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小学教师有必要进行课题研究吗枫树湾

小学教师有必要进行课题研究吗

有教师说:现在小学教师评职称,特别是评高级职称要求教师必须有课题研究结题证书,很多优秀的教师因此而拒之门外,遗憾终身!我认为,其实不然,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会不进行课题研究,也自然不会有这方面的遗憾。连课题研究都不做的教师,算不上优秀教师。 教师搞课题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教师不禁要问:课堂研究有什么用,对于一位教师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带着偏见和功利性去看课题研究,那它只不过是为了晋级的一纸证书而已。 如果是为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途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教育教学当成事业,而不是职业或者谋生的工具,那么进行课题研究,就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首先,通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性活动,可以促使教师研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业书籍,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从而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之后,教师会结合实际钻研教材教法,对照理论,思考、讨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该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每一位教师们愿望,而做课题研究正好是教师实现愿望的一个途径。课题研究实际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把新的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去,再不断地总结、反思——效果如何,还有什么不足、不好之处。然后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提升。从而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使教师在反复的研究、应用中不断成长。第二,课题研究,可以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也只有应用,才会使研究有意义和价值。它会改变教师的学生观,让教师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对教师的认同感,都会有积极的作用。第三,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学生的反馈结果,会让教师新的思路,探寻更多的方法,使老师对旧的问题产生新的看法、思考新的解决办法。每一个新的东西,都应该是有价值的。对于研究的过程,特别是这中间出现的错误的、正确的东西,要进行描述、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在不断书写中,就形成教师自己的研究理论,这都是教师的第一手资料,有着独特的价值。当教师把自己的经验之谈投到报刊、杂志,如果被采用了,它所产生的价值就更多了。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对于实际工作很有意义,但是进行课题研究,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精力,还需要领导给予物质和精神的支持,没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会停留在形式上,很难有实际效果的。

迪赫奇

小学课题研究方法与实施路径

2020年12月25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熊建文教授莅临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为东风西路小学全体教师以及广州市名教师周莲清工作室成员开展了《小学课题研究方法与实施路径》专题讲座。学校作为“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坚持以规范、科学的科研引领,以学校“课题研究”+科组“问题教研”+个人“微课题解决”为基础,形成教研相长、以小见大的特色教育科研格局。通过讲座、沙龙、课题研讨、主题教研、教学实践等系列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提升,做到教研相长。主持人刘凤霞行政助理以教师教育案例撰写的数据分析,引入教育科研实践的重要性。讲座中,熊教授从自己所接触的中小学课题实例入手,从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什么以及怎么进行课题研究三个大方面来给一线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讲座中运用了大量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课题选题,介绍了研究的方法、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对一线教师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熊教授指出“课题研究看起来高大上,但其实教育教学研究就发生在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瞬间”,备课、上课、改题等方面,我们经验的积累、产生的困惑、政策趋势、前人研究的不足处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讲座有高度、深度、广度,不仅具有高屋建瓴的专业引领,更有脚踏实地的方法指导,帮助老师们在教育实践中及时抓住研究火花,点亮了课题研究之路。科研之路道虽长,仰取俯拾皆成果。每一位东风西人将在专家指引下毅然行走在教育科研的路上,高山仰止,俯身捡拾,一路探求,必将风景无限。

六府

这些套路让英语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没烦恼!

