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情况分析古之有也

2021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建筑设计行业直接服务建筑业,由于设计费按照建筑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收取,建筑工程的整体产值规模直接决定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建筑业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则从侧面反映了建筑业的需求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高速推进、重大区域规划持续落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我国建筑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居住建筑居住建筑是城市居民生活、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带动了我国房地产住宅投资规模的稳步增长。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别墅、高档公寓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尤其自2016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已突破10万亿,且未来5-10年仍将维持10万亿以上的发展趋势。未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更多的住房需求,从而刺激居住市场的发展,进而持续扩大居住建筑领域的市场容量。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统筹规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房房源,逐步加大租赁补贴发放力度。《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开工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2,000万套,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在长租公寓方面,国务院、住建部陆续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等相关产业政策。随着政策的出台,排名前三十的房产企业有三分之一以自营或投资的方式布局长租公寓赛道,进而为该领域的建筑设计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建筑作为实现城市基本功能的重要载体,既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对城市布局、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形象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区域城市建设的深化、居民消费理念的攀升,我国城市商业地产呈现业态多元化、综合化的转型升级态势,以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等为代表的现代商业建筑形态逐步兴起,该等建筑通常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满足了居民生活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并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办公建筑逐渐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国内工业从传统以制造、加工业为主,逐步向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科技等新兴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区域功能建设的逐步完善,其在信息、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资源优势逐渐突出,企业为寻求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优势,将总部布局在中心城市或者地理资源优越的地区,而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制造成本较低的其他区域,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靠背石

2020年中国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现状与业务结构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多年稳占市场第一

工程造价咨询是指面向社会接受委托、承担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动态的造价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工程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以及提供有关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等业务。近年来,中国工程造价咨询市场收入规模连年增长,发展情况较为乐观,但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逐年下降。从细分市场看,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作为工程造价咨询最大的细分市场,常年稳占市场第一,近年来收入规模不断增长,未来几年,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细分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行业收入逐年增长,收入增速波动变化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收入不断增长,2015年以来,收入增速波动变化;2019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2.47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较上一年回落1.3个百分点。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逐年下降从行业总体从业人员情况来看,2016-2019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总体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规模均逐年上升,但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体从业人员的比例却连年下降。2019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总体从业人员共有586617人,比2018年增长9.2%。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5768人,比2018年增长2.6%,增长速度比总体从业人员增速低6.6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体从业人员的60.60%,比2018年下降4个百分点。可见行业整体技术力量增长乏力,面临着高端技术人才供给乏力的风险。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多年稳居市场第一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按照所涉专业不同可分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市政工程造价咨询、公路工程造价咨询、火电工程造价咨询、水利工程造价咨询和其他工程造价咨询。近年来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业务收入不断增长,但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2019年房屋建筑工程业务收入达524.36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较上一年回落1.8个百分点。从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占据工程造价咨询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58.8%;其次为市政工程造价咨询,2019年其专业收入为149.48亿元,比2018年增长16.6%,占比16.7%。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占工程造价整体市场的比例常年保持在57%-60%之间。2019年,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收入占全部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收入比例为58.8%,较上一年上升0.6个百分点。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存形穷生

