育研究的发展。活动最后,主持人就接下来的工作做了简要部署,为已为期两年多的课题研究结题工作做好准备。【来源:邵东市教育局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神何由降

关于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题研究对一位教师,尤其是对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和思考整理成文,以期和同行分享。一、找准“落点”:把要解决的问题弄明白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问题驱动是课题研究“应然”的、真正和真实的动机所在,至于功利的动机,也应置于这一“大的动机”框架之下,成为这个动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此动机之下的课题研究,才能使“课题攸关者”成为真正的、长效的“大赢家”。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知识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科学的研究问题应具有探索性与创新性,继承性和积累性、重要性、创造性、清晰性、可行性、合适性、合乎道德等基本特点。着眼核心任务,旨在生命关怀,瞄准教学症结,致力治病补弊,把握学科特质,回归科学本真。缩小研究视角,实施聚焦透视,放大点滴创意,推窗引来大江。“跨界”实现结合,“域间”生根增值,转移关注重点,追求研究“极值”。二、清理“地基”:把要研究的内容理清楚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应具备以下特征: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根据,可重复,可积累,理论上可证伪,科学知识方面具有确定性。哲学家康德说,哲学是对“自明性”(不言自明事物)的分析或反思的活动,是一种“清理地基”的工作。所谓“清理地基”,是指对课题申报文本、设计方案等进行精益求精的修改、调整、充实、完善。对课题核心概念及其内涵进一步廓清:尽可能下定义说清核心概念“是什么”;可以或应该明确阐释核心概念的“题本意涵”。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以为……”,等等。教育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内各种现象内在规律的探索,其基本结构为“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确定问题→……”的一个循环模式。三、蓄养“底气”:把要用到的理论学到手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没有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的深入认识,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任性的。这种教育如果碰巧与儿童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条件下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阻碍、分割乃至中止儿童的发展。陈垣教授有“竭泽而渔”说,维特根斯坦有“连根拔起”说(“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是比较多的,如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新课程“过程性目标”理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标”,体验需要过程,过程就是体验;刘惊铎的《道德体验论》相关理论;(美)库伯著,王灿明译的《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相关理论;李吉林的情境德育主张:……引导儿童自主,让道德教育成为他们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情境活动体验”);冯卫东倡导的“经历优先”,如《“重申”几个“优先”》,并与一所学校合作开展《“让学生‘带得走’的‘经历教育’”实践研究》等。作为课题研究者对理论的掌握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四、着力“行走”:把要实现的愿景做一做要相信“好课题是‘做’出来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特别要强化与彰显其实践品质,真正做到“教学研一体化”的课题可以说都是成功的。在行动研究中积累经验,这是我们生成、晶化和提升自我教育智慧的一个“逻辑起点”。朱永新、叶澜等教育名家所发起的课题研究、教育实验都非常强调现场,强调行动,强调“做”,因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事实上,课题是一座初步打开、尚待人采、生生不息的富矿,是一摞“虚”“实”相映、有效有益、异彩纷呈的成果。课题研究是一次众人献智、方家指津、“风暴”频起的盛会、一种贴地行走、且行且思、行思有获的样式。无论结论如何,都应该先行动起来,在“做”中才能成就课题。边做边思,边做边听,因为倾听即教育,倾听窗外,声声入耳;倾听师长,天天向上;倾听同伴,走向共生;倾听儿童,享受教育;倾听自我,反思成长。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应该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互相倾听的教室”。五、经营“理论”:把要提升的智慧说出来这里所谓的“理论”是指“实践性理论”,而所谓“说出口”是指表达出来,主要指写作。戴维说“我只有说,才能想”。“实践性理论”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而又为了实践的理论,是教师在自我实践经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借助一定媒介,对某一个或某一些、某一类教学事实进行分析或归纳,从而形成有一定创见或新意,能对个人后续教学或同行教学有所启发和助益,兼具较强操作性和较强条理性、规整性的教学思考或教学观念。“说(写)出来”是很重要的,马克思范梅南说,因为只有“写下来”,我们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知道什么。张民选教授认为,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将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觉得一项课题研究没有什么可以写作,可以发表,那么,这项课题实际上没有多大研究价值,抑或难以操作——或者说,不依托写作、没有成果发表的课题不是好课题。再者,最好的教育科研写作或成果的发表,又非课题研究莫属。如《“自然生长”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慢育厚生“理论(“厚生”一词出自《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不教而教”理论(老子: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卢梭“消极教育”,体现“无为则无不为”和自我教育思想。)、“无形有象”理论(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意图要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中”;“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固本培元”理论(“本”、“元”指儿童多方面核心素养)。“自然‘修养’”理论:一个由专家和名人组成的委员会推荐了32件在10岁前应做的事,这些事情是,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里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和人打一架……以上理论都是课题研究的“副产品”。有人说,经验是“炼”出来的,见识是“走”出来的,学问是“坐”出来的,理论是“说”出来的,智慧是“碰”出来的,幸福是“苦”出来的。(来源:董强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傲爷刀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已经贯彻落实了几十年,然而目前仍有很多教师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自主性与独创性缺失,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提高。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得太累,教师教得非常辛苦,教学质量又不高的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校由于建校历史短,规模小,属市区三类普通高中,周边紧邻实力雄厚的省重点名校开滦二中,因此学生生源质量很差。由于地方财政不景气,师资基础相对薄弱,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罐”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动手、不动脑,似乎轻轻松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决定从研究基础条件较好的七大学科中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力争形成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全体师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二、有关参考文献综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教学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了探索“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途径,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它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它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山东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对课堂教学的“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进行科学的分割,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强调导学案和训练案“两案并举”,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从而实现“271”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这一教学模式为我们课题组在课堂时间、师生活动方面提供了可行的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模式:“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学,面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后教”不是教师慢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分层训练,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重点、难点。