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HR圈流传着这样一条海归鄙视链:985研究生985本科生北美研究生北美本科生英国研究生英国本科生澳洲研究生看到这条鄙视链,为澳洲的同学抹一把泪,不过澳洲的同学们别哭,你们鄙视链的下游还有一年制硕士。几乎每一个一年制硕士留学生,面试的时候都会被国内的HR直击灵魂的质疑的经历:“你一年硕士能学到什么?”“为什么你硕士只读了一年多时间?”“看起来像是假硕士哎”那么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小职在这里和大家科普一下,一年制硕士,实际上是国外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授课式课程,与研究式课程相对应。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从培养目的而言,一年硕更偏向实用一些,应该和HR的需求更吻合一点。那为什么一年制的硕士更合适,为什么还会被HR质疑呢?其实HR针对一年制硕士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它的含金量上。HR对一年制的硕士是非常质疑的。1、时间这么短,到底能学到什么?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课时这个东西时间和质量一定成正比吗?很多一年制硕士的留学生表示,学习并不轻松,反而压力很大:曾经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其实一年制的硕士,都是默认学生在本科生的阶段就已经打好了基础,所以在课程体系中不会加入基础的科目重复学习,这样效率更高的,再加上严格的考核制度,一年制的硕士质量,完成称不上打折扣,含金量也是很高的!(其实国内三年硕士,大部分也只上一年课程,其余时间主要是实践)2、“硕士速成班”,用来混文凭?一年制硕士因其花费少、学制短、性价比高的特点,成为国内留学家庭的首选,导致出现了热门专业中国人扎堆的现象。但是中国人扎堆就是水吗?不可否认,留学生中的确存在“水学历”的现象,但是以此延伸在整体未免太不公平,要知道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事实上,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关注微博 职求我,公众号 500强实习秋招,了解更多实习招聘资讯。国内目前也有就业导向的硕士类型——专业硕士。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用人单位在寻找应届生时,基本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如果HR的刻板印象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简历,得到HR的认可。一年制硕士如何自救?前有狼,后有虎,一年制硕士真的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对他们来说,好像全世界都在阻碍他秋招,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只有拿到offer才能维持生活这样子。如何在不利的形势中拔得头筹呢?01 规划好回国求职时间线要找好工作,就要和时间赛跑,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求职时间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准备工作。国内的校招流程是这样的:但是具体的事项,还要看留学地。比如在美留学生:仅供参考在英留学生:仅供参考在澳留学生:仅供参考每一个月要做什么,每一天要做什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然后按照自己的时间规划,一点一滴地积累。02 关注国内各行各业求职时间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各行各业开启秋招的时间不同,很容易遗漏。比如投行、券商类公司,从8月中旬到10月,投行、券商开放网申的公司呈递增趋势,但总体不会太多。而10、11月是投行、券商集中招聘且岗位最多的时间。对基金公司来说,10、11月也是比秋招的“金九银十”还要重要的“钻石十一月”,千万要做好万全准备迎战10、11月!9月初开始,外企咨询公司就会陆续放岗。而国资咨询公司的秋招,主要集中在10、11月放出的岗位较多。互联网公司一般比较早,今年的6月就开始招聘了。在8月中旬放出的岗位最多。四大早已全部开始,而八大也在陆续开放。今年不管哪个行业,秋招时间都已经整体往前移,所以,从现在开始到12月,每一天都得打起精神时刻关注网申。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留学生不能随时飞回国内,所以一定要注意沟通,和HR保持良好的联系,并且留下较好的影响,以便HR能够在协调面试时间上给予最大的便利。这里要提到的是,不少企业会有海外场招聘。就是国内企业会在美国、英国等地开展秋招活动,但是一不留意这些消息就会被淹没,你要做的就是时刻关注。总之,在秋招中要时刻留意这样的信息,弥补信息不对称,抓住最佳机会。03 学习更多求职技巧,弥补自己的不足求职有3道难关:网申、笔试和面试。在国外的同学,每一关的淘汰率都很可观。● 英文简历怎么翻译成中文简历?● 笔试这些题,我怎么看不懂?● 群面如何优雅地“撕逼”?● 单面怎么正中HR的“芳心”?......常年在国外生活的人,因为生活环境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碰到国内的HR,很容易水土不服!所以,一定要面向国内企业,针对性地训练。对症下药,不是虚伪地假装,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之前也说过,如果不是名校,那么教育背景的光环就很弱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项目或者实习经历弥补弱项,展示自己的能力。其实企业看一个人是否合适,最主要也是关注你的底层能力,你的过往经验和所招岗位的契合度。仅供参考中国企业在招应届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在外留学,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实习,可以考虑申请一些远程实习、或者亲自参与一些项目,来积累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总之,国内企业招聘最看重的三点:实习经历(44.9%)、能力(21.2%)、学历(18.6%),学历一下子很难改变,学历和能力你要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去准备和梳理。每一个留学生,在出国之前,一定都希望这段留学经历,能够为以后的人生加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理会旁人的看法。
在职研究生不同报考方式,报名流程不同,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流程:在职研究生有三种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同等学力申硕:流程简介:课程学习—申硕统考—颁发证书1、课程学习:先参加报名参加学校的课程学习,学制两年左右,在校期间需修学分。2、申硕统考:满足申硕条件的学员,可参加申硕统考,每年3月份网报,5月份统考。3、颁发证书:统考成绩达标后,并完成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非全日制研究生:流程简介:全国统考—院校复试—入校学习—颁发证书1、全国统考:满足统考条件的学员在每年10月份网报,12月份统考,2月份公布成绩。2、院校复试:统考成绩达到国家线和院校复试线者,一般在3月份中下旬参加学校复试。3、入校学习:复试通过后,收到录取通知书,缴费入校学习。、4、颁发证书:达到毕业条件的学员,颁发国家承认证书。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流程简介:入学资格审核—入学面试---缴费入学—颁发证书。1、入学资格审核:满足条件的学员准备报名材料,提交学校进行资格审核。2、入学面试:学校安排入学面试,以专业知识和外国为主。3、缴费入学:达到录取标准,缴费入校学习,学制一般是1.5年。4、颁发证书:达到毕业条件颁发硕士证书。
