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师工作坊”校本研修模式“登陆”湘西必趋

“教师工作坊”校本研修模式“登陆”湘西

新湖南客户端8月13日讯(通讯员 刘顺子)今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学语文(A444)、初中数学(A445)工作坊”项目第一次线下研修暨开坊典礼在吉首举办。湘西州教体局、州教师发展中心、州教科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典礼。 据了解,“湘西州小学语文(A444)、初中数学(A445)工作坊”项目是湘西州教体局独立申报的第一批州级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坊,参加工作坊研修的学员全部来自教学第一线。 “教师工作坊”校本研修模式,以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为目标,通过“统一管理、整合平台、单位自主、机构服务”的模式组织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着力解决学科教学重难点突破、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等困扰当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问题。湖南省教师培训工作即将进入工作坊模式。 “湘西州教师工作坊”校本研修项目对接湘西州基础教育改革需求,认真落实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坚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倡导“团队融合”“整体提升”,力求通过“两年一贯制”的实践研修,成长一批教师、凝练和生成一批优秀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常态化”的工作坊研修经验,指导湘西州中小学教师工作坊校本研修模式全面铺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6133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责编:李孟河]

辞其交游

搭建平台 研训一体 济南历城区吹响名师资源共享集结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丛丛      自2018年起,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名师作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济南市历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创立了“历城区名师资源共享暨送教送研管理平台”,截至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区内名师送教送研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让学校名师为全区共享,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日前,该平台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教研特色亮点项目。便捷高效“约课-送课-上课”一键达成“张老师,学生们一直回答不出你想要的答案怎么办?”“让孩子们尝试着说,说到点上的时候,适时进行引导,让孩子能自己体会出这个知识点。一堂课的重点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习真实的发生。”4月16日,济南市历城区虞山路小学通过济南市历城区名师资源共享暨送教送研管理平台邀请了历城区文苑小学教师张静到校,与年轻教师冯思远围绕一年级数学课例《找规律》进行了“同课异构”,课后年轻教师冯思远跟张静老师请教起来。济南市历城区虞山路小学校长马居文介绍,因为是新建校,年轻老师比较多,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对名师来教研的需求非常迫切。“借助历城区名师资源共享暨送教送研管理平台,我们非常方便地邀请了名师到校进行同课异构,不仅解决了学校教研不足的情况,也给年轻教师提供了跟名师同课异构的展示和学习机会,同时带动了我们历城东部片区学校的联动教研。”济南市历城区教研中心信息技术科科长曹廷旭介绍,2018年10月,历城区教研中心研发的“历城区名师资源共享暨送教送研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营,是济南市首个具象微管理平台,“以前的送教送研模式有一定弊端:约课效率低且难、送教送研活动辐射面小、活动太多但人力有限……”一边说着,曹廷旭用手机进行了演示,登录平台后,可以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选择不同的老师,依据显示出的名师课表进行预约邀请,经过审核及名师同意后即可到校送教上课。曹廷旭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平台可以实现同步直播和回看点播,为更多老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渠道。”研训一体设名师资源库辐射带动发展像张静这样的教学名师,目前在历城区名师资源共享暨送教送研平台里注册的已有800余人。近年来,历城区教研中心不断梳理区域内各种名师资源,分析每位名师的教学专长和学术专长,建立“老中青”层次清晰、学科领域齐全的区域名师资源库。“保证这些名师全部分配到区内六大片区,每个片区都有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历城区教研中心主任贾延芳说道。2019年,历城区教研中心创立了100个名师工作室,按照“研训一体”原则,进一步细化分类教师,精准定位名师属性,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共享体系。2020年,历城区教研中心对资源库里三个学段的教师进行了再次评定,评出了“五星级教师”,在平台资源库里作出标记,让“五星级教师”率领本学科教师开展研究和送课活动。“区域名师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就是通过研究,建立以学科名师资源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区域名师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名师资源共享,促进名师自身发展和区域内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贾延芳说。从“研训一体”入手,历城区教研中心上下结合、双管齐下、相向而行,让线上、线下真正联动,做到了基于区域、区域实践、服务区域,他们以研导训、以训促研,这种活动方式的探索更具针对性、适切性和操作性。目前,该平台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是山东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名师资源共享的微管理平台获得这一殊荣。该项目被山东省教科院评为2020年教研特色亮点项目,是济南市唯一入围的区县。贾延芳说,未来,历城区教研中心将把历城区名师资源共享与“名师课堂”建设、信息技术2.0培训、两学一过关培训等同步推进,为片区送教送研、片区教研创建新范式。同时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名师资源数量和层次,让更多省市名师加入平台名师库进行区内共享,同时向区外延伸,服务更多的地区和学校。

