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经国家教委批准,国民教育教育学术期刊(半月刊),国内发行号:CN10-1390 / G4,国际发行编号:ISSN 2096-224X。这本杂志专门针对开发管理,教学研究,在科研创新和教师培训等领域,我们将展示我国的学校教育和科研成果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方面交流新思路新的经验,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研究题。现在面向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呼吁科学和工程学作者和研究生发表论文。主要栏目:教学管理,教育研究,专题报告,著名专家访谈,教学学习欣赏,教师教育,教育成就,德育与心理学,国际交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书评,师生互动,热点关注。稿件要求:1.稿件内容应包括:文章名称,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文献。2请附上作者的详细邮寄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3.摘要应准确总结全文,长度为200到300个字,请勿使用“本文,作者”之类的主题。关键字与35为宜。正文字应在3200-3500字左右。全文共约3800个字。4.手稿必须正确标有参考文献。该期刊采用文章结尾(稿件中具体内容的说明可以使用页面注释),以便编号。描述格式符合“信息和文档参考文件描述规则“ GB / T7714—2015执行。示例如下:[1] 陈登原. 国史旧闻: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00:29. 5.如果稿件是研究项目或资助项目的结果,请注明批准时的项目名称和编号。6.该期刊的审阅周期为7至15天。为了使稿件通过审阅被接受,该期刊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作者。我们不会回复不可接受的手稿。如果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任何答复,则作者可以亲自处理该手稿。7.本期刊有权编辑,删除和修改要使用的手稿。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向本期刊提交的任何论文均应视为同意接受该期刊的授权版本单位使用。8.所有提交给该期刊的手稿必须是作者的原创。如有窃,恶意篡改等,作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者的详细地址应在论文底部注明[示例:××省××城市(区,县)××道路××××学校××接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邮件。这样我们可以迅速和迅速地与您联系。 ·如果您的文章被采纳,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排版费,并希望广大作者能理解!
教育类G4国家级 半月刊知网,万方,龙源,维普国内刊号:(CN)10-1390/G4国际刊号:(ISSN)2096-224X版面字符:3200字符/2版 4800字符/3版刊物页数:129页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摘要信息:必须要作者简介:必须要参考文献:必须要主要栏目:学科教学-文史、科学与实践、观点撷英、学科教学_艺术、德育教育、经典在线
教学与管理杂志《教学与管理》杂志英文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主办:为山西省教育学院 《教学与管理》杂志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 北方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 教学与管理杂志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 教学与管理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 ,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 ,四封彩色印刷,内文 80 页。 邮发代号 22-103,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教学与管理杂志创刊与1984年,是2004年度核心期刊,ASPT来源刊 《教学与管理》杂志分上、中、下旬三个版发行,《教学与管理》(上旬刊)为中学服务,每月 1 日出版,全年 12 期,邮发代号 22-103 。《教学与管理》(中旬刊)为小学服务,每月 15 日出版,全年 12 期,邮发代号 22-106 。《教学与管理》(下旬刊)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每月 20 日出版,全年 12 期,邮发代号 22-151 。 教学与管理杂志主要栏目信息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学校管理 班级管理 师资管理 教学管理 教育科研 调查研究 德育建设 心理健康 教师论坛 教学技能 教学研究 教法研究 教学实验 信息技术 考试研究 外国教育 文稿范围 1、教育界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 2、各地、各级、各类院校教师; 3、教育研究机构及行政管理人员; 4、各行业教育工作者均可投稿。
从教学管理到教学研究,强智科技与东北师范大学8年合作历程在刚刚过去的“强智科技2020年第七届教学服务平台技术交流培训会”中,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运行管理科科长于尧给我们分享了学校从「教学管理」到「教学服务」到「教学研究」的教学信息化服务转变历程,现将于尧科长的汇报分享如下 ↓↓↓东北师范大学×强智科技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出台了《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分制教学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提出“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培养模式,并首次以立项的形式开展教务系统的建设。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与强智科技合作,搭建教学服务平台。平台从教务管理,到教学服务,再在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对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学校提供教学研究和教学决策支撑的功能。优化选课流程,提升学生满意度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进度,可以跨专业、跨年级选课,课程资源有限,出现学生抢课的现象,系统响应速度慢,服务宕机,最后导致买课卖课的现象。学校与强智科技技术人员分析选课流程(预选-抽签-正选-退补选),从每个流程进行优化:1、预选课堂不限选课人数,不分选课时间先后,服务器不存在压力。2、抽签如果对选课人数超过课堂容量的课程进行计算机随机抽签,中签率低导致选课期间正选压力过大。因此,通过增加选课志愿和选中率(重修课程、班级规模、上课时间、热点教师,调整不合理的排课数据)来“提高”中签率。3、正选如果正选采取先来先得的策略,选课人数过多会造成服务器响应速度减慢,甚至宕机。