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促进相互交流与展示分享,柴棚中学第三期小课题研究专题交流研讨活动已进行近一个月时间了。活动聚焦“小课题研究”,梳理教师应成为怎样的“研究者”,为什么“研究型”教师可以从小课题研究做起,怎么做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老师们切实有效地投身到小课题研究之中去,共同从研讨中找寻小课题研究的先进理念,反思自己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实现专业成长的经历,感受到了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的成长与快乐,从而对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能力。相信活动会不断激励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借研究助推教学,在教学中催生研究,同时在交流中分享智慧,增长见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冯爱珍)【来源:莱州市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教育科研是指从教育基础理论出发,针对教育的具体问题或事件,展开研究探索进行规律总结。大到创建新的理论或方法,小到解决一类问题。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就是蔡林森校长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创建的课堂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并被实践所证明,被学校广泛採用,为中差生的转化为优生更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师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亲历教学实践,最有资格有条件进行教育科研。如何搞教育科研呢?第一步先选课题。根据教学中的问题或学校教研室的要求进行选题。如: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如何讲练结何优化课堂?如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等。第二步写开题报告,即实施方案。包括研究组成人员及分工,研究时长,研究步骤及形式,期望达到的结果等。第三步具体实施研究,做好素材积累与记录。第四步写结题报告,即做总结。结题总结的依据是研究实践,必须实事求是,避免弄虚作假,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第五步评议鉴定,即通过有关教研部门和教研组教师进行评议认定或发行推广。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实践出真知,广大老师立足课堂,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研究探索锲而不辍,就一定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从而为教育做出卓越贡献。
课题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没有实施此课题的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有教师说:现在小学教师评职称,特别是评高级职称要求教师必须有课题研究结题证书,很多优秀的教师因此而拒之门外,遗憾终身!我认为,其实不然,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会不进行课题研究,也自然不会有这方面的遗憾。连课题研究都不做的教师,算不上优秀教师。 教师搞课题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教师不禁要问:课堂研究有什么用,对于一位教师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带着偏见和功利性去看课题研究,那它只不过是为了晋级的一纸证书而已。 如果是为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途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教育教学当成事业,而不是职业或者谋生的工具,那么进行课题研究,就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首先,通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性活动,可以促使教师研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业书籍,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从而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之后,教师会结合实际钻研教材教法,对照理论,思考、讨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该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每一位教师们愿望,而做课题研究正好是教师实现愿望的一个途径。课题研究实际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把新的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去,再不断地总结、反思——效果如何,还有什么不足、不好之处。然后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提升。从而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使教师在反复的研究、应用中不断成长。第二,课题研究,可以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也只有应用,才会使研究有意义和价值。它会改变教师的学生观,让教师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对教师的认同感,都会有积极的作用。第三,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学生的反馈结果,会让教师新的思路,探寻更多的方法,使老师对旧的问题产生新的看法、思考新的解决办法。每一个新的东西,都应该是有价值的。对于研究的过程,特别是这中间出现的错误的、正确的东西,要进行描述、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在不断书写中,就形成教师自己的研究理论,这都是教师的第一手资料,有着独特的价值。当教师把自己的经验之谈投到报刊、杂志,如果被采用了,它所产生的价值就更多了。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对于实际工作很有意义,但是进行课题研究,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精力,还需要领导给予物质和精神的支持,没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会停留在形式上,很难有实际效果的。
