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做科研?答案大体如下: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参评学科骨干和带头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学校要求做科研。从这些纷杂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线教师做教育科研的基本诉求,也可以看出教师做教育科研的动力来源。其中有一个最为核心的答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将其转换一种说法:以问题为导向做教育科研。一、为什么要以问题为导向做教育科研以问题为导向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最重要的策略。(一)现实问题是教师做科研先决条件教师每天都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家校协同、个别生教育、各种培训与会议、临时性工作……其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在落实各项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有些问题还是相当棘手。但是从研究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恰恰为一线教师开展科研提供了契机。(二)“鸵鸟政策”不会使问题自然解决有的教师讲,我哪里有时间做所谓的科研。这确实是一个现实,一线教师确实很忙。但是你想吧,那些恼人的问题就摆在那,你一天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困扰你一天。难不成,我们采取“鸵鸟政策”,把脑袋往沙子里一扎,看不见就等于什么事都没有了?不可能,我们越是逃避,反而越是难以脱身,越积越多,越多越烦躁,最终造成严重的职业倦怠。(三)问题是教师成长的垫脚石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把这个问题当成资源,当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垫脚石。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好好地研究一番,积极主动想办法,结局自然就会大不一样。这样的事情做得多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增强了,专业能力也会慢慢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学校的影响力就大了,职务晋升、骨干带头人评审的筹码就多了。二、怎样以问题为导向做教育科研呢以问题为导向做教育科研,既可以“大做”,也可以“小做”。“大做”就是申报立项,规范研究;“小做”就是无需立项,自主研究。“大做”有“大做”的好处,“小做”有“小做”的优点。我们可以将“小做”称为“小课题研究”。以“小做”为例,阐述一下怎么做“小课题”。(一)遴选并确定一个具体问题在诸多困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选择一个问题,定为最近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很重要,如果不定向,不聚焦,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什么也抓不到,自然就一无所获。选择第一个问题时,出于稳妥考虑,建议选择一个难度较小的问题来做,如班级考勤管理或是班级值日问题。(二)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可以采取访谈或是问卷的方式,了解问题产生原因。如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是迟到?为什么班级值日总是不能得到5分?那就要弄清原因。调研学生和家长。对调研得来的原因进行分类,哪些原因是主观的?哪些原因客观的?主观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有哪些?分析到位以后制定行动计划提供方便。(三)针对原因预设行动策略解决问题必然要想办法。一定要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还要相信,集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可以召开主题班会,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分组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随后将学生提出的策略汇总,进行优选,并结合教师的建议,最终确定几个重点策略,将其纳入实施范畴。(四)策略实施反馈调整将优选出来的策略进行实施,实施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边行动边反馈,并且根据反馈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策略实施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渐进过程,把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典型案例、有关数据记录下来。以上本质上采取的是行动研究。三、以问题为导向做教育科研如何收束我们在传统认识中,认为科研一定要成功,不成功做什么科研?首先我们界定什么是科研的成功?所谓科研的成功就是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全都实现了,提出的研究假设成立;还有一种是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没有实现,提出的研究假设不成立。前者证明研究假设为真,后者证明研究假设为伪。这就是科研的成功。在教育科研里,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功指标,就是解决了现实问题,研究目的得以达成。有了以上这样的认识,使我们对科研的成功变得更理性和从容。我们如何收束“小课题研究”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写个小论文。小论文要实事求是地写。用非常朴素平实的语言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典型事例、产生的数据纳入论文中。其基本框架是这样的:(一)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二)针对现实问题我提出哪些对策?(三)这些对策是如何一步步实施的?(四)用事例数据阐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五)研究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及问题解决到了怎样的程度?(六)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和今后有哪些改进?以上,便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这样的科研,一是解决了困扰自己的现实问题,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三是把研究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还可以形成了一篇非常实在的科研论文,可以参加论文评审。这样的事做多了,专业不发展都很难。(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李海林上海市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教师的职责不是两项,而是三项,这就是教书、育人、科研。其中,教科研对中小学教师意义重大,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领导说过没有“论文”就不能评高级职称?是因为新课标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似乎是,似乎又不是。以我个人的体会来看,科研对中小学教师的意义,远不是这么简单。它关乎我们的职业,关乎我们的生存状况,更关乎我们个人的幸福与人生意义。可是,老师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做教科研?今天,我分享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给一线老师们一些参考。科研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秘密的钥匙我听一位教研员说,有的地方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非要有论文不可,有的教师为了发论文使出了浑身解数,苦不堪言。言下之意是做教师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只要教好书就可以了,发论文实在是多余。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教师评职称,一定要有什么级别、多长篇幅、在哪些刊物上发表的所谓“论文”,的确过于机械,甚至过于苛刻。但是,对教师提出科研上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教好书的同时搞点儿科研,却并不过分,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要搞好教学工作,科研是条件之一,而且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表面上看来,我们天天备课、上课、批作业、出试卷、改试卷,似乎没有什么可研究的。教材已经很熟了,备课、上课的程序和步骤也都非常了解了,至于批作业、改试卷,则更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也许你说的都对,但有一个关键你没有说到,那就是学生。你说到的这些东西,也许教了几年书就熟了。一般来说,教材不会年年变,上课也是有套路(不是有“教学模式”一说吗)的,作业、试卷就更是很少变了。然而,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对象——学生,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有些什么变化呢?怎么应对他们的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哪些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哪些有消极的影响?这些,我们都可以完全不管吗?这是肯定不行的。我感到,要教好语文,关键在于搞清楚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所想的东西哪些是语文课可以利用的,他们需要的东西哪些是语文课可以提供的,他们哪些不好的倾向是可以通过语文教学给予提醒,进行纠正的。你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文吗?你知道学生喜欢你怎样讲课文吗?你知道学生最想听你说什么吗?你能用一句话打动学生吗?你能把那些打动过你的文章教给学生,也打动他们吗?如果你没有打动学生,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你知道原因的话,那么你知道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打动他们吗?等等。这些问题不就是我们要关注的吗?如果我们都没想过这些问题,我们能上好语文课吗?