因此,在正选之前,增加抽签后查看抽签结果流程,分散人流,有效解决了选课期间服务器服务响应时间慢的问题。主动发现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学生日益增长的自主选课需求与修业信息不规范、课程资源不丰富、课程安排不合理之间的冲突:为学生学业规划提供的数据支持不足、不便;优质课程资源偏少,课程资源数量不足;不同年级间必修课程冲突率高,专业课程向外专业开放度小……教学运行平台的管理功能(完成日常教学安排)完成后,向主动服务(日常教学安排的质量考核及优化)方向转化。1、优化排课建立排课质量考核体系,降低必修课程的冲突率,提高专业课程的开放度(要求各个专业课程在满足自身专业教学需求、人数需求,必须流出10%-30%在余量用于给其它专业在学生来自由选择)。2、考核评价推广教考分离,展示成绩正态分布情况。3、学业档案通过教学服务平台建立学生学业档案,有效反映学生修业信息(已修信息、毕业需修信息、建议修读进度等),让师生、辅导员、教务秘书可以随时随地掌握修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学业预警制度教育部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推进“四个回归”,大学生毕业要求越来越高,毕业难度越来越大。确定学业预警指标,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帮助解决学习困难、态度不端、疏忽大意、错选漏选等问题,做到早期预警、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全员帮扶的状态。如何对教学状态进行描述?东北师范大学通过教学服务平台,从课程资源、任课教师、课程考核等维度,对2014年春季学期教学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编制了《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教学运行基本状态数据》。建立教学运行基本状态数据生成平台,发布教学运行基本状态数据,为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教学投入和教学奖励等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客观依据。 目的:客观反映教学运行基本状态,为学校(学院)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原则:客观、有效、不做评价。教学运行数据来源于教学服务平台,客观生成、真实有效,数据只做展示,不做评价,最终数据如何应用、怎么改进,取决于学院。 预期效果:为建立基于数据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教改有数据,决策有数据。基于数据的质量监控,规范教学管理在教学服务平台中建立“听课系统”,实现老师在线查询当前课程、在线预约听课、线下听课、再到线上评价。平台实现实时查询最及时的课程信息,通过预约的方式记录听课课程、打印评价表,有目的性地听课。教师在听课完成后将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实现评价记录汇总统计,为以后评测教学质量和教师评选做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教学服务平台,学校出了很多基于数据的监控报告,如《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教育实践质量年度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报告》、《教学运行基本状态年度报告》等。在“计划——排课——选课——考试——成绩”的整体培养流程中,主动提供各种提醒:为教务秘书提供错排漏排提醒、预选结果分析提醒、成绩录入提醒、成绩认证提醒等,促进主动反思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课程调整提醒、错选漏选提醒、考试报名提醒、学业预警提醒等,引导主动规划个人学业。通过教学服务平台,整合东师微教学、教务助理等多种服务功能,建立东师教务助理中心,提供考试安排查询、成绩查询、教务通知推送、课表查询、空闲教室查询、教室设备报修、问卷调查、校历查询、专项成绩查询等功能,把数据整合应用,用数据指导教学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立足点。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的8年间,双方共同打磨产品,为教学管理和服务提供可视化的、最直观的数据反馈,让师生获取他们想要获得的东西,为教学服务的改进方向和目标提供指导,就是强智科技的初衷。
点击右上角关注【明白说教育】,遇见更多教育类文章和材料本文字数3528字,阅读需要8分钟,汇报需要20分钟左右“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是一门艺术”,我们深知教学管理对一个学校质量提升工作的意义,而对于管理更多的来自于自己的通识性认识,管理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感性体验。但管理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需要认识教学管理的内涵、原则和核心问题:一、教学管理的内涵是什么?教学管理的涵义,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管理、教师的管理、考务等等,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和人事关系。现实中,却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作尽心尽力,有序但无大成。从更科学的角度看教学管理却是有缺失的。教学管理的涵义应包括教学内容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内容管理中我们更多的还是侧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设置与管理,这些课程国家、市、区有明确的要求、规范和评价,但校本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是不足的,虽然我们也开足了校本课时,但课程开设的目的、评价、成绩体现等等却没有形成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 我们要明确这样的观点:首先,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技巧,教学管理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其次,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与整个教师集体所发挥的能量大小有关,只有合理的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第三,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全面促进学生全体发展的过程;第四,教学管理不仅是一种组织性、协调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思想领导的工作,良好的教学管理有助于引导教师全面认识教学工作,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实践管理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老师们的合力不足,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大凡都如此,有些做得不错的组和老师没有形成更大的正确影响力。