近来,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职称评审,各项荣誉考核评价的标准。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少老师表示在正常教学工作之外开展课题就实在是太难了!有心想申报课题研究,但是,第一步就不知道怎么选题。青隅老师曾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下面,将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分享2个中学老师做课题的选题案例,介绍2种选题的角度,供大家参考。从教学成就出发,寻找生长点每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高光时刻,那时你会为自己是一个老师感到特别自豪!记住这样的高光时刻,多思考,很可能会成为你的选题。第1个案例,说说我自己。记得我刚工作时,有一次给学生讲郑和下西洋。我用昆明市晋宁县郑和公园的一张照片导入课堂,“郑和下西洋,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但是,你们知道郑和是哪里人?”同学们一脸迷茫,我说:“郑和是昆明人。”刚说完,我看见无数同学脸上出现既然惊讶,又得意的深情。“哇!真的吗?”这么牛的历史人物竟然和我一样是昆明人,同学们眼里的自豪感藏都藏不住。那节课,学生专注度很高,教学轻松又愉快。此后,我便开始留心乡土史教学。我的学生们多数自小在昆明长大,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历史虽然了解并不多,但充满了兴趣。每当讲到昆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时,学生们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我非常感动。我心想既然学生们对家乡历史这么感兴趣,又没有条件单独开设一门课程,何不把乡土史渗透到统编教材的讲述中呢?那么,怎么收集整理乡土史料?如何把乡土史和统编教材有机结合?有哪些好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一思考,感觉可以写成一系列的论文,那就做个课题吧!我的第一个课题研究,就是从我非常有成就感的那节课开始的。老师们可以留意日常教学中特别得意的案例:或许是某个方法,或许是某种技巧,或许是某个教育学生的瞬间…………你会很真诚地在内心赞叹一句:“我这个老师可真厉害!”抓住这些日常教学中的闪光点,这就是你的优势,你独特、擅长的东西。好好审视这些闪光时刻,查阅资料,仔细考量,深入挖掘,确定有研究意义和价值后就把它做成课题研究。从教育难题出发,寻找解决办法课题研究本质上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从难以解决的问题入手,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题角度。第2个案例,说说我的同事。他几乎年年都奋战在初三。昆明市中考,历史学科所占分值折算为10分,比重不大。学生为了应对中考,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其他学科而非历史。老师也想用较少的时间提高学生成绩,但是,中考历史考点繁多。怎样才能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掌握考点和重点呢?这就是他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最终,这位同事找到了思维导图。于是,他开始在复习备考中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专题,建构知识体系。实践下来,学生复习效果不错,他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就申报了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这种选题角度,从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出发,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课题研究的底层逻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青隅老师通过两个案例,给大家分享了的中学老师做课题研究2个选题角度:一是,从有成就感的教学案例出发;二是,从解决遇到的教学难题出发。中学教学生活丰富多彩,选题的角度也多种多样。老师们还有什么好的选题角度和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每年的开学初,每位教师都会被动员参加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一般需要3至5年,然而在教师中应者寥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 参与者功利性太明显课题研究劳神费力,过程漫长,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完成许多细小的研究工作,最后要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文字报告或者研究成果。大部分老师认为这个任务相当吃力,简直无从下手,所以不愿意参加。哪些人愿意参加呢?就是需要晋级的人。他们为了晋上高级职称,有课题研究成果是一项必备的条件。比如河南省教育厅就规定晋级高级教师职称必备以下条件:或者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辖市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这些教师,为了将来的晋级打算,只得硬着头皮报了名,他们未免有些急功近利。极个别老师可能就是为了得一张能够晋级的证书,才参加这项高深的活动,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真实的教学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多了一些功利性,少了些研究的气氛,研究结果一般质量不高。二. 得不到专家的指导课题研究从课题计划的制订,到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研究,最后在理论的论证支持下得出结果。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程序,这些都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才能完成,没有专家的指导,教师们属于在摸着石头过河。他们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题的困惑在课题研究选题的时候,老师们往往会无所适从,不知道选哪项内容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题材范围选的大了,觉得超出了自己的把控范围。选一个小课题,又觉得无话可说,没什么可研究的,事实就在那摆着呢,还研究个什么。2. 开题的困惑题材选好后,需要制订研究计划,研究的目标,要达到什么效果,得出什么结论等,都要事先有个规划。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呈报给上级单位,上级单位派专家研究论证后,再反馈回来,并给出专家的意见——是否通过开题的研究。也就是看你的计划是否可行,可行了,批准你进行研究,不行的,就是开题不成功。笔者有一年主持一个课题研究,在各种计划都准备完善之后,呈递上去要求申请开题。在计划里,明确有一项提出,是否请专家做过指导。说实话,专家咱可没认识几个,凡是我认识的,人家也不认识我呀,不可能跑来为我指导。最后实在没办法,我认为,我们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就把这两个人填写进去,结果涉险过关,被上级批准,可以研究。3. 研究方法的困惑啥是研究方法,有些老师一脸茫然。得不到专家的指导,他们只得自行摸索,或者从网上自学。自学时,对有些内容一知半解,以至于研究进程缓慢。甚至在研究过程中也不知道剔除干扰因素。就这样,边摸索,边研究,边整理材料,走了不少弯路,研究结果很不理想。4. 理论上的困惑教师们经过数十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些老教师在一辈子的教育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是要想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却很困难。因为他们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的少,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这需要专家对他们进行启发指导,引导他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完整的把自己的做法表述出来。可是这样的机会不多。三. 研究成果没有多大推广价值由于受以上诸多条件的限制,经过了3到5年漫长的过程,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参与研究的教师战战兢兢把自己辛苦得来的研究成果,呈报上去,接受专家的检验。运气好的,通过验收,辛苦没有白费,好歹有了回报。没有通过验收的教师,垂头丧气,只好在迷茫中等待下一次机会。可是通过的课题研究又有多少推广价值呢?他们大略也心中有数。因此想改变目前的尴尬境地,必须花大力气,对教师的研究作出具体的指导。要想方设法提高老师课题研究的兴趣。通过培训提高老师的研究水平,请教育专家多做指导,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突破困境。
