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高校工作,是在行政部门好还是做教学科研好?古之道人

在高校工作,是在行政部门好还是做教学科研好?

现在博士毕业有40%多进入高校,那在高校工作,是行政部门好还是教学科研好?现在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很少有做行政的,一般都是教学岗。有些高校有的时候会招聘辅导员,一般硕士学历即可,这部分也算行政岗。所以,博士毕业进入高校走的都是教学岗,进去后做的都是教学科研。高校行政部门很少招人,那行政人员都是从哪来的?一般都是从本校老师中选出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学而优则仕,高校也是这样,为了留住老师中做科研比较好的,一般都会给予一定行政职务,比如院长副院长,各个行政部门的处长副处长,都是为他们准备的。还有一部分老师可能行政能力比较强,会被有些行政部门借调,干着干着就去了行政部门。还有一部分行政人员是博士家属,有些高校为了吸引人才,博士进校如果爱人是研究生或本科生的话,一般都可以解决工作,进来后不能走教学岗,所以都进了行政部门,像我们学校图书馆、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等就有不少博士家属。可现实往往是讽刺的,作为家属进来进入行政岗的有的时候比博士本人发展的还好,因为越是一般的学校,行政岗人员越把自己当成管理者,越是好的学校行政人员越把自己当成服务者。至于到底选教学科研还是选行政岗,只能说各有利弊。教学科研走的是职称系列,讲师副教授教授,需要论文、项目,正高受名额限制,竞争极其激烈。而且,花自己项目的钱还得层层签字层层受白眼,好处是不用坐班,时间上比较自由,而且,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从事的都是和专业相关的东西,有成就感。行政岗的好处是会和行政岗的老师比较熟悉,办一些事情会比较方便,因为大家都是行政岗,所以办事的时候不会受白眼。而且,你得到的消息会比普通老师更准确及时。缺点是得坐班,而且同样面临科级副处正处的晋升,有些人一辈子还是个科级。教学行政各有利弊吧,高校里好多人是双肩挑,有一定行政职务,同时利用这个行政职务带来的便利评职称,好多学校的处级副处级走的是这条路。

惜哉

选“教学”还是选“科研”,大学教师齐犯难!

“大学究竟是培养大学生的地方还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地方?”这是一个长期引发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教师就应该传道解惑,不应该搞科研;也有人认为大学如果只是授课,那就和普通教育没有区别了,科研是不能放下的。针对这样的问题,大学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比如时下比较流行的“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就是为了解决教师教学和科研划分不清楚的问题。所谓的“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就是依据教师个人的意愿,将大学教师人为地划分为“科研型”、“教学型”、“科研教学型”和“工程实践型”四种。每一种类型按照其独特性都会制定配套的考核制度,就像“科研型”没有课时和授课门类的考核要求,“教学型”没有课题数量和经费数额的考核指标一样。然而,“教师岗位分类”制度一出台,大学教师就开始犯难了。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学活动、走上讲台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本职工作;而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去,完成好国家批复的各项课题任务,这也是本份!当然,如果教学和科研都不想放下,也可以选择“教学科研型”。但是,教学科研型的教师往往压力会非常大,因为他们既有科研项目和经费的要求,也有学期课时的要求。这种严厉的考核方式,往往让想要科研、教学双肩挑的教师望而怯步。之所以如此难以抉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经济收入和职称评定。往往科研项目多的老师经济收入和人才队伍都会比较可观,而在职称评定的时候更容易积蓄出成果。反观上课较多的老师,经济收入就要少很多,职称评定上也是不及前者,基本和初高中老师情况相似。其实,大学教师只需要“不忘初心”,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做出选择即可。就像有的大学教师就想的很开:我要的生活就是恬静和安逸的,每天能给学生传授知识,能有时间锻炼身体、能跟亲人朋友时常聚聚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多么高的收入和职称。这种类型的老师其实就选择“教学型”就挺好,考核指标不是难,工作压力也小。而有的大学教师就比较看重职称和收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更多更大的项目,能够尽早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样的老师就比较适合“科研型”。这就跟人生做选择一样,时刻铭记自己的“初心”,就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儿!