建筑业2020年新商机来了,这个市场前景广阔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迅速发展,由此不可避免地在建筑物的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根据有关行业协会测算,近几年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20亿吨,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0倍左右,约占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40%。(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建筑垃圾已成为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垃圾。目前我国建筑垃圾主要采取外运、填埋和露天堆放等方式处理,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产生有害成分和气体,造成地下水、土壤和空气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了减少建筑垃圾,落实《固废法》有关精神,5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明确了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工作、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文件。其中,《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采用工具式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体系,推广应用铝模板。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建筑施工模板以木模板为主;80年代以后,以木、钢模板为主。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及加大环保安全治理力度,铝合金模板以其质量轻、操作便捷、施工质量好、节省人力成本、可回收等优势得到快速普及,为建筑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别看铝模板起步时间虽不长,但这几年迎来爆发期,已逐步占到整个模板市场约20%的份额。其应用范围从民用建筑向公共建筑延伸,地铁、隧道等工程也开始使用。在施工工艺上,铝模板可直接成型,无须二次抹灰,且具备不易变形、使用寿命更长、坚固耐用等优势,“在符合低碳节能减排、绿色施工要求的同时,还提升了施工效率,所以能得到市场青睐。”据统计,全国从事铝模板研发、生产、加工、租赁及施工的企业已近千家,具备规模生产加工能力的企业在500家以上。铝模板推动了建筑业施工标准化,工业化,随着快速普及,全国铝模板存量已增加至7千多万平方米。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建筑模板用量在8亿平方米以上,30%使用铝模板则每年可保护750万亩森林免受砍伐,生态效应显著。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秘书长高峰表示,铝是名副其实的超级绿色节能金属,经过多次反复循环使用,再生铝与原铝相比,性能几乎完全相同。每1吨再生铝耗能仅为原铝的5%,再计算加入混凝土及垃圾分离技术、熔体净化处理工艺等技术(湖南、广西、江西等18个省份多家铝模板企业已经技术成熟实现),共可节水14吨,节煤3.4吨,减排二氧化碳13.4吨,减少固废20吨。据统计,全国每年预计可回收废旧铝模板达百万吨以上,则相应节水千万吨以上,减排千万吨以上,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效应,是体量巨大的节能工程。但是有一个尴尬现实的是,废旧铝模板回收循环利用未能列入2015年版《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享受不了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铝模板是2015年后才高速兴起,废旧铝模板回收循环利用更是最近几年发展的新兴产业。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1.有色金属—高效、节能、低污染、规模化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2.再生资源、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工程和产业化—废旧铝模板回收循环均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鼓励类产业。为此,高峰建议将“废旧建筑铝模板”纳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中的“再生资源”第3.3类,享受有关文件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我国废旧铝模板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一字一板

2020年中国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现状与业务结构分析房屋建筑工程多年稳占市场第一

工程造价咨询是指面向社会接受委托、承担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动态的造价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工程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以及提供有关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等业务。近年来,中国工程造价咨询市场收入规模连年增长,发展情况较为乐观,但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逐年下降。从细分市场看,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作为工程造价咨询最大的细分市场,常年稳占市场第一,近年来收入规模不断增长,未来几年,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细分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行业收入逐年增长,收入增速波动变化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收入不断增长,2015年以来,收入增速波动变化;2019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2.47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较上一年回落1.3个百分点。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逐年下降从行业总体从业人员情况来看,2016-2019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总体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规模均逐年上升,但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体从业人员的比例却连年下降。2019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总体从业人员共有586617人,比2018年增长9.2%。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5768人,比2018年增长2.6%,增长速度比总体从业人员增速低6.6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体从业人员的60.60%,比2018年下降4个百分点。可见行业整体技术力量增长乏力,面临着高端技术人才供给乏力的风险。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多年稳居市场第一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按照所涉专业不同可分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市政工程造价咨询、公路工程造价咨询、火电工程造价咨询、水利工程造价咨询和其他工程造价咨询。近年来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业务收入不断增长,但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2019年房屋建筑工程业务收入达524.36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较上一年回落1.8个百分点。从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占据工程造价咨询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58.8%;其次为市政工程造价咨询,2019年其专业收入为149.48亿元,比2018年增长16.6%,占比16.7%。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占工程造价整体市场的比例常年保持在57%-60%之间。2019年,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收入占全部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收入比例为58.8%,较上一年上升0.6个百分点。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小醉拳