戴荣老师在《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一书中也率先提出并一直坚持洋思经验包括办学思想、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办学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6个方面内涵;率先阐述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吻合之处和必须与时俱进的有关要求,匡正一时的模糊认识和正反两方面错误倾向,对其探索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肯定和介绍,更是为我们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参考。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后“三”为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对于我们课题在理念和操作层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课题主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重要精神和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教育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做支撑,用教学过程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评价理论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一条高中阶段各学科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叠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①习得新信息。②转换,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③评价。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时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包括一般原理,而且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他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更容易地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提高记忆的效果、促进学习迁移、缩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该理论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我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以上先进改革经验和先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等研究基础相对比较好的七大学科开始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自学、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课题特点,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行动研究法等资料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著作、报刊杂志、媒体网络等渠道吸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和实践的相关资料和做法,通过归纳、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形式吸收和借鉴先进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得出适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式,进而开展自己的实践、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法。去相关兄弟学校实地考察,了解实验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借鉴;通过对各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测评等活动,寻求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每学期由课题组负责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二次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调查后,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与任课教师见面,并有整改措施,从而研究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实验或实践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评价”三个环节,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实验、实践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课堂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四、课题研究过程和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进行专业引领,分类培训确定目标,精选内容。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其次是提高教师对有效教与学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再次是提高教师基本的科研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及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选择:一方面是科研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及各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学习。我们开出了有关书目、有关文章,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写心得体会,并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还采用让教师走出去、请专家走进来的形式开拓教师的眼界。明确定位,分层培训。形成了二级培训机制:第一级为课题领导小组的培训。就课题的管理、相关理论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领导和推进各学科的研究。定期组织学习,主要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有效教学基本理论。第二级为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主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策略,更多地利用实例研究开展培训。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主要学习行为,初步确定了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申报了立项;召开了开题会,搞好宣传发动,做好课题分工,实验学科教师上报了实验方案。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跟踪指导,及时诊断依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进行实践探索、过程调控,通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七个实验学科的尝试、反馈、分析、调整,建立完善了各学科“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操作程序及一些基本策略,我们坚持每周教师听课制,突出“三个到位”,即教师的理念和认识到位;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点评到位;改进的措施到位。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即每学期分三次对课题实践老师的备、讲、批、辅、改、听、思进行统一检查,并进行记录;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对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听课记录检查。通过教学流程的跟踪指导和监测调控,研究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加强了日常沟通,不定期地组织了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及时地进行诊断,完善实践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使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健康发展。3、课题深入研究阶段以点代面,整体推进首先,在研究条件较好的七大学科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分管研究任务,对各环节进行细致地具体步骤研究,重点设计好“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同时对该模式下的师生关系和角色转变进行探讨,归纳和整理出该模式操作中的好的经验与方法,在实践中对各环节再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模式。其二,对全员进行培训,动员其他教师运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培训的形式上,既有以校为单位的教育理论专题学习,还有教研组和个人的分散学习;既有自主学习,讲座式的理论学习,又有课题观摩式的实例学习;我们采取同伴合作,相互促进的合作方式。一是寻找课题研究合作伙伴,随时进行交流对话。每人都有1—2名伙伴协作。二是研究团体结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合作小组,集中突破研究重、难点。三是师徒结伴,开展校内拜师学艺活动,新老结合,攻克研究难题。四是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交流和研讨,每学期开展二到三次。五是提倡集体备课、集体评课活动,一人主备,同伴合作,反复实践,举一反三;评课畅所欲言,谈问题,谈修改意见,开展“假如我上这一课”活动。