赤壁下

进德修业 臻于至善

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获评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2019年12月19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2019年申报完成标准化(示范性)建设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评估结果。其中,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高分通过评估工作,获评“福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成为全省5所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之一、全市首批2所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之一。教育是民生工程,每一个决策和改革,都牵连甚广。近年来,随着“大城关”战略的演化推进,德化县94.1%的学生聚集在城区就读,形成了城区高度集聚的集约型发展格局。为此,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深入推进教育科研中心、教学研究指导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和质量监测中心等“五个中心”建设,致力教师专业化成长,积极为德化教育强县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办学效益显著提升,社会影响日益彰显,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办学特色,打造成为具有山区县特色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优化配置 点燃教育发展“新引擎”“我们学校承担着全县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研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协调、指导示范、研究咨询、管理服务等职能,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关政策咨询服务。”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余德兴说。多年来,德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将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作为全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纳入“教育强县”等重大工程之中,纳入《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德化县“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德化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意见》等文件中,并加以实施。同时,德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进修学校经费预算,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学校办学经费从2012年的40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045万元。近三年内,均按照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教师核定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2%比例,落实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2017—2019年县财政局和教育局下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分别为427.55万元、409.17万元、562.48万元,均按60%的培训经费划拨到我校,保证了学校正常运转和培训工作需要。”余德兴说。如今,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学校规模不断壮大,网络设备不断更新,人员配备逐步齐全,教师素质明显增强,教育质量显著提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整合县级教研、科研、信息、资源等相关部门资源,成为理念先进、资源丰富、条件较完善的新型现代化教师研修机构。先后与福建省普教室、泉州市教科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福建教育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微信、QQ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载体加强沟通交流。同时,依托片区、学校层级管理机制开展教学研训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了良性的运行模式。学校先后获得泉州市“文明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课改先进集体”“先进职工之家”“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先进校外学习中心”、德化县教育系统“五好支部”“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初中数学网络教研沙龙活动精心管理 践行教研工作“新思路”2019年12月26日,德化县七年级英语课改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德化五中举行。全县参与课改实验的七年级英语任课教师参加本次教研活动。活动中,德化五中陈文梅和许爱珍两位老师就七年级上册《Unit4 Topic2 SectionB》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两位老师都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关注学生主体,给予学生展示机会,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高效性。现场授课结束后,与会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评议,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教学质量关乎学校、教师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品质,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德化县于2013年秋季起在全市率先开展教学视导工作。由资深老校长、特级教师、教研员、名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县域视导组,通过参加集体备课、深入课堂全覆盖听课、点评指导课堂教学,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情况等活动,全面了解受视导学校课程实施与教学管理现状,致力探索有效课堂的构建,形成了课堂教学视导的流程图,构建了会诊视导、发展性视导、同伴视导齐头并进的视导模式,搭建了县域、片区、学校三级视导机制,推动了县域学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了县域学校教学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德化县还致力打造“学科联盟”,出台《德化县初中校际教研中心“学科联盟”实施方案》。凝聚全县优秀教师的力量,以“研究考试”为切入点,构建“以考促研,以研促训,以训促教,以教促学”的联动模式,从初中语文先行先试,到初中各学科的全面推进,扎实开展初中学科联盟建设。“学科联盟”工作的开展,突出练习编写和练习研训两个重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编写9个学科“县本练习”1181份,开展教学观摩、研题培训97场。此外,携手科研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积极申报课题立项,《构建县域“初中学科联盟”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将其分9个学科领域,以学科教研员和部分中学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分学科领域在全县范围内具体开展实践与研究。专业引领 打造研训工作“新版本”2019年12月27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现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黄宗权副教授,为德化县的学校艺术(音乐、舞蹈)骨干培训班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音乐的表现机制》。通过本次讲座,学员们不仅加深了对音乐美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掌握,并且进一步夯实学员们的音乐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进而提升学员们的音乐核心素养。针对德化县各校教师队伍存在良莠不齐,专业素养不一的问题,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方式,在充分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和利用全国师资培训资源,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科教师、骨干教师、教育干部进行五年一轮的培训。近三年来,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已举办40个核心班次,培训教师5188人次。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还与泉州市教科所合作,在全市率先尝试“送培进校”培训模式,先后在第三实验小学、浔中中心小学、龙浔中心小学举办3场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整合德化二中原有教学资源,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开展专题培训;建立10所教师研训基地,扎实开展11个学科研训活动。在“送培进校园”活动中,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注重抓源头,抓过程,抓转化,做到思想上体现“重”,高度重视,态度积极;过程中体现“细”,制定计划,明确分工;效果上体现“实”,不搞形式,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培训活动的成效。该活动的开展,一改以往“送完就走”“重形式轻效果”的弊端,摒弃了传统培训惯用的讲授方式,凸显了榜样示范作用,强化了学员的互动参与,有效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了教师优势互补,双赢共进。务实创新 探索教育科研“新模式”2019年12月12日,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德化县第三实验幼儿园联合召开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集中开题论证会,省教科所吴明洪所长、陈征研究员到会指导。此次论证会上集中开题的课题有县教师进修学校欧阳彩凤老师主持的“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郭其平老师主持的“小学第二三学段读书笔记分体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苏丽君老师主持的“基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幼儿‘说科学’的实践研究”,以及德化县第三实验幼儿园李丽环老师主持的“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策略研究”。近年来,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针对县域课题管理部门管理力量不足、管理方式单一,过程管理和针对性监控薄弱,成果应用不多等现象,以“规范管理求发展,务实创新出特色”为工作理念,探索构建县域基础教育科研“五五三”管理创新模式(即:五项规范管理机制、五项指导服务机制、三项激励推广机制),强管理、细指导,勤服务,扎实推进教科研工作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推动德化教育内涵提升。其中,建立“专业研究与行政助推”双翼齐飞管理模式。“专业研究”依托课题平台,提供专业支撑,构建教育科研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行政助推”借助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行政力量,把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管理实践。专业研究支撑,行政推动助力,双管齐下,整体推进,提升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建立“规范管理与指导服务”齐头并进管理机制。该管理机制覆盖了教育科研整体规划、过程管理、成果评价、总结反馈、表彰激励、推广应用全过程。各种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为县域教育科研创新型、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德化五中、六中学生通过“云播课堂”系统同上一堂课统筹资源 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日前,在德化五中互动课堂,八年级教师罗文平正在上数学课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投影屏幕的另一方是德化六中八年级数学课堂,五中和六中两所学校通过“云播课堂”系统同上一堂课。课堂上,两所学校的教师有序配合,同学们也积极互动,这是德化县“云播课堂”应用展示及现场比赛活动,也是开启县智慧教育“平台+课堂”的全新尝试。“教育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大幅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还能激活各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使之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德化县教育局局长黄文和说。2016年起,德化县从构建县域智慧教育大平台角度出发,整合“管理+资源”两个子平台,以服务师生为出发点,以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为主方向,建管用三位一体,有效破解了“数据没有共建、资源不能共享、能力无法提升”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难题,极大提升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助力县域教师智慧生长。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依托厦门悦讯公司开发的“德化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向上实现与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信息系统数据的互用对接,向下实现所有学校各种基础数据的共建共享,实现全县各种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去年,德化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从教育信息化1.0时代到2.0时代的跨越:从面向教育管理的行政办公、专项教育、督导评估,到面向学校办学的教师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再到面向家校的学生考勤、作业反馈、学校通知等等,全部一站式服务、智慧化管理,切实实现教育管理平台化、资源建设数字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家校服务智慧化。(黄建材 吴有森 许华森 苏忠取)

