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未来靠科技创新激发交通强国建设活力张晶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未来靠科技创新激发交通强国建设活力

每经记者:张 蕊 每经编辑:陈 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这是1949年前后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但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率先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加速推进。如今,我国铁路路网纵横延伸,公路路网四通八达,大型港口建设成就突出,民航面貌焕然一新……70年的建设,使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为主的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交通运输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交通运输发展实现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阶段性转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9月19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更是进一步明确了交通强国建设的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在不断向交通强国坚实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绩?下一步发力方向在哪里?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多项基础设施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NBD:70年来,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诸多辉煌成就中,您认为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在您看来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吴洪洋:7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快速增长,综合运输规模与运输能力均达世界领先水平。当前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数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均居世界第一,铁路营业里程、公路总里程、运输机场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二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兴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隧、深水筑港、大型机场等一批交通超级工程震撼世界,高速列车、大型客机、新能源汽车等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共享出行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潜能,也成为我国的一大特色。三是交通运输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运输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加强。我国道路、水路、铁路、民航交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多年来明显下降,行业应急救援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城乡道路客运通达率、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客运、货运集疏运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我认为主要得益于四方面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人民满意的交通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在服务大局中谋划先行担当。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坚持以目标导向引领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交通运输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NBD:您如何评价70年来我国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的成绩?吴洪洋:70年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绩斐然。首先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的发展正由“加快建设”为导向,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导向;通过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转型升级。其次,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始终将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作为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行业积极应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此外,综合交通运输改革和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综合交通运输改革向前迈进一大步,大幅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NBD: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绿色交通的发展。您如何评价我国在绿色交通建设方面的作为?当前我国绿色交通建设处于什么阶段?吴洪洋:近些年来,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推动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交通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升级,在绿色交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运输结构不尽合理、绿色交通治理体系不尽完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仍难以有效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应该说,我国绿色交通建设目前正处在快速上升阶段,未来的路还比较长,还需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一是持续优化客货运输结构;二是进一步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三是显著提升绿色出行比例;四是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五是有效应用清洁高效运输装备;六是有效控制污染排放;七是生态保护加大成效。新技术激发交通运输业新动能NBD:您如何看待一些科技手段、智能手段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的科技水平如何?吴洪洋:随着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手段、智能手段应用广泛,在智能交通领域,开展了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和交通状态感知、交通运输实时监控和监管。此外,在船联网、车辆网、物流信息平台、出行信息服务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智能手段和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运输服务效率与能力。在城市交通领域,科技手段和智能手段催生多元化服务模式竞相迸发。“互联网+”与城市交通融合发展,差异化定制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全国有超过50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定制公交服务,多个城市开通定制公交、商务班车、旅游专线、通勤班车等特色公交。另一方面,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分时租赁等“互联网+”出行服务模式迅速普及,“按需定制、一键购票、便捷换乘”的出行服务产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选择。交通一卡通、手机移动支付、二维码付款、银联闪付等非现金支付稳步推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支付得到了快速普及,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已进入公交移动支付时代。总体上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城市交通成为新技术应用的领先领域,城市客运“智慧化”“品质化”趋势明显,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业态迅速发展,激发了传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新动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交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技术支撑,但也对城市交通治理能力带来了挑战。比如新业态与传统服务的不公平竞争问题较为突出,行业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滞后,对于互联网新业态联合监管合力尚未形成,行业还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管理部门加快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未来一段时期,城市交通车辆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共享化、智慧驾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应用,也会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者和实践者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创新发展,推动行业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城市交通深度融合,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区域和部门间的分散治理,大力推进“跨部门、跨方式、跨区域”协同共建共治,形成政府善治、市场巧治、社会共治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政策创新,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发展配套政策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包括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深度不够,前沿性技术储备不足;科技创新全链条设计不足,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之间通道不够畅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领跑科技创新的重点科研平台、科技领军人物和卓越创新团队相对缺少,部分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缺乏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未来我们还要在这些方面着力补齐短板,才能真正实现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一)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可能引发交通产业变革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含可变轨距)客运列车系统、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二)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三)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交通行业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每日经济新闻