在职研究生的存在让更多在职人群获得了提升学历、学位的机会,还可以在职学习,颇受在职人群的欢迎。最近有很多学员都咨询小编有关2020年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和报考流程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现今,在职研究生有三种不同的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办学硕士。一、2020年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本科有学位可免试入学,学位满3年及以上的学员可申请参加统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先考后学,本科有无学位应届、往届毕业生均可报考。注:MBA、MPA专业要求专科毕业5年及以上,本科毕业3年及以上,硕士、博士学位毕业2年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先考后学,免国内统考,一般要求本科有学位的学员报考,毕业年限各校要求不同。二、2020年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同等学力申硕:入学报名流程简介:选择学校、专业—提交报名材料—资格审核—缴费入学。申硕统考报名流程:满足申硕条件提交申硕申请—资格审核—官网网报—参加统考—毕业论文—颁发证书。非全日制研究生:选择学校、专业—统考网报—现场确认—参加统考—学校复试—录取入学—毕业论文—颁发证书。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选择学校、专业—提交报名材料—资格审核—缴费入学—颁发证书。
简历,是所有面试机会的第一步,面试又是所有求职的开始,求职则是入职的第一步......顺口溜就不讲了,总之,简历是你一切职业生涯的开端。商品经济社会,无论你有是否人脉通天,还是关系一无所有,你连个简历都没有,这是不是“讨饭不带碗”?闲话不谈,今天我们讲下在职跳槽的简历,其他非在职人士和应届生的简历,等我养足脑细胞再抽时间写。跳槽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求职是一个劳动力买卖的过程,你的五天八小时工作时间,属于商品经济中的人力资源范畴,跟固定资产、知本、品牌和现金流,同等地位。跳槽属于在职无缝换工作,良禽择木而栖,这有别于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求职,也不同于非在职状态往届生再就业,你是资深职场人士选择更好的雇主,所以简历要求更高,不能随便写,更不能让人代写。本篇就是跳槽简历之秘笈(全文8千字,大致10分钟可看完;如果看黑体字和图片,3分钟可浏览完毕),如下是大纲:1,简历的种类2,简历的形式3,如何选一个好的简历模板?4,名片+简历配合使用5,简历的对象是谁?6,简历的哪一部分最重要?7,基本信息的核心是啥?8,简历中的“个人综述”怎么写?9,工作经验如何写?10,其余信息最好整合在一起11,你的简历得多方出击12,跳槽简历的时间技巧1,简历的种类求职的人,分三种:应届毕业生,失业后求职的人,在职跳槽的人。应届生,自然就是即将进入社会的人,他们需要先找份工作,这才能正式进入社会。看下历年的应届生毕业人数,2017年有795万进入社会,2018数据刚出来是820万。这是巨大的就业压力,还不包括大学以下学历的毕业生、未就业的往届生、海龟生、考研考公那种“二战”失败的人。总的来说,应届生每年有大致1千万进入职场来求职。失业后求职的人,大多在找工作,这些人在哪?看下你身边不上班的人,除了少数已经实现所谓财务自由,大多数人还是要找工作的,也正在找工作中,他们时非在职状态的求职者。这个群体包括冒然裸辞的人、短期失业的人、单位转产破产失去工作的人、被裁员工、创业失败重找工作的人、全职太太重返职场,等等。我保守估算下,总人口14亿中适龄劳动力人口有一半,这7亿按照官方经常公布的“失业率3-5%”的最低比例来计,7亿的3%,失业后的求职者大概2千万人。刚刚这两类人加起来,保守估计3000万,虽然没有在职的人多,但因为他们时刻在投简历求职,所以,在求职者中占比还是很高的。这里就可以理解,为何你的简历投出去杳无音信,为何一个职位有成百上千个人投递了。上图是我针对职场人士,做的一次跳槽意向调查,不考虑“伺机而动”的职场人,大致有1/4的在职人士(26%)选择“今年跳槽”。不深究具体范围和数字,这就是求职市场中的第三类人,也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综上,简历当然是按照人来分的:应届生的简历,失业人员的简历,跳槽人士的简历。三者自然各有侧重,也各有特点,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跳槽人士的简历如何制作。当然,如果你不是在职跳槽,也可以继续往下看,毕竟理念和方法都有想通的地方,另外,你也可以等我后续的“应届生简历如何制作?”“失业人员简历如何写?”比较下,才加强印象,这是最高效的学习。虽然当今已经进入知识爆炸年代,但对于“跳槽简历”经验总结的,本篇几乎是第一家。如果没有收获,您不必收藏、点赞、转发、打赏,但可以评论。2,简历的形式简历就是一个形式,能代表你这个劳动力即可,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用恰当的方式来体现,实际上并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形式,简历也并不仅仅是那几张纸。你目前还年轻,你不知道未来还有很多地方要你做简历:你表现好单位要提升你做主管时,要你做一份简历给人事部门;你报考在职硕士、博士等更高学位,学校会让你提供一份简历;你做生意,加盟还是合伙,总部和合伙人都要你提供简历;你的孩子读小学、初中、高中等等,你都要给孩子做简历,还要附上孩子父母也就是你们夫妻俩的简历......最简单的简历,就是一次闲聊,一场亲友聚会中你的表现。那边正好有个岗位空缺,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觉得你比较合适,直接就可以上岗了,你的言谈举止,就是一份简历。这不但是最简单的简历,也是最牛掰的简历。大家不要过分拘泥于简历的形式,我们常说的“我要感谢自己职场上的贵人”,这个“贵人”识人时,大多不看简历,而是看言行举止,通过聊天去面试人。诸葛亮“隆中对”时秀给刘皇叔的三分天下之霸业理论,就是在秀自己的才华和谋略,还有口才,这就是最恰到好处的简历。引申到现在,行业口碑、业内名号、成就业绩等等,包括你的言谈举止和平时的为人作风,都是你的简历。时至今日,大老板们也更喜欢平时通过这种方式,去猎得自己需要的资深职员、主管、经理、总监、副总等人才。当然,我们更多的人,则是通过陌生面试来取得新工作。这里,在职人士的优势就来了,相比较于另两类求职者(应届生、待业失业人员)而言,我们在职,我们有名片。纸质名片、电子名片,都是名片,这就是最好的简历。如果你通过名片找到了好工作,这就是你牛逼的地方。圈内好友聚会,同学聚餐,行业交流会,群友聚会,等等,是我们分发名片的好时机,别小看了它们,好的工作机会就潜伏于好友朋友圈的聚会之时。大道至简,极简模式的简历,就是一张名片,彼此都很放松并信任的时候,名片就是最好的简历。有人说“我毫无职场关系”,那就只能通过猎头介绍、同学内推、网络投递等等方式去求职了。用这种陌生面试的方法去找工作时,传统意义上的那几张纸的简历,才发挥了作用。几页A4纸打印的简历,英文叫做“hard-copy”,我发明个词称之为“硬简历”。硬简历貌似有点传统,但确是当下最实用的简历。