一觞一咏

调离教学科研岗位!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因论文抄袭被处分

新华社杭州8月20日电(记者俞菀)近日,杭州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杭师大”)在职教师郭彦努被指涉论文抄袭一事引发关注。8月19日晚,学校发布通报称,该教师论文抄袭等情况基本属实,给予其记过处分并调离教学科研岗位。8月11日,有微博用户发帖称,入职杭州师范大学设计系的博士郭彦努涉嫌论文抄袭。刊登于《浙江建筑》的期刊论文《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涉嫌抄袭豆瓣用户“心匠”的文章《深山藏古寺(八)——古宕石佛寺》。该事件迅速在多家社交平台发酵。网友“心匠”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是绍兴本地人,对绍兴地区古建筑、园林、老城有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会实地考察、阅读文献资料,曾在豆瓣上发表多篇研究绍兴地区园林的文章。8月14日,杭师大就网友质疑做出反馈,表示学校已注意到相关举报,校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与美术学院正在介入调查。8月19日晚,杭师大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通报。通报称,对近期关于该校教师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论文署名单位非杭师大)存在抄袭现象的反映,经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调查,认为相关情况基本属实,其行为违反学术道德。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及各类评优评先资格3年;同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郭彦努高层次人才资格。学校将以此为鉴,全面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活动。【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另一人

高校通报“教师抄袭豆瓣文章”:基本属实,记过调离教学科研岗位

来源 |红星新闻 、@杭州师范大学、津云新闻编辑 | 学术君8月19日,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博通报对教师郭彦努抄袭一事的处理情况。通报称,对近期关于该校教师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论文署名单位非杭师大)存在抄袭现象的反映,经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调查,认为相关情况基本属实,其行为违反学术道德。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及各类评优评先资格3年;同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郭彦努高层次人才资格。杭州师范大学表示,学校将以此为鉴,全面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活动。事件回顾:杭师大女教师被指抄袭豆瓣文章据募格学术此前报道,2019年5月,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郭某某提交了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祁彪佳的园林世界》,后被豆瓣网友心匠发现内容有部分抄袭自己文章。经双方私下沟通后,心匠选择原谅郭某某。不久,心匠在网上再次发现郭某某的期刊论文《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抄袭了自己的旧文,随即选择曝光维权。彼时,郭某某已成为杭州E类高层次人才,并入职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专业。而这次,让心匠愤怒的是,在他于网上质疑后,郭某某三次找到他的工作单位,想达成和解,不但让他承认郭某某参与了论文的调研和写作过程,还让其签署一份声明和道歉信。第一次,心匠揭露抄袭时,郭某某丈夫和心匠的对话,称这样会“”毁了郭某某”心匠和郭某某丈夫的对话第二次,心匠发现抄袭后,郭某某想要“心匠”不再追究法律责任,以及不追究署名权。“她写道歉书,又拿了张协议,上面大概说这些文章属于引用失误或两人共同创作,要我在上面签字,我没答应。”郭某某要求心匠联系爆料的微博主删除微博“这一次,对方让我签一个声明,意思是把文章变成我们共同合作的一个文章,把抄袭改成侵权。”让“心匠”更不可思议的是,对方拿出了一个道歉信,让他签字。道歉信不是郭某某向“心匠”道歉,而是相反,内容大致是,郭某某全程参与了论文的调研和写作过程,只不过是在发表的时候没有告知“心匠”,“心匠”之前的网上爆料不实。郭某某让心匠签署的声明“心匠”断然拒绝了郭某某的要求,遭到拒绝的郭某某夫妇俩就一直待在“心匠”的单位,工作受到严重干扰的“心匠”只得离开单位。没有等到“心匠”的郭某某在离开时,给“心匠”发来一条信息:“只要不再挖掘这件事,不会再来找你,如果撤稿后会通知你,后会无期。”郭某某和心匠的最后一次对话随后,事件引起大众的注意,杭师大发通报称,会仔细调查核实该事件,8月19日,@杭州师范大学 在其官博发布通报:对近期关于学校教师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论文署名单位非杭师大)存在抄袭现象的反映,经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调查,认为相关情况基本属实,其行为违反学术道德。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及各类评优评先资格3年;同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郭彦努高层次人才资格。学校将以此为鉴,全面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活动。本文来源:红星新闻 、@杭州师范大学、津云新闻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施雠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郭彦努论文抄袭 将其调离教学科研岗位