王曰

五险二金!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招人啦

掌上春城讯2月16日记者从红河人才网获悉,为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4人,公告全文如下: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上半年管理人员招聘公告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独立二级企业,是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先后获得交通运输部“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主要承担交通运输行业的重大科研工作,在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信息化、交通环保和生态恢复等领域开展咨询、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以及高速公路管养维护、交通安全设施生产加工销售及工程施工等业务。公司以“面向云南交通、服务云南交通,为云南交通更美好持续贡献智慧”为使命,融入交通、服务交通、创新交通、超越交通,深入践行“科技立院、人才强院、制度建院、文化兴院”的核心价值,围绕“服务行业服务集团上水平、科研成果上层次、产业发展上台阶、文化建设上品位”的目标,通过40余年的积淀,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和学术氛围,塑造了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公司培养了一批以“国家和省级专家”、“教授级高工”为领军的专业化科技人才队伍。现有正式职工751人,正高级工程师31人,高级职称88人,中级职称190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98人,大学本科3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1人,2名省委联系专家,2人被授予云南省交通科技英才称号,培养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创新人才2人,入选2020年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1人。拥有一级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各类执(职)业证书共计162人次,为公司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公司拥有公路交通工程、消防设施工程、电子与智能化工程、机电工程、环保工程等7项专业承包资质;二三类公路养护工程资质4项;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信息安全服务安全工程类一级”“交通建设工程监理”“交通工程专项检测”等50余项资质,获批 “云南省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公司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拥有发明、实用新型以及软件著作权专利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3项、部省科技进步奖励55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励53项,在工程建设领域先后获得 “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等省部级以上工程奖16项。为广泛吸引人才,结合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和发展需要,决定公开招聘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管理人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竞争、择优原则。二、招聘岗位及招聘对象面向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管理人员共计24人,其中社会招聘11人,校园招聘13人,具体招聘岗位、岗位资格条件等信息详见《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上半年管理人员招聘岗位表》(附件1)。社会招聘对象为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校园招聘对象为2021年度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2020年、2019年毕业择业期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三、报名条件(一) 报考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具有良好的品行和思想政治素质;4.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所学专业满足招聘岗位需要,招聘高校毕业生在校成绩优秀;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6.具有符合招聘岗位所需的学历及专业要求;7.社会招聘男性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6年1月1日后出生),女性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1年1月1日后出生),具有一级建造师证书或有博士学位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校园招聘人员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91年1月1日后出生),博士毕业生可适当放宽年龄限;8.校园招聘人员应满足应届毕业生条件,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在择业期内(2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9.按照招聘岗位要求,具有满足招聘岗位所需要的资格条件;10.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其他条件。(二)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或被开除公职的;2.有违法、犯罪或违纪嫌疑尚未查清的,或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3.受党纪处分、政务处分、组织处理未满规定时限或处分尚未解除的;4.招聘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重修或未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5.国家法律、法规或云南交投集团及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定不得报名的。四、招聘程序(一)报名报名时间2021年2月7日至2021年2月23日18:00时止。报名方式报名采用网络报名的方式,应聘者通过指定报名系统(报名链接:http://112.112.16.146:8889/zp.html)报名。应聘者报名时须准确、真实填写个人信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不接受除此之外任何形式的报名,不按要求投递的不予受理。报名要求及须提交的资料(1)每名应聘者限报一个岗位,且不得重复报名。(2)应聘者需按要求提交如下资料:a.校园招聘岗位应聘者按要求填写《 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校园招聘报名表》,上传本人免冠近照、身份证、毕业证及学位证、报到证(2021届暂未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的,上传就业推荐表及手写签字的学历承诺书(附件2))、经学校认可(盖章)的最高学历入学以来所有考试科目成绩单和在校期间取得的获奖证书等扫描文件。b.社会招聘岗位应聘者按要求填写《 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社会招聘报名表》,上传本人免冠近照、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证明工作经历的相关材料(劳动合同或相关工作证明材料)扫描文件,以及所有可用作证明的自荐材料(如职业资格证、职称证、获奖证书、聘用证书、任职文件、科技成果、论文等)扫描文件。(3)所有应聘材料不予退还。(4)报考人员有义务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凡本人填写、提交信息错误的由本人自行负责;填写信息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报名时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二)资格审查根据应聘者网络报名填写的信息和提供的材料,由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前程无忧根据报考岗位的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初审和资格复审。资格初审满足本公告报名基本条件且同时满足报考岗位资格条件(具体岗位资格条件参见《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管理人员招聘岗位表》(附件1))的视为资格初审合格。资格复审(现场确认)由公司委托前程无忧对资格初审合格的应聘者进行资格复审和现场确认。应聘者本人(或持本人委托函的其他人)须持身份证及网络报名时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进行现场复审,并签署相关承诺文件。资格复审(现场确认)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笔试人选的确定资格复审合格的应聘者,均可作为笔试人选参加笔试和职业性格测验。当某一招聘岗位资格复审合格人数小于3人时,可取消本岗位招聘。以下情形认定为资格复审不合格:(1)现场确认资料与报名提交材料不相符的;(2)在资格复审期间无法按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的,或未按时参加资格复审的;(3)资格复审中不满足报考条件的;(4)在资格复审现场违反相关规定的;(5)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定为资格复审不合格的。(三)准考证打印资格复审合格的应聘者,由前程无忧统一发送准考证至应聘者提供的报考邮箱中,由应聘者自行打印保管。(四)笔试和职业性格测试笔试、职业性格测验时间及地点时间: 具体以准考证注明时间为准。地点:具体以准考证注明地点为准。笔试重点考察应聘者的岗位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笔试按百分制标准评分,笔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职业性格测验主要对应聘者职业心理健康、人岗匹配度、胜任能力、职业性格特征进行测验。职业性格测验不占综合成绩分数,但测验结果≤警戒线水平(48分)的不能进入面试。(五)面试面试人选的确定职业性格测验分数>48分且笔试成绩≥60分的,根据笔试成绩排名高低,按本岗位计划招聘人数3倍上限择优确定面试人数和面试人选(若存在3倍范围内有满足面试人选笔试分数并列的,则分数并列的人员均进入面试)。若面试人员小于本岗位计划招聘人数3倍时,按实际进入面试人数开展面试;无满足面试条件的人员时,取消本岗位招聘。当面试人选放弃面试资格时,可按照笔试成绩排名高低依次递补面试人选,但其笔试成绩须≥60分,且职业性格测验分数须>48分。面试时间、地点由前程无忧另行通知。面试旨在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根据岗位履职能力要求,由公司对应聘者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评判。面试按百分制标准评分,面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信用承诺面试时应聘者须提供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出具的本人信用报告,并出具遵纪守法承诺书。有严重失信或犯罪记录等有云南交投集团及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定不能录用情形的,取消其面试资格;拒绝或未按规定提供材料的视为放弃面试资格;应聘者录用后发现有严重失信或犯罪记录等有云南交投集团及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定不能录用情形的,由录用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六)综合成绩计算方法综合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七)确定拟录用人选和递补录用人选拟录用人选的确定根据应聘者综合成绩和排名,按拟录用人选人数≤本岗位计划招聘人数的原则确定拟录用人选。如出现综合成绩相同情况,依次按照面试分数、职业性格测验匹配度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排名先后。当拟录用人选自愿放弃录用资格时,公司可根据本岗位面试人员综合成绩排名顺延递补拟录用人选。综合成绩递补录用人选的确定在拟录用人选确定后,公司可根据本岗位其他面试人员综合成绩排名,设递补录用人选,递补录用人选人数≤本岗位计划招聘人数。是否设递补录用人选,由公司根据面试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确定。综合成绩当招聘岗位拟录用人选自愿放弃录用资格时,公司可按递补录用人选综合成绩排名高低顺序依次递补拟录用人选,递补人员资格在公示结束后60天内有效。(八)录用公示经公司会议审定的拟录用人选、递补录用人选,在云南交投集团官网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五、体检公示无异议的拟录用人选,由公司组织体检,体检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六、录用公示无异议、体检合格的拟录用人选,由公司办理录用相关手续。七、不予录用情形(一)拟录用人选在考试、信用承诺、体检、公示等任一环节不满足条件的,均不予录用。(二)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应聘前已签署劳动用工合同且仍在合同期内的拟录用人员,必须在公司规定时间内将解除合同协议书原件提交公司人力资源部。否则,取消录用资格。(三)录用通知下发后,拟录用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材料报到。逾期不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录用资格。(四)国家法律、法规或云南交投集团规定不得录用的情形。八、待遇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工资薪酬,完善的职位晋升机制,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录用人员由公司为其购买“五险二金”(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录用人员依法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假期。九、重要提示(一)公告及有关通知发布的官方网站为云南交投集团官网(http://www.ynjttzjt.com)和经公司授权的前程无忧网站。因查看其他渠道的错误信息造成的报考失误,由报考人员自行负责。(二)本次招聘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开展考试辅导培训。社会上出现的假借考试命题组、专门培训机构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等,均与公司无关。敬请广大报考人员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三)本公告所附相关文件与公告具备同等效力,请报考人员仔细阅读。因不遵守规定或个人疏忽造成的报考失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自行承担。(四)报考人员对自己网络报名时填写的信息和提供的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果报名填写信息、提供材料与报考人员所持证明材料两者不一致,报考人员将被视为违反诚信承诺,由此带来的资格复审不合格或其他后果将由报考人员自行承担。十、联系方式公司网址:http://www.ynjttzjt.com电话号码:0871-68010700-657/632十一、纪检监督本次招聘受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纪委全程监督。监督举报电话: 0871-63197227十二、其他本招聘公告解释权属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附件:附件1.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上半年管理人员招聘岗位表.xlsx附件2.学历承诺书.docx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2月7日掌上春城记者:李冬雨责编:肖窈编审:周婷终审:周建军