2020年9月21日下午,南湖小学2020-2021学年第一次教师小课题研究工作推进会在会议室召开。会议由课程中心主任李梅主持,学校科研专家顾问李银川老师、各在研课题组教师全程参与。会上,李主任再次强调了科研对于基础教育教学发展及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并对前期各课题组的科研热情和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鼓励老师们互相勉励,共同积极参与到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中来。随后,李银川老师从问卷编制、调查分析、教学案例、成果转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并针对各在研课题的特殊性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此次课题推进会使教师们明确课题研究的具体落实方向与措施,深刻认识到扎实做好课题研究进程中的各项环节是实现课题顺利结题的关键。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提升了各课题组的研究水平,促进了学校科研质量的提高。编辑:小伴责编:付艺薇来源:成都天府新区南湖小学订阅号(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主题:莫要把小课题研究又给搞大了小课题研究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小课题之所以被称为小课题它就应该区别于我们的一般的课题研究。它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点。短"短"是指小课题研究的周期要短。作为课题研究动辄是要用年作为单位来衡量的。那么小课题研究之所以称之为小课题就是因为它研究周期要短,它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几天、几周就能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笔者认为就是长时间也不宜超过一个月。小"小"是指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甚至只是某个细节。小课题研究切口要小,它可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个专题、一种现象;小课题研究团队要小,一般为一个人或教研组内部几个人,便于沟通协调。如果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则不利于短期内研究完整和透彻,研究团队过于庞大则要么怠工要么在团队协调上耗费过多的精力。精"精"是指小课题虽然切口小、周期短,但是不意味着效果上要打折扣。小课题研究虽然在广度上要求要小,那我们可以在深度上下功夫。做完以后要让自己体会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比如钱扬义教师就曾做过一个关于"到底是不是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的一个小课题研究,并由此还发表多篇论文,就属于这方便的一个典型代表。悍"悍"是指小课题虽"小",但其价值并不小。小课题天生就具备"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本身就是伴随着问题而诞生的,其必然是要为解决的急需解决个人问题而服务的。最初的小课题研究更多的是老师们自发的行为,现在很多学校和教研室在指导老师们在做这个工作,最近出现了一下与小课题研究初衷相悖的情况,比如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大、研究团队人员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长、研究报告越来越难写等。小课题研究,常常有专家学者说:"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小课题的最大特点就"小",小才灵活、才容易出成果,实用性才强。小课题研究虽然"小",但是不简单,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可以用一系列的小课题来去完成一个大课题研究。不要过多的拘泥与形式,切不要把一个"小"课题又给搞"大"了!笔者个人见解,欢迎同仁交流,留言区见!本文是笔者逐字码出,欢迎关注、转发,原创不易,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通讯员 郭延政日前,百花小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入专家团队和优质社会资源,优化学校课程建设。为让学生了解深圳历史,增强城市归属感,百花小学成立了《小学教育与博物馆资源相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借助深圳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开展学校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博物馆课程中了解本土历史,增强文化体验,拓宽知识视野。为此,课题组还聘请深圳博物馆的老师利用网络直播在博物馆现场给在校学生上课,并联系家中的老物件讲解深圳的发展故事,学生便因此可以在远程参观博物馆。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满足特殊教育的需求,实现教育公平,学校积极探索融合教育,成立融合教育课题组。学校携手深圳市儿童医院“三名工程”项目王玉凤教授团队,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校宣讲特殊学生的识别、管理技巧,并与家长面对面现场答疑。在课题的引领下,课题组老师以科研促教学,进一步探讨如何灵活开设适合特殊学生的校本课程,以及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在一次音乐观摩课后,一位家长在感谢信中由衷感慨:“正如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世界上的孩子也千差万别,这些‘特殊’孩子更渴望,也更感恩于老师们一丝一毫的关注和帮助。”不久前的区级课题结题会上,市区评审专家对百花小学四个区级课题结题汇报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百花小学以教育教学问题为导向,以教科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全面落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充分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赋能学校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在科研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发展。课题负责人钟雄表示,将认真梳理和总结课题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吸纳评审专家意见,为下一步学校课题研究铺垫基础和指明研究方向。审读:孙世健