一些老师各自为政,封闭开展自我教研,不共享智慧。老师们也更多的就知识而教知识,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总是埋怨学生学不会,却不反思为什么自己没有教好?没有告诉学生如何去学。这里有教师专业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问题,更多的我认为还是教师价值取向和职业观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些问题而没有做好,也是我们教学管理的失职,这些都是需要反思的。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多一些分享的文化,需要教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教学管理的原则有哪些?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教学管理从程序上、组织上可以做到完整有序,如前所述,可以是无功但也无过。但管理教学可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较真的事了,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1、尊重规律我们要依据教学规律和过程特点来管理教学。有以下规律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贯彻:① 学生身心协同发展的规律② 传授知识与教学生做人的统一,即立德树人③ 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④ 教学与教育的紧密联系,其实就是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老师们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造成教育观念、教学思想、课程理念的偏失,将育人的目标仅仅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教育的基本价值、教育的本质都抛在了一边,所以也就出现了诸如埋怨学生差、甚至辱骂学生、对教学管理不认可甚至抵触……如此,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可想是有多难。2、依据原则教学管理的对象不仅是学生,更是老师,怎样改变教师观念,帮助老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享受更高质量的教学生活?以以下原则进行效果会更好些。① 因材施教原则② 循序渐进原则③ 知识传授与发展智力可协调的原则④ 思维训练与操作训练相协调的原则⑤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协调的原则。三、教学管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站在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去看教师团队当然会有很多的困扰,包括人才结构、师资配备、教育观念等等,我想从以下几点谈下感受。1、 教师教育观念现阶段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新课程不相适应是显而易见的,老教师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点、意识、理念以及年轻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单凭几天师资培训和学习就改变了是不现实的,这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具体体现在,一是功利思想严重,只重成绩不生育人,最后成绩也没上去学生也没育好;二是教育职责的缺失,除了上课学校、学生其它的一切事都与己无关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是价值标准的混乱,优秀教师得不到认可甚至成为矛之所指。2、 教学评价管理要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显然也是有难度的。原因有教师个体内因的问题,也有学校教育管理评价管理的问题,也就是方向和导向问题,尽管这将面临极大的挑战。评价的主体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为教师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关注评价的多元化。定性与定量结合,学生与家长结合,教学与育人结合、态度与业绩结合……尽可能全方位体现教师教学的全部过程。关注评价的发展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完全是甄别,规避评价的功利化,建立发展性、导向性的评价,以教育的本质目的来引导教师的发展方向。3、 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一个教师团队建设问题,什么样的教师团队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一个和谐、积极上进的团队,势必造就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我们所参观学习的一些名校、先进校无一不是有着自己文化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才是核心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成绩采取的短期冲刺式的管理不会长久。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引擎。教学管理者要在管理上树立服务意识、过程意识、动态意识、全面意识,克服管理中唯权至上的思想,体现更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必然的。服务不代表管理的松懈,过程要考虑全面,动态要综合考虑教师的培训与发展,全面要树立人才观、成才观、质量观。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学理念的重塑,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生动活泼的参与学习,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及获得知识的能力。要倡导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教师。学校要提供支持加强校本的学习与研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开放性,为教师的成长建立有效的平台。教育即人学,教育即科学,教育即艺术。教育教学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和促进,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与时俱进,寻找管理与教育的最佳契合点。教学管理,我们永远在路上!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转发教育不易,且行且关注收藏购买专栏后私信我“教学管理文档38”获取电子文档。欢迎持续关注明白说教育,作品影响超过2000万人次阅读,这里还有大量教育人用得上的资料分享出来,有需要的人也可以私信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样的文章!