红内裤

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荣耀荣获“中国质量工匠”称号

12月11日,在2020年中国质量协会年会上,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荣耀博士荣获“中国质量工匠”荣誉称号,在北京接受表彰。据悉,今年全国仅有20名获奖者,荣耀是江西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获奖者。荣耀,1979年出生,江西萍乡人,同济大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入选“2020年省政府津贴”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获交通运输部“青年交通科技英才”称号。他主持完成了科研项目20余项,已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3本专著,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6项,获江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江西省公路学会二等奖1项。从0到1的坚持与突破历年来,荣耀一直奋斗在项目一线,走工程现场,抓科技进步,凌晨迎曦上岗,晚归月影相随,全国各地交流学习不断丰富自我。他在一线爱钻研,勤思考,将问题带入科研,迸发创新思路;他肯吃苦,将心血倾注在多少个日日夜夜中钻研。从一个个市厅级科研项目中积累,从一个个创新思路中汇聚,从一个个科研攻关中提升。他在江西省高速从1000公里到6000公里见证了发展,在江西省高速快速发展中初心不改中坚持了创新,在一项项科技进步成果的积累与沉淀中实现了国家级科研项目从0到1的突破,在2020年获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1到N的积累与跨越他引进规划人才,快速组建综合规划中心,在中国疫情开始之初,克服疫情带来的沟通不便。通过视频会议在线讨论、反复斟酌、修改中编制《关于推进交通强省的意见》,高标准完成这项顶层设计。从1个到多个规划,从交通强省、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三年规划到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十四五”交通科技规划等。他从一条条高速带队调研,从一个个港口实地调研,从前往同济大学到交通运输部交通科学研究院交流学习。他在不断学习中积累与成长,逐步成为一名规划专家。2020年9月受邀参加省“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学者座谈会,为高质量编制好省“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荣耀首次获得该奖项,激励着更多的科技人才积极创新。在这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中,他将聚合更多科技资源,聚集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科技平台作用,凝心聚力重大公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主动担当作为,不断为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科技人才,乘势而上,为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发展打开新局面贡献科技力量。【来源: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飞燕曲

科技创新筑就乡村示范路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用新技术修建的乡村示范路。□ 邱学文 邢志军“走在这条用新技术修的路上,感觉太好了!老百姓出行真方便,多年的愿望实现了。”近日,无棣县高马村村委会主任高新说。近日,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成功利用三种盐渍土固化形式,两种冷拌沥青新技术、新工艺,与无棣县交通运输局共同出资修建的乡村示范路顺利通车。该工程涉及无棣县水湾镇高马、王化如两个行政村,包括1公里的“村村通”公路和5条“户户通”公路以及社区服务中心广场。“我们通过试验路与交通扶贫深度融合,不但成功研发了新技术,为乡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还促进了交通扶贫工作,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交通强省’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结果。”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林表示。“无棣地处沿黄、沿海区域,砂石料资源紧缺,道路建设成本高。该地区存在大量的盐渍粉土,工程性质不良,难以用常规稳定方法进行稳定,且容易受到水的破坏,限制了它们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开发和利用好当地不良地材资源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我们团队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从特殊土处治入手,开展粉性土、盐渍土地区道路建设技术研发、应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简化了路面结构,节省了建设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该院基础研究中心副主任樊亮说,一方面可以将大面积难以利用的盐渍土进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就地取材、降本增效,大大降低了对砂石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冷拌沥青新技术解决了冬季施工难的问题。据了解,在盐渍土的稳定上,樊亮团队开发了三类稳定技术,其中两类为有机柔性稳定技术,使用这类技术形成的土体,随时间发展和荷载的作用,强度会上升,同时带来良好的耐水破坏能力,可以满足低交通量条件下农村公路的通行需求。另一类技术为无机固化技术,可以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水稳定性,价格优势明显。在路面结构中,不再采用传统的15-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4-6厘米沥青混凝土结构,而是采用15厘米稳定土+3厘米沥青混合料型式,节省70%-80%的砂石料用量,路面造价比传统路面每平方米降低了几十元。同时,采用冷拌料形式开展沥青面层施工,降低了对施工温度和季节的依赖性。“新技术在‘村村通’和‘户户通’道路建设中成效显著,工程造价和维护成本低,特别适合砂石原料紧缺的地区,后期如路面出现破坏,村民能自行补损。新铺就的沥青路面美观,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省交通运输厅驻王化如村第一书记王彬说。“无棣项目是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先后经过了土质取样、室内实验、材料开发、中试等过程,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始施工,12月6日竣工通车。我们白天黑夜连轴转确实是辛苦,但为了让新技术早日落地,让当地群众出行便利,再苦再累也值得。”樊亮团队成员侯佳林说。据悉,该院自2017年开始,对省内沿黄、沿海区域的粉性土、盐渍土等特殊土质进行研发利用,通过“四好农村路”科研试验路项目,先后无偿帮扶菏泽市单县苗楼村和德州市齐河县李见村修建了2.5公里的乡村示范路,受到了当地老百姓一致称赞。

经验

达摩院携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成立车路协同联合实验室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朱银玲9月6日消息,阿里巴巴达摩院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公路院)签署战略合作,成立车路协同联合实验室。据悉,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系统化探索无人驾驶和道路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相比此前对无人车技术的研发,道路智能化的概念将大大提高技术落地的速度,并催生新的产业结构。车和路都将变“聪明”阿里巴巴集团CTO、达摩院院长张建锋与公路院总工程师岑晏青出席了签约仪式,张建锋表示联合实验室需要为社会产生实际的价值,帮助推进智慧交通的建设,并且需要解决的是面向未来的问题,使车路协同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岑晏青表示,未来双方将投入优势资源,推动相关技术研究和产业落地,并推动标准建设。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岑晏青(左)、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右)出席了签约仪式据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介绍,道路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是车路协同,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自动驾驶方案都局限于车辆本身的智能化上,力求让车变得更“聪明”。而车路协同则同时研发“聪明”的道路和交通设施,让车与路能够互相配合,从而让自动驾驶更容易被实现。“我更愿意把目前绝大多数的无人车技术方案称为‘单车智能’,这种技术方案由于自身传感器等的局限,不能达到安全的要求。在前期的对比路测试验中,车路协同已经体现出极高的优势。”王刚透露,在此前进行的多次对比路测中,他们设置了可移动假人从障碍物后突然出现的场景,在不开启道路协同的情况下,紧急避让全部失灵,在开启后紧急避让或停车全部成功。感知基站识别到路面行人,并将信息传送给附近的车辆实时感知道路状况 交通事故风险将大大降低在公路院ITS中心副主任宋向辉看来,结合达摩院的科技实力和阿里经济体的丰富商业场景,必将带来由技术引发新产业的机会。她强调该项目是“是国内首个明确将车路协同作为道路智能化发展方向的项目。”车路协同技术方案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感知基站,其大概原理类似于手机的无线发射基站,可以实现车与路、车与车之间的信息连接点,属于世界首创的技术方案。王刚介绍,上述技术不但能大幅提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未来还能够应用在普通车辆上,实现实时的交通管理。“感知基站可以覆盖200米的半径,在道路实现高度智能化后,就像在路上每隔200米多出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交警,可以解决道路拥堵、交通险情提前预警、还能让临近车辆互相通信。”例如,在夜间行车的时候视野受阻,感知基站可以及时感知到前方行人和道路的异常状况,并通知后车;在高速公路或转弯路段,当前车发生险情的时候,也可以及时感知并通知后车,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风险。“我们首次让路具有了精确完整感知的能力,这一技术方案为阿里巴巴完全自主研发,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类似方案。”王刚说。据悉,目前阿里的无人车已经应用了车路协同技术方案,并在杭州进行了多次开放路段的测试,下一步将应用在货物运输车辆上,实现无人智慧物流