一、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1.小课题的概念2.小课题的特点(二)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1) 什么是小课题研究?1.小课题研究,是与专家学者所做的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初学课题研究的教师,适合做“小课题”研究,以免陷入“假、大、空”的局面。2.小课题的特点研究范围局部化、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方式简易化、研究周期短期化的特点。实:一是研究内容真实。小课题是研究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课题。例如:“学生不按时交作业怎么办?”“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等。二是研究过程实在。要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做真研究、开展真讨论、进行真实践、写真文章。”小:一是研究规模小。小课题研究常常以教师个人或2至3人的小团体为主体,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研究。二是研究切入点较小,内容单一。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如何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时互相帮助”——课堂合作交流有效性的问题。活:一是研究过程方式灵活。可以是行动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式研究,方式灵活。存在于教师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时都可以开放,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二是研究成果形式简单。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教师们可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关键是要让自己体会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成果的形式可以是论文、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快:研究时间短,见效快。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由于样本较小,它不需要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研究的周期少则3至5周,多则一个学期,最多不超过一个学年。(二)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1.只有“研究性教学”才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优秀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发表研究成果,“以文会友”,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影响力,成为“名师”。往小处说,就是“解困、去弊、求善”,让自己工作的更舒心愉快。解困: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困难。例如: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怎么办?去弊: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例如:如何让作业批改更有效?求善:追求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往大处说,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得到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再往大处说,就是崔院长曾经跟我们说过的话:“为基础教育改革做点贡献。”二、我们怎么做小课题研究?(一)小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二)小课题研究注意的问题1.准备阶段——提出问题,申报立项。(1)发现问题,把问题转化为小课题。(2)读书、查找资料,分析研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制定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方案,填写小课题申报立项书。2.研究阶段——进行研究,积累资料。(1)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2)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反复实践和改进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求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3)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自己的做法和产生的结果;并且收集阅读借鉴的文章、研究成员的阅读思考及其他相关的研究活动材料。3.总结阶段——梳理资料,提炼成果。需完成的工作是:(1)整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本材料,进行归类装订,支撑小课题研究的过程。(2)通览研究过程中的记录的做法、产生的结果以及撰写的案例、随笔等,整理成研究报告(或论文、教育案例等),系统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效果以及注意的问题,为解决同类的问题提供借鉴。(二)小课题研究中注意的问题1.把小课题研究跟你的常规工作结合起来故事:磨道上的驴和玄奘的马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极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行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启示:关键就在于人的选择。我们怎样选择?总之——教师的常规工作通常有两大主题:教学和学生管理,可能还有的老师还在学校开选修课(或兼课)。你可以在这些工作中任选其中一项进行研究,最好选最困扰你的那个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改进,既提高了工作质量,又取得研究的成果。2.填好申报书(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填好选题依据(2)梳理研究什么——填好【研究目标和内容】、【预期成果形式】(3)统筹策划怎么研究——填好【研究步骤和时间划分】(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填好选题依据首先要做到:研究内容有价值、课题名称表述准确第二,根据确定课题的思考,填写 “选题依据”, 阐述清“为什么研究?”一是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现象、教育教学对该项工作的要求等方面说明研究的必要性。二是根据学习和思考,阐述通过研究要取得的结果和价值。能让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生活有效、快乐的问题一是捕捉身边的现象和问题A.自己或他人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跟踪观察、访谈、实践完善,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甚至找出经验背后的教育教学规律,供我们借鉴,指导更多人的教育实践。B、困扰自己或身边的人的教育教学现象梳理清“问题”和“课题”3.撰写小课题实施方案小课题方案的一般样式【问题的提出】【理论依据】【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方法】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谁的问题?研究什么学段、学科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怎么研究)研究的步骤(同申报表中的【研究步骤和时间划分】)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行动研究法:确定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实施观察——反思改进■ 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观察准备(制定计划、准备工具、确定途径)——实际观察——分析整理,总结归纳。■ 调查研究法:针对教育现象或问题开展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或建议。4.收集整理好研究资料(1)学习资料(2)研究资料A、组织实施资料:包括方案、研究配档表、研讨活动的记录、活动过程照片等。B、研究过程资料:调查问卷的原始文本、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访谈记录及分析结果;授课的教学设计(实录)、评课议课的过程和主要观点、活动的评价结果;教师写的反思、随笔、案例、阶段总结等。还包括光盘、录像等。C、成果证明资料:研究中取得成果的证明材料。与课题相关的发表论文和报刊报道的刊物复印件、获奖论文、优质课、观摩课、会议交流的证书复印件。