而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当然就要研究。我们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变化,要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变化调整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甚至改变自己的一些教学习惯,改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行得通、还有点儿效果、用起来也顺手的“老办法”“老套路”。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所谓科研,就是做工作之前想想学生需要什么,猜猜学生会怎么样;做完工作之后再想想,学生是如我所想、如我所猜的那样的吗?如果是,记下来;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清楚了再试验一次。这一次想对了、猜对了,记下来,并且告诉别的教师。这就是科研,记录的文字就是论文。真的,科研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在教学中真的这么做了,你的科研水平就会提高,你的教学也会大变样。你会发现,过去许多让你头痛的事,其实很容易解决,因为你掌握了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秘密的钥匙。因此,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教师的职责,不是两项,而是三项,这就是教书、育人、科研。其中,教书是中心,育人是目标,科研是基础。老师如何选择科研论题?围绕现实任务选择论题。师对科研工作往往有很大的误会,觉得科研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很遥远,说起科研,想到的往往是那些自己很陌生的事情。总之,他们认为实际工作做的是一套,科研工作做的是另一套。其实这是错误的。科研是什么?就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实践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就来研究它,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科研论题。围绕现实任务选择论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领:分解任务 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系统性很强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那么,我们选择哪一点作为研究论题呢?很多教师直接选择任务本身做研究论题。比如,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开选修课,好,我就研究如何开选修课吧,论题就是“如何开选修课”。如果是这样,选定论题之日,就是科研失败之时。因为这个论题太大,无法入手。如果我们围绕开选修课这个任务选定研究论题,那么第一步,要将这一任务分解成许多环节、许多要素或许多层次,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最迫切也最容易入手的作为研究论题。如果你是任课教师,学校下达任务——下学期要开一门选修课,那么,第一个问题是开什么内容的选修课;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评价选修课教师;第三个问题是它与必修课是什么关系;第四个问题是开多长时间,选哪些内容;第五个问题是需不需要教材;第六个问题是以什么形式开;第七个问题是需要什么条件;等等。你可以把这项任务分解成这些问题,然后选择你认为最迫切、最重要或最容易的入手。比如,首先研究开什么内容的选修课。在确定内容之前,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根据什么确定选修课的内容。可以查资料、翻文献、找理论、寻案例,大致确定几条依据,然后再研究选修课的内容。这就是研究,写下来,就是论文。例如:高中(或初中、小学)语文选修课内容研制的基本方法;高中(或初中、小学)语文选修课内容研制要考虑的几个问题。这就是很好的题目。完成了这个论题,再选择其他论题一个一个研究。例如:选修课教材的编撰与使用;选修课与必修课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选修课的开放性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的专长与选修课的个性化特征。将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了,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教师围绕现实任务开展科研时,往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撇开具体事务,选一个很大的论题,比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设选修课”。其实,这样的论题普通教师一般很难下手。因为要真正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设选修课”的问题,需要对整个学校的课程体系有宏观的了解与把握,对课程理论有比较系统的研修,而且有必要对一段时期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有所了解,甚至对学校目前的师资队伍状况有所了解。我们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二是沉溺于具体事务中,把事务性的工作安排问题拿来做研究论题,例如“教案自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这个论题没有多少内容可以研究。“教案自主”涉及教案管理问题,怎样写教案是应该由教师自主,还是应该由学校统一提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事务性问题,作为科研论题,含金量太低。又如“统一备课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论题看上去很实在,其实也没有多少科研价值,因为到底要不要统一备课,与学校的条件、教师的习惯有很大关系,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安排,研究不出多少道理来。要想避免这两个错误,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例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设选修课”,可以改为“新课程背景下选修课的系统性设计研究”,这样是不是更容易入手?又如“教案自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可以改为“教案改造的目的、形式与方法”“校本教研与集体备课”,这样是不是更有意义、更有分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围绕现实任务选择研究论题,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老师们可能有个误解,认为这样的论题对理论性的要求可能不高,主要是讲操作,研究时把自己是怎么做的说说就可以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其实,越是实践性强的研究,对理论性的要求往往越高。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越是接近实践工作的研究论题,其综合性特征往往越明显,能够直接用来解释它的理论往往越难以找到,我们选择这样的论题做研究,就越需要从最基本的内容入手,就越需要对许多事实和材料做出第一层级的解释,也就越需要一些原创性的研究。没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就很难真正发现实际工作中的研究论题,即使发现了,也很难真正展开研究。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对你要研究的实际问题命名的问题。如果命名不妥当、不准确,研究往往就会走偏。比如,语文新授课与语文复习课在目标、内容、课堂结构、活动走向方面是不一样的。现在要研究语文复习课的特点,有两个办法。一是将这些特点分开研究,但这样研究内容显得松散,研究视角也不统一,研究就很难深入下去。二是把要研究的东西命名为“课型”——“语文复习课型”。这样研究的问题就聚焦了,同时“课型”也是一种研究视角,是从课堂形态的角度来研究的,这样的研究很容易出新意,也容易深入下去。老师写教育叙事需要注意哪几点?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以教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叙事研究常用到以下写作方式:记叙文。这是最常见的写作方式;日记式。这是使用起来最方便的一种方式,尤其适用于长篇叙事研究;自传体式。即教育自传。这种写作方式特别适用于有长期写作计划的教师;书信式。常用于教师培训。它可以给人一种亲切感,让老师们容易接受;随笔。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多发一点儿议论。写叙事研究的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般来说,单篇叙事研究不宜太长,两千字以内比较适合;第二,一篇叙事研究只说一个故事,表达对一个问题的体验和感受;第三,情节不要过于复杂,因为过于复杂的情节会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情节本身,与表达主题没有很大关系的情节可以一笔带过,也可以略而不谈;第四,如果涉及自己或他人的隐私,则要特别注意保密,或隐去真名,或对隐私加以模糊化处理,总之不得伤害他人,不要伤害自己;第五,叙事研究涉及很多心理性内容,这就容易发牢骚,虽然叙事研究要真实,但写作态度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第六,可以谈自己的感想,但不宜下结论,因为下任何结论都必须经过论证。而叙事研究是用故事直接说明道理,它实际上只具有或然性。下结论不是叙事研究的任务,它只是用故事给人以启发;第七,不要把叙事研究写成教育通讯、先进事迹报告或教育文艺,也不要把它写成检讨。叙事研究的目的不是表扬人或批评人,而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道理;不是让读者关注事情本身,而是让读者关注事情本身所承载的教育、教学道理。高水平的教育案例怎样写?案例研究就是以案“例”理,说得通俗点儿,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只是这个道理是从“事”中分析出来的,“理”是蕴于“事”之理,“事”是有“理”之事,是体现“理”的例子。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背景、原理与问题的提出 背景:任何“案”都是在某种背景下发生的,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特定的环境等。这个背景往往在深层次上决定了或影响到“案”的性质和结果,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详尽的背景介绍往往可以为案例研究开拓出相应的空间,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研究预留可能性。在呈现案例之前,应对以“案”所“例”之“理”(原理)做一个基本介绍,这种介绍不要求全面,也不要求深刻,只是作为案例研究的方向和线索。