决胜局

用心用力用情 扶贫扶智扶志——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在藏北高原乡村经济合作社里,藏族妇女端坐在织布机前,认真制作各式手工艺品。沿着运用常温改性沥青技术修建的农村公路,这些手工艺品出高原,遍全国。在贵州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上,路景相融,美不胜收,人们享受难得的惬意与舒适。随着这条应用交旅融合设计理念修建的公路开通,沿线贫困地区汇人气,聚财气。我国特色减贫之路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故事中,广大科研人员在扶贫脱贫一线挥洒智慧汗水,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科技动力。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简称部交科院)扶贫、扶智,又扶志:一个个新技术加速贫困地区交通建设,一批批科研人员援藏援疆将“输血”转化为“造血”,一次次爱心助学托起改变命运的希望……创新的动能在贫困地区涌动澎湃。01 技术支撑 高品质公路“进村入户”70年前,昌都战役取得胜利,西藏百万农奴看到了自由的曙光;70年后,另一场战役也将告捷:脱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是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难啃的硬骨头。每年5月至8月是西藏筑路黄金时期,进入9月气温逐渐变冷,不再满足热拌沥青路面的施工要求,施工只能按下“暂停”键。在藏区的农村公路上,部交科院藏区农村公路技术咨询团队已行走了6年多时间,为几千公里的农村公路量身定制最佳方案,找到最适合藏区高原的筑路方式。 藏区农村公路技术咨询团队扎根高原一线,推进道路材料科研创新。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1摄氏度左右,绝大部分地方绿色植物生长期只有3个月……团队选择将环境最艰苦的那曲作为科学研究的最前线。开展路段实验时,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就算穿着军大衣,人们也常常瑟瑟发抖。然而,检测中经常需要蹲下,穿得太厚非常不方便。在检测时,团队成员只能脱掉军大衣,10分钟后再穿上,热乎一点又脱了再来,反反复复,直到检测完成。在西藏,环境的艰苦只是他们遇到困难的冰山一角。历时1年时间,先后采用8种不同配方的改性剂,在上千组实验结果中反复调试,团队研发出的第一代常温改性剂以失败告终。经过攻关克难,第二代常温改性剂最终达成预期效果,在藏区农村公路修建中大面积推广,高品质公路“进村入户”。技术不仅减轻了恶劣自然条件对藏区高原修建农村公路的影响,也支撑行业主管部门摸清了全国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家底”,为规划、建设、养护等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依托农村公路成套技术与信息系统,部交科院支撑部开展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采集、年度更新等工作,已掌握了全国400万公里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类型、路基路面宽度等技术状况和线形线位。研发“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农村公路规划、计划、建设、进度、质量、验收等业务一体化管理。目前,在贵州、重庆等地,该系统已成为当地提升农村公路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的“利器”。02 智力支持 “量身定制”特色致富路一条路,从茅台至赤水,串联着黔北层峦叠嶂的秀丽山川,凝结着赤水河源远流长的文脉历史。暑去秋来,凉意渐浓,全国首条服务完善的旅游公路——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热度不减。2016年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通车以来,有效带动了沿线近1000亿元产业发展,沿线旅游收入增长2.5倍,4.5万百姓就近就业。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这条产业路、旅游路、小康路的成绩单,令部交科院的科研人员自豪。由部交科院牵头组成的联合体,循着“以路为媒、以路促建、以路富民”的目标,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圆满完成了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勘察设计任务。如今,遵义市正以这条旅游公路带动的交旅融合为突破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地区脱贫致富。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富。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来说,更是如此。部交科院凭借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绿色出行等领域积累的深厚科研基础,在祖国大地上规划建设了条条旅游路、风景道。向南,行驶在海南旅游公路上,不仅能体验“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畅快,还能欣赏“车窗外向后的风景”。部交科院先后主持完成了《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等三个重大项目,为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也为海南中部欠发达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扇门。向北,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串联起多个古长城景点和城堡以及上百个产业基地,是名副其实的观光路、产业路。部交科院牵头编制的《山西省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规划》,覆盖山西39个贫困县,惠及贫困人口19.6万,目前已经建成2430公里,为三晋大地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交科人犹如魔法师,将交通和旅游完美融合。贫困地区生态游等特色旅游火了起来,贫困群众的钱包鼓了起来。脱贫的路径虽各不相同,但科技却是必不可少的动力。近年来,部交科院选派了多名专家深入宁夏、四川、西藏等地的贫困地区,讲解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道路抗凝冰技术等方面内容,推动技术成果在各地应用,激活贫困地区走出贫穷、走向富裕的内生动力。03 扎根一线 不是他乡是吾乡在最偏远、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部交科院扶贫干部杨天军、李志强、王东、杨建国、汪健、李霖、孙志超、王枫、王哲握紧扶贫“接力棒”,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科技创造价值,以奉献诠释初心。“优秀援藏干部”“优秀援疆干部”“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人才”“优秀援疆干部人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嘉奖”……一项项荣誉背后,是他们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怀。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巨大。在这里,杨天军、王东接力工作6年,参与并见证雪域高原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渐渐补齐。作为交通运输部第六批援藏干部,2010年7月杨天军赴任西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副所长后,立即投身到“区门第一路”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为了保障“区门第一路”的质量和安全施工,从石料的筛分到混合料的配合比,再到道路结构,参数一个个确定,工艺一个个验证,杨天军带领团队一丝不苟。2011年7月17日,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通车剪彩。那一刻,杨天军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初到西藏时,严重的高原反应、每天至少跑6个小时山路的车轮生活,值得! 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人才和技术对于西藏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杨天军的沟通协调,西藏每年派出交通业务骨干到内地学习交流,各类培训班取得良好效果。