多米诺

当前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困境

每年的开学初,每位教师都会被动员参加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一般需要3至5年,然而在教师中应者寥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 参与者功利性太明显课题研究劳神费力,过程漫长,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完成许多细小的研究工作,最后要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文字报告或者研究成果。大部分老师认为这个任务相当吃力,简直无从下手,所以不愿意参加。哪些人愿意参加呢?就是需要晋级的人。他们为了晋上高级职称,有课题研究成果是一项必备的条件。比如河南省教育厅就规定晋级高级教师职称必备以下条件:或者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辖市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这些教师,为了将来的晋级打算,只得硬着头皮报了名,他们未免有些急功近利。极个别老师可能就是为了得一张能够晋级的证书,才参加这项高深的活动,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真实的教学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多了一些功利性,少了些研究的气氛,研究结果一般质量不高。二. 得不到专家的指导课题研究从课题计划的制订,到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研究,最后在理论的论证支持下得出结果。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程序,这些都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才能完成,没有专家的指导,教师们属于在摸着石头过河。他们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题的困惑在课题研究选题的时候,老师们往往会无所适从,不知道选哪项内容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题材范围选的大了,觉得超出了自己的把控范围。选一个小课题,又觉得无话可说,没什么可研究的,事实就在那摆着呢,还研究个什么。2. 开题的困惑题材选好后,需要制订研究计划,研究的目标,要达到什么效果,得出什么结论等,都要事先有个规划。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呈报给上级单位,上级单位派专家研究论证后,再反馈回来,并给出专家的意见——是否通过开题的研究。也就是看你的计划是否可行,可行了,批准你进行研究,不行的,就是开题不成功。笔者有一年主持一个课题研究,在各种计划都准备完善之后,呈递上去要求申请开题。在计划里,明确有一项提出,是否请专家做过指导。说实话,专家咱可没认识几个,凡是我认识的,人家也不认识我呀,不可能跑来为我指导。最后实在没办法,我认为,我们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就把这两个人填写进去,结果涉险过关,被上级批准,可以研究。3. 研究方法的困惑啥是研究方法,有些老师一脸茫然。得不到专家的指导,他们只得自行摸索,或者从网上自学。自学时,对有些内容一知半解,以至于研究进程缓慢。甚至在研究过程中也不知道剔除干扰因素。就这样,边摸索,边研究,边整理材料,走了不少弯路,研究结果很不理想。4. 理论上的困惑教师们经过数十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些老教师在一辈子的教育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是要想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却很困难。因为他们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的少,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这需要专家对他们进行启发指导,引导他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完整的把自己的做法表述出来。可是这样的机会不多。三. 研究成果没有多大推广价值由于受以上诸多条件的限制,经过了3到5年漫长的过程,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参与研究的教师战战兢兢把自己辛苦得来的研究成果,呈报上去,接受专家的检验。运气好的,通过验收,辛苦没有白费,好歹有了回报。没有通过验收的教师,垂头丧气,只好在迷茫中等待下一次机会。可是通过的课题研究又有多少推广价值呢?他们大略也心中有数。因此想改变目前的尴尬境地,必须花大力气,对教师的研究作出具体的指导。要想方设法提高老师课题研究的兴趣。通过培训提高老师的研究水平,请教育专家多做指导,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突破困境。

