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交通运输行业深度报告:顺产业趋势,布局节点要素养心

交通运输行业深度报告:顺产业趋势,布局节点要素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 寻找不变:成本-效率与理性定价的产生(一) 需求的本源:成本-效率的迭代从不同时代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特点看,交通运输行业新商业模式的产生和新产品的推出,大多都是对“成本-效率”的不断优化和迭代。当然,技术的变革确实会让原本在位企业丧失竞争优势,但与TMT行业“熊彼特式的创造性破坏”不同,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变革通常以渐进式、组织流程创新等方式呈现。对此,我们的理解是:人具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感,其中视觉是与外界世界互动过程中最重要的通道,所有的人对视觉的追求都是越接近自然的超高分辨率越好,但身体对于速度、温度、湿度的感知能力却并不那么灵敏,需要利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进行综合感知。如此,人类对于显示技术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黑电的技术迭代需求远比空调要更大,交通运输行业也呈现出技术演进和迭代渐进式的特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交通运输行业在长周期的演变趋势上,受制于需求本源的特质,供给侧会阶段性出现更具“成本-效率”优势的模式,而技术的演进和迭代渐进式的特点又使得行业的投资具备“中期性”阶段性投资的特点。(二) 鳕鱼哲学:理性定价的产生马克·克兰斯基的《鳕鱼》讲述了鳕鱼捕捞和加工业的兴衰变化:海里的鳕鱼不断生长,但鳕鱼贸易的受益者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行业的超额收益经历了由港口挣得、再到市场挣得、随后由食品加工者挣得,最后由消费者成为行业的主要受益者的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技术成本的下降消除了行业节点的超额利润。相似的故事并非个例。2001-2007年,伴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快速上涨, 推动了船运业的需求,“巴拿马”级船的日运费上涨了10倍。日运费的提升刺激了 供给端的增加,2004-2009年,全球干散货船的载重吨由7500万吨增长到了1.5亿吨。新的供给再加上全球增长的放缓致使巴拿马级船日运费90%的下跌。全球航运公司 的股票,也下跌了接近同样的幅度。相似的故事正在电商产业链上演:最初,电商平台的发展空间受快递物流的成本效率约束,超额收益由快递物流行业挣得;之后,随着加盟制快递企业成本效率的不断优化、迭代,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 超额收益由电商平台挣得;进一步,电商渠道经过发展逐渐整合,新的外生影响(如信息技术)因素为渠道带来变革,使得渠道格局重塑,构建起全新的渠道格局。当下,渠道环节的垄断使将逐渐打破厂商在渠道自建和外包成本之间微妙的平衡,此时渠道成为获得一手客户数据的途径,以客户为中心的生产成为这一阶段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从投资资本回报的角度,我们将重点寻找以下三类特征的股票:1. 掌握产业链节点的行业,可持续性将是我们持续关注的重点。2. 离开产业链节点的行业,但由于其他竞争优势的产生而比市场预期更久地保持利润。3. 供给的收缩给利润恢复辅平道路,均值回归的公司。二、 审视变化: 跻身高收入国家的要素规律与管制特性(一)主旋律:制造业结构升级与消费升级的螺旋式上升交通运输,是一国经济运行的血脉。因此,在讨论交通运输行业演变路径之前, 我们需要在审视大国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厘清当下中国在全球化竞争中的角色定位和可能的转型方向。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经济发展成功的国家(地区)几乎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化成功的国家(地区)。全球大国的发展规律背后的原理机制体现为:制造业的可贸易品、外溢性特征,使其可发挥专业化分工和比较优势,面向全国乃至于世界市场进行竞争。工业时代的本质就是面向全球市场,中国亦不可能脱离全球市场:农业文明时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依靠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但光合作用的生产机理使得农作物产生的能量上限受制于土地面积和单位产出。与之不同的是,工业化以及自由市场本身具备自我完善、自我放大机制,即通过自由市场、现代科技和人类自身知识的积累结合,使得效率的增开、世界财富的增量都成倍扩大。人类知识量大概每10年就会翻倍,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与科技创新相结合,通过自由市场这一机制无限放大。事实上,二战后经济发展成功的国家(地区)几乎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成功的国家(地区),如18世纪至19世纪的西欧、美国、二战后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内地,而非洲、拉美等地区的部分国家则掉进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广发宏观团队在《疫情过后全球或迎来一轮强资本开支周期》中亦指出:完成产业升级的经济体都出现了至少两轮消费升级,包括第一轮消费升级(从衣食消费过渡到住行消费)和第二轮消费升级(消费由量到质、工程师红利初期)。是否发生第三轮消费升级,取决于人均GDP和科技发展而有所差异。(二)奢侈品消费的经济体演变趋势与产业转移路径保持一致(略)(三)“东亚模式”的共性交运运输行业通常并不是自然垄断市场,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大都不是毁灭性竞争,运输产品多数不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可通过市场实现运输业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运输业特殊性与市场机制没有根本冲突。基于这种认识,欧美各国相继放松了对运输业的经济管制。因此,放松对运输业的市场进入控制和价格控制,在运输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运输领域实行民营化和私有化等,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运输政策调整的一般趋势。不同于欧美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力量的释放,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更接近于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结合的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并非中国独有。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皆是以类似的政治、文化组织起来的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积极的产业政策、优惠贷款、财政补贴等等。三、 交通运输行业研究图谱(一) 核心节点的演变:沿工业化升级路径推进我们将交通运输行业不同子行业进行分类,产业链关系如下图所示。工业化起步第一节点的超额收益:从行业演进规律上,港口、铁路、公路等映射宏观经济的工业化起步,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设施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工业化早期超额回报明显。而随着投资规模的飞速增长以及人工成本的膨胀,交运基础设施的ROE在波动中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二)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行业投资机会预判考虑到工业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对交通运输产业的影响,我们对未来5年(2020- 2025年间)交通运输行业子行业核心投资机会的预判是: 货运结构:1. 国内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精密仪器、机械、医疗、金融等高货值行业的需求兴起,“航空货运”模式有望主导产业链结构转换的第一节点;2. 消费产业链降本增效,看好微笑曲线两端(品牌商和白牌商)供应链的短链化路径,但二者的核心节点并不相同,品牌商将主导垂直产业链整合、白牌厂商需借助电商平台之力:(1) 直营制快递公司转型综合物流服务商路径清晰,有望深度嵌入品牌商垂直供应链,供给端协同整合能力决定护城河高低。(2) 加盟制快递公司竞争优势需要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切换, 加盟商为第一抓手。下一阶段,加盟制快递行业的效率冠军,有望通过末端直链、盈利方式多样化,总部赋能+放权的方式,突破总部与加盟商“集权与分权”的矛盾。3. 若疫情后产业转移加速,中低端制造业产能由中国转向东盟等国家,相关区域的港口、公路、多式联运等公司均有望成为相关产业链需求提升的“第一节点”。 客运结构:1. 机场:中国枢纽机场兼具欧美枢纽型机场的规模效应和出发/到达机场的流量效应,商业模式更向航空商业城模式靠拢。并且收费标准导致欧美机场的市场化竞争,机场群供给较多而ROIC有限,更接近类债券资产;国内机场直接管控价格和供给,导致不同机场收益率显著分化。对于非奢侈品生产国而言,枢纽机场价值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腹地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航线结构优化,以及产业集聚对当地要素流动效率的正向拉动作用。2. 航空:我们看好消费升级下“从高频必需到低频可选和耐用品”的可持续性, 航空需求的复苏和中周期的可持续性。长周期上,我们希望观察到供给端资本约束的演绎:美国放开管制后,行业经历了“大肆扩张-破产-兼并整合-盈利能力回升”的路径,而中国供给端优化的出现大概率需要“被动演绎”。关注两种可能交错演绎的格局:(1)需求周期开启,若低成本航空公司于行业整合期逆向投资,有望提升股东回报;(2)行业供给端开启资本周期整合,关键变量因素包括:①疫情冲击是否会影响中国航司未来数年的运力引进以及波音/空客的订单交付能力;②供给侧改革的演绎是否会持续加码;③政策取向是否会加速行业集中整合。3. 公路:城市化率提高是中国人均GDP潜能释放的重要因素。户口、土地等要素效率的释放,将推动中国城市化进行的加速推进。核心城市群的演绎刚刚展开,不同经济带整合程度的差异、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集聚直接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而导致路产长期回报的显著分化。四、快递:寻找下一阶段的效率冠军(一) 消费产业链核心节点的切换:从渠道商到生产商切换产业链价值从渠道商到生产商切换。最初,电商平台的发展空间受快递物流的成本效率约束,超额收益由快递物流行业挣得;之后,随着加盟制快递企业成本效率的不断优化、迭代,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超额收益由电商平台挣得;进一步,电商渠道经过发展逐渐整合,新的外生影响因素为渠道带来变革,使得渠道格局重塑(如信息技术),构建起全新的渠道格局。当下,渠道环节的垄断使将逐渐打破厂商在渠道自建和外包成本之间微妙的平衡,此时渠道成为获得一手客户数据的途径,以客户为中心的生产商成为这一阶段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二) 微笑曲线的两端:品牌商与白牌商的核心节点把控并不相同品牌商与白牌厂商都在寻求供应链短链化的可行方式。零售行业不断演进的过程,就是供应链不断降本增效的过程,因此零售行业的短链效应实则一直在延续。从百货商场到超大卖场、B2C电商、C2C电商、工厂电商,我们观察到价格战伴随零售行业发展多年之后,价格变化的趋势已从盲目的压低成本开始向上游要空间,因此短链化开始成为各大电商与零售平台的新尝试。品牌商的短链化方式:以品牌商自身为节点向下游扩散。从格力美的为代表的分销渠道,到 MUJI、UNIQLO、小米代表的直销渠道,再到工厂店直接线上化,品牌在不断通过自有的影响力和掌控力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白牌厂商的短链化方式:以电商平台为节点进行扩散。与品牌商品不同,白牌商品大多以基础品类为主,购买转化以品类入口搜索为主,消费者大多倾向于直接从品类入口搜索需要的单品,对白牌有潜意识层面的认知后,白牌的规模基本盘 即相对稳定,但消费者始终对白牌商品的认知密度本身并不高。因此,对厂商而言,与平台达成紧密合作关系,由平台流量助推白牌店铺流量提升、形成商品转化,直接与供应链产生连接,前端销售数据可快速反应到后端供应链,是供应链短链化的更优选择。拼多多的表象与本质:表象是电商行业的代际更迭,实质是供需两端的错配, 看好拼多多背后的基础品类的二次红利的渗透机会。电商发展至今,成熟的平台和自营模式经历了“线上化→比价→场景或下沉”的迭代过程,已经很难一站式全面覆盖到日趋碎片化的用户场景,拼多多实际上扮演了供给连接器的角色:一端是中国特有的政府和市场背景下,众多基础消费品类通过上游充裕的产能供给及分散渠道的分销和消化,所释放出的大规模的消费品类渗透的机会。一端是不断进化的消费者,其消费观已经从“处处省”进化为“千元必须花,十元必须省”。(三)困境:市场空间扩大最优企业数量,技术进步改变管理边界和成本曲线电商快递,产品特质接近巴菲特提出的“砂糖商品”,市场对行业玩家的存在数量、竞争格局的稳态颇多争议。观察欧美,稳态格局大多呈现“3+X”的表现形态。目前,中国快递市场的业务量大致是美国的4-5倍,而增速也是美国的4-5倍。这一市场规模的差异,给中美电商快递市场的竞争格局演变带来了巨大的差异特性。实际上,相似的案例并不鲜见。电信、铁路等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在不同国家的垄断边界存在显著差异。除去制度因素的影响外,市场容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市场规模有限,成本的弱增性明显,因此由少量企业垄断更有效率;当市场规模上升到一定程度、成本不再具备弱增性的特点后,就会形成相对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我们结合下图进行说明: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成本、技术等),仅考虑需求价格弹性曲线变动给自然垄断边际带来的影响。