赅而存焉

AI赋能教育的中国探索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把人工智能装备引入课堂是“智慧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请来机器人“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启发孩子们勤于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摄于2019年12月19日)人民图片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近日在京举行,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举办,探讨智能时代人类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研究未来教育发展战略和育人方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教育所带来的极大冲击,大规模线上教育加速了技术革命与教育变革的进程,一系列新技术展示出巨大潜能,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无疑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一直在进行着“人工智能+”的教育创新,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正成为催化剂,重塑课堂、学生、教师三者间的关系。智能化教学个性化发展近年来,中国对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智能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其中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发展智能教育。2018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从高等教育领域推动落实人工智能发展。去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正式发布,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人们展示了变革教育的巨大潜能。帮助每个人获取驾驭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正是教育的使命所在。应当加快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加公平包容的教育、更加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疫情下,在线教育服务提供平台也在发力,停课不停学,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着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好未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白云峰表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正在走向教育生态的纵深领域,推动了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技术的创新与变革。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发展,以在线教育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正在打开学习过程的“黑匣子”,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一幅智能教育的未来图景正在显现。技术创新涌现重构传统课堂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始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深度尝试。在北京、上海等地,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学办能够精准回应学生学习需求,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设计了多种版本。在广州、武汉、西安、青岛等地,人工智能课正在中小学逐步铺开,以推进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在高校,人工智能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清华大学依托智慧教育教学工具,师生可以实时沟通,为课堂教学互动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预测了未来人工智能教师的功能角色,包括自动阅卷、血液诊断、心理辅导、体质健康监测、个性化教学指导等12种重要角色……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表示,面对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根本转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这一重要课题,中国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转变、课堂形态转变、评价体系转变等4方面做出了探索。在此过程中,线上线下结合的体验式学习、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疫情期间成效显著的弹性学习与自主学习,正逐渐成为主流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知识性的教学角色会部分被人工智能取代,因此能够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培育之中。加强国际合作缩小数字鸿沟一组数字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如今,中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99.7%、98.7%的学校网络带宽全部达到100兆以上,95.2%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基本建成国家素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全国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突破1亿个,慕课学习人数达到313.1亿人次。教育信息化正在为构建平等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想要创造“技术向善”的智能教育体系,进一步平衡远程教育的覆盖面,缩小数字鸿沟,为各国学生提供公平、开放、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加速了全球对于新兴技术开发领域的合作需求。只有通过合作,技术才能使所有人受益,而不是进一步扩大不平等现象。技术进步的同时却也加剧了数字鸿沟,使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莫库伊援引的一组数据令人担忧:根据近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电信联盟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高收入国家,87%的儿童和年轻人能够接入互联网;但在低收入国家,这个数字只有6%。全世界有22亿25岁以下的儿童和年轻人家中没有接入互联网――其中有10亿居住在亚洲和非洲。“这场疫情再次说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彼此依存,合作应对挑战是国际社会唯一选择。”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如是说。若想要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包容性发展,各国必须携手同行。正如田学军所言:“我们必须立足共同利益,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充分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智能教育领域的引领和协调作用,共商合作机制,共建交流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教育发展,共同推进实施2030年教育议程,打造智能时代教育共同体。”

口不能言

教育局:“教育云”平台培训,开启教学新模式

中国湘乡网9月21日讯(通讯员:李璐)16日,市教育局举办湘乡教育信息化云平台使用培训班。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导主任和业务主任共500余人分批参加培训。培训现场此次培训为期三天,采取现场演示、个别辅导、资源分享等方式进行。内容涉及教学应用、资源运用、备授课、组卷、班级作业、错题本、成绩分析、家长互动等。培训现场“云平台的功能强大,资源丰富。此前学校17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触摸一体机,云平台的使用将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壶天镇山坪中学管理员陈台良老师说。此次培训,让教师对“湘乡教育云”平台的应用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今后广泛应用该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红旗谱

