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两大装配式钢结构重磅政策落地,将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发展驶入快车道。1)7月24日住建部等七部门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新建公建原则上采用钢结构;2)7月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大力推广钢结构公建,积极稳妥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推广重点为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等公建、三馆/交通枢纽等大跨度建筑;鼓励工程总承包模式;3)7月连续两大重磅政策落地意义重大,一明确包括公建采用钢结构,二提出住宅跟农房要稳妥推进钢结构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发展驶入快车道。 我们测算钢结构建筑市场规模约3万亿/年,目前钢结构渗透率仅7.4%有超5倍提升空间。1)我们在2月18日70页深度《技术优化助钢结构渗透率4倍提升,商业模式升级催翻倍行情》测算钢结构建筑市场规模约3万亿元/年,轻钢(厂房/仓储/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约6120亿元,空间钢(三馆一中心/交通枢纽等)约6970亿元,重钢(商业建筑/医院/学校等)约1.05万亿元,钢结构住宅约5000亿元;我们测算装配式钢结构市场规模未来3年CAGR约25-35%;2)国内钢结构渗透率仅7.4%远低海外发达国家30-50%的水平;住宅钢结构领域渗透率不足5%远低海外发达国家25-45%的水平;政策推动+需求爆发,钢结构渗透率有超5倍提升空间。鸿路钢构制造端低成本竞争优势是共识,产能扩张/利用率提升是催化。1)通过扁平化管理+规模化采购及生产+强大技术实力+选址形成低成本竞争优势,2019年钢结构产能240余万吨(+50%)、未来产能将扩至400万吨以上居同业第一,考虑新建产能爬坡+产能利用率提升,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增强;2)技术实力超群,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工期要求紧的订单竞争优势及议价能力更强;3)与重庆签订《三期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将建西南总部基地;4)披露中报业绩快报,H1净利增速11.5%,Q1/Q2单季增速-39/44%;H1新签约76.3亿元(+9.6%),Q2约49亿元(+40.1%);钢结构EPC总包一体化竞争优势尚未被充分认知,中报起将进入持续业绩论证阶段。1)EPC总包订单数量级跳升,是分包订单规模的5倍左右;龙头EPC总包收入占比10%以内、未来将50%以上、收入弹性巨大;2)利润率(乙方变甲方/设计施工一体化/规模效应)和周转率(装配式施工周期省50%)两个层面驱动ROE提升;3)直面业主结算+业主实力强+项目优质回款好将改善现金流;4)装配式钢结构是建筑最佳赛道,钢结构EPC中报将最好,EPC总包龙头的一体化竞争优势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5)推荐鸿路钢构/东南网架/杭萧钢构等,精工钢构参考4月6日深度报告;受益恒通科技(背靠中国中铁发展将提速)。风险提示:总包/装配式推进不及预期、传统建造方式的桎梏等(文章来源:国泰君安)
中商情报网讯: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建筑业企业[1]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生产规模快速增长,承接工作量稳步提高,行业实力明显提升,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迈上了二十万亿元大关。一、建筑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建筑业总产值等主要指标创历史新高2018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5817亿元,达到历史最大规模,比2013年增长40.8%,年均增长7.1%;签订合同额487844亿元,创历史新高,比2013年增长68.6%,年均增长11.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中西部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东部地区增长平稳分区域看,2018年东部地区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6755亿元,比2013年增长35.9%,年均增长6.3%;中部地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875亿元,增长70.3%,年均增长11.2%;西部地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308亿元,增长63.4%,年均增长10.3%;东北地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878亿元,下降48.3%,年均下降12.4%。从比重看,2018年,东部地区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为51.7%,比2013年下降1.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24.3%,提高4.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20.9%,提高2.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占比3.0%,下降5.3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房屋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土木工程建筑业快速增长分行业看,2018年,房屋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1117亿元,比2013年增长37.3%,年均增长6.6%;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234亿元,增长55.4%,年均增长9.2%;建筑安装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729亿元,增长28.5%,年均增长5.1%;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737亿元,增长28.5%,年均增长5.1%。从比重看,2018年,房屋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占比为62.5%,比2013年下降1.6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业占比27.6%,提高2.6个百分点;建筑安装业占比5.2%,下降0.5个百分点;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比4.8%,下降0.5个百分点。四、各种类型建筑业企业协调发展,私营企业生产增速最快2018年,国有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91亿元,比2013年下降54.0%,年均下降14.4%,占全部产值比重1.9%,下降4.0个百分点;集体建筑业企业完成3320亿元,比2013年下降19.9%,年均下降4.4%,占比1.5%,下降1.1个百分点;有限责任公司建筑业企业完成120150亿元,比2013年增长44.9%,年均增长7.7%,占比53.2%,提高1.5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业企业完成16442亿元,比2013年增长19.0%,年均增长3.5%,占比7.3%,下降1.3个百分点;私营建筑业企业完成79810亿元,比2013年增长65.9%,年均增长10.7%,占比35.3%,提高5.3个百分点。五、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对行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以来,建筑业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建设能力,总承包企业越来越多,对建筑行业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8年末,总承包建筑业企业达64673家,比2013年增长40.1%,年均增速7.0%,总承包建筑业企业数量占全国建筑业企业比重67.0%,提高8.5个百分点;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1871家,比2013年下降2.7%,年均下降0.5%,占全国建筑业企业比重33.0%,下降8.5个百分点。从生产看,2018年末,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4911亿元,比2013年增长42.7%,年均增长7.4%,占全国建筑业企业比重90.7%,提高1.2个百分点;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905亿元,比2013年增长24.6%,年均增长4.5%,占全国建筑业企业比重9.3%,下降1.2个百分点。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近期,中国建筑业协会官网做了一份《2020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数据报告,根据报告的各项数据来看,我国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涨跌互现”。重点摘要如下:1.2020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0840.12亿元,同比下降0.76%;其中有19个地区建筑业总产值较2019年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12个地区出现负增长。西藏50.41%,新疆24.54%增长排前两位;湖北-21.40%、浙江接近-10%分列倒数一、二。注:建筑业企业是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2.江苏建筑业总产值继续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2.33%,数值达12428.68亿元,继续领跑全国各地区建筑业。浙江、广东、四川、湖北、山东、福建、北京、河南、湖南共9个地区,总产值均超过4000亿元。3.新签合同额超过10000亿元共12个地区,分别是:浙江、北京、湖北、上海、四川、山东、福建、湖南、河南、陕西、安徽和重庆,其中广东、江苏两省分别以36537.64亿元和36388.94亿元排前两位;西藏、内蒙古、山西、贵州、上海和河南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较快,增幅均超过了15%。而云南和湖南的新签合同额出现负增长,均超过了5%。4.各地区跨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为34913.30亿元,江苏和北京分别以5454.29亿元和4025.82亿排名前两位;而浙江、湖北、福建、上海、广东、湖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天津和江西等12地区,跨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5.2020 年上半年, 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 232019 元/人,比上年同期增长 4.78%。截至 2020年6月底, 建筑业从业人数 4120.90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88.93 万人,下降 4.38%;建筑业企业单位数10271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9979个, 增长10.7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664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2个,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6.47%。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超过百万的地区共13个,分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东、河南、山东、湖南、湖北、重庆、安徽、江西、陕西。江苏、浙江分别达到624.51万人和470.42万人,排从业人数前两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共有24个地区的从业人数减少,浙江减少79.98万人,为全国减少最多的省份。有7个地区的从业人数增加,其中四川增加22.23万人为最多,增幅为9.08%。2020年上半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有28个地区保持增长,3个地区有所降低。北京、湖北和上海分别以357198元/人、331313元/人和327184元/人,排序前三位。6.大型企业对行业的发展贡献非常明显:特、一级资质建企的建筑业总产值、新签合同额、房建施工面积增速均大于全国建筑业企业增速。报告原文如下:说明:1 各项统计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 建筑业特、一级资质企业是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具有特级和一级资质等级的城乡各种经济类型的建筑业企业。数据来源:1 国家统计局. 2020年二季度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2 国家统计局. 2020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3.1%3 国家统计局. 国家数据4 商务部. 2020年1-6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简明统计5 商务部. 2020年1-6月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6 商务部. 2020年1-6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简明统计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1-6月建筑业企业特、一级企业快速调查统计快报
前言“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旨在对2019年建筑业发展重点进行回顾,对2020年及未来一定时期内建筑业发展趋势作出研判。主要内容包括建筑业发展现状、建筑业细分市场分析(含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务环保、房屋建筑)、代表性企业发展动态、建筑业发展宏观形势展望四个部分。主要内容节选如下:2019年建筑业发展回顾一 、行业总体表现1.发展规模增速连续下滑。2019年,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不容乐观。前三季度建筑业实现新签合同额18.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38%,不及2018年三季度(7.46%)。按历史均值估算,2019年有望实现建筑业新签合同额28.8万亿元,同比增长5.4%,较2018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见图1。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走低。前三季度完成建筑业产值16.2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7%,不及2018年三季度(9.38%)。按历史均值估算,预计2019年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24.7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1%,较2018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9.3%,不及2018年三季度(11.2%)。按历史均值估算,预计2019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0%,较2018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见图2。2.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7大建筑央企年度新签合同额占建筑业全部新签合同额的比例可以看出,7大建筑央企市场份额自2014年后持续提升,至2019年三季度达到31.44%,一定程度上表明建筑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建筑央企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马太效应愈加明显。见图3。3.PPP延续高质量发展。从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入库情况看,2019年1-11月,管理库净入库项目745个,投资额1.1万亿元。净增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不足2018年同期的50%,但落地率和开工率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11月,管理库项目落地率为66.1%,较2018年底提升11.9个百分点;开工率达58.2%,较2018年底提升10.5个百分点。2019年下半年以来,PPP项目退库情况较上半年有明显减轻趋势。前述情况表明,PPP项目质量不断提升。见图4、图5。4.对外承包工程市场缓慢复苏。2019年1-1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2085.2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349.7亿美元,分别为2018年全年的86.2%、79.8%。对外承包工程市场下半年缓慢复苏,截至11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提升至12.5%;营业额同比增速自5月起持续走低,截至11月增速为-2.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表现良好,2019年前11个月累计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达41.2%,占对外承包工程比重高达61.2%,占比持续上升。见图6。二、细分市场表现1.铁路建设投资保持稳定。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计划投资8000亿元,实际完成8029亿元,与2018年投资完成额(8028亿元)持平,完成计划投资额的100.36%,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表现平稳。根据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8000亿元。见图7。2.公路建设投资小幅回弹。2019年我国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小幅增长,增速相较上年略有回升。2019年前11个月,我国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242.14亿元,同比增长1.89%,已实现从2018年低点触底回升,但增幅不及2012、2013年度。从月度数据来看,2019年同比增速从6月份开始转好并保持稳定,但环比增速与2018年同期相比持续上下波动,2019年我国公路建设累计投资大概率回暖,但增长幅度有限。见图8。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稳步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新增城轨运营里程达1100公里以上,实现大幅增长,共涉及36个城市,前一轮城轨建设高峰期的成果逐步显现。全年新开工建设的线路里程超过1100公里,同比大增110%以上,总投资规模达到7600亿元以上,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在经历包头地铁事件后,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在城轨规划建设审批方面,2019年国家发改委仅批复了5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分别是武汉市四期规划、郑州市三期规划、西安市三期规划、成都市四期规划、北京市二期规划调整,批复建设总长度约885公里,总投资约6268亿元,表明政府有关部门在城轨规划审批方面继续保持审慎态度。4.水务环保建设高速发展。2019年,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背景下,水务环保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11月份,生态环保与环境治理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达36.3%,高于同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32.3个百分点;水的生产和供给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达18.2%,高于同期基础设施投资14.2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显示,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万亿元。