汇报主题:并重常规与活动 凸现优质与高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交流适用场合:接待领导,接待来访,经验汇报,大会发言等(文末下载本专栏全部十二篇教学管理电子文档)正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学校,这所学校创办于1935 年,座落于秀丽的岳西河畔,环境优美,校风好、学风正,是一所久负盛名的省、市校风示范学校。古语有云:“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我和在座的各位大多都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教学管理工作是最需要知性并重的,也是最靠手艺的管理项目。这是因为我们所管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第一要务,是学校这个教育实体的“魂”,也是全体教职员工需要紧紧围绕、全力投入的首要工作、日常工作,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调控作用。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从管理入手,不断强化教学育人的教育观,教育途径的整体观,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质量观,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人才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狠抓教育教学分层管理,特别是常规管理落实,特色活动有效,使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下面,我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简单地和大家交流交流:一、 准确定位 明确目标要搞好管理工作,首先要能够给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使我们的工作有目标,教师的努力有方向。我校制定了《学校发展教师意见征询表》,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本着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理念,让教师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定位,提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一张张表单写得满满当当,教师们畅所欲言,既肯定了学校仍然处于省市前列的优势,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同东部省份,尤其是沿海地区办学水平的差距。学校管理层更加意识到来自新兴学校、民办学校,甚至可能出现的外资学校对老牌名校的冲击。通过集思广益,“现代化办学、科学化管理”成为大家的共识,进而我们提出了创一流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一流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目标。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也得以加强,便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二、 分层管理 形成系统为方便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学校采用分层管理。在教育管理方面,形成了“校长——教导处——年级组——教师”、“校长——教导处——大队部——各中队”两条线管理框架;在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
本文字数5427字,阅读需要12分钟,交流发言需要30分钟左右(文末下载本专栏全部12篇教学管理电子文稿)汇报主题:强化课程领导 实现优质教学——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汇报正文:这是有所拥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二十余年的科研历程的知名小学,在全校教师的努力下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智慧和经验成果。今天,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教学管理者继往开来、乘势而上,谋发展之路,行可为之事。我们践行四句铭言:发展兴校、质量取胜、真爱育人、心智成事。坚持三个观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研促教。完成两大目标:一是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将学校办成精品;二是达成学校教学优质化,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推进自主能动学习。明确一个抓手:课程即教学,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确立品质课程,实现优质教学。下面从五个方面展开汇报:一、加强课程领导 确定整体思路(一)强化课程理解课程领导首先是课程理念的领导;课程管理首先是课程理念的管理。学校通过开展校本培训、自学课程纲要、设立课程论坛、组织课改征文、课程理念考核(笔试与课堂表现结合)等方式加强教师对课程理念的交流,强化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校多次邀请专家到校开办讲座;邀请小语学会会长、市教科所教研员到校指导教师理解课程理念,观察评估教师是否将课程理念活化为了教学行为。(二)制定课程规划课程规划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部署,是教学管理的行动指南。我校的课程规划包括三个方面:1、基于纲要。学校课程规划具有很强的政策制约性,为保障国家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在新课程的框架之内规划国家课程。2、基于学校。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上世纪九十年代留下的丰富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师资状况和学生发展需求,对校本课程进行了规划。3、基于研究。学校课程规划是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的,制订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我们制定规划的过程经历了学习、研讨、反思、讨论、修改……这样一个摸索实践的过程。(三)搞好课程建设我校坚持以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为依据,坚持发展兴校、质量取胜,坚持突出重点、资源共享,坚持分类、分级建设和分步实施来开展课程建设。结合学校教学“优效”工程和师资建设“名优特”工程,通过组建教学团队(教师专业化培训、技能检测),加强内涵建设(教材内容的审定),完善教学管理(分层管理机制),优化课程体系(专设校本课程时间、不断优化调整课程安排),增加教学投入(外聘教师、选购教材)等有效措施,使我校的课程建设逐步达到名称规范、数量适宜、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目标要求。二、推进课程发展 凸显学校特色(一)夯实基础课程我校培养目标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兼顾多元性和自主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因此,夯实基础课程和发展特色课程成为促进优质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升的必要关注维度。我们所指的基础课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学生形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效学习方法、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关键影响的学科,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二是指学校共同的、常规的、基础的教学工作要求。学校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来抓实基础课程:1、形成基本规范。