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众多出国留学生的向往之地,便不得不提英国剑桥大学了。而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专业更是一直以来都热门的专业,也是国内外无数学生的终极目标。剑桥大学的成立实数传奇,据说最早的建立者是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于1233年由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给与剑桥“校长及大学学者”以保护的确认,进一步承认了剑桥大学的地位。英国剑桥大学简介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位于英国剑桥郡剑桥市,是一所研究性大学。 英国剑桥大学于1209年创建,在世界现存古老的大学中排位第四,历史悠久。剑桥大学是由成员学院(College)、学术学院(School)、专业学院(Faculty)、与学系(Department)组成的学院联邦制学校。其中包括31所成员学院、超过150个学系与其它附属机构。成员学院作为半独立机构,享有高度自治权。因此它们有自己的管理框架、可以自行招收学生以及自行安排学生活动。英国剑桥大学课程介绍本科生在剑桥大学就读一般是三到四年。如果三年拿到学士学位后就参加工作,一年以后也可以在工作同时再交论文,可以直接申请MA学位。剑桥大学还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学位,那就是哲学硕士(MPhil, Master of Philosophy,旧称副博士),此学位在剑桥多为一年的课程加论文。剑桥的哲学硕士课程的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一般是五到六个考核)平均超过67或70分(因专业不同)时,可申请攻读博士,再读三年可获得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申请条件要求学生至少获得英国大学的2:1荣誉学位或海外大学的同等学历,学生当前的任何培训或教育课程需已经完成。由公认的、具有竞争力的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而学生的总成绩平均要在85分到90分(按百分制折合),GPA3.5-3.8分,另外一些院系的特定课程可能需要申请者具有硕士学位。雅思要求总分7.5,单项不低于7.0,部分专业要求可能会更高。当然也不用太担心,自2019年起,剑桥大学已经承认高考成绩达标也可以作为出国成绩,相信只要好好努力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剑桥大学也不会只是梦想!希望智课选校帝为您整理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能给各位留学的学子们指点迷津是我们的动力,祝大家学习进步,一切如意。
一则报道,引人注意:“剑桥大学博士骗女孩发裸体照 还在父母家装摄像头。” 继续看内容介绍:身为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伯明翰大学现任讲师,29岁的马修·福尔德表面上无疑是众人心目中的人生赢家。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到马修.福尔德的社会职位,这都是人们社会发展中追求的目标,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究其学历来讲,他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也不得不让人们佩服。他的高智商和表面光环,使得从开启调查到将他绳之以法,是耗时长达4年的全球追捕行动,也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恋童癖追捕行动。 有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很少数社会成功人士,是常人只能当榜样的人。可这样的人却在干着不为人知的“变态”事情,把人性的恶在“成功”的保护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这位剑桥大学博士在人们眼中的样子:马修·福尔德是一名杰出的地球物理学家,年仅29岁的他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他的人生就如教科书般一样完美,出生富裕家庭,从小就不愁吃穿。与其他英国富裕家庭的小孩一样,从私立学校考到了最顶尖学府剑桥大学,随后一路深造,并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在伯明翰大学任职,成为一位受人尊重的科研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福尔德并不是刻板的书呆子,或是邋遢的科学怪人。他善于交际,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还有一个深爱他的女友。从他的社交网页中可以看出,他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恐龙、烘焙、乒乓球和3d打印。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位智商高的学生,家庭富裕不愁吃不愁穿,教师家长都不用操心其学习,在同学中还挺有人缘的学生,甚至还常常成为别人眼中的学习榜样,连他的父亲都没能想到自己的儿子会是变态狂,制造如此恶劣低俗的罪行。这用经济、教育等因素怎么解释都觉得解释不通,所以就尝试着从心理学以及他的个性方面浅析一下。 弗洛伊德认为,生命的源动力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的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生的本能代表着爱与建设的力量,是成长的源动力,也称为“力必多”;死的本能代表着恨与破坏,是毁灭的动力,也称为“达那多斯”。这些本能是天生的,不是只有一种本能,也是无意识的。本能是人行动的动力,但在社会化环境中,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标准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社会标准的,需要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鉴别与遵守。对于智商高的人而言,社会行为标准掌握起来容易却能够自律能够遵守,这些人在社会层面的人际交往中往往会给人容易接近的好感,又有才学,说话又有智慧,他们成长中常人遇到的困惑或烦恼用智商就能解释清楚,反而不会成为他们的挫折。但他们困惑烦恼因大多数情况可能不被人理解,就会采用这样本能性的毁灭方式来制造各类麻烦,既满足了能量释放渠道,又把自己智商用得具有新奇感。他们不怕事大,不怕使用智商,事越大,智商的用处就越大,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福尔德变换70多个身份来掩饰自己的变态行为,他的恐吓手段和大多数人的恐吓手段没什么两样,但他们在隐藏自己身份中智商超高,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就是:他为什么针对青少年?而不敢针对成人?可能在他的生活中,成人对他是有威胁的,或许他曾经受到过成人的恐吓,成人的权威感会让他针对弱小来欺负,这个就很有社会影响的意味了。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他的年龄,他现年29岁,而有8年的犯罪历史,也就是在他的青年期就开始了变态行为,与青年期的荷尔蒙影响或许分不开,8年的犯罪让他成瘾,即使智商再高,他也是一个人的智商,终究抵不过FBI和NCA这群人的智商,无论怎样隐藏,终究留下痕迹,被擒拿归案。 之所以从心理角度进行分析是想告诉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的人披着亲和成功的光环,也只是停留在社会交往层面即可,不可轻易接近。越容易接近的人有可能隐藏着某种欲望的满足。家长们也常常教育孩子们不要和陌生人随便聊私人信息,仅限于社会工作关系的信息而已,如果你需要情感慰藉,找专业人员或者喜欢的艺术方式体育方式进行。对于智商高的孩子而言,学会从心灵上理解和关心他们,疏导好他们的一些认知偏差,不要用权威压制他们,他们的人生可能不会这样跑偏,当然智商的确是和大脑有关。学会保护自己不成为变态者的恐吓对象,就象这名16岁少女在被要求提供裸照并给她1600英镑马上就觉得不对劲,揭穿他的伪装一样给NCA人员提供更多的线索,终究让福尔德得到严厉惩罚。
剑桥大学。图据《每日邮报》在普通人看来,能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是件值得羡慕的事。但对现年26岁的印第安纳·瑟瑞森来说,在剑桥大学读博,则是一种折磨。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亲眼目睹了数起种族歧视事件之后,她选择放弃继续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并指控该校存在“结构性的性别歧视”。报道援引瑟瑞森的话称,她因为从剑桥大学的“白人特权”和“结构性种族歧视”受益而感到内疚。她不想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技巧”花在一个“不合比例的白人”机构上。瑟瑞森说,剑桥大学几乎没有“黑人学生和老师”的存在,自己还目睹了几次种族主义事件,让她感到“沮丧和愤怒”。她还承认,自己此次放弃攻博士学位,是从一个“特权,包括种族特权”的位置上离开,因为放弃一个全额奖学金的博士学位的确要冒很大风险。瑟瑞森来自伦敦北部郊区Highbury,她父亲是好莱坞电影摄影师本杰明·瑟瑞森,曾参与过《古墓丽影》和《加勒比海盗》的拍摄。决定离开剑桥大学,不在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瑟瑞森。图据《每日邮报》在剑桥英语系攻读博士学位前,瑟瑞森在该校拿到了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拿到了本科学位。她还曾就读于著名的卡普顿女子学校,跟女演员艾玛·汤普森是校友。“我认为剑桥大学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严重损害了该大学的声誉。”据报道,在做出这一决定前,瑟瑞森还在撰写她的博士论文,主题为“思辨性档案”,取材于“酷儿理论(指文化中所有非常态的表达方式)和黑人研究”。在做出该决定后,瑟瑞森在网站Medium上发表了1500字的声明。她认为,作为一个白人研究员,其奖学金主要用于研究黑人。而在剑桥大学做这些研究,使得这一研究的道德和知识完整性受到了损害,“作为一名白人学生,这一点尤其正确,我从剑桥大学的结构性种族歧视中受益。”瑟瑞森同时还指责剑桥大学过度地代表了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白人,而且“系统性地排斥黑人学者和黑人思想”。她宣称在剑桥大学2年的学习期间,曾目睹过数次种族歧视事件,包括某次哲学研讨会上一位讲师曾反复在班级讨论中大声地说出对黑人有歧视性色彩的词语。她和一位黑人学生由此在教学论坛上抱怨并提出了这个问题,该论坛有许多资深的教职员工,但她感觉他们两个像是在“受审”一样。据报道,这是剑桥大学又一次因为种族问题而受到抨击,此前该校就曾因没有录取足够多的黑人学生而备受批评。剑桥大学一名发言人对此回应称,剑桥大学“一直在努力创造一种没有种族歧视、偏见和骚扰的文化。”该发言人还补充说,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广泛的措施以提高平等性等。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编译报道编辑 张寻
