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经国家教委批准,国民教育教育学术期刊(半月刊),国内发行号:CN10-1390 / G4,国际发行编号:ISSN 2096-224X。这本杂志专门针对开发管理,教学研究,在科研创新和教师培训等领域,我们将展示我国的学校教育和科研成果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方面交流新思路新的经验,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研究题。现在面向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呼吁科学和工程学作者和研究生发表论文。主要栏目:教学管理,教育研究,专题报告,著名专家访谈,教学学习欣赏,教师教育,教育成就,德育与心理学,国际交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书评,师生互动,热点关注。稿件要求:1.稿件内容应包括:文章名称,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文献。2请附上作者的详细邮寄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3.摘要应准确总结全文,长度为200到300个字,请勿使用“本文,作者”之类的主题。关键字与35为宜。正文字应在3200-3500字左右。全文共约3800个字。4.手稿必须正确标有参考文献。该期刊采用文章结尾(稿件中具体内容的说明可以使用页面注释),以便编号。描述格式符合“信息和文档参考文件描述规则“ GB / T7714—2015执行。示例如下:[1] 陈登原. 国史旧闻: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00:29. 5.如果稿件是研究项目或资助项目的结果,请注明批准时的项目名称和编号。6.该期刊的审阅周期为7至15天。为了使稿件通过审阅被接受,该期刊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作者。我们不会回复不可接受的手稿。如果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任何答复,则作者可以亲自处理该手稿。7.本期刊有权编辑,删除和修改要使用的手稿。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向本期刊提交的任何论文均应视为同意接受该期刊的授权版本单位使用。8.所有提交给该期刊的手稿必须是作者的原创。如有窃,恶意篡改等,作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者的详细地址应在论文底部注明[示例:××省××城市(区,县)××道路××××学校××接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邮件。这样我们可以迅速和迅速地与您联系。 ·如果您的文章被采纳,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排版费,并希望广大作者能理解!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EERI)旨在关注热点问题、把握政策导向、探讨基本理论,立足于中小学办学实践,服务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EERI期待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接受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投稿,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领域相关话题。投稿类型:1、《校长新声》:中小学校长办学实践、教学改革及热点问题思考,字数3000字以内;2、《良师新语》:中小学教师教学经验、课程改革案例及教学思考,字数2000字以内;3、专家、学者关于基础教育领域重要政策的解读以及剖析相关热点话题的文章,字数2000字以内。注:以上投稿内容须为原创内容,文中不得使用侵权图片!投稿邮箱:xuml@eol.cn投稿格式:邮件主题为“姓名+文章标题”,邮件正文请写明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单位及职务。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为邮件附件,请上传一张近期生活照(自愿)一同以附件形式发送。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是一本反映国际教育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国际教育发展的国际华文学术期刊,面向全球发行,在国际教育期刊中率先追求学术化,强调学术理论、实证数据、研究方法、文献引证等,开启和引领了国际教育期刊的学术化,也是世界最早的学院化期刊,本刊古今贯通,中西融会,紧密关注教育现实,为世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本刊所刊载世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窗口,本刊以“评说国际教育热点,透视世界教育冰点,探索国际教育难点,前瞻世界教育视点”为办刊目标,旨在为全世界教育领域的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学术研究成果、营造宽松的学术争鸣空间以及创新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世界教育研究》未来将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学术交流渠道、优化成果表达方式、提高期刊学术品质。常设栏目有世界教育观察、理论探索、热点与冰点、管理与评价、课程与教学、德育与心理、教师教育、班主任工作、学校科研、德育与心理、比较与借鉴、教师教育、学校科研、教育史、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组织与管理、课题成果公报和专题研究。本刊适合于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适合于关注自身发展提高的各级各类教师,也适合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其他人士,本刊常年征稿,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读者来稿。 CAJCED 中国知网综合评价数据库 Article First(OCLC联机检索数据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世界教育研究英文名称:World Ecation Research出版语言:中文刊物类别:出版,教育期刊中文收录:中国知网本刊网站:www.shijiejiaoyu.cn投稿邮箱:shijiejiaoyuyanjiu@126.com
图源:图虫创意*来源:一读EDU(ID:yi_e),作者:付卫东,汤纺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保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然而在线教学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教育智库从不同维度、不同领域开展了相关的应急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就有华中师范大学牵头建设的“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3月中旬和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组建课题组,就在线教育的话题调查形成的三份研究报告。其中,基于全国3110个教育行政机构、7111位中小学教师以及62446位中小学生家长的在线问卷调查的数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继新和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付卫东在《中国青年报》上联合发表《疫情下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大数据画像》。为更为深入地了解我国在线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究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之道,以及教育智库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工作重点,《全球教育智库与治理》电子刊编辑部日前专访了其中一名作者——付卫东老师。01、新冠疫情背景下,在线教育的3大机遇和8大挑战《全球教育智库与治理》:疫情期间,各地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国家号召,教师在线教学、学生在线学习。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一次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实验,在线教育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请您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分析一下,在线教育面临的机遇有哪些,面临的挑战在哪里?