这是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教学实际和规律形成的基本常规。主要有:学期授课计划的规范要求、备课的规范要求(包括集体备课要求、个人备课要求、写出教案要求)、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作业布置与批阅的规范要求、课外教学辅导的规范要求、听课评课的规范要求、复习考试与成绩评定的规范要求、教学总结的规范要求等八大方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规范、有序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制定并分级严格执行教学规范系列要求,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级教学执行和教学管理资料,给出评定等级和评语,监控结果进入“教师教学水平评估”,才可能实现教学流程闭环管理,落实基础课程管理。2、聚焦基础课堂。一方面,抓好教学管理者的蹲点学科,参与教研活动,组织教研组长、把关教师、学科教师共同制定语文、数学这两个学科的优质课堂评估表,细化优质课堂的相关指标。另一方面,采用专家行政捆绑听课,教研组长、把关教师指定听课等(暗杀、自杀、点杀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的随堂听课、集体评课等活动,指导教师进行有效课后反思,以“关注、指导、评价、对话”带动教师对优质课堂进行探索追求。(二)打造特色课程我们所理解的“特色课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
创新教学管理 彰显办学特色教学汇报材料 董玉辉尊敬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我校莅临检查指导!我校现有教职工66人,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845 人。我校始终秉承“真挚、弩学、勤奋、创新”的校训,求真务实,拼搏奋进,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在教育局正确领导下,中考我校超额完成了县教育局分配的中考一中指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青龙一中优秀生源基地、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国家课题基地校、实验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现将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汇报交流如下:【明确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我们坚持:“师以生为本,不拘一格与人才;生以学为乐,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成为会学习、会竞争、会合作、会创新的未来人“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校本课程,打造了学校亮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依托“校本”,立足“课堂”搭建“平台”,兴师兴教,积极推进生本教育,打造现代一流的教师团队,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生本课堂 学生课前展示【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我校结合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辅导、校本教研、教学反思与总结表彰等教学基本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建立的制度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备课制度》、《作业布置及批改制度》、《教师课堂常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自修制度》、《教师教学考核制度》、《教师考勤制度》、《教研工作制度》、《教学工作奖励制度》。【加强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强化常规管理,就是强化施教行为。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及教学主任为成员的教学常规检查组织机构,采取平时督导和阶段性检查的方式加强以下工作检查: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导学卡和教案检查、一日常规抽查、学科作业的批改及辅导进行抽查、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听评课记录检查、业务学习笔记检查、集体备课记录、试卷分析情况检查等。检查小组在检查过程中要严肃认真,记载详细,及时发现、总结典型,及时填写检查反馈情况记录本,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相应材料。通过常规检查,我们及时掌握了教学工作真实情况,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克服,扬长补短,不断改进,积极提高我校的教学工作质量。下面,我重点从备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管理、考试的管理等方面向领导们汇报一下:1.备课工作管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让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管理的重点。努力做到“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1)、教学工作计划 开学初,要求学校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精神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教研组计划》、学科教师均要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科任教师要在认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标准、通读并理解教材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好《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学期教材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主要的教改思路等、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表等内容。 (2)、导学卡设计内容包括:课题(章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使用说明;导学过程:a旧知回顾;b注重自主学习内容,指导方法;c 探究性问题,要注重方法与点拨;d达标性问题的总结与反思;(3)、备课书写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要将此设计写在教案上。教学反思要认真书写,切忌敷衍了事。 2.狠抓课堂教学管理学校推行“巡课点课”制度。教学主任负责巡视每一节课的课堂状况,校长、主管教学校长不定期抽查,对教师在岗情况、教学行为、教学具媒体及导学卡的使用情况、学生学习状况等情况摘要记录。定期进行分类点课,主要研究和诊断常态下的课堂教学、骨干教师示范和课题研究情况,力求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和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3.加强考试管理考试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师生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抓紧、抓好这一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良好学风、教风、校风具有重要意义。(1)考试方式多样为使考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校际间、教师间产生强烈的争先创优意识,采取月考统考、期中与期末联考、调考等多种方式组织考试,实行层级管理、分工负责制。(2)考试质量分析每次考试工作结束后,学校、年级和教师要及时进行学科教学质量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反馈。