符瑞

一线教师课题申报:如何做文献综述

一线老师在申报课题时,有一个环节绕不过去,就是查阅相关文献。笔者看过一些老师申报书中的文献综述,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想和一线老师交流交流,仅是个人观点,供批判。一、什么是文献综述课题申报书中的文献综述与文献综述论文的撰写,是有区别的。文献综述论文本身一种应用文体,有其基本的规范。而一线老师在申报书中的文献综述,其目的性很明确,就是服务于本课题研究。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就可以了,不必大而全。本文论述的便是这样的文献综述。那么,什么是文献综述呢?所谓文献综述,就是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中,以研究主题或是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收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对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叙述、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二、课题研究为什么要查阅文献查阅文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一)从他人研究中寻找思路一线教师搞研究难免要遇到困难,比如,研究前找不到思路,研究中迷失方向。但是有了文献学习,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同样或是相近的课题别人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研究出什么?还可以了解到:他们是如何选题的?如何撰写文章的?如何表述成果的?总之,文献学习是一个聚焦且高效的学习方式,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价值是非常大的。(二)借鉴他人成果为我所用一线教师进行科研,可以不可以借鉴他人成果?当然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将他人的成果拿在自己的土壤里试验,进行验证性研究。所谓自己的土壤,即根据自己的学识与视野,在自己的学科,自己的教室,自己的学生身上进行验证性的研究。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这是也一线教师常见的科研方式。(三)在他人研究基础上再创新在文献学习时,我们也会发现,他人的研究成果也有不适合自己的,或是有些研究成果有待深入,这就需要改造或发展他人的研究成果。还有,在文献综述时,如果你研究的是新事物,可能会找不到相关研究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检索邻近主题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于是,你可能会获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三、怎样检索文献呢一般情况下,使用中国知网或百度进行检索文献。最常使用的检索方式是利用“主题”和“关键词”检索。其关键在于找准课题的“主题”或是“关键词”。比如这个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规则养成与法治意识培育研究”,怎样检索呢?(一)按主题检索1.学生规则养成教育研究2.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3.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这样的主题检索基本就可以获得你要的文献。(二)按关键词检索1.规则意识2.法治意识3.道德与法治4.教学方法5.教学策略……如果用关键词检索的文献比较多,可以在第一个关键词检索的基础上,输入第二个关键词,利用中国知网“结果中检索”的功能进行二次检索,这样就会较快找到你所需要的文献。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困难,所以不再赘述了。四、检索什么样的文献最有用有三类文献最重要。(一)检索概念界定概念研究是一项课题的基础性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在课题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献综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别人是怎样界定这个概念的。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规则养成与法治意识培育研究”这个课题为例。“规则”是其中的一个概念。如何界定这个概念呢。笔者通过百度百科,查到了相关文献。规则: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包括仪范、规范,规章、法则,合乎一定的方式,行为模式、准则等。现代社会充满规则,如交通规则、竞争规则、游戏规则、家庭规则、就餐规则、购物规则等。通过文献,我们了解了“规则”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那么这个文献对我们的研究会启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文献,确定自己课题的研究内容,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规则内容体系的研究”,如“现代社会充满规则,如交通规则、竞争规则、游戏规则、家庭规则、就餐规则、购物规则等”这就是规则内容体系。然后,还可以跟进一项研究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根据规则的内容体系,开展规则养成方式及路径的研究”。可见,针对概念检索文献,对课题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二)检索理论支撑课题研究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理论支撑,也需要相关政策及教育文件的支持。对此,一线教师往往把握不准。怎么办?这就需要借助文献来解决。还是以上一课题为例,探索规则和法治意识培养,如知行合一教育理论,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斯金纳的强化教育理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等。有理论指导的研究,可以提升课题研究科学性和成果质量。(三)检索相关研究成果检索与本课题研究高度相似的一些文献,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如果这些文献的成果恰恰可以解决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拿来移植到本课题,进行验证性研究。有的成果虽然不能直接移植,那就加以加工改造,转化为自己成果。所以,文献可以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展研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规则养成与法治意识培育研究”这个课题为例。笔者查到这样一个文献:吴林佩老师“运用场景学习,培养法治意识”的文献。这个文献给我的启示就是,作者提出了培养法治意识的一个策略——运用场景学习。我在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借鉴过来,加工改造成为自己课题的成果呢?当然可以。五、文献检索的一些小技巧最后提示一下,文献检索是有一些小技巧的,比如“两先两后两关注”,即“先期刊后网络,先近期后远期,关注硕博论文、关注专题综述。”供大家参考。总之,课题申报书中,撰写国内外文献综述,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实践。以上所写如有不妥,请批判。(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卑尔根