中新网8月19日电 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博19日发布通报称,对近期关于该校教师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论文署名单位非杭师大)存在抄袭现象的反映,经杭州师范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调查,认为相关情况基本属实,其行为违反学术道德。杭州师范大学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此前有媒体报道,杭州师范大学教师郭彦努发表在《浙江建筑》杂志上的论文被指抄袭,杂志编辑部、学校介入调查。通报称,杭州师范大学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及各类评优评先资格3年;同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郭彦努高层次人才资格。通报称,杭州师范大学将以此为鉴,全面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活动。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博截图来源:中国新闻网【来源:中国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伦勃朗

高校教师,“凭”科研还是“凭”教学

今天是教师节,首先祝教师读者们节日快乐!古人云:教学相长。在现代高等教育实践中,教学和科研是互相促进、不可偏废的一体两翼,有许多科技巨擘本身也是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但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很多高校教师、特别是“青椒”们广泛讨论的话题——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既想教好课、又想做出科研成果,有时候就成了一种两难选择。那么,对于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教师们的真实感受如何?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平衡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职称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今年2月底,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要求高校要以破除论文“SCI至上”为突破口、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7月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再次提出“代表作”制度,期待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找到平衡。改革的路途中,中青年教师感受如何?高校教师的岗位之间缺乏区分度高校的教师岗位可以分为“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行政岗”等,岗位不同,职称评定的要求也不同。记者走访中发现,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教学科研岗”。这个岗位意味着“教学”“科研”一肩挑。江苏某知名高校教授林海告诉记者,这些岗位在职称评定上区分度不大,选择“教学科研”压力还相对小些。“比如我们学校,科研岗评定教授的标准是在C刊发论文10篇,教学岗需要C刊论文8篇,还需要承担相对更重的教学任务。就数量来说,8篇和10篇并没有多少区别。所以,‘教学岗’最累,很少人选。”在记者的走访调研中发现,在大多数学校,选“教学岗”依然要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代表作”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在林海的印象中,他从教13年,只听到一位教师凭借高超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材代表作获评教授。“那个例子太特殊了,没有可借鉴性。大部分时候,科研任务都是教师们较重的负担。”林海说。北京某高校讲师李昕同样选择了教学科研岗,学校对她的考核要求是:每年除了课时分之外,还需要4分的科研分,这4分代表着一篇核心期刊的文章。对于这个标准,她认为,“教师们只要努努力,还是能完成的。”但她依然在职称评定中落选了,原因是“缺少省部级科研项目”。李昕处于青年教师中的“尴尬的年龄差”上,36岁的她刚刚超过了“35岁以下破格”的金门槛。教师评定职称有两项硬指标,“得一即可”。