AC为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规模经济在产量为Q2时最大,如果市场需求曲线为D1,则该行业体现为自然垄断行业,因为需求曲线D1与平均成本曲线AC相较于A点,在产量为Q1的这一点上,平均成本还处于下降趋势中,行业体现为由独家企业经营。如果需求曲线为Q2,则最优产量从Q1 移动到4Q2,若有一家企业的有效生产规模为Q2,则市场上可以容纳四家厂商共同生产。2.技术进步改变管理边界和成本曲线,并通过技术扩散影响竞争结构。我们观察到快递行业的两类技术创新:第一类是以电子面单为基础,推动快递公司货流和资金流、信息流直接分离,使总部公司对加盟制的监督成本和管理难度大大降低,从而扩大总部公司有效管理边界。第二类是行业空间不断扩大与物流设备的更新迭代带来的规模效应的边际递减。从通达百总部的数据来看,转运中心的日均处理规模和单位分拣成本呈非线性关系。伴随日均处理规模的提升,单位分拣成本逐渐下降,而该负相关效应边际递减。类 似的关系也在单线路日运量和单位干运成本上存在,上述两个回归方程均具有较高 的拟合优度(R方高于0.6)。从图形上看,0.3元和0.6元分别是单件分拣和干运成本的瓶颈线。(四) 加盟制快递公司商业模式之实质:行政发包和固定收费与连锁加盟模式的业态相比,加盟制快递公司的最大差异点在于总部主导“厂商关系”的难度远高于其他行业,源于:1. 产品型企业的总部能够通过自身生产商品来主导“厂商关系”,渠道力背后是工厂-渠道的利益创造和分配,利益的分配则取决于各自的议价力。2. 消费服务型企业交易模式大多To C,通过前期对消费者的市场教育,占领消费者心智认知,外在财务特征通常体现为高利润率、高杠杆模式。3. 加盟制快递企业仅提供服务,而不生产商品实物,但交易模式To B,不同区域内的商家特性错综复杂,在区域内确立高市占率的快递公司不仅是运营能力的优秀, 并且需要加盟商在当地产业集群中建立了深厚的合作网络。这也就使得总部公司主导厂-商关系的难度远高于消费品公司,加盟商与总部之间存在隐性的“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博弈。事实上,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这一问题,亦并非通达一行业之难题。中国疆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地域文化差别极大,囿于信息约束和财政约束的困境,我们看到的央地分权问题(诸侯-郡县-行省)自古以来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历史,统治者的两难选择本质上是一个集权与分权的内在矛盾,矛盾发生的根源在于信息收集和监督的成本。我们将加盟制快递公司商业模式的核心总结为以下两要素:1. 行政发包制。对加盟商而言,考核指标由公司总部给出,但具体实施细节全部由当地加盟商负责。各级加盟商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组织结构内部层层发包的关系, 一级加盟商对二级加盟商的角色更接近于具体事务的“转包方”,而末端加盟商作为最终的承包方具体实施一揽子事务。2. 固定收费制。加盟商在发货时要支付给加总部公司三部分费用,分别是:面单费、中转费、特许经营费。其中,面单以量计费,类似固定化税额;派送费是总部代派件加盟商向揽件加盟商收取的费用,本质上仅仅从总部流转,但在实际运营中, 总部的派件收入和派件支出并不绝对相等,这主要在于派件费常被作为激励派件加盟商保证派件质量的奖惩机制,其作用类似于对中央的转移支付,以调节各地利益的平衡。除此以外,加盟商盈利的剩余部分,一切都留存于自身。这一模式的核心特点,表现为:(1) 加盟商与总部公司之间实则是互补的关系,加盟商拥有高度自由裁量权: 总部通过奖惩规则为加盟商提供了强大的激励力度,而To B交易模式本身决定了加盟商天然亦具备提高件量规模的动力,加盟商具备具体事务的实际控制权和行动空间;总部固定的收费标准和对剩余利润的索取权也催生了强大的财务激励。这一模式的所有元素加总并相互作用,构成强大的自激励系统,即加盟商强则总部强。(2) 总部公司对加盟商强激励,加盟商对除去上交总部以外的利润拥有“剩 余索取权”。我们认为,这一模式实际上也是效率与监督、信息成本平衡后的结果, 即总部其实并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加盟商实际的盈利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按照一个比率进行征收,还不如按件量规定一个固定化的费用标准。在这种模式下,加盟商天然具备强激励的动力,总部和加盟商之间的分成关系, 使得加盟商拥有剩余索取权,即“交够上级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对总部公司而言,自然也希望加盟商能够减少对总部的依赖,使得每一个加盟商都可以成为一个依靠其资源禀赋和多样化盈利途径的自给单位。(五)复盘过去:如何理解从大加盟商到小加盟商的组织结构演变我们认为,加盟制快递商业模式的形成,本质上是受信息收集和监督成本的约束下形成的结果。对总部公司来说,信息不对称使其无法完全掌握加盟商的实际盈利能力,而如果要加大对加盟商的监督和渗透能力,又会提高监督和治理成本。双重约束下,独特的加盟制快递模式由此形成。复盘过往历史,我们将加盟制快递公司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步期(2005年以前):这一阶段,总部仅拥有部分转运中心的所有权,资金流和信息流都把控在大的加盟商手中,总部和加盟商之间是弱控制关系。 爆发期(2005年-2014年):这一阶段,总部不断加强对核心节点的控制, 但由于资金和信息流并未实际把控,总部“削番”的实际作用有限。 洗牌期(2015年-至今):“电子面单”这一技术创新的意义并不仅仅是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将“铸币税”的权利收归中央。但由于“纸质面单” 不仅具有记载寄递信息的物理属性,同时还被加载了“派费”等财务结算、业务数据分析等管理意义,推行力度与总部掌控力强弱直接相关。实际上,总部与加盟商之间的权利调整过程,亦是总部公司强化渗透能力、降低治理风险的过程,率先完成这一轮模式调整的公司更具比较优势。我们看到,此后中通和韵达通过不断加大对总部的投资力度和派费和中转费用的二次调整,进入规模效应的正循环。但逻辑上,总部与加盟商之间的信息越不对称,总部越希望通过强化自身掌控力的方式降低治理风险。这也是上一个十年加盟制快递公司集权与分权的演绎主线。而菜鸟和电子面单的创新,实际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总部权利的有效加强。我们进一步将快递公司运营的全流程按照加盟商与总部公司能力强弱划分为两个基本维度,以帮助我们厘清总部公司和加盟制之间的管理边界和最优效果由下图可见,面单推广和信息技术对路由规划的优化仅能在行业层面上实现较好的优化效果,而具体到不同公司的不同加盟商的盈利能力和降本增效的方式,其作用往往是有限的。(六)寻找下一阶段的效率冠军:看好两种路径的演绎下一阶段,我们认为部分龙头公司有望突破象限三(总部能力弱与加盟商能力弱的组合领域)的公司将迎来成本效率优化由量到质的转变,突破信息收集与监督成本的约束。若这一目标实现,总部对加盟商的掌控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而过于强化对加盟商的掌控和监督,可能会影响到加盟商的自激励效果,反而影响全网效率的最优效果。换言之,只有真正实现将流程再造和管理变革结合,为末端减负, 其管理哲学根植于共建共享的生态理念的龙头公司,才有可能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对加盟商赋能,从而实现总部与加盟商之间的共赢。目前,中通已经走在了前列。通过神州系统,中通首先实现了总部对末端的监管,未来将进一步完成结算直链,最后实现结算、政策、运营和信息的系统性直链。我们认为,加盟制快递商业模式的形成,正是基于中国的“熟人文化”和“土地文明”的基础之上,渐进式的变革更具实践的可能性。我们看好第二重路径的演绎:通过对加盟商赋能的方式,提高加盟商的自盈利能力,总部放权+赋能,全网竞争优势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过渡。1. 收件端的赋能:品牌商与白牌厂商都在寻求供应链短链化的可行方式,“强总部-强转运中心”模式有望主导白牌厂商的短链化趋势,为收件端加盟商赋能。2. 派件端的赋能:末端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和客户、用户接触,且这种接触频次可以高于商超、便利店等传统零售业态,末端有条件也有能力实现范围经济,向零售等商业服务延伸。五、机场:枢纽机场的三重确定性溢价(一)中国枢纽机场兼具欧美机场模式的双重优势在航空性业务方面,中国疆域辽阔,国际航线采取对飞原则,超额收益率获取难度大;国内市场更具规模效应。从这一结构看,中美航空市场更具可比意义,即中国枢纽机场同样具备美国枢纽机场的流量优势。美国航空自由化以后,形成枢纽型(Hub)机场和起飞或到达(O&D型)机场两种模式。其中,枢纽型机场定位公益型机场,形成基地航司+枢纽机场模式,同时由于定位本土中转机场,枢纽型机场的国际旅客占比一般较低(亚特兰大国际旅客占比 10%左右)。起飞或到达型(O&D型)机场国际航线占比通常高于枢纽型机场(洛杉矶机场国际旅客占比30%左右),但由于国际航线类似开放市场,一价定律导致全球回报率收敛,因此对航空公司的吸引力低于枢纽型机场模式,规模效应低于枢纽型机场。欧洲航空市场放开管制以后,欧盟腹地市场高度重叠以及航空公司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欧洲机场形成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竞争格局。从欧洲机场群内部的竞争情况看,枢纽机场需要在航空公司的类型、通航市场定位、价格、时刻等多方面形成竞争优势。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要素流动的自我强化,推升枢纽机场流量价值。源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过程,实则也就是枢纽机场的垄断地位不断强化的过程。期间,人口密度低的区域大概率需要通过持续的补贴来维持运营。对比而言,则枢纽机场的全生命周期回报率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演进而持续提高。同时,我国的枢纽机场亦是终端型机场,国际旅客占比的不断提升将通过非航收入的提升转化为股东回报。与机场的模式相对应的是其收费模式,欧美机场的收费模式是激励管制方法的不同计算方式,其共性在于对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进行上限管制。中国多地方的机场建设,更加贴近公共产品和城市基础设施。中国机场的收费在民航局政策约束下,按照不同机场的级别,实行三类收费级别,统一收费。换言之,中国机场的收费标准与其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位相一致,并进一步使得中国的枢纽机场同时兼具美国出发/到达机场的良好盈利能力。从中国枢纽机场的数据对比来看,航线结构与非航贡献(免税、广告、有税商业)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差异的根本则是机场区位与定位的不同。航线结构来看,上海浦东机场的国际航线显著高于上海虹桥、北京、广州,而北京、广州的国际航线又显著高于深圳。就长三角内部机场群而言,上海两场具有明确的定位划分,未来区域机场群内部不同机场的效能分工将体现的更加明显。长三角机场群内部来看,其中浦东主要以国际航线为主,而虹桥则更多承载国内需求,上海枢纽港的国际需求基本都集中到了浦东,浦东机场国际占比因此远超虹桥、北京、广州。未来将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的部分一线飞三线的航班疏导至周边城市,部分货机也可能被导流至杭州、南京。上海机场的“陆空”一体化建设,会使得机场效能分流和整体效能提升更加明显,预计在未来的航班逐步分流的同时,其航线效能的发挥将优于京津冀、珠三角地区核心机场。(二)城市要素流动率提升带动枢纽机场形成贸易流动核心枢纽参考新加坡、迪拜等国家(地区):自贸港(区)模式推动腹地城市要素流动率提升。新加坡、迪拜等国家(地区)市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往往使其形成全球或地区性的贸易枢纽,并通过建立自贸港(区)模式(往往具备较低的税负水平)吸引企业入驻,并形成国家(地区)以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比如,新加坡系全要素自贸港,除货物进出自由、物流通关高效便捷外,同时金融自由、不设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外商)投资自由等。迪拜则是阿联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允许外资自贸区允许外资100%独资,无外汇管制。要素流动率的提升,推动枢纽机场形成贸易流动的核心枢纽。自贸港/自贸区模式的形成,对腹地城市形成产业集聚作用,然后提升航班频次并扩大网络范围,进而导致货物和旅客吞吐量不断上升,全球地位日益重要,航空对地方经济的乘数效应得以充分体现,航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新加坡航空交通及航空港等周边产业贡献大约7%的国内生产总值,创造大约17 万个就业岗位。樟宜机场周边部署许多与航空相关的产业,包括飞机检修和维护, 服务于区域市场的航空产业,以及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新加坡是亚洲首屈一指的飞机维护、维修和大修中心,目前有大约100家航空企业入驻,雇员超过2万人,工业产值超过65亿美元,占整个亚洲地区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香港。相对新加坡而言,中国香港的市内免税店对香化等产品免三税,且相对无牌照约束。早年曾对香化也征收消费税,此后实现减免。而新加坡的市内退税店仅针对外国游客(不含持工作绿卡的人群)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退消费税(仅退8%的消费税)。而另一方面,中国香港机场凭借天然优质国际客流优势,仍旧足以在机场在免税招标博弈中占据主动,保底和提成租金都较高。可见,对于非奢侈品生产国而言,枢纽机场价值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腹地城 市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航线结构优化,以及产业集聚对当地要素流动效率的正向拉动作用。(三)新生命周期开启:品类结构优化与客单价提升对机场公司而言,扩建会增加还是降低上海机场长期价值,取决于扩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能否高于资本成本。