2018年三季度:建筑施工行业观察报告

来源:联合资信摘要  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下行趋势,受益“稳增长”政策,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暖。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保持增长,但销售端增速下行持续给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长带来压力。投资者风险偏好仍较低,高信用等级债券市场认可度较高;不同级别企业利差进一步走阔。行业增速上行压力加大、融资渠道收紧背景下,关注中小规模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回款效率、经营业绩恶化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重点关注经济增速乏力区域企业受区域投资增速放缓、区域信贷环境恶化等因素引发的债务违约风险。一、行业相关政策/动态概览  2018年7月以来,中国建筑行业改革不断深化,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指导下,住房城乡建设部通过修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以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面对基建投资的持续下滑,2018年三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稳健货币、积极财政以及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其后会议精神陆续得以贯彻:专项债加速发行、国务院西部开发会议强调推进西部基建补短板、轨道建设投资重启、铁路投资率先回调、乡村振兴战略重磅出台、第四次降准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二、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状况  2018年前三季度,建筑业总产值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新签合同额增速下滑明显,施工进度有所放缓。2018年前三季度,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52326.24亿元,同比增长9.38%,延续了之前较快增长的态势,同比增速较上年下滑1.33个百分点。从合同情况看,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7.46%至179288.69亿元,增速同比下滑14.54个百分点;在手合同额同比增长14.10%至401382.19亿元,增速同比下滑5.08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新签合同额增长加速回落,且持续低于在手合同额增速,反映出施工进度的放慢。2018年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保持增长,但销售端持续增长乏力给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长带来压力。2018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66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9%,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增速处于2016年以来的高位。房屋新开工面积1525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40%,增速同比小幅提升9.6个百分点,地产开发赶工的情况较为明显。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1193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0%,增速较去年回落7.4个百分点,销售增速企稳回落。整体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然较快,同时开工加速,销售则增长乏力。目前房地产库存仍然处于低位,商品房已完工待售面积已经较2016年的历史高点下滑了28%。2018年三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政策基调依然延续偏紧。在“因城施测、精准调控”的方针下,各地调控政策继续密集出台,包括完善限购、限售、限贷和限价,实行差别化信贷,调整棚改货币化安置等。上海、深圳等12个城市加大了限购力度,西安、长沙、杭州、南京等城市加大了限售力度,北京则收紧了公积金贷款政策。在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下,市场预期开始转变,百城新房价格涨幅持续收窄,房地产企业逐步加快资金回笼,同时土地流拍、零溢价成交地块增多。综合来看,未来房产销售增速下滑的可能性较大,并进一步给投资和新开工的增长带来下行压力。政策调控和资金受限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下行趋势明显,受益“稳投资”政策,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暖。基建投资方面,2018年1~9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3.3%,较去年同期下降16.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9个月下滑,环比出现负增长,已经处于历史绝对低位。从细分领域来看,水利环境、道路运输、铁路运输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速均持续放缓,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2.2%,增速同比回落20.6个百分点(其中环境保护和治理业同比增长33.7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同比增长8.9%,增速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同比下滑10.50%,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70%,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面对基建投资的下滑,三季度稳投资政策力度有所加大。在外部冲击(贸易战)和内部增长压力的双重影响下,从7月份开始政策出现了转向。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标志着基建再度成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根据会议精神,具体的措施包括减税降费、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建立和储备一大批重点项目等。7·23会议后,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及银保监会、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在政策配套和细化方面也做了一系列安排,包括水利等“三农”领域补短板(具体表现在集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50亿元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加快2018年农林水利等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进度,进一步聚焦改善民生并加快相关项目投资进度等)、落实重大交通运输项目(具体通过加快投资进度、充实重大项目储备等稳定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等。基建资金方面,基建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和自筹资金。预算资金方面,1~9月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7.50%,增速同比回落3.91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预算内财政投放力度不及预期,但随着政策的逐渐落地,9月份财政支出当月同比增长11.70%,边际上出现明显好转。自筹资金方面,1~9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28.0%,同时三季度集中发行了1.3万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将给基建资金带来有效补充。随着清库的完成,合规PPP项目落地率提升,资金对接PPP项目的渠道将更加畅通。总体看,扩大基建投资以稳定经济的政策意图相对明确,虽然债务约束仍在,政策落地、资金到位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但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反弹概率较大。三、2018年三季度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情况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数量同比下降,发行规模有所增长。