付卫东:从2020年2月10日开始,约90万中小学生通过空中课堂的直播进行了在线学习,全国范围内约有1.8亿中小学生参与了在线学习。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意味着我国可能正经历一个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和培训工程,一次全球最大化信息化教学社会试验和一次开放资源活动,对运行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义。在线教育面临的机遇有:一是在线教育蓬勃发展。据艾媒未来教育产业研究中心预测,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有望增至4538亿元,用户规模将增至3.09亿人。中国教育市场规模日趋增大,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传统教育。二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在线教育更加重视。在线教育临危受命,担负起疫情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2020年2月,教育部密集发布文件推进高校在线教学和管理、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等工作。在线教育相关文件的发布,为顺利推进在线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为规范开展在线教育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三是在线教育的移动化是大势所趋。随着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上网速度越来越快,各互联网企业不断培育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娱乐、消费、社交和阅读等习惯,在线教学的移动化成为必然。疫情期间,智能手机终端成为在线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主要工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今后移动化在线教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挑战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在线教育对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要求高,但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之间“苦乐不均”;二是虽然有海量的课程资源和五花八门的平台,但学校和教师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三是在线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居家在线学习要求家校步调一致,但家校合作显然“各吹各调”;五是家长学生个性化和优质化在线教育需求强烈,但学校在线教育资源供给却“众口难调”;六是农村在线教育迅猛发展,但网络和设备奇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七是在线教育日新月异,但不同阶层子女家庭网络环境和信息化设备“冰火两重天”;八是校外在线培训“野蛮生长”,但相关部门监管却“鞭长莫及”。 3月10日,刘进才的母亲李玉连(右)在一旁观看孩子上网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从2月中下旬开始陆续为中小学生进行网络授课。初一学生刘进才家住准格尔旗龙口镇红树梁村,这里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地带,沟壑纵横,手机信号十分微弱。“前阵子上网课,孩子只能爬到山顶上找手机信号,很不方便。”刘进才的母亲李玉连说。当地政府积极组织人员进行网络盲点排查,与通信运营商合作,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搭建4G信号接收器,保障山区学生“停课不停学”。3月5日,在当地移动公司的帮助下,刘进才家中通了网络。如今,在暖和的窑洞里,刘进才支起一张小桌子,用连着无线网络的手机上网课。新华社记者 刘磊/摄02、改善师生在线教育效果的5点建议《全球教育智库与治理》这一次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验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您在《疫情下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大数据画像》研究中发现的师生互动不足、在线学习课程不平衡、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此外,根据您们的调查结果,“教师直播课程占比不到三成”。那么,教师直播课的不足是否是师生互动不足的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付卫东: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疫情期间教师直播课程占比不大,这的确是师生互动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而师生互动是教学行为重新整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特建议,对教师定期进行在线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在线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能力;及时发布在线学习任务和安排,以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安排;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在线学习中提问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深层次思维活动;在线教学时及时解决学生在平台操作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在线学习互动中的障碍;将在线学习互动参与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在线学习互动的积极性。《全球教育智库与治理》在线学习内容方面,语数外占绝对优势,心理和体育占比超50%,存在学习课程不平衡的现象。那么,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弥补在线学习课程之间的不均衡现象?如有必要,又应如何弥补?付卫东:根据我们对全国在线教育的调查,疫情期间在线课程科目的开展,主要学科:语文、数学、外语,占绝对优势,总占比均高达90%以上。其他课程,美术和音乐,均占比40%以上。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过程中,达一半以上,仅次于语数外,可见“战疫”背景下的在线学习,各校对于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但是,疫情期间在线学习课程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象,生物、地理、历史和信息技术等课程开设低于30%,信息技术课程还不足20%。在线课程作为在线教育的基本存在形式,有着传统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线课程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对推动教育信息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线课程同传统课程一样,同样具有平衡性。针对疫情期间在线学习课程不平衡的问题,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要强化学科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预习,在家庭成员陪伴下开展亲子阅读、绘制思维导图、创意创作、游戏锻炼等,综合学科(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建议开展有趣味、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要重视音、体、美、劳等科目的教学,关注学生由于疫情防控、延迟开学而产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居家在线学习的特点,可以采用“线上学习+欣赏,线下实践+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生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劳动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全球教育智库与治理》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教师的在线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付卫东:在线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师如何教以及如何提升教师在线教学效果,二是学生如何学以及如何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为了改善教师在线教学效果和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主要有以下建议:一是教师角色的重塑和再造。