以上海机场为例,我们认为,卫星厅投产将进一步释放上海机场的供给瓶颈,并带来免税业务的品类结构优化与客单价提升。机场的产能瓶颈主要体现在:航站楼、跑道、空域(高峰小时时刻)三个方面。从直观上来看真正的硬瓶颈主要是跑道和空域:即一条跑道极限能跑多少,以及一条跑道局方目前让你跑多少,二者原则上都不能超过100%的利用率。航站楼则是软性瓶颈:常常我们可能看到航站楼产能利用率会超过100%,例如白云T1 3500万的设计吞吐能力实际实现了接近6000万,但其实从机场的全局运行来看航站楼会对机场运行存在软性约束。例如这两年我们起降北京上海最大的感受就是摆渡车坐的更多了,侧面反映的就是航站楼配的廊桥和停机位不够。机场的地面运转压力由此会大幅提升,而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机场的放行效率,导致准点率不达标,从而造成局方对时刻的收紧。换言之,上海机场产能瓶颈在于:起飞等待区域以及垂直联络道的设计导致跑道与航站楼产能有所错位。对比上海机场与亚特兰大机场,两个机场在地面规划、整体布局、跑道运行策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跑道数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亚特兰大机场在整体运行效能和地面滑行效率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一些。运行效能的根本差异或在于空域,但滑行道系统规划和运行方面亦有影响。对比上海机场与亚特兰大机场的平面布局和运行效率,我们认为两大机场运行效率的差异来源于:起飞等待区域和垂直联络道。起飞等待区域方面:上海机场的跑道端头的机坪布局较为复杂(16R、17L、35R) 跑道端两侧均布置了停机位,不利于跑道端头的运行效率提高。与之形成对比,亚特兰大机场的跑道端加宽跑道端的等待坪,避免在跑道端的两侧布局机位。垂直联络道方面:是分流串联跑道系统与站坪系统的重要纽带。浦东机场目前只有垂直联络道1组,而亚特兰大机场在两组窄距平行跑道之间一共设置了6组垂直联络道。浦东机场垂直联络道在数量上远低于亚特兰大机场,带来的问题是容量上对外无法匹配跑道数量,对内难以匹配停机位数量,不仅无法疏散跑道间往返和停机位进出航班流,反而形成聚合效应产生拥堵。卫星厅投产后,将新增加83座登机桥和一组垂直联络滑行道,提高跑道运营效率。卫星厅投产后,将新增加83座登机桥和一组垂直联络滑行道:其中45个是可转换桥位,则83个登机桥最多可以组合出125个停机位。而新增加一组垂直联络滑行道可有效疏散跑道间往返和停机位进出航班流,缩短滑行距离时间。卫星厅投运后免税面积大增,销售提成比例设置区分品类,精品招商力度强化。2019年9月17日,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浦东机场三期卫星厅建成启用,免税面积新增约9000平方米,浦东机场免税业务经营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免税商业面积将居全球机场前列。根据解放日报2019年5月报道:“2022年底前,浦东机场将陆续引进19个奢华时装皮具品牌和7个顶级珠宝腕表品牌。在继续保持免税香化品的全球价格竞争力外,机场方面还将提高烟、酒、百货和食品类各30种共计120种畅销品在亚太区机场的价格竞争力,打造‘亚太机场免税店最佳价格’品牌。”天然的高能力消费客群和广告效应,与奢侈品的品牌定位相一致。实际上,机场最主要竞争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大量的低价奢侈正品(香化、精品百货等),且自带几千万高消费能力客群,因此对于品牌商来说也是进行品牌培育及赚取盈利的良好渠道,而非特卖、处理尾货场所。产业链角度,免税零售商、机场业主方和品牌方三位一体共赢发展是大概率事件。据我们产业链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上海机场的精品占比低于5%,若2022年精品占比10%左右、2025年达到15-20%,则人均客单价整体在2025年提升至1830元。六、航空:供给约束与需求周期的交错演进(一)核心约束:运力引进的约束性定价规则:国内定价。从全球范围内对比来看,中国疆域辽阔,庞大的国内市场具备通过规模效应和供给端竞争格局优化产生理性定价的可能。从这一结构看,中美航空市场更具可比意义。除此以外,欧洲航空市场正在经历艰难的破产、并购重组的过程,日本国际航线发达,成田机场被称为“亚洲的希斯罗机场”,2019年接待日本客运总量接近70%,国际旅客占比接近83%。美国:供给侧兼并整合,竞争策略从“针锋相对”到“礼尚往来”。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认为航空行业应当放松管制的三大理论支柱是:不存在规模经济、进入(和退出)的壁垒非常小、可竞争性(与其他运输放松)可适用于民航运输市场。这一学术观点再加上不受管制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内航空运输市场的业绩表现为1978年对美国国内航空市场放松管制提供了主要的理论依据。此后,美国航空业经过“放松管制-供给端大肆扩张-破产-并购整合”的过程,竞争格局的优化使得美国航空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中国:航空供给收缩逻辑并未兑现,核心在于运力引进。航空行业供给的形成, 首先需要运力的引进,我国飞机采购由政府主导,由于目前商用飞机的主要生产商一为欧洲四国合资的空客公司,一为美国波音公司,因此飞机作为高价值、高科技的商品,其采购活动成为我国政府平衡贸易,调整双边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航空公司引进飞机也需要国家发改委的批文,这一因素使得我国航空公司机队形成了以波音、空客飞机为主,增长速度受控的特点。其次是ASK(ASK=机队*日利用率*小时 ASK),随着航距拉长、机队利用小时自然增长,产生更多的ASK,制约因素包括空域、时刻等多方面。中国枢纽机场和特大城市的空域繁忙程度确实高于全球多数大型城市水平,但并不均匀的人口结构分布和计划性的运力引进节奏,使得在运力引进增速未见明显收缩的情况下,更多的资源常常只能投向收益一般的航线,长期的供给瓶颈自然难以出现。如果缺乏灵活的调节能力,过剩的运力对客座率和票价都会有影响,使相应航班的边际贡献为负。(二) 供给侧理性定价的三重演绎可能实际上,复盘中国航空行业的三轮周期(07-08/09-10/14-15年,可以发现:航空的大行情均是外部因素(油价、汇率等)带来的需求周期,驱动力的持续性决定周期的持续性(成本改善→需求改善)。而反映到资本市场,预期改善则可能发生于各个阶段。供给侧的收缩是否会在中国出现?我们认为,三个方向的供给侧收缩值得期待。第一重演绎:被动的运力引进瓶颈是否会出现。一方面,从波音公司近期的订单交付情况看,一季度飞机订单取消量达196架,波音3月就开始寻求美国政府援助, 但5月27日又宣布在随后的几周内将裁员超过1.2万人。另一方面,一定意义上,作为平衡中美贸易、调整双边关系的重要手段,来自中国的订单是否仍存变数,仍是我们需要跟踪的重点。第二重演绎:疫情冲击是否可能加速行业集中整合。我们认为,对航空公司而言,疫情开局拼的是现金储备和债务融资,疫情长期化拼的是经营现金流,即可持续经营能力。航空行业的脆弱性,使得每一轮突发事件的冲击,都会让破产与整合将成为新的重要变量,政府注资和股本扩张也可能也会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中国航空行业的整合,亦需要观察整合后的网络协同度、主导航司的战略能力、安全管控能力等因素。第三重演绎:航司是否会主动进行运力的缩减。从历史表现看,对航空公司而言,新一轮的引力引进都是始于景气高点,传导路径为“需求改善→现金流改善→资本开支规模提升→运力引进阶段性过剩”。若航空公司在现金流紧张、或者负债率较高的话,引进飞机可能会更加谨慎。、(三) 寻找逆周期扩张的航空战略家通常而言,在行业下行周期,企业会通过减少对上游的订单量、收缩产能的方式御寒。这也正是当前航空行业的现状。但我们也观察到:在行业上行周期,需求增速高的历史阶段,航空产业链的产能释放节奏基本上掌握在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手中的。但疫情对航空公司的冲击传导至上游,导致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面临订单不足,以及退租、退订飞机等问题。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在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实际是在上升的。我们希望寻找到逆周期扩张的航空公司,并看好疫情结束后,具备战略眼光和低成本控制能力的公司市占率和利润增速双升的投资机会。七、公路:从绝对估值角度看高速公路投资框架(一)政策降费:核心在高速公路的公共产品属性政策降费:核心在高速公路的公共产品属性。两大因素成为压制公路行业估值的核心因素:一是公路行业过往的降费政策风险,二是路产经营年限的有限性和再投资的需求直接的矛盾。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收费豁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费高速公路在任意时段对部分通行者免收通行费,如军车、武警车辆、公安机关等,二是收费高速公路在部分时段对部分通行者免收通行费,如重大节假日的免收小客车通行费政策。而另一方面,与其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行业相比,公路行业的特性在于:级差效应明显、产权界定的难度较小,这就使得私人资本的进入难度相比其他行业而言更为容易。实际上,高速公路行业的收费制度脱胎于路桥收费制度,地方政府的激励考核、分税制改革,则进一步激励了地方政府热衷于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动机。两大特性决定公路行业的竞争结构和产品属性天然需要通过“收费”的方式解决:1.从行业实质看,自然垄断能力差异视其运输需求的成本函数弱增性而有所差异,亦即单一产品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则自然垄断性越明显。2.产品属性(私人or公共)与其级差效益(消费的竞争性)、产权界定难易度(消费的排他性)有关。高速公路是最能体现公路的级差效益、产权界定清晰的行业, 正因如此,从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上看,大多数国家经历了政府为主导的免费模式到市场为主导的收费模式的转变。(二)三大核心要素:再投资能力、盈利稳定性和股利支付率高速公路行业三大核心要素:再投资能力、盈利稳定性和股利支付率。其中, 路产经营年限的有限性和再投资的需求,决定公路行业再投资能力的强弱,是影响股东回报的重要因素。公司经营稳定性越强,股权风险溢价就越低, 资本要求回报率WACC也就也就越低,折现价值相应就越高。而如果没有足够多具有合意投资回报率的再投资项目,过多的冗余现金在公司账上无法获得有效利用,则投资者更期望可以提高分红比例从而获得较为可观的股息回报率。盈利稳定性:区位优势是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行业增长逐渐出现区域性分化,核心经济区的区位禀赋有利于支持当地车流保持稳定增长。具体而言,核心经济区对车流增长产生稳定支撑的区位禀赋主要在于其经济增长稳定性强、人口流入聚集性强。前者保障了当地居民收入维持较好的增长预期,从而持续推动出行升级趋势;后者通过城市资源的虹吸效应保障了人口基数的增长趋势,从而维持当地人流、车流的活跃往来。再投资能力:取决于需求密度及政府财力,发达地区新路盈利预期更好。由于路产收费存在年限约束,高速公司天然面临可持续经营的问题。主要上市公司加权剩余收费年限约在 9~18 年的区间内,时限普遍不算充裕。为打破年限约束,高速公路主业主要通过改扩建、收购、新建三种方式进行再投资扩张。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三种方式均面临收益率下滑的投资回报困局。 在此情景下,区位优势同样是破局关键—通过区域对比可以发现,发达地区路产供需格局相对较好,并存在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可能,新项目更有希望获得较好的投资对价和经营收入。路企跨界经营的管理劣势逐渐暴露,参股获得投资收益是风险较低的理性选择。对于向高速公路个股寻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而言,表内跨业经营并不是市场认可的理想方式。 相比之下,通过审慎参股,获取其他行业优质公司的稳定投资收益,将是风险较低、波动较小的多元化扩张方式。八、投资策略考虑到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对交通运输产业的影响,我们看好未来5年交通运输行业的核心投资机会:1. 国内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精密仪器、机械、医疗、金融等高货值行业的需求兴起,认为“航空货运”模式有望主导产业链结构转换的第一节点。2. 消费供应链领域,看好微笑曲线两端(品牌商和白牌商)供应链的短链化路径, 直营制快递公司转型综合物流服务商路径清晰,有望深度嵌入品牌商垂直供应链。加盟制快递公司竞争优势需要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切换,加盟商为第一抓手。下一阶段,加盟制快递行业的效率冠军,有望通过末端直链、盈利方式多样化,总部赋能+放权的方式,突破总部与加盟商“集权与分权”的矛盾。3. 中国枢纽机场兼具欧美枢纽型机场的规模效应和出发/到达机场的流量效应, 商业模式更向航空商业城模式靠拢。并且收费标准导致欧美机场的市场化竞争,机场群供给较多而ROIC有限,更接近类债券资产;国内机场直接管控价格和供给,导致不同机场收益率显著分化。对于非奢侈品生产国而言,枢纽机场价值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腹地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航线结构优化,以及产业集聚对当地要素流动效率的正向拉动作用。4. 奢侈品消费国的演变趋势与产业转移路径保持一致。不同国家人口基数和内需市场空间差别极大,中国当下正处于第二轮消费升级的初期,中产阶级占比上升正是这一阶段的显著标志。随着消费回流与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互相促进,中国有望实现从奢侈品消费国到奢侈品生产国的切换,这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市场蛋糕。进一步看,中国大国内需市场定价亦是与日韩两国行业发展的差异所在,中国机场店与市内店将共享中国奢侈品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5. 关注航空行业未来两种路径的交错演绎:(1)需求周期开启,若低成本航空公司于行业整合期逆向投资有望提升股东回报;(2)行业供给端开启资本周期整合。……(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广发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尝试凿之