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制作PPT简历,来一段VCR视频简介,甚至通过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某个网站来展示自己,这些都是硬简历的附属简历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出牌”。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如我,参加年轻人的聚会,我可以送他她们几本自己签名的书;跟作家和文化圈子的人聚会,我秀下自媒体的文章和公众号头条号知乎号;跟老外相处我带他体会下中国文化,讲下中国历史;我去面试,这些就都不能讲了,也派不上用场,容易适得其反,我得秀我的职业履历......有如此多的简历形式,总体来看,“名片+硬简历”的形式,是最适合我们在职跳槽人士的。3,如何选一个好的简历模板?简历就是你自己,尤其是针对我们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你去某宝或者微店搜索,能看到很多“简历制作”“简历修改”“简历优化”服务,单价从1块到3000元不等。但他们只能帮你美化简历上的字体、图片、布局,却不能帮你修改简历上的内容,连你原来简历中的错别字,也不敢修改。你别被“优化”“修改”字眼欺骗了,所以,简历必须得自己做。我今天就是来教你,如何对自己的简历来做大刀阔虎的改变,来一次简历大整容,而不仅仅是美容。大家注意下,网络投递简历时,每家人才招聘网站,都有自己的简历模板,往里面填写即可。但在猎头、亲友、熟人内推问我们要简历时,在我们去参加现场面试之时,是要带着一份打印好的简历过去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真正的简历。你可以百度、搜狗或者谷歌,选择“WORD”形式,搜索下“简历”,挑选2份自己最喜欢的简历模板。都是职场人士,都准备跳槽了,常联系的猎头总有几个吧?问他们各要几个简历模板,比方说有5份你喜欢。接着,你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群众的眼睛才是雪亮的。所以,这5份简历,你分别展示给5个7个或者9位好友和闺蜜看看,请他们打分。最终得票最高的那份,才是相对来说最好的简历模板。整理一下,将自己的信息录入,打印下来,放一份在身上,平时看看,有面试电话过来时,更可以拿出来跟对方交流,以免突然卡壳。每次面试时,也带两份过去。4,名片+简历配合使用名片是比硬简历更好的自我介绍,名片上有你目前的工作职位和企业标识,有你的名字、地址、邮箱、传真,甚至你的微信、QQ和二维码,虽然小,但名片是浓缩的简历,也方面面试官和HR收藏、携带。因此,在拿出简历的同时,你最好也递上自己的名片。面试时,对方接过去了你的名片,出于礼貌,你也能得到对方的名片,这样,你就有了面试官的联系方式,而不需要此后再千方百计通过猎头、HR去辗转询问面试结果了。有了手机号码,你懂的,基本都已经绑定了对方的微信、QQ以及微博,你就可以进入对方的“朋友圈”了,时不时点赞,则面试成功在望。有些面试官比较“狡猾”,说“呀!我忘了带名片。”没关系,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笔,让他、她写下手机号,座机也行,要么扫个二维码?给了名片,同时也是在告诉对方,你仍然在职,基本就已经刷掉了其他处于待业、失业、跨地区求职的竞争者,如果你发挥正常,HR和用人部门主管,自然会倾向于你。5,简历的对象是谁?你求职,就是来出售自己五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第一步是得能够卖得出去,其次则是卖个好价钱!这个“买卖”的过程中,谁最重要?你的简历所面对的人是谁?对了,一是HR,也就是挑选简历的那位人事专员;二用人部门主管。即使到了部门主管面试你的阶段,面试官也不会特意在约好的时间,让你现场读你的简历,他甚至不大会低头看你的简历,而是让你口述,并且以你俩的语言和表情交流为主,绝不是核对简历上你写的内容。所以,你要知道,简历在求职中的第一目的,就是给HR看。如果将整个求职过程(包括从投简历开始,到面试结束后谈工资、背景调查、发Offer、新单位报到的全过程)当做一场战斗的话,你的对手主要就是对方的人事部门。因此,明白了简历最重要的两个对象之后,你就要研究你的对手。HR是我们的主要对手,我们应该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去分析HR的流程、方式和心理,研究他们的弱点,各个击破。而不是听对手(HR)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因此,做简历,可以适当参考HR的建议和意见,却不能全听HR的。简历就是用来投其所好的,却不一定要去问对方“你喜欢什么?”6,简历的哪一部分最重要?我们从简历粗选开始。你想想看,你网上投递简历,手指轻轻一点,这成本才多少?一分钱吧!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又是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发布任何一个职位后,人事小姑娘都会收到成百上千份简历。她这几天假使只负责5个职位的招聘,那么,接近5000份简历,你说该如何去挑选?每份简历平均4张纸,这就是2万张纸。正常200张纸的书压平,是1.5公分厚,2万张则是100本书折合1米5的厚度,HR一份一份简历去看?显然不是,根本来不及。于是,HR专员先要从投递这个职位的1000份简历中,粗选出50份,这就是粗选的过程。人事专员的目光放在你身上的时间,能有半小时不?当然没那么长,一分钟也不到,实际平均也就在5-10秒之间。如此短的时间她能看到什么呢?或者说她如何去甄别你是否合适呢?答案很直接也很简单:看简历上的基本信息。所以,对于我们求职者来说,最基本的“个人信息”是最重要的,这决定了你能否进入下一轮需要精选的那50人清单。其他啥你的爱好、特长、奖项、工作内容、业绩、参加的培训,等等,她在这一步一律不看,因为来不及看。如上,是智联招聘上某一简历的查看量,查看率刚过1/3,这是比较好的情况,用其他职位和其他人才网站的数据来总平均,1/5是正常的概率,也就是你投出去的简历,80%的可能性别人看都没看。7,基本信息的核心是啥?那么,你觉得在这几秒钟内,HR最关注你个人信息中的哪几条呢?这几个要素有一个写得含糊或者对方难以理解,那么对不起,你被刷掉了。个人信息部分,每一点都要慎重。有的简历做得花俏,基本信息不但不全,还到处分布,以为很“美观”,结果这么“好看”的简历投出去上百份,没一点回音,犹如石沉大海。我们挨个来看。性别:一定要写,男就男,你别写个“帅哥”。“美女”也一样,这种措辞不可取。出生日期:注意,你得将这一项改成“出生年份”,不用写具体出生的日期,月份都不要写,企业只要知道你的年龄即可。记住:年轻的人事专员相信星座的可能性高达99%,你透露了自己的星座,有可能被“误杀”。这一点有人不认同,但我跟很多HR专员交流过,他们会看,而且无论概率多大,我们得在第一步中万无一失,这叫百密无一疏。学历:要写你的最高学历。如果你学历不高比如是大专,则你可以写个“本科在读”;较资深的职场老鸟,如果面试机会确实不多,你可以写个“硕士在读”;都做了主管了,你可以写个“MBA在读”。所谓“在读”,如果真能在这入职,那就去报考在职学位,跟简历保持一致。学历是敲门砖,在这里,有悟性的人尤其你这在职跳槽的大神,更容易秒懂。学校:不用写,除非你是清华北大等中国十大名校,或者国际知名学府。学校在基本信息中暂时不用写,因为后面的具体“教育、培训和资质”中,会详细写,以免重复。每个职位的硬性要求中都有学历要求,却没有学校要求,某些职位要求所谓“名牌大学”,这也是HR放到第二轮简历精选中去考察,这里先不用写,一节约篇幅,二多写多错。户籍:以在上海求职为例,如果你本地户籍,则写“上海”;如果你非本地户籍,则将“户籍”改成“所在城市”。目前职位:你目前的职位,很重要,一定要写,这是那几秒钟最需要捕捉的信息,你连这个都没写,还能找到好工作?HR直接就不看你了。目前薪资:写你过去12个月包括各种奖金在内的月均税前工资。这点很重要,新岗位的工资都是基于你的目前工资给一个增幅。期望职位:最好跟你之前的职位之一有延续性,采购员希望做采购主管,质量经理期望职位是质量总监,这就在正常认知范围之内。你如果想跨行,目标职位写成财务经理,咱先不用去担心是否能转行成功,光脚趾头动一下你就会知道,在第一步简历挑选部分你就已经被刷掉了。有人会说“我想转行”,那你另做一份简历,改下期望职位,并适当增加履历中该职位相关的内容描述,两份简历同时投递,只不过针对不同职位而已。