共研、共创、共享!2018年京津冀教师研修工作研讨交流会在京举行

导语9月20日—21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研网以及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举办的2018年京津冀教师研修工作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和园景逸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新时代教师研修的新使命与实践创新”,会议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北京市通州区教师进修中心、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北省廊坊市教研中心等单位的支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100余位教研和教师培训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碰撞思想,凝聚智慧,共话新时代教师研修的新使命与实践创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中国教师研修网总裁曹士勇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中国教研网运营总监高勤丽主持。研讨会现场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随后,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今年4月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而在日前举行的2018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政策文件及总书记的讲话,都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这些新要求和新挑战,中国教研网、中国教师研修网特联合京津冀三地的教师研训部门召开本次研讨会,希望能通过研讨,共商新时代研修的使命、任务,共享新思路、新实践,推动区域教师研修工作创新发展,并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研训部门如何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贡献智慧。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采取“主题发言”、“工作坊研讨”等形式,围绕区域教师研训部门的新使命与新职能、教师研修工作的实践创新、研修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团队协作、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研修2.0等几大主题展开探讨。在9月20日上午的会议部分,首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作了主题报告。莫景祺:教研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创新莫景祺处长莫景祺处长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转型”为题作了专题报告。莫处长从教研工作面临的形势、教研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创新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三个层面展开了论述。莫处长表示,目前,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课程改革的方向目前也更加明确,即改革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改革的根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后,莫处长提出,目前全国的教研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来自课程实施的挑战,比如如何将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其次是来自教研自身的挑战,比如教研工作职能、教研管理体制、教研队伍建设、教研工作条件、教研工作转型。最后,莫处长表示要积极推进教研工作转型。他说,教研工作转型是教育部门为适应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但转型不是否定过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转型是为更好地面向未来。随后,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中国教研网执行总编朱立祥、中国教师研修网数字产品专家李朝辉老师先后进行了发言。朱立祥: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今天我们如何做培训?朱立祥老师接下来,朱立祥老师以“研修创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题作了报告。朱老师说,中国教师研修网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教师培训领域深耕十余载,已累计培训学员超过1000万人次,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2017年,培训学员132万人,执行项目600余个。为适应新时代教师培训的新要求,中国教师研修网在工作开展中,有了越来越多思考,边思考边创新,边创新边实践,并充分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和中国教研网的资源和平台,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朱老师分别从基于教师学习特点、厘清教师能力要求、创新研修项目设计、技术支持,实现精准培训、研训一体,从项目走向常态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教师研修网在新形式下推动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经验。李朝辉:基于评测的教学改进校本研修计划李朝辉老师最后,李朝辉老师对中国教师研修网研发的基于诊断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产品“三人行”进行了介绍,李老师以情景问题切入,循序渐进,声情并茂,对数字学习产品对开发背景、应用场景、发展前景等进行了阐述。该产品面向K12教育的教学环节,建立基于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知识图谱和能力框架;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数据采集及智能分析评价方法,建立精准的学生及教师个体画像;研究建立教学过程中基于场景和时空的快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个性化教与学的突破。此外,该项目日前成功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在下午的会议部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河北省石家庄市教科所副所长张惠英、北京市通州区研修中心主任、分院院长李万峰、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高勤丽先后发言,介绍各地区教师研修的实践创新,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经验。申军红:区域教师研修的转型发展与能力建设申军红副校长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申军红以“区域教师研修的转型发展与能力建设”为题,详细介绍了海淀区近几年在开展研训一体工作的成功经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北京乃至全国教师研修工作的引领者,在五大中心职能定位、研训一体融合机制、高水平教研队伍建设、研修体系转型、以项目为载体破解难题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申军红副校长把这些创新实践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与会的同行。张惠英:名师工作室运行与评估张惠英老师河北石家庄教科所副所长张惠英在随后的发言中,重点分享了打造名师工作室的经验。她结合其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河北的教育实际状况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也分享了团队的成果。李万峰:新时代研修人的责任与使命李万峰主任随后,北京市通州区研修中心主任、分院院长李万峰以“新时代研修人的责任与使命”为题作了报告。李主任从历史溯源,研修责任,使命使然;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标准;通州实践,转型升级,面向未来三个层面对通州区教师研修工作进行了阐述。高勤丽: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的规划与实施高勤丽老师在当天下午会议的最后,高勤丽老师以“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为题作了报告。她认为教师研修是一种互为资源的建构性学习,要引导教师更多地关注自身实践经验的价值,并进而激发改进自身实践的积极性与行动能力。同时,结合具体项目案例,讨论了混合式研修课程规划与实施的要素及课程内容、研修方式、教学制度、系统支持等要素的结构关系,以及如何把教师实践资源课程化,如何开展混合式研修。9月21日,研讨会继续进行。在当天会议的上午部分,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支梅、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姜志惠、河北省廊坊市教研中心主任张占国、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书记卞永海先后发言。支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路探析支梅院长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支梅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路探析”为主题进行了发言。支梅院长说,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信念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基于此,丰台分院重新梳理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路,并从建立教师的专业认同、养成教师的专业反思、形成教师的专业自觉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姜志惠:做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多面手”姜志惠校长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姜志惠在发言中介绍了该学校在推动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方面的情况,以及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在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姜校长以“孵化器”、“输血仓”、“多面手”三个关键词进行了阐述。张占国: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教研创新张占国主任河北省廊坊市教研中心主任张占国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教研创新”话题展开了论述。张主任表示廊坊地处京津腹地,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廊坊由于自身的条件有限,留不住高水平人才,这也给廊坊的教研工作带来了困难。随后,张主任就廊坊教研中心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员配备开展全面的教研工作,以及取得的一些成绩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卞永海: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师成长新路径卞永海书记在当天上午会议的最后,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书记卞永海分享了该中心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经验。卞书记表示,天津市河西区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研制了《新任职青年教师三年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在该方案实施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比如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做好新青培训工作的重要条件;适合的课程设置,是做好新青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多样的培训方式,是做好新青培训工作的重要抓手;三位一体,区本运行机制,是做好新青培训工作的关键保障。张铁道:工作坊研修的探讨张铁道院长在当天下午的会议部分,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教师教育专家张铁道和与会嘉宾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工作坊”研修。现场参会人员组成了成功经验、困难挑战、技术应用、改进措施四个讨论小组,分别就如何评价京津冀三省市教师研修实践的成功经验?有效开展教师研修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改进这些问题的可行措施有哪些?如何利用网络移动技术改进教师研修?四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其它在场人员可以通过微信群针对任何一个话题进行提问和解答。分组讨论中各小组经过思想碰撞,深度分析挖掘各个问题的内涵,并最终形成了一些共识,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就讨论成果与所有参会人员分享,张铁道院长对每个问题的成果进行了总结点评。各组代表发言通过这一灵活的交流研讨形式,将京津冀三地的教师研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困难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整合,对三地教师专业发展部门今后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借鉴。至此,为期两天的会议圆满结束,很多参会的领导专家都对本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获益良多。最后,高勤丽老师对两天的会议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京津冀三地研训部门的成功经验,探讨了研训部门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本次研讨会是京津冀教师研训部门合作发展的开端,逐步建立共研共创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并期待该研讨会将连续办下去。关于本次研讨会专家发言的详细内容,教研网微信号将会在后期整理后再进行发布,敬请关注!官网:http://www.zgjiaoyan.com