2018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回顾及2019年展望(附图表)

中商情报网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至今多个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其中,在交通运输领域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交通运输史上创造了许多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模式”。回看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交通运输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铁路、公路、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建设正待发展。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是标志性的一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细分领域均取得亮眼的成就。铁路旅客发送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持续增长。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2.4%。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万公里,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58倍。铁路网络逐渐成熟、运力提升,客货的运输表现保持增长。从铁路旅客发送量来看,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客运量由2012年的18.9亿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30.8亿人次、增加了63%,客运周转量由9812亿人公里增加到13457亿人公里、增加37%,高铁动车组承运比例达到56.4%,我国铁路旅客周转量位居世界第一。到2018年,全国铁路客货运输量保持增长。2018年1-11月国家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累计达31.23亿人,同比增长9.5%;旅客周转量方面,1-11月为13226.1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5.2%。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货物运输方面同样保持增长。据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累计达36.8亿吨,同比增长8.7%。其中,11月货运总发送量为350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2018年1-11月,货运总周转量为26322.7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9%。其中,11月货运总周转量为2555.68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8.7%。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民航运输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229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28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24个,机队规模达到3261架,定期航班航线里程近700万公里,民航服务覆盖了全国88.5%的地级市和76.5%的县。国际航线784条,定期航班通航国家61个(通航国际城市167个)。日前,民航局发布了9月主要运输生产指标统计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9月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为101.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1-9月累计达895.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3%。具体来看,2018年9月,民航旅客运输量为5029万人,同比增长7.9%;1-9月累计旅客运输量为45720.7万人,同比增长11.6%。旅客周转量方面,9月民航旅客周转量为880.6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8%;1-9月旅客周转量累计为8008.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3.4%。数据来源:民航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货运方面,2018年9月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为101.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1-9月累计达895.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3%。具体来看,2018年9月,民航货邮运输量为66.3万吨,同比增长2.3%;1-9月累计货邮运输量为541.6万吨,同比增长6%。货邮周转量方面,9月货邮周转量为2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1-9月货邮周转量累计为192.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2%。数据来源:民航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港口运力保持领先国内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1.1亿吨,1-11月累计达122.2亿吨,为去年同期的102.7%。其中,11月沿海货物吞吐量为75482万吨,1-11月累计为84.71亿吨,为去年同期的104.3%;内河货物吞吐量为35067万吨,1-11月累计为37.53亿吨,为去年同期的99.5%。此外,11月外贸货物吞吐量为34141万吨,1-11月累计达38.22亿吨,为去年同期的102.2%。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11月,规模以上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箱量为2135.62万TEU,1-11月累计达22911.07万TEU,为去年同期的105.3%。货重方面,2018年11月,规模以上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货重为20367.45万吨,1-11月累计达222902.45万吨,为去年同期的105.8%。12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今年年初关于2018年确定的12件更贴近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其中有6项是超额完成。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向打好三大攻坚战(1)完成交通脱贫攻坚建设任务:新增通客车建制村5000个,其中贫困地区不少于3000个;继续推进“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等。(2)打好交通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更多向铁路、水运转移,实现铁路货运量增加3.5亿吨目标等。(3)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稳定车购税、港建费、成品油转移支付资金等中央交通专项资金政策,研究设立多式联运等产业基金等。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加快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高质量推进深中通道等重点公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内河千吨级航道和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等。(2)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继续落实降低过路过桥费用要求,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扎实推进试点省市开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等。(3)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清理整合和规范各类认证、评估、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事项等。(4)强化高品质交通运输服务:提升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服务水平;推进重点水域水路客运联网售票;实现260个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大幅提升用户数量等。(5)加快培育交通运输新动能:大力支持“互联网+”运输服务新业态,推进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提升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服务,推动快递和电商物流等新模式发展等。(6)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推动集装箱标准化,实施多式联运提速行动,实现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5%以上。推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的行业应用等。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当好先行(1)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交通建设:做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交通运输相关工作;编制共建“一带一路”交通运输有关规划实施方案等。(2)大力推进京津冀暨雄安新区交通建设:加快京沈高铁、大张高铁、京秦高速等项目建设,加强津冀港口、三地机场协同发展;推进京张铁路等2022年冬奥会交通保障项目建设,建成兴延高速公路,力争建成延崇高速公路等。(3)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实施长江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新洲—九江航道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配合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相关前期工作等。(4)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赣州至深圳铁路、沈海高速繁忙路段改扩建等项目,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珠三角航道网完善等工程,提升港口群服务能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等。(5)推进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加强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区域协作,强化跨区域、跨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协同推进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进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等。加快推动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发展。(1)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出台绿色出行行动计划,推进公交优先发展;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推广应用;推动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等。(2)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快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开展首批交通大数据融合平台试点。持续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智慧公路等试点等。(3)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跟踪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科技进展,推动港珠澳大桥智能运维等技术研发及应用;持续推进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及标准规范建设,加快推动辅助自动驾驶技术在营运车辆中的应用等。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毕业祭