人才网站上投递简历时,也会冒出来选项,让你选择“简历1”“简历2”。期望薪水:这最重要,期望薪资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更不能不写,你是个在职人士,目前薪资你完全了解,岂能期望薪资没有要求?你自作聪明,写个“面议”,实际上就已经错失了大多数面试的机会了。人事专员会看你的数字,是否落在她的预算区间。为了避免误判,你的期望薪资最好也写一个区间。比如你目前月薪10K,则期望薪水可以写成11-15K。看似才4千的薪水区间,实际上算上税前税后的区别,这是接近上下万元的月薪谈判余地。如果你这次面试感觉不错,且对方急着要你来上班,则你可以说15K是税后目标;相反,你面试发挥失常,这家知名公司的这个岗位,你自感不能完全胜任但又很想得到,则在谈薪水的时候就说,这里的下线11K是税前月薪要求;等等,还有各种情况,你届时临场发挥。1000份简历挑选出50份,也就是从这份简历投递的成功率来看,个人信息部分的重要性达到了95%,等你能进入那不到5%的精选清单后,简历剩余部分才会有被看到的机会。既然跳槽,当然是加薪、晋级、换行中至少有一个能实现,或者进入行业内的大公司。所以,这里我们默认对方就是顶级公司,最好就是世界五百强或者国内大公司,不考虑内资小企业。小企业招人难,一个职位不会有那么多投递量,招聘专员都没有,人事部就一个人,做全部人事和行政工作。他、她也许有时间,一封一封简历看,但这不在我们在职跳槽的雇主对象之内。8,简历中的“个人综述”怎么写?这就到了HR筛选简历的第二步,50份简历挑出10份更好的。她会看你“长篇累牍”的工作内容描述,还是更短的个人综述?当然是后者。所以,“个人综述”部分,要放到“个人信息”之后“工作经验”之前。这部分不用多写,切忌长篇大论、写散文、讲故事,很多人维持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喜欢讲故事,还会写上自己爱好、特长以及未来的梦想,甚至啥座右铭......你还爱好周游世界呢,这跟工作有啥关系?我们不是学生,而是职场资深求职者,得有资深的样子。个人综述部分,4-5条即可,最重要的是某一个行业中某个专业领域的工作年数,其次,你有而他人没有的资历、证书、技能、品质等,比如本例中的10年财务工作经验和注册会计师资格。实在没得写,你最后可以凑一句“能在强大压力下工作,可适应出差。”这就是人无我有。9,工作经验如何写?通过个人综述的识别之后,人事专员大多会将50份简历精简到10份,此后才会进入跟该岗位的描述(JD)进行一一比对的环节。这时候,你的工作经验才真正出场了。大多数人都误解,以为这是整个简历最重要的部分,想当然地以为对方第一眼是看“工作经验”部分。明白了以上的实际合理经过后,你才会知道,到达这一步(1000份简历挑出10份),得经过粗选和精选两个过程,你的工作经验部分才能被看到,这么看来其展示率只有1%的概率。本文以上干货,以及接下来的内容,虽然跟你平常的想象有点出入,甚至刷新了你的潜意识,但确是大量总结,并跟HR和猎头们讨论、整理出来的真知灼见。当然,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无论如何,我们既然做简历,自然每一部分都要认真对待。HR当然也会去看你的工作经验描述,但她主要看你最近这份工作,而且她不会逐条去看,能不能看得懂是一方面,有没有时间去看,则是最大的问题。除了最近的这份工作,其他工作经历HR就基本不会再细致去看了,快速扫一下公司名即可。如果你之前在知名公司,比如说“华为”“苹果”“BAT”包括富士康待过,她会捕捉到这个信息,其他工作内容基本就不看了。我们也不要气愤,自己精心写就的工作执掌,HR居然不认真看,实际上HR只要掌握几个关键词即可,她为何要认真看呢?再说,那么多简历,你真当人是机器啊!况且,你不用担心,部门主管会认真看你的履历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企业招人,更主要是看此人作为合格候选者的职场综合素质,却不是简历中具体某一条你的工作内容描述。前文也说了,对于工作经验这部分,面试你的部门主管是主要对象,但你俩也会以面对面看着对方眼睛去口头交流为主,而不是一起读你写的工作经验。最要认真写的工作经验,就是你目前在做的这一份工。所以,最近的这份工作经历,要多写一点工作内容,比方说8-10条;上家以及上上家甚至上上上家,简写即可,3-6条简述为宜。总体而言,工作经验按照时间的倒序来列出来,每家的工作经历都最好加上序列号列成条数,不要当做一篇不分行的文章,没人愿意看你的作文。如果你有突出的“工作成就和业绩”,可以在“工作经验”后面增加上去,一两个重点项目一句话描述即可,不能长篇大论,也要视篇幅情况而定。10,其余信息最好整合在一起简历的最后部分,将毕业院校、专业以及各种培训、资质、证书以及奖励,都写到最后一部分“教育、培训和资质”中去。你拥有的特长,已经和将要取得的证书,包括那个“在读”的本科、硕士、博士,在这里也可以写一下,能为接下来的工作服务即可,不用累赘,逐个列明。外语、计算机以及各类等级证书,也在这里写。11,你的简历得多方出击以上,根据求职的重要性,我们将跳槽简历的写法,详细介绍清楚了,捋了一遍。这么好的简历,你这样一位人才,你别光上“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也需要试试其他招聘网站。“领英”“猎聘”“大街”“拉勾”“BOSS直聘”等等已经分流了很多招聘职位。你得网络海投,今天投出这份简历,真的以后能去报到上班的概率,可能只有千分之一。在经济增长率不断下行的今天,我们不能只通过网络招聘来找工作,成功率太低了。不信你试试看,你投100份简历出去,看看能有多少回音。有一个面试电话,叫做幸运;有两次,则叫做中彩。所以,简历投递的渠道挑选,也是一门技术,跳槽得多方出击。某一行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突然失业了,你让他去找工作试试,在找工作的技能方面,他成了白痴。在社会加速变迁的当下,每一个行业都在不断淘汰和更新,某一个具体的职务可能过几年就消失了。所以,这句话“在某一个行业内做专你就会成功”,已经有待商榷了。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失业,跳槽技能必不可少。回到简历渠道上来,对人才免费的猎头、收费的人才中介、亲友内部推荐等等猎聘渠道,当然也要提上投简历找工作的日程,这类渠道的求职成功率大致为10%-20%的水平。经过统计数据分析,可得出规律:宅男宅女和所谓的“屌丝”以及某一方面的“专家”,更喜欢网络海投简历,以为“靠技术吃饭”,他/她自己都不知道投简历也需要技术,号称靠技术吃饭的人反而在技术上栽了跟头;职位较高的金领和海归人士,更喜欢猎聘渠道,好像他们不屑于海投简历一样,也是“一根筋”,这里他们也忽略了其他渠道,所以这部分人跳槽更困难,没掌握投递简历的技巧。最重要的渠道来了,在中国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关系介绍,虽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有点夸张,但中国整体的就业市场,尽管在走向市场化公开化,但你问下身边人,你可以随意调查100个人,最终会发现一半以上的人,其当下的工作是关系介绍而达成的。所以,当你准备找工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去挖掘你的关系,更重要的则是你没准备跳槽的时候就大量培养自己的社会关系。靠关系能找到工作的成功率,超过50%,这是不争的事实。别说你没关系,你用心去找找看。你可以挑选身边除同事之外的10位好友,告诉他她“我本科毕业做了3年行政工作,目前想换工作。”接下来三个月内你就等着好消息吧,有心的人自然会帮你去留意。想跳槽,海投简历、猎聘渠道、亲友推荐等等,我们的简历得多方出击。12,跳槽简历的时间技巧简历投递需要掌握时间,多了是重复投递,少了面试机会不够。从投递第一份简历出去,到真的入职上班,以往年份一般是3个月时间;2015年增加到接近4个月;2016-2017的数据增加到接近5个月,这是统计规律;展望下2018年,事实证明,跳槽是个历时半年的过程。当你找工作,不要期望今天投简历,明后天就能去上班,这是一个持久战,此间你有的是事情去做,去完善这次跳槽,而不是就一个字“等”。有了意向之后,对方跟你商量报到日期时,尽量往后拖,因为此间可能还会有更好的Offer过来,可能晚了几天而已。注意,是尽量拖,实在拖不了,则也得在上家离职后才能去报到。