艾米丽

名师引领铸平台 合力教研开好局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习水县教育局” 又是一年花开日,人花相逢就是春。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强化思政课实践,切实提升教师育人能力,3月19日,在生机勃勃的习水县第二小学,举行了习水县小学道德与法治吴姗名师工作坊启动仪式。工作坊顾问、习水县教研室黄云飞老师,习水二小副校长李永祥、袁春燕,工作坊全体成员、学员共同参与。 活动议程 活动由工作坊学员张小敏主持,共四项议程,首先由黄云飞同志对工作坊进行授牌并宣布工作坊正式启动; 其次由工作坊主持人吴珊组织学习工作坊相关工作职责、管理制度; 第三由工作坊各成员、学员相互介绍并就自己分工、职责、结对帮扶等工作进行说明;最后开展现场示范课和专题讲座。 现场示范课中,习水二小谭苏玲老师带来《学会尊重》一课,她从生活场景出发,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在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讨主观能动性,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我”到“我们”,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 吴姗老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别具一格,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融会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点线面相交,深入浅出,如明灯一盏,引领与会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除“埋头拉车”之外,还应该仰望星空,只要我们瞄准月亮,即使迷矢,也在星河之间。 正如黄云飞老师评课时如是说,《道德与法治》课,要在思想政治课建设改革实践上下功夫,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就要以学生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一言一行之中去融合、架构、践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正是名师工作坊成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作用就是将各位老师扶上马,送一程,行走在教学路途中,相互帮助,结伴而行,充分发挥思政教师主力军作用,为助推思政课改革实践贡献力量。 来源(供稿 )| 习水县第二小学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ID:xsxe2015 【来源:习水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逆物之情

鹿邑穆店乡中心校举行校园办公管理平台教师应用培训

映象网讯(记者 申学南 实习生 袁思雨 通讯员 潘峰)为推进鹿邑县教育信息化2.0建设、“三全两高一大”建设与应用,实现全乡各中小学校“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11月13日上午,鹿邑县穆店乡中心校邀请腾讯智慧校园办公管理平台河南运营中心的时森和许光临两位老师来为全乡教师开展专题应用培训。为了开展好此次培训,穆店乡中心校高度重视,提前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组,并进行严格的考勤,纳入目标管理。培训分四场进行,做到了上课、培训两不误。课堂上,培训教师仔细的讲解,有疑问随时提问,参训教师认真听讲,师生互动答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次企业微信平台应用培训,有效推进企业微信在全乡中小学管理和教学中的高效使用,进一步提高全乡中小学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教师信息素养。(映象网鹿邑新闻热线:15638505767,传稿邮箱yxwlypd@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腊梅