轨道交通行业专题报告:交通强国发力,城市群激发向上动能

(报告出品方/作者:太平洋证券,王介超、任菲菲)报告摘要一、为什么轨交是未来重要方向?轨交如何定义?“轨交”,在本研究中指以城际轨道交通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运输系统。轨交的发展对于我国当前阶段推动区域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有重大意义,因为也是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广义的城轨包括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因应用范围与速度不同而 区别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内的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 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加强城市交通治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措施,在构建“交通强国”蓝图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口径按系统制式分类)主要包括市域快轨、地铁、轻轨、单轨、自导向轨道、磁悬浮、有轨电车,其中地铁和市域占据主导 ,合计占比近90%。地铁主要运营在市区中心,市域轨交主要联通城区与郊区及周边城镇组团,重点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出行需求。先进技术赋能下,轨交将完美融合新老基建,实现新旧动能同时发力。2021年交通运输部工作会议中强调,我国必须实现“三个转变”:1)推 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如经济性或减振降噪加强舒适度);2)推动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 体化融合发展转变(如城市群发展);3)推动交通发展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如智能化)。智能化是全球轨交发展的未来方向,先进技术赋能轨交,将重新定义未来交通。现代化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同时提高安全水平,全球多国相继提出智能化发展规划,欧洲铁路研究咨询委员会(ERRAC)发布的《Rail Route 2050》中,提出高效、智能化的2050轨交系统发展蓝图。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实施背景下,城轨协会近日也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提出了智慧城轨的发展目标 ,我国力争通过“两步走”实现智慧城轨建设战略目标,目标到2025年,中国式智慧城轨特色基本形成,跻身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行列,到 2035年,进入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前列,中国式智慧城轨乘势领跑发展潮流。城际纳入“新基建”范畴,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共创未来增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最早由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后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国家重要会议中屡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司口径,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其中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其中城际轨交和城际高铁是央视报道中归纳的七大领域之一,主要归因于其先进的动力装置、轮轨新材料创新、列车自动运行和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的融入。我国传统基础设施体量已经较大,当前已进入稳增阶段,“新基建”将代表未来增量空间持续发力,继续贡献内循环。二、行业回顾及发展现状:进度屡超预期,围绕核心城市发力回顾我国城轨近年发展历程,已历经了“快速发展 →审批暂停→审批恢复→高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2003年《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即“81号文”,随着全国各地经济水平逐步提升,城轨作为基建主力项目,为地方拉动经济具有巨大贡献,因此随着越来越多 的城市达到“81号文”标准,城轨审批申请也渐成跟风之势。但17年8月包头地铁因自身财政问题被中央叫停,随后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 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52号文”发布,审批条件更加严格,不仅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GDP、市区常住人口的审批条件更 加严格,例如地铁申报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81号文”的100亿提高到“52号文”的300亿,地区GDP从1000亿提高到3000亿,同时增加 拟建初期客运强度的条件,将地铁、轻轨的城市准入门槛显著提高,这使得项目各方面获得提高(包括项目质量、回款等)。回顾过去十年期间(2011-2020年),全国城轨运营里程年均新增里程约652公里,其中“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年均新增872公里,为“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的两倍以上。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已达7978.19公里(其中地铁6303公里,市域806公里),较19 年增加18.44%,远超过此前的“十三五”规划里程 6000 公里,充分印证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基建屡超预期,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且未来快速发展在“交通强国”“都市圈”“城市群”驱动下更为确定,预计到202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 15000 公里以上,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约13.5%左右。当前城市运营情况中,以上海、北京、成都、广深、南京、武汉、重庆、杭州等大城市为主,集中度较高,CR5 超40%,CR10超61%。18年52号文后,城轨审批趋严,经济实力强、人口流量大的大型城市成为我国城轨建设的首批主力军,因此也进一步助推项目质量提高,同时项目下游回款有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已开通城际轨交线路约1080公里(不含全线运行速度200公 里以上的城际高铁,如京津城际、京雄城际、沪杭城际、沪宁城际、鲁南城际、汉十城际等),其中国家城市群珠三角仅462公里,而京津冀、长三角目前仍以高铁干线网为主。当前仅覆盖中原、武汉、珠三角、成都、长株潭、兰西城市群/都市圈,不论是覆盖区域范围,还是衔接主干线的程度均较为薄弱。随着未来“城市群”“都市圈”持续 推进,“新基建”加持下,城际将逐步补足短板。三、发展潜力分析:未来空间有多大?中长期:“交通强国”加持,“城市群”催生广阔空间政策发力,城市群将带动轨交长期发展。早在2019年《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委就明确强调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要求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 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统筹布局都市圈城际铁路线路和站点,完善城际铁 路网络规划,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充分利用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等提供城际列车服务。探索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推动中心城市、周边城市(镇)、新城新区等轨道交通有效衔接。”后于《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明确加快发展重点城市 群,“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哈长、长江中游、中原、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支持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实施联席会议制度落地生效,推 动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健全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促进天山北坡、滇中等边疆城市群及山东半岛、黔中等省内城市群发展。2019年我国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正式提出以时间阶段为计划单位的具体目标,计划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第一个阶段计划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综合交通系统基本形成,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 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 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计划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基础设施规模质量 、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交通强国”长期不断发力的背景下,我国轨交建设领域的扩张与发展也将在未来15-30年持续呈现。城市群、都市圈、都市区是什么,如何促使轨交扩张?都市区的概念最早源自美国,从国内学者对都市区的定义来看(来源主要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都市区是“一个拥有特定人口规模的核心城 市及其有着紧密经济社会联系的周边邻接地域组合成的区域或地理现象”,首先都市的定义为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指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 ,同时大都市邻接周边的空间单元与大都市之间最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主要为上下班通勤联系。都市圈概念起源于日本,后我国在《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给出,是指“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 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城市群最早起源于法国地理学家,可概括为“国家的核心区域,承担国家对外交往的枢纽型左右,交通基建网络发达且便捷,区域一体化水平高 ,城市分布密集,拥有一个或多个承担核心功能的大都市,且人口规模大,一般在2500万人以上”。国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学者将其界定为“ 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密集分布着数量可观的性质、类型和规模各异的城市,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完善,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两个及以上辐射带动 功能强的大城市做核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多种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城市间功能互补、分工协作,发生和发展着广泛而又密切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城市集群区域”。都市区的公共交通既无法仅依靠当前高铁系统,也不能依靠延长或衔接各个城市的地铁交通线路实现,因此需考虑通过市域系统或城际系统进行 连接。因此在我们的理解中,我国建设目标为综合形成支撑都市区中心→边缘间→跨城轨道交通体系。综合以上理论基础,我们认为在我国规划都市区、都市圈时,在1小时通勤的角度发力更为显著,如城市轨道交通(含地铁、市域等),而城市群发展侧重于带动联通作用、承担枢纽责任,如城际轨道交通,对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中国铁路给出的解释为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间3 小时通达,即在各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其他省会城市间,打造城市群综合交通网主骨干,强化繁忙高铁主通道能力。短中期:景气向上,数万亿审批蓄势待发城轨经历了过去五年批复规划的积累,当前正值释放期。根据轨交建设周期,从项目审批到最终完工运营需6-8年,历经“项目准备阶段2年(审 批、设计、资金等)→施工3-5年(征地、土建、铺轨、验收等)→运营通车1年”。“十三五”期间,由发改委批复已获公示的新一轮城轨交通规划中新增线路里程约4001.74公里,总投资约29781.91亿元,该总量已占当前全国累计开通里程的一半以上。截至2019年,仅城轨领域在建线路可研批复投资额就已达4.64万亿(不含地方政府批复)。2020年批复城市轨道交通(新增建设规划)455公里,总投资约3364亿,含调整项目批复588公里,约4710亿总投资,含项目立项、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3247.9亿)、初步设计的批复项目约1123公里,总投资约7931亿, 2020年批复含项目立项核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铁路项目9426公里,约20161亿元,其中城际超800公里,主要以大湾区城际为主。加之2021年1月新批复近900亿城轨,当前城轨批复依然在高峰期,估测目前在建已批项目或在5万亿左右。根据项目周期推算,“十三五”期间批复的项目,或将自2020年起集中释放,近年城轨增速有望呈现高增长。报告节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炼形

2020-2024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预测分析

1.1 中国智能交通千万项目竞争格局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9年我国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不含公路信息化)中标市场规模排在前10的企业总计市场规模57.39亿,同比下降15.7%;项目数总计276个,前十中标企业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占总市场的26%,相比2018年的32%下降幅度较大;约有900多家企业分享1267个除公路信息化以外的智能交通千万项目。图表43 2019年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市场规模前10企业数据来源:ITS114过十亿的企业有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过四亿的企业有移动系、联通系、电信系、千方系、银江股份、普天信息技术、电科智能、浙大中控、易华录;过三亿的为海康威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过两亿的有高新兴、智慧互通、创泰科技、太极计算机、广电系、北京阳光海天;过一亿的企业有江苏航天大为、安徽四创电子、广州航天海特、航天长峰、百度、阿里云计算、中远海运科技、中通服、浙江大华、烽火众智/烽火信息、郑州天迈、捷顺科技、天津安装工程、深圳榕亨实业、南京莱斯、连云港杰瑞电子等。2020上半年,千万项目市场中标前十企业分别为青岛海信网络科技、易华录、浙大中控、广东勤上半导体、海康威视、阆中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新疆九安智慧科技、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连云港市交通控股、杭州城市大数据。青岛海信网络科技录得千万项目中标总额4.05亿元,项目数量17项,最大项目为重庆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标段二,2.08亿元且为独立中标。易华录录得千万项目中标总额3.3亿元,项目数量8项,的项目为哈尔滨市智慧城市交通云平台服务采购项目,金额2.3亿元且为独立中标。浙大中控录得千万项目中标总额3.2亿元,项目数量11项,最大项目为重庆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标段一,金额1.17亿元,11个项目均为独立中标。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第一梯队竞争优势明显,尤其是在金额较大的市场项目中,三甲企业多为独立中标说明大型企业对于大型项目的看重。随着财政的收紧,预计更多项目将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规模应用转变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应用,从而减少财政压力,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减少低价竞争。1.2 智能交通行业应用建议一、全面推进智能交通新基建的应用部署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美国以公路智能运维和车联网技术部署为契机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日本以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为载体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欧洲推动跨国统一的核心网络信息化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世界各国紧锣密鼓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发展。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我国新基建发展进入快车道。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当前应大力推进基于科技端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部署,通过建设智慧道路、智慧高速和智慧枢纽等“硬”的新基建(设施数字化)以及城市交通大脑、智慧停车云平台、MaaS服务平台等“软”的新基建(数字设施化),拉动新一轮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提升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差异化、交通治理场景多样化,数据驱动的交通治理应以国家发展规划为依据,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各城市因地制宜地开展交通治理范式研究。国家层面,应重视交通大数据的共享开放和集成应用,构建面向不同数据类型、不同对象、不同权限的交通数据分级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铁路、航空等大交通与地铁、公交等城市交通数据连通。区域/城市层面,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构建区域级交通大数据中心,不同城市应具体结合城市规模、治理场景、经济财力等因素差异化选择分布式、集中式等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模式,推动数据赋能运行监测、公交运营、设施管养、运输管理等核心业务。三、加速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示范应用当前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的焦点,美国率先将自动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从政府监管到市场主导转变,美国着重推动单车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从封闭测试到开放测试到多模式多场景运营示范。同时,美国交通部选择在纽约、坦帕、怀俄明州三个州的复杂区域试点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推进整个车联网产业发展。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我国未来智能汽车的重点任务。我国应结合基本国情,进一步修订完善制约自动驾驶技术测试、验证、商业应用的法律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的技术发展环境。同时,重点从两方面推进自动驾驶技术进步,一是鼓励开展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低速和载人载物多模式多场景测试,拓展应用场景;二是鼓励技术成熟的企业逐步开展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行,在园区、港口、机场等区域开展自动驾驶运营车辆(公交、出租、货运、物流)的示范运营,助力商业化应用。四、打造包容友好的MaaS出行服务体系我国正步入高品质出行服务的体验经济时代,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全体出行者(包括残疾出行者、农村地区出行者、低收入出行者等)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全链条出行服务,打造体验经济时代新老业态融合发展的服务2.0模式。坚持MaaS出行服务理念,以数据衔接出行需求与服务资源,推动公交、出租等传统道路客运与网约车、定制公交、分时租赁等领域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提供从单方式到多方式融合衔接的按需响应、随需而行的高质服务。一是建立健全出行服务政策体系,从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打通政策、监管、数据、运营的壁垒,构建区域级/城市级MaaS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研究以出行运营商为主的重资产和以科技公司为主的轻资产企业的服务提升模式;二是以典型场景“自下而上”开展MaaS示范建设,围绕枢纽、科技园区、不发达区域鼓励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方式、农村区域的按需响应出行示范,逐步构建以轨道/公交为骨干的多层级、一体化出行服务体系。五、培育开放聚合的智能交通发展生态圈美国交通部构建了智能交通发展的完整生态,ITSJPO统筹构建智能交通架构和技术标准,搭建智能交通专业能力,协同联邦公路管理局、联邦运输管理局等多部门以及专业团体、学术机构,共同推进智能交通技术部署应用。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发展协调机制,转变以政府为主导的智能交通建设模式,加强政府、产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多方合作,打造开放聚合的智能交通生态圈。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支持、政策鼓励和机制体制协调指导市场良性发展,市场以创新性应用为原则,推动智慧地铁、智慧公交、智慧枢纽、智慧口岸等新业态模式发展。同时,完善智能交通宣传应用渠道,强化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使智能交通为民服务、深入人心。1.3 智能交通市场发展走向一、城市智能交通、电子警察与道路监控: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未来,市场将呈稳定增长态势,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过去。近年,城市智能交通、电子警察与道路监控在整个智能交通市场的占比已经下降了不少。随着车联网、智能停车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市场份额的上升,传统城市智能交通、电子警察与道路监控在整个智能交通市场的份额将继续下降。智能交通市场将由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已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城市智能交通龙头企业,将借城市智能交通建设运营经验,大举进军智慧城市市场。二、高速公路信息化市场:未来,市场也将呈稳定增长态势。随着ETC全国联网目标的实现,未来一到两年内,ETC用户量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但是由于前期ETC联网建设已基本完成,ETC投资黄金期也成为过去时。三、车联网与卫星导航:卫星导航企业将面临集体转型,固守传统卫星导航市场的企业将越来越少,许多企业将尝试寻找或谋求新的出路。这一轮创新、裂变,或许会给传统卫星导航行业带来新的生机。车联网将由概念炒作逐渐走向落地应用,互联网等行业巨头将继续加快车联网市场跑马圈地速度。四、智能停车将成为未来三至五年内最热的市场。但像互联网专车市场一样,智能停车市场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市场乱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烧钱大战”,智能停车市场将会沉淀出5-10家领军企业。五、智能交通服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有三个:车辆、道路、出行者。过去,智能交通企业主要围绕“道路市场”竞争,今后,以服务车辆为主要特征的汽车后市场,将面临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其中车联网、智能停车等将成为重要的增长极。