他组织申报了川藏南线整治改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交通运输部西部课题,负责西藏公路补充定额项目和西藏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数据库项目的科研工作,对指导今后西藏公路建设造价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2013年,王东义无反顾接过扶贫“接力棒”。在澜沧江边的高山峡谷间,在巍巍高山的冰天雪地里,王东的足迹遍布西藏全区。“通乡油路”“边境小康村道路”“易地扶贫搬迁路”“抵边公路”等一系列交通扶贫攻坚行动中,王东全身心投入。看着西藏农村公路建设越来越好,王东心心念念的是为群众规划出更美好的出行图景。他积极参与编制西藏国道网线位规划、农村公路网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与同事们一起研究制定西藏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农村客运补贴政策,让农牧民群众的出行更方便、更舒畅。同样是辽阔的土地,同样是勤劳的人民。2011年至2020年间,李志强、杨建国、汪健、李霖、孙志超扎根新疆,以“路桥塔碑”精神,为新疆交通发展解题破题。2011年8月,李志强把幼小的孩子交给妻子后,作为交通运输部派出的第七批援疆干部来到乌鲁木齐。李志强正好赶上乌鲁木齐市BRT1号线和3号线开通前的紧张准备工作。他和同事每天早晚高峰期到1号线的站台上征求乘客意见,并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他还查阅了大量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资料和发达省市先进经验,为当地交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014年,杨建国来到新疆。一份抉择注定一种遇见。杨建国到新疆的第25天,便参加了全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年终检查,并主动请缨去自然条件严酷的南疆戈壁滩。杨建国先后30余次到项目一线、生产一线、养护一线调研,先后到访20多个公路养护道班,向有关部门提交合理化建议30余份。满怀深情、扛起责任。2017年7月,汪健和李霖来到大美新疆,开启了自己3年的挂职生涯。出发前,他们在心底暗自给自己打气:用成绩见证决心,用行动践行承诺。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挂职期间,汪健常常深入一线,针对“乡镇客运站闲置率较高”“开得通、留不住”等突出问题,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帮助当地化解各个难题。他参与的《“交通+”模式对精准扶贫的作用和发展重点研究》等专题研究,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期间,为解决兵团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李霖主动为兵团交通运输事业与交通运输部及各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台。在此过程中,李霖牵头完成的《沥青路面绿色节能型常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获评2018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兵团交通科技领域一等奖“零”的突破。扶贫路上,接力前行。目前,孙志超已经抵达新疆,继续书写交科人的科技扶贫篇章。如今,在祖国边疆、在雪域高原,道路逐渐成网,幸福生活来敲门。这样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在脱贫攻坚“首倡地”、湖南脱贫攻坚“主战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国典型深度贫困地区、甘肃集中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定西市,徐徐铺开。王枫和王哲既是这幅图景的见证者,也是参与绘制者。2016年10月至2018年,王枫到湘西州交通运输局挂职担任副局长,分管智慧交通、科技和物流。在湖南省率先建成地市级综合交通监测与指挥中心,为全州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夯实基础;湘西州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12328平台建设加速推进……不断完善的交通条件,让湘西州百姓与全国人民同步感受科技魅力。2019年11月,来到定西,王哲有两个身份:定西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部六盘山片区联络组联络员。定西市交通运输局有两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一个在岷县梅川镇康家村,一个在镇上的支支路村。在今年进村入户帮扶时,王哲向两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仔细询问了解帮扶需求。一位队长讲,需要购置一些水泥、红砖、涂料等物料,用于村貌改善和基础设施维修;另一位队长说,老乡们反映没有路灯出行不方便。因为没有钱,这两件事都办不成。王哲把这两件事记在了心里,每天盘算着如何“化缘”。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老家”——部交科院。院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全院向定西市岷县康家村捐款,用于开展院落、门滩、残垣断壁整修等住房安全保障工程。如今,这两件事正逐步得到解决。对于这些扎根一线的交科人来说,几年时光,回忆深藏。初至,未知且遥远;别时,情在心亦在。04 尽己之能 小善举传大爱小桥,河流,群山,在很多人眼中,这些是心驰神往的乡村美景。在很多农村贫困地区,却成了出行路上的重重阻碍。2017年元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泉儿湾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座长22米、宽2.5米的小桥,泉儿湾村及邻村120余名小学生和680余名村民过河难成为历史。作为“交通发展连着你我他‘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爱心助力扶贫主题实践活动”的发起单位,近年来,部交科院联合多家单位全力推进“小桥工程”,体现桥梁建设领域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的座座“小桥”在湖南、宁夏等地落成,孩子们上学的脚步更轻快,老百姓出行的心情更惬意。出资出力,扶智扶志。交科人尽己所能,传递大爱。“读书改变命运”,让贫困地区儿童“有的学”“学得好”。在宁夏西吉,2016年,部交科院投入资金支持马莲乡后庄村小学改善基础设施。2017年,部交科院再次联合爱心企业捐资,继续支持后庄村小学改造,解决了缺少水源、操场场地硬化等实际问题。在部交科院的资助下,马莲乡巴都沟村小学、吉强镇大营小学办学条件大大改善。 部交科院向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大营小学捐款。在湖南,2016年,部交科院捐资,帮助凤凰县两林乡中心幼儿园活动室、校舍、休息室、教师办公室等建设驶向快车道。2018年,部交科院又向永州市冷水滩区仁湾镇学校捐资,用于学校道路改造。在四川小金,2019年,部交科院资助宅垄乡中心小学贫困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并联合爱心企业捐资,改善校舍。几年来,部交科院累计捐资近200万元用于贫困地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让老师们能够安心教书育人,孩子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专注学习,成长成才,回报家乡和社会。“输血”变“造血”,让贫困地区交通有人才有设备。2015年,为支持贫困地区交通人才培养,部交科院捐款作为西吉县“交通人才培养基金”。针对贫困地区公路养护设备欠缺问题,2019年,部交科院向宁夏固原市彭堡公路站、瓦岔公路站捐资,用于购买公路养护设备;今年,又向固原市原州区公路管理段捐资,用于补助当地购置扫路车。点亮幸福生活,让贫困地区群众增销路多富路。部交科院职工福利发放的商品,基本全部来自贫困地区。2019年,部交科院采购农特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发放,并协调合作配餐公司与西吉县签订了农产品采购合同。战胜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百尺竿头更进步,奋楫争先奔小康。站上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部交科院的科技工作者们将面向更加迫切、更加广泛、更加长远的需求,在广阔天地间传承科学家精神,贡献智慧力量。记者 杨雷 梁微 特约记者 尚赞娣 通讯员 魏树晗责编|李宁