在当下留学盛行,有人出国留学不归,便说科学无国界。邓强教授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说科学无国界?当它为谁服务的时候,它是有很深的民族烙印的。”确实,一个中国培养的学生,去留学之后,便在他国工作,让人很心寒。但是这些仅仅是一小部分人为了安逸的生活、优越的工作环境而做的选择。其实有很多学生,自从踏出国门那刻起,就一直心怀祖国,希望学成归来,为祖国奉献毕生所学。12年前,一个曾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浙江男孩陆朝阳,获得英国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攻读博士。3年后,博士毕业的他未做停留就回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他说,与潘建伟老师有一个“君子之约”,学成后一定归来报效国家。如今,陆朝阳的手机里依然保存着潘建伟老师发来的一条短信。那是2009年的一天,潘建伟在北京参观完“复兴之路”主题展后,给大洋彼岸的学生们分别发去了短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早日归来,为民族复兴作贡献!”从2011年回国至今,已有9年,陆朝阳不仅硕果累累,更是惊艳了世界,谁也想不到他会在量子领域有这么大的成就,被人称之为“量子鬼才”。一、初露锋芒1982年12月,陆朝阳生于浙江东阳,从小聪明过人,学习很优秀。在1997年,从画水镇中考入东阳中学,他还曾担任实验班班长,获得过王惕吾一等奖学金和严济慈奖学金。2000年,他参加了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4年本科毕业之后,他直接被保送至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部,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这里,陆朝阳师从潘建伟开展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开始初露锋芒。2005年,陆朝阳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他不仅成功制备了六光子纠缠态,而且在同一个实验装置中巧妙地实现了可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在理论上发展了有效的多体纯纠缠判定工具。紧接着,陆朝阳开展了第二个实验工作,在国际上首次用光子比特演示了量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算法:肖尔大数分解算法。之后,他又带领多光子团队完成了容失量子编码、任意子量子模拟等实验;同时辅助潘建伟指导学生,设计了十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等一系列后续实验。二、君子之约随着两个重要任务的完美结束,陆朝阳也迎来了他的硕士毕业时刻,并获得了英国政府奖学金和剑桥海外基金资助,于2008年进入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转向量子点单光子源和电子自旋操纵方面的研究。踏上留学之旅前,他与潘建伟老师有一个“君子之约”,学成后一定归来报效国家。正是有了这个约定,陆朝阳在博士期间,不是在看书学习,就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科研上有了新突破,以第一作者首次观测到单电子自旋的实时量子跃迁和非破坏性测量[Nature 467, 297 (2010)],为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方案解决了一个基础性难题。2011年博士毕业以后,陆朝阳不忘初心,未做停留就回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希望推进国内相对薄弱的固态量子调控技术的研究,把这个领域做大做强,真正为国家所用。三、现状如何?回国后,28岁的陆朝阳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正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量子先导专项子课题等等共七个项目。通过夜以继日的奋战,与潘建伟密切合作,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其中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的确定性高品质单光子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8, 213 (2013)],而且这是中国在量子点光学量子调控领域发表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第一篇论文。陆朝阳的科研硕果累累:四次刷新并至今保持着光子纠缠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和高维度量子隐形传态;首创量子电脉冲共振荧光技术,制备了国际上综合性能最优的单光子源,成功研制世界上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2019年底,在光学量子计算四大关键指标上大幅刷新世界纪录。截至目前,他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了90余篇论文,被引用11000余次多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单篇引用最高700次。陆朝阳拥有如此之多的研究成果,惊艳了世界。他因此而获奖无数,就近两年,在2019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黄昆奖、腾讯科学基金会“科学探索奖”(300万元资助)、仁科芳雄亚洲奖。2020年,他被授予美国光学学会颁发的阿道夫隆奖章(Adolph Lomb Medal),这是该奖章设立80年来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奖。2020年10月7日,他又荣获2021年度罗夫兰道尔和查尔斯本内特量子计算奖,成为首个斩获此奖的中国科学家,奖励其对“光量子信息科学,尤其是固态量子光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量子计算的突出贡献”。作为量子信息领域的80后明星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的研究工作再次获得国际奖项认可。四、结语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说过一句话:“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陆朝阳做到了,他学成之后,想到的不是个人荣誉,而是想着回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推进国内相对薄弱的固态量子调控技术的研究,把这个领域做大做强,真正为国家所用。对于陆朝阳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属于典型的学霸,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优秀已经成了习惯。他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一名硕士生,本科也是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大学期间,他曾连续三年夺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特别是,2018年,他代表学校赴埃及参加“国际无人平台机器人”比赛,夺得地面组第一名。读本科,他是优秀本科生,读硕士,他是优秀硕士生。今年,24岁的他,以专业成绩第一的成绩完成了硕士学业,被遴选为万里挑一的公派留学生,等待着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大学,那是世界顶尖学府,多少学子心中的梦想啊。当今,赴国外留学不是很难了,但是,公费留学生的难度比以往更大,出国留学并不难,公费留学是难上加难,那真的要特别优秀,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选拔,才有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当然,他的优秀,决不是到大学才开始的,他的学霸是有“光荣历史”的,高中,他就读于山东省实验学校,在高中时,他就小有名气。他参加山东省物理竞赛获得二等奖。高考以655分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就在去剑桥大学留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时候,他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抉择。他需要在剑桥大学和80分钟的参与中作出选择。当然,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没有人要求他作出选择。但是,他选择了80分钟的参与,毅然放弃了剑桥大学公派留学读博的机会。原来,就在他获得公派留学机会的时候,共和国70大庆阅兵选拔的消息传来了,国防科技大学当时是高校方阵的主要遴选地之一。得到这个消息的他,毅然放弃了公派留学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参加阅兵。他知道,这一放弃,就等于彻底放弃了,因为学校有着明确的规定,每一届只有这个年份申请才能出去,错过了就没有了。但是,在阅兵和留学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阅兵。他说,阅兵,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而求学的机会很多,去不了剑桥,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有着更多的选择。就这样,他留了下来,投入到了阅兵训练之中。但是,训练并不是很顺利,开始的时候身体不协调,原地踢腿站不稳。他就主动加大训练量,晚上,别人训练完休息了,他找个地方站马路牙子,练踢腿,练平衡性,汗水终于浇出了绚丽的花朵。在国庆阅兵大典中,我们看到的徒步方队中,院校科研方队,都是由博士硕士组成,是“最强大脑方队”,有27名博士生和259名硕士生。在这个方队中,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他叫杨金一,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一名硕士。杨金一放弃剑桥大学公派留学读博的机会,毅然留下来参加阅兵的举动,赢得了很多热血青年的喝彩,在网上更是被网友狂赞。对于杨金一放弃剑桥大学公派留学读博的机会而留下来参加阅兵这件事,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今天朋友圈被这篇文章刷屏了!那怕再忙,也请你花几分钟读一读。有人问了个问题: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十多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剑桥大学博士Janus Dongye的回答(和他以前许多回答一样)让人拍案叫绝。以下为正文:眼见方为实。打开你的谷歌地球,从天上看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在发生什么。