案例研究也与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但它最后的目的是指向超越情境的结论,“案”在这里是为“理”服务的,案例研究之所以要以“案”为中心,不是为了解决“案”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与“案”类似的问题,强调对“案”所“例”之“理”的认识与推广。原理一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介绍原理与呈现事件之间,需要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可以把研究者和阅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上,然后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阅读案例。这个环节,就是所谓“问题的提出”;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就是所谓“聚焦”。核心概念与基本命题 在介绍原理之后,为什么还要介绍核心概念与基本命题呢?很多情况下,这一步当然可以省略。但如果该案例所讨论的问题有非常鲜明的理论命题、非常明确的结论和成熟的理论模型,那么,单独把这些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用核心概念与基本命题的形式列出来,则有助于研究者和阅读者带着明确的理论意图和理论指向来研究和阅读。事件、过程与结果 这是案例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即对“案”本身的叙述。事实上,许多案例研究在“案”本身的呈现方面,不但用文字叙述和记录,还用视频、音频和其他技术方式。案例呈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详细到什么程度、具体到什么程度,是全面记录,还是有选择性地记录?目前来看并无定论。一般来说,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灵活处理。有些探索性很强的案例研究课题,为了避免先入为主、被自己的偏见遮蔽掉重要的内容,研究者往往采用详细记录、全面记录、具体记录的方法。而一般情况下,则采用有选择性的记录,即只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情节和关系。一般来说,在情况允许时,尽量使用原始材料,例如照片、截屏、采访实录、信件等来呈现案例。对问题的认识、研讨方法及要求 这里所谓“对问题的认识”,是在案例呈现后对第一步所提出问题的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刻化。如果说第一步提出了问题,但这个问题具体指什么,尤其是在这个案例中具体指什么,以及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都还不太明确的话,那么,这一步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搞清楚本案例研究的问题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一般情况下,这一步以“思考题”的形式呈现。在案例研究中,对问题具体内涵和性质的认识与讨论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在研究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出现文不对题、南辕北辙的情况,案例研究就会失去意义。在展开讨论与分析之前,对研究方法加以说明是必要的,明确的方法意识,一方面证明着以下分析与讨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案例研究的目的之一。分析与讨论 这一部分是正式对案例进行理性分析与研究。这种分析与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分类的方法(即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加以论述)、揭示原因的方法(即揭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比较的方法(即把我们所面对的事件或问题与相关事件或问题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得出结论)、提供方案的方法(即就案例中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案和办法)等。对案例进行分析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是针对“事”的分析,而“事”往往是综合因素的产物。因此,“全面”分析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决定这种分析质量的不是“全面”的覆盖面,而是对所涉及的若干因素(即“全面”之“面”)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辩证揭示,也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结论与思考 案例研究一定要明确地得出结论。因此,应该把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单独列出来,以突出其重要性。有的案例研究者认为,案例研究的结论部分重要,于是就把结论本身写得很完美、很“高”。实际上,案例研究的质量不在于结论本身的完美程度或“高度”,而在于结论与案例之间的关系的紧密度。所有结论与结论的所有方面,都应该是从案例出发,是在对案例的分析中得出的。有些案例研究的结论中掺杂了一些“我以为”之类的东西,或一些从其他领域或其他命题中推演出来的东西,这是不符合案例研究的要求的。当然,案例研究直接面对“事”,而“事”是十分复杂的,一次研究不可能穷尽“事”所包含的道理。为了突出这种认识,可设置“思考”来表达,目的是对今后的研究起一个“提示”作用。最后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目前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成熟的案例研究很少,已有的案例研究大多不够规范。这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文章来源:节选自源创图书《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教研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在总校中学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做到: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以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高效课堂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生本课堂”,全面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从三个方面总结如下:1、教研活动2、教研组活动3、科研课题管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研活动】1、有效的教研是方向:2018-2019我校教研的重点工作是:建立一个平台:以课堂为实践和研究的平台,大力推进“生本课堂”, 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品味。推进两个培训、三个工程、青蓝工程》 《梯级名师培训工程》 《五个一工程》《菜单式理论培训》 《问题式理论培训》集体备课三个结合: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教研活动体现三化:活动时间经常化、活动内容专题化、活动主题序列化教研活动要:“四定三有”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三有: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教研必须做到四个一:做好一次集体备课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写一篇教研总结每次听教研课后写一份评课稿。加强“五位一体”研究。要将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反思交流等有机结合,组织开展“备、听、平、研”五位一体的小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过五关”工程。教育理论关、课标教材关、课堂教学达标关、现代教育技术关、实验教学关积极开展六种常规教研:教材分析 集体备课 课例研究集体反思 案例剖析 主题研讨推进教师“五级评价”。合格教师、教学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0次,每次不少于两节课。加强课题管理:人人有课题,组组有课题教研组确定主题式校本教研,真实有效的开展活动。教师小课题、教研组课题、教师县级、市级、省级课题,真正做到真实有效的研究,服务于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课题围绕学校课题、教研组活动围绕本组课题、个人小课题围绕教研组课题。2、狠抓高效课堂建设: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教师培训、高效课堂论坛、听课指导、组织活动: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小学科学优质课大赛、中学英语说课大赛、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全部面对黑板,我们实行分组围坐式,前后两块黑板供学生展示。“课堂”变“学堂”: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授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或就某一疑点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即时给予点拨。教师由课堂上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转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一言堂”变成“百鸟争鸣”3、加强梯级名师培养:通过学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引导和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意识,经过持续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学校星级名师,把优秀的星级名师推选到县、县骨干教师、名师、杰出教师及教育名家的队伍中去。我校努力培养造就14名一星教师(学校合格教师)、7名二星教师(学校希望之星)、5名三星教师(学校骨干教师)、5名四星教师(学科带头人)、2名五星级教师(学科名师)。现已完成。4、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定方案、定制度、定培训、定检查,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骨干教师培训回来之后给其他教师再培训。我校骨干教师张士英和张志军给其他教师培训两次。2018年我校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经学校教育教学处一审,学校领导二审、总校三审,2018年8名骨干教师已经产生。