千寻

项目推荐——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项目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成立于1956年,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汽车运用工程、运输与物流、交通经济与政策研究、公路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设有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两个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研创新与产业开发于一体的交通运输行业规模最大、多领域、跨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至2017年底,研究院拥有国务院参事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中组部直接联系的专家3人、“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1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8人、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13人。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公路交通科技的主力军,牵头承担了大量国家、省部级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1960年代的渣油路面、钻孔灌注桩和双曲拱桥三项技术,1970年代完成的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黑色路面修筑技术课题成果,1980年代《公路建设规模和资金问题研究》课题提出的车辆购置附加费政策建议被国务院采纳,均对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世纪以来,智能交通技术、 现代化公路养护技术、桥梁维修与加固技术、公路交通安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取得众多的创新性重大研究成果。截至目前,研究院完成各类科研成果2000余项。获国家级奖73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2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省部级奖550项。

高永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强国科技先锋 创新硕果赋能未来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交通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面向交通运输服务人民满意的生活,“十三五”以来,公路交通科研领域的“领头雁”——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公路院)突破了一批前沿引领、共性关键和现代工程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支撑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部公路院筛选出符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技术成熟度高、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和应用前景的9项成果,今日予以发布,敬请关注。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及建造技术当前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如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高到30年?这是摆在路面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部公路院长寿命沥青路面技术研发,始于“中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沙庆林。自2000年起,他在充分总结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30年设计、建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典型结构和经验体系的中国重载长寿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建造技术。近年来,足尺路面技术团队先后依托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科研课题,深化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论研究,完善了适用我国重载交通的长寿命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建立了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耐久性水稳基层与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丰富了设计参数体系的模型框架,编制了我国首部《公路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实现了长寿命沥青路面技术推广应用。为支撑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及建造技术研究,公路院足尺路面技术团队依托足尺路面环道,已完成超过3500万累计轴次的加载,相当于重交通高速公路20年的交通荷载,完成19种长寿命路面典型结构与材料的验证,突破了长寿命路面理论研究的诸多关键核心。团队依托足尺路面环道提出的非线性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荷载与环境耦合性能模型、路面性能长期性能监测大数据分析方法等研究,获得行业广泛认可。编制了我国首部《公路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实现了长寿命沥青路面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特点●该成果为基础前沿引领技术成果,其涉及的非线性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荷载与环境耦合性能模型和路面长期性能监测大数据分析方法,已得到行业广泛认可,可引领我国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及建造技术研究。数字农村公路管理系统。农村公路信息管理系统与检测装备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农村公路里程超过420万公里,实现通村畅乡,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农村公路,成了农村百姓的致富之路、希望之路。面对“四好农村路”的建设需求,部公路院、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涵盖“一数据、一系统、一平台、一装备”的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检测装备,形成了以互联网、智能化及科学决策技术为支撑,农村公路信息资源在线集成、行业管理协同互联、综合应用辅助支撑的技术创新应用体系。该成果面向我国农村公路路网管理应用,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融合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的创新养护模式,服务于量大面广的农村公路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动态管理,为快速掌握大规模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动态督导农村公路项目进度与质量、准确分析建设资金投入产出效益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目前,该成果已在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多个省份推广应用,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智能化检测装备,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数据采集、建管养运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CiCSIV-L农村公路检测装备。成果特点●“一数据”以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为“省—市—县—区”各级主管部门提供整个农村公路网公路资产基础信息的全面管理。●“一系统”包括农村公路计划核查、建设管理、路长制管理、养护管理四个系统应用模块,有效提高了量大面广的农村公路管理效率和效益。●“一平台”基于农村公路GIS地图,集成基础数据、融合业务数据,实现信息查询、统计、地理分布的地图综合分析,全方位展现路网状况。●“一装备”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路域经济活动、村落等基础数据采集和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普查等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农村公路检测装备。●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农村公路信息管理系统可存储和管理省级20万公里以上的大规模农村公路路网基础数据、检测数据和养管数据,同步动态监管2万个以上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显著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农村公路检测装备CiCSIV-L可同步检测路面平整度、路面破损、道路几何线形、沿线前方景观图像、距离及空间组合定位等数据。平整度检测装置使用高精度激光传感器,分辨率可到0.05mm。破损检测装置配合LED照明设备,可检测毫米级裂缝。经近20万公里的应用,该装备检测效率可达到传统人工调查方式的5倍。双层大空隙路面施工。高效耐久大空隙降噪路面技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降低交通沿线噪声、振动。据统计,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噪声污染问题在环保投诉中占比高达48.3%,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已成为路域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问题。   近年来,部公路院研发的高效耐久大空隙降噪路面技术,可以凭借路面表面和内部的多孔结构,让路面自带“消音器”。该技术既可用于路面、桥面、隧道等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居民区、学校、疗养院等静音场所的道路铺装层,也可用于燃气站、变电站等噪声源的地面铺装层,具备多场景应用的技术优势。   据测算,该成果可降低交通噪声幅度达3至6分贝,也较好地适应了我国高温重载的运营环境,大空隙超薄磨耗层使用寿命提高至8年以上,大空隙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至15年以上,减少了全寿命周期的养护成本。同时,可节省15%的材料用量,每半幅公里可节约10.6吨标准煤、减少22.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噪声敏感点超标值,通过大空隙路面降噪功能设计,匹配适量地降低环境噪声,避免降噪功能过剩,提高了噪声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性,相比建设声屏障传统降噪措施,采用大空隙路面可节约工程造价约70%。   高分子大空隙路面外观。目前,该成果已在超过2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推广应用,同时针对居民小区、医院的燃气站噪声污染问题,修筑了两处降噪示范点。未来,部公路院将进一步拓展大空隙路面附加价值,研究“零噪声”(降噪效果10分贝以上)的超宁静路面技术;发明具备音乐、仿雨声等声音定制功能的发声路面技术;开展降解汽车尾气、减少汽车油耗的环保路面技术和具备路表径流净化功能的除污路面技术等研究。成果特点●集成功能性、高效化、耐久化设计方法及多场景应用实施方案。●提出了吸声性能与道路交通流特性适配的大空隙路面降噪功能设计方法。●构建了极薄磨耗层(0.5-1.5cm)与超大空隙沥青面层(25%以上)组合的耐久性高降噪路面结构和混合料技术体系。●提出了使用寿命15年以上的大空隙路面混合料多维度设计和施工方法。●提出了抗凝冰涂层/自融冰的大空隙路面结构,提升了高架桥低温结冰状态的行车安全性。碾压施工过程实现数字化和可溯源。宽幅路基碾压集群协同压实与全域智能检测技术“十三五”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工地”建设如火如荼,公路施工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市场需求旺盛。“推广智能化、数字化交通装备,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被写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目前宽幅路基填筑压实施工过程中存在碾压集群数据交互程度低、松铺厚度控制偏差大、压实指标离散程度高以及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检测手段效率低、检测指标代表性差等工程技术难题。部公路院研发的宽幅路基碾压集群协同压实与全域智能检测技术,基于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高精度定位技术以及路基数字化施工领域,实现了公路路基填筑、碾压施工过程数字化和可溯源,满足了市场需求。宽幅路基碾压集群协同压实施工。该技术在碾压集群信息交互与协同控制、“振动轮—土”动力幅频响应机理、路基压实质量全时段智能检测与轨迹诱导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形成公路路基智能压实与全域检测技术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公路“数字化施工”数据采集技术、监控指标体系、检测评价方法的行业标准化。