2018年三季度,建筑施工企业共计发行债券30支,发行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7支;发行规模合计337.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6%。受2017年四季度金融监管压力持续加大以及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2018年1~2月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持续下滑;3~4月积压的债务融资需求有所释放,债券发行量及发行支数均明显回升;5~7月,受市场信用风险加剧,叠加资金面紧张以及监管机构去杠杆深入推进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有所下降;8月,除单一样本发行规模大的影响外,财政部、发改委、银保监会等部委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基建补短板、稳定有效投资因素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发债规模快速增长;9月,受部分债务融资需求已于上月集中释放影响,债券发行量及发行支数有所回落。投资者避险情绪进一步加重,发债主体信用等级向高等级集中,中长期债券发行规模有所扩大。2018年三季度,建筑施工行业发债主体共计23家,较上年同期减少4家,包括7家央企、8家地方国有企业、8家民营企业。从发债主体级别来看,2018年三季度,建筑施工行业发债主体中AA企业(6家)、AA+企业(9家)和AAA企业(8家)。AA级别建筑施工企业发债合计36.30亿元,占建筑施工企业三季度发债规模的10.75%,较上年同期占比下降27.45个百分点;AA+级别和AAA级别企业发行债券规模分别为78.00亿元和223.40亿元,占建筑施工企业三季度发债规模的23.10%和66.15%,较上年同期占比分别提升1.05个和34.15个百分点。整体看,受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及投资者避险情绪加重影响,低级别企业发债难度增大;发债主体信用等级向高级别集中。从发行方式看,2018年三季度,建筑施工企业发债方式全部为公募方式,发行规模为337.70亿元。上年同期,建筑施工企业公募及私募发行规模分别为238.09亿元(占90.50%)和25.00亿元(占9.50%),公募方式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41.84%,建筑施工企业发行债券仍以公募债为主。从发行品种看,2018年三季度共计发行(超)短融13支,金额121.50亿元,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34.16%;中期票据8支,金额158.20亿元,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128.61%,发行期限主要集中于3年期;公司债(含公募和私募)共计发行9支,金额58.00亿元,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37.97%。总体看,2018年三季度建筑施工企业中长期债券发行规模增幅较大,在此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平均发债期限由去年同期的2.40年增至3.27年。主要系随着建筑施工企业PPP项目承接量的增加,为匹配相应偏长的建设期,企业对中长期资金需求有所增长。总体看,2018年三季度受“宽货币、宽财政”政策取向,叠加政策支持基建补短板、拉动基建投资等因素的推动下,建筑企业发债规模有所回升。但受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影响,投资者对信用债的风险偏好短期内预期难以回升,发债主体信用等级趋于向高级别中长期债券集中。2018年10月,央行再度降准,货币宽松持续加码,但受九月底信用债违约潮再现的影响,发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再融资难度仍高,货币政策或较难达到预期,预计建筑施工企业发债规模仍不会大幅增长。四、建筑施工企业发行债券利率分析  市场资金面整体稳定、基准利率水平略有回落,建筑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分化更加明显。2018年三季度,央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定向降准、中长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保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三季度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呈现先降后升态势,主要系前半阶段央行实施第三次定向降准,市场资金面宽松,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避险情绪升温,债券收益率陡峭化下行;后半阶段主要系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对债市造成一定供给压力,同时信用违约事件增多,债券收益率震荡上行。2018年三季度,各级别建筑施工企业发行债券利率分化明显,低级别主体发行债券利率持续上升。三季度,以民营企业为主的AA级主体发行的各期限债券季度平均利率延续上升趋势,其中短期债券季度平均发行利率同比上升131BP、环比上升55BP;中长期债券季度平均发行利率同比上升69BP、环比上升30BP。AA+发债主体所发短期债券季度平均利率同比上升105BP、环比下降87BP,中长期债券季度平均利率同比上升87.19BP、环比下降47BP。AAA级主体发债利率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长期债券季度平均发行利率同比下降33.80BP、环比比下降36BP。投资者避险情绪加重,低等级主体债券发行利差持续扩张。2018年三季度,低等级主体债券发行利差持续走高。在目前经济下行、违约事件频发、市场风险偏好降低背景下,竞争力相对较弱、流动性管理较为薄弱的低级别建筑施工企业(集中在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能力被进一步削弱。相比之下,投资者对具备规模及股东支持优势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债券配置需求有所增加。体现在利差方面, AAA级别企业发行利差整体有所收窄,其余各级别企业债券发行利差均不同幅度走阔。五、级别调升建筑企业以地方国有企业为主  2018年三季度,建筑施工发债企业中共有6家主体信用级别(展望)被调升;原始主体级别以AA为主,AA企业3家(1家民营企业,2家地方国有企业),AA+企业2家(1家地方国有企业,1家央企),AA-企业1家(地方国有企业)。级别调升理由主要集中在资产、营收、利润规模扩大,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项目储备充足等方面。六、行业风险事件  1. 8月13日,中城投集团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城投六局”)公告称,“15城六局”应于8月13日兑付回售本金10.5亿元和债券第三个付息年度利息7350万元;由于公司的主要资产被查封冻结,且流动性较为紧张,无法按期偿付本期债券到期应付的回售本息。点评:中城投六局2017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负债总额快速增加,加之公司涉及诉讼高达853起,存在7条失信信息,主要资产被查封冻结,流动性较为紧张,无法按期偿付债券到期应付回售本息,最终发生违约。行业增速下行压力加大、融资渠道收紧背景下,关注建筑企业诉讼、流动性等风险。2.鉴于锦州北山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州北山”)目前资金紧张,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16北山债”的到期回售存在不确定性,2018年9月28日,联合评级决定将“16北山债”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点评:锦州北山是锦州市规模较大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之一,业务基于锦州市辐射辽西地区。重点关注经济增速乏力区域企业受区域投资增速放缓、区域信贷环境恶化等因素引发的债务违约风险。3. 2018年6月27日,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将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建工”)的主体信用等级和2017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债项信用等级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点评:江苏建工业务集中于房地产建筑施工,房地产市场行情波动给公司主营业务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另外部分项目受环保政策及督查影响处于停工状态;受回款速度减慢等影响,资金周转压力较大;涉诉案件较多对建筑企业自有资本实力及公司信用等级产生影响。关注下游行业增速放缓背景下,建筑行业市场及政策风险对中小规模民营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业绩及回款效率产生的影响。