认真反思日常教学的得与失,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断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切实上好试卷讲评课。2.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及时反馈,激励学生自查自纠,增强自信,实现学生考后百分达标制(讲评后错题纠正)。3.考试结果运用针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比对,适时适度进行通报,奖优罚劣。1).期中期末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予以奖励并颁发奖状,成绩进步较大的学生设进步奖,颁发奖状和奖品。2).成绩优秀的任课教师,给予嘉奖,并作为评优、评先、岗位聘任的优先条件。凡是在教学质量检测或评比中处于末位的学科教师不得评优、评先、评模,不能为较高等级。3.教学质量纳入主管校长、主任考核,在中考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中有明显失误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实行问责制。生本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活动 练习口算【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堂】本学期在教育局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全力推进生本课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习研讨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确定重点。开学前夕,教育局分别组织全县校长、业务校长、教学主任关于《生本教育》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培训。学初学校有相继召开全体教师《生本教育》的培训,并通过平时的听课等活动中发现问题再研究。(二)探索实践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实践。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进行集体听评研讨、反思总结,制定本校推进“生本教育”的有利举措。1.示范引路探索实践。确定付秀红、冯杰、张士英、胡新华等学科带头人示范引路,组织名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冲破旧的教学方法的束缚,大力改革,大胆实验,让“生本教育”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运行。2.教研活动有效推动。各教研组要把“专题学习、集体备课、课例观摩、互动研讨、反思总结”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总结提炼,积累经验。3.专业引领强化提升。学校校长、主管领导深入课堂,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并且投身到教研组活动中,了解学科教师的想法、疑问,为教师解疑答惑。要求教师:1.上好常态课。这是创建高效课堂,推进“生本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重点进行常态课的研究,把“生本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课标要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生本教育”,组织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2.强化集体研究。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集体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3.打造精品课堂。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以后的每个学期分别打造3—5节能充分运用“生本教育”,能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观摩展示,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4.反思、总结与提升。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以后每个学期分别写出1—2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性论文。【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品位】一、加强常规教研管理1.建立一个平台:以课堂为实践和研究的平台,大力推进“生本教育”, 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品味。2.推进两个培训、三个工程、《青蓝工程》 《梯级名师培训工程》 《五个一工程》《菜单式理论培训》 《问题式理论培训》3.集体备课三个结合: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4.教研活动体现三化:活动时间经常化、活动内容专题化、活动主题序列化5.教研活动要:“四定三有”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三有: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6.教研必须做到四个一:做好一次集体备课、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写一篇教研总结、每次听教研课后写一份评课稿。7.加强“五位一体”研究。要将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反思交流等有机结合,组织开展“备、听、平、研”五位一体的小本教研活动。7.积极开展“过五关”工程。教育理论关、课标教材关、课堂教学达标关、现代教育技术关、实验教学关8.积极开展六种常规教研:教材分析 集体备课 课例研究集体反思 案例剖析 主题研讨二、校本教研具体做法教研组课题围绕学校课题、教研组活动围绕本组课题去互活动、教师个人小课题围绕教研组课题去实施。教研组活动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以学科组为载体,变教室为研究室,老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为基本途径,促进每个老师自我创新和反思。在学校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同时学校还制订了学科组,备课组,年级组等多层次教研活动制度,教师个人自修制度和听课制度,论文评选和课堂评优比赛奖惩制度,每一项制度从计划,过程到总结都有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学校领导准时参加活动。三、立足课堂 ,骨干带动,打造名师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对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按照“提高素能,优化结构,培养骨干,造就名师”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拓展提高教师业务理论素质的途径。要认真制定教师业务校本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搞好校本培训工作。四、狠抓高效课堂建设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教师培训、高效课堂论坛、听课指导、组织活动: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小学科学优质课大赛、中学英语说课大赛、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全部面对黑板,我们实行分组围坐式,前后两块黑板供学生展示。教师由课堂上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转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课堂”变“学堂”: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授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或就某一疑点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即时给予点拨。