见图9。5.房屋建筑市场趋于稳定。2019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在波动中保持增长态势。房建施工面积的稳定与房地产市场的韧劲足有很大关系,前三季度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10%。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得力于因城施策的进一步深化,各地政府坚持实施定向微调、保障合理住房需求,行业运行制度更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2019年前三个季度,房屋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增速为-7.5%,已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增长。其中,地产类新开工面积增速为8.6%,表明除地产以外的其他房建新开工情况堪忧(如公共场馆、工业厂房建筑等)。从地产类土地购置面积来看,2019年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为负,后续可能影响到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的增长。见图10。三、代表性企业表现1.经营业绩增速回升。2019年前三季度,七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增速较上年明显提升,增速多在两位数以上,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4.38%)、总产值增速(6.7%)。由此可见,建筑央企的市场拓展能力和逆周期调节能力较强,建筑央企订单加速增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见图11。2.净利润增长与费用管控效果显著。2019年前三季度,七大建筑央企中,中国建筑净利润为440.54亿元,投资净收益最高为32.39亿元,均远高于其他企业;中国中铁的净利润增速高达26.7%,远高于其他企业;除中国能建(5.5%)、中国交建(6.4%)、中国中冶(9.2%)以外,其他建筑央企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0%。对比2017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发现,各大建筑央企的毛利率变动方向不一致,净利率变动不明显。近三年来,除中国建筑和中国能建外,其他建筑央企的三大费用率明显降低,其中中国交建降幅达3.38个百分点。见图12。3.央企收现比明显改善。从收现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来看,近三年来,除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能建外,其他建筑央企收现比明显改善。从现金流来看,工程施工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为前三季度现金净支出,第四季度现金净回流。近三年,各大建筑央企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普遍为负值,其中,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电建2019年的现金净流量负值进一步扩大。见图13。4.压降“两金”效果逐渐显现。建筑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央企积极压降“两金”,效果初步显现。2017年以来,各大建筑央企“两金”周转率结束下降趋势,从2018年开始提升。从“两金”规模来看,除中国电建外,其他建筑央企“两金”总额都有所降低;从相对值来看,除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两金”周转率变动不明显外,其他建筑央企“两金”周转率都有明显提升,其中中国交建提升幅度最大。见图14。5.战略活动日益频繁。2019年建筑央企及其子公司、代表性地方国企及优秀民企战略活动日益频繁。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装配式建筑、投资运营、房建、水务环保等领域,如中建一局和中建科技投资建设全产业链服务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中建四局成立首个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心,中国铁建成立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明确将超高层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作为两个重要提升方向。二是持续加大国内区域经营力度,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隧道股份、上海建工等企业纷纷瞄准粤港澳、长三角等热点区域。三是海外市场成各大建企布局重点,如中国铁建成立了国际投资公司,并于2019年在阿联酋先后成立了5家分公司;中交二航局设立了东南亚、中东、南美、东非、南亚、东欧六个区域中心,并全部投入运营;中国建筑先后成立土耳其有限公司、格鲁吉亚分公司,进军西亚市场。四是国企并购重组步伐加快,如中建六局并购天津振津工程集团70%股权,拓展水利水电业务;中国交建所属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收购北京碧水源科技公司10.18%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中国中铁收购山西建投集团51%股份;中铁四局全资收购安徽宏源水利水电建设公司。五是数字化、智慧化成为转型升级引擎,众多建筑企业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如中国交建、北京建工、隧道股份等。六是持续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如中交三航局、中建四局开展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建一局发布《基本管理大纲》,中建五局发布工程总承包管理“651”行动纲要等。七是大力加强企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建八局、中交三航局、中建四局、中铁建工、中铁上海局、中交二航局、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相继成立了设计、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展技术与管理研究。2020年建筑业发展展望一、宏观经济形势展望1.宏观经济仍存下行压力。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风险升温,二季度以来经济明显放缓,年内GDP呈现“高开低走”态势。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年、十八大确定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收官验证年,虽然经济仍将面临不少困难,但预计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将会持续加大,综合经济各项指标表现,预计2020年全年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2.财政政策定向发力、精准施策。2019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重大财税政策加速落地。2019年前三季度公共预算收支差额29934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约1万亿元,全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2.15万亿,较2018年增长8000亿。2020年,围绕稳增长的目标,国家将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定向发力,精准施策。财政支出方面,预计支出规模将继续扩大,更加关注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向重大基建项目和民生项目倾斜,以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债券发行方面,预计2020年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2019年专项债大部分用于棚改、土储两大领域,并未形成有效的基建投资,按照国务院精神,2020年专项债不得用于上述两个领域,重点用于交通、生态环保、职业教育等10个领域,将有效撬动基建投资。3.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将持续发力。2019年以来,央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利用降准等政策工具,以永续债发行为突破口完善银行一级资本补充渠道,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020年,经济增长动力缺乏,企业投资意愿不高,货币政策仍将采取逆周期调节方式,根据实体经济与金融环境运行情况的需要,实行相机抉择和动态调整。同时,在稳增长的要求下,央行可能会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基建、民企等领域倾斜,预计基建、制造业领域中长期贷款需求将上升。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存在不确定性。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4月开始小幅回落,由3月的阶段性高点(6.3%)一路下滑至11月的5.2%,减少1.1个百分点。但是,较2018年最大降幅(2.6个百分点)而言,降幅明显收窄。201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区域分化显著,表现为中部地位维持高位、西部地区缓慢提升、东部地区平稳发展、东北地区增长乏力。分行业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虽小幅回落,但仍是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最有力支撑;制造业投资骤降后有趋稳迹象;基建投资增速上涨较慢。鉴于国家逆周期政策调节持续发力,2020年基建投资大概率呈现温和回升态势,但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温和下行,制造业受制于需求不足、短期难有明显起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见图15。二、建筑行业形势展望1.建筑业将保持稳定发展一是基建投资温和回暖。随着基建补短板政策陆续出台,基建投资增速触底反弹,自2018年9月起保持弱复苏态势。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预计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下,基建将继续发力。2019年9月国家提前下达部分2020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万亿元,且明确规定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全年投向基建的专项债占比有望提高至60%,叠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25%下调为20%,专项债可作资本金参与项目投资等规定,基建投资增速将得到提升。交通和市政仍是核心发力点。2019年道路、铁路、公路运输建设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基建投资的复苏,下半年国家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重大政策,预计2020年交通运输投资建设仍将是重点。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基建投资的比重达4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民生建设等短板领域,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的建设,预计2020年该领域投资将迎来新机遇。见图16。二是城市群+新基建为建筑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入中后期阶段,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轮廓更加清晰。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和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做出重要部署。在中心城市承载能力提升方面,重点关注民生工程“补短板”、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建设、人居环境的打造,以及一、二线城市的新区建设和特大工业镇的发展;在城市群内部连接网络完善方面,重点关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目前,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在庞大的应用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基建未来建设前景广阔。以5G为例,2019年11月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未来5G的产业支撑能力将显著提升。三是PPP进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政策调整之后,PPP已开始由理性回归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一些以融资为目的的PPP项目和变相包装的“伪”PPP项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清理,符合PPP模式运用本质特征的项目、绿色环保和惠民类项目的比例显著增加。随着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国家明确支持专项债可做项目资本金,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PPP与专项债的有机结合,力图撬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发挥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更强的拉动作用。四是对外承包工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区域冲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将影响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但部分地区仍有巨大建设需求,如亚太、非洲、拉美等地区。2019年9月,商务部等19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未来传统EPC和施工总承包模式将逐步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行业的发展将由成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合作创新、融资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推动力。2.铁路建设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十三五”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中长期铁路建设仍有较大空间。根据国铁集团消息,截止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对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意味着,2020-2025年每年的新线投产里程需达到6000公里,其中高铁500公里,铁路建设仍有较大空间。见图17。高铁、城铁成规划建设重点。从计划及储备开工建设的铁路项目来看,高速铁路项目多、投资占比大,是铁路建设的重点。当前国家高铁骨干网已经形成,铁路投资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有所转换,中西部的高速铁路、各大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铁路将成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老旧铁路升级改造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近年来全国铁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2019年先后有京通铁路、成渝铁路等改造工程启动。目前我国开通运营达70年的铁路有2.18万公里,达60年的有3.23万公里,超过50年的有4.17万公里,未来改造需求将越来越大。此外,国铁集团不断加大负债控制力度,其基建投资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持续下降,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铁路建设的资金增多。近两年各地先后成立了济青高速铁路公司、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等一批合资公司,地方合资铁路项目资本金的出资转为地方或民营企业控股、国铁集团参股,越来越多的地方和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市场。3.公路建设市场稳定发展公路建设投资区域差距逐渐缩小。2019年我国公路建设区域投资格局保持不变,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从投资规模来看,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较低。从投资增速来看,中部地区公路投资从年初开始发力,以60.4%的增速开启2019年的赶超步伐,2019年11个月平均增速达到16.4%;东部地区为6.0%、西部地区为-2.0%。2020年,中部地区或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见图18。多项规划推动公路建设发展。2019年国家及地方陆续发布公路建设规划,地方层面的规划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主,国家层面重点推进的内容是城际道路、与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联通道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既有道路的改扩建等,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网络,《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公路维养市场发展可期。全年多项公路领域政策颁布,从提质增效、资金安排到农村公路建设,均在内容上与维养市场高度关联,结合未来建筑行业专业化市场培育的趋势热点,公路维养市场未来发展可期。4.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前景广阔城轨市场空间广阔,规划建设更趋理性。截止2019年底,全国已开通里程和在建里程合计超过300公里的城市仅14个,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3个城市中,大多数城市还未形成完善的城轨网络,尚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现实需要。2019年,青岛、天津、合肥、徐州、无锡、济南等城市已上报了新一轮城轨建设规划,遵义、桂林、威海、邯郸、天水、淮安、嘉兴、湖州等一大批城市已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及开工建设准备工作。但是在规划建设审批方面,国家及地方发改部门始终保持审慎态度。地铁、市域快轨、有轨电车是城轨建设的主要形式。从2018、2019年新增运营和新开工建设的线路制式结构来看,均是以地铁为主,市域快轨、有轨电车为辅。未来地铁是超大、特大型城市的主要选择,有轨电车是一般大中型城市的主要选择。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都市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区与郊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需求越来越大,市域快轨将成为主流形式。“融合发展”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趋势。国家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一方面将与其他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将与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深入融合。因此,城际和市域轨道交通建设,以及以TOD模式为代表的城市综合开发将成为热点。5.水务环保建设市场高位运行城镇污水处理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2019年5月,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此后各省市也相继发布各地的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为30%,远低于城市和县城,近年来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未来建设前景广阔。