西方媒体一般不会报道这些东西。哪些地方值得留意,我会一一指给你看。包括以下这些坐标点:地点一:福建宁德港(东经119°57'45.2",北纬26°43'02.8")我们的第一站是福建省的沿海地区。把地图放大一点,可以看到海面上漂着上百万个房子和网箱从浙江到广东,这段1000多英里的海岸线上,你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网箱。那是什么?那是中国的“海鲜农场”。与其出海捕野生海鲜,不如在同一个地方养海鲜。这样一来花较少的精力就能养出鱼、虾、蟹、龙虾、贝类等,挣的钱还多。中国农民不只海水养殖,任何开阔的水域,水库、河流、湖泊都能养水产品。想象一下,每个网箱养几十条鱼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规模。那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多少呢?据估计每年全球海鲜消费总量1.44亿吨,中国是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以65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5%,接下去是欧盟(1300万吨)、日本(740万吨)、美国(710万吨)和印度(480万吨)。中国和印度人口差不多,但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印度的12倍——尽管印度的地理条件更理想,位于渔业资源丰富热带,两面围绕着温暖的海洋。在中国每年消费的6500万吨海鲜里,只有1500万吨是捕捞的,其余5000万吨都来自水产养殖农场。而日本90%的海鲜都来自捕捞。多亏了海鲜养殖,普通中国百姓可以买到便宜的海鲜,日常三餐可以吃得起海鲜。下面是典型中国家庭的团圆饭,你可以看到很多食材都是海鲜。这样一桌供全家人享用的海鲜大餐,价格仅在120美元左右。地点二:浙江湖州南浔(东经120°09'02.9",北纬30°46'14.5")下一站是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一带的洪泛平原。丰富的淡水资源带来了河流上游大量的养分,使这个地区成为养育1亿人口的鱼米之乡。这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它比较类似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和越南西贡的洪泛平原。与另外那些人口稠密的洪泛平原相比,中国人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呢?与种植水稻相比,养殖水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致富更快。拉近一点,你会看到这里有上百万个鱼塘。除了鱼塘,你还可以看到周围种了很多树。这些树是桑树,是用来养蚕的。两千年来,这片地区的中国人发展出许多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桑基鱼塘,见下图:在完全不知道“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情况下,中国农民利用这个鱼-桑-蚕组成的生态系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如今,这个系统发展成对同一片土地的多次循环利用:但要在鱼塘里养更多鱼,你得有增氧泵才行。它能向水里注入空气,使鱼有足够的氧气维持呼吸。下图中,每个鱼塘中间的白点就是一个增氧泵。要在每个鱼塘里安装增氧泵,就必须处处通电。怎么向增氧泵供电呢?当然是太阳能电池板。从谷歌地图上你可以看到,太阳能供电的鱼塘已经开始替代桑基鱼塘。湖州的部分地区已经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上图左为传统桑基鱼塘,右为光伏鱼塘在地方政府的推动和专家的帮助下,农民和渔民开始学习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中国地方政府为什么对推广高科技这么上心?因为官员晋升和政绩挂钩。光伏鱼塘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有利于地方官员晋升。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理解中国为何能生产全球84%的丝绸、66%的淡水鱼,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25.8%。在浙江和江苏的农村地区,人们几乎每天都吃鱼。有人说这是他们脑子聪明的秘诀。另一种生态循环是莲藕和养鱼。在某些鱼塘里,你可以同时种菜,其中最常见的是种莲藕。中国每年莲藕产量达11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90%,出口量占全球60%。不光中国人爱吃藕,韩国、日本、越南也是进口莲藕的大户。藕是我最喜欢的素菜之一,希望中国能加大推广力度,让全世界人民都吃上这种美味。第三种生态循环是芥菜-蜜蜂-鱼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种油菜。农民们冬天从河床上把养分含量高的淤泥挖出来堆在岸边,然后在这种泥里种不同的作物,比如油菜或芋头,不用施化肥。经过上千年的耕种,这里的农田是这样的:地点三: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东经119°51'50.4",北纬32°56'51.9")这里没有路,你得坐船才能在里面穿行。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态系统,中国才成为全世界头号菜籽油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2%。有了油菜花,就能大规模养蜂。中国蜂蜜产量占全球30%。实际上,美国消费的蜂蜜有1/3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为了避免关税,中国蜂蜜出口商先出口到印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再在当地重新贴标改成当地产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其他产业也有类似的操作。除了蜂蜜,这里还是中国著名的大闸蟹产区。大闸蟹的价格可以卖到每公斤60美元左右,只有中等收入人群才吃得起。地点四:山东省寿光市(东经118°44'14.7",北纬36°44'15.9")接下来要去的是山东平原。放大一点,我们就能在平原上找到上百万个“闪光”的小屋。看看周围,它们无处不在。这是什么?原来是控制温度湿度的蔬菜水果大棚。大棚里,不管什么季节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这意味着蔬菜水果产量比传统农田高出几倍。比方说,大棚里种莴笋,从播种到收割需要52天,这样一年可以种七轮,效率高了七倍。所以,大棚种植在有限空间内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对中国人而言简直太棒了。为了推广这种方法,华北地区地方政府要求农民从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搭建大棚。此外,还要求农民在大棚内安装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过再教育培训,农民们学会了用手机监控温室内部环境参数,比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线强度、土壤温度等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是世界总量的40%。印度大部分国民是素食者,可耕地面积大于中国,但全国蔬果产量是1.8亿吨,中国是它的3.8倍。秘诀就是大棚种植。有了大棚蔬菜,中国人享用的蔬菜品种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价格还更便宜。查询维基百科就会发现,除了热带特产以外,中国每一种蔬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而且跟第二名拉开的差距还不小。许多东亚特有的蔬菜甚至都没有上榜,比如韭菜。与蔬菜类似,中国除热带水果外的各种水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有一次我邀请一个黑人朋友来我家夏夜烧烤,拿了很多西瓜招待他,被开玩笑说我种族歧视,我给他看了这张统计表:在日本,一只西瓜大约卖2000日元(18美元),在中国,买一只更大的瓜只要10块人民币(1.5美元)。中国新疆的西瓜特别甜,如果你喜欢吃西瓜或任何一种瓜果,都应该去一趟哈密。地点五:西藏拉萨(东经91°09'18.6",北纬29°41'52.3")下面还是大棚,但是是西藏的大棚。把谷歌地球移到西藏任何城镇,都能看到大棚。政府让藏民在青藏高原上建了很多大棚,藏民们在大棚里种番茄种得不亦乐乎,去寺庙的时间少了,让某个大和尚觉得不高兴了。结果呢?过去十年西藏蔬菜价格下降90%,不用再从邻省运了。多数西藏人终于吃得起西瓜了。谁不喜欢吃瓜呢?历史上多数藏人只吃牦牛肉、奶、乳制品和面食。在那样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什么都种不出来。只有喇嘛才吃得起蔬菜。现在中国政府让大家都吃得上蔬菜水果了。地点六:新疆伊犁可克达拉(东经80°35'21.5",北纬43°43'51.2")可克达拉是北疆的一个县级市,西边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下图黄线标出的是中哈边境线。明显看出,中国一侧的绿色农田更多,哈萨克斯坦一侧基本就是荒原。其实这里的土地很贫瘠,土壤酸性太高,水资源太少,种不了什么农作物。只能指望雪山上冰川融化时流下来的水。对哈萨克斯坦人来说,这样的种植业成本太高,而且本身市场也不大。所以哈萨克斯坦人决定干脆啥也不种。中国这一侧呢,所有荒地都被一支特别的政府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给耕种了。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了一个管辖260万员工和农民的国企,里面有汉族人也有维吾尔族人。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边际运营成本下降,而且跟内地广大市场直接对接。过去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都派农业学生去以色列学习沙漠气候条件下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些学生回到中国后把滴灌法等先进技术付诸实践。当技术条件成熟可以市场应用时,他们把新开垦的土地卖给当地各族农民,或直接请他们加入合作社。当地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为了节约水资源和降低农业成本,接受培训学习汉语和最新的农业技术。每个村都有党员指导他们如何科学耕作。滴灌法可以大大减少用水量,从而节约成本。在以色列和中国本土技术的帮助下,新疆的荒地成了高产的沃土。那他们在这些新开辟的土地上种什么呢?番茄、辣椒、瓜果、葡萄和棉花。这些作物都比麦子利润高。新疆有充沛的日照和凉爽的夜晚,这使作物更加甘甜可口,买到内地和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更高。中国消费者喜欢买新疆水果,因为它就是更好吃。新疆的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高到产量国内市场已经消化不了了。