对教师进行在线教学培训,不断优化教师自身内在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在线教学专业技能。要实施新一轮的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将教师网上指导、师生互动、作业批阅、学情分析、答疑辅导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培训重点,让教师熟练使用教育资源智能检索工具、跨越时空教学的可视化展示工具和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价工具。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新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提升应用数据开展教学和评价的能力,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在线学习的能力。建立在线教学教师共同体,让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分享在线教学经验、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技术专家寻求帮助等。二是重视学生的前期诊断,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在线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因此,在线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在线教学前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已具备了相应知识和能力,而需要诊断学生的学习背景、能力结构和心理特征等。三是创设积极的在线学习氛围。在线教学中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师生间和同伴间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注重在线教学中信息、人际、情感和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的交流,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良好的在线教学气氛不仅是在线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师生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探索教师在线教学的机理和补偿机制。鉴于在线教学中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制定相关的机理和补偿机制,给予在线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补偿,从而提高教师在线教学的积极性。五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等,促进信息化时代学生全面发展。付卫东资料图(来源:长江教育研究院官网)03、信息时代对教育治理提出的5点新要求《全球教育智库与治理》请您结合自身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经验,谈一谈信息时代对教育治理提出了哪些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改革?付卫东: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进。当今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社会,对社会各领域、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时代对教育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当今追求“共享、开放、透明”的“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不固步自封,而是以更加勇敢和开放的心态和热情拥抱新事物,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和新方法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二是从政府包干走向市场机制。“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治理将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和个性化服务,开启“私人订制”时代。三是从局部变革走向生态重构。“互联网+”时代带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混合式学习成为新常态,智慧、泛在的学习环境将促进课堂翻转;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将不再是知识的高地,而是学生情感的陪伴者、成长的导航者、交流活动的参与者。四是从单向管理走向协同治理。“互联网+”时代将促进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广泛互动和综合治理。五是从结果绩效考核走向过程精细调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的涌现,让大量挖掘和分析教育数据成为了可能,对师生的评价将从结果的考核转向过程的精细调控。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要形成政府、学校与社会的新型合作关系,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借助大数据支持、智能管理,搭建开放、免费、共享的网络环境。二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向社会购买优质的服务,政府进行监管与评估,有效利用社会力量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运用市场的杠杆作用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重新审视,进行颠覆性变革,重构“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生态。四是改变过去政府在教育管理上的大包大揽,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热情,共同承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五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形成一种动态的、综合的、绿色的考核评价新机制。04、新冠疫情背景下,教育智库该怎么办?《全球教育智库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国内很多教育智库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加强决策咨询、科学引导、政策研究等工作。请您谈一谈,教育智库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哪些方面?付卫东:教育智库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停课不停学”提供决策参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要求学校春季学期延迟开学,并倡导利用在线教育,达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的。由于疫情的突发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均不知道如何进行“停课不停学”,作为咨政献言的教育智库,需要充分发挥智库专家学者的智慧,就如何进行“停课不停学”以及如何保证疫情期间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顺利进行“停课不停学”。