“一是教学上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以上,但是我们一整个学校每年只有一到两人入围比赛,还不一定拿奖,太难了。另一个就是拥有省部级项目。所以,目前我还在为职称奋斗着。”李昕说。评价体系不兼容,“一刀切”现象仍存在感觉职称评定的标准总是在“避着自己”走,这是浙江某大学副教授张斌的感受。他47岁,正是科研和教学的高峰期。他讲授电影学,在高校是一个偏小众的专业,但遗憾的是,评职称的要求却是“统一”的。“发表的文章刊物目录只能由学校科研处认定,而不是由‘同行’认定,这是所有‘小众’专业教师共同的苦恼。我是做电影研究的,我们业内有一本刊物很受认可,叫《当代电影》,这是我们专业领域最‘核心’的刊物了。但是在我们大学,这本刊物不在核心目录中。如果学校的核心刊物目录没有收录我专业相关刊物,就意味着我可能这辈子都发不出学校认定的权威文章,这对于我们学术晋升来说影响很大。”张斌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会看到评论,说一次次职称改革教师不知足,一步步减负还有意见。事实上,不是我们不努力,我们往往被一个目录、一个名单缚住手脚,‘一刀切’现象仍然存在。”张斌并不是个例。江苏某一本院校副教授白伟这样评价:“这就是评价体系不兼容,学校总是希望用一把尺子‘测量’所有教师,因为这是最方便的。”白伟说,此前他曾是公共课教师,是“教学岗”,目前转为高校的“行政岗”。“行政岗也需要评职称,会比教学岗、科研岗的标准再低一些,但是也需要发表论文。而且,我们发表的论文不能是相关行政领域的,因为高校行政方面没有核心期刊,我们同事只能发表一些工作中用不上的所谓学术论文,才能达到评职称的标准。”匿名评审、同行评议,他们希望有这些改变采访中,大家也都表示,近年来情况正在好转,教学的砝码在不断加重。“教学和科研并不冲突,但是一些实践性强的学科申请科研项目往往有一些困难。”李昕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学校做出了一项改革,“比如实践类较强的专业,纯教授理论的老师无法授课。按照以往的规定,只有副教授才有资格申报硕士导师,今年暑假学校出台政策,破格允许我们这些只有讲师资格的人,也可以申报硕士导师。对我来说,这项改革就挺好的,有了硕士生导师的资格,我们受到了肯定,在待遇上,工资水平上也相差无几。”李昕告诉记者,这让她不再纠结,安心从教。“可能是专业原因,我们有很多资深老师只是讲师,有一些年龄还比我大,但是实践类强的硕士生只有我们能教。这个政策如果顺利出台,我们就看到希望。”张斌兴奋的是,在学期末学校的教学评选中,他成为了“学生心中满分老师”,整个学院只有两名老师入选,他很骄傲,这也将加入到他的“正高”评定的分数中。“在讲台上耕耘、在科研上斩获,双倍努力,得到的是双份惊喜。作为高校教师来说,在讲台上得到的成就感是最多的,毕竟,作育英才是我们的首要责任。”采访的最后,他们谈到了自己的希望。白伟希望,学校的相关配套措施能尽早落实。“7月份的《意见》出台后,教师们都很高兴,学校党委也发文了,但是到了科研处,他们一句话‘需要调研’,就‘挂’起来了,今年依旧按照去年的老政策来。我们希望,好政策尽快落实好。”林海希望,论文发表的时间限制能适当放宽。“不少教师都是卡在时间上,核心期刊发表有周期,但是有的学校评职称只认可一年内的成果,放宽条件将激发更多创造力。”他还希望,匿名评审能成为现实。“目前的情况大多是‘自己评自己’,有资格的评委就那些,名单怎样大家基本都猜得到,这让‘人情票’有存在的空间。”张斌希望,“同行评议”能尽快推广。不少专业‘一刀切’现象还很严重,凭职称不是看科研教学成果,而是像卡尺一样‘量’核心期刊数量,这不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实际上,我们在硕士、博士论文的评定中,都用过‘同行评议’的做法,效果很好。我们希望,这一政策尽快在职称评审中落实。”(本报记者 姚晓丹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清退研究生有效,但不该成为常态警惕!这些“网红”玩具会伤人野生大熊猫不是你知道的那个样

既雕既琢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郭彦努论文存在抄袭,调离教学科研岗位

新京报快讯 19日,杭州师范大学在其官博发布通报:对近期关于学校教师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论文署名单位非杭师大)存在抄袭现象的反映,经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调查,认为相关情况基本属实,其行为违反学术道德。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及各类评优评先资格3年;同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郭彦努高层次人才资格。学校将以此为鉴,全面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活动。编辑 刘佳妮

花枝俏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不分“教学岗”和“科研岗”