为了不让维吾尔农民吃价格下跌的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依赖“自由市场”,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渠道,把农产品高价卖到国外去。如果国内市场不需要这些农产品呢?中国向美国学习,向国际商贸伙伴提要求,让它们买。这就是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领导人去哪个国家,都争取签自贸协议,让它们买中国产品。不信吗?接下来便是证据。地点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东经86°36'15.4",北纬42°18'36.1")沙漠里这些红色的地块是什么呢?放大一点,你会看到这些是番茄田,种着无数番茄。这么大的规模,想象一下产量有多高。你吃意大利面、土耳其烤肉或薯条的时候,可能就在吃新疆番茄。当然,可能不是从新疆直接进口的,而是跟蜂蜜一样,经由第三国转销的。中国每年番茄产量达5630万吨,出口量占全球1/3。其中1400万吨来自新疆。从全球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商就能看出来:中粮集团(第2)、新疆中基实业(第3)、内蒙富源农产品(第6)、亨氏(第7)、新疆天业(第15)。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政府的分销商,这部分利润多数返还给了新疆农民。最近中国政府还试图通过一带一路把新疆番茄卖到东欧去。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说不定今后意大利也会对新疆番茄感兴趣。这些事西方媒体是不会报道的。除了番茄和辣椒,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葡萄产国,产量占全球19.1%,最好的葡萄来自新疆吐鲁番。当然,酿造葡萄酒的技术确实不怎么样。最后,聊聊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作物吧。这是最重要的粮食,因为不只人要吃,还是猪、鸡、牛等产肉产奶的禽类畜类的饲料。我们来比较一下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区吧:可耕地(千平方公里):中国1086、印度1579、欧盟1091、美国1631大米(百万吨):中国208.1、印度169.5、欧盟3.1、美国9.2小麦(百万吨):中国134.3、印度98.5、欧盟150.2、美国47.3玉米(百万吨):中国257.3、印度26.0、欧盟60.9、美国366.2可以看出,中国总体上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但对14亿人口而言,这个量足够让人“吃得饱”,但离“吃得好”、人均粮食消耗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可耕地面积不足以支持让14亿人都“吃得好”,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可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地点八:河北省邢台市(东经 114°55'20.8",北纬 37°35'54.1")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是怎么使用的呢?下一站我们访问华北平原。这是中国大部分农作物的产地。(下图从上到下距离1500公里)这片平原上随便选个地方,比如四线城市邢台,这是个有700万人的“小”城市。(下图从上到下距离60公里)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上绿色的是农田,白色的点是村庄,每个村大约500人。比较大的白色区域是镇,人口从1万到10万不等。可以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挣了钱,他们开始在原来的农田上盖房子,绿色的田野会越来越少。据估计,中国每年减少的可耕地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农田变成了白色的混凝土。长期这样下去将造成灾难,因此中国政府在极力控制规管土地使用。但这种“城镇化”的势头巨大,管理起来难度相当高。地点九:甘肃省庆阳市(东经107°40'38.3",北纬35°41'00.7")从建国之初开始,可耕地资源匮乏的现实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共就组织群众开垦山地。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以黄土高原为例吧。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其实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如果你放大看看,就会发现所有山谷、山坡都被开辟成了可耕地。从天上往下看,类似植物根须的地方便是农田。再靠近一点,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山丘都被改造成了梯田。可人们发现,梯田太多会导致土地退化,雨季会发生泥石流等灾难。从1999年开始,中共意识到开辟太多农田不会显著提高产量,却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发起了“退耕还林”运动。农民们放弃那些产量低的农田,改在上面植树。放弃土地的农民会得到政府补贴,维持他们原来的收入。上图可以看出造林的效果。这说明中国政府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渐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的关键。中国领导人曾经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可不是空话,可以说每个字都落到了实处。许多外国人不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支持领导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重组了中国政府机构,更关注环境了。比如说,如果某个地方环境太差,没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负责环境的官员是可以“弹劾”市长的。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减少了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尽管存在土地退化现象,但在大规模投资农业技术的帮助下,农业生产效率仍然得到了提升,国内粮食产量仍然在增长。其中一项技术是耐盐碱水稻,使农民可以在盐碱地里种出水稻来。尽管国内农作物产量提升,但中国仍然没有实现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自足,大约10%的粮食还是得靠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但其实这部分进口粮食多数不是直接供人食用的。例一:酿制啤酒和白酒从2006年起,中国便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国,每年产量达4654万千升,是美国产量的两倍有余。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4.9%的速度增长。除了进口小麦,中国的啤酒花也大部分靠从德国和美国进口。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烈酒生产国。多数中国人喝不惯威士忌和伏特加,而比较青睐味道更芬芳浓郁的白酒。中国每年的白酒产量大约在1360万千升左右,比西方人喝的烈酒多得多。这还没有把私人酿的米酒算进去。所以,中国有些地方的饮酒文化是外界根本不知道的,反正比英国和俄国人能喝。例二:生猪和猪肉全球猪肉产量上图反映出中国人有多喜欢吃猪肉。中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玉米有一部分被拿来做猪饲料,当然也有的用于鸡、牛等禽类畜类的养殖。结论中国可以喂饱中国人,而且不是让人吃米面等主食填饱肚子。中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美食品种更多、价格更低。对社会上的穷人来说也是一样。这是我去过欧洲、美国、日本等许多地方之后的感受。比方说,中国八人一桌吃20个菜,包括各种肉类、蔬菜和甜点,大家毫无宗教顾忌,过敏忌口,也不管什么个人空间。在山东,这样一桌菜大概要50美元左右。同样一桌菜在北京、上海、台北大概要150美元左右,在加州、日本、香港要300美元左右。这还没有算各种饮料和酒类。实际上,日本和美国加州大多数人基本不会有一次享受20道菜这种奢侈体验,但这在中国再正常不过了。这么长的帖子,希望有助于大家涨知识,中国生产的粮食可远远不止“养活”十几亿口人而已。来源/观方翻译(guanchaglobal)、女性之声
被光环加身的女孩塔拉·韦斯特弗有诸多光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然而,她本人却说: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旁人只看到她的与众不同,她的优秀,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从来只是一个敏感、自卑、怯懦的小女孩。她来自极少人能想象的家庭,童年和垃圾场为伴,还有哥哥的虐待、母亲的嫌弃和不理解,以及父亲那可笑的信仰!以为孱弱的女孩,哪里承受的住这样的痛苦,塔拉却硬生生的熬住了,只因为她告诉自己,要走出去,要远离这个残破不堪的家庭,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比尔盖茨对这个女孩的评价是这样的: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女孩塔拉·韦斯特弗的世界。充斥着恶臭的腐烂童年1986年,爱达荷州的一个山区,一名婴孩呱呱落地,她就是塔拉·韦斯特弗。父亲是摩门信徒,不仅在家有着“大家长”的权威,还信奉神的力量。排斥一切和现代科学有关的事物,例如生病不能去医院、不让子女去读书,那是对神的亵渎。总之,在父亲眼中,相信科学便是堕落始端!塔拉·韦斯特弗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要不是母亲利用强大毅力自学成产婆,还捣鼓草药,想必他们全家早就饱受疾病的折磨。小时候,父亲就拉着塔拉去垃圾场帮工,还不允许她拒绝。在父亲眼中,她根本就不是她自己,只是父亲权威下的附属品,不仅是她,家庭中任一成员都是。全家在父亲的思想加持下,竟然全都相信神的传说,甚至还相信世界末日说法。塔拉说,2001年1月1日的那一晚,他们全家都在家静静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甚至想着等全世界都毁灭了,只有他们所在的“世外桃源”般的大山不会被波及,之后他们开启创世传奇。想着想着,大家都笑了。可事实是,那一晚,什么都未曾发生。父亲的信誓旦旦,成了一个笑话!后来,父亲受刺激,便离家出走,再回来时,竟然打起精神,继续自己的信仰。不幸的是,因为父亲的愚蠢,导致全家在一次出行时发生车祸,父亲带着他们兄弟姐妹几个走回家,不允许他们去医院。那时塔拉可以活着,可谓是奇迹。再之后,塔拉和哥哥肖恩越走越近,逐渐对他产生依赖。不曾想,这是她噩梦的开始。哥哥肖恩有虐待倾向,经常趁父母不注意对她施暴,弱小的她,只能独自承担,她不是没想过告诉父母,可他们根本不相信。好在另一个读大学的哥哥泰勒拯救了她。一次泰勒回家时,刚好撞到肖恩对她施暴,他帮助了塔拉。找塔拉谈心,鼓励她去考大学。彼时的塔拉只有10岁。但心中却种了一颗种子,一颗走出家庭的心。被家庭拖累的艰辛求学路在泰勒的帮助下,塔拉没日没夜的学习,一有时间就学习。