结合工程建设单位需求,部公路院还研发了“路基智能压实监控系统”,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压路机手判断当前区域是否满足压实技术要求,并对未达标区域提出定量的指导意见,大幅改善路基填筑压实作业过程的盲目性以及施工质量的变异性,避免因二次返工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在路基施工机械操作室内安装数据采集设备实现施工机械的数字化改造,安装使用简便,适用性强,易于推广。目前,该成果已在广西、河北、山西、四川等省份2000公里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得到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特点●该成果基于实时检测的施工大数据,首次提出路基全域检测指标及相应标准,具有快速实时、覆盖完整作业范围的特点。●该成果基于WebGL的数据轻量化分发与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技术,首次提出路基碾压集群协同压实技术,实现了碾压集群间信息动态交互共享与智能协同控制。智慧建设BIM协同管理。智慧养护BIM协同管理。基于BIM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智慧管理技术及平台在数字化时代,BIM技术为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及其转型升级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部公路院积极推进建设与运营养护管理一体化BIM技术应用,构建了基于BIM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智慧管理的标准体系,突破了多源数据融合的信息与图形关键技术,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智慧管理的协同分析、数据建模和共享,研发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智慧管理系列平台。该成果涵盖了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利用BIM建模与模型应用技术优势,在设计与建设阶段进行图纸复核、碰撞检查、模拟验证、协调性检验和可视化技术交底等,在运营维护阶段实现建设数据支撑服务于养护阶段质量追溯以及养管决策的新型养护管理方式,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运维效能,为精益建造、精益管理和智慧养护提供有效支撑。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部公路院还自主研发了智慧建设BIM协同管理平台、智慧养护BIM平台、智能箱梁巡检平台、健康监测管理平台等系列应用平台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提升了全周期、全要素公路工程智慧管理水平,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与可溯源。该成果目前已应用于虎门二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江阴大桥等的建设及养护管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果特点●首次建立适用于建设管理、养护管理与巡检、监测要求的公路桥梁BIM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体系。●制定统一标准的建模流程、建模范围以及建模深度,形成了统一的BIM模型交付标准。●实现了覆盖全资产(桥梁、隧道、公路)的信息模型标准体系服务于数字化交付。●基于多样化管理数据融合展示,实现可持续、常态化智慧养护与安全运行协同管理。●优化了多源信息获取与管理、信息共享传递、BIM数据关联及可视化辅助决策、接口数据融合。●创新性实现不同类型数据基于BIM构件的交互共享,提升系统内数据协同分析能力和系统外多业务管理协同工作效率。●创新性实现工程考核数据集成、计算和在线考核。●创新性实现钢箱梁的数字化巡检及典型病害的BIM可视化发展跟踪观测管理终端等数据接入及外部应用拓展。混凝土自憎水技术。高弹性喷涂在桥梁耐久性修复工程应用。桥隧工程混凝土质量提升系列技术及新材料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公路桥梁已达87.83万座,工程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服役环境日益复杂,交通流量、车辆荷载增幅加快,位于海洋、盐渍、盐冻、湿热和酸雨环境的桥梁工程增多。提高桥梁工程建造质量、延长工程寿命和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成为科研人员持续攻关的方向。混凝土材料是公路桥隧主体结构的主要材料。根据材料组成分类,目前我国公路桥梁中钢筋混凝土桥约占85%。根据国内18个省份公路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调查数据,在引发公路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劣化的原因中,选材不合理排第二位(占21%)。而耐久性劣化工程调查表明,80%公路桥梁混凝土工程的裂缝源于混凝土材料温升和收缩。部公路院依托国家和行业重点科研平台,以公路桥隧工程为应用对象,围绕“混凝土工程非荷载裂缝控制”“桥隧工程耐久性防护”及“桥隧工程多功能化”技术需求,经10余年的科研攻关,研发了30余种桥隧混凝土工程质量提升技术,形成集材料、施工与检测于一体的成套技术方案,即:(1)混凝土工程非荷载裂缝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自养生技术、混凝土温升自调控技术等。(2)桥隧工程耐久性防护技术,主要包括单组份聚脲重防腐技术、复层柔性包覆式重防腐技术、混凝土本体自憎水技术等。(3)桥隧工程多功能化技术,主要包括桥隧设施自清洁技术、混凝土免凿毛露石技术、混凝土超高延性技术、混凝土超高韧性技术、混凝土表观质量控制技术、混凝土弹性喷涂修复技术、桥隧多功能抢修材料与技术等。目前,成果已在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10余座桥隧工程中批量或示范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成果特点●引入了功能/结构一体化、多功能仿生等创新理念,突破以力学性能为核心设计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传统方法,满足了混凝土工程力学性能、耐久性、美观性和经济性等综合需求,大幅度提升桥隧建造与养护质量。跨海集群工程运营管理平台。跨海集群工程运营安全与节能关键技术作为世界总体跨度最长、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技术成果无疑是其他跨海工程研究与应用的典范。跨海集群工程运营安全与节能关键技术,是部公路院及所属北京交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多家知名机构,参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服务于重大工程运营管理、安全保障、节能减排等工程实践形成的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该成果在跨界(境)交通组织和控制、大型沉管隧道防排烟、消防救援和跨海集群工程节能减排等方面填补了多项空白,构建了跨境交通控制与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模式,形成了大型跨海集群工程交通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的基本范式和体系架构,充实和完善了我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跨海通道工程建设、运营的理论和实践,可对我国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支撑。海底沉管隧道通风、消防、照明设施实际场景。成果特点●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粤港澳三地实施跨境交通控制与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模式;首次提出了三地合作救援、联动控制和信息交换所遵循的工作机制和技术规程,制定了跨境救援预案和应急演练程序,为跨界(跨省)隧道联动救援提供了技术支撑。●揭示了侧向集中排烟系统及主洞通风系统耦合作用下的烟雾扩散规律,制定了运营通风控制策略;首次形成了特长沉管隧道侧向集中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及设计方法。●基于最小消防分段方法设计开发了特长海底沉管隧道消防救援系统,实现了各类消防设施和装备的状态实时感知、迅速响应、协调联动和精准施救。●提出了工程能耗和排放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概念,系统构建了基于能源消耗、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的集群工程综合性节能减排指标评价体系,为工程全寿命周期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开发了沉管隧道多目标智能通风控制系统、隧道自然光结合人工光照明控制技术、人工岛太阳能海水源热泵冷热联供技术,为跨海集群工程创建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评价模型。系统软件界面图。车路协同式公路智能交通管控与服务系统前方高速公路长隧道内侧事故突发,隧道外的车辆驾驶员早早接到提醒,提前绕道而行;隧道内的车辆驾驶员也可以及时获取车道级信息提醒,提前向外侧车道变道,避免拥堵以及二次事故发生。“十三五”以来,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状态感知及本地反应能力低、车路信息交互时效性和精准性差、营运车辆运行保障能力不足,以及适应自动驾驶(或车路协同)环境下交通精细化诱导水平亟待提升。车路协同作为一种新技术将有效提升公路智能交通管控与服务水平,减少中型、重型营运车辆交通事故,提高公路总体通行能力,降低时间成本和油耗。部公路院中交国通公司在车路协同领域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奋起直追,与国外同类车路协同产品和工程应用相比处于并跑水平,自主研发了基于多源信息感知、车道级基础设施数字化、多节点边缘控制逻辑的车路协同式公路智能交通管控与服务系统,将公路智能化由“可视、可测”逐步升级为“可控、可服务”。车路协同式公路智能交通管控与服务系统适用于高速公路的车路协同信息化设施建设、运行管控与服务,创新性地实现了“车路协同+ETC+网络安全”的有机融合,打通了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两大系统,以高速公路车路协同无线通信的方式补充了高速公路通信体系,具备广义车路协同、分级管控以及边缘计算等能力。目前,成果已在江西、浙江等省份的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示范工程中部署,将有效提升安全、效率、节能和舒适水平,鉴于国内高速公路的安全和运营态势,全面实施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超过国外水平。该系统成果也可拓展应用于城市道路、园区封闭道路和港口码头,并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车辆级的车道精细化管控和服务信息。成果特点●路侧智能站:具备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交通事件和交通流感知,ETC-OBU信令解析和状态表达等功能;支持基于AI的车道级管控策略自动生成,可变车道标志、情报板等设施设备递阶连续发布以及多通信制式车路协同路侧终端的毫秒级发布;可集成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密钥证书,实现数据加密和接入认证等功能。●公路智能管控与服务云控平台:具备千辆级的车路协同智能车载终端、全频段应急交通广播终端的管理与发布,重点车辆特征画像与主动服务,基于AI的区域协同管控策略生成与态势推演,基于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密钥证书的网络安全综合防护等功能。海母(HiRM)常温改性沥青超薄罩面压实后效果。海母常温改性沥青超薄罩面技术公路养护施工中,为防止普通超薄罩面开放交通后出现飞散掉粒、黏结失效等病害,通常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以提高路面在服役状态下的抗剪切变形能力。但由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其在施工过程中的黏度过高,难以满足沥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导致现场压实度不足,容易引发公路早期病害。近年来,部公路院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方法。部公路院开发的海母(HiRM)常温改性沥青超薄罩面技术,是以海母(HiRM)常温改性剂的单组分固化体系为核心,采用间断密实级配形成的特种薄层铺装技术,压实厚度仅为1至2厘米,具有工程造价低、施工和易性好、抗滑性能好和耐久性优等优点。该技术创新性地将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单组分固化技术,引入到沥青胶结料中,大幅降低了沥青胶结料在施工温度下的黏度,不仅延长了可碾压工作时间,还降低了施工环境温度的限制。开放交通后,沥青胶结料逐渐固化形成高强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低黏”与“服役高黏”之间的矛盾。目前,该技术已在山西、福建等地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隧道、桥面、单车道养护、重载交通、高温多雨等多种场景进行了工程应用,应用里程超过200公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特点●与普通超薄罩面相比,该技术对原材料、混合料拌和与摊铺设备、施工工艺等的技术要求低,可降低20%以上的工程造价。●相比普通超薄罩面,该技术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降低30℃以上,可节约燃料消耗,减少VOC(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该技术采用间断密实型级配设计,表面构造深度大,摩擦系数高,大幅度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有助于保证行车安全。●该技术具有较长使用寿命,预期使用寿命可达5年以上。文图由 部公路院 提供