这里注意的就是领导故意不放你走,说来奇怪,很多人会为难下属辞职,通过交接工作和完成项目等众多手法,让你不能按时离职。防人之心不可无,这里你得在提出辞职后,加快工作交接。在收到第一份Offer之后,不要急着提出辞职,而是将简历上的期望薪水调整下,在目前这个Offer的基础上,再增加30%继续投递简历,争取更好的面试机会。提出离职后,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交接,正是大好的投递简历和面试的好时机。报到之后,处于试用期的你,如果有更好的面试机会,不要错过,试用期也要尽量面试,否则容易错过更好的工作,此间的请假也是一门技巧。有人问“试用期的工作经验要不要写在简历上?”这得根据时间来判断,如果你才入职一个月不到,则当然不用写。如果你已经来此工作5个月,下月转正,则这份最近的工作经历,也得放入简历之中。不用怕,这不是显示你不稳定一直想跳槽,而是突出你对工作、对企业、对职业生涯、对这次跳槽的慎重,因为感觉到你们更合适我这才来面试。新工作转正之前,不要掉以轻心,工作要上进,加加班牺牲点私人时间,也是有必要的,否则不能转正,就失业了。失业了,更不好找工作,远比在职跳槽难多了。以上,是跳槽简历秘笈,很多细节技巧,职场老司机也大多不懂,你好好利用。
这个问题也该解答了,问得次数太多,尤其上篇《如何提升学历?》发表之后,大家都更知道学历的重要性了。如下调查,是我昨天的该调查截屏,可见我的受众96%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也就是大学毕业生。大家别弄错了,大专也是大学生,所以,那种选择五年中专的人是明智的,省了一年时间成就了大专学历。如下最近的两次人口普查,全民中占比最高的还是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大学学历的人在全民中占比确实不到十分之一。你别被知乎等社区所迷惑,知乎主要是为占比最小的大学学历的人中还没毕业的那一小撮人服务的。也就是准大学生,都没毕业,他们就喜欢猜测,靠着想象去预测你毕业后的职业方向。如果你有职业问题,上知乎取经,基本是不靠谱的。既然大学毕业的人在全民中占比不到10%,那么“我们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怎么办?”这个问题也是常来问我,我一般让他她看这两篇《普通人的逆袭之路》《你是刘备,但你也是诸葛亮》,至于后面如何操作,只能靠她/他自己去悟了。实在没办法,我指导他们中任何一位,所花的时间可以指导正常七八位大学毕业生的月薪翻番,后者效果还更加明显。毕竟我也是普通人,不是佛主普度众生。回到今天的主题,学历不高,则总想在简历中突出自己的优势,或者避免低学历造成的面试机会不多。大家认真看下我这篇一万字的文章,《教你如何做简历(在职跳槽)》,这个简历虽然朴素,但是正宗的跳槽简历,比那些花俏的要强,因为她是专门针对HR的两次简历粗选、精选以及部门经理的面试漏洞而设置的,且已经上千人尝试过了,我文章中那些月薪翻番跳槽的,无一不是用的这个格式,很多是求职俩月未果后接受我的建议修改成这个格式的。当然,字体、颜色、图片等你可以调整,布局不能变。这篇文章里面写了,关于学历大专的人,你可以写个“本科(在读)”,依次类推,中专可以写“大专(在读)”,本科可以写“硕士(在读)”。但你要活跃活用,首先,这是针对在职跳槽求职1-2个月未果的人,不是谁都可以这么来。第二,你没有在读,你写在读,毕竟是撒谎,虽然报名未报名查不出来,但你好歹有所经历你才能写。尤其本科说自己“硕士在读”的人,你并不知道报名硕士研究生,是需要推荐人的。具体你选择的那个学校有什么招生流程,哪些专业,论文要求和学习时间等等,你是一无所知的。这种情况下你是仓促撒谎,一问你就穿帮。有人说“我心理素质好,不会穿帮”,那是你自认为,没有做过的事情你说做过了,你必定心虚,何况是一个历时2-5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呢?要诀主要就是以下三点:一,用现有学历求职两个月以上未果的人,才可以写“硕士(在读)”。二,你所写的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你要找到该专业获得了在职硕士的那位师兄学姐吃饭,请他她至少花三小时详细给你描述下这个全过程,从开始报名,到学习课程、课程具体书目、考试题目,到论文情况,再到毕业拿到证书的全过程。三,入职后,补上这个学位,也就是还是要圆谎的,至于是不是你当初简历上写的那个大学那个专业,自然能一致更好,不能一致则回归“聊胜于无”原则,野鸡大学的不用考试的硕士,也是硕士。以上三原则,俩事前,一事后,你认真记住。其他大专在读、本科在读,哪怕博士在读,也一个道理,学历越高越要谨慎,因为你的下份薪水可不低,别阴沟里翻了船,得不偿失。
虽然大多数商学院的申请者可能很乐意接受在考试准备和在职MBA论文上花费数周或数月的需要,但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他们可以简单地调整他们当前的专业简历并点击提交以及其他所需的数据表格。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错过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可以为招生委员会和他们未来的MBA面试官创造一个强有力的第一印象。在MBA的简历是从传统的商业简历完全不同,它应重点放在了在职MBA技能和特质,如领导能力,团队合作和国际工作经验。招生委员会成员经常将简历视为应用程序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将其视为营销和品牌推广工具,并在保持简单的同时使其发挥作用。你确实希望提供你的功能技能的快照,但招生委员会将更感兴趣的是,你领导的跨职能团队开发新版本的产品,而不是你使用三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事实。开发新版本。在可能的范围内,通过简历说明职业发展。突出宣传或展示在转换到新工作后如何培养技能。例如,如果你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五年但是两次晋升,那么你应该突出显示所有三个职位,分别列出就业日期和单独说明。说明应反映出你不断增加的责任。现在的商学院一般不像过去多年的工作经验那么严格,有些课程经常招收学生大学毕业。无论你有五年的工作还是一年,都不要在你的简历上列出高中职位 - 他们只是不相关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兼职大学职位也不值得不仅仅是提及,所以专注于突出你最近的角色。招生委员会喜欢在简历中看到以结果为导向的短语,因此对于每个要点,尝试尽可能量化美元金额或百分比的结果。写一篇关于你“创建一个导致潜在客户增加30%的营销计划”的内容要强得多,而不是注意到你只是“创建了一个营销计划”。商学院的申请者经常发现使用STAR方法构建他们的成就很有帮助,STAR方法代表情况,任务,行动和结果。对于简历中列出的每个职位,请考虑你做出有意义贡献的项目,计划或交易。然后描述情况,你的任务,你采取的行动和结果。例如,一位曾在麦肯锡公司担任暑期助理的客户在她的简历中指出,她“孤立了区域销售业绩的弱点,并制定了收回5000万美元收入的计划。”我们看到这种情况涉及区域销售业绩,其任务是孤立弱点,而行动包括设计一项计划,以收回5000万美元的收入。描述清晰,简洁而有力。MBA简历的最后几行可以突出各种兴趣和技能,如计算机熟练程度,第二语言或热爱旅行。这也是个人接触的机会,通过添加一些有趣的乐趣,可以在采访中成为破冰者。最后,重庆学威国际商学院张老师认为对于在就业历史上有明显差距的申请人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地点是可选文章,而不是简历。考生希望向招生委员会充分解释任何异常情况,以便没有人跳到错误的结论,并且在一页的简历中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这样做。MBA简历可能只会得到招生委员会和MBA面试官几分钟的关注,但申请人应尽其所能,尽可能强大,引人注目和简洁。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越来越趋向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知识的竞争,因此,学历成为了通向新时代的护照。