教师研修|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例展示与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聚焦“大单元 大情境 大任务”,展核心素养为本的“新教学”风采!2019年5月18日,由现代课程网主办的“新教学”教师研修实践活动(第一期)在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管理部门领导、教研员、高中校长、高中教师及专家学者等共计500余人参与了此次教师研修盛宴。活动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例展示与交流”为主题,聚焦“大单元、真情境、新技术”的先进理念,充分展示了“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为特色的教学范例,标志着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学科“新教学”从以前的理论研究和实验为主的探索进入到可复制、可迁移落地实践阶段。本次活动分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物理、高中生物四个会场进行,为期一天半。活动开始,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吕俊杰校长首先发表欢迎致辞,温州市教育局王剑波副局长、温州市教育教学教研院胡玫院长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新教学”实践对落实新课标,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高中课标修订组成员李晓东老师以《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关键词解读》为题,从教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切入,层层推进地剖析,使现场听课教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增强了教师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此外,李教授藉以大量的现实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和近几年的高考真题,阐明了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学科素养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改进与课程整合策略的要素与方法,学业质量标准内涵意义应对方法,考试评价改革面对的问题,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帮助教师掌握相关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主任周文叶教授以《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与评价》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翔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缜密地分析与论证了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深刻剖析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特征,以及构成要素,分享展示了表现性评价设计的关键技能以及教-学-评一致性的要义;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策略与途径,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方法。为期一天半的活动当中,现代课程网项目组还对参与“新教学”系统实践的教师开展了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操作培训和教师研修平台使用培训,让参会老师直观感受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智能教学系统的独特魅力。学科活动,主要由一线特高级教师上学科观摩课,并进行观摩课教学设计展示和解说。观摩课让现场老师既对“新教学”实践有直观感受,教学设计解读则让现场老师对“新教学”认识上升到理论层级。最后专家从学科任务群、核心素养等教学理念出发对观摩课、说课评课进行点评、总结,为优化“新教学”的实践发展提供了一条建设性路径。这一天的学科活动完整展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也为“新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高中语文会场观摩课及说课0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林语堂<苏东坡传>通读指导》深圳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吕丽婷老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真实而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为学生今后阅读更多的书籍打下基础。授课后吕老师又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五个部分对其所授课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反思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给老师们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图为吕丽婷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分组讨论完成学习活动:在地图上标注出苏轼一生所到之处。观摩课及说课02《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教学——汉语之美:我们的语言生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备课组长庞冉老师以“图说汉字成长树”为情境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授课后庞冉老师又对自己所上的这堂课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让老师们有所借鉴有所思考。图为庞冉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在汇报活动任务“图说汉字成长树”完成情况。观摩课及说课03《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诗人的表情和唐诗的神韵》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副校长、语文学科带头人石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进而评选金句来整体把握、深入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三首诗的内容和所蕴含情感。在完成一系列富有诗意而又有趣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达成了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对诗人整体风貌、细微表情的精准把握。授课后石俊老师也对自己所上示范课作了教学设计说明。图为石俊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分组讨论学习任务:赋到沧桑句便工。观摩课及说课04《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怀人散文群文阅读》温二外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陈智峰老师将教材中的三篇经典篇章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开展怀人散文群文阅读,并布置了两个有趣的写作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金句频出,思维活跃,想象大胆,最终达成了对怀人散文及其写作规范的深入认识。授课后,陈智峰老师又对自己所上的示范课作了总结和反思,明确了设计思路,指出了课堂操作中困难的环节,让老师们有所借鉴有所思考。图为陈智峰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在阐述自己对三篇怀人散文的思考。说课05《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论述文写作理性维度的建构》温二外骨干教师、市学科骨干金铭老师从高考命题趋向、现实写作状况、教学起点、教学目标、怎样突破教学重难点、怎样进行写作实践几个方面,化抽象为具体地介绍了“论述文写作理性维度的构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来阅读文本,进而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表达和写作中来。学科专家评课、总结06《怎样进行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为例》语文学科专家徐志伟总结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徐志伟老师对所有授课进行了精要点评并做了怎样进行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设计的主旨报告。在接近两个小时的精彩分享中,徐志伟老师指出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六大变化,介绍了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和学习指南的研发过程,重点从标题、情境、任务、活动、资源、评价六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进行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使与会老师对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入而具体的认识,给参会老师以极大的指引和启发。高中数学会场观摩课及说课01《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江苏省靖江中学教师、江苏省泰州市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刘红霞老师通过购物场景、商场不同打折方案等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并能够用数学符号表达两种关系,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等式关系及等式的解法,使学生从解决等式问题中获得不等式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体会到通过类比简单问题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课后,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副校长、特高级教师朱占奎老师从授课教学目标出发,着重分析了《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的任务活动设计,让老师们看到原本很抽象的数学知识还能如此情境化地学习,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图为刘红霞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思考完成情境任务——商场打折方案问题。观摩课及说课02《概率》(用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授课)江苏省靖江中学教师、数学学科组组长钟磊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飞行棋游戏将学生带入课堂,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与讨论问题的热情。基于飞行棋游戏规则,钟老师引出“你最希望怎样飞”“怎样才算胜利”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争夺胜利过程中,实际体会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概率大小的区别。