其三,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实践、推广,在课堂上,教师们慢慢地就改“先讲后学”为“先学后教”,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同时变“知识教学”为“目标教学”,以三维目标为准则,确立准确、简明、可操作的课时目标,使每节课教师清清楚楚的教,学生明明白白的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全校各年级、各学科都实践了这一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4、课题总结、结题阶段自我反思,有效实践课题组成员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有关论文,汇集了成功教学设计和案例,进行了多次课堂教学展示,将有关教学成果推广普及。在此阶段,我们更加提倡整体反思,即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功底是否适应了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求?每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成功与失败在哪些方面,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同时对自己的每堂课进行专题反思,即突出四个问题思考,即特点是什么?精彩在哪里?偶得有哪些?缺失在何处?通过老师们认真地反思教学行为,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地实践和推广。全校各个学科、各个班级采用此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比武和课例、论文评比等活动, 最终形成了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特色。然后我们汇总了课题资料,完成了结题报告;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五、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三年来的实践,本课题组已完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达到预先的假设。1、“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理念得到落实,教学模式由“单一的教学模式”转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题组成员的带领和推动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填鸭式”的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课堂上突出了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津津有味地去探索、研究,自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了学生。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把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做好了角色定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引导者。对于易于接受的知识、问题等,为了节约学生时间,教师做好引导,避免学生耗时费力地去探究。例如,对于约定俗成的概念、规律,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解决。其次,给予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和实践操作。因为中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间接经验或直观感受,利用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通过体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各学科的学习是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发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欲望是很重要的,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合作式学习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课题组成员长达两年多研究、实践和探索,基本上构建出了一条有效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即每堂课的四个基本环节:环节一:利用导学案做好课前自学指导,即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前1-2天把设计好的导学案下发,要求各组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导学案上要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有自学提纲,课上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提前做好小组分工。环节二:课上学生自学、展示,师生合作学习。课上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可以个体自主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相互展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中,随时对学生提出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解答。环节三: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答疑。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讨论、展示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适当地讲解或答疑。环节四: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教师讲解、答疑之后,要针对课堂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对学生布置练习、作业,最好能当堂达标检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我们把上述教学模式概括为“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虽然教无定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在于侧重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3、课堂教学环节得到优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整体教学成绩教师教学目标用不同形式展现给学习者,使学生人人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环节,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上教师善于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内容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多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全校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以近四年高考成绩为例:纵向比较:宏文中学近五年高考成绩统计表连续四年,三项指标(一本、二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高考升学率)都大幅度提升,尤其2017年,一本、二本上线率达到3.45%,创下建校以来最高记录。横向比较:与市区同类校和部分省重点高中进行比较作为市区20所高中里最后一个批次、最后一所录取的学校,入学成绩距离最后的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相差百分之多,但经过三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高考许多学科的成绩都明显高于至少两所以上的省重点高中,高考升学率达到100%。有的学科尽管没有超过部分重点高中,但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明显拉近,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我们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是有效的。(以上表中文史、理工、体艺文成绩数据均来自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室)4、课题组成员坚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带动并促进全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两年多来我们先后举行了骨干教师的示范教学活动和全员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力推进了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申报至结题期间,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多节课例、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其中张艳梅老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例获得唐山市2014度优质课评比三等奖,刘海全老师的《等差数列》和郭瑞英老师的《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例获得唐山市2015度优质课评比三等奖,甄彩霞老师的《椤次定律》课例获得唐山市2015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王玉廷老师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获得2014年河北省中小学学科教学评比高中语文学科市级一等奖,郭瑞英老师的《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与解决策略》论文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该文还被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上。