就这样,她为了心中的那颗种子,坚持了7年。有问题,就会问哥哥泰勒,鲜少和其他人有过多接触。这7年,竟然真的让塔拉走出一条路。她考上了私立杨百翰大学。知道结果的那一刻,她兴奋极了,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走出去,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了。不曾想,这只是另一份艰辛求学路的开始。塔拉的习俗是一个礼拜洗一次澡,不讲究卫生,在大山中生活,她也习以为常。可到了大学宿舍,她成了异类,被周围人嫌弃。从未踏出家乡的她,早就脱节于现代社会。她成了孤僻的塔拉,独自一人生活、学习着。甚至无数次想着再回到那个大山里生活,至少,那里的环境很无忧。直到她遇到自己的初恋,和他谈起了恋爱。有次,和男友回家时,肖恩当着男友的面打骂她,为了维持良好氛围,塔拉还大笑着和男友解释说这是兄弟间的打闹。可男友哪里不知道呢!男友告诉塔拉,他爱她,但塔拉从未想着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男友无法拯救塔拉,只有塔拉才能拯救她自己。塔拉哭了,但终究没舍得脱离家庭。直到后来,她努力调节和家人间的关系,澄清肖恩的行为,但被母亲辱骂,还在别处说塔拉坏话,将她说的很是不堪。她终究还是失望了,也下定决心远离那个家。那段时间,塔拉正在准备剑桥大学博士的考试,因为家庭缘故,差点没考上。当她准备放下家庭的那一刻,塔拉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她成功了!逆袭的本质,是自由的追求后来,塔拉鲜少和家人来往。她无数次想到家庭,想到自己时,都会觉得难过。终于,她下定决心和自己和解。塔拉将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她想要更多人知道她的故事,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走出痛苦的原生家庭,收获自由。她的书,刚出版一周,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她也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无数人读了她的故事,感动不已,也为这个女孩的强大点赞。当然,塔拉最值得人钦佩的是,在痛苦中依旧有勇于追求自由的勇气。要知道,苦难的人生不一定会成就一个人,也许会毁灭一个人。想要通过苦难成长的,无一不承载着巨大压力。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压力被释放后,其力量也是无穷的。此时的塔拉,早就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成就了自我!未来之路如何,和出生无关,只有自己可以去塑造。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去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但大多数人往往耽于安逸。塔拉在《福布斯杂志》访谈中说: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这就是塔拉经历最大的收获——理解、拓宽、执着、热情!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她的故事,读来让人感觉悲伤,会为她家人感到悲哀,但不会为她感到悲哀。如同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生活中纵然充斥苦难,依旧不忘追求精神的自由。你愿意和我一起读读这本书吗?一起走入塔拉的世界,了解她的人生,从她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读读这本书,欢迎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塔拉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属于你的路,就在你的一念之间,需要从认识自我开始!
有的鸟儿注定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肖申克的救赎》对于部分人来说,会有一个不那么愉悦的童年,但是对美国少女塔拉·韦斯特弗來说,她的童年岂止是不愉悦,简直是不忍回首。塔拉童年的游乐场是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废料场,机器的轰鸣声代替了读书声,生活中充满禁锢与压制。1986年出生的塔拉在17岁之前从没有上过学,但是后来她自学通过考试,进入杨百翰大学取得学士学位;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在该校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进哈佛访学;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算是人生彻底逆袭。这是书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故事,书名源自于《圣经》中,“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蕴含两种深意,“逃离”及“找到新的信仰”。塔拉在这本自传体小说中将内心展开、揉碎,讲述了如何走出大山,飞往属于自己的山脉的过程。这本书一经出版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在美国销量逾百万册,塔拉因此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书被翻译成37种语言全球畅销。比尔·盖茨看完书后评价,“这是一个惊人的真正鼓舞人心的故事,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这本书包括原生家庭、剖析、新生、和解等主题。很多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某个点被触动,找到新生的力量。比尔·盖茨和塔拉1,被忽视的童年,生命中的引路人塔拉出生在一个叫巴克峰的大山,父亲是虔诚的摩门教徒,拒绝接受新事物,相信世界末日说,在地窖里藏着大量的食物、酒、炸弹、汽油等,准备末日时派上用场。父亲认为医生目的就是害人,家里人生病不会送去医院;学校是政府的阴谋,是给民众洗脑;母亲相信能量治疗可以解决病痛;露出腿和胳膊就是不正经,想勾引男人,等等。父亲用如同帝王般窒息的理念控制家人,遭受苦难是上帝的旨意,不应有怀疑,否则就是对上帝的背叛;个人意志十恶不赦,是魔鬼的思想。塔拉一家人生活在青山绿水的大山,精神生活却贫瘠如毫无生机的荒漠。大山阻隔了他们身体奔向外面的世界,愚蠢的教育又折断了思想飞翔的翅膀。专制的父亲、懦弱的母亲、没有娱乐、只有事故,经常被哥哥肖恩不问青红皂白暴打。如钢铁坚硬冰冷、如牢笼无法冲出。这是塔拉的童年。但塔拉想接近新奇的事物,她参加唱诗班、想学钢琴。她一直在挣扎,尝试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直到,平衡被彻底打破。父母从不阻止肖恩的暴行,似乎哥哥教训妹妹是理所应当的事。在塔拉又一次被暴力时,回家的另一位哥哥泰勒将她解救出来,问她是否考虑出去读书远离大山。泰勒,这位内敛口吃的男孩,当所有人都对这种生活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时,他无声地进行反抗,挤出海绵里的时间读书、学习。他是塔拉受教育路上的引路人。曾经和泰勒在一起听音乐讲故事的日子是塔拉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泰勒看起来与家庭中那些固守一隅的成员截然不同,在塔拉眼中是光明所在。如今,他带来了这束光。询着这道光,塔拉跌跌撞撞但义不反顾地奔了过去。在泰勒的指导下,塔拉开始自学,解不出数学题的时候,她去找表姐们,打电话向泰勒请教。最终通过了杨百翰大学的入学申请。泰勒是塔拉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贵人,在塔拉被击得东倒西歪时,扶了她一把,给她指明了一条可能性的改变未来的路。让她明白了教育的意义,学习的乐趣。泰勒一家2.接受教育,自我意识的萌芽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痕,塔拉亦步亦趋地走向外面的世界,接受高等教育。在大学里,塔拉的固有思维被挑战:穿露膝短裙、抹口红的女生们,总让她为自己宽松灰暗的男式着装羞愧不已;她不知道如何融入集体,去卫生间后不知道洗手;她有互相喜欢的男孩,却不懂如何与之相处;生病不吃药不去医院;她听不懂纳粹单词的意思,不知道要认真看教科书。这些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印记如影随形,让她如入水火。她被过去捆绑。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说过,“一个人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与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主要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而塔拉显然受原生家庭影响颇深。这种种不适逼着塔拉思考:为什么身处高等学府,却游离于众人之外无法融入,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接受到更多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思维的开阔,意识的多元化。塔拉从反省中渐渐意识到原生家庭的缺陷,自己曾遭受到的不公、承担的苦难、被夺走的童年。塔拉发现父亲的阴晴不定与偏执来自于他的躁郁症;母亲的软弱来自于习得性无助,已失去反抗的力气;肖恩的暴戾来自于家庭环境。他们目力所限,没有发现不足的能力。家庭成员间互相依偎取暖,又互相斗气伤害,像是一个无法逃脱的怪圈。父亲偏执的教育模式害了孩子们,也害了自己。因为偏信苦难是上帝的意旨,一方面相信上帝会保护自己,一方面又害怕上帝会怪罪自己。这让他们粗心大意又小心翼翼。在无知无畏又神经紧绷的精神状态下生活着。从塔拉记事起,家庭成员就灾难不断:孩子们有的头上摔出洞陷入昏迷、有被烧伤的、手臂被切割伤的、母亲车祸后精神混乱在地下室呆了几个月、父亲被大面积烧伤、塔伤大腿被伤等等。而治疗的手段就是涂抹母亲自制的精油,用冰块冷敷,在家里自行进行手术……混乱的童年如剪影片一样在塔拉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些不被珍视、不被呵护、被任意呵斥的过往如影随形。她想要和家人进行对话,或许是家人的反省、道歉、或许是她自我的宽容。她需要正视曾经,找到看似秩序下的无序、平静下的混乱。塔拉想找到通往内心的途径,她想呈现当年那个孤独无助的小孩,找到温情和支持。塔拉3,开始自省,与过去的对峙然而,塔拉选择的与过往对峙的路过于艰难。很多传统文化都这样讲,“没有父母是要害孩子的,父母都是为孩子好。如果父母错了,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你错了”。塔拉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当塔拉尝试和家人对话,希望肖恩为当年的暴行道歉时。那些未走出大山的人们围成了一圈密不透风的铁三角,他们一致谴责塔拉错了,没有人对不起她;那些受家人恩惠的亲戚们,指责塔拉不懂报恩,自私自利;肖恩杀死了一条狗,用血淋淋的刀片向塔拉示威;曾经也被肖恩暴力过的姐姐和前女友,本来坚决支持塔拉,但却在最后关头倒戈相向,否认自己曾遭受过暴力。那些曾经给塔拉信心的人、那些鼓励她和家人对峙的人、那些遭遇过同样不幸的人、本来和她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人,在利益冲突前缴械投降,因为这些人要依赖于父母蒸蒸日上的废料厂的工作及精油生意。