海之魂

中国在线旅游交通行业研究报告

摘要:机票市场发展趋于成熟,仍将长期保持在线旅游市场的最大份额。 2016年在线机票在在线旅游市场占比为58.5%。2016年中国在线机票市场规模达3463.2亿,同比增长33.8%,预估2017年交易规模达到4121.2亿元,是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较大的领域。艾瑞调研数据显示,在线旅游预订平台为商旅用户高铁/飞机出行的主要购票渠道,占比为44.6%,而对于第三方票务平台来说,综合型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和专业出行票务预订渠道的比例约为3:1。而航空公司/12306官网仍是重要的直销渠道,占比超过30%。在线旅游交通市场定义及研究范围市场定义在线旅游交通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电话呼叫中心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交通出行相关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其包括在线机票预订、在线火车票预订、在线汽车票预订、和其他旅游交通产品和服务(如租车、接送机服务等)。 研究范围由于在线旅游交通市场中机票预订市场占主要部分,且在线机票市场标准化程度较高,发展的也最为成熟,本次在线旅游交通市场研究范围主要聚焦于在线机票预订行业,其他票务预订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此外,本次研究仅涉及toC端业务的研究。中国在线旅游交通行业发展背景行游关系紧密,旅游与交通助力在线机票行业快速发展旅游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作为我国在统一旅游立法方面的首次实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并执行,法律保障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出行方面,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及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出行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各项鼓励及规范政策频出,以《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代表,强调加强机场规划与建设并要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旅游业与民航业利好政策频出,直接促进了位于交叉领域的在线机票预订行业稳定发展。用“智慧”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带动在线机票预订行业发展智慧旅游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便携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主动智能感知旅游资源、经济、活动及消费者各方面信息,提升消费者体验及满意度。智慧交通不仅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同时还利用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实现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智慧旅游与智慧交通的融合发展,有力支撑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目的地建设,助力实现“全域旅游”。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5903.6亿元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5903.6亿元,同比增长33.3%。2017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到7106.9亿元。艾瑞分析认为,2014-2015年在线旅游市场增速明显主要受益于移动化浪潮,主要企业均开始布局移动化,带动行业迅速增长,2016年后移动红利开始消退。尽管当前在线旅游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但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旅游各细分领域仍具较大的增长空间。机票市场发展趋于成熟,仍将长期保持最大市场份额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模型核算,2016年在线机票在在线旅游市场占比为58.5%,机票是在线旅游市场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以及发展最为成熟的模块,随着在线度假及其他品类业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增速较快,机票增速将相对放缓,业务比例略有下降,但整体发展保持相对稳定。在线机票市场交易规模稳步提升,航空出行更加普及2016年中国在线机票市场规模达3463.2亿,同比增长33.8%,预估2017年交易规模达到4121.2亿元,是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较大的领域。艾瑞咨询认为,在线机票市场增速在未来三年虽稍有放缓,但市场规模总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中国在线机票预订行业产业链图谱移动在线机票预订市场主要玩家拥有百万级扎实的用户规模从用户规模来看,携程旅游与去哪儿作为第一梯队头部平台,占据市场70%以上份额,平均月度活跃设备数达到5000万以上;第二梯队由飞猪、同程旅游等带领,玩家较多,平均MAU在1000万以上,其中活力天汇的两个移动票务APP(航班管家和高铁管家)凭借垂直化服务整体流量规模跻身第二梯队,潜力不容小觑;第三梯队企业平均MAU也在300万以上,其中包括驴妈妈、艺龙等。从整体数量看,前三梯队企业均有扎实的用户规模,未来随着竞争愈加激烈,用户基础将是影响营收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在线旅游交通市场模式分析OTA和平台模式市场趋于稳定,深度服务模式发力入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票务市场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在线票务预订成为现阶段主流服务,其中,除航空公司官网直销外,在线票务预订平台(B2C)主要包括OTA类、平台类和深度服务三种模式。其中OTA的机票业务通过多年的发展布局占据了在线机票的主要市场,平台类凭借流量和数据优势成为重要的追赶者,而深度服务类模式作为垂直化、专业化的出行服务平台,从解决用户痛点为切入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潜力不容小觑。OTA模式:资源整合能力雄厚,用户基础行业领先平台模式:平台流量规模巨大、大数据应用优势明显深度服务模式:用户价值突出,商业变现潜力较大在线旅游预订平台为商旅用户高铁/飞机出行的主要购票渠道目前中国商旅用户高铁和飞机出行的购票方式主要以综合型在线旅游预订平台为主,由于高铁用户主要集中在12306平台,因而航空公司/12306官网渠道占比紧随其后,超过30%。对于第三方票务平台,综合型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和专业出行票务预订渠道的比例约为3:1。支付便捷和价格优惠是用户选择票务平台的首要原因支付便捷、价格优惠及知名度高是用户选择票务平台的三大动力因素。与36岁及以上“价格敏感型”用户不同,19-35岁的年轻用户更看重产品服务与用户体验,其中以19-25岁新消费群体最为突出,在线客服及时周到(22%)与界面美观干净、广告少(1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服务敏感型”年轻消费人群会逐渐成为未来各个平台抢夺的对象。用户需求分析艾瑞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商旅用户对于票务服务平台的选择仍然是价格优先,因而在产品和服务质量差异化不明显的情况下,价格是决定用户做决策的首要因素;对于个性化服务,中国商旅用户也最倾向于经济性较强的优惠路线推荐,从而节省出行成本。此外,对于个性化服务的太多,绝大部分用户均持积极欢迎态度,对更多更便捷的服务表示期待。OTA模式案例分析-携程起步早、发展快,整合国内资源,加速国际市场布局携程旅行网是国内最早在线旅游网站之一,2016年携程约为2.5亿个旅行者提供出行服务,成为世界第二大在线旅行社。携程向用户提供包括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及攻略社区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截至2016年12月31日,携程2016年全年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88亿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增长98%,交通票务营业收入占携程2016年总营业收入的比例接近五成。在国内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近两年携程开始加速国际市场布局。平台模式案例分析-飞猪 阿里系庞大资源提升飞猪核心竞争力在线机票基于电子商务在旅游行业上的应用,现处于稳定发展阶段。飞猪票务专注扮演海量用户日常生活中“水电煤”的角色,高效、便捷连接消费者与商家,为用户提供多品牌、价格对比鲜明、信息公开透明,无消费绑定的机票产品。相较于其他模式平台,飞猪具有庞大的淘系潜在用户基数优势。此外,飞猪平台定位年轻人度假旅游尤其是境外旅游服务行业,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年轻消费者需求。深度服务模式案例分析-航班管家提供管家式出行服务体验,深度服务积累高品质用户2009年航班管家创立,为用户提供移动端的机票信息查询、航班延误提醒、手机在线值机等信息服务。2013年介入机票交易领域,以航空公司直销票作为主要票务来源。同时衍生出高铁管家,提供铁路票务交易、信息查询、行程管理等功能。以出行服务为核心,以机票、火车票交易为入口,航班管家高铁管家又接入了旅游产品、酒店预定、机场信息等多个维度的商旅服务板块。并洞悉场景化趋势,基于场景深挖用户需求,搭建了伙力接送、伙力旅行、伙力商城、伙力精选等场景服务和场景电商的变现通道,致力于为商旅人士提供更便捷全面的出行服务。深入挖掘场景消费需求,拓展平台深度服务能力航班管家深耕机票、高铁票预订服务和行程信息服务,广泛积累追求品质服务的高价值用户。基于对时间、地点、人际关系等场景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用户行程信息和用户画像等多维度信息的数据,航班管家构建了多样化的出行场景,为高溢价的场景消费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中国在线旅游交通市场发展趋势提直降代促进直销占比提升,在线机票竞争格局生变2015年5月国资委提出“提直降代”的目标:要求3年内,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和南航)的直销机票比例要提升至50%,同时机票代理费要在2014年的基础上下降50%。政策出台不久,三大航空公司便相继将机票的佣金率下调至“0”,同时完善直销渠道,并对OTA平台的部分代理商进行规范审核。艾瑞咨询认为,航企的一系列动作一方面要顺应完成国资委的任务,提高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旨在掌握在线机票行业的主导权。从行业现状来看,航空公司目前的直销比例均不足20%,而携程和去哪儿合并后其渠道掌控力进一步增强,对航空公司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作为资源方的航空企业提直降代,借此调整市场格局,重新规范市场秩序。然而除航司发力直销,OTA发力渠道整合趋势明显之外,以飞猪为代表的平台类渠道及以航班管家为代表的深度服务类渠道也凭借自身优势逐渐发力在线旅游交通市场,平台类渠道聚焦于旅游出行大交通的搭建,而深度服务类渠道着力于需求挖掘和服务升级。移动端成为在线机票预订和服务的主要入口从90年代售票窗口购买机票,到2004年电话预定机票占据半壁江山,再到2010年互联网订票热潮,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预订机票的方式再次便利化——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机票预订,与此同时OTA和航空公司纷纷加大了移动端的推广力度,推出多种移动端专享特惠活动来增加预订流量。艾瑞咨询认为,移动端在操作方式上更加灵活便捷,用户体验更好,使用场景上能够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使用需求,使用时间上更加碎片化;此外,移动端细节服务更加完善,未来仍将是机票预订的第一大端口。NDC技术将带来产业变革,航空公司获益颇多NDC(NewDistribution Capability)是IATA于2012年提出的一套基于XML的数据传输标准,通过航空公司、GDS、代理人等各方统一使用该技术标准,实现航司产品的服务更广、更实时、更精准的预订。该项准则的应用将直接提升航空公 司竞争力,1)传统GDS分销模式下,航空公司无法直接对接客户需求,然而通过NDC技术用户可以即时且直接的向航空公司反馈需求,从而改善航空公司信息不对称的劣势;2)产品管理,在NDC标准下,机票相关的数据传输内容将统一标 准,帮助航空公司打包销售全部产品组合(Wifi等)、个性化产品、实现动态定价等;3)订单管理,NDC技术可帮助航空公司管理所有客户订单、简化联运、降低收入完整性检验的需求、简化收入核算流程、掌控支付等。 据IATA统计,截止2016年10月,我国共有9家航空公司已经部署实施了NDC技术。 在线旅游交通市场竞争激烈,差异化定位趋势明显整体上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大格局在“去携”两大巨头的合并后趋于稳定,但旅游大交通仍是行业主要参与者的核心竞技场。各玩家致力于在各自优势细分领域切入旅游交通并精耕细作,实现差异化发展。例如航班管家作为深度服务类票务APP,从航班信息切入,以机票预订增强用户粘性,并通过场景电商提升盈利能力,最终形成大出行服务闭环,实现差异化发展,而飞猪通过巨大的平台流量、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及蚂蚁金服金融服务能力,在旅游交通领域成后起之秀。