垃圾分类加速,促进固废产业发展。2020年作为垃圾分类各地政策落地和执行关键之年,46个重点城市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及立法的建设,以及前端收运及末端处置产能的落实。垃圾分类制度的落实,将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和垃圾焚烧业务产生巨大影响。政策终考期促进流域综合治理。随着“水十条”和“十三五”规划终考年来临,区域性综合环境整理热度不减,以长江流域为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出台,叠加长江大保护,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有望进一步释放环保需求。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有望迎来增量空间,其相关9省区域生态板块有望受益。国企入股环保上市民企,重塑市场格局。2019年,国资入股民企现象频繁出现,如中建集团入股环能科技、中交集团入股碧水源,国资入股可以帮助民企改善财务情况,助力民企投资与业务发展,且“国民组合”更易打造具备资金+技术双重优势的企业,未来更有望培育成为环保产业真正龙头。6.房地产投资大概率下行2020年房地产投资大概率温和下行。2019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长17%、建安投资同比增长7.15%。近年来,房企拿地不断收缩,2019年1-11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14.2%,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速为-13.0%,预计2020年土地购置费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将造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温和下行。见图19。目前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是建安工程投资。2019年建筑施工面积处于高峰期,主要得益于存量项目的建设,2020年将迎来交房竣工高峰。在竣工高峰和“住宅建筑应全装修交付”政策双向作用下,将对下游的建筑装饰业形成利好,建筑装饰业迎来良好机遇。从房屋建设增量来看,调控政策短期没有放松迹象,且销售疲软,房企拿地和新开工意愿较低,整体来看,2020年房建市场将趋于平稳。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关注热点。中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模式转为存量模式,城市更新是存量时代下的必然产物,蕴藏着巨大的空间和机遇。同时,我国城市更新更加注重精细化、微更新,重点关注老旧小区改造。住建部预计旧改的整体投资规模超过4万亿元,住建部在厦门、广州等15个城市启动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各地已陆续出台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旧改最大的特征是“改造”,可以带动装修、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的发展。7.建筑行业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2019年,我国在加强建筑业治理管理方面继续发力。在发包承包方面,住建部印发《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在工人实名制管理方面,住建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在保证工程质量品质方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在市场监管方面,住建部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化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完善注册执业制度、推进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等;在材料供应管理方面,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2019年,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加快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企业。住建部批准江苏、浙江、广西三地开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试点”,发布《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专业分包制度,大力发展专业承包企业,陕西、四川等地也在积极推动专业作业企业的发展。当前,培育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已成为重要趋势,国家鼓励工程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技术工人,壮大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细化行业分工,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来源: 中国混凝土网
2019年建筑业完成产值排名前三的省份依然为江苏、浙江、湖北。其中,江苏完成产值33103.64亿元;江苏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29790.46亿元,位列第一;江苏建筑企业单位9356家,位列第一。行业完成总产值增速下降2019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48445.79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降低了4.2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0904.30亿元,同比增长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江苏、浙江、湖北建筑业产值排名前三分省份看,2019年建筑业完成产值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有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山东、福建、河南、北京、湖南。上述10个省市完成建筑业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66.28%排名前三的省份依然为江苏、浙江、湖北。其中,江苏完成产值33103.64亿元,浙江完成产值20390.2亿元,湖北完成产值16979.59亿元。浙江完成产值同比下滑幅度较大,占全国比例下降了4.02个百分点。湖南完成产值增幅较大,全省共完成产值10800.62亿元,同比增长12.7%。2019年,全国建筑业企业跨省完成产值83435.15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下滑了8.8个百分点。跨省完成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为33.58%。分省份看,江苏建筑业企业跨省完成产值15367.94亿元,位列第一;北京完成8603.83亿元,位列第二;浙江完成7297.8亿元,位列第三。分地区看,2019年华东地区完成总产值为105188.25亿元,位列第一;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为华南地区,增幅为19.7%;东北地区同比下降4.4%。跨省完成总产值最高地区为华东地区,为40517.46亿元,但同比下降8.3%;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为华南地区,为24.3%。企业新签合同额平稳上升2019年,全国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额289232.28亿元,同比增长6.0%。分省份看,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有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四川、北京、山东、河南、福建、湖南、上海。上述11个省市的新签合同额占全国新签合同额的69.1%,同比减少1.4%。江苏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29790.46亿元,位列第一;浙江企业新签合同额22440.79亿元,占全国比例下降了3.39%,位列第二;广东企业新签合同额22159.22亿元,位列第三。分地区看,华东地区新签合同额111865.49亿元,位列第一,东北地区最低,为7797.80亿元。西北地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幅度最大,为19.4%。华东地区为负增长,同比下降3.4%,比2018年下滑了13.3个百分点。建筑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略有增长2019年,全国建筑企业单位数为103814家,同比增长8.8%。分省份看,江苏建筑企业单位9356家,位列第一;山东7299家,位列第二;浙江7256家,位列第三。贵州同比增长20.6%,福建同比增长19.8%,广西同比增长17.7%,江西同比增长17.6%,增幅居全国各省市前列。2019年,建筑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5427.38万人,同比下降2.4%,较2018年下滑了2.9个百分点。分省份看,江苏建筑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801.26万人,位列第一;浙江602.27万人,位列第二;福建456.71万人,位列第三。天津同比增长26.1%,位列第一;广东同比增长17.2%,位列第二。全国共有14个省市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较大的有河北同比下降28.1%,浙江同比下降24.2%,内蒙古同比下降18.9%,青海同比下降17.3%。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来源:联合资信摘要 2019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随着经济向中低增长阶段平稳过渡,建筑业未来增速或将长期放缓。多重利好政策下建筑业下游基建投资需求有望得到提振,资金面得以持续改善,对建筑业保持中低区间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资金端和需求端共同影响下,建筑业集中度在2019年加速提升。长期来看,在下游行业增速进入下行区间背景下,拥有融资和技术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及细分领域的龙头民企有望维持市场占有率的持续上升。受行业集中度提升影响,处于行业头部的发债企业收入规模同比增速高于行业产值增速。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项目垫资周期的延长与回款效率下降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债券发行数量及发行规模均快速增长;发债主体进一步向高级别企业集中。 一、 行业概况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从细分行业来看,建筑业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装饰装修和园林工程四大板块。建筑业居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产量不受存货与产能的干扰而由需求直接决定,市场竞争较为充分,成本的上升或下降都比较容易转移至下游,需求强劲时议价能力相对较强,毛利率也相对越高。因此无论从“量”还是从“价”两个角度来看,建筑业主要由终端需求直接驱动。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变动趋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大致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逆周期特征,如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建筑业在2009年逆势大幅增长,同期建筑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出现明显提升趋势,体现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国家一般会加大投资,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行,建筑业整体增速也随之放缓,但随着下行压力的加大,2019年建筑业增速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均明显上升,2019年建筑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达到7.95%,比重自2009年突破6%以来再次出现明显上升势头。整体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未来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图1 建筑业增速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二、 行业环境 (1)宏观经济环境2019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建筑业继续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经济向中低增长阶段平稳过渡,建筑业未来增速或将长期放缓,并向中低增长阶段靠拢。 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全年同比增长6.1%,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之最低增速;其中,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5%,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3%,第三、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0%,逐季下滑态势明显。面对经济整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局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并未从需求端进行大规模刺激,而是着眼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通过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进行供给侧改革,以实现经济向中低增长阶段的平稳过渡。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全国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48445.77亿元,同比增长5.70%,增速较上年下降4.1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达到7.95%,比重保持上升趋势。整体看,建筑业继续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经济增速下行期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和强刺激政策指导下,建筑业未来增速或将长期放缓,并向中低增长阶段靠拢。 宏观政策方面,2019年政府力求在结构性去杠杆、稳增长等诸多目标间取得平衡,整体以加强逆周期调节为主基调,以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财政政策方面,2019年,一方面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实个税改革政策,进一步结构性下调增值税税率,全年减税降费目标2万亿元;另一方面,大幅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为基建补短板和提高有效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基建资金面得到持续改善。货币政策方面,2019年实施全面降准一次、结构性普惠降准两次,“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框架初步形成。同时,改革贷款基准利率形成机制降息付诸实施,实现一年期LPR报价下降11个基点,引导信贷市场利率实质性下调,从而保持市场流动性适度充裕。进入2020年,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家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以确保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 (2)行业监管与行业政策2019年以来,政策层面继续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多重政策利好建筑业下游基建投资需求,基建逆周期调节力度持续加码,资金面得以持续改善,以基建托底经济的态势更加凸显。2020年新冠疫情下宏观政策延续边际宽松,有望进一步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环境,对建筑业保持中低区间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概括来看,2019年以来,建筑业行业政策有两个主要方向,第一是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下,继续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包括加大信息化建设、发展装配式建筑等,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同时达到降本增效、绿色环保的目的。第二是对企业进行减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包括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安全生产和招标投标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鼓励以保函替代保证金等。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整体进入中低速增长区间,技术升级和良好的信用体系建设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两大重要优势。 从需求端政策来看,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建筑业下游需求的主要来源,房地产行业在坚持“房住不炒”的主线下表现相对温和;基建行业在政策层面仍是国家逆周期调节的主力军。2019年上半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相继发文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高速公路和供电、供气等重大项目资本金,专项债券投向基建的比例大幅提升;2019年11月,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要求各地尽快将专项债券额度按规定落实到具体项目,支持基建补短板,同期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对“短板”领域的公路、铁路、城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专项债券有望撬动更多资金进入基建投资。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中指出,当前扩大有效投资要把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突出重点、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并进一步强调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专项债券资金对基建投资的带动作用。整体来看,2019年以来,基建逆周期调节力度持续加码。 进入2020年,在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1月2日,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启动和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适时推进工程建设。2-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常务会等四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的推出将推动建筑业向更高效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同时,针对传统基建进行补短板工程,具体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总体来看,2020年延续了2019年政策对基建投资大力支持的主基调,基建领域资金面持续改善,以基建托底经济的态势更加显著。 