计中计

建筑设计项目市场分析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建筑设计是建筑的灵魂,不仅提供建筑的外形和空间结构,更是塑造人类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载体。因此,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我国建筑业实现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有力推手。1、政策分析近年来,包括装配式建筑设计、BIM、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绿色建筑等在内的新型理念和技术受到国家和社会大力鼓励和支持,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关于推进公路水运工程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等政策的出台,为建筑设计行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行业转型发展,有助于行业产生新的盈利增长点。2、市场分析(1)我国建筑业市场空间巨大我国建筑业施工面积从2011年的85.18亿平方米提升到2017年的131.72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7.53%,2018年上半年为70.96亿平方米;竣工面积从2011年的31.64亿平方米提升到2017年的41.91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为4.79%。未来五年(2017-2021)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15%,2021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25.62万亿元。(2)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建筑设计主要服从于计划经济建设需要,以计划和指令的形式,由国有主体完成相关设计,技术手段较为简单,以满足生产经营基本需求为主。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催生了建筑的不同需求,建筑设计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尤其是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后,民营主体逐步兴起,建筑理念和设计技术也日新月异,建筑文化、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和设计工具等随着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提升而发展。(3)建筑设计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我国建筑设计企业数量较为稳定,总体保持在5,000家左右,受下游房地产开发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影响,最近几年建筑设计企业数量有下降的趋势,行业集中度相应提升。(4)建筑设计行业从业人数增长迅速随着建筑设计行业市场规模的提升,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从2007年的25.25万人上升至2016年的99.96万人,年复合增长率达16.52 %。(5)建筑设计企业营业收入逐年上升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逐年增加以及下游的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的大量建设需求,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营业收入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686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6,8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40%。3、竞争企业分析目前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从业主体较多,其中较为主要的对手包括但不限于:图表 22:行业主要竞争企业及其产品的主要对比情况一览表行业主要竞争企业及其产品的主要对比情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尚普华泰咨询整理4、风险分析(1)工程责任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进行设计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勘察、设计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未按照期限提交设计文件拖延工期,造成发包人损失的,勘察人、设计人应当继续完善勘察、设计,减收或者免收勘察、设计费并赔偿损失。”根据上述法律的规定,如果行业内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责任事故,可能导致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同时可能受到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甚至被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对行业内企业正常业务开展造成不利影响。(2)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变化带来的市场竞争风险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具有碎片化、区域性的特征,建筑设计企业尤其是民营设计企业资金实力和资本规模通常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以及对资本规模要求较高的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的推广应用,催生了一批大型、平台化的建筑设计企业,此外,部分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施工企业也开始向上游设计环节拓展。上述企业在资本实力、技术水平、项目储备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建筑设计行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建筑设计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如需更多资料请联系尚普华泰ht tps:/ /ww w.s unp ul.cn/

昏昏默默

2020年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由工厂生产的构件在现场进行组装而成的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综合体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PC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和木结构装配式建筑。数据显示,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2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8.2%。数据来源: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乡村住宅市场迎来万亿级市场空间2020年1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直接入市流转;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将农村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地方政府,提高用地灵活性,进一步释放乡村住宅市场需求。根据《中国农村自建房行业消费数据与发展白皮书》,中国每年约有500万套农房新建或重建,乡村住宅市场迎来万亿级市场空间。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趋势1。技术革新驱动行业升级信息技术、互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的综合管理,包括规划、预算、设计、制造、组装、检查等,装配式建筑行业逐渐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2。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考虑到运输半径的限制,装配式建筑呈现一定的地域性。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和效率要求提升,在全国有良好的布局、丰富的项目经验及完善的技术体系的公司未来竞争优势凸显,市场集中度预期将有所上升。3。建筑工业化渗透不断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升、通用体系的建立,建筑工业化在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提升。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认可和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行业以政府主导为主向多元化转变。4。成本效益不断提升一方面,随着装配式建筑业的部分企业逐步建立了规模经济,行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建筑工业化的成本效益预期将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建筑模式的成本效益水平下降。总体来看,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优势预期将逐步扩大。5。行业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引入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伴随行业发展不断完善。目前建筑工业化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市场领军者将积累先发优势并从更加健康的监管环境中受益。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建筑施工行业的大数据应用与发展趋势