往见盗跖

交通运输行业深度报告:迎接集运大时代,拥抱新结构牛

报告摘要:一、我们与市场普遍观点的不同市场认为当前需求下集运盈利无望?我们认为此观点忽略了当前集运行业价格弹性要高于货量弹性。年初至今,SCFI同比增长14%,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量同比下滑 7.5%(1至5月数据,6-7月货量环比持续回升)。马士基集团公布的量价弹性数据显示,运费增加100美元/FEU,EBIDA增厚13亿美 元,运量每增加100万FEU,EBIDA增厚10亿美元,价格弹性变化要大于量弹性变化。另外,市场也误判了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变化。 7月份高频数据显示,中国八大港口集装箱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速达4.5%,环比持续改善中。市场认为集运行业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我们认为此观点忽略了头部公司和尾部公司之间的资产质量、定价权以及服务能力差异,主要班轮公司盈利已经出现明显分化。 市场竞争的重点也已经从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创造,头部公司已经逐步摆脱利用价格手段获得市场份额的目标导向,开始以 重新定义服务的方式重塑行业价格体系,头部公司有望享受行业供需改善、格局重塑、服务价值重新分配的红利。市场认为闲置运力过高压制运价?根据Alphaliner数据显示,闲置运力占总运力比重已经从5月底的11.8%下降到7月下旬的6.6%,但市场运价并未出现明显下降,东西主干航线运价仍然维持在高位。市场忽略了闲置运力回归的前提是需求的复苏。市场认为集运需求弱增长,行业无投资机会?我们认为当前集运行业并不属于传统周期分析框架中的高需求、低供给的理想投资级状态,而是属于低需求、低供给的新常态投资状态,行业格局的优化使得头部公司能够享受到更多格局优化红利,集运行业已经从β时代进入α时代。二、集运行业新分析框架我们建立了集运行业新的分析框架,分为赛道因子、竞争因子、生态因子。赛道因子方面,新冠疫情后全球有望迎来经济修复阶段,欧美先行复苏,其它区域待疫苗面世后,或将出现同步复工复产,届时全球经济或将出现有力复苏局面,有助于行业货量增长。供给端由于手持订单仅为9%比例,新订单规模急剧缩减,三年内运力增长极为有限,根据Alphaliner预测,2022年供给增速仅为0.4%,行业供需边际差有望持续拉大;竞争因子方面,行业在重塑内部竞争优势,通过端到端、数字化提供差异化服务,联盟化格局强者恒强,外部竞争优势方面,开始重塑产业链地位,谋求定价权;生态因子方面,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我们认为行业运价中枢在疫情之后会大幅上移,部分航线运价恐难回到前期低点水平,奠定行业持续盈利基础。三、总体判断供需层面:回溯历史,2018年5月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至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行业未出现大面积大幅度亏损,头部公司仍处于盈利状 态,隐含行业应对危机的足够韧性以及连续两次猛烈负面冲击验证行业绝对底部。从短期看,新冠疫情影响导致全球经济贸易展望负面, 但6月份以来港口以及航运公司微观层面数据已经显示疫情需求拐点已现,需求将逐步处于温和复苏状态。中长期看,新冠疫情加速行业供 给出清,十二年供给大周期终结,目前运力将在未来3年内加速消化殆尽,供需缺口将由负13%持续转正!行业近似于水泥与工程机械行 业。行业竞争格局层面:2015-2017年行业由20多家淘汰至9家全球性班轮公司,形成4个梯队,每个梯队份额差距在3%-4%(已无力追赶,需要 再投资近100亿美金),并在主干航线形成3大联盟。行业集中度、自律性、定价权逐步回归头部公司。定价权回归头部公司:市场地位与价格分层后头部公司引领价格。马士基、中远海控等第一梯队大型班轮公司同航线的运价要高于其他中 型班轮公司如日本海洋网联、德国赫伯罗特等 50-100 美金/TEU。行业服务重点开始从单一价格竞争回归到价值创造。头部班轮公司均开始推进数字化并延伸自身端到端服务,集运行业的周期性和波动性 有望被服务的延伸与增值对冲,行业服务拐点将至。行业结构性突变。中美贸易战与新冠疫情后,我们认为集运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重新得到重视,马士基等头部公司的端到端与数字化的 转型潜在指向于行业地位重塑,核心是定价权的回归与产业利润的重新分配。端到端与数字化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两大抓手,缺一不可。我们再次强调,三次重大事件对于行业中长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第一次事件是2016年年底韩进破产,使得班轮行业重新审视自身发展 战略,马士基在2017年后摒弃了市场份额为导向的战略,宣布集团未来的业务将整合航运、码头、物流等资源,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数字 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市场运价波动性大大减弱;第二次事件是中美贸易战影响,货主以及供应链各方开始重视物流运输的稳定性与可 靠性,行业运输价值开始逐步回归;第三次事件是新冠疫情,冲击了行业需求中长期发展预期,班轮公司订造运力更加审慎,有助于行业 供需格局加速再平衡。公司业绩弹性巨大。若其他因素不变,公司平均运价增加100元/TEU,公司净利润增厚11.3亿元。公司近似于海螺水泥与三一重工。买入公司赚3种钱:(1)行业供需再平衡的钱(2)行业格局(公司市场份额*定价权)优化的钱(3)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钱。四、迎接集运牛市,中远海控乘风破浪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作者:中信建投,韩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冰风暴

一文读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2019中国智慧城市研究报告节选)

智慧城市作为现代化城市运行和治理的一种新模式与新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在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下,智慧城市成功驶入城市建设轨道,并在政府的引领和企业的支持下取得快速发展。近日,亿欧智库发布了《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三大领域的落地应用情况。智慧交通作为一种新的服务体系,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文在报告中重点关注的部分。1.智慧交通的定义智慧交通作为一种新的服务体系,是指在交通领域充分运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空间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2.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分层智慧交通的总体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感知层、通讯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利用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和捕获信息的设备和系统,实现一体化交通运行状态的可视和可测。通讯层是通过车云网、车内网、传输系统实现人、车、路、环境这四大要素的互联互通。平台层作为智慧交通系统交换信息的枢纽,是集数据管理和计算环境于一体的综合中心,实现交通委、公安交警、城管、交通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应用层是深入分析和挖掘海量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从而应用到特定的行业和场景中,具体包括运输管理体系、运营决策支持体系、交通管理体系和一体化出行服务体系等。3.产业链玩家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智慧交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提供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设备制造商,中游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产品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以运营/集成/内容等第三方服务商为主。产业链各环节玩家众多,传统安防企业、互联网厂商、云计算服务商、算法提供商等均开始进入智慧交通各细分领域。交通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复杂、覆盖面较广,使得细分市场众多,市场集中度普遍较低,整个行业没有绝对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4.智慧交通的空间分类我国智慧交通已经从探索逐步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按照空间可以划分为城市内部交通和城际交通,其中城市内部交通又可以分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从应用领域来看,我国智慧交通的落地应用集中于公路交通信息化、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以及城市公交信息化领域。5.城市内部交通分类城市内部交通按交通道路网大致分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高速公路。智慧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集中于对城市道路实施全面监控,创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在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主要集中于构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搭建城市交通管控中心,使人、车、路、环境这四大组成要素协调运行;在城市高速公路的建设主要集中于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逐步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监控体系、智能化的路网运行感知体系、实时的预报预警体系和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6.城市道路交通智慧化建设城市道路交通作为城市内部交通智慧化应用最多,且企业关注最为密切的领域,主要是指供城市内车辆与行人交通使用,为人们工作、生活、娱乐等提供出行服务,负责各区域通达并与市外交通相连的道路总称,主要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行人车道。城市道路交通智慧化建设,不但响应城市道路交通中的交通管理、设施管理、人员/车辆管理、指挥决策和信息服务等核心需求,而且能够使人、车、路、环境这四大组成要素协调运行,从而缓解交通环境拥堵,改善交通运行状况,提升交通运行效率,保障城市道路安全。7.ITS智慧交通系统智慧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s, ITS)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主要由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分析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组成。其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交通信息后,统一汇聚到城市交通信息处理分析系统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用于分析和掌握拥堵状态和突发事件等道路交通运行情况,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作出决策,迅速发布各类交通信息。8.智慧交通监控系统智慧交通监控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序列图像自动分析,对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行为。目前,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完成行人行为、车辆行为、道路设施状态、交通环境状况等信息的实时自动监控,为道路安全运行与危险情况营救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主要表现在:1)准确判断车辆的驾驶行为,实时掌握车辆减超速、车辆逆行等交通违章现象并及时处理;2)就车流量、车速、交通拥堵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实时显示道路运行信息,自动完成拥堵、畅通等级的划分;3)迅速评估火灾、急救、道路烟雾等突发事件紧急程度,为应急救援车辆规划最佳路线,同时快速为周边车辆传播突发危险信息。9.车路协同(V2X)建设城市道路交通智慧化的实现,需要基于无限通信、传感器探测等技术,实现人、车、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大协同,这种大协同首先需要从车路协同(V2X)的建设开启。车路协同(V2X)的核心在于实现车辆与车辆、行人、基础设施、云端等万物的互联,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助力下一代自动驾驶,实现实时监控,进一步缓解交通环境拥堵、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目前,车路协同(V2X)有两种技术发展路线——DSRC和C-V2X,下图分别展示了车路协同(V2X)的技术发展路线和其分类图解。10.车路协同应用目前,车路协同在我国主要有3个试点方向:一是高速公路或快速路的车路通信,二是高速公路或快速路的运营车辆编队行驶;三是城市道路的车与交通设施通信,主要为车与交通信号的通信。仅就车路协同在城市道路交通的落地应用来看,主要包括危险路况的预警、交通信号的播报、交通协同控制、信息服务、交通监控监测等。后记城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在当下完备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海量的数据资源、多领域业务流程整合等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朝着愈加智慧的方向发展。交通是城市的核心动脉,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不同参与方在各自细分市场不断探索开发,推动智慧交通大生态圈的发展。智慧交通的时代是一个大数据决策的时代,所有的政策都不再是拍脑袋决定,我们专注于大数据精准决策平台的打造,根据实实在在的汽车、公共交通、路网、人行等海量交通出行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可靠的决策参考。智慧交通,就是让大数据和科技就在我们身边,为每个人的出行提供更加可感知的便捷服务。报告来源:亿欧智库完整版报告预览及下载地址:https://www.iyiou.com/intelligence/download?id=630