中小学老师课题研究选题难,2个案例解析,2种选题角度亲测有效

近来,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职称评审,各项荣誉考核评价的标准。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少老师表示在正常教学工作之外开展课题就实在是太难了!有心想申报课题研究,但是,第一步就不知道怎么选题。青隅老师曾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下面,将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分享2个中学老师做课题的选题案例,介绍2种选题的角度,供大家参考。从教学成就出发,寻找生长点每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高光时刻,那时你会为自己是一个老师感到特别自豪!记住这样的高光时刻,多思考,很可能会成为你的选题。第1个案例,说说我自己。记得我刚工作时,有一次给学生讲郑和下西洋。我用昆明市晋宁县郑和公园的一张照片导入课堂,“郑和下西洋,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但是,你们知道郑和是哪里人?”同学们一脸迷茫,我说:“郑和是昆明人。”刚说完,我看见无数同学脸上出现既然惊讶,又得意的深情。“哇!真的吗?”这么牛的历史人物竟然和我一样是昆明人,同学们眼里的自豪感藏都藏不住。那节课,学生专注度很高,教学轻松又愉快。此后,我便开始留心乡土史教学。我的学生们多数自小在昆明长大,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历史虽然了解并不多,但充满了兴趣。每当讲到昆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时,学生们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我非常感动。我心想既然学生们对家乡历史这么感兴趣,又没有条件单独开设一门课程,何不把乡土史渗透到统编教材的讲述中呢?那么,怎么收集整理乡土史料?如何把乡土史和统编教材有机结合?有哪些好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一思考,感觉可以写成一系列的论文,那就做个课题吧!我的第一个课题研究,就是从我非常有成就感的那节课开始的。老师们可以留意日常教学中特别得意的案例:或许是某个方法,或许是某种技巧,或许是某个教育学生的瞬间…………你会很真诚地在内心赞叹一句:“我这个老师可真厉害!”抓住这些日常教学中的闪光点,这就是你的优势,你独特、擅长的东西。好好审视这些闪光时刻,查阅资料,仔细考量,深入挖掘,确定有研究意义和价值后就把它做成课题研究。从教育难题出发,寻找解决办法课题研究本质上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从难以解决的问题入手,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题角度。第2个案例,说说我的同事。他几乎年年都奋战在初三。昆明市中考,历史学科所占分值折算为10分,比重不大。学生为了应对中考,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其他学科而非历史。老师也想用较少的时间提高学生成绩,但是,中考历史考点繁多。怎样才能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掌握考点和重点呢?这就是他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最终,这位同事找到了思维导图。于是,他开始在复习备考中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专题,建构知识体系。实践下来,学生复习效果不错,他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就申报了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这种选题角度,从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出发,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课题研究的底层逻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青隅老师通过两个案例,给大家分享了的中学老师做课题研究2个选题角度:一是,从有成就感的教学案例出发;二是,从解决遇到的教学难题出发。中学教学生活丰富多彩,选题的角度也多种多样。老师们还有什么好的选题角度和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頍弁

做一个快乐的研究型教师

本次国培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教育研究。前几天听了两节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今天又听了李本友教授的“成功案例分析:课题申报与撰写”以及余宏亮教授的“教育科研写作的‘道’与‘路’”。今天的讲座分别从教科研课题研究和教科研论文写作两个方面展开,既有宏观把控,又有细节提醒;既有方法传授,又有理论指导;既讲授了成功的案例,又列举了失败原因。不管是在在课题研究上,还是在论文撰写上,怎么选题是老师们讲的一个重点。题目是“眼睛”,选题的方法很多,要聚焦重点,有吸引力。余宏亮主编视频授课余宏亮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受启发。他从一个资深主编的视角,对教师论文提出了 “信”、“达”、“雅”的要求,并通过具体实例,告诉我们写论文“关键在选题,核心在构思,重点在表达,功夫在润裁。”余教授把观点扎根实例,让听者感觉清心明目,也让我体会的教研要把根扎到教学中,扎到具体案例中。作为一名核心期刊的主编,他更是激励我们:“好文章是想出来的,好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更是改出来的。”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李本友教授讲座李本友教授作为一个高产的论文发表者和课题研究者,把他的经验倾囊相授。特别是“如何选题”和“怎样写好综述”, 他通过自己成功的案例分析,让听课的每一个人收获满满。李教授一再提醒,做科研需要做好几件事:平时注重积累,有意识地参与研究主题活动,给自己定科研小目标。用知识和经验垫高自己,离成功也就不远了。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对教科研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李教授说“写文章,做研究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状态。”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是快乐的,今天的学习一定会让我们在以后的教科研中走得更加轻松自如,从这里走向春暖花开。纪念照