5、青蓝工程彰显魅力:我校举行青年教师拜师活动,我校举行青年教师听课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培训高效课堂模式、听课指导、有经验的老师给青年教师做示范课 听课后反思、青年教师写心得体会,青年教师在会议室进行研讨活动,各位青年教师表示: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尽快适应我校的教学模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效率。6、教师培训凸显力量:校长培训:加强学习,实现课堂双有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董义民校长培训:如何进行高效课堂建设、教师教学中靠什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主持的培训:小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教研组如何开展活动更有效、“五环节”高效课堂流程、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教师怎样进行说课、高效课堂22条。菜单式理论培训 (4次)问题式理论培训 (2次) 总共培训(16多次)7、课堂教学达标验收工作已经胜利完成:全校一线教师50多人,历时两周多所有的课全部听完,合格以上教师100%。学生课前展示【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有检查(检查4次,每月一次)、有考核、有记录、有平时督查教研组有以下活动:1 教材分析 1次2集体备课 3次3课例研讨 3次4 课例研讨后反思 3次5专题研讨 1次 (共11次)【科研课题管理】1、课题管理:立项课题随时监管(有检查、有记录、有平时的督导)如期如实的开展研究(2012县级课题3个 市级课题2个 省级十二五课题1个 )申报中课题两个(一个市级、一个省级)2、结题课题:有汇总、有证书、 有成果、 有成果推广3、学校有课题,组组有课题,人人有小课题学校有课题(1个)(有效的校本教研促课堂高效)组组有课题(12个)(语文、数学、英语、综文、综理、小语文、小数学、小英语、艺术、信计、校本、综实)人人有小课题(中学17 、 小学13)总共:50 个课题 我们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性高,愿意研究课题,教师从课题研究中和教研中感到没有教科研就没有教学,就没有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没有高效课堂。我们的课题是“做”出来的学问,行动才有收获。行动即研究,问题即课题。小课题与大课题不同,小课题具有“小、快、活”的特点,立足“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全部课题都来源自鲜活的教育教学现场,具有指向性强、目的性明确等特点。小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让教师在由问题到课题的轮回中与教科研亲密接触,热情相拥,最终品味、享受教科研带来的幸福滋味。总之,我们有付出、我们有泪水、我们有艰辛,但我们也有回报、有幸福、有快乐。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懈、再接再厉的带领我们的教师团队进行教学研究,打造“精品”“科研”型教师团队,为大石岭九年一贯制学校做出更大贡献。
怎么样做好教育科研?在宏观上分为四句话,后面我还会介绍微观上面的一些具体窍门。第一句话:让心中装着研究的目标,让目标变为达成的愿景。就是我们一定要提醒老师,你心中要装着研究的目标。你这个课题研究你到底最后要呈现什么样的效果,最后要总结一个什么样的成果,心里边装着目标,让目标变为达成的愿景,把这个目标变成你能够实现的愿景,因为这种体验是非常美好的。当我有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把选一个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收获研究成果。对教师来说,这就是一种成就感。第二句话:让课题成为心中的牵挂,让牵挂变成实践的习惯。就是让这个课题成为我们每一个老师心中的牵挂。我总是想着这两年我要研究这个课题。我要研究这个课题的话,我就会想一些策略,随时想,变成心中的牵挂。就像我以前在我的管理课程当中讲到的“举锤子理论”一样,举了一个锤子的话,你的很多的行为都会跟这个课题产生链接。你就会觉得你的课你上课的时候你是在进行课题研究,你策划教育活动的时候也是在进行课题研究,让这种牵挂变成实践的习惯。你心里边总是想着你的课题,那你在实践当中,你的习惯就会养成,你就会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句话:让问题从简单变成复杂,让复杂成为理性的表达。我们的课题肯定是从简单变成复杂的一个过程。我在课程中展示了那么多的课题名称,你要把它变得很复杂,为什么变得很复杂的,就是你要在逻辑上给它分点子。这方面,那方面,另一方面,你就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你要把一个问题变成多个问题,这就像思维导图一样,一个总的目标下面要分解很多的内容。所以我们的问题是从简单变得复杂,让复杂成为理性的表达,把它弄复杂之后,你要进行理性的表达。第四句话:让做法提升为典型的策略,让策略有案例的支撑。就是你的做法最后要提炼提升为典型的策略。你的做法你可能是用口水话讲出了,但是提炼的话要有很漂亮的话来提炼,让策略又有案例的支撑。就是你有这个策略之后,你还要具体的描述你的案例。这样的话你的研究报告才真实有效而且饱满。结束语:以上是宏观上我给大家分享的四句话:让心中装着研究的目标,让目标变为达成的愿景;让课题成为心中的牵挂,在牵挂变成实践的习惯;让问题从简单变成复杂,让复杂成为理性的表达;让做法提升为典型的策略,让策略拥有案例的支撑。【教育好文致力于学校管理类文章的撰写,全网拥有30万粉丝,《学校公文范例及管理实操》非常值得校长主任收藏借鉴,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去看看】(图片均来自网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能有机会坐在这里和大家进行教学交流,深感荣幸!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科研促进我成长》。 一.曾有“雾里看花花不明”之困惑时光总是匆匆而过,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使我逐渐成长成熟。回首这些年的工作轨迹,我深深地体会到:是教科研促进了我的成长! 说到科研,我曾经也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觉得它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高不可攀,那样的阳春白雪,就像雾里看花终是朦胧地隔着一层。总认为,科研,那是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们的事,好像与我们这些普通教师无关。虽然自己也曾参加过科研课题,但一般都收益甚微,经常是隆重地登场,却草草地收兵!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在科研中忽视了研究的过程与实效,更是因为缺乏同伴的交流,所以往往事已倍而功还没过半。去年,我校申请了《农村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市级规划课题,我荣幸的被聘为校兼职科研员,并担任本课题的学术秘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领导的信任同时也感到了无形的压力。要知道,被聘的三个兼职科研员,那两位老师既年轻能干又都是硕士毕业,而我的起点可不高。但我想这是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机会,谁让科研一直是自己的软肋呢,硬着头皮也得上。从课题的论证、开题、课堂实践,我积极参与。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对课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逐渐摸着了一些“门道”。其实教育科研就是对教学活动中的疑点、难点的研究,要抓住他们就可以切实选题了。在选择课题时不要好高骛远,要选择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发生在自己课堂上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但是又暂时没有良方的教学细节作为课题来研究。这样的研究才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归纳起来就是: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寻找归因--产生课题--制定计划--研究对策--反思调整--回归课堂。 我所在的初中语文教研组的《农村中学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就是在研究我们语文教学中一直困惑的阅读这个难点。因为是根植于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所以,科研那层神秘的面纱自然地就揭开了。 二.收获“千树万树梨花开 ”之喜悦走进科研,科研常态化于课堂教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深入教学走进科研,科研常态化于课堂教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深入教学,探究适合我校学情的教学方式,教学工作便开辟出了新天地。作为一线的一名语文教师,在亲历科研,亲身实践中收获颇多,科研就像春风催开了教学智慧的鲜花朵朵,使我在阅读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1.对于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并鼓励学习实践:探究学习,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语文智慧,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有效的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就引领学生设计“介绍家乡景----我做导游”、“了解家乡史----我讲历史”、“共品家乡味---我做小吃”、“抒写家乡情---我写感受”等系列学生喜欢并能参与探究的活动,将课堂和生活链接。当学生品尝着亲手学做的山药沓子、傀儡、火勺等延庆特色小吃,品味着大庄科的核桃、栗子,张山营的苹果等特色食品时,那热爱家乡的情愫就油然而生了,写起文章来当然情真真意切切了!2.对于文本,找到突破口和找准价值点:教师深入探究文字教材,找出文本中的关键点(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以这一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课型跨度大,但省时间,收效大,有利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我在阅读课中,对小说《亲情呼唤》一文就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聚焦,抓住两则启事的对比写作手法,一下子让学生就把握了文章作者借儿子寻狗和老父寻儿两则启事对比来呼唤亲情的主旨。对比手法就是此文的有效“点”。3. 对于知识,优化整体设计并整合各知识点:我所在的初一语文备课组,在假期至开学前,都把新教材梳理,筛选、添加成适合我校学情的新校本教材。“牵一发而动全局”,单元内容选好代表性的点,再巩固、迁移,就会提高教学效率。