二是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了在线教学,但教师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教师不适应在线教学等;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尽如意的地方,如学生在线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师生之间交互不够、在线学习评价难等;家长在配合孩子在线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度焦虑、家校沟通不畅等问题。教育智库需要通过大规模在线教育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针对疫情期间教师、学生和家长在线教学和在线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疫情期间顺利开展在线教学提供对策建议。三是为疫后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疫情给我国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例如,“新冠”重大疫情危机是对当前我国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次严苛“体检”,既展现了我国教育系统强大的政策执行力、推进力以及坚强的韧性,但也暴露出我国教育在全面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的短板和不足,这些短板和不足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并且,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教育脱贫攻坚带来严峻的挑战,如期实现教育脱贫攻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建立解决教育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可能会受到影响。为此,作为咨政献言的教育智库,需要未雨绸缪,对疫后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脱贫攻坚和在线教育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全球教育智库与治理》近年来,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目前这种教育治理的视域是传统的、常态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引发的非传统的、非常态的教育治理的关注或讨论,则明显薄弱甚或欠缺。而教育智库的建设是推进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我国教育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疫情过后,您认为教育智库应该如何加强对非常态教育治理的关注,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付卫东:一是加强教育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认真把握新时期教育危机事件的特点和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研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非常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为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升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供参考。二是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数据库,为教育非常规治理及时提供教育咨询、教育诊断、服务效果跟踪等服务。建立第三方教育评价的发布机制,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出版座谈会、组织论坛、开办讲座,在新闻媒体及网站上刊登消息、接受媒体采访的形式,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第三方评价的研究成果。对如何或者多大程度上向社会披露关键信息、信息对外发布后的社会反应如何等应进行系统考虑。三是探索“互联网+”教育监测新体制。将大数据的理念、方法与监测有机融合,跨界汇聚其他行业的第三方数据,提升教育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云技术、大数据技术为支撑,逐步形成能够有效聚合教育治理数据、深度挖掘教育治理大数据、以精准分析支持教育治理中各种决策问题,以灵活职能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整合服务平台,全面支撑教育评估和教育决策。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读EDU”,作者付卫东、汤纺杰。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杂志简介期刊名称:教育科学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国际刊号:1002-8064国内刊号:21-1066/G4邮发代号:8-91期刊级别: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描述:《教育科学》杂志创办于1985,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影响因子1.517,现被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等权威机构收录,教育科学杂志社征稿刊社简介《教育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刊物。《教育科学》主要刊登: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及实验报告、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重大教育方面的问题、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师范院校师生。期刊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栏目设置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师德研究、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教育史研究投稿指南1.教育科学来稿标题字数不得超过20个汉字,全文字数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2.教育科学来稿必须附200字以内的摘要、3-5个关键词;标题、摘要、关键词及作者单位必须译成英文,附在正文之后。3.来稿必须附有每位作者的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4.来稿必须完整、准确地标注参考文献,具体格式如下:a.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b.期刊文章[J][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N][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电子文献[EB/OL][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f.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Z][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来稿如为研究课题或课题支持论文,请注明课题名称、审批机关、项目编号。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从教学管理到教学研究,强智科技与东北师范大学8年合作历程在刚刚过去的“强智科技2020年第七届教学服务平台技术交流培训会”中,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运行管理科科长于尧给我们分享了学校从「教学管理」到「教学服务」到「教学研究」的教学信息化服务转变历程,现将于尧科长的汇报分享如下 ↓↓↓东北师范大学×强智科技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出台了《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分制教学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提出“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培养模式,并首次以立项的形式开展教务系统的建设。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与强智科技合作,搭建教学服务平台。平台从教务管理,到教学服务,再在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对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学校提供教学研究和教学决策支撑的功能。