一线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多在选题上下功夫

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载体,科研工作需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题来实施,所以选题是科研工作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研究的起点。那么,如何选题呢?在此,和一线教师聊一聊这个话题。一、什么是问题选题离不开问题,问题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问题,科研便失去了最根本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困难,有待探索的未知。就教师而言,所谓的问题,就是困绕教育教学工作的各式各样的事件,或是一些较为具体的现象。笔者经常采取这样一种说法,问题就是你教育教学中的“痛”,如果你感觉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痛”,那要恭喜你了。因为“痛”可以激发你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经常地“痛定思痛”。“思痛”都思什么?思这个“痛”是如何产生的?思它是如何侵害工作?思如何避免这个“痛”的二次来袭。二、什么是课题一般来说,课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或亟待解决的事项,科研课题应该有清晰而集中的范围、明确目的和具体任务。表述课题往往用比较概括的语言,而不需要描述现象。三、问题与课题有什么区别下面列表比较问题与课题的区别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问题的表述在课堂,师生发生了冲突。教师跑到了教导处,对教导主任说:五(1)班某某学生气死我了,成心和我对着干,严重影响教学秩序,还不服从教育。教导主任找到学生,学生说:我只是向同学借个东西,声音大了一些,老师却不给我面子,当众斥责我。师生各执一词。这就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称其为现象,比较具体,表面化,用语言可以描述。(二)课题的表述如何将上述现象转化成课题呢?需要我们对上述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挖掘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于是,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几种课题名称表述:1.小学高年级良好师生关系建设的途径研究2.小学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3.小学高段行为偏执学生转化的案例研究当然还可以写出一些类似的表述。这样的表述就是科研课题的表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课题的表述体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东西,探索的是深层的问题,语言较为抽象,边界较清晰。表述中出现了一些概念,如师生关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行为偏执、学生转化等,这些概念是需要界定的。四、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转化成课题呢问题之于课题是前提、是基础,课题来源于问题。可见两者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课题吗?理论上讲当然可以,但实在没有必要。因为大多数的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无需兴师动众,非要上升到课题的层面来解决。只有一部分问题是需要上升到课题层面来研究解决的。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上升到课题层面来研究解决呢?大概有这样三类问题是可以上升到课题层面来研究解决的。(一)长期存在而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在我们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很多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称其为教育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长期关注和研究。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去学?需要长期研究,古往今来,也一直有人在研究。如果就某一个学校来讲,聚焦学校发展方面,肯定也有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可以立题来解决。就某一位教师来讲,在他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也会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持续很久羁绊至今,也可以立题研究一下子。(二)新的教育改革政策出台引发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文件。这就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加强学习,将这些新思想、新精神、新要求摆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查找问题,立题研究。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提出要优化教学方式,提出“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提出“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出”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等专题,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新要求摆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寻找差距,发现问题,进而确定非常聚焦的专题进行立题研究。(三)教育外部条件变化衍生的问题什么是教育外部条件变化衍生的问题呢?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学生居家学习,教育教学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影响非常大。其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家校协同育人、线上教学方式、管理及评价等问题较为突出。还有,近些年,互联网发展迅猛、“智能+”对教育教学方式冲击很大,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方式引入基础教育课堂,传统教学方式与外部条件产生了冲突,擦出火花。找到外部条件变化引发的教育问题,可以立题研究。五、选题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呢以上分析了选题的基本逻辑,问题和课题的关系及由问题转化为课题的大体过程,但是具体到我们一线教师,选题过程中,还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需要性所谓需要性,即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特别需要解决,所以才选题研究。也就是那个“痛”要长在自己的身上才好。(二)科学性由问题转化成课题过程中,这个课题的表述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研究的过程是有理论依据的,不能违背科学精神,当然也不能违背道德,更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三)可行性所选课题,自己或研究团队要有完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及可能性。不要出现,题是好题,但是自己或团队操作不了,完不成研究任务。(四)创新性所谓创新性,即所选之题,角度或内容力求新颖,并且通过研究能够提出一些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解决现实问题,预测未来趋势。有的教师所选之题自我看来不错,来源于现实问题,但却不被立项。原因就在于创新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以上分析是笔者结合实践体会并吸纳了一些科研专家的观点,请批判。(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四千金