如七年级上册的《蝉》一文,单元主题是对生命的感悟,写法上采用了“欲扬先抑”法,我就以本课为圆心,扩充外延,延展了运用此法的《荔枝蜜》(写物)、《摆渡的老哑巴》(写人)的文章来扩充教材,又跟进了作文训练:欲扬先抑法写人。学生在一系列从读到写的实践过程中迁移巩固,形成了能力。一个学生在题为《爱是那一声亲切的呼唤》一文中就自然地用此法写了妈妈总是叫自己的小名“二丫”,自己从反感到理解母爱的心路历程,体味到了浓浓亲情。经过系列的训练,方法自然地转化为能力了。变教本为学本,教师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延伸,对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教师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延伸,对教材进行二次或多次开发,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文中内容或课外的相关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4. 对于课题研究,根植于课堂并回归课堂:课题研究不只是理论的种种翻版和修改,而是扎根于课堂这片沃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认识----回归课堂。语文组的教师都是以课题为中轴来实施研究,教学实践的。例如,阅读中“对文本语言的赏析”这个阅读点,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几个答题角度:从修辞的角度、从用词的角度、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赏析语言。学生基本的方法和思路有了,但还得在实际阅读中内化、运用,成为一种阅读能力,才是真正的学会了。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就抓住本课优美又有耐人回味的语言引导学生自选角度赏析,在实际课堂演练中内化所学。三.追求“映日荷花别样红”之境界“没有教研过不好日子,没有科研过不长日子。” “会科研、能科研的教师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只懂得苦干、死干而不懂科研的教师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没有努力就没有魅力。”是啊,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和总结,把自己置身于教育科研之中,通过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让自己在研究中成长,才会从经验型教师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化,成为那无穷碧的接天莲叶中那朵耀眼的荷花! 借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来与大家共勉:“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科研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如果你拥有了教科研的滋养,你一定会成长得更快! 感谢各位莅临指导。以上认识难免粗浅,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确定选题后,往往有一个非常犯愁的事情,就是如何分解出研究内容。分解研究内容需要一定的经验,也需要一些逻辑学基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可循。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围绕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内容。下面结合几个课题,具体谈一谈如何围绕概念分解研究内容。课题一:“利用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研究”“利用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研究”。“观察能力”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观察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在此浪费时间。如何分解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呢?我们从核心概念——“观察能力”找突破口。“观察能力”在课题是因变量,所谓的因变量就是目标变量。我们可以:什么是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我们怎样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这一系列是非常重要的。前两个问题是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解决的本体论的问题,即它是什么。第三个问题解决的是方法论的问题,怎么办?怎么办?是需要我们头脑风暴一下子。思考一:不同自然事物的观察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有的事物需要反复观察法,有的事物需要对比观察法,有的事物需要多感官观察法等,如果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也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基于此,我们提出这样一个研究内容:小学科学课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研究。思考二:观察时,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其观察能力很难提升。如果能够开发出一些观察工具,如观察量表,观察记录单,摄影记录表等,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升一定会有帮助,基于此,我们提出第二个研究内容:关于小学生观察事物的工具开发研究。思考三:科学课上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这里就涉及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问题,如启发式,如先研讨再观察再研讨策略,如前学后教教学模式等。于是产生了第三个研究内容:关于在科学课上开展观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考四:观察能力怎么算是有了,怎么算是提高了,要有一些标准,有了标准才好判断,于是生成了第四个研究内容:关于观察能力概念及评价指标的研究。基于以上分析,该课题大体有了四个研究内容,于是这个课题就可以立起来了。课题二、“大数据”背景下,发展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如何分解研究内容呢?我们先找到这个课题的核心概念,其中“数据分析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这个概念在课题同上题一样,处于目标变量的位置。既然是核心概念,我们就要把它搞清楚。“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量数据进行汇总、分类、理解并消化,从中获取信息的活动。那么“数据分析观念”是什么东西呢?如果理解了“数据分析”,那么只需要再了解“观念”是什么东西,就可以对这个概念有一些清晰的认识。所谓“观念”是指对事物的主观与客观的系统化认识。所谓“数据分析观念”,即对数据处理的系统化认识。概念搞清楚了,那我们课题组成员要头脑风暴一下子,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水平呢?思考一:现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头脑中的“数据分析观念”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个要搞清楚。于是产生了第一个研究内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发展水平现状调查研究。思考二: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是需要资源的,没有数据资源,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是无法提升的,那么资源怎么来?我们教材中有一些资源,但是教材中的资源或是陈旧或是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怎么办?就是需要一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开发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大数据资源。于是产生了第二个研究内容:小学中高年级大数据资源的开发研究。思考三:如果我们找到了大数据资源,那么就要使用这些数据资源,怎么使用这些数据资源呢?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更好呢?自然产生了第三个研究内容:小学中高年级大数据资源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思考四:课题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分析这些大数据资源,那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有提升吗?如何证明有或是没有呢?那就要涉及到评价问题,既然要进行评价,那就要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于是产生了第四个研究内容:小学中高年级数据分析观念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活动研究。有了这四个方面,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就大体清晰了。课题三:英语戏剧教学法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如何分解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呢?这个课题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即戏剧教学法;一个是因变量,即思维品质。研究的逻辑就是操纵自变量以转变因变量。这个课题就是操纵戏剧教学法,提升因变量思维品质水平。那么,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应该怎样分解呢?思考一:首先要把目标变量搞清晰,什么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哪些方面?思维品质有怎样的发展水平是否有标准。这是需要研究的。于是产生了第一个研究内容:基于小学思维品质概念及发展水平的现状研究。要用到文献法和调查法。思考二:课题操纵的自变量是戏剧教学法,戏剧教学法的前提要有戏剧素材,没有戏剧素材这个教学法则无法实施。但是戏剧素材或剧本来源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教师毕竟不专业,必然要依托一些已有成果,课题组认为市面上的《丽生英语分级绘本》就是很好的素材。但问题是:该绘本中所有的素材都可以使用吗?是不是需要进行遴选一下所以第二个研究内容就产生了:以丽生英语分级绘本为依托,针对思维品质发展要素,探索不同学段的戏剧素材的研究。思考三:有了戏剧素材,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剧本编制、角色选派、剧本排演及成果展示了。