整体看,基建投资将成为拉动建筑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疫情下宏观政策边际宽松,有望进一步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环境,对建筑业保持中低区间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表1 2019年以来建筑业相关政策和动态 三、 行业周期性及目前所处阶段目前建筑业在长周期和短周期均处于下行阶段;叠加本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从长周期视角来看,疫情对建筑业影响很小;从短周期视角来看,疫情对建筑业影响整体可控。 学术界认为,建筑业存在20~40年的长周期,一个长周期包含若干个3年左右的短周期。从建筑业增加值增速的走势来看,本轮建筑业周期自1999年开始,经历了2000-2009年左右的快速上升期,2010年首次出现大幅回落,除了2017年增速出现短暂回升以外,近年来,整体走势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下降趋势。2019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速较2018年下降至更低水平。整体看,近年来下游需求的持续性回落使得建筑业整体进入下行周期,未来预计建筑业增速仍存在下行压力,考虑到近年来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较为温和的经济政策背景下,建筑业增速未来或将下行至更低水平的区间。 图2 从建筑业增加值增速看行业周期性(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另外,联合资信通过观察发债建筑施工企业样本 收入和利润的变化特征来映射建筑业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对样本企业2001-2018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统计,得出营业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的变动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2001-2018年,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在长周期内整体呈波动下行走势,期间包含了若干个2~4年的短周期,与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速呈现的周期性特征基本一致。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建筑业周期存在被拉长的迹象。最近一个短周期始于2015年左右的行业短周期低点,当时中国经济正面临通货紧缩,2016-2017年开始,在一系列积极的宏观政策调控下,建筑业总产值、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逐步回升,营业收入增速的高点出现在2017年。2018年以来,受到地方债务调控、基建投资增速下滑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开始下滑,利润总额增速在2018年达到短周期峰点,随着营业收入增速的回落,预计利润总额增速在未来1~2年亦将呈下行态势。 图3 2011-2018年样本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变化(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本次新冠疫情对建筑业的影响方面,从建筑业两大重要需求来源——房地产行业和基建行业进行考量。2月份前后为房地产行业的施工淡季,工程量相对较少,截至2020年2月底,房地产行业施工面积受疫情影响较小,但同时这段时间也是返乡置业需求的重要销售时期,受疫情影响地产销售面积大幅下滑,房企现金流承压,进而将影响房地产企业后续土地购置、投资和开工安排。2020年1-2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同比均出现大幅下降。未来短期内,预计房地产行业投资和新开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或将进一步加大本轮短周期内建筑业增速下行压力。 图4 2017年-2020年2月房地产建设及销售情况及同比变化(单位:万平方米,%)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前后一系列基建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持续加码,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将大幅回升。根据国家发改委基建项目审批数据,3月基建项目申报金额出现爆发式增长,2020年初至3月20日基建申报累计金额同比增长60.22%。在基建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持续加大背景下,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延迟复工,预计全年基建行业后续需求仍会出现加速恢复,基建的拉动作用或将更加突出,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房地产行业对建筑业短期内带来的下行压力。目前,随着疫情在我国基本得到控制以及建筑业逐步复工复产,从短周期视角来看,疫情对建筑业影响整体可控;从长周期视角来看,疫情对建筑业影响很小。 四、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2019年,在资金端和需求端共同影响下,建筑业集中度加速提升。长期来看,在下游行业增速进入下行区间影响下,拥有融资和技术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及细分领域的龙头民企有望维持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扩张。 从需求端来看,2016-2017年,随着棚改以及PPP模式的大力推行,建筑业的需求较为旺盛,中小企业获取工程承包项目相对容易。从资金端来看,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导致企业之间融资能力差异体现不明显,资质较弱的施工企业可通过较大比例的垫资获取项目。2019年,由于地产面临周期性下行,基建投资增速受项目储备以及政府债务管控力度加大影响而继续2018年的低迷态势,建筑行业需求端有所萎缩;此外,2018年以来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叠加资管新规等金融政策的推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端有所收紧。总体看,2019年需求和资金端加速了资质和融资能力相对较弱的施工企业出清,进而导致建筑业集中度的提升。 具体从公开发债企业新签合同数据来看行业分化趋势:不同所有制企业新签订单增速分化加剧,国有企业订单持续高速增长,民企则有所下滑。2019年,央企、地方国企以及民企新签合同额增速分别为17.49%、13.52%和-12.36%。从细分行业来看,我们通过新签合同额CR5指标来衡量基建领域企业的集中度。2019年,CR5由2018年的26.11%上升至2019年的30.38%,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受房地产行情影响,装饰装修行业中抗风险能力偏弱的小规模企业在项目遴选方面受订单盈利空间、订单体量等限制较多,订单向龙头企业靠拢;另外,园林等细分行业同样出现类似分化情况,小规模企业新签合同额增速稳定性较弱。 总体来看,在下游行业增速进入下行区间影响下,拥有融资和技术优势的国有企业及细分领域的龙头民企有望维持业绩的稳定增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图5 2010-2019年前五大建筑施工企业新签合同额占比情况(单位:亿元,%) 注:前五大企业分别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 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五、 行业增长与盈利能力趋势分析 (1)建筑业上游分析2019年,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中枢较上年继续上移;受益于钢铁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好转以及钢铁企业内部的“降本增效”的不断传导,钢铁价格维持平稳状态。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短期内钢铁、水泥价格受到压制。但考虑到政府日趋严格的错峰生产措施,以及后期赶工影响,钢铁、水泥价格有望企稳。 建筑施工企业的上游“原材料”主要为各类建材。其中钢筋一般占建筑总造价的15%~18%,水泥占15%~16%,因此钢筋和水泥的价格波动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影响很大。水泥价格方面,2018年以来,行业协会主导的错峰生产措施使得水泥行业供给端有效压缩,水泥价格正式步入上行通道,2019年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中枢较2018年继续上移。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下游需求启动将延迟,企业自发延长停产时间的概率较大,加之政府日趋严格的错峰生产措施,错峰生产力度将只增不减,水泥价格趋势有望企稳。钢材价格方面,2018年以来,钢材价格较为平稳,主要受益于钢铁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好转以及2016年钢铁企业内部的“降本增效”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的不断传导。同样受“新冠”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受限,不断增大的库存压力倒逼部分钢厂减产停产,同时由于下游需求尚在缓慢启动的过程中,钢材价格短期内受到压制,但随着复工进度的加快,长期来看钢材价格有望企稳。 图6 水泥价格指数和螺纹钢价格波动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建筑业下游需求分析2019年,房地产行业投资仍保持一定韧性;房地产融资首次纳入“逆周期调节”范畴。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房企融资环境有望进一步宽松。房地产行业未来逆周期调节空间值得进一步关注。 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依赖于土地购置费以及建安成本的交错带动,2019年投资增速仍保持一定韧性。但考虑到2019年以来土地成交价款出现明显回落将逐渐传导至土地购置费,以及土地成交面积下降导致建安投资增速边际减弱影响,未来短期内投资增速仍有一定下行压力。销售方面,2019年在“住房不炒、因城施策”的背景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亿平方米,同比小幅下滑0.10%。 施工方面,2019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22.7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5%,由于融资收紧以及下游销售增速下降,新开工面积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8.7个百分点;施工面积89.38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2019年房地产企业竣工面积9.5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 2019年12月,央行和银保监会表态首次将房地产融资纳入“逆周期调节”范畴,不再突出强调防范、抑制房地产金融化。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房地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房企融资环境有望进一步宽松,房地产行业未来逆周期调节空间导致建筑业产值的变化得进一步关注。 图7 房地产投资与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全国基建投资表现低迷,细分领域投资增速有所分化。2020年,在基建支持政策持续加码以及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回升带动之下,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超出预期。 2019年,地方政府主导的部分项目受制于隐性债务核查,相应配套资金受限;中央政府主导的部分项目受下游需求放缓以及建设进度已基本完成影响,投资需求较少;全国基建投资表现低迷。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上年持平。从细分领域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2.9%,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3.4%,增速持续回落,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9.0%,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减少0.1%。 2019年下半年以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频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发布、南水北调会议要求重大水利项目紧急启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加快新基建的建设、国务院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以及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该类政策组合将利好未来基建投资,基建投资将成为“逆周期调节”主要抓手,交通、水利基础设施以及新基建等领域项目也将成为基建投资重点。此外,面对“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冲击,政府或将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超预期。 图8 基建投资分项增速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行业增长分析2019年,全国建筑业在手和新签合同增速同比下降;由于地产行业面临周期性下行,而基建投资在庞大的债务压力下也难以重返高峰,建筑业中长期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短期内,由于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叠加基建领域的逆周期调节,建筑业投资增长仍有空间。 由于建筑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所提供的服务本质上等同材料加工,但由于建筑产权不归建筑施工企业所有,企业生产决策不受库存因素干扰,而是由下游需求直接决定。对于价格而言,建筑业定价模式多为成本加成,加上原材料的采购和价格调差机制较为成熟,原材料成本的变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至下游,因此建筑业是一个由需求驱动的行业,在订单向施工的转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其行业增长主要取决于“量”,而“价”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从“量”来看,全国建筑业2019年累计新签订单28.92万亿元,新签合同额累计同比增长6.0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底,全国建筑业签订合同总额(在手)54.50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2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25个百分点。从订单情况看,虽然新签合同和在手合同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速自2018年均有所回落。增速的回落主要来自下游需求走弱:地产面临周期性下行,而基建投资在庞大的债务压力下也难以重返高峰。中长期来看,建筑业的下游需求增长承压。 2019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速较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总产值规模248446亿元,同比增长5.7%),由于新签合同增速较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有一定的领先性,联合资信认为中长期建筑业的增长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通过对前文分析,短期来看,由于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叠加基建领域的逆周期调节,建筑业投资增长仍有空间。 图9 建筑业合同和产值增速变化 (单位:%)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4)建筑施工企业盈利分析2019年以来,受行业集中度提升影响,处于行业头部的发债企业收入规模同比增速高于行业产值增速。行业毛利率水平整体变动幅度较小。从不同所有制企业来看,央企及地方国企的收入增速较高,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及所处细分行业利润空间较大,民企毛利率领先于其他所有制企业。 2016年以来,建筑施工企业收入增速有所上升,并未同步反映下游房地产及基建两大主要需求的变化,主要系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变化滞后于下游行业投资进度、所选样本(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情况下受需求变化的冲击较小所致。2019年1-9月,样本企业收入规模为6.9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0%,增幅远高于同期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从毛利率来看,建筑施工企业毛利率中位数在10.00%上下波动,期间受到“营改增”的影响略有下降,但随着上游成本到下游价格的逐渐传导,毛利率水平有所企稳。2019年1-9月,样本企业毛利率中位数为9.61%,与2018年1-9月(毛利率9.53%)相比较为稳定。 图10 2016年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盈利情况(中位数)(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从不同所有制的建筑施工企业来看,2016-2018年,建筑施工企业收入同比增速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2019年1-9月,受下游需求增速下滑及资金端受限等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建筑施工企业订单向央企及地方国企集中,导致建筑施工地方国企及央企收入增速较高,民营企业收入增速显著降低。毛利率方面,2018年,央企和地方国企受“营改增”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毛利率水平小幅下滑。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及主要分布在毛利率较高的装饰装修和园林工程等细分行业,民企毛利率较其他性质企业仍维持高位。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行背景下,毛利率仍逆周期上升,应对其财务真实性进行谨慎分析。整体看,地方国有企业在收入增长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央企盈利指标的波动程度较小。 图11 建筑施工企业盈利情况(中位数)(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六、 行业杠杆与偿债能力 (1)建筑施工企业有息债务情况2019年以来,建筑施工企业整体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杠杆水平有所抬升。其中,中央国有企业随着永续债等权益工具发行增多以及国企降杠杆的政策推进,杠杆水平有所下降;民营企业在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等因素叠加下回款速度受到一定影响,平均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 近年来,样本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中位数维持在75%左右的高位,有息债务整体呈增长趋势,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中位数基本位于50%以上。截至2019年9月底,建筑施工企业有息债务规模合计44734.90亿元,较上年底增长18.04%,其中短期债务18544.71亿元,较上年底增长11.98%;长期债务26190.19亿元,较上年底增长22.74%。资产负债率平均值73.28%,中位数75.82%,较上年底均略有上升,其中71.93%的发债主体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平均值51.22%,中位数53.21%,较上年底进一步上升,其中56.14%的发债主体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在50.00%以上。 图12 建筑施工企业债务负担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按企业性质区分,中央国有企业融资环境相对宽松,整体杠杆水平处于高位,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9.43%、78.55%、77.77%和77.94%,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系近年来中央国有企业永续债等权益工具发行增多,以及国资委将资产负债率纳入中央国有企业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其不断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债务风险防控能力所致。