“一言堂”变成“百鸟争鸣”五、加强梯级名师培养:通过学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引导和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意识,经过持续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学校星级名师,把优秀的星级名师推选到县、县骨干教师、名师、杰出教师及教育名家的队伍中去。我校努力培养造就14名一星教师(学校合格教师)、7名二星教师(学校希望之星)、5名三星教师(学校骨干教师)、5名四星教师(学科带头人)、2名五星级教师(学科名师)。六、加强课题管理:人人有课题,组组有课题教研组课题围绕学校课题、教研组活动围绕本组课题、个人小课题围绕教研组课题。教研组确定主题式校本教研,真实有效的开展活动。教师小课题、教研组课题、教师县级、市级、省级课题,真正做到真实有效的研究,服务于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遵循课程开发规律,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开发和实施适应学校和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一)多维开发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与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多维度开发,切忌盲目跟从。本学期在保留以前《书法与绘画》和《硬笔书法》两门必修课程外,有开设了中学中国象棋、篮球、舞蹈、英语广角、电脑制作、乒乓球、讲故事、演讲7门课程;小学开设了手工制作、毛笔书法、花样跳绳、小歌唱家、快乐英语、太极舞、乒乓球、小舞蹈家、小画家、小发明小创造。(二)科学实施1.课程选择。学校通过调查,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纲要等,让学生自主选择。2.课程安排。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表,必须按课程表,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校本课程。选修课根据学生意愿打破班级界限重新组合,确定小学每周一第八节,中学每周三第八节。3.师资保证。学校根据教师特长与资源优势,选择责任心较强、有特长的邢宝来、冯翠江、潘超、黄艳娇、刘颖、马立柱等教师担任课程教学工作。(三)全面评价1.制定明确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学校课程的审议制度,对课程开设、校本教材等进行科学评估;制定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2.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师的评价学校制定明确的教师评价标准,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3.加强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办法。将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合作情况,学习成果,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等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可以通过创作实践、作品鉴赏、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并将此纳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付出就有回报,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师生的勤奋努力下,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几年来,培养出了大量合格人才升入高一级学校,被青龙一中命名为“优秀生源基地”;2015——2018年连续4年被教育局授予中考先进单位。新校园,新起点。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润物无声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优化管理模式,强化质量意识,力争把我校打造成一所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的校园!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汇报完毕,不妥之处,感谢领导批评指正。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教学与科研,也就是言传与身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教学与科研对高校而言,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一对需要平衡的辩证关系。自两百多年前威廉·冯·洪堡创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时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后,这一原则已成为现代大学的基本标志。对于以文化和知识传承、知识创新和创造并重的研究型大学而言,这一辩证关系不言自明;即便是以文化和知识传承为主的教学型大学,由于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术,这一关系同样也清晰明了。纵观全球大学发展的千年历史,这一关系虽在各个大学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侧重,但从未偏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规模和办学能力上,还是在办学质量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迅速走过了恢复高考、扩大规模的过程,走进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教师也亲历了我国高等教育从小众受教到大众受益的发展过程。四十多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之初进入大学的我们,迄今仍感恩和感动于当年的大学氛围。当时,老师们在沉寂蹉跎了十多年后,以浓缩升华了的知识、蜡烛般燃己照人的情怀,全身心哺育我们;学生们则像永不知饱的雏鸟,引颈争食、奋力消化吸收,同时跟随师长迅速转入研习探究。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永恒的大学记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愈加清晰、建设目标更为远大,各校都试图将自己的定位和视野放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加以考量。在历史变迁、跌宕甚至转折的关头,文明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知识与科学的创新与创造,技术与产业的突破与变革,无不依赖于教育,无不依赖于人才培养。此时,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能力和水平,无疑是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大学使命的全面复苏,我国高等教育必然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承转入知识传承、创新和创造并重的新阶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又要精深科研。于是,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时间分配、精力投入平衡问题必然显现。凡认真从事教学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教学是一项极费精力和时间的工作,而且是个良心活。然而,正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中指出的:“大学已经忘记了更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任务。