戏剧教学法的目的一方面要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所以这个研究内容可以这样定: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教学法的实施研究。这个研究内容最好是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思考四:英语戏剧教学法的实施,是课题的最为核心的研究内容。那么实施一段时间后,这个戏剧教学法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没有促进作用呢?这个戏剧教学法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没有效果呢?这就要对这一教学法进行评价,要评价就要找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于是产生了第四个研究内容,英语戏剧教学法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评价研究。课题四:柯达伊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何分解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呢?这个课题中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柯达伊教学法,二是应用。这两个核心概念都处理于自变量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表述:应用柯达伊教学法。这个课题是一个成果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怎么应用?应用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研究清楚了,就可以说完成了研究任务。我们就其研究内容的分解,做出如下思考。思考一:这个课题既然是一个成果应用的研究,那么就要把原有的成果研究透,什么是柯达伊教学法?这个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优势是什么?适用性怎样?这个方法实施的流程怎样?这就是第一个研究内容:关于柯达伊教学法的文献研究。思考二:我们把柯达伊教学法弄明白了,下一步就是研究如何应用的问题?如何应用呢?课题组通过文献,发现这个教学法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又派生出若干个小方法:首调唱名法、科尔文手势、字母谱、节奏读法和固定音名唱法等教法。这些小方法是柯达伊教学法的下位方法,恰恰是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指导音乐课教学。于是又可以生成第二研究内容,即柯达伊教学法中的相关教法的实施研究。每一个下位的方法可以做为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思考三:教学法是非常具体的,也有其可操作性,在实践之后,就要思考这些教学法使用的效果如何?欲研究其效果,自然要用到评价。所以可以把柯达伊教学法的评价研究做为一项研究内容。笔者用以上四个实例来具体阐述研究内容的分解,从中可以探寻一些规律。当然,研究内容的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分析角度不一样,研究内容的分解也会有一些出入,但是一些基本的、核心的东西不会变。(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新时代,我们怎样做教师翟王镇学区 张海珍今天我想从这样三个方面与大家做分享交流:一、职场入门——做学生的重要他人【感性】二、践行师德——做起来,就是成长【理性】三、唤醒人性——做幸福完整教育人【灵性】一、职场入门——做学生的重要他人作家毕淑敏在著作《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中这样描述:在生活中,我们肯定有自己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或者是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我们的老师,抑或萍水相逢的路人。童年的记忆遵循着非常玄妙神秘的规律,你着意要记住的事情和人物,很可能湮没在岁月的灰烬中,但某些特定的人和事,却挥之不去,影响我们的一生。你的某些性格和反应模式,由于“重要他人”的影响,而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重要他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行为方式,会以一种近乎魔法的力量,种植在孩子心灵最隐秘的地方,生根发芽。各位青年朋友,作为老师,是最容易、也最有可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的人。在我们的教室里做着几十个孩子,从物理学和数学的角度,你只能为他们每个人投入几十分之一的精力和爱,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只是你的几十分之一, 因为你要关照到每一个孩子,因为你要公平, 然而,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某些人的整个世界,对于某些人来说,他就是他们的百分之一百, 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坐在你教室的角落里睁大了眼睛仰望着你的那个孩子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当你清楚了这个事实,你就不会再为家长们的“挑剔”、“多疑”、“多事”、“矫情”而斤斤计较、委屈难平。 当你用几十分之一的精力去关照那个某些人的百分之一百时,他们自然会有担心,甚至疑心和戒心 。解决几十分之一和百分之一百的矛盾其实很简单。你的精力只能是几十分之一,但是你的爱却可以和孩子的亲人们一样百分之一百。 爱即师魂,若能有此“百分之一百”,一定会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学生怎能不心生喜爱呢? 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老师?1.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 电影原型:《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莱门特·马修老师2.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 电影原型:《乡村女教师》中的瓦尔娃拉老师 3.像朋友一般无话不谈的老师 电影原型:《麻辣教师》中的鬼塚英吉老师4.有宽容精神的老师电影原型:《音乐之声》中的玛利亚老师5.富有激情的老师电影原型:《热血教师》 中的罗恩·克拉克老师6.有亲和力的“知心姐姐”型老师 电影原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凯瑟琳·沃森老师7.风趣幽默的老师 电影原型:《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8.以身作则的老师 电影原型:《一个也不能少》中的魏敏芝老师9.学识渊博,令学生高山仰止的老师 电影原型:《心灵捕手》中的心理学教授尚恩 10. 超有爱心的老师 电影原型:《美丽的大脚》中的张美丽老师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总而言之,教师能否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也就是被学生看成是在他的生活中很有价值的他人,在于教育所产生的精神产品的成本就是真情的投入,精神产品的利润是十倍百倍的真情回报,精神产品必须用真情实感去生产,为人师者,应该用爱去感化这些孩子们的心灵,宽容与爱应该是新世纪教师的从教之德,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善待学生,播撒无私的爱,教学就会因爱而开花结果。【职业定位】四有好教师: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三个牢固树立,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三是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在三个牢固树立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再次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四个有”好老师的标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分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二、践行师德——做起来,就是成长马云: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阻碍你成功——你自己。(一)主动做1.第一次创意课堂我1994年中师毕业,被分配到一所村小当老师,如何当一名好老师?把课上好肯定是第一要务。1997年,通过各级选拔,被推荐参加市级社会优质课评选,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学校的老师们都没有见过市里要评选的优质课是什么样子,更谈不上高质量的研课磨课。面对我所要执教的课题《售货员与顾客》,我思考了很多,当时我就想如果把课堂放到商场里去学生肯定会兴趣倍增,并且收益颇多。但这种优质课评选活动,怎么可能把课堂搬到商场?学校的老师也都说不可能!最终,我想象着如果把生活中真实发生在商场里的镜头录制下来,课堂上播放,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应该会更有效果。于是,我主动找到当时镇上唯一一位负责录像的老师,又去我们县里唯一的一个大型商场——商业大厦,找到经理,说明情况,并得到了经理的大力支持,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创意课堂”。比赛的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验证了我的想法,为此我的课荣获市级二等奖。这是我拿到的第一个市级优质课证书。活动结束后,心里竟然有了“课程”的初概念——原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找到的东西便是课程。从此我开始有意识的走上了课堂教学研究的路子。1999年,我工作正好五年,就被评为市教学能手,标志着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接下来,两年乡镇教研员工作经历,专题做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学习积累,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专业化水平,还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有了教学改革经验,为以后专业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拥有了深厚的基础。2. 第一次做校长2003年,我27岁,通过竞聘,当选为一所学区小学校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对我说,“当校长,修房子盖屋不是你的强项,你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抓好教学教研。”我深受启发,带领骨干教师到博兴县乐安实验学校等市内外十几所优秀学校学习,结合学校实际,第一次提出了学校办学理念“以爱为源、和谐发展”。