但也需要关注有关权益工具的实际资本属性,警惕明股实债带来的风险。地方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与整体建筑施工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相当,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分别为72.43%、72.61%、72.56%和73.79%,近年来略有抬升。民营企业在投资者风险偏好、融资渠道、企业自身风险管理等因素影响下平均资产负债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分别为61.18%、64.71%、66.03%和64.89%。在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等因素叠加下,民营企业回款速度受到一定影响,流动性压力逐步显现,平均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 图13 建筑施工企业杠杆水平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建筑施工企业偿债能力近年来,在行业增速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再融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相应的上下游占款需求增长进一步导致其流动性承压,偿债指标有所弱化。 短期偿债能力方面,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建筑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中位数分别为1.07倍、0.99倍、0.88倍和0.79倍。2016-2018年,经营性现金流入/短期债务中位数分别为5.58倍、5.17倍和5.01倍,在行业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再融资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且相应的上下游占款需求增长,流动性储备趋紧。按企业性质区分,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中央国有企业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中位数分别为1.40倍、1.17倍、1.25倍和0.85倍,中央国有企业的再融资能力以及银企关系相对较强,因此其货币资金充裕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地方国有企业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中位数分别为1.07倍、1.03倍、0.78倍和0.80倍,地方国有企业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在行业平均水平上下波动;民营建筑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中位数分别为0.84倍、0.81倍、0.65倍和0.68倍,民营企业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覆盖能力偏弱,且部分民营企业在缺乏配套资金情况下承接了大量承接PPP等投融资类项目,“短债长投”使得该类企业资金链愈发紧张。 图14 建筑施工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长期偿债能力方面,2016-2018年,建筑施工企业全部债务/EBITDA中位数分别为5.60倍、5.80倍和7.12倍,整体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逐渐弱化。按企业性质区分,地方国有企业承接了大量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受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控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投资压力向项目承接主体转移,导致地方国有企业融资压力大幅增加,2016-2018年全部债务/EBITDA中位数分别为7.59倍、8.49倍和9.44倍;中央国有企业一方面在行业地位、品牌、专业技术水平及资质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盈利能力较为突出,另一方面融资渠道更为多元,近年来在永续债券等金融工具的使用上较为频繁,2016-2018年全部债务/EBITDA中位数分别为4.11倍、5.03倍和5.94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民营企业一般采用工程总承包等模式开展业务且整体杠杆水平较低,2016-2018年全部债务/EBITDA中位数分别为4.08倍、4.82倍和5.40倍。 图15 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七、 企业信用状况 (1)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情况分析项目垫资周期的延长与回款效率下降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债券发行数量及发行规模近三年均快速增长;发行债券期限有所拉长,发债主体进一步向高级别企业集中。 2017-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发行债券数量和发行规模均快速增长。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共计发行债券195只,同比增长14.04%;发行规模合计2241.33亿元,同比增长24.60%。2017-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发债主体数量分别为68家、72家和69家。 从主要的发行品种看,2017-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发行(超)短融数量和规模均持续增长,2019年分别为66支和49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和9.90%;同期,发行主体数量分别为27家、27家和26家,期限均以270天为主。2017-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发行中票数量、规模和主体数量均波动增长,2019年分别为48支、593.10亿元和26家,同比分别下降14.29%、21.82%和21.21%;发行期限主要集中在3年和3+N年。2017-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数量和规模均快速增长,2019年分别为59支和94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28%和94.54%;2017-2019年,发行主体数量分别为22家、24家和26家。2017-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发行私募债规模分别为151.70亿元、69.00亿元和138.67亿元,波动较大。总体看,2019年,在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稳投资、稳增长的基调下,监管机构加速审批导致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平均发债期限由2.47年增长至2.72年,整体期限有所拉长。 从发债主体级别来看,由2017年以AA级别企业为主转变为2019年以AAA企业为主。2019年,AAA级别企业以大型央企为主,发行数量(94支)和发行规模(1582.31亿元)分别占当年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的48.21%和70.60%,较上年分别增长6.69个百分点和6.06个百分点。AA+级别企业以地方国企以及央企子公司为主,发行数量(67支)和发行规模(485.00亿元)分别占当年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的34.36%和21.64%,较上年变化不大。AA级别及以下企业以民营企业及资质较弱的地方国企为主,发行数量(34支)和发行规模(174.02亿元)分别占当年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的17.44%和7.76%,较上年分别下降9.46个百分点和6.28个百分点。整体看,2019年,发债主体的信用等级相较上年进一步向AAA级别集中,且AAA级别建筑业企业发债规模最大,其发债规模和数量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级别企业。 从发债主体的所有制性质来看,2017-2019年,央企在发行债券数量和规模方面快速增长,民营企业在发行数量和规模方面快速下降。2019年,央企发行债券数量(90支)和发行规模(1483.96亿元)依然是占比最高的企业类型,分别占比46.15%和66.21%,分别较上年上升2.29个百分点和3.23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发行债券数量(82家)和规模(641.72亿元)占比分别为42.05%和28.63%,分别较上年增长8.13个百分点和3.7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发行债券数量(20支)和规模(77.65亿元)占比分别为10.26%和3.46%,分别较上年下降10.79个百分点和5.82个百分点。受经济增速放缓和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影响,投资人风险偏好下降,发债主体向央企集中。 截至2019年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到5963.28亿元,同比增长约12.34%,低于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增速3.44个百分点。从发债主体级别看,AAA级别企业存量债券规模占比65.38%,较上年底增长6.56个百分点;AA+级别企业占比16.81%,较上年底增长0.82个百分点;AA级别及以下的占比17.81%,较上年底下降7.38个百分点。从主要的发行品种看,(超)短融在存量债券规模中的占比为4.12%,较上年底下降1.51个百分点;一般中期票据占比42.25%,较上年底下降0.59个百分点;公司债(企业债)占比37.50%,较上年底增长4.41个百分点。从发债主体的所有制性质来看,央企在存量债券规模中的占比为61.38%,较上年底增长2.49%;地方国有企业占比27.54%,较上年底增长0.95%;民营企业占比7.70%,较上年底下降3.64%。 (2)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分析2019年债市资金面相对宽裕,中美贸易谈判的演变使得国债收益率呈现一定的波动,国债收益率水平较上年有所下行。 2019年,债市资金面相对宽裕。国内政策调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呈现了“小幅度、高频率”的新常态,由于政策调整幅度较小,整体流动性环境维持稳定,既不显著收紧,也不大水漫灌。海外市场则呈现全面宽松格局,全球负利率环境为国内债市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但中美贸易谈判的演变使得国债收益率呈现一定的波动。 2019年一季度,央行定向降准落地后,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利多出尽”。与此同时,新增信贷及社融等金融数据超预期,中美贸易谈判稳步推进,股市快速上行,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2019年二季度,随着股市行情回落,中美贸易谈判破裂,避险情绪高企,央行随即推出“并档降准”,国债收益率出现回落。2019年三季度,中美贸易摩擦再次激化,股市跳空下挫,人民币汇率“破7”,避险情绪强化。在LPR机制改革落地、“全面+定向”降准及2020年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但其后猪价飞涨,通胀隐忧显现,国债收益率出现反转。2019年四季度,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带动通胀预期抬升,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此后,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稳定流动性预期,国债收益率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资金面持续宽裕。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使得市场继续回暖。 图16 2019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趋势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国债收益率虽有波动,但较上年有所下行。以一年期、五年期、十年期国债平均到期收益率为例,一年期国债平均到期收益率同比下降47.16个BP;五年期国债平均到期收益率同比下降43.17个BP;十年期国债平均到期收益率同比下降45.05个BP。 图17 2018-2019年国债平均到期收益率对比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平均发行利率较上年有所下降,但级别分化趋势加剧。 2019年,不同信用级别建筑施工企业平均发行利率均有所下降,其中高级别发债主体竞争优势显著,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级别分化趋势加剧。 从短期发行利率来看,各级别建筑施工企业发行的主要债券品种均为超短期融资券。其中,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率6.27%,同比下降41.25个BP;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率4.01%,同比下降177.09个BP;A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率3.24%,同比下降119.20个BP。从中长期发行利率来看,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率6.42%,同比下降50.74个BP;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率5.12%,同比下降128.83个BP;A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率4.34%,同比下降84.86个BP。 从平均发行利率绝对水平看,各级别发行主体的融资成本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从利率均值级差表现看,AAA级与AA+级的级差显著低于AA+级与AA级的级差。 图18 2018-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短期债券平均发行利率(单位:%)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根据Wind数据整理 图19 2018-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中长期债券平均发行利率(单位:%) 注:AA-级债券样本较少,故不做分析;上图已排除可转债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根据Wind数据整理表2 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平均发行利率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级别利差较上年度持续走阔,市场风险偏好未见改善。 2019年,级别利差较上年度持续走阔,主要体现为高级别主体发行利差进一步下降,市场风险偏好未见改善。 从短期发行利差来看,2019年,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差376.34个BP,同比上升3.12个BP;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差157.98个BP,同比下降129.15个BP;A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差77.02个BP,同比下降69.14个BP。从中长期发行利差来看,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差347.30个BP,同比下降18.21个BP,主要系民营发债企业占比下降所致;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差227.83个BP,同比下降90.27个BP;AAA级发债主体平均发行利差143.67个BP,同比下降60.82个BP。 从级别利差看,AAA级与AA+级的级差进一步收窄,AA+级与AA级的级差持续走阔,表明投资者对信用级别较低的发债主体的风险溢价要求明显增强,避险情绪明显。 表3 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平均发行利差情况(单位:BP)数据来源:联合资信整理(3)建筑施工企业级别调整情况2019年,建筑业公募债券市场上共有11家发行主体信用等级发生调整。其中,信用等级被调升的有8家,调升率为4.32%;信用等级被调降的有3家,调降率为1.62%。在信用等级调升的企业中,3家企业主体级别由AA+上调为AAA;5家企业主体级别由AA上调为AA+。在信用等级调降的企业中,1家企业主体级别由AA+下调为AA;1家企业主体级别由AA+下调为C;1家企业主体级别由AA-下调为C。 从等级调整企业类型来看,2019年,主体信用等级被调升的企业全部为地方国有企业;信用等级被调降的3家企业中1家为地方国有企业,2家为违约民营企业。 表4 2019年建筑业发行主体信用等级调整统计表(单位:家、%)注:同一家企业发生信用等级连续多次被调降的情况,调降数量视为1家;先后调整展望与级别的企业仅计入级别变动样本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八、 行业展望考虑到下游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叠加基建领域的逆周期调节,建筑业投资增速仍有空间;未来一年内,建筑业企业整体信用展望为稳定。 2019年,建筑业继续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随着经济向中低增长阶段的平稳过渡,建筑业未来增速或将长期放缓,并向中低增长阶段靠拢。政策层面来看,基建逆周期调节力度持续加码,资金面得以持续改善。基建托底经济思维之下,下游基建需求有望对建筑业增长提供支撑。此外,央行和银保监会在2019年底首次表态将房地产融资纳入“逆周期调节”范畴,房地产行业未来逆周期调节空间而导致建筑业产值的变化得进一步关注。 企业层面,行业分化趋势持续。处于行业头部的发债企业收入规模同比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新签合同增速的差异可能导致未来两年企业收入增速进一步分化。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下游占款需求增长进一步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承压,债务压力持续加大。对于市场地位相对较低、融资能力偏弱的民营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短期偿债压力尤为突出。受投资人风险偏好等因素影响,以央企为主的高级别发债主体成本优势非常明显。长期来看,在下游行业增速进入下行区间背景下,拥有融资和技术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及细分领域的龙头民企有望维持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扩张。 总体来看,考虑到下游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叠加基建领域的逆周期调节,建筑业投资增长仍有空间,建筑业企业整体信用展望为稳定。