刘海全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张艳梅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赵凤丽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论文分别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和2015年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王玉廷老师提交的《庖丁解牛》、《蜀相》教学设计分别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和2015年度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课题组成员除了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其他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荣誉。课题组主持获山市先进教学工作者荣誉称号,多考核中获区政府嘉奖。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一个教师都熟练掌握每一种教学策略,有些能力并非依靠培训能获得,它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教师是一个群体,在共性与个性上如何体现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水平还有待加强。教师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全面,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且有的教师思想上放不开,课堂教学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牵着学生走的迹象常显端倪。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但是高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较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相关改革措施,在短时间内,想要改变教师过于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是有困难的。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最大可能的自学机会,展示机会,勤加鼓励,善于指导,巧加点拨。而在课堂上,因为经常性的遇到未在预设中的问题,或学生讲解的时间较长,节奏缓慢,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完成。一节课拉成一节半,或两节,或三节。也就是一个预计5分钟就可完成的任务,有时要用10分钟或更多,课堂进程不能很好控制也是制约“先学后教再练”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上存在一定问题,研究仍需继续:有的班级人数多,分小组教学时小组也多,组与组间的交流就少;小组内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合作学习时,少数后进生不热心参与、不善于倾听,对小组内其他成员有依赖性,不利于自主性的培养;小组讨论的内容有时候价值性不高;有时候因为激烈讨论,占用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4.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实施策略。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准备程度等。那么怎样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准备呢?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呢?那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着2017年秋季河北省高考改革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出台,也许会给我们提供借鉴。总之,我们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了理论,两者相互促进,产生出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了课改目标,使学生会学、乐学,并完善学生的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个人也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专业能力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同学生一起成长,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适应时代所需的研究型教师。尽管我们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会逐渐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

双城记

南关村教育集团参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教研活动

冰雪融化,万物回春。疫情笼罩下的特殊时期,为了继续提升全体数学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3月12日下午14:00,许昌市南关村学校教育集团在许昌市、魏都区教研室的组织下,在吴正宪老师及其团队的引领下,与网络教研初次相遇,准时参加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2020年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在这里聆听讲座、研讨分享、见证成长!这次教研活动既有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又有丰富的课例展示和课例点评。首先由范存丽博士做了题为《“数的认识”的知识结构于数学思考——承重墙的建立与隔断墙的打通》专题讲座。范老师围绕着知识结构、怎么找到承重墙,如何打通隔断墙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她重点研究“数的认识”主题下整数、小数、分数等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贯通,在建立“数”概念的承重墙时,打通“数”概念下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的隔断墙,沟通知识间的内外联系,让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表述,从而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接着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我们听取了北京皇城根小学通州校区耿颖老师和河北省保定新市场小学李铮老师进行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围绕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两位老师从不同内容,不同维度进行说课。他们设计了详细的教学流程,借助多种直观模型,使生理解数的意义,在对比沟通中,深化对数的本质结构的理解,即计数单位及其个数的累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领悟给核心概念以核心地位的价值。然后是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王秀杰、张丽老师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华研滨河小学张荣老师带来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围绕小数的意义》的单元教学设计。王老师和张老师从全面把握数的内涵,整体建构数的概念出发,进行了核心内容解读和教材的重新构架,从而使生经历挑战性问题,引发深度思考,在不断自主探究中自然打通“隔断”,将知识形成系统。 张老师以核心素养为设计思想,在不断精细化单位的过程中,使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发展数感,进而让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构建和扩充数的知识体系。老师们认真学习,仔细聆听。学无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之后是专家互动式评课。孙佳威老师和范存丽老师的精彩点评,以及吴正宪老师进行的总评,营造了宽松、活跃、新颖的学习氛围,他们从整体把握教材,借助同课异构,从学生活动、设问等实际操作方面给予了很好的引领。既让我们一线教师耳目一新,又增长了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专业性。而吴老师围绕核心概念计数单位的落实,对核心素养数感的培养的深入解读让在线老师收获颇丰。最后是在线老师与名师们的互动交流,老师们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吴老师以自己的亲身教学感受为大家解答疑惑。她说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与学的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践行“自主课堂”,就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在设计课堂时,要对知识的共同本质特征,共同逻辑关系进行整合,让核心要素统领整合数与运算的系统学习,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结构化,通过迁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中国教研网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传统教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我校将不断探索教研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其与我校传统教研互补结合,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共同成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研”,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让我们教师再一次感受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和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的便捷和实效。虽是虚拟的面对面,却也是一场别样的对话之旅,我们与导师对话,与同行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实践对话,也与现代教育技术对话。相信在魏都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小数人会将本次培训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加油站和新起点,在参训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坚实我们的教育之路!疫情散尽春暖花开时,让我们重逢在美丽的校园里,届时愿我们所失皆无碍,所得皆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