来源:中国教育报原标题:教研创新铺就教师自主成长之路 殷凤叶近年来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学在校本教研机制上求变创新,努力创设多维校本教研空间,实施“教、学、研”互动,多方面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保持反思常态化,教师才能突破自身成长的藩篱。为此我们给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帮助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设立不同的专业成长目标,并通过促进部分教师的个体成长推动教师群体的成长。学校在设计各种研修活动时,特别注重促进教师的反思。在创设宽松的研讨氛围的同时,注重个人反思与集体交流相结合。在梳理和分析教师反思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学校研训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依托江源区开展的名师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讲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策略,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座谈,启发教师思考教育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对教师撰写的优秀反思文章进行推荐与分享;邀请专家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请专家具体指导相关教师修改自己所写的反思文章;学校成立“教师成长工作室”,鼓励教师写教研札记,引导教师养成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多次组织专题讨论,有效增进了“百家争鸣”的研讨氛围,使教师在反思与研讨过程中获得自信与快乐。将素养导向作为学科培训切入点我们将素养导向作为学科培训切入点,通过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培育站、“青蓝工程”、小组教研等多种教研共同体的组建,长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训活动。在以往“小学生自主合作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基础上,学校依次进行了三种体验式培训:生态课堂小组建设培训、生态课堂导学案编写培训、生态课堂实施培训。这些培训促使教师深入领会高效生态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抓住关键方法,让课程拓展常态化。教师从每个年级学生的关键能力、评价要点等方面入手,摸清底子,了解学情,学会追踪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初步学会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在组织和指导小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在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时,学校注重扩大覆盖面,通过与专家结对、建立专题项目与课题群落等形式,以团队群带的方式带领新入职教师与年轻教师,引导他们养成探究教育与教学问题的习惯,为其教育生涯打好基础。“卷入式”教研着重探讨教学实际问题我校语数教研组尝试以“卷入式”教研形式,以课堂研究为阵地,引导相关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卷入。相关教研组通过“同课异构”(一节课多人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设计)、“阶梯式上课”(每次研讨改进后再请另一位教师上相同的课)等方法,力争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反思重构—接力授课—总结提升”的流程设计,把重心落在聚焦学生学习的课堂观察上,让授课教师将教学设计融入“学生课堂学习历程观察表”,并提供给观课教师,观课教师在课堂上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及该生所在小组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学习全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得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历程,关注学习个体的困惑与生长点,以学生“怎样学”不断反思自己应该“怎样教”。在不同的案例对比中,教师将“学”与“研”融为一体,同时增加了教育敏感与教学经验。我校还通过年级组、学科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引导教师聚焦教学关键事件及问题,以策略为平台、评价为杠杆开展专题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施干预—改进信息—总结反思—调整方案”的过程,确保教师的研究专题始终以问题为本。学校还通过编写学科拓展手册、学科质量手册、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设计等方式,增进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这种基于问题的专题研究,既帮助教师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水平,同时还加强了同事间的协作,使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缩短了他们从传统的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的路程。沙龙研讨碰撞出思想火花沙龙研讨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力争直面课堂教学问题。课改沙龙活动曾经围绕“如何进行课堂改革、怎样体现课程的有效性以及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和设想”等较为宏观的问题进行探讨。相关教师分享自己的课改收获和经验,畅谈自己课改探索过程中的感想,并交流了各自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了解决一些教师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教学瓶颈问题,每次研讨会根据教师成长的需要,设立一些更有针对性也较为微观的研讨主题。如在小学科开展“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专题研讨;针对青年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够的问题,开展“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专题研讨;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开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专题研讨等。在沙龙研讨中各学科教师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现实学情与教学状况,研制出适合本班级的课改方案。他们在交流碰撞中获得的教学感悟与思想火花,都成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作者单位系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学)[责任编辑:朱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