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大学是成功的,但它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值得反思的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存在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失衡问题,我国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本身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微妙过程,假如高校从教者初心不在、为利所驱,就不可能立德树人、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不做教学做什么?不做科研教什么?这句常常挂在高校教师和服务管理者嘴边的话已经大体道出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就我自己几十年教学科研工作体会,教学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系统提升、融通基础知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掌握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同时,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即只要有教学活动,就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引领功能。并且,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知道的道理给学生讲明白,还要面对来自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甚至要化解学生为“滴定”教师水平、显示自己能力而提出的“挑战性”甚至“挑衅性”问题——这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锻炼和提升。以我所熟悉的科研领域而言,被世人称道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和突破,大多基于讲授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中的知识融通、抽丝剥茧、寻根究源,无疑能促进自己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工作则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对科技前沿的学习认识、科研心得和成果等融入、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这种重新加工和梳理中,又可以为优化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提升自己的科研境界提供反馈和新思路。此外,教学工作还能从学生身上反演看到自己的不足,被学生的灵动所激发,达到教学相长,可谓一举多得。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在老一辈教师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就应该将教学工作当成天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立德树人中成就自己。以己管见,科研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提升性和拓展性作用。与教学过程相比,科研过程具有面向未知世界、探索未知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等特点,有助于拓展学生素质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正如洪堡指出的,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对科学的具体探讨过程,否则教学就变成了空洞的教条传输,这样就束缚了人的潜能,而不是对人类智慧潜能的尊重。科研工作既是创造新知识的必然途径,也是展示和检验教师与学生知识积累、技能才华的重要场合,更是磨炼研究者意志和品德的必要途径,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构成了高校育人的主要手段。我常和学生说,科研工作是一个以失败为主旋律的过程,科研的魅力恰在于百折不挠后可能发现的新现象、新原理、新物质、新方法和新技术,由此引领人类文明文化、深化科学认识、提升科技水平、改善人类生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科学研究的不断精进,才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不断更新的源泉,这就是教学是流、科研是源的辩证统一,也是历经千年、不断革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当下,全球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校除了继续在科研上追求特色、追求引领外,更加重视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的探索,更加重视对专业的融通整合,更加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百多年的西风东渐、学习探索、艰苦发展过程,如何在新时代开创东风西渐的大格局,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尽快形成中国特色并为全球共享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范式,是我们高教从业者的使命,也是青年学生的职责和理想。科学认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更好地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定是我国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发展的重心所在。(作者:严纯华,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
本文字数2288字,阅读需要4分钟(文末下载本专栏全部12篇教学管理电子文稿)教学管理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教导处和教科室具体做什么的问题。教导处如果只是完成打杂类工作便没有了导的功能。教导处如果和教科室完全割裂也容易出现两张皮?如何解决?下面提供一所优质学校的制度范本:一、教学工作管理制度1.教学工作是学校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学校应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和校历表,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变更课程,不得任意停课,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2.制定学期或学年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建立教学计划体系,明确教学管理目标。3.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教导处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务行政工作的职能机构。在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中处于枢纽的地位。教研组是各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是学校教学系统的基层组织。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导处和教研组管理教学工作的作用。4.加强教学研究,严格教学常规。从实际出发制定学校教研计划,开展教改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和课内外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要提出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实行教学全过程的管理。5.教导处要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