开展了学校精神文化塑造策略的研究,创立了“小教研”与“大教研”对接模式,建立备课与课标有机融合的常规标准,提出高效课堂教学、教后反思设计专项细化要求等等,逐渐的我和我的老师们走上了教学教研的专业化道路。学校虽然规模小,只有二三百名学生,但是由于理念、文化、教学不落后,2006年荣获滨州市教学示范化学校称号,市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组高度赞扬学校“小巧玲珑,生机无限”。有了成绩,便得到了认可。2008年,我到河流镇中心小学任校长,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宽敞明亮,教师年龄平均32岁,看到如此好的办学条件,我充满了信心。刚上任,正值县教研室组织优质课评选,结果是几乎全军覆没,而且还有老师成为全县倒数第一名。面对如此薄弱的师资队伍,我天天把教室当办公室,与老师们一起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思路,老师们也被我扎实研究教学的精神所感动,不断地有人跟随着我听课、探讨。两年后新一届优质课评选,不但老师们纷纷获奖,更让我们欣喜的是有两位老师代表县参加市级评选,彻底打了一场翻身仗。大家在脚踏实地努力的过程中,为职业生命的持续飞跃插上了坚实的翅膀!2010年,县里进行校长交流改革,我到信城街道中心小学任校长,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县里的教师进修学校,建于1980年,一下雨就进不去校门,条件极其简陋,但是这所学校里的教师团队却充满激情,我被深深地感染了。在这所学校里,我第一次提出了幸福教育观,建立了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被滨州市教研室推报参加山东省教学示范化学校评选顺利通过,这是我县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农村学校。2013年5月,我第一次在市校长论坛上做典型发言《探究幸福教育》,第一次从哲学角度系统思考教育的价值,第一次形成完整幸福的理念体系。2013年,我应聘到信城街道中学任校长,这是一所具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对我来说,是文化的传承,是成长的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而只有坚持不懈,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应对挑战。2016年被评为滨州市首批名校长,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 2017年被评为滨州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明星青年教师。2018年,通过选拔担任翟王镇学区主任,负责全镇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全新的领域、多元的视角、崭新的服务模式,对我来说,也是新的成长。我希望自己经历一次新的蜕变,2019年3月9日,我带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召开了第一次全镇教育大会,邀请领导出席,同时也郑重邀请到了一线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学生代表、优秀村支部书记等一起畅谈教育,正视问题,明确目标,今年上半年,大大小小的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组织了九次,走遍了全国,在老师们的引领下,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教学成绩就大幅度上升,今年的中考成绩更是突破百人大关。在实践中,我确立了“四维”教育思想,不断地让教育走进生命,让教育走向美好。“四维”教育思想,就是有效利用过去的优秀经验(用),坦然自信面对未来的挑战(心),立足课程建设平台(教),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总目标(育),简单地说,就是用心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小学十年、初中五年的校长经历,让我深深认识到教育的土壤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感悟:以上各段成长仿佛都是偶然,但是转到幸运的背后,我们发现,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二)创新做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2015年,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把写作中起承转合的艺术手法与心理健康教学有机结合,创造了经典心育课程,促进学校德育的创新发展,为全面推进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基本范式。缘起——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校园霸凌事件第二个案例: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我从以上事件中受到启发,设计了两节课堂教学,分别是《爱·文明·家》,《谁控制了我们的情绪》,较为有效的突破了学生成长中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问题。2016年正赶上省市县组织优质课评选,我有幸的通过层层评选,获得了省级评选资格,分别荣获一二等奖,也是我这半生以来的最高、最硬的教学成果,所以也感到一点小自豪。同时我的心态就是:像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苹果园》诗集中所说的:人若愿意的话,何不以悠悠之生,立一技之长,而贞静自守。独行快,众行远。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最终需要团队的努力。(三)团队做《尽吾志 终无悔——2017年中考的胜利》近几年来,由于办学环境、生源、师资、管理等各种因素,学校中考成绩一直处于全县下游,甚至倒数第一的位次。同样,2016年7月,初二年级升级考试,全县倒数第一。学生灰心、老师丧气、领导无力。面对困境,寻找突破口是关键。突破口在哪里?时间、效率、精神三要素,缺一不可。首先,我们通过沟通,从早晨6:30开始上课,晚上加三节晚自习,学生一天要上13节课。获得老师们的认同之后,开学前,我们就做好了课程表,开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实施。其次,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对初三年级的教学常规制度进行了改革。要求集体备课后方可上课,上课必须当堂达标,开展周测活动,及时反馈信息,掌握学情。同时,我们还借助县教研室组织的视导活动评选优课教师,与桓台县等进行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其实解决时间、效率的问题并不是最难的,解决领导带头、师生信心,提振精气神是关键。一是领导带头。每天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6:30之前准时到校组织管理学生有序学习和活动。同样,晚自习时间,有老师的时刻和地方就有领导班子的陪伴和支持。二是组织研讨。除了集体备课以外,我们还着力进行命题研究。分三步走,第一步整理全省十七地市近五年的中考试题编辑成册,先由备课组长带领老师进行下水考试,从学生的角度获得中考经验。第二步,组织组内自行命题,并开展教师命题竞赛,通过考试实操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第三步,2017年上半年,县教研室组织命题大赛,我校初三年级教师全部获奖,有四个学科团队获得一等奖。三是开展活动。组织了全体师生、家长参加的“尽吾志 终无悔”初三年级毕业生誓师大会,大会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①合唱国歌、②吹响冲锋号、③授倒计时牌、④集体宣誓、⑤签约梦想。大会在全体初三考生集体宣誓中达到最高潮。在两位领誓人引领下,全体学生起立齐举右手庄严宣誓:“我是信中学子,我是新时代的希望。不让须眉看巾帼,过关斩将是男儿!胸怀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在决战中考的日子里,我将①拼搏进取,②超越自我,③意气风发,④誓创辉煌!”铮铮誓言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铿锵有力的节奏回荡在校园上空。在决战中考的日子里,遇到过很多困难,年级主任摔伤膝盖骨,病倒在床三个月,副主任顶上;职专分流学生家长不认可,班主任挨家挨户家访;没有尖子生,老师们在节假日为中游学生加班辅导;晚自习存在安全隐患,家长不便接送,老师送回家……学生、老师、家长凝成一股绳,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教育合力。初三的同学①端正了思想,②鼓起了勇气,③坚定了信心,争分夺秒,分分必争,科学合理利用时间,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坚信:“中考之巅,舍我其谁!”2017年6月24日,中考成绩公布,我校提前截留8位同学,有99人升入高中,成绩从倒数第一提升到中游位次,达到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成绩。2018年中考,提前截留的尖子生由2017年的8人上升到18人,成绩再创新高,受到了家长的高度赞扬。毕业纪念册上,我们精心设计了三大篇章,分别是“母校情深、挚爱恩师、幸福成长”,每一个篇章当中都设计了真实的生活镜头,反映了真实的情感,体现了生命的成长。【行动定位】从经历、课程、以及团队发展来看,可以得出,走上工作单位,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认真备课,才可能有创意课堂;认真磨课,才可能有课程意识;认真上课,才可能有惊喜收获;走进学生,才可能了解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才可能把握关键事件;把握关键,才可能形成个性课程;拥有个性,才可能成就自我发展;牢记分享,才可能拥有人间真情;牢记合作,才可能拥有更高业绩;牢记担当,才可能共享团队果实。三、唤醒人性——做幸福完整教育人一封信的启示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校报到,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上写着:“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景:①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②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③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④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①学识渊博的怪物、②多才多艺的变态狂、③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亲爱的青年朋友们,这位美国中学校长的话,同样适合今天做老师的我们,没有这种人之师的境界,我们将会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仅要把教师看作是职业、专业,还要作为志业来追求。我们要成为经师、能师,更要成为人师。教师,不是官员,也不是商贩,教师的灵商就是能够感受学生的生命拔节。教师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唤醒人性——做学生的重要他人,践行高尚师德,做幸福完整的教育人。展望未来,充满美好。2017年7月15日,山东省首届青年教师大会的召开——成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加强交流,激励先进,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平台。展望未来,挑战自我。面对全球智能时代的到来,面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教育思想和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大家刚刚加入教师队伍,在思想上信心满满,但在行动上要如履薄冰。要积极主动、勇敢探索、创新发展,用青春智慧书写教育传奇。展望未来,拥有幸福。作家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道路的两旁,一路播种,一路收获!让自己的人生之路香花弥漫,让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踏着荆棘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今天的你,准备好了吗?