中小学教师做科研:如何分解研究任务

一线教师搞科研,会存在诸多困难,简要罗列如下:理论不足、方法不会、没有时间、经费短缺、没有指导、课题组成员不好管理等。如果将这些困难分分类,发现有些是研究者的研究能力问题,有的是研究者的组织协调问题,有的是外部资源条件的问题。“理论不足、研究方法不会使用”,这是研究能力的问题。“不会组织协调课题组成员”,这是属于课题的组织管理问题。“科研经费、专家指导等”,是属于外部资源条件问题。问题性质不同,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也进行调整。本人参加一个学校的课题论证,是一项校本研究。课题是关于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的专题。课题立项后,课题研究如何展开?负责人犯了难。那么,课题负责人面临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呢?经过交流论证,这个课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一个组织管理问题。校本课程建设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全体班级的事情。在研究方案设计时,要科学合理地把研究任务分解下去。如何分解呢?概括地讲,研究任务要分解到学段,低段年级的任务是什么?中段年级的任务是什么?高段年级的任务是什么?分解到这个程度还不够,还要再细分下去。以中段年级为例,三年级的任务是什么?四年级的任务是什么?分到年级是不是就可以了?恐怕不成。三年级有三个平行班,那一班的任务是什么?二班的任务是什么?三班的任务是什么?同样要明确。分解到班,是不是就成了?答案是:还不够,仍然要再分解。以三(1)班为例,将三(1)班分成三个研究组,一组学生实施劳动内容是什么,要进行怎样的劳动教育?二组学生实施的劳动内容是什么?要进行怎样的劳动教育。三组学生又是怎样的?同样要分解明白清晰。分解到组应该成了吧?非也。一组有10名学生,要再进一步分解,某一个学生,他要开展的劳动主题是什么,完成的劳动任务是什么,获得什么样的劳动认知、技能、体会、收获。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这大概是成了。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就是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务,每个参与者的研究任务又都不太重。这样的组织与管理,才算到位,研究才算落到实处。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未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杜绝教条主义。但课题组负责人分解研究内容,分派研究任务,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关键环节。(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莫为

读《教师如何做课题》有感

《教师如何做课题》.李冲锋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历时12天完成本书的阅读。本书全方位讲述了做课题研究的价值、选题、设计、申报、论证、实施、检查、报告、结题、推广等内容和流程,通过阅读本书,我对课题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感悟颇丰,特写此心得体会以加深记忆,为后续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思考。一、阅读背景参加工作已6年有余,从科任教师、班主任、教研员到教研工作管理无不都在教育一线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但教育教学都过于随意,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支撑,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全凭经验和感觉,对教育教学研究置之不理。殊不知自己爬模滚打获得的经验他人都已早有研究,却不懂学习借鉴,工作开展效率低,专业成长缓慢,难以突破瓶颈。究其原因,在于自身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缺乏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见。因此,加强理论学习至关重要,快速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相关知识至关重要。而课题研究对科学实施、提升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因此选读此书。二、内容概览本书共有10个章节,作者分别从研究价值、课题选择、课题设计、课题申报、课题论证会召开、实施研究、中期检查、结题报告、结题工作、成果推广等方面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阐述。“研究价值”部分主要说明了: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常规道路,课题研究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后面9个章节都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论述,大到国家课题或专著,小到写作的标点符号,作者都详细分说,不愧“课题研究指南”名号。作者采用了众多的案例分别对各个模块的概念、结构、过程、注意事项、措施等进行说明,内容丰富,文笔细腻,语言通俗易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研读也不会觉得难懂。三、读后感悟读完本书,总的感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做课题研究是每一位老师都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对自身专业发展极具意义的事。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认清自我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但怎么“教书”和怎么“育人”却没有固定的方法。如果没有理论基础,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是随意的,只是想当然地灌输自己的认知给学生;如果有理论基础却不付诸实践,理论与实际可能是脱节的,仅凭理论框架开展教育教学,那么学生的成长环境将是苍白无力的。若是如此,又谈何“教书育人”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告诉我们要“终身学习”,这也是让“教书育人”得以保持生命力的唯一办法。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知各方面资源条件不足,缺乏引领,但好好读几本书的条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二)塑造自我随着“教师专业成长”的呼声日渐强烈,教育实践和社会期望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逐渐成为现实。然而,我们连像样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都没有,置各年各种课题于不顾,教育教学科研流于形式,甚至是一片空白。在没有引领和经验的情况下,首先应该去多读几本书,充实教育教学理论,从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份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开始。教师要善于总结反思每天的教育教学,善于发现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中不断反思总结。我想,这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行业得以永葆活力的必由之路。(三)升华自我要加快学习的速度,提高学习的效率。从学校的层面,积极搞好教育教学科研制度建设,尽快落实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和总结,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科研兴校”之路。夯实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从“细节”和“问题”处着手。从教师的层面,强化监督指导,鼓励教师教育科研的自我升华,严格教师教研过程的真抓实干,从改变观念开始,从基础做起,走出属于我们“科研兴师”道路。总之,教科研就在我们身边,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教科研并不是艰深晦涩的东西,它需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持久的毅力,需要的是每天的积累。我们是最贴近研究资源和教学实践的群体,只要积极反思总结,坚持积累每天的收获,不流于形式,扎实推进,我相信我校教科研工作将焕然一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将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