伴随数字化变革和数字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发生深度融合。数据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大数据的应用将为建筑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改变?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强数据资源规划建设,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开放,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建设、有效整合和安全利用,不断提升数据资源的在线共享和服务能力。可以看到,一个大规模产生、分享、应用数据的数据技术时代(DT时代)已经到来。以数据引领创新,用数据驱动发展正成为业内与社会的普遍共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也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促进产业的跨界融合与服务创新,产业链各方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共享、充分协作和资源整合,提高全行业乃至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改变原有产业链割裂、孤立、低效的问题,建立新的产业生态关系。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大大提升项目管理各环节和整体效率,为各级组织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借助云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多种手段,实现从统计性分析到预测性分析乃至向决策性分析升级,进而实现项目浪费最小化和提质增效,助力每个工程项目成功。大数据应用将为建筑业带来哪些价值?从建筑行业整体趋势来看,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化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提升行业监管与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引领项目全过程升级。第一,建筑业大数据应用可以提升行业监管与服务水平。大数据的应用将极大推动建筑行业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建筑市场的透明性、竞争的公平性,利于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市场诚信监管体系,实现对全国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的统一集中管理。对在建工程项目、市场各方主体及关键岗位人员实时动态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利用大数据分析,遏制围标串标及其他违法现象的发生。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规范质量检查、检测行为,保障工程质量,实现质量溯源和劳务实名制管理。诚信大数据的建立,有效支撑行业主管部门对工程现场的质量、安全、人员和诚信的监管和服务。第二,建筑业大数据应用可以驱动企业数字化变革,增强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数字化企业平台,将企业所有项目的生产情况全部纳入实时动态监控范围,对偏离目标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以及集约化经营,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和成本。基于项目数据的有效集成,在企业层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保证多项目管理全过程可控与目标达成,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以基于大数据的征信为基础,借助互联网金融,催生商业模式的创新,加速企业发展。第三,建筑业大数据应用将引领项目全过程变革与升级,将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交付能力,实现建筑产品升级,建造过程全面升级。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多岗位、多专业、多参与方的共同参与,决定了项目各项任务与工作的协作与整合至关重要。以BIM+PM(项目管理)的专业应用和智慧工地应用为核心,集成工程项目的“人、机、料、法、环”等各关键要素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全面、智能的监控和管理,形成项目的统一协同交互和大数据中心,有效支持现场作业人员、项目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各层的协同和管理工作,进而更好地实现以项目为核心的多方协同、多级联动、普遍互联、管理预控、整合高效的创新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大数据在建筑业的应用情况如何,应该如何高效利用大数据?建筑业是具有海量数据的行业,但是这些数据散落在政府、企业、项目和岗位等各个层级,因此数据的采集、集成和应用也成为行业应用的难点。如何更加高效应用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建筑产业的数字化变革,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建筑行业大数据应用有很多方面需要突破,主要有三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即数据的采集、数据的集成和统一、对大数据的挖掘。纵观整个行业,还是有一部分优秀企业的实践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的。对于数据的采集,可以更多借助物联网技术只能感知的手段进行数据采集,这样能够实现部分相对自动化的数据获取。在数据集成方面,需要建立平台层面的系统来集成和归集数据。这些数据的应用大体可分为三层,即项目层、企业层和行业层,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对各层面的数据进行集成,为后期的数据应用做好基础。针对大数据的挖掘,需要与管理模式和流程紧密联系。比如数据可以应用在招投标之后,判断是不是会有串标情况,通过对足够广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准确。在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标准来保证执行效果,包括措施的有效性、法律方面的合法性、数据的安全性等等。同样,数据的采集与应用也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当然,做到这些需要从政府层面、系统工具层面以及机制的改革层面的综合考虑。大数据应用将如何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建筑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而言,数字化是基础,在线化是核心,智能化是目标。首先是数字化,大数据背景下的建筑业人工智能应用要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以数据驱动,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实现智能算法。其次是在线化,无论是对数据的直接应用,还是进行数据的集成,都需要以实现在线连接作为保障。就像数字孪生的实现,管理者需要在施工现场采集大量的、多维度的实时数据,以保证呈现完整物理实体的运行状态。所以说,只有实现了数字化和在线化,才能使得智能化成为可能。此外,建筑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将会涉及到全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无论是一座建筑还是一座城市,数据的采集与应用都将在全生命期内持续不断进行,尤其是项目进入投入使用的运维阶段将会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期大数据将发挥巨大的价值,这些价值的挖掘需要建筑从业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在建筑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下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大数据应用必将为整个建筑业的变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必将让整个产业链的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参与方,充分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万物皆数字,大数据将像水和电一样,成为无处不在的新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影响生产关系,重构一个全新的建筑产业生态。重庆大司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8日,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高科财富园,是一家专门从事建筑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主要经营建筑产业大数据、建筑供应链金融及建筑企业征信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大司空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建筑产业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旗下自主研发运营的产品有建设库,建安标品汇,建盘等大数据产品,分别从建筑企业信息查询、建筑投标深度分析、投标风险扫描等场景去服务用户。以司空为公司命名,代表着我们不忘初心,坚持以建筑建设为根本,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全新的技术手段,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三大业务板块建筑企业征信:大司空企业征信服务分为数据输出、信用体系建设及主体评价、信用科技及金融科技三个板块。构建建筑行业特有的企业、项目、人员画像,为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等风险决策赋能。建筑大数据:拥有全国建筑产业链(含新基建)上下游企业数据450万,建筑项目数据3000万,建筑人才数据1000万,是目前数据总量最、数据维度都领先的建筑互联网企业。建筑金融:为建筑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开工贷、进度贷、工程材料垫资、农民工工资保函等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产品简介1.建设库建设库是一个建筑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旨在为建筑全产业链用户提供快速查询建筑企业资质、业绩、人员、工商、司法、奖项荣誉、安许证、三体系、AAA证书等服务。通过多模式查询,多选项筛选,让查询结果更准确,查询内容更详尽!是泛金融,泛市场(经营、 采购、 招投标、 销售),泛投资,泛法律相关人士的建筑产业互联网首选工具!2.建安标品汇建安标品汇是基于建筑招投标规则而量身定制的一款建筑大数据查询工具。通过建安标品汇,可以快速了解各地区本地建筑企业和外地建筑企业的商业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资质、人员、业绩的具体细节要求,快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及项目和人员的详细情况。可帮助建筑企业降低投标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建筑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全面的数据支持。