在成都市优秀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教育科学院成都市青羊区学前教学研究语言联合小组《排出逻辑 讲出条理——幼儿园排图讲述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成果》荣获成都市教师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据了解,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成都市和青羊区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质量监测的典型问题,在青羊区幼儿教师和研究人员车飞的领导下,青羊区学前教育语言教研联合小组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儿童布局与叙事实践研究,开展了研究课题与指导、管理与指导、实践给予与互动。同时,通过成立合作小组、专业理论自主学习、示范课观摩研讨、研究型课程分析、案例研究等方式,通过省级示范园区的辐射和引导,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一级园,推动二级、三级幼儿园布告活动深入理论研究,开展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讲图活动实践研究。期间,车飞在实践中学习“构建学前教研联组机制,完善覆盖全区的教研网络”,定期召开机制联席推进会、制度指导、管理落实和机制保障,有效发挥教研人员、主任、组长、组员的分级管理职能,精细化流程管理,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和发展方向。同时,采取多元管理评价机制,促进教研合作发展,提高区域学前教育质量。
在2019年成都市教师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语言联组报送的《排出逻辑 讲出条理——幼儿园排图讲述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成果》荣获成都市教师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据了解,该研究聚焦于成都市及青羊区学前幼儿语言发展质量监测中的典型问题而开展的主题研修,在青羊区教科院学前教研员车飞的带领下,青羊区学前教育语言教研联组开展了长达两年的幼儿排图讲述实践研究,并分层进行了调研选题及导向引领,管理和指导、实施与互动。同时,通过建立合作小组、专业理论的自主学习、示范课观摩研讨、研究课解析、个案研究等形式,带动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省级示范园、一级园的辐射引领,带动二级园、三级园对排图讲述活动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开展各个年龄段、不同特色的排图讲述活动的实践研究。期间,车飞在实践中研究“构建学前教研联组机制,完善覆盖全区的教研网络”,定期召开联组机制推进会,制度引领、管理落实、机制保障,有效发挥教研员—指导园长—组长—组员的分层管理职能,精细过程管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发展定位。同时采取多元的管理评价机制,推动联组教研的发展与区域学前质量的提升。青羊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易于推广和借鉴的研究成果,并在区域内广泛的推广研究成果,互动深入、资源共享,构建了区域学习共同体,引领区域内各幼儿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此次获奖还激发了青羊区学前教研各个联组的研究积极性,增强了联组教研的成果意识,对区域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林)
“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头上”,这句话用在任何时候都不显得过时,但用在这次“抗疫”期间显得尤为贴切。中小学体育教师课题研究一直是短板或者是底板,但这次“疫情”让诸多教师“嗅”到了课题味道,以往都是资源少、选题难、开题难上加难。此次“疫情”诸多省市课题直接接受一线教师申报,主题明确、申报简单、结题轻松,但最关的问题——没有上手过,不知道如何尝试开展小课题研究。但有了这篇文章的帮助,您定会大赞:“真香”!一、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小课题研究的选题1、小课题研究选题的范围。小课题研究的选题的要根置于体育课堂教学,立足于实际体育教学实践;选择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能形成有研究深度、有创新成果的“点”,其研究价值、范围、大小、兴趣、创意要依据体育教学日常工作中具体实际需要确定,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中心。选题范围可以是体育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体育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学习兴趣激发)、教材教法研究、课余训练研究、体育竞赛及学校体育运动会等。在这里给各位体育教师一个建议,写作小课题一定要多查找参考资料,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查找参考资料的网站(掌桥科研【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这个网站主要是查找方便,内容全,文献皆可下载,价格相对知网来说更加便宜,最低0.2元一篇的价格,就算每天看一篇,一个月下来也才6块钱。2.、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切入点小课题研究的选题来源于体育教师工作及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与困惑。体育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但问题不等于课题,由问题变为研究课题还需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提炼,形成具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二)小课题的研究方法小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是研究者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研究者为提高其行动的科学性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实际工作者对自己的实践所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研究。体育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还应掌握和运用其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等等。(三)小课题的研究步骤小课题的行动研究一般经历4个步骤,以“体育课堂教学观察结构及观察指标研究”为例:1.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对聚焦的问题进行反思,在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小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明确研究主题。2.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后,对研究过程做详细的计划,以便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3.行动研究、过程调整。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完善。4.行动与过程的反思与评价,在小课题行动研究中不断反思、生成、拓展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李健.体育课堂教学观察结构及观察指标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 王翠.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M].青少年体育[3] 李健.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的设计及使用[J].体育教学以上文献来自掌桥科研,查看原文全文,登录网站复制以上标题,检索即可(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70802)作者简介:李健,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发表《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自主性认识的研究》、《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构建》、《中瑞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比较研究》等多篇论文,主编《幼儿韵律体操创编实践与拓展》等著作,参编多部教材。中央电视大学、教育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及“国培计划”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主讲教师。主持“北京市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实用素质操效果及其推广可行性的研究”及“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及诊断的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及北京市级课题研究。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成人院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