他们背叛了她!只剩下塔拉一人,众叛亲离,刀光剑影。她被质疑、被辱骂、被攻击、被控诉,父母扬言要与她断绝关系。塔拉塔拉陷入了痛苦与迷惑中,两个自我开始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是否不应该和家人对峙,是否自己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自己本就是一个垃圾堆里爬出来的一无是处的女孩,有什么资格要求更好?脑神经的重度思考,起伏不定的精神状态,让塔拉患上了严重的梦游症,很长时间只能躲在宿舍,无法见人无法继续学业,要借助于学校的心理机构干涉。好在她还有负责任的的导师教授,一直灌输正向的思维方式、有疼爱她的男友、有可爱的同学们,这些人帮助塔拉慢慢走出了困境。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温情渐渐显现:母亲带着幼小的需要演出服的塔拉去表姐家借;母亲曾有过的期望,认为塔拉会是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孩子,短暂的真情流露也曾带给塔拉勇气;父亲每次在塔拉唱歌前就早早坐到观众席,以她为荣;父亲在塔拉要去剑桥深造时,忧虑地说,“如果你在美国,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去找你,世界末日来临时可以带你平安回家,但你到了大洋彼岸…”父亲哽咽无法再说;从不出远门的父母,去哈佛大学看她…;这是暴戾混乱生活中的一丝亲情。只是残酷太多、痛苦太大、伤害太深,以至于塔拉忘记了这些片断。父母因为教育所限,不懂得养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从没有人教过他们怎么做,这是他们的局限性与无能为力。他们一直是养育了她的父母,而她,已经不是最初始的被他们养育了的那个孩子。这是日益长大的孩子与逐渐老去的父母间无法逾越的界限。塔拉4,接受不完美,对过去的掩埋塔拉认清了这些,也理解了父母的行为,她想找寻一条归家的路。归向名义上的家庭,家乡巴克峰的路,更是归向她心灵家园的路,正视过往,飞往属于她内心的山脉。因为她无法彻底割舍这血融于水的亲情、她亦无法完全放下这压抑磨难的过往、她更无法任自己淹没在永不原谅的怨恨中。这条路如此艰难如此漫长,但塔拉一直执著地在探索在尝试,去理解去接纳。塔拉一直在找寻,一直在路上。而每个人的人生,亦是一个不断探寻、不断修复、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当中有失去、有获得、有泪水、有争议。这样的探索与挣扎,让人生更为充沛丰满。2018年,记述塔拉人生道路的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版,塔拉在书中记录了成长岁月,剖析了心理历程的转变,自我的思索与反省。书中透露出她思维的睿智与成熟,眼光的精进与独到。面对取得的一切,塔拉认为是教育使她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生命有了更多可能性。不过塔拉虽然肯定教育的正向性,并未沾沾自喜。她认为教育确实改变了人生,但是,也给她和家人之间造成了无法填补的鸿沟。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塔拉坦言,“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兄妹七个,走出大山接受高等教育的有三位。其余围绕在父母身边,按父母为他们规划的方式生活着。而塔拉,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带着无处安处的自我、带着不被珍视的过往,在激烈地分裂冲突之后完成了蜕变。她是自己的救赎者、摆渡人。只有成为自己,才能摆脱他人带来的地狱。塔拉并没有说原谅过去,她只是在找寻一条能够被自己认可的对待过往的方式。是的,这天空漂浮不定的云,随时倾泻而下的雨,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形形色色的痛。人们只会用一种可以掩饰的说辞去封存那个片断,再继续前行。只是在这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获得勇气与力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山,你当如同小鸟纵情飞往,你也终将会抵达,属于你的那片山巅。如同塔拉,如同你我,如同这熙攘尘寰中寻寻觅觅的每个人。比尔·盖茨和塔拉
他天资并不聪颖,还是一个亲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孩子,但他在14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并取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他就是小斯宾塞,其养父就是被很多人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的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教育改革的先导。直到现在,斯宾塞仍然是公认的对欧美国家的父母和老师影响最大的、培养最多优秀人才的教育家。斯宾塞究竟用的什么教育方法将小斯宾塞培养得那么优秀?其实这就是他一生都在倡导的快乐教育方法,斯宾塞曾这样指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那么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呢?一、快乐的大自然教育“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现在有几个学生体会过万籁俱寂、夜色浓重时,此起彼伏的青蛙“呱呱呱”叫的声音?以及夏日夜晚,星星洒满天空的景象?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我们越来越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也忘记了大自然的教育。背《悯农》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描写景色时,不懂得什么是风吹麦浪……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家长在孩子周末、寒暑假时,不应该只让孩子穿梭在各大教育机构之间接受教育,应适时地带他去大自然接受最天然的教育,让他用文字或者图画去记录自然中的花鸟鱼虫,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或是溪流、或是鸟叫……二、尊重孩子天生的权利斯宾塞说:“我总结出成功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孩子和快乐教育。”可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哪些权利呢?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自己需要别人尊重我们哪些方面的权利呢?例如,有的家长想了解孩子在自己视线之外的日常,通常就去翻阅孩子的日记,若是你,你想让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看吗?然后是孩子说话的权利。我们生来就有嘴巴,它不仅是用来吃饭,还用来表达自己。尤其是孩子,当他因某件事受到指责时,即使是哭了,有时还会极力想表达自己,此时有的父母不是勒令禁止,就是一顿铁掌炒肉,完全不听孩子的解释。正如斯宾塞所言:“罪犯都可以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孩子为什么就不行呢?这从道德和法律上都不合乎常理。”三、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2004年,云大宿舍连杀四个人,引起举国震惊的“马加爵事件”让人闻风丧胆。试想,你想让自己的孩子遇见一个这样的室友吗?我相信为人父母者,没有一个想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成长,既然这样,我们就要从教育自己孩子的品德入手,成才先成人,若只成才未成人,对社会的危害岂不更大?而孩子的道德品质通常与父母的品质有莫大关系。父母的善良、宽容、正直、勤劳等,都会在孩子身上一一体现,所以在对孩子品德教育前,先做好你自己。四、兴趣明智的父母不应该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去选择孩子应走的路,而是应该利用孩子的兴趣,把他带入各类知识的世界。首先,当你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有兴趣时,你不能立马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判断这种兴趣“没用”“不利于他以后找工作”而否决他,你应该观察,看他感兴趣的事物是否给他带来快乐,他是否因为这个兴趣而坚持,若有,你应该以一个领路人的身份带领他获取知识,若是你不懂的领域,你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是请教他人。五、忌“揠苗助长”孩子的心智成长是有规律的,让一个低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微积分,这不就是瞎胡闹吗?孩子的心智发展与自然规律如出一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首先,孩子知道这个世界都是由观察开始,其实观察并不仅仅只含眼看,还有耳闻、鼻嗅、触觉、味觉,要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接触实物、感受实物,例如叶子的纹路是怎样的?花瓣到底有多少瓣?不要先告诉他那么理论,而是让他先感受具体的事物,再去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再比如孩子对这个社会才懵懵懂懂,家长便逼着孩子看一些深奥的经典名著,让小学生去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他能理解感受事件背景吗?揠苗助长的结局心知肚明,孩子也是那个小禾苗,要慢慢地细心灌溉,慢慢地长大,才能将根扎实地深入大地,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键盘侠,若问哪来那么键盘侠,原因很简单,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这之前,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为什么!当孩子“为什么,为什么”满天飞时,也正是他开始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了。当孩子问你为什么时,切不可急躁冒进,大声批评,而是要及时地答疑解惑或者共同查阅资料,这样孩子就会有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会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思考。然后当孩子对某一现象有自己主动的判断时,父母要问问孩子为什么,切不可让孩子做无根据的判断,要让他的判断有理有据,这个理就是他思考、探索的结果。当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方法远不止这些,其实子女教育,无论教育目的是什么,都应当是快乐的,而不是让他觉得受教育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毕竟漫漫人生路,若是一直痛苦、劳累地接受教育,该是一件多么无聊、枯燥乏味啊!