图片来自网络国家“十三五规划”期间启动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主要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我们不少大学现在还存在“教学岗”和“科研岗”之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世界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整体上都是一岗双责的,既要做好科研,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又要搞好教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也有部分一流大学招聘少数非终身岗位的讲师,非终身岗位的讲师一般教些公共知识课。我们建设“双一流”的本质要求可以归纳为提高大学的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承能力。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的关键是校长和教授们要认识到大学人才培养是靠科学研究支撑的。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培养人才质量为目的的教学始终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人力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大学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更加艰巨。大学必须坚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知识传播的效率,着力于培养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科学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高水平大学与一般大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科研能力上,科学研究是各学科领域获取最新知识的直接途径,是教师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完善教学方式的核心方法。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过程,教学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密不可分,互相融合。教师与学生不是各自独立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止是教,学生的任务也不止是学,教师与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科学研究,在知识生产的同时也使知识得到了有效的传播。立德树人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任务,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之路。大学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大学教师也兼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岗双责的重任。因此,大学教师不能把教学和科研截然分开,既要以良好的科研成就提高教学质量,又要用高质量的教学推升科研水平。只有那些没能力或不愿意从事科研的人往往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同样,只有那些没能力或不愿从事教学的人往往强调科研的重要性。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的大学,更是重视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学型大学,是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高水平教学提供支撑的大学。唯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并将最新生产的知识与教育传播相结合,培养出高水平人才,才能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实现“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目标。(荣誉主编李志民)

红眼病

教学与科研如何平衡?“教学型教授”真的能为高校培养人才吗?

最近,网络上大家一直在探讨高校教授的晋升评价方式,以前都是需要论文,没有论文想得到晋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今,晋升政策更加开放了,没有一篇论文,不用去科研,也能评上教授,这在高校圈引起了轩然大波。今年南京林业大学就评出了一位“教学型”教授,其实这一制度并不是南京林业大学首创,早在2005年,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就开始设置“教学型”聘任岗位,对大学教师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这支队伍。外界也纷纷热议,大学究竟应该重教学还是重科研,很多人都没有达成共识。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明确规定,现代大学有三大任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责辩证统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大学定位不同,三者所占比重不同。在过往的媒体报道中,有这样一组数据被多次提及,美国有3000多所大学,其中研究型大学只占20%,教学型大学占了70%,支持大学分层次、分功能。那么我们的高校教师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分类呢?中科院院士陈懿就对美国的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做过解释,研究型大学是指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比例高的学校,研究型大学并非只搞科研而不搞教学,同理,备课教学也不是没有研究,除了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科研背景和素质外,各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自己设计的难度不同的实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新教学方法和新教材的组织与编写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包含了研究;教学型大学主要指那些不授博士学位、只培养本科生的学校,但是教学型也没有只教学而不研究的意思。在美国,并没有常规制的教学型教授,凡是只管教学者,都是非常常规制内的,没有教授头衔,他们只担任教学任务,被称为“讲师”,但是在美国高校职称体系中,“讲师”不在其列。教学型教授一般不受到高校的待见,这引起了管理机构和民间的普遍反思,教育体系内缺乏教育尊严与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如今高校提出“教学型教授”,是对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在职称晋升方面过于看重科研成果数量、等级的改正,这让很多埋头教学的教师看到了希望。高校的使命和目标就是培养人才,“教学型教授”却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和使命,因为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统一,是近年来世界著名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是符合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的,如果大学教授不做研究是很难提升教学质量的,因此大学教师也必须是专家型的。对于教师的科研,学生可以不关心,但教师不能不做。对于这一点,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退休研究员余金中深有体会。他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授课20多年,去年还获得了首届“李佩教学名师奖”。“我教的课不见得都是我自己做过研究的内容,学生也许听不出来,但是我心里很清楚,凡是真正从事过研究的部分,我教课的深度、解释的清晰程度是截然不同的。”余金中说道。反过来,他也认为,教学打下的坚实理论基础对科研是有促进作用的。“它让我能更准确地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出最优技术路线,用科学方法做好实验。也能更深入地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科学规律,提炼岀科学模型,进而写出好的论文。”有专家表示:“教学型教授”作为一项权宜之计,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扩展到高校教学和科研关系的讨论时,既要反对“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同时也要警惕“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