你与我

交通运输行业专题报告:超配细分领域龙头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综述:航运:看好中远海控长期投资价值,博弈远洋油运H1供需错配。全球经济正逐步从新冠疫情的阴影当中走出,下半年全球PMI的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经济大概率进入修复,且当前航运的估值已经反映了 悲观预期,有望逐步体现自身的真实价值,但是由于新冠疫情或有反复、国际关系存在隐患,短期行业进入上行大周期的概率不高。集运:当前全球各地为支撑经济而亮出大额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推动复工复产,货量有望随之修复,且联盟的停航控班可以保证运价处于较高位 置,带来盈利能力的回升。且由于集运的运输品种多为生活必需品及工业原材料,如新冠疫情不出现大规模反复、国际关系不进一步恶化,行 业有望进入货量回补带来的高景气阶段,但是由于核心变量(疫情)的后续走势难以预测,风险和收益可能同步上升。油运:H1沙俄大幅增产导致原油价格暴跌,库存端的需求替代消费端的需求拉动行业进入抢运,TD3C航线的TCE一度逼近25万美元/天,行业 Q2业绩大概率大幅增长,且中美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有望加速美油出口至远东的运距逻辑兑现,但是由于全球原油库存目前已处高位,后续 或需时日对此予以消化,因此行业可能进入景气度的回落阶段,借鉴14-16年的行业经验,行业或需1-2年的时间才能消化期间积累的库存。。航空:估值底部,供给收紧,静待需求反转;机场:免税大市场,机场任遨游 。航空主业:疫情影响或仍持续一段时间,国际航线占比较高的机场恢复速度相对较慢,但民航发展 的趋势不曾改变,疫情好转后,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将回归常态,机场扩建进一步打开产能空间, 航空主业仍具备成长性。非航业务:从业绩贡献的体量来看,免税是非航业务分析的核心。我们认为海外消费回流的大趋势 不改,市内免税的冲击有限,增量市场大于存量博弈,继续看好免税销售增长对机场租金的增量贡 献。重视长期趋势,弱化短期冲击:疫情因素导致二季度预计亏损幅度加大,且2020-2021年业绩的预 测难度大,建议重视长期趋势,弱化短期冲击。枢纽机场作为本地、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出入境旅客集散地,天然获取高净值旅客流量,流量垄断地 位不改,在商业招标,免税谈判方面仍具备充分的议价能力。伴随居民出入境更加频繁,消费升级, 海外消费回流,疫情后枢纽机场的租金收入将持续创新高,拉动业绩不断增长。当前因疫情影响机场估值承压,我们认为如疫情得到控制,机场板块估值水平有望迅速向上修复。快递物流:龙头价值凸显。安车检测:双轮驱动,东风将至;设备的高景气成长+加速收购检测站。公路:精选优质路产,紧握高股息标的 。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天风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尤伦卡

交通运输信息化调研提纲(经典)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调研提纲1.编制省市“十四五”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的建议,及拟建重点建设项目名称,及其主要功能、建设内容、预期效益、匡算投资等;2.本单位已运行系统的名称、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升级改造建议;3.对于部级配发或省厅(行业局)开发应用的系统在市县两级和局属单位应用实施的建议;4.对拟投入试运行的公路水路建设运输市场信用管理系统有何意见和建议,还需建立或完善哪些政策制度;5.需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开放共享哪些系统和数据,本单位可为其提供哪些功能、信息和数据?6.建议部、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其他行业内部门及行业外部门建设何业务系统,提供何业务数据和信息,可为以上单位共享交换何数据和信息;7.关于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系统的相关需求(交通基础设施信息、行业专网、电子地图、高分影像、网络安全、身份权限认证,密钥管理、一卡通、一号通、一站通等),需部、省、厅、市哪些功能、数据和技术支持;8.在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分析预警、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和决策支持等方面,需部、省、厅、市交通部门,以及行业外单位,哪些数据及分析结果、信息等;9.对于拟建的省级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平台,需为市、县及本单位分别提供或分析计算哪些信息、数据和功能?10.结合行政机构改革和“放管服”发展方向,请对市级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及拟建的省级综合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管理等系统,有何业务管理定位和系统功能需求;11.对于拟建的省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系统,从市县两级和本单位层面考虑,有何功能定位及使用需求;12.对于拟建的省级交通运输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及监测预警系统,从市县两级和局属单位层面考虑功能定位及使用需求等;13.对于拟建的省车辆维修检测联网管理服务系统,在市县和局属单位层面,有何管理需求、主要功能,及如何落地;14.关于本省、本地区和本单位如何实施城市公交智能化、城乡客运预约以及客运小件运输等系统的实施和应用的建议;15.关于市场化或政府市场合作推进发展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及交通运输大数据发掘使用等方面,在政策制定、技术标准编制、演练培训、社会化分工和实施措施等方面的建议;16.其他有利于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及措施。请各单位于 月 日前反馈,我们将根据建议意见情况,择机开展针对性的调研走访,感谢支持配合!

2020广西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写一份智慧交通建设的调研报告

【给定资料】人多、车多、路网多……作为一座经济高速发展的国际化超大城市,上海市一直面临着车辆出行与道路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难题。如何通过“绣花”般的精细化管理,让有限的道路资源承载更畅通有序的城市交通?上海市公安局积极探索信息化转型升级之路,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交通体系,用“智慧”激活城市交通脉搏,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努力让城市道路更安全、更有序、更通畅。“现在虽然车流量还是很大,但通行状况明显好转!”市民刘先生每天都开车经过黄浦区河南路宁波路路口,过去常碰到绿灯期间车流无法完全通过路口的“排队溢流”现象。用他的话说就是“眼看前面是个绿灯,开到马路当中的时候,由于前方路口跳了红灯,车流突然就停住了”。而随着“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的试点应用,道路交通秩序发生的悄然变化令他惊叹不已。“交通组织是个总体的统筹过程,路口信号灯如何科学配时必须放到区域当中去计算。”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路设处张科长介绍,河南路宁波路路口的“排队溢流”现象是由于相邻路口信号灯没有统筹协调好造成的。在调整了河南—宁波和河南—天津两个路口的信号周期、绿信比、相位差之后,这种现象基本消失了。加之其他的一些改进方案,优化后附近区域的平均车速提升了8%。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提升交通泛感知能力,依托机器深度智能学习,实现信号配时和设备运维智能化,交通事件发现、处置流程的优化,最终达成警务流程再造、信号配时实时优化、交通组织合理配置的目标。简单来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通过多渠道自行感知和收集相关交通数据,再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分析研判,给出信号控制和交通组织的最佳方案。现场可以看到,当行人信号灯亮红灯时,人行道LED发光砖亮红色,当检测到有行人闯红灯时,定向扩音器自动发出“您已红灯越线,请退回等待”等提示用语,显示屏显示“遵守交通信号”等文明提示语。同时,人行横道灯光带红色长亮,提示“低头族”禁止通行;车辆通行灯光带亮绿色,与机动车信号灯绿灯一致,表示机动车可以通行。行人信号灯绿灯时,人行道LED发光地砖显示绿色,人行横道灯光带绿色闪烁,提示行人可以通行;停车线发光带长亮,车辆通行灯光带亮红色,与机动车信号灯红灯一致,表示机动车禁止通行。此外,该系统能够自动检测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并通过立柱LED屏现场显示和语音自动提示功能进行现场警告;同时,对涉嫌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进行记录,公安交警部门事后查证再进行处理。公安交警部门利用“大数据”“以图搜图”“智能识别”等技术,开发建设了“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为一线执勤执法直接提供了准确线索,有力打击了因酒驾、扣分等原因被注销、吊销、撤销、暂扣驾驶证期间仍然驾驶机动车的这类“隐性”重点违法行为。【题目】假如你是N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随领导前往上海市调研,请根据“给定资料”,就上海市智慧交通建设情况写一份调研报告,供领导参阅。要求:内容具体,紧扣材料,语言流畅,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参考答案】关于上海市智慧交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上海市利用先进技术构建智能交通体系,激活城市交通脉搏,提升城市管理效能,让城市道路更安全、更有序、更通畅。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第一,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减少“排队溢流”。通过多渠道自行感知和收集相关交通数据,再自行进行分析研判,给出信号控制和交通组织的最佳方案。第二,启用行人过街提示系统,减少闯红灯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人行道发光砖与信号灯亮色一致、立柱LED屏现场显示和语音提示,检测、警告行人过街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记录,公安交警部门事后查证再进行处理。第三,开发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打击隐形重点违法行为。利用“大数据”“智能识别”等技术,为一线执勤执法提供准确线索,并开展“深目”行动集中查缉无证状态下违法驾驶人,提升安全保障。申论ABC资料 免费领取方式:一、关注小编,在文章下回复评论!二、私信小编“申论ABC资料”三、私信后,确认关注评论即可领取注:人工回复,人多可能需要多等待!如果您报考了广西公务员,欢迎关注小编,不定时发各种粉丝福利!有任何问题欢迎回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