优化选课流程,提升学生满意度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进度,可以跨专业、跨年级选课,课程资源有限,出现学生抢课的现象,系统响应速度慢,服务宕机,最后导致买课卖课的现象。学校与强智科技技术人员分析选课流程(预选-抽签-正选-退补选),从每个流程进行优化:1、预选课堂不限选课人数,不分选课时间先后,服务器不存在压力。2、抽签如果对选课人数超过课堂容量的课程进行计算机随机抽签,中签率低导致选课期间正选压力过大。因此,通过增加选课志愿和选中率(重修课程、班级规模、上课时间、热点教师,调整不合理的排课数据)来“提高”中签率。3、正选如果正选采取先来先得的策略,选课人数过多会造成服务器响应速度减慢,甚至宕机。因此,在正选之前,增加抽签后查看抽签结果流程,分散人流,有效解决了选课期间服务器服务响应时间慢的问题。主动发现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学生日益增长的自主选课需求与修业信息不规范、课程资源不丰富、课程安排不合理之间的冲突:为学生学业规划提供的数据支持不足、不便;优质课程资源偏少,课程资源数量不足;不同年级间必修课程冲突率高,专业课程向外专业开放度小……教学运行平台的管理功能(完成日常教学安排)完成后,向主动服务(日常教学安排的质量考核及优化)方向转化。1、优化排课建立排课质量考核体系,降低必修课程的冲突率,提高专业课程的开放度(要求各个专业课程在满足自身专业教学需求、人数需求,必须流出10%-30%在余量用于给其它专业在学生来自由选择)。2、考核评价推广教考分离,展示成绩正态分布情况。3、学业档案通过教学服务平台建立学生学业档案,有效反映学生修业信息(已修信息、毕业需修信息、建议修读进度等),让师生、辅导员、教务秘书可以随时随地掌握修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学业预警制度教育部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推进“四个回归”,大学生毕业要求越来越高,毕业难度越来越大。确定学业预警指标,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帮助解决学习困难、态度不端、疏忽大意、错选漏选等问题,做到早期预警、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全员帮扶的状态。如何对教学状态进行描述?东北师范大学通过教学服务平台,从课程资源、任课教师、课程考核等维度,对2014年春季学期教学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编制了《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教学运行基本状态数据》。建立教学运行基本状态数据生成平台,发布教学运行基本状态数据,为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教学投入和教学奖励等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客观依据。 目的:客观反映教学运行基本状态,为学校(学院)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原则:客观、有效、不做评价。教学运行数据来源于教学服务平台,客观生成、真实有效,数据只做展示,不做评价,最终数据如何应用、怎么改进,取决于学院。 预期效果:为建立基于数据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教改有数据,决策有数据。基于数据的质量监控,规范教学管理在教学服务平台中建立“听课系统”,实现老师在线查询当前课程、在线预约听课、线下听课、再到线上评价。平台实现实时查询最及时的课程信息,通过预约的方式记录听课课程、打印评价表,有目的性地听课。教师在听课完成后将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实现评价记录汇总统计,为以后评测教学质量和教师评选做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教学服务平台,学校出了很多基于数据的监控报告,如《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教育实践质量年度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报告》、《教学运行基本状态年度报告》等。在“计划——排课——选课——考试——成绩”的整体培养流程中,主动提供各种提醒:为教务秘书提供错排漏排提醒、预选结果分析提醒、成绩录入提醒、成绩认证提醒等,促进主动反思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课程调整提醒、错选漏选提醒、考试报名提醒、学业预警提醒等,引导主动规划个人学业。通过教学服务平台,整合东师微教学、教务助理等多种服务功能,建立东师教务助理中心,提供考试安排查询、成绩查询、教务通知推送、课表查询、空闲教室查询、教室设备报修、问卷调查、校历查询、专项成绩查询等功能,把数据整合应用,用数据指导教学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立足点。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的8年间,双方共同打磨产品,为教学管理和服务提供可视化的、最直观的数据反馈,让师生获取他们想要获得的东西,为教学服务的改进方向和目标提供指导,就是强智科技的初衷。
近期,受疫情影响,各地纷纷延迟开学,学校普遍实施“停课不停学”的远程授课,“互联网+教育”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探索和运用。但云端教学各个主体适应网络传播要求还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课堂上难免出现些微尴尬,一些调侃的声音也相继出现。“停课不停学”的典型做法有哪些?当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应对措施?一起来看!据智慧星光舆情系统监测,1 月 29 日至 2 月 14 日,全网关于“停课不停学”的相关信息量共计 186017 篇,其中,网媒 67019 篇,纸媒 1655 篇,论坛贴文 3124 篇,博客文章 227 篇,APP 信息 9197 篇,微信公众号文章92762 篇,微博 12033 篇。网络关于“停课不停学”的舆情信息量随各地“网课”陆续开启呈持续攀升趋势。14种典型做法目前,全国各高校基本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疫情期间教学工作计划,明确学生线上教学开始时间及方式,除了积极开发本校课程在线平台外,还努力创新其他方式,争取线上教育全面覆盖。01服务社会,向校内外学生提供多种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在线学习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学府,面向社会提供优质、开放的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服务。案例清华大学将清华自主研发、拥有 3200 余万学习者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向社会免费开放 1600 多门慕课课程;同时开放清华大学雨课堂“克隆班”,支持非清华师生通过雨课堂与清华学生同步上课、同步做题、同步互动;中科曙光大数据团队自 2 月 6 日起将 EDU 平台免费向高校开放试运行;湖南“双高联盟战‘疫’线上公益活动”动员 30 多所高校大学生通过线上讲座、励志课堂、学霸经验分享、线上答疑等方式,指导高三学子,在疫情之下建立心理防线,积极备战高考。02一体两翼,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双上线”一些高校针对实验课、体育课、毕业设计等较难在线上完成的课程,纷纷整合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开放国家、省级、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供本校学生及社会使用。案例西北大学开放了 11 门精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郑州轻工业大学采用“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作为新网络学习空间平台。03多轨并进,拓展资源延伸教育教学触角不少高校强调线上学习的广泛性,除了课程教育外,还开设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案例中国人民大学通过“思政云课堂”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提供思政课精讲、专题讲解等;西安交大推出了 8 个在线辅导及课程,涉及日常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辅导与指导、职业规划等内容;中国民航大学思政课教师利用线上信息平台,在线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04精准施策,积极关心特殊学生、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全国很多高校,如南京大学、郑州大学、长安大学、温州大学等,除了为湖北籍贫困学生提供专项资助、发放补助外,还为其他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线上购买手机,提供流量专项补贴。