严羽

「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2月20日,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并对2020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会议总结回顾了省交通科学研究院2020年工作。——智囊作用达到新高度。为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省“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省厅多个领域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江西省道路材料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1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生产经营迈上新台阶。全年新增合同额首次突破3亿元,持续拓宽省外、行业外经营市场,省内首家通过水运工程结构(地基)甲级等级评定。——深化改革掀开新篇章。如期完成转企改制工作,接收省联网中心所属慧通公司划转,单位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党建引领得到新提升。积极承办省厅示范主题党日活动暨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分享活动,党建活动、志愿服务、群团宣传等各方面取得新成绩。2021年,省交通科研院将充分发挥战略定位作用,紧紧围绕交通强省建设这一主线,坚定不移服务好“6+1”工作,推动我省交通运输科技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一是积极谋划,做战略规划的带头人。积极做好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综合规划、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的研究,继续做好2020年延续的规划类和研究类项目,完成相关课题研究。二是重点突破,当技术创新的领头人。在行业的战略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瞄准行业科技前沿、关键技术攻关、产业科技研发加强基础研究,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三是提升水平,做服务交通的牵头人。着力解决行业内在建管养和提升品质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立足省内市场,开拓省外和行业外市场,积极开展技术服务,试点在具备条件的省份设立派出机构。四是和谐推进,做安全稳定的贴心人。深化人才发展和分配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相融并进,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和平安建设和谐发展,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固本强基,做党建工作的内行人。扎实做好庆祝建党 100 周年相关工作,党建工作与科研生产工作一体推动、深度融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完善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机制,抓实典型培树宣传。【来源: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相与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与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开展座谈交流

每日甘肃网讯 11月11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石宝林院长一行到访省公交建集团,与集团开展座谈交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勋,集团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公司、省公路发展集团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交流。座谈会上,来自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分别围绕交通投融资新政策分析及发展展望、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旅融合发展的思考、道路新材料在公路建设与养护中的应用、交通产品认证、互联网+智慧监理平台等主题做了交流发言,并结合甘肃实际提出有关建议。集团路衍经济部向石宝林院长和与会专家详细的介绍了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211”交旅融合示范项目的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并就下一步与部科研院合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开展更深层级的合作,通过合作创新将“211”项目打造成交通运输行业交旅融合示范项目。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211”交旅融合示范项目是省公交建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全省绿色发展崛起战略部署,顺应时代要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以酒泉地区为试点,依托七瓜、马桥和双石路、悬榆路交通连接优势,将沿线旅游资源串联,整合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东线景群,放大莫高窟灯塔辐射效应,构建“大敦煌旅游经济核心圈”,打造的交旅融合示范项目。项目主要包括悬泉置至榆林窟旅游公路、双塔至石包城(二期)旅游公路及沿线交旅融合项目。其中,悬榆路(二级)全长 81.979 公里,双塔至石包城二期公路项目全长61.87公里。项目采用“公路+旅游”PPP运作模式,通过旅游资源和公路设施整体打包,将不收费公路扩建和沿线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相结合,用旅游资源收益弥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成本,解决项目建设养护资金缺口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公路基础设施服务和沿线旅游设施。在听完“211”项目介绍和合作建议后,石宝林说“211”项目中提到的“两点一线一环”是为敦煌地区打造的生态文化旅游长廊,通过交通项目建设拉动当地旅游项目和旅游业发展,成果让人期待;部科研院将全力以赴与甘肃省公交建合作做好相关工作,省公交建集团在改组成立的短短七个月时间里,对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的谋划实施成效显著。刘建勋在听完专家的交流发言后,代表集团感谢部科研院,近年来对省公交建集团发展,特别是在科研、课题、技术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做出的重要贡献。刘建勋表示,专家介绍的技术先进,理念前沿,非常实用,对集团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对部科研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部科研院研究的一些科研成果,与我们现在的工作有着高契合度,高互补性,部科研院在理论和研究方面甚至在规划方面先行先试,很多成果能够在甘肃交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实践。专家介绍的交通投融资债贷组合、道路新材料应用、交通产品认证、互联网+智慧监理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我们在交通建设项目管理中需要借助的好手段,通过今天的交流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公路+”,走路衍经济这条路的决心。同时,刘建勋也希望部科研院在交通强国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建设方面多给集团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