如今越来越多人接受了本科教育,但是随着本科生遍地开花,研究生学历成为了提高竞争力的关键途径。近日,国企、央企利用系统后台提出“非全”申请者、中石油常青油田公然毁约、多地住房及落户补贴不包括“非全”毕业生等现象频频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热搜榜上,让很多相关的人都对这类型的学历产生了质疑。在我国,硕士学历被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类型。两者之间都需要进参加统考,并且有着相同的培养标准,学历和学位证书都被国家承认,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不过前者与后者相比,前者需要脱产进行学习,后者可以同时兼顾工作与学习。这样的差别也是当今引起比较大争议的原因之一。产生质疑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本质就是在职研究生,尽管国家已经将两者作了区分,但是在用人单位的立场上,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门槛低,授课时间少,成为了众多人往简历贴金的途径。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宁愿招收本科生。另外一方面是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非常低,不仅缺乏学术氛围的浸染,而且不少高校为了揽招,不惜放水招生,对于毕业要求比全日制要求低一般,甚至更多,没有达到正常全日制研究生水平,与正常本科生水平相差不大。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当然是后者含金量更高,更吸引用人单位的兴趣其实非全日制自诞生之时起,就是为社会人士量身定做的与全日制研究生有着同等的学历,但是因为学习模式以及学制等与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有太多类似的培养标准。因此,用人单位经常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本科相混淆,所以造成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存在歧视的错误现象,让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在刚踏入求职赛道,都纷纷感到委屈。归根结底,这件事又一次暴露了社会的残酷真相,虽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在如今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的环境下,想要提高招聘效率,找到最优人选,筛选学历以及对同等学历进行区分已经是行业的潜规则。因此,对于非全日制硕士的毕业生而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想要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弥补与全日制硕士的差距。
有一位朋友小吴找我吐槽找工作时遇到的一些事情。据他描述,前些日子,在人才市场海投简历,当天晚上就收到了面试通知短信,邀请他在第二天早上到公司面试。到了公司以后,看到已经数十人在排队,许多都是应届毕业生,瞬间感到年龄上的压力,但凭着自己有高学历,勉强还能找回一些自信。面试官叫到他的名字后,先是聊了拉拉家常,聊聊学校,后问到对薪资的期望,小吴期望对方开出8000的薪资,对方面试官就问他:你凭什么可以要8000?小吴原话称:我有硕士学位。没想到,对方却反抛出一句:这种学历没价值,最多给4000。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吴听到后不愿意,随便敷衍两句离开了。为什么小吴是硕士,却不被招聘方认可,对方只给4000?难道是硕士研究生不值钱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小吴的学历是以前考的在职研究生,只有硕士学位,没有学历,是单证,学位由学校管理,毕业证由教育部管理,理论上来说,拿到的硕士学位其实很水,只被人事部认可,有助于个人晋升,但找工作完全没有优势,除非能绕开HR,直接就业,这种情况下单证的研究生才有用。现如今,单位都要求学历+学位双组合,只认可双证统招研究生。因此,面试官不认可也是有道理的,只能以第一学历为准。学历分为最高学历与第一学历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统招生,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只要通过高考走进大学,在学校上几年课,获得的学历都是第一学历。最高学历:即一个人最后一段学习经历,完成后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通常来说是成人大专、成人本科、在职研究生等,也叫第二学历,多数人眼里,这种学历没有什么含金量。上面两种学历均为国家承认的学历,但有些地方却只认一种,有些地方两种都认。一般在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中,认可最高学历,享受学历津贴,评级考核等政策,而在小型私企中,大多数都不认可第二学历,尤其在招聘过程中,一切以第一学历为准。小吴找工作时遇到面试官不认学历的情况,在各种面试现场都有发生过,总有应届生将学历一栏填入最高学历,此类情况还有统招专升本的毕业生,虽然第一学历是本科,但在招聘时仍被面试官视为“大专学历”。最高学历有没有用,大学生到底该不该考?辅导员:从这3点考虑1、将来打算进国企如果毕业生将来有进国企的计划,最好还是考一个最高学历,尤其是就读学校实力不强,专业不好的同学,用第一学历在进入单位后,在工作稳定后,就表现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未来评级考核与许多津贴都没有。目前来看,国企几乎都认可最高学历,而且在招聘方面,有些单位会放宽招聘条件,无全日制统招要求,对于实力不强毕业生来说,能考则考。2、可享受落户政策学历与落户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地区只要有专科学历即可享受快速落户,但有些城市大专学历无法享受优惠政策。如苏州对本科以上学历实行简化落户,享受租房补贴、创业补贴等,对硕士以上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硕士不低于3万元/人,博士不低于5万元/人。而大专毕业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交满6个月社保才有资格申请落户,能不能成功落户还要看是否符合标准,基本没有什么补贴。3、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些地区对报名有限制,要求考生为全日制统招毕业生,而有些地区对这方面条件宽松,仅要求国民教育承认学历即可,是认可最高学历的,完全可以报考。对于学历不高的考生来说,这是工作机会。可能在有些单位中不被认可,但有没有是一回事。关键是将来以后工作单位承认最高学历时,如果你没有,就错过了晋升机会。总结最高学历与第一学历含金量上有差距,许多单位在招聘时以第一学历为门槛,谈薪资待遇也是参考第一学历,完全不认专升本、成人本科等、单证硕士,小吴以前是单证硕士,只有学位,没有学历,也是不被认可的学历。话说回来,虽然第二学历在找工作方面体现的用处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大型单位都鼓励员工提高学历,以此增强企业实力,而且有些地区还能享受落户政策,可以说它也能带来一定的好处的,并不是完全没用的。是否要考最高学历,还是要根据个人意愿,如果将来不打算进国企,自由创业,那最高学历也是可有可无的,但我建议能考就考,毕竟学费也不贵,参加考试就能获得,轻松也简单,将来说不定还可以用得到。对此,你认为最高学历有必要考吗?