最后通过实践探究后,引导学生总结从游戏中感受到的与概率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思考各个事件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引发学生对概率后续问题的思考。课后,朱占奎老师从情境教学、线上线下交互式学习等方面对授课教学设计作了简要解读,展现了“新教学”与时俱进的突出特点。图为钟磊老师观摩课上,学生利用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中的飞行棋游戏,学习与概率有关的概念和性质。观摩课及说课03《不等式的应用单元复习》温二外教务处主任、高级教师陈华云老师首先老师通过天平的情境引出不等式的性质;然后通过学生熟悉的糖水加糖实验,抽象出糖水不等式,并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抽象的数学不等式。得出糖水不等式后,老师又对糖水不等式做了应用举例。之后通过调整天平两臂的两端长短,引入梯形中的线段等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解释几个平均值不等式链。最后让学生自主论证并应用不等式。课堂充分体现了以核心素养为本、学习为中心、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为特色的教学新模式。王万里老师说课课后,温二外骨干教师王万里老师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设计”“说板书”“说创新”“说得失”七个方面对《不等式的应用单元复习》作了教学设计解读,并结合教学案例重点阐释了情境构设如何让旧课有新意的范例,对数学教学创新教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学科专家评课、总结04《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教学》数学学科专家朱占奎总结活动最后,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副校长、特高级教师朱占奎老师首先通过一系列事例指出,当前三维目标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标准与考试脱节、学生负担重、拓展学习难以保证、关联度不够等问题,说明基于“大观念、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教学的重要意义。接着,朱老师全面阐述了高中数学六个核心素养及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表述,并以考驾照为例说明知识、技能、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关系。最后朱老师从目标与内容、情境与任务、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教学建议与资源支持、练习与测评等方面解读单元教学,完整地展示高中数学“新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落实高中数学新课标、推动数学新课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高中物理会场观摩课及说课01《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上海市奉贤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周世平老师从2017年版物理新课标要求出发,通过薯片桶、高空落蛋、乒乓球的运动、如何破案等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体悟“转化与守恒”等物理思维方法。最后从科学到人文进行适度拓展,全面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授课后,周老师从教学任务分析、总体思路、情境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解读,得到了参会老师的高度认可。图为周世平老师观摩课上,学生用TRACKER软件分析视频中落体的运动。观摩课及说课02《追寻摆在摆动时的守恒量》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一级教师许文怡老师首先通过秋千的情境,引出摆的模型,再通过展示“铅球碰鼻”实验,引出对摆的能量转化问题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研究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动能、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讨论实验误差。最后用得到的实验结论对“铅球碰鼻”的现象进行解释。课后,许老师对观摩课的教学设计,从任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设计思路和创新突破等方面进行解读,采用观察→猜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的探究中习得物理学科知识和素养。图为许文怡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进行摆的能量转化问题探究。观摩课及说课03《静电场小单元复习课》基于以往《静电场小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比较缺乏的难点,温二外骨干教师、温州市学科骨干叶益胜老师通过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相关物理概念。课堂还展示了导入情境对应的原试题,带领学生利用刚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熟练度。最后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将整个静电场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谢建寅老师说课课后,温二外骨干教师、温州市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谢建寅老师从问题设计、方法归纳、原题重现、变式练习、应用规律、作业设计、思维导图等角度深入阐释了静电场小单元复习课应有的模样,为老师们在高度抽象的物理学科知识教学中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学科专家评课、总结04《情境 任务 评价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设计》物理学科专家汤清修总结最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汤清修老师先对所有授课及说课作了点评,然后结合高中物理学科课堂实例,从规划单元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设置挑战性任务、重建单元评价等方面对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解读,完整展示了高中物理学科“新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对落实高中物理新课标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物会场观摩课及说课01《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用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授课)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青年教师朱嘉晨老师的这节课设计了3个动手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碱基配对原则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并利用线上资源包搭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学生通过数学建模1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模型所需的元件种类及数目,并设计方案;完成DNA分子模型的搭建,推理和演绎DNA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并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这节课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并充分体现了“从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为特色的教学新模式。课后,朱嘉晨老师还介绍了此节观摩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图为朱嘉晨老师观摩课上,学生利用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将搭建好的模型拍照上传。观摩课及说课02《探索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新疆兵团二中生物学科带头人李彦老师以学生闻香水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验扩散的过程,又通过高锰酸钾在水中扩散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扩散的现象。课堂以大任务的形式呈现,以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结合资料阅读,一步一步探究,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索出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课后,李老师从思想认识、教学思路、出现问题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解说,为生物老师课堂教学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范例。图为李彦老师观摩课情境引入。观摩课及说课03《遗传与人类健康》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生物教研组长、高级教师、温州市学科骨干陈盛想老师这节课创设了3个活动,课的开始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从温二外的特色美食到西红柿女孩彤彤的故事,引出了苯丙酮尿症这种遗传病,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分析遗传系谱图,探索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及防治;接着分组让学生探索不同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整理总结出遗传病的几种类型;最后让学生探索总结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课后,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陈一波老师详细介绍了《遗传与人类健康》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具体案例阐述整个单元设计的思维过程,让参会老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图为陈盛想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屏幕显示的真实学习情境。学科专家评课、总结04《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生物学科专家蒋金珍老师总结活动最后,上海进才中学副校长蒋金珍老师首先对以上观摩课及说课进行点评,并着重分析了朱嘉晨老师的观摩课,强调他从真实情境到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接着蒋校长从2017版高中新课标、单元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的短板、单元教学设计内涵、单元教学设计操作及单元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了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给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线生物教师提供了一条成长路径。独木不成林,一人不为众。现代课程网将与各位专家和老师结伴同行,共同为落实新课标、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懈努力!