今天朋友圈被这篇文章刷屏了!那怕再忙,也请你花几分钟读一读。有人问了个问题: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十多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剑桥大学博士Janus Dongye的回答(和他以前许多回答一样)让人拍案叫绝。以下为正文:眼见方为实。打开你的谷歌地球,从天上看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在发生什么。西方媒体一般不会报道这些东西。哪些地方值得留意,我会一一指给你看。包括以下这些坐标点:地点一:福建宁德港(东经119°57'45.2",北纬26°43'02.8")我们的第一站是福建省的沿海地区。把地图放大一点,可以看到海面上漂着上百万个房子和网箱从浙江到广东,这段1000多英里的海岸线上,你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网箱。那是什么?那是中国的“海鲜农场”。与其出海捕野生海鲜,不如在同一个地方养海鲜。这样一来花较少的精力就能养出鱼、虾、蟹、龙虾、贝类等,挣的钱还多。中国农民不只海水养殖,任何开阔的水域,水库、河流、湖泊都能养水产品。想象一下,每个网箱养几十条鱼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规模。那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多少呢?据估计每年全球海鲜消费总量1.44亿吨,中国是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以65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5%,接下去是欧盟(1300万吨)、日本(740万吨)、美国(710万吨)和印度(480万吨)。中国和印度人口差不多,但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印度的12倍——尽管印度的地理条件更理想,位于渔业资源丰富热带,两面围绕着温暖的海洋。在中国每年消费的6500万吨海鲜里,只有1500万吨是捕捞的,其余5000万吨都来自水产养殖农场。而日本90%的海鲜都来自捕捞。多亏了海鲜养殖,普通中国百姓可以买到便宜的海鲜,日常三餐可以吃得起海鲜。下面是典型中国家庭的团圆饭,你可以看到很多食材都是海鲜。这样一桌供全家人享用的海鲜大餐,价格仅在120美元左右。地点二:浙江湖州南浔(东经120°09'02.9",北纬30°46'14.5")下一站是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一带的洪泛平原。丰富的淡水资源带来了河流上游大量的养分,使这个地区成为养育1亿人口的鱼米之乡。这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它比较类似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和越南西贡的洪泛平原。与另外那些人口稠密的洪泛平原相比,中国人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呢?与种植水稻相比,养殖水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致富更快。拉近一点,你会看到这里有上百万个鱼塘。除了鱼塘,你还可以看到周围种了很多树。这些树是桑树,是用来养蚕的。两千年来,这片地区的中国人发展出许多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桑基鱼塘,见下图:在完全不知道“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情况下,中国农民利用这个鱼-桑-蚕组成的生态系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如今,这个系统发展成对同一片土地的多次循环利用:但要在鱼塘里养更多鱼,你得有增氧泵才行。它能向水里注入空气,使鱼有足够的氧气维持呼吸。下图中,每个鱼塘中间的白点就是一个增氧泵。要在每个鱼塘里安装增氧泵,就必须处处通电。怎么向增氧泵供电呢?当然是太阳能电池板。从谷歌地图上你可以看到,太阳能供电的鱼塘已经开始替代桑基鱼塘。湖州的部分地区已经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上图左为传统桑基鱼塘,右为光伏鱼塘在地方政府的推动和专家的帮助下,农民和渔民开始学习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中国地方政府为什么对推广高科技这么上心?因为官员晋升和政绩挂钩。光伏鱼塘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有利于地方官员晋升。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理解中国为何能生产全球84%的丝绸、66%的淡水鱼,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25.8%。在浙江和江苏的农村地区,人们几乎每天都吃鱼。有人说这是他们脑子聪明的秘诀。另一种生态循环是莲藕和养鱼。在某些鱼塘里,你可以同时种菜,其中最常见的是种莲藕。中国每年莲藕产量达11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90%,出口量占全球60%。不光中国人爱吃藕,韩国、日本、越南也是进口莲藕的大户。藕是我最喜欢的素菜之一,希望中国能加大推广力度,让全世界人民都吃上这种美味。第三种生态循环是芥菜-蜜蜂-鱼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种油菜。农民们冬天从河床上把养分含量高的淤泥挖出来堆在岸边,然后在这种泥里种不同的作物,比如油菜或芋头,不用施化肥。经过上千年的耕种,这里的农田是这样的:地点三: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东经119°51'50.4",北纬32°56'51.9")这里没有路,你得坐船才能在里面穿行。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态系统,中国才成为全世界头号菜籽油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2%。有了油菜花,就能大规模养蜂。中国蜂蜜产量占全球30%。实际上,美国消费的蜂蜜有1/3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为了避免关税,中国蜂蜜出口商先出口到印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再在当地重新贴标改成当地产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其他产业也有类似的操作。除了蜂蜜,这里还是中国著名的大闸蟹产区。大闸蟹的价格可以卖到每公斤60美元左右,只有中等收入人群才吃得起。地点四:山东省寿光市(东经118°44'14.7",北纬36°44'15.9")接下来要去的是山东平原。放大一点,我们就能在平原上找到上百万个“闪光”的小屋。看看周围,它们无处不在。这是什么?原来是控制温度湿度的蔬菜水果大棚。大棚里,不管什么季节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这意味着蔬菜水果产量比传统农田高出几倍。比方说,大棚里种莴笋,从播种到收割需要52天,这样一年可以种七轮,效率高了七倍。所以,大棚种植在有限空间内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对中国人而言简直太棒了。为了推广这种方法,华北地区地方政府要求农民从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搭建大棚。此外,还要求农民在大棚内安装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过再教育培训,农民们学会了用手机监控温室内部环境参数,比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线强度、土壤温度等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是世界总量的40%。印度大部分国民是素食者,可耕地面积大于中国,但全国蔬果产量是1.8亿吨,中国是它的3.8倍。秘诀就是大棚种植。有了大棚蔬菜,中国人享用的蔬菜品种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价格还更便宜。查询维基百科就会发现,除了热带特产以外,中国每一种蔬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而且跟第二名拉开的差距还不小。许多东亚特有的蔬菜甚至都没有上榜,比如韭菜。与蔬菜类似,中国除热带水果外的各种水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有一次我邀请一个黑人朋友来我家夏夜烧烤,拿了很多西瓜招待他,被开玩笑说我种族歧视,我给他看了这张统计表:在日本,一只西瓜大约卖2000日元(18美元),在中国,买一只更大的瓜只要10块人民币(1.5美元)。中国新疆的西瓜特别甜,如果你喜欢吃西瓜或任何一种瓜果,都应该去一趟哈密。地点五:西藏拉萨(东经91°09'18.6",北纬29°41'52.3")下面还是大棚,但是是西藏的大棚。把谷歌地球移到西藏任何城镇,都能看到大棚。政府让藏民在青藏高原上建了很多大棚,藏民们在大棚里种番茄种得不亦乐乎,去寺庙的时间少了,让某个大和尚觉得不高兴了。结果呢?过去十年西藏蔬菜价格下降90%,不用再从邻省运了。多数西藏人终于吃得起西瓜了。谁不喜欢吃瓜呢?历史上多数藏人只吃牦牛肉、奶、乳制品和面食。在那样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什么都种不出来。只有喇嘛才吃得起蔬菜。现在中国政府让大家都吃得上蔬菜水果了。地点六:新疆伊犁可克达拉(东经80°35'21.5",北纬43°43'51.2")可克达拉是北疆的一个县级市,西边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下图黄线标出的是中哈边境线。明显看出,中国一侧的绿色农田更多,哈萨克斯坦一侧基本就是荒原。其实这里的土地很贫瘠,土壤酸性太高,水资源太少,种不了什么农作物。只能指望雪山上冰川融化时流下来的水。对哈萨克斯坦人来说,这样的种植业成本太高,而且本身市场也不大。所以哈萨克斯坦人决定干脆啥也不种。中国这一侧呢,所有荒地都被一支特别的政府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给耕种了。