今天讲的这个问题,类似“千古难题”了,一年要被问几百次,这次数还是往保守了说。无论你百度怎么搜,显然没有答案,这才会有这么多人来问。我们一直说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者的思维有很大不同,但是市场经济是承认计划经济所提供的学历的,也就是社会有其分工,体制内的学校,从公立小学到公立大学的教育体系,给体制外的公司输送的人才,社会是认可的。大家也都知道,一般来说,国内学历方面,在社会中包括体制外是这样一个排序:全日制硕士>非全日制硕士>统招本科>专升本>本科没有学位证>本科结业证>自考本科>成人本科>函授本科>统招大专>非统招大专>中专>高中学历>初中≈小学学历。有人多年后还想提升学历,比如毕业十年后。其实他们是突然碰到了难点,比如在被做背景调查时,或者单位突然健全人事档案系统,要去查验员工的学历时。碰到困难,你就信誓旦旦,要考全日制硕士,“一雪前耻”。过去多年不努力,等这次短期问题一解决,你又恢复了“懒惰”的常态。为了帮助这些人,我居然给出了解决方案,写了这篇《懒人,如何提升学历?》。今天来看下学历方面更常见的千古难题。一,毕业多年后,再回学校读研,行不行?对于毕业多年,比如≥8年的人,我的建议是谨慎提升学历,很容易吃力不讨好、花钱买罪受。如果你的单位(公司)本身非常好或者特别知名,你职位发展也不错即将被提拔,此时你没必要脱产去提升你认为有用的学历却将事业嘎然而止。这句话就有了第二个意思,你毕业0-7年,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可以脱产也就是全职再去学校读个更高的学历。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家庭或者个人经济水平,是不被允许的,强扭的瓜不甜,何况你这是强扭自己的瓜。二,个人达到什么经济水平,可以再去读全日制硕士?一般达到一个相对的财务自由即可,主要是看家庭情况,当然,也看你毕业以来个人的财务情况。这里一个知识点,大家看下图。否则,你贸然花2-3年回学校重造,你算下,正常你毕业比如8年时,也达到一个小主管或者高级工程师级别了,年薪就算20万不到30万,我们给你取平均值25万,学费比如3万-40万,在校生活费3-10万/年,你的成本是:25万年薪*【2,3】年+【3,40】万+【3,10】万/年*【2,3】年等于【59,145】万。以上一正一反来算,你的成本是极高的,何况你万一买了房还要算上你在校期间还房贷的压力。所以,上图中相对可以去脱产读研的1000万的财务标准中,大致有个100万现金,这“现金”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三,很多单位嫌弃我学历不高,我提升学历就有用吗?万事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灵活运用。都说了,任何事,对于社会人来说,都只有在原来基础上改进改善,而没有推倒重来这个选项。但是,还是有人会有推倒重来的想法,比如当初学习不努力,只上了个大专,你说如何让学历逆袭“一雪前耻”,或者“痛改前非”呢?后面就好过了?具体到了求职中,HR和企业也就是资本家,他们为了打击你,首选的当然是你无法改变的,一般就是年龄、学历。即使你学历过关了,他们还是会选择专业对口、行业符合、岗位匹配去为难你。接着,还有更多第三类要素,比如户口、干部和组织身份、关系、房产、技能、PPT,长相甚至身高......这些可以短期改善甚至造假,所以HR不是特别喜欢在一开始就用,而是放到终面后谈工资打击你的谈判筹码时才会利用。大家也能看到,这是一个在鸡蛋里面寻找骨头的过程,当你以为自己有蛋白没有蛋黄时,别人会盯着问你要蛋黄;一旦你有了蛋黄,别人会问你要双蛋黄;一旦你双蛋黄有了后,对方就会问你要鸡蛋里面的肉;你鸡蛋里面能造出猪肉出来后,他们会问你要鸡蛋里面的骨头!以上这些话,绝大多数人是不懂的,学历越低越不懂,特别本身学历低于本科的人包括几乎所有在校生,他们会认为人生中每个事情,都“有这样一个操作”,然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没办法,这就是计划经济思维在这方面的一点副作用,这是一种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线性思维,假设一个理想真空再去做试验,假设此人是我的贵人甚至真爱,然后勇敢去珍惜或者爱戴此人,假设我有个比现在更高的学历,然后我的面试机会就多了企业不再挑剔我了......这些“榆木”脑袋认为在现实中充满各种开关,每次只要自己找到开关,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等高考结束就好了”“等找到工作后就没问题了”“等我有能力后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但是,他们忘了自己过去就没有碰到过这种立即见效的开关,也忘记了上次自己感冒无论是否吃药都大概需要一个礼拜才能好,忘了这世间并没有特效药。这种没有或者不能用多线程思考的思维,极端一点来说,实际上就是还活着的“动物”,也是别人和社会的工具,他们目前的想法和思考方式,正是设计者所需要的。当然,他们自己也想不了这么多,还是会继续去追求他认为存在的开关,穷其一生。放到学历上面来也是一样的,给了你高学历,你接着的问题,还是会继续接踵而来,并不是“问题没了”“一切就都好了”。回到本节命题,很多单位嫌弃你学历不高,所以你要提升学历,真的等你提升了学历后,还是会有很多单位不要你,他们不是挑剔你这学历的正统性,就是挑剔你的年龄,然后挑剔你其他更多的地方,你则会永远去找你认为存在的那个开关,直到你的死亡。找开关,就是买大小,赌徒心态,无论职业还是婚姻,你都会用赌博的心态去面对,容易造成生活中的各种极端行为。比如寻死觅活的人,主要就是在找这种开关甚至赌命的人,赌徒。四,我想读一个非全日制硕士,这个学历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怎么样?当然,提升学历之后,确实也有一点好处,但过去的历史已经形成,无论你是高升本,专升本,大专直接考硕士,还是中专学历出国读研回来,甚至更常见的本科毕业时考研,你都否定不了你当初的学历事实。时间是个微妙的东西,它的永恒就意味着你无法回到过去。因为做不到,所以“穿越”题材才是大家追求的,也一直会是热点。同样,我们提升学历,并不能否定历史,所以这里的“弥补”学历的不足实际上是个一辈子的焦虑,只是你要越早越好,别人才不会太计较。比如我们从高中到读大学的过程中,有人复读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考上了大学,这1-3年的光阴确实被耽搁了,但社会一般也不去计较你,因为各地的小学入学年龄各有松紧程度,校招时对于年龄的限制也有高达3-8年的公差范围。你的失误所造成的时间差,在公知公认的误差范围内,大家就不会太计较。但如果你耽搁的时间过长,比如你的本科到硕士,中间间隔长达十来年,一般这个社会就会对你区别对待。再比如下面这位帅哥,他为何32岁还在问“我想做分析师”“我要进入金融行业”这样的学生问题呢?因为他高中因病耽搁了8年。他的方法,最好是珍惜时间,一气呵成,直接读到博士毕业,比如36岁毕业,这就在正常社会公差的允许范围内,或者叫做恢复了常态。