单恋

2021年中国工程设计行业细分领域市场现状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工程设计(含工程勘察,下同)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灵魂和关键,是提高建设项目经济社会效益、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是在建设工程的前期决策,还是中期实施和后期考核验收阶段,工程设计自始至终是联结工程建设各阶段、各环节的主线,在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营业收入总计64200.9亿元。其中,工程设计收入5094.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0.5%;工程总承包收入33638.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9.2%。数据来源:住建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近年来我国工程总承包行业快速发展。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营业收入超过3.36万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9.2%。工程设计业务主要涉及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风景园林工程等领域。建筑工程设计行业近年来,受下游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城市化进程影响,我国住宅、商业综合体及公共建筑等建设需求增加,建筑设计企业营业收入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程设计收入5094.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0.5%。市政工程设计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市政设计类企业营业收入为2,626.60亿元,首次突破两千亿元规模,较上年增长38.80%,占工程设计行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5.10%。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家鼓励在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公用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城市建设将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数据来源: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9)、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行业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属于工程设计行业中的专项设计领域。除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外,专项设计还包括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幕墙工程设计、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照明工程设计、消防设施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设计。中国园林绿化行业市场规模以相应年度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已完工合同总值计,已从2014年的5947亿元增至2019年的85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6%。预计到2024年底,公共园林绿化和私人园林绿化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进一步增至4452亿元及7207亿元,从2019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0%及7.3%。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程设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马来西亚管线工程项目市场研究