袁盎

一名大学教师的困惑与纠结:科研上不去,想要离职却不敢

一名大学青年教师在论坛上发出了自己的困惑,引发了许多同行的思考与热议。在这篇帖子中,这名青年教师表示自己不太喜欢科研,喜欢上课,奈何科研是评定职称的硬指标,想要升职加薪必须靠科研。曾经有一段时间想过要离职,但认真想想,出去又能做点啥?01当初阴差阳错成为教学科研岗青年教师,隶属文科,怎奈不喜读书,科研实力一般,看版上动不动就讨论“千青”、“杰青”,连副高都吃力的我自惭形秽。眼看晋升希望渺茫,我动过走出去的念头,但最终没能成行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二,一是.在高校待久了真的不知道出去能干什么,二是我还是挺喜欢讲课的。关于讲课,在教研组和领导的帮助下,也得过市级和校级的奖项,课堂上总体与学生相处得比较开心,期末评教在教研室经常第一,学校总排名也凑活,当然不能跟版上的大牛相提并论。家人和很多同事都劝我好好搞搞科研,待在高校肯定得把职称搞上去,我每次都搪塞过去,内心天真想过以讲师身份退休。收入上,当年本科宿舍的其他哥们早甩我几条街了,每次聚会都被嘲弄“某某,你这工作太有性价比了,一周只上两天班”,明知是揶揄,但内心居然也认同,因为如果我就这么混日子似乎也能养家糊口。但是如果哪天高校重大调整,对有编制的“青椒”动刀子,最先被扫地出门的应该就是我这种科研弱鸡了,毕竟长期以来高校都是科研说话。不过我想既然现在很多大学也在强调上课的重要性,而且也有高校实行“高级讲师”制,我是否也能捱到我们学校“效尤”的那一天,写到这还是能清楚地感觉到内心深处的失败感。02这篇帖子发在青年教师论坛,不少同行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一名同行讲述了清华某老师的案例:清华一个外语女老师,教课很好,学生反馈也不错。但是两个聘期没有文章啥的,只是上课,结果要解聘她,好多学生还联名到校长那里,当时网上新闻也讨论了不少。对于科研与讲课之间的平衡,不少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教师A:科研职称肯定得搞啊,你这样直接放弃的其实就是偷懒,咱不整高大上的,那就多写多灌水论文。教师B: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科研是狗屁,有的所谓大牛,讲个东西不晓得是啥,只有在台上自嗨,缺的是能能真正授业解惑的老师。教师C:已经有些高校在让楼主那样的“青椒”转岗了,转到行政岗,要么去院办坐办公室,要么去国交处、设备处之类。被转岗的老师最后一节课各种伤心,老师学生都哭了。教师D:我也是英语老师,北京某211,我十年来一直讲师,自己不喜欢做科研,发文章。一直就是只上课,像你说的,每周两天课。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也丝毫不羡慕其他同事评副教授教授什么的。但我觉得我之所以内心很充盈、没有你这种不安感,是因为我还在做同传,不上课的时间几乎全部在做口译,而对我而言,口译工作既能带来比教学工作多几倍的收入,也能带来心理上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学校已经有高级讲师的岗位了,但即使未来把我撤出编制了,我也不担心,因为我有比主业还要强的副业。你既然喜欢讲课、善于讲课,不妨也试试培训行业,收入上去了,心里就有底了。也不会被同学揶揄了。03大部分老师比较理解发帖教师的心情,但也有老师提出了批评。高校不搞科研是不行的,不然高校就成了大号的高中,想想高校和高中的区别就明白了。那么能不能一部分高校教师做科研和教学,一部分教师只做教学走所谓教学岗?。不是不可能,即使美国名校也有不少专职讲师,但这部分人注定极少,还要求教学水平确实很好和不可或缺、难以替代。如果不是那些难以替代的资深专职讲师,普通专职讲师在高校里地位注定不高、待遇注定不好,职业很不稳定。老了快退休了无所谓,年纪轻轻的,千万不要去尝试走这条路,会害了自己。说不客气点,其实就是逃避心理,其实就是偷懒,有博士学位的人,没有理由做不了科研。不做科研只做教学,也害了学生。大学生不同于高中生,不仅要知道知识点是什么,也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内在规律以及未来趋势,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后者就是科研的本质,但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或者这方面很弱,怎么给学生带来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