黑活儿

历时四年研究,我们发现这才是教师学习最有效的方式

学习没有捷径,除非你我互为捷径。未来已来,唯变不变。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一部近代文明史,就是教育和科学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历史。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让人们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今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智能时代,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环节将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职业分工将产生重大调整。教育亦不能置身事外。5G 、人工智能、物联网、AR 、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在不久前举行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指出,智能时代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智能导学与过程化评价,促进人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将改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将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将改变治理方式,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1-教师成长的重要性科技正在为时代发展赋能,而教育则需要为科技发展助力。要想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定需要输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未来人才。2018 年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布首轮录取榜单,学校根据“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三个方面筛选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全球顶尖学府在选拔学生时,开始倾向于挑选具有特点的国际化人才,而不是成绩最拔尖的那一类。时代在变化,人才的需求随之变化。相应的,作为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教师,其角色必然要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重塑。正如著名课改专家钟启泉教授所说:“我们要求教师不停留于片段性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深入地学习现实与学术体系的原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与智慧的力量。”由知识的二传手,转变为培养质疑和创新精神的引路人,教师已然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成长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重塑自我,或者说需要经由怎样的职业发展路径,才能更加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要求?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围绕着以下 12 项核心能力:教学与课程设计、了解学习者、课堂管理、掌握学科知识、资源管理、学习成绩评估、信息技术整合、自主专业发展、包容性教育能力、多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理解教育政策和实践。每项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业界专家学者们提出过各种实现途径,总结起来,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未来的教师要首先具备一种“根素养”——学习力。-2-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教师成长来自学习力。当下,学校的学习方式在深刻变革,我们的学习样态、管理方式、知识呈现方式等都在变化,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比如,今年开学季,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就刷爆了朋友圈,当别人还在谈论、憧憬 5G 的美好未来时,这所新学校已经宣布正式迈入 5G 时代!港湾学校是一所按照“创建世界一流教育”的战略目标,重点打造的一所优质新学校,也是前海自贸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该校理念超前,作为全国首个 5G 学校,新技术来的绝不仅是网速更快,还为创新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5G 技术与学校管理、课程开发、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实现 VR 直播、5G 课堂等,实现了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学习环境,突破教育边界,真正改变了教育与学习方式。开学典礼上,借助 5G 网络结合 VR 直播技术,通过 8K 超高清视频在全球直播,在网络上许多与港湾素未谋面的人,看到了这所新生学校的创新力量。未来,像这样的学校会越来越多,科技会越来越多地为学校赋能,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然而,社会上大部分老师的学习方式却似乎还停留在十年、二十年之前,很少有老师会主动探索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何变化,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断崖——一个学习方式没有太多改变的老师,正试图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3-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困惑老师需要变革学习方式,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然而,老师的职业特点,很难保证群体性、持续性的专业学习。老师往往被困在繁琐的工作之中,如果在学习上给老师太多要求,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蒲公英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的调研,有 71% 的老师表示“授课压力大,学习精力不够”是目前学习中最大的困扰,甚至有 14% 的老师表示,职业开始出现倦怠。在回答“你希望在哪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一问题时,不少老师表示,希望学习的时间地点能够更灵活,学校能给老师更多制度层面的支持,让老师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另外,个别老师的成长很难带动群体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每个学校都有成长型和专家型的教师,这些教师是学校的明星,也会给学校增光添彩,但是当外界对学校进行评价的时候,很难以几个明星老师的素养,去评价整个学校的师资。此外,教师的学习成果如何真实地迁移到课堂上?如何降低前沿教学理念落地课堂的阻力?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如何让系统学习更高效?怎样以有限的培训经费,促成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困扰大多数校长和老师的问题。于是,不得不提到效果学习,它是指向学习者行为改变的学习。有句话说得好:一切没有反应在行为改变的学习,对于老师来讲都是无效学习。-4-指向效果的教师学习方式——用以致学的混合式学习经过多年研究,蒲公英大学总结出了一套指向效果学习的教师专业学习方式——用以致学的混合式学习。它具有四个要素: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内容;指向实践的练习;以群体推动深入思考;学习成果的输出与留存。教师混合式学习应该怎么进行?我们将从线上获取内容,利用线下场景,借助群体的力量,保证效果的输出四个方面进行解析。为什么要从线上去获取内容?第一,线上是高效率的信息传达方式,利用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很浪费时间,如果是线上的平台,可以将传达时间大大缩短。第二,线上学习可以让学校更好地去组织学习,这样就有利于学校师资力量的整体提升。第三,线上学习有利于阶段性进度的反馈和效果监督。很多学校常常组织线下的学习方式,虽然临场感很强,但是在线下学习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如果老师的学习出现问题,学校领导者很难发现并进行更改。如果用线上学习,时间会被拉长,学习可能会被稀释到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段内,那么在阶段性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用信息技术抓取老师的行为,并及时反馈和做出调整,保证成果的实施。第四,线上内容有利于反复学习。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线程的过程,它需要不停的往复、消化、不停结构化。只有反复学习,才能最大化学习效果。相同的学习内容,运用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身上效果却有很大差异。差异在哪里?多年的学校服务经验告诉我们,差异就在学校对学习的支持。聪明的学校会为线上学习,制造更好的线下场景。在学校里去做这样的学习有一个好处,就是老师学习的场景和他在教学工作的场景,是完全统一的,他的学习内容可以零时差的迁移。比如头一天参加了一个教研活动,第二天他就可以将学习的心得体会、理念等运用到他的课堂上,马上进行效果转化与验证。此外,线下的场景可以让教学活动和学校本来要做的教研活动结合,不会给老师增加太多压力。老师的工作和学习节奏、生活的节奏没有被打乱,这更有利于老师日常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不是一个单向性的事,学习的本质是对话,对话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学习也不应该是对观念的消费,而应该是对思想的创造和再创造。对于老师来说更应如此,老师不应该只是用自己的嘴去重复别人的观点,而应该有和专家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很多观点进行放大、扩展和再创造。有一句话被广为流传:一个人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却可以走得更远。社群性学习能让你找到价值观一致的同伴。学习没有捷径,除非你我互为捷径。混合学习的第四个层面是效果输出。我们在做一些短期培训的时候,没办法要求老师在短期内,马上拿出一个非常漂亮的成果。但是对于线上学习来说,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因为线上学习通常是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给老师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达到更好的效果输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输出可以做到交叉立体的成果输出,有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目标。同时,作为老师有个人的成果输出,而作为参训的学校,也将有一个大的整体输出。关于效果输出,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知识图谱。它可以用来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知识的内化,二是社群方面的学习。知识的内化无法通过线性学习完成,而是需要不断的、间隔的重复和回溯才能真正实现神经网络内化。社群方面的学习是为了改变成长型的老师走在前面,其他老师跟不上的情况,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学习,成长型教师可以带动普通教师。知识图谱可以是群体化的知识网络,每一个网络的节点都可以由老师们共同建构,最终会形成学校校本化的知识结构。它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帮助学习者以结果为导向: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知道构建知识图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他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注意,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学校教研成果的留存与显化,构建学校知识库:帮助学习从零开始去构建知识库,把学校多年的校本化的东西留存下来。学习型教师团队的生成:在构建图谱的过程中,教师是很有成就感的,有助于帮助老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5-混合式学习在一所小学这样落地混合式学习,将让教师的成长真实发生。然后,知易行难,对于很多学校来说,混合式学习如何操作依然会有困惑,比如:学习的节奏应该如何把握?课程搭配怎样才算合理?教师监督如何进行?我们以华福小学为例,作一个解析。华福小学地处重庆市九龙坡区,是一所于 2013 年 8 月开始独立办学的以“幸福”为办学主题的学校。校长及教师曾多次参加过蒲公英教育智库举办的创新年会及主题峰会,十分认同和信任蒲公英的价值筛选标准。蒲公英大学的课程设计师与牟校长沟通之后,结合学校需求及多年沉淀下来的教师培训经验,为华福小学定制了一套完整的教师能力提升解决方案:>>线上内容的深度定制华福小学希望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核心素养,同时加强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程设计能力。班主任方面的学习需求由已经完全打磨完备的班主任线上研修营来满足。而其他学科方面的需求,由课程设计师及学校老师共同定制设计——课程设计师从蒲公英 1000 多节的课程库中,依据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教师核心诉求推荐课程表单,然后由学校相关科目的教师来讨论、选择和组合课程包,最后经过课程设计师的建议进行调整、最终定稿。这样形成的定制课程内容,既符合学校发展需求,也适应教师个人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暗合学校的办校理念及价值观,真正做到让最优质的专家资源为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服务。>>社群学习的深入开展学习如果仅限于“看视频”,标准也仅仅是“看完就完成任务”的话,学习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证。结合华福小学的具体需求及开课时间(课程时间正好横跨暑假及学期初),课程设计师设计了一套社群学习方案:参训学员以 5~10 人为一组,除了日常反思作业外,还需要以小组方式进行合作主题探究及头脑风暴,暑假期间以线上研讨为主,开学后改为线下研讨,并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华福老师们组织的线下研讨会所有研讨均需指定小组成员进行记录,并形成研讨报告。>>课程效果的及时跟踪除了交付课程内容,蒲公英大学也向华福小学交付了学习解决方案、学员学习手册、组织者执行手册、研讨指导手册等资料,帮助学校更好的配合执行。同时,督学团队每周向校长反馈一次学习情况,并将日常反馈发送至校方培训统筹人员及各学习小组组长,帮助管理团队更好的掌握教师的学习情况。在研训结束后,蒲公英大学将向华福小学交付学情报告,包括各位参训教师的学习及作业情况、优秀作业选录、个小组优秀研讨报告选录等,方便学校对此次培训进行总结和复盘。>>特色活动:共创知识图谱在蒲公英班主任及助教的 指导下,华福小学的学员将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完成一项重要的结业任务:绘制知识图谱。华福参训老师共同绘制的知识图谱从小组到学校、从主题到学科,从核心知识点到课程内在逻辑,参训学员需要把所学知识掰开、揉碎、重组、内化……这样的知识图谱也将为学校的日常教研活动提供帮助。蒲公英大学自 2015 年成立至今,一直以重构教师学习为目标,先后服务 1000 多所 K12 学校。我们希望与全国各地的学校组成“教师成长效果学习联盟”。蒲公英大学提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校提供学习场景,其他和我们拥有同样价值观的联盟校将和我们一起,用设计改变学习效果,共同构建教师效果学习的知识图谱。未来的教育将进入一个“能者为师”的时代,未来的教师一定是更加多元化的。只有多元化地终身学习,才能成就教师专业成长;只有每一个学习体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共同走向一个非凡的时代。作者 | 蒲公英大学责编 |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