BIM学者I 一个专业的BIM圈子2020年6月4日,麦肯锡公司发布一篇关于建筑业生态链重组的研究报告《The next normal in construction: How disruption is reshaping the world’s largest ecosystem》(建设的下一个常态:破坏如何重塑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这篇报告共90页,可以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进行下载。这份报告分析了建筑业的整个生态系统将如何改变,现有企业价值链面临的风险,以及企业如何快速适应并进行企业转型。为世界各地的高管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提供一盏指路的明灯。建筑业作为全球最大的生态体系,产能却严重落后。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技术的进步,现有的建筑生态体系被破坏后再重组,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2020年全球产业都受到新冠病毒的冲击,这也加速了建筑生态体系的破坏与重组。建筑业并不是第一个遭遇生产率落后和价值链断裂的行业。其实可以从其他有类似特点、遇到过类似挑战的行业里吸取教训。报告中分析了其中四个行业的转变:造船、商用飞机制造、农业和汽车制造。所有这些转变的模式都很明显,价值转移到了那些最善于处理变化的人身上。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新的工作方法开启了这四个行业的转型。如今,各个行业的赢家都在继续大举投资于技术,其中很多都专注于数字化和数据驱动的产品和服务。今天的建筑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分散的、基于项目的建设过程。未来的建筑生态系统会有一个更加标准化,更统一和集成化的建设过程。通过对建筑业未来会发生的改变进行分析,得出未来将有40%-45%的市场份额将会转移,并对价值链上的所有人造成影响。其实建筑业正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做好准备,才可能抓住这份红利。今年新冠病毒的冲击,也加快了变革的过程。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新冠病毒危机加快了建筑业转型的速度。超过50%的受访企业增加了对企业转型的投资,以适应新的未来。面对转型,每个企业都需要评估转型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和每一个未来发展趋势,用来确定企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并决定新的商业和运营模式。无论企业的目标是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以适应新的行业生态,还是为了保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这个过程都至关重要。回顾建筑业历史,似乎一直表现不佳。建筑相关支出占全球GDP的13%,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一直受到生产率增长滞后、数字化有限、破产频繁和客户满意度低的困扰。落后的生产力增长,使得行业的全球劳动生产率年增不到1%,远低于全球经济生产率年增长的2.8%。数字化、标准化程度低,新技术发展缓慢,尽管业绩增长强劲,但利润低、风险高。市场特征决定了行业的动态,但结果似乎不尽人意。政府监管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因为缺乏经验,监察部门往往缺乏驾驭行业格局的能力。此外,项目定制化要求越来越高,小型项目和翻新项目占据了行业收入的大部分。因为本地市场结构和土地特性,导致了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很少有公司能够达到全球规模。熟练劳动力的短缺也是大多数建筑公司需要应对的问题,这阻碍了公司现有的运营,也导致了企业数字化进程滞后,创新缓慢。进入门槛低,非正规劳动力占很大比例,使得规模较小、效率低下的公司能够参与竞争。为了应对上述中的市场特性,建筑行业必须克服几个因素,这些因素增加了行业的复杂性,阻碍了其生产力,使变革更加困难。基于项目的构建方法:客户想要——似乎也愿意付钱——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而且结构需要根据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设计。挑战在于,此类项目的可重复性和标准化程度有限,需要跨价值链的公司进行协调。这种动态是该行业复杂性和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不同资产类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高度破碎的生态系统:当地的市场结构和准入门槛低,导致了当地建筑业大多数是规模有限的小公司。此外,以项目为基础的建设过程涉及许多步骤,且项目参与人众多。从几个专业的工程和规划公司到多个分包商以及无数的材料供应商。由于整个价值链的协作水平很低,结果就形成了一个筒仓式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公司倾向于管理自己的风险,所以相互之间的摩擦就在所难免。失调的合同结构和回扣机制:由于参建各方动机不一致,项目中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很少能很好地合作。建设方通常会控制成本,并转嫁诸如土壤特性或材料价格上涨等风险,因为这些材料他们可以更好地自行处理或吸收。工程师通常按总建筑成本的百分比支付报酬,这限制了他们应用“设计-成本”和“设计-施工”的愿望。承包商通常只能把索赔当成获利的方式,而不是在项目的早期强调通过优化设计来降低成本,他们通常倾向于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变更来收取更多费用。经销商和材料供应商对采购方的回扣,抬高了材料价格。广泛使用分包商和临时人员:周期性和以项目为基础的建设方式使得每天的建设活动不稳定。材料和部件可能会延迟到达现场,公司必须对有特定时间限制的建设活动进行协调。建筑公司依赖临时工和分包商,而不是解决这些根本问题,这妨碍了生产力,限制了规模经济,降低了产出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所有这些市场特征和行业动态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建筑业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以迎接未来的挑战。迄今为止,更广泛的行业反应一直是维持现状,这是建筑公司面临上述许多挑战的根源。然而,高管们认识到适应的必要性。麦肯锡通过对建筑行业内400位CxOs调查发现,90%的受访者强烈认为该行业需要改变——而且这种需求在过去十年中有所增加。这份报告主要通过分析市场特征的变化及新兴产业的冲击,得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9种趋势。对建筑业造成冲击的原因:为了维持GDP增长而增加的购房成本熟练劳动力持续短缺越来越完善的各项安全、质量标准规范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装配式建筑让建筑走向工业化新材料的集中化生产和长距离运输数字化建设新的资本注入9种发展趋势:基于产品的方法专业化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控制与协调整合注重品牌化、以客户为中心技术和设施投资人力资源投资国际化可持续性市场特征将大规模改变不稳定因素将推动价值链的转型。建筑生态系统的需求在持续变化,但大多数参与者的基本商业模式和方法没有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生态系统不稳定,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新的生产技术和材料、过程和产品的数字化以及价值链上新进资本的复合效应,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建筑业。建筑行业内的领导者预测建筑业生态将会发生混乱。拒绝适应这种巨变,只会让业绩恶化,而开发新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可能会让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和利润。这些新特征结合起来,将设立更高的进入壁垒,这将有利于那些设法加强市场地的开发公司。行业领导者希望在短期内发生变革根据麦肯锡的调查,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上述的九个转变中,每一个都有可能发生,而这些受访者中的大多数认为这些变化可能会在未来5年对该行业产生大规模影响。而75%的受访者表示,工业化转变(基于产品的方法、技术和设施,人力资源价值链的控制,和客户中心性)将发生在未来的五年里,约40%的人认为规模变化(整合、国际化和专业化)将发生在未来5至20年。建筑业的预期转变,与已经发生过转变的车、船、飞机制造业和农业有些相似之处。例如,在商用飞机制造业,行业格局是高度分散的。每架飞机都是在一个定制的、以项目为基础的制造装置中从零开始建造的。工业化引发了向装配线生产的转变,后者后来变得高度自动化。由于随后的标准化,该行业进入了合并阶段,导致了两大巨头的崛起:空客和波音。这种转变导致了对客户价值的重大转变。根据航空公司Monitor汇编的数据分析,航空公司的实际价格一直在下降,平均而言,复合年增长率(CAGR)接近2%,今天的机型显著提高了安全性、TCO和技术。在各个行业中,赢家继续在技术上大举投资,其中许多专注于数字化和数据驱动的产品和服务。类似行业的转型历程花了几十年才完成。受访者表示,建筑业的转变将出现两波主要浪潮,类似于在这些行业观察到的转型历程。在第一波浪潮中,工业化将使过程标准化,提高部门生产率。第二波浪潮将聚焦于规模,参与者将专注于最终用途领域,在价值链上进行垂直整合,并进行国际扩张。通过吸收其他行业转型历程中的教训,建筑公司可以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剧变做好准备。近乎一半的现有价值将会面临风险未来15年,随着价值和利润池的转移,该行业的转型将创造巨大的机遇和巨大的风险。在过去的几年中,大约有11万亿美元的增加值和1.5万亿美元的利润在建筑价值链和所有资产类别中不均衡地分配。展望未来,受转型影响最大的市场领域,如酒店建设,可能会危及高达45%的现有价值。其中20 - 30个百分点将被保留,并在生态系统内重新分配,以使转变能够发生。剩下的15 - 20个百分点将会作为转换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和生产力提升的结果,并通过降低价格或提高质量的形式为行业转型的参与者或客户带来收益。如果这种价值被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完全攫取了,盈利能力可以从目前的5%提高到10%。那些行动迅速并设法从根本上超越竞争对手的公司,就能在2,650亿美元的新利润池中分得最大的份额。连接BIM和建筑管理系统的渠道和接口可以更好地融入价值链。分销商可以通过在物流、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中使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实现从供应商到模块化建筑工厂到建筑工地的准时交货,从而在未来建筑领域中扮演物流枢纽的角色。分销商可以通过帮助国际采购、提供信贷融资、按组装订单打包、提供室内送货、工作日前送货、提供现场物流规划和操作,甚至是处理简单的预装,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报告中详细的写明了建筑业内各个厂商应对行业的变革,应该如何做出转型。这里机会不过多赘述。建筑业的研发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其他经济领域。投资新技术和新设备。建筑领域的研发支出约占净销售额的1.4%(基于2500家公司的样本),仍落后于其他行业的支出大约4.1%。然而,指标显示,建筑业正加大对研发的重视,投资于建筑技术和设施的企业正获得吸引力。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建筑业的研发支出增加了35%,而整个行业的研发支出只增加了25%(表20)。从2012年到2018年,建筑技术公司的资金以接近4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而整个经济中其他公司的复合年增长率接近27%。近86%的受访者认为,可能会出现对新技术和设备进行更多投资的转变,近72%的受访者认为,这可能会在未来五年内大规模实现。尽管所有企业都将受到新冠病毒影响,但行业领导者认为,总承包商将会率先行动,而材料分销商的降幅将最大。为了有效地管理行业的混乱,整个建筑生态系统的公司必须改变他们的战略、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为了在新的世界中生存下来,他们需要把促成因素放在合适的位置,并选择自己的转变方式。一些行业将受到比其他行业更大的影响,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制胜之道。四个领域的公司将面临最大的长期衰退:材料分销商、综合承包商、专业承包商以及设计和工程公司。这些公司可能面临商品化以及价值份额的下降。此外,受访者认为总承包商将会率先进行转型。因为麦肯锡这份关于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内容很多,今天在这里只能给大家做出简单介绍,把我认为的一些重要内容和数据展示出来给大家看。也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能够提前做好面对变革的准备。
前言 《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由中铁四局集团管理研究院定期推出,报告分为年度上、下两期。本次发布的为《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2019下),旨在对2019年建筑业发展重点进行回顾,对2020年及未来一定时期内建筑业发展趋势作出研判。主要内容包括建筑业发展现状、建筑业细分市场分析(含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务环保、房屋建筑)、代表性企业发展动态、建筑业发展宏观形势展望四个部分。现将报告主要内容节选如下:2019年建筑业发展回顾 一 行业总体表现1.发展规模增速连续下滑。2019年,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不容乐观。前三季度建筑业实现新签合同额18.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38%,不及2018年三季度(7.46%)。按历史均值估算,2019年有望实现建筑业新签合同额28.8万亿元,同比增长5.4%,较2018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见图1。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走低。前三季度完成建筑业产值16.2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7%,不及2018年三季度(9.38%)。按历史均值估算,预计2019年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24.7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1%,较2018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9.3%,不及2018年三季度(11.2%)。按历史均值估算,预计2019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0%,较2018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见图2。2.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7大建筑央企年度新签合同额占建筑业全部新签合同额的比例可以看出,7大建筑央企市场份额自2014年后持续提升,至2019年三季度达到31.44%,一定程度上表明建筑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建筑央企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马太效应愈加明显。见图3。3.PPP延续高质量发展。从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入库情况看,2019年1-11月,管理库净入库项目745个,投资额1.1万亿元。净增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不足2018年同期的50%,但落地率和开工率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11月,管理库项目落地率为66.1%,较2018年底提升11.9个百分点;开工率达58.2%,较2018年底提升10.5个百分点。2019年下半年以来,PPP项目退库情况较上半年有明显减轻趋势。前述情况表明,PPP项目质量不断提升。见图4、图5。4.对外承包工程市场缓慢复苏。2019年1-1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2085.2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349.7亿美元,分别为2018年全年的86.2%、79.8%。对外承包工程市场下半年缓慢复苏,截至11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提升至12.5%;营业额同比增速自5月起持续走低,截至11月增速为-2.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表现良好,2019年前11个月累计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达41.2%,占对外承包工程比重高达61.2%,占比持续上升。见图6。二 细分市场表现1.铁路建设投资保持稳定。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计划投资8000亿元,实际完成8029亿元,与2018年投资完成额(8028亿元)持平,完成计划投资额的100.36%,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表现平稳。根据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8000亿元。见图7。2.公路建设投资小幅回弹。2019年我国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小幅增长,增速相较上年略有回升。2019年前11个月,我国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242.14亿元,同比增长1.89%,已实现从2018年低点触底回升,但增幅不及2012、2013年度。从月度数据来看,2019年同比增速从6月份开始转好并保持稳定,但环比增速与2018年同期相比持续上下波动,2019年我国公路建设累计投资大概率回暖,但增长幅度有限。见图8。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稳步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新增城轨运营里程达1100公里以上,实现大幅增长,共涉及36个城市,前一轮城轨建设高峰期的成果逐步显现。全年新开工建设的线路里程超过1100公里,同比大增110%以上,总投资规模达到7600亿元以上,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在经历包头地铁事件后,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在城轨规划建设审批方面,2019年国家发改委仅批复了5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分别是武汉市四期规划、郑州市三期规划、西安市三期规划、成都市四期规划、北京市二期规划调整,批复建设总长度约885公里,总投资约6268亿元,表明政府有关部门在城轨规划审批方面继续保持审慎态度。4.水务环保建设高速发展。2019年,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背景下,水务环保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11月份,生态环保与环境治理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达36.3%,高于同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32.3个百分点;水的生产和供给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达18.2%,高于同期基础设施投资14.2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显示,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万亿元。见图9。5.房屋建筑市场趋于稳定。2019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在波动中保持增长态势。房建施工面积的稳定与房地产市场的韧劲足有很大关系,前三季度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10%。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得力于因城施策的进一步深化,各地政府坚持实施定向微调、保障合理住房需求,行业运行制度更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2019年前三个季度,房屋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增速为-7.5%,已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增长。其中,地产类新开工面积增速为8.6%,表明除地产以外的其他房建新开工情况堪忧(如公共场馆、工业厂房建筑等)。从地产类土地购置面积来看,2019年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为负,后续可能影响到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的增长。见图10。三 代表性企业表现1.经营业绩增速回升。2019年前三季度,七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增速较上年明显提升,增速多在两位数以上,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4.38%)、总产值增速(6.7%)。由此可见,建筑央企的市场拓展能力和逆周期调节能力较强,建筑央企订单加速增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见图11。2.净利润增长与费用管控效果显著。2019年前三季度,七大建筑央企中,中国建筑净利润为440.54亿元,投资净收益最高为32.39亿元,均远高于其他企业;中国中铁的净利润增速高达26.7%,远高于其他企业;除中国能建(5.5%)、中国交建(6.4%)、中国中冶(9.2%)以外,其他建筑央企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0%。对比2017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发现,各大建筑央企的毛利率变动方向不一致,净利率变动不明显。