但显然他没有这么高的悟性,他会本科4年毕业后,出来工作折腾几年,然后读硕士,再出来找“金融分析师”的工作,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受折磨,或者叫做生活的历练,然后再想起来读博时,人生已经过了40甚至50岁。我肯定不是否认学历的作用,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思维,只是它的作用,可能不如你想得那么有用尤其立竿见影。你看下我框出来的要点吧。社会包括企业对学历的认可度大致如下:文盲算学历0分;小学初中毕业,算学历1分;高中、中专、技校、职校学历,算2分;大专算3分;本科4分;硕士5分;博士6分。这是基本分,也都是默认的“统招”,但跟个人情况一结合,就有了各种特殊情况。问学历认可度的人,主要就是特殊情况的人,也叫插班生。插班生当然也想享受同样甚至更好的待遇,所以才特别希望知道某个学历认可度的答案。比如一个人,他的同学大多数月薪1万,他之前比大多数同学工资低才七八千,好不容易知道了海投,找到了一个跨行还跨岗的工作月薪15K了,这已经高于市场价了,但他此刻入职不久就要换工作,为何呢?因为新工作难以上手,领导有点为难他,他想撤退,感觉这1万5月薪拿着烫手,害怕不能转正,此时他就会问“月薪15K的人需要几个月能找到月薪20K的工作?”15K跳到20K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好比没人问1年级升到2年级需要多久一样。1年级想跨级到3年级的人,才会问需要多久、最快速度几个月、能不能2年级不读,甚至直接升到4年级......说到底,滥竽充数的人才会问一个常态问题,15K待不下来才会问到达20K需要多久,学历太低甚至都不想学习而想花钱买学历的人,才会想知道某个学历认可度怎么样......以上大家也能看出来,少量付出或者没付出就得到了头衔、学历、工资甚至财富,其本人的内心,一般是不安的。有道是,超出你认知范围的财富,迟早也会被你败光,这放在学历、职位、工资这里,也是一个道理。不讲哲学,回到个人学历情况。初中学历1分,博士6分,那么我本科统招多少分呢?看表即可,大致是4分。我211本科呢?都说了4分,再给你加个零点几,你就开心一点,算你4.2分吧。我自考本科呢?你按照大专和本科的平均值来吧,算3.5分。那么,专升本呢?专升本也是统招本科,你按照3.8还是3.9来算吧!还有,那些成人本科、函授本科、本科没有学位证、本科只有结业证、高升本的学历,怎么算呢?这种实际上也没啥好计较的,你就在大专3.0分到本科4.0分中间,取一个数值吧,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你自己也知道,企业也不傻,你的学历是3.1分不是我幽哥给你3.99分就有用的,企业不认可啊。非统招大专呢?大专也分统招和非统招,非统招大专你就按照2.5分来算吧,同样的道理。大专学历+全日制硕士呢?这就好算了,(3+5)2=4分,约等于统招本科的水平和认可度。自考本科+全日制硕士呢?(3.5+5)2=4.3分吧,算比重点本科稍微好一点点的认可度。难的就来了,自考本科刚到手,实际上是统招大专学历,想直接考在职硕士,算什么认可度呢?自考本3.5分,在职硕4.5分,俩一平均,4分,大致是统招本科的水平和认可度。三本考上了在职硕士呢?(4+4.5)2=4.25分,毫无疑问。重点本科+非全日制名牌大学硕士呢?重本给你4.2,非全硕士4.5分,算下来是4.35分,名牌大学再给你个0.3分,总分算4.65分吧!还要怎的?给你个全日制硕士5分或者该属于博士的6分你就高兴了?得实事求是啊。以上,大致陈述事实,但社会的度量衡不是讨价还价来的。只是,跟具体的企业谈判,你可以去忽悠下,尤其不懂学历区分的HR和主管。五,学历提升了貌似也没用?当然不是,毕竟是提升了。实际上你现在就可以验证效果,比如你已经求职一个月还没什么面试电话,且经常被以学历为借口拒绝,那你今天就将简历上的学历从大专改成本科,或者从本科改成硕士或者“在职硕士”,你试试看,显然来电会增多,HR会稍微客气一点,知名公司的面试机会也会出现了。但即使如此,并不会彻底改变你的求职现状,且你的入职手续难以成全。所以,这里要记住,学历的“有用”程度,不是药到病除的那种有用,更不是啥高锰酸钾加上催化剂加热就产生氧气那么简单(2KMnO=△= KMnO+MnO+O↑),学历又不是个化学公式,学历实际上更像催化剂,也是门槛,主要用来锦上添花,却不可以在你求职时雪中送炭,因为学历提升需要过程,且改写不了历史,何况毕业后提升的学历本身就良莠不齐。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某种学历的作用,假如国内名牌硕士的成本是:3年+20万元学费生活费,你算下你获得该学历的成本是“几年时间+多少元”成本,你的时间加金钱的总成本,比上别人名牌硕士的成本,你的学历分量就大致类似占别人的这个比例。这种还是高估了你的比例,因为你省去了别人大三到大四绞尽脑汁考研的成本。我这都告诉你量化方法了,从来没有人这样细致过。很多大学不接受大专学历或自考本科来报本校的全日制硕士/非全硕士,你先去研究下,第一步报名就非常不容易。跟很多人要考公务员一样,他们大多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报考资格,就来问一辈子做公务员到底好不好。来问学历认可度的人,也大多一脉相承,主要是懒惰,自己本身就懒。当然,也有没时间的人,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在家的全职太太想靠着报名一个什么培训班去报考一个在职硕士,然后学历高了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了,这叫做梦,不但难度非常高,获得了作用也不大,比你做微商发财的概率大不了多少。再说你的老公和婆婆不会允许你折腾学历的,你的任务是带娃、照顾家庭,不是挥霍金钱和时间,更不是在他们看来没有好处只有坏处的减分项还是读啥硕士的。看看这个就知道了《女朋友为何不支持我考研?老公为什么反对我读MBA?》。显然,很多人高估了学历的作用、获取容易度,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力空间。搞了半天,本文主要是写给在家带娃但想提升学历的宝妈们的?是的,没办法,一年几百个人问同样的问题,就她们最关心这个在职硕士的认可度问题。本文结束,我有时也不敢说太多,怕触动了别人的奶酪、既得利益或某些感情。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每次发了微信朋友圈,我那些已经做了老板的朋友,大多会反对我,此时我才学会如何屏蔽发圈。得罪的远不止几个老板亲戚,之前还得罪了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你身边很多有心计的同事们,去贵校假校招的企业,那些做了自媒体有了收入但不告诉你方法的亲友,所有说财务人员工资低的人,无论富裕还是贫穷想PUA式取媳妇的男孩及其父母,不听话的员工,毕业超过十年后已经积重难返但自己不知还一心想获得高工资的人,闪婚和过分晚婚的男女,平时说话凡尔赛的人,离婚的老板和老板娘,抱怨男朋友的女朋友,用计划经济思维跟你谈职业规划忽悠你低薪的HR,所有问手下借钱的领导,现在连天下想提升学历的宝妈以及她的老公和婆婆,也都被我得罪了。以防万一,你多多关注下我职场蛙吧,以备不时之需,特别哪天你看不到我幽哥的文章之时。