还有的高校对有其他困难无法线上学习的学生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专门辅导,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不耽误学习。2存在的3点问题“停课不停学”对保障正常教学秩序意义重大,但也要防止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梳理相关信息发现,“停课不停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01有的课堂略带尴尬,教学效率不够理想一是 “老师主播”被迫“营业”,直播课程常常被校领导、家长“围观”,使老师感到芒刺在背,而“轰轰烈烈”的网课背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二是教师不熟悉网络直播操作,造成线上课程出现尴尬情况。如出现“自己被禁言,对着空气讲了一堂课”“过度美颜”“下播忘关麦”等。三是有的教师、学生被网络习气带偏,出现不符合教学规范的现象。如直播过程中老师过度使用网言网语,要求学生打赏点赞;学生盲目消费,在直播平台为老师刷礼物,充值会员以防止被老师禁言。四是学生不自律行为频发。一上课网速就不好、没有摄像头,一提问就全员闭麦,上课时候吃零食、躺被窝,更有学生组团给网课平台恶意刷低分。钉钉被恶意评分五是有些地区或学校将“停课不停学”变成“提前授课”,早于原定开学时间在网上向学生授课,增加学生负担。02现有直播软件鱼龙混杂,引发对隐私安全的担忧现有的网上直播课程软件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办公软件,如钉钉;二是社交软件,如微信、QQ;三是教学软件,如课后网、无线宝、学习通;四是专业直播软件,如斗鱼、虎牙等。其中,课后网、无线宝软件被多方曝光有强制调用使用者摄像头和麦克风的权限,引发学生、家长对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的担忧。同时网络直播的录屏、截屏功能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埋下隐患。03硬件设施受限,教学资源难以实现公平分配一是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家中多老人留守,家庭条件有限,没有电脑、手机不能上网、或者山区网络信号差,都是横亘在贫困学生与线上教学之间的鸿沟。二是线上教学受设备影响大,课堂效果不佳。当同步上线人数过多,网络交互服务压力过载,致使直播无法正常稳定运行,延迟、卡顿、没声音等状况频发,教学效果不佳。36条对策建议教育部针对“停课不停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专门作出回应:(中小学)上新课的,要坚决防止以居家学习来完全代替学校正常的课堂教学工作;特别不提倡、不鼓励、不建议高校要求每位老师都制作直播课。对此,各级学校应遵照教育部要求,科学部署,主动作为,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推动“互联网+教育”通过“停课不停学”创造更多的新价值。目前,有六条建议可参考。01在制度保障上,科学统筹部署,做好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一是科学安排教学任务,保证线上线下合理衔接。做好学期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若课程要通过调整周末和暑期等方式补齐,应注意不提早开课,不增加上课时间。二是选择合适网课平台,保障师生网络安全。多方面考察网课平台,避免出现侵犯学生隐私的违法行为,保证师生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技术攻关力度,切实解决好线上教学中出现的登录难、运行卡等技术问题,保障平台运行顺畅。02在组织动员上,统一思想认识,压缩可能的负面舆论空间一是在“网络授课”前,辅导员、教师等应充分回应学生意见,做好课前动员,解读相关政策,避免因对学生政策理解不到位引发不满。二是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非常时期“网课”试水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攻击性言论,不调侃、黑化老师形象。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团员的积极作用,强化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及时反馈,及时纠偏。03在课程设计上,融入时代课题,把本次疫情作为教育的“大课”一、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在线上开设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课程。二、将此次疫情作为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的优质“教材”,借此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大政方针、政治体制、社会运作、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三、注重整合资源,突出效益最大化。如从国家云课堂、地方教育部门的在线教育平台和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在线课程中,精选在线教育课程进行组合,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则负责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04在教学实践上,突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一是线上教学模式和要求应当符合各学段学生的特点,科学施策,因地因校制宜,切忌“一刀切”。如鼓励毕业班学生开展社会、民情调研;鼓励考研、考博学生通过线上资源推进复习备考等。二是遵循互联网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除安排视频教学、在线辅导答疑等,还可以采用资源信息推送、自主学习指导、电话沟通指导等方式。三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以学校资源为技术依托,以学院为主体,区别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学科的授课特点,合理安排网上教学方式。05在学生管理上,注重精准帮扶,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对于偏远地区学生、困难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弱势群体,各校应采取精准帮扶措施,给予更多支持、关心和帮助。二是对于线上学习条件欠缺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条件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后期通过线下“补课”的方式让其跟上学习进度。三是对湖北省等户籍学生,以及被隔离、疑似感染或入院治疗的学生,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不得出台歧视性措施。图/中国新闻网06在教师建设上,强化使命担当,激发教师投入线上教学活动的热情一是强化教师操作培训,促使他们熟练运用网络平台。在高校教师中,中老年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互联网信息化技能掌握水平较低,在正式开课前,要分类做好教师的网课平台操作培训工作,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动员全体教师发挥教科研部门力量,深入研究、调整、优化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集体备课和网上培训,群策群力优化线上教学和辅导方式。三是对在“停课不停学”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激发教师推进线上教学的热情,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相关链接媒体战“疫”,记住这5个关键字!抗疫阻击战,中国吉林网有哪些“撒手锏”?安徽省委网信办如何用短视频战“疫”?做法来了!数字化战“疫”怎么打?疫情报道如何突出“地方特色”?东方网经验值得借鉴!抗击疫情,江苏省委网信办用这3个字来参战!央视网战“疫”有多用“心”?来看这些案例!地方网信办如何唱响战“疫”正能量?经验来了!打赢人民战“疫”,人民网如何行动?抗疫阻击战,“人工智能”如何发力?媒体战“疫”,如何做好“多级联动”?身处湖北,这家网站“粉碎谣言”有三招!战“疫”打响,这家媒体5大策略来应战!火神山医院“慢直播”为何火了?媒体该如何战“疫”?这4招值得借鉴!抗击疫情,互联网公司都做了什么?疫情防控,这6家互联网公司做了这些事……网信战“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方全力以赴,共克时艰。传播君特别开设“网信战‘疫’”栏目,邀请各地网信办、中央和地方媒体、互联网企业等分享战“疫”经验,探讨战“疫”做法。让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疫情!(责编:陈历凤)