近三年来,除中国建筑和中国能建外,其他建筑央企的三大费用率明显降低,其中中国交建降幅达3.38个百分点。见图12。3.央企收现比明显改善。从收现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来看,近三年来,除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能建外,其他建筑央企收现比明显改善。从现金流来看,工程施工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为前三季度现金净支出,第四季度现金净回流。近三年,各大建筑央企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普遍为负值,其中,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电建2019年的现金净流量负值进一步扩大。见图13。4.压降“两金”效果逐渐显现。建筑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央企积极压降“两金”,效果初步显现。2017年以来,各大建筑央企“两金”周转率结束下降趋势,从2018年开始提升。从“两金”规模来看,除中国电建外,其他建筑央企“两金”总额都有所降低;从相对值来看,除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两金”周转率变动不明显外,其他建筑央企“两金”周转率都有明显提升,其中中国交建提升幅度最大。见图14。5.战略活动日益频繁。2019年建筑央企及其子公司、代表性地方国企及优秀民企战略活动日益频繁。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装配式建筑、投资运营、房建、水务环保等领域,如中建一局和中建科技投资建设全产业链服务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中建四局成立首个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心,中国铁建成立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明确将超高层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作为两个重要提升方向。二是持续加大国内区域经营力度,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隧道股份、上海建工等企业纷纷瞄准粤港澳、长三角等热点区域。三是海外市场成各大建企布局重点,如中国铁建成立了国际投资公司,并于2019年在阿联酋先后成立了5家分公司;中交二航局设立了东南亚、中东、南美、东非、南亚、东欧六个区域中心,并全部投入运营;中国建筑先后成立土耳其有限公司、格鲁吉亚分公司,进军西亚市场。四是国企并购重组步伐加快,如中建六局并购天津振津工程集团70%股权,拓展水利水电业务;中国交建所属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收购北京碧水源科技公司10.18%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中国中铁收购山西建投集团51%股份;中铁四局全资收购安徽宏源水利水电建设公司。五是数字化、智慧化成为转型升级引擎,众多建筑企业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如中国交建、北京建工、隧道股份等。六是持续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如中交三航局、中建四局开展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建一局发布《基本管理大纲》,中建五局发布工程总承包管理“651”行动纲要等。七是大力加强企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建八局、中交三航局、中建四局、中铁建工、中铁上海局、中交二航局、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相继成立了设计、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展技术与管理研究。2020年建筑业发展展望 一 宏观经济形势展望1.宏观经济仍存下行压力。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风险升温,二季度以来经济明显放缓,年内GDP呈现“高开低走”态势。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年、十八大确定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收官验证年,虽然经济仍将面临不少困难,但预计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将会持续加大,综合经济各项指标表现,预计2020年全年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2.财政政策定向发力、精准施策。2019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重大财税政策加速落地。2019年前三季度公共预算收支差额29934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约1万亿元,全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2.15万亿,较2018年增长8000亿。2020年,围绕稳增长的目标,国家将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定向发力,精准施策。财政支出方面,预计支出规模将继续扩大,更加关注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向重大基建项目和民生项目倾斜,以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债券发行方面,预计2020年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2019年专项债大部分用于棚改、土储两大领域,并未形成有效的基建投资,按照国务院精神,2020年专项债不得用于上述两个领域,重点用于交通、生态环保、职业教育等10个领域,将有效撬动基建投资。3.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将持续发力。2019年以来,央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利用降准等政策工具,以永续债发行为突破口完善银行一级资本补充渠道,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020年,经济增长动力缺乏,企业投资意愿不高,货币政策仍将采取逆周期调节方式,根据实体经济与金融环境运行情况的需要,实行相机抉择和动态调整。同时,在稳增长的要求下,央行可能会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基建、民企等领域倾斜,预计基建、制造业领域中长期贷款需求将上升。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存在不确定性。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4月开始小幅回落,由3月的阶段性高点(6.3%)一路下滑至11月的5.2%,减少1.1个百分点。但是,较2018年最大降幅(2.6个百分点)而言,降幅明显收窄。201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区域分化显著,表现为中部地位维持高位、西部地区缓慢提升、东部地区平稳发展、东北地区增长乏力。分行业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虽小幅回落,但仍是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最有力支撑;制造业投资骤降后有趋稳迹象;基建投资增速上涨较慢。鉴于国家逆周期政策调节持续发力,2020年基建投资大概率呈现温和回升态势,但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温和下行,制造业受制于需求不足、短期难有明显起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见图15。二 建筑行业形势展望1.建筑业将保持稳定发展一是基建投资温和回暖。随着基建补短板政策陆续出台,基建投资增速触底反弹,自2018年9月起保持弱复苏态势。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预计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下,基建将继续发力。2019年9月国家提前下达部分2020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万亿元,且明确规定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全年投向基建的专项债占比有望提高至60%,叠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25%下调为20%,专项债可作资本金参与项目投资等规定,基建投资增速将得到提升。交通和市政仍是核心发力点。2019年道路、铁路、公路运输建设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基建投资的复苏,下半年国家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重大政策,预计2020年交通运输投资建设仍将是重点。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基建投资的比重达4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民生建设等短板领域,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的建设,预计2020年该领域投资将迎来新机遇。见图16。二是城市群+新基建为建筑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入中后期阶段,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轮廓更加清晰。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和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做出重要部署。在中心城市承载能力提升方面,重点关注民生工程“补短板”、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建设、人居环境的打造,以及一、二线城市的新区建设和特大工业镇的发展;在城市群内部连接网络完善方面,重点关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目前,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在庞大的应用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基建未来建设前景广阔。以5G为例,2019年11月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未来5G的产业支撑能力将显著提升。三是PPP进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政策调整之后,PPP已开始由理性回归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一些以融资为目的的PPP项目和变相包装的“伪”PPP项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清理,符合PPP模式运用本质特征的项目、绿色环保和惠民类项目的比例显著增加。随着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国家明确支持专项债可做项目资本金,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PPP与专项债的有机结合,力图撬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发挥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更强的拉动作用。四是对外承包工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区域冲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将影响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但部分地区仍有巨大建设需求,如亚太、非洲、拉美等地区。2019年9月,商务部等19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未来传统EPC和施工总承包模式将逐步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行业的发展将由成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合作创新、融资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推动力。2.铁路建设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十三五”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中长期铁路建设仍有较大空间。根据国铁集团消息,截止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对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意味着,2020-2025年每年的新线投产里程需达到6000公里,其中高铁500公里,铁路建设仍有较大空间。见图17。高铁、城铁成规划建设重点。从计划及储备开工建设的铁路项目来看,高速铁路项目多、投资占比大,是铁路建设的重点。当前国家高铁骨干网已经形成,铁路投资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有所转换,中西部的高速铁路、各大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铁路将成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老旧铁路升级改造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近年来全国铁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2019年先后有京通铁路、成渝铁路等改造工程启动。目前我国开通运营达70年的铁路有2.18万公里,达60年的有3.23万公里,超过50年的有4.17万公里,未来改造需求将越来越大。此外,国铁集团不断加大负债控制力度,其基建投资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持续下降,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铁路建设的资金增多。近两年各地先后成立了济青高速铁路公司、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等一批合资公司,地方合资铁路项目资本金的出资转为地方或民营企业控股、国铁集团参股,越来越多的地方和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市场。3.公路建设市场稳定发展公路建设投资区域差距逐渐缩小。2019年我国公路建设区域投资格局保持不变,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从投资规模来看,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较低。从投资增速来看,中部地区公路投资从年初开始发力,以60.4%的增速开启2019年的赶超步伐,2019年11个月平均增速达到16.4%;东部地区为6.0%、西部地区为-2.0%。2020年,中部地区或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见图18。多项规划推动公路建设发展。2019年国家及地方陆续发布公路建设规划,地方层面的规划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主,国家层面重点推进的内容是城际道路、与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联通道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既有道路的改扩建等,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网络,《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公路维养市场发展可期。全年多项公路领域政策颁布,从提质增效、资金安排到农村公路建设,均在内容上与维养市场高度关联,结合未来建筑行业专业化市场培育的趋势热点,公路维养市场未来发展可期。4.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前景广阔城轨市场空间广阔,规划建设更趋理性。截止2019年底,全国已开通里程和在建里程合计超过300公里的城市仅14个,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3个城市中,大多数城市还未形成完善的城轨网络,尚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现实需要。2019年,青岛、天津、合肥、徐州、无锡、济南等城市已上报了新一轮城轨建设规划,遵义、桂林、威海、邯郸、天水、淮安、嘉兴、湖州等一大批城市已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及开工建设准备工作。但是在规划建设审批方面,国家及地方发改部门始终保持审慎态度。地铁、市域快轨、有轨电车是城轨建设的主要形式。从2018、2019年新增运营和新开工建设的线路制式结构来看,均是以地铁为主,市域快轨、有轨电车为辅。未来地铁是超大、特大型城市的主要选择,有轨电车是一般大中型城市的主要选择。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都市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区与郊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需求越来越大,市域快轨将成为主流形式。“融合发展”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趋势。国家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一方面将与其他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将与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深入融合。因此,城际和市域轨道交通建设,以及以TOD模式为代表的城市综合开发将成为热点。5.水务环保建设市场高位运行城镇污水处理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2019年5月,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此后各省市也相继发布各地的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为30%,远低于城市和县城,近年来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未来建设前景广阔。垃圾分类加速,促进固废产业发展。2020年作为垃圾分类各地政策落地和执行关键之年,46个重点城市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及立法的建设,以及前端收运及末端处置产能的落实。垃圾分类制度的落实,将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和垃圾焚烧业务产生巨大影响。政策终考期促进流域综合治理。随着“水十条”和“十三五”规划终考年来临,区域性综合环境整理热度不减,以长江流域为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出台,叠加长江大保护,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有望进一步释放环保需求。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有望迎来增量空间,其相关9省区域生态板块有望受益。国企入股环保上市民企,重塑市场格局。2019年,国资入股民企现象频繁出现,如中建集团入股环能科技、中交集团入股碧水源,国资入股可以帮助民企改善财务情况,助力民企投资与业务发展,且“国民组合”更易打造具备资金+技术双重优势的企业,未来更有望培育成为环保产业真正龙头。6.房地产投资大概率下行2020年房地产投资大概率温和下行。2019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长17%、建安投资同比增长7.15%。近年来,房企拿地不断收缩,2019年1-11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14.2%,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速为-13.0%,预计2020年土地购置费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将造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温和下行。见图19。目前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是建安工程投资。2019年建筑施工面积处于高峰期,主要得益于存量项目的建设,2020年将迎来交房竣工高峰。在竣工高峰和“住宅建筑应全装修交付”政策双向作用下,将对下游的建筑装饰业形成利好,建筑装饰业迎来良好机遇。从房屋建设增量来看,调控政策短期没有放松迹象,且销售疲软,房企拿地和新开工意愿较低,整体来看,2020年房建市场将趋于平稳。