马来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地处东南亚中心位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马来西亚工程市场潜力巨大,是中国工程企业在东南亚市场开拓的重要支点。本文试对马来西亚管线工程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市场分析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8年底,已探明石油储量4亿吨(约30亿桶),在亚洲位列中国、印度和越南之后,排名第4位。截至2018年,马来西亚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4亿立方米,在亚太地区排名第3位。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近10年天然气产量基本保持约700亿立方米水平,可满足其国内消费及出口需求。2018年天然气产量725亿立方米。马来西亚目前用于民用和工业用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主要由几家业主所有,虽各家所持股份份额不同,但多少都具有国有背景。大大小小管线项目管道的管径和长度相差也较悬殊,马来西亚当地的工程公司一般都有能力实施中小口径管线的EPCC项目,但能自行设计和建设管径为NPS36'的工程公司在马来西亚国内少之又少。马来西亚国内有较大一部分大口径的管道多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距今有30多年的历史,多数管线存在严重腐蚀问题,需要分阶段进行全面更换。另外,为了使现有运行的天然气管网更平稳安全,也会有新建的大口径管线项目陆续规划并进行招标工作,待项目建成后使天然气管网形成回路更有效地操作和运行。这就使得中国的工程企业在马来西亚涉足管线工程领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会。中资工程企业优劣势分析一、“一带一路”倡议与合作深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马双方贸易稳定发展,我国在马来西亚工程承包业务仍然为中马企业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我国在马来西亚新签承包工程合同322份,新签合同额93.49亿,完成营业额79.65亿,项目范围已覆盖东马和西马全境,在通讯、地铁、公路、电站、石化等重要领域均有所进展。另外,金融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马来西亚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两国扩大本币互换规模,在吉隆坡设立人民币清算行,进一步便利双方贸易往来与投资合作。目前在马来西亚开设子行的中资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二、人力成本优势管线工程项目较更复杂的石化类工程项目而言,并没有那么复杂的工艺和设备,在人工时消耗差别不太大的基础上,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中国企业人工时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得以显现。根据以往项目的经验来看,在工程设计、采购服务、项目管理等方面,根据不同级别的工程师配置,欧美和日韩等工程企业与中方工程企业的人工时单价在2-3.5倍的区间浮动。三、设计当地要求许多境外工程项目设计工作都面临着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当地化的要求,马来西亚管线工程项目一般要求都是按照国际的标准和规范执行,且符合马来西亚当地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另外,也会根据不同业主的具体情况加上业主公司的技术标准规范,这对中国工程公司来说是相对可实施和执行的。背景实力都较雄厚的业主一般也都用英语作为项目招标、投标、合同谈判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指定语言,设计文件的提交和Professional Engineer(专业工程师)审查都通用英语,这对中资企业来说也减少了语言这一关的麻烦,无须再转换成为当地的语种,避免转换过程中的表述不清和语义不达。四、竞争激烈虽然马来西亚当地并没有拥有设计大口径管线能力的工程公司,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与有能力的外国工程公司组成联合体参与到项目中来。外国承包商在马来西亚注册成立建筑工程公司需要得到马来西亚建筑发展局批准,同时还要获得建筑承包等级证书。按照马来西亚法律规定,外国独资公司不能获得A级执照,而没有A级执照,公司不能作为总承包商参与政府1000万马币以上项目招标。外国公司要成为A级公司,必须与当地公司合作。参与大口径管线项目投标的承包商多为联合体,联合体双方除了本土的公司,还有欧美、韩国、印尼及中国的工程公司。根据以往参与的项目经验,从购买资格预审文件,参与资格预审,到最后投标的承包商数量来看,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五、业主强势马来西亚主要的炼化工程项目业主大都拥有国有背景且资金充裕,国家又有充足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可靠且落地的项目一直处于强势买方市场。业主对于承包商提出的合同澄清和修改几乎不会予以同意,很多承包商认为较为苛刻的条款,业主也答复一律按照合同文本执行,且合同文本通常采用其企业内部一直通行的惯用文本。市场开拓策略一、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项目执行要求和标准高,中资企业相对来说国际化程度都有待提高,多数企业对当地的商业惯例、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掌握没有那么充分,因此,有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投标和执行经验的国际化复合人才是中资企业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缩小与其他国际顶级工程公司之间差距的根本要素。“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中国的工程企业想要实现现代企业发展,提升成为国际一流的工程公司,人才是其核心资源,应将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作为其当前发展的首要目标,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要用有效的管理办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建立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和人才激励机制,为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工程公司而努力奋斗。二、长期战略合作由于马来西亚当地法规的要求,中国工程公司想要能长期立足于马来西亚工程承包市场,需要在其专业领域寻找到优良可信的合作伙伴,与当地公司制定战略合作计划,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立长久战略合作机制,组成利益共同体,寻求最有效的承揽工程承包项目途径,开拓不止于管线项目的市场领域。三、多元辐射开发 马来西亚与中国拥有稳固的政治互信、深厚的利益融合以及广阔的合作空间,其政治、经济、公共安全都较为稳定。新形势下,中国会继续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国家发展战略相对接,进一步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打造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示范项目,推动两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中国炼化工程企业应充分借助此契机,努力开拓马来西亚市场,形成多元化发展,除了从事储运工程、石化工程等,还可以涉足基础设施、电力工程、精细化工、环境工程等领域。通过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模式,有效规避油气工程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跳出单一的经营环境,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在立足马来西亚市场的基础上,辐射周边国家,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作者单位: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