《四川教育》(理论)征稿2021.05征稿重点本期主题高质量作业设计主题阐释近年来,中小学作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到了管理好中小学生的五件“小事”: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作业排在了第一位。作业是件“小事”吗?“在当下,或许没有哪一中事务像基础教育的‘作业’那样,既作为每个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大中心,又缄默地决定着校内教育的水准,还极大地牵动着每个家庭对教育的关切。”正如胡扬洋博士在《基础教育“作业”观念重构论纲》一文中所说,作业对于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作业设计是高质量学习的关键。作业的内涵概念梳理作业的本义是做或从事某项工作、任务或活动。在教育领域中,作业的概念受主流教育观念的影响,遵循了“教育即知识操练——作业即心智训练——作业即自我探究”的演化路径。1.作业即知识操练。无论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还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练习都被作为重要内容,并在描述中逐渐展露作业“记忆、再认识和复述书本知识”的烙印。凯洛夫不仅发展了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说,还建构了“课堂教学五步法”,将“布置作业”作为其中一步,并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在凯洛夫《教育学》一书中提到:“家庭作业主要是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完成各种练习来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某些家庭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下一节课有所准备。”可见,当时的作业作为课题教学的重要补充,是知识操练的手段,也是巩固课堂知识、完善技能技巧的重要载体。2.作业即心智训练。作业除了巩固知识,还能培养思维习惯和心理品质。家庭作业研究的代表库珀认为,作业目标不仅包括教学目标,还包括四个非教学目标,分别是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完成学校管理者的指示,惩罚学生,改善家校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家庭作业的量和时间对学业成绩的提升影响不大,而作业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训练却不容忽视。作业还承载着学习动机的检测、学习态度的表征、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评等方面的任务。3.作业即自我探究。基于实用主义哲学,杜威认为作业的方式很多,除了游戏和竞技外,还有户外短途旅行、烹饪等具有目的性的主动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儿童在作业中不仅获得知识与智能,还在“做”的过程中改造直接经验。作业的价值在探索与发现中得到彰显。无论作业的概念与目的如何变迁,“作业服务于儿童成长”这一初衷却从为改变。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但绝不是考取高分的“法宝”,这种将作业本质异化的观念,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变成了无奈的知识竞猜,甚至成为控制和管理儿童的工具。要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就要对作业的本质有充分认识。作业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之外完成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性、有意义的智力或技能获得,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作业的价值效用丰富作业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弃作业观念的唯智主义与保守主义,要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作业的价值。除了传统的作用外,高质量的作业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价值。1.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业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延伸,对学生知识的内化、经验的迁移、兴趣的激发等都有重要作用。可以说,高质量的作业,应成为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纽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作业可以引导学生重构生活的意义。如果关注当下中小学生心理,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虽然每天匆匆忙忙,却没有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作业在学生的心中也就成了课业的延伸。事实上,作业不应该只是机械、重复的课业练习,它还是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契机。它给学生创造观察和审视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作业中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3.作业可以优化师生的关系。在课堂变革中,师生关系的转变尤为明显。作业可以成为师生课下沟通的桥梁。无论是设计作业的内容还是进行作业的批阅,教师都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心理状态、学习兴趣等。学生通过作业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批阅作业与学生深入交流。这样,高质量的作业让师生关系得到互通和优化。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基于作业价值的充实,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则。1.分层关注原则。因材施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智慧。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能力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作业。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能力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前提都是对学生现有情况的充分了解,差异化地设置不同学生适合的作业内容。2.自主体验原则。越来越多教师发现,前置性学习是作业设计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前置性学习还是综合实践活动,都强调学生在作业中要充分进行自主体验和探究。这一原则也决定了教师要抛弃原有陈旧的经验主义思想,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3.素养导向原则。要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内容,就要充分认识作业的素养导向原则,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布置更综合的作业,形成更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促使作业走向理解与生成。如浙江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尝试的周末作业实践化改革,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指向综合素养的实践作业。学生可自行选择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体验活动。作业设计的一般思路1.基于学习目标的分层作业。我们都知道,大量简单的书面作业,机械而重复,学生感到劳累、烦躁,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情绪。而最为理想的状态则是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与之相匹配的作业。