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了一个管辖260万员工和农民的国企,里面有汉族人也有维吾尔族人。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边际运营成本下降,而且跟内地广大市场直接对接。过去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都派农业学生去以色列学习沙漠气候条件下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些学生回到中国后把滴灌法等先进技术付诸实践。当技术条件成熟可以市场应用时,他们把新开垦的土地卖给当地各族农民,或直接请他们加入合作社。当地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为了节约水资源和降低农业成本,接受培训学习汉语和最新的农业技术。每个村都有党员指导他们如何科学耕作。滴灌法可以大大减少用水量,从而节约成本。在以色列和中国本土技术的帮助下,新疆的荒地成了高产的沃土。那他们在这些新开辟的土地上种什么呢?番茄、辣椒、瓜果、葡萄和棉花。这些作物都比麦子利润高。新疆有充沛的日照和凉爽的夜晚,这使作物更加甘甜可口,买到内地和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更高。中国消费者喜欢买新疆水果,因为它就是更好吃。新疆的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高到产量国内市场已经消化不了了。为了不让维吾尔农民吃价格下跌的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依赖“自由市场”,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渠道,把农产品高价卖到国外去。如果国内市场不需要这些农产品呢?中国向美国学习,向国际商贸伙伴提要求,让它们买。这就是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领导人去哪个国家,都争取签自贸协议,让它们买中国产品。不信吗?接下来便是证据。地点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东经86°36'15.4",北纬42°18'36.1")沙漠里这些红色的地块是什么呢?放大一点,你会看到这些是番茄田,种着无数番茄。这么大的规模,想象一下产量有多高。你吃意大利面、土耳其烤肉或薯条的时候,可能就在吃新疆番茄。当然,可能不是从新疆直接进口的,而是跟蜂蜜一样,经由第三国转销的。中国每年番茄产量达5630万吨,出口量占全球1/3。其中1400万吨来自新疆。从全球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商就能看出来:中粮集团(第2)、新疆中基实业(第3)、内蒙富源农产品(第6)、亨氏(第7)、新疆天业(第15)。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政府的分销商,这部分利润多数返还给了新疆农民。最近中国政府还试图通过一带一路把新疆番茄卖到东欧去。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说不定今后意大利也会对新疆番茄感兴趣。这些事西方媒体是不会报道的。除了番茄和辣椒,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葡萄产国,产量占全球19.1%,最好的葡萄来自新疆吐鲁番。当然,酿造葡萄酒的技术确实不怎么样。最后,聊聊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作物吧。这是最重要的粮食,因为不只人要吃,还是猪、鸡、牛等产肉产奶的禽类畜类的饲料。我们来比较一下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区吧:可耕地(千平方公里):中国1086、印度1579、欧盟1091、美国1631大米(百万吨):中国208.1、印度169.5、欧盟3.1、美国9.2小麦(百万吨):中国134.3、印度98.5、欧盟150.2、美国47.3玉米(百万吨):中国257.3、印度26.0、欧盟60.9、美国366.2可以看出,中国总体上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但对14亿人口而言,这个量足够让人“吃得饱”,但离“吃得好”、人均粮食消耗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可耕地面积不足以支持让14亿人都“吃得好”,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可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地点八:河北省邢台市(东经 114°55'20.8",北纬 37°35'54.1")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是怎么使用的呢?下一站我们访问华北平原。这是中国大部分农作物的产地。(下图从上到下距离1500公里)这片平原上随便选个地方,比如四线城市邢台,这是个有700万人的“小”城市。(下图从上到下距离60公里)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上绿色的是农田,白色的点是村庄,每个村大约500人。比较大的白色区域是镇,人口从1万到10万不等。可以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挣了钱,他们开始在原来的农田上盖房子,绿色的田野会越来越少。据估计,中国每年减少的可耕地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农田变成了白色的混凝土。长期这样下去将造成灾难,因此中国政府在极力控制规管土地使用。但这种“城镇化”的势头巨大,管理起来难度相当高。地点九:甘肃省庆阳市(东经107°40'38.3",北纬35°41'00.7")从建国之初开始,可耕地资源匮乏的现实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共就组织群众开垦山地。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以黄土高原为例吧。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其实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如果你放大看看,就会发现所有山谷、山坡都被开辟成了可耕地。从天上往下看,类似植物根须的地方便是农田。再靠近一点,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山丘都被改造成了梯田。可人们发现,梯田太多会导致土地退化,雨季会发生泥石流等灾难。从1999年开始,中共意识到开辟太多农田不会显著提高产量,却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发起了“退耕还林”运动。农民们放弃那些产量低的农田,改在上面植树。放弃土地的农民会得到政府补贴,维持他们原来的收入。上图可以看出造林的效果。这说明中国政府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渐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的关键。中国领导人曾经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可不是空话,可以说每个字都落到了实处。许多外国人不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支持领导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重组了中国政府机构,更关注环境了。比如说,如果某个地方环境太差,没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负责环境的官员是可以“弹劾”市长的。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减少了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尽管存在土地退化现象,但在大规模投资农业技术的帮助下,农业生产效率仍然得到了提升,国内粮食产量仍然在增长。其中一项技术是耐盐碱水稻,使农民可以在盐碱地里种出水稻来。尽管国内农作物产量提升,但中国仍然没有实现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自足,大约10%的粮食还是得靠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但其实这部分进口粮食多数不是直接供人食用的。例一:酿制啤酒和白酒从2006年起,中国便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国,每年产量达4654万千升,是美国产量的两倍有余。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4.9%的速度增长。除了进口小麦,中国的啤酒花也大部分靠从德国和美国进口。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烈酒生产国。多数中国人喝不惯威士忌和伏特加,而比较青睐味道更芬芳浓郁的白酒。中国每年的白酒产量大约在1360万千升左右,比西方人喝的烈酒多得多。这还没有把私人酿的米酒算进去。所以,中国有些地方的饮酒文化是外界根本不知道的,反正比英国和俄国人能喝。例二:生猪和猪肉全球猪肉产量上图反映出中国人有多喜欢吃猪肉。中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玉米有一部分被拿来做猪饲料,当然也有的用于鸡、牛等禽类畜类的养殖。结论中国可以喂饱中国人,而且不是让人吃米面等主食填饱肚子。中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美食品种更多、价格更低。对社会上的穷人来说也是一样。这是我去过欧洲、美国、日本等许多地方之后的感受。比方说,中国八人一桌吃20个菜,包括各种肉类、蔬菜和甜点,大家毫无宗教顾忌,过敏忌口,也不管什么个人空间。在山东,这样一桌菜大概要50美元左右。同样一桌菜在北京、上海、台北大概要150美元左右,在加州、日本、香港要300美元左右。这还没有算各种饮料和酒类。实际上,日本和美国加州大多数人基本不会有一次享受20道菜这种奢侈体验,但这在中国再正常不过了。这么长的帖子,希望有助于大家涨知识,中国生产的粮食可远远不止“养活”十几亿口人而已。来源/观方翻译(guanchaglobal)编辑/袁梦佳美编/李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