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关注热点。中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模式转为存量模式,城市更新是存量时代下的必然产物,蕴藏着巨大的空间和机遇。同时,我国城市更新更加注重精细化、微更新,重点关注老旧小区改造。住建部预计旧改的整体投资规模超过4万亿元,住建部在厦门、广州等15个城市启动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各地已陆续出台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旧改最大的特征是“改造”,可以带动装修、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的发展。7.建筑行业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2019年,我国在加强建筑业治理管理方面继续发力。在发包承包方面,住建部印发《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在工人实名制管理方面,住建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在保证工程质量品质方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在市场监管方面,住建部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化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完善注册执业制度、推进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等;在材料供应管理方面,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2019年,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加快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企业。住建部批准江苏、浙江、广西三地开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试点”,发布《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专业分包制度,大力发展专业承包企业,陕西、四川等地也在积极推动专业作业企业的发展。当前,培育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已成为重要趋势,国家鼓励工程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技术工人,壮大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细化行业分工,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2020建筑业发展六大预测2020年建筑业发展的走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改革完善工程标准体系,深化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继续完善工程担保制度,改革建筑劳务用工制度。强化建设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加强施工现场重大风险安全管控,确保建筑施工安全。预计2020年,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对建筑产业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基建体量稳步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了一季度工作。他强调,加快发行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在建工程建设和具备条件项目及早开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也表示,发改委具体部署了五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着力抓好储备项目,着力推进项目实施,着力用好专项债券,着力深化相关改革,着力激发民间投资。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小幅度下降,但在抓好储备项目、“补短板”的政策导向下,预计2020年基建增长将保持稳定。工程总承包领域巨变住建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鼓励建筑、设计资质互认,总承包适用赋予更大自主权等内容,都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一系列新政的影响下,预计2020年将诞生更多兼具设计与施工能力的强大建企,同时也将诞生一批转型之后的专业分包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更加通畅去年底,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各地改革经验和创新做法,进一步推进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完善评估评价机制,加强社会监督,确保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预计在2020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将会更加通畅,时间将会更短。建企资质改革继续推进过去的一年里,由几大部委发起的“挂证“行为整治在建筑业界掀起了风暴,大量建企资质遭撤。同时,建企资质告知承诺范围也逐渐扩张,延展至一级资质。而在去年年中,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大幅压减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力争2020年底前将工程建设、测绘等领域企业资质类别、等级压减三分之一以上。预计2020年,建企资质将会进一步简化,同时监管也将更加严格,将会是脚踏实地企业的”暖阳“,也会是弄虚作假者的”寒冬。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去年底,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管的指导意见》,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加强相关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监管,严厉打击招标投标环节违法违规问题。2020年,工程招投标方法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等方式将进一步减少招投标层级。同时,实行招标人负责制、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等措施,将使工程招投标更多地沐浴在“阳光”之下。工程建筑行业发展七大新特征01市场集中度加强2018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了59.58%,相当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年代左右的日本。对照世界70%以上的城市化率水平,未来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带动工程建筑企业高速发展。但是伴随劳动人口减少、技术水平高要求、投资带动施工、政策引导、竞争加剧等因素,国内建筑企业市场集中度将会继续向头部集中。小散乱的行业状态将会持续改善。02全产业链式竞争加剧建筑设计为建筑业的起点和核心,设计咨询企业在打造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向下游业务延伸,拓展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己成为建筑设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承包企业也快速向上延伸具有一定的设计咨询能力,投资带动承包业务模式越来越成为常态。03持有经营性资产质量将是衡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标志之一基于BOT模式产生的各类资产中,可经营性资产的质量越来越重要。由于资产负债率红线,单纯的对外融资、没有良好资金“回路”的企业越来越难以为继。另外一方面伴随各类成本的快速升高,资产拥有成本将越来越高。持有优质资产的企业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例如,京沪高铁当年是1300多亿投资,目前即将上市,资产溢价将会是惊人的,市盈率应该高于上海机场等上市公司。当然,一些大量持有公众设施类资产的企业,例如地方投融资平台类工程建筑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04PPP模式法律法规将逐步完善国内PPP快速成为普遍模式,反映了工程行业被动适应市场的积极性,但也遗留下很多隐患。例如,几十年后的退出模式五花八门,有些甚至于模糊化处理。再如,政府方偿债能力不足将带来类似BT、BOT模式的相似风险和隐患。05装配式建筑和BIM应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装配式建筑改变了施工的作业格局,速度快、质量高,但是对施工企业的要求也很高。自动绘图、协同设计平台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探索、BIM技术和3D打印等技术在建筑设计行业己普遍使用,并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未来仍将不断深入发展。06工程建筑企业装备水平越来越高劳动力人口减少、工程设计水平对机械化施工要求高导致施工过多依赖于人工作业的方式将一去不返。和此相关的设备水平拥有将是衡量一个优秀企业的标志之一。拥有高端装备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会形成独特优势,可以开展设备租赁业务,充分发挥设备产能。07海外市场的政治风险明显加大,尤其是特重大工程伴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国内特大型工程的减少,国内各大工程建筑集团企业近几年快速向海外扩张。对比十年前国际工程巨头的技术综合能力、投融资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这三大优势,目前国内建筑巨头能力差距大大缩小,特别是在投融资能力方面甚至优于国际巨头,例如中建集团、中交集团、中铁建、中铁工等。但是伴随中美贸易摩擦的阴晴不定,各类新的政治风险出现,例如中国高铁在越南、缅甸等国的反反复复。这有别于以前的项目管理、汇率等可控、可预防、可对冲风险。
建筑设计是建筑的基础和首要环节,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外观、空间和使用功能,还决定了建筑施工成本、建筑质量安全、建筑施工进度以及建筑能耗等。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建筑设计、工程勘察、城市规划等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64200.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1%。数据来源:住建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型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为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受益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近年来我国非农产业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及城市集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从51.27%增长到60.60%,城镇人口数量从6.91亿人增长到8.48亿人。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催生了旺盛的城市住房需求;同时,城市规划和建设、市政设施建设、旧城区更新改造及其他各种建筑需求也相应地大幅增长。居民住房消费全面升级,为建筑设计行业创造直接的需求来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及消费品质显著提升。住房是居民重要的消费领域,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居住环境需求及住房消费能力增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居民住房消费全面升级。2019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2.85元,同比增长8.87%,相应地,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159725.12亿元,同比增长6.76%。国家城市群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新的发展布局国家级区域性规划将实现城市间互通作为基本要求,以保持核心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及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作为核心目标,将带动相应区域内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与商业地产建设需求的持续释放。近年来,在一系列配套政策驱动下,上述核心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体逐年增长,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推动了对应区域建设项目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导了建筑设计行业新的区域布局。新业态的快速放量,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新的增长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生活需求日趋多样化,因而对城市承载力和功能的复杂性、多样性的要求大幅提高。在此背景下,以租赁住房、功能混合型社区、旧城改造等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建筑形式、建筑业态不断涌现,成为房地产行业重要的新增长点,也从而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增长极。行业发展趋势1。建筑设计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销售额排名前10、第11至20名、第21名至30名、第31名至50名的房企销售集中度分别达到26.89%、11.43%、6.85%和9.93%,较2010年分别提升16.80%、7.34%、4.54%及9.92%,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呈持续提升态势。随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将逐步向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设计企业集中,建筑设计行业的集中度亦将持续提升,有利于行业内优秀设计企业的发展。2。优秀的内资建筑设计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产业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整体设计能力及技术水平与国际大型设计事务所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建筑设计市场中的前端和高端领域仍被外资设计企业相对垄断。由于内资设计企业更加深谙本土文化,且目前整体收费水平仍与跨国知名设计公司存在较大差距,性价比优势较为明显,将在设计的前端和高端市场领域与外资设计企业逐步形成竞争态势,争夺新的市场份额。3。建筑设计与下游行业相互促进在下游建筑业等行业整体加快升级转型的背景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建筑师负责制”为运营支点,以全过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为推进通道,进一步发挥建筑设计企业在整合建设工程全产业链上的优势作用。未来,在设计前端引领环节上具备竞争优势、在设计高端领域中具备技术优势以及具备全产业链拓展能力的设计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和研发优势向下游环节拓展,充分发挥设计的价值创造力,挖掘更广阔的价值载体,增大发展空间。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情报网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五年来,广东建筑业在结构调整上稳步推进,行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秩序逐步规范,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逐年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广东建筑业发展总体规模明显扩大2018年,广东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11.69万个,比2013年增长304.5%;从业人员337.54万人,比2013年增36.1%;资产总计29237.57亿元,比2013年增长150.1%。建筑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渐提高。2018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849.75亿元,比2013年增长77.8%。从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看,虽然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3-5%,但从2008年以来占比缓慢上升,贡献率不断提高。2018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2%,比2013年提高0.2个百分点。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行业分类看,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增加值率最高,建筑业增加值增长最快。2018年,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83.19亿元,比2013年增长358.1%;其余依次为建筑安装业,增长105.7%;土木工程建筑业,增长60.4%;房屋建筑业,增长39.6%。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建筑业法人单位数在国民经济全行业中位列第七2018年,建筑业法人单位为11.69万个,在国民经济19个行业中排在第七位,比2013年上升了1位。从企业报送的渠道看,联网直报建筑企业(包含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企业,下同)6509个,增长30.7%;非联网直报建筑企业11.04万个,增长361.4%。从企业类型看,2018年,内资企业数占绝对优势,共11.59万个,比2013年增长304.7%,占比为99.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私营企业数,共9.81万个,增长5.5倍,占内资企业的84.6%,比重比2013年提高31.8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数分别增长304.3%和166.7%。从建筑业行业结构看,增长最快的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增长360.7%,占51.1%;其余依次为土木工程建筑业,增长289.7%,占14.4%;建筑安装业,增长265.0%,占17.9%;房屋建筑业,增长229.7%,占16.6%。建筑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位列国民经济行业第三建筑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对全社会就业、尤其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贡献较大。2018年,建筑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为337.54万人,占全部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的7.7%,仅低于制造业和批发和零售业,排在第三位。从报送方式看,联网直报建筑企业241.41万人,增长9.9%,占建筑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71.5%;非联网直报建筑企业96.13万人,增长239.8%,占28.5%。从建筑业行业结构看,近五年发展最快的是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共80.25万人,增长100.6%,占建筑业从业人数23.8%;其余依次是土木工程建筑业58.91万人,增长36.1%,占17.5%;房屋建筑业的从业人数165.25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20.5%,占49.0%;建筑安装业33.13万人,增长20.3%,占9.8%。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