这就是基于学习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层作业设计思路。学习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期望,它可以作为教师分层作业的参照。但这里的学习目标不只是一种经验的提炼,不是知识点或模糊的教学重难点,而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动词”界定学生应达到的认知程度,“名词”指向具体的知识点。如,“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列举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这样的学习目标与作业一致,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知道自己要达成的一般标准。同时,不同的“动词”自然也对应了不同的作业方式。如,记忆为主的目标,可以考虑书面或口头形式;应用和创造为主的目标,可以考虑实践活动形式。这样,清晰的学习目标让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思路更加清晰,减少了“做得越多越好”的作业乱象。2.基于学生体验的作业反馈方式。评价作业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师的作业反馈方式。一直以来,作业评价过分强调判断与甄别功能,忽视了评价的育人功能。当教师树立了学生发展为本的作业评价观时,就会将学生的体验作为作业评价反馈的依据,重视作业的“质”,由追求分数,转变为“育人”。当作业本上满是叉号时,学生难免沮丧。如果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或给予鼓励性评语,学生的心理体验则会更为积极。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描述性反馈,指出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可以如何改进,如“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例如……”“你还可以这样考虑……”这样的反馈方式更具个性化,同时带有持续性特征,可让学生多次回看反思,并保持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作业。3.基于动态监测的作业时间管理。作业时间是一个反映作业量与作业质的综合指标,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负担感、作业兴趣。学校、教师、家长多方参与,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时间,进行动态监管。学校可统筹安排,综合所有学科教师的作业,制定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标准,如1小时±20分钟。教师可在布置作业任务的同时,给学生时间区间建议,如20分钟±10分钟,并借助家校联系册、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家长。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完成作业,并将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进而及时调整作业时间。这样的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及时调整作业时间,使之适合每个学生。参考文献:①胡扬洋.基础教育“作业”观念重构论纲[J].教育科学研究,2019(10):47.②郑东辉,孙慧玲.作业概念的变迁及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5(4):22.③罗生全,孟宪云.新时代中小学作业问题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21(3-4):15.④郑东辉.融入作业过程 提高作业质量[J].人民教育,2021(3-4):31.⑤刘建宇.摆脱题海、助推高阶思维的作业奥秘[J].人民教育,2021(3-4):61.思考角度由于作业量与学业成绩并不是完全呈现正相关,那什么样的作业设计才是高质量的?如何实现学校、家庭作业的统筹与优化?结合学科内容,如何最大化地体现作业的价值?作业如何设计才更有趣、更具个性化,更好地完成育人的使命?您所在的学校和地区,有哪些作业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效,等等。写作要求按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字数在3000~6000;选择一个角度从几方面展开,不要面面俱到;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际,将观点与材料进行有机的统一。温馨提示1.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手机号码。2.我们会在“四川教育杂志”中陆续推出各栏目征稿启事,请大家密切关注。截稿日期2021年4月15日投稿邮箱由于平台规则限制,不允许含有联系方式,请想要投稿的朋友,微信搜【写作投稿副业优选超市】获取。稿件将择优刊登在《四川教育》(理论)2021年第5期杂志上我们期待你的来稿!
教育教学论坛简介《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是一本面向教育界、学术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教育类学术刊物【国内刊号:CN13-1399/G4国际刊号:ISSN1674-9324邮发代号:18-219中国知网全文收录。】主要从事在《教育教学论坛》杂志上的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图书出版、提供给广大网民论文阅读和参考等服务。目前有以下几个栏目:期刊简介论文发表论文鉴赏名师论坛名校风采合作期刊合作单位图文资讯在线留言经营理念指导教师发表论文,在长期的合作中本站与老师们成为了友好的朋友关系。在用心的服务中积聚了大量的教师和编辑团队,目前为老师在《教育教学论坛》杂志上论文推荐服务。学者的工作质量对客户的学位申请、职称晋升和晋级的重要意义。指导项目主要针对一线教育教师工作者的写作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辅导。知网检测经《教育教学论坛》发表的论文全部经过知网全文检测,主要是为了协助作者完成论文,以及对于论文学术一些不端行为的检测。论文覆盖面全国教科研工作者、广大教师、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科研院所、科技教育人员、科教领域管理人员、各大院校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人士。论文发表主要是对作者撰写的论文推荐发表,论文的专业范围可以包含国语、数学、艺术、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政治、物理、化学、研究、等等各个专业方面。发表到《教育教学论坛》【国内刊号:CN13-1399/G4国际刊号:ISSN1674-9324邮发代号:18-219中国知网全文收录。】[2]图书出版期刊出版后出版社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作者,并以特快专的的方式寄发作。整个过程由出版社与作者沟通,费用均由出版社开出的正规票据。(壹陆壹肆贰伍陆柒柒贰)
杂志介绍:《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全媒体教育类综合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11-9321/G,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2499。本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学术资源。栏目设置:现代多媒体技术、教育理论研究、优化管理策略、实习就业导航、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纵横等。投稿须知:1、来稿一律使用word文档,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及电子信箱;2、基本格式:(1)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题应另列:(2)摘要:100-200字,左顶格;关键词:3-5个,以“;”号隔开,左顶格:(3)基金资助项目,应写明:基金全称、项目课题题目、项目编号:(4)正文(小标题3级以内;引文于结束处以阿拉伯数字加[]号编码,同出处引文采用相同序号,简短文献加括号直接标注于引文后,如《荀子劝学》);(5)参考文献(按引文编号加[]左顶格排序)。3、尽量避免采用图表,确需附图不超过6幅,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4、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结构层次、语言文字和编辑规范性修改。5